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分層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0:00: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分層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中,初一年級學生開始學英語時熱情高,成績普遍較好,但時隔不久一些學生就落后掉隊,不及格者、放棄不學者越來越多。這種兩極分化現象一般在初一第二學期開始出現,以后越來越嚴重。初二年級的分化現象往往十分突出,直接影響著學生在整個中學階段的英語成績。
(總人數:56人)
優秀
及格
低分
初一上學期期末
48
53
2
初一下學期期末
26
篇2
[論文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職學校英語教學的現狀和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介紹了英語分層次教學的具體方法、教學過程、測評手段及教學效果。英語分層次教學法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了語言學習的規律,兼顧了學生的個體需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自我和發展自我的空間,讓學生品嘗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
在英語教學中從學生身心發展和認知水平的實際出發,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層次,界定出每個學生現有的最近發展區,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并施以相應的教學策略,就能使每個學生構起與自己能力相應的新的英語認知結構,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
一、分層次的依據
據調查,目前中職學校32%的學生認為中職學校沒有必要開設英語課,因為他們覺得畢業以后根本沒有機會在工作或生活中使用英語。27%的學生學習英語的原因是害怕期末考試不及格影響畢業。只有6%的學生在自覺地學習,目的是為將來進一步深造打基礎。
在參加調查的學生當中,有23%的學生不能借助詞典閱讀。65%的學生聽不懂簡單的日常對話,更不能用簡單的口語表達自己。12%的學生寫不出一年十二個月的名稱。個別學生甚至寫不全26個字母。
由此可見,由于歷史的原因或由于學生的性格、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和方法的原因,學生英語基礎不盡相同,個體差異很大。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上的任何上疏忽都會使一部分學生的需求受到忽視。這樣的教學就使“面向全體”成為事實上的空話。采取英語分層次教學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二、分層次的方法
新生入學后,先進行一次英語摸底考試。試題的設計必須有很高的區分度,以便能夠將所有的學生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學生軍訓期間,教師閱卷算分,將學生分到不同的班級。A層次基礎扎實,興趣濃厚,具有一定聽、說、讀、寫能力,大約占30%。C層次基礎較差或沒學過英語,或不喜歡學習英語,基本喪失學習英語的信心,大約占20%。B層次的學生有一定英語基礎,但是學不學外所謂,聽說有困難,大約占50%。學生分班僅考慮他們的英語成績,不管他們所學何種專業。也就是說,在同一個班里,有不同專業的學生。只有在學習英語的時間里,他們才來到一起,其余時間回歸各班學習本專業的課程。
三、分層次教學
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貫徹因人施教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練習,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運用多種方法設計出既符合教材內容又與學生認知過程相協調的教學方案。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特點,確定層次化教學目標,對單詞、詞組、課文以及練習進行目標分解。
對于單詞,A層次的學生對所有的單詞和詞組要求“四會”,B、C層次的學生只對重點單詞和詞組過關。對于課文,要求A層次的學生不但要正確地完成習題,還要能夠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B層次的學生要正確地完成習題,并能把重點句子或段落背下來。C層次只基本理解短文內容和正確完成習題即可。對于作業,A層次的學生除了必須掌握教材中單元知識梳理的內容和重點難點的內容以外,同時補充一定量的閱讀材料和聽力材料。B層次的學生必須掌握教材中單元知識梳理中主要語法和詞匯,掌握重點、難點的內容。C層次的學生掌握教材中主要語法,可多做些記憶性的作業。
高層次學生在完成課本內容的基礎上積極向外拓展,廣泛接觸各種英語實踐活動,如課本劇表演,演講比賽等,多數中間層次的學生立足于課本,努力達到教材中在聽、說、讀、寫、譯各方面的要求;低層次學生通過努力,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內容并兼顧補缺補差,也就是給每一個層次的學生一個基礎平臺,然后在稍高于他們的水平上提出要求,使各層次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均有所獲。
對失敗的學生,教師應采用延遲評價的方法。首先要勇于向學生承擔自己的教學責任,使學生切實感到師生之間的平等關系,然后幫助學生分析失敗的原因,找到成功的切入口,并花大力氣去指導他們,激發每一個學生向高一層次目標努力的愿望和信心,促進全體學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最終使得每位失敗的學生都獲得成功。
四、分層次評估
期中、期末考試,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試卷進行考試。A、B、C三套試卷試題相同但難度不同。C層次學生的單詞拼寫是提供兩三個字母的。其選擇題僅提供2個選項。作文給出大致提綱,學生只需用一些恰當的詞串起來便可。B層次學生試卷參考普通試卷難度。而對于A層學生,附加一些競賽類試題,要求必做,但只算附加分。同一套試卷分兩部分命題。基礎題80分,拓展延伸題20分。試題相同但評分標準不同。基礎題對C層學生基分高,對A、B層學生的基分低。以部分知識延深擴展題補足A、B層學生的基礎分。允許C層學生做拓展題,作為升級的參考因素。期中、期末的考試成績僅占學生總成績的60%,其余40%由任課教師根據學生的日常表現,如出勤情況、作業情況、課堂表現、平時測驗進行評定。根據總成績,部分學生可以到其它班級學習。通常情況下,A層次各班的最后5名學生必須到B層次學習,B層次各班的最后5名學生必須到C層次學習。同時,C層次各班的前5名學生允許到B層次學習,B層次各班的前5名學生到A層次學習,實行動態管理。
五、分層次的效果
分層次教學法給教師教學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同一層次的學生英語基礎基本相同,允許教師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在同一層次的班級里,教師可以較容易地選擇教學材料,確定教學重點和難點。
分層次教學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較好的學生不敢放松,因為學習落后可能會被分到下一層次學習。英語分層次教學,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遵循了語言學習的規律,力求滿足不同類型和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幫助每一位學生為自己的英語學習定位,讓每一位學生在英語學習上都獲得成功。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為他們的個性化發展留出時間和空間。分層次教學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兼顧了學生的個體需求,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和相互交流的機會以及充分表現和自我發展的空間,讓學生品嘗了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使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得到了健康的發展。
篇3
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中職學校入學人數逐年遞增。這些學生主要由三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一般,讀高中后升入大學的可能性很小,便選擇讀職業學校。這部分學生比例最大;第二部分,初中階段學習成績較好,但家庭困難。希望掌握一門技術,能早日就業以減輕父母的經濟負擔。這部分學生有一定比例;第三部分,初中階段學習成績、道德表現均不好,家長考慮到子女年齡較小,只能送到學校希望有所改變,這部分學生比例較小。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教師仍然按照同一標準、同一模式組織教學,必然會導致一部分學生吃不飽,一部分學生吃不了,長此以往,教學效果難以保證。不但阻礙了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還嚴重影響了他們繼續升學深造和畢業后就業的競爭能力。因此,采用分層次教學是非常必要的。
二、分層次教學的實施方法
(一)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前提
