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科技范文10篇

時間:2024-05-15 16:09: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建設科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建設科技

科技報告制度建設思考

近年來,隨著推進國家創新體系建設,推動國家科技管理體制改革的進展,全國各省開始建設科技報告制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2014年,安徽省作為首批國家科技報告制度建設試點省份之一,啟動了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出臺了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實施方案,上線了安徽省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并與國家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完成對接,向國家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提交了1300份省屬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報告,報告范圍涉及省自然基金項目、科技攻關項目、新興產業項目、年度重點科研項目、農轉資金項目等。本文擬對安徽省開展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以來若干問題進行思考,希望能夠對全國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1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取得的成效

1.1統一制度,建設規范標準體系。在國家大力推進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形勢下,2014年12月,根據《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關于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的通知》的精神,安徽省科技廳印發了《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對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進行部署,明確了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的總體目標、建設內容、時間安排和保障措施。2016年8月,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財政廳出臺的《關于整合優化省級財政科技項目和資金管理的實施意見》以及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科技廳、安徽省教育廳出臺的《關于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實施意見》提出建立省級科技報告制度。2015年12月,《安徽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實施辦法》明確提出建立科技報告制度。2016年4月,在《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管理辦法(暫行)》中提出要求項目驗收時需提交科技報告。目前,國家已頒布《科技報告編寫規則》《科技報告編號規則》《科技報告保密等級代碼與標識》和《科技報告元數據規范》等相關標準規范[1]。參照科技報告相關國家標準,根據省科技計劃項目的特點,安徽省科技廳科技報告管理中心研究設計了省自然科技基金項目、省科技廳社會發展處項目、省科技廳農村處項目科技報告編寫規范,并編寫了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科技報告撰寫模板和安徽省科技報告工作流程圖。這些規范標準體系的建設對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2明確責任主體,建立系統化的組織管理體系。為了進一步推進科技報告制度的建設,安徽省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組織管理體系。安徽省科技廳負責全省科技報告工作的統籌規劃、組織協調和監督檢查,研究制定相關政策措施,并委托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安徽省科技廳科技報告管理中心,承擔科技報告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全省科技報告的收集、收藏、管理和開放共享服務,開展省級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的開發、運行、維護和管理工作。省級有關部門將科技報告工作納入了本部門科研管理范疇,在項目合同或任務書中明確項目承擔單位須呈交科技報告的具體要求。。各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門將市級科技項目納入省科技報告建設體系。各項目承擔(主持)單位建立科技報告工作機制,按要求呈交科技報告[2]。1.3構建流程化的工作系統,提升工作效率安徽省科技報告工作系統包括科技報告呈交系統和科技報告審核系統(圖1),主要是由省科技廳科技報告管理中心將項目信息導入科技報告數據管理平臺生成授權碼,項目承擔人通過授權碼登錄呈交系統提交科技報告,工作人員將呈交系統中的科技報告導入審核系統,并組織全國范圍內具備科技報告咨詢、指導和培訓工作資格的人員進行審核改寫。由管理中心工作人員進行最終審核后在省級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中,并提交給國家科技報告管理中心[3]。流程化工作系統的構建,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效率。1.4建立互聯互通的系統,確保科技報告充分共享。為了開展科技報告服務,發揮科技報告的作用,安徽省科技廳科技報告管理中心建立了安徽省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將收集到的科技報告經過改寫審核后在安徽省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中進行,按照“分類管理、受控使用”的原則,系統采用實名注冊機制和身份認證機制,實施用戶管理和權限管理方案,對不同的用戶賦予不同權限,提供分級、分層次的服務,實現科技報告資源的安全管理和充分共享[4]。面向社會公眾,主要提供科技報告檢索、信息導航等服務;面向科研人員,主要提供科技報告的全文瀏覽、原文傳遞服務;面向科技管理部門和科技決策人員,提供科技報告統計分析、行業、領域深度分析、主題挖掘等深層次的決策支持服務[5]。與國家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實現互聯互通,實現了用戶對科技報告資源的統一檢索,從而提升了科技報告的利用率。1.5多環節采取措施,嚴格控制科技報告質量。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啟動之初就將科技報告質量控制放在重要位置,通過一系列措施確保科技報告的質量。第一,人才儲備。自國家科技報告制度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就指派專門人員全程參與國家科技報告指導人員培訓、國家科技報告審核改寫、國家科技制度建設研討等相關工作,并陸續組織人員參加國家科技報告指導人員研修班培訓。第二,試點領域選擇。經過調研與論證,安徽省科技報告工作選擇在科研人員素質較高的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科技含量較高的科技攻關項目中開展,確保了科技報告撰寫的水平。第三,針對性培訓。在科技報告提交之前,工作人員專門針對具體項目類型組織項目主要負責人進行科技報告撰寫培訓。第四,審改人員。安徽省科技廳科技報告管理中心在全國范圍內從首批參加國家科技報告指導人員研修班并負責本省科技報告工作的學員中聘請審核改寫人員,從而確保了安徽省科技報告的質量。

