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信息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4 05:36:0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醫學信息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醫學信息論文

篇1

1.1事實(Facts)

作為整個信息鏈的起點,事實就是事物在人類視野(感觀/邏輯)中的原始映像[1]。事實是事情的真實情況,包括事物、事件、事態,即客觀存在的一切物體與現象、社會上發生的不平常事情和局勢及情況的變異態勢[2]。事實也是人類知識的起源,人類全部知識的最初信息基礎就是事實。

1.2數據(Data)

通常認為,數據是對事物純粹的、客觀的記錄,是原始的未經解讀的數字、文字、圖像、符號、聲音、計算機代碼等[3]。而數據本身缺乏關聯和目的性,但當數據結合一定的背景、規則、意義之后,就會形成信息。

1.3信息(Information)

作為整個信息鏈中的中心鏈環的信息,它的下游是面向物理屬性的,上游是面向認知屬性的。“信息”既有物理屬性也有認知屬性,因此成為“信息鏈”的代表稱謂。

1.4知識(Knowledge)

知識來自于信息,信息只有同接收者的個人經驗、信息與知識準備結合,也就是同接收者的個人背景融合才能轉化為知識,它比數據或信息更接近行動。知識必須經過學習或研究以及從信息中經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等加工才能夠獲得[4]。

1.5情報(Intelligence)

情報是為實現主體某種特定目的,有意識地對有關的事實、數據、信息、知識等要素進行加工后得到的產物。情報既包含有信息的成分,也包含有知識的成分。從信息層面看,情報所包含的信息是與人類社會有關的;從知識層面看,情報是與知識的利用價值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情報是知識的子集。1.6智慧(Wisdom)智慧是能迅速、靈活、正確地理解和解決事物的能力。這種能力來源于人類基于已有的知識,是針對物質世界運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根據獲得的信息進行分析、對比、演繹,找出解決方案的能力。從嚴格意義上來講,智慧是屬于知識層面的,是人類大腦運用知識活動的產物———即運作和應用知識的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智慧,但有智慧一定有知識。知識只有轉化為智慧,才能顯示出其真正的價值。

1.7事實、數據、信息、知識、情報、智慧之間的關系

數據是客觀事實的記錄,信息是有意義的事實和數據,知識是系統化的信息,情報是進入人類社會交流系統的運動著的知識,智慧是運用信息和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由事實(Facts)數據(Data)信息(In-formation)知識(Knowledge)情報(Intelligence)智慧(Wisdom)層層遞進,構成了一條完整的信息鏈,見圖1[5]。

2醫學信息學的相關概念

2.1國外醫學信息學定義的三種導向

2.1.1以信息技術為導向定義側重于技術和工具,即通常強調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技術。“臨床計算”、“醫學中的計算機”、“醫學計算機科學”、“計算機在醫學中的應用”等認識比較常見[6]。

2.1.2以角色、任務或面向領域為導向定義側重于組織內部信息人員的角色。例如,護理信息學、牙醫信息學等通過醫學信息學分支學科來定義。

2.1.3以概念為導向定義側重于如數據、信息和知識這些概念在醫學領域中的特定內涵。從總體上來看,國外醫學信息學的定義是朝著形成基于數據、信息、知識的醫學信息學定義方向發展的。

2.2中國醫學信息學定義的兩種傾向

2.2.1基于字面拆分后的概念解析

第一種拆分是將“醫學信息學”拆分為“醫學”+“信息學”(medicalinformatics)———偏重于方法論層面。把“醫學信息學”定義為信息學在醫學領域中的應用,同時確定醫學信息學的范圍是“醫學”和“信息學”之交叉。前者指其應用領域,后者指其方法學。第二種拆分是將“醫學信息學”拆分為“醫學信息”+“學”(medicalinformationscience)———側重于學科體系層面(即理論與技術方法統一的學科體系)。把醫學信息學定義為研究“醫學信息”的一門科學,即研究醫學領域中的信息現象和信息規律的一門科學。

2.2.3基于國外醫學信息學定義的翻譯與重組

此類定義大多為將國外醫學信息學的定義翻譯成不同形式的漢語語言并且進行重組,與國外對醫學信息學的定義無太大區別。

3醫學信息學研究中的信息鏈

3.1“數據信息”鏈

這一環節的重點在于對醫療大數據的應用。當下全球大量的公共衛生信息、電子病歷信息、用藥信息、住院信息、圖像信息、管理信息、基因信息、醫學知識庫信息以及實驗室數據等構成了醫療衛生大數據[7]。隨著信息技術與衛生及生物醫學日益緊密的結合,大數據對衛生及生物醫學的研究與應用也將產生深刻影響。因此,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數據便成為信息技術與衛生及生物醫學領域共同面對的挑戰。大數據在醫療行業可應用于臨床、研發、公共衛生和創新商業模式等領域,在健康領域的終極應用是疾病診斷和預測性治療。雖然醫療大數據的研究和應用如火如荼,但在應用過程中也面臨著諸多問題,如數據的存儲、數據的整合、數據的挖掘利用和保護等方面都面臨著一些問題。這也就需要我們在利用醫療大數據的同時,變革數據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區域衛生信息化標準體系、積極探索利用數據挖掘技術等等各種措施,利用創新的方法和模式,發揮大數據在醫院行政管理、健康教育與管理、衛生信息服務和疾病的控制預防中的作用和價值。

3.2“信息知識”鏈

這一環節主要關注醫學知識庫的建立。數據庫是計算機應用系統中的一種專門管理數據資源的系統,它有文字、符號、圖形、圖像、數字及聲音等多種形式。而知識庫是知識工程中結構化、易操作、易利用、有組織的知識集群,是針對某一(或某些)領域問題求解的需要,采用某種(或若干)知識表示方式在計算機存儲器中存儲、組織、管理和使用的互相聯系的知識集合區別與聯系[8]。知識庫的概念來自兩個不同的領域,一個是人工智能及其分支———知識工程領域,另一個是傳統的數據庫領域。人工智能和數據庫兩項計算機技術的有機結合,促成了知識庫系統的產生和發展。建立醫學知識庫,需要一支多學科人才的專業隊伍,并且要能夠適應數字化醫療向智慧化醫療的轉變需要,構建大型的一站式通用智能醫學知識庫。建立知識庫,要以本體為建設思路和方法,不僅要構建西醫學科的知識庫,更要構建中醫學科知識庫,且重視與“大數據”醫療的整合,更好地利用臨床信息,將有用的信息知識化。

