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式教學范文
時間:2023-04-10 14:55: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體驗式教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體驗式;教學方式;特點;理論依據;原則;意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12)09-0004-03
新課程改革倡導新的學生觀,要求我們把學生看成是獨特、完整的人。“在教育活動中,作為完整的人而存在的學生,不僅具備全部的智慧力量和人格力量,而且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 [1]讓學生“體驗著全部的教育生活”,就應該運用體驗式教學方式,本文試對此進行一些不成熟的探討。
一、體驗式教學的主要特點
體驗式教學是指在課堂上,教師為了達成教學目標,其教學活動所表現出來的體驗性特征;以及教師積極創設各種教學情境,使學生在親歷和體驗過程中,充分感知、感受、感悟蘊藏于教學活動中的各種人和事,進而獲得知識、提高能力、生成情感、健全人格,促進學生自主發展所采取的體驗性的教學行為。體驗式教學有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情感感染性。情感是體驗的核心;體驗的出發點是情感,主體總是從自己的命運與遭遇,從內心的全部情感積累和先在感受出發去體驗和揭示生命的意蘊;而體驗的最后歸結點也是情感,體驗的結果常常是一種新的更深刻的把握了生命活動的情感的生成。體驗的核心、出發點和歸結點都是情感,這表明體驗式教學具有情感感染性。從教學的“三維目標”看,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新課程改革特別重視的教學目標,作為新課程理念體現者的體驗式教學,必然高度關注情感目標的達成;從教學過程看,體驗式教學的課堂不再是單純知識傳授的課堂,而是關注學生的生命成長、情感體驗和全面發展的課堂,可以說,情感感染性是教學過程的有力支撐,缺乏這種支撐,課堂就是孱弱的、不健康的、不健全的;從教學方式看,情感教學方法是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必定運用情感教學方法,來增強教學的情感感染性。可見,沒有情感感染性特點,體驗式教學是不可思議的。
第二,親身體驗性。主要是指學生本人的親身經歷,親身體會,親身感受,親身感悟等。親身體驗性是體驗式教學的根本特點。親身體驗強調的是:或者學生親身經歷某件事,這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或者學生欣賞詩歌、歌曲、故事、畫面等藝術作品,從而獲得深刻的感想和體會;或者親自參加課堂活動,從而獲得一定的親身感受、親身感悟。正是親身體驗性,極大地激發和豐富了學生的情感,煥發了學生的生命活力,調動了課堂的勃勃生機。
第三,主體參與性。體驗是教學主體即學生的體驗,主體體驗的過程同時是主體參與的過程。沒有主體的情感感受和情感投入,體驗就無從談起;沒有主體的積極參與,體驗就難以有效進行。可見,體驗式教學具有主體參與性。要使體驗式教學方式收到好的效果,就必須充分發揮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就必須為學生創造參與氛圍,優化參與環境,提供參與條件,指導參與方法。
第四,動態生成性。學生參與體驗的過程實際是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獲得的體驗越多,課堂生成的就越多,學生的體驗越深刻,課堂的生成也就越有價值。學生在體驗中如果沒有任何生成,這不僅是難以想象的,而且也是沒有意義的。在這個過程中,動態生成的不僅僅是知識,更重要的生成了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動態生成,學生的感受會更生動,感悟會更深刻,情感會更豐富,心靈會更純潔,態度會更端正,生命會更精彩,價值觀也會得到更大提升。
二、體驗式教學實施的主要理論依據
其一,體驗學習理論。美國組織行為學教授大衛·庫伯是當代杰出的體驗學習專家,他概括出了體驗學習的基本特征:“體驗學習是作為一個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體驗學習是以體驗為基礎的持續過程;體驗學習是在辯證對立方式中解決沖突的過程;體驗學習是一個適應世界的完整過程;體驗學習是個體與環境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體驗學習是一個創造知識的過程。”[2]庫伯強調通過系統的情境設計,把學習者導入學習情境之中,讓他們“身臨其境”體驗學習,比如用手觸摸,用眼辨察,用耳傾聽,用鼻嗅聞,用腦深思,產生更具體、更明確的感動和體悟。可見,體驗式教學的實施離不開體驗學習理論的支撐。
其二,現代教學論。現代教學論認為,教學是一種特殊的實踐。這種教學論把教學的本質看成是人的存在形式和生活形式,以培養完滿的人格為目標,建構人與世界的全面的、豐富的意義,引導人去體驗生活,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價值與意義。教學實踐說側重于學生對教學過程的親身參與,強調通過個人知識的獲得,建構每個學生自己的意義世界,強調個人知識和經驗獲得過程中的體悟。現代教學論強調“體驗生活”、“親身參與”、“體悟”等,都為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
其三,現代學習觀。現代學習觀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選擇性學習,是一種實踐性學習,是一種社會性學習,是一種創新性學習,與這一學習觀相適應,現代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是體驗成功的教學策略。體驗是影響人的認知活動、行為表現及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是學生樹立自信心、形成良好個性的基礎,也是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基礎。體驗成功的教學策略的實質是,以改善學生自我觀念、獲得積極的情感為核心,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可見,現代教學觀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成功等因素,這也為體驗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理論依據。
三、體驗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第一,激感原則。所謂體驗,主要就是指情感體驗,教學如果不能激感,何來體驗?可見,激感是體驗式教學的根本原則。堅持激感原則,要求教師轉變教師角色,與學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積極、主動體驗的課堂氛圍;要求教師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以“境”激情,借“境”生情,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第二,主體參與原則。所謂體驗,就是主體的體驗,教學如果缺乏主體的參與,學生缺少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也就缺少體驗的機會,何來豐富的體驗?可見,主體參與是體驗式教學的重要原則。堅持主體參與原則,要求教師轉變教學理念,運用現代教學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行為,根據新課程的理念規范自己的教學行為;要求教師開展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課堂活動,在活動中認知,在活動中感受,在活動中體驗;要求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積極進行主動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參與學習、體驗學習,通過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能力的提高,促進體驗的獲得,促進情感的升華。
第三,鏈接生活原則。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思想是“生活即教育”,他強調:“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在死教育、死學校、死書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先生是先死,學生是學死!先死與學死所造成的國是死國,死國所造成的世界是死世界。” [3]在這里,陶行知把生活教育提升到師生生存、學校和教育生存、國家和人類生存的高度來認識,足見生活的重要性,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說,沒有生活的體驗也一定是死體驗,沒有生活體驗的教學是死教學,沒有生活體驗的課堂是死課堂。堅持鏈接生活原則,要求教師的教學貼近學生的生活經驗,貼近實際、貼近社會,貼近時代,使課堂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讓學生在這樣的生活氣息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
第四,重視過程原則。所謂教學過程,即達到教學目的或獲得所需結論而必須經歷的活動程序。教學如果缺少應有的過程,就會使教學變成學生無需智慧努力、無需情感體驗,只需聽講和記憶的活動,這就扼殺了學生的智慧,摧殘了學生的個性,剝奪了學生的體驗。可以說,沒有過程的教學就是沒有體驗的教學。重視過程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注入式的教學方式,克服讓學生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的狀況,把教學過程變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才能為學生的學習、生存、生長、發展、創造開辟廣闊空間,也才能為學生的體驗感悟提供良好條件。
四、體驗式教學的重要意義
其一,有助于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既是教育的對象,又是教育活動的主體,在他們身上蘊藏著豐富的學習、發展潛能。把學生的學習、發展潛能開發出來,才能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體驗式教學正是能夠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學習、發展潛能的教學方式。運用這一教學方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因此能夠最大限度地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
