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學習計劃范文

時間:2023-04-04 19:19:5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職學習計劃,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高職學習計劃

篇1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室內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模式

一、“互聯網+”對室內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的意義

目前高職院校的室內設計專業課程體系主要由設計基礎類課程、設計軟件類課程、設計方案與表現類課程和綜合實訓類課程構成,無論哪一類課程,都已借助多媒體演示技術、計算機技術等基礎信息化手段來輔助教學,而互聯網平臺均能提供對應甚至優于教材的素材資源,同時借助信息通信技術能將對應的教學視頻、微課、素材圖片等資源通過“人找資源”(學生進入資源庫搜索)或者“資源找人”(教師將資源信息推送給學生)的方式,讓學習過程不在遵循傳統的學習活動序列,學習內容也不固定在指定的教材,能做到實時通過互聯網終端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活動。由此可見“互聯網+”對于高職室內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是高職室內設計專業教學發展的必然途徑。

二、我國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信息

化教學模式所面臨的問題第一,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根深蒂固。傳統教學理念和模式因長時間的實踐積累,絕大多數教師已經習慣于按照傳統的方式組織教學并完成教學任務,傳統的教學模式體現一定地秩序性,易于教學開展和管理,但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強調的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更多的是被動接受,無法提起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逐漸喪失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傳統教學模式很難實現“因材施教”,考核方式更多的還是以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考核結果較為單一,無法體現學生真實能力水平;最后,信息化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能力要求更高,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教師需付出大量工作,因此許多教師仍舊遵循傳統教學模式,對信息化教學理念和模式的接受程度不高。第二,信息化教學資源庫開發建設不足。隨著信息化技術和設備的普及,大部分高職室內設計專業都更新了相應的教學設備,但教學模式未改變的情況下,只是教學工具發生了改變,其作用僅僅起到圖片或文字的演示,教學資源大多來源于教材,這與室內設計專業對資源的豐富性要求相差甚遠;其次,高職院校缺乏相關校園網絡、教學平臺和專業資源庫建設,部分教學團隊經過多年教學積累,已經制作并整理了一套相對完整的課程教學資源,但這些資源大多存于教師自己的電腦中或個人網絡空間中,僅在教學過程中將資源信息推送給學生的“資源找人”方式進行傳遞,無法借助校園網絡和教學平臺實現實時資源共享。第三,信息化教學環境有待提高。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展開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條件,高職院校均配備了相應的信息化教育設備,由于硬件、軟件和管理維護問題,許多高職室內設計專業配備的如一體化機房限制移動存儲器和互聯網的接入,在實際信息化教學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有限,加之校園網絡、無線網絡和信息化教學場地建設不完善,許多優秀的信息化教學資源實際使用率較低。

三、基于“互聯網+”的高職室內設計

專業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探索研究第一,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學團隊信息化教學水平。教師是信息化教學的組織者和實施者,而且作為學生和信息知識之間的主要媒介,需要適應“互聯網+”環境的要求,由“傳道授業解惑者”轉為“教學相長的引導者”。高職院校室內設計專業應加強教師信息技術培訓,轉變教學理念,提升教學團隊信息化教學水平,利用在線開放課程(MOOC)輔助信息化教學,制定詳細的學習計劃,并對對學生的學習內容、學習進程進行監控和記錄,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借助互聯網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第二,加強室內設計信息化教學資源庫建設。高職室內設計專業對教學資源的豐富性要求非常高,目前互聯網中各類室內設計的學習資源、操作視頻、相關素材等非常豐富,但分布非常廣泛,這就需要將這些海量學習資源有效聚合、轉移和流通,并依據課程體系教學大綱要求與行業企業共同建立教案、教輔素材、微課、設計作品、課外項目、考核題庫等在內的一系列教學資源庫,通過校園信息教學平臺實現資源共享,教學團隊定期對資源庫進行更新與維護,保持教學資源庫資源的時效性。第三,提升信息化教學環境條件。互聯網和資源庫是信息化教學的基礎,高職院校應加強校園網及無線網建設,創建具有運行穩定的校園網絡,構建信息技術使用的硬件環境;其次,高職學院應加強室內設計專業信息教學平臺建設,改造室內設計信息化教學及實訓場地,滿足室內設計專業信息化教學需求;最后,應提供配套信息服務,積極引導并鼓勵師生在教學環節中更多的借助信息技術,信息化教學不在限制于電腦、投影儀等固定多媒體設備,未來移動互聯網終端將成為信息化教學的核心。

四、結束語

在“互聯網+教育”環境下,高等職業院校對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推廣,將是推動高職室內設計專業教育信息化進程的必由之路,而信息化教學模式的研究和實施的過程實際是教學理念的更新,師生信息化教與學的水平、信息化軟硬件條件、信息化教學服務保障等多方面因素的提升過程,這個過程是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一定是時間探索,但有效地運用互聯網來開展信息化教學是時展需要,也是高職室內設計專業教學改革發展的必經之路。

參考文獻:

[1]胡梅,馬斌.“互聯網+高等職業教育”的現實可能與當代變革[J].現代教育管理.2016(01):19-24.

篇2

Abstract: This paper proposed concepts and ideas of 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lectric locomotive major based on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learning from advanced thought of Germ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ntroduced learning area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ontents of learning situation, texts,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design based on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 taking the course of Repair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Locomotive Body and Bogie as a case,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關鍵詞: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開發;學習領域課程;問題;對策

Key words: systematization of working process;curriculum system development;learning area course;problem;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3)02-0238-03

0 引言

我院電力機車專業自2009年獲批省級精品專業以來,通過借鑒德國職業教育“學習領域”的“工作過程系統化”思想,積極探索適合我國鐵路高職電力機車專業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在提升辦學水平、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方面,進行了初步嘗試。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與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企業調查為前提,加強專業建設;以崗位目標為基礎,找準人才培養定位;以崗位能力要求為依據,確定教學內容;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開發“教、學、做“合一的新課程;以技能培養為核心,整合對應知識;在職業情境中把“學會做事”的工作標準落實為“把事做好”的教育標準。

1 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按以下流程:工作任務分析行動領域歸納學習領域轉換學習情境設計,對原有學科化的課程知識進行解構和重構,將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體系分為綜合素質、職業基礎能力、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四個學習領域,表1簡要說明該專業的課程體系框架計劃。

1.1 工作任務分析。我們先后調研了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及南方周邊鐵路局機務運營站段,包括廣州鐵路(集團)公司廣州、株洲、懷化機務段;南昌鐵路局向塘機務段;南寧鐵路局南寧機務段;上海鐵路局上海機務段;昆明鐵路局昆明機務段等,從電力機車鉗工、機車電工和電力機車司機三個職業崗位應具備的職業能力入手,對崗位工作任務進行分析列表,為下一步歸納典型工作任務作準備。(表2)

1.2 行動領域歸納。我們邀請了機務段運用、檢修主要生產車間和業務科室一起座談,將運用和檢修所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務按性質相同或相近或前后相互關聯的原則,歸類出行動領域。(表3)

