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培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12:48: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培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本文就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這些矛盾包括: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矛盾;公關傳播信宿的廣泛性與單一性矛盾;公關傳播著眼點的長遠性與近期性矛盾;公關傳播信息的個性與共性之間的矛盾。
論文關鍵詞:傳播公共關系公共關系傳播
一、公共關系傳播成為職業培訓機構宣傳的一種有效手段
公共關系產生于西方工業社會,現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公共關系。對于公共關系的認識,學界對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里,我們把公共關系理解為:一個社會組織為了推進相關的內外公眾對它的理解、信任、合作與支持,為了塑造組織形象、創造自身發展的最佳社會環境,在充分尊重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傳播、溝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種行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關系。
傳播是連接公共關系主體和客體的橋梁,是特定的個體或群體運用一定媒體或形式向受傳者進行信息傳遞與交流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與人之間信息的傳遞和分享。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公共關系活動就是以大眾傳播、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為主要方法的一種組織與公眾交流行為。
當前,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終生學習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職業培訓日益成為人們再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面對競爭激烈的培訓產業,傳統的宣傳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了,職業培訓機構紛紛采取公共關系傳播的方式加強組織的宣傳。然而在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存在著信息的個性與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的矛盾性
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的矛盾性影響到職業培訓機構形象的傳播,這些矛盾包括: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矛盾,公關傳播信宿的廣泛性與單一性矛盾,公關傳播著眼點的長遠性與近期性矛盾,公關傳播信息的個性與共性之間的矛盾。
1、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傳播者。從職業培訓機構公關傳播的角度來講,筆者認為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應當具有全員性的觀念,即公關傳播的信源應該是職業培訓機構的全體成員。這一觀念對內能提供職業培訓機構的凝聚力,對外能表現職業培訓機構的良好組織形象。在與客戶的交往過程中,職業培訓機構員工的一言一行都關系到客戶對機構形象的認知,影響機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然而在實踐中,職業培訓機構公關傳播信源的個別性現象比較突出。有些職業培訓機構看不到良好的公共關系傳播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領導不重視,員工不參與。大多數人認為公關活動是可有可無,即使要開展,那也只是專職公關部門或專職公關人員的分內事。這些現象顯示了職業培訓機構全員公關意識淡薄。
面對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的矛盾,職業培訓機構需要采取靈活措施,積極培育全員公關傳播意識,并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從而形成一種無意識的職業習慣,樹立機構良好的精神風貌。職業培訓機構全員公關意識是一旦形成,將會給職業培訓機構的發展帶來長期的、深遠的和積極的影響。
2、公關傳播信宿的廣泛性與單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關系傳播的信宿是社會公眾,社會公眾以數量不等的群體或個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對組織以不同影響的環境。
如果把社會公眾看成是一個系統的話,那么這個系統是由內部員工、消費者、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社區居民、合作伙伴、競爭對手和其它利益團體等要素組成的一個動態穩定的統一整體。因此職業培訓機構在開展公關傳播過程中,必須善待社會公眾中的每一位成員,注重公關傳播的廣泛性。
然而在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實踐中,有的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對象過于單一,主要選擇政府和知識消費者,而對媒體、社區居民、合作伙伴、競爭對手等其它社會公眾缺乏關注,致使公關傳播活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公關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對這一矛盾,職業培訓機構在公關傳播實踐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公眾因素,加強與不同類型的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從而達到公關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關傳播著眼點的長遠性與近期性的矛盾
在當前培訓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狀態下,傳統的廣告營銷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宣傳的需要,因此很多職業培訓機構也熱衷于公關傳播。然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培養才行。特別是在職業資格培訓市場,雖然我國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國務院各部委都做了職業資格認證相關方面的規定,但是持證上崗還沒有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特別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夠深刻。其次,用人單位對持證上崗的認識也不夠。因此,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不能一味考慮眼前的利益,而應注重傳播的長期性。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職業培訓機構的領導或者工作人員認為開展一兩次大型的公關傳播活動就能迅速地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客戶就會迅速認可自己的培訓項目,過于注重公關傳播的近期利益。這就造成了公關傳播的長遠性與實際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對于職業培訓機構來講,公關傳播活動不僅是一項近期的活動,更是一個長期的有計劃的充滿艱難與坎坷的系統工程。每一次具體的公關傳播活動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長遠目標的一個環節。用公關傳播活動來塑造組織形象的道路是沒有盡頭、沒有終點的。職業培訓機構要將每一次活動,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關傳播的一種表現形式,踏實做好當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長遠,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任務。
4、公關傳播信息的個性與共性的矛盾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國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以及文化一體化的趨勢明顯。與此同時,當今時代也是一個多元化或者說是個性化、差異化的時代,如政治多元化、經濟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兩種趨勢同時并存,兩者辯證統一,不可分割。面對這一趨勢,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不僅需要遵循職業培訓行業的相關政策,而且需要不斷創新,善于塑造獨特的組織文化,從而提高職業培訓機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實踐中,有的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形式過于呆板,缺乏特色,難以引起職業培訓機構內外公眾的廣泛關注。在職業培訓機構公關傳播方式中,“物質公關”相對較多,對人性的關注則相對較少。另外,有的職業培訓機構也狹隘地認為公關傳播就是迎來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關傳播活動中,有的職業培訓機構甚至采取有違社會公平競爭秩序和倫理道德習俗等手段,刻意貶低競爭對手,欺騙社會公眾。
面對這一矛盾,職業培訓機構的職能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創新精神對機構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當前人們對職業培訓的需求強烈,但職業培訓機構眾多,競爭激烈,任何一個職業培訓機構唯有創新,才能贏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首先職業培訓機構的職能部門要鼓勵創新,獎勵創新,重視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提拔。其次,要在職業培訓機構內部形成一種善于學習、積極學習的組織氛圍,構建學習型的組織文化。第三,要采取靈活措施加強職業培訓機構的平行溝通,上行溝通和下行溝通,碰撞思維的火花,分享創新的樂趣,從而在職業培訓機構內部創造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
總之,目前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還存在著許多矛盾。面對這些矛盾現象,職業培訓機構要善于承認矛盾、認識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決矛盾,達到塑造職業培訓機構良好形象的目的。
參考文獻:
篇2
(一)農民所處的社會背景分析
當前,我國城鎮化進度明顯,土地農轉非增速,土地征占規模不斷增大。相應地,農村失地農民人數激增,這成為我國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新問題。然而,農民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平均接受教育年限卻較短,他們較低的文化素質明顯難以適應現代農業或者城市生存的發展要求。最重要的是,絕大部分農民嚴重缺乏職業技能,在殘酷的就業競爭中處于弱勢地位,即使有很好的就業機會,其職業技能也不能滿足工作需要,相當一部分農民處于失業狀態,失業農民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即使在政府扶持下,一部分農民勉強實現就業,但大多也是從事臟、累、苦、險和低收入的行業,以非正規就業為主,工資待遇低且工作穩定性差。因此,農民亟待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自身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從而創造和把握再就業機會。
(二)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農民職業培訓現狀
1、開展現代教育技術培訓的基礎條件差。目前,農民職業培訓主要是政策導向性,一些農民培訓機構的培訓場地和培訓設備簡陋,培訓目標不明確,只是為了響應國家的政策象征性地完成培訓,培訓效果不理想。雖然國家對于農民培訓方面有一定的經費支持,但由于現代教育技術的相關設施建設需求經費巨大,這些費用遠遠低于實際需求。
2、師資力量薄弱,師資隊伍不穩定。目前,大部分農民培訓教師缺乏相關信息技能培訓,教育觀念較為陳舊,對現代教育技術認識不夠,缺乏應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教學培訓工作所需的理論及實際操作技能。政府部門對于現代教育技術在農民培訓中的作用認識不夠,加上農民培訓教師工資拖欠嚴重,嚴重影響了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導致師資隊伍不穩定。
