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心理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5-07 13:28: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焦慮心理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焦慮心理論文

碩士研究生畢業焦慮影響因素研究

摘要:本研究運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對35名碩士畢業生進行深度訪談并利用質性軟件對訪談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出個人因素、畢業因素、就業因素、專業因素、發展因素、人際因素是碩士研究生焦慮心理的主要影響因素,以此構建了碩士研究生畢業焦慮心理影響因素模型,為進一步探究碩士畢業生心理健康以及研究生培養管理提供支持。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畢業焦慮;影響因素;扎根理論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碩士研究生的技能要求、綜合素質等要求不斷提高,面對畢業的各種未知因素以及各方面的壓力,大多數碩士研究生都面臨著畢業焦慮的困擾。黃希庭、鄭涌(1999)[1]等在一項調查中對全國528名大學生進行了SCL-90測查,最終結果顯示,低年級同學在焦慮項上的心理障礙檢測率明顯低于高年級。蔣春雷[2]分別在2006年3月、2007年3月、2008年12月,連續三年對大學生畢業期間的焦慮情緒進行了調查測試,結果顯示,2006年至2008年畢業生焦慮情緒的占比分別為25.9%、37.3%和49.8%,畢業生心理焦慮的情況正在呈逐年上升趨勢。畢業生心理焦慮問題受到越來越多專家學者的重視,目前已經成為畢業生最嚴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

二、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扎根理論(GroundedTheory)研究方法于1976年由著名社會學家BarneyGlaser和AnselmStrauss提出,這種方法是比較科學的一種定性分析方法[3]。研究者深入情景通過實際觀察和訪談收集第一手資料,通過對資料文本進行數據比對,從數據資料中提煉相關概念和范疇,尋找出能夠反映某種社會現象的核心概念[4]。考慮到本研究的內容具有“情境性”和“敏感性”的特點,故選用扎根理論的方法,來探究碩士生焦慮心理的實際狀況及影響因素。(二)研究對象。根據專家的建議,本研究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碩士畢業生作為訪談對象,選擇對象為碩士應屆畢業生。通過便利抽樣與標準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選取上海某高校35名碩士畢業生作為訪談樣本。樣本編號按照受訪時間先后排列,分別從01到30(研究預留5個的采集樣本用于飽和度檢驗)。(三)研究工具。1.訪談提綱。本文結合相關文獻資料,對訪談樣本進行了半結構式訪談提綱,調查采用不記名方式,請被訪談或被調研的同學盡量多地說出或寫出在畢業期間經常使他們感到煩惱、擔心、憂慮不安的主觀問題或客觀事件。我們對每一個受訪者進行40-60分鐘的訪談,訪談地點確定在相對獨立且不受外界干擾的房間內,訪談結束后將錄音資料結合文字筆記整理成文稿。2.分析工具。NVivo是一款被廣泛運用的定性分析軟件,NVivo能夠對非數值型或非結構型的數據文本進行組織和分析。本研究將規范化處理后的word文檔導入NVivo11軟件中,采取開放式編碼(opencoding)的形式對訪談樣本內容貼標簽。(四)數據收集。訪談結束后,對訪談的音頻內容進行文本資料轉化,最終形成原始文本達20萬字。35個受訪樣本量中,30個受訪樣本的有效訪談內容被用來進行開放式編碼,剩余5個受訪樣本的資料被用來檢驗理論飽和度。

查看全文

畢業季研究生焦郁因素與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學歷階層,且是社會未來資源的主要提供者,在校期間大多經歷了大量的壓力和焦慮,科研壓力,論文,就業等多是他們的焦郁因素,畢業季通常是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期。關注研究生尤其是畢業季研究生的情緒動態及心理健康問題尤為重要,給予相應人群一定的心理輔導及制定相關心理路徑勢在必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高校對研究生培養管理力度逐漸加大,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出現焦慮、抑郁、離群索居、強迫癥、人際關系緊張等一系列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生階段尤其是針對畢業季研究生應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促進畢業季研究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文章探討畢業季研究生們工作生活壓力及其焦慮抑郁心理因素,提出進行早期健康教育干預的必要性。