1.3 學習領域轉換。從行動領域遵循教育教學規律,轉化為學習領域,即課程。(表4)

1.4 學習情境設計。學習情境規劃是將課程內容以某一企業的實際工作過程為載體分解學習領域為主題學習單元的過程,比如:我們將《電力機車運用與管理》學習領域設計了行車信號與閉塞、整備作業、乘務員一次作業過程、行車安全設備以及列車運行與運用維護五個學習情境,各情境之間體現由易而難或并列與包容的關系,使學生的遷移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

2 《電力機車車體和轉向架的檢修與維護》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涉及的內容較多,在此,以《電力機車車體和轉向架的檢修與維護》為例,說明學習情境設計、教學模式設計、教學評價設計、教學過程實施等方面的內容。

《電力機車車體和轉向架的檢修與維護》是電力機車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包括機車構造、運用保養方法、車體和轉向架及部件中修工藝、轉向架組裝和機車總組裝工藝流程以及設備、工具、材料等相關知識,屬于電力機車司機和電力機車鉗工應該掌握的基本技能。重構后的教學內容符合電力機車運用與檢修的基本過程和規律,且由簡單到復雜,將電力機車車體和轉向架的中修過程貫穿全課程的每一個學習情境。所設計的學習任務源于實際的中修工作任務,融實踐、理論、技能為一體,使教學做緊密結合。在教學組織上,要盡量安排大幅度的時間集中上課,完全按照教學項目重組教師團隊,要根據實際情況開發校本教材,編寫以“引導文”為代表的課業文本,為任務引領式學習和項目學習提供必要的學習資源。

2.1 學習情境設計 《電力機車車體和轉向架的檢修與維護》學習情境的設計主要以中修工作任務為載體,以電力機車鉗工職業崗位工作任務為主要依據,針對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技能、態度要求,設計車體檢修、轉向架部件檢修、轉向架組裝與機車總組裝、機車檢查與保養四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境均以工作過程為依據,考慮各個情境之間為平行或遞進關系,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職業能力發展規律,使學生由初學者向熟練工方向遞進。

2.2 教學模式設計 本課程所有學習情境都是通過引導文教學法來完成的,它是項目教學法在現代職業教學和培訓中的發展和完善,它包括:①任務描述;②引導問題;③學習目的描述;④學習質量監控單;⑤工作計劃(內容和時間);⑥工具與材料需求表;⑦專業信息(只提供信息渠道);⑧輔導性說明(估計學生查找不到的專業信息和內部經驗)。在引導課文教學法中,教師的角色只局限于做好教學準備、提出引導問題、與學生一起討論問題、編寫質量控制單和在收尾階段評價學生的成果,而學生的角色則是獨立獲取信息、獨立制定計劃、獨立實施計劃和獨立評估、檢查自己的成果。

2.3 教學評價設計 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采用過程性考核方式,過程考核采用口試(團隊匯報)、筆試、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進行,實時記錄在學習活動記錄表、學習檔案評價表、學生自我評價表等等過程性評價表上,形成學生的學習情境(任務)成績,作為課程評價的依據。過程性考核的評分項目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大方面,避免了以筆試成績作為學生的唯一評價標準。

2.4 教學過程實施 在具體教學實施過程中采取了“六步法”,每個學習任務重復的只是步驟,而不同的是教學內容。①資訊階段:教師布置項目任務,下發任務單及學習要求,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查找、收集各種相關資料,找出完成項目或任務的方法或手段,同時完成與任務相關的專業知識的學習。②計劃階段:學生分組,做出任務的學習計劃,教師記錄學生情況,同時參與討論,適時提出實施方案中的優點與不足,引導學生做出最優的方案。③決策階段:各小組根據討論結果和教師的點評意見,修改、完善本組的設計方案,形成最終的任務實施方案。④實施階段:實施分情況完成,一是在有真實設備的情況下,各小組根據確定的任務實施方案安全規范地完成操作,教師現場指導、答疑,并記錄學生的操作情況;二是在沒有設備的情況下,我們采用3G實景教學,聘請現場技師操作演示,學生通過觀看及與技師交流互動,找出自己實施方案的不足并改進,教師記錄學生學習情況。⑤檢查階段:各小組總結任務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參與討論,幫助學生查找錯誤,并記錄學生情況。⑥評估階段:學生匯報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自評、互評,教師對學生個人和小組進行評價。

3 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3.1 教學改革進程方面。由于對“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開發時間較短,所有參與這項工作研究與實施的人員是在邊研究、邊實施、邊總結、邊提高的過程中完成課程設計與實施的,課程設計和操作環節等均有待繼續完善。

3.2 激勵機制建設方面。與實施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教學活動相配套的管理制度還顯不足,特別是激勵機制方面的管理制度還應完善,以激發教師致力于教學改革和課程設計的積極性。

3.3 教學資源建設方面。采用“六步法”來實施教學,必須加強配套的資源建設,如教師教學手冊、操作說明、學生工作單、指導書、評價單等等,在資源建設過程中,除明確學習情境的任務和目標外,還要注意以完整工作過程來編排內容,并根據工作任務的不同特征,以不同的形式來引導或描述教學內容。

3.4 師資隊伍建設方面。教師自身只有熟悉企業的工作流程和工藝步驟,才能按照完整的工作過程來開展教學,但部分專任教師往往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因此可采用以下方法來彌補不足。一要引進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充實到學校專任教師崗位;二要派專任教師直接到企業去實踐鍛煉;三要聘請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優秀企業專家企擔任兼職教師。

3.5 “專業教室”配備方面。學習領域課程除教學內容來源于工作任務外,還要求學習環境也盡可能與實際工作環境一致,以實現“在工作中學習”的理念,即實現教、學、做的一體化。就《電力機車車體和轉向架的檢修與維護》學習領域而言,可在校內建設仿真化的教學實訓生產車間。

參考文獻:

[1]姜大源.當代德國職業教育主流教學思想研究[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世界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走勢及其啟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

篇3

【關鍵詞】文理兼招;文科高職生;化學學習;積極性

當前在很多高職院校中,一些化工、生命科學工程和醫藥工程等一直被視為理科學生天下的專業開始了文理兼招,這樣對于這些進入高職院校相關專業的文科生來說就存在著一個如何提高學習化學積極性的問題。眾所周知,學生在進入高中后進行文理分科,兩科的教學內容側重點有所區別,對于文科生來說,化學教學相對薄弱,對于這樣的文科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的化工、生命科學工程和醫藥工程等專業后,對學習化學產生了畏懼心理,普遍感覺力不從心,學習動力不足,缺乏學習興趣,因而對化學的學習積極性較低。那么在文理兼招的狀況下,如何提高文科高職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從而讓他們順利的完成學業,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高級技術人才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幾點建議以便和廣大同行相交流,從而幫助這一類學生提高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一、充分準備,上好第一節化學課