2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存在的問題

2.1政策欠缺,尚未出臺省級層面綱領性文件。自2014年以來,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科技部《關于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2016年科技部印發《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科技報告管理暫行辦法》,專門針對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進行了總體部署。2014年,安徽省啟動了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省科技廳印發了《安徽省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實施方案》。該實施方案主要針對省科技廳實施的科技計劃項目開展科技報告制度建設工作。盡管安徽省財政廳、安徽省教育廳、安徽省科技廳聯合的《關于改革完善省級財政科研項目資金管理等政策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建立科技報告制度,但仍缺少省級層面的科技報告工作的總體部署,尚未出臺安徽省科技報告管理辦法。2.2工作脫節,科技報告工作未納入項目管理流程。科技部《關于加快建立國家科技報告制度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指出,科技報告工作要完全納入科研管理程序,實現強制呈交。在實際操作中就是將科技報告工作納入到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中期檢查、結題驗收等過程管理中去[6],具體實現方式就是在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中,添加科技報告呈交這一環節。未在規定節點提交科技報告的項目就無法進行下一環節的工作。為此,安徽省科技廳印發了《安徽省科技計劃管理改革實施辦法》,提出建立科技報告制度,并于2016年4月出臺了《安徽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管理辦法(暫行)》,提出在項目驗收時需提交科技報告的具體要求。但是,在項目任務書簽訂時并未對提交科技報告的類型、數量、時限以及內容等提出具體的要求。另外,目前正值安徽省推進省級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現有的安徽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面臨調整或重建。而安徽省科技報告呈交系統和審核系統都是獨立于省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還無法嵌入到科技計劃項目管理系統中,科技報告工作與科技計劃項目管理仍是處于脫節狀態,從而造成科技報告收繳工作占用時間較大,效率較低。2.3激勵不足,科技報告未充分發揮作用。目前,安徽省科技報告共享服務系統已上線運行,但科技報告證書發放、科技報告作者閱點獎勵以及科技報告原文傳遞等系統功能尚未完善。這樣就造成對已提交的科技報告利用不夠,科研工作者撰寫科技報告的積極性不高,更難以保證科技報告的質量。同時,科技報告及其所涉及的創新性研究結果未形成產權標識,未與論文、專著、科技成果同等對待,尚未形成一種新型的著作權形式。沒有與科技報告作者的個人獎勵、技術職務晉升、申請科技獎勵等工作建立關聯,影響了他們撰寫和提交科技報告的積極性。2.4職責不明,科技報告工作未形成體系。盡管目前建立了系統化的組織管理體系,安徽省科技廳委托安徽省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成立安徽省科技廳科技報告管理中心,承擔科技報告的日常管理工作,負責全省范圍內科技報告的接收、收藏、管理和共享服務,但是缺少省級層面的綱領性文件,科技報告工作僅在省科技廳科技計劃項目中開展,尚未延伸至省屬其他部門,且省科技廳科技報告管理中心也是部分工作人員兼職,還沒有設立專人或專門的部門負責科技報告的收集、審核等工作。

