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2 13:40: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護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骨折術后;恢復期;中醫護理;體會
一、臨床資料
1.1病例資料本組426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齡3~88歲,平均年齡45歲;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損傷2例,單純合并多處骨折228例,多發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時間13~62d,平均24d。
1.2治療方法骨折復位固定手術術后盡早功能鍛煉;加強情志疏導;結合理療、針灸、中藥內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加強中西醫結合護理。
二、護理體會
2.1情志護理《內經》描述情志反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是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而且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精神活動與五臟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機體健全臟腑功能活動正常精氣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動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并歸納出諸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情志太過易傷相應臟腑的規律。情志太過或不及均可成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療時間長,有的患者害怕終生殘疾等,對今后工作生活顧慮重重,易產生憂慮、悲觀、失望甚至厭世等多種心理狀態。護士應經常巡視病房,主動關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掌握患者的情志變化,積極地耐心地開導患者,向其說明情志的好壞與疾病康復的關系,使他們消除各種不良情緒,配合治療,以利于早日康復。
骨折發生后,由于疼痛、活動受限,常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壓力大,精神負擔重。護士應善于觀察疏導、細致、耐心護理,以增進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減輕或消除心理障礙。對老年患者和兒童,除盡量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特殊需求外,還應征得家屬支持,醫護、患者、家屬三方面配合,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患者住院時間久,陪護人員是他們密切接觸的人,陪護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識向陪護講明白、講清楚,使他們在做好護理的同時,及時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變化,做到體貼、關懷、安撫和照顧,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減輕心理壓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決心,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相信自己通過治療完全可恢復健康。做到醫、護、陪三者聯為一體,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護理。
2.2飲食護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較長,骨折后由于傷后氣血失和,骨折組織的修復需要充足的營養,中醫素來有“食治勝于藥治,藥補不如食補”之說,故疾病的調護重在飲食的調護。在飲食調護過程中,應根據三因制宜原則,通過八綱辨證,采取不同的調護方式選擇氣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調養,使氣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養。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長、修復均依賴腎精滋養和腎陽推動。故以補腎精的食物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燉鱉。氣血虛加入適量黃精、黃芪、當歸以調補氣血。對肝陰虛以養肝滋水涵木為主,可進食熟地、山藥、黨參燉雞或豬肚湯。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強弱,在不影響病情的基礎上,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及嗜好,靈活運用,以強筋壯骨,補養氣血促進骨折愈合。
2.3合并癥的護理術后患者因短期內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護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護理預防褥瘡外,還需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感覺、運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神經損傷、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注意原有疾病的護理,如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護士應對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制定訓練計劃,做好飲食宣教及管理。
2.4輔助療法的護理在康復鍛煉同時,中西醫結合用藥活血化瘀,另對部分患者配合紅外線照射、熱水浸浴、低頻磁場、低中頻電流刺激等理療方法,結合針灸、推拿等傳統治療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和代謝,有利于血腫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康復鍛煉相輔相成,能達到筋骨并重,促進骨折愈合和康復的目的。:
2.5功能鍛煉的護理功能鍛煉古稱導引,強調調神與調息,運用肢體運動與意、氣結合的方法來防治皮肉、筋骨、氣血、臟腑經絡的傷病,達到骨折后的康復。功能鍛煉既是治療的目的,又是中醫療法的治療手段。對骨折術后恢復尤為重要。及時恰當的功能鍛煉,不僅可以防止肌肉萎縮,滑膜粘連,關節囊攣縮,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間斷性生理應力,促進骨折修復。同時功能鍛煉對血運有較大影響,可以益氣活血,舒筋活絡,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功能鍛煉要根據現有功能水平及組織情況決定。從少至多,從易至難,從靜止姿勢的靜力練習到運動中的練習,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原則。
在整個骨折治療的過程中,護士必須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并根據骨折的部位、類型,骨折整復后繼續指導病人正確積極地進行功能鍛煉,以促進骨折的愈合,預防肌肉萎縮及肢體畸形,保持肢體及關節活動的正常功能。在進行肢體和關節功能鍛煉前應把功能鍛煉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解除其思想顧慮,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丟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屬怕活動后會加重病情的誤解。使其自覺地進行功能鍛煉。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在床上給患者做強化訓練,活動時范圍宜小,力量宜輕,達到各關節和肌群都活動即可。操作時手法要輕、柔、穩,要有節律,并根據各部位、關節的功能特點進行功能鍛煉。觀察防止發生意外,經過治療與護理,當患者肢體出現自如運動時,可由患者自己練習,護士在旁指導,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動。總之,功能的鍛煉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鍛煉程度與恢復效果有明顯關系鍛煉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結
骨傷科的康復護理是目前臨床研究和探討的主要課題。通過對骨折患者的護理,使我認識到,骨折除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外,良好的康復護理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術后護理關系著手術治療效果的成敗。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更進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骨折患者時不僅需要觀察患者的軀體征象,同時指導患者根據病情辨證用餐,做好情志護理,加強各個方面功能鍛煉,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確對待的方法。必要時可邀請心理醫生會診,提高骨折患者對治療康復護理的依從性,也是骨折術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錢會南.《內經》精神病理論特色淺析[J].中國中醫藥學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淺談骨折患者的中醫飲食調護[J].中醫藥導報,2006,12(9):62.
篇2
對調查問卷結果進行整理、分析,可以發現:調查對象共有526名,而526名(100.00%)學生均認為中醫護理學專業的學習內容不夠全面、教學方式不夠理想。其中,有117名(22.24%)學生還希望學習中醫飲食及情志護理知識,有231名(43.92%)學生希望學習養生保健知識,有97名(18.44%)學生希望學習中醫美容知識,有81名(15.40%)學生希望學習經絡腧穴知識。具體數據詳見表1.