3.3“知識智慧”鏈

這一環節的著重點在于智慧醫療的實現。2008年,IBM首先提出了“智慧醫療”的概念。早期的智慧醫療強調物聯網的作用,設想把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醫療領域中,以實現醫療的信息互聯、共享協作、臨床創新、科學診斷以及公共衛生預防。而未來的智慧醫療將是以衛生信息化和信息共享為基礎,以患者為中心,以個性化、智能化醫療服務為核心的醫療服務體系[9]。智慧醫療包括了智慧醫院、區域醫療、家庭自助健康監護等多種服務方式,它將成為未來醫療衛生信息化發展的主要潮流。智慧醫療可以創建一個更加合理的醫療產業鏈,并且使用戶體會到更加智能化和協調化的醫療服務[10]。

4醫學信息學的未來發展方向

4.1學科體系的協同融合,加速了生物醫學信息學的形成與發展

醫學信息學(MedicalInformatics,MI)和生物信息學(Bioinformatics,BI)雖然產生背景不同,但是進入后基因組時代之后,生物信息學和醫學信息學的邊界趨于模糊,互相滲透和結合的趨勢明顯。其目的就是要提供新的生物醫學知識的開發和共享框架。正是兩者的協同融合加速產生了一門新的學科———生物醫學信息學(BiomedicalInformatics,BMI)。可以預見的是,基于相同的學科理論基礎和彼此交叉融合的研究內容,生物醫學信息學一定是醫學信息學和生物信息學未來的發展方向。

4.2學科研究向促進“轉化研究”的方向發展

首先,在信息鏈的研究視角下,醫學信息學的發展會更加注重信息鏈中的要素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鏈環轉化;其次,在醫療領域,醫學信息學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如何將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成果快速、可靠地轉化為現實可用的臨床解決方案。同時,醫學信息學出現了新的分支學科,即轉化醫學信息學。轉化醫學信息學通常被認為是以轉化醫學中的相關信息問題為研究對象,結合信息科學、理論基礎和應用技術,服務于轉化醫學的研究,其目的是促進基礎醫學研究成果順利向臨床應用轉化[11]。轉化醫學信息學的研究內容包括醫學信息的標準化和醫學數據的組織與存儲等。它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有效地加快基礎研究變為臨床應用,有力地促進轉化醫學的發展。

4.3學科的社會服務功能不斷提升

4.3.1個性化

個性化意味著衛生信息管理和衛生信息服務以用戶為中心,圍繞每個用戶的狀態、需求乃至興趣愛好來采集信息或提供信息服務。可以設想,在未來每個患者都將擁有自己的個人健康中心。

4.3.2智能化

智能化意味著通過對既有信息的分析,挖掘其中的規律,利用獲得的規律來處理新的信息,并給用戶提供科學合理的建議。

4.4新技術支撐和引領著醫學信息學的未來發展

在未來發展中,許多嶄新的技術可以有效地促進醫學信息學的研究和應用的發展。遠程醫療(Telemedicine):計算機技術、多媒體技術、通信技術與醫療技術結合。移動醫療(MobileHealth):通過移動通信技術來提供醫療服務。健康物聯網(TheInternetofthings):利用物聯網進行健康和疾病的管理。健康云(Healthcloud):以SaaS的方式向醫院和醫療機構提供醫院管理和居民健康檔案管理方面的服務。醫療大數據(Medicalbigdata):大數據技術與醫療行業結合,充分開發利用醫療數據蘊含的信息與價值。轉化醫學(TranslationalMedicine):建立基礎研究與臨床醫療間更為直接便捷的聯系。智慧醫療(Wisemedical):使用物聯網技術打造健康檔案和醫療信息平臺,實現患者與醫護人員、醫療機構和醫療設備的互動。

4.5我國醫學信息學學科發展亟待解決的問題

我國醫學信息學最近幾年發展很快,但學科研究體系不夠完善和成熟、學科建設和理論研究比較薄弱、標準設置滯后、系統規劃和人才不足等問題制約了醫學信息學的健康發展。

4.5.1亟需解決學科正名和專業名稱規范化問題

醫學信息學在國內的學科地位的確很尷尬,主要表現在國內的三大學科體系(目錄),即“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簡稱中圖法)、“國家標準的學科分類與代碼”(簡稱國標法)、“教育部頒布的學科專業目錄”(簡稱教育法)中均沒有“醫學信息學”的類名。因此,當務之急是要盡快確立“醫學信息學”的學科名稱及其在學科體系中的位置。醫學信息教育在國內看似很火爆,其實是亂象叢生。此前教育部只批了中南大學、南通大學、徐州醫學院的醫學信息學專業,但國內很多學校都在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等專業后面加括號注明“醫學信息學方向”,然后對外宣稱是醫學信息學專業。與此類似的還有一種叫“衛生信息管理專業”。顯然這都是不負責任的做法。因此,希望教育主管部門加大宏觀指導與調控力度,規范醫學信息學的學科建設與專業教育。首先,在學科及專業目錄上設立獨立的“醫學信息學”,既不要讓“醫學信息學”依托(附)于其他學科/專業,也不需要在別的學科/專業后面的括號內出現“醫學信息學”。根據教育部2012年9月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建議將“醫學信息學”納入到“特設專業”中的“1010醫學技術類”。其次,成立全國醫學信息學教學指導委員會(教指委),規范指導醫學信息學的專業教育。再次,協調指導“醫學信息”類的學術組織,整合醫學信息學的學術研究力量和研究隊伍,指引醫學信息學的健康發展。

4.5.2加強學科課程的設置和培養目標的確立

我國醫學信息學專業的本科課程設置比較落后,學科的課程體系不完善且專業教材缺乏,不同學校的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差別很大,體現不出學科的重要性和交叉復雜性。故要求科學合理地加強學科的課程設置,正確處理好計算機科學、醫學和信息科學之間的關系,參照國外已有的教學方案并聯系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去充實教學計劃,擴寬教學范疇,使整個醫學信息學的教育更加合理。4.5.3實現專業教育體系化,加強專業人才的培養由于沒有認識到醫學信息學教育的重要意義,醫學信息學地位不高,所以學科的科研投入、教育投入和人才培養都面臨難題,教材和師資的缺乏也導致了專業教育規范化和體系化不足。為此,要深刻認識到醫學信息學教育的意義,推動專業教育向規范化和體系化邁進。醫學信息學作為一門新興學科,其發展需要大批的高水平人才。人才的培養需要在專業教育中實現,只有通過規范科學的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信息學人才,培養醫學信息學研究的復合型人才和對在崗人員進行進修培訓,才能適應醫學信息學的快速發展。