3對策與建議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品牌建設介紹

1科技期刊進行品牌建設的必要性

科技期刊在學術建設、推動科技發展、激發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促進社會進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眾所周知,甘肅省社科期刊品牌建設已初見成效,《讀者》已成為甘肅的一張名片。甘肅省現有科技期刊73種,雖然甘肅科技期刊界有建國之初就創立的期刊,也有諸如《高原氣象》、《冰川凍土》、《草業學報》這樣有特色的期刊,但迄今為止還沒名刊,絕大多數刊物屬于跟風克隆,個性特色不鮮明,創新能力不足[1]。當下,品牌意識仍然沒有成為許多科技期刊編輯人員的共識。科技期刊編輯部相對封閉,與市場聯系少,很少參與市場競爭,多數科技期刊仍然屬于事業費撥款型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單位領導重視不夠,長期形成的僵化、落后的思想,嚴重阻礙著科技期刊品牌的建設。沒有個性特色的科技期刊,生存已成問題,發展更沒有希望,要辦出特色、關鍵就在于樹立品牌意識,加強個性策劃,著力打造品牌期刊[2]。

2創建品牌科技期刊的主要途徑和重要措施

甘肅省在創建品牌科技期刊的實踐中,應緊緊圍繞品牌科技期刊的戰略目標,準確把握品牌科技期刊的內涵、功能和地位,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深入分析創建品牌科技期刊的現狀、困難及其影響因素,結合數字出版技術及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期刊帶來的新需求和新挑戰,確定甘肅省科技期刊的品牌定位和發展目標,系統分析創建品牌科技期刊的主要路徑和重要措施。2.1深入調研。甘肅省科技期刊大多數為地方性科技期刊,科技期刊分散辦刊、各自為陣的局面再繼續維持一段時間甚至長期維持也是合乎情理的,雖然總體水平不高,但有特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期刊編輯部應多組織人員到辦刊發達地區進行調研、取經,這對期刊編輯部品牌建設工作的促進具有很大意義,在深入研究和借鑒的基礎上,主要學習辦刊發達地區的大思路、大手筆、大視野、大胸襟的辦刊模式[3],了解國內外知名科技期刊的新思路、新經驗、新做法,共同交流科技期刊現代傳播體系建設、品牌建設和創新發展的內在動力。通過學習調研,要使辦刊思想發生大的轉變,創新地方科技期刊的出版體制機制,將品牌建設意識貫穿于期刊出版的各個環節。2.2探索期刊定位。科技期刊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辦刊定位,地方科技期刊的應該是發表真實的研究發現、本地實用的技術以及有利于提高本地生產生活水平的科學知識等。地方科技期刊不要承擔職稱評定、晉升以及學位授予等服務的職能。歷史原因造成期刊出版單位過于分散、規模小,一些管理制度、思想觀念等阻礙推進改革的步伐,現行科研評價機制導致期刊分類管理、分層定位難以落實,期刊主辦者、出版者、編輯者(包括編委會和編輯部)責任不明確,編輯出版流程遠沒達到最優狀態,期刊編輯出版技術和標準已經落后,高水平期刊和論文平臺受制于人,編輯出版隊伍建設和管理方式不適應當前改革和今后發展之需,一些科技期刊編輯出版質量滑坡或出現嚴重問題。面對發行和廣告逐年下降的嚴峻形勢,必須尋找新的市場定位,以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期刊市場上爭取一席之地。2.3加大宣傳面和覆蓋面。目前,甘肅省科技期刊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品牌和知名度不高,名聲不響,這些與期刊的刊名、地域有部分關系,導致發展受到限制。因此,相關部門應加大科技期刊的宣傳力度,組織人員通過多種宣傳手段進行廣泛宣傳,可優先選取幾家基礎好、有特色的期刊作為精品期刊推介出去,一點帶面,逐步擴大甘肅科技期刊的影響力和知名度。比如推介《草業學報》時,可以介紹該刊的創立結束了我國沒有草業科學高級學術刊物的歷史,在廣大讀者、作者的精心呵護下,已形成了兼容并蓄、博采百家之長、鼓勵創新,引領學術潮流的辦刊風格。推介《中國獸醫科學》時,重點介紹這是一家全國百余種畜牧獸醫類期刊中唯一獲得國家期刊獎的期刊。《中國獸醫科學》擁有一支專家型的編輯團隊,通過準確定位,學術影響力不斷提升,對促進我國獸醫科學做出了極為重要的貢獻。2.4對期刊的編輯出版質量、學術質量要加強監控。要加強編輯出版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提高期刊編輯出版質量。質量是科技期刊永恒的生命,許多編輯同仁在這方面均有論述,如明確辦刊宗旨、提高編輯隊伍素質、提高論文水平、建立并依靠強大的編委會等。因此,要加強對科技期刊編輯出版質量、學術質量的監控力度,定期對期刊進行審讀,建立長效激勵機制。2.5技術創新是科技期刊不斷發展的重要推手進入21世紀以來,國際和國內許多科技期刊逐步實現了從印刷出版到數字出版的轉型。如今的科技期刊除了印刷形式外,還有在線可鏈接的參考文獻、數據庫。論文有了“數字對象標識符(DOI)”[4];動態采編、協同采編、智能采編、作者管理、讀者管理等相關技術以及三維動畫、影像、聲音等富媒體內容呈現及交互技術;關注人機交互及智能應答技術,及相關系統和平臺建設。科技期刊出版通過技術創新得到了不斷的發展。

