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研究生焦郁因素與心理教育研究

時間:2022-05-07 15:26:18

導語:畢業季研究生焦郁因素與心理教育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畢業季研究生焦郁因素與心理教育研究

【摘要】研究生作為高等教育的最高學歷階層,且是社會未來資源的主要提供者,在校期間大多經歷了大量的壓力和焦慮,科研壓力,論文,就業等多是他們的焦郁因素,畢業季通常是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高發期。關注研究生尤其是畢業季研究生的情緒動態及心理健康問題尤為重要,給予相應人群一定的心理輔導及制定相關心理路徑勢在必行。在現實生活中,大多高校對研究生培養管理力度逐漸加大,越來越多的研究生出現焦慮、抑郁、離群索居、強迫癥、人際關系緊張等一系列問題。作為教育工作者,在研究生階段尤其是針對畢業季研究生應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促進畢業季研究生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文章探討畢業季研究生們工作生活壓力及其焦慮抑郁心理因素,提出進行早期健康教育干預的必要性。

【關鍵詞】研究生;畢業季;焦郁因素;學業;就業;心理教育

1焦郁因素

教育部的數據統計,近5年來,研究生招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平均年研究生招生超過80萬,2019年更是超百萬,在讀研究生接近300萬人。畢業研究生數量增多,且他們對今后工作地點、薪酬待遇、婚姻及環境條件等相比本科畢業學生的要求高,因而面臨一定的就業壓力[1]。研究生是一類經歷過高度抑郁、焦慮和痛苦的群體,研究生的心理問題發病率高于全國成人平均水平,值得社會和政府關注。

1.1學業壓力

研究生階段不再是單純的通過教師授課接受理論知識,更加注重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各個培養高校在研究生的學業、科研和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更嚴苛的要求。比如碩士階段要在完成研究課題的同時發表至少1篇核心期刊論著,博士階段要在完成研究課題的同時發表SCI論著,整個過程導師主要起到協助作用,這對大部分沒有科研經歷的學生而言,會因為對完成課題研究和發表高質量論著沒有信心而感到力不從心進而引起焦慮的情緒[2]。鄧瑾等[3]對在校女研究生分析顯示,學業因素中的畢業論文和論文發表是該類人群焦慮的最主要原因。有調查顯示博士生存在的臨床焦慮癥狀者占17.6%,嚴重焦慮者占5.5%[4],分析顯示博士生焦郁因素主要與學校和教育密切相關,其中包括延期畢業現象,使得無法如期畢業的博士生遭遇較大心理威脅[5]。高玉強等[6]對醫學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分析顯示醫學研究生焦慮、抑郁評分均較高,可能原因包括醫學研究生課程繁重、科研壓力大,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1.2師生關系

導師大多是本專業權威,集專業、教學、科研及行政身份于一身,時間上不允許對研究生進行一對一培養,導致研究生與導師之間的交流溝通有限,有可能由于溝通不足產生矛盾。導師排斥感會影響研究心理健康問題,會導致研究生無法身心愉悅的學習和生活[7]。研究生面對自己導師時,自我面孔的優勢效應會消失,直接影響著研究生的心理感應[8]。研究生和導師的聯系頻率影響著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頻率越低,抑郁的水平越高。

1.3經濟壓力

經濟因素同樣時引起研究生不良情緒產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生學習期間的學費在10000元/年左右,加上研究生學習期間的學雜費、生活費,給家庭帶來了一定的負擔,研究生期間大多課業繁重,導致兼職的時間和機會比較少,因此帶來的經濟壓力容易讓一些同學產生焦慮、自卑、孤僻的心理。

1.4情感方面

婚戀因素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研究生大都達到了戀愛婚姻的年齡,對愛情和家庭向往以及來自外界的壓力是使得單身研究生難免會產生一些焦慮,長期積郁在心,會帶來心理問題。畢業季,部分戀愛中的研究生,由于工作關系,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意見,會不可避免造成煩惱、悲傷、痛苦等情緒體驗[9]。另外,社交因素也是影響心理健康原因之一。研究生的生源比較廣,大多來自五湖四海,專業的不同,研究領域的不同,相互間交流的機會比較少,人際交往圈子比本科期間明顯縮小,容易出現心情低落、郁郁寡歡甚至自我否定的問題。

1.5就業壓力

就業因素尤其在畢業季需要同時處理畢業論文相關事宜及工作應聘,也明顯增加了其焦郁心理[10];醫學博士生焦慮的狀況需給予充分關注,有調查顯示博士生存在的臨床焦慮癥狀者占17.6%,嚴重焦慮者占5.5%[4],分析顯示博士生焦郁因素主要與學校和教育密切相關,其中包括延期畢業現象,使得無法如期畢業的博士生遭遇較大心理威脅[5]。隨著研究生的逐年普遍擴招,研究生的就業門檻尤其是醫學研究生越來越高,導致畢業研究生找到一個理想的工作都困難重重。

1.6其他因素

經濟不獨立即以經濟為導向的價值觀會影響部分研究生的焦郁心理。其次,不可預知的外在因素也會影響研究生的心理問題,外在環境的變化,導致部分畢業季研究生無法如期完成實驗、畢業論文、工作不確定等等相關事宜,容易滋生焦慮抑郁心理。根據Nature的在線報道,在一項針對美國9所研究型大學的超過1.5萬名研究生和3萬名本科生的調查中,美國研究生的抑郁狀態似乎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翻了一倍[11]。此外,國際研究生面臨著文化背景的差異,語言的差異帶來溝通的障礙,遇到問題無處傾訴,遇到壓力無處宣泄,不會主動尋求幫助,畢業季面臨著就業及未來何去何從無法抉擇,容易產生焦郁心理。現如今,大多數研究生都是獨生子女,具有較差的獨立性和自制力,抗挫折能力較差,較少得到社會的歷練,心理不但敏感而且脆弱,自我調整的能力較差,遇到問題容易產生心理問題。研究生被認為是社會中的精英階層,被社會、家庭及朋友寄予很高的期望,取得的成就或者自身的優越感有時在隱形當中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久而久之不可避免會引起心理問題。