5結語

篇2

1.1一般資料

我院是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三級甲等大型綜合醫院,當前醫院領導班子8人,醫務人員2800人,感染控制專職人員8人,開放床位2200張。

1.2方法

①喚起醫院領導對感染控制的意識。對醫院有關領導進行培訓,培訓時間為3天,培訓形式主要以專家座談會、講座和參其他醫院為主,培訓內容重點為醫院感染管理的重要性和醫院感染管理水平與醫院醫療質量之間的關系等等。②提高醫院相關工作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和知識水平。通過對醫院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學習(一般工作人員為一周,感染控制人員為兩周),提高醫院一般工作人員感染控制的意識以及提高醫院感染控制人員的專業能力。培訓和學習的方式主要是:一般工作人員,講解醫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性、醫院感染基本知識;醫院感染管理控制人員:專家講座、交流學習、現場參觀以及實踐指導等。③定期對醫院相關工作人員的感染控制工作進行考核和培訓,針對常見問題或者疑難問題開展座談會進行信息共享和答疑接難工作。④定期根據感染質控評分表對醫院感染控制管理情況進行評分,并做好記錄[2]。

1.2.3評估方法

綜合干預完畢后對醫院相關人員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醫院感染控制相關知識和具體操作方法等,滿分100分,得分以實際得分為準。

2結果

2.1綜合干預前后醫院感染控制人員工作基本情況比較

參加本次綜合干預的相關人員平均年齡為38.9歲,負責醫院及科室感染控制工作時間平均為3.6年,通過實施綜合干預后,其專職率明顯上升。

3討論

通過實施綜合干預手段,醫院領導、相關工作人員的醫院感染控制意識、相關知識和工作效率等均得到了提升,且質控評分也得到了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3.1通過座談會、培訓方式提升相關人員的感染控制意識和能力

在干預過程中,采取短期培訓,內容主要以法律、法規、醫院感染暴發案例和交流參觀為主;對于醫院感染控制人員的培訓是在保證理論體系完整的基礎上,注重研討啟發、實例說明、規范醫院考察、調查研究等,并且督促指導其將培訓所獲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即達到培訓的遷移;而對醫務人員的培訓以建立基礎概念、提高醫院感染控制意識為主。干預前后領導、醫務人員和醫院感染控制人員的成績分別提高了[3]。

3.2通過考核評估,搭建交流平臺

篇3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9月收治98例老年心血管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50例,女38例,年齡30~70歲。文化程度:大專以上5例,高中20例,初中33例,小學40例。隨機把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與觀察組各46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配合優質護理干預措施。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上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內容為心理護理、保持病室的干凈、疾病宣教等。而觀察組在此基礎上配合優質護理干預,內容如下:

1.2.1提高專業素質

由于心血管疾病病情變化較快,搶救工作就必須立即展開。因此,對醫護人員要求嚴格,必須掌握專科急救常識和重癥護理的知識。還要對常見病人搶救程序熟練;搶救儀器性能及使用方法熟練;搶救藥劑量作用熟練,確保分秒必爭的搶救患者生命,若患者出現心跳驟停,立即行心肺復蘇,降低死亡率,才能更好的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對便秘護理

①定時排便,形成條件反射;②晨起多飲水,如涼開水、蜂蜜水、淡鹽水等,可促進腸蠕動,產生便意;③多吃水果、豆類、蔬菜,含纖維素食物;④進食植物油多的食物,可以潤腸通便;⑤每天沿結腸運動方向按摩腹部4~5次[1],可以達到行氣、通便。⑥適當做一些簡單的運動;⑦對于多次中風的長期臥床的患者,習慣性的便秘者,在每次排便前幾分鐘前用開塞露或者甘油栓尖端縱行剪開一口,插入注入直腸內。⑧糞石形成導致了腸梗阻,應戴橡膠手套用手指掏出,可以用中藥排便法番瀉葉煎水口服;⑨在便秘時,還可以適當的用下劑,如便乃通,具有潤腸、降氣、通便等作用。⑩老年可以使用坐式馬桶,為了防止用力過大,導致腹腔壓力升高,心律加快,引發猝死。

1.2.3安全用藥護理

藥物治療是防止疾病最重要的環節,口服給藥方便、安全,是預防與治療重要手段。作為心血管科的護士,不僅要熟悉治療心血管疾病藥物的作用、劑量規格、給藥時間、使用方法等常規,還必須高度重視其毒副反應的表現、禁忌證的種類、注意事項的規定,嚴格遵醫囑給藥。由于老年心血管患者并存疾病比較多,服用的藥物種類復雜。由于老年人年齡偏大,記憶力較差,護理人員必須嚴密監督。首先,確保患者準時服藥,發藥人員,監督提醒患者服藥,以免患者遺忘漏服,給患者講解正確的服藥方法。指導患者遵醫囑服藥,不能服用自備的藥物,解釋擅自加服自帶藥物的危害,告知患者藥物間不合理配搭,不僅影響療效,還對身體帶來傷害。安全用藥注意事項:如使用洋地黃類藥,使用前測心率,<60/min,遵醫囑決定是否減量或停用,若繼續給藥,必須嚴密監察心率變化;β受體阻滯劑使用時也要嚴密觀察心率和血壓的異常變化[2];對于抗心律失常藥物給予靜脈使用,要嚴密掌握滴速,觀察血壓的變化;在使用利尿劑時,要注意觀察尿量及其中的電解質變化;而擴張血管的藥物,就要定期地測量血壓、控制藥物濃度、使用時間等。尤其要重視新藥的使用前,不僅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還要注意配伍禁忌,而且要重視新藥的使用后,組織護理人員多次反復學習、討論,力爭把用藥風險消除在萌芽之中,把用藥風險預見在萌芽之前。

1.2.4壓瘡的護理

長期臥床的病人皮膚出現的最嚴重的問題是壓瘡,壓瘡是由于身體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組織缺乏營養而引起組織破損和壞死。由于老年患者,受疾病的影響和年齡的增長,皮膚變松弛干燥,皮下脂肪萎縮變薄,營養不良等,導致老年患者成為發生壓瘡的多發人群。因此,預防壓瘡是治療疾病的關鍵之處。積極治療原發病,增加全身營養,加強全身的局部治療與護理;護理人員或家屬要協助患者定期翻身,如可以下床活動者盡量多下床走動;保護骨隆突和支持身體空隙處,避免摩擦力;要保持患者皮膚清潔,要經常用溫水擦拭身體,促進血液循環,減少局部刺激。做到勤觀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換才能有效的減低壓瘡的發生率。