3、網絡培訓資源分散且不足。目前,針對農民培訓的網絡信息體系還不完善,符合農民需求的培訓少。目前,農民培訓對象主要分為四類:一是在家務農農村初高中畢業生,是新農村背景下的新生代農民;二是打算外出務工的農村剩余勞動力;三是戶籍在農村,但主要從事非農產業、以打工為主要收入的農村勞動力;四是從事農、林、漁業、種養殖為生的農村居民。在對農民實施培訓的過程中,沒有根據年齡、文化程度、工作經驗和已有技能基礎等個體特征而采取相應的培訓策略。培訓課程也沒有根據農民的具體需求進行分類,導致農民培訓項目基本雷同,均是家政服務、計算機操作、烹飪等脫離實際需求的培訓內容。
二、現代教育技術在農民培訓中的應用與對策
(一)建立完善的農民培訓體系
在農民培訓中,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是一種新的探索,這個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應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精神,結合當地經濟發展實際,尤其是農村經濟發展現狀,合理安排現代教育技術培訓中用到的相關硬件環境、教學資源、師資力量等問題。政府對農民培訓要統籌規劃,省農、林、漁業等部門也應積極配合,同時,整合農業職業院校、鄉鎮成人學校、農民培訓機構等培訓資源,在高等農業院校、農業廣播電視學校、鄉鎮農民培訓機構中開展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農民培訓班。應對農民培訓工作進行調查研究,根據農民培訓效果建立獎勵與考核制度。強化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開展農民培訓資料的收集、整理和歸檔跟蹤工作,加強培訓的督查指導工作,進一步完善考核評估體系。
(二)建立農民培訓專項基金
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培訓需要相應的多媒體教室及網絡設施,而這些設施配備需花費較多的經費。參加培訓的教師也需要提高現代教育技術技能,這些都取決于地方政府財政撥款的支持力度。目前,國家對農民培訓資金投入嚴重不足,所以,除了增加國家財政投入外,還應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地市級政府部門以及個人參與到農民培訓項目中來,從而保障穩定的經費來源。河南是一個農業大省,可根據各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現代教育技術資金投入。對經濟較發達地區,可進一步鼓勵企業、民間團體作為培訓主體,參與培訓實施的全過程,以保障農民培訓中現代教育技術人力、物力的充足供給。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目前,河南的農民培訓主體除公辦培訓機構外,社會團體、企業和公民按國家規定也可參與農民培訓,因此,呈現出辦學主體多元化的趨勢。培訓教師包括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總的來看,教師層次良莠不齊。因此,應該加強培訓教師的專業化建設以及教師教學技能的提升,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提高培訓教師的專業技能與教育教學能力,從而提高培訓效果。應多渠道廣泛吸收培訓師資,聘請社會上的能工巧匠、專業技術人員等兼任培訓教師,建立一支能力強、素質高的農民培訓師資隊伍。
(四)重視農民培訓教學資源開發
現代教育技術與農民培訓課程的有機整合離不開農民培訓教學資源的開發。首先,農民培訓內容應根據國家職業標準以及不同行業、不同工種、不同崗位對從業人員基本技能和操作規程的要求,在充分考慮農民工需求和產業結構的基礎上,根據市場需要安排培訓內容,并不斷調整。在此基礎上,組織人員針對培訓內容開發多媒體或網絡教學資源。此外,還應開發適用于小組協作學習及個人探究學習的教學資源。
(五)加強農民培訓的個性化與互動性
現代教育技術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網絡的應用,利用網絡平臺對農民進行培訓是農民培訓的主要組成部分。利用網絡對農民進行培訓,應根據農民的不同需求體現培訓內容的個性化,參加培訓的農民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文化程度、工作經驗以及培訓需求來選擇相應的網絡培訓項目進行自主學習。同時,在追求個性的同時,農民學員還應樹立較強的社會合作意識,根據工作活動的需要,相互配合,不斷調整合作方式以改善合作關系,以適應社會化職業需求。另外,網絡培訓平臺還應開發網絡輔導答疑系統,鼓勵農民應用即時通訊軟件、電子郵件、博客等進行聊天、文件共享、文件傳輸等,隨時與其他農民進行廣泛交流,讓農民通過電腦網絡或手機網絡隨時都能方便接受到專業的答疑。
(六)采用多元化的培訓方式
篇3
關鍵詞: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終身教育
一、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的經驗及其啟示
1.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經驗
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各有特色。英國是最早提倡終身教育的國家,并不斷完善其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德國非常注重員工培訓,政府官員、管理人員、企業內部各級人員都要接受成人繼續教育,并建立起以動手能力為特色的職業培訓體系。美國以社區學院為特色,成為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規模最大的國家。加拿大的教育很注重能力培養,其最突出的是建立起以能力為教學基礎的CBE教育思想體系。日本積極推進終身教育,是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雖然各國職業教育和培訓各具特色,但體現著共同的發展趨勢。
(1)建立需求導向的培訓制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召開了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教科文副總干事鮑維爾在主題報告中提出:“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是通向未來的橋梁,但是,必須有一條由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作為導向的就業道路,否則我們就是在制造新問題。由此可見,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協調的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計劃,而且是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就業結合的新局面——我們需要把技術和職業教育與培訓聯系起來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訓、就業和社會福利幾個方面工作在一個國家內、在國際范圍內聯系起來。”近年來,社會伙伴合作辦學已成為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流模式。社會伙伴合作辦學就是政府各級教育部門、就業部門與社會的工業部門、雇主組織和工會組織等通力合作,對于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方向、內容等進行協商,同時就業部門、經濟部門、雇主組織等越來越多地參與職業教育的管理和決策。在這個機制中,政府除了從事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實際辦學以外,還要起到組織領導、協調辦學、建立質量保障制度等作用。而各種社會組織,特別是企業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提供就業需求的信息,提供有效的實習、培訓場所和就業渠道,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了解和掌握企業的動態,提高培訓質量,建立需求導向的培訓制度。
(2)職業教育和培訓終身化。第二屆國際技術與職業教育大會會議主題是“終身學習與培訓——通向未來的橋梁”,這表明職業教育終身化的趨勢已被國際社會所重視,并因其重要的意義而被提倡。目前,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正逐漸融入終身教育體系,職業教育不再被看做是終結性教育,過去那種認為只靠一次教育或培訓就能享用終身的想法或做法已經過時了。20世紀90年代各發達國家紛紛實施“終身學習”或“繼續學習”計劃。例如,瑞士的終身職業教育體系,包括更新知識和技能、獲得新資格的職業繼續培訓和高級專業考試,面向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等。英國于1998年提出了建立“產業大學”和“個人學習賬戶”的設想,以便使人們能夠更加方便地接受開放式的遠程教育和實施“終身教育”計劃。日本提出終身職業訓練及終身技能評價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方向,并努力建設面向21世紀的終身職業能力開發體系。美國早在1971年就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終身化的職業教育——生計教育。生計教育作為一種終身意義的職業教育,它的推行實施得到美國聯邦政府及美國職業協會等組織的廣泛支持。
(3)職業教育和培訓內容的綜合素質化。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以能力為本位。過去的技能主要是指任務能力,即與完成具體任務相對應的具體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能力標準就是任務技能清單,培訓課程就是在此基礎上開發的一系列任務技能(或稱教學模塊),能力評價的依據就是直接觀察個體對這一系列具體任務的完成情況。這種任務能力觀是傳統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內容設計的理念基礎。在現代職業發展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能力觀。一種觀點認為,個體的一般素質對于有效的工作表現是至關重要的,一般素質是掌握那些特定的、具體的任務技能的基礎,也是促進個體能力遷移的基礎。一般素質包括相關知識、分析與綜合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判斷力、創造力等,它們往往能應用于許多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在此基礎上的職業教育的內容,強調的是一般素質的培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將一般素質與具體的職業崗位或工作情景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的職業教育的內容是將一般素質與任務能力結合起來。最近,德國、澳大利亞提出的關鍵素質概念,英國的核心能力概念,美國勞工部提出的包括資源合理支配、人際關系處理、信息獲取利用、系統分析綜合、多種技術運用的五種能力以及技能、思維、品德的三種素質,等等,都是新的能力觀的體現。
(4)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國際聯合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勞動力在國際和國內流動量加大,順應這一變化趨勢,職業教育與培訓也開始建立國際化的職教合作網絡和運行機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世界職教領域國際合作的主要組織者,目前已建立的聯合國職教信息網絡,是連接了128個國家的一個職教實施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要在德國波恩建立一個國際職業技術教育研究中心,提供職教研究與發展信息,培訓職教人員。國與國之間的合作也在發展。中德兩國政府近20年來進行了下崗婦女再就業、關鍵素質培訓等多項專題項目合作,最近又結合中國政府西部開發戰略,實施以西部人力資源開發為目標的綜合性職教合作項目。在世界范圍內雙邊以至多邊的合作辦學或合資辦學,成為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又一新形式。
2.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經驗的三點啟示
(1)職業教育和培訓是培養實踐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開發人力資源的重點是培養,關鍵在應用。職業培訓從其本身特點看,是由實踐上升為理論再指導實踐的知識螺旋積累過程,是發現人的潛能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建設中真正需要的就是這種理論與實踐知識相結合的人才,要培養造就的也是這種不斷更新知識和思想理念的專業人才,書本理論知識只是對這種專業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既要重視人才的開發,又要重視人才的應用;既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又要重視人才的自身培養;既要重視人才的基礎知識,又要重視人才的知識更新。這里說的培養和知識更新的重要途徑就是職業培訓。
(2)政府部門在職業培訓中要站準位置,發揮作用。我國加入WTO后,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政府有關部門除了必須重視職業培訓外,還應該擺正位置,發揮積極有效的作用。一是要發揮對職業培訓的規范作用;二是要發揮對職業培訓內容的指導作用;三是要發揮對培訓市場的監管作用;四是要發揮對職業培訓的激勵作用。