【關鍵詞】研究生;畢業季;焦郁因素;學業;就業;心理教育

1焦郁因素

教育部的數據統計,近5年來,研究生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平均年研究生招生超過80萬,2019年更是超百萬,在讀研究生接近300萬人。畢業研究生數量增多,且他們對今后工作地點、薪酬待遇、婚姻及環境條件等相比本科畢業學生的要求高,因而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1]。研究生是一類經歷過高度抑郁、焦慮和痛苦的群體,研究生的心理問題發病率高于全國成人平均水平,值得社會和政府關注。

1.1學業壓力

研究生階段不再是單純的通過教師授課接受理論知識,更加注重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各個培養高校在研究生的學業、科研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嚴苛的要求。比如碩士階段要在完成研究課題的同時發表至少1篇核心期刊論著,博士階段要在完成研究課題的同時發表SCI論著,整個過程導師主要起到協助作用,這對大部分沒有科研經歷的學生而言,會因為對完成課題研究和發表高質量論著沒有信心而感到力不從心進而引起焦慮的情緒[2]。鄧瑾等[3]對在校女研究生分析顯示,學業因素中的畢業論文和論文發表是該類人群焦慮的最主要原因。有調查顯示博士生存在的臨床焦慮癥狀者占17.6%,嚴重焦慮者占5.5%[4],分析顯示博士生焦郁因素主要與學校和教育密切相關,其中包括延期畢業現象,使得無法如期畢業的博士生遭遇較大心理威脅[5]。高玉強等[6]對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分析顯示醫學研究生焦慮、抑郁評分均較高,可能原因包括醫學研究生課程繁重、科研壓力大,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查看全文

貧困生消極心理防范管理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貧困生的消極心理防御及其后果;通過有效的社會支持促進貧困生的心理健康等進行講述,包括了自卑心理嚴重貧困生最大最顯著的特點是自卑、焦慮心理明顯由于無法改變的現實經濟狀況、人際關系敏感因為長期以來的壓抑、偏執心理強烈城鄉間經濟水平和生活狀況的巨大差距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貧困生心理防御干預社會支持

論文摘要:作為高中校園弱勢群體的貧困生,面對社會壓力,往往采取消極的心理防御,從而出現了自卑、焦慮、敏感和偏執等心理問題。通過建立主、客觀兩個維度的社會支持體系,可以對貧困生的心理形成有效的干預,幫助他們建立成熟的心理防御機制。

1貧困生的消極心理防御及其后果

1.1自卑心理嚴重貧困生最大最顯著的特點是自卑。大部分的貧困生是來自于偏遠山區的,家庭條件差。由于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的進程不一致,造成了城鄉發展的不平衡,尤其是城鄉間生活方式和習慣的差異,使貧困生心里產生巨大的反差。由于在穿著打扮,吃喝玩樂,生活用具等各方面的明顯差距,讓他們產生對自己產生懷疑,他們開始低估自己,甚至開始否定自己。他們害怕別人投來異樣的目光和鄙夷的眼神,逐漸陷入自卑的泥潭。他們對人際交往的開支難以承受,對集體活動消極退縮,他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經濟狀況,他們害怕別人瞧不起他,而只能自己默默的承受著這無形的壓力。

1.2焦慮心理明顯由于無法改變的現實經濟狀況,使他們總是長時間的處于緊張,焦慮的狀態。他們焦慮著他們的生活費用學習費用,甚至他們每天吃多少飯好得精打細算,還要考慮以后的生活費,因為他們的家庭根本拿不出如此繁重的費用。因為這些他們沒有辦法安安穩穩的去學習;有的為自己的家庭狀況焦慮;有的為自己的未來焦慮。因此他們承受著比其他學生更重的壓力。在農村,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教育狀況相對落后,在一些像計算機、英語聽力、口語等實踐性較強的科目上,他們根本無法去和城里孩子相比。而這種實踐性強的能力是后天培養的,是需要長時間的學習形成的,必須要用正確的方法去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否則反而會加劇他們的緊張和焦慮感。

查看全文

芻議我國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自我效能職業決策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綜述

論文摘要:自我效能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不同領域的自我效能是不同的。在求職過程中,職業決策是一個關鍵的環節,而對職業決策起決定作用的是個體的自我效能。本文將對國內有關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的研究進行簡要介紹。