3建議

1)加強交流與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應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內品牌期刊成功先進經驗和做法[5]。2)強化編輯人員的素質,積極組織編輯人員參加業務培訓,進一步提升編輯人員對品牌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的認識[6]。3)建立系統的、完善的、規范的期刊品牌管理機制。期刊編輯部必須從市場調查機制、期刊運作機制、期刊考評機制方面不斷完善品牌管理機制,指導制定科技期刊的發展戰略,積極引導期刊向“特色化、專業化、品牌化”方向發展[7]。4)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和資金投入。技術的創新需要資金投入的投入,而技術的創新是傳統科技期刊不斷發展的重要推手,要建設成為品牌科技期刊,技術創新必不可少。5)必要時設立“省精品科技期刊工程專項”,推進學術交流和學科建設,打造精品期刊,全面提升科技期刊的整體質量和水平,提升科技期刊在國際、國內的顯示度和競爭力,切實發揮科技期刊在創新驅動中的重要作用,為建設創新型甘肅做出貢獻。

查看全文

我國科技文化建設策略

科技文化是在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進程中積淀而形成的一種文化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組成要素。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加強科技文化建設,不斷提升國家的科技文化軟實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之成為增進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成為提升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支撐,成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1科技文化的內涵

“軟實力”(SoftPower)這一概念,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最早提出并開始使用的。按照約瑟夫.奈的觀點,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不僅包括由經濟力量、科技力量和軍事力量等表現出來的“硬實力”,也包括以文化、意識形態吸引力、政治價值觀和民族凝聚力所體現出來的“軟實力”。這種軟實力能提供讓人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的特殊力量。它來源于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觀念、外交政策和機構體制的吸引力。軟實力主要包括文化軟實力、政治軟實力和社會軟實力等。文化軟實力是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科技文化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核心要素,為國家的價值觀念和政策提供價值觀基礎。

