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栽培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09:13: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大豆栽培技術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大豆是一種重要的經濟作物,許多地方開始栽培高產大豆。但由于技術不夠成熟,有些高產大豆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據實踐經驗,分析總結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措施。
我國加入WTO后,大豆生產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質量不高、加工品質較差,混種、混收、混銷是阻礙我國大豆進一步發展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為了增強我國大豆國際競爭力,“十五”期間必須大力發展高脂肪、高蛋白質專用大豆品種生產,尤其在我國東北大豆主產區,實現專用品種單獨生產、單獨收購、單獨加工,建立專用大豆生產基地,使東北地區成為我國優質專用大豆的生產與出口基地。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大豆栽培存在的弊端,依據實踐經驗,分析總結了大豆高產栽培技術的主要措施。
1種子的選用
1.1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
選擇適宜的優良品種是大豆生產的前提、是內因。要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包括氣候、土壤肥力等)、生產水平和品種的生態類型選擇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的優質大豆品種。要克服盲目引種,不要把外地高產田或信息及有些新聞媒介推銷的品種甚至品系沒經科學分析和試驗,盲目的大量引種和應用,否則可能達不到預期效果。各地要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做到因地制宜種植。
1.2種子精選
播前選種是提高種子質量的一項重要措施,種子質量好壞直接影響著大豆的苗齊、苗壯、苗全。“母大子肥”,粒大而整齊的種子能增產一成左右。因而,在播種前必須進行人工粒選或選種器精選種子。
2整地技術
合理耕翻整地能熟化土壤,蓄水保墑,并能消滅雜草和減輕病蟲危害,是大豆苗全苗壯的基礎。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大豆根系及其根瘤在土壤結構上虛下實,土壤容重不超過1.2g/cm3,含水量在20%以上時,才能良好發育。因此合理耕翻,精細整地創造一個良好的耕層構造是十分必要的,尤其是重迎茬地塊。
其方法要根據當地的生態特點、生產條件及茬口等靈活運用。無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采用伏秋翻同時深松或旋耕同時深松,或耙茬深松。耕翻深度18~20cm、翻耙結合,無大土塊和暗坷垃,耙茬深度12~15cm,深松深度25cm以上;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揀凈茬子,耙深12~15cm。對于壟作大豆在伏秋整地的同時要起好壟,達到待播狀態。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頂漿扣壟并鎮壓;有深翻深松基礎的玉米茬、高粱茬,早春拿凈茬子并耢平茬坑,也可以采取秋季滅茬起壟鎮壓一次完成作業,滅茬深度10~15cm,粉碎根茬長度5~6cm。實施秸稈粉碎還田地塊,采取秸稈覆蓋或耙地處理,秸稈粉碎率98%以上,秸稈長度為5~10cm。有條件的采用全方位深松機,進行全方位深松,深松深度40~50cm。
3播種方法
現在生產上應用的大豆的播種方法有:窄行密植播種法、等距穴播法、60厘米雙條播、精量點播法、原壟播種、耬播、麥地套種、板茬種豆等。
3.1窄行密植播種法
縮壟增行、窄行密植,是國內外都在積極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寬行距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產10%~20%。從播種、中耕管理到收獲,均采用機械化作業。機械耕翻地,土壤墑情較好,出苗整齊、均勻。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體,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夠有效地抑制雜草生長。
3.2等距穴播法
機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種工效和質量。出苗后,株距適宜,植株分布合理,個體生長均衡。群體均衡發展,結莢密,一般產量較條播增產10%左右。
3.360厘米雙條播
在深翻細整地或耙茬細整地基礎上,采用機械平播,播后結合中耕起壟。優點是,能搶時間播種,種子直接落在濕土里,播深一致,種子分布均勻,出苗整齊,缺苗斷壟少機播后起壟,土壤疏松,加上精細管理,故雜草也少。
3.4精量點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壟的基礎上刨凈茬子,在原壟上用精量點播機或改良耙單粒、雙粒平播或壟上點播。能做到下籽均勻,播深適宜,保墑、保苗,還可集中施肥,不需間苗。
3.5原壟播種
為防止土壤跑墑,采取原壟茬上播種。這種播法具有抗旱、保墑、保苗的重要作用,還有提高地溫、消滅雜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業成本的好處。多在干旱情況下應用。