職業決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一efficacy)的研究大致從20世紀80年代在美國興起,2000年以后開始進人我國研究者的視野。已有的研究表明,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理論有很強的科學性、可操作性和應用前景,可以依據它來理解和解釋學生的職業選擇等職業行為問題,可以把它作為職業咨詢的工具,可以用來了解學生的職業自信心狀況,可以作為職前培訓和學生職業行為問題的有效干預手段,從而提高學生職業行為的有效性。因此,應喚起高校職業指導者及其他有關人士的關注。本文將對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研究的起源及國內研究進展加以回顧,展望其發展趨勢,以期對國內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研究提供有益啟示。

一、概念界定

自我效能(Perceivedself一efficacyorsenseofself一efficacy)是社會認知理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最先由Bandura,A.于1977年提出,是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自我效能總是和特定的領域相聯系,職業自我效能便是自我效能在職業領域的具體體現,即個體對自己能否勝任和職業有關的任務或活動所具有的信念。職業自我效能是一個總稱概念,具體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與職業內容有關的自我效能,即個體對自身完成某一職業所規定的有關內容(如該職業所需教育,某種具體職業任務等)能力的信念;另一方面是有關職業行為過程的自我效能,即個體對自身完成有關職業行為過程(如職業決策、職業找尋等),實現行為目標能力的信念氣職業決策自我效能(careerdecision-mak-ingself-efficacy)就屬于后者,它是指決策者在進行職業決策過程中對自己完成各項任務所必需的能力的自我評估或信心。而職業決策(careerdecision一mak-ing),一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來自喬普森(Jepson,D.),他認為職業決策是一個復雜的認知過程,通過此過程,決策者組織有關自我和職業環境的信息,仔細考慮各種可供選擇職業的前景,做出職業行為的公開承諾(publiccommitment)。

二、職業決策自我效能研究的起源

查看全文

尿毒癥病人透析護理論文

【論文摘要】目的探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護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方法對我院2008年1~12月共7028例透析患者的常見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護理經驗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良好的心理護理使患者處于接受透析治療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狀態,積極主動配合護理工作,獲得了較好的透析效果。結論良好的心理護理可幫助患者學會自我心理疏導,克服消極心理,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延長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

【論文關鍵詞】尿毒癥;血液透析;心理護理

血液透析作為尿毒癥患者的一種治療手段需要長期不間斷地進行,血液透析的不良反應及并發癥的發生,給尿毒癥患者帶來了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的影響,同時對血液透析的治療和護理工作及患者的康復也帶來了不良的影響。

因此,護理人員應通過加強對患者的心理支持護理,通過建立醫患共同參與模式,使護患雙方相互信任,協調配合,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態,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其透析質量和生活質量。筆者對我院2008年1月至12月血液透析患者進行心理分析,并總結相應的護理措施,現報道如下。

一、臨床資料

2008年1月至12月,透析7028人次,年齡26~78歲,其中女性患者2803人次,男性患者4225人次。

查看全文

大學生男排隊員特質焦慮狀況調查分析

摘要:在競賽場上運動員比拼的不僅是過硬的個人技術和身體素質,更強大的是心理素質。特質焦慮是指一般性的人格特點或特質,表現為一種多少比較持續擔憂與不安。本文以參加湖南省大學生排球比賽(大學組)的男運動員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去分析湖南省高校男排隊員特質焦慮狀況與影響高校男排隊員焦慮的因素,讓高校男排隊員可以更好的投入到訓練與競賽中,提供男排隊員心理素質的訓練參考。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湖南省大學生男排隊員分別在社會評價焦慮,受傷焦慮,競技水平發揮維度上處于較高的焦慮狀態。