二、討論
根據本文的調查顯示,所有的學生均高度認可了中醫護理課程,但與此同時,他們也認為現階段的中醫護理課程內容不夠全面,教學的方式、手段不夠新穎,因此,中醫護理教學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本文下面將根據中醫護理教學現狀,對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1)大力擴展教學內容在《中醫護理學》課本設計中,多增加養生保健、中醫美容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習單元,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增加學生的護理學習興趣,以便學生更為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學習中。
(2)改變教學方式傳統式教學方式是以課本、學生、教師三方面為主,老師將課本中的知識通過黑板的模式傳授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模式勢必會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生也并不能更為全面的理解課本中的內容。因此,教學方式上的變更是勢在必行的。例如:教師準備更為多樣化的教學工具,像人體針灸模型、多媒體播音系統、按摩床等,教師在一邊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利用教學工具進行更深一步的講解,如:護理操作性動作示范。這樣的做法,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還使得教學形式更為直觀和形象。
(3)改善教學環境。高職院校應專門為護理系的學生建立實習基地,并與醫院模式相結合,形成新型的院校聯合的教學形式。學生在充分學習了理論基礎知識之后,將其分配至實習基地,給予臨床實習。這樣的做法有利于全方面的提高學生的護理能力。
(4)轉變教學觀念。傳統式的教學觀念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教學觀念嚴重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應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觀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教師應該多鼓勵學生多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是一味的灌輸古板知識給學生,這樣的做法也有利于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在傳授中醫飲食護理的同時,教師可以圍繞著學生常見病癥進行討論,并和學生一起制定出具體的飲食調護方法;在普及病癥原理和中藥知識的同時,可以引用書籍或電影中的病亡片段創設教學情境,如:《紅樓夢》中的林黛玉是因肺癆而死,這說明了中醫中的“憂悲傷肺”原理,那么,若在林黛玉發病初期,該用哪種中藥進行調理才更為有效呢?這種創設性問題的拋出,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整節課堂的活躍度。
篇3
在高職教育護理專業所有的課程設置中,中醫護理是一門相對獨立的課程,它有獨立的理論體系、思維方式及臨床操作技能,是現代醫學無法替代的一門學科。
關鍵詞:
中醫護理;臨床研究;臨床護理
筆者從事西醫高職院校中醫護理教學已有數年,現簡要總結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1思維方式的轉變
中醫護理學是在中國傳統醫學理論指導下,運用中醫護理方法和獨特中醫護理技術的一門實踐性、理論性很強的綜合性應用課程。中醫藥基本理論內容有很強的抽象性和思辨性,對初學者來說,尤其是對于已有一定基礎的西醫院校的學生來說,這時學生已經學完西醫基礎課程和部分臨床課程,形成了固定的醫學思維模式。當學生們首次接觸中醫學的時候,由于中醫的思維方式和辨證原則與西醫截然不同,對中醫這種源于生活實踐的直觀并在此基礎上帶有形而上學抽象歸納推演的整體思維特征不能理解,不同的理論體系造就了截然不同的思維模式,學習尤其不易,尤其是初學者。在教學中強調思維方式的轉變尤其重要,在中醫教學中,尤其是基礎理論的教學環節,需善于引領學生走出形而下的思維,從生活中、實踐中引導學生初步掌握形而上的思維方法,這樣才有助于幫助學生從日常實踐中體會到中國古代哲學中最為樸素而又生動的思維方式,從而接受中醫的理念。
2擱置爭議,區別對待
中醫的歷史已有數千年,中醫理論中的某些命題,不但抽象玄奧,而且從現在的觀點看來,部分觀點已不符合現代科學。對于這些觀點,筆者認為需區分對待。第一,對于陰陽五行這類中醫基本理論構建框架這類已被證實行之有效的基本理論,在講述中需告訴學生,古人在最初認識事物時樸素而簡潔,采用的也是形而上的思維方式。第二,對于中醫中與哲學緊密結合的觀點,如天人合一、運氣學說,哲學性強,但具體到某些細節上過于機械和理想化,甚至脫離了實踐,有臆測的成分。第三,諸如“格物致知”的方法在中醫學中多有體現,牛膝似膝骨,因此補益關節;豆似腰子,所以益腎,諸如此類的推理在中藥藥理中隨處可見,很顯然,這是由藥物表象到藥物療效的直接跳躍,中間加以毫無根據的意會,這種分析方法只能用于對已知藥性、藥效的藥物自圓其說,不能用于新藥物的臨床療效探索。
3理論聯系實際
高職護理專業招收的學生年齡大多在20~24歲。大部分學生由于多年現代科學的教育,基本具有推理演繹能力,但還不能熟練地使用邏輯思維的方式及科學的方法判斷和解決問題。中醫藥學是一門古老的學科,理論基礎和思維模式與西醫有很大不同。中醫學以形而上學的方法,從最原始的形象思維到以抽象思維為主導,重視辨證思維和歸納演繹,因此大多數學生在學習時難免感到內容抽象、枯燥乏味,理解、記憶困難,導致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普遍感到吃力,產生畏懼情緒[1]。
4重視直觀教學
中醫中的部分理論講解時雖然較為艱難晦澀,但在教學中,若是重視直觀教學的應用,有時可事半功倍,例如經絡部分,可采用多媒體技術,將經絡的走行及其循環規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既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起到直觀教學的作用,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2]。
5加強臨床實踐
中醫護理學的課程設置是30個課時,但在課程分配中,主要的課程安排集中在基礎理論的教授,臨床課程不足50%,臨床實踐課程更少,主要集中在針灸、穴位的教學安排上,對于基礎用藥等部分內容,基本上屬于了解的對象,對于學生日后臨床實踐幫助不大,除了個別對中醫有濃厚興趣的學生,大多數學生在考試過后,就將抽象枯燥的中醫基礎理論置于腦后,在臨床實踐中根本應用不上。
6強調具體病癥的教學
通過幾千年的積累,中醫在某些病證中有著確切的臨床療效和豐富且簡單易行的治療手段,有著良好的群眾認知基礎,因此,在教學時應側重于此類病證的教授與實踐。就筆者的臨床經驗而言,例如上呼吸道感染、小兒及成人的脾胃功能調理、女性月經疾病的調理、孕產前后的中醫調理、冬病夏治、腦血管意外后期的康復,中醫都有獨特的優勢和確切的臨床療效,因此,在教學中,可結合教學者臨床經驗,對于這類疾病重點教授,不但有助于學生日后的臨床工作,還有助于學生從實踐中真正理解和認識中醫,從而引導其對中醫產生繼續學習的欲望和動力。
7加強中西醫結合
由于中西醫對疾病的認識方法不同,中醫學與西醫學有明顯的差異,對疾病的論述有固有的特點。西醫高職護理專業畢業的學生日后大多數會從事西醫臨床護理工作,因此講授中醫護理學時要注意授課時緊密結合西醫知識,讓學生能體會到臨床治療方法、手段的多樣性,更深刻地理解中西醫各自的優勢和特點,這有利于學生將來在臨床更好地應用、推廣和發展中醫。同時注意在教學時客觀地評價中西醫學各自的優缺點,如對腦血管意外的治療,在疾病初期,中醫沒有明顯優勢,但對于后期的恢復,中醫能起到主導作用。教學時實事求是,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才能使人信服[3]。
8總結
總之,在目前以西醫為主的醫學教育中,中醫作為輔助和從屬的教學地位已基本不可改變,但對于臨床工作者而言,終身教育的觀點早已深入人心,因此,作為一個中醫教學者,筆者認為教授的重點應在于提高學生的認可度和學生的積極性,在有限的課時中引領學生了解中醫學的奧妙,掌握中醫的思維方式,領略中醫臨床療效和治療方法。
作者:徐一慧 單位:江蘇大學附屬昆山第一人民醫院老年醫學科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骨折術后;恢復期;中醫護理;體會
一、臨床資料
1.1病例資料本組426例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齡3~88歲,平均年齡45歲;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損傷2例,單純合并多處骨折228例,多發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時間13~62d,平均24d。
1.2治療方法骨折復位固定手術術后盡早功能鍛煉;加強情志疏導;結合理療、針灸、中藥內服、抗生素預防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加強中西醫結合護理。
二、護理體會