在很多人的心中對化學都有著一個不正確的認識,如對濃硫酸的恐懼、那些產生刺鼻氣味的氣體等,而對于文科生來說在進行文理分科時不排除有一部分學生是因為對化學的這種不正確認識而拒絕理科選擇了文科。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時,尤其是第一節課的教學,教師就應該幫助學生糾正這種錯誤的認識,樹立對化學的正確態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在上課之前進行充分的準備,比較全面的收集資料,然后進行教學。通過教學要使學生認識到,我們今天的衣食住行離不開化學,我們今天的工業、農業和國防等幾乎各行各業更離不開化學,可以說沒有化學的發展,就沒有人類社會的今天。如,沒有化學的發展,很多的疾病就會奪取人類的生命;沒有化學的發展,我們今天可能還要在炎炎夏日穿著厚重的衣服;沒有化學的發展,就沒有今天日行千里的快速交通等,諸如此類的例子還有很多。總之通過充分的準備上好第一節化學課,使學生重新認識化學,正確認識化學,進而對化學的學習產生興趣和積極性。

二、結合專業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般來說學生在填報志愿時,他們要對專業的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了解,然后才會確定專業,因此可以說大部分的學生對所選擇的專業還是有一定的興趣的。同樣文科生在選擇化工、生命工程等專業時,對這些專業也是有一定的學習興趣的,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緊密結合專業知識,使學生認識到化學是上述專業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學好這些專業知識,就先要學好化學知識,從而通過學生對專業的興趣來調動學生對化學學習的興趣,促進其化學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對于藥學專業的學生在講授化學反應速率時,通過結合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介紹為什么不同的藥品有不同的保質期以及藥品在保存時為什么要避光避熱;對于生命工程專業的學生在介紹緩沖溶液時,我們先介紹血液pH=7.35~7.45 這一數據,并告知醫療實踐證明: 如果pH>7.45將會出現堿中毒;如果pH

三、聯系生活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在生活中有很多實際現象和化學有著直接的聯系,而這些現象往往也是很有意義的,對于這些現象的理論理解和解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應用這些知識參與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因此我們在化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實際可以極大地提高文科高職生學習化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例如,在有機化學烷烴的教學中,給學生介紹汽油的標號是如何根據辛烷值確定的;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的內容時,如何根據所學知識來較長時間的保存食物;在學習SO2時,了解酸雨的危害等。

四、采取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方法是在改革中不斷發展變化的,要想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需要采取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相互結合,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相互配合。對于文科生來說由于在高中化學的學習相對顯得薄弱,學生對進入高職后學習化學畏懼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更應該采取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增加學習的積極性。如我們在開始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在上課之前,先提出一些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些問題,比如食物為什么在較低的溫度下能保存較長的時間而在高溫下保存的時間卻很短,在燒東西時為什么用扇子扇些風,火就燒得旺等,結合這些問題讓學生討論原因所在。這樣使得學生都興致勃勃地參與到討論中,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起來了,然后教師提出反應速率的有關知識進行解釋,從而順利地進入到化學反應速率的教學中;又如適當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對化學內容進行仿真,創設情境,化靜態為動態,化抽象為直觀,化復雜為簡明,極大地增強了化學課堂的表現力。

五、精選教學內容,突出高職教學特點

高等職業院校教學內容的教學特點是以(下轉第137頁)(上接第171頁)“必需和夠用為度”,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結合所學專業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從而精選教學內容。結合專業對教學內容進行篩選,選擇一些對專業學習聯系較強、應用較多的內容進行教學,對一些聯系不是很緊密或者應用不是太多的知識可以少講或不講,這樣將學生的學習難度降低,學生對所學知識更貼近于其專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強化實驗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為自然科學的化學課來說,實驗在教學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因為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驗證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通過實驗可以將理論轉變為實際;通過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等;通過實驗可以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更加記憶牢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等。實驗的作用還有很多我們不需要一一列舉出來。對于學生來說,實驗教學相對于理論課來說更貼近于實際,所以一般來說學生對實驗的興趣較強,反之我們可以通過強化實驗教學,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上述幾個方面的工作,整體上提高了文科高職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使得學生能順利的完成學業,并且較快的投入到工作崗位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高職高專化學教材編寫組.無機化學(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篇4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課堂教學;第二課堂活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32-0064-02

跨文化交際顧名思義是一種文化現象,在各個高校都是非常重視的學科,且得到迅速發展,已成為各國的重要課題。高職高專院校培養的人才多為技術型和服務性人才,其中文科性高職高專多為服務性人才,以我校為例,主要培養旅游服務人才。面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跨文化交際意識和有效方法的灌輸和培養是及其重要的。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嘗試以英語專業的跨文化交際課程來探析教學中的關鍵和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途徑。

一、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我校英語跨文化交際教學中的問題也是大部分高職高專院校在該課程上存在的問題。首先,教師不注意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往往僅是單方面給學生灌輸文化文本知識;其次,由于缺乏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夠重視本族文化在跨文化交際中的重要性。最關鍵的是,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學生和教師都局限在課本和已成文字的資料中,不善于挖掘新世紀、全球化新時代下文化的新變化和新整合。這樣的教學,只能培養刻板、勉強應付異質文化交流的學生。問題的根源主要由以下各方面因素制約所造成的:

1. 教師缺乏文化教學能力的培訓,自身跨文化交際能力欠缺,正確引導學生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上受到極大制約。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分之二的外語教師未受過任何相關培訓,只能依靠經驗和文本資料從事教學。我校外語系英語教師接觸外國文化的質和量也不夠,缺少體驗外國文化的機會。

2. 教師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往往把重點放在外國的風俗和習慣上,不善于指導學生挖掘文化的深層次問題,容易讓學生誤認為習俗就是文化的全部,忽略文化的特征,得出較膚淺的認識。美國符號學家迪利在20世紀80年展了斯特勞斯的理論,把文化看作“后語言結構”,這種結構包括繪畫、建筑、民俗、文學、儀式、音樂、電影等。可見,文化的內容不僅僅是習俗。因此,必須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途徑,以提高跨文化交際的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符合高職高專院校辦學宗旨、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跨文化交際人才。

二、高職高專院校跨文化交際教學的思考

文化語言學研究表明,語言中儲存了一個民族所有的社會生活經驗,反映了該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兒童在習得一種民族語言的同時,也就是在習得該民族的文化。所以,語言和交際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單獨存在。因此,所有的外語教學和交際學課程都應當重視文化意識和文化知識教育。結合我校“創特色名校,育旅游能人”的辦學宗旨,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嘗試解決以上提到的有關教學問題。

1. 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灌輸和培養。根據Hanvey的觀點,跨文化意識指的是跨文化交際的參與者對文化因素的敏感性認知。跨文化交際意識就是對與本族文化有差異或沖突的文化現象、風俗、習慣等有充分正確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以包容的態度予以接受與適應。目前,跨文化交際意識的提倡主要是在外語學習領域,因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如果拋開文化學語言很難學到一門語言的精髓,也很難提高自身的跨語言實際交際能力;反之,在認識文化基礎上去學習語言,很多時候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跨文化交際課程和其他英語課程中都應當重視語言的社會環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教師應當在教學中正確理解英語語言文字及其包含的文化內涵和所體現的文化精神。讓學生對比分析中西文化在各個層面的差異,主動尋找和接受信息,從而了解異國民族的思維模式,避免在跨文化交際實踐中,把本民族的思維模式移植到英語表達中。