關鍵詞:大學生運動員排球特質焦慮

1、前言

1.1、選題依據

中國女排是各類體育競賽團體中成績優異的團體之一,也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隊伍。比如,2016年的奧運會中國女排對戰巴西隊的比賽,雖然在2008-2016年間,中國女排對戰巴西女排一度18連敗,卻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上1/4決賽時,中國女排頂住壓力,最終戰勝了擁有主場優勢的衛冕冠軍巴西隊,并進入決賽,奪得里約女子排球的奧運冠軍,再一次帶領中國排球站上體壇之巔。在這場激烈的排球競賽角逐中,當技術戰術水平在一定層次不相上下的時刻,這個時候已經不僅是排球運動員技術、戰術的比拼,更加重要的是參賽運動員心理上的相互較量。在此影響下,大學生排球梯隊建設更加積極,大學生不同級別的排球比賽每年都會舉辦,比如,中國大學生排球聯賽“超級杯”,CUVA全國大學生排球聯賽等。大學生排球比賽對運動員自身能力要求越來越高,并要求大學生排球運動員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越來越高。研究表明運動競技水平發揮與認知特質焦慮之間關系密切。不同類別的運動員在各自的競賽場上比拼得越發激烈,但運動員的心理狀況會受其他各種因素的牽制,而使排球運動員的心理和體能潛能受到較多的影響的消極因素,會進而降低運動員的自身競技水平。因此,對排球運動員心理訓練的認識和研究越來越得到各級教練員的認可與重視,在大學生排球運動與排球教學中,認知特質焦慮是大學生運動員、教練員及運動心理學家們十分關注的問題。所以,本文針對研究對象的認知特質焦慮及影響因素,并結合排球項目的特點進行研究。

1.2、文獻綜述

查看全文

學生心理教學模式探索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探索是小柯論文網通過網絡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員整理后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探索是篇質量較高的學術論文,供本站訪問者學習和學術交流參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業目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學模式探索的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因網絡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詳,敬請諒解,如需轉摘,請注明出處小柯論文網,如果此論文無法滿足您的論文要求,您可以申請本站幫您論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必要性、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該課程教學的體會和見解,為探索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新模式提供參考。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模式大學生

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競爭激烈,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重大變革時代,未來的社會需要的是全方位發展的人才,不僅要有堅實的知識技能,而且需要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才能順應時展的需要,實現自我的價值。時代為年輕的一代提供了無數自我展現的舞臺,同時也給予了他們新的壓力和挑戰。高校作為培養國家棟梁的搖籃,無疑也肩負著重大的責任,大學生的素質教育已成為教育工作者一項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一、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必要性

大學生正處在青年中期,雖然他們的生理趨于成熟,但心理尚未完全成熟,人生觀世界觀正在形成過程中。面對生活環境中的種種問題,許多人因處理不當而陷入焦慮、失望和困惑之中,嚴重者甚至表現出偏激或異常行為。同時,在自身心理、生理發展過程中,內在體驗的劇烈變化又加劇了他們的心理負擔。有關資料表明,大學生目前的心理衛生狀況令人擔憂。據筆者所在高校2006年和2007年新生入學心理健康測試結果顯示,7%的大學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強迫、恐怖、敵對、偏執、人際關系緊張等情緒困擾和行為偏差。諸多的例子表明,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如沒有得到及時的疏導和治療,將成為他們人生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

查看全文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改革論文

【論文關鍵詞】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改革

【論文摘要】現代閱讀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個復雜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閱讀能力是英語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然而,目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環節的現狀和實際效果卻不容樂觀。為此,克服傳統閱讀教學的弊端,認識閱讀過程的本質,并運用現代閱讀理論有效地指導閱讀教學已尤顯必要。本文在介紹閱讀的本質與過程的基礎上,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改進對策,以期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水平。

一、閱讀的本質與過程

隨著應用語言學和心理語言學的發展,人們已經認識到閱讀不僅是指自下而上的心理過程,而且還是一種主動的猜測——證實的心理過程。在這種多元和復合的心理活動過程中,讀者并不是逐字逐句地理解,而是要結合自己已經掌握的知識,包括句法知識、語義知識、背景知識以及篇章知識等,對閱讀材料所要表達的意思進行推論,然后層層推進,并對閱讀者在閱讀過程中形成的各種預測、假設加以證實和修正。閱讀不僅需要語言知識的運用,而且還需要綜合運用其對閱讀內容所涉及到的客觀事實和背景材料的理解、閱讀過程中得到的推論、預測、甚至印象等。

