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插花培訓范文10篇
時間:2024-05-22 23:52: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花藝插花培訓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試議技能大賽對中職學生的影響
技能大賽活動一般分為學校、市、省、國家級等賽事,通過層層選拔、優中選優的方式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別的技能競賽。學生在競賽中取得各種榮譽和成績,激發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水平。技能比賽成績得到企業和社會廣泛認同,特別是在技能大賽中取得榮譽的學生倍受企業親睞,一些用人單位競賽現場就與學校或學生簽定就業意向合同。通過技能大賽引發的技能學習熱潮,有效拓寬了中職學生特別是獲獎學生的就業與創業渠道。
一、技能大賽在中職教學實踐中仍需解決的一些問題
技能大賽對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有效促進了職業院校課程改革、人才培養、教師隊伍建設、實訓基地建設和校企的對接合作。但在教學和競賽指導實踐中,也發現了一些需加以解決的問題,主要有:一是理論教學與技能實踐仍在一定范圍存在脫節現象。有些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無法跟上行業的發展,專業課程更新慢,技能實訓安排少,游離于企業生產和行業發展的要求,通常在技能大賽期間才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專業理論在實踐操作中的運用。二是常態化校企對接和長期性實訓基地建設落實不到位現象。中職教育經費緊張情況,客觀上存在插花藝術等農林類中職教學資金投入少、實踐設備和耗材不足、長期性實習實訓基地缺乏等情況,導致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正常完成實踐教學任務。有時為了在技能大賽上取得好的成績,教師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甚至聘請企業專家到校指導或將師生送往企業集中強化培訓,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三是“為賽而賽”現象仍在一定范圍存在。由于各級技能大賽的時間跨度較長,參賽人員的選拔、訓練需要較長的過程,授課教師未能科學安排理論知識教學與技能實踐指導,因此不能在全體學生中開展層層選拔,而是直接挑選個別優秀學生作為參賽選手進行單獨輔導,使其他的學生未能從技能競賽中受益,違背了職業教育通過技能大賽提高中職學生技能水平的初衷。此外,由于教師長期在校執教,與崗位實踐相脫節,多數教師仍缺乏具體的實踐經驗,專業技術水平有限,導致在技能教學與技能大賽指導上出現力不從心的現象。
二、技能大賽成功運用于《插花藝術》教學的具體實踐
1.以技能大賽為載體,改革課程教學內容。插花技能競賽項目設置、工藝要求,通常與行業發展和企業生產相一致,其考核標準主要是針對插花員的實際崗位任務設定的。為此,我們在插花藝術教學中主動邀請插花藝術行業、企業的專家一起參與到教學改革實踐中來,召開插花員崗位能力分析會,探討插花員技能的項目要求和評估標準,確定插花員職業崗位人才規格、知識結構、能力結構的目標定位,共同制定課程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評價標準。在教學實踐中以技能項目為載體,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由單一到綜合的規律,確定花束制作、東西方插花制作與現代花藝制作等項目內容,每個項目包含若干個項目模塊,使《插花藝術》教學內容與就業崗位零距離對接。
2.以技能大賽為契機,改革課程教學方法。結合插花技能大賽的競賽項目,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入項目教學法,把項目課程列入每學期應完成的教學任務,同時作為技能競賽的基本訓練項目,達到教學項目與技能訓練的完美結合。如2012年我市中等職業技能插花競賽內容包括8字形絲帶花、四面觀花束、S形插花作品的制作,屬于中級插花員考評內容,涉及到花束制作和不對稱式插花作品制作項目內容。由于平時學生就已學過這些技能,教師只要針對學生作品的選材與立意上進行指導就可,不必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訓練,提高了競賽指導的有效性。其次,對具體的插花項目教學采取任務驅動法,將插花作品的制作過程分為器具準備、作品插制、現場整理三個步驟,其中作品插制作包括放置花泥———插骨架花———插焦點花———插主體花———插填充花等五個小任務。在教師的示范和指導下,學生按步完成每個工作任務,最終完成插花作品的制作。