分層次教學法實施的前提,是合理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所謂的“分層”并不是簡單的按照學習成績將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結合不同的學科特點,按照學生的自身條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別,在授課中結合教學要求對不同的組別設置各具特色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電工與電子技術》課程是工科學生的必修課,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并具有一定的動手分析能力。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在第一次課,精心準備幾種常見電路的教學模型,先請同學們各抒己見,講一講對這些模型的看法;然后講授課程中的五個基本概念;在此之后利用習題來考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這一課時,對學生們的學習能力有一定的掌握,然后將學生分為:A組,理論學習能力和動手能力都較強的學生;B組,理論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C組,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D組,排斥學習的學生。
(二)分層次教學法的具體實施過程
為了確保分層次教學后的教學效果,教師在前面合理分層的基礎上,應吃透教材,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根據教材的要求來分解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的起點,制定出每組學生需要達到的目標。
1、課前預習。為了保證教學效果,需將課前預習作為作業布置給學生。每一次下課前五分鐘進行布置。例如:在講解“R-L-C的串聯電路”的前一次課,將預習內容分成四層。第一層,純R電路、純L電路、純C電路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波形圖的確定;第二層,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相位圖的確定;第三層,三種單一參數的交流電路中,i與u的相量圖的繪制;第四層,綜合進行比較,得出結論:(1)純R電路中,i和u是同相的;(2)純L電路中,i比u落后90°;(3)純C電路中,i比u超前90°。這樣,學生能夠象爬樓梯一樣,一層層準備,按照自己的實際能力努力向上走。
2、課堂教學。在90分鐘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采取走小步的方法,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循序漸進。在難度提高的知識點處以不同標記作為引導,提出不同層次學生需掌握的重點;并利用課堂上最后的幾分鐘時間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輔導重點在于A、D兩組學生。對A組學生提出實踐性、綜合性問題,引導他們課下進行思考,使他們能夠觸類旁通,為將來進一步深造打下基礎。對D組學生進行督促,通過檢查筆記,重點提問,使他們掌握最基本的知識點。例如:在講解“R-L-C”時,將課程內容分為五層來講解:(一)是R-L-C的串聯電路的基本概念,從介紹R-L的串聯電路和R-C的串聯電路,逐漸過渡到R-L-C的串聯電路,明確各電路的組成。(二)是端u和i的相位關系,采用對相量圖的分析,由淺入深地對電路呈電感性、電容性及電阻性三種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總結。在相量圖分析上有一定難度,在授課中就要重點掌握B、C組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C組學生,要鼓勵他們克服畏難情緒,以相量為突破口使他們沖破難關。(三)是端u和i的大小關系,借助于數學知識,以勾股定理為工具,最終推出R-L-C的串聯電路歐姆定律表達式,進一步引出電壓三角形和阻抗三角形,指出二者的相似關系。(四)是R-L-C的串聯電路的實際應用,通過講解例題引出電抗器和移相電路,可借助于多媒體展示這兩種電路中u與i的相位關系。這一層內容只要求A組學生掌握,對其他組學生加以鼓勵,只要做對一點都要給予表揚,激發其學習興趣。(五)是設置懸念,在R-L-C的串聯電路中,當電路端u和i同相時,電路呈電阻性,電路的這種狀態叫做串聯諧振。那么,串聯諧振電路的定義、特點及應用有哪些呢?告訴學生這是我們下次課即將介紹的內容。由此不僅給學生留下懸念,而且為學生預習提供提綱。
3、練習及習題。為了鞏固分層次教學的效果,合理編排習題的難度是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環節。根據教學內容應將習題設計成鞏固基礎知識的基本題,訓練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簡單運用的中等題,訓練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知識的提高題三種類型。要求A組學生會做全部習題,B、C組學生會做前兩類習題,D組學生完成基本題,并鼓勵B、C、D組學生選做較高類型習題,在作業中加以針對性輔導,以促進學生向高層次遞進發展。
篇4
一、思想方面
思想上我積極要求上進,我能認真履行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盡職盡責,有奉獻精神。我積極參加學校政治學習,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我在平時的工作中注重自己的師德形象,文明禮貌、關愛學生、處處以身作則。我知道“學海無涯,教無止境”,只有不斷充電,才能維持教學的青春和活力。我認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培訓及各類學習講座,通過學習新課程標準讓自己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教育目的明確,態度端正,鉆研業務,服從學校安排,認真完成本職工作。
二、教學方面
初三(7)(8)班是我本學期才接手的兩個班,學生基礎不牢,學習習慣糟糕,導致嚴重的兩極分化。于是我仔細分析學情,做到如下:
1.耐心鼓勵。作為畢業班教師,經常與學生談話,談學習情況、學習方法和生活情況、心理狀態,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樹立起他們勇往直前的信心和決心。
2.立足課堂。課堂是教師體現自身價值的主陣地,我本著“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將自己的愛全身心地融入到學生中。本學期,我努力將所學的新課程理念應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立足“用活新老教材,實踐新理念。”力求讓我的英語教學更具特色,更好地體現素質教育的要求,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3.態度端正,準備充分。我認真對待教學工作,在教育教學中,我積極認真學習研究教材,認真備好每一個教案,上好每一節課,充分發揮課堂40分鐘的作用,盡可能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同時積極探索適合班級的教育教學方法,拓寬教學新思路。針對中年級學生特點,以愉快式教學為主,堅持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為主線,注重講練結合。在作業批改上,認真及時,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訂正,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輔導中做到有的放矢。我能用發展的觀點看學生,一直以來我積極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因勢利導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教學工作是學校各項工作的中心,也是檢驗一個教師工作成敗的關鍵。一份努力,一份收獲,我任教的班級在考試中取得了較好成績。
4.嚴謹治學,因材施教。注意培養學生細致、嚴謹的學習態度,減少學生在考試中出現的低級錯誤,平常訓練時要嚴格要求,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錯誤,并幫助學生將錯誤歸納總結。避免以后再出現類似的錯誤。教師的日常教學應面對全體學生,注意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目的和學習策略的培養,抓兩頭,促中間,防止兩極分化,大面積提高初中英語教學質量。于是我加強對教法的研究,嘗試分層次教學。根據上期期末考試英語成績和平時表現,將學生分成優,中,后進三等,上課時分配不同的任務并適時給出評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5.積極參與教研活動。按時參與每周三的英語教研組活動,認真聽英語教研組長發言和布置工作,積極參與備課組活動。
三、個人學習
積極學習各種教育理論,以充實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堅實的理論作為指導,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提升自我。如本人撰寫的論文《把握好每個課堂40分鐘,教學質量的保證》獲得省一等獎。
篇5
1、好的開端
(1)本學期提前一個月上課,因此各學科在完成高二年級上學期的教學任務外,都對下學期內容有所滲透。
(2)及時完成學生的選科工作,保證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3)開學初各備課組、個人制定就制定了詳盡的教學計劃,同時在各班主任和幫教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繁雜的高二年級學生檔案工作,保證整個學期工作的有序進行。
2、培優
(1)從3-18周,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科目的競賽輔導全面展開,逯元祥、何文哲、萬為民、吳玉成、吳恩徐、戴凝六位老師認真備課,每大周有4次承擔了競賽輔導任務,精心準備教案和練習,力爭提高優生的整體水平。
(2)開學第二周專門召開優生座談會,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并要求每位同學制定了自己的學習計劃,明確學習目標,爭取在期末統考中有新的突破。