在我國科技文化的研究,最初源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價值理想,要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目標,對科學技術就應該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定位,而這都有賴于良性的科技文化作為依托,也是科學技術本身的內在要求。科學技術和文化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文化,從廣義上講,是指人類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從狹義上講,是指社會的意識形態及民族心理積淀。科技作為人類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知識體系,屬于文化的范疇。科技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以不同的方式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法、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呂乃基認為,科技文化是指科技不僅是一種認識活動,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種文化現象,科技文化即科技之精神本性的理論表現或理論形態。潘建紅認為,廣義的科技文化是指人們運用科技,變革、適應自然和社會的方式以及實際成果。從其內容來看,科技文化包括科技知識、科技思想、科技教育與傳播、科技體制、科技法規和科技道德及科學精神等方面的內容。從其結構層次看,科技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三個層次。科學技術作為一種文化形態,也是一種生產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必須加強科技文化建設。從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構建科技文化創新體系,充分發揮科技文化對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

2科技文化建設的當代價值科技文化作為一種文化形態,是人類文化發展進程中的一種高級的形式,也是先進文化生產力的體現,其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水平,促進著人類社會不斷向前發展。傳播和普及科技文化知識,弘揚科技精神,加強科技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2.1科技文化是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養的有效途徑公民科學文化素養的高低直接關系到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加強科技文化建設,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有利于提升公民科學文化素養,從根本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當前,國家之間的競爭從根本上說是人才的競爭。各國都非常重視高科技人才的培養,但一個國家僅靠幾個高科技人才是不可能成功的。只有通過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發展科學文化事業培養一批科技人才,科學精神和科技創新能力才能得以向深度和廣度發展,從而使國民的科技素質得到整體提高。公眾對現代科學技術的理解、掌握和運用能力,是一個國家科技文化軟實力和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因此,必須把傳播和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傳播科技思想,加強科學文化建設,作為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

查看全文

科技系統黨的建設意見

為了鞏固和擴大先進性教育活動成果,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基層組織黨建工作機制,加強黨對全市科技工作的領導,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共重慶市委關于設立中共重慶市委科技工作委員會的通知》(**委〔2006〕240號)和黨內其他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我市科技工作實際,現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技系統黨的建設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加強和改進科技系統黨建工作的重要意義

近年來,全市科技系統各級黨組織積極探索推進黨建工作的有效途徑和方法,促進了全市科技工作的持續發展。但是,一些科研單位,特別是轉制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在黨建工作運行機制、基層組織和黨員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著與新形勢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的地方,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加強和改進科技系統黨的建設,加強黨對科技工作的領導,努力形成責任明晰、領導有力、運轉有序、保障到位的工作機制,促進基層黨建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對于大力推進科技體制創新、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對于推進建設創新型城市、構建和諧重慶都具有重要意義。

二、正確把握加強和改進科技系統黨建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原則、主要任務

(一)指導思想。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促進科技事業發展為主線,將黨建工作與科研、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相結合,加強黨的思想、組織和作風建設,發揮科技系統各級黨委的政治核心作用、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實現全市科技工作全面可持續發展和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證和組織保證。

(二)工作原則。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原則;堅持黨管干部,黨管人才原則;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原則;堅持分類指導,整體推進原則。

查看全文

農村科技因素建設研究論文

【摘要】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需要引進各種新的方式、方法,更需要注入新的生產要素。依靠科技進步推動農村建設已成為當前重要課題,本文擬在這方面做一些初步探討。

【關鍵詞】科技新農村建設資源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也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和促進城鄉和諧發展的重要途徑。要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和農村經濟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發揮科技的作用。

一、科學素質是新農村建設的前提

新農村建設必須通過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來實現,這就要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的主體性和創造潛力,用科學技術去培養高素質的新型農民。只有培養了一批素質優良的新型農民,才能切實把農業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

總體看來,農民的文化素質偏低,接受復雜技術難度較大,對農業推廣配合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農民接受農業科技信息渠道較少,主要靠口頭傳播,造成農業科技成果難以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因此,提高農民的科學素質、加強農民科學意識顯得迫切而必要。

查看全文

科技活動周建設方案

為舉辦好年科技活動周活動,根據《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舉辦年市科技活動周的通知》(渝辦發〔〕72號)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年科技活動周實施方案。