現代閱讀理論認為閱讀過程是個復雜的心理語言活動過程。閱讀不僅要理解文字符號的表層結構,掌握詞和句等語言結構的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語義的深層結構轉化,要能對材料所傳遞的信息進行分析加工、聯想和預測。因此,閱讀理解既是語言文字的學習和使用過程,也是讀者已有的背景知識和相關知識的綜合運用和處理過程。

二、傳統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

查看全文

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分析論文

關鍵詞: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分析社會支持調查

孕婦在妊娠期及分娩期有其獨特的生理特點和心理變化,使他們都產生不同程度的恐懼、緊張、焦慮、憂郁等不良情緒,這些心理變化對產婦和胎兒是不利的。同時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人們越來越重視社會因素對孕產婦的影響。醫學科學的發展使原來不能生育的疾病有了轉機,相應臨床各種妊娠合并癥病例與日劇增。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對妊娠合并癥孕婦心理狀態的分析及社會支持的調查,了解妊娠合并癥孕產婦所出現心理臨床問題,以便為給與孕婦更適當的心理照護,使孕婦安渡圍產期提供有利的理論依據。1對象與方法1.1研究對象研究對象均為本院東西兩部產科在2000年1月至2000年9月收治住院的孕婦進行隨機抽樣調查120例,按有無合并癥或并發癥分成兩組進行調查,兩組孕婦均為初產、單胎,無合并癥或并發癥(正常組)年齡的孕婦在20-33歲,平均年齡27±3.01歲,孕周31-41周,平均383/7周;有合并癥或并發癥(異常組)包括合并心臟病、腎臟病、肝內膽汁淤積綜合癥、系統性紅斑狼瘡、妊高癥、前置胎盤等的孕婦年齡在23-38歲,平均年齡29±3.79歲;孕周24-39周,平均361/7周護理論文。1.2方法采用調查問卷法,在孕婦中晚期初次住院期間有專門護師,先對孕婦作必要的解釋,然后由孕婦獨立的完成問卷調查。1.2.1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由Zung于1971年編制,此表共二十個項目,主要評定依據為項目所定義的癥狀出現的頻度,分四級,標準總分為50分〈1〉。1.2.2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由Zung于1965年編制,此表共二十個項目,主要評定依據為項目所定義的癥狀出現的頻度,分四個等級,按中國常模結果,總粗分的分界值為41分,標準分為53分〈1〉。1.2.3社會支持評定量表:有80年代中肖水源編制,量表共有10個項目,大多數為1-4級評分。該量表結構分三個維度:客觀支持,指個體所達到的客觀實際的,可見的社會支持;主觀支持,指個體主觀體驗到的社會支持,對所獲支持的滿意程度;對支持的利用度,指個體對社會支持的主動利用度〈2〉。1.2.4統計學方法:采用t檢驗和X2檢驗方法。2結果有關心身問題的調查研究指出,在綜合科門診中,74.2%可有不同狀態的醫學心理臨床問題,其中29.8%表現各種心理癥狀,44.3%可達心理障礙或稱心理癥的程度;心理性癥狀的分布為,焦慮癥狀占30.5%,抑郁癥狀33.1%,強迫癥狀為10.9%。