其二,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式教學重視能夠喚起學生情感的教學情境的創設,關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情感刺激,關注學生的親身感受、感悟、情緒和情感,重視開展有助于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的各種活動,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感生成、生存狀態和生命質量,因而有助于喚起學生的情感。
其三,有助于提升文本的價值。所謂文本的價值,是指教材等文本所包含的知識價值、能力價值、思想情感價值等價值因素。體驗式教學能夠使學生反復接觸文本,全面感知文本內容,充分理解文本內涵,深刻分析文本價值,親身體驗文本的思想感情。這就能夠把感悟文本的過程變成學生能力提升的過程,變成學生親身體驗的過程,變成學生生活體驗的過程、享受生命的過程、培育人文精神的過程,變成充實學生精神世界的過程、豐富人生體驗的過程,這就極大地提升了文本的價值。
其四,有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通過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發展是現代教學最基本的價值追求。教學促進學生的發展并不是自發地實現的,而是專門設計和精心組織教學活動的結果。顯然,教師專門設計和精心組織的體驗式教學能夠促進學生的發展。促進學生的發展,意味著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而體驗式教學方式的運用,正是關注學生的情緒和情感的體現。
五、實施體驗式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第一,適用性問題。任何教學方式都有其優點和局限性,不能片面夸大體驗式教學的功能;任何教學方式都有其適用范圍和條件,體驗式教學并不適用所有的教學內容,對于那些理論性比較強,頭緒繁多的教學內容,則不太適合運用體驗式教學。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該教學方式的適用性問題,注意與其他教學方式的相互配合,合理運用。
第二,體驗情境的創設問題。能否創設恰當的體驗情境,是體驗式教學方式能否成功實施的前提條件。所謂恰當,是指教學情境要恰當結合教材內容、恰當結合學生實際、恰當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要恰當解決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的關系問題、解決教學情境與課堂活動的關系問題等。只有恰當創設體驗情境,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體驗情境的重要功能,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最大限度地促進全體學生(包括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發展。
第三,體驗到位的問題。體驗是否到位,是體驗式教學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要做到體驗到位,就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就要開展多種多樣的體驗活動,給學生充分體驗的平臺,讓學生都有活動的條件,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體驗的收獲;就要重視對學生的有效評價,特別要注意對學生體驗過程的評價,注意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評價。
第四,借助現代教學技術問題。與其他教學手段相比,現代教學技術對于實施體驗式教學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現代教學技術能夠以其強大的信息容量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認知;能夠以其強大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趣味性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以其令人震撼的視覺效果、聽覺效果來激發學生的想象,來觸動學生的感受,來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21.
篇2
開啟學生在小學體育中的體驗之門,對于學生學習體育主動性的發揮具有重要的意義,學生不僅可以使運動技能不斷提升,產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還可以在體驗中提升道德品質,詮釋體育教學的精神內涵。
關鍵詞:
體驗;小學體育;體質;品格
自主教育的時代,呼吁注重學生在課堂中的體驗,學生只有在參與的時候,才能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體驗式教學具有嘗試、親歷、探究的特點,當前體育教學中時間上把握不當、活動中師生之間的交流不夠、課堂有效性發揮不夠充分。體驗式教學法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使學生在親身參與中呈現或再現教學內容,從而有效地使學生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使之產生體育學習的熱情。小學體育課程迫切地需要體驗教學,以提升學生運動技能、提高學生體質和健全學生人格。
一、重體驗,獲得運動技能的提升
運動技能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教師一節課的理論講解就可以實現的,它需要學生參與到運動的技能訓練中來,在體驗中獲得知識技能的理解,從而以教師指導的理論作為主要訓練依據,反復進行鍛煉,才能實現技能飛速發展。小學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不是很強,往往會在反復的訓練中失去學習的耐心,這就需要教師為體驗式教學提供動力,運用一定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訓練興趣。例如,在小學生足球運動教學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體驗的機會,尤其是在基本技術訓練中,要多給學生機會,不斷地提高學生靈活運用戰術的能力,在這種能力的提升下,不斷地提升自我思維能力。足球運動需要扎實的基本功,而練習的過程就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傳接球、運球、控球及投球等基本技術的訓練,都是課堂有效性充分發揮的基礎。而教師單純的理論講解,學生未必會產生參與的興趣,教師要采用激勵式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采取分組競賽的方式,將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比拼,這樣他們就得到了參與課堂的動力,在不斷的訓練中,生生之間和師生之間還可以實現課堂交流。在技術要領掌握的評價中,課堂變得異常活躍,在不斷的訓練、實戰和觀摩中,學生的體育技能得到了提升。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尤其是在體育技能方面,只有不斷地體驗,才能獲得嫻熟的技能,才能使小學生在一種活躍的、愉快的環境中,獲得體育學習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二、用體驗,獲得學生體質的發展
當前小學生的體能明顯不足,現在的小學生都是家里的寵兒,大都缺乏體育鍛煉。調查顯示,有51.3%的學生達不到體質發展標準,由此可見,體育教學目標之一便是增強學生的體質,而教師強行加給學生的鍛煉項目,往往不會獲得教學效果,反而會使學生失去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體驗教學法能夠使學生養成終身體育的理念,能夠還給學生一個健康的身體,去迎接人生中的各種挑戰。例如,在跑跳訓練中,學生由于懶惰心理,不愿意參與到這個項目的鍛煉中來,這時候教師要以自己的鍛煉成果,幫助學生建立起參與的信心,教師可以為學生做一些高難度的動作示范,使之產生崇拜之情,然后引導學生,如果你們長期堅持下去,也會如老師這般擁有強健的身體。學生一步步地獲得體質上的增強,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就會感覺自己不再受疾病的困擾,冬天也不愛感冒了,夏天也不會因為吹吹涼風就生病了,學習其他學科的精力越來越旺盛。只有學生體驗到體育運動帶來的體質上的增強,才會在課堂上更加積極參與,獲得體育和生活上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三、借體驗,獲得學生健全的人格
小學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體育教學不能忽視學生人格的培養。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更容易養成優秀的道德品質,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在體驗中感悟體育的內在精神,在體驗中懂得成功來自不斷拼搏,從而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當前的小學生普遍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依賴性強、不能獨立地面對困難等心理上的問題,體育教師要以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為依據,對他們進行品行教育,使其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例如,在耐力跑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讓學生去體驗在跑的過程中灑下的汗水是多么的珍貴,當學生堅持不下去時,要鼓勵學生每一個成功的背后都有無數的艱辛。教師可以采取名人的實例,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在這樣的實例激發下,他們就會在內心產生面對困難的勇氣,在他們體驗到耐力跑的成功時,就會懂得人生需要堅持,生活需要面對,無形中培養了學生堅毅的人格。體驗中,學生的情感態度會發生變化,他們會在體育運動中得到精神方面的發展,體育教師要積極地開發那些可以培養學生品格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去體驗,使之多方位地受到精神品質的教育。