(3)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協調好基礎教育與職業教育的關系。從教育規律和各層次教育對象的特點分析,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環節,是公民必須經歷的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是系統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書本理論。它以提高公民的學歷層次為主要特征,為提高公民素質和就業準備打好基礎。職業教育是公民到達就業崗位后的一種繼續教育,學習內容主要是與工作崗位有關的知識、技能,并根據社會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更新和掌握新知識,從而提高工作的適應性和開拓能力,進一步開發人的潛能。如果說基礎教育重視的是提高人的學歷文憑的話,那么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就應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職業培訓是終身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建設的實踐和框架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我國就業問題的挑戰,展開了以就業、轉業、創業能力建設為本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體系建設。職業培訓教育在適應市場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員素質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現行的職業培訓教育無論在體制上,還是其他方面,都存在許多不適應經濟發展的問題。這與“缺乏一個既符合國情市情又符合市場運作規律、適應職業培訓需求的體系”有關。
1.職業教育和培訓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第一,政府及企業在職業教育、培訓中的職能問題。全社會的職業培訓應該有一套完整的法規制度。具體來講,就是要對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收費和培訓管理權限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統一、規范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培訓組織、人員在職業培訓方面的權利、義務等具體事項。目前,我國在職能界定方面,一是政府對職業培訓應提供何種支持和服務,承擔何種責任和義務界定不夠明確;二是企業及中介組織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界定不夠清楚。
第二,職業培訓教育的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市區無論在政策與財政支持、還是在實踐方面發展速度較快,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嚴重滯后。二是企業間發展不平衡。有的企業職業培訓有聲有色,對企業經營起到極大推動作用,而另外一些企業欠缺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意識。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48.4%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單位沒有對技術工人實行中長期培訓計劃或措施。在問及“您參加工作后獲取新知識、新技術主要來源”(多選擇題)時,90.2%的被調查者表示是自己在工作中的積累;31.1%的被調查者表示是參加單位的培訓;18%的被調查者表示是參加社會有關部門的技術培訓。三是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人們在觀念上存在重學歷教育,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情況。
第三,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實用性,不能滿足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下崗職工就業的需要。各種培訓班名目繁多,費用不少,并且存在形式主義現象,培訓效果有待提高。多層次、專業化培訓體系有待建立。
第四,培訓經費籌措和使用方面的問題。目前,除下崗失業人員培訓經費由國家全額負擔外,其他培訓資金均由國家、用人單位和個人擔負。對于下崗失業人員培訓經費,調控力度不夠、經費投入不足、使用不規范,有些部門把其看做創收手段。在農村缺少政府有效組織的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經費。
第五,宣傳導向和觀念方面存在一定問題。被扭曲的教育價值觀和人才觀是當前阻礙職教發展的重要因素。現行教育的選拔功能被過分擴大,并且往往只以一種標準分數為依據,從而使教育過程演化成為應試能力競爭。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人的多樣性和社會需求的多樣性被忽視,教育類型的多樣化被異化為等級化,不同教育類型的分流變為選拔和淘汰者的歸類,行行出狀元的思想被否定,往往認為學業失敗的學生才進入職業教育學習,對通過崗位職業培訓和自學的人,其工作能力再強,也會因沒有文憑而不被重視和重用。職教的發展得不到公正的對待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反映在政策上是待遇過低。
國內外的經驗證明,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提高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有效手段。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強自我創業、自我發展的能力,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而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確實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一是總量不足;二是流失嚴重;三是技術結構不合理。以天津為例:截至2003年底,在83.5萬技術工人中,技師和高級技師僅占1.27%,高級工占9.83%,中級工占27.3%,初級工占61.6%。呈“金字塔”型,塔基過大,高級技能人才嚴重不足。發達國家的技術等級結構呈“鉆石”型,高級工占35%,中級工占50%,初級工占15%。
2.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的框架
(1)將全面開發人力資源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任務”,確立第一資源戰略和實施能力發展戰略。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不是人力資源強國。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轉業和創業能力不強,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一個瓶頸。同時,與其他國家相比較,人力資源是我國最具比較優勢的潛在資源。把潛在優勢變為現實優勢,將成為我國今后一二十年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因此,必須確立人力資源“四個第一”的思想,即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任務;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實現富民強國的第一國策;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各級政府的第一任務。實施能力開發戰略,實現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以提高全民的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教育和培訓的能力建設,使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開發利用勞動力資源、解決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促進社會安定的重要手段。
(2)充分發揮政府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指導作用,努力增加職業教育的投入。政府在職業教育中承擔的首要責任是政策制定、提供經費、協調關系、制定標準。技術和職業教育的特殊性決定其政策制定和辦學必須由政府、產業部門和社會三方面建立新的伙伴關系來實現,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為依托,以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術為核心。在職業教育中增加公共財政的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示范性職業學校和實訓基地建設,為強化高技能性和實用型人才培養創造條件。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力度,通過減免職業學校學生的學費,使技術與職業教育的對象更廣,受教育的機會更大。在職業培訓中要抓住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市場需求信息,引導培訓機構的培訓方向,即以勞動保障信息平臺為依托,通過網絡招投標方式確定培訓單位,由政府購買培訓成果,以確保培訓的實效;二是抓住職業技能鑒定和發放資格證書兩個環節,確保培訓的質量。實現職業培訓運作市場化,社會培訓資源集約化,培訓考核鑒定標準化。
(3)樹立學習型社會的理念,推進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整體改革。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除了教育共性之外,具有明顯的區別。職業教育是公民到達就業崗位后的一種繼續教育,學習內容主要是與工作崗位有關的知識、技能,并根據社會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更新和掌握新知識,從而提高工作的適應性和開拓能力,進一步開發人的潛能。職業教育應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綜合性。基礎教育重視的是提高人的學歷文憑,職業培訓更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職業教育的發展使教育第一價值得到提升”,因為,職業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用教育的方法使人的生活具有樂趣,職業教育給人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課程類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空間,從而使整個教育事業關注全民成為可能,關注每一個人,這是以人為本的認識基點。
(4)堅持市場導向,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培訓質量。要堅持正確的方向,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勞動者,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勞動就業、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滿足勞動者終身學習的需要服務。一是要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調整和把握培訓方向;二是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設置課程。密切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重點,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三是與用人單位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實行“訂單式”定向培訓。職業培訓機構要向多功能、綜合性方向發展,為受訓者提供職業培訓、技能鑒定、職業介紹、就業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圍繞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適應支柱產業的發展,制定新的崗位技能標準,加強崗位培訓。為培養一支有較高職業技能的勞動后備軍,進一步提高新生勞動力的就業培訓;圍繞經濟結構調整,結合我國工業東移、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做好勞動力結構調整和職工轉業轉崗培訓。圍繞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實行市場化、社會化再培訓機制;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做好農村勞動力培訓。
(5)完善職業培訓政策,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一是推行“雙證”就業制度,把就業與提高勞動者素質緊密結合起來;學歷證書加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先培訓后就業”,完善就業準入制度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保證;二是鼓勵和支持民辦、中外合辦職業培訓機構,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制定完善高技能人才鼓勵政策;四是加大培訓資金投入。培訓經費應采取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將財政撥付的再就業培訓經費落實好,提高再就業培訓的實效。
參考文獻:
[1]畢結禮.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2]李建中.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現狀、趨勢及中國職業教育的基本對策[J].外國教育資料,2000(6).