2.1兩組孕婦焦慮自評結果的比較和分析(表1)表1兩組孕婦焦慮自評結果的比較2.2兩組孕婦抑郁自評結果的比較和分析(表2)表2兩組孕婦抑郁自評結果的比較2.3兩組孕婦在社會支持方面的比較和分析2.3.1兩組孕婦在社會支持評分結果比較(表3)表3兩組孕婦在社會支持評分結果比較2.3.2兩組孕婦家庭成員主要支持來源比較(表4)表4兩組孕婦家庭成員主要支持來源比較3討論3.1運用心理護理的技能,減輕焦慮、抑郁情緒本組資料統計異常組的孕婦,其焦慮和抑郁狀況與正常組的孕婦有著顯著性差異(p<0.01),主要與異常組的孕婦在缺乏客觀因素或充分根據的情況下對胎兒生長發育和健康的擔心有關,尤其是某些疾病是否會遺傳給胎兒,胎兒是否畸形,對于合并癥嚴重的孕婦同時擔心自己是否能安全渡過分娩期等等。這些孕婦會出現多思少眠、顧慮重重、憂慮不安、緊張疑慮等表現;有些會出現言語減少、興趣索然、懊惱喪氣等自尊和自信心降低的表現。護士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撫慰法,如應用多與孕婦眼光接觸、多傾聽、避免稱呼床號改稱姓名、在產婦宮縮時多撫摸等;采用轉移法,如適當指導孕婦增加一些興趣活動、把握分寸的幽默、暗示語言等;同時給孕婦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清潔優美的環境。3.2重視護士的個人品質和技能的培養護士是與病人的頻繁接觸者,尤其對于剛入院的孕婦。產科收治的孕婦一般均在孕期的中末期,此時的孕婦正處于情緒緊張度的增高期,處于緊張中的孕婦主要表現自信心不足或對可能發生的事件缺乏心理準備〈3〉。而產科護士的一言一行隨時影響著她們高度緊張的精神,一旦有不良的因素隨時可以引起或加重她們的緊張、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心理問題。故護士更應努力學會并識別孕婦對軀體疾病出現的無效應對和不良適應的危險性,并進行相應的心理護理干預〈2〉。同時護士要加強各種基礎和專科技能的鍛煉,學會全面地系統地對病人實施各項護理措施,以期減輕和治愈孕婦身心問題。3.3加強孕婦針對性的健康宣教隨著護理程序的運用,整體化病房的逐步開展,健康教育越來越收到人們的重視,如何具體地、連續地、動態地、系統地對孕婦實施健康教育,就必須真正了解孕婦的需求再實施個體化、針對性實施的健康教育,使孕婦在可能出現的問題上有一定的心理準備和心理應對,以減輕心理緊張度。3.4加強對有合并癥組的孕婦的心理支持從家庭成員的主要支持來源的調查結果表明,孕婦的主要家庭支持者是丈夫和自己的父母。所以護士應積極地發揮他們的作用,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調查還顯示有異常組的孕婦的夫妻支持率(93.3%)和公婆的支持率(71.7%)低于正常組的孕婦,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在婚前有隱瞞或潛伏而造成夫妻的矛盾,這時護士應巧妙地運用溝通及時得到夫妻雙方的理解,為孕婦提供更多的社會支持。同時向孕婦提供可能獲得支持途徑的信息,如醫護人員也是提供社會支持的重要來源之一,指導他們積極尋求恰當的幫助與支持,主動參與護理活動,自覺調整精神、心理壓力,保持情緒穩定,維護心身健康〈4〉。3.5良好的妊娠心理對胎兒發育的影響有資料表明孕婦的心理狀態,如緊張、敏感、焦慮、恐懼、激動或抑郁均可影響妊娠子宮的血流供應,繼而影響對胎兒的氧供應,導致胎兒缺氧或營養不良,造成死胎、早產或胎兒生長遲緩,如果給與合理的心理安撫或社會支持后,可大大增加胎兒的存活率〈3〉。另有報道表明不良心理因素會影響泌乳,使乳汁減少。正確、及時、有效地心理疏導,有利于孕婦保持一個良好的妊娠心態,促進胎兒健康地生長,同時也保證了產后順利地授乳。4結論總之,通過對兩組孕婦的心理狀態的分析社會支持的調查,由于對不同的孕婦實施科學化、系統化、整體化、個體化、動態化的有效護理,幫助孕婦盡量減少或減輕心理癥狀的發生,使孕婦處于最佳身心狀態,順利渡過妊娠期及產育健康的后代。

