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結算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5 07:32: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銷售結算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銷售結算論文

篇1

隨著高校的規模擴張,過去多以小零售、小規模為主的校園商業形式已經不再適合現代消費和服務模式,如何進行校園電子商務運作,建立一個基于校園網的經濟、實用、安全、高效、穩定校園電子商務系統是真正實現數字化校園的重要問題。

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的出現使在校師生的生活變得越來越便利,解決師生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而且能改變他們的消費方式和購物習慣,為學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校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此外,在校園開展電子商務,可以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環境,提供學生參與電子商務的現實環境,也為學校的電子商務教學提供實習基地,創造培養電子商務合格人才的教學條件,為新世紀電子商務的全面開展打下基礎。

二、校園電子商務系統分析

1.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特點。校園電子商務從商業運作模式來看與一般電子商務相類似,都是通過網絡進行商品、服務或信息的交換,但與一般電子商務相比,校園電子商務系統構架在獨特、優良的校園網絡環境上,面對比較單一的消費群體。因此,校園電子商務系統具有以下特點:(1)良好的網絡環境:校園網是一個較安全、快速的中小型局域網,網絡節點密集,不本論文由整理提供間斷開放網絡服務,為開展校園電子商務奠定了良好的網絡環境。(2)穩定的服務對象:消費者就是校內的師生,是穩定的服務對象。此外,每年都有好幾千新生入校又是潛在的校園電子商務服務對象。(3)便捷的物流配送:物流配送往往是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然后大部分師生集中校園內,這使物流的配送準確、及時,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校園電子商務具有克服這個瓶頸的優勢。(4)安全、靈活的結算方式:結算方式常常也束縛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用戶可以靈活選擇多種結算方式:貨到付款、飯卡結算、一卡通結算等。貨到付款是最簡單、最安全的結算方式,但略微增加了物流配送工作;飯卡結算是一種比較直接、便捷的結算方式,已成為師生們的習慣;一卡通結算無疑是一種數字化校園的電子商務安全結算方式,需要有銀行接口,這是趨勢。這幾種方式能夠很好地保證校園電子商務業務順利開展。

2.校園電子商務系統需求分析。(1)界面統一友好: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界面設計要美觀大方,更注重信息的有效、實用性,關注學生生活,滿足學生需求。(2)規范、完善的基礎信息設置:系統要實現對基礎信息規范管理,包括商品信息和客戶信息等。(3)商品分類詳盡:商品除了按傳統的分類方法,還應設置各種類別,如特價商品類、新品類等。(4)模糊商品查詢:為用本論文由整理提供戶提供一個方便、快捷的商品信息查詢功能。商品除了能按大類檢索,還應實現按不同分類進行檢索,此外,還需實現模糊查詢。(5)網上購物和支付:與一般電子商務系統一樣,要設計購物車,實現網上支付。(6)新品及特價商品展示:新品和特價商品應擺在顯眼位置。(7)商品銷售排行:對商品銷售情況進行統計,實現商品“自我推薦”,同時幫助商家做出相應的決策。

三、校園電子商務系統設計

1.總體設計。根據需求分析,為方便管理和使用,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由前臺、后臺兩部分組成。(1)前臺部分:主要實現商品展示及銷售。該部分包括新品上架、特價商品、銷售排行、購物車、會員管理、商品公告及訂單查詢、商品查詢等。(2)后臺部分:主要對商城內的一些基礎數據進行有效管理,包括商品管理、會員管理、訂單管理、公告管理等。

2.系統功能結構圖。(1)前臺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2)后臺功能結構如圖2所示:

四、校園電子商務系統實現

1.系統實現的關鍵技術。為了提高開發效率,本系統采用傳統的JSP技術編寫,因此,關鍵的是要編寫許多JavaBean。下面給出商品的3個JavaBean編寫過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程,以供參考。

(1)商品JavaBean。商品JavaBean是對商品實體的抽象,包含了商品實體的所有屬性及商品對象的初始化構造的方法,具體代碼如下:

(2)保存購物信息JavaBean。保存購物信息的JavaBean主要在實現購物車時應用,在類中定義商品的屬性。具體代碼如下:

(3)操作商品信息JavaBean,具體代碼如下:

2.功能模塊的實現。下面以銷售排行模塊實現來說明整個系統各模塊的實現。用戶系統首頁點擊銷售排行,進入到銷售排行頁面,銷售排行頁面的設計效果如圖3所示。

銷售排行頁面主要是將訂單視圖中的數據按GoodsName、GoodsID字段分組并統計銷售數量,再按統計后的銷售數量降序排列,最后再使用SQ本論文由整理提供L語句中的top關鍵字取出銷售量最高的前10種商品。關鍵代碼如下:

商品銷售排行頁面運行效果如圖4所示。

五、結束語

本文闡述了一個實用型校園電子商務系統的需求、設計與實現。系統設計結構嚴密、邏輯清晰、功能完善,界面美觀、操作簡易,但在銀行接口方面還有待于進一步完善,最終需要采用數字化校園意義的“一卡通”進行結算

通過系統實施,為學校的電子商務人才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培養提供了實戰環節;為貧困學生提供勤工儉學的崗位;同時還為計算機類人才培養提供實訓案例,學生可以通過這個實訓案例完成《JSP實訓開發》等相關課程設計,掌握如何分析系統、設計和實現系統。超級秘書網

參考文獻:

[1]胡顯賢:校園電子商務信息平臺的設計與構建.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年第1期

[2]武彩霞焦瑾:基于校園網的電子商務交易系統.計算機應用研究,2002年第5期

[3]杜江萍:校園電子商務模式探析.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篇2

    [論文摘要]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以及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化,傳統的結算手段已經不能滿足企業間交易的要求,而交易的復雜性也使傳統的債權制度很難對債權人的利益進行有效的保護。電子債權集安全性和快速性于一體,為債權人提供充分安全的結算手段。因此,電子債權的開發和發展也將成為信息社會的必然趨勢。

    一、電子債權的開發背景

    1.企業間結算手段電子化的要求

    (1)政策的要求

    B2B指的是Business to Business,as in businesses doing business with other businesses,商家對商家的電子商務,即企業與企業之間通過互聯網進行產品、服務及信息的交換。B2B作為一種快速的交易平臺,它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垂直B2B模式。它主要是面向制造業或面向商業。另一種模式是水平B2B。它是將各個行業中相近的交易過程集中到一個場所,為企業的采購方和供應方提供了一個交易的機會和條件。

    作為電子債權應用范圍內的B2B可以是以上兩種形式。因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結算是不能以現金的方式進行的。在傳統的結算方式下,它可以票據的方式進行,此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主要體現為票據上的債權債務關系。由于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使得企業間的交易形式被無紙化,常常具有跨地域性,如果仍然以傳統的結算方式進行,必然會占用大量的時間,浪費大量人力和財力。而在電子商務環境下進行結算相對傳統的紙面化結算方式而言,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但是它潛在的危險性更大,更不易被發現。所以,電子債權是為了B2B電子商務蓬勃發展的電子結算手段而開發的。

    (2)社會的要求

    B2B的大致交易流程如下:

    商業客戶向銷售商訂貨并發出“用戶訂單”,銷售商根據“用戶訂單”的要求向供貨商發出“訂單查詢”,供貨商審核 “訂單查詢”,銷售商向運輸商發出有關貨物運輸情況的“運輸查詢”,在確認運輸無問題后,銷售商給供貨商發出“發貨通知”,并通知運輸商運輸,運輸商接到“運輸通知”后開始發貨,接著商業客戶向支付網關發出“付款通知”,支付網關向銷售商發出交易成功的“轉賬通知”。

    從以上可以看出, 在電子商務環境下,生產商和供應商或者說采購方和供應商之間最為理想的電子結算手段是在同一銀行的金融系統下,并按照同一模式解決。但在錯綜復雜的交易情形下,他們在同一銀行進行交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絕大多數情況下交易雙方或多方是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雙方或多方的開戶行之間進行結算就會經過很多的程序,造成時間的浪費和安全性的降低。因此,交易雙方就要尋求在交易行不同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的銀行共同模型,它就要求有一種相應法律制度來保護在這種結算模式下形成的債權債務關系。所以,電子債權的產生和開發關系金融系統的利益,也關系到交易主體的利益,它是全社會的要求。

    2.票據缺點的克服與優點的結合

    (1)連鎖拒付的控制

    票據是指由出票人簽發的、承諾自己或委托他人于到期日無條件按票面金額付款的有價證券。在我國票據只限于匯票、本票、支票。在以前,它是一種銀錢運輸工具,而如今卻是一種信用結算工具。它最為主要的特征就是無因性和流通性。無因性促進流通性,保障了交易的安全。商事主體在暫時沒有足夠資金的情況下能通過票據轉讓做成交易,促進商品的流通,這是票據最大的優點所在。

    票據作為一種具有信用證明的有價證券,具有提示和回收兩個特點。提示是指持票人在票據提示付款期限內應該進行有效的付款提示;回收是指票據債務人在付款的同時,有權將票據收回,此時,因在票據上設定的票據權利已經實現,票據關系即告終結。然而,持票人雖然進行了有效的付款提示,但是付款請求卻因為票據債務人沒有資金或者其他信用方面的原因遭到拒絕,票據重新退回到持票人手中,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退票或票據的拒付。如果票據上的每一個債務人或幾個債務人都出現了上述的問題,就會形成連鎖拒付的情況。這不僅會嚴重損壞債務人的信用,而且債權人的請求權和追索權也很難實現。作為一種支付和結算方式,票據所固有的這些缺點通過自身是無法克服的。因為它上面所代表的金錢債權在沒有實現之前只是一種觀念上的貨幣,并沒有轉變為現實的貨幣,就永遠存在不能被承兌的風險。電子債權它是由銀行通過債務人的申請發行的,同時經過嚴格的登記管理程序,它的發行本身就代表著一種信用。所以,電子債權具有消除這種風險的能力。

    (2)偽造風險的補救

    票據的偽造是指未經他人授權以他人的名義進行票據行為的行為。它可以分為偽造基本票據行為和偽造附屬票據行為。前主要是指出票行為的偽造,即偽造票據的簽發。后者主要是指出票行為以外的其他行為的偽造,如背書、承兌、保證等。無論什么種類的偽造,總的來說就是其上的簽名是假的。

    對票據偽造的法律后果而言,根據我國《票據法》第14條的規定,偽造票據者,應當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偽造簽章的無效不影響票據上其他真實簽章的效力。那么對誰的利益影響最大呢?無疑是付款人和持票人。尤其是就付款人而言,只要它不能核實票據上的簽名是假的而持票人又合法持有票據的情況下,它就必須付款。所以票據偽造的風險在傳統的法律制度下是難以避免的。因為債務人的簽名很難被證明是偽造的,即使證明了,以后也沒有效的方法去杜絕。