3.6耬播
一般在小麥收割后抓緊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實,搶墑播種。在勞力緊張、土壤干旱情況下,一般采取邊收麥、邊耙邊滅茬,隨即用耬播種。播后再耙耪1次,達到土壤細碎平整以利出苗。3.7麥地套種
夏播大豆地區,多在小麥成熟收割前,于麥行里套種大豆。一般5月中下旬套種,用樓式鎬頭開溝,種子播于麥行間,隨即覆土鎮壓。
4合理密植
大豆單位面積產量,取決于單位面積株數、單株莢數和單株粒數。因此在生產上,要求在保證植株個體良好發育的基礎上,盡可能增加單位面積株數,以充分利用地力和光能,發揮群體的增產作用。確定合理密植的原則,主要根據地力、品種特性、氣溫以及播種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一般肥地宜稀,瘦地宜密;晚熟品種宜稀,早熟品種宜密;南部地區氣溫高宜稀,北部地區氣溫低宜密;寬行距宜稀,窄行距宜密;繁茂性強品種宜稀,延期播種宜密;大豆與高稈作物間作宜稀,與早熟矮稈作物間作宜密5施肥技術
4.1增施農肥
施用農肥做底肥,營養元素完全,并含有大量的有機質,可改良土壤的機構,增強保肥保水的能力,同時肥效長可適合大豆生育后期吸肥多的要求。腐熟的有機肥,還可以產生有機酸,能把土壤中各種不易分解的養分溶為易吸收的營養,為大豆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
4.2合理施用化肥
化肥的施用要做到氮磷鉀搭配,有條件的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根據作物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提出氮磷鉀和微肥的適宜比例,確定的肥料品種。根據我省大部分地塊長期施用二銨,土壤磷元素積累較多的特點,大豆施肥要適當增加氮肥,補充鉀肥。目前大豆復合肥或復混肥品種較多,要在當地推廣部門的建議下采用。一般中等肥力地塊,每公頃施肥量按純氮18~27kg、五氧化二磷46~69kg、氧化鉀20~30kg的量,折合為所用的化肥、復合肥或復混肥的實際用量。在確定施肥品種和施肥量后,要根據土壤條件,生產條件等科學施用。根據施肥時間和位置可分為底肥、種肥、根際追肥和葉面追肥。
化肥做底肥要結合秋整地起壟,在土壤封凍前10天進行,不宜過早,過早容易造成肥料浪費。也可以在春季結合頂漿起壟施入壟底。
大豆在幼苗期根瘤菌固氮作用尚未進行。為了滿足苗期所需要的營養,施用一定量的化肥做種肥,可以促進豆苗生長和根瘤的發育,為大豆中后期生長打下基礎。
根際追肥:根據各地區經驗證明,根際追肥對大豆有良好的增產效果,特別是在土壤肥力較低的崗坡地或其它瘠薄地塊,大豆苗期生長較弱,封壟有困難的情況下,在大豆分枝期或開花期進行一次追肥,對大豆有一定的增產作用。在土壤比較肥沃,而且底肥和種肥較多的情況下,大豆植株生長健壯、比較繁茂時,可以不進行追肥,以免徒長倒伏。因此大豆追肥要根據大豆植株長勢、地力和施肥基礎靈活掌握。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大豆幼苗生長較弱時,二遍地鏟后趟前在大豆根部追施氮肥,每公頃施尿素37~74kg,在壟測開溝,距植株5-10cm,深5-10cm,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
葉面追肥:一般在大豆盛花期、結莢期進行。如噴1次以初花期為宜;噴2次時,第一次在初花期,第二次在終花期至初莢期。主要的肥料有鉬酸銨、尿素、硝酸銨,或過磷酸鈣和磷酸二氫鉀等,一般多用鉬酸銨和尿素。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黑土地,大豆,栽培模式,探究
我國黑土地地區主要分布于東北三省,大豆的種植以黑龍江省為主,素有北大倉之稱,屬于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寒冷,夏季較短,作物一年一熟,土地成分及氣候都適宜大豆的栽培,但是栽培的技術和栽培模式對作物的產量有很大的影響,占決定因素的三分之一多,因此重視栽培模式是提高大豆產量的重要環節。黑土地上也要根據土地的不同情況需要有不同的栽培模式。栽培措施主要包括耕作制、輪作制、施肥制的各種栽培技術,貫穿從播期、密度、播種方式、施肥(種類、數量、時期)、灌水、病蟲草鼠害防治等整個生產環節。大豆是世界上一種重要的經濟和糧食的雙重作物,營養價值豐富。因此,近年來對于大豆的高產方面的研究層出不窮,但是由于技術不成熟,沒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實踐性,很多方法得不到廣泛應用和良好效果。本文主要針對適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研究,將各種模式形成規模化、標準化,把大豆栽培這門綜合性、技術性很強的農業學科充分發揮它的生產潛力,提高我國大豆的產量。免費論文。以下就分析了幾種不同栽培模式及在各階段的技術重點:
1.三壟栽培模式
(1)三壟栽培比較適合低洼、易受澇的潮濕區域,是根據黑龍江省三江平原
地區的土耕地層較薄,無法深層施肥的特點而采取的一項栽培模式。當地由于作物分布不均勻,植株不連貫而斷壟的現象較多導致大豆的產量底下。三壟栽培提出在壟作基礎上,采用一種新研制的耕播機械,將農機和農藝相結合,實施三項技術措施。一是在耕作上以翻、旋、松相結合;二是栽培方式為壟作;三是施肥方式上為分層深施肥;四是改單條平播為壟上雙條精密點播;五是改一機單用為一機多用。
(2)技術要點。選種決定產量的有一個三分之一因素,因此在這種易受澇的潮濕區域要選用
稈徑有力、主莖發達、抗逆性強的品種,防止倒伏現象的發生,同時種子的成熟期穩定,以保證品種的優質高產。免費論文。耕地時要將土壤耕細、整平、深松起壟,壟向垂直,等距壟寬,同時深入施加底肥。根據黑龍江的氣候特點,一般在五月中上旬開始播種,采取多項作業一次完成的深松播種方法。播種深度以鎮壓后4~5 cm為宜,播種、 鎮壓連續作業。施肥利用大型耕播機壟底分層深施。
2.大豆行間覆膜栽培技術