總之,體驗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行為,在這樣的行為中,小學生會獲得精神以及身體健康方面的成長,教師要不斷挖掘體育課程中可供學生體驗的因素,積極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在體育活動的體驗中學生的體質會逐漸增強,體育技能也會得到提升,并且會在收獲自信中獲得體驗教學的快樂。
作者:邰永峰 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崇明小學
參考文獻:
篇3
作為一項將團隊合作和個人能力緊密結合的體育運動項目,籃球運動不僅要求個人能力突出,更需要團隊合作,而作為競技運動,其高對抗性也極具觀賞價值,受到了大量高校學生的喜愛。然而,當前大部分高校按照傳統籃球教學訓練方法進行籃球教育,不僅讓學生感到課程枯燥無味,更無法幫助學生快速提高籃球技術。相反,將體驗式學習思想融入到籃球教學和訓練當中,則一項具有創新意義的改革。通過體驗式學習,籃球競爭形式為籃球教育重新諸如活力,通過制定具有一定難度的學習目標,促進了學生之間的信任、理解和配合,團隊合作上實現了提升凝聚力、執行力的目標,個體上實現了超越自我、完善人格的目標。具體而言,體驗式學習對高校籃球教育對以下四個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促進現代籃球教育的發展、順應當代高校學生的體育教價值觀變化、個人潛力的挖掘和自信心的培養、提高學生對籃球精神的理解。
1.1體驗式學習對現代籃球教育的促進
傳統的籃球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進行技戰術的訓練以及體能的提升,但對學生精神層面的培養鮮有關注。正是這種以運動技能傳授為主要教學內容的授課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心里感受,令籃球課程失去了其應有的吸引力。體驗式學習則從現代籃球運動本質出發,學習訓練過程中引入高速度、高強度和激烈的團隊對抗。通過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重新引入競爭,體驗式學習令學生在學習過程注重協同合作和團隊精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的素質和能力。體驗式學習對于傳統籃球教學內容和訓練方法是一種完善和補充,充分利用籃球活動的核心精神——團隊精神,提高德育教育的教育效果。
1.2符合當代高校學生的體育價值觀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經濟文化有了長足的進步,于此同時,高校學生的體育價值觀也有了根本性的變化。與傳統體育價值觀相比,當前高校學生除了認同強健體魄、促進德智發展等極之外,還追逐富有激情且飽含豐富內容的運動項目。一方面,體驗式學習提供了靈活的教學形式以及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將體育教學拓展為豐富且實用的籃球訓練內容。另一方面,體驗式學習在籃球教學過程中融入了趣味性和人文體育資源,令學生在協同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身心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這對于高校學生而言,籃球項目不僅能夠提高競爭意識,更能培養社交能力,非常符合當代高校學生的體育價值觀。
1.3學生個人潛力的挖掘和自信心的培養
體驗式學豐富了傳統籃球教學的內容,不僅使得授課的組織形式和實施方案更加靈活,更注重學生的身心體驗和心靈感悟。依托體驗式學習過程中的互動特性,高校籃球教學可以采用更加新穎獨特的訓練方法,利用競爭的形式鍛煉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這種教學模式能夠最大程度提高學生對教學課程的吸引力,在學生全神貫注的體驗中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體驗式學習首先體現在對學生個人潛力的挖掘上。體驗式學習模式下的籃球教學活動要求教師進行組織和引導,在不進行過分干預的情況下令學生獨立完成教學任務,而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育作用則是學生在體驗式學習中自動得到的。相對于傳統籃球教學方法,體驗式學習弱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采用師生合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這樣的知識傳授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更多地是主動探求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也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發展學生個性。體驗式學習進而體現在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上。自信心是學生解決困難的優秀品質,自信心的培養過程是一個不斷挑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過程。特別是自信心的培養不在于事情的成敗,而在于學生面對成敗時的表現。在體驗式學習的模式下,學生在出現失誤甚至失誤時,能夠獲得教師和同伴的鼓勵,最終克服困境完成任務,而不是考慮如何后退或是放棄。在不斷強化的挑戰精神下,完成目標的喜悅感能夠轉化為強烈的成就感,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認知自我能力,并在成功的體驗下獲得自信息,并有助于培養學生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困難,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潛能,強化個人心理素質。
1.4籃球精神的理解和學習
正如前面提到的,籃球運動不僅需要高超的個人能力,更需要團隊的協作精神,在體驗式學習模式下,這些籃球精神能夠更好地被學生理解和學習。籃球精神所體現的這些優秀意志品質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的過程中磨練出來的。在體驗式學習模式下,學生為了完成眾多具有難度的項目,需要在一定的壓力下不斷進步,并與團隊不斷磨合協作。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需要學習并掌握運球、傳遞、投籃、傳遞等基本技術動作,還需要結合體驗式學習的過程熟悉各種高難度的組合技術,實現籃球技戰術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鍛煉體能意見堅強的意志品質,這是傳統教學方法無法實現的。而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協作的力量,并掌握與人合作的基本技巧和方式方法,這對學生日后的工作也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
2.籃球教育中體驗式學習模式發展的制約因素分析
顯然,體驗式學習對高校籃球教育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國當前眾多高校針對籃球的體驗式教學開展進度并不令人滿意,究其原因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
2.1教師角色轉換不暢
在體驗式教學中,具有不同教學目的的項目猶如一個個游戲。雖然在傳統的籃球教學模式中,教師也會安排游戲環節調動學習的學習積極性,但多重視學生是否參與到游戲當中,而忽略了觀察學生在游戲中的表現,更不說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設計安排具有針對性的訓練。一般而言,教師都具有一定的教學實踐經驗,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并不能準確地設置體驗式教學模式中的項目規則,無法對引導學生在新穎地教學模式中順利地學習,更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點撥。教師無法從一個傳授者變成一個引導者,這大大限制了體驗式教學的實際作用,更無法令學生在實際的項目中發揮自己的潛能。
2.2教師體驗式教學專業知識儲備不足
體驗式教學要求教師不僅需要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更需要對拓展訓練等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中經常應用的方法進行知識儲備。體驗式教學中的訓練項目多種多樣,內容和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項目不需要特殊的器械或只需要簡單的器械,而有的項目則需要相對復雜的器械。為了保證訓練過程的安全性以及項目實施的效果,教師需要對器械特別是復雜器械具有較為詳細的認知,并對學生在訓練過程中可能受到的危險有所了解。而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某些項目甚至需要在野外環境中進行,這更要求了教師對項目進行的環境有較為詳細的了解,以便應對各種突況。然而在實際中,很多教師并沒有接受專門的訓練,相對的專業知識掌握有限,嚴重影響了體驗式學習在籃球教學中的開展進度。
2.3教學理論知識體系不完備
作為素質教育的有效手段,體驗式學習不僅教授學生籃球的基本技術和知識,更是一種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理論和方法的有效途徑。體驗式教學并不是簡單地在傳統教學過程中引入一些環節,而是擁有一套獨立的體系結構和內容,這需要一套科學且全面系統的體驗式教學理論知識體系的支撐。沒有對體驗式教學理論內涵及實施條件的透徹理解,即使投入再多地精力,教學改革也只能停留在片面追求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層次上,而不能完全發揮體驗式教學的全部效果。體驗式教學不僅增加了教學環節的內容和任務,更需要學生在過程中掌握籃球基本知識和籃球運動的精神內容。因此,不斷在教學實踐中完善籃球體驗式教學理論知識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知識層次,才能在籃球教學過程中將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效果發揮出來,以更有效地幫助、指導教師進行體驗式教學任務。