1.7研究生心理教育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團隊的專業文化程度都普遍較低,具體表現專職師資及工作專業性普遍欠缺[12]。導致關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相關教育工作的廣度及深度嚴重不足。此外,研究生尋求心理教育的渠道嚴重受阻,導致不能及時發現存在問題的研究生,使其心理問題不能及時得到有效緩解。在網絡如此發達的當代社會,心理健康教育應當體現出多樣性、網絡性及協同性等特征[13]。

2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對研究生群體非常重要。研究生必須接受有關在研究生院和校內外發生的常見情緒和行為反應的信息,以便接受適當的評估和治療,并鼓勵家長同學校一起面對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1心理學及職業規劃指導

對畢業季的研究生舉辦心理學及職業規劃指導座談會。心理健康教育應該加大投入力度,如加強師資配備、資源配置等,不斷探索新的教育模式[6]。完善就業保障制度。針對每個研究生的具體情況,個性化指導其知識結構的合理性,有足夠的信心去勝任更多的工作。相關部門應充分指導個專業的就業行情和需求、分析當前就業政策,根據每年的就業形勢幫組研究生確立符合實際的就業目標。

2.2完善研究生管理機制

同時需優化研究生管理機制,對研究生期間的課程規范嚴格考核,切實加大其知識儲備,對科研能力進行全方位考察,督促其早日完成科研任務,能夠如期畢業。另外需密切關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師生互動關系,達到提升研究生心理幸福感,能夠更自信的面對學業及畢業季各項難題[4]。研究生的生活應多一些校園文化活動,增強研究生之間的交流及與外界溝通交流的機會,注重身心素質的全面發展。對于經常相處的比如同專業、同課題組、同宿舍的研究生應充分發揮積極的能動性,及時發現身邊同伴的心理問題,積極尋求方法及時有效的解決問題。同時,各個研究生院應聯合導師時常關注研究生當中的特殊群體,對于有心理壓力的研究生,如經濟條件較差的研究生,應切實解決同學的實際問題,如提供組學貸款、助學獎學金以及一定的經費支持。對于抗壓能力較差,心理脆弱的同學,要密切關注,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各個高校應當加強團隊建設,教育團隊要全面整合校內心理咨詢教師隊伍、研究生輔導員、研究生導師、班委的有利資源,通過多個渠道,發揮心理健康教育多層次育人作用[14]。明確各個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體任務,比如具體負責研究生心理健康情況調查和匯報、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困惑解答、心理問題相關預防和處理等。

2.3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路徑

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工作路徑至關重要。如開展心理健康服務,重視心理危機干預;搭建社會實踐平臺,豐富校園文化活動;構建社會支持體系,強化自我教育意識。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加強心理健康人才隊伍建設,導師,輔導員及管理人員積極開展心理輔導技能培訓,有應對研究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知識和技能[15]。對于特殊狀況期間存在心理問題的研究生,更應加強溝通交流,并且密切關注并了解學生需求,必要時給予心理疏導,積極鼓勵,及時發現問題并主動尋求支援。同時,家庭在研究生的成長及心理健康方面扮演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父母應主動與子女多聯系,多溝通,發現問題及時給予積極正面的指導和安慰,及時的關注與關心在面對極大壓力的情況下是至關重要且不可替代的。社會層面也應為研究生建立健康的公平公正的競爭機制,從實際出發,為更多的研究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良好的就業環境,使得研究生對工作有著充分的信心和期望。

2.4加強自我認知和自我教育

研究生作為學歷教育的精英階層,不僅要有更高的專業知識和技術水平,還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以及更強大心理素質,才能承擔更大的責任,因此要注重加強自我認知和自我教育,擺正心態,需要學會積極的心理暗示,不斷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以應對職業中的更高的要求。

2.5規范心理危機預防工作

各個研究類高校因健全研究生心理危機預防及干預方案。對一般心理問題的研究生,需要及時疏導和幫助;對于嚴重心理問題的研究生要長期跟蹤關注,密切做好心理咨詢工作,并實施可靠的心理輔導方案;對于出現重度抑郁癥狀的研究生應及時轉到相關專科醫院進行治療;對于有傷人或自殺傾向的研究生應列入重點關注對象,指定專業人士負責,并且進行一對一幫扶,確保該類研究生身心健康發展。為了確保研究生整個學業過程的順利完成,各位研究生在入學期間的心理健康教育應受到充分關注,利用研究生新生入學教育,深入探討研究生在生活、學習、科研、情感及就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相關問題,探討可行的解決方案,有針對性的開展生命相關教育、心理教育、婚戀教育、人際關系、時間管理等不同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綜上所述,研究生作為高素質、強能力的專業人才,其焦郁狀況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在畢業季面多各種問題,內心更是面多巨大挑戰,其心理健康應該收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對于該類人群面臨的“心理,畢業,就業,情感”等具體問題應給予及時、有效、切實的支持和幫助,干預焦郁狀況的發生,健全研究生心理問題的預警、監督管理、干預及解決工作體制,從而形成高效的科學防控機制,全面推動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持續發展。

作者:范慧寧 朱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