2、討論

隨著人口的老年化,老年人患有心血管疾病率呈逐年上漲趨勢,在臨床上治療心血管疾病較為復雜,不僅需要家屬與患者的全面配合,而且有效的護理工作。俗話說“三分治,七分養”因此,護理工作處于重要位置。護理過程貫穿著患者入院、治療、出院的全過程。護理人員給予患者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安的情緒,增強患者對抗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與職業道德,同時配合便秘、壓瘡、用藥護理,從而滿足患者的需求。

篇4

預習就使學生在老師講課之前獨立地自學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并為上課做好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學會預習是盡快適應高中學習的關鍵一步,是高一新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習效率。

﹙一﹚明確意義是學會預習的前提

學會預習是現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質,預習意義在于: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覺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預習有助于了解新課的知識點、難點,為上課掃除部分只是障礙。

3、有助于提高聽課效果。預習時不懂的或模糊的問題,上課老師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容易將問題搞懂,真正達到預習的目的。

﹙二﹚“讀、劃、寫、查”是預習的基本方法

1、“讀”——先將教材精讀一遍,以領會教材大意。然后根據學科特點,在反復細讀,如:數學概念、規律、例題等逐條閱讀。

2、“劃”——即劃大意、劃重點。將一節內容的重點、規律、概念等劃下來分別標上記號,以幫助上課聽講時記憶。

3、“寫”——即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寫在書邊。

4、“查”——即自我檢查預習的效果。合上書本思考剛才看的內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課后習題,檢查預習的效果。

二、記好筆記是學好數學的環節

學好高一數學在學習方法上要有所轉變和改進,而做好數學筆記無疑是非常有效的環節。善于做筆記,是一個學生善于學習的反映,為此數學筆記應該記一些:

1、記疑難問題。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于課后請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不會導致知識斷層。

2、記思路方法。對老師在課堂上介紹的解題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時記下來。課后加以消化,如有疑問課后及時問老師或同學。

3、記歸納總結。記下老師的課堂小結,這對于濃縮一堂課知識點的來龍去脈,使學生容易掌握本堂課各知識點的聯系便于記憶。

4、記錯誤反思。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聰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樣的錯誤”,記下自己所犯的錯誤,并用紅筆加以標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業是學好數學的反饋

做好數學作業是學生對書本知識的運用和鞏固。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良好的作業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不拖到半小時完成,拖泥帶水的作業習慣使思維松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主動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征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

四、給高一新生的建議

高一教材知識量明顯增大,理論性明顯增強,高中學習對理解要求很高,不動一番腦子,就難以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與區別;綜合性明顯加強,往往解決一個問題,還得應用其它學科的知識;系統性明顯增強,高一教材的知識結構化升級;能力要求明顯提高。

進了高中以后,要在學習上制定一個目標,使自己目標明確鼓舞斗志,有目標才有動力;學習上要循序漸進,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辦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認真想好。學習上一定要注意:

1、先預習后上課,先復習后作業;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定期整理聽課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要科學安排好時間,選擇最佳學習時間和方法,合理分配時間注意勞逸結合,交替用腦,做到科學性、計劃性、合理性和嚴格性。

2、要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學習時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經細胞“全力以赴”,使學習的內容留下明顯的痕跡,就能加深記憶。還要養成自我整理知識的習慣,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提煉的過程,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3、要在預習、聽課、記筆記、作業、復習,課外學習中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思維力、觀察力、閱讀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特別是對每學一個知識后對自己的認知進行再認知,多問幾個“為什么”,從而對所學知識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學好高一數學對以后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高一數學是學習的一個艱苦的磨煉,經過了預習、聽課、記筆記、作業、復習的過程,就會打開高一數學的學習思維。只有同學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進一步學好高一數學。

參考文獻:

[1]范永順主編.《中學數學教學引論》.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聯網.《高一新生如何做數學筆記》.中小學教育網,2006.8.21

[3]互聯網.《怎樣適應高中的學習》.中國高中生網,2006.6.24

[4]田萬海主編:《數學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篇5

當前,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對科研管理創新提出了高層次要求。科研管理創新是醫學科研的必然需求,作為知識、技術密集的醫療衛生事業,科研管理創新作為知識創新的一種形態,面對分子生物學的進展、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完成、腦科學的研究,以及醫藥高新技術突飛猛進,都預示著醫學研究正在發生一場革命性的變化。

1科研管理創新是醫學科研的需要

科學研究活動最根本的目標是不斷創造出推動社會發展的新成果,而創新精神是科學進步的首要因素,活的靈魂。

1.1科研管理創新為醫學科研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醫學科研活動需要具備富有創新能力的科研人員、獲取科技信息的途徑與手段、完成科研活動的實驗條件、以及廣泛的學術交流渠道與機會等外部環境。通過新的科技政策法規、協調管理機制、科研運作模式等方面的創新活動,使科學研究的外部環境符合知識創新的要求,為醫學科研提供有利的客觀條件。

1.2科研管理創新已滲透到醫學科研的各個領域

現代醫學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與創新的管理機制有著密切的聯系。“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蛋白組計劃”等一系列富有創新精神的醫學科研戰略規劃的實施,極大地促進了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科研管理創新已成為實現新知識、新技術的助推器。

1.3科研管理創新是醫學科研方式變革的需求

醫學科研領域研究的對象大都具有多學科性,如生物信息學、生命科學、納米醫學、計算生物學等。組織多學科聯合攻關是科學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主要形式,多學科交叉融合能夠產生出富有創造性思維方式和創新性研究成果。醫學科研方式的變革特點決定了醫學科研管理必須隨之變革,打破舊的管理模式,建立新的醫學科研管理運行機制。

1.4科研管理創新是醫學科研主體素質提升的需要

知識創新造就了一批高素質的醫學科研人員,面對醫學管理的高素質對象,醫學科研管理工作必須不斷創新和發展,以滿足管理對象對高質量管理的要求。可以從政策、法規上加強對科研管理的新引導,建立科研管理創新評價指標體系,營造有利于醫學科研創新的文化氛圍和硬件要求。