2.1情志護理《內經》描述情志反應,喜、怒、憂、思、悲、恐、驚等是人體正常的精神活動,而且從整體觀念出發,認為精神活動與五臟功能正常與否密切相關,機體健全臟腑功能活動正常精氣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動正常進行的基本條件。《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并歸納出諸如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情志太過易傷相應臟腑的規律。情志太過或不及均可成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療時間長,有的患者害怕終生殘疾等,對今后工作生活顧慮重重,易產生憂慮、悲觀、失望甚至厭世等多種心理狀態。護士應經常巡視病房,主動關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及時掌握患者的情志變化,積極地耐心地開導患者,向其說明情志的好壞與疾病康復的關系,使他們消除各種不良情緒,配合治療,以利于早日康復。
骨折發生后,由于疼痛、活動受限,常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壓力大,精神負擔重。護士應善于觀察疏導、細致、耐心護理,以增進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減輕或消除心理障礙。對老年患者和兒童,除盡量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態和特殊需求外,還應征得家屬支持,醫護、患者、家屬三方面配合,創造一個良好的康復環境。患者住院時間久,陪護人員是他們密切接觸的人,陪護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情緒。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識向陪護講明白、講清楚,使他們在做好護理的同時,及時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變化,做到體貼、關懷、安撫和照顧,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減輕心理壓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決心,配合醫生積極治療,相信自己通過治療完全可恢復健康。做到醫、護、陪三者聯為一體,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護理。
2.2飲食護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較長,骨折后由于傷后氣血失和,骨折組織的修復需要充足的營養,中醫素來有“食治勝于藥治,藥補不如食補”之說,故疾病的調護重在飲食的調護。在飲食調護過程中,應根據三因制宜原則,通過八綱辨證,采取不同的調護方式選擇氣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調養,使氣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養。中醫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長、修復均依賴腎精滋養和腎陽推動。故以補腎精的食物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燉鱉。氣血虛加入適量黃精、黃芪、當歸以調補氣血。對肝陰虛以養肝滋水涵木為主,可進食熟地、山藥、黨參燉雞或豬肚湯。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強弱,在不影響病情的基礎上,尊重病人的飲食習慣及嗜好,靈活運用,以強筋壯骨,補養氣血促進骨折愈合。
2.3合并癥的護理術后患者因短期內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護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護理預防褥瘡外,還需注意觀察患肢末梢血運,足背動脈搏動,皮膚溫度、感覺、運動、疼痛等情況,注意有無神經損傷、深靜脈栓塞等并發癥,及時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同時注意原有疾病的護理,如心臟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等。護士應對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制定訓練計劃,做好飲食宣教及管理。
2.4輔助療法的護理在康復鍛煉同時,中西醫結合用藥活血化瘀,另對部分患者配合紅外線照射、熱水浸浴、低頻磁場、低中頻電流刺激等理療方法,結合針灸、推拿等傳統治療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環和代謝,有利于血腫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醫結合治療與康復鍛煉相輔相成,能達到筋骨并重,促進骨折愈合和康復的目的。
2.5功能鍛煉的護理功能鍛煉古稱導引,強調調神與調息,運用肢體運動與意、氣結合的方法來防治皮肉、筋骨、氣血、臟腑經絡的傷病,達到骨折后的康復。功能鍛煉既是治療的目的,又是中醫療法的治療手段。對骨折術后恢復尤為重要。及時恰當的功能鍛煉,不僅可以防止肌肉萎縮,滑膜粘連,關節囊攣縮,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間斷性生理應力,促進骨折修復。同時功能鍛煉對血運有較大影響,可以益氣活血,舒筋活絡,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功能鍛煉要根據現有功能水平及組織情況決定。從少至多,從易至難,從靜止姿勢的靜力練習到運動中的練習,室內和室外相結合的原則。
在整個骨折治療的過程中,護士必須掌握功能鍛煉的方法及注意事項,并根據骨折的部位、類型,骨折整復后繼續指導病人正確積極地進行功能鍛煉,以促進骨折的愈合,預防肌肉萎縮及肢體畸形,保持肢體及關節活動的正常功能。在進行肢體和關節功能鍛煉前應把功能鍛煉的意義及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及家屬,解除其思想顧慮,充分調動其主觀能動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丟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屬怕活動后會加重病情的誤解。使其自覺地進行功能鍛煉。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況下,護理人員應在床上給患者做強化訓練,活動時范圍宜小,力量宜輕,達到各關節和肌群都活動即可。操作時手法要輕、柔、穩,要有節律,并根據各部位、關節的功能特點進行功能鍛煉。觀察防止發生意外,經過治療與護理,當患者肢體出現自如運動時,可由患者自己練習,護士在旁指導,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動。總之,功能的鍛煉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鍛煉程度與恢復效果有明顯關系鍛煉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結
骨傷科的康復護理是目前臨床研究和探討的主要課題。通過對骨折患者的護理,使我認識到,骨折除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外,良好的康復護理是提高療效、改善預后的重要保證,術后護理關系著手術治療效果的成敗。三分治療七分護理,更進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質量。因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骨折患者時不僅需要觀察患者的軀體征象,同時指導患者根據病情辨證用餐,做好情志護理,加強各個方面功能鍛煉,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確對待的方法。必要時可邀請心理醫生會診,提高骨折患者對治療康復護理的依從性,也是骨折術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復的重要措施。
【參考文獻】
[1]錢會南.《內經》精神病理論特色淺析[J].中國中醫藥學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淺談骨折患者的中醫飲食調護[J].中醫藥導報,2006,12(9):62.
篇5
【關鍵詞】中醫護理模式;辨證施護;技能培訓
隨著整個自然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健康觀念的轉變,中醫護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正在逐漸走向科學、規范,中醫護理的特色和優勢也愈來愈得到人們的推崇。為了更好地發揮其優勢,造福于廣大患者,筆者從臨床中醫護理實際情況出發,和同仁們探討目前辨證護理的實用模式和工作體系。
1中醫護理的優勢和前景