3.籃球教育中體驗式學習模式優化策略
3.1引導教師完成角色轉換
教師角色轉換不暢的根本原因在于之前高校體育課程不被重視。在傳統教學機制下,即使在中學階段,體育課程也是作為副科中的副科存在于教學體系當中,體育課也被視為學生放松的課程,不僅教學內容松散,教師的課堂管理也較為松懈。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學生接受更為專業的知識培訓,體育課更顯得無足輕重,教學過程多為得過且過,教學目標根本難以完成。而在當前德育教育的背景下,體育課程是培養學生意志品質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已不亞于專業課程。因此,傳統教育理念中對體育課程松懈管理的情況需要糾正,從根本上承擔起培養學生品質意志的重任。籃球教師在教學環節中應充分觀察學生的表現,進而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教學環節中的布置,勇于創新,將體驗式教學思想有機地融入到傳統籃球教育當中。同時,將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指導者變為引導者,充分發揮教師深厚專業知識的優勢,提高教學效果。
3.2提升教師體驗式教學知識儲備
高校籃球教學中體驗式教學課程要求教師能夠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和挑戰性的教學環節,在完成傳統教學任務的同時,還需要培養學生積極健康的身心素質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于此同時,必要的生活技能、安全急救常識和堅強的品質都是學生完成體驗式教學環節的有力保障。為了能夠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這些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需要授課教師具備全面且扎實的知識儲備,以及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了提高教師體驗式教學的相關技能,需要結合當前高校開展體驗式教學的實際情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需要組織相應的師資培訓,對籃球教師開展長短期相結合的進修,針對體驗式教學環節的設計、相應知識的普及和拓展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3.3建立完善的體驗式教學理論體系
篇4
通過創建電子商務模擬操作環境進行體驗式教學,主要目標是:①使學生對電子商務的特點和各種典型模式有感性認識,在實踐中學習和體會電子商務的核心思想;②理解電子商務系統的整個框架體系結構,熟悉電子商務各參與主體的作用及其關系,掌握各參與主體的操作技能;③了解各項技術在電子商務中所起的作用,明確今后各門技術類課程的學習目標和任務,掌握初步的電子商務策劃能力。
2電子商務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方案設計
2.1教學平臺選擇
根據創建的仿真環境的真實性、可操作性、經濟性可選擇北京德意通數碼技術有限公司開發的《德意電子商務實驗室》軟件V2.5版作為體驗式教學的教學平臺。
2.2實驗模式設計
(1)不分組不分角色實驗模式。每位學生按以上教學流程獨自完成所有實驗項目,在實驗過程中不分組也不分角色,學生自己扮演所有角色,系統中所有的前臺后臺都向學生開放,其中實驗七和實驗十六需要兩人或多人配合完成。
(2)分組分角色實驗模式。①進行分組,以每組四人規模為宜,確定每組組長,按小組為單位合作完成所有實驗項目。②由小組組長根據每個實驗項目的具體內容給小組成員分配角色、確定不同權限,角色可交換進行。
2.3軟硬件配置要求
50~80人同時使用的建議配置:
(1)硬件方面:
服務器:P41.7G以上CPU/10.3GHD/1G以上RAM
客戶機:CY466CPU/10GHD/64M以上RAM
(2)軟件方面:
(3)服務器:
操作系統:Windows2000Server
數據庫服務器:SQLServer2000
WWW服務器:InternetInformationServer5.0
(4)客戶端:
操作系統:Windows98
瀏覽器:InternetExplorer5.0
網絡要求:100M以太網
3關于電子商務體驗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3.1實驗室仿真環境體驗與真實網上體驗相結合
任何仿真環境都無法做到與實際情況完全相同,所以對于某些可進行真實網上體驗的環節,譬如電子郵件、新聞組、網上銀行、CA證書、C2C、B2C等,應創造有利條件幫助學生進行真實體驗,并結合實驗室仿真環境體驗使學生獲得更好的體驗效果。
3.2體驗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
體驗式教學應分階段分模塊進行,與理論教學相結合。各個教學模塊組成不同的教學單元,體驗學習之前,教師介紹該模塊相關背景資料、理論知識、操作流程、注意事項等;體驗學習之后,再進行學生總結交流、教師點評等。
3.3兩種不同實驗模式的比較
不分組不分角色實驗模式的優點是實驗效率高,受外界干擾少,體驗的全局性好,教師較易控制體驗教學過程;缺點是實驗過程中互動少,比較枯燥,對學生各方面知識儲備要求比較高;該實驗模式主要適用于教學時間緊、學生人數多、學生基本素質較好的情況。
篇5
體驗在語文學習活動過程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面對相同事物,體驗不同,領悟迥然不同。一首盛傳于世的關于“雪”的打油詩:讓四種不同身份的人各說了一句話,表達自己對同一場雪的態度,四種人地位,貧富相差懸殊。于是就有了:“大雪紛紛落地,(秀才) 都是皇家瑞氣,(官吏)再下十年無妨,(富豪)放狗屁!(乞丐)”個人的主觀體驗決定著對事物的態度和看法。語文學習活動也是如此。
一、對語文學科“體驗式教學”的認識
1.什么是體驗?是體會?是感悟?是考察?筆者認為體驗即“在實踐中認識事物,親身經歷,自己去做”。
2.什么是語文“體驗式教學”?語文“體驗式教學”指的是(語文學習活動中)教師以學生個體的認知水平,情智狀態為基礎,通過創設體驗學習環境,珍視學生個體的獨特體驗,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感知經驗,激發其情感和想象,讓學生在體味、領悟中,把握事物的本質,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3.體驗在新課標中的體現。《語文課程標準》也十分強調體驗。關于閱讀教學,第一學段就明確指出“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第二學段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 ”(兩個學段都強調“體驗情感”,但程度不同);第三學段則強調“說出自己的喜愛、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體會作品的情感”。這一學段,要求學生的這種情感體驗要由內而外地表達出來,實現了由體驗到領悟的飛躍。
4.體驗是語文學習的核心元素。李吉林老師情境教育思想中,無處不體現讓孩子在體驗中學習的智慧之光。她認為:兒童的學習實際上有兩種:一種是“在課堂上掌握用符號記載的人類認識的各種各樣的成果”的學習;另一種是在“真實世界中間的學習”。這兩種學習有著巨大的差異。她認為從真實世界的學習到抽象的符號世界的學習中間有一大段的過渡帶。這種過渡帶我們可以在課堂中用多種方式來創設情境。這一過渡帶就是為孩子架構了由真實世界走向符號世界的橋梁,而引領孩子走過這座橋的就是體驗。
在“體驗式教學”中,我們強調創設有利于兒童學習的生活情境,提倡在問題情境中進行自主探究式的學習,這也正體現了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放松身心的開放式的體驗式課堂教學形式順應了“教學做合一”的理念,孩子們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讓孩子們在真實的生活中汲取生命成長所需要的營養。
李吉林老師情境教育思想和陶先生的“教學做合一”的思想的異曲同工之處正是體驗。
二、語文學科“體驗式教學”課堂的體現
1.珍視學生的自主體驗
課堂教學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體驗式課堂充分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教師以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情感狀態為基礎,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創設一定的體驗情境,在教師的指導下,經歷、體驗、感悟,在交流互動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把握。體驗式的學習過程,不僅僅只是讓學生知道、了解,更重要的是學會分析研究;不僅是形成簡單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形成技能,提高語文素養。體驗式學習過程中是學生個體的自我體驗,它強調的是個體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獲得的認知。學習《夕陽真美》一課時,為了更好地加深對夕陽的認識,讓學生親身體驗夕陽的美,在理解文本后,播放了一段和課文吻合的視頻,一邊播放視頻,教師一邊適時解說,學生很快地進入到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美體驗美。給學生自主體驗的時間、空間,所以才有了學生對夕陽美的豐富體驗,有的學生看到了夕陽的顏色之美,有的學生感受到了夕陽西下時的壯觀之美,有的學生體會到祖孫三人生活之美。體驗是學生個體自主的體驗,具有強烈的主觀色彩,需要喚醒而不能命令。
2.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