(3)樹立何婥君、梁清泰等少數同學學習典型,發揮榜樣的力量,在他們的帶領下熱愛學習的同學越來越多。同時鼓勵優秀學生自主學習,激勵他們先走一步。
3、積極參加教學研究:
(1)年級組老師積極參加建校十周年校慶。9月25日下午2:00,高一高二年級舉行展示課,我年級夏青、張慧、吳玉成、張憲存、萬為民、葉敬之六位老師主講了數學、英語、語文科目共6節課。
(2)本學期高二年級老師除了積極參加順德區、佛山市、廣州市教研外,還積極參加部門和市里的教學評比。在2004年12月14日下午進行的全校信息整合技能大賽中,我年級吳恩徐老師帶領生物選修班的同學展示的實驗課,一舉獲得三項大獎:教學設計獎、教師素養獎、教學整合獎。
(3)每位教師在開學第二周了完成學校教師科研課題的申報,在十六周每位老師對自己確立的課題進行了認真總結,完成有關課題的教學論文,最后完成由年級組統一將每位老師的結題論文進行匯總,編輯版了部門教研刊物《出海口》第36期,共收集論文19篇,總字數近5萬字。
(4)2004年12月7日,肇慶一中英語老師到我校進行交流,他們在聽了我年級夏青老師英語課后,高度稱贊了我校學生極佳的英語口語水平,并對我校的英語教學情況給予高度評價。
4、對美術班的教學高度重視
本屆選美術的學生是高中部有史以來最多的一屆,輔導任務大,差生面廣,在兩個班級的班主任張慧、顏霞和美術老師吳勝輝以及其他幫教老師共同努力下,各項工作有序進行:
(1)本學期共舉辦次美術作品展覽。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兩次畫展。積極組織學生投稿《桃李園》并發表。
(2)2004年9月27日美術班同學利用周日下午休息時間到廣州觀看全國油畫展,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
(3)1月6日,高二(6)班召開班級任教老師會議,對班級的教育教學此文轉自情況進行交流,以期找到符合美術班特點的教學方法。
(4)在參加2005屆順德區美術高考模擬考試中,高二(5)班的三個學生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5、積極參加葉曉燕老師組織的部門學生會活動,在“談戀愛是推動學習還是阻礙學習”辯論會,高二年級學生代表獲得比賽的冠軍。
6、參加校“學生素質檢測”,班主任提前做思想動員,學生認真配合,學科老師精心準備,使得高二年級的各項素質檢測圓滿完成。
7、期中考試:第十周參加部門組織的期中考試,老師進行試卷講評,考試結束后,肖幼春老師針對高二學生的分科實際,制作各項分析表格,各班級召開任課教師會議,對期中考試結果進行了有針對性的分析,同時也召開年級期中考試分析會,表揚先進、鞭策落后。
8、營造英語環境
(1)每周三次收看英語新聞聯播
(2)舉辦英語周活動:高二英語組萬為民、張慧和夏青三位老師認真策劃和準備舉辦了英漢翻譯對抗賽和英語沙龍活動,獲得了其它部門觀摩組的肯定。同時配合部門英語教研室成功舉辦了高一、二年級英語圣誕晚會,在晚會比賽的十個獎項中,三位老師所帶班級的英語歌曲和短劇共獲得八個獎項,囊括了所有一等獎、三等獎,還有一個二等獎。
(3)組織學生參加英語等級考試,英語備課組組織十五人報考三級,一人報考四級。
(4)辦英語墻報:積極組織學生參加手抄報比賽活動,手抄報活動獲得部門和學校的好評,高二(1)班的梁穎欣和羅健欣在年級組評比中獲得了一等獎。
(5)2004年11月17日年級為創設良好英語環境,配合英語備課組舉辦英語互譯對抗賽。
(6)2004年12月30日,年級老師參加總校舉辦的“首屆教師英語風采大賽”,顏霞老師獲得非專業組的一等獎。
(7)高二教師積極參加部門英語教研室舉辦的英語培訓
9、備課組活動蓬勃開展
除了英語備課組在營造濃濃的英語環境,做了上述努力,在這里不在重復外,其他備課組的活動也在蓬勃開展
(1)語文備課組本學期的指導思想是:理清思路、突出重點、措施落實、講求實效。在組長黃維棟老師下,認真備教案、做課件,全年級統一一種練習,各位教師輪流負責;加強集體備課,除了加強日常的交流和探討外,每周開一次小組會;11月,配合德育處和年級,指導班級學生完成了“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專題征文活動;完成三期桃李園學生投稿工作,組織學生進行了背誦默寫競賽、成語接龍比賽;承擔了部門學生辯論賽的指導工作;12月,組織6位學生參加了12份進行的順德區高中生即時作文大賽;參與了全校的展示課活動,并積極評課。同時,除了積極參加了廣州教研活動,在領導的關懷下,還派代表參加了中南六省語文研討會。
(2)數學組吳玉成老師帶領全組人員堅持每周進行一次備課,每次開會有總結有計劃,然后三人對教學重難點進行分析討論,在教案的撰寫上既有合作又有競爭,分章組織收集整理相關資料并共享,然后各自形成自己的有特色的教案。教學設計各具特色。各個層次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和不同的高考目標分層組織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案上充分體現了課前預習與復習、教學內容、例題分析、一題多解、一題多變、課堂練習、教學小結、課后作業、教學后記等環節。本學期各班作業都能很好的分層布置,精選試題,課本習題做到了人人過關。幾位教師認真對待學生的作業,做到了全批全改,并有針對性的指導性批語。每位老師主講了一節組內公開課。
10、教師參加教學舉辦的各項軟筆和硬筆書法比賽。硬筆書法比賽中,年級逯元祥老師獲得一等獎,吳恩徐老師獲得二等獎;軟筆書法比賽中,吳恩徐老師獲得一等獎,逯元祥老師獲得二等獎,葉敬之、何文哲老師獲得三等獎。
11、每位老師每月完成高考模擬試卷一套,及時了解高考動向,掌握最新高考信息。
三、輔差:
1、德育方面:
(1)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引導他們在不影響學習的前提下,支持他們參加圣誕英語演出,為他們借服裝道具。很多學習上的困難生在表演中展示了自己的豐富的文藝才能。
(2)班主任在常規管理中,注重心理疏導,與他們做朋友,嚴愛結合,工作有的放矢,消除心理障礙,同時認真負責地幫助他們改正缺點,爭取進步。特別對于美術班的困難生的管理方面,楊維寒主任配合班主任做了大量細致的工作。
2、教學上:
(1)期中考試中,增設學習進步獎,使學習困難生發現自己的點滴進步,提高自信心。
(2)任課老師在教學有注重興趣培養,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針對六班很多學生不愛看課文,不愛發言的情況,葉敬之老師經常用一些幽默的語言來調節氣氛,讓他們每個人都提一個問題,不提問題就必須回答我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個個都讀課文,也思考問題了。張憲存老師帶的4班和6班都有一定的困難生,他準確認識到差生之所以差,最根本的原因不是智力因素造成的,而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因此他無論是在課堂上還是在課下,無論是講授的內容、形式,還是速度、語氣、表情,都注意盡量讓他們樂于接受、能夠接受,保護他們的學習熱情。黃維棟老師尊重學生,信任學生,教學上注重采用“小步子、見成效”的做法。如背誦默寫,平時劃分成小塊來解決,在“背”的基礎上還要反復“寫”,逐步積累。對后進生的教學不能貪多求快,而應該“小步子”踏踏實實,“小步子”突破,最終取得大進步。“小步子、見成效”能使后進生有成功感,能增強他們的信心。經常給予他們積極的評價,能激發他們的內驅力。戴凝老師對于接受能力較差的,盡量講慢一些,同時鼓勵多問,每次錯的一個個找來當面講。對于上課管不住自己的愛走神,上課多提醒。多一份耐心,會有很大收獲。
(3)注意搞好分層教學:
楊維寒主任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如X班、美術一班、美術二班各個班的進度、作業、授課模式等均有區別;詹學軍老師在教學中盡量采取探究法教學,盡量分解知識難度,設計教學梯度,讓每人在自己的基礎上都有最大的收獲。
篇6
關鍵詞:精品課題;設計;實施;提煉
中圖分類號:G46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5-0070-04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立項課題“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及其對策研究”(課題批準號:D/2011/02/608)的階段成果,作者為課題主持人。
收稿日期:2014-03-02
作者簡介:吳志健,宜興市新建小學(江蘇宜興,214253)教科室主任,無錫市中小學教育科研帶頭人。
精品課題建設是學校課題研究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學校課題管理的重要抓手。江蘇省無錫市教育科學規劃辦提出了精心設計、精細實施、精致提煉三大方面九項指標,為學校精品課題建設指明了方向,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由此,筆者提出打造精品課題的“六字”工作思路:懂、細、新、實、得、文。本文結合宜興市新建小學的省規劃課題“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及其對策研究”(下文簡稱“‘教學誤區’課題”),談談實踐與思考。
一、精心設計:懂與細
如果說“設計”是畫課題的“眼睛”,那么“精心設計”就是“擦亮眸子”。這好比一位姑娘,眸子明亮,才更美。不過,這美,需要你懂,需要你欣賞。因此,筆者提出精心設計需要做到“懂”與“細”。
(一)方案設計,力求可懂
研究方案的設計,關鍵是使每一位課題組成員能夠理解方案,能夠明白該如何做、如何反思。一般需要關注以下三點:
1.界定核心概念,不僅找出與其它相關概念的聯系與區別,而且注重在生成性思維視域下的再界定。
光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課題組成員不一定能理解。如果能找到他們比較熟悉的相關概念,理清概念之間的聯系與區別,就能使他們準確把握核心概念的內涵。這些聯系與區別,既要重視專家的觀點,也要關注自己的校本化解讀。
如果說在課題申報、開題論證兩個階段,對核心概念進行界定是一種預成性設計的話,那么在研究過程中,尤其是中期評估后,對課題核心概念進行再界定就是一種生成性設計了,而且這種設計顯得非常必要。預成性界定強調的是專家視野里的理性演繹,一般性認識占主導。而生成性界定強調的是課題組成員在實踐操作上的理性概括,校本性認識(特殊性認識)占主導。也就是要注重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地對核心概念進行再解讀,以形成新的認識。
2.設計研究內容,著眼與學校實際的結合點。