教師根據技能競賽評價標準,及時對學生的操作進行點評,指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修改,促進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中掌握插花藝術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此外,充分利用網絡優質教學資源和信息資源,運用現代技術教育手段,把插花藝術最新動態及新工藝新材料展示給學生,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多年的大賽經歷證明,許多學生獲獎的插花作品,其創意和靈感最初都來源于這些信息和資料。通過以上教學方法的改革,將插花藝術理論知識融入專業技能學習中,將技能競賽與技能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插花藝術技能與綜合素質。
本科插花藝術實踐課程教學現狀探索
摘要:插花藝術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對植物學與美學知識的教學,將插花基本技能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對提高大學生文化藝術修養、增強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深化素質教育都有重要作用。該文針對當前插花藝術課程實踐教學課時少、學生基礎薄弱、學生實踐技能掌握效果不佳、與市場脫節等問題,嘗試改良實踐教學環境及技術,以提升教學質量,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插花技能水平。
關鍵詞:插花藝術;實踐教學;現狀及探索
插花藝術是以切花花材為主要素材,通過空間藝術構造對植物材料進行剪裁整形及擺插來表現其活力與自然美的一門造型藝術。中國插花藝術歷史悠久,源自六朝時期的佛前供花,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1]。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插花藝術課程開設于2007年園藝專業成立之初,學院依據“立足大都市,服務大都市,走都市園林園藝發展道路”的專業定位,將插花藝術課程作為主要專業課程,以專業必修、選修形式覆蓋至全院學生。但與國內大部分高校類似[2-4],由于長期的教學思維慣性、課程開設條件不足以及社會認知偏差等,該課程發展較慢,課時不斷被壓縮,一度淪為邊緣課程。針對課程存在的問題,國內許多高校對插花藝術教學進行了改革探討和研究。張海軍等[5]提出園林專業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改革,從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進行改革實踐,注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藝術素養、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王芳[6]提出了應用型本科插花藝術課程教學改革探討,強調提高學生興趣和動手能力可以提高就業率;林秀蓮等[7]提出項目式教學法在中職插花藝術課程中的運用,用案例分析了項目式教學在插花藝術課程中的應用。這些改革成果為國內插花藝術課程改革提供了理論參考。我院插花藝術課程教學成員通過前期梳理課程存在的問題,在借鑒國內院校課程改革的方法基礎上,結合校院兩級管理特點和專業發展方向進行了課程改革嘗試,以期提升教學效果。
1教學現狀
1.1課程開設課時不夠、經費不足。插花藝術實踐課程原有實驗課16學時,期末課程實習32學時。由于專業發展的需要,主干課程數目及課時數有所增加,勢必要壓縮一部分非主干課程的課時。除園藝專業外,其他專業取消了插花藝術課程或改為專業選修。課程原有實驗課時被降為12學時,期末課程實習被完全取消。另外,插花藝術課程在日常插花技法練習中要消耗大量的鮮切花材、花泥及其他耗材,且無法重復使用,節假日期間材料價格更高。經費不足導致開展實踐教學困難重重,最終造成教學效果不佳。1.2師資力量薄弱。插花藝術實踐教學要求教師理論知識豐富、操作技法嫻熟。插花藝術授課教師往往缺乏行業認知和實踐經驗,插花技法不熟練,導致授課質量不高。而實踐經驗豐富、插花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又因為學歷及職稱不夠,無法加入實踐教學隊伍,導致實踐教學人員的總體水平難以得到提高[4]。1.3學生興趣低,練習意愿不強。插花藝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學生動手練習操作。但由于學生基礎薄弱,在實驗材料及課時有限的情況下,短時間內無法達到較好的效果。且實踐教學通常采取3~4人分組操作的形式,常有學生因興趣不足而不動手或敷衍了事。此外,教師授課方式單一、授課質量不佳,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2插花藝術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探索
探析職校插花藝術教學路徑
一、教學內容的設置突出課程定位的多重性
