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教育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6 01:16:3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愛心與教育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愛心與教育讀后感
讀了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自己內心的感受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感動”,而是“震撼”,起初是想當做故事書來看的,然而,當我靜靜地閱讀他的一個個小故事時,我竟從一名讀者逐漸變成那走入他的班級,仿佛跟他一起經歷了那一樁樁平凡但又耐人尋味的事情。
要說這么本為什么這么吸引我,我想唯一的原因只能是他的故事讓人感到真實,而只有一個真實的人才能夠寫出那么一本真實的書。我一直認為,最有資格評價一名教師好壞的只有他的學生。書中的學生是這樣描述他眼中的李老師的――“是??!我們尊敬李鎮西老師,但決不僅僅因為他是一名老師,更在于他是我們的“鎮西將軍”,是我們的“老李”。我們因為他具有正直、純樸、勇于進取、敢于創新等實實在在的品質而尊敬他,因為他那杰出的才華而佩服他,因為他那令我們折服的教育思想感激他,當然,還有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孩子氣”……都讓我們感到親切因而敬重他。但這一切決不是對他的頂禮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處、互相了解的基礎上,產生的朋友般的真摯情意。我們把他當作一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富甚至有缺點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個至高無上、完美無缺的神;我們更多的是把他當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老師。正因為這樣,我們將永遠擁有一位實實在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擁有一個班主任和語文老師。還有一個多月,我們就要高中畢業了,李鎮西老師將不再是我們的“老師”了,但他將永遠是我們真誠的朋友!”我想作為一名老師,能夠得到學生這樣的一段評價遠遠比一張榮譽證書來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這一稱呼應該比“優秀教師”這樣的稱號來得更讓人覺得心暖吧!
書里面的故事都滲透著李老師的汗水,我能夠感受到他是如何與他的學生一起努力去把班級搞得有聲有色。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我們應該擴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布道,而是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思考”、“責任”、“憂患”……
這是我一直在尋找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悉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暢中滲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思考,舒展中流動著智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實踐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師,能夠做到書里面所寫的這些已經相當不易了,我一直固執的認為,能夠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計都不過分,而且到現在,愛心越來越成為教師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能夠有豐厚的理論素養,能夠以一種高度的自覺意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鳳毛麟角!
愛心與教育的讀后感
寒假,我捧起了學校下發的《愛心與教育》一書,認真研讀,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是怎樣地愛他,真是感動人。
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一般的老師是難以做到的,他對學生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愛差生。尤其我在書中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余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等等,李老師在教育崗位上處處閃耀著愛的火花。
李老師在書中這樣寫道:“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么?”“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他還說:“離開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睅煇凼墙逃ぷ髦胁豢扇鄙俚牧紕?。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處于生命中最主要的集中學習時期,他們缺乏社會經驗,各方面處于形成階段,有著多方面的需求和發展,充滿生命活力和潛力。這段時期的教育影響遠遠越過該階段而擴展到終身。因此最需要老師對學生的愛,懂得兒童時期對生命的獨特價值,并善于開發其生命潛力。如果一種教育未能觸動人的靈魂,無法引起人的共鳴,不足以震撼人的情感,那就不是成功的教育。師愛的最高境界是友情,具有愛心和知識,對學生來說,他們喜歡前者。學生們特別渴求和珍惜教師的關愛,師生間的真摯的情感,必定有著神奇的教育效果。愛學生就讓我們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吧。