[3]韓振軒.勞動和社會保障基層建設與管理實物全書[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4]于法鳴.建立市場導向就業機制[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篇4
要圍繞銀行自身的戰略目標和各項工作重點,將培訓作為推進戰略實施的重要手段,持久地發揮培訓對改善績效與提升企業競爭力作用;要樹立人才投資理念,樹立科學培訓理念,加大對培訓的投入,提高培訓的投入產出意識,各級上下聯動、各部門密切配合,形成培訓一盤棋的格局;要將培訓與員工的職業發展相結合,有效調動員工的培訓熱情,堅持企業培訓與員工自主學習相結合,營造人人需要學習、人人有機會學習、人人主動學習的良好氛圍。通過加強對員工的培訓教育,進行文化理念的整合,不斷強化新老員工的服務意識和文化認同感,使員工盡快融入銀行。
二、提高培訓覆蓋率
培訓是員工最好的福利,也是員工成長、銀行發展的基礎。為了確保培訓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和有效性,要不斷地研究培訓發展規律,更新觀念,突破傳統教學方式,開展了多角度、多層次、多種形式的培訓活動,提高培訓覆蓋率,不斷加大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培訓效果。在培訓中,要采用集中授課、角色互換、案例分析、討論互動、警示教育、拓展訓練等多種豐富而有成效的培訓方式,激發了員工的學習興趣。要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習培訓,使各層級員工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技能得到不斷提高,團隊戰斗力、凝聚力進一步提升,從而打造核心競爭力。
三、加強一線員工培訓
要建立和完善個性化培訓制度,科學規范員工培訓工作。遵循個人能力提升與銀行經營管理發展吻合、短期技能提高和長期素質發展結合、強制培訓與自主培訓統一的原則,力求使培訓教育具有針對性、有效性和實用性。從培訓需求角度出發,努力做到量身打造,量體裁衣,共性培訓與個性需求互補。要加大對一線員工的培訓力度,在行為改進和崗位能力提高兩個方面進行培訓。對行為改進的培訓方法主要采取普遍輪訓、重點強化和網點早訓等方式;對崗位能力提高的培訓方法主要采取集中面授、模擬訓練等方式,配合采用崗位練兵、個人自學等方法。培訓主要是提高服務禮儀和服務技能水準。對新入行員工的培訓需求主要體現在盡快熟悉了解銀行,掌握與崗位勝任能力要求相匹配的基本業務知識、基本技能及相關規章制度方面。
篇5
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為社會崗位進行崗位職業培訓,根據崗位工作的要求進行定向培訓,主要是加強就業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工作能力、業務技能培訓。所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不只是為了培養他們的業務工作技能,還應該對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進行鍛煉,讓他們認清自己的工作職責,放下思想包袱,熱情的投入到工作當中,不斷的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不過,當下不少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對生產技術培訓比較重視,而對就業人員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教育卻沒有不怎么看重,即在培訓中有重業務輕思想的問題,不利于工作人才的培養。所以,我們應該要正確的認識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
1.有利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我黨的教育方針是要全社會認真而全面的發展德育、智育、體育、美育,針對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而言,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就是應該努力提高就業人員的綜合素質。
2.有利于適應社會政治思想發展形勢。人在社會中不是孤立存在的,因而會受到社會思想政治的影響。由此看來,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要重視就業人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形勢教育,樹立就業人員的正確的思想政治觀念,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要堅決抵制社會不良思想的侵襲,不然就會對就業人員的身心健康塑造不利,不能培養出負責任的就業人員。
3.有利于提高就業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從社會崗位需求的角度來看,每個職業都有自身的紀律性和組織性。作為社會崗位工作人員,就應該愛崗敬業,提高自身的職業道德水平,在職業技能培訓中將職業道德培養作為重點的培訓內容。
4.有利于促進就業人員的全面發展。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要加強就業人員的思想道德、業務技能、職業素養的培訓。如果任何一個方面沒有做好,都可能讓就業人員片面發展。在市場經濟環境中,對就業人員進行技能培訓而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那么就可能降低他們的道德水平。對于就業人員來說,不努力學習,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質,就算工作很努力,也難以真正獲得發展。
5.有利于提高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培訓效果。具體來說,要引導就業人員加強學習,提升崗位技能水平,做好就業人員的思想工作。就業人員的思想政治素養低下,那么他就很難正確的認識自己和所要從事的崗位,不能夠做到愛崗敬業,那么對其所進行的崗位培訓效果也難以變得明顯。崗位從業人員的的人生價值觀是受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導,對職工的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二、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崗位培訓對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職業技能培訓中心對社會就業人員的崗位培訓有著針對性、直接性等特點。社會就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和在校學生的培訓方式是不一樣的,社會就業人員有著自身的思想政治閱歷,他們的教育過程有著明顯的自主性,就是所謂的自我教育。所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要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不論是在工作內容,還是在工作的形式方法上,都要有創造性的做好。具體來說,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應該根據就業人員和社會崗位需求來把握好他們的思想動態變化,在思想政治以及形勢教育的基礎上,還要突出的加強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崗位責任感、主人翁意識的教育,讓他們在崗位上能夠根據企業的行為價值機制來引導自己的思想動態和行動標準。在教育方式上,不能空洞說教,流于形式,必須根據就業人員的崗位來制定靈活的培訓方針,在崗位培訓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三、根據就業人員的崗位培訓來強化思想政治工作
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肩負著為企業和社會崗位培訓人才,而經過培訓的人才應該有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高度的崗位責任感,有通過完善的培訓教育體制,為社會崗位輸送人才,積累培訓經驗。當前,我們的企業急需專業而全面的、責任感強的復合型人才。要加強就業人員的崗位培訓、持證上崗培訓,并且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力度。
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要根據就業人員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解決,讓他們能夠專心的做好技能培訓,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當前,不少就業人員眼高手低、高不成低不就,受到了社會消極思想的影響,缺乏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在工作中不能全心全意。有的就業人員有著較好的業務素質,但是缺乏高度的責任感,工作責任心不強。還有的就業人員面臨的社會就業壓力大,思想障礙較多,這也影響了他們以后的就業前途。所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應該及時收集這些問題,有針對性的對他們進行培訓,通過有效的引導、教育來解決這些問題。
隨著社會就業競爭壓力的加劇,就業人員的就業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業競爭、跳槽、下崗、待崗等問題日益增多。所以,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要加強就業人員的崗位培訓和思想政治工作,將二者統一起來,切實解決好就業人員的思想包袱,提高他們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水平,打破形式主義,讓職業技能培訓中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的打動就業人員的思想,為他們未來的就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篇6
摘要:職業教育;職業培訓;終身教育
一、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的經驗及其啟示
1.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經驗
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的發展各有特色。英國是最早提倡終身教育的國家,并不斷完善其繼續教育和成人教育。德國非常注重員工培訓,政府官員、管理人員、企業內部各級人員都要接受成人繼續教育,并建立起以動手能力為特色的職業培訓體系。美國以社區學院為特色,成為職業教育和培訓發展規模最大的國家。加拿大的教育很注重能力培養,其最突出的是建立起以能力為教學基礎的CBE教育思想體系。日本積極推進終身教育,是經濟飛速發展的國家。雖然各國職業教育和培訓各具特色,但體現著共同的發展趨向。
(1)建立需求導向的培訓制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韓國首爾召開了第二屆國際技術和職業教育大會,教科文副總干事鮑維爾在主題報告中提出摘要:“技術和職業教育和培訓是通向未來的橋梁,但是,必須有一條由技術和職業教育和培訓作為導向的就業道路,否則我們就是在制造新新問題。由此可見,我們需要的不僅是重振活力和更加協調的技術和職業教育和培訓計劃,而且是技術和職業教育和就業結合的新局面——我們需要把技術和職業教育和培訓聯系起來的新模式,使教育、培訓、就業和社會福利幾個方面工作在一個國家內、在國際范圍內聯系起來。”近年來,社會伙伴合作辦學已成為發達國家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主流模式。社會伙伴合作辦學就是政府各級教育部門、就業部門和社會的工業部門、雇主組織和工會組織等通力合作,對于職業教育的辦學體制、方向、內容等進行協商,同時就業部門、經濟部門、雇主組織等越來越多地參和職業教育的管理和決策。在這個機制中,政府除了從事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實際辦學以外,還要起到組織領導、協調辦學、建立質量保障制度等功能。而各種社會組織,非凡是企業在其中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就業需求的信息,提供有效的實習、培訓場所和就業渠道,使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能夠了解和把握企業的動態,提高培訓質量,建立需求導向的培訓制度。