2科研管理人員是實現醫學科研管理體系創新的主體

2.1科研管理者的綜合素質

醫學科研管理是醫學和管理學的交叉學科,科研管理人員不但要具備醫學專業知識,還要掌握現代科學管理理論和方法,把科研管理從服務性、事務性工作,拓展到指導學科發展的高度[1]。科研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政策水平和理論修養,熟悉并掌握國家整體科技規劃,為確定學科發展方向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還應具有開拓精神和創新意識、超前的信息運用和決策能力、超強的組織協調和公關能力,才能持續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2.2科研管理者的創新意識

醫學科研管理人員的創新意識是產生創造性思維和實現管理創新的前提條件。創新意識在醫學科研管理創新行為構成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它決定了醫學科研管理人員創新性思維的形成和創新性成果質量的高低。創新意識為科研管理創新的具體實施奠定基礎。

2.3科研管理者的創新能力

科研管理人員的知識能力結構是產生管理創新意識的基礎條件,合理的知識能力結構一般涵蓋對新事物敏銳的洞察能力和系統分析能力、對科研活動基本規律的把握能力、對各學科發展前沿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對科研發展方向的科學預測能力、對課題攻關研究的組織協調能力等。

3科研管理創新的思路

3.1構建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平臺

科技政策在科技活動中起著導向作用,同時也起著保證、協調和激勵作用。在構建科技政策平臺中,要注入創新的理念,以實現管理創新推動科技創新為目的,通過體制改革、制度創新、優化創新環境,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科技創新的能力。醫院要發展,必須首先建立能夠促進科技創新的科技政策平臺[2]。圍繞科技創新,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天津醫院制定了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如《天津醫院科研項目管理規定》、《天津醫院科研項目經費管理辦法》、《天津醫院專利項目管理辦法》、《科研成果轉讓的獎勵辦法》、《天津醫院科技工作獎勵暫行管理辦法》等。制度的建立不僅保證了醫院良好的科研秩序,而且也使科研計劃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3.2“以人為本”激發科技人員的內在創造力

“以人為本”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全新管理理念,就是把人才看做第一資源,把人才管理作為第一要務[3]。首先,要建設一支結構優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科研隊伍,要重視科研隊伍的整體建設,一流的創新目標只有靠一流的創新隊伍才能實現。其次,要滿足科研人員的個體需求,各項管理制度和措施都要順應人性,尊重每個人的人格和尊嚴,關注被管理者的情感體驗,充分發揮情商對智商的支持和促進作用。在發展需求方面,為每個人提供開發潛能、激發創造力的條件,使每個人都能健康發展、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使一流的科技人才脫穎而出。

3.3全面引入“競爭激勵”機制

引入競爭機制,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可以激發科技人員創新的熱情和積極性。因此,要建立起重業績、重貢獻、向優秀科技人才傾斜、自主靈活的激勵機制[4]。進一步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健全知識產權保護和成果轉讓制度,擴大單項獎勵范圍,提高總體獎勵力度,以鼓勵創新人才科研發現、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

3.4加大科技投入,激發內在活力

為實現科研創新,必須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以激發其內在活力。天津醫院把年收入的1%做為醫院的科技投入。主要用于:①院級課題的啟動,每年招標立項8-10項;②高新技術的開展;③對局級以上的課題經費給與同等匹配;④科技獎勵;⑤科技支撐條件的改善。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科研環境得到顯著改善,極大地激發了醫務人員投身科研活動的積極性。

3.5建立開放的科研交流與合作平臺

加強與國內外醫院、高校、科研單位的合作,以科技項目為依托,共同申報高層次的縱向課題,共同承接大規模的橫向課題,加強科技信息的交流,是提高科技人員科研創新能力、拓寬創新思路的基本途徑。醫院只有建立開放、誠信的科研合作平臺,才能匯集科技人才,提高醫院自身科研創新水平。每周5為天津醫院的學術活動時間,不定期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院講學,介紹骨科領域最新進展,及時捕捉最新動態,為科技人員搭建了信息交流平臺。鼓勵科技人員積極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和短期專題研修,不斷提高科技人員在國際舞臺的科技競爭力[4]。超級秘書網

3.6重視青年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

科研管理的創新,必須圍繞“人”來做,必須加強培養創新的科研人才。首先要挖掘創新人才,開發智力資源。在當前科學發展瞬息萬變的情況下,要加強人才的培養,使人才具有創新觀念,使其能力和素質得到進一步發揮,才能跟上科技發展的步伐。在后備力量的選拔上要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注意開發科研人員的潛力。特別要充分發揮中青年科技人才的作用,把有才華、有作為的中青年科技骨干放到科研工作的關鍵位置,給他們提供創新空間,在實踐中快速成長。其次,要關心創新人才,做好后勤保障。科研管理部門要充分重視人的價值,在培育和升華創新人才主體精神,增強創新人才自主、自強、自立、自覺、自尊的獨立意識和責任心的同時,盡可能做好科研人員的后勤保障工作,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為他們創造一個和諧的科研環境,使創新人才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三要激勵創新人才,建立素質檔案。科研管理活動要圍繞激發和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來展開。必須充分運用多元化和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建立起使每一個科研人員都能施展個人才能的激勵機制,使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科研活動中得到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趙醒村,段勇.醫學科研管理中的創新解析[J].醫學信息,2006,19(5):1010-1011.

[2]郭松,孫文廣.新形勢下如何做好醫院科研管理工作[J].中國醫院管理,2007,27(9):68-69.

篇6

高等醫學院校是為國家培養合格人才,造就未來優秀醫務工作者的搖籃和基地。

因此,了解醫學生心理健康狀態,掌握醫學生人格特點、規律及其差異,有助于加深人們對醫學生的了解和認識,改進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預見性,因人施教,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性和管理水平。

高等醫學院校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尤其是隨著我國高校并軌的完成和高校畢業生走向人才市場、雙向選擇就業機制的逐步建立,對醫學生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校生面臨著各種壓力,勢必會影響醫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本文通過分析高等醫學院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特點,為醫學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和科學管理提供依據。

1對象和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抽樣方法抽取青島大學醫學院2001級和2005級本科學生共計60名為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

1.2研究方法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1],該量表由90個條目組成,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9個因子。

采用五級評分制(1分=無,2分=輕度,3分=中度,4分=偏重,5分=嚴重)。由被測學生自行填寫,本次(研究)共發放問卷60份,回收60份,問卷回收率為100%。

參照有關標準,本文SCL-90,9個因子中只要有1個因子得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則被認為可能有中度以上的心理健康問題[1]。