1.理論教學體系的設置結合筆者所在的學校,針對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花卉技術方向)插花藝術專業課的定位,在理論體系上應突出“深”和“新”,使學生在掌握插花藝術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基礎上,了解插花藝術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發展趨勢,能靈活運用東西方插花技藝和現代花藝創作技術,能解決現代花藝師職業范圍內的一般實際問題;而針對園林工程技術專業(設計技術方向)對插花藝術專業基礎課的定位,內容上只是重點講解插花藝術概述;插花的基本原理、方法;東西方插花藝術和現代禮儀插花,重在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素養,為后續園林設計、植物造景等專業課程的開展奠定基礎;作為其他專業的選修課,在教學組織上以專題講座為主,主要目的是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2.實踐教學體系的設置插花藝術課程是園林專業一門動手能力極強的專業課,實踐教學是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更好地體現課程特色,增強學生的專業技能,筆者所在的專業教研室針對不同的課程性質制定了不同的實訓方案。如插花藝術專業課的實踐教學(總學時100,實踐學時占70%)分為3個環節進行。一是一體化的基本技能操作,占總實踐學時的40%(購買鮮花耗材20%,學校的植物材料80%);二是階段性的綜合展示,占實踐學時的20%(購買鮮花耗材20%,學校的植物材料80%);三是到花店企業進行的生產性實訓,占實踐學時的20%。通過以上三個環節的實踐操作,使學生掌握了較為扎實的插花技能,有效實現了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針對專業基礎課的特點,則主要是進行集中的項目實訓教學(總學時32,實踐教學占50%),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具備基本的動手能力,為職業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奠定基礎。針對其他專業的選修課(總學時28,實踐學時占10%),主要是教師演示,學生在欣賞的同時結合校內植物材料進行趣味性創作。
二、教學方法的選取
高職教育有效的教學方法就是在分析學生學情的基礎上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河南職業技術學院學習該課程的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畢業生和對口生,對插花藝術的歷史特點具備一定的理解能力、審美意識和繪畫設計能力。但面臨的問題是:①在學習上缺乏奮斗的目標和動力;②較高的求知欲與較低的學習能力產生矛盾。針對此類學生的學習特點,主要采用如下教學方法:
1.多媒體教學建立完整系統的插花藝術教學資源庫,包括電子教案、文獻資料、優秀案例和相關視頻等,讓學生將插花花材、操作過程等知識直觀化、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一些在普通條件下難以實現、觀察到的過程形象化地顯示出來。以上電子資料通過學院的網絡平臺讓學生自由選擇性地學習,對于專業課的學生可以通過圖片展示大量案例,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去分析,培養學生的自主和創新能力,把理論知識情景化,更好地聯系實際。對于選修課的學生,可以開闊視野,根據興趣和能力提高技能水平。
插花藝術課程教學實踐與探索
當前,在國家層面“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大賽”的指揮棒鞭策下,職業院校基本形成“校校有比賽,層層有選拔,國家有大賽”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序列。藝術插花作為園林專業技能競賽項目,其觀賞性和藝術性逐步得到社會的認可,競賽效應逐漸彰顯,從而促使《插花藝術》課程的教學逐漸向更貼近社會需求的方向發展,突出“就業為導向、技能為本位”主旨思想,強化實踐教學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技巧,加強實景實操訓練,從而實現了學校與就業崗位的無縫對接,彰顯了職業教育的特色和效能。
1迎合職業教育要求,積極培養實操能力