1.1先進的衛生保健理念中醫早在遠古時代就提出“整體觀念”“上工治未病”等先進理論,并逐漸形成動態、平衡的整體健康觀,生物社會心理環境一體化的先進護理思想[1]。認為人是一個統一整體,構成整體的各部分在功能上相互協調,病理上互為影響。
1.2靈活、簡便的方法優勢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精華,臨床上同病異護、異病同護、三因(因人、因時、因地)制宜的護理方法以其更符合人性化的優勢贏得國內外護理同行的贊嘆。中醫護理技術以其便捷、安全、有效、低價的優勢,在社區護理、老年護理、臨終關懷、家庭護理等領域發揮著其他醫療護理技術無法替代的作用。
1.3濃郁的文化背景中醫學是中華民族認識生命,認識疾病和診療疾病的經驗結晶,這些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高度,有效地指導臨床達數千年[2],是祖國傳統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三分治療,七分護理”,作為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護理的價值早已被百姓廣泛接受和認可,其獨特的傳承背景,濃厚的人文主義特色,深入民心,所以傳統的中醫護理無論在思維方式、價值觀念、文化習俗上都有著扎實的群眾基礎。
1.4明確的發展目標《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052010年)》中指出“以提高中醫護理技術,發揮中醫護理特色和優勢為主線,注重中醫藥技術在護理工作中的作用。要根據中醫護理防重于治,注重養生的思想,發揮中醫護理在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養生康復中的作用,突出中醫整體觀和辨證施護,加強中西醫護理技術的有機結合,促進中醫護理的可持續發展。”可見中醫護理在當今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中,像其他專業一樣既充滿了機遇,也充滿了挑戰,作為我國護理界的驕傲——中醫護理在世界范圍內有著不可估量的發展前景。
2臨床中醫護理現狀
2.1辨證施護流于形式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護理學科得到了飛躍發展,從功能制、責任制、到現代的整體護理模式,護理技術水平突飛猛進,但便捷、有效的傳統中醫護理在臨床的應用并未得到迅速發展。羅坤華[3]調查顯示中醫院有60.2%的病區護理人員和護生未開展辨證施護,目前臨床開展辨證施護率普遍偏低。即使在開展辨證施護時往往因證候復雜難辨、辨證結果與醫生診斷證型不同時必須服從醫生、護士辨不辨證結果都一樣、護理措施中涉及中藥使用等超出護士權力范圍等問題而使辨證施護流于形式。中醫護理病歷的特色也大多停留在節氣、舌苔、脈象、證型的記錄上,很少有實質性的辨證施護內容和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干預措施的實施記錄。
2.2護理人員中醫操作技能缺乏傳統中醫護理技術如推拿、按摩、中藥霧化、中藥足療等在各種保健場所廣為人們喜愛,但在臨床的運用狀況卻不盡如人意。誠然其中有體制和經濟因素的牽制,但護理人員的理念和中醫操作技能水平也是一個重要原因。目前雖然全國各大中醫院校設立了中醫護理專業,為各級中醫醫院輸送了一定的中醫護理人才,可數量遠遠不能滿足臨床需要。中醫醫院大部分護士大多從西醫院校畢業,一般基層中醫院從中醫院校畢業的只占3%~10%[4]。還有一部分中醫院校畢業的護士由于臨床很少進行中醫護理技術操作而使操作技能生疏,不能正確運用。
3創建實用型護理模式
3.1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構建背景中醫護理的優勢和前景是大家一致公認的,但如何有效促進辨證護理的開展,提高臨床中醫技術參與率和辨證施護質量,一直是困擾各級中醫護理人員的難題。近年來有專家對中醫護理模式的框架進行了科學的構想,對在新形勢下怎樣運用中醫護理技術進行了開創性的思考,尚未形成規范的、操作性強的模式來指導臨床中醫護理工作。我院根據新形勢下護理服務的要求及我國臨床實際現狀,以簡明實用,可操作性強,適應現行醫療法規要求為原則,成立專門的科研小組,研究探索符合護理工作現狀及現行法律法規要求,具有實用性的中醫護理模式,促進中醫護理系統化、現代化、科學化發展。
3.2臨床護理人員的技能培訓是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基本條件我院是國家三級甲等中醫院,雖然前期舉辦了多期中醫培訓班,臨床護理人員全部取得了中醫培訓結業證書,但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能較全面開展辨證施護的人員只占調查人數的10%,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病人的開展率不足30%。為此我院結合當前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改變以往重理論輕技能的培訓方式,從失眠、便秘等常見癥狀的簡單中醫護理操作技術入手,進行短期分期分批中醫護理技術規范化強化集中培訓,重點講解拔罐、藥浴、耳穴埋籽等的規范操作,反復練習,人人過關后鼓勵各科室在臨床開展實施,取得較好的效果。通過有效的培訓與考核后,護理人員能正確熟練地運用中醫傳統護理方法,把簡便易懂、療效可靠的中醫護理技術提供給患者,不僅突出了中醫特色,也得到了病人的認可,中醫護理技術的開展率達到70%以上。廣泛的臨床實踐使護理人員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實踐的基礎上定期進行經驗總結、理論學習,加深其對中醫知識的理解、運用能力,明顯提高了臨床辨證施護的開展率和臨床護理人員中醫操作技能,不失為當前經濟、有效的在職人員中醫護理培訓方法之一。
3.3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核心是辨證施護的實施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傳統的“辨證施護”作為方法論欠全面,因為當今醫療護理服務要面對的是“人”而非“證”,如果直接用來進行中醫護理實踐,有收集資料不全、不到位的可能,因此需要對“辨證施護”進行創新性繼承。針對如何使辨證施護和臨床實際護理工作結合,更好地發揮中醫優勢,陳穎提出將國際通用的護理診斷與中醫護理的實際情況結合起來,把護理程序“中醫化”,實施“四診-辨證-施護-評價”的中醫特色的護理程序[5],然而受多種因素影響臨床難以開展。我院研究的實用中醫護理模式從可操作性的角度出發,提出護理人員根據醫生的辨證證型結果,再去搜集與護理相關資料,運用中醫八綱辨證、病性辨證、病位辨證等方法進行辨證后,制訂以中醫獨特的護理技術為主導的護理措施,用護理路徑的形式及時有效地落實于病人,最后對護理效果進行科學評價的護理程序,給傳統中醫辨證施護的內容賦予現代內涵,并以臨床實踐為準繩不斷修正、完善,建立一套完整的辨證施護工作體系,使新模式成為真正能指導臨床實踐的實用模式。
3.4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重點是辨證施護的管理思路縱觀國內中醫護理現狀,尚未形成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的護理管理體系,質量管理上缺乏科學客觀的衡量標準,中醫醫院現行護理管理標準基本是借鑒、引用西醫院的管理,由于中西醫理論體系不同,臨床護理中常常出現醫護之間思路不一致,步調不和諧,配合不默契的現象,不同程度制約了中醫特色的發揮。實用中醫護理模式的管理目標以實用、對專業有促進為基礎,重點加大辨證施護覆蓋率,通過路徑這種質量效益型管理方式,加強每一個環節的控制,完善相關規章制度、質控標準,形成具有中醫特色的管理模式。新模式的管理思路一方面立足于中醫內涵建設與發展,運用多學科交叉知識、多途徑的方法,開展中醫的循證護理,制定出既符合中醫護理學自身規律,又可讓不同行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且認同的科學評價方法,對常見證型建立統一規范的客觀量化指標,形成臨床護理效果評價體系。另一方面加強質控管理,護理部每月通過護士長手冊對各護理單元中醫護理技術開展情況進行統計,將中醫護理技術參與率納入護理部質量檢查考核內容,對影響中醫護理技術開展的非護理因素進行協調,定期總結效果,向醫院強化中醫特色領導小組反饋信息。同時每3個月組織護理人員召開1次中醫護理技術操作交流會,介紹中醫護理技術在臨床應用體會,探討運用技巧,進一步提高辨證施護護理質量。
4小結
綜上所述,我國護理現狀雖然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但中醫護理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當今人類醫療保健“回歸自然”的潮流中有著無法估量的前景。當務之急是認清新模式的先進性,在人文主義前提下,立足于發揚傳統中醫護理中經過長期實踐檢驗被認為行之有效并廣為人們接受的護理技術,創建集科學性、實用性于一體的中醫護理模式。“變而不失其正,遣形而存神”。相信通過中醫護理同仁們的共同努力,逐漸形成獨立學科的中醫護理在不久的將來必將展現出其獨特的風采與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敏.對中醫護理發展前景的思考[J].中國護理管理,2007,7(5):19.
[2]張華,魏紅.對如何發展中醫理論的思考[J].遼寧中醫雜志,2005,32(2):105.
[3]羅坤華.醫院開展辨證施護現狀調查分析與管理思路[J].中醫藥導報,2006,12(8):68.
篇6