研究內容的設計,不僅要注重課題內涵的挖掘,而且要注重與學校校情的結合。需要說明的是,研究的內容,需要自下而上進行梳理,更需要自上而下進行梳理,要找認識上的困惑、找實施上的難處、找形式上的結構、找內容上的聯系。
例如,我校在市教研室專家悉心指導下,對學校10年來的課題研究作了疏理,對教學改革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把“教學誤區”課題研究內容最終確定為: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及其對策的文獻研究、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現狀調查分析研究、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基于課堂教學誤區的對策研究。
3.規劃研究操作,強調明確、可行。
一般情況下,要根據研究目標、研究內容與研究方法,來規劃研究操作。問題是,研究操作的明確性與可行性難以把握。因此,除了有研究內容的分解、研究方法的具體化、操作建議的細化外,還要努力通過修改原研究操作,來表達清楚自己在不同的研究階段對課題的再認識。例如,我們共對“教學誤區”課題的總課題研究操作做了3次修改,形成四稿,對子課題研究操作各作了1次修改,各形成二稿。每次修改,基于兩點:一是專家的建議,二是2011年版課程標準。
需要指出的是,對研究操作的完善是局部細節的調整,不能隨意改變課題申報時確定的內容與目標,要嚴格按實施方案框架如期進行研究。
(二)計劃設計,力爭精細
研究計劃的制訂是課題研究的一般性要求,精品課題建設強調的是精細設計計劃。筆者認為,這里的“精細”,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階段性研究目標表述上的精當,二是研究時間安排上的精準,三是研究內容處理上的精辟,四是研究活動策劃上的精彩,五是研究措施規劃上的精練。如何做到以上“五精”呢?關鍵是要注重課題研究的進展與困難,注重實踐與反思,注重階段性小結。
例如,我校每學期都精心設計研究計劃表,有序安排研究內容、研究者、研究對象,做到“兩個不松”。一是程序不松動。制訂研究計劃嚴格按“擬訂―審核―確定”的程序進行:主持人擬出計劃的初稿,核心組成員審核后形成二稿,全體成員討論后形成三稿。二是關注點不松散。學期研究的關注點有本期研究內容、研究目標、研究措施、主要研究活動以及預期成果,強調由目標生成內容,由內容確定措施,由措施形成活動,由活動產生成果。
需要注意的是,計劃的設計,也需要在動態中進行。在計劃的實施中,要及時合理地根據研究的實際情況,調整計劃中的研究路徑和研究著力點,提出自己的研究主張。研究路徑、著力點的調整,要以理論來梳理研究的實踐操作,不斷明晰課題內涵與實踐操作的關系。也就是要經常叩問:研究的走向是否合理?是否正確?有沒有完成既定研究任務?
二、精細實施:新與實
如果說“實施”是形成課題的身體,那么“精細實施”就是健身。只有身板結實,生命力才旺盛。因此筆者認為精細實施需要講究“新”與“實”。
(一)創新培訓形式,做到換位與分層
課題培訓是課題順利實施、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筆者認為,創新培訓形式,提高培訓實效,是精細實施的重要抓手,為此需要做到“換位”與“分層”。
換位,是指培訓者與被培訓者之間的角色對換。目的是使課題組成員能夠主動參與培訓。要整合各種資源,將參與者、文獻、場景、專業視點等整合在一起,讓大家在分享與交流中生成研究意識和研究觀念。我校的做法是,把培訓資料提前一周發給大家,讓大家帶著問題去閱讀,想想自己的做法,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到集中培訓時,主講教師簡要介紹一下培訓資料,補充一下研究背景,談談自己的思考與觀點。然后,大家討論,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
分層,是指把全體課題組成員分成若干層進行培訓,目的是使培訓更具針對性。我校的做法是,把全體課題組成員分成三個層次進行培訓。第一層次,課題立項之前,針對課題核心組成員進行培訓。第二層次,課題立項之后,完成調查研究之前,針對課題組每個成員進行全員培訓,主講教師按計劃進行培訓,一學期三次左右。第三層次,課題進入專題研究之后,培訓按課題組進行,分為總課題組、語文課題組、數學課題組、英語課題組。每個組一學期針對一個專題培訓三次左右,并提供拓展性閱讀資料,找出相關案例。
(二)夯實過程管理,做到分解與原味
過程管理是課題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過程的質量直接影響到課題的質量。在過程管理上,要關注研究目標的達成,要不斷完善研究的技術路線。
1.注重分解
要找出課題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以研究目標統領研究內容,將研究的問題遵循邏輯結構進行合理分解,并將研究的責任落實到人。例如,我校確立了以學校行政人員為組長的三個子課題。一是“文獻研究”子課題,通過系統收集、梳理相關有效教學理論、教學誤區及對策的研究成果,形成具有借鑒意義的課堂有效教學策略。對文獻中一些課堂教學案例在有效教學觀照下進行重新審視、解讀,指出存在問題與對策。二是“調查研究”子課題,從我校實際出發,通過對“誤區”與“對策”進行真實的調查,做出比較恰如其分的分析,提出發現“誤區”與“對策”的原則與方法。三是“專題研究”子課題,開展有效教學理念觀照下的課堂教學誤區及其對策的校本化專題研究。同時,對“專題研究”子課題,進行再分解,建立了總課題組、語文課題組、數學課題組、英語課題組。
2.注重原味
有的課題明明是文獻研究,卻做成了案例研究;有的課題是調查研究,卻沒有調查研究的過程。這樣的課題有什么用呢?原味,是指“是什么研究,像什么研究”,更是指“是什么過程,像什么過程”。因此,筆者認為沒有原味,那就不能稱為精品課題,“原味”是“精細實施”的重要基礎。
例如,我校“教學誤區”課題的文獻研究,按五大步來實施。一是提出研究假設。二是規劃研究設計。三是搜集文獻60篇。四是整理文獻,匯編23篇,共計9萬多字。五是進行文獻綜述,共計1萬多字。我們努力讓文獻綜述反映出我們收集文獻的數量及質量,表達出我們分析文獻的視角及結果。鑒于這項工作的關鍵是文獻整理和文獻綜述,我們進行了兩次研討活動:一是開展了文獻綜述研討活動,著眼于綜述怎么寫;二是開展了文獻分析研討活動,著眼于文獻怎么分析。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完成文獻綜述后,沒有終止文獻研究,而是繼續收集了幾十篇文獻進行再研究,努力通過文獻再研究來完善自己的研究主張與思路。
又如,我校“教學誤區”課題的調查研究,定位在三個方面。一是確定調查對象,設計調查工具。二是收集數據。三是分析數據,寫出報告。我們想讓調查報告能夠反映調查對象、工具、結果,能夠說明我們的思考與做法。為此,我們先后設計了教師問卷、學生訪談記錄表、教師訪談記錄表、座談記錄表等,開展了問卷設計研討活動,寫出了現狀調查報告。一些建議被學校采納。為了更好地設計問卷,我們開展了問卷設計研討活動,讓大家共同獻計獻策。
再如,我校“教學誤區”課題的專題研究,使用行動研究法,按照行動研究的一般步驟“計劃―行動―小結”來展開。在開展專題研究前,我們重新詮釋了核心概念“教學誤區”、“對策”,構建了專題研究范式(如下圖)。
從說出誤區現象、分析誤區原因,到嘗試破解誤區、去除誤區,再到重新研讀、賞識誤區及對策,引領大家研究與實踐。
為了扎實開展研究,我們規定一學期設總課題組層面專題1個,設語文、數學、英語課題組層面專題各1個。同時,積極鼓勵有興趣、有余力的教師開展個人專項專題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專題研究中,既重視思辨,更重視實證,關注實踐操作行為里的創新成分,關注研究結論與證據、案例的內在聯系,強調研究結論的意義。我們一邊研究,一邊進一步豐富、完善核心概念,在找到適合自己的操作性概念的基礎上,調整研究方向,理清研究思路。
三、精致提煉:得與文
對于課題研究成果的提煉來講,文(指論文,更指理性認識)固然重要,得(指感受,是一種感性認識)也不可忽視。一般情況下,教師們參加一次課題研究活動,不可能沒有一點感觸,不可能沒有一點收獲,也就是存在所謂“得”現象,問題是如何讓“得”成為“文”。
“得”與“文”,要從實踐背景、內涵解讀、實施策略、理論基礎等方面去構造,要緊緊圍繞兩點去展開(一是怎么做的,二是為什么這樣做),要把自己的認識與做法說清楚,要堅信自己的解讀、自己的操作,走出自說自話、自娛自樂的封閉世界。
為此,可以舉行校內研討、校際交流等活動,夯實“得”的基礎。對于“得”,可以構建三個平臺,努力使之成為“文”。一是“強化”平臺。通過兩個層次的交流(集體交流、個別交流)來進一步明晰“得”。二是“提升”平臺。通過提供相關文獻來找出“得”的理論依據。三是“實踐”平臺。通過自己課堂的再次實踐來豐富“得”。
其次,同伴互動,做實提煉過程,力爭發表高品位論文。例如,我校搞了個“相約星期四”活動。周期為兩個月,參與人員是部分課題研究骨干。周四,我們分兩批到小會議室進行活動,上午第一節課語文骨干聚到一起,下午第一節課,數學、英語骨干聚在一起。一般是,第一周,結合課題分發學習資料;第二周,談自己的實踐與想法以及寫作提綱;第三至第五周,討論論文初稿;第六至第八周,修改論文,形成終稿。
最后,適時舉辦征文活動,營造提煉氛圍。我校舉辦了校級“心手相諧”杯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要求結合課題寫論文,并選擇優秀論文刊登在校刊上。至今,課題組成員在省級(含)以上正規教育雜志上發表與課題高度相關的論文13篇。
總之,我們要按照課題假設系統規劃研究成果,每期列出需完成的論文選題,做好階段性成果的物化工作,強調研究成果與研究內容、核心概念的相關性,努力提高成果表達的專業化水平。
Fine Quality Project with “Six Chinese Characters”
WU Zhi-jian
(Xinjian Primary School, Yixing 214253, China)
篇7
關鍵詞:小學英語;聽力技能;氛圍;興趣
眾所周知,英語對我們的人生起到了重大影響,不管找工作還是出國學習我們如今的世界都必須用到英語,它是世界上使用最為廣泛的語言。英語包括聽和說,他們是必補缺少的組成部分,沒有聽就沒有說,以下是我如何教大家把小學生的英語聽力提高上去的方法。
一、創造聽力氛圍