1.1合理安排理論與實踐教學比率。插花藝術是一門注重思維和實踐的課程,在教學中必須把握好理論和實踐比例。教學若停留在以理論教學、視頻觀摩、教師示范為主,而實踐教學不足的局面,只會產生低效甚至無效的勞動,無法培養出行業所需人才。職業教育要求實踐教學占較大比例,可以根據需要將插花藝術理論與實踐的比例調整為1︰3,或者實踐教學的比例也可以更大,在實踐教學中不斷滲透、整理、總結理論知識。職業學校課程安排基本都是兩節連在一起上,學生學完理論知識后,可緊接著安排實踐任務,小容量、小步驟地進行操作練習,從而達到“學中做、做中學”的緊密結合。理論是對實踐的指導,而實踐是對理論的檢驗和提高,學生能從實踐參與過程中得到身心愉悅的體驗,從而也會產生濃厚的求知欲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究,學習將不再是一種枯燥無味的勞動。1.2注重實踐教學設計。插花藝術學習中的基本操作訓練是非常重要的教學環節,包括基本花型訓練、禮儀插花、現代插花藝術、藝術插花等,設計好每一節課程實訓項目,需要教師提前完成大量的工作,包括花材采購、花材處理、制作插花作品(示范及指導)、花材保養及二次利用問題等,任務繁重,技巧性強。在教學設計中本著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循序漸進的原則,力爭做到直觀、清晰、易于操作目的。教學的設計也可以緊跟花材的現有條件及從長短次序依次來進行。1.3積極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和創新能力“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插花藝術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只有多加練習、創作,才能熟練掌握相應的插花技巧,激發創作欲望和創作思維。在訓練過程中,可以先對單個技巧進行多次練習,讓學生感知同一插花技巧對于不同花材的拿捏程度和注意事項,然后當學生對插花技藝熟練以后,可以讓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模仿練習,實際感受插花作品的構圖與創作方法。學習、鞏固常用的插花技巧;最后,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自由創作,展現學生的創作欲望。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項目中都有幾個完整的作品,滿足其成就感。整個學習的過程就像爬樓梯,樓梯盡頭就是藝術插花的殿堂。如果學校由于實驗經費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鮮切花材讓學生操作,可以考慮學校與花店聯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利用周末或節慶活動參與花店的花藝制作,既能解決花店缺人的現狀,同時也滿足了實踐教學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需要。學校也可在校內設立花藝工作室,在專業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經營和管理,積極承接社會上的花藝制作,既能滿足學生花藝實習和實踐的需要,也可作為學生在校期間創業的花店,積極鍛煉學生的創業能力。
2積極探討教學學法、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靈活的教學方法是教師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的捷徑,在教學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1項目教學法。根據授課的內容將整個教學內容分成若干獨立的子項目。通過分析子項目,設定項目完成預期目標、項目實施過程、成果與反饋等,達到實訓目的,切實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讓學生由簡單操作科目作品開始,在掌握了基本技能后,不斷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造能力,啟發設計思維,通過繪制插花造型草圖、分析論證變化引導、自由創作等方法完成新的作品。每完成一件插花作品,要求學生根據制作過程撰寫實訓報告,總結操作要點和感受,逐步積累創作經驗,提高實操能力。在項目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為使實訓更有效率地進行,在自由創作階段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以2~3人為一組,每組選出組長,共同完成實訓任務。一方面可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更快更好地完成插花作品;另一方面有益于團隊意識的培養。教師巡回分析、指導,親自動手操作,直到讓學生滿意。作品完成后,學生先自我介紹創作思路、立意等,其它同學互評作品的優點和不足,教師根據自評和互評情況及時給出鼓勵性的總結。這將是一個愉悅的學習旅程,學生的創作思想、開拓能力、審美意識、動手能力等得到了培養和鍛煉,插花技能得到了提高。2.2動手制作法。為了解決插花材料缺乏、沒有經費大量購買鮮切花進行練習的問題,教師可以動員學生就地取材、變廢為寶,收集材料。在校園綠化或修剪養護時,組織學生收集各種樹木的枝條,經過做型、剝皮制作成為線狀干枝;花開時節積極組織學生制作干花;在平時生活中隨時收集各種好看的飲料瓶、酒瓶、裝飾品等做為花器;利用廢舊報紙編織花器;自己動手制作絲網花等,既收集補充了插花材料,豐富了實驗室,又培養了學生的環保意識,還促使學生養成了敏銳觀察生活的習慣,提高了學生自己動手解決生活與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能力。