(1)根據黑龍江省所處的緯度較高,春夏干旱、全年平均氣溫較低的特點,推行了適合大豆主產區的大豆行間覆膜技術,這是一種能夠有效的抗擊低溫、干旱是的綜合性高產技術。具體可以分為平播行間覆膜與大壟行間覆膜兩種技術模式。
(2)技術要點。平播行間覆在選種時以中晚熟選擇成熟期較晚、稈強、抗倒伏、有分枝、單株生產力高的品種;地膜要以拉力較強的厚膜為佳,避免地膜透氣性差帶來的洪澇。大豆行間覆膜播種機工作效率低,同時對除草劑的有嚴格的要求。大壟行間覆膜宜應該選擇在低濕地區且需要選地勢平整,排水較好的地方。
3.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
(1)大豆窄行密植栽培模式是在研究國外同一技術基礎上吸取三壟栽培技術點而創新形成的優質新型技術。這種技術以矮稈品種技術介入,包括“平播窄行密植”、“大壟窄行密植”和“小壟窄行密植”的三種栽培模式。通過調整行距和株距增加密度,改善大豆植株分布結構,利用合理空間增加綠色面積。免費論文。增加植株中下層的光合作用,提高水、肥、光、熱資源的利用率。在不同生態條件和不同生產力水平條件下推廣,可以達到增產20%。
(2)技術要點。要選用抗倒伏、主莖結莢為主的矮稈種子。耕作深松為主,播種時間要有一定的把握,小壟適宜早播,大壟和平播的播種密度在45萬~50萬株/hm2左右,施肥要實行深層施入,使用一定的化學方法來進行除草和調控。
4.保護性栽培模式
(1)它又稱大豆少耕免耕技術,是一種省工節本栽培模式新型旱地耕作法。主要包括免耕播種施肥、深松、控制雜草、秸稈及地表處理。
(2)技術要點。深松技術要切實貫徹,包括土地的局部深松和全部深松,增加水對土壤的滲入,減少蒸發量。在保護性模式中可采取秸稈的粉碎性和整體性覆蓋技術;免耕、少耕播種技術;控制雜草、防治病蟲害技術,對作物實施干預,人為保護。
5.結論
以上簡要概括了適合于黑土地的大豆栽培模式的具體操作方法術要點。無論哪種模式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和不同的技術要求,要因地制宜的選擇適合的模式進行操作。將科學的方法整合配套,標準化和機械化作業形成不同區域的優勢組合,大大提高黑土地上的大豆產量,更好的提高了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胡國華.我國大豆栽培學科發展展望[J].大豆通報,2008(3)
[2]劉忠堂.大豆窄行密植高產栽培技術的研究[J].大豆科學,2002,21(2)
[3]張代平,楊朝輝,宋曉慧.黑龍江墾區大豆綜合高產栽培技術模式選擇原則與技術要點[J].農業技術通訊,2008(8)
[4]孫義春,苑方武,郭有泉.高寒地區大豆行間覆膜栽培技術研究[J].物雜志,2006(2)
篇3
關鍵詞:高油,栽培技術,種子處理
1.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1.1品種選擇
根據當地生態類型和市場需求,選擇生育期適宜,抗逆性強、高產的高油高蛋白大豆品種。
1.2種子處理
搞好種子處理是防病蟲,提質量,促進安全成熟的先決條件。一要做好種子包衣,播前可用大豆種衣劑按藥種比1:75-100包衣,防治地下害蟲和根腐病等病蟲害。二要推廣微肥拌種,未包衣處理的種子,可選用鉬酸銨2-4克、硼砂1-3克拌1公斤種籽(溶水后進行拌種)。發生過大豆菌核病的地塊,應用40%菌核凈用種子量的0.3-0.4%拌種。
2.合理輪作與整地
2.1合理輪作
實行玉米-大豆,三年以上輪作制度,堅持不重不迎的原則,是提高地力減少病蟲害的根本手段。在重迎茬不可避免的情況下,可選擇肥力比較高的平川地或二洼地種植大豆。大豆根線蟲及菌核病發生嚴重的地塊不能再連作大豆。
2.2整地
(1)平播大豆:無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進行伏翻、秋翻或耙茬深松整地,要達到待播狀態。有深翻深松基礎的地塊,可進行秋耙茬,耙平耙細。春整地要做到翻、耙、耢、壓連續作業。(2)垅播大豆:伏翻、秋翻起垅或耙茬深松起垅,垅向要直,垅體壓實后垅臺高度達到18厘米。玉米茬地塊,采取秋季滅茬起垅鎮壓一次完成作業,滅茬深度10-15厘米。春整地的玉米茬要頂漿打垅并鎮壓,達到待播狀態。
3.施肥
根據綠色食品肥料的使用準則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每公頃施有機肥(有機肥含量>8%)15噸以上,結合整地做底肥一次施入。論文格式。一般公頃施化肥磷酸二銨150公斤、硫酸鉀65-75公斤、尿素40-70公斤。論文格式。當大豆長勢較弱時,開花前結合二遍地鏟后趟前根際追施氮肥,每公頃追施尿素45-75公斤,追肥后立即中耕培土。在大豆初花期每公頃用尿素10公斤加磷酸二氫鉀1.5公斤,溶于水中進行葉面噴施,并根據缺素狀況加入微量元素,如硼砂、鉬酸銨、硫酸鋅等。
4.播種
4.1播期:在地溫穩定通過8℃時開始播種,平原區在4月25日至5月10日,丘陵山區以5月1日至5月15日為宜。
4.2播法:要大力推廣機械垅上雙行、三行等距精量播種等高產播種方法,雙行間小行距10-12厘米,三行間距8-12厘米,覆土均勻,及時鎮壓。
4.3密度:要堅持不同品種的合理密植原則,根據品種特性、水肥條件及栽培方式確定適宜密度。土壤肥力好的地塊,繁茂性強,生育期長的品種宜稀植,反之宜密植。
5.田間管理
5.1深松:當大豆拱土時,進行鏟前深松或趟一犁,具有放寒增溫,增墑保苗的作用。
5.2噴灌:有條件的地方根據當時旱情狀況和大豆生長發育需水規律進行噴灌。噴灌:分枝至開花期30毫米,開花到結莢期30-40毫升,結莢至鼓粒期30-35毫米。
5.3鏟趟:及時做到兩鏟三趟,傷苗率要小于3%。后期在草籽尚未成熟前拔凈大草,增加田間通風透光條件,促進大豆安全成熟。
5.4化學除草:選擇安全、經濟、高效除草劑,禁用長殘效除草劑。土壤墑情好時可以在大豆播后出苗前進行封閉滅草,每公頃用50%乙草銨乳油2500-3000毫升,或禾耐斯1560-2200毫升加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300-600克,或加48%廣滅靈乳油800-1000毫升,兌水200公斤進行土壤噴霧。