1.3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

2結果

2.1性別對醫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通過問卷調查可看出性別對心理障礙有一定的影響,大學生中有中度心理健康問題的學生占11.67%。男生心理障礙率為10%,女生為13.3%。由此可見性別對心理障礙有一定的影響,但差異不顯著(表1)。女生與男生相比,在軀體化、抑郁、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意、焦慮各因子存在顯著差異(表2)。

3討論

3.1性別與心理健康有研究發現,男大學生與女大學生相比,心理健康問題差異不大,這個結論與有關研究一致[2],但是不同性別癥狀自評量表因子分的比較結果提示女生情感比較豐富、細膩而脆弱,情緒波動大。

男女大學生表現出明顯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①由于我國家庭教育的特點,對女生的教育相對于男生更趨于保守,使她們在交友、社會活動以及行為方式等方面受到很多的約束,這可能導致女大學生的社會閱歷相對減少,對環境的適應能力相對男生要弱一些。

②同時考慮到女大學生本身的心理特征,使得女大學生在面對各種成長與發展問題時在心理上表現出更多的不適應。

因此,在心理健康方面對女大學生進行特別關注顯得特別重要。

3.2不同年級與心理健康一年級的心理健康水平明顯低于五年級。原因可能是:

①一年級學生剛從父母身旁來到他鄉獨立生活有一種不適應感。

②依賴性與獨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他們對舊生活方式的依戀,難以接受新的生活方式。

③加之在生活中受到挫折,想象中的殿堂式校園與現實的不符打破了他們的浪漫夢幻,就更加滋生了他們“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獨情緒、“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懷舊情緒和對陌生環境新生事物的緊張情緒,從而產生了心理障礙。

3.3來自城鎮與農村學生心理健康的差異通過調查表可以看出,城鎮與農村的學生在心理健康方面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由于從出生到成長的整個環境與所受教育存在的差別使其在焦慮,抑郁、敵對、軀體化、人際關系敏感、精神病性都存在顯著或極其顯著的差異。這可能是由于:

①我國目前城鄉差別還比較大,農村文化落后,思想閉塞,父母文化程度普遍較低,對子女的教育比較簡單。

②有的家長教育比較粗暴,不能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方向給予必要的關注,完全依靠學生自己的努力奮斗。

③學生成長過程中內心的困惑、矛盾、痛苦等不能給予其正確的引導,久而養成農村學生敏感、多疑等性格。

④進入大學以后,由于環境變化大,難以適應。

如人際關系上的自卑情緒,城市大學生高消費和自身經濟窘困矛盾下的種種尷尬……,這些情況需教育上的正確引導。

4小結

根據以上分析,我們認為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非常重要而又十分迫切的工作。醫學生是在應試教育下,擠過“獨木橋”走進大學校園的。他們中許多人雖然文化素質達到了錄取線,但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方面應該說是未達到或是未完全達到“錄取線”,特別是面對學習、生活、人際關系、環境變化的壓力和影響[3],易產生心理恐慌,茫然,不知所措。我們可以從以下三個層面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①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這是面對全體大學生的一種教育方式,通過全面系統的課堂教育,使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心理健康觀念,掌握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識,增強心理調節能力,保持心理健康狀態。②開展團體咨詢。對于因子分≥3的部分學生通過分類,把有相同心理問題的學生組織在一起,進行團體咨詢。超級秘書網

對于總均分≥3的少數學生,應主動約請,建立咨詢關系,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恢復心理健康。

參考文獻

1張明園.癥狀自評量表[M].精神病科評定量表手冊,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27

篇7

陶行知先生說過:“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當前,高職高專院校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為目標的辦學方針就沿襲了其“知行統一”的教學思想。其中,一體化教學是近年來職業教育大力推行的一種教學方法,意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操作技能,它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方法,以技能訓練為主線,以突出培養學生的技能操作為重點,積極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學生走出校門就能勝任企業的工作。

二、信息技術簡介

(一)信息技術的特點以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通訊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為職業教育“一體化教學”改革創造了一種全新的教學手段。通過圖、文、聲、像等多種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實現了用語言無法表述清楚的教學內容,對突破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有非常大的幫助。

(二)信息技術的優勢

1.多媒體技術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直接動力,只有使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的目的。多媒體技術有刺激感官的作用,在教學中,充分利用多種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的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認知的透明度,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消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信息技術對教學內容具有可塑性信息技術采用新的教學媒介,通過數字化的文本、數字化的圖像、數字化的聲音、數字化的錄像、數字化的多媒體和網絡環境等多種形式,為多種形式展現同一概念提供了可能,同時也為一體化教學提供了可能。教育設計者可以根據教學任務、教學對象選用相應的媒介,使學生更清晰、直觀地感受教學內容。

3.信息技術的教育評價信息技術的交互能力為雙向評價提供了可能,讓我們不但能評價學習結果,還能對學習過程進行評估。通過評估學習過程,我們能了解學生采取了什么樣的策略和方法,缺乏什么策略和方法,環境中的哪些因素影響了學生對方法的選擇,什么樣的新策略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風格。

三、信息技術在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

信息技術在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把教師的講授和學生的練習之間的距離縮短,實現了“做中學,做中教”的一體化教學。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應用。

(一)網絡在一體化教學中的應用

1.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的應用使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平臺進行一體化教學,可以讓學生通過計算機在線聽教師的講授課程,同時還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上進行練習。這樣,教師可以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操作訓練穿行,從而更好地將知識與技能緊密聯系,提高教學質量,完成一體化教學,實現教師講授和學生實際操作的有機結合。

2.網絡資源的建立利用網絡資源,開發用于教學的專門網站。具體做法是,教師把自己的教案、課件和講課的視頻資料放于網站上方便學生隨時查找自己想要的東西;或者在教學網站上建立學習論壇,讓學生一起交流討論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結果表明,通過網絡教學的應用使學生在實踐中自主學習,達到了教與學的結合。

(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應用圖像、聲音、動畫、影視、仿真等技術手段把實習教學過程中講授的東西更加形象、逼真地展現給學生,可以使一些實際教學過程中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好理解的內容更容易被學生學習和接受,這對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有非常大的幫助。

1.利用Flash、Maya等軟件制作教學動畫利用Flash、Maya等軟件,把教學中講授的實際操作過程制作成動畫效果,并通過動畫演示,把實際操作引入到教學過程中,可以把以前很難用語言表述清楚的問題更清楚、直觀地展現給學生。

2.利用仿真軟件教學仿真軟件可以應用計算機虛擬現實,實現很多無法實現的實訓內容,是一體化教學得以實現的很好的辦法。這樣一來,教師利用仿真軟件講授的同時,學生可以在自己的計算機中進行仿真練習。例如,宇龍數控仿真軟件,可用“虛擬設備”來增加學生的操作熟練程度。