3積極參加各種花藝比賽
學科技能競賽學風建設論文
1高校學風建設與學科技能競賽的內涵
學科技能競賽是考察學生理論結合實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比賽,是面向廣大學生群眾的競賽活動,是激發潛能、提升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和協作精神有力途徑,也是增強學生學習和工作信心的系列化活動。以湖南農業大學為例,該校作為農業類院校,擁有茶學、觀賞園藝等特色優勢專業,并積極組織相關技能競賽。該校茶學系茶藝表演隊成立于1992年,是湖南首支大學生茶藝表演隊,23年來多次承辦各級茶藝比賽,獲得國家級、省級大學生茶藝技能競賽共二十余項,參與培訓及參加競賽的學生從十幾人發展到數百人,獲得茶藝師資格證的學生人數高達73%。園藝園林學院從2012年至今每年定期開展大學生插花花藝技能競賽,大賽針對全省園藝專業的學生參賽,還設置有不同層面的賽前輔導、插花培訓、大師講座等系列活動。學科技能競賽一方面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們通過學習、思考掌握另一門謀生的技巧,拓寬了高校大學生畢業就業路徑;另一方面該類學科技能競賽的開展是對該校整體的學風建設工作的大力支持,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2學科技能競賽對學風建設的促進作用
2.1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良好學習氛圍的形成,是高校構建優良學風有效途徑之一。大學生學科技能競賽活動的開展為學生提供了實際演練的機會,在實際操作中參賽學生之間互幫互助互學,可以不斷地查缺補漏,認識到專業知識和應用能力的重要性,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而營造和諧上進的學習氛圍。通過利用茶藝、插花花藝技能競賽活動的開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共同參與、共同訓練、在競賽體制下進行學習,通過學生間學習效率的橫向比較,無形間提升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的端正、競爭意識的提高,使整個高校被圍繞在一個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之中。
2.2有利于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理論研究
摘要:本文試通過對網絡教學手段進行剖析,并以我校18園林技術2班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實踐為依據,探索如何更好地開展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同時也為推進信息化環境下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一些經驗和啟示。
關鍵詞:藝術插花;網絡教學;實踐探索
1網絡教學相關理論
網絡教學平臺又稱為數字化學習環境、課程管理軟件、e-Learning平臺、虛擬學習系統(VLS)等,是用于支持在線學習的信息系統(IS)。網絡教學不是簡單的把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技術手段進行結合,而是一個由教師、教學內容、多媒體、學生有機結合的整體系統,教學過程是“教師—媒體—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過程。1.1分類。h由于技術的更新和對象的不同層,信息化教學模式一般劃分為以“教”為主、以“學”為主、以“內容”為主、以“教育媒體”為主;根據教學模式的主要著眼點,又可劃分為基于項目、問題、案例、資源的學習等模式。1.2環節。1.2.1第一個環節,課前。教師要做好準備和設計。準備:教師需要掌握基本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學習網絡教學的方法。總結和思考網絡教學與面對面課堂教學的異同。設計:教師需要建立課程網站或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建設網絡課程。網站或網絡課程平臺要能夠為學生提供各種學習資源并能開展相關學習活動。1.2.2第二個環節,課中。教師要做好促進、互動和反饋。促進:要使學生了解課程目標和熟悉網絡教學平臺,督促和監控學生的自主學習。互動: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促進師生間的深度交流。反饋:及時收集學生網絡學習的過程、結果等信息,并提供及時反饋,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網絡學習。1.2.3第三個環節,課后。教師要做好反思和總結。