2. 課堂活動教學。在跨文化交際課程中應避免教師“一言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采取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手段。比如,小組活動教學便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手段。教師科學合理地按組分配任務,學生通過集體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以角色扮演或PPT主題展示等形式探討中西文化差異,并試圖尋找結論和解決對策。這樣就加強了對文化差異的理解,一段時間后才能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能力。此外,還應當鼓勵學生結合當地或家鄉的民俗和文化特色探討中西文化存在的共同點和差異,從而培養學生自主發現文化現象、分析文化現象及應對文化現象的能力。

3. 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我校一直非常重視學生的第二課堂活動,學生通過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外語活動鍛煉了外語應用能力。比如,英語專業的學生普遍反映參加一年一度的外文戲劇節后英語水平得到明顯提高。在比賽過程中,他們經歷了選擇和改寫劇本、研究劇情、研究人物關系和內心活動、理解臺詞及配上最具有戲劇效果的英語語音語調,等等,使得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英語的文化及其語言魅力。所以,在跨文化交際教學中,教師更應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與英語相關的各種文化、文藝活動,如英語講故事比賽、外文戲劇節、電影配音大賽、英語演講比賽、商務英語談判辯論賽、英語角,以及外教的課外座談活動等。這些第二課堂活動給予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使得他們從活動中得到外語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此外,我校的英語專業學生都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每個學期,外語系都會安排一些外國學生團與本校學生聯誼交流,使學生有機會一對一進行跨文化交流。在2011~2012學年中,瑞士大學團和美國高中團先后到我校參觀交流,學生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對“語用得體”、“交際失誤”、“文化休克”、“文化錯誤”等課堂內容得到親身體驗和更深刻的理解,這些活動使得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得以提高。此外,學校為學生爭取了到美國假期帶薪實習的機會,一些學生通過幾個月的社會實踐去檢驗教學內容,并鍛煉自身的語言和跨文化社交能力,使得自己的語言技能、文化素養和跨文化交際能力得到較明顯提高。

跨文化交際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的意識和跨文化交際的能力。面對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時代特征,在學科教學中應通過理論學習、第二課堂活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使他們能夠在將來具備自主發現文化差異現象、分析文化現象及應對跨文化交際的能力。如此才能在今后的旅游服務等行業中得心應手,從容應對跨文化交際的各種問題。

參考文獻:

[1]顧嘉祖.從文化結構看跨文化交際研究的重點和難點[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1).

篇5

2014年2月,國務院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會議提出“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口號,標志著職業教育發展進入快車道。我國會計信息化建設經歷30年發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高水平會計信息化人材的匱乏尤為突出。對于職業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掌握一技之長,掌握熟練第一線的工作技能、職業技能的高水平會計信息系統人才迫在眉睫。

一、會計信息系統教學現狀及分析

經過一系列的教學改革,會計信息系統課程形成現有的教學模式:按照以任務為導向的項目化模式組織教學;教學內容包括會計核算、供應鏈、薪資管理、應收應付管理四部分;教學采用講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常規方法;軟件采用用友公司提供的財務軟件“用友ERP―U8”演示版;基本教學過程是:教師模擬一個企業的電算會計資料,按照會計操作流程,通過講授或演示講解操作過程,學生按照教師的講授和演示,在計算機上進行實踐操作;課程考核分理論、實操、平時表現三部分,但實操評價無標準。

經過教學改革,課程實現了“做中學,重實踐”,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進之處。其中比較突出的,采用常規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學生對順序操作掌握良好,但是操作結果不符、學生就無法判斷錯在哪里、也不知道為什么錯和如何解決,面對問題束手無策,不具備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會計信息化產業缺乏標準體系,會計軟件也由此多種多樣,學生就業入職經常出現所學的不是企業所使的狀況,必須從頭學起;會計信息化產業越分越精細,會計信息化人才職業構成和崗位知識結構不斷變化,會計信息系統不斷更新和完善,教學內容難跟上信息化的發展,無法及時滿足這種激烈變化的需求。課程考核分理論、實操、平時表現三部分,但實操評價無標準。

二、深化會計信息系統教學改革

針對會計信息化產業更新升級快的特點和目前教學中的不足,為了給企業提供高素質人才,需要從提高教學質量出發,不斷深化會計信息系統的教學改革。具體舉措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運用障礙教學法

通過多年的教學發現,平時操作中越是出現的問題多,學生操作技能越好,學生對會計信息系統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越好;反之,平時不出現問題的學生,一旦操作結果不同于預期,常常束手無策,對系統的理解比較淺薄。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學習特征,建議在教學設計中對重點、難點和錯誤率高的環節運用障礙教學法,加深教學內容的理解。所謂障礙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設置陷阱,形成障礙,讓學生分析存在的問題,找出解決障礙的方法,達到融會貫通知識,實現職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障礙教學法與常規教學法主要區別在于:常規教學法是讓學生在操作中不出現問題;障礙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操作中出現問題,分析問題,從而解決問題。障礙教學法使學生深人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內部邏輯,提高操作技能,增強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完善課程的評價標準

按會計信息系統課程標準的要求,以突出實踐為出發點,課程成績按理論占比50%,實操占比40%,平時表現占比10%的比例反映學生成績。理論部分成績評價由課程考試的紙質卷面得出,但教學過程中,實操部分的評價沒有標準,仍由任課教師自行核定。為了完善會計信息系統的評價標準,以用友ERP―U8為例,實操內容涉及會計核算部分(初始設置、總賬、報表),根據學生財務軟件賬套操作完成情況,設計課程實操的評價標準,見表一。補充了實操的評價標準,整門課程可以準確全面核定學生成績。

表一:會計信息系統實操考核評價表

姓名 學號 分值 得分

期初設置

(10分) 基礎信息和會計科目完整 5

期初余額試算平衡并正確 5

總賬

(10) 憑證填制完整、分類正確 6

憑證已審核,操作身份正確 2

憑證已記賬 2

報表

(20) 資產負債表公式相符、數據正確 10

利潤表公式相符、數據正確 5

現金流量表公式相符、數據正確 5

賬套相符 相符,有成績;不相符,為0 一票否決制

成績 上述八項的合計 40

說明:1.此表依據學生上交財務軟件賬套評定。

2.此表作為課程考核評價的成績存檔。

(三)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意識

會計信息化系統不斷更新和完善,一方面擴大了會計信息化系統的范圍,另一方面又不斷改進管理理念。因此,會計信息化人才是難以停止學習的。同時,在終身教育計劃中,個人教育是決定性因素,因此應在職業教育中著重培養個人的學習能力,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判斷、主動思考和自發歸納總結的習慣,使個人有自我培養的能力和意識,認識到終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參加后續教育的積極性和緊迫性。

篇6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培養

高中化學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注重體現“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育學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互相影響,各自不能獨立存在.教不能偏離學,學是教的最終目的.教師不能在脫離學生學的基礎上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而是首先要對學生的學習方法作出調整,使其更加完善.我國的教育家呂叔湘先生說“教學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可見學習方法的重要性.