語言的學習是從輸入到輸出的一個過程。所以創造好的聽力氛圍尤為重要。如何才能創造好的聽力氛圍呢?首先,課堂上教師應盡量避免用漢語講課,從復習熱身到作業布置,每個環節都堅持用英語進行交流,給學生創造一個英語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形成英語思維習慣,通過每節課的鍛煉,使學生們的聽力水平不斷提高。當然在授課過程中有必要加入肢體語言幫助學生理解單詞或句子的含義,降低理解難度,幫助學生解除為難情緒。其次,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在生活中如何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如果時間允許,每堂課給學生留出課本劇表演的時間。通過模擬生活中的情境,理解知識,鞏固知識,從而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最后多利用教學資源,讓學生產生意境。
二、開展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
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單一的聽力練習是相對枯燥的,所以培養興趣尤為重要。怎樣才能讓學生輕松愉快而有興致進行聽力練習呢?最好的方法就是開展多種形式的練習活動。在我的教學中我采用過以下一些方法進行聽力練習。
(一)游戲教學
在課堂中我經常做一些游戲活動鍛煉學生的聽音能力。由練習單詞到練習短語再到練習句子。由淺入深,分層次逐步提高學生的聽力能力。如:在低年級的教學中我經常進行單詞分類游戲,我先說出一個單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一組一組地說出它的同類詞,最后哪組學生說的同類詞最多,哪組獲勝。apple,banana,grape...在中高年級我會做一些短語和句子的接龍游戲,后面學生除了重復前面學生所說的句子外,小學英語教學論文范文還要自己造個句子。最后看哪組學生能堅持說到最后。I am a boy./I am a boy.I like blue./I am a boy.I like blue.I like to draw pictures...這些游戲活動能有效地訓練學生的語音辨別力和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
(二)配音表演
我曾經讀過有關“模仿性朗讀對聽力具有促進作用”這樣的文章。從文中我了解到語音基礎對聽力影響很大,語音基礎好的學生無論理解聽力材料還是進行真實交際都好于語音差的同學。因為在語言交際中存在連續、失去爆破、增音、音的同化、縮寫讀音、語音語調及英音與美音的區別等。我最常用到的方法就是配音表演。我會給學生一段簡短的片段,讓幾個學生一起練習,每人配一個角色。提示學生要模仿里面的語音語調。然后每組分別進行展示,看哪組配的最好。一起分析哪組哪句話配的有問題,應該如何去說。最后讓學生聽原始錄音,感受里面的意境。這樣做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聽力技能,培養學生英語的思維。
三、滲透聽力技巧
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是英語學習的最終目的,這需要一個長期而堅持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讓學生掌握一些聽力技巧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面對考試。那么都有哪些聽力技巧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最常滲透給學生的聽力技巧有。
(一)提前閱讀
在進行聽力考試的時候,學生要面對巨大的時間壓力!因為無論聽懂還是聽不懂,難還是簡單,學生都只有同樣的時間!只有一次機會!所以提前閱讀尤為關鍵。在聽每個問題之前,先抓緊時間閱讀四個選擇答案。聽到第一個問題后,就迅速選擇答案,然后以最快的速度標記答案。這時學生就可以用剩余的或節省出來的時間去閱讀下一個問題的選擇答案。這樣堅持去做,就能訓練學生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和快速抓住關鍵信息的能力。
(二)泛聽和精聽相結合
在聽力訓練中,既要能準確無誤地聽出某些重要的信息,又要兼把握大意,這就必須將精聽與泛聽結合起來。在精聽時,要首先熟悉聽力材料中的生詞,對難句可以反復聽,精聽遍數不限,直到完全聽懂為止;而泛聽則首先著眼于量大,只求掌握大意,不必了解每個細節,一般不要超過三遍否則就失去了泛聽的意義。這兩種訓練哪一種也不應偏廢。在考試中,學生在做最后一道大題時就可以采用精聽與泛聽相結合的方法。對于題目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的去精聽而其它就可以泛聽。
(三)猜測話題
篇8
面對春天里群芳爭艷的花園,誰不歡欣鼓舞呢?我們的學校無疑也是一座大花園。怎樣讓這座大花園一年四季春色滿園呢?其源頭活水自然是教育科研。當然,教科研是一項系統的、復雜的創新工作,需要熱情、興趣和關注,更需要充足的時間和執著的毅力。一位文學大師曾有過這樣的論述,人不管做什么事,堅持10年,定能集大成之。我不奢望自己能“集大成之”,但五年來,我對教科研卻是情有獨鐘。
一、以教科研為載體,走辦學特色之路。
教育科學是教育教學發展的第一生產力,教育科學研究是一所學校教育發展的助推器。教育事業要發展,教育科研要先行。因此,在學校管理中,我始終堅持:以教科研為載體,走學校特色辦學之路,全力做好學校的教育科研工作。
為謀求學校自身發展,探索學校特色辦學之路,在學校發展規劃中,我明確制訂了教科研工作近遠期目標——德育方面:通過“關于小學德育小、近、活特色的實踐研究”的課題研究,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力爭把我校學生培養成行為規范、品行端正、身心和諧的合格小學生。教學方面:以“多類型、多渠道、分層次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簡稱“雙多教學法”)的課題研究為切入口,構建學校校本課程框架的同時輻射各學科課題的研究,圍繞教育教學為核心,強化“以教科研為先導的”意識,深入展開課題研究,加強課題的過程管理。
“雙多教學法”課題實施幾年來,我校初步形成了以數學為龍頭,以英語、計算機、寫作等為基礎的多類型、多渠道、分層次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辦學特色,取得了豐碩成果,至使一大批“特長生”脫穎而出,學生的個性、素質得到了全面、充分的發展與提高,從而有力地推動了本校的課程改革。
僅2003一年,我校學生就有400多人次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小學生數學報》杯小學生探索與應用能力大賽一等獎;江蘇省中小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二等獎;中國青少年讀寫大賽50杰;蘇州市中小學口琴、豎笛比賽一等獎;小學生英語口語大賽蘇州市二等獎……列舉這些榮譽和數字,并不是沾沾自喜。我有的只是欣慰——因為教育科研,我校形成了“學校特色學科鮮明”“學生特色學科多彩”的辦學特色。
二、以教科研為平臺,讓教師成為研究者。
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支撐學校發展的基石。建設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治學嚴謹、精干高效、充滿活力,能在未來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的教師隊伍,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百年大計,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迫切需要。因此,我們必須走科研之路,做扎實文章,努力造就一支觀念新、師德優、業務精、輿論正確的教師隊伍,全力提升教師教育科研的水平。
良好的教育科研環境和條件能產生一種巨大的力量,激勵教師開展各種教育研究。因此,我校為教師創設了各種條件、采取多種措施努力營造有利于研究的寬松氛圍,引導教師走上科研興教之路,為他們排憂解難,鼓勵教師在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去調查實驗。為鼓勵教師參與教育科研,我積極主動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如提供豐富的圖書資料,科研設備,廣開門路采集最新的科研信息提供給教師以拓寬研究的視野,提高研究水平。學校還組織全校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教師科研意識和水平。同時,還為教師搭建教育科研交流的平臺,為教育科研成果的發表與推廣創設條件,為教師提供展示個人才華的機會,充分促進了學術觀點的碰撞、科研靈感的激發。
為進一步濃厚學校科研氛圍,真正實施“科研興校、科研興師”的發展戰略,我努力做到教育科研的制度化、全程化、全員化和教育科研全員參與、全方位引入、全過程管理,讓科研之風大興。我校實行“三進”政策,教育科學進教學、進教師教育、進學生學習,讓科研滲透各個領域。認真做好“三個結合”,即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課題研究與日常教研相結合,教育科研與培養創新型教師,爭做名優教師相結合,讓科研成為提高教師水平、推動學校發展的內涵而永不衰竭。
讓教育充滿研究,讓研究充滿思想,讓思想充滿智慧。實踐證明,教師同科研結合,研究同教學結合,教學同課題結合,可以改變教師的生活方式,提升教師的精神境界,優化教師的思維品質,實現平凡與精彩、煩惱與快樂、腐朽與神奇的快速轉換,我們就會覺得上班有無窮樂趣,教學就會充滿無限的生機,教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為我們開展教育科研、提高自身素質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幾年來,因為我校教師成為了“研究者”,所以有不少教師的論文在各級發表、獲獎,每年總計不少于100篇次。
三、以教科研為樂事,讓自己擁有“源頭活水”。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評論一所學校,首先要評論他的校長”。為了讓自己當好這個“靈魂”,也為了讓自己能適應當前多元化、信息化的國際趨勢以及基礎教育領域的深刻變革,多年來,我始終以教育科研為樂事,我努力讓自己養成教育科研的習慣。