四、結語

篇8

課內外作業的設計要遵循“差異教學”要求,分層次進行設置。課堂內以基礎性、操作的作業為主,同時讓學生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給他們提供自主探索機會,設計探索性和開放性的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提高作業的質量;對于一般性同學,以鞏固性的練習為主,在做好基礎性練習后,體現探究性的作業設計,激發他們的興趣。在作業設計的“量”上,應符合不同學生的差異需求。可設計必做題、選做題、機動題,使學生的練習和作業具有彈性,實現統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的有機結合;同時要保證作業的“質”,一般可按問題難易程度和涉及問題的多少分為基本題、變式題、綜合題,以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練習。

2.靈活運用多樣化的課堂教學形式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與其他學科相比較,有其特殊性,課堂教學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性原則。在課堂教學方式的選擇上,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課堂教學形式,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1)小組合作探究小組合作探究是教師經常用的教學形式之一,通過小組合作能夠取長補短,發現自身不足。在實施小組合作時,首先需要合理分組,可以同質小組或異質小組,同質小組是將同類或知識水平大致相當的學生編排在一組,并為他們確定合適的小組合作學習主題,圍繞主題開展研究。異質小組是將不同類別和層次的學生混合搭配,分配在同一小組,共同收集資料,發表見解,得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在異質小組中,基礎好的、學習興趣濃厚的學生必將帶動和感染其他同學,在幫助其他同學的同時使自己的知識達到融會貫通。

(2)伙伴教學伙伴教學是將一批學習基礎比較好,綜合能力比較強并有一定探究潛能的學生進行一對一分組,做基礎薄弱學生的“伙伴教師”。當他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可以首先請教伙伴老師,通過同伴之間的教與學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促進全體學生學業成績的提高,同時培養學生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的意識,形成互助合作的精神。

(3)個別指導個別指導針對于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的學生,需要教師個別化指教,在強化基礎學習的同時,還應該端正他們的學習態度,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個別化教學體現在不同的教學策略上,在教學目標、課堂教學、輔導訓練、提供的資源和環境等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有時還需要教師幫助其查找原因,尋找適合的學習方法,逐步形成自學能力,達到學習目標。對學有余力的學生,教師應注意課外拓展練習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每個學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展。

3.進行科學合理的差異評價,并及時反饋

通過科學合理的差異化評價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更好的投入到信息技術探究活動中去。首先,教師要針對教學過程每位學生的表現情況及時點評,并作為平時定性評價記錄下來。其次,要針對每個學生的潛能進行富有激勵性的差異評價,使評價成為激發不同層次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催化劑。

篇9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6月~2014年6月朝陽市中心醫院心血管內科接診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0例,其中男26例,女24例,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54.3±3.9)歲。基礎疾病:其中高血壓患者13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1例,心律失常的患者10例,心肌病患者9例,冠心病患者7例。對照組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齡37~77歲,平均年齡(55.6±4.3)歲。基礎疾病:其中高血壓患者11例,風濕性心臟病患者10例,心律失常患者10例,心肌病患者8例,冠心病患者7例,退行性瓣膜病患者4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基礎疾病狀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干預方法對患者實施護理,即對患者進行常規的病情監控和治療過程中的用藥、輸液等方面的護理。實驗組在此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具體的實施辦法為:①提高患者對于自身疾病狀況的認識和了解。通過相關的宣傳報道、講座、座談會以及口頭交流的方式,幫助患者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狀況以及患者自身病情的發展和具體的治療措施。針對患者的文化教育水平進行相關的教育。②心理方面的健康教育。在患者了解了自身病情狀況后,要針對患者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適當的疏導,幫助患者消除疑慮,建立康復的信心,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③飲食方面的健康教育。在患者治療期間,對患者的飲食進行合理的搭配,并告知患者在用食過程中謹遵醫囑,以利于患者的治療。④幫助患者建立合理的運動鍛煉計劃,并教授一些有助于恢復的康復鍛煉方法。幫助患者在治療后盡快實現自身體能的恢復。⑤增加對患者的關注,并對具體用藥的情況進行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不得自行更改用藥劑量和停藥,增強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

1.3觀察指標

采用WHOQOL-BREF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狀況進行評價記錄,并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患者的滿意度進行調查分析。主要分為滿意、較滿意、不滿意3個評價標準進行評價。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健康教育后兩組患者的4項生活質量均明顯提高,且實驗組患者的環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3項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2.2兩組患者的滿意度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對健康教育的滿意度94.0%明顯高于對照組68.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6.7281,P=0.0002)。

3討論

目前,隨著醫患關系的惡化以及輿論導向的問題,建立和諧醫患關系成為解決醫患溝通問題,提高治療過程中醫患之間信任的重要措施。臨床研究顯示,大量醫患糾紛的發生都由于患者對病情狀況不了解,醫生不予以及時的溝通和指導所造成的醫患溝通缺失。心血管內科患者常伴有各類心血管的基礎疾病,病情常遷延,治療周期長,在治療期間,患者常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問題。因此,健康教育和有效的醫患溝通成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有效方法。本研究選擇本院心血管內科接診的100例患者進行研究,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的護理措施進行干預,實驗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有計劃的健康教育。結果顯示,采用健康教育對心血管內科患者實施健康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醫護工作的滿意度,效果明顯優于常規的護理方法(P<0.05)。

4結語

篇10

論文摘要:醫院統計是醫院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醫院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在醫院的經濟運行中發揮著信息、咨詢和監督三大職能。當前全國衛生系統開展“以病人為中心,以提高醫療質量為主題”的醫院管理年活動,圍繞此項活動,醫院的統計工作應如何開展才能更好地為醫院管理服務,充分顯示統計工作的魅力,已是擺在醫院統計工作者面前的新課題。

論文關鍵詞:衛生統計;現代醫院管理

現代社會已處于信息時代,醫學技術和現代化管理科學的飛速發展使信息的重要性逐漸被人們廣泛認識。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醫療統計管理已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作為醫院管理體系的信息交流樞紐,其作用正在被管理者重視。醫院的科學決策應當建立在充掌握院內的各種信息基礎上。衛生統計專業性強,其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各種信息的可靠性,影響醫院經營決策水平,因此,統計工作在醫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在新形勢下,醫療競爭日趨激烈,醫院要加強管理,促進自我生存和發展,不能單純地追求經濟效益,必須充分發揮統計職能,有效開發和充分利用統計信息。只有依據科學的統計信息資料,才能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從而促進醫院的全面發展。