現代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僅僅是汲取應當習得的各門學科的知識內容,還應當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主動實現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態度這三者的統一。這樣的學習觀必然較多地倡導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的主動性和主體性,強調主動的體驗性學習。在教學《大自然的文字》一課時,課后練習的第2題“課文分別寫了哪幾種大自然的文字?”這一問題通過課堂的自主閱讀學生都能解決,但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不僅僅是停留在獲得書本知識這個層面,而是如何激發學生完成課后練習3“除了課文中提到的,你還懂得哪些大自然的文字?”所以教師布置了一項實踐性作業:大自然文字探尋記。讓學生走進自然或是通過閱讀書籍、網絡搜尋等途徑了解、發現大自然的文字,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增進了對大自然的了解,還培養了學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品質等。語文教師一定要解放語文教學只局限于教室,語文課堂只有大聲讀書的狹隘思想,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也能輕松體驗,快樂生活。體驗性學習既注重知識的掌握,也強調個體的情感、體驗、領悟等心理功能的發揮。學生在學習中親身經歷,心靈感悟,經歷身歷到心歷的體驗過程,這樣的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全面發展,這樣的課堂教學將成為學生和教師共同煥發生命活力的、終生難忘的生命歷程。
3.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情感經歷、不同的認知水平、不同的興趣愛好……語文教學中就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不同的思維方式,尊重學生不同層次的能力水平。體驗式教學實現了由過去只重視班級整體教學轉向逐步重視學生個體差異教學,盡可能為每個學生增加選擇的空間,尊重學生的獨特表現,著眼于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
4.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
篇6
【關鍵詞】小學 思想品德課程 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10-0065-01
1.概述
所謂思想品德,指的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首先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思想方式,當遇到某種事發狀況時,在思想指導之下,其品德中所穩定體現出的某些思想傾向、行為習慣、心理反應等等。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并非單指某一方面,而是多種因素共同構成的一個復雜的綜合系統。思想品德的形成受多方面要素的影響,包括一個人的成長環境、受教育程度以及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等。思想品德表現并非是一成不變的,在不同的成長時期,受不同的經歷影響,人的思想品德行為也會相應的發生變化。然而不可忽略的是,少年兒童時期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首要的思想品德形成時期,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在青春期、成年乃至一生中的世界觀、人生觀。
近年來,小學思想品德課程教學方式不斷創新,教師突破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理念,將越來越多的視頻、語音等引入課堂,在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的接觸到思想品德課中老師所要傳達的知識、思想。如今,體驗式教學模式因其獨特的教學理念、生動的教學方法而受到廣大師生的認同,已成為中小學課堂中十分常見的授課方式,同樣,也逐漸被越來越多的教師引入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之中,并收到了頗為理想的效果。
2.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的必要性
就當前的教育環境而言,在小學課堂中通過體驗式教學的模式進行思想品德課程授課是十分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課程改革需要體驗式教學引入思品課堂
課程改革是在新的教育理念傳播之下提出的授課方式的轉變,其需要更為新穎、科學的課堂教學理念。新的教育理念包括了自幼兒教育到成人教育的方方面面,小學課堂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組成環節。課程改革要求小學課堂中以學生作為課堂的主角,教師摒棄舊有的單純傳授式教學方法,轉而成為學生體驗課堂的引導者。教師應帶動學生更多的去體會課堂中所接觸到的知識,通過親身的感悟去進行認知和總結,從而對所學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體會,真正起到內化的作用。而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正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之下,親身參與到課堂之中,通過加入預設情景,不斷體會與反思的過程。這一教學過程吻合課程改革的理念要求,因此也是新課改過程中的必然要求。
2.2 體驗式教學有助于教學效率的提高
自古以來,講授式的教學模式一直為我國教育領域長期沿用,然而發展至今,講授式教學也體現出了其明顯的缺陷――課堂相對呆板,氣氛不活躍,學生聽課積極性不高,效率低下。為此,必須提出更為新穎的教學理念方能克服上述缺陷,體驗式教學應運而生。如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程中,體驗式教學可以帶動學生對于所要學習的某種思想進行情景編排,并自編自演地參加到情景表演之中,通過主動地參與,學生有更高的熱情參與到課堂之中,并對于自己演練的情景形成頗為深刻的印象,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2.3 體驗式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體驗式教學包括情景演練、視頻觀看、社會調查等多種課堂形式,在小學的思想品德課程中,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幫助下,可以通過上述各種方式開展思想品德的學習。顯然,相比于傳統的思想品德課,體驗式課堂更富于趣味性,且其內容豐富,易于學生接受。在這樣的課堂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教學改革收效顯著。
3.小學思想品德課體驗式教學應用
在小學思想品德課的實際教學之中,體驗式教學主要包括設置情景、引發體驗,融入情景以及超越情景幾個主要環節。
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通常要提前進行課堂情景設計,如拍攝相關視頻短片、錄制音頻采訪、編寫情景劇等,這些環節中,往往包括了課堂所要傳授給學生的知識點。開始上課后,組織學生對音頻、視頻進行收聽觀看,或根據老師的“劇本”分配角色進行試演,即開始對課堂進行體驗。
以“助人為樂”主題課程為例,老師在授課之前,可以節選“當代雷鋒”郭明義助人為樂的事跡視頻,或者選取歷年“感動中國”評選活動中的動人事跡在授課過程中通過教室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并組織學生觀看,通過視頻中人物樂于幫助他人的事跡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通過助人者的樂于奉獻精神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價值及意義所在。
在完成情景設置之后,教師當引導學生融入情景,即親自參加到相關的情景之中,通過自己的參與去感受思想、感受知識,這一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學習印象,提高學習效率。
比如教師組織學生排練“尊老愛幼”主題話劇,通過公交車給老年人讓座、向失學兒童捐款等情景幫助學生形成尊敬老人、幫助幼小的思想。通過情景劇的排練,一方面幫助學生養成了良好的思想品質,同時弘揚了社會公德意識。
課堂最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從情景中走出來,超越情景地對所體驗的課堂內容進行總結,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并將自己的思想感悟積極的表達出來。如“為什么要做到助人為樂”,“助人為樂的過程中我們樂在何處”,“幫助老年人的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哪些方面”,等等。超越情景環節是思想品德課程的升華環節,學生通過該環節中主動思考、積極表達的過程,實現了思想品德的進步以及表達能力的提升。
總之,小學思想品德課程的體驗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通過引導學生參與課堂、體驗課堂的過程,幫助學生提高了學習效率、增長了學習能力,并在豐富多彩的課堂之中逐步實現了自我完善及發展。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中職語文 教育教學 文言文 體驗式教學
中職語文課程應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中職學生依據其個性品質造就其不同的發展趨勢,為他們提供更多自由的學習空間,為未來培養更多有獨創能力的人才,并要在教學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其民族自信息和好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同時,語文教學要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學生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和創造力的全面發展,因此,文言文語文體驗式教學,不僅僅是一種認知過程,也是一種生活經驗。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學習文言文呢?文言文的學習應該結合現在,從現實角度評估其積極意義和歷史局限性,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古人的思想,掌握其豐富的內涵,探索生命的價值和時代的精神。那么,如何進行生命體驗式學習?《文心雕龍?知音》指出:“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也就是說,寫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過辭章表達出來,閱讀文章的人通過文辭來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沿著文辭這個波浪找到文章的源頭,即使是深幽的意思也能夠被人理解。