2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實踐探索及存在問題
2.1職業學校開展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實踐探索的必要性和意義。插花藝術一直深受大家的喜愛,目前已經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社會需要高素質的插花專門人才。藝術插花不僅是一門專業技能課,也是一門素質教育課,因此開展相關實踐探索也是培養創新人才和開展素質教育的客觀需要。2.2藝術插花課程以往開設概況。學生在課程開設之前已學習植物基礎、植物識別、園林美學、園林制圖等基礎知識,已掌握了造型藝術基本原理,具備一定的審美藝術素養。授課理論教學主要有插花構圖與色彩、插花發展簡史、東西方插花等內容,此外輔以東方式瓶花、盤花、西方式三角形、L形、橢圓形、花籃、花束等實踐教學。2.3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內容體系的變化。教學內容體系保持了科學性和系統性,保留了基本概念、東西方傳統插花藝術的分類介紹,保留了對插花藝術發展簡史的講解。從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比例來看,兩者學時數比例接近1∶1。但是由于學生在網上無法進行實踐操作,因此網絡教學只能以理論教學為主,中間穿插一些操作實訓視頻。2.4藝術插花課程網絡教學平臺應用研究。中是對結合藝術插花網絡授課過程中實際使用到的3種網絡教學平臺的優缺點進行比較和歸納,從中可以看出職教云平臺的功能是最全面的,也是使用頻率最高的。2.5網絡教學具體實施實踐。2.5.1課前。主要利用職教云平臺進行課前準備。首先參加職教云平臺開展的相關信息化培訓,學習職教云平臺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然后通過班級、課程設計、題庫、作業、考試這幾個板塊的設置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比如采用多種視頻編輯軟件和錄課軟件對理論教學內容進行PPT錄課,并將視頻及時上傳至職教云平臺課程設計板塊,同時將職教云平臺和慕課平臺的優秀教學資源也導入進來,從而豐富課程教學資源。運用課堂教學板塊提前設置好課件、視頻、簽到、提問、討論、作業等互動環節。2.5.2課中。教師利用提前設置好的課件或視頻讓學生觀看,中間穿插簽到、提問、討論、頭腦風暴投票等互動環節以掌控學生學習進度。但由于教師看不到學生端學生是否真的在看,因此真實效果還存在疑問。同時為了更好的與學生互動,也結合QQ直播的形式在班級群里進行教學,在直播過程中可以與學生實時互動,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性。2.5.3課后。學生及時進行課堂評價和總結,并完成相關作業。教師對學生作業進行批改打分,對上課互動環節學生表現進行打分。從學生對課堂的評價來看,五星評價比例達到90%以上,說明學生總體對藝術插花網絡教學是持肯定的態度。2.6在實施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1個別學生自覺性不夠,簽到不及時,不能及時進行討論和評價,課后布置的作業總有人不能及時完成;學生對職教云平臺使用不熟悉;教師很難兼顧到每一位同學的學習情況。
技能普及培訓總結
工作中還存在許多的不足,雖然今年我作了不少的工作.將在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的領導幫助下認真總結今年的不足,力爭在明年的工作中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現將本年度的工作總結入下今年的工作中我有成績也有不足.:
職業資格證書并重的制度"要求,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出的"全社會實行學業證書.培訓站已經在同學中大力宣傳.為了能夠讓同學持"雙證"上崗,畢業時更具競爭力已經成為我工作的重點,所以我今年的工作也是圍繞該重點展開的.本著為同學服務使同學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和進一步拓寬就業渠道的宗旨,依托我校的教學資源和師資優勢在今年的工作中我面向學校和社會進行了1期花卉園藝工(高級),2期插花員(高級),2期文秘(高級)和育嬰師(高級)培訓工作,共培訓了570多人.年由綠色經濟示范區組織的季季插花技能賽中我校職業技能站培訓的同學3人獲得了一等獎,獲二,三等獎的同學7名,同時我校獲得了優秀組織一等獎.由省人民政府主辦,省花卉產業聯合會,省貿易促進會承辦的中國國際花卉展中我校師生積極參與成績突出,榮獲了組織一等獎.
并組織同學參加了5月20,今年我校培訓站還在同學中大力宣傳了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重要性.21日和11月17,18日的全國職業資格證統一考試,有90多位同學順利通過考試獲得了"文秘,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營銷師,物流師"等的國家3級證書.