5.5莖葉處理:大豆出苗后,雜草2-4葉期。防除禾本科雜草,每公頃用5%精禾草克乳油900-1500毫升或用15%精穩殺得乳油750-1000毫升,或用12.5%拿撲凈乳油1250-1500毫升,兌水200公斤噴霧。論文格式。防除闊葉雜草,每公頃用25%氟碘胺醚1000-1500毫升,或用24%雜草焚水劑1000-1500毫升,兌水200公斤噴霧。
5.6病蟲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加強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的協調與配套,嚴格控制化學農藥施用量。
5.7化學調控:當雨水充足,肥效發揮明顯時,大豆前期長勢就會出現較旺現象,如不及時控制就會生長過猛,成為徒長田,出現落花、落莢、倒伏,造成減產。因此,當植株出現生長過旺的情況,就要在大豆始花期或盛花期噴施豐收寶等化控劑,進行調控,一般公頃用調控型豐收寶15袋(60克/袋)加適量水葉面噴施,可保花保莢防止倒伏。據生產實踐證明增產效果顯著,一般可達10%以上。
6.收獲
人工收獲:在落葉達90%時進行。機械收獲:在葉片全部落凈,豆粒歸圓時進行,要求割茬低不留莢,綜合損失率不超過2%,清潔率大于95%。要積極推行分品種單獨收獲、單儲、單運的辦法,從而實現優質優價,提高大豆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
7.參考文獻
[1] 楊素英。高油高蛋白大豆高產攻關栽培技術,河北農業科技,2008[2]余。大豆高產配套栽培技術,現代農村科技,2006
篇4
目前我國新選育并經過審定的大豆新品種較多,這些品種比本地原來種的“白堿殼”、“牛毛黃”等老品種增產15%~20%,且比較抗災。由于大豆對光照反應敏感,每個品種都有其一定的適應地區,因此引種時不能遠距離引種,尤其是不能南北遠距離引種。引進的新品種要選試種后推廣,這樣風險較小。適合淮北種植的大豆新品種有:中黃13、綠豆24、皖豆24、皖豆25、豫豆25等。
2適期早播
淮北小麥于5月底6月初成熟收獲,然后種大豆。麥收后即應搶墑播種大豆,最遲在6月20日前要把大豆播種下地。有些地方的農戶片面認為大豆種早了不好,麥收后即使土壤墑情充足也不播種,而是推遲到6月下旬甚至到7月上旬才播種。實際上影響大豆的關鍵因子是大豆花莢期的降雨量和降雨日數,這些都是不以人們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現象,推遲播種不僅生育期縮短,而且遇到不利自然因素的機率也大。因此,大豆早播比遲播的避災效果要好。播種出苗適宜的耕層土壤含水量為18%~20%,麥收后應及時搶墑機播。如天氣干旱,而氣象預報近期又無降雨,則應抗旱播種,力爭在適期把大豆播下去。
3合理密植
目前淮北地區多數地方群眾習慣密植,播種用量在112.5kg/hm2上,留苗在45萬株/hm2以上。由于種植密度過大,限制了豆株個體發育,導致分枝減少,單株結莢也減少,且豆株生長瘦弱,易造成倒伏和病蟲害重發。根據高產地塊調查,夏大豆合理的密度為18.0~22.5萬株/hm2,一般用種量在52.5~75.0kg/hm2即可。小類型黃豆按下限,大類型黃豆按上限,肥地稀些,瘦薄地密些。
4增施肥料
過去認為大豆有根瘤菌,能固定空氣中的氮素,種大豆不需要施肥。因此絕大多數都是白茬下種,大豆生長發育只能利用前茬施肥的后效。實踐證明,要提高大豆單產就必須增施肥料。研究資料表明:每生產50kg大豆,需要N2.5~3.3kg、P2O50.5~1.8kg、K2O0.7~1.9kg。可在播種時施復合肥375kg/hm2,或磷酸二銨150kg/hm2加氯化鉀75kg/hm2。因是板茬播種,可在播種前用播種機串施肥料或出苗后順垅串施。初花期施尿素75kg/hm2。花莢期噴1%的尿素溶液或1%氨基酸肥料1~2次,以滿足大豆各生育期對肥料的需要。
5合理灌溉,及時排澇
由于降雨的時間分布不均勻和年限間變幅較大,大豆生育期間常出現干旱和澇漬。大豆生長季節尤其是花莢期,當耕層土壤水分含量在16%以下,且預計在7~10d內無降雨的情況下要及時灌溉灌水,不能等葉片凋萎時再灌溉。灌溉最好用溝河塘水,灌溉時間以上午10時以前、下午4時以后為宜,以免因溫度變幅太大引起大量落花落莢。遇到大雨或連續陰雨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減輕澇漬對大豆生長發育的影響。另外,如因降雨多、密度大造成豆株旺長,可于初花期用15%的多效唑450~750g/hm2均勻噴霧1~2次,能明顯降低株高,增強抗倒伏能力。6及時防治病蟲草害
豆田除草應以人工中耕除草為主,出苗后到封垅前中耕除草2次,既能除去雜草,疏松土壤,又能順便把圪塔苗剔除。若不能進行人工除草,可用化學除草劑進行化除。化學除草措施包括:①苗前化除:大豆播種后出苗前,可用50%的乙草胺1200mL/hm2加豆草隆60g/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封閉除草;②出苗后化除:大豆出苗后2~3個變葉期,用高效蓋草能525mL/hm2加虎威750mL/hm2對水750kg/hm2均勻噴霧除草。化學除草噴霧要均勻,做到不重不漏。苗前化除要倒行噴霧。
篇5
論文摘要從品種與土壤選擇、種根準備、適時定植、加強田管、收獲貯存、選留種苗等方面介紹北方辣根栽培技術,以供辣根種植戶參考。
辣根別名西洋山菜,為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65cm,根狀莖圓柱形,長為30~50cm,外皮較厚、黃白色,肉白色,側枝多,易生不定根,葉披針形、深綠色、長30cm、寬15cm,葉緣有缺刻。4月中旬抽薹,5月上旬開白色小花,但種子不易成熟。經深加工后可作高檔辛辣味調料,越來越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具有很高的出口創匯價值,市場前景十分廣闊,純收入可達3.0~4.5萬元/hm2,經濟效益非常明顯。辣根原產于東歐,后通過日本引入中國,屬于野生植物,適應性非常強,極易栽培管理和成活。它不但耐低溫、冷凍、冰雹、洪澇及干旱等不良自然環境條件,而且高抗病蟲等災害。并且有著生育后期即初霜至土封地前這一階段,氣溫冷涼,晝夜溫差大,根部干物質積累多,增重快的特點,現將其主要技術措施總結如下。