針對現代醫學護理的普及和影響力,在醫學生心中要樹立除了現代醫學的重要角色之外,還有我們民族的中醫學也是醫學界之內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并且經過實踐的檢驗有著極強的臨床應用價值。為了根植這樣的概念,讓學生有興趣來進一步接受理解鉆研中醫護理學的理論,以講故事的方式講述扁鵲治虢國太子尸厥,孫思邈的蔥管導尿術的病案,華佗高齡長壽的秘訣五禽戲等養生保健的導引術等例子。這些體現中醫在治療和護理方面的“簡、便、廉、驗”及理論體系的先進性。在教學過程中觀察到學生主動尋找古典醫籍中的病案,表現出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能對護理方法的選擇和療效上提出很多問題,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二、日常生活體驗,強磁吸引制造興趣
在三大哲學的教學中,每一個哲學體系的講解都是從起源、形成、內容、在醫學中的應用逐層解析的。為了使每個哲學體系能充分掌握理解,在講形成的過程中,比如在講解陰陽學說時:先讓同學閉目,想象清晨獨自站在一個山頂上,等待東方的日出。在日出的那一剎那,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是不是眼前有了亮光,臉頰感到了溫暖,周圍的黑暗被擠到了你的后面。經過大家的視覺、感覺等綜合之后,我們理解了最早的最樸素的向光即為陽,背光即為陰。再讓大家睜眼看看周圍的世界,看看有陽光的地方有什么樣的特征,背光的地方又有什么樣的特征。這樣陰陽的內涵就豐滿了很多,并且和自己有密切的關系,自己永遠不會忘記這些概念的。在講到五行的知識時,五行之間的關系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知識點。從簡單的事物原型就可以找到答案,還可以用身邊已知的很多事例來理解,讓學生知道五行是無處不在的。比如水域里水葫蘆的引入,但是最終形成的泛濫成災,就是一個相乘的例子;動物界的食物鏈,就是一個相生又相克的例子。
三、多媒體教學海量信息,滿足多方信息需求
多媒體是20世紀90年展起來的新技術,它是一種把文本、圖形、形象、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并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和控制的一種信息技術,在教學上,它既能向學生提供生動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教學信息,又能為學生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互動方式。多媒體教學有點很多,在中醫護理學教學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以下幾點優勢。1.信息量大,形式多樣,有圖、文,聲、影等。能夠滿足現代人的信息獲取方式,改變了以往的傳統授課以視聽獲知信息。如在講五行之土時,可以在PPT中插入長滿莊稼的圖片,讓同學通過聯想獲知土的特性。2.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來觀察。如上述例子,把圖片放出來,讓同學們自己觀察尋找與土有關的信息。3.提升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如在講到金之時,教師先啟發同學思考金的古代用途,然后逐一用實物展示,再分心各種器物的作用就發掘出金的特性有變革,改革之意。采用多媒體教學,要求教師熟練使用各種軟件來制作高質量課件,并對知識點要加工塑造,充分發揮多媒體的作用,可以事半功倍。
四、豐富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為理解夯實基礎
篇7
手術室醫護人員管理工作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健全管理機制,充分尊重醫護人員的合理需求。管理者應多與醫護人員溝通,主動深入了解每位醫護人員的性格特征,關心體貼醫護人員,對醫護人員需求盡量給以滿足。
(一)滿足醫護人員渴望理解的需求
在管理的過程中,要將醫護工作指揮位置下移,盡可能多地熟悉每一位醫護人員的基本情況,耐心傾聽其心聲,當醫護人員生病住院或家中有困難時抽出時間探望,讓醫護人員感到集體的溫暖。
(二)滿足醫護人員渴望尊重的需求
長期以來管理者在工作中一直扮演“控制者”的角色,用“強制性手段管理人,其結果雖能達到完成任務的目的,但會造成醫護人員為屈服領導權威而工作,出現領導在與不在不一樣的管理結果。為此,我們采用更加透明的民主管理,有效增加群體的親和力,讓群體成員理解并監督醫護管理的手段與成效。
(三)滿足護理人員實現需要的需求
要充分理解廣大醫護人員自我發展的渴望,引導醫護人員進行職業規劃,倡導個人目標與組織目標相一致,積極為她們創造條件,幫助她們學習提高,努力爭取職稱晉升名額,滿足她們職業生涯發展和自我實現的高層次需求。
二、著力強化培訓輔導,提升醫護人員素質
(一)新形勢下手術室醫護工作的新要求
隨著醫護工作的范圍和內容不斷擴大,對手術室醫護人員的綜合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素質。手術室醫護人員必須熱愛手術室工作,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病人為中心的思想,對病人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才能在工作中做到一絲不茍、勤奮工作。二是必須具備高超的技術素質。手術室醫護工作技術性強,醫護人員必須具有扎實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術知識,熟練掌握操作技術,才能在操作中做到準、穩、輕、快,實現醫護配合默契。三是必須具備健全的心理素質。手術室醫護工作要求醫護人員必須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主動性,能高度集中注意力,觀察細微、判斷準確,沉著冷靜、反應敏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和應變能力,才能使醫師信賴、病人放心。
(二)加強手術室醫護人員培訓輔導
能力素質不是與生俱來的,有待于在醫護工作中加強培訓,逐步提高。一是加強政治理論及職業道德培訓,通過培訓,使手術室醫護人員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態度和藹可親、語言柔和恰當,設身處地的替患者著想,讓患者感受到親人般的呵護。二是加強專業技能培訓。根據不同層次的醫護人員制定合適的發展計劃,從各個方面提高醫護人員的業務素質,不斷提高手術室醫護人員的業務水平。三是加強心理健康輔導。手術室是一項艱苦而復雜的工作,手術室醫護人員更容易陷入亞健康心理危機,影響手術室的日常工作。因此應定期開展心理教育課程,指導手術室醫護人員調整工作方式及工作情緒,準確把握自己對工作的適應方向和程度,客觀認識自己的工作能力,相互之間團結協助。同時,及時掌握醫護人員的心理動態,針對性的對個別人員進行疏導,要讓手術室醫護人員學會控制和調適自己,學會轉移自己的煩惱和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從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三、著力強化考核激勵,調動醫護人員潛能
健全手術室醫護工作績效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是調動醫護人員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提升手術室醫護質量的重要途徑。
(一)完善手術室醫護工作績效考核機制
要按照手術室醫護工作程序及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將醫護工作分類、量化,制定出各種考核項目、指標,并根據工作強度、專業技能、風險性、責任強度等制定出具體分值,將每個分值對應相應的獎金數,每月進行質控考核,對扣分項目給予懲罰,對得分項目予以獎勵。同時,將績效考核情況作為年終評優、晉升職稱的重要參考依據。
(二)建立手術室醫護人員激勵約束機制
一是競爭激勵。管理者應給每一位醫護人員施展才華的機會與空間,讓她們在一次次地自我挑戰和激勵中,在一次次你追我趕的熱浪中,使護士的自身價值得到實現。二是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以榜樣的力量來感染每一位醫護人員,定期評選優秀醫護人員,使醫護人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三是利益激勵。醫護管理者必須從物質與精神兩方面,對醫護人員進行有效的利益激勵,使醫護人員的積極性得到最大的激發,從而使手術室醫護質量不斷提高,最終使醫院的經濟效益得到提高。
篇8
1.1一般資料
急診科為綜合性急救專科,由院前急救、搶救室、急診觀察室、清創縫合室、急診重癥監護室、急診輸液室組成,在編護士33人,年齡20~41歲,平均26.4歲。學歷:本科10人,專科21人,中專2人。工作年限:<5年18人,5~10年9人,>10年6人。職稱:主管護師3人,護師14人,護士16人。
1.2方法
1.2.1整合多元化價值觀念