開展職業培訓工作
年,1.先后組織了2期國家插花員(高級)和綠化花卉工(高級)職業技能培訓及鑒定工作,成為我國西南地區國家插花員職業資格培訓,鑒定的第一家專業組織.通過培訓,有250余人獲得國家插花員(高級),44人獲得綠化花卉工(高級)職業資格證書110人獲得保育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農林院校美育與專業教育培養模式
內容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新時代背景下高層次農林人才的培養目標發生轉變,農林院校畢業生不僅要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還應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品位。基于鄉村振興的時代背景,華中農業大學植科院依托自身的專業特長,在專業教育中融入美學教育,探索將美育和專業教育相結合的全新農林人才培養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效。文章認為,開展該培養模式研究,有利于提升非藝術背景專業畢業生的審美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專業教育,提升學生的學習志趣,對未來其他院校美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模式研究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農林人才;美育;培養模式;審美能力
長期以來,美育是高校教育相對薄弱的環節,很多高校只注重專業教學,忽略了美育,這種現象在農林高校等理工農科高校中尤為突出[1]。2018年9月,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2020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劃出美育硬杠杠”,美育作為中小學教育的“硬指標”,是評判學校育人水平的重要參考之一。這在我們高等院校的教育中同樣適用。近年來,一批農林院校在文化育人方面進行了一定嘗試和探索,例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通過建設特色校園文化進行育人[3],然而卻鮮少涉及基于專業教育和美育相結合的培養模式研究。在農林高校開展美育,培養專業能力和藝術審美能力兼具的“新農科”人才,引導農林高校大學生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主力軍,是促進精神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的必然要求[4]。因此,對高校育人模式大膽改革,探索行之有效的專業教育和美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一、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美育和專業教育結合培養模式實踐
(一)培養模式的實施背景
2019年1月22日,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學技術學院獲批教育部第二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單位。學院以“三全育人”綜合改革為目標,以全面教學改革為抓手,以提升傳統農科為契機,全面提升學院教學、科研和管理服務工作。綜合分析當前學院育人實際,提出要促進第一、第二課堂融合,將專業教育和包括美育在內的綜合素質教育融合,構建協同育人體系。同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堅持價值引領、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相統一;堅持立足長遠,以制度體系建設為重點,全面深化各方面改革,實現立德樹人根本目標,培養服務黨和國家建設尤其是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中國建設的合格人才。結合實際,不斷改革當下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重要的切入點。學院進一步發揮專業育人作用,探索適應“新農科”的人才培養改革模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新農科”人才。在專業教育中融入美育是提升學生文化品位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將美育貫穿在教書育人過程中,貫穿在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才能培養出既具備扎實專業能力,又擁有良好審美能力的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優秀“新農科”人才。
都市型現代農業探討
“富有之謂大業,日新之謂盛德。”作為滿足市民對“菜籃子”“果籃子”的現實需求,園藝在當今中國可謂“大業”已成。但同時,園藝事業又急盼守正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增進我國人民更大福祉。21世紀以來,我國園藝工作者們緊緊圍繞推動農業多功能發展,將市民可體驗園藝置于都市型現代農業之中創新應用,取得了可喜成績,教授了科學知識,豐富了勞動情趣,守護了心靈性慧。