1品種與土壤選擇
一般選擇適于出口的品種,如英國辣根、日本辣根等;要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肥沃疏松、土層深厚及保水、保肥力強微酸性(pH值約為6)的砂壤土。辣根的生長對前茬選擇要求不太嚴格,除避免3年內連作外,其一般旱田前茬如玉米、大豆、秋冬蔬菜均可,但不宜與十字花科蔬菜連作,由于它是深根植物,喜肥喜水,最好選擇平川或漫崗的大豆茬砂壤土,有利于根系生長,易于起收。整地要求深松打壟,鎮壓保墑,壟距65~70cm,深松后打壟前同時深施底肥。
2種根準備
于秋冬采收時,選取直徑1~2cm的主根或側根,根色黃白、無病蟲害的作為種根。將根切成10~15cm長的根段,上口切平,下口切成45°的斜面,并將切口用消石灰消毒即可種植。
3適時定植
春、秋季都可種植,秋季定植適期為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但在蒼山縣春季播種為多,于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進行栽種,氣溫已回升到5~10℃。栽植一般行距50cm,株距25~30cm,栽6.0~7.5萬株/hm2。先用木棍開洞,洞的直徑與種根直徑相當,洞深與種根長度相當,打洞時向北傾斜45°打成斜洞,然后將種苗插于洞中,但要注意種苗頂部向上,不能倒插,而且頂部應低于畦面6cm,種后覆淺土或不覆土,有利出苗,種后不需要澆水。栽種方法:打壟后如土壤墑情好,可用人工挖35°~45°斜坑埯種。在壟底深松后,等距溝間人擺種,再由大犁掏墑覆5~8cm厚土后鎮壓。必須深耕30cm,并撒施15t/hm2腐熟廄肥作基肥,然后作高畦,畦寬(包溝)1.5m,畦面精細整平,以利辣根出苗。
4加強田管
在4月下旬出苗后,苗高15cm時,進行淺鋤,并第1次追肥,施腐熟人糞尿15t/hm2,或尿素150kg/hm2。第2次追肥在6月中旬或立秋之前,施腐熟人糞尿18t/hm2、硫酸鉀225kg/hm2,以促進辣根進入旺長期。在辣根出苗到旺長期以前(5月上旬至6月下旬),必須注意中耕除草,并注意在第2、第3次中耕除草要結合培土,以防止辣根倒伏。做到鏟前趟1犁,起到疏松土壤防寒增溫的作用。幼苗出土后要及時鏟趟,做到3鏟4趟,盡量用人工鏟鋤雜草,以利松散土壤,提墑增溫有利幼苗生長。大面積種植也可采用大豆田化學封閉除草劑苗前封閉處理。對病蟲害嚴重危害地塊,可用40%樂果乳油1.5kg/hm2,對水300~600kg噴霧,或用2.5%功夫乳油150~300mL對水450kg噴霧防蟲害;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葉噴,防止細菌性葉斑病。本地引種年限不長,發生病蟲害較少,在5~6月有菜青蟲和小菜蛾的幼蟲為害,采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噴霧,效果較好,但要注意輪作以減輕瘡痂病發生為害。于7月末至8月初結合追肥,可用0.2%的磷酸二氫鉀稀釋液和2%的尿素混合液300~450g/hm2進行葉面噴施,隔10d再噴1次。當9月初葉子高達70~80cm時,即根系膨大期,用15%的多效唑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用25%縮節胺水劑2000倍液,葉噴1次控制地上生長,促進根部發育。同時深松1次,達到壟體活土疏松,加速根系生長。
5收獲貯存
春季種植的辣根,在10月份就可收獲,但產量不高;如在第2年3月底收獲,產量就大大地提高。各地應因地制宜,確定收獲期。辣根收獲后,要盡可能在新鮮時加工,如不能及時加工,則應妥善貯存。貯存要選擇地勢高或地下水位低的土地,挖深、寬各1m深,長度視貯藏量而定,窖地拍平,墊上潔凈稻草,放上辣根5~10cm,撒蓋一層半干半濕的細沙或沙土,其上再放肉質辣根5~10cm,蓋沙一層,如此層層相間,直至窖口,再以草蓋之,然后覆土,這樣可貯存至第2年3月底,既避免冬季受凍,又能保濕,使辣根保持新鮮。
篇6
論文摘要 詳細闡述了蒙城縣大豆優質高產栽培技術,包括合理輪作、選用良種、精細播種、合理密植、合理施肥、田間管理、收獲與儲藏等內容,為奪取大豆高產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1合理輪作
合理輪作是大豆獲得高產的重要措施。大豆最忌連作,連作大豆,一是病蟲蔓延,如孢囊線蟲病、大豆食心蟲等危害加重;二是使土壤中磷鉀元素過分消耗,因而使大豆營養比例失調,發育不良;三是大豆根系分泌的有機酸對其本身根系生長有毒害作用,因而連作大豆根系發育不良,根瘤數減少,固氮能力下降。應盡量做到大豆與大豆隔2茬以上輪作為好。
2選用良種
選用優良品種是大豆生產上行之有效的增產措施,我縣夏大豆可選用和推廣早熟、高產大豆良種,生育期為90~100d為宜,目前大面積推廣種植的品種有中黃13、徐豆9號、徐豆12 等品種。同時要剔除雜種子,并做好發芽試驗。種子發芽率達到85%以上才能做種子用。
3精細播種
溫度是決定播期的主導因素。一般溫度穩定在15℃以上即可播種,我縣一般在4月中下旬,夏大豆在6月上中旬,一般不能遲過夏至,否則將嚴重影響大豆產量。播種有條播、穴播、點播3種方法。目前采用最多、效果最好的是機械條播,一般行距在20cm左右。
4合理密植
播種密度應根據品種特性、籽粒大小、發芽率高低、留苗密度、播種期早晚、土壤肥力高低及土壤墑情來確定。夏大豆合理種植的幅度在18.0~37.5萬株/hm2。一般原則是分枝多的品種播稀些,反之密些;早熟品種密些,晚熟播稀些;高肥力地塊稀些,瘠薄地塊密些。
5合理施肥
據試驗,每生產100kg的大豆籽粒,需純氮5.3kg,有效磷1kg,氧化鉀1.3kg,還需要一定量的鈣及微量元素硼、錳、鉬、鋅等。大豆除了根瘤菌提供所需30%~50%的氮外,主要從土壤中吸收。磷肥對促進大豆生長發育效果更明顯,施磷可以使植株生長健壯、根系發達、枝繁葉茂。苗期施鉀可以加速營養生長,鼓粒成熟期施鉀能促進干物質轉移到籽粒中,有利于增產。