由于一個團隊中存在著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差異,因此建設團隊精神的首要任務就是整合多元化價值觀念,將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相統一。目標的一致性,是團隊建設的基石。目標的確立為團隊提供明確的方向和強大的動力。一個杰出的團隊精神的顯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望與目標。目標在未實現時,作為一種期望,它激勵著每一位護士為達到目的而不斷付出努力。本科的團隊目標是:“以病人為中心”,為患者提供優質護理服務,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同時兼顧醫護自身的身心需求,建立和諧團結的急診科。在臨床工作中,貫徹醫院護理核心價值觀,讓每位護士充分發揮主人翁意識,鼓勵護士通過各種途徑參與團體事務,鼓勵護士的進取心、注意發現優點,因人而異,幫助其設定自我實現的進步目標,從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保證醫療安全,達到科室、患者雙贏的效果。
1.2.2實施護理質量分層管理
根據急診管理區域特點,科內人員梯隊結構、每位護士個人特點,通過新老搭配、團隊互動、以老帶新等方式,將整體工作目標分解為各個組成部分,實行護理質量分層目標管理。在管理方面科室根據急診工作范疇及管理區域情況,分為急診搶救組、留觀護理組、重癥護理組、門急診輸液組,每組設立一名護理組長由N5級護士承擔,科內護士每人隸屬于一個責任小組。組長負責本專科業務培訓和操作培訓,開展新項目、新技術組織學習,護士在完成個人各項工作目標的同時,積極參加與所屬小組的質量管理,從而形成科室“人人都是質量控制員,個個都當護理管理者”的群體意識氛圍,在各項護理質量管理過程中,培養團隊成員對組織強烈的歸屬感、一體性和責任感。
1.2.3培養護士積極向上的團隊進取精神
因為人才結構應呈正三角形金字塔式結構,這樣的組織結構才最穩定。所以,先進的護理文化和護理團隊精神的培養,首先需要培養一批高素質的護理人才,本科根據醫院護理部培訓計劃與科室實際結合,制訂了專科業務學習及操作培訓、考核計劃,利用每周2~3次的晨間提問,培養護士自覺學習的行為習慣;每月1次的理論知識學習和護理操作技能培訓課,培養護士不斷更新、強化鞏固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每月1次(質量講評會、護理教學查房、護理質量反饋分析、護理病歷討論)等內涵學習,培養護士敏銳的觀察力、作出好的分析,提高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自我完善,提高行為習慣。每季度1次的科研論文討論會,培養護士積極思考、主動鉆研的創新能力。每年安排1~2位優秀人員外出學習和進修,回科后,要把學到的經驗、知識與大家分享,取長補短,提升團隊的整體素質。
1.2.4開展團隊技能訓練
急診護理有著一定的特殊性,突發事件多、應急問題多、因此團隊協作精神在急救過程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通過情景急救模擬演練,可以考察到護士對護理知識及臨床技能的掌握情況,可以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尤其會使低年資護士認識到自身知識和技能的不足,刺激和鼓勵他們努力學習,提高知識技能水平。科室開展“批量病員搶救預案”演練比賽,通過甲、乙、丙、丁護士的分工配合模擬,使護士領悟到行動一致、配合密切的重要性。在平時學習活動中表現突出者,及時給予表揚獎勵,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良好的學習氛圍使每名護理人員都有不甘掉隊的緊迫感。同時,在能力培養上各有側重,積極促進個人發展。動手能力強的護士鼓勵其參加科內及院內外的操作演示和比賽活動;富于表演力的護士支持其參加各類演講比賽、文藝匯演、才藝展示活動;善于表達溝通的護士推薦其參加科普知識講座、院外義診、社區培訓等公益活動。急診工作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協作的團隊技能訓練活動,使團隊成員深刻感受集體力量的魅力,自覺摒棄自私自利、唯我獨尊的個人主義作風,以利建立良好的工作環境,營造和諧的心理環境,實現護理人力資源的充分利用,一個個平臺的成功搭建,使各類人才脫穎而出,科室形成了“人人尊重知識、人人爭做人才”的學習氛圍。
1.2.5落實規章制度,細化工作流程
規章制度的落實需要通過制度的建設和改革,將這種服務的理念更加的平常化和日常化,以制度的強制性來保護先進的理念得以落實,做到有理可查。科室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并結合科室工作開展情況,制訂科室各環節的工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如急診預檢分診工作流程、搶救患者病種流程、責任制護理工作流程、危重患者轉運流程等采取發動大家全員參與,建立各工作流程,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對原有的已不適用的各班工作程序進行改造。由于工作流程是大家結合工作實際共同制訂出來的,是人性化的特點,因此,護士在實施中具有較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保證了護理質量,提高了工作效率,減少了差錯事故的發生。
1.2.6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一位專家說過,團隊精神一是與別人溝通、交流的能力;二是與別人合作的能力。團隊的默契源于團隊成員間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間的了解和熟悉又是以共同生活為基礎,這就形成了團隊精神的必要條件。應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沒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可能有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合作,也很難做到相互寬容、樂于奉獻。護士長要經常與護士進行交流談心,并給護士提供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每年組織春游、秋游、小型聚會,組織文藝演出或崗位練兵等讓護士與護士、護士與醫生、護士與領導進行感情上的溝通,在有效的溝通交流中積極采納各項有利于科室發展的建設性意見,使護士感受到自身的價值作用,使護理隊伍成為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團隊。
2結果
通過在團隊護理工作中整合多元化價值觀念,將個人目標與團隊目標相統一,對急診科護理人員實施護理質量分層目標管理,培養積極向上的團隊意識,開展團隊技能訓練,建立良好的溝通氛圍等措施,滿足了護士愛及歸屬的需要,強化了護士的團隊責任感、進取精神、協作精神,促進護士的個人發展,同時提高了護理團隊的整體綜合素質,提升了護理服務質量。
3討論
3.1團隊精神內涵
團隊精神是指一種團隊協同工作的精神。如果說個人工作能力是推動企業發展的縱向動力,協同合作的團隊精神則是橫向動力。團隊精神是醫院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急診這個高風險的護理專科,急診護士必須晝夜不斷地為病情和需求千差萬別的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工作中不確定因素和突發事件常常需要護理人員及時快速作出反應,共同協作和密切配合。某一環節或某一個人的工作出現偏差,就可能影響整體工作質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團隊精神的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護理管理者只有從實際出發,把建設過硬的護理團隊精神作為護理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來抓,才能更好地統一不同年齡、不同性格、不同素質的護士的思想和行為,使護理單元這個團隊充滿活力,自覺肩負起工作和責任,為一個共同的護理目標而努力。
3.2培養良好職業素養有利于護士個人的發展
培養護士良好的行為道德規范、個人修養、正確的價值觀,要做到語言統一規范、服裝統一規范、禮儀統一規范、規章制度統一規范,要將這些逐一組織落實。作為護理團隊核心力量的護士長有著重要的作用,護士長應正確引導、嚴格管理。在語言的統一方面,本科要求每位護士均使用普通話與患者交流,在服裝統一方面,不僅要求統一著裝,而且統一佩戴發結;在禮儀統一方面護理部多次請專業教師和禮儀大師為全院職工進行禮儀培訓,規范文明禮貌用語;在規章制度統一方面,本院職工人手一冊院制度匯編。護士不僅是衛生領域的衛士,而且最貼近患者,要求更應嚴格、實事求是、認真負責、一絲不茍地執行制度和技術規范是起碼的要求。因此,有著良好的職業素養,也是團隊精神建立的基礎。
3.3團隊凝聚力有利于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
團隊精神的構建,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團隊精神的核心表現為團隊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及共為一體,團隊成員之間彼此信任、相互寬容、和諧相處;二是團隊精神的凝聚力,表現為團隊成員對團隊的強烈歸屬感與一體感,每個團隊成員都強烈地感受到自己是團隊當中的一份子,把自己的前途與團隊系在一起;三是團隊精神的精髓表現為團隊成員對團隊事務的盡心盡力及全方位的投入。急診科護理隊伍團結一致、相互幫助、相互支持,工作質量不斷提高,得到了患者的好評和醫生的好評與肯定。急診是當今社會醫療糾紛一觸即發的敏感部位,但在近兩年優質的護理服務開展以來,患者滿意度穩步上升,糾紛投訴率明顯降低,為醫院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