一、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是學好化學的前提

學生學好化學的前提條件是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在傳統的化學課中,教師都片面重視教的過程,忽視學生的學習過程,這不利于學生改善學習效果.教師應該研究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這樣才會突出教師“教”的過程.學生學習方法的改進需要科學的指導,這是毋庸置疑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經歷預習、聽講、做作業、復習、接受檢測等多個環節,如果這些環節中的任何一處出現了問題,教學效果都不會良好,甚至削弱學生的自信心.長時間之后,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有甚者,會造成學生在高考中的失利.因此,廣大高中化學教師應該重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不放過任何一處地方.教師要悉心教給學生每一處學習環節中的學習方法,還要引導學生把化學知識同生活實際緊密聯系起來,并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知識.長期對學生進行這樣的學習指導,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將會大大提高.教師引導學生將化學知識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能夠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很多問題.比如,學生就能夠利用丙酮和乒乓球來制作粘合劑,也能夠明白明礬在制作油條時的作用,這能夠使學生認識到化學知識的重要,進而會大大提升對化學的興趣.

二、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

教師向學生教授學習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即會學.當前情況下,很多學生其實并不懂得如何學習,他們往往在課堂上機械地抄寫筆記,殊不知,這并不能真正地學到知識.面對這樣的情景,教師應該首先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絕對不等同于在課堂上聽課、做筆記,課下做作業,學習應該是積極主動地獲取知識.學生能夠獨立學習的前提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對每一個學生來說,教師在課堂中所教授的知識是相同的,可學生的學習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大的差別呢?根本原因在于學生所掌握的學習方法不同,對成績出色的學生來說,他們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也能夠針對這些問題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后進生的情況卻恰恰相反,他們認識不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就連上課聽講也是漫無目的地“瞎聽”.善于學習的學生能夠隨時發現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這說明這部分學生在聽講的時候能夠隨著教師的思路積極思考,所以提出問題對學生學習非常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現問題,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并與學生一起合作探尋問題的答案.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逐一進行分析,力爭使學生徹底搞懂.總而言之,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規律和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一定的教學情境,適時提出合理的問題,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

三、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是教師基本素質

教師首先要設法使學生對化學感興趣.因為興趣是學生最好的教師,所以只有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之后,才能夠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但要采用一定的教學方法來傳授化學知識,還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的學法指導,因此,教師只有具備這兩方面的基本素質,才能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筆者認為,關于化學中基本概念的記憶不能使用機械背誦的方法,而是首先要理解概念,然后還要弄懂概念的內涵,這樣才能記得牢.當我們學習酸堿鹽這節內容時,需要判斷硫酸鋇、硫酸、碳酸鈣以及三氧化硫這幾種物質哪些屬于電解質的范疇.這時候我們絕對不能死記硬背,而是用電解質的概念來衡量這些物質的特性.比如,盡管硫酸鋇在水中呈溶解狀態時不屬于導體,可是它熔化成液體之后卻能夠導電,因此屬于電解質;硫酸呈熔化狀態時不屬于導體,可是溶解在水里的時候卻能導電,因此屬于電解質;碳酸鈣溶解在水中時不導電,可是碳酸鈣屬于離子化合物,所以應該劃入電解質的范圍;三氧化硫呈熔化狀態時不導電,在水中溶解時能夠導電,但這是離子作用的結果,因此三氧化硫不屬于電解質.化學中物質的基本屬性與概念千萬不能死記硬背,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之上記憶,這樣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綜上,高中學生學習化學這一科目時,首先需要教師進行悉心指導,其次還要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而教師也需要大膽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但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更要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新課改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張玉蓮.高中化學學習方法探析[J].才智,2011(21).

[2]宋玉芳.高中化學學習方法的選擇與優化[J].教育教學論壇,2010(32).

篇7

關鍵詞:初中  基礎知識  思維能力  練習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4-0157-02

復習是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記憶、鞏固過去所學的知識,通過復習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知識的方法。在提高熟練程度基礎上能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解決新的問題。有效的復習方法不應是簡單、機械地重復所學知識,也決非把原來的教學活動再重現一次。九年級中考復習,對進一步鞏固教學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起著重要的作用。就如何提高復習課的質量?筆者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1 明確目標,以“本”為本,強化基礎

首先要認真研讀《化學課程標準》,這是命題組的專家們中考命題的依據。通過研讀《課標》,可以明確考試的具體范圍、內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避免盲目地“超標”、“拔高”、“拓展”。復習時十分重要的一點是通讀課本。臨到中考,如果沒有完整系統地看一遍課本,沒有對知識進行歸納、梳理,沒有把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這樣的復習等于沒有復習。其實,中考題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依據課本內容編制而成的,課本中的習題、例題、實驗、插圖、閱讀資料等常被用作編題的素材,所以,學生在考前一定要仔細通讀課本,必要時還可自己寫出閱讀總結,回歸課本,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作為載體學好,這是獲得高分的必經之路。如,對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復習,除明確概念的內涵和外延,知道其反映的是何種現象或事物的本質屬性外,還要進一步與相近的概念進行比較,了解它們的區別與聯系,同時按它們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進行分類歸納整理,輔之以必要的實例佐證。

2 注重復習方法,提升能力

復習時沒有學生的主動參與,就沒有成功的有效課堂,在復習中怎樣才能提高學生參與產生濃厚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呢?

2.1調查摸底,有的放失地復習

通過基礎知識檢測、提問、談話等方式,了解學生中存在的疑點、盲點,找到學生的癥結所在,教師針對疑點、盲點復習,有效消除疑點,填補盲點。否則即使教師講的津津有味,而學生無法產生共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對所復習的內容無法掌握,更不會理解復習內容。

2.2建立網絡,理清知識之間的關系

化學知識知識之間的聯系千絲萬縷,學生能把所學的知識歸納起來,形成網絡。一方面,學生把知識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實現知識的系統化;另一方面,學生能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如化學用語:(1)元素符號——意義、寫法;(2)化學式——意義、寫法、計算等;(3)化學方程式——意義、書寫步驟(配平)、注意事項、計算等。

2.3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創設情景

復習時教師要全方位地搜集多方面的信息,將化學知識的復習融入社會生活生產中,這樣既能對學生產生好奇心、吸引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又能利用已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了這一目的,教師就應加強學習,擴大信息來源,關注與生活、生產、重大科研(如每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的最新理論)上一屆高考題目競賽題目中的信息來豐富復習內容,在這些信息處理中要充分挖掘所給信息,用所掌握的知識去靈活運用解答,例Fe+CuSO4=FeSO4+Cu是初中化學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反應,針對該反應,聯想到金屬及金屬銅的冶煉,農藥波爾多液的配制和盛裝容器,金屬活動性探究等方面引導學生加深認識,進行知識深化,達到靈活運用。生活中的“加碘食鹽”、“加鐵醬油”為例,既可以圍繞元素的有關知識設計問題,又可圍繞化學式的書寫、意義及計算,還可從物質的分類、組成、性質、反應原理及檢驗等方面設計新的問題。

