班級監管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7 05:05:4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班級監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班級監管

小學班主任班級監管實踐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小學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得到全面和諧地發展,個性特長得到充分的培育。學校教育是我國當前主要的教學形式,班級授課制是學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班主任在小學教學中、班組管理中起著“班集體靈魂”的作用。下面結合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從構建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班級管理中設計優秀的語言藝術和建設優秀班風等幾方面談點體會。

一、構建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和諧是指“事物和現象各個方面完美的配合、協調和多樣的統一”。和諧的小學班主任與學生關系是師生雙方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師生關系的成熟、完滿階段,它體現了尊重、民主和發展精神的新型師生倫理關系,是建立在班主任與學生個性全面交往基礎上的新型合作關系,其核心是班主任與學生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摯愛、真摯的情感關系。

調查表明,約有一半的小學班主任不喜歡班主任崗位。一方面是因為班主任工作很累;另一方面是與普通教師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待遇優勢。對班主任崗位的接納度低、不少班主任的發展觀是片面的、狹隘的班級管理觀、缺乏耐心與愛心等等這些成為影響班主任與學生關系主要障礙。如何構建和諧的班主任與學生關系呢?

(一)要樹立正確的師生觀。

班級管理不能過嚴、過寬,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觀念,切忌居高臨下;

查看全文

中專班級自主監管形式

十年前的中專生和十年后的中專生可以用天差地別來形容,現今的中等職業中學學生基礎差、行為習慣差等特點給班主任工作帶來了巨大的管理壓力和挑戰,尤其是對于那些剛走出大學校園就當班主任的年輕教師來說,由于經驗不足,沒有很好的利用情感和社會形式來引導學生,導致班級管理捉襟見肘。通過與其他班主任的交談,反思自己的工作,我得出了以下幾點班級管理過程中需要認真對待和加以改進的現象。一是,事無巨細均由班主任一人包辦;二是,師生雙方處于"管"與"被管"這一矛盾統一體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揮,甚至出現有的學生與教師搞對立。三是,缺乏明確的管理思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整天像"救火隊員"忙個不停,但收效不明顯。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夠激發學生去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為打開班級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我開始了對培養學生自主管理班級模式進行探索,為提高中專生的綜合能力以及適應社會市場經濟的激烈挑戰而做準備。

一、班級自主管理的概念和意義

所謂班級自主管理,實際上是學生自我管理。它是指在班主任的指導下,依靠班級主體自身的力量進行自我教育和發展的一種管理方法。在學校教育中,班級是學校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在校生活的"家"。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體。如果班主任引導學生從建設一個家的角度來建設班集體,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沒有一個學生會不愛家,不希望自己的家越來越好。

實施班級自主管理對于培養班風,樹立團隊精神,提高班干部和學生的能力,增強競爭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二、班級自主管理的舉措

當下的中專生正處于從少年向青年的過渡階段,獨立意識逐漸增強,獨立處理和安排自己的強烈沖動,有著想展示自己的才華的欲望,有著向外獨立工作的心理渴求。如果班主任能因勢利導、順水推舟,給學生較多的自主權,喚醒他們對班級管理的責任感和榮譽感,使他們成為班級管理的真正主人,那么班級管理往往會出現令人欣慰的場面,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基于此思路,本人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構建班級自主管理的新模式。

查看全文

深究心理學原理在班級監管中運用

班級管理是班主任教師的基本職責,也是培養、組織、建設良好班集體、促進和保證班集體成員的個性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強班級管理,引導學生健康成長,一直是班主任研究的重要課題。幾年來筆者嘗試將心理學原理應用到班級管理中來,效果不錯。

一、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反饋原則的應用

班級的生活,不同于一般群體的生活。它具有十分的內容和多彩的形式。怎樣才能使集體中的目標、規范、組織和人際關系協調發展呢?班主任要及時掌握學生各自的動態,獲得有關反饋信息。如班級制訂的目標的積極性如何?哪些人有信心或哪些人有不同意見?目標是否發揮了激勵作用?是否符合實際?這些動態都需要班主任及時把握。然后根據這些動態,再不斷進行調節:或統一認識,進行說明;或排除各種心理障礙,或修改目標……同時,班主任的肯定或否定、批評或表揚又為被管理者提供了反饋信息。同學們將依據這些反饋信息來調節自己的心理和行為。

如何在班級管理中建立起暢通的溝通網絡?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班會、班委會、各種活動等將自己對班級的管理思想、班級的發展設想等傳遞給學生,讓學生了解其想法,也可以通過個別談心的方式,針對個別學生的不同特點提出不同的要求;另一方面,班主任可通過各種正式渠道收集信息:如有計劃地召開班委會、任課教師討論會等,還可通過非正式渠道獲得信息:如與學生交往、同他們談心,隨時隨地,處處留心,從學生的言談中獲得信息,又如建立起信息網絡,在班級中設置一些能為班主任提供信息的“信息員”;第三是及時地分析和處理信息。班主任應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判斷和整理,對發現的各種問題及時進行處理,將各種不良因素解決在萌芽狀態,而對大部分學生的愿望和需求則給予盡可能地滿足。這樣,班主任將會得到同學們的支持和尊敬。