那么,我們在平時進行文言文學習的時候,如果要想深入了解作者的情感,就必須通過“披文入情”這個環節。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多次朗誦、美讀來引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教師要善于借用情景、背景等資料來補充學生的空白點。學生只有深刻了解所學文言文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領略其文辭美,才有對文言文產生興趣的可能。在人類的歷史長河中,幾乎每個國家都產生了自己的思想家。我國有孔子、老子、莊子、孟子……正是這些思想者把我們中國引渡到今天。他們用古老又美麗的語言,傳遞著深刻又豐富的思想。學習者與課文傳遞的思想碰撞,在碰撞中感受古人的情感,接受思想的洗禮,已達到對生命的深度體驗,是學習古文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文言文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與古人對話,引領學生進行思考。審美是人渴望自由的心靈對不自由的現實的超越。德國教育家普斯朗格曾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將生命感、價值感喚醒。”在文言文體驗式教學中,學生既入文本之內,體驗作者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碰撞,又超文本之上,對人生價值和意義進行思考,對思想進行創新。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展開說與寫的活動,讓學生將其體驗與感受表達出來。
傳統的文言文教學常常采用的方法是串講法、翻譯法、分析法,使得古典文學的魅力、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蕩然無存。錢夢龍先生在《文言文教學改革芻議》中說:“文言文教學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一個‘死角’,即使在語文教學改革很紅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學這塊‘世襲領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荒涼景象。”文言文教學陷入了尷尬的境地。新課程主張“使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探究等積極主動的學習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顯然,這是從課程目標的高度突出了體驗與思考的重要意義。
一、“讀”占鰲頭,融情于讀
當前,很多一線教師已經充分認識到誦讀對于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的課堂教學流程中,因為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誦讀往往成了一種擺設,走走過場。有效的讀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讀,在讀中體驗文言文的魅力,在朗讀的體驗中培養文言文的語感,領悟文本內容。古人也說:“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我們不敢奢求學生在百讀文章之后忽然頓悟,但是卻可讓學生在聲情并茂的誦讀中涵詠、體味,得到熏陶感染,使古文語感在誦讀中不知不覺培養起來。
(一)多層體驗,讀出意境
如在教學《蘭亭集序》一課時,我嘗試帶領學生這樣讀課文:1.初讀課文――自由朗讀,讀準字音。2.再讀課文――教師范讀,聽清句讀。表面上看,這是誦讀的問題,實際上只有弄清楚了文章詞句內容大意和詞句結構,才能做到誦讀句讀的正確,這也是體驗式閱讀的前提。3.三讀課文――讀出感情。《蘭亭集序》中情感變化的脈絡比較清晰,即“樂痛悲”,誦讀時注意揣摩作者、段落間的起伏跌宕來把握語氣和語感,就更易于抓住作者的行文思路和情感表達重點。
(二)角色體驗,讀出個性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還有一種非常奏效的朗讀方法,就是分角色朗讀。學習戲曲專題,運用這樣的朗讀方式能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最常見的形式是教師把文中不同角色分派給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大膽地放手,讓全班學生自由組合,分成小組,并讓每組自行安排角色,然后以比賽的形式完成朗讀任務,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此外,教師應大膽創新,讓學生發揮豐富的想象,運用方言和流行歌曲的方式完成形象的塑造。這樣就能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充分提高他們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三)升華體驗,讀出情感
心理學家認為,音樂能夠調動人的聯想與想象,激蕩起心底的漣漪。播放音樂是渲染氣氛、創設教學情境的一種有效手段。合適的音樂可以給學生一個情感基調,誘發學生的真切體驗,從而自然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充分挖掘文本內涵,促進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碰撞、交流。如《赤壁賦》《逍遙游》《蘭亭集序》等都是千古傳誦的美文,婉轉流暢,抑揚頓挫,語言凝練,富于音樂美。配樂來朗誦,不僅可以得到一種美的享受,而且能引領學生入情入境,調動起學生的想象與聯想,進入作者描繪的優美意境中,促進學生積極地感悟、思辨、探究。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音樂和文字相結合帶來的美,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注釋和工具書,搭建體驗平臺
學生可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去查、去讀、去悟。我常采用小組討論的方法,即將班級學生分為5―8人不等的小組,讓小組成員在自主體驗的基礎上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討論解決文中疑難的字詞句,然后由各小組提出討論過程中覺得困難的字詞句,最后采取競答的方式探討這些疑難問題,檢查個人、小組學習的效果。在此過程中,教師點撥、解疑。這樣的課堂就在學生討論、交流、碰撞、生成新的知識中活了起來。學生就可以從自己的動口、動手、動腦中學到知識,養成習慣,增強活力。
三、因文而異,巧立體驗側重點
文言文中應該既有“文”又有“言”。人教版中的文言文,都是堪稱經典的文學作品,能很好地把“文”“言”統一起來。我認為,教師應該在疏通文義的基礎上,挖掘文章的思想內涵。文言文教學不一定非要遵循什么模式。與現代文相比,文言文更應注重因“篇”施教,巧立體驗側重點。有的文言文語言淺顯,但意蘊豐厚,那么就不必在字詞句式上過分注重,而可以重在體驗的基礎上進行鑒賞。
如《報任安書》和《漁父》。這兩篇文章一長一短,一重一輕,應區別主次,突破重點。《報任安書》是傳統名篇,文章比較長,涉及比較復雜的歷史文化背景知識,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在教學中先開展翻譯任務活動,要求學生在閱讀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質疑,為進一步的問題探討打好基礎。而《漁父》比較短,又有較強的故事性,學習的難度不大,教學可以自學為主,教師稍加點撥,抓住幾次對話,突出屈原的人格追求。
四、大膽質疑,鼓勵學生個性體驗文本
閱讀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思維的創造活動。同時,學生得有所思、有所問,才能有所引申、發揮與創造。在《蘭亭集序》一文中,“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一句中的“一觴一詠”,書下的注釋為“飲酒一杯,詠詩一首”。在這一課的學習中,有位學生提出:“蘭亭集會,‘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到了誰的面前誰才能喝一杯酒,詠一首詩。其他41人圍著曲水,等著曲水中流過來的那只酒杯詠一首詩,這樣才夠盡興、愜意,才符合東晉時期文人的習慣。”這個問題的提出立刻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們觀點不一,分成兩派,展開爭論。
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我們要為學生提供體驗的空間和時間,在親歷的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語言實踐水平。如果不經過學生的自主體驗以及對體驗內容的思考、質疑、判斷、比較、選擇以及相應的概括、評價等語言實踐活動,就難以獲得結論,也難以真正理解和交流。更重要的是,任何沒有獨立自主的體驗為前提的教學過程,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就不可能培養起來。只有在體驗時思考,把體驗與思考結合起來,互動互補,讓學生逐步體驗古典文學的魅力,領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才能不斷提升文言文課堂教學的效益。
文言文生命體驗教學,既給予學生廣闊的空間與自由的思想,又提高了古文教學的地位。文言文生命體驗教學,讓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培養了學生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以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科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2]龐維國.論體驗式學習[J].全球教育展望,2011(6).
[3]王敬.尊重歷史 準確解讀――重讀《蘭亭集序》[J].現代語文:下旬,2004(1).
[4]趙繼光.新課程中學5S閱讀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10(8).
[5]黃榮華.生命體驗與語文學習[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
[6]曹晶.論關注生命體驗的課程[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03-105.