(1)重施基肥。大豆要重施基肥,由于大豆搶時早播,往往來不及施有機肥,所以前茬要重施農家肥作基肥,以保證大豆高產穩產。大豆喜磷好鉀,施用磷鉀肥除為大豆提供磷鉀營養外,還能促進根瘤菌固氮,增強植株抗病、抗旱和抗倒伏能力,而且對后茬作物也有增產作用。一般施磷肥375 kg/hm2、鉀肥105~120kg/hm2,與有機肥混合同時施入作底肥。在播種前施尿素150kg/hm2作基肥。
(2)巧追肥。大豆宜在花莢期追肥,此期追肥對增花保莢有明顯的促進作用。一般結合中耕除草追尿素60~75kg/hm2,于大豆側根5cm處開溝施入,氮磷鉀配合效果更佳。也可遇雨撒施。如土壤肥力較高又施足底肥,種肥也可不施,以免造成徒長引起倒伏。
(3)根外追肥。花莢期葉面噴施尿素及微量元素鉬、鋅、硼等有顯著增產效果。在大豆生長后期(一般在花莢期)用尿素3.75kg/hm2,磷酸二氫鉀1.5kg/hm2,硼砂375g/hm2對水750kg,噴施葉面。根外追肥宜在陰天或晴天下午4時后進行,隔7d后再噴施1次,遇雨需重噴。在生產上,根外噴肥一般與防治病蟲害結合進行。
6田間管理
大豆是生育期較短的作物,又處在較高的溫度下生長,生長速度快,因此加強大豆田間管理,有利于大豆高產。
(1)破除板結。大豆播種后如遇大雨,表土形成了板結層,會使子葉出土困難,輕者缺苗斷壟,重者毀掉重種,若及時破除板結大豆仍可正常出苗。破除板結的時間要在雨后表土泛白時進行,太干太濕都不好;破除板結的方法一是耬耙,二是用耙破除。
(2)查苗補缺。大豆出苗后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缺苗斷壟,為保證全苗應及時檢查,采取補苗和補種措施。主要是移稠補稀或育苗移栽。一般在2片葉時補苗為宜,可結合間苗進行補栽。缺苗嚴重的地塊采取補種或育苗移栽進行補種。
(3)間苗定苗。間苗是保證苗勻、苗壯實現合理密植的有效措施。間苗時間宜早不宜晚,從子葉展開至對生葉片出現進行間苗為宜,間苗、定苗最好一次完成。
(4)中耕除草。中耕不僅能消滅雜草,改善土壤物理性狀,也能保墑防旱,增產效果明顯。一般中耕2~3次,間苗后進行第1次中耕,苗高15~17cm時進行第2次中耕,開花前進行第3次中耕,深度以淺-深-淺為原則,最后一次中耕結合培土進行,有利于保護豆苗、防止倒伏和清除雜草。另外,也可用除草劑進行化除。
(5)灌溉。大豆的一生有4個時期需要灌水,即幼苗水、分枝水、花莢水和鼓粒水。具體要求是苗水要輕,分枝水要小,花莢水要足,鼓莢水要巧。大豆苗期一般不需灌水,而應蹲苗。花莢期需水最多,要勤澆細灌,對防止大量落花落莢、增粒增重極為重要。
(6)防治病蟲害。在病蟲害防治方面重點做好病蟲測報。掌握防治適期。認真做好食心蟲、豆莢螟及蚜蟲的防治,可選用毒死蜱、阿維菌素、吡蟲啉、Bt等藥劑進行防治。
7收獲與儲藏
篇7
論文摘要介紹毛豆高產優質栽培技術,主要包括適時播種、種子處理、施足基肥、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綜合防治病蟲害等內容,從而為毛豆種植戶提供技術參考。
大豆原產我國,是我國傳統的糧油兼用作物。毛豆屬豆科,是以綠色嫩豆粒作為蔬菜食用的大豆。毛豆富含蛋白質、脂肪、礦物質、維生素和具有保健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質。1988年臺商與日商合資在龍海市創辦第一家果蔬速凍企業,同時引進優良毛豆品種示范種植,以后種植面積逐年擴大,現有多家速凍企業,龍海市年種植面積5000hm2以上,一般鮮莢產量9.00~11.25t/hm2,產值1.95~2.70萬元/hm2,是龍海市種植結構優化調整后的主要栽培作物。產品通過廠家收購速凍加工,全部出口日本等國家。
1適時播種
春植豆一般在3月25日至4月5日;秋植豆在8月上旬。特殊情況下,遇大雨或洪澇災害造成播后爛種,只能采取重新補種挽救,春植最遲在4月20日前,秋植最遲在8月20日前搶時機補種,當然產量將受一定影響。
2種子處理
播種前應進行種子精選,剔除小粒、秕粒、蟲蛀、病斑及破傷種子,選粒大色鮮,籽粒飽滿的種子。為防種皮帶病菌,播種前應進行藥劑拌種,可用雷多米爾錳鋅按用種量的0.3%均勻干拌種,即拌即播。
3施足基肥
施基肥可明顯提高產量,應施鈣鎂磷肥750kg/hm2、尿素300kg/hm2。可結合整地最后一次耙平前勻施,耙后整畦,做到全層施肥,也可整畦后條施。
4合理密植
播種前1d淹水至畦面濕潤。毛豆播種采用穴播,整成畦寬(含溝)1m,畦高15~20cm,先搗穴,行距20~25cm,株距春植25cm,秋植23cm。用種量春植67.5kg/hm2,秋植75kg/hm2左右。一般植7.95~8.50萬穴/hm2,每穴播種3粒,蓋土厚3cm。比較黏質的田塊必須要用疏松土蓋種,而較砂質的田塊可直接用本田塊畦面土蓋種。
5加強田間管理
5.1化學除草
播種后當天或隔天要及時化學除草,用50%乙草胺600倍液或72%都爾450倍液噴霧,若雜草已出土面,需加克無蹤混合使用。若播種后遇長時間下雨,種苗、雜草均已出土面,要在出苗后10d內選擇晴天及時噴藥,可用選擇性除草劑如15%精穩殺得600倍液或4%噴特750倍液噴殺。過遲噴藥雜草比較難于殺死。
5.2早補苗
從種子萌發到子葉展開為發芽期。出苗一般春植播后6~7d,秋植4~5d。全苗壯苗是高產的基礎,要掌握幼苗第1張真葉伸出時及早補苗,再后補苗不易成活。
5.3合理施肥
毛豆從播種到采收時間較短,春植一般75~80d,秋植70~75d,因此生產上要施足基肥,同時要早追肥。從子葉展開到植株開始分枝為幼苗期,一般13~15d,即4葉包心開始分枝,再過6~9d開始開花。施肥原則為“攻頭、控中、保尾”,即前期出苗至20d內,應以氮肥為主促進早生快發,促進低節位分枝,形成一定苗架;中期現蕾至結莢前期,應適當控制氮肥,而以施鉀肥為主;后期依苗情追施氮肥防早衰,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促進籽粒膨大。毛豆營養期較短,應早施肥,出苗后7d第1次追肥,用碳酸氫銨300kg/hm2、過磷酸鈣300kg/hm2摻水澆施,若遇小雨天氣,也可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0kg/hm2、尿素105kg/hm2條施畦中間。第1次追肥8~10d后(春植10d、秋植8d)進行第2次追肥,施氯化鉀復合肥(16-16-16)30kg/hm2。第3次追肥要掌握在植株頂端的豆莢籽粒開始膨大,初見籽粒時施。一般用氯化鉀復合肥(16-16-16)150kg/hm2、尿素120kg/hm2條施。毛豆生長后期會出現根系早衰,葉色褪淡現象,因此在結莢期噴藥防病蟲時結合根外追肥,可促進籽粒飽滿,色澤翠綠,提高成品率。