    在電子債權制度下,債務人的簽名是以電子簽名的方式進行,如我國的《電子簽名法》第十三條規定,電子簽名同時符合下列條件時,視為可靠的簽名:

    ①電子簽名制作數據用于簽名時,屬于電子簽名人專有;

    ②簽署時電子簽名制作數據僅有電子簽名人控制;

    ③簽名后對電子簽名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④簽署后對數據電文內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動能夠被發現;

    當事人可以選擇使用符合其預定的可靠條件的電子簽名;

    此外,本法的第十六條還規定了電子簽名的認證制度。

    在以上的法規中,可靠的電子簽名制度從內部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像票據上假冒的簽名,而電子簽名的認證從外部進一步保證了簽名的可靠性。所以筆者認為電子債權相對于票據而言,它是最能保證付款人的利益的,是對票據偽造風險的最有效的補救。

    二、電子債權的定義

    1.電子債權的推進經過

    在電子債權制度的設計和運作方面,走在世界前列非韓國莫屬。它曾有過兩輪金融開放。第一輪金融開放后,它放松了對短期資本流動的控制,形成了大量短期債務,為金融危機的爆發提供了溫床。第二輪金融開放是在金融危機以后,韓國政府加強了對金融系統的監管,同時提高了對不良債權的審查力度,它的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金融危機后,雖然說IMF給韓國金融危機的建議是盡量減少政府對金融系統的干預,但事實證明,只有政府干預才是讓韓國走出金融危機的困境,而金融信息化也是必由之路。因此,在2000年9月,韓國政府決定將電子債權的開發作為金融信息化事的一個環節。2001年2月,指定金融結算院作為委托的對象,由它具體負責電子債權的審查與登記管理工作。2001年12月,電子債權交易條款(基本條款、銷售企業和購買企業用的使用協議書)開始制定。2002年3月,電子債權制度開始運作。2006年4月,韓國政府頒布了《電子金融交易法》,明確了有關電子債權的基本規定。

    2.電子債權的定義:

    根據韓國《電子金融交易法》,電子債權是指符合以下各要件的電子文書中記載的債權人的金錢債權:

    (1)債務指定債權人;

    (2)電子債權中應當記載債務內容;

    (3)必須由《電子簽名法》第2條第(3)項中的經過電子認證機構認證的電子簽名簽署;

    (4)必須經過金融機構,并且依據韓國《電子金融交易法》第29條第1款規定,于電子債權管理機構進行登記;

    (5)債務人應將具備第(1)項至第(3)項的所有文書,依據《電子交易基本法》第6條第1款的規定向債權人送達;債權人依據同法第6條第2款進行送達;

    三、電子債權的特征

    1.法理構成上的特征

    (1)電子債權是指名債權

    債權者,乃特定人對相對特定人得請求為特定行為(作為或不作為)之權利也。債權,依債權與證券的緊密關系可分為指名債權和證券債權。

    證券債權,指債權的成立、持續、讓與、行使依賴有價證券的債權,即證券化的債權。證券債權通過債權和證券的有機結合,將債權和證券一體化,充分利用證券流通性的優勢,有效地促進了債權的交易和流轉。“指名債權,它是從權利的角度而言的,指與證券債權相對的、普通的、一般的債權人有特定債權意義之債權”,實際上它就是指名之債,是未證券化的普通債權。例如,在借款合同約定,由甲借款給乙;或者在買賣合同中約定,由乙交貨給甲。債權人都是特定的,債權人只能是甲,這些債都不表現為證書形式,甲與乙之間的債即為指名之債。

    電子債權是電子商務高速發展下的一種新型債權,但是它畢竟是在傳統債權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仍然符合傳統債權的特征。從電子債權的定義可以得知,如果要發行一個電子債權,其間的債權人是債務人指定的,也即是說電子債權中的債權人是特定的,債務人只向他發行的電子債權中的特定債權人履行債務,所以從傳統債法理論上而言,電子債權是指名債權,具有指名債權最基礎的特性。

    (2)電子債權的有因性

    債之發生,系指客觀的新生債之關系。債的發生原因可以分為事件、行為以及其他法律規定。事件是人之行為外之法律事實。行為可分違法行為與適法行為。所以,在特定的當事人之間能否產生債權債務關系完全取決于債產生的原因有效與否,電子債權也不例外。在發行電子債權之前,電子債權中的債權債務人之間必然有一個最為基礎的合同關系,此合同關系就是電子債權了生的原因。如果合同關系被宣告無效或者被撤銷,該合同關系就自始無效,電子債權據已存在的原因就消失了,即使是該電子債權已經發行了,它也是一個無效的電子債權。

    2.電子債權發行上的特征

    (1)變更權的行使

    電子債權是指名債權,同時又與原因債權具有關聯性。電子債權是通過銀行發行的,在債務人與銀行之間有一個使用金融系統的電子債權系統的合同。當債務人發行一個電子債權時,它必須向發行銀行提出申請,這實際上是一種發行電子債權的意思表示,也要滿足傳統民法上的意思表示三要素,即目的意思、法效意思、表示行為。同時,這又是一個民事法律行為,又必須主體合法、意思表示真實、標的合法。由于在沒有發行電子債權以前的債權是原因債權,債權人與債務人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可以用票據形式表現。而電子債權是明顯的指名債權,是不能以票據形式表現的。所以,債務人在申請發行電子債權時的意思表示就是在行使債權變更權,將原因債權變更為指名債權。當然,債務人行使這種債權變更權以及所產生的電子債權能否有效,還要由發行銀行和專門的電債權管理機構來進行審核與登記。

    (2)承諾

    根據前述的電子債權的定義中的第(5)項可知,債務人如果要發行電子債權,還必須將發行的事實通知債權人,債權人必須根據本法的相關規定接受才行。那么通知是由債務人了出呢?還是由發行電子債權的銀行發出呢?筆者認為應由銀行發出。因為銀行同意為債務人發行電子債權時,它是基于對債務人的高度信賴。在發行電子債權的整個環節中,它承擔的義務是最大的,通知義務便是它最重要的義務。反之,如果不將電子債權發行的事實通知債權人,而只進行登記,則債權人權利的行使有可能產生問題。比如說當發行的電子債權的內容與先前原因債權的內容不一致時,債權人的救濟是很困難的。當通知到達債權人以后,債權人必須明確表示接受。這里的接受就是一種債權人對銀行發行的電子債權的承諾,同意債務人發行的電子債權里記載的所有內容。所以,就承諾這個法律行為而言,它不是由債權人單方完成的。如果沒有銀行的通知,它就沒有為單方做出承諾的權利。所以,承諾是由銀行和債權人共同來完成的。

    (3)登記

    根據韓國《電子金融交易法》的相關規定可知,電子債權由于它的技術要求比較高,事關整個金融業的穩定,相對于傳統的債權而言,更具有風險性,所以就必須有更為嚴格的管理制度與更為專業的管理機構。在韓國,它是以金融結算院來完成電子債權的登記與管理工作的。由于電子債權系統是由金融系統共同開發的電子結算系統。因此,如果企業間要想用電債權的方式來進行結算,就必須接受它的管理。電子債權的登記就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環節,只有在電子債權管理機構進行了合法登記的債權才是最終發行成功的電子債權。

    參考文獻:

    [1]美. 斯雷沃斯基.《B2B電子商務》.陳運濤譯.中國人民大學也出版社.2003.8

    [2]覃有土:《商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12

    [3][日]石井正司.“何謂拒付”[J].法學教室,1990,(122)

    [4]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

    [5]《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2005.4.1頒布

    [6]齊愛民崔聰聰:《電子金融法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2.第一版

    [7][日]于保不二雄:日本民法債權總論.莊勝榮譯.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284

    [8]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2003.6第一版

篇3

論文關鍵詞:銀行 貿易融資 現狀 情況

一、我國貿易融資現狀

國際貿易融資是外匯銀行圍繞著國際結算的各個環節為進出口商提供的資金便利的總和。與其它業務不同的是,國際貿易融資業務集中間業務與資產業務于一身,無論對銀行還是對進出口企業均有著積極的影響,已成為許多國際性銀行的主要業務之一。有的銀行設在國外的分支機構,主要的業務就是開展國際貿易結算與融資,其業務收入可占到銀行總收入的八成。此項業務的發達程度與否,已被視為銀行國際化、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在我國,90%以上的企業是中小企業。相當數量的中小企業具有良好的成長性和發展前景,銀行對風險的控制能力較弱,資金扶持和貸款投向普遍向大企業傾斜,中小企業普遍面臨著融資難、擔保難的發展困境。由于受到人才、資金等方面的制約,中小企業希望銀行能夠提供一條龍式專業化貿易結算和融資服務。華夏銀行就推出了這樣的一系列創新產品。比如針對臺資企業推出的兩岸匯劃直通車、美元匯款全額到帳和去年推出的出口票證通等等。其中,出口票證通是以出口收匯權為擔保,為客戶提供銀行承兌匯票和進日開證服務,組成以應收帳款權益為保證手段、還款來源的業務,也就是說基于應收帳款基礎上的貿易金融服務,這是在物權法基礎上的一個業務創新,也體現了進出口貿易的自償性特點。還有近幾年推出的華夏貿易寶是為解決中小企業出口結算環節融資難,擔保難等問題而推出的出口押匯、出口貼現、福費廷和信保融資四種出口貿易融資產品的組合套餐,這是第一期,第二期還要推出進口產品的服務組合就是在進口環節對進口商進行金融產品組合,進口商可以從產品組合的籃子里選擇能夠適合他們需要的服務以及產品組合和打包。

眾所周知,中間業務與資產業務、負債業務一起被稱為現代商業銀行業務的三大支柱,中間業務的發展是商業銀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國內各商業銀行都把大力發展中間業務,提高中間業務收入列入重要發展內容。據統計,股份制商業銀行近50%的中間收入是國際業務帶來的。而貿易融資業務能促進國際貿易結算業務的開展,進而拉動中間業務的快速增長。貿易融資以其在風險資本占用和交叉銷售等方薅的優勢,正日漸成為各家銀行競相發展的業務重點之一,已成為各銀行競爭的重要領域。外資銀行首先是在中國開展跨國公司的國際結算,然后是做所有外幣的貿易結算,接著是傲中國公司的本外幣貿易結算,現在才開始人民幣零售業務。外資銀行在國際業務方面有相當的市場實力和產品優勢,比如在上海地區,大概有一半以上的國際業務是被外資銀行瓜分的。

中資銀行在國際業務方面很早就和外資銀行直接競爭,在競爭過程中,中資銀行逐漸提高了能力,外資銀行也了解了中國。不過由于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整個盤子也越做越大,所以中外資銀行更多的是處于發展狀態。并沒有太多的激烈競爭。