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用愛去贏得愛,用愛去化解許多的矛盾。愛我們身邊的人,無疑是播下愛的種子,讓他們也懂得去愛護和關心別人,尤其是當老師的我們,面對的是正在成長,性格還沒有定型的孩子,他們最需要的是愛的滋潤,我們給予他們的愛心也一定會影響到日后他們對待別人的態度。曾幾何時,看到書上有幾句話:“不會對別人寬容的人,對自己也不會寬容的;不會愛別人的人,別人也不會愛你的!”總相信你負出的愛越多,你也會獲得越多的愛。
愛心與教育讀后心得感想
讀了李鎮西教師的《愛心與教育》,我想,本人內心的感受能夠用兩個字來概括,不是“打動”,而是“震動”,起初是想當做故事書來看的,但是,當我靜靜地閱讀他的一個個小故事時,我竟從一名讀者逐步變成那走入他的班級,似乎跟他一同閱歷了那一樁樁平凡但又耐人尋味的事情。
要說這么本為什么這么吸收我,我想獨一的緣由只能是他的故事讓人感到真實,而只要一個真實的人才干夠寫出那么一本真實的書。我不斷以為,最有資歷評價一名教員好壞的只要他的學生。書中的學生是這樣描繪他眼中的李教師的――“是??!我們尊崇李鎮西教師,但決不只僅由于他是一名教師,更在于他是我們的“鎮西將軍”,是我們的“老李”。我們由于他具有耿直、純樸、勇于進取、勇于創新等實真實在的質量而尊崇他,由于他那出色的才氣而信服他,由于他那令我們服氣的教育思想感謝他,當然,還有他的激情,他的詼諧,他的“孩子氣”……都讓我們感到親切因此敬重他。但這一切決不是對他的頂禮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處、相互理解的根底上,產生的朋友般的真誠心意。我們把他當作一個有血有肉、感情豐厚以至有缺陷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個高高在上、白璧無瑕的神;我們更多的是把他當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教師。正由于這樣,我們將永遠具有一位實真實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具有一個班主任和語文教師。還有一個多月,我們就要高中畢業了,李鎮西教師將不再是我們的“教師”了,但他將永遠是我們真誠的朋友!”我想作為一名教師,可以得到學生這樣的一段評價遠遠比一張榮譽證書來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這一稱謂應該比“優秀教員”這樣的稱號來得更讓人覺得心暖吧!
書里面的故事都浸透著李教師的汗水,我可以感遭到他是如何與他的學生一同努力去把班級搞得繪聲繪色。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他人關懷、保護,就能學會用本人的愛心去關懷保護他人”,“我們應該擴展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教師的一定不能讓本人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求關懷保護的時分充沛表現本人的愛心和藹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置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藹舉來報答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不是流水線上下來的機械拼湊,不是坐在書齋里的玄妙之思,不是講席上的高聲布道,而是從血管里流出來的文字,是被汗水浸泡過的文字,是蘸著淚水與歡笑的文字,每一頁都寫著這樣的字眼:“愛心”、“良知”、“考慮”、“義務”、“憂患”……
這是我不斷在尋覓的文字:沒有屠龍的玄虛,沒有弄巧的文筆,沒有油滑的高調,沒有剪切的痕跡……這是我所熟習的文筆:樸素中閃爍著華美,流利中浸透著憂慮,峻急中深藏著考慮,伸展中活動著聰慧……這樣的文字是生活之樹上最大的果,理論的枝頭最美的花!一個教員,可以做到書里面所寫的這些曾經相當不易了,我不斷頑固的以為,可以做到這一點的人是相當少,怎樣悲觀的估量都不過火,而且到如今,愛心越來越成為教員身上的稀缺元素。在做到這些的同時,又可以有豐厚的理論素養,可以以一種高度的盲目認識來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就更屬百里挑一!
《愛心與教育》讀后有感
寒假讀了李鎮西老師所著的《愛心與教育》,起初只是出于假期繼續教育的作業去完成,讀到他從不忘記學生的生日,還在學生生日時給學生送上一份生日禮物;在課間經常和學生一起活動;在課余時間或假期中帶領學生一起走進大自然;對班級中的優生、中等生、差生堅持按號輪流家訪時我深深地被他的愛心所震撼;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了解了他們的愛好和才能,了解他們的個性特征,了解他們的精神世界。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發展,他的思想,興趣,愛好,才能,天賦,傾向,就談不上教育。李鎮西老師毫不掩飾自己對學生的愛,而這份愛總覺得與其他人愛有所不同。我看到過不同的老師表達過對學生的愛。有保姆式的愛,有恨鐵不成鋼式的愛,有施恩式的愛,無論哪種,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這當然也沒錯,但我們能夠非常明顯地感覺到這種居高臨下的態度,感覺到為人師者深藏骨髓的那一份道德優越感。而李老師卻不止一次地說過,學生的心靈往往要比教師純潔得多,學生在道德上也往往高出教師,這是整部書中我最有感觸的結論!所以李老師的愛是建立在真正的民主的基礎之上的,是真正平等的愛,發自內心的愛,不含任何雜質的愛,而更重要的是,這份愛不是單向的灌輸,而是雙向的互動!“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李老師說:“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群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愛是我們的語言,和學生相處,只有愛是打開學生心靈大門的鑰匙,只有愛才能換來學生的真心和信任,成為真正受學生愛戴的老師。
愛學生,就必須善于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須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我自己是非常贊同這話的。假如沒有愛學生的心又何來的教育好學生呢?假如沒有愛心和童心,又何來與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說愛心和童心是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后一道防線也是再恰當不過了!