1、用研究的眼睛觀察身邊的教育現象。任何偉大的理論都源于實踐,都基于對大量事實的研究。教科研也不例外,也得對教育教學實際,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研究。教育教學活動中并不缺少研究的對象,而是缺少發現它們的眼睛。在教育運作過程中,我們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如學校與社會、學校管理、教與學、新課程改革、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等。這些都是教科研的對象,我們不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我時刻用研究的眼光去觀察、發現、解決問題,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去思考、分析問題,這樣就避免了想搞教科研而找不到切入點的尷尬。
2、不斷積累豐富的素材。在注意或研究眾多教育現象時,頭緒會紛繁復雜,靈感會不斷閃現,這些都可能是教科研的閃光點或獨特之處,所以,我每每抓住這個時刻,記錄下稍縱即逝的瞬間,來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素材寶庫,使自己的教研論文不再空洞,而更具說服力、針對性和實效性。
3、選定恰當范圍,加強個案研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和興趣,我的特長和愛好是教育管理和小學數學教學。為此,我總是從教育理論和教學理念的高度著眼,在身邊教育教學實際中著手,選定適當的研究范圍或方向。比如根據自己曾經多年集訓小學數學奧林匹克,針對某個課題,我進行有目的地材料收集,加強對典型個案的剖析,如就問題的種類、方法、模式、背景及發生、發展過程等進行詳細全面的調研、比較、分析,以有利于對問題研究的深入,進而提高教科研成果的深度、廣度和理論層次。我先后參與編寫了《小學數學活動課讀本》《小學奧林匹克教程》《小學數學開放題精選》等。
4、嘗試對研究成果進行個性化和科學化的表達。科研成果主要通過論文形式來表達,這就需要教師勇于嘗試系統地整理、收集相關素材和提出自己的獨到見解。同時主動大膽創作,相信發現就是進步,總結就是提高。為了形成高質量、個性化的成果,我經常閱讀相關雜志刊物和教育理論書籍,了解所研究內容的前沿動態和已有的理論成果,同時還進一步改善自我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我積極參與教育教學研討活動,在與別人交流和討論的過程中更新觀念,撞擊思維,將自己發現的新、奇、特,效果好的做法和想法科學地、準確地表達出來。
5、努力實踐和推廣教科研成果。教科研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高質量地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完成從實踐到理論,由理論指導實踐的辯證循環,發揮出教科研對教育教學的最大效能。我總是千方百計通過相關會議、沙龍、論壇等途徑進行推廣與交流自己的教科研成果,充分體驗教科研成果轉化所帶來的成功與快樂。
篇9
關鍵詞:課堂改革 學習興趣
初中英語教學論文:英語課堂教學改革與學生興趣的培養在實踐新的一輪課堂改革中,無疑,課堂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主陣地、主戰場,因為無論是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是優秀的教材,最終都要落實到課堂上,體現在老師的觀念、方法的改變,推進教學創新,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我在十幾年的初中英語教學中認為,一堂課是否上得成功,教學效果如何,和學生對這堂課的感覺很有關系。培養興趣,樹立自信是成功的先決條件。現結合設計課時和上課表現談點我對課堂教學的認識與對學生興趣的培養。
一、充分認識新課程對培養學生興趣的升華
新課程好在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個性發展,在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上“顯靈”。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強調課程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因此,培養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首先要教師觀念轉變,樹立以學生發展為主,培養學生樂觀向上的自主學習能力的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更新觀念中,重新審視課堂中生命的律動,主動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實現新課改下學生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向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轉變,確立教師和學生是民主的、平等關系,從而達到改變舊的教學方式、教學策略、以及評價方式。英語教學應倡導“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以教材牽動,全方位培養興趣,突出自身教學特色。在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中,使我逐步形成了“培養興趣、主體參與、分層教學、異步達標”的課堂教學模式。
現以初中英語課本為例加以說明。這是一節對話實踐課,主題是: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n island. 我事先上網收集了一些風景圖片,在開始上課時展示給學生,學生馬上活躍起來,紛紛說道:Oh, it‘s so beautiful. I know it’s Jiuzhaigou / Lijiang / Yandanshan…… I have been there. I have never been there. 教師趁勢問道:Where have you been? When did you go there? Who did you go with? How did you go there? Can you tell us something interesting there? 這時候學生已經沉浸在旅游所帶來的樂趣中。我又追問道:Do you want to go out to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 If do, what will you take with you? 學生四人為一組熱烈討論,給出了許許多多的不同答案,有food match knife stick rope pot water tent …… 每一組都希望給出比別組更多的不一樣的東西,這時他們互相借鑒著,又互相競爭著。我再問道:Do you want to go to a new place you‘ve never been to or the place you’ve ever been to? Why? 經過這場討論,學生已經在腦海中勾畫出了去野炊的情景,于是,我說道:Now you can have a picnic with your friends. How are you going to get ready for the trip to a new place? Try to make dialogues. 學生感覺有話可說,四人一組說得很熱鬧,這時,我走入他們之間,給予一點指點或解惑。然后學生興致勃勃地表演和欣賞。整堂課學生都是積極地參與,既有個體活動又有群體活動,享受著談話帶來的樂趣。
二、教學時要以新鮮的面孔示人,引生興趣
“包裝”一詞在當今十分流行,有許多人主張英語教學也應該適當來一點兒“包裝”,這話有一定的道理。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我們的教學始終是以同一種面孔示人,采用的永遠是單調、刻板的教學形式,時常機械地重復固有的教學程序,那么不要說是學生,恐怕就連教師自己也會產生一種厭惡感,這樣的教學怎么能談得上有明顯的效果呢?因此,結合教學內容的具體實際,不斷引進新的教學信息、變換教學形式、更新教學手段,創設一種新的教學情境,營造“新鮮”的教學氣氛圍,不斷給學生以新的刺激,充分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興奮起來,也就顯得很有必要了。習慣一根粉筆、一塊黑板的教學方式,如果能夠運用多媒體網絡手段,學生會沒有新鮮感嗎?讓學生有一點兒新鮮感,要求教師要善于“吸引”學生的目光,有時甚至還要適當玩一點兒“花樣”,圖文并茂、生動形象。我在準備Mid-Autumn Festival這一課時,上網查找了許多相關的詩、歌、詞的英語版本和精美的欣賞圖片,當學生看到這些時,不由地來了興致。
Make your moon cake Moon poem appreciation Festival greeting card and music Mid-Autumn Festival
三、要營造課堂輕松的氣氛感,引起學生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單元才會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會敏捷;而在壓抑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就會受抑制。只有在輕松的環境下,學生才能加快學習的進程,所學知識才能得以鞏固并快速轉化為能力。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營造一種相對寬松的教學氛圍,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有時安安靜靜也許未必就是好事,因為它很可能是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壓抑的標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擁有一點兒輕松感,其手段多種多樣,因人而異、因課而異。我的基本做到有以下幾種:
1、目標導向:根據每個教材的要求,點撥關鍵語;
2、表情導向:運用手勢、眼神、面部表情,傳情達意,引發興趣;
3、走動指點:在考慮個別學生差異,面向全體、實行正確指導答疑解惑;
4、幽默話語:在課堂中運用師生互動關系,同學在交談時喜歡聽幽默的話語,促進快樂,溝通思想;