二、我國銀行在貿易融資方面反映的情況及對我國銀行貿易融資的建議

篇4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環境 《國際結算》的雙語教學設計

一、網絡多媒體環境下《國際結算》雙語教學的意義

國際結算是國際貿易活動的重要環節,《國際結算》課程將國際貿易實務和外貿單證實務中分別涉及的貿易流程、金融票據及商業單據的等內容有機的結合,采用雙語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最前沿的國際結算理論和實務操作,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英語能力,從而適應社會對既懂國際結算業務又熟悉相關國際慣例的涉外專業人才的巨大需求。相對于國際貿易實務關注貨物的轉移流程,國際結算重點闡述國際經貿往來中的債務清償和資金轉移的流程。

近年來,網絡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傳統授課模式發生很大的改觀,教學更加形象直觀,知識密度更大,課堂時空被網絡多媒體技術拓寬和延長。研究網絡多媒體環境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核心課程《國際結算》的雙語教學設計,將網絡多媒體和雙語手段整合作為提高教學效果的著眼點,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有很好的現實意義。

二、網絡多媒體環境下信用證環節雙語教學設計

(一)教學內容

1、信用證的內涵

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信用證(L/C)是指開證銀行應申請人(買方)的要求,按其指示向受益人(賣方)開列的載有一定金額的、在一定的期限內憑全套指定的單據付款的書面保證文件。信用證是國際貿易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支付方式。就性質而言,信用證依據貿易合同但又獨立于貿易合同,開證申請人根據貿易合同提出申請,但是銀行操作卻不受貿易合同的約束。

2、信用證的基本當事人

信用證的基本當事人主要包括開證申請人(買方)、開證行、通知行、受益人(賣方)。有時開證行會指定其在國外的行協助其完成相關工作,這些銀行一般統稱為指定銀行,主要有議付行、付款行、承兌行、償付行等。如果受益人(賣方)需要在遠期匯票到期前提前取得資金,則可向提供貼現業務的銀行提出申請,這類銀行被稱為貼現行。

3、信用證的種類

按照其付款方式不同,信用證可以分為即期付款信用證、承兌信用證、延期付款信用證和議付信用證。

按照信用證的用途和參與主體的不同,信用證亦可分為直接信用證、預支信用證、可轉讓信用證、對背信用證、循環信用證、對開信用證和備用信用證。

4、信用證的流程

依信用證的種類不同,信用證的流程也有些許差別,但各類信用證都涉及開證申請,信用證審核、信用證修改、交單付款和付款贖單幾個環節。

(二)教學案例

西安某進出口公司與俄羅斯客商簽訂蘋果的出口合同,合同規定付款采用銀行承兌信用證。

(三)教學設計

教師先利用1個理論課時對信用證的內涵、種類、相關當事人及主要流程進行講解,學生利用4個課時運用網絡多媒體環境進行模擬練習。每4名同學一組,分別扮演開證申請人(買方)、開證行、付款行和受益人(賣方)的角色,通知行、議付行、付款行、保兌行和償付行的角色可由扮演上述角色同學兼顧。以上述案例為背景,參照《世格外貿單證教學系統》平臺提供的相關模板,采用電腦終端和手機微信客戶端進行,相關單據及所有溝通環節均采用英文進行。

1、首先,買賣雙方通過微信或郵件洽談蘋果出口的價格、數量、質量、包裝、檢驗、發貨及付款等主要條款。達成一致意見后,由賣方起草一份銷售合同,電郵給買方,買方如無異議,即可會簽。

2、開證申請人(買方)根據簽訂的銷售合同填寫開證申請書,以郵件形式發送給開證行,開征行如無異議,即可按照開證申請書的內容開列銀行承兌信用證,并通過郵件傳遞給通知行。

3、通知行收到信用證后立即通知受益人(賣方),賣方對照銷售合同逐項審核信用證的條款,如發現不一致的地方,即可通過微信告知開證申請人(買方),并將修改意見通過郵件另行發送。

4、開證申請人(買方)通過郵件向開證行提出修改信用證的申請書,開證行修改后,將修改后的信用證電郵傳給通知行,通知行微信通知受益人(賣方),受益人再次審核,如無異議進行下一步操作,如有異議則重復3及4的操作,直至無異議為止。

5、受益人(賣方)發貨,繕制信用證要求的全套單據,并出具遠期匯票,然后將全套電子單據和簽發的紙質單據傳遞給指定的付款行(由通知行兼任)審核,并簽發遠期匯票交由付款行承兌,付款行對單據進行審核,如無異議,便對匯票加以承兌。

6、如果受益人(賣方)急需資金,可將承兌后的遠期匯票背書轉讓給另外一家銀行(亦可由通知行兼任)貼現,貼現行通過微信將貸記賬戶通知發送給受益人。

7、付款行將紙質單據和電子單據都發送給開證行,開證行經審核無誤后在匯票到期日向付款行付款,付款行向受益人付款,開證行向付款行、付款行向受益人分別通過微信發送貸記通知或者借記授權。

8、匯票到期后,開證申請人交款贖單,扣款后開證行通過微信向開證申請人發送借記通知。

三、教學評價

盡管英語語言能力一直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的重要因素,也是學生產生懼怕心理的關鍵所在,網絡多媒體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些弊端,通過形象逼真的教學方式,賦予抽象、枯燥的教學內容更多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王瑛,楊碧琴,張玉榮.國際結算(雙語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2]吳國新,孫麗江.國際結算.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

篇5

資產證券化會計制度的完善與否,雖然不能左右資產證券化交易的發展,但對其影響不可低估。因此,本文試就資產證券化業務涉及到的有關會計問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資產證券化;會計要素定義;會計確認

 

一、資產證券化的概述

(一)資產證券化的定義

1977年,美國投資銀行家萊維思.瑞尼爾,在一次同《華爾街》雜志的記者討論抵押貸款轉手證券時,首次使用了“資產證券化”這個詞,以后資產證券化就在金融界開始流行起來了。

美國證券和交易委員會下的定義是:“資產證券是指主要由現金流支持的,這個現金流是由一組應收帳款或其他金融資產構成的資產池提供的,并通過條款確保資產在一個限定時問內轉換成現金以及擁有必要的權力,這種證券也可以是由那些能夠通過服務條款或者具有合適的分配程序給證券持有人提供收入的資產支持的證券。”

目前國內學者使用較廣泛的定義是:“資產證券化(as—set securitization),是指把缺乏流動性的,但能產生可預見的穩定的現金流量的資產,通過一定的結構安排,對資產中風險及收益要素進行分離和重組,進而轉換成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出售和流通的證券的過程。”

(二)資產證券化的理論基礎

通過資產證券化過程使不流動資產能夠得以流動,主要依賴于三個機制:資產組合機制、破產隔離機制、信用增級機制。

1.資產組舍機制

資產證券化的核心問題是“對各種待資產化的資產(債權)中的風險和收益進行分解和重組,使其定價和重新配置更為有效,從而使參與各方均受益”。資產證券化的這個功能首先是通過資產組合機制實現的。對某項資產來說,其風險和收益往往難以把握,如提前償付或到期不還。而對于一組資產,情況就不同了,根據現代證券投資組合理論,整個資產組合中的風險收益變化會里現一定的規律性。因此,通過整個組合的現金流量的平均數做出可信的估計,可以有效地規避組合中資產的提前償付風險、信用風險等。

2.破產隔離機制

在構造資產證券化的交易結構時,證券化結構應能保證發起人的破產不會對特設機構的正常運營產生影響,碩士論文從而不會影響對資產擔保證券持有人的按時償付,這就是資產證券化的破產隔離機制。這一機制發揮作用的前提是證券化資產從發起人到特設機構的轉移必須是真實銷售。資產轉移可以被視為真實銷售和擔保融資。如果資產在發起人和特設機構之間的轉移被認定為豐日保融資,則發起人必須以自己的全部資產為償付擔保。當出售者遇到破產或清算時,已轉讓的資產就有遭受牽連的風險,影響本息的償付,投資者的利益就受到了發起人的破產風險的影響。但如果資產的轉移被認定為“真實銷售”,則發起人就能實現資產的表外處理。當發起人破產時,該資產不作為破產財產,從而使資產擔保證券的投資者利益不受發起人破產的影響。

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破產隔離機制進一步降低了投資者的風險被限定在證券化的資產中,而不受發起人破產的影響。

3,信用增級機制

信用增級機制是資產證券化交易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信用增級是用于確保發行人按時支付投資利息的各種有效手段和金融工具的總稱,信用增級就是使投資者不能獲得償付的可能性最小。

二。資產證券化有關會計要素定義

在進行會計確認之前必須保證某項經濟事項符合相關會計要素定義。資產證券化的操作對象是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舉例說明:甲出售一組應收賬款給spv,甲保留對資產服務的權利,spv要求附帶對應收賬款不能收回的擔保限額,即甲以這組應收賬款為基礎資產簽訂擔保合約,則甲在應收賬款表外化的同時,其資產負債表上會出現一筆服務資產和按合約確定的擔保負債,郎甲的資產負債表上產生了新的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spv的資產負債表上相應產生有擔保合約確認的新金融資產。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頒發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中對金融工具、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給出了明確的定義:

1.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指形成一個企業的金融資產并形成其他單位的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的合同。

2.金融資產。金融資產,指下列資產:(1)現金;(2)持有的其他單位的的權益工具(3)從其他單位收取現金或其它金融資產的合同權利;醫學論文(4)在潛在有利的條件下,與其他單位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權利;(5)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權利,企業根據該合同將收到非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6)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權利,但企業以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換取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權利除外。權益工具,指能證明擁有某個企業在扣除所有負債后的資產中的剩余權益的合同。

3.金融負債。金融負債,指下列負債:(1)向其他單位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2)在潛在不利的條件下,與其他單位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3)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的合同義務,企業根據該合同將交付非吲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4)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的合同義務,但企業以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換取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的衍生工具合同義務除外。其中,企業自身權益工具不包括本身就是在將來收取或支付企業自身權益工具的合同。

隨著金融創新的衍生工具的日益繁榮,傳統的資產概念變得越來越模糊,運用這一寬泛的概念不能做到真實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因此新會計準則將金融衍生工具表外業務表內化,改變了我國長期以來衍生金融工具僅在表外披露的做法。

三.資產證券化相關會計確認問題

從會計要素的確認方面看:所謂確認是“指在效益大于成本及重要性原則的前提下,將某一項目作為資產、負債、收入、費用等正式列入某一具體的財務報表的過程”。對證券化的資產的終止確認問題是資產證券化會計的核心問題,即資產證券化是“真實銷售”,還是有擔保的融資。這決定了證券化的資產作表外處理,還是表內處理,對發起人意義重大。