(2)職業教育和培訓終身化。第二屆國際技術和職業教育大會會議主題是“終身學習和培訓——通向未來的橋梁”,這表明職業教育終身化的趨向已被國際社會所重視,并因其重要的意義而被提倡。目前,世界各國職業教育正逐漸融入終身教育體系,職業教育不再被看做是終結性教育,過去那種認為只靠一次教育或培訓就能享用終身的想法或做法已經過時了。20世紀90年代各發達國家紛紛實施“終身學習”或“繼續學習”計劃。例如,瑞士的終身職業教育體系,包括更新知識和技能、獲得新資格的職業繼續培訓和高級專業考試,面向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等。英國于1998年提出了建立“產業大學”和“個人學習賬戶”的設想,以便使人們能夠更加方便地接受開放式的遠程教育和實施“終身教育”計劃。日本提出終身職業練習及終身技能評價是職業教育的根本方向,并努力建設面向21世紀的終身職業能力開發體系。美國早在1971年就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終身化的職業教育——生計教育。生計教育作為一種終身意義的職業教育,它的推行實施得到美國聯邦政府及美國職業協會等組織的廣泛支持。
(3)職業教育和培訓內容的綜合素質化。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強調職業技能的培養,以能力為本位。過去的技能主要是指任務能力,即和完成具體任務相對應的具體操作技能。在此基礎上,能力標準就是任務技能清單,培訓課程就是在此基礎上開發的一系列任務技能(或稱教學模塊),能力評價的依據就是直接觀察個體對這一系列具體任務的完成情況。這種任務能力觀是傳統的職業教育、職業培訓內容設計的理念基礎。在現代職業發展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能力觀。一種觀點認為,個體的一般素質對于有效的工作表現是至關重要的,一般素質是把握那些特定的、具體的任務技能的基礎,也是促進個體能力遷移的基礎。一般素質包括相關知識、分析和綜合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判定力、創造力等,它們往往能應用于許多不同的工作環境中。在此基礎上的職業教育的內容,強調的是一般素質的培養。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應將一般素質和具體的職業崗位或工作情景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的職業教育的內容是將一般素質和任務能力結合起來。最近,德國、澳大利亞提出的關鍵素質概念,英國的核心能力概念,美國勞工部提出的包括資源合理支配、人際關系處理、信息獲取利用、系統分析綜合、多種技術運用的五種能力以及技能、思維、品德的三種素質,等等,都是新的能力觀的體現。
(4)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國際聯合化。全球經濟一體化,導致勞動力在國際和國內流動量加大,順應這一變化趨向,職業教育和培訓也開始建立國際化的職教合作網絡和運行機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世界職教領域國際合作的主要組織者,目前已建立的聯合國職教信息網絡,是連接了128個國家的一個職教實施中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要在德國波恩建立一個國際職業技術教育探究中心,提供職教探究和發展信息,培訓職教人員。國和國之間的合作也在發展。中德兩國政府近20年來進行了下崗婦女再就業、關鍵素質培訓等多項專題項目合作,最近又結合中國政府西部開發戰略,實施以西部人力資源開發為目標的綜合性職教合作項目。在世界范圍內雙邊以至多邊的合作辦學或合資辦學,成為職業教育國際合作的又一新形式。
2.國外職業教育和培訓經驗的三點啟示
(1)職業教育和培訓是培養實踐應用人才的重要途徑。開發人力資源的重點是培養,關鍵在應用。職業培訓從其本身特征看,是由實踐上升為理論再指導實踐的知識螺旋積累過程,是發現人的潛能的重要途徑。在經濟建設中真正需要的就是這種理論和實踐知識相結合的人才,要培養造就的也是這種不斷更新知識和思想理念的專業人才,書本理論知識只是對這種專業人才的一個基本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既要重視人才的開發,又要重視人才的應用;既要重視人才的引進,又要重視人才的自身培養;既要重視人才的基礎知識,又要重視人才的知識更新。這里說的培養和知識更新的重要途徑就是職業培訓。
(2)政府部門在職業培訓中要站準位置,發揮功能。我國加入WTO后,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政府有關部門除了必須重視職業培訓外,還應該擺正位置,發揮積極有效的功能。一是要發揮對職業培訓的規范功能;二是要發揮對職業培訓內容的指導功能;三是要發揮對培訓市場的監管功能;四是要發揮對職業培訓的激勵功能。
(3)樹立終身教育理念,協調好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關系。從教育規律和各層次教育對象的特征分析,基礎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環節,是公民必須經歷的義務教育和非義務教育階段,重點是系統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等書本理論。它以提高公民的學歷層次為主要特征,為提高公民素質和就業預備打好基礎。職業教育是公民到達就業崗位后的一種繼續教育,學習內容主要是和工作崗位有關的知識、技能,并根據社會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更新和把握新知識,從而提高工作的適應性和開拓能力,進一步開發人的潛能。假如說基礎教育重視的是提高人的學歷文憑的話,那么職業培訓、繼續教育就應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職業培訓是終身教育的基本形式。
二、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建設的實踐和框架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我國就業新問題的挑戰,展開了以就業、轉業、創業能力建設為本的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體系建設。職業培訓教育在適應市場需求、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員素質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現行的職業培訓教育無論在體制上,還是其他方面,都存在許多不適應經濟發展的新問題。這和“缺乏一個既符合國情市情又符合市場運作規律、適應職業培訓需求的體系”有關。
1.職業教育和培訓建設中的主要新問題
第一,政府及企業在職業教育、培訓中的職能新問題。全社會的職業培訓應該有一套完整的法規制度。具體來講,就是要對培訓對象、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培訓收費和培訓管理權限等方面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統一、規范政府部門、企業、社會培訓組織、人員在職業培訓方面的權利、義務等具體事項。目前,我國在職能界定方面,一是政府對職業培訓應提供何種支持和服務,承擔何種責任和義務界定不夠明確;二是企業及中介組織各自的責任和義務界定不夠清楚。
第二,職業培訓教育的發展不平衡。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摘要:一是城鄉發展不平衡。市區無論在政策和財政支持、還是在實踐方面發展速度較快,農村職業教育發展嚴重滯后。二是企業間發展不平衡。有的企業職業培訓有聲有色,對企業經營起到極大推動功能,而另外一些企業欠缺開展崗位技能培訓意識。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摘要:48.4%的被調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單位沒有對技術工人實行中長期培訓計劃或辦法。在問及“您參加工作后獲取新知識、新技術主要來源”(多選擇題)時,90.2%的被調查者表示是自己在工作中的積累;31.1%的被調查者表示是參加單位的培訓;18%的被調查者表示是參加社會有關部門的技術培訓。三是學歷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不平衡,人們在觀念上存在重學歷教育,輕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情況。
第三,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實用性,不能滿足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和下崗職工就業的需要。各種培訓班名目繁多,費用不少,并且存在形式主義現象,培訓效果有待提高。多層次、專業化培訓體系有待建立。
第四,培訓經費籌措和使用方面的新問題。目前,除下崗失業人員培訓經費由國家全額負擔外,其他培訓資金均由國家、用人單位和個人擔負。對于下崗失業人員培訓經費,調控力度不夠、經費投入不足、使用不規范,有些部門把其看做創收手段。在農村缺少政府有效組織的農民教育培訓專項經費。
第五,宣傳導向和觀念方面存在一定新問題。被扭曲的教育價值觀和人才觀是當前阻礙職教發展的重要因素。現行教育的選拔功能被過分擴大,并且往往只以一種標準分數為依據,從而使教育過程演化成為應試能力競爭。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人的多樣性和社會需求的多樣性被忽視,教育類型的多樣化被異化為等級化,不同教育類型的分流變為選拔和淘汰者的歸類,行行出狀元的思想被否定,往往認為學業失敗的學生才進入職業教育學習,對通過崗位職業培訓和自學的人,其工作能力再強,也會因沒有文憑而不被重視和重用。職教的發展得不到公正的對待被認為是理所當然,反映在政策上是待遇過低。
國內外的經驗證實,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是提高就業能力、創業能力和職業轉換能力,促進就業和再就業的有效手段。加強對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就業能力,加快農村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增強自我創業、自我發展的能力,也是從根本上解決“三農”新問題的關鍵。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產業升級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而我國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確實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新問題。一是總量不足;二是流失嚴重;三是技術結構不合理。以天津為例摘要:截至2003年底,在83.5萬技術工人中,技師和高級技師僅占1.27%,高級工占9.83%,中級工占27.3%,初級工占61.6%。呈“金字塔”型,塔基過大,高級技能人才嚴重不足。發達國家的技術等級結構呈“鉆石”型,高級工占35%,中級工占50%,初級工占15%。
2.我國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的框架