[7]李曉靜.古代文學作品的體驗式教學初探[D].2005.
[8]徐霞,余中云.淺談新課標下的文言文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04.
篇8
【關鍵詞】小學美術;學生;體驗式教學
體驗式教學,就是在美術教學活動中,注重美術新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緊密關聯,引導學生通過身臨具體情境或親身實踐,體驗、感受美術課程的豐富和微妙,并產生獨特的領悟和認識,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的教學模式。在美術新課程中,體驗學習的內容占了很大的比例,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寬泛的體驗學習空間。新課程強調:美術教育是以愉悅學生的感受和使其積極體驗、參與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為目的的基礎素質教育。而體驗是人不可缺少的健康心態。作為教師,除了教學生學習知識以外,還要讓學生多體驗,讓他們通過體驗能充分領悟美術的無窮魅力。那么,怎樣在美術教學中實施體驗教學呢?
1 教學活動注重趣味性
美術教學活動要富有趣味性,學生參加起來才有主動性和積極性。實踐發現,融音樂性、知識性、趣味性為一體的游戲,更能激發學生的激情,以及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讓他們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掌握所學的知識,使美術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使學生對美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如學習《手拉手,找朋友》一課時,由于這一課是學習認識色彩與線條,并運用色彩和線條畫一張畫,為了讓學生能認識不同的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我根據《找朋友》的歌曲作為課件的主題曲,創設了一個小朋友、各種卡通模樣的小油畫棒人和各種各樣的卡通線條人,它們在音樂聲中一起做“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看了以后就開始躍躍欲試了,這時候我就讓他們戴上小油畫棒和線條的頭飾來玩“找朋友”的游戲,學生們在做游戲的時候不知不覺中認識了多種色彩和各種各樣的線條。
2 教學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具有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而美術課程則是固定的、靜止的,具有被動性,為學生主體學習增加了障礙和困難。開展體驗教學,就要使固定的、被動的教材內容活起來,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與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內涵,注入體驗學習的機制和方式方法,注重主客體的交融性,使教學內容成為開放的,具有趣味的,充滿活力的各種學習活動,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主動性。如在課前我就經常結合有關美術的基本知識做一些新奇有趣的活動游戲如在“小鳥找家”……教學中,我通過Flasht和Authware制作課件創設小鳥在黑夜迷路的情境,激發學習熱情并引導學生體驗如何在特定的情境中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動手繪畫小鳥的朋友怎樣幫助它的情境,使學生獲得了活動參與、成功的愉悅體驗和應關愛他人、互助友愛的情感體驗。
3 教學注重參與性
學生認識美術主要是依賴視覺的直覺感知來完成,要感受美術的美,就必須投入到美術中去。隨著鮮艷的色彩、流暢的線條,展開豐富的想象,只有這樣才能動之以情、積極參與、快樂的學。比如說我在《穿花衣的熱帶魚》這一課時,制作了精美的教具,創設了蔚藍的大海、各種各樣美麗的熱帶魚以及會說話的小鴨子,還有美妙的旋律等一系列有趣的情境,這樣以來,學生全都爭先恐后地要求參與到美術活動之中來。
心理學研究發現,學生在認識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維的特點,他們常常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維過程,按照他們的心理年齡特點,利用生動具體的感性形象(有趣的電腦課件、精美的范畫的情境的設置等),誘發豐富的形象思維,從而激發其學習欲望,使學生全神貫注地主動參與學習。
4 教學注重實踐性
實踐是認知的基礎,其中技術性活動是人類社會的一種最基本的實踐活動。而美術課程向學生提供了技術性活動的基本方法,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實踐和善于實踐的心理品質,發展美術實踐能力。我們應創設豐富多彩的綜合實踐活動,充分刺激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從而獲得感知認識,完成對客體的認知。如在“童年的手印”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揉、搓、捏、摔、拍、印的過程中通過觸覺和視覺體驗,體驗到泥土的可塑性;通過鼻子對泥土的嗅覺體驗,聞到了泥土的清香氣味;通過玩泥游戲--拍壓泥板--發現印痕--壓印手印--即興表達體驗泥板的變化、美感和趣味。開展體驗性學習活動,就是在感知覺體驗美術的基礎上,進一步調動思維和情感體驗,逐步獲得對美術的感悟和認知。再通過實踐體驗,檢驗感知覺的認識,校正和提升認知思維,再進一步獲得創造與成功愉悅的體驗。
5 注重方式靈活性
新課程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內容選擇組織方面,關注學生各年齡階段的心理特征和成長需要,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性。
在教學中開展體驗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如按認知客體內容可分為對物體媒材性能、特征的體驗,對雙基知識認知過程的體驗,對作品塑造的體驗。按學習的類型可分為觸摸感覺體驗,視聽情景體驗,活動參與體驗,實踐創造體驗,情感審美體驗,成功挫折體驗,評價交流體驗等等。因此教師應遵循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選擇適當的教學方式和切入點,主動做出靈活的變通、調整,創設適合學生發展的學習氣氛與活動環境,讓學生在和諧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感悟和認知,獲得學習的興趣。如《鳥語花香》一課的學習是繪畫、剪貼、制作與活動的綜合體驗。可分成兩部分進行教學:
篇9
一、目前農村小學生學習英語的現狀
我所教學的區域正是農村較偏遠的地方,孩子的父母自身文化水平就比較低,不是整天忙于農活就是外出打工,甚至一年才回來一兩次,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問題。孩子大多由爺爺奶奶看管,這些爺爺奶奶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他們除了溺愛孩子卻不懂怎樣去教育孩子英語。他們不會給孩子買錄音機或點讀機,更不可能花昂貴的學費讓孩子去補習英語,甚至連孩子學不學習外語他們都不知道,因此家庭教育處于停頓狀態。孩子的英語學習完全靠學校里老師的四十分鐘教學時間。課本上的教學內容雖然生動活潑,富有情趣但對于農村孩子來說太遙遠,太不切實際,他們感興趣的只是他們日常生活中能夠感知到,觸摸到的東西,因此讓學生親身體驗課本上的知識內容,親身模仿其知識要點,才能在不知不覺中內化成自已的知識積累,從而熟練地加以運用,完成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要求,因此“體驗性”學習是農村小學生好英語的重要途徑。
二、什么是“體驗性”學習?
體驗性學習(Experiential learning)通過實踐來認識周圍事物,或者說通過能使學習者完完全全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使學習者真正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單方面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視、可聽、可感的教學媒體努力為學生做好體驗開始前的準備工作,讓學生產生一種渴望學習的沖動,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并積極接觸語言,運用語言,在親身體驗過程中掌握語言,大衛.科爾布(KOLb))是體驗或學習理論的代表。他認為學習不是內容的獲得與傳遞,而是通過經驗的轉換從而創造知識的過程。
三、怎樣把“體驗式”學習貫穿到從村小學生的英語教學中來?