作為老師,你將你內心深處的愛心傳遞給你的學生了嗎?自省過后,我發現自己做得的確不夠。身為一名英語老師,由于帶7個班,又不是班主任,所以平均與每班孩子相處的時間并不多,常常是這節課進這班教室,下一節又要到另一個班級上課。很少有時間和學生交流、談心,所以學生對我也并不是特別親近和了解,其實我是很愛他們的,我由衷地為他們的進步而高興,為他們的失敗而難過。但作為老師,我總是在潛意識里把學生看成是教育的對象,可能太過追求在學生面前的威嚴了。其實,“師生在人格上應是絕對平等的,教師不應自視比學生‘高人一等’。因此,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自肺腑的對朋友的愛?!?/p>
托爾斯泰說過:“在這個世界上,常被別人關心,愛護,就能學會用自己的愛心去關心愛護別人”?!拔覀儜摂U大內心的愛”。所以我們當老師的一定不能讓自己的愛打折,在學生最需要關心愛護的時候充分體現自己的愛心和善舉,“投桃報李”不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老話嗎?相信學生也會用同樣的愛心和善舉來回報這個世界的。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獨家原創:愛心與教育讀后感
我認識李鎮西老師是在“教育在線”上,我經常走進“鎮西之家”,傾聽他娓娓道來的故事,聆聽他對于青年教師困惑的解答……那時候,我的腦中出現的始終是一個充滿愛心、循循善誘的師長。常常被他的故事感動著,常常為他的言論而折服,我從來不想去考慮別人的爭論,我就堅定地認為: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就一定是個好人。
捧讀《愛心與教育》,就像又一次走進“鎮西之家”,而這一次,我走得更深,時時感慨著,時時唏噓著,被平凡的小事而感動得淚如雨下。終于讀完了這本書,當我合上封面的那一霎那,我又一次深深地感觸,做一個教師,愛心比起其他的任何東西都要來的重要。如果說最初的愛來自于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著自己,自己提醒著自己,那么,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
微笑是愛心的反光鏡,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是清香宜人的玫瑰,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
我,作為一位幼兒教師,也是深深地愛著孩子們的。我會為孩子在園里磕著碰著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點不良習慣而發愁,我更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但,我的愛常常被我的暴躁淹沒。一時的愛與安慰,我能做到。但是,我卻無法做到始終如一。李老師不僅能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那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而且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生活、愛社會、愛家鄉、愛國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我們的教育對象的心靈絕不是一塊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經生長著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師的責任首先在于發現并扶正學生,心靈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讓它不斷壯大,最后排擠掉自己缺點的雜草。而李鎮西老師認為情感不是教育的全部,但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他用童心喚醒愛心,用愛心滋潤童心,用自己樸素的行動,實踐著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理論。《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很多很多: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有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有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有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但是最能打動我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個教師“制造”一個感人的場面并不難,師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真的很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后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復?這么一問,羞愧無比!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后進生真的是很難很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
我也是教師,從事了5年幼兒教育的教師,面前的孩子千差萬別,面對他們,我相信自己有愛心,但是我也在問自己:我有耐心嗎?我有足夠的耐心對待有這樣那樣問題的孩子嗎?我能用自己的微笑驅散他們幼小心靈上的陰霾嗎?