二、發展特長,以點帶面——優化原則的應用

班級中任何一個成員都有自己的個性,個性心理發展的整體化,就是個性自由、全面和諧地發展。集體心理本身也是一個系統和整體,它們相互影響和促進。集體心理發展為個性發展創造了重要的社會心理環境。但不能限制個性的發展,個性的發展也不能離開集體的軌道。二者只有協調、統一起來,才能達到整體優化。

查看全文

農村普通高中教學管理論文

一、農村普通高校管理出現的問題

農村學生由于生活環境影響,很多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很差。所以,對自我行為的約束力不是很強,學生平時懶散慣了,如果對他們的行為進行嚴格的約束,學生就會感到不適。還有高中階段的學生的心理機制是逐漸成熟的,所以,他們的逆反心理也是非常強烈的,他們對自由的理解就是沒有人來約束他們的行為,有時候他們對自己比較出格的行為沒有判斷力。所以,這個時候對于學校的制度和老師的管教是排斥的。還有就是在學生進入大學或者步入社會,對于個人的規范就不會非常嚴格,如果在學生時代沒有一個好的行為規范養成,輕者會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業和職業發展,重者是對他們今后的人生之路產生重要的影響。

二、管理工作的改革措施和途徑

1.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農村因為地域的特點,文化交流和外界非常少,所以,思想相對來說比較閉塞,農村高中有鄉鎮與鄉鎮之間的地域界限,學生在學校進行學習的時候就會有這方面的想法,同鄉鎮的學生會抱成一團,分幫結伙。與外界進行交流的機會比較少,有時候因為對某些制度的不滿還會集體地對學校或者老師提出質疑。其實學生在這個時候只是考慮到自己的團體利益,沒有考慮到集體的利益。所以,我們可以通過開展一些活動來增進學生之間的友情,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活動小組,來進行競爭學習,在進行分組的是盡量把原來接觸較少的學生放在一起,讓學生通過彼此交流來增進感情,為了小組的成績,大家都盡自己的努力,這樣就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榮譽意識,學生只有養成了團隊榮譽意識就會產生班級榮譽意識,這樣學生在考慮問題和接受管理的時候就能考慮到集體的利益。

2.采用學生自我監管方式

查看全文

教育質量論文:高校師德教育促質量發展簡析

本文作者:韓文禧工作單位:甘肅白銀景泰縣第六中學

發揮農場學校的優勢,積極爭取條山集團的大力支持,建立了優秀教師、優秀學生獎勵機制,每年六一、教師節都為優秀教師和學生發放獎金,激發學生勤奮學習的熱情和動力。

狠抓細節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和提高辦學品位

1、提高領導班子的服務水平。推行領導班子值周制度。值周領導上學時段在校門口迎接師生到校,下午放學時段護送學生回家。確保了學生上下學安全。落實假期領導班子帶班值班工作制度,帶頭奉獻,樹立形象。2、增強教師隊伍的工作能力。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和行為習慣。開展無煙校園創建活動,為學生打造良好的成長環境;實行侯課制度,珍惜課堂教學時間;落實教師值周工作制度,全面監管學生。通過對教師的細節要求,為學生做出表率。3、培育學生隊伍的行為習慣。一是開設禮儀課,培養學生的禮貌習慣。二是推行路隊制度。學生放學期間,按照回家路線列隊舉牌離校。教師負責監管,確保學生整齊靠右行駛,監管家長接送車輛停放在固定位置。三是落實值班制度。課間每個樓層都安排一名教師和兩名學生監管,提示學生靠右行走、輕聲細語;校園每一個區域安排專人巡查,監管學生的課間活動。四是加強細節管理。每周開展一次監督檢查,從學生儀容儀表到攜帶食品,推行自行車掛牌到登記造冊、統一編號、按號停放,定期檢查車況,杜絕病車上路。

推行梯隊發展,打造強能高效的教師隊伍

1、強化師德建設。建立師德長效機制,健全師德評議、問責、追究制度。通過多層次的評議,有針對性地開展問責和教育。通過組織教師學習全國近年來涌現出的優秀教師先進事跡,書寫學習筆記,撰寫心得體會,增強了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使命感。2、推行梯隊發展。開展教師梯隊發展計劃,各個學科設立三個梯隊,有計劃、抓重點地打造第一梯隊教師,分任務、定目標培養第二梯隊教師,結對子、抓落實發展第三梯隊教師。每學科都有帶頭人,學科帶頭人又有培養對象,每位教師又有發展方向,有力促進了教師專業發展。