1、教材的使用:把小學英語教材再編排再加工,轉化成適合農村小學生,具有鄉土氣息的“農民化英語”。
我教學的農村小學使用的是“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它主要按“話題―功能―結構―任務”相結合的原則編寫,并力求使話題、功能、結構和任務四個方面在比較真實的情境中緊密聯系,融為一體,吸取的是國外的一些風土人情和生活狀況,距離本國的農村兒童的實際生活狀況,相距較遠。因此在教學前,我往往把每節課的教學內容編排成能夠讓農村小學生易于實踐,輕松接受的東西來學習,采用土洋結合的學習方法。比如在教學牛津小學英語4B中的一些單詞如“pies 、 hot dogs”等一些農村兒童比較少見的東西時,我往往提前兩天備課,先上網查詢一下他們的制作過程,然后讓每位學生回家準備一些相關的食材,在正式上課的時候,我和大家一起制作pies和hot dogs…..在制作的過程中每個小朋友都顯得特別的開心和專注,當制作好的時候我打開收音機播放這些單詞的標準讀音,然后再讓學生反復跟著朗讀,這樣既讓每個學生都能知道pies和hot dogs是什么;同時也讓他們知道pies和hot dogs與他們平時吃的饅頭,煎餅等并無太大區別,只不過換個做法罷了,這樣不僅充分調動了他們動手,動腦、動口的能力,又在不知不覺中習得了知識。在教授‘’牛津小學5B unit 8“的生詞時,由于教授的都是動物類單詞,在上外語課的時候,我直接把課堂轉移到學校門前的田野里和小朋友一起捉“butterfly、、dragonfly’…’。.這不僅讓學生擁有積極的,健康的情感體驗,更直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喜歡進行的快樂的事情,從而起到對知識的內化和深化作用。
2、運用”體驗式教學法“對學生進行直觀教學。
在初學英語的小學階段,一個合適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在農村小學生的英語教學過程中,本人認為,絕對不應以應試為導向,而應該圍繞以激發學生學習的意愿和渴望為中心,上課時不能死扣書本,而應該安排一些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吸引每個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盡可能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潛移默化地學習。
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學學論》中寫道“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這種論述反映了教學過程中學生認識規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知識的形成。體驗式教學方法使學生身臨其境,其本質特征是激發學生的情感,以此推動學生認識活動的進行。比如在教授“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6 APE Lesson”一課時,本課要求掌握的日常交際用語及句型很多,于是我帶領小朋友到室外的操場上教學本節課內容,我首先在跟著錄音機的口令下做示范,“Stsnd up:”我邊跟著讀邊由坐在地上站了起來;“Jump up and down three times”,我跟著錄音機讀并上下跳了三次;“Put your hands on your head….我把手放在了頭上同時也跟著錄音機重復….這樣幾遍后,我再找學習能力強,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們和我一起跟著錄音機邊聽、說口令邊做動作,這樣幾次后我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個小組,由我和以上操練過的同學作為體育老師發出指令和其負責的小組成員一起練習,然后再由每個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分別扮演發令者和其學生組再進行操練…這樣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練習的機會。一堂課下來輕松有趣,不僅鍛煉了學生的身體,同時也點燃了學生學習的激情,使學習活動成為學生主動的、自愿的,樂于做的事情,更不知不覺中推動學生的認識活動,獲得了知識,輕松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篇10
【關鍵詞】德育課 體驗教學 運用 注意事項
中職學校的“德育教育”不同于傳統的“政治教育”,它的目標并不指向諸如高考在內的選拔評價式的教學成果,而是注重對學生思想與行為的啟發,體現為職業素養養成、發展服務的引導式的教學目的。因此,要提高德育教學的有效性,就要改變當前“只有管教,沒有教養”的傳統模式,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實現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教育與引導,達到中職學校德育教育的目的。換句話說,進行德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改革是勢在必行的。
一、“德育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意義
所謂的德育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根據德育目標和內容,科學有效地創設各種教學情境,啟動學生情智去感知、參與、體驗、領悟和內省,實現自主學習,從而達到自我完善和自我提升的內化過程,是一種變“書本化”為“人本化”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并非從根本上反對知識論的傳統道德教育,而是一種揚棄與超越,是尋求一種新的“視界融合”。它更加突出道德教育的自主性、情境性和生成性,不僅注重學生道德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對學生道德情感的誘導和激發,以及情感和認知的涵容互攝,從而有效地提升學生道德覺悟能力和道德境界,實現道德教育的“應然”價值。
二、德育課程體驗式教學模式的運用
體驗式教學模式是讓學生主體親自參與實踐活動,在活動中以自主獨特的方式認識、思考、體驗、感悟周圍世界,最終構建屬于自己的知識意義,以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自我教育活動。因此,在實踐運用上要突出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兩大方面啟發、引導體驗。
(一)在教學內容上凸顯“體驗式”教學的特點,啟發感悟體驗
教師教學的依據是教材。它是教師和學生教和學的主要內容,但不應是教學內容的全部。在德育課教學中,為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和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應根據教學目標及學生特點,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以外的所有具有教育意義的信息資源。例如,在《職業道德與職業指導》講述“職業能力的形成”時,筆者結合很多學生只看到成功人士成功的結果,很少了解其奮斗過程的實際,教學中,先讓學生談他們所熟知的比爾·蓋茨、成龍、李嘉誠,然后利用現代電教媒體,向學生展示了編輯的視頻資料《成功的背后》,把德育內容形象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了解蓋茨、成龍、李嘉誠在奮斗中不斷提升職業能力的歷程的真實情境。學生在那逼真的情境中對職業能力的形成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認識過程。在學生對情境進行體驗,受到心靈震撼的基礎上,教師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蓋茨、成龍、李嘉誠成功的原因何在?我們烹飪和導游專業相關職業群對職業能力的要求有哪些?你是否具備?有何差距?如何提高?學生在討論中思想碰撞,理性感悟,認識到只有從基礎工作做起,注重平時積累,才會具備較強的職業能力,獲得事業成功,從而自覺加強專業技能訓練,努力提高自身職業能力。這樣,學生在情境中體驗感悟,他們正確的職業觀就在教學情境中水到渠成。對于信息資源的獲取,筆者一般采取引導學生“讀書、看報”的方式實現。教師根據課堂教學,有目的地為學生選擇有關閱讀資料、書籍和指定每周的看報、點評時事活動等,大家接觸的信息差不多,頭腦里總會有些共同的東西,這樣使彼此間的距離拉近。而把學生自發形成的意識情感與課堂上由教師創設的情景氛圍內外結合,有效地達到共鳴體驗,從而理解領悟德育教學的內容。在教學內容凸顯體驗特點上,筆者還結合發生在學生身邊的故事、存在的問題和對某些社會現象的看法和困惑等生活實際,經常為學生提供一個相對真實的情境,還原知識產生的背景,恢復其原有的生動性和豐富性,讓學生更真實地融人情境中“親心”體驗。這樣使他們產生學習的需求和興趣,讓他們感到德育課親切、實際、可信、可行和適用,從而喜歡學、主動學。
(二)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
“教”與“學”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體驗式教學模式除了從教學內容上創設內容和情境讓學生有更多的體驗外,還注重從教學方法上引導學生的“情感體驗”。運用直觀感受、角色模擬、動手操作、師生角色置換、社會調查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情感體驗”,盡可能把德育課中抽象的知識還原成事實,讓學生面對需要去思考、操作、論證、討論、合作,讓學生去體驗事實、體驗問題、體驗過程、體驗結論,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真正感受到感情與思想的萌生、形成和交流的過程,感受到引人人勝的探究過程。從而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師生互動合作中構建知識,發展能力,健全人格,共同發展。
三、結語
中國有句諺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對人生經歷而言,親身經歷過的事情是最難忘的,所以,對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探討和嘗試是廣大德育課教師面臨的挑戰性任務,是貫徹有效教育的一個切實可行的突破口,更是時代的呼喚。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模式能把小課堂變大、變活、變新,把學習、研究、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在一起,它能夠真正地讓學生體驗到求知的快樂,進一步開啟學生思想的閘門。它能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協調發展,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更有幫助,更符合教育的本意與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