3.4保持良好的溝通有利于團隊配合
溝通是團隊精神的直接表現形式,溝通帶來理解,理解產生信任,信任促進合作,護士之間要保持經常性的溝通。護士長要經常與護士進行交心談心,并給護士提供相互溝通交流的機會,如本科每月組織護理病歷討論、教學查房,每年組織春游、秋游、小型聚會,組織文藝演出或崗位練兵等讓護士與護士、護士與醫生、護士與領導進行感情上的溝通,鼓勵護士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見和建議,并不斷接受新的知識和信息,使護理隊伍成為一支具有創新精神的團隊。
3.5提高團隊協調能力有利于護理組織效能實施
篇9
一、保護貿易理論與自由貿易理論一樣,都提倡積極主動地參加對外貿易
重商主義是保護貿易理論的早期學說,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托馬斯·孟在他的代表作《英國得自對外貿易的財富》一書中寫道:“對外貿易是增加我們的財富和現金的通常手段”(注:汪堯田:《國際貿易》,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版,第217頁。),它積極主動地追求外貿順差。
資產階級保護貿易理論的第一個系統闡述者是德國歷史學派的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他提出的“保護幼稚產業論”僅僅提倡保護本國的弱小產業,一旦這種弱小產業在政策保護下得到發展,成長到具有國際競爭能力時,就主張國家立即放棄保護政策,以利于國內資源的有效配制和產業競爭力的增強。
發展中國家借鑒李斯特的保護幼稚產業論和羅斯托的經濟起飛理論,提出了進口替代和出口導向相結合的貿易發展戰略,涌現出巴西、墨西哥、亞洲“四小龍”、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可以說,拉美和東南亞國家的崛起,是與積極利用外援、及時接納上游國家轉移過來的資金、技術和產業分不開的。“國際貿易在發展中國家的歷史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注:[德]諾貝爾特·馮克:《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形式:貿易性投資措施》,《國際商務》1995年第1期。)事實上,奉行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大多是發達國家,如歐盟、加拿大和美國,但它們的外貿量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如美國在1994年的進出口貿易額就高達12019億美元,居世界第一位(注:儲玉坤:《1994年世界貿易發展迅猛的原因及其前景》,《國際經貿探索》1995年第4期。)。
總之,形形的保護貿易理論無一是主張閉關鎖國的,這些理論都提倡積極主動的對外貿易。
二、保護貿易理論修正了自由貿易理論的不現實假定,發展了自由貿易理論
傳統的保護貿易理論主要有以李嘉圖為代表的比較利益論和以赫克歇爾與俄林為代表的要素稟賦理論。這兩種理論在解釋貿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說服力。但它們不能解釋現實中發生在發達國家間的產業間貿易和發生在跨國公司內部的公司內貿易,不能動態地解釋國際貿易中的比較利益的變化,忽略了貿易利益在貿易雙方的分配是否合理,等等。
保護貿易理論是以自由貿易理論批評者的身份出現的,是對自由貿易理論的補充和發展。這種發展主要表現為對傳統貿易理論假定前提的修正。
一般認為,傳統的自由貿易理論主要有以下幾個明確或隱含的假定(注:邁克爾·P·托達羅:《經濟發展與第三世界》,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版,第341頁。)(注:王小軍:《新貿易理論書評——新貿易理論與傳統貿易理論之比較》,《國際貿易問題》1996年第4期。):
1.各國生產要素在本質上保持不變,在國內可以自由流動,但在國際間則根本不能流動。
2.技術水平固定不變,可自由獲取,國際市場上消費者占主導地位。
3.規模收益不變,要素市場和產品市場都是完全競爭的,沒有不確定性。
4.政府在外貿中不起作用,因此國際貿易在相互競爭的小生產者之間展開。
5.各國貿易總是平衡的。
6.各國的需求偏好相似且保持不變,各國經濟發展水平相似。
由于上述假定前提的不現實性,因此出現了對上述假定進行修正后產生的各種保護貿易學說。
(一)保護幼稚產業論修正了傳統自由貿易理論中貿易各國都處于相似經濟發展水平的假定
保護貿易論的提出者李斯特批評古典貿易理論“沒有考慮到各個國家的性質以及他們各自的特有利益和情況”。“兩個同樣具有高度文化的國家,要在彼此自由競爭下共同有利,只有當兩者在工業發展上處于大體上相等的地位時才能實現”,“在自由競爭下,一個一無保護的國家要想成為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已經沒有可能。”“保護制度是使落后國家在文化上取得與那個優勢國家同等地位的唯一方法。”(注:[德]弗里德里希·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商務印書館1961年版。)李斯特提出的歷史發展階段論認為,各個國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該采取不同的外貿政策,在工業化的中期階段,實施保護貿易可以迅速發展起本國的民族工業,但在民族工業具有一定的國際競爭力時,必須果斷地放棄保護。這實際上是對李嘉圖比較利益學說的發展和補充。
(二)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惡化說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貿易各國都可從貿易中對等獲益的修正
伊曼紐爾和普雷畢什關于發展中國家貿易條件不斷惡化的論點得到了普遍的證實:
“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已越來越趨向惡化,自1980年起,初級產品貿易的平均價格下降一半,給發展中國家的初級產品出口收入造成了巨大損失,每年高達500億美元。1993年初級產品價格更是普遍下降,非燃料初級產品平均價格以美元計比1992年下降了3.5%左右,其中一些產品的價格已經下降到30年來的最低水平。”在世界商品貿易額和比重不斷減少、服務貿易額和比重不斷增加的今天,在運輸、保險、銀行、通訊和旅游等服務貿易領域,發展中國家更是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注:曾時:《試論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特點與理論基礎》,《世界經濟研究》1994年第6期。)。
“薩普斯福特根據從1962~1982年每年數據在二項回歸分析中估計,非燃料初級產品需求的價格彈性為-0.25”,“長期價格彈性可能比短期價格彈性低許多”。發展中國家更加外向型的全球政策轉變可能抑制農產品價格,因而惡化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條件。其直接的收入效應可能很小,而通過國際收支約束加緊產生的間接效應可能會相當大,因而會全部抵消貿易自由化的預期益處。”(注:[英]邁克爾·布利尼:《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自由化和貿易條件:關注的一個方面》,《經濟資料譯叢》1995年第3期。)
(三)凱恩斯主義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各國總處于貿易平衡狀態的修正
凱恩斯主義認為,凈出口屬于總需求的一部分,可以刺激國民經濟的發展,而進口則會收縮國民經濟。因此,凱恩斯主義提倡國家干預國際貿易,大力推動出口,抑制進口,保持外貿順差。因此,凱恩斯主義又被叫作“新重商主義”。
正如希克斯所說,“造成英格蘭如此多的人在自由貿易方面喪失信心的主要問題是,舊的自由主義在巨大的失業面前無能為力,以及在積極的反失業計劃中使用進口限制作為要素的可能性。人們當然不得不把這條思路同凱恩斯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就是這一點(幾乎僅僅這一點)導致凱恩斯放棄自由貿易的信念。”(注:[英]邁克爾·布利尼:《發展中國家的貿易自由化和貿易條件:關注的一個方面》,《經濟資料譯叢》1995年第3期。)可見,當國家發生經濟危機時,失業和經濟衰退就必然導致政府的保護主義傾向。
(四)最優干預政策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市場完美無缺假定的修正
發展中國家的特點是有大量的市場缺陷,其中主要是要素市場、扭曲的部門間工資差別、粘性工資與市場工資超過影子工資、分部門的最低工資和買方壟斷,等等。所有這些市場缺陷意味著需要保護。另一方面,由于發展中國家存在非經濟偏好(即發展新興工業),因此,由戈登、約翰遜、伯格沃蒂、斯瑞尼瓦薩等人提出了最優干預政策理論,認為當市場扭曲是由國外而非由國內因素所引起,當經濟目標屬于對外部門時,采取最優干預的保護貿易形式被認為是最優政策(注:[美]杰格迪什·伯格沃蒂:《自由貿易的新舊挑戰》,《經濟譯文》1994年第5期。)。