(一)“擔保融資”和“銷售”確認分別對會計報表帶來的影響

如果該項資產證券化交易被確認為融資,發起人在資產負債表上繼續將證券化的資產確認為一項資產,通過證券化募集的資金確認為負債,其交易成本作為資本性支出;如果該項交易被確認為銷售,轉讓的資產移出資產負債表,得到的現金及其它與轉讓資產無關的資產作為銷售收入,產生的新業務是銷售收入的減項,并同時確認相關損益。

(二)兩種會計確認模式:風險與報酬法與金融合成法

1.傳統的確認方法——風險與報酬分析法

風險與報酬分析法是典型的資產證券化業務會計確認方法。根據該方法,“金融工具及其所附屬的風險與報酬被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因此,資產證券化的發起人只有轉讓了相關資產組合所有的風險和收益,證券化交易才能作為銷售處理,所獲得的資金作為資產轉讓收入,同時確認相關的損益;否則,如果發起人還保齠出售資產的部分風險和收益,則該資產不能做銷售處理,而繼續留在資產負債表上,同時將現金流入視為以此資產為擔保的負債”。該方法適用于資產證券化產生初期交易較為簡單時的會計處理隨著金融創新的層出不窮,證券化交易過程曰益復雜。

風險與報酬分析法暴露出本身的缺陷而不能正確反映經濟實質,具體表現在:

(1)證券化交易過程中,多項復雜的合約安排使得控制權與風險、收益相分離,并以各種相互獨立的衍生金融工具為載體,分散給各方。在風險與報酬分析法下,職稱論文交易就不能視為銷售,發起人就達不到改善資本結構降低資產負債率的目的。

(2)風險與報酬分析法導致人們對具有相似的經濟實質的財務活動做出了不同的會計處理。例如,發起人與證券持有人達成協議,承諾對證券化資產的信用損失,提供其面值10%的擔保。由于擔保合約的存在,使得發起人仍被認為保留有證券化資產的相當部分的風險與報酬,因而全部證券化資產仍繼續被確認在其資產負債表中。相反,如果發起人轉讓全部證券化資產,而向某一獨立第三方購買上述相同比例的信用擔保。則其確認證券化資產的出售業務,同時只需對面值的10%部分確認為擔保負債。

2.會計模式的改進與創新一—金融合成分析法

1996年6月,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頒布了第125號準則:《金融汝產轉讓與服務以及債務解除的會計處理》,該準則采用金融合成分析法。金融合成分析法承認以合約形式存在的金融資產具有可分割性,各組成部分在理論上都可以作為獨立的項目進行確認。按照這種方法,金融資產轉讓過程中,應該將已確認過的金融資產的再確認和終止確認的問題與資產轉讓合約所產生的新的金融資產的確認問題嚴格區分開來。具體來說,已確認過的金融資產的再確認和終止確認能否視作銷售來處理要看其控制權是否已由轉讓方轉移給受讓方,而非看其交易形式,轉讓方保留的風險和報酬可視作轉移合約的產物,可按新金融資產和負債加以確認,這樣就能與移出資產的終止確認區分開來分別處理。財政部新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借鑒了國際會計準則ias39,也采用金融合成分析法對金融資產的轉讓加以確認。一項轉讓者失去控制權的金融資產轉讓(全部或部分)應確認為銷售。

新準則對資產證券化的確認采用金融合成分析法更能體現會計的實質終于形式原則。

3.風險與報酬分析法與金融合成分析法的比較

當交易的結果導致發起人的金融資產發生轉移時,兩種方法的確認結果不同。仍沿用前述的甲出售應收賬款給spv的例子,甲保留對資產服務的權利,spv要求附帶對應收賬款不能收回的擔保限額,即承擔了壞賬損失的相應風險。按照金融合成分析法,甲應終止確認這組應收賬款,同時按照合約確認相應的壞賬損失擔保負債;另一方面,spv由于獲得了應收賬款的控制權,直在資產負債表上確認這筆資產,將甲提供的擔保合約確認為一筆金融資產。但按照風險與報酬分析法,由于甲仍保留了應收賬款的壞賬損失風險,應在其資產負債表上繼續確認這筆資產,而把得到的現金時作一筆擔保負債。在金融合成分析法下,更偏向

于把證券化資產作表外處理,同時對由此產生的新金融資產和負債及時加以確認和計量。

由此可見,金融合成分析法更能反映資產證券化交易的實質,更能適應金融創新的發展,是證券化會計處理的發展方向。但金融合成分析法也有一些不足:表外處理時,會計報表可能不能全面、充分地反映發起人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且容易成為其操縱利潤的工具。掩蓋債務,虛增利潤,這將不利于企業的正常、持續的經營,且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安然”公司大肆使用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創新工具從事表外融資,高估利潤,低估負債,是其破產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新會計準則已經填補了在指導、規范資產證券化交易方面存在的空白。我國通過借鑒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相關規定,并結合我國關于開展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有關設想,順應我國金融市場蓬勃發展和新的金融工具不斷出現的形勢已將金融衍生工具會計所需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則制定出來,將基本框架建立了起來。這是我國會計理論和實務發展的一大進步,在與國際接軌方面也更加完善。相信當操作指南出臺之后,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將正式進入實務界。

 

參考文獻:

[1]張超熒,瞿祥輝.資產證券化[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2]john henderson ing barings:asset securitization:cur—rent techniques and emerging market applications, published by euromoney books。1997.

[3]于風坤.資產證券化:理論與實務[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4]企業會計準則第22號——金融工具的確認和計量[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5]企業會計準則第23號——金融資產轉移[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o6.

[6]楊瓊.銀行資產證券化及其相關會計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中央財經大學。2003.

[7]王宏偉,蘇洪亮.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處理[j].湖北財稅.2002.

[8]凌云.關于制定我國資產證券化會計準則的思考[eb/ol].會計理論,中華財會網www.e521.oom。2005—3—22.

[9]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國際會計準則第32號[s].2001.

[10]喬煒.資產證券化及其會計問題研究[d].碩士學位論文。中央財經大學,2003.

篇6

關鍵詞:電子貨幣銀行金融

一、電子貨幣相關概念解析

20世紀以來,電子商務在世界范圍內悄然興起,作為其支付工具的電子貨幣也隨之產生和發展。電子貨幣的產生被稱為是繼中世紀法幣對鑄幣取代以來,貨幣形式發生的第二次標志性變革,并在電子商務活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它的應用與發展不僅會影響到電子商務的進行,而且會影響到全球的金融體系。

(一)電子貨幣的定義

電子貨幣就是由消費者(及相對的特約商戶)占有的,存儲在一定電子裝置中,代表一定的貨幣價值的“儲值”或“預付價值”的產品。具體而言,這里所講的電子裝置通常包括兩種形態:以IC卡為媒質的智能卡和以計算機為基礎的電子貨幣載體。電子貨幣的貨幣價值以數字信息的方式存儲在電子裝置載體中,表現為各種各樣的儲值卡、智能卡,以及利用計算機網絡進行支付的貨幣形態。電子貨幣不是紙質的,也不像電子資金劃撥一樣涉及到銀行,這種新的貨幣形態可以離開銀行的中介作用,在交易過程中不用同存款發生密切聯系。就其現階段而言還只是一種新的支付形式,還要以現有存款為基礎。

(二)電子貨幣的特性

1、電子貨幣是以計算機技術手段為依托,通常以各類電子設備(如智能卡)及計算機存儲器為價值載體的貨幣

電子貨幣主要有卡類和計算機兩種載體。以卡類為載體的電子貨幣,卡中的芯片能夠根據事先存儲在里面的程序和外部銷售終端或其他設備(如電子錢包)的指令存儲和處理信息。借助特殊的設備和終端,卡中代表金錢的信息可以被識別,并且按照指令進行轉移。而以計算機為載體的電子貨幣進行交易時,需要借助個人計算機和互聯網,交易前要先下載或從發行人那里獲得專門的軟件,通過特殊的軟件和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實現電子貨幣數額的計算和轉移。這種強大的存儲和處理能力是傳統的提款卡所不具備的。提款卡主要是通過輸入密碼同中央數據庫相聯系,通過中央數據庫增減相應的金額,卡本身不存在代表電子貨幣信息的增減。

2、電子貨幣是一種信息貨幣

電子貨幣說到底不過是觀念化的貨幣信息,它實際上是由一組含有用戶的身份、密碼、金額、使用范圍等內容的數據構成的特殊信息,因此也可以稱其為數字貨幣。人們使用電子貨幣交易時,實際上交換的是相關信息,這些信息傳輸到開設這種業務的商家后,交易雙方進行結算,要比現實銀行系統的方式更省錢、更方便、更快捷。

3、電子貨幣價值傳送的無紙化

電子貨幣是現實貨幣價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職能的虛擬化,是一種沒有貨幣實體的貨幣。電子貨幣是在電子化技術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出現的一種無形貨幣。一般來說,電子貨幣的價值通過銷售終端從消費者手里傳送到貨物銷售商家手中,商家再回贖其手里的貨幣。商家將其手里持有的電子貨幣傳送給電子貨幣發行人從其手里回贖貨幣,或者傳送給銀行,銀行在其賬戶上借記相應金額,銀行再通過清算機構同發行人進行結算。整個過程是無紙化的。所謂無紙化是與票據、信用卡相比較而言。而且,電子貨幣可以在各個持有者之間直接轉移貨幣價值,不需要第三方如銀行的介入,這也是電子貨幣同傳統的提款卡和轉賬卡的本質區別。電子貨幣在這一點上,很類似于真正貨幣的功能。

4、電子貨幣是可以進行支付的準通貨

電子貨幣能否被稱為通貨,關鍵在于電子貨幣能否獨立地執行通貨職能。就目前而言,電子貨幣可以起到支付和結算的作用,但電子貨幣只是蘊涵著可能執行貨幣職能的準貨幣。首先,電子貨幣缺少貨幣價格標準,因而無法單獨衡量和表現商品的價值和價格,也無法具有價值保存手段而只有依附于現實貨幣價值尺度職能和價值儲藏職能;其次,由于電子貨幣是以一定電子設備為載體—智能卡和計算機,其流通和使用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設施條件及軟件的支持。因此,尚不能真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最后,盡管目前電子貨幣最基本的職能是執行支付手段,但是現有的各種電子貨幣中的大多數,并不能用于個人之間的直接支付,而且向特約商戶支付時,商戶一方還要從發行電子貨幣的銀行或信用卡公司收取實體貨幣后,才算完成了對款項的回收,電子貨幣不能完全獨立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可見現階段的電子貨幣是以既有通貨為基礎的新的貨幣形態或是支付方式。

二、電子貨幣對傳統銀行業的挑戰

伴隨著社會的信息化、網絡化,銀行的主要功能由依賴于存、貸款數量的資金中介功能,向為顧客提供電子清算服務和信息服務功能的重心傾斜。在這一變化中,傳統銀行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三:一是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信用創造等在法律上如何定位;二是如何保證電子貨幣的安全性,以及如何規避電子清算系統風險;三是銀行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如何向信息化經營轉變,與金融電子化趨勢相適應。