(1)將全面開發人力資源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任務”,確立第一資源戰略和實施能力發展戰略。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但不是人力資源強國。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轉業和創業能力不強,科技創新能力不高,已經成為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力的一個瓶頸。同時,和其他國家相比較,人力資源是我國最具比較優勢的潛在資源。把潛在優勢變為現實優勢,將成為我國今后一二十年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因此,必須確立人力資源“四個第一”的思想,即人力資源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第一資源;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第一任務;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實現富民強國的第一國策;全面開發人力資源是各級政府的第一任務。實施能力開發戰略,實現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從學歷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轉變,以提高全民的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教育和培訓的能力建設,使職業教育、職業培訓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成為開發利用勞動力資源、解決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促進社會安寧的重要手段。
(2)充分發揮政府在職業教育和培訓中的指導功能,努力增加職業教育的投入。政府在職業教育中承擔的首要責任是政策制定、提供經費、協調關系、制定標準。技術和職業教育的非凡性決定其政策制定和辦學必須由政府、產業部門和社會三方面建立新的伙伴關系來實現,堅持以就業為導向,以行業為依托,以加強職業院校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技術為核心。在職業教育中增加公共財政的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示范性職業學校和實訓基地建設,為強化高技能性和實用型人才培養創造條件。加大對貧困家庭學生的資助力度,通過減免職業學校學生的學費,使技術和職業教育的對象更廣,受教育的機會更大。在職業培訓中要抓住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抓住市場需求信息,引導培訓機構的培訓方向,即以勞動保障信息平臺為依托,通過網絡招投標方式確定培訓單位,由政府購買培訓成果,以確保培訓的實效;二是抓住職業技能鑒定和發放資格證書兩個環節,確保培訓的質量。實現職業培訓運作市場化,社會培訓資源集約化,培訓考核鑒定標準化。
(3)樹立學習型社會的理念,推進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的整體改革。職業教育和基礎教育除了教育共性之外,具有明顯的區別。職業教育是公民到達就業崗位后的一種繼續教育,學習內容主要是和工作崗位有關的知識、技能,并根據社會科技發展水平,不斷更新和把握新知識,從而提高工作的適應性和開拓能力,進一步開發人的潛能。職業教育應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綜合性。基礎教育重視的是提高人的學歷文憑,職業培訓更注重提高人的工作水平。“職業教育的發展使教育第一價值得到提升”,因為,職業教育是面向全民的教育,用教育的方法使人的生活具有樂趣,職業教育給人們提供更加多樣化的課程類型,使更多的人找到適合自己學習和發展的空間,從而使整個教育事業關注全民成為可能,關注每一個人,這是以人為本的熟悉基點。
(4)堅持市場導向,突出培訓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提高培訓質量。要堅持正確的方向,面向市場,面向企業,面向勞動者,為調整產業結構、擴大勞動就業、提高企業競爭力和滿足勞動者終身學習的需要服務。一是要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調整和把握培訓方向;二是要根據企業生產經營的實際需要設置課程。密切結合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第一線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重點,不斷更新教學內容;三是和用人單位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實行“訂單式”定向培訓。職業培訓機構要向多功能、綜合性方向發展,為受訓者提供職業培訓、技能鑒定、職業介紹、就業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服務。圍繞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適應支柱產業的發展,制定新的崗位技能標準,加強崗位培訓。為培養一支有較高職業技能的勞動后備軍,進一步提高新生勞動力的就業培訓;圍繞經濟結構調整,結合我國工業東移、國有企業改制重組,做好勞動力結構調整和職工轉業轉崗培訓。圍繞促進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實行市場化、社會化再培訓機制;圍繞統籌城鄉發展,做好農村勞動力培訓。
(5)完善職業培訓政策,確保目標任務的完成。一是推行“雙證”就業制度,把就業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緊密結合起來;學歷證書加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先培訓后就業”,完善就業準入制度是提高勞動者素質的保證;二是鼓勵和支持民辦、中外合辦職業培訓機構,發揮各方面積極性,實現培訓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三是制定完善高技能人才鼓勵政策;四是加大培訓資金投入。培訓經費應采取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共同負擔,將財政撥付的再就業培訓經費落實好,提高再就業培訓的實效。
參考文獻摘要:
[1畢結禮.終身職業培訓體系建設[M.北京摘要:中國物資出版社,2003.
[2李建中.國際職業教育發展目前狀況、趨向及中國職業教育的基本策略[J.外國教育資料,2000(6).
[3韓振軒.勞動和社會保障基層建設和管理實物全書[M.北京摘要: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
[4于法鳴.建立市場導向就業機制[M.北京摘要: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1.
篇7
[關鍵詞]油田企業員工培訓
一、從油田企業生產管理形勢看,亟需加強員工培訓
隨著社會的發展,油田企業所面臨的生產環境更具多變性。一方面,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要求企業不斷加大投入,研發新技術、新設備,形成新的管理理念;同時也要求企業的員工能夠應用這些新技術、新設備,生產出新產品,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否則就會被競爭對手所追趕或超越,而這些依靠員工在校所學的知識是不夠的,只有加強員工的培訓工作,才能保證員工的知識與技術水平時刻跟上時代的步伐,處于科學技術的前沿。
二、從調動員工生產積極性角度看,油田企業亟需加強員工培訓
企業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員工隊伍,除了企業以招聘形式引進所需的各式人才外,立足企業現有人力資源,加大開發也同等重要。一個好的企業應該能夠成功地調動各級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為企業獻計獻策,創造價值。根據需要層次理論,每一個員工都有自己的需要點,在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滿足以后會繼續追求自我實現的需要,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自身也能夠達到預設的目標,實現自身價值,得到不斷發展。這種滿足不是物質薪酬的有限刺激能夠解決的。
所以企業的員工培訓工作不僅是企業發展的需求、時代的需要。也是企業留住人才、激勵員工的有效途徑之一。
三、如何做好油田企業培訓工作
1.做好企業培訓必須轉變觀念
“性格決定命運,思路決定出路”。不同的思維方式,會產生不同的行為,導致不同的結果。要想做好員工培訓工作,首先從企業管理者角度必須對企業培訓的意義予以重新認識,重新定位培訓在企業生產中的地位,把企業培訓看成是關系企業未來生死存亡的大事情。企業管理者要有人才的憂患意識,要明白今天的人才就是明天的生產力,今天的培訓決定著明天的企業競爭力、信譽度和員工素質結構,培訓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保證。
我國一方面由于計劃經濟下企業經營的外部環境的競爭性并不激烈,另一方面教育培訓效益有一定的滯后性,使企業管理者認識不到培訓的重要性,覺得培訓工作是國家的事情與企業無關,企業自身資金已經非常有限如果,還要拿出大量資金用于開展員工培訓,不劃算。同時,由于沒有完善的保證機制,一部分企業員工在沒有參加培訓前勤勉工作,接受培訓之后則忙于跳槽,使企業蒙受較大的損失,使送培單位的管理者寒心。所以,要想做好培訓工作,必須轉變這種觀念。認識到加強員工培訓是企業的需要,對于一些管理機制的問題,則可以通過一些其他措施得以有效克服。
2.做好企業培訓,必須選擇受訓員工
眾所周知,燒制陶胚,如果胚材不佳,再怎么煅制,也不會出精品。企業在送培員工時,除了考慮崗位需要,也應考慮員工自身特點,因勢利導,因材施教,把崗位需要和員工需求結合起來,做到在受訓員工選擇中注重資質,注重潛質,開發稟賦,挖掘潛能。
3.做好培訓工作,必須擁有足夠的教學資源投入
技術培訓、繼續教育與學歷教育不同,它不僅僅是知識的更新,同時又是企業文化的孕育與灌輸,通過進一步提高員工已有知識技能,達到企業現階段的要求。所以一方面要求培訓教育的師資隊伍的水平要高,要求任教培訓的師資既有理論又有實踐經驗,同時還應有一定的前瞻性。為了不與企業實際脫節,培訓教師應根據需要不斷訪學、深造,不斷身臨現場了解項目的進展,發現、分析項目。另一方面,企業在培訓過程中還應有針對性地對一些仿真系統進行建設,提高學員的實際應用技能,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在現有師資無法提供有效培訓的時候,合理外聘教師或送學員外出進修。這一切都需要有財力、物質等教學資源的充分保障,才能做好培訓工作。
4.以實現培訓目標為核心,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
由于參加企業培訓的員工大都是在職人員,企業也不可能為了員工的培訓而停產,這就決定著企業員工不可能大量、長期的脫產上學,這就要求企業培訓機構在培訓工作中堅持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根據企業發展,根據員工實際情況,培訓時間長、中、短相結合,培訓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5.培訓中要科學設置培訓課程
由于培訓需要有針對性,所以培訓課程的設置應注重科學性、實用性、前瞻性,有的放矢,重點突出。超級秘書網
篇8
考核地點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臨床教學樓臨床技能培訓中心考核站。
操作項目
對象由專職學生擔當,基本知識技能操作在仿真模型上進行,影像組和心功能組分別在自己的考核站進行。
多站式分組同步實施
要求每位同學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關體格檢查和基本操作(外科以及四穿中選一),并講述相關理論知識。結合閱讀X線片及心電圖并完成報告,隨機抽簽后即刻進行考核,考核時間每次為10分鐘。