2.4重視問題設計,利于激發學生思維

好的問題設計利于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思維,從而增強復習的有效性,首先問題應有較強的綜合性,因為復習是初中化學整體知識的展示,是對現有知識的整合、運用。如:氧氣、二氧化碳是身邊化學物質的重要代表,設計問題時應從氧氣、二氧化碳的組成、性質、變化、制取、用途等方面的差異,在鞏固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同時,深化對氧氣,二氧化碳兩者之間的關系,在自然界中的轉化,認識碳循環和氧循環的意義,增強學生對保護環境的重要意義。例:“溫室效應”是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之一,CO2是目前大氣中含量最高的一種溫室氣體,因此,控制和治理CO2是解決溫室效應的有效途徑。如:

(1)下列措施中,有利于降低大氣中CO2濃度的有(填字母)

A.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植樹造林,增大植被面積

C.采用節能技術

D.利用太陽能、風能

(2)將CO2轉化成有機物可有效實現碳循環,CO2轉化成有機物的例子很多,如:

A. 6CO2+6H2O光合作用 C6H12O6+6O2

B. CO2+3H2催化劑 CH3OH+H2O

C. CO2+CH4催化劑 CH3COOH

D. 2CO2+6H2催化劑 CH2=CH2+4H2O

以上反應中,最節能的是(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填字母)

這是一道以溫室效應中二氧化碳氣體為命題背景,介紹了一系列關于減少CO2含量的方法和措施,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環保意識,人人有責及物質綜合應用意識。

篇8

論文摘要:在高職高專多年的無機化學實驗教學中,發現了很多問題。結合問題,我們必須采取一些措施,進行一場行之有效的改革。從改善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及對待實驗課程的認識入手,深入淺出。本文主要對高職高專無機化學實驗教學內容的改革的相關性問題進行了探討與分析,并為其未來發展提供了相關性建議。

論文關鍵詞:高職高專;無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

一、高職高專無機化學實驗教學的現狀

(一)教材太過陳舊,跟不上現代社會科學的快速發展。現在大學使用的實驗教材多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教材。經典實驗雖多,但是現代實驗太少。導致學生跟不上最新的科研成果。由于使用的教材陳舊,現代的實驗基本沒有,學生也就不知道最新的科研成果。而且在實驗教學的時候,基本只安排一些經典實驗,操作簡單,重復性高。實驗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基本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擺脫枯燥的理論,開始實踐。但是現在的無機化學實驗根本不能說是探索創新,更不能說是對學生素質的培養。這也是與現代國家教育的宗旨素質教育和創新教育背道而馳的。

(二)教學觀念太過陳舊,方法百年不變。因為使用的教材太過陳舊,勢必帶來很多教學觀念上落后的問題。學生做實驗每次都是先按照實驗教材進行預習,實驗之前,教師也都將實驗的現象以及原理進行詳細的解析,實驗所需要的儀器、以及藥劑配置都已經準備好了并擺在試架上,學生根本不需要自己動腦思考,只是按照書本上的操作方法一成不變地定時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數據。每次都以這種模式進行教育,學生早已喪失了新鮮感。也就不可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基本都是驗證性固定實驗,設計性實驗基本沒有。實驗的目的大多是在有趣的教學中來幫助學生理解鞏固所學知識,并對所學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無機化學實驗尤其是元素性質實驗部分的教學方法基本采用驗證式的教學。所以學生只要按照老師所講解的方法進行實驗,并觀察、記錄,就代表一個實驗教學的成功結束。但由于元素教學部分的實驗內容過多,實驗完成后學生對于實驗本身根本就沒有印象。在這種單純驗證性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勢必受到很大的壓抑和束縛,對化學的學習興趣就無法激發。

(四)相對先進的儀器使用太少,創新性實驗較少。化學教學使用的儀器相對于科研部門來說都是落后的、簡單的、淘汰的。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就無法和國際接軌,無法和國外高校培養的學生在知識上抗衡。國外教學實驗使用的儀器普遍都是非常先進的,與科研使用的儀器根本沒有差別。

二、高職高專無機化學實驗教學需要的改革

(一)改革教材。教材是學生學習的根本,是學生學習的依照。沒有一本好的教材就無法使學生學到好的知識。不改革教材也就無法對教育進行改革。也就無法對教育理念進行改革。對于陳舊的不能趕上時展的知識大量刪減。不斷增加新的知識。與時俱進,站在時代的最前沿。只有掌握了最新的知識才能跟得上這個時代的發展與需要,才能與國際接軌,讓祖國更加昌盛富強。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畢業之后能夠擁有適應這個信息時代的能力。只有掌握了核心的科技,才能掌握美好的未來。

(二)改革教學理念。教育理念是教育的心臟。沒有一個好的教育理念就沒有一個健康的未來。以前的教學理念已經無法適應這個多邊化發展的時代。無法適應經濟化社會發展的需要。原先的實驗教學模式只是讓學生墨守成規的跟著老師的照葫蘆畫瓢。但是這樣的實驗只能提升學生對于實驗的基本操作能力。可面對社會的需要,這樣的能力遠遠不夠。學生根本無法掌握更加實際的實驗技巧和能力。由于科技發展的太快,學校已經不能很清楚的知道用人單位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不符合這個時代的就業理念,也不能緊密地結合專業特點,更無法靈活地運用實驗資源,一味只圖簡單完成任務。致使實驗教學根本無法突出針對性,導致學生缺少鍛煉和發展的機會。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三)增加設計性實驗。增加設計性實驗能很好的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創新能力。在課業基礎上,設計性試驗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思想和個性,不再被枯燥的課本內容所拘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首先我們只要求學生對學過的實驗進行改革以及改良。這樣學生得到了應有的鍛煉。等學生積累了一定設計實驗的能力的時候,可以自己動手動腦進行實驗來驗證自己所要得到的實驗結果的時候。我們只要給出設計實驗的題目,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設計方案,來完成我們交給他們的題目。以此來增加學生動手能力和動腦能力。

(四)購置先進的實驗儀器。就實驗器材落后的問題,我們必須添加高端的實驗儀器,來與國際接軌。這樣他們以后到了世界上才有和發展中國家學生的競爭能力。眾所周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我們沒有先進的實驗儀器怎么能培養出來能夠使用先進儀器的人才?我們要讓他們熟練操作各種高端實驗儀器。讓他們的知識與時俱進。

三、規范實驗教學過程

化學離不開實驗,實驗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環保。

(一)不少化學實驗室的安全問題被忽視。實驗室缺乏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化學實驗避免不了要經常使用強氧化性腐蝕性的藥品和玻璃器皿等,如果操作不當,及其容易引發實驗事故。甚至導致學生受傷,甚至死亡。而現在許多實驗室缺少完善的安全保護條件,一旦遇到意外事件,無法及時的采取必要的措施。這就很有可能因為錯過最佳處理時機而引起很大的不必要的麻煩。

(二)關于環境保護這方面做的更差。很少有實驗室有有效的環境保護措施。大多都不去關注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和毒物的處置。以至于學生隨意丟棄。雖然這些有毒有害物質在數量和強度上相對于那些工業企業所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質根本不值一提,但由于其成分復雜,而且學校場所特殊,累計效應不能忽視。萬一污染環境,導致學校供水質量出現問題,就是很大的問題了。