(一)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

目前國際間對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這一金融監管的對象的認識尚存在較大分歧。歐洲大陸各國認同這樣的觀點,即電子貨幣的發行應該包含在金融機構的業務中,其發行主體應該屬于金融監管的對象之一。1998年,歐盟委員會在歐盟理事會提交的指令草案中規定,發行電子貨幣的機構與傳統意義上的“信用機構”享有同樣的市場準入權利和相同的競爭條件。這體現在:第一即使電子貨幣發行機構無意從事傳統信用機構所提供的全部金融服務,它依舊有權在整個歐盟成員國范圍內自由從事經營活動;第二電子貨幣發行機構只接受設立地成員國一國的管理和監督,這也使其在經營條件上與傳統的信用機構完全相同。在美國和英國,占主導性的觀點則是,若對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進行嚴格的監管和限制,會損害民間機構的技術開發和創造精神,把電子貨幣的發行限定于金融機構還為時過早,因為一些證券公司、特殊貸款公司、非銀行支付供應商、信用機構也能提供電子貨幣服務。如果將電子貨幣的發行主體限定于中央銀行,則存在著尖銳的矛盾和沖突。因為貨幣是中央銀行獨有的利益,它來自貨幣發行權,即能使市場參與者將其負債作為貨幣的權利,該利益反映在對生息資產通過以發行貨幣的方式進行無息或者低息融資的回報上。如果法定貨幣被私人電子貨幣所取代,這部分中央政府收入來源就會喪失或者減少。如果由中央銀行以某種形式發行電子貨幣,不僅可以向消費者提供無風險的電子支付產品,還可以換回貨幣收益的損失。但這樣做的代價很大,因為政府的介入會沖淡市場活力的發揮,抑制私營領域的發展,阻礙進一步的金融創新,而且高風險的新興商務可能會浪費納稅人的錢財。從目前來看,各國只允許銀行發行電子貨幣,從而有利于對其監管。

(二)銀行的結算職能

隨著小額結算方法的多樣化,以及開放式網絡結算服務使用者隊伍的不斷擴大,結算業務作為銀行固有業務的地位受到越來越大的威脅,結算業務的提供者已超出銀行范圍。例如電信、交通、旅游等行業發行的名目繁多的、儲值性質的磁卡或IC卡,實際上已成為新形式的“結算帳戶”。例如儲值卡的發行公司,在銷售卡時,即與購買者之間產生了借貸關系,這筆資金是在儲值卡使用時逐步清算的。這種資金清算,與銀行存款用作結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這些行業能用更低的價格,通過電話、因特網,提供更貼近顧客需求的服務,那么在結算業務領域,銀行將可能被其他行業奪去更多的機會。

另外,以往企業間交易的買賣雙方,其資金授受都是通過銀行中介進行的,銀行可以從中收入一定比例的手續費。但是,隨著金融EDI的應用,促進了貨款的相互抵沖及企業間的差額結算,這對企業無疑有效地削減了手續費支出。同時,隨著企業EDI應用的發展,這種結算方法必將在企業集團內部普及。其結果是,雙方的交易信息不必通過銀行即可相互交換,貨款的抵沖也不必經過銀行即可進行,銀行不僅喪失了手續費的收入,而且無法掌握企業的資金流向。這對銀行的結算職能及資金監督職能又是一個挑戰。

(三)結算網絡的國際競爭

電子貨幣、電子結算發展的結果,將為使用者跨越國境利用由外國經營者提供的結算服務創造了更多機會。特別是由于因特網的發展而形成了世界范圍的通信網絡,以電子貨幣進行的結算服務,已出現無國籍化的動向,國內金融機構與外國機構之間將處于直接競爭的環境。如何增強結算網絡的國籍競爭力,已成為各國銀行必須考慮的重要問題。同時,為了保護使用者利益,1997年5月,10國財政部長、中央銀行總裁會議(G10)下設的電子貨幣作業部的報告書中指出:關于跨越國境的電子貨幣及電子結算的使用,在法律、行政、司法等方面的管轄權問題是復雜的,并且某些方面可能是不明確的,即使是對國內的使用者,其保護措施和監督體制也不盡完善。因此,由外國主體發行的電子貨幣和提供的結算服務,目前應限定其范圍。

三、電子貨幣對商業銀行經營的沖擊及應對策略

我國已由中國人民銀行為牽頭單位,配合國家各主要商業銀行及金融機構聯合建設中國金融數據通信網和全國銀行卡信息交換中心,充分利用金融系統電子化基礎設施,加強中央銀行的支付清算職能,加快資金周轉速度,以逐步確立和完善我國支付清算體制,加快實現全國范圍內銀行卡跨行、異地支付業務授權及清算信息自動交換。目前,我國金融卡發卡量超過10300萬張,全國金融卡信息交換中心和清算中心已建立,金融衛星網擁有646個衛星站,覆蓋了全國所有地級以上城市和700多個縣,全國電子聯行平均每天往來5萬多筆,轉匯金額平均每天達800——1000億元,大大提高了轉匯效率,縮短了資金在途時間,平均每天為企業減少利息開支500萬元。金融卡的發行,使得消費群體、商業領域和銀行之間形成了互相支持、簡易方便、安全可靠、促進發展的緊密關系,非金融卡發卡量突破1億張,廣泛地應用于交通、水電、煤氣、醫療衛生、安全保衛等方面。

(一)電子貨幣對商業銀行經營的沖擊

1、對銀行生存和經營的挑戰

電子貨幣的普遍使用,使得網絡銀行的出現成為必然。就目前而言,網絡銀行有兩類:一種是完全依賴于互聯網發展起來的網絡銀行,另一類是指傳統銀行運用公共互聯網,把網上銀行業務作為銀行零售業務柜臺的延伸,達到24小時不間斷服務的目的,并節省銀行的經營成本的模式,完全意義上的網絡銀行即第一類網絡銀行。根據美國BoozAllen和Hamilton公司1996年4月公布的調查報告,網絡銀行經營成本僅相當于經營收入的15%——20%,而傳統銀行的經營成本占到了收入的60%,開辦一個互聯網銀行所需的成本只有100萬美元,還可用電子郵件等技術提供一種全新的真正的雙向交流方式,而建立一個傳統銀行分支機構需要150萬——200萬美元,外加每年的附加經營費用35萬——50萬美元。從這些數據不難看出,網絡銀行業務成本優勢顯著,對傳統銀行的經營已構成威脅。

2、對客戶市場占有率的沖擊

電子貨幣是通過電子網絡發行并可在全球范圍內流通的貨幣,這就使一國中央銀行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力被打破,于是世界上那些擁有先進技術和大量資本的機構和個人(如軟件公司、電信業者、中介業者等)像商業銀行一樣都將發行和經營電子貨幣作為其主要業務。這種狀況給商業銀行進行信用創造的基礎帶來了嚴重沖擊。如果其他公司發行了代表自己品牌的電子貨幣,那么這些公司就可能越過銀行單獨向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其中包括向客戶提供電子貨幣。電信、交通、旅游等行業發行的名目繁多的、儲值性質的磁卡或IC卡,實際上已成為新形式的“結算賬戶”。例如儲值卡的發行公司在銷售卡時即與購買者之間產生了借貸關系,這筆資金是在儲值卡使用時逐步清算的。這種資金清算與銀行存款結算的作用相似,而且如果這些行業能用更低的價格,通過電話、因特網提供更貼近顧客需求的服務,那么在結算業務領域銀行將可能被其他行業奪去更多的機會。

3、對銀行經營方式的沖擊

傳統銀行的銷售渠道是分行及其廣泛分布的營業網點,獲取規模經濟的途徑是不斷追加投資和多設網點,發展的基礎是資金利差。隨著電子貨幣的出現,其經營方式將受到極大的沖擊。一方面電子貨幣的使用多依賴于計算機網絡系統,這就使僅有廣泛分布的營業網點而沒有便利的計算機服務網絡的銀行經營寸步難行;另一方面電子貨幣的多樣性會無形中削弱銀行信貸的規模,也將使得銀行賴以發展的基礎發生動搖。因此一些金融界有識之士指出,商業銀行如果近幾年內拿不出可行的電子貨幣,那么其他電子貨幣發行單位將搶占更大的市場。這無疑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經營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二)我國商業銀行應對電子貨幣的策略

電子貨幣產品的開發對銀行業務發展的推動作用是顯而易見的。目前,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步伐的加快,各家商業銀行的競爭生存意識迅速加強,利用金融業務及工具創新來擴大市場份額的工作力度日益加大,各家商業銀行都已意識到了電子貨幣市場所蘊藏的巨大商機,哪家銀行在該領域領先一步,其就將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1、加快金卡工程建設速度,開發以金卡為核心的表外業務品種

1993年國務院聽取電子部關于實施電子貨幣工程(金卡工程)的總體方案,并于1994年成立了國家金卡工程協調領導小組。標志著我國金卡工程的開始。我國金卡工程的應用目標是先從銀行卡(信用卡、智能卡)起步,建立現代化的實用電子貨幣系統,具體而言就是建立和完善銀行卡授權、結算、發卡、流通、服務體系,最終減少現金流通量,以電子貨幣(信用卡、智能卡)替代現金流通,與國際金融支付體系接軌。實施“金卡工程”發卡銀行之間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通存通兌,可以實現銀行電子化、網絡化。

“金卡工程”最初的重點在于推廣信用卡和其他銀行卡的應用。這是由于我國網絡環境相對歐美而言比較差,且我國的支付工具也相對比較落后,現金交易占了交易總金額的很大部分,支票和信用卡的使用仍處在起步階段。因此,確定先發展銀行卡為支付工具,再在此基礎上發展智能卡。智能卡是銀行卡發展的比較高級的形式尤其是智能IC卡。目前在我國12個金卡工程試點城市銀行卡信息交換系統全面投入運行。1999年初,各商業銀行卡發卡量達1億多張,銀行IC卡300多萬張。我國IC卡產業起步雖晚,但發展迅速。IC卡在我國的生產、應用發展更是迅猛。目前已在金融、商貿、交通、電信、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旅游人口管理以及公共事業收費管理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并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我國IC卡發卡金融機構達55家,發卡量達3.8億張。可以受理銀行卡的飯店、商店、賓館等特約商戶約13萬家,各金融機構裝備的自動柜員機總計5萬臺,銷售點終端機34萬臺,全國受理銀行卡的電子化業務網點13萬個,截止2002年交易總額為84532億元。其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世界平均增長的水平。我國金融電子化系統建設己經具有一定的規模,實施了電子貨幣(銀行卡)工程。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種類較多,使用范圍局限性較大,使用成本較高,尚不方便快捷。因此我國四大國有獨資銀行應加快信用卡合作開發步伐,將現在的四大信用卡合為一卡,增強信用卡的服務功能。一方面方便客戶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使商業銀行降低成本,提高競爭能力。同時為商業銀行表外業務創新提供合作的條件。四大國有獨資銀行可率先統一表外業務創新的標準,開發以信用卡業務為核心的各種新型服務工具,隨著金卡工程的實施推動我國電子貨幣的使用,同時加速電子貨幣創新步伐,用以抗擊網絡銀行對其業務的可能沖擊。