考核過程
考生在做體格檢查和基本操作時根據操作步驟邊操作邊講述理論,考核教師主要考核學生講述理論知識以及操作的規范性。在考核過程中同時又向學生提出相關的理論問題,考察考生的臨床實踐思維能力。閱讀X線片和心電圖時要求學生指出異常之處,并結合臨床資料做出初步診斷。
分值比例
體格檢查和基本操作各占40%分值,輔助檢查各占10%分值,共100分。
結果
2006級五年制和2005級七年制實習生的臨床基本知識技能考核結果分別見表1、2。顯示在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實習的試驗組學生的各項成績均高于在其他附屬醫院實習的對照組學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論
臨床醫學專業是為社會培養高級臨床醫學人才的專業,臨床技能和職業素質是培養臨床醫學專業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臨床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我們在臨床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臨床技能和職業素質都高的一體化人才,因為臨床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關系到醫學畢業生的質量,醫學畢業生的質量又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因此提高臨床教學質量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任務。眾所周知,一個優秀的臨床醫師不僅要有敏捷的臨床思維、嚴謹的工作作風和職業素質,還應掌握過硬熟練的實踐操作技能,如基本的體格檢查和基本的操作方法(腰穿、骨穿、胸穿、腹穿等)以及外科洗手、消毒、鋪巾、換藥拆線以及心肺疾病的急救復蘇等,這就要求醫學生學習期間多看,多練,反復強化操作,要求規范熟練,從而在實踐中提高臨床思維能力。筆者的研究與實踐證明醫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進行全面規范化的培訓是畢業后做合格醫師的基礎和保障。
1加強臨床教師培訓
教師的教學水平決定了帶教的質量,臨床教師從醫多年,一般有較高的業務水平,但臨床帶教水平差別較大。有教學傳統的附屬教學醫院帶教水平稍高,操作規范化、標準化,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2]。要提高所有教學基地的帶教教師水平,需要進行定期和系統的統一培訓。因此醫科院校附屬醫院可以定期舉行各科青年教師臨床知識技能培訓班,其中由學校臨床教學學院督導專家進行監督,教學骨干對每個醫院的骨干教師進行規范化培訓后,再由骨干教師對醫院的其他教師進行培訓。這樣反復多次培訓,能提高各附屬醫院臨床教師的臨床知識技能素質水平。另外對我院青年教師要實施臨床實習帶教前的培訓,作為規范化培訓制度,并長期堅持下去。只有提高了臨床教師的綜合教學水平,才能培養出人民滿意的高素質醫學人才。
2完善臨床教師的評價體系
實習帶教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如何評估帶教教師以及教學基地的帶教水平,必須建立合格的師資帶教評價體系。各附屬醫院需定期評價帶教水平,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以便提高帶教水平。除此之外,學生對帶教教師的反饋信息將是評價教師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還可建立一個臨床實習教學的測評管理制度,依據良好的測評管理制度,對一線教師提出要求[3],從而不斷提高臨床教師的帶教水平和實習生實習期間的學習水平。
2實習生在臨床實習期間定期臨床理論知識技能和職業素質培訓考核
對實習生的臨床思維培訓必須要與臨床日常工作相結合,使得學生鞏固所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是畢業前集中培訓的基礎。學生進入臨床實習期后,我們有計劃的定期進行臨床理論和臨床實踐結合的日常病例討論,討論時應以學生為中心,內容應與臨床疾病密切相關,討論中要求學生對疾病提出診斷和鑒別診斷,提出診療措施等。除此之外,還定期進行考核,試題形式與執業醫師考試形式相似,以便于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隨時了解學生在實習中的學習情況,這種措施的實施在日常臨床實習中培養了學生的基本理論、基本技能和職業素質,提高了臨床思維能力。
4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正確處理好考研、就業與實習的關系
篇9
論文關鍵詞:文化教育;培訓質量;管理模式;教學方法
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眾多,包括培訓項目的時效性、師資力量的配備、培訓軟硬件設施的支撐及培訓過程的管理等諸多方面。而目前電力企業對培訓質量的控制往往側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培訓內容也側重于對員工的知識、技術和技能方面的培訓,而對學員職業道德的培養、員工工作熱情的激發等企業文化的引領和宣貫認識不足。
一、在電力企業培訓中引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以安徽省電力公司安慶培訓基地(以下簡稱“安慶培訓基地”)為例,2010年全年共完成省公司培訓任務64期,培訓2570人次,65200人·天;學員對培訓綜合服務、培訓質量平均滿意率都在95%以上。但冷靜思考后我們發現,質量滿意率是學員對每期培訓班綜合評估后的平均數據,無法掌握學員經過培訓后在工作中崗位適應能力、學習能力是否顯著提高。從這個意義上說,培訓質量的控制應該注重培訓過程中對學員自身能動性的培養,加強學員對企業優秀文化的認同感,使學員能從主觀上自覺地以公司的行為準則、道德規范嚴格要求自己,把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實現企業和員工的共同進步,從而達到企業良性的可持續的發展。
什么是企業文化?首先文化是指一個民族發生、發展、延伸的歷史,以及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形成的價值信仰、人生觀念和承載著這些的有形的文學、藝術著作、宗教儀軌、建筑等等,無形的(或者用聯合國的概念:非物質文化遺產)風俗、習慣、藝術形式等等。企業文化是指一個企業從創立到發展的長期過程中形成的企業特有的核心價值觀和承載的有形的、無形的文化理念。這個文化不僅由企業內員工共同構成,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每一位員工。
所以,企業文化的教育和培養,對于一個企業來說,就是培養共同的文化信仰和價值觀,從而獲得彼此的認同并形成凝聚力。對于企業的員工來說,就是不僅要讓他們成為“企業的人”,還要使他們成為有企業認同感的人。這對企業和員工都非常重要。
美國行為科學家、人際關系理論的創始人梅奧(george eltonmyao)在美國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進行了長達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實驗,真正揭開了企業中人的行為研究的序幕。研究結果表明:影響生產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條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團體接受的融洽感和歸屬感。美國企業正是通過不斷培育并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使企業具有一個大多數員工都認可的共同理想和使命,為企業的持續發展和不斷創新提供了長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在電力企業中尤其是這樣,企業安全工作的關鍵就是企業員工的責任心,事故的發生往往不是因為技術要求很高,工作難度很大造成的,恰恰是簡單的工作,出現了低級錯誤,出現了習慣性違章,而這些問題如果員工的責任心強一些完全可以避免。
電力企業培訓部門是大力宣傳、引導企業核心價值觀的橋頭堡,如何將企業文化融入到培訓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企業文化的催化劑作用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課題。筆者結合安慶培訓基地在培訓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談一點個人的拙見,供大家商榷。
二、多樣化的實訓教學管理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實訓教學管理過程中,是采用軍事化管理方式,還是制度化管理方式,或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培訓對象、時間、用法不同,實施的培訓效果也不同。
譬如,對新入職的員工、退伍士兵的培訓,就可以采用軍事化管理方式,這樣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約束學員的行為,既減少了安全隱患,又使學員自覺地把軍訓中養成的不怕吃苦、嚴于律己的頑強作風帶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之中。安慶培訓基地自2004年開始承擔省公司退伍士兵的崗前培訓工作,一直采用了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實行班主任三次點名制度和請假制度,成立班級臨時黨支部,將學員學習成績、日常行為表現按7∶3進行量化考核,每月一考核并作為優秀學員評定的重要依據,同時報省人力資源部備案。嚴格的管理使學員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行為上嚴格規范,保證了培訓高質量的完成。學員在培訓中形成嚴明的紀律、良好的習慣、嚴謹的作風,為更好地適應電力工作環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對在崗人員的技能培訓可采用制度化與人性化相結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學員在制度約束下規范操作行為,必須嚴格遵守實訓室的操作規程和安全注意事項,加強學員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學員畢竟年齡和性格比較成熟,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在管理方式上應該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朋友加兄弟的感情與學員溝通、交流,使師生關系和實訓質量達到較好的效果。無論培訓期的長短,我們都在培訓班里挑選兩位班長,一個負責學習,一個負責生活,配合班主任了解并及時解決學員學習、生活包括飲食起居等方面的問題,給學員一種“家”感受,這樣整個培訓過程就會更自然、親切、和諧。
總之,作為培訓機構的管理者和實施者,應該將自己“教育者”的位置轉為“服務者”的位置,將人文關懷和規范嚴格的管理相結合,在培訓管理上往往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樣化的“企業文化”教學形式
“企業文化”教學并不是教科書式的照本宣科,培訓過程中可以在企業文化、職業道德、團隊溝通與合作方面開設專題講座。比如安慶培訓基地對2010年新進員工培訓開設了《如何更好更快地適應電力企業》專題講座引領了新員工努力的方向,針對農電培訓師培訓班開設的《培訓師的教學方法與授課技巧》廣泛地激發了學員的興趣,開闊了學員的視野,得到學員一致好評。
其次,還可以開展宣傳企業文化的主題演講,讓學員深層次地理解企業文化。2009年筆者在國家電網技術學院承擔第一期新進員工培訓工作,學院就組織《弘揚國網企業文化,爭做優秀員工》的主題演講。學員們飽含激情的演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學員還是老師,心靈上的震撼和思想認識上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學習中一定會轉化為巨大的動力。