篇9

關鍵詞: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010017202

作者簡介:溫賀平(1984-),男,碩士,東莞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技術中心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網絡管理與計算機組網教學;胡選子 (1965-),男,博士,東莞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為數據挖掘、智能計算、機器人。

0引言

計算機組網課程是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的一門必修職業技能課。課程的教學任務是講授網絡建設與維護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實踐,同時對大量已成功實施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強化學生在動手能力方面的培養,培養學生網絡工程方面的規劃、安裝、管理、維護等能力。培養目標主要包括:使學生全面而細致地了解組建一個計算機網絡的各個環節;從實際出發介紹一些實際的組網和網絡管理及維護方法;提高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基本原理和實際網絡系統關系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應用水平;掌握組建網絡和進行網絡管理所需要的各種專業技術知識;培養學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細致的工作作風。

隨著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高職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面臨新的任務和挑戰,逐漸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由于網絡技術自身范疇定義的擴大及應用的普及,傳統的計算機組網教學內容呈現滯后狀態,難以達到好的教學效果。

1組網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傳統教學理念落后,束縛教學質量提高

在傳統計算機組網教學理念中,普遍重理論、輕實踐。很多教師重視課堂理論知識的教學,但是對于實驗教學,并沒有去做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授課過程中,大都以板書方式進行講解,往往容易出現學生對知識理解不夠深刻、實驗操作缺乏有效指導,出現操作不規范、實驗結果不準確等情況,從而導致計算機組網課程的教學質量明顯下降。

1.2學校教學內容與社會需求脫節

計算機組網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和實驗實操。基礎理論知識的授課多以教材為基礎,高職院校中存在一些教材陳舊、與社會脫節較嚴重的現象。與理論實操相關的實驗室環境、實驗指導書等也存在類似問題。有些高職院校因為資金投入、專業建設等方面的原因,甚至沒有專業的組網機房實驗室。學生缺乏實際操作的鍛煉機會,只能通過理論知識來理解這門課程,難以達到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1.3教學方法比較單調,對學生缺乏吸引力

計算機組網課程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課程,同時也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如果教學方法比較死板,很多學生容易望而生畏,甚至早早放棄這門課程的學習。

2組網課程教學多元化思路

通過了解和分析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的特點及現狀,可以發現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存在一些弊端和不足。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作為探析高職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多元化的新思路。

2.1夯實基礎理論知識教學

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是提高專業水平的關鍵。高職組網課程教學過程中應當強調基礎理論知識的教學,強調循序漸進,切忌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例如,有些高職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后,對網絡設備指令、服務器的應用操作熟練,但卻不理解它們的工作原理,不了解OSI七層模型的真正含義、無法區分TCP和UDP工作方式差別,等。這樣,就會出現學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逐末棄本的教學方法,將會禁錮學生今后的提高和發展。因此學好基礎理論知識,為計算機組網課程打好基礎,是提高專業水平的關鍵。

2.2課程教學融合新興技術

網絡技術日新月異,組網課程教學也應當跟上時展的步伐,與時俱進。融合新興技術是課程教學的必要因素,通過結合生動鮮活的實際案例,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2.3實驗教學方式多元化

計算機組網課程是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實驗教學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多元化的實驗教學方式是指內容、形式、方式等各個方面的豐富化。第一,利用專業實驗機房教學;第二,利用模擬軟件進行實驗教學;第三,組織實際工作環境參觀教學;第四,利用網絡資源等其他方式輔助教學。

2.4加強師資隊伍技能鍛煉

本課程的特點要求授課教師具備“雙師型”能力,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具有較高的專業造詣會對教學帶來便利。有些教師雖然學歷和理論水平比較高,但缺乏企業實戰經驗,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偏向于書本知識,教學過程中容易讓學生感覺這門課程太難懂、脫離現實等問題。因此,加強師資隊伍的技能鍛煉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

2.5激發學生創新潛力

學生是課程教學的主體,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增長是教學目的之一。高職院校的學生年齡、精力、創造力等方面都具有優質條件,提高課程教學的吸引力,可以有效啟發學生的創新潛力。

2.6加強課外實踐與提高

課外實踐是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的重要一環。課本內的知識自然是基石,但也難以準確詳盡地描述實際的工作環境,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有效的課外實踐活動不可或缺。計算機組網課程的課外實踐形式可多樣化,如參觀高職院校網絡中心的機房及網絡環境、鼓勵參與學生網管實踐活動、組織到校企合作的網絡公司參觀考察等。

2.7引導學生參加一些等級考試,做到以考促學,以學助考

Packet Tracer軟件就是Cisco公司為CCNA考試提供的一款模擬軟件,課程教學與等級考試相結合,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明確的目標。課程教學中的指導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保證比較好的通過率,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3結語

總之,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有其獨特的特點,在當前環境下也難免存在一些問題和弊端。本文通過分析其教學特點和現狀,針對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方法以及課外實踐等多個方面的探析,提出了計算機組網課程教學多元化的新思路,探索了一套符合實際情況改善課程教學質量的方法。

參考文獻:

[1]李響.淺談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探索,2011(12).

[2]朱亞東,陳玉.對高職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建立的深層思考[J].職教論壇,2012(8).

篇10

關鍵詞:高職高專;教學質量;量化評價方法

對教學質量進行科學、全面和有效的評價,是高等職業院校教學管理工作的主要工作和中心環節,是不斷促進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確保教學目標、培養目標實現的重要舉措。然而,目前絕大多數高職院校對教學質量的評價基本采用學生打分、同行打分、領導與專家打分的方式,有很強的主觀性,同時權重的確定也是平均分配或主觀劃定,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尤其是在實際評價過程中,學科不同、個人好惡、學生對待評教的態度等許多非可控因素直接影響了對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判斷,導致教師對評價結果不認可。由于傳統評價方法只有初步的定量分析,缺乏堅實的分析理論支撐基礎,嚴重影響了評價的可信度,因此,十分有必要將科學的易于量化的數學模型和分析方法引入高職院校教學質量評價。到目前為止,教學評價所用的量化模型主要有確定(性)數學模型、隨機(性)數學模型和模糊數學模型三類。具體來講,確定(性)數學模型有線性規劃、動態規劃、數據包絡分析、層次分析方法等;隨機(性)數學模型有回歸分析、因素分析、聚類分析、齊次馬爾科夫鏈等;模糊數學模型有模糊綜合評判模型、模糊積分模型、灰色數學模型等。筆者將結合近三年相關文獻對高職高專教學質量量化評價方法的應用情況進行綜述。