2、積極開發新工具,進行業務創新

一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擴展原來的銀行業務如在柜臺之外辦理存款取款,開設個人理財賬戶如消費賬戶、投資賬戶、外匯交易賬戶等,以辦理及個人消費信貸、教育投資信貸、投資組合工具等業務,積極與各大型商場、超市等電子貨幣使用頻繁的單位聯系,在以上單位設立POS機等,將銀行、單位、政府、個人連接起來,形成一個以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龐大的服務網絡,以降低風險,增加收益,抵御電子貨幣帶來的商業銀行收益減少的危險;另一方面商業銀行要積極進行網上銀行業務的創新。隨著以IP網絡技術為主導的信息革命的深化,傳統銀行以存款、貸款和轉帳結算為主的資金信用中介將逐漸弱化,因為新的在線電子支付的手段不斷更新將不斷削弱銀行在結算方面降低貨幣流通和商品流通過程交易費用的比較優勢,從而網上業務的重點將日益向為公司和個人提供理財咨詢和金融增值服務方面轉移,Internet網、電子商務和電子貨幣使傳統銀行在分支機構和結算體系方面的優勢蕩然無存。借助Internet網,總分行制商業銀行能夠在網上實時、快捷地提供個性化、互動性極強的金融服務,結算支付將逐漸成為廉價的、甚至在將來是免費的無償金融服務,因為這是網上銀行爭奪客戶和網上金融市場份額所內生的競爭機制的必然結果,網上銀行將日益向網上證券交易、網上保險、網上拍賣和其他網上投資業務方面發展,網上銀行在這些領域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信息增值服務,隨著網上銀行電子貨幣資金的相對充裕,網上投資理財技能將成為稀缺的信息資本,銀行業與證券業將日益走向融合,關于投資咨詢和理財的信息資本的運營效益將日益成為決定網上銀行成敗的關鍵。

3、建立以客戶為導向的主要營銷方式

電子貨幣的應運而生使商業銀行之間和其他金融企業、非金融企業對電子貨幣的流通總規模有重要的影響,從而商業銀行的職能必須進行重大轉型,商業銀行之間將為爭奪網上電子貨幣支付、結算上的市場份額而進行激烈的競爭,為此商業銀行必須不斷地提高在線電子貨幣支付和結算的服務質量,甚至會導致這幾項業務走向完全的免費,商業銀行和其他在線金融服務企業爭奪網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權更加激烈。網上商業銀行爭奪網上金融信息流的控制權在本質上就是爭奪網上客戶群,就是爭奪網上金融市場份額。網上銀行收回經營成本所依賴的經營收入和資本收人,將主要依賴網上廣告收人、投資理財咨詢服務收人和馳名品牌、商業銀行的馳名網站門戶的數字化品牌在股票市場增值。商業銀行要根據客戶的不同要求進行金融創新,提供與其需要相適應的電子貨幣類的金融服務。同時采用一定的激勵手段,如為強化消費者信心,商業銀行可以考慮對在使用電子貨幣中遭受損失的客戶給予一定的賠償。商業銀行要真正建立起以客戶為導向的營銷模式,使客戶不管何時何地都可以享受銀行提供的更安全、更便捷的服務,爭取占有更多的顧客群。

4、建立完善的電子貨幣支付系統

安全性一直是電子貨幣使用過程中最為關注的問題,就總體形勢來看,為保證Internet下信用卡支付的安全性,VISA、Mastercard、Microsoft、Netscape和GTE等專門簽訂了Internet信用卡支付的安全電子交易協議,以期建立更加安全的Internet信用卡支付系統。目前正在運行的無條件匿名電子支付系統和可記錄的匿名電子現金支付系統能在相當程度上保證電子貨幣支付的安全性。但是由于網絡安全技術的局限,目前人們對銀行電子貨幣安全性的擔憂并未減輕,任何經營電子銀行業務和電子貨幣業務的機構都希望他們的帳戶管理和風險管理系統能受到嚴格的控制,能夠防止虛假電子貨幣在系統上進行交易。但事實上,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多條信息途徑的使用,系統的安全性越來越難以得到保證。計算機黑客可以在任何地方通過網絡進入電子銀行系統。安全性風險的防范越來越重要。對于電子貨幣業務,如果安全系統被破壞,則可能導致欺騙業務發生。而對于其他形式的電子銀行業務,未經授權的闖入既可為銀行帶來直接損失,也可以產生其他問題。例如電腦黑客通過網絡闖入電子銀行業務系統,尋找使用客戶的機密材料,使客戶利益受損。而缺乏對系統的嚴密控制,外部的第三者闖入系統設置病毒,會給銀行帶來更大的損失。電子銀行及電子貨幣既可能遭受外來者入侵,更容易受到內部職員的破壞。某些心術不正的職員可通過在暗中獲得的數據進入客戶的帳戶竊取資金,而另外一些職員不經意的錯誤也可能對銀行計算機系統的運行產生危害。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繼續努力,建立真正完善和安全的電子貨幣支付系統,促進電子貨幣業務的發展。

參考文獻:

(著作)金光華、田昊箭、王蓓、刑林明:《電子貨幣》,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年版,第13-85頁。

(著作)唐應茂:《電子貨幣與法律》,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69-83頁。

(著作)趙立平:《電子商務概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6-167頁。

(著作)陳進:《電子商務金融與安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第25-46頁。

(著作)姚立新:《電子商務下的金融創新與運作》,中國時政經濟出版社2000年版,第93-99頁。

(論文)陳穎:《電子貨幣發展對中央銀行貨幣政策影響的思考》,《廣東經濟》2006年第7期,第72頁。

(論文)孔立平:《電子貨幣對中央銀行的影響與對策》,《商場現代化》2004年第13期,第56-58頁。

(論文)陳湛勻、李文斌:《我國網絡銀行與電子貨幣發展研究》,《新金融》2000年第8期,第34-39頁。

(論文)黃誠:《電子貨幣對紙幣的取代與網絡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職能的轉變》,《中國金融學院學報》

篇7

【關鍵詞】信用證;貿易;應用 

一、引言 

有機會在銀行的國際業務部實習,接觸到信用證業務并跟班實習及上培訓課,對信用證業務有了初步了解并感興趣,結合學校的國際貿易實務課程的學習,又通過閱讀相關的文獻和銀行的文件掌握了相關的理論知識,形成了本篇文章。 

信用證是一種重要的國際結算方式,在國際貿易中為進出口商的貿易往來結算起到了銀行的保障作用,尤其在我國的大宗貨物貿易進出口結算中,大部分仍采用信用證結算方式。最近幾年,信用證在國內貿易中的應用不斷擴大,逐漸成為銀行大力發展中間業務的目標,被稱為國內信用證。信用證在國際國內的經濟貿易活動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二、信用證產生的原因 

我們不難想象和體會,國際貿易是一個頗具風險的行當。大宗的貨物和款項在國際間傳遞交易,各國商人語言不同,法律各異,相隔萬里,交易時甚至沒有見過面,交易耗時也長。生意場本來就是個爾虞我詐的戰場,更何況面對的是遙遠陌生的客戶。 

作為賣方,首先擔心買方訂了合同,到時候卻不要貨。更何況很多時候貨物是按照買方要求而定制的,想轉售他人都很麻煩。其次,擔心把貨物交付買方后,買方拖延付款甚至賴賬。因為有這些擔心,賣方自然希望買方能在簽訂合同以后就支付一部分定金預付款,或者在交貨運輸之前把貨款結清。 

作為買方,則擔心賣方不能按時、按質、按量地交貨。同時,也不愿意提前就把貨款交給賣方,一是占用資金影響生意周轉;二是萬一賣方出現紕漏,買方隔著萬水千山也很難追討。因此,與賣方相反,買方自然希望能先交貨,查驗無誤了再付款。 

如何解決買賣雙方的互不信任的矛盾?由銀行充當中介者。買方的錢不直接給賣方而暫存中介方,賣方的貨也不直接給買方而暫存中介方(國際貿易中海運提單代表貨物的所有權),中介方將兩者手中的錢貨互換,從而完成交易過程。使用信用證結算,買賣雙方一般無需考慮對方的信用問題,使交易能順利完成,因為銀行既有足夠的能力,抑制不守信用方,也有現實的動機,獲取用自己的信用換來的利益。信用證方式是銀行信用介入國際貨物買賣價款結算的產物。這種方式是以銀行信用作為付款保證,使不在交易現場的買賣雙方,在履行合同時處于同等地位,解決了雙方互不信任的矛盾。 

三、信用證結算方式的優勢 

信用證與其他結算方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優勢: 

一是貿易結算更有保障。信用證規定了貿易條件和單據要求,是銀行憑單付款的承諾,有利于平衡買賣雙方權益,緩解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降低交易違約風險。 

二是貿易結算更加靈活。信用證允許貨物數量和金額在一定幅度內變動,支持分批付款功能,滿足了貨物溢短裝和分批裝運的實務需求。還可根據基礎交易變動情況,修改原證條款,及時適應實務結算需求。 

三是貿易融資方式多樣化。可為買方在采購和付款環節提供開證、進口押匯(買方押匯)、進口代付(買方代付)等買方融資產品;為賣方在生產備貨和裝運收款環節提供打包貸款、議付、出口押匯(賣方押匯)、無追索權的福費廷等賣方融資產品,支持供應鏈各環節的融資需求。 

信用證一方面解決了買賣雙方互不信任的矛盾,從而起到了安全保證作用;另一方面便利了買賣雙方向銀行融通資金,有利于他們的資金周轉,擴大貿易額。因此,信用證在國際國內的貿易中應用廣泛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四、信用證在國際國內貿易中的應用 

1.信用證在進口大宗商品貿易中被采用 

大宗商品是指用于工農業生產和消費的大批量交易的初級產品。大宗商品具有性質穩定、產品同質、可分割、市場交易活躍、價格透明等特點,主要可分為能源、礦產、農產品、金屬等類別。如我國進口大豆、鎳、橡膠、鐵粉等整船大宗貨物時多采用信用證結算方式。 

進口商可以通過信用證條款控制出口商的裝船發貨時間,確保得到符合貿易合同的單據,從而盡可能地保證將來所得到的貨物,它們能在最大的限度上符合貿易合同的規定。 

可以避免進口商資金的大量積壓。進口貨物銷售市場良好、資信良好的進口商在開證的時候可以少交或免交保證金,等單據到達之后再贖單付清貨款,這樣可以減少大量資金的積壓,有利于資金的周轉。 