5.4早培土
早培土有利于旱天灌溉,雨天排澇,促早發早分枝,多開花結莢,后期防倒伏,是毛豆增產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的一個關鍵是要突出“早”字,應在播后16~18d(出苗后10~13d),葉齡2葉1心,株高20cm以內,選擇晴天及時培土。過早培土易傷苗,過遲不利于操作。
5.5科學管水
種子發芽要吸收種子本身重量的120%~140%的水分才能萌動,過旱,種子出苗困難,造成缺苗;過濕(遇大雨天氣),土壤透氣性差,氧氣不足,種子能吸水膨大但不能發芽,可能導致爛種。因此,發芽期要保持畦面濕潤。苗期正值毛豆蹲苗扎根,若土壤水分過多,根系不下扎,僅在土壤表層生長,莖節細長,莖葉柔嫩,中后期容易發生倒伏。因此,應適當控制水分,以促進根系向深層發展,形成強大的根系,增強后期抗倒伏能力。第1次追肥時,灌半溝“走馬水”。分枝期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進,對水分的要求開始增長,及時灌水對毛豆生長、發育均有促進作用。應掌握旱灌澇排原則。花莢期需水最多,是毛豆需水的關鍵時期,蒸騰作用達到高峰,干物質積累也直線上升。因此,這一時期要保持溝底有淺水層。鼓粒期遇旱及時灌水,采收前6~7d灌最后一次跑馬水。
6綜合防治病蟲害
在本地,毛豆發生的病蟲害達20多種,生產上既要把病蟲危害控制在最低限度,又要保證產品符合進口國“農殘限量標準”。因此,毛豆病蟲防治要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毛豆主要病蟲害有疫病、炭疽病、豆桿黑潛蠅、斜紋夜蛾、甜菜夜蛾、白粉虱等。
在農業防治上,一要建立基地。基地周圍無污染源,包括環境污染和鄰近地塊農藥風傳污染。水源充足,水質良好,且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無農藥殘留,交通便利。面積要達5hm2以上,土地連片便于輪作和集中噴藥。與鄰近水稻田要有一定的隔離帶。二要科學輪作。實行不同科作物輪作,特別是水旱輪作,以減少土壤里的病原積累和單食、寡食性害蟲的食源。三要清潔田園。在生長季節,及時拔除中心病株;毛豆采收后,清理田間殘株敗葉、雜草,集中燒毀或深埋,可大大減少病蟲的數量和侵染來源。
篇8
論文摘要 探討了現代農村建設中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戰略,從加強農技培訓、進行技術組裝、抓好示范典型、加強基礎建設和有效行使政府職能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實施對策。
目前我國的農業科技成果中存在著一種矛盾現象:一方面,農業科技成果的總量很大,據統計,我國每年產生6 000多項農業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運用于生產,產生實際經濟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在65%~85%之間,而我國僅為30%~40%;世界發達國家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0%~80%,而我國只有42%,這說明我國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與推廣遠遠落后于西方國家。現代農業的科技推廣不是靠農業技術人員向農民說教,而是通過示范使農民購買作為科技載體的產品(種子、肥料、農藥、農膜等)以及把新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中。農民依靠多項新技術新產品組裝生產,實現高產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著重要角色。
1 開展農技培訓,優化科技成果的轉化
開展農技培訓,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一是加強農技培訓中心建設,各市縣要組建一定數量的培訓中心,讓這些培訓中心成為培訓農民學習農業科技和文化知識的大學校;二是開展科普之春、科技之夏、科技之秋等活動,分別在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利用農閑時間對農民進行科技培訓,把科技致富能手組織起來,組成科技致富大王講師團到各地進行科技致富宣傳,使農民在親身體驗、現身說法中受到教育;三是推廣綠色證書制度,通過培訓合格后取得農民技術員職稱,使這些農民成為農業生產的技術骨干和轉化農業科技成果、推廣新技術、培育和選用良種、防治病蟲害及技術咨詢的帶頭人;四是實行農民職業規范化教育,以農村職業技術學校、農業廣播學校、實行3+1體制的普通中學和各類技術培訓中心為陣地,對農民進行較系統的培訓,使農民職業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五是結合實施星火計劃培訓人才,優先考慮星火計劃的實施,按計劃要求的內容進行專題講座。
2 進行技術組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的綜合效益
技術組裝重點是從2個方面入手。一是圍繞糧食(水稻、大豆、玉米)、畜牧(牛、豬)、水產(中小水面)、優勢特產資源和生物技術等重點領域進行攻關,使其形成規模效益。例如在農作物新品種方面,圍繞水稻、大豆、玉米三大優勢作物,產前、產中、產后的一些關鍵技術(如耕作方法、病蟲害防治)開展系列攻關,取得像水稻大棚盤育、水稻育苗床土調酸綜合技術、鹽堿地種稻技術、大豆綜合豐產技術、玉米早熟豐產綜合技術、玉米抗旱保苗技術、玉米大面積機械化綜合高產技術和赤眼蜂、黑光燈防治玉米暝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初步建立起與生產條件相適應的耕作栽培技術以及與病蟲害防治的配套技術。二是合理組裝,全力組織推廣。把各單項技術組裝起來,有組織、有計劃地加以大力推廣。