以生產性體驗,傳承農耕文明。園藝一詞,原指在圍籬保護的園囿內進行的植物栽培,后發展為區別農藝的一種栽植果蔬花木技藝。考古發現,石器時代人類已經開始栽植棕棗、無花果、油橄欖、葡萄及洋蔥。古羅馬時期著作和《漢書》,均有當時已經使用原始型溫室的記載。我國早在周代,園藝就曾作為官方獨立經營機構(園圃)出現,較早進入園圃栽培的作物有瓜、瓠、韭、葵、棗、山梨等。秦漢時期,隨著東西方交流的不斷增進,中國的桃、杏等被傳至西方,西方的大蒜、黃瓜、葡萄、石榴、核桃等引入中國。南北朝時期,果樹繁育、栽培技術得以很大進步。唐宋時期,觀賞園藝發展迅速,出現牡丹、蘭花、梅花、芍藥等名貴品種。明清時期,隨著海運大開,我國銀杏、枇杷、柑橘及白菜、蘿卜等先后被傳向國外。發展至今,我國園藝生產過程可謂是滿載中國勞動人民的耕作智慧。以生產性園藝體驗為主的現代農業,在全國各大城市的推廣較為普及。市民在觀光的同時,通過果樹嫁接、瓜蔬水培土培、果蔬采摘等農事活動親身體驗,既能掌握園藝生產中的一定勞作技能,更重要的是接受了一次來自遠古、直通現代的中華農耕文明莊嚴洗禮。
以生活性體驗,感受身入心至。以北京市創建園藝驛站為例,園藝驛站是首都綠化委員會組織的,由街道社區、近郊鄉鎮、公園景區、科教園區或其他基層單位,有效集成轄區內生態資源,充分利用綠地附屬空間和疏解騰退出來的公共場所,用于組織開展公益性市民戶外活動、園藝技能培訓體驗及園藝生活交流,“零距離”感受自然、享受園藝的實踐平臺。該項工作始于2015年,截至2020年底,北京市園藝驛站已超過80家。已建成的園藝驛站,有的依托市民公園、景區景點或林地工作站,有的依托公益書屋、溫室空間等,公益課程設計各具特色。花卉養護、中式插花、多肉造景、標本制作等園藝DIY課程深受市民喜愛。有的驛站還推出園藝療法課程,借由實際接觸及運用園藝材料、方法來美化植物、盆栽或庭園,賦予身心活力、調節情緒、緩解疲勞。園藝驛站可以理解為一種充滿創意的都市型現代農業,如今園藝驛站已經融入周邊人們的日常生活,成為市民感受綠色生活方式,強身健體、愉悅身心的好去處。以生態性體驗,營造發展空間。
近年來,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紛紛舉辦地景藝術節,這些地景藝術節以保護生態為主旨,筑起園藝小巢,供市民觀賞和體驗。其中,有的注重挖掘園藝生態之美,如花中有蝶、蝶舞月下……,“讓園藝融入自然,讓自然感動心靈”;有的注重現實與意境體驗,手工花藝DIY、園藝小種競賽等,讓市民置身于花海、花墻或果林之中,親身融入大自然;有的倡導發揮園藝廢棄物再利用價值,利用枯枝、落葉、樹皮、果皮等元素進行創作,經過藝術加工煥發新姿,盡顯地景之美。地景藝術節往往歷時3個月或更長,節后向都市型現代農業轉型的發展空間較大。尤其是地景一旦誕生往往又成為即時地標,人們趨之若鶩、心有所往,既是對園藝勞作的一次完美踐行,也是向園藝生態的一次禮贊致敬。“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生趣盎然的自然意境,是都市農業的最高追求。發展以市民可體驗園藝為主題的都市型現代農業,符合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符合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時代需要。發展以市民可體驗園藝為主題的都市型現代農業,離不開創意與產業融合,離不開對大自然的尊重與熱愛。
作者:吳國琴
路街道創建學習型社區
一、領導重視、組織有力,建立完善的學習體系
按照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根據區委統一部署,xx路街道成立了創建先進學習型社區的領導小組,工委書記負總責,分管書記抓落實,充分利用社區的各種資源,為各類社會成員提供了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服務,完善終身教育體系。依托社區內各級各類學校和科普中心等教育陣地,建立起了健康教育學校、人口學校、老年藝術學校、家長學校、法制學校、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網絡學校等21所社區學校,有條件的居委會還設立了社區教育分校。
街道工委多次討論研究學習計劃和組織方案,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街道中心組成員堅持每月學習,采取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形式,記好讀書筆記,為創建學習型社區帶好頭。同時,每月向機關干部布置學習內容,逐步幫助實施,不斷更新和充實培訓內容,并定期組織檢查,使整個學習過程能滿足不同類型人員的需要,從而全面提升整個社會群體的學習意識。
二、結合實際、積極創新,開展多樣的學習活動
1、利用集中授課、分組討論、自學等形式組織機關干部和黨員學習黨的十六大精神、“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兩個務必”的重要講話,進一步深化權力觀教育,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干部的思想水平,樹立立黨為公、用權為民的意識。面對入世挑戰,組織干部學習文化知識、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2002年,我們聘請專職教師,堅持每周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南京市民英語100句》,經過一年的學習,大部分機關干部的英語水平有了較明顯的提高。今年又組織機關干部進行計算機、普通話的學習,保證到2005年,全體機關干部通過英語、計算機和普通話考試,解決新形勢下干部隊伍中存在的本領危機和知識更新的問題,適應現代行政管理的需要。
2、利用愛心驛站開辦了“愛心班”,幫助困難家庭的子女完成基本學業。我們專門招收特殊家庭子女,每周六由大學生志愿者在愛心驛站集中輔導半天,對少數特殊困難的,還上門輔導。先后共有40余名中小學生通過大學生志愿者的幫教,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如殘疾人員劉華軍,其妻患有精神病,全家僅靠80歲的老母每月500元退休工資生活,一子一女在接受了“愛心班”兩年的學習輔導后,成績上升了,性格也開朗了許多,他的家庭又看到了希望。
- 上一篇:創新類培訓范文
- 下一篇:社會文化歷史理論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