查看全文

肺炎對醫學高等教育的影響和啟示

摘要:突發的病毒肺炎疫情暴露了我國醫學教育中的不足,疫情對心理、教學秩序以及愛國主義教育帶來了影響,同時也為醫學高等教育在素質教育、教學模式、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的改革方面帶來了啟示,為日后防“疫”提供了經驗教訓。

關鍵詞:肺炎疫情;醫學高等教育;醫學高等教育改革;影響;啟示

自2019年12月以來,一場由病毒引發的沒有硝煙的“戰爭”在武漢爆發,并逐漸波及全國。2020年1月20日,我國國家衛健委將病毒肺炎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并采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1]。2020年1月3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肺炎屬于“國際緊急公共衛生事件”[2]。肺炎具有傳染性強、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長、臨床表現多樣化等特點[3],為疾病的防治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在疫情期間,我國各行各業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和影響,醫療行業首當其沖。在嚴峻的挑戰面前,數萬醫務工作者無畏前行,奔赴一線,身體力行踐行著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此次疫情的爆發,讓我們再次深刻地意識到了醫療衛生事業對于國家及人民的重要性,同時也暴露出了我們在面對全國性甚至世界性民眾衛生突發事件時存在的不足。作為醫療衛生人才輸送源泉的醫學高等教育,在疫情面前也受到了不小的影響同時面臨著新的挑戰,存在著反思和進步的地方。

1肺炎疫情對醫學高等教育的影響

1.1對醫學生心理的影響。在衛健委及相關衛生組織尚未明確疾病相關情況、頒布明確公告前,肺炎已經在悄無聲息地傳播著,而眾多實習、規培的醫學生仍在醫院前線,密切接觸各類病人及家屬,往返于醫院和學校之間。大部分醫學生的臨床經驗不足,防護措施并不充分,尤其是在湖北武漢地區,大量發熱病人涌入門診,交叉感染的風險大大增加,醫學生接觸肺炎病人的可能及感染風險較其他高校學生明顯增加,給醫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懷疑的種子在心中生根發芽不斷成長,疑病心理顯著上升。同時伴隨著寒假、春節假期,醫學生也加入了春運的行列,與大量流動人群接觸,返程途中及返家后自我保護及隔離措施不夠完善,既往無相關接觸史的醫學生開始擔憂接觸可能,有相關接觸史的醫學生則擔憂給他人帶來患病可能,尤其是和自己接觸最密切的家人。返家后的自我隔離期間,學生長期在相對密閉的空間中隔離,無處活動,無處釋放壓力,加重了焦慮、恐慌等情緒,也可能引發替代性創傷或焦慮傳導。隨著疫情的發展,開學不斷延期,打亂了學生原本的計劃,特別是對于準備就業和畢業論文的學生來說,會造成更大的心理負擔。而對于醫學生來說,無法正常實習和規培,日后規培與畢業之間的沖突會帶來無法預期的壓力。由于國家嚴禁學生提前返校[4],許多醫學生的動物、細胞實驗不得不停止,科研的壓力也越來越沉重。1.2對醫學教學秩序的影響。受疫情的影響,教育部要求各高等學校延期開學,醫學院校也不例外。開學不斷延期,教學計劃被打亂,課程無法如期正常開展,應屆畢業生學位論文的撰寫、答辯受到阻礙。一些大型考試也面臨著推遲改期的問題,碩士研究生的復試錄取工作和有關單位博士研究生考試招生工作推遲舉行,各考區國家醫師資格考試考點現場確認工作延期進行,而高考的具體實施方案由各相關部門和各地仍密切關注疫情變化而進行調整。為此,醫學院校結合實際,調整教學方案、優化教學進程,通過開展網上教學的方式代替傳統教學。同時教育部面向全國高校免費開放全部優質在線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5]。在延遲開學期間,為了解決部分學生將要面臨的畢業問題,高校也努力提供相應的舉措,教師遠程指導學生,學位論文預答辯、評審也充分利用網絡視頻方式進行,如確因疫情影響無法完成畢業論文,努力制定替代方案,盡量不延遲畢業生的畢業時間。1.3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影響。此次疫情雖然有很多負面影響,但同時也是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的一個契機。愛國主義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也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全國人民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驗,而在這次抗疫中涌現了許多大愛無疆、普通卻不平凡的人和事跡,小到個人的愛心、奉獻與堅守,大到國家共同努力奮斗、共渡難關,這些鮮活的例子都成為高校學生愛國主義最好的教育材料。2月21日,教育部辦公廳印發通知開展“共抗疫情、愛國力行”主題宣傳教育和網絡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6],將抗擊疫情與愛國主義教育貫通起來。同時醫務人員在此次抗“疫”戰爭中的突出表現和貢獻,更能讓醫學高校學子深刻認識到醫學的重要性和意義,激發學習醫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熱情,更加認真地對待臨床工作。

2肺炎疫情對醫學高等教育改革的啟示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