5、游戲和表演:根據不同的教學實際靈活采用,都可以使課堂充滿生機。在一節課中,我有時會故意重復學生的某個錯句,以期自我糾正和活躍氣氛。有一次,A學生說:I‘m short. B學生說:I’m shorter than her.? C學生說:I‘m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其實C生最高,我登大吃驚的眼睛反問道:Are you the shortest of the three? 學生大笑,該生也忙笑著糾正道 I’m the tallest of the three.
四、設計的話題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引起學生興趣
課堂教學的效應在于備自己、備教材、備學生,設計的話題要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特別要注意他的心理效應。因為每個學生,不管他表現如何,在課堂學習中總是有點積極向上的念頭。所以,倡導任務型教學,應通過小組活動合作方式進行。在以“目標-策略-評價”為主線的同時,遵守“活動-體驗-表現”這一心理發展健康模式,使學生在貼近生活中,在情感體驗中學習,產生對教材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學習時,我先出示一個胖男孩的圖片問:Is he fat? Why are there so many fat children in our country now?學生給出了各種各樣的理由,有說 eat too much rich food ,not take enough exercise, 也有說do too much homework, parents have only one child……等等。隨后我提出問題How can we keep healthy? 學生就從自己的經驗談起,我又出了幾個題目給他們:
(1) It is bad for your eyes if you watch TV for more than_____ a day.
(2)What day is Nurses‘ Day?
(3) What day is No Smoking Day?
(4) People in US can’t drink beer or wine before they reach _____.
(5) Which ( butter chocolate? meat? milk ) can make you fat easiest?
(6) If you want to keep healthy, how many hours of sport do you have to do in a week?
然后要求學生討論 Why should we keep healthy? 可以是為了有一個好的心情,也可以是為了能在恰當的時候幫助別人等等,從而認識健康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課堂教學要盡量給學生以成就感,學生學習的最大樂趣,莫過于在學習過程中有一種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欣賞,當學生每取得一點兒成績、每取得一點兒進步時,教師都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一聲Great!一個驚喜的表情,一句Listen carefully, he is showing us his great idea.都能使他們在努力的同時產生一種成就感,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并進而鼓起自信和進取的風帆。人在受到激勵和贊許的時候,往往精神振奮、信心倍增,學生的學習亦然。
篇10
1.cet考試與大學英語教學的關系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與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關系越來越密切,后者受前者的影響越來越大。自1987年推行四、六級考試以來,越來越多的大學更加重視公共英語教學,公共英語教師的地位和待遇都有了顯著的提高,公共英語教學條件得到了充實和改善,大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自覺性空前高漲,公共英語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在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別提到了教學和測試的關系問題:“測試是貫徹執行教學大綱的重要保證。科學的測試結果可以為教學提供量化的反饋,幫助教師了解教學效果,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還可以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改進學習方法。因此,測試應以大綱要求和教學內容為基本依據。教學中,應注重學生實際語言能力的培養;測試中,更看重考核語言基礎和語言應用能力,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觀試題。務必防止應試教學傾向。”①可以看出,在教學和測試兩者的關系中,教學是第一性的,測試是為教學服務的。cet考試和大學英語教學兩者是手段和目的的關系。兩者相互促進、相互制約,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改革教學方式、注重能力培養與四、六級考試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
2.cet中新題型增設的背景和意義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中存在著錯誤的考教理念,造成了cet測試和大學英語教學關系的異化。
2.1絕大多數大學英語教師把四、六級考試作為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指揮棒”,倒置考試和測試的關系,使教學圍著考試轉。受“指揮棒”理念的影響,大學公共英語教學越來越偏離自身的目標,而成為達到四、六級考試目的的手段,成為一種“應試教學”。為了應付四、六級考試,有的學校不惜打亂正常的教學計劃,將本該一、二年級開設的課程推遲到三四年級開設,有的根據四、六級考試要求調整英語課程設置,有的大辦四、六級考試輔導班,有的利用寒暑假組織學生集中“攻關”,有的發動教師研究四、六級考試“規律”,放任教師拋開原定教材,以四、六級考試大綱和有關輔導材料為依據組織教學。學生的英語學習更是全面“服從”考試需要,他們對正常的英語課程提不起興趣,一門心思做參考題、復習題、模擬題、仿真題。
2.2大學英語教師和管理人員把四、六級考試作為評價大學公共英語教學的價值尺度,以考試成績好壞來衡量教學質量的高低。政府主管部門在大學教學工作評價中把四、六級考試通過率作為重要指標,有的大學以教師任教班級學生的四、六級考試通過率來考核教師的教學業績,考核結果與教師的獎金、津貼掛鉤,有的把是否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是否準予學生畢業或能否獲得學位的一個“硬杠杠”。如此一來,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只有唯四、六級考試是從,一切從考試出發,一切為了通過考試。后果就是,四、六級考試大綱所要求的內容掌握了,英語考試技巧提高了,但大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讀寫能力、翻譯能力、交際能力等并沒有多大提高①。
在這世紀之交的年代,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無疑這種應試型的大學英語教育遠遠滯后于時代的發展,不利于培養面向21世紀的新的復合型人才。我國外語界的許多有識之士早已認識到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所存在的種種不足,并著手對其進行改革,以促進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健康發展。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新題型的推出及采用就是這一勢在必行的改革的初步嘗試。
自1996年1月起,大學英語考試已正式啟用新題型,增加主觀題目的比例。語言測試的試題根據評分是否需要閱卷人員的主觀判斷而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一般來說主觀題如作文等效度高,對教學的后效好,因此大學英語考試無論四級或六級都堅持采用一定比例的主觀題。自1996年1月起,已延續了十余年的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題型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由偏重客觀試題轉向主、客觀題型合理搭配,重視考生主觀應用能力的試題類型。目前已經過研究和實驗并可逐步采用的新題型有翻譯、聽寫、簡答題。考試委員會還在積極開展其他新題型的研究。采用新題型的目的是更好地使考試為教學服務,在可能的范圍內增加主觀題的比例,使全國高校在教學中更加重視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在采用新題型時盡量保持所考核的語言能力構成基本不變、答題時間不變、各部分得分比例分配不變,以保證評價標準的穩定性。例如1996年6月的四級考試,采用翻譯題型后,全國重點大學翻譯部分的均值為6.75分。這一部分用來取代原來的完形填空部分,而1995年6月全國重點大學完形填空部分的均值為6.72分。這說明采用新題型可以保持評價標準的穩定性。此外,考試委員會還決定今后在考試大綱中列舉多種可能的題型,而在某次考試中具體采用何種題型則事先不予公布,以抵消應試教學的心理壓力,使教師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課堂教學上,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此外,要探索對新題型進行等值處理的方法,保證大規模標準化考試評價標準的科學性,但等值處理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提高考試的效度是第一性的,通過考試正確地指導教學才是考試的根本目的②。為進一步推動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適應國家改革開放的需要,使大學生更加重視英語語言能力的學習,獲得更強的參與國際交際的能力,經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批準,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自1999年初開始試行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口語考試,并于1999年11月和2000年5月兩次擴大試點。總的來說,口試推動了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有利于遏制應試教學和片面追求單純通過率,使《教學大綱》規定的“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寫、譯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交流信息”這一教學目的的實現具有更扎實、可靠的基礎③。