幼兒教師愛心與教育讀后心得感想
終于讀完了這本書,當我合上書時,我深深地懂得,做一個教師,愛心比起其他的任何東西都要來的重要。如果說最初的愛來自于職業的要求,自己命令著自己,自己提醒著自己,那么,能讓這愛綿延不絕的,是我們的“心”。
《愛心與教育》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贊嘆,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清香宜人的玫瑰,它們是哺育萬物的陽光雨露,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師,尊敬李老師,因為他是那么富有愛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為是這樣的人,李老師與學生的交流總是充滿無限真情,也正是因為這樣,李老師以愛回報愛,從而使教育獲得最終的“成功”。想著,看著,愧疚之心不自覺地油然而生,誠然,我也是愛孩子的。我會為孩子生病而憂心忡忡,我會為孩子的退步而發愁,我會為孩子的一點進步而感到欣慰萬分……但,我的性子有些急燥,常常忍不住發火,李老師卻能堅持不懈地播撒愛的種子,細心呵護著那顆顆幼芽,讓他們不斷地成長,這一點無穎深深地震憾了我,是的,我們對學生充滿真摯的情感,無穎會使學生接近我們并樂于接受我們的教育,但僅止于此是遠遠不夠的。愛的教育,最終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無私的愛后,再把這種愛自覺地傳播給周圍的人,進而愛我們的社會,愛我們的民族……公務員之家:
我們班有一位幼兒叫周張恒,性格及其內向,生活習慣也比較薄弱,他從不愿意和老師交流甚至是打招呼,從不愿意在幼兒園中吃飯,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一個學期過去了,雖然我們兩位老師都盡了力但是他的進步還是微乎其微。還是《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了我啟示,對啊我們要用心去對待他,要主動和他聊天,要積極鼓勵他。一天他早上來園時又突然不愿意和我們說早上好了,而且還躲在奶奶后面不愿意出來。他奶奶有點生氣了剛想訓斥她我就馬上阻止了他說:“周張恒不是不愿意跟老師打招呼,是已經在心里打過招呼了,對嗎?”他看了看我點了點頭。第二天,他又躲在了奶奶后面,但是輕輕地說了聲“老師早”。我馬上走過去笑著對他說:“嗯,你說得真響!明天還要再響一點,讓小朋友也聽到,好嗎?”他沒有回答我,但是我知道他已經在心里默許了。果然在這之后,他每天都愿意用響亮的聲音和我們打招呼了。
老師啊,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大學生愛心培育研究
1、基于“三生教育”的大學生愛心培育的內容
一是基于“生命教育”的愛心培育,即通過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領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尊重生命、珍愛生命;二是基于“生存教育”的愛心培育,即通過生存關愛教育,幫助大學生學習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保護生存環境,強化生存意志,把握生存規律,提高生存的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樹立正確生存觀念;三是基于“生活教育”的愛心培育,即幫助大學生認識生活的意義,熱愛生活,幸福生活,培養學生的愛心、感恩之心以及對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這三者之間互為條件、相輔相成?;凇吧逃钡膼坌呐嘤乔疤?,基于“生存教育”的愛心培育是基礎,基于“生活教育”的愛心培育是方向。
2、基于“三生教育”的大學生愛心培育的方法和途徑
2.1構建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自我教育四位一體的“大教育”模式?!叭逃钡膼坌呐嘤恢皇菍W校的事,也是家長和全社會的事。除了學校教育以外,還要多管齊下,整合學校、家庭、社會和自我等教育資源,堅持家庭培育是基礎、學校培育是關鍵、社會培育是保障,自我培育是根本的原則,相互協調,有機統一,形成合力,整體提升教育水平。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加強大學生自我培育的能力也不可忽視。大學生要通過理論學習、實踐體驗、自我審視、自我修正等方式引導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朝正確的方向發展。
2.2注重“四個結合”,加強愛心培育的全面滲透。一是將基于“三生教育”的愛心培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實施基于“三生教育”愛心培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因此,高校要開展基于“三生教育”愛心培育的學科滲透。要求各學科教師充分挖掘學科教材本身所蘊含的“三生教育”的因素,在向學生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把握時機,適時、適度、適量地進行“三生教育”思想滲透。如醫學院校在大一新生第一堂解剖課上可舉行遺體捐獻祭拜儀式,通過這種形式教育學生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學會感恩、學會做人。二是將基于“三生教育”的愛心培育與學校德育工作相結合。要使“三生教育”貫穿德育教育全過程,有針對性、有效地開展德育教育活動,打造出學校的德育品牌,達到人人“珍惜生命、學會生存、熱愛生活”。三是將基于“三生教育”的愛心培育與校園文化相結合。校園文化在“三生教育”的愛心培育過程中扮演著特殊的角色,對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強化學生的正確行動意識,起著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一方面,要合理設計規劃校園環境,使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受到愛的感染和薰陶;另一方面,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品位高雅、主題突出、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有利于基于“三生教育”愛心培育的良好校園文化環境,打造活動品牌,把學校的外在要求內化為學生的自我要求,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培養他們的進取精神,在校園內大力弘揚尊重生命、珍愛生命、熱愛生活、健康生活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導。