1統計數據的性質

1.1統計信息要有可信度

醫療統計指標在醫院質量控制及成本核算中占有重要的比率,統計信息是否準確將直接影響我們的產出日報、月報、季報、年報等醫療工作報表的準確性。不準確的信息將直接誤導院領導及相關職能科室的決策,對醫院的規劃建設及每個員工的切身利益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目前,絕大多數醫院實現網絡化管理,聯網后的計算機不同于單機運行,錄入并儲存的原始統計數據來源于各個分散的工作站,原始資料收集過程因此就會出現由于操作人員網絡操作失誤而引起數據錯誤或丟失等情況,這就要求統計工作者明確統計工作的整個環節,每個統計項目都要遵守相應的統計方法、統計標準、統計起止時間等要求,對隨機出現的問題:如臨床醫生因對某問題理解的不同而出現不同的填報情況,輸入操作員出現的手錯等,都要求統計工作者有能力及時發現并解決,對原始數據認真核對,努力減少原始性差錯,以保證統計數據的可信度。

1.2統計數據要真實、及時、全面地反饋信息

各類統計數字均來源于醫院各科室,統計工作者直接深入科室,把好各類統計數據的第一關,并依據目前的統計工作的發展方向,建立健全醫院綜合信息臺賬,包括人事、財務、儀器設備、科研培訓和患者資料等,并定期進行綜合分析,及時反饋給院領導和上級衛生部門,使信息科真正成為管理者的“信息庫”。

2開展和拓寬統計工作職能

2.1全面開展統計工作,加強醫院質控工作

衛生統計的工作主要是以圍繞著一系列相互聯系的統計指標構成整體開展的,這個指標體系說明和研究醫院醫療活動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完整的醫療統計指標對實現醫院宏觀調控、加強科學管理、提高醫療效益有重要意義。醫療質量水平高低反映了醫院總體醫療水平,根據醫院制定總的質量管理目標,把床位周轉次數、出入院人數、診斷符合率、平均住院日、無菌切口感染率、臨床初診與臨床確診符合率、手術前后診斷符合率等質量控制指標分解到科室,醫院定期通報。密切關注醫療質量指標、工作計劃指標的完成情況,動態、及時反饋執行情況,為各科室提供相關業務信息服務,并根據年終或季末統計結果進行考核或制定下一年工作計劃。

2.2深化拓展統計工作,靠攏醫院管理

時代在發展,醫院也在發展、改革,我們的統計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以往的醫院統計工作中,統計工作主要將醫院工作完成情況搜集、整理、匯總,進而為醫院管理者及各科室提供數據,處于一種被動服務、數據滯后的局面。但是現在醫院的改革發展趨勢要求統計工作從單一的日常報表等常規工作向多元化、專題化方向發展,擴大統計對象范圍,運用統計方法為醫院的醫療、管理、科研和教學提供及時、動態的反饋信息,并加強信息預測職能,提供有預見性的數據,為醫院制定各項計劃、政策提供可行性依據。

2.3統計信息可指導醫院管理者對現有資源的有效利用

醫院的管理者一定要掌握醫院的服務半徑、所轄區域人群的疾病分類結構和變化趨勢。統計信息可以利用統計數字、圖表和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反映醫院醫療活動和經營管理情況,同時作為醫院信息來源的主體,不僅要掌握醫院的縱向發展,還要對院外進行橫向的對比分析,據此來確定重點科室、重點科研和薄弱科室要改變發展的客觀趨勢,以此分配現有的人力、物力和有限的財力,以達到最佳的資源優化配置,為醫院創造更佳的效益,避免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

3建議

提高統計分析水平,當好領導管理和決策的“智囊團”,具體有以下幾點:醫院設立專門的信息統計機構,配備專門的統計工作人員,健全醫院信息網絡,從整個醫院管理的角度對醫院信息統計工作提供組織機構上的保障;醫院統計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和科學性,既要有一定的醫學知識,又要具備統計專業知識,時代的發展又要求統計工作者具備一定的計算機技術,所以統計工作人員必須不斷地吸取新的知識,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充分利用專業特長幫助醫療科室進行課題設計、數據處理,使統計職能深入人心;為醫院決策提供可行性論證,使統計廣泛應用于醫院管理決策、醫療質量監督等各個方面;統計工作者要得到領導的重視與支持,在實際工作中應主動承擔重要任務,增強醫院統計參與管理的意識,主動跟蹤醫院管理,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信息綜合收集、利用,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切實為醫院決策提供及時、準確和完整的信息服務,真正成為醫院管理者的參謀部和“智囊團”;定期或不定期做好統計分析及統計信息反饋工作:每季、半年、年度做定期綜合性統計分析,其內容包括門診及臨床各科的工作量、工作效率、醫療質量、護理質量、經濟效益及病人滿意度等。并從縱向(與往年同期比)、橫向(與同級醫院比)以及目標完成情況等進行分析,從中找到影響醫療工作的各種正負因素,提出合理化建議,及時提供給醫院及有關部門。院領導往往據此主持召開各職能科室負責人參加的醫療質量分析會,并把統計分析報告進行宣讀,對于成績及問題進行全面討論,給予表揚和批評,并制定相應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隨時發現問題及時做專題性調查,寫出不定期統計分析;改進統計方法:醫療評價更合理在診斷質量評價上,以前我們只評價門診/出院診斷符合率、入/出院診斷符合率,實際工作中我們體會到,僅這兩項指標不夠全面,又把漏診率、待診率、入院3日確診率納入考核項目,對診斷質量進行全面綜合評價。并把一目了然、反映不出診斷水平的疾病,如大部分骨折、燒燙傷、原因明確的中毒和部分創傷等剔除,使其不參與診斷符合率的計算。

兩點體會:第一方便了領導對統計信息的利用,為醫院管理科學決策提供了依據;第二有效地發揮了統計監督工作。

參考文獻

[1]于承浩.統計信息在現代醫院管理中的作用.中國醫院統計,2002;9(2):99-100.

[2]張翠紅.統計工作與醫院的綜合管理.地方病通報,2002;17(2):82-83.

[3]侯世方,孫長福.統計職能在醫院信息網絡建設中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5):275.

[4]馬天華.淺談醫院統計職能的拓展.中國衛生統計,1999;16(4):202.

[5]趙雯.搞好醫院統計要處理好八個關系.醫院管理雜志,1999;6(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