2.信用證在買賣雙方需要融資時被采用 

進口商在收貨付款時可能遇到資金緊張的情況,需要以銷售這批貨物后所得資金才能實行對外支付;或正有一個項目要投資,需要一段時間的資金周轉;或考慮匯率風險或購匯成本,需要短期的資金融通。如果采用信用證結算方式,進口商就可以利用銀行的信用做短期融資,如申請進口押匯,銀行為進口商先行支付進口貨款,使其不占壓資金即可完成國內貨物的加工銷售,便利進口上的資金周轉。進口押匯使進口商在不以自有資金支付貨款的條件下取得提單、提貨、轉賣或加工銷售,從而搶占市場先機。當外幣貶值時,進口商可申請外幣融資,在貨物銷售之后再辦理購匯,降低購匯成本。 

出口商在簽訂銷售合同后,采購原材料生產時可能會資金不夠;發運貨物后需要即時收匯加速資金周轉。如果采用信用證結算方式,出口商收到信用證后,符合融資條件的可向銀行申請打包貸款融資,解決備貨資金不足的問題。發運貨物后,想提高資金周轉速度的可向銀行申請出口押匯;同時提早收匯規避匯率波動風險,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坐享升值帶來的收益。 

3.信用證在國內貿易中被廣泛應用 

我國早在1997年8月1日,就由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了國內信用證結算辦法,國內各大銀行相繼取得開辦國內信用證業務的資格,但由于國內企業對此認識不足、國內銀行也沒有大力推動此項業務、國內信用證項下的單據不同國際信用證、國內信用證的使用規則需要改進等原因,國內信用證在國內貿易應用中遇冷。直到近幾年,特別是2011年4月,工、農、中、建、交、招六大行簽署了《國內信用證業務合作協議》后,國內信用證業務在國內的應用廣泛起來,并迅速得以發展。 國內信用證業務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一是國內貿易快速發展。近年來,國內批發購銷總量不斷上升,增長幅度高于全國外貿進出口增幅。二是信用證結算的影響逐步擴大。近幾年,我國國內信用證業務快速發展,客戶認知度逐步提高,市場不斷發育壯大。國內多家銀行已將國內信用證作為國內貿易融資的重要突破口來抓。三是人民銀行擬修訂《國內信用證結算辦法》,規范和推動國內信用證業務發展。可以預見,隨著相關法規、政策的進一步完善,國內信用證業務將更加快速健康發展。 

目前,國內信用證作為國內貿易結算和貿易融資的重要工具,越來越成為重要的金融服務產品。利用國內信用證項下的融資形式,如福費廷二級市場買入賣出業務,各金融機構間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互相借用資金,更加靈活地調整本行的資金規模和放貸需求,以符合監管要求。 

4.信用證在銀行營銷的產品中被積極地應用 

對買方銀行來說,銀行利用自己的信用為買方開出信用證,要收取開證手續費、付款費、電報費,還可能收取承兌費、不符點費等,增加收入來源。根據買方的資信程度,有時需要買方交一定比例的開證保證金,增加存款。提供融資時,還有融資利息收入、融資手續費收入等。 

對賣方銀行來說,銀行可收取信用證通知費、審單費,提供融資時,還可獲得融資利息收入和融資手續費收入。 

總之,采用信用證結算方式,一方面銀行可從中獲得較多的收入;另一方面銀行通過開展信用證業務,可以擴大銀行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擴展業務范疇。因此,信用證業務一直是銀行積極營銷的產品,銀行在信用證的應用中也起到積極的作用。 

綜上所述,信用證以銀行保證作用和資金融通作用,以其獨立性、跟單性、自償性等特點在國際國內貿易結算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還可以利用信用證將國際國內貿易聯系起來,配套組合起來應用,可幫助客戶降低財務成本,改善現金流,加快貿易周轉,疏通內外貿供應鏈,促進國內外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于強,金曉玲.UCP600與信用證操作實務指南,經濟日報出版社,2007.6 

[2]蘇林.淺談信用證在國際貿易支付中的應用,科技資訊,2012.2 

[3]廖瓊.信用證結算的作用、風險及防范,論文下載中心,2009.2 

篇8

關鍵詞:大型企業;風險導向;資金管理體系;優化

基金項目:本文系會計學省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成果(編號:T201532)

一、大型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不足的剖析

對大型企業資金管理存在的不足的研究較多,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并進入相關企業調查,總結起來主要有:第一,資金賬戶持續膨脹;第二,資金計劃和預算脫節;第三,封閉結算波動性、差異性較大,資金結算時間太集中;第四,資金考核管理體系不健全;第五,資金風險預警不足。

二、基于風險導向的大型企業資金管理體系優化思路設計

以風險為核心的大規模公司資金管理機制優化思路,是依照資金管理的流程,在過去的資金管理中添加資金風險剖析內容,確定資金使用過程的重要管控節點。具體為由資金風險分析、資金賬戶管理、資金計劃管理、資金結算管理、資金考評管理、資金風險預警六項內容順次相接,形成閉環。

三、基于風險導向的大型企業資金管理機制優化具體內容應用剖析

(一)資金風險剖析

1.資金風險辨別

主要存在的風險有:①資金賬戶持續增多導致的資金賬戶安全風險與效率風險;②資金規劃和預算不一致、缺少動態管理導致的資金規劃效率風險;③封閉結算的變化、差異和結算時間的不科學導致的資金結算缺乏風險;④資金考核不健全導致資金考核效率風險;⑤資金風險預警不到位導致資金預警缺乏風險。

2.資金風險剖析

具體方法是:第一,把企業面對的資金風險加以歸類,把屬性、性質一樣的歸為一類,且依照重要性排列,重要性程度從高到低分別是ABC等。大規模公司資金管理的風險包含三類:效率風險、安全風險、短缺風險,按重要性程度排列為:A是安全風險、B是短缺風險、C是效率風險。在每項風險種類下,不管是從資金類別、資金途徑還是資金管理,均依照大型公司的現實生產運營過程,列出不利于資金運營的風險點。

第二,在每項分類中列出風險管控點,對其運用風險矩陣法,明確每個項目的重要程度。使用坐標系,把第一步中的風險點的級別設定為普通風險、戰略風險、平常風險和重大風險。

第三,依照第一和第二編定資金風險剖析表。

3.Y金風險管控

不管是資金管理模式,還是機制的選取,只要是有利于資金風險管控的,均可稱作資金風險管控手段,詳情見表1。(二)資金賬戶管理

第一,促進賬戶統一管理。在規模較大的公司的把下屬公司每一個賬戶歸入企業總部的總分賬戶管理機制中,減少賬目總量,對于開立的限額賬戶、臨時賬戶和未曾在企業制定的銀行開立的賬戶等均應歸入企業總分賬戶管理機制中,對這些賬戶著重管理。第二,不斷增強銀企合作。第三,壓縮管理級別。在增強賬戶統一管理的保障下,協同大規模公司總體機制的扁平化發展。

(三)資金計劃管理

第一,增強和業務活動的對應度。聯系ERP的實行,把大型公司預算管理融進資金收入、支出的每個環節,促進財務管理融合到生產運營過程,增強業務部門在資金收支過程中的規劃、監督理念,實施全員參與的資金計劃管理。第二,規范資金計劃因素與預算項目。預算項目和資金計劃要素應盡量運用一樣的名字與適用范圍,增強資金計劃和財務運算的銜接度。

(四)資金結算管理

第一,嚴格分類資金用向。依照封閉結算與對外結算依據,確定資金動向。第二,增強封閉結算管理。大規模公司應主動配合企業增加封閉結算的內容與項目,健全封閉結算網絡化,把有關較易結算業務都集中到內部封閉結算機制,進一步減少總體的資金運行費用,提升結算效率,降低資金運行風險。

(五)資金考核管理

第一,構建全方位的資金考核管理體系。不管是部門職位設置,還是制度的確定與執行,都應該從多個方面構建一個系統、先進、客觀、全面的資金考核管理機制。第二,出臺科學的績效考評制度。資金考核的執行應有一定的制度作為保障,幫助資金考核管理總體的健全。第三,完善資金考核指標機制。針對資金管理過程中的重要點設立相對應的指標,構建一套具有科學性、指引性與高效性的資金考核指標機制。第四,資金考核管理落實應依照階段逐漸健全。可依照“制度出臺――重點管理――全方位實行”的過程,一步步一項項促動全方位的資金考核管理。

(六)資金風險預警

第一,謹慎選擇預警類型。企業可聯系自身資金運行的特征進行選擇,把一些行業的風險預警類型運用到資金風險預警中。第二,依據資金管理的特征,強調風險預警的關鍵點,避免因為太追求細化而誤入資金風險的小細節。第三,聯系大型企業現實狀況,保障預警體系的時效性與高效性。堅持“恰當的才是最優的”的理念。另外還應持續更新,依照現實狀況的變化,在不影響使用的狀況下,及時調整預警體系風險信息。

參考文獻:

[1]李戰偉.企業信用銷售風險管理探析.會計師,2015(05)

篇9

摘 要:伴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大量的建筑項目開始興建,一般來說,建筑項目投入的資金都會比較大,為了使工程項目可以按照計劃順利完成,同時也是對資金走向負責的目的,所以建筑工程結算這項工作在建設工程的過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本篇論文主要是通過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結算的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項進行簡單的分析與建議,希望可以給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帶來一定幫助。

關鍵詞:工程價款、結算方法、要素、問題

一、引言

近些年,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帶動下,建筑工程越來越多,投入的資金也日益增加。這些項目對促進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是一部分的管理人員在專業技能方面有所欠缺,跟不上市場的需求,尤其體現在建筑工程款管理這方面,更是急需改進,工程價款管理方面的欠缺將會嚴重影響整個工程的順利進行。所以,如何確定一個科學且合理的工程價款結算體系對于整個行業的穩步發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工程價款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在進行工程結算過程中,主要存在著以下幾個問題:首先,參與建設的施工單位人為的將價格提高,這種現象非常的普遍。為了獲得高額的利潤,一些施工單位抱有僥幸的心理,以為可以蒙混過關,在建設工程的過程中,本著“審出就減、審漏就賺”的想法,把工程的價格提的非常高。其次是,身為建設單位,其管理人員有一定的疏忽,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處,導致在施工的過程中,不得不多次的變更圖紙,既浪費了建設工程項目的資金,使工程結算價款變多,也造成了人力上的浪費,做了很多無用功。