查看全文

課堂管理智慧化改革研究

【摘要】針對課堂考勤、人工查課、人工巡課占用課堂時間、分散師生課堂注意力和過程考核缺乏科學判斷依據的問題,借助人臉識別、行為分析、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來實現學生考勤與上課行為狀態的自動監管,教師授課情況的智慧化監督以及教師、學生課堂教學行為的趨勢分析,從而提高學生上課的自律性、自主性、積極性和教師授課的責任感、敬業感,達到課堂教學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課堂考勤;人臉識別;行為分析;過程考核

1.引言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明確指出“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為基礎,依托各類智能設備及網絡,積極開展智慧教育創新研究和示范,推動新技術支持下教育的模式變革和生態重構。”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而課堂管理是課堂教學高效開展的前提,但目前的課堂管理多以人工參與、被動獲取為主,缺乏主動性、響應的及時性,且易給課堂教學增加額外負擔。基于此,論文探討了通過人臉識別、行為分析、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實現學生考勤、學生上課行為監管,教師授課行為監督,并通過對考勤、行為數據的整合分析,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效果。論文中的課堂管理一方面指的是教師對課堂的管理,主要是對學生考勤以及學生上課行為狀態的主動監管;另一方面指的是教務處對教師授課情況的智慧化監督,以改變傳統人工查課、評課的弊端。

2.課堂管理的現狀

深知課堂管理對于課堂教學有效開展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已開始探索課堂管理的改革措施,如制定嚴格的課堂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等[1]。但由于以下因素的存在:第一,班級屬性。學校生源問題和二三合班大課堂模式造成學生的學習自律性、自主性較差,自我約束與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第二,教師屬性。新教師對課堂管理的經驗和精力不足,重心放在知識的傳授上,上課易緊張;某些老教師重科研輕教學,教學只為完成任務忽視課堂管理。第三,考勤手段。教師口頭隨機點名、提問或借助雨課堂、學習通等軟件完成學生課堂簽到,督導進入教室實地查看教師授課情況,憑經驗和感覺完成記錄與打分。這些因素的存在將給課堂管理帶來如下問題:(1)課堂考勤管理難。教師需要刻意花時間精力去記錄、補充、管理學生考勤,而結果卻不盡人意。即使借助軟件簽到,也有簽到不成功、教室外完成簽到、找手機替簽到、找人替上課等現象發生,學生上課曠課、遲到、早退、玩手機、睡覺等惡習依舊頻繁,曠課期間,學生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2)課堂教學易受人工巡課、人工查課打擾。第一,教務處為監管教師是否按學校規定上課,是否按時上下課,是否嚴格管理課堂紀律,是否認真開展教學等情況,會安排督導走訪各個教室,進行實地查看記錄與打分,這會影響教師的發揮、給教師帶來心理壓力。第二,學生處為統計各年級各班級的到課率情況,會安排學生助理每周不定期走訪教室,進行現場數人頭統計,這也會打擾到教師上課。(3)過程考核缺乏科學判斷依據。教學過程是指師生間的信息傳遞過程,這種過程在時間軸上展開和變化,復雜而動態,導致教師在給每位學生的平時成績打分,或督導在給教師的授課情況打分時,往往摻雜很多主觀因素,評估結果不夠客觀、較難體現水平差異性、沒有足夠數據作支撐。

查看全文

傳統項目運動會安全保衛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標:

確保運動會安全、有序、順利地進行。

二、機構組成:

總指揮:劉智松

組長:童筱清邱根寶

保衛人員:六年級學生30名

查看全文

細節管理有助于學生行為習慣養成

摘要:細節管理是指對學生全天在校時所有活動進行環節上的系統監管,是學校各職能部門和班主任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活動時間,有針對性地進行管控,加以引導,以防止學生出現安全事故,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控能力,強化學生的行為習慣,為學生安全健康成長提供保障。

關鍵詞:細節管理;行為習慣;養成

中小學生的部分時間都在學校校園內,尤其小學生,因天性好動,自律能力弱,如果學校管理不善,在學習和課余活動時留有監管空白,極有可能發生安全隱患事件,而且也會使學生在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方面不能保持一貫性,不利于學生形成明是非、懂規矩、守規則的好習慣、優品質。