層次分析法

教學質量評價是一個處理多目標、多標準、多因素、多層次的復雜問題,需要有一種可以進行定性與定量系統分析、決策分析、綜合分析的方法。而層次分析法較好地適應了這種需求,其核心是將決策者對復雜系統的決策思維過程模型化、數量化。吳駿對某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系4位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進行了綜合評價分析。結果表明,應用層次分析法很好地克服了以往在確定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指標權重過程中的主觀因素影響過大、以偏概全的弊端,使評價結果更客觀和準確。劉敏慧利用層次分析法的原理,以實踐性較強的經濟管理類專業課為主要研究對象,分析了各個評價指標的權重。結果表明,層次分析法有效地避免了以往評價中的主觀性,提高了評價的客觀性與準確性。王春媛討論了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利用層次分析法提出一種高職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數學模型,并應用此模型對若干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進行了評價。利用該模型進行實踐教學質量評價,科學、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傳統評價方法的主觀性過強、評價過程較復雜等缺點。

模糊數學分析法

由于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水平評估涉及的因素較多,而且這些因素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部分學者應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高職高專院校教學水平進行評估。曹進以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實訓教學為研究對象,構建實訓教學效果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應用模糊數學理論建立綜合評價模型,對實訓教學效果進行了全面的分析。結果表明,基于模糊數學的分析方法較為全面地反映了實訓教學質量狀況,增加了權重和評價結果的可信性。許悅珊在對某高職院校教師進行教學水平評估時利用模糊數學的知識對評估指標進行了多因素、多層次的綜合性模糊評判,使得教學水平評估結果更加科學、客觀和公正。伍建橋就如何設計實踐教學評價體系,運用模糊數學的多級綜合評價模型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數據處理,并對應用實例進行深入分析后認為,模糊數學的多級綜合評價模型在理論體系上是嚴密的,能使定性描述定量化,綜合評價結果更符合實際,而且可編制程序設計,用微機給出綜合評價的最后結果,使用方便。周世學等借助模糊聚類分析測量了教育因素間的指標值,并計算它們的相關值,建立了教育研究評判指標,對某職業院校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科學的量化評價。結果表明,模糊聚類分析法將分析綜合、辯證統一的方法論思想注入了教育質量的評價過程中,使得結果更加客觀公正。

基于神經網絡的分析方法

目前,評估主要是概念性的評價,缺乏統一的標準。不同的觀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要求就有不同的模式,導致教學質量評估問題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人工神經網絡提供了一種新穎的計算方法,它具備兩大特點:一是網絡的輸出精度取決于輸入的訓練樣本的數量,訓練樣本的數量越多,輸出的教學效果評估值就越接近于實際評估值;二是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在不了解數據產生原因的前提下,對非線性過程建模。因此,從理論上講,它可以在一定的精度范圍內模擬任何非線性連續函數,比較適合對教學質量評估建模和分析。易少軍等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現狀,建立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bp神經網絡的自適應和自學習功能,提出了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高職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并對若干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了評價,評價效果令人滿意。王春媛討論了高職院校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利用bp神經網絡的自適應和自學習功能構建了一種基于bp神經網絡的高職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模型,并應用此模型對若干教師的實踐教學質量進行了評價,認為該模型對教學質量的評價科學、合理、易于操作,克服了傳統評價方法的主觀性過強、評價過程復雜等缺點。謝虹也針對教學質量評價過程的復雜性,利用神經網絡的結構特性,提出了基于神經網絡算法建立的教學質量評價系統,確定了系統的數學模型。將評價指標作為輸入,評價目標作為輸出,通過對模型的訓練,經仿真計算證明,該數學模型具有較好的辨識精度。徐高歡建立了基于rbf網絡的教學質量評價模型,并利用有限專家評價結果作為訓練樣本來訓練rbf神經網絡,自動建立適合的評價模型,尋找專家評教結果與學生評教結果數據之間的內在規律,使計算機模擬專家評價思維得出合理的教學質量評價結果。李秀芳利用補償模糊神經網絡構建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評價模型,并通過“六步法則”將其應用于模型構建的整個過程。由于補償模糊神經網絡建立在融合模糊理論和神經網絡技術的基礎上,通過補償神經元來執行補償模糊推理,動態地調整模糊規則。因此,該模型評價精度較高,有利于合理地對教師的教學能力進行評價,將有效促進學校推行績效考核機制,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其他分析方法

葛瑩玉等將屬性評價模型應用于評價會計實踐教學質量,構建了會計實踐教學質量屬性評價模型,不僅為學校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提供了較為客觀的、合理的綜合評價新方法,同時也為及時發現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薄弱環節、改進方法、提高教學水平提供了客觀依據,有利于高校實踐教學質量的管理與監控。鄒勝良等針對高職教育的特點和現狀,建立了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利用rough set強大的數據挖掘能力,對若干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了評價。將該方法應用于教學質量評價,不僅能科學有效地得出評價結論,而且有助于教學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陳良堤等構建了基于多分類svm(支持向量機)的教學質量評價模型。此模型可以利用有限的專家評價結果作為訓練樣本,尋找專家評教與學生評教之間的內在規律,克服學生評教的局限性,使評價結果更加符合實際。覃寶靈提出基于決策樹技術的教學質量評價模型,并將其應用到教學質量評價之中。由于決策樹技術采用信息增益作為決策屬性分類判別能力的度量,進行決策節點屬性的選擇,這樣選擇的節點屬性保證了決策樹具有最小的分枝數量和最小的冗余度,從而有利于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深度挖掘,基本解決了目前教學質量評價中的不合理性,實現了教學評價的公平、公正、合理、高效。鄒文林等討論了證據推理的數學理論和方法在教學質量評估中的應用。他們認為,證據推理滿足比概率論更弱的公理體系,并且能夠處理未知引起的不確定性,從而把不確定和未知區分開。因此,在未有先驗概率的條件下,證據理論能夠對多屬性問題進行有效的判斷,可以滿足教學質量評價的要求,提高教學質量評價的有效性,為教育質量評價引入一種新的數據處理方法,但對評價中出現的證據沖突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入研究。李明惠的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使各個測量相同本質的變量歸入一個因子,使分散而復雜的測量趨向整體和簡單化,同時便于掌握各個測量要素背后隱含的內在因素,從而找出各復雜因子的主要成分,實現指標的簡化和指標篩選的科學化。因此,通過主成分分析法,可以篩選、合并各評價指標,提高評價指標質量,達到優化高職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目的。

結語

由于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涉及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教學質量評價的特點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內容的多樣化、評價角度的多向化。為此,需要對教學質量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評價,勢必會產生大量的原始評價數據。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就需要建立合理的分析方法。上述各種數學模型和分析方法,無論在理論層面,還是在實踐層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對數據的科學處理,得出了較為科學客觀的評價結果。但仍存在兩個亟待改進的地方:一是隨著評價方式由終結性評價向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轉化,應盡快建立與之相適應的數據動態模型和分析方法;二是要打破數學理論的制約,實現在一個模型中包含多種數據分析方法,讓每一個模塊都找到最合適的計算方法,并搞好模塊之間的銜接。

毫無疑問,隨著數學分析理論的發展,必將出現更多的教學評價模型和分析方法,為實現高效、科學、公平、公正的教學評價奠定基礎,有力地促進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吳駿.ahp方法在高職課堂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2007,(5):39-40.

[2]劉敏慧.層次分析法在高職院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j].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2008,(6):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