組織學員進行技術交流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教學形式,可以使學員廣泛交流工作經驗,以增進學員的相互了解,加深學員的友誼。記得在一次全省用電檢查員崗位技能培訓班技術交流會上,在談到工作中查處用戶反竊電行為時,一位學員甚至留下了激動的眼淚,全場對他愛崗敬業的精神報以熱烈的掌聲。
無論采用什么教學形式,加強文化思想培訓、傳播公司優秀文化是電力企業培訓機構開展培訓工作時必須重視的環節。
四、優秀的培訓師是宣傳“企業文化”的排頭兵
培訓師是培訓實施過程中的關鍵。正如一個大學與另一個大學的區別最終是教師水平的區別,一個培訓機構與另一個培訓機構的區別,最終也是培訓師資教學能力的區別。通常培訓機構都把不斷提高師資水平,提高師資的培訓研究能力和教學能力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誠然,優秀的培訓師首先應該是這個專業領域的專家、精英,并且有豐富的現場實踐經驗,這樣才能把該領域的專業理論和技能乃至技巧、竅門和前沿技術傳授給學員。學員才會認同你,才愿意與你交流溝通。
優秀的培訓師還要懷著一顆熱愛和敬重培訓事業的心,在傳授學員技能的同時還用愛崗敬業的工作態度、精益求精的品格感染著學員。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員以深刻的影響,如果老師不能遵守上課時間,學員就會很懶散;老師備課不充分,學員的學習態度就更不認真。因此培訓師應該有意識地用優良的職業素養和品格影響參加培訓的學員,讓學員獲得專業技能知識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做一個能積極主動地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
除此之外,培訓師在教學上也要講究方式方法。比如,對喜歡遲到的學員,可以誠懇地講述企業對遲到職工的處罰及由此產生的職業生涯的影響;對缺乏自信、基礎較薄弱的學員,可以諄諄善誘地引導他們將有難度的問題分解,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多點“人情味”式的表揚,培養學員自覺向上的積極心理,逐漸形成認真負責、踏實嚴謹的工作作風。這時候,學員會發自內心地感謝你、尊重你。
篇10
論文摘要:本文就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的矛盾性做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這些矛盾包括: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矛盾;公關傳播信宿的廣泛性與單一性矛盾;公關傳播著眼點的長遠性與近期性矛盾;公關傳播信息的個性與共性之間的矛盾。
一、公共關系傳播成為職業培訓機構宣傳的一種有效手段
公共關系產生于西方工業社會,現代經濟與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公共關系。對于公共關系的認識,學界對其也有不同的界定,可謂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這里,我們把公共關系理解為:一個社會組織為了推進相關的內外公眾對它的理解、信任、合作與支持,為了塑造組織形象、創造自身發展的最佳社會環境,在充分尊重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利用傳播、溝通等手段而努力采取的各種行動,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各種關系。
傳播是連接公共關系主體和客體的橋梁,是特定的個體或群體運用一定媒體或形式向受傳者進行信息傳遞與交流的一種社會活動,是人與人之間信息的傳遞和分享。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公共關系活動就是以大眾傳播、人際傳播和組織傳播為主要方法的一種組織與公眾交流行為。
當前,我們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終生學習成為人們工作和生活的迫切需要,職業培訓日益成為人們再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面對競爭激烈的培訓產業,傳統的宣傳方式已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了,職業培訓機構紛紛采取公共關系傳播的方式加強組織的宣傳。然而在實踐中,我們常常發現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存在著信息的個性與共性等方面的矛盾。
二、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的矛盾性
職業培訓機構公共關系傳播的矛盾性影響到職業培訓機構形象的傳播,這些矛盾包括: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矛盾,公關傳播信宿的廣泛性與單一性矛盾,公關傳播著眼點的長遠性與近期性矛盾,公關傳播信息的個性與共性之間的矛盾。
1、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的矛盾
信源,即信息的者、傳播者。從職業培訓機構公關傳播的角度來講,筆者認為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應當具有全員性的觀念,即公關傳播的信源應該是職業培訓機構的全體成員。這一觀念對內能提供職業培訓機構的凝聚力,對外能表現職業培訓機構的良好組織形象。在與客戶的交往過程中,職業培訓機構員工的一言一行都關系到客戶對機構形象的認知,影響機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然而在實踐中,職業培訓機構公關傳播信源的個別性現象比較突出。有些職業培訓機構看不到良好的公共關系傳播對自身發展的重要作用,領導不重視,員工不參與。大多數人認為公關活動是可有可無,即使要開展,那也只是專職公關部門或專職公關人員的分內事。這些現象顯示了職業培訓機構全員公關意識淡薄。
面對公關傳播信源的全員性與個別性的矛盾,職業培訓機構需要采取靈活措施,積極培育全員公關傳播意識,并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言一行中,從而形成一種無意識的職業習慣,樹立機構良好的精神風貌。職業培訓機構全員公關意識是一旦形成,將會給職業培訓機構的發展帶來長期的、深遠的和積極的影響。
2、公關傳播信宿的廣泛性與單一性的矛盾
信宿,是指接受并利用信息的人。公共關系傳播的信宿是社會公眾,社會公眾以數量不等的群體或個人形式存在,并形成對組織以不同影響的環境。[
如果把社會公眾看成是一個系統的話,那么這個系統是由內部員工、消費者、政府部門、新聞媒體、社區居民、合作伙伴、競爭對手和其它利益團體等要素組成的一個動態穩定的統一整體。因此職業培訓機構在開展公關傳播過程中,必須善待社會公眾中的每一位成員,注重公關傳播的廣泛性。
然而在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實踐中,有的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對象過于單一,主要選擇政府和知識消費者,而對媒體、社區居民、合作伙伴、競爭對手等其它社會公眾缺乏關注,致使公關傳播活動“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公關傳播效果大打折扣。
面對這一矛盾,職業培訓機構在公關傳播實踐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公眾因素,加強與不同類型的社會公眾進行溝通,從而達到公關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3、公關傳播著眼點的長遠性與近期性的矛盾
在當前培訓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狀態下,傳統的廣告營銷模式已經不能完全適應宣傳的需要,因此很多職業培訓機構也熱衷于公關傳播。然而,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慢慢培養才行。特別是在職業資格培訓市場,雖然我國教育部、人事部、信息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等國務院各部委都做了職業資格認證相關方面的規定,但是持證上崗還沒有深入到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特別是在校大學生,他們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比較少,對社會的認知還不夠深刻。其次,用人單位對持證上崗的認識也不夠。因此,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不能一味考慮眼前的利益,而應注重傳播的長期性。
然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少職業培訓機構的領導或者工作人員認為開展一兩次大型的公關傳播活動就能迅速地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客戶就會迅速認可自己的培訓項目,過于注重公關傳播的近期利益。這就造成了公關傳播的長遠性與實際操作中的近期性的矛盾對于職業培訓機構來講,公關傳播活動不僅是一項近期的活動,更是一個長期的有計劃的充滿艱難與坎坷的系統工程。每一次具體的公關傳播活動都只能看成是通往長遠目標的一個環節。用公關傳播活動來塑造組織形象的道路是沒有盡頭、沒有終點的。職業培訓機構要將每一次活動,每一天工作都看成是公關傳播的一種表現形式,踏實做好當前的每一件事情,立足長遠,才能卓有成效地完成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任務。
4、公關傳播信息的個性與共性的矛盾
當今世界各國之間在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世界各國政治一體化,經濟一體化以及文化一體化的趨勢明顯。與此同時,當今時代也是一個多元化或者說是個性化、差異化的時代,如政治多元化、經濟多元化以及文化多元化等等。兩種趨勢同時并存,兩者辯證統一,不可分割。面對這一趨勢,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不僅需要遵循職業培訓行業的相關政策,而且需要不斷創新,善于塑造獨特的組織文化,從而提高職業培訓機構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在實踐中,有的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形式過于呆板,缺乏特色,難以引起職業培訓機構內外公眾的廣泛關注。在職業培訓機構公關傳播方式中,“物質公關”相對較多,對人性的關注則相對較少。另外,有的職業培訓機構也狹隘地認為公關傳播就是迎來送往,喝酒干杯等等。在公關傳播活動中,有的職業培訓機構甚至采取有違社會公平競爭秩序和倫理道德習俗等手段,刻意貶低競爭對手,欺騙社會公眾。
面對這一矛盾,職業培訓機構的職能部門應當充分認識到創新精神對機構當前和未來發展的重要作用。當前人們對職業培訓的需求強烈,但職業培訓機構眾多,競爭激烈,任何一個職業培訓機構唯有創新,才能贏得生存與發展的空間。首先職業培訓機構的職能部門要鼓勵創新,獎勵創新,重視對創新人才的培養和提拔。其次,要在職業培訓機構內部形成一種善于學習、積極學習的組織氛圍,構建學習型的組織文化。第三,要采取靈活措施加強職業培訓機構的平行溝通,上行溝通和下行溝通,碰撞思維的火花,分享創新的樂趣,從而在職業培訓機構內部創造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
總之,目前職業培訓機構的公關傳播還不夠成熟、不夠完善,還存在著許多矛盾。面對這些矛盾現象,職業培訓機構要善于承認矛盾、認識矛盾才能更好地分析矛盾、解決矛盾,達到塑造職業培訓機構良好形象的目的。
參考文獻:
- 上一篇:能源化學工程專業論文
- 下一篇:醫學圖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