一、細節管理的具體內容

1.學生到校、離校管理。現代生活節奏快,許多家長因上班工作,不大關注學校規定的到校時間規定,隨時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子女上學時間,這就造成了一些學生早于學校規定到校時間,提前到校,而學校為了規定學生校外監管無力而出現安全事故責任,會按學校規定時間開啟學校大門,致使一些提前離家到校的學生在這一時間段出現管理上的空白,大多學生只能選擇在外面游蕩,三五成群,游手好閑,無事生非,甚至有可能出現打架斗毆事件。放學離校后,如果家長不要求學生按時回家,極有可能發生以上類似情況,極不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2.課堂管理。按照常規,學生的課堂管理,只要有教師認真組織教學,學生的管理是沒有問題的,但據筆者所了解到的情況,中小學課堂因歷史的遺留和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語數外課堂教學之外其他課程的管理松散并不能很好地利于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3.課間管理。課間管理可分為常規的課間十分鐘管理即課間正常的管理,課外活動的管理,這些環節往往是常規的,課間管理各有不同,所以極有可能管理上有疏忽,各職能部門不能認真履責,從而使學生活動處于無人監管之境地,從而不能保證管理的連貫性,不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4.學校組織較大規模非教學活動時的管理。當下大多數學校都要在學期中組織各類慶典活動,而在進行這些活動的準備過程和進行慶典時,重心有可能傾向活動的開展極有可能對部分學生疏于監管,放任自由的情況,這樣也不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5.節假日、雙休日的管理。現在有一種說法5+2=0,就是說學校在學生上學時用五天時間對學生進行常規養成教育,倘若放假休息兩天,如果家長疏于管護,學生五天的養成教育將在雙休日化為烏有,此種模式極不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維持養成教育的連續性。

二、細節管理的方法與措施

查看全文

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問題與對策

摘要:新媒體時代的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班主任要創新、優化德育工作的手段與內容,讓德育內容入心、入腦、入耳,把德育工作落實到小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既能夠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帶來較大的便利性,也給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帶來了一些挑戰,使得一些魚龍混雜的信息充斥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因此班主任需要不斷提升小學生的信息素養、綜合素質,引導學生正確運用新媒體這把雙刃劍,更加專注地投入學習活動中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問題對策

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給當前的小學教育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傳統的教育內容、教學方法、教育模式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沖擊。新媒體成為中小學生向往的一種時尚,也構成了部分學生的一種新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同時,新媒體時代背景之下,網絡平臺的開放性使小學生的道德觀念受到了一定的挑戰,網絡的交互性、平等性也改變了師生之間的互動關系,拓展了學生的交往空間,因此在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的德育教育模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而是要基于網絡運用現代化手段來開展德育工作,這樣既能夠讓小學生正確運用、對待新媒體,還能夠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對小學生的德育情況進行更加全面的了解,讓班級德育工作有計劃、有方法、有技巧。除此之外,小學班主任也要與時俱進,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積極挖掘學生的學習特長與潛能,對班級管理內容作出調整與更新,在班級德育管理工作中運用新型的信息技術,讓班主任和學生的交流不會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真正為小學生解決生活、學習問題,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一、新媒體時代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監管機制有待健全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還要了解小學生的日常交流、獲取信息的質量等,但是在實際的班級德育工作中,信息監管機制尚有待健全。在互聯網環境之下,人和人之間的交流更為便捷化、迅速化,學生之間能夠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來展開交流,網民之間也可以隱藏實際情況來進行交流,這些都會對小學生的心理、人格等產生一定的影響,久而久之,一些學生出現了孤僻、冷漠的心理現狀。同時,當前很多互聯網平臺為了博取眼球,有意發布一些吸引眼球卻不健康的信息,這對小學生的價值觀念、道德理念、情感等帶來一定的影響,再加上缺乏有效的監督與管理,小學生很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不良影響,以至于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

查看全文

小學教育工作創新方法探討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新課程標準的不斷推進。我們該如何來上好每一節課,如何才能適應新的素質教育的要求?這對于我們每一個教師都是挑戰。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教育工作上下功夫,而且要創新。一線教學的教師,在給學生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對學生各方面的素質教育和影響是最直接、最有力度的。這就要求教師要具有平等民主的作風,以平等、寬容、友善、引導的心態對待學生,讓學生的身心自由地表現和舒展開來。這樣才能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煅煉,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以升華。

關鍵詞:小學教育;創新;班級管理

班級是構成學校的基本單位,而教師,是班級管理的直接參與者,班級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都會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成敗起到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學離不開有序的班級管理,成功的班級管理是教學成功的基礎。

1轉變教師教育思想,建立教育工作的創新思維

1.1思想主導行動,從轉變教師教育思想出發。在現代教育教學觀念中,樹立學生主人翁精神,培養學生主動學習,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自主學習,使其自身占據主導地位。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因此,教師只有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改變教學方式,才能使學生從傳統的教育思想中擺脫出來,從而真正在教育中占據主要位置。

1.2在如今素質教育大力發揮在那的背景下,教師要革新觀念,轉變作風,在教學中融入創新意識,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教育應該以對學生理解和信任為基礎,并保持寬容與樂觀的態度。其實,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和教育的過程就是師生情感相互交流的過程。教師要通過有針對性的教育活動和措施,才能觸及學生們的心靈世界,使教育達到應有的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