四是要將基于“三生教育”的愛心培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如何習得優良的美德?阿布林說:“答案是:實踐!實踐!實踐!”因此,要改變原有的教育方式,廣泛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課外實踐活動,并與學校其他的社會調查、志愿活動、公益服務、實習實訓等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學生在這樣的活動中才能真正體驗到生命的旺盛,領悟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堅定生活的信心,同時通過實踐,掌握了生存技巧,提升了生存能力,也錘煉出了吃苦耐勞、熱愛生活、努力奮斗的優良品質。
2.3針對大學生的每個成長階段精心設計教育內容。大學生在每一個不同的階段,心理特點、思維方式和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針對其的“三生教育”的愛心培育內容亦應不盡相同。在培育的過程中,要分年級選取、確定、設計教育內容,每個年級各有側重。大一年級圍繞“學會做人”核心主題進行設計,重點抓好學生的入學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等;大二年級圍繞“學會做事”核心主題進行設計,強化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養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個人情感教育等;大三年級圍繞“學會做學問”核心主題進行設計,注重專業教育、生涯規劃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大四年級圍繞“就業沖刺”核心主題進行設計,緊抓學生的幸福觀教育、就業與創業指導教育、挫折教育等??傊?,基于“三生教育”的大學生愛心培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教育工作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個環節。因此需要全方位、多層次、一體化的施行愛心培育,才能真正讓生命充滿希望,生活充滿陽光。
學生資助管理工作要點
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助學氛圍
1、要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宣傳畫、墻體標語、公示欄、宣傳櫥窗、校園廣播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教育助學工作。要加大助學助教項目實施效果及捐贈款物使用管理情況的宣傳力度,讓社會公眾更好的感受愛心助教、認知愛心助教、支持愛心助教工作。
2、在資助中心網站“愛心資助”專欄宣傳學生資助政策、學生資助信息,使之成為我縣助學工作的“綠色通道”和信息交流、工作動態的重要平臺。
3、實施資助定向反饋。實行國家補助與社會助學相結合,積極爭取社會捐助,要對捐資者實行定向書面匯報,匯報包括資金使用明細、受助學生成績單及綜合表現考評等材料。
二、完善管理體系,逗硬落實政策
建立“一把手”負責的教育助學工作領導小組和國家助學金管理專家組的管理、評審、監督的管理機制,落實責任、歸口負責,確保幼兒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中職、普高、大學生資助政策全面落實到位。
小學開展“愛心、誠信、責任心”德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和“以德治國”的思想為指導,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依據,在全體師生中深入開展愛心、誠信、責任心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全校師生發揚誠信品德和誠信精神,樹立責任心,切實提高全校師生基本道德素養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優化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化孝心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學校新形象。
二、活動步驟及要求
(一)宣傳發動階段(2月-3月)
1、建立愛心、誠信、責任心教育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領導小組,成員由學校黨、政、工團隊組織負責人和社區、家長代表組成,根據各成員代表的身份和職能進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強考核。
2、召開全校師生大會,布署學校教育活動實施方案,各年級根據自己的實際,制定特色活動計劃。
學校愛心、誠信、責任性德育活動方案
百官小學開展“愛心、誠信、責任心”德育活動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和“以德治國”的思想為指導,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為依據,在全體師生中深入開展愛心、誠信、責任心教育活動,進一步激發全校師生發揚誠信品德和誠信精神,樹立責任心,切實提高全校師生基本道德素養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素質,優化環境,促進精神文明建設,深化孝心教育,推進素質教育,樹立學校新形象。
二、活動步驟及要求
(一)宣傳發動階段(月-月)
⒈建立愛心、誠信、責任心教育領導小組,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為保證活動的順利進行,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結合教育領導小組,成員由學校黨、政、工團隊組織負責人和社區、家長代表組成,根據各成員代表的身份和職能進行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加強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