3.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全面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
概括的說,大學公共英語教學必須在明確了正確的考教關系的同時,隨著四、六級考試的改革而改革,否則,不但將貽誤一屆又一屆的大學生,而且更為嚴重的是,在我國加入wto后面對更加開放、國際競爭更加激烈的環境,大學英語教學質量問題可能使我們處于十分被動的境地。
隨著cet新題型的進一步推廣,我國大學英語教師將面臨著新的、更高要求的挑戰,即如何運用行之有效的舊方法和研究新的方法來扎扎實實地提高我國大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以滿足社會發展對我國英語教學改革提出的要求,以培養適應社會發展所需求的綜合性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題型的變化指引我們對近十余年我國大學英語教學展開反思,以便充分認識其中的偏差和教訓,端正大學英語教學的指導思想,把握好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照本宣科”、以測試為目標的教學法已經跟不上時代的要求。教師在教學時,要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善于引導他們進行聽、說、讀、寫、譯等各項技能的訓練,培養他們在語言運用方面的能力。這使得教師要改變他們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也提高他們自身的語言能力和業務水平。
傳統教學中,課堂教學大都是由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地吸收教師講的東西,成為存貯前人留下的知識的“容器”。這是不科學的。教師應該變知識傳授為能力培養,在教學中變教師的單向傳授為師生共同進行學習的雙向交流,使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學習,從而使他們的能力得到培養。如何改革大學英語教學,培養學生能力呢?
筆者概括出以下幾種策略:
3.1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觀念,改革填鴨式教學方式
應惠蘭教授指出:“實際上外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教學方法應該分為教法和學習方法兩個組成部分”。過去當我們談到外語教學或教學方法時,過分強調了教師的指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活動能力。認知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動運用的過程。“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題教學模式”正是遵循這種語言學習規律而創建的。英語是一門實踐課,語言技能的獲得是通過學生的實踐操練得來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變學生被動接受為主動獲取知識。避免整堂課講授太多的語言點;避免給學生直接指出應該注意什么;避免給學生詳細列出語言點的用法,而是應該恰恰相反。老師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如:課前讓學生預習課文,上課時先讓學生講解課文的大意,然后以問題辯論的形式對文章的主題、背景、寫作風格、語言使用等方面展開討論。教師的講解是輔的、畫龍點睛式的。這樣,學生不僅掌握了語言點的用法,而且還學會了,并能夠很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這樣就能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其能夠主動參與,使課堂氣氛更活躍、更充實。同時,在當今這個科技得以快速發展的時代,知識經濟已經成為各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教育也走向了市場,這無疑又給教育提供了有利的環境與促發的有利條件。在英語教學之中增加多媒體教學是轉變填鴨式教學的最好與最有效的途徑之一。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使學生的視野空間擴大,而更重要的是在學習、掌握基本知識的前提下使之達到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不僅豐富了課堂,而且受益于學習者本身。教師對一些較難的課文還要進行一些系統的講解,以適合學生水平的需要。傳統的授課法是以單詞、語法分析為主體。但這樣一來,課文的內容就被割裂了。語言知識很可能變成無本之木,學生興趣無從談起,積極性無從調動,結果事倍功半。教師講解課文的方式要以語篇教學為主,教師要把文章的信息結構,與文章有關的文化背景,文章的思想內容和寫作風格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上。要把語言知識、單詞的講解完全放在篇章內容的整體講解過程中。這樣學生學到的就不是支離破碎的知識,而是從內容到形式都齊備的活生生的語言。
3.2運用交際法進行教學
交際法(communicativeapproach)是以語言功能——意念項目為綱,培養交際能力的一種教學法。交際法創建于20世紀70年代初期的西歐共同體(eec),中心是英國。交際法重視教學大綱的研究。教學內容以語言功能為綱,針對學習對象的不同需要加以安排。交際法強調教學過程交際化,排斥機械操練,讓學生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交際場景中操練,課堂教學活動應模擬真實或近似真實的生活情景。
一方面,注意到各個單詞之間的各種系統內關系的同時,還要把它置于句子乃至對話、語篇中呈示。如:角色表演法要求學生模仿課文對話表演,讓學生輪流到臺上表演。表演根據學生的水平,分層次提出不同的要求,讓學生覺得不難又需要做好準備上臺表演。或者進行pairwork或groupwork。在表演中可以準備實物道具,其中豐富的動作、表情都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此外,要使教學同真實世界(realworld)建立聯系,如用影視片段、多媒體等來實現單個詞匯或詞匯系列的輸入,讓學習者感覺生動、易學。對某些動詞如swing,snore等,還可以運用表情、動作和聲音來演示,其效果比單純以文字講解要好。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生動活潑,讓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英語交際情境。如在課堂上播放英語經典原版片,故事內容學生已有所了解,加之畫面優美,身臨其境,收到了出奇效果。不少同學能把影片中的部分英語對話模仿得惟妙惟肖,激發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
另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呈現詞匯的語用信息。像郵筒(pillarˉbox)在中國為綠色,在英國卻是紅色。這種信息必須提供給學習者,pillarˉbox這個詞暗含的社會文化信息同該詞的概念意義同等重要。此外,不少詞還具有一定文體意義和情感意義。尤其是具有褒義或貶義的詞,其情感意義是該呈現給學習者的。對于指黑人的兩個詞black與nigger,了解二者的概念意義而不知其情感意義顯然會影響交際運用①。前者帶有褒義,后者卻是貶義,這2種不同的情感意義同相應詞語的概念意義一樣重要。內含意義與情感意義因個體、文化、社會的不同而不同,教學主體亦要留心這一點。
3.3運用多媒體技術豐富和改善外語學習環境
多媒體軟件集聲、文、圖、像于一體,資料豐富、信息量大,其容量、使用功能、新穎程度為普通教科書所不及,在教學中顯得十分方便。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可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充分利用其視覺及聽覺器官,緊緊跟隨變化中的設備功能及富于色彩的影音材料,從而使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效率。這就擺脫了在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學生視野中只有那一成不變的老師、黑板、講臺及教科書;聽覺中只有那過于熟悉甚至有些單調的老師的嗓音,因而經常只聽不看或只看不聽,容易走神,心不在焉。總體來說,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在改善學習者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態度方面優勢明顯。具體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1)學生的個體差異得到兼顧;(2)學生的獨立自學能力得以鍛煉;(3)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得到保證;(4)地道的語音語調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模仿模式;(5)新穎活潑的教學形式和豐富的內容能夠激發學習者極大的學習興趣;(6)視聽說各感覺器官積極配合,左右腦并用,提高了學習效率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