(五)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的完全競爭和規模收益不變假定的修正
不完全競爭和規模經濟貿易理論認為,建立在比較優勢理論上的古典貿易理論有一個重要的假定,即自由競爭、市場機制決定價格和規模收益不變。事實上現代許多工業具有規模收益遞增的特點,即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產品的單位成本呈現遞減趨勢。規模經濟的存在要求每個國家的幾家大壟斷公司各自生產少數幾種產品,而且每種產品應存在差異,以便在生產規模上取得收益遞增的好處(注:王繼祖:《近年西方新貿易理論淺探》,《南開經濟研究》1996年第5期。)。
德國的諾貝爾特·馮克指出:“傳統的外貿理論是建立在完全競爭這一假設之上的。而這種理論沒有考慮到目前世界經濟體制的一些根本特點。例如跨國公司和市場壟斷的存在,國內外市場的區別及信息的不暢通。而恰恰在一些領域里存在大量非關稅壁壘,不完全競爭是其中的主要標志。例如在汽車工業、鋼鐵工業和半導體工業就是如此。”(注:[德]諾貝爾特·馮克:《新貿易保護主義的一種形式:貿易性投資措施》,《國際商務》1995年第1期。)
斯賓塞和布蘭德等人認為,某些工業,特別是高科技工業,處于不完全競爭情況,市場經濟失靈,需要政府干預。在這些行業中,少數大公司壟斷市場,形成寡頭壟斷,參與有效競爭,他們可以影響市場價格,他們擁有的市場力量可以獲取超額利潤轉向本國公司,從而有利于本國經濟的發展,并可取得外部經濟利益。政府可以采取多種方式加以支持,比如政府可以對本國大公司給予補貼,從而使外國競爭對手推遲或停止投資與生產,使本國公司占領市場獲得超額利潤,其利潤大大超過政府補貼。不完全競爭前提下的國際貿易理論修正了古典與新古典的自由競爭貿易理論,明確提出國家干預貿易的必要性,修正了古典與新古典貿易理論反對國家干預貿易的主張。而且,事實上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已不同程度地實行了這種戰略。他們對某些戰略工業和貿易,特別是高科技工業,國家曾不同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加以支持。例如對歐洲空中客車公司和美國波音公司的噴氣式飛機等制造業的支持,對日本重化工業和半導體工業的支持等。國家對這些工業的支持和保護可以稱為“保護高科技產業論”,是“保護幼稚產業論”的現代翻版(注:王繼祖:《近年西方新貿易理論淺探》,《南開經濟研究》1996年第5期。)。
(六)企業內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的市場運行具有完全效率假定的修正
自從科斯提出交易成本和企業理論以來,人們認識到市場運行經常受到各種各樣的阻礙。這樣,企業就有一種通過自身組織的巧妙安排來替代成本相對較高的市場來組織資源的內在傾向。表現在國際貿易方面,就是某些大型的跨國公司經常通過公司內貿易來降低關稅的支付的現象。“雖然有關公司內貿易的詳細、準確的統計很難獲得,但是一般都認為公司內貿易已經成為當今國際經濟活動中的普遍現象。……根據有關的研究報告估計,目前大約60~70%的世界貿易與跨國公司有關。2/5的國際貿易在公司內部進行。鄧寧發現在英國的子公司85%的進口和80%的出口屬于公司內貿易,而在彩色電視機制造業公司內貿易的比率高達40%。利柯魯(Lecraw)研究了日本在東南亞5國輕工業制品制造業的111家跨國公司的公司內貿易的情況,他發現這個比率高達79%。”“正統的國際貿易理論對公司內貿易這種非傳統的國際貿易交易形式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研究。”(注:朱剛體:《交易費用、時常效率與公司內貿易理論》,《經濟學動態》1997年第3期。)
(七)技術外溢和技術創新貿易理論是對傳統自由貿易理論技術固定不變和把技術作為外生變量假定的修正
傳統自由貿易理論假定技術是固定不變的,而且是可以自由獲取的。但實際上,人類的生產技術是在生產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并且獲取技術,特別是關鍵技術是需要花費高昂的費用的。
技術外溢理論認為貿易和技術外溢有可能將國民經濟的發展引入錯誤的方向,使貿易各方的長期發展速度都受到影響。技術創新的大幅度進展需要兩個必要條件,即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和對科研投資的鼓勵。(注:海聞:《國際貿易理論的新發展》,《經濟研究》1995年第7期。)
為了消除技術外溢對國民經濟的誤導和刺激技術創新,都需要國家干預貿易活動。
(八)國際競爭優勢論修正了傳統自由貿易理論的比較優勢論
波特在調查研究了10個國家100家大工業的情況后指出,當前的貿易理論只能解釋為什么在國際競爭中一些國家的某些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而另一些卻失敗了這一問題的部分原因。比如為什么日本在汽車工業、瑞士在精密儀器工業,以及美國在化學工業方面比別國生產率更高,更富于競爭力,用比較優勢理論不能完全解釋。(注:王繼祖:《近年西方新貿易理論淺探》,《南開經濟研究》1996年第5期。)
波特認為,比較優勢并不一定是現實的國際競爭優勢。為了取得國際競爭優勢,政府可以通過補貼對工業競爭力加以影響;對教育的支持可以影響高級要素稟賦;對產品的規模、標準條例等的規定將影響產品的需求和供給;通過財政金融政策可影響工業及相關工業的供求與競爭狀況等等。
三、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實踐表明,保護貿易是他們事實上實行的貿易政策,是其實行工業化和保護本國經濟的重要手段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革命,為了抵御英國工業品的競爭,扶植國內工業的發展,美國不斷提高關稅。1816年關稅率為7.5~30%,1824年平均關稅率提高到40%,1825年又提高到45%。18世紀80年代,美國工業躍居世界首位,1900年美國在世界外貿總額中僅次于英國,居世界第2位(注:李湘等:《國際貿易教程》,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9年版,第63頁。)。
“歷史上,德國和美國的鋼鐵工業地位的上升(1880~1913)在相當程度上是由于德國和美國政府征收保護主義關稅所致……日本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也通過進口保護為鋼鐵工業的發展助了一臂之力……日本的汽車工業之所以發展到如今的水平,與50年代和60年代日本政府對其汽車市場的進口保護有著相當的關系……后來美國對大量的進口,也加強了對其汽車工業的保護。比如1978年對克萊斯勒公司的應急貸款曾使該公司免于破產;在政府支持下,該公司的生產效率也得到了提高。1981年,美國政府迫使日本政府和汽車生產企業以自愿出口限制與美國合作;1995年美日汽車摩擦升級,美國政府迫使日本政府進一步向美國汽車生產商開放市場。……在電子工業方面,日本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也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以電視工業為例,日本的通商產業省曾把電視機以及與其相關的電子消費品作為發展出口的一個主要目標,進行保護,使之免于進口競爭;政府還允許七大電子企業在國內形成卡特爾式的聯合。此外,日本國內復雜的分銷系統也常常把國外電子產品排斥在外。”(注:羅丙志:《國際貿易中的政府行為與產業成長》,《國際貿易》1996年第3期。)
“事實上,沒有保護為國內市場生產的早期制造業而實現了工業化的國家和地區只有英國和香港。”(注:[美]約翰·威廉遜:《開放經濟與世界經濟》,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281頁。)
目前,發達國家處于經濟“滯脹”的狀態,美國等發達國家隨著國際債務的不斷增加,又舉起了新貿易保護主義的大旗。
由上述可以看出,幾乎整個資本主義的國際貿易發展史就是一部貿易保護主義的歷史。
四、結論
篇10
我愿如那唯美的鮮花扎根于生育養育我的土地,我愿如那璀璨的星空用自己的身軀訴說回到原點。
陰雨天向來是不被我所喜,但當我踏上那片土地時冰冷的雨點打在我的臉上我盡察覺到了那絲絲溫暖,這便是那片土地向我訴說著永遠守護著我永遠守護著!也是在此刻我明白了來自心靈的呼喚源頭便是這片土地。
當我徐徐的朝著我心中的圣地越來越近的時候那陣呼喚便也越來越緊湊,如果沒有這副皮囊禁錮的話我想它已飛向那出圣地。如果當真如此的話我便也如那鮮花如那星空一樣訴說著某個真理。
當我駐足于圣地面前時呼喚便也轉化為那無可救藥的慫動,時間的流逝不曾改變它一絲,它有的依然是想永遠的守護著我,為我付出。就如那船槳為小船提供動力,雨水為春天帶來生機。
漸漸的我跨入了圣地,慫動也已經慢慢轉化為那平靜,好像找到了停泊的港灣,緊繃的神經趨向平靜,這便是它給予我來到的禮物嗎?我腦海不斷的詢問著這是為什么?為什么為我如此的付出?回答我的便是一份份溫暖心田的畫面!如此不求回報的奉獻便也證實呢自古以來人們對你無限的贊美。
我在這片土地不斷徘徊著尋遍每個角落只為將你烙印在我的心頭,我便可以在我的心中留下一處港灣,我知道這是你賜予我的又一份禮物,我有便也只有懷揣這它不斷的向人訴說著你的點點滴滴,只為證明你是世界最美的一處地方。
終于我最終還是選擇離開了你,離開了溫暖的懷抱,如果時間能夠駐足于此我便能時刻陪伴著你,你也能時刻向我訴說你的一切,但我知道這是一個無比奢侈的愿望,它無法實現,既然如此便讓我選擇將你留在我的心里,只有這樣變相的讓時間駐足才能如我時刻躺在你的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