一、活動時間5月15日—5月21日。

二、活動主題攜手建設創新型城市—走進科學、體驗科技、走近民眾、普惠民生。

三、主要活動

一)舉辦縣年科技活動周開幕式由縣科委牽頭,舉辦年科技活動周活動開幕式。開幕式后,舉辦科普展,發放科技資料,舉行文藝表演等。

(二)舉辦科普巡回展由縣科委、縣環保局牽頭,組織具有“宣傳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創新型城市建設”、“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保障安全健康”的圖片資料、影像資料在社區、街鎮巡回開展科普展覽。

查看全文

建設廳科技協講話

同志們:

這次會議,是在全省建設系統認真貫徹中央和省關于擴內需、保民生、促增長各項決策部署,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之際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剛才,會議選舉產生了省建設科技協會新一屆領導成員,部署了下一步的協會工作。在此,我代表省建設廳向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多年來辛勤工作在建設科技、教育戰線上的同志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認清形勢,進一步增強做好建設科技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科學技術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推動力,是第一生產力。建設事業是多學科、多領域、多層次科技創新和成果的集合,科學技術在城鄉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橋梁、先導和引領作用。近年來,全省建設系統堅持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推動建設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大力推進建設科技體制改革、技術難題攻關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建設科技政策引導力度不斷加強,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科技對建設事業發展的服務能力不斷提高,為全省建設事業又好又快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省建設科技工作中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特別是一些領導干部推進科技創新的自覺性、責任心和使命感還不強。二是建設科技投入仍然偏低,多元化、多渠道的建設科技投入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建設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還缺乏強勁的動力。三是整體科技水平仍然不高,人才總量和素質還不能適應發展的要求,重點實驗室、技術研發中心等創新平臺建設滯后,導致科技研發水平不高,科研項目數量不多,獲獎項目偏少,特別是技術研發應用能力不強,科技對行業發展的貢獻率不高。這些問題必須引起各級建設部門的高度重視,切實采取措施,著力加以解決。

當前,建設事業面臨新的形勢和任務。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嚴重沖擊和世界經濟增速放緩等因素影響,我國經濟出現了投資后勁不足,工業增速下滑,企業經營困難,就業形勢嚴峻,財政增幅回落等突出問題。為防止經濟過快下滑,中央和省分別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建設,千方百計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費能力,促進經濟增長。這對有效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緩解目前困難,保持經濟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建設系統在增加投資、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中,負有重要責任。中央和省都把加快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作為擴內需、保民生、促增長的首要措施,并對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持房地產業健康發展等建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前和今后三年,建設系統承擔著繁重的工作任務。前不久,根據中央和省的部署,省建設廳提出了最近三年的建設計劃與具體項目:計劃到2010年底,全省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資776億元,解決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28萬戶,改造農村危房60萬戶;完成城市污水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投資130億元。兩類項目合計總投資906億元。這些計劃和項目,均已納入省委、省政府出臺的擴內需、促增長的21條措施中。完成好這些任務,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和管理創新轉變,大力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以先進科技的運用為著眼點,進一步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促進建設事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各級各部門都要充分認識建設科技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把提升建設科技水平、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自主創新、推動建設領域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作為首要任務來抓,為推動建設事業又好又快發展,保持全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做出新貢獻。

查看全文

科技文化素質建設總結

為全面提高全區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質,適應我區實施新的城市管理體制,加快現代化綠色城區建設的需要,根據區委、區政府《關于加強全民素質建設的意見》,區科協結和部門工作實際,主要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方案,分步實施。

今年六月初,區科協在素質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按照部門承擔的工作任務,制定了《關于提高市民科學文化素質工作實施方案》,并就相關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進,初步取得了成效。