三、對現有結算方法進行分析和探討

近些年,在建筑施工過程中,影響工程進度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建筑企業的資金缺乏,以及撥付的不夠及時。若我們究其資金缺乏的原因,其中影響的因素很多,比如說,隨著國家政策的改變調整,季節因素或者自然條件等一些原因,都會影響建筑材料的成本變化,導致成本的增加。本文在前面論述了在工程施工中,以實際工程價款結算中存在的問題為基礎依據,對結算的方式進行簡單的分析,從而發現,目前我們采用比較多的結算方式主要分為分段結算、按月結算以及竣工結算等這三種方式來進行的。

第一,市場管理不規范,企業間拖欠價款現象嚴重

對于現在的建筑市場,管理還處在一個相對比較混亂的階段,工程價款的結算涉及的方面很多,需要的手續也都很復雜。再加上國家相應的政策還不算健全,各監督主管的部分工作的效果不夠高,監控的力度也不夠,這些都會導致工程價款的拖欠現象更加的嚴重。

第二,背離了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的原理

如我們所知,建筑的材料也是具有商品的屬性的,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在市場中的等價交換,而交換價值卻要通過使用價值來得以實現。但是建筑產品的分項工程它還只是處于商品的生產階段,還不具備商品的使用價值,故未進入市場流通領域。

第三,工程價款結算工程中存在著問題

商品銷售收入的多少,我們不僅要考慮價格的因素外,還要考慮商品銷售的數量。在建筑產品中,分項工程只是一個半成品,它要在其基礎上繼續加工,校驗完工后才能最終成為一個具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所以在對分項工程進行結算時,勢必要進行估算其利潤,存在著較大的誤差是難以避免的。這種情況下的工程價款結算往往是不準確的。

第四,建筑企業資金運營管理機制不合理

建筑的企業是獨立的建筑商品的生產組織者,所以擁有對建筑資金自主運用的權利。目前在建設工程中,采取的結算辦法中規定:建設工程由承包單位自行采購建筑材料的,發包單位可以在雙方簽訂工程承包合同后按年度工程量的一定比例向承包單位預付備料資金,但是在具體的施工過程中已名存實亡,失去了應有的效力。

四、建設工程價款結算要素

為范建設工程價款結算工作,財政部、建設部下發了《建設工程價款結算暫行辦法》,、包含了工程價款結算必須具備以下幾個主要要素:

第一要素為:工程價款結算依據

工程價款結算依據是指合法依靠和根據,是工程價款結算前提的必要條件,是基礎。工程價款結算的依據主要分為一般依據和專用依據。一般依據主要包括為《合同法》、《工程價款結算暫行辦法》等及其他相關的結算的法律法規。

第二要素為:工程價款結算程序

工程價款結算程序是整個結算工作中的核心部位。工程價款結算程序是指在工程價款結算活動中,按照《工程價款結算辦法》等法律法規和合同法律文件進行價款結算行為所必須遵守的工作步驟或順序。工程價款結算程序一般分為:工程預付款、工程進度款、工程竣工結算。

第三要素為:工程價款結算涉及的干系人

工程項目的干系人一般是指項目當事人和其利益與該項目相關的個人或組織。而工程價款結算涉及的干系人一般有:付款方、收款方、中介監理工程師以及政府相關部分,任何一方的缺少,該結算工作也是順利進行。

第四要素為:工程價款結算的內容

工程價款結算內容是整個結算工作中最為主要的一部分,主要是確定支付款項的內容是什么,是工程進度款還是預付款,是中期支付還是終期支付,工程中是否有扣款等等都要一一清楚、明白。

第五要素為:工程價款結算的金額

工程價款結算的金額我們國家一般以人民幣為貨幣單位來進行結算,但其中也不乏缺少一些在世界銀行貸款的項目是以外匯為計量單位的。

五、推行新的工程價款結算方法

隨之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建筑行業改革的不斷深化,依據我國現有國情,推行“標價支付、竣工清算”的結算方法。所謂“標價支付、竣工清算”就是指在建筑工程項目前期的招投標中,政府管理部門在招投標的市場增設一個專門負責并全程管理監控工程價款結算工作的一個窗口。

六、結語

經濟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大型建筑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冒出。而工程價款結算管理工作是確保整個工程順利完成的重要前提,是整個工程項目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規范價款結算管理,能夠很好的預防企業資金的無端浪費,減少資金緊缺給工程項目帶來的一系列的問題。

參考文獻:

[1]邵威,王宏偉. 淺談建筑工程預結算審核工作的問題及方法[J]. 遼寧行政學院學報. 2006(05)

[2]范秀蘭 張建設 《規范建筑施工工程價款結算的原則和措施》[J],建筑施工 2005 第2期

[3]周和生,尹貽林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2008)應用與發展研究 天津大學出版社 2010-1-1

[4]芳. 淺析建筑工程預結算中存在的問題及控制措施[J]. 中國建筑金屬結構. 2013(20)

[5]楊新紅. 加強預結算編制隊伍建設 提高工程預結算質量[J]. 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02)

篇10

電子商務在20世紀90年代初首先由美國帶頭發起并迅速向全球發展。根據目前企業電子商務的運作情況和發展趨勢可將其劃分為二個應用層次:一是普通電子商務層次。主要表現為單個企業之間、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網上商務活動。二是電子商社(E-businessCommunity,簡稱EBC)層次。在電子商杜中,互聯企業通過InternetExtranet(企業外部網)、Intranet(企業內部網)和確保安全的虛擬專用網VPN等網絡手段和企業運作規則把不同地區不同企業的資源迅速組合成超越空間約束的統一經營實體,以最快速度推出高質量、低成本的產品和服務。電子商社是電子商務應用的高級階段。

電子商務造就了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社會經濟環境,改變了企業的生產方式和管理模式,從而也改變了傳統會計運作的環境。隨著我國商務電子化程度的不斷提高,電子商務下的會計問題將會逐步顯現出來,以下十個問題僅是筆者的初步探索,以期拋磚引玉。

一、電子商務對傳統會計理論的沖擊

任何會計理論總是建立在一定的會計環境與實務基礎上的。電子商務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會計的環境,也必然對會計選論帶來影響。如電子商社是建立在兩上的一個經濟組織,但無論從組織上還是地理上都是一個虛擬企業,且在內部成員的組成和整個組織的存續時間上存在不穩定性,這給會計主體的認定、是否持續經營的判別帶來困難。傳統會計理論中的會計主體假設、持續經營假設將受到沖擊。又如被譽為新興數字經濟最大和最明顯推動力的數字化產品,不僅表現形式不同于傳統的物質資產,也無法用物質資產的方法對其進行會計確認與計量,傳統的會計要素理論及相應的計量原則需要發展。

二、電子商務對相關會計法規的沖擊

傳統商務活動從簽約、履行合同到款項結算,伴隨業務過程的信息流、資金流等一般均以書面形式出現并由經辦人簽字確認,會計核算制度、會計結算制度、審計制度等均離不開這些原始資料。電子商務造就了自動化、無紙化、數字化的社會經濟環境,數字簽名代替了紙面簽名,這必然對傳統的適應于紙面交易的現行商業法規(包括會計法規)帶來沖擊。需要解決的問題有:(1)交易雙方身份認證辦法在會計上的確認,即制定為參與網上交易的各方提供法律認可的認證辦法;(2)電子合同的合法性程序在會計上的確認,包括電子合同的規則與范式、構成有效電子書寫文件和原始文件的條件;支持數字簽名和其他身份認證的手續規則;數字憑證合法性有效性的規定等等;(3)電子支付管理,即規定電子支付命令的簽發與接收規范以及有關各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

三、電子商務對傳統貨幣及其結算體系的沖擊

電子商務對企業傳統貨幣及其結算體系的沖擊是巨大的。傳統支票、現金的主導地位將逐步被數字貨幣所替代。數字貨幣是采用電子技術和通信手段在市場上流通的按照法定貨幣單位來反映商品價值的信用貨幣。它實際上由一組數字構成,含有用戶的身份、密碼、金額等內容,并以字節形式儲存在個人電腦中的數字價值單位(DVU)。數字貨幣可以通過Internet從一個作為付款而提供的帳戶上下載,也可以用數字信用卡從網上購買。與數字貨幣相對應的金融機構,則是沒有銀行大廳沒有營業網點只有Internet站點的網上銀行(或稱虛擬銀行)。數字貨幣的出現也造就了新的金融犯罪和各種形形的舞弊行為的出現。如何保證自己的某些數據不被竊取,怎樣保證對方的真實性等安全問題將成為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的最突出問題。

四、數字產品的會計核算問題

在傳統商務活動中,諸如計算機軟件、報刊影視產品等是以實物產品形式出現,在會計上作為存貨以歷史成本原則對其進行確認和計量,進行進、銷、存數最金額核算并反映到會計報表上。在電子商務環境中,數字產品已超越了資源限制的約束,數量和內容可無限制地復制,按實物產品方式?quot;映資產價值失去意義。在具體會計核算上,這些產品無法反映具體存貨數量和金額,只有銷售數量和銷售額。數字產品的廣泛應用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征,并必將成為未來的遁要產業之一,因此,會計界需要從會計理論到實務:包括會計準則)對數字產品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研究。

五、建立網上實時會計報告模式問題

傳統會計報告模式一般指企業對外提供會計報告方式,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揭示方式。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企業會計信息系統是建立在Internet、Extranet和Intranet基礎上的,不管是提供定期信息還實時信息,是提供綜合信息還是明細信息,具向債權人、投資者提供還是面向社會大眾提供,技術限制已不復存在,建立網上實時報告模式成為可這給傳統會計報告模式的發展帶來機遇和挑戰:表現在會計報告的目標上,傳統會計報告模式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反映管理人員經營責任的信未來將更側重于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決策的相關息;(2)表現在會計報告周期上,建立在分期假設成本--效益原則約束之上的定期報告模式,將被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實時動態報告模式所替代;表現在會計報告要素上,傳統模式把會計報告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權益、收入、費用、利潤等幾大多已無法滿足決策有用性的要求,劃細會計報告要素以全方位反映企業生產經營過程和事項的即時信息是發展趨勢;(4)采用上述網上實時報告模式,還須研究如何通過會計法規和準則來規范和約束報告司的會計行為,以及如何進行網上審計等問題。

六、會計的國際化問題

建立在Internet基礎上的電子商務,本質上是全球性的。近幾年來在美國的推動下,WTO、APEC、OECD等國際組織和發達國家相繼發表了電子商務文件,國際電子商務框架正在形成,傳統的國際貿易方式將面臨深刻變革。另外,電子商務也給多國企業合作、國際證券市場等國際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新的運作空間。國際電子商務的發展對會計準則的國際差異提出挑戰,不同的會計準則反映不同的會計信息,如果這種差異需要投資者、合作雙方甚至多方在網外經過特殊調整后才能解決,將影響電子商務作用的發揮。因此,筆者認為,隨著我國加入WTO的日益臨近和電子商務應用的日益普及,在我國具體會計準則制定過程中,再過份強調會計準則的本國特色,不符合時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