二、凝聚力量,廣泛參與。

今年六月二十二日,區科協召開了第四次代表大會,為調動全區廣大科技工作者參與素質建設工程的積極性,區科協在會上作出了《關于加強全區人民科學文化素質建設的決議》,并向廣大科技工作者發出倡議書,號召全區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擔當科普工作的主力軍,為提高全區人民的科技文化素質做出新的貢獻。

三、履行職責,提高素質。

查看全文

科技平臺建設調研報告

一、**市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的意義

進入21世紀,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帶來的知識革命,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產生著深刻的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正在經歷著重大的轉型,科技創新的主導作用日益顯著,知識資源的占有、配置、創造和利用方式的優劣,日益成為決定區域科技競爭力強弱的關鍵因素。各地區也在把科技基礎條件的優化與共享當作實現科技跨越發展的戰略舉措抓緊實施。

區域科技基礎平臺建設是充分運用信息、網絡等現代技術、對區域科技基礎條件資源進行的重組和優化系統,以促進地區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利用,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平臺”一詞所表達的含義有三個方面:①它是一種具有基礎性的支撐體系。②它不僅包括硬件,而且包括軟件,是硬件和軟件的有機集成。③它具有公共和共用的服務性質。由此引伸,科技基礎條件平臺是由大型科技基礎設施及基地、自然科技資源、科技數據和文獻資源、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網絡科技環境等物質與信息保障系統以及相關的共享制度和專業化隊伍組成的,服務于全社會科技創新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基礎性支撐體系。

**市的科技基礎條件工作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從總體上看,科技水平和創新能力存在差距,科技基礎條件薄弱的問題依然十分突出。目前**市新材料、電子信息和生物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較慢,整體上缺乏科技含量高的前沿科技產品,有的企業產品由于沒有及時換代,已經落后市場需求。還沒有形成完善有效的技術創新機制,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有技術,加工型企業占有很大比重,缺少高附加值的產品。廣大農民面對種養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迫切需要各種種養業的信息、技術。但是目前**市現有的科技服務機構,由于數量少,服務人員和經費不足等原因,滿足不了廣大中小企業和農業對人才、技術和信息的需求,科技基礎條件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市科技發展與創新服務活動的需求。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下,整合現有科技基礎條件資源,構建一個開放共享和水平較高的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已成為科技工作的一項迫切任務。

加快科技平臺建設,是關系到科教興市戰略的實施和科技創新能力提高的關鍵,對于**區域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和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二、**市科技平臺建設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查看全文

建設科技創新調研報告

近年來,**市圍繞實施“一號工程”,建設“天堂硅谷”,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這一中心任務,以“創新、服務”為導向,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完善創業服務體系,夯實科技合作平臺,增強科技支撐能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農業和社會科技創新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年,**市實施國家、省高新技術研發及產業化項目251項,實施重大科技合作項目85項,爭取國家、省科技資金9796萬元;引進“大院大所”創新載體40家,累計建成市級以上企業高新技術研發中心134家,高新技術企業664家;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24家,孵化面積34.4萬平方米,全市高技術產業實現銷售產值673.52億元,同比增長了41.7%。**市先后被評為國家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城市,被浙江省委、省政府評為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優秀城市。**年浙江省科技進步統計監測中,**市科技進步指標及綜合科技實力在全省地市中保持第一位。

**期間,是**市落實科學發展觀,推進實施“五大戰略”,引領“和諧創業”,加快科技、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關鍵時期,建設科技創新體系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科技創系體系建設的基礎與問題

(一)發展基礎和特征

1.“五大戰略”明確了科技創新體系的方向和重點

**市積極實施“五大戰略”,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建設明確了方向。開放帶動戰略要求科技創新體系必須大氣開放海納百川;工業興市戰略要求科技創新體系要服務于環**灣產業帶和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城市化發展戰略要求科技創新體系必須為建設大都市、新天堂注入新鮮動力;環境立市戰略要求科技創新體系必須服務于生態市建設;旅游西進戰略要求科技創新體系為1小時半交通圈、旅游圈、經濟圈提供支撐。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