3 積極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轉化的輻射源
在農業科技示范工作中,重點抓“三區”建設。一是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園區。在主要產糧區和城市郊區以鄉、鎮為單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農業科技示范園,通過完善組織機構,實事求是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園區建設發展規劃和與之相配套的優惠政策,積極組織對園區的科技培訓,大力轉化推廣先進成熟的科技成果,強化組織、協調指導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長和發展起來。二是重點建設幾個星火技術密集區。星火技術密集區是科技成果推廣的基地,能夠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例如吉林省梨樹縣,自建立星火技術密集區以來,連續幾年實施了以轉化推廣玉米豐產、耐密型玉米高產、工業應用的良種玉米栽培、米麥間作及長白雜交瘦肉型新豬種、四良四改、塑料棚舍北方全年養豬等農業科技成果的星火計劃項目,產生了巨大的示范效應。三是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范區。把農業綜合開發科技示范區和農業生態區結合在一起、健全技術體系與技術經濟體系。結果顯示:示范區內農民純收入比輻射圈內的農民同期年平均增長60%;示范區內糧食每年增長1 749kg/hm2,比全省同期增產1 050 kg/hm2,提高了60%以上。
4 切實加強基礎建設,疏通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
基礎建設主要表現在4個方面。①建立農技推廣組織機構,形成以省為主渠道,以市為重點,以鄉為骨干,以村為基礎,以民間科技組織為補充的農技推廣網絡和以農業站、畜牧站、園藝特產站、農機站、林業站、經營站、水利站等為主體的橫向網絡的農技推廣組織體系。②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搞好農業成果推廣的全程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轉化的有效性,促進科技成果向規模化、產業化方面發展。例如,為了轉化肉食雞高產綜合配套技術這項科技成果,在養雞的重點鄉成立科技服務公司,對養雞行業進行全過程服務,做到“七統一到戶”,即統一貸款到戶、統一送雛到戶、統一送料到戶、統一培訓到戶、統一防疫到戶、統一回收到戶、統一結算到戶。③抓科技情報信息系統建設、舉辦科技成果展示會、召開成果轉化交流會、大力宣傳科技成果等4個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盡快送到農民那里。④從3個渠道促進科技人員與農民的結合。一是以農業科技人員為核心建立農業專業研究會和農民技術協會;二是采取“四包一掛”的形式,即包技術、包產量、包效益、包賠嘗實行責權利掛鉤;三是以省內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為骨干組成的科技服務小分隊,在農業生產的關鍵季節到農村去搞技術講座,現場傳播技術知識。
5 有效行使政府職能,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5.1強化決策系統的科技意識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方面有所作為,地方各級政府要堅持把這項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努力強化決策系統的科技總識。一是成立科技與經濟結合的領導小組,二是建立科技進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積極選派科技副職。
5.2制定優惠政策
要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和科研、推廣單位投身于農村科技事業和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積極性,地方政府要結合本省本地情況制定各種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
篇9
他帶領的科研團隊,研發的花生新品種,在我國南方貧瘠的酸性土壤上畝產最高達458.02公斤;
三種高蛋白高鈣食用型花生,是國內首次育出的保健型花生新品種;
歷時13年,凝聚心血和汗水育成的適合與木薯、甘蔗、玉米等作物間作的花生優良品種“桂花771”,產生經濟效益19.53億元……
由于這些非凡的創新成果和卓越的貢獻,唐榮華博士被媒體賦予了“科技創新牛人”的美譽。科技牛人團隊創出的“廣西牌”花生產量、含油量均全國領先。
情迷“長壽果”
花生,又叫落花生,俗稱“長壽果”,是地上開花地下結果的一種特殊作物。其營養豐富全面,而且具有人體需要的多種微量元素,有“素中之葷”的美稱,是我國三大食用油原料之一。
自1986年華南農業大學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畢業,分配到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工作,2001-2004年在福建農林大學深造,獲農學博士學位至今,唐榮華博士一直從事花生栽野種間雜交、新品種選育、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及相關共性關鍵技術研究。主持或參與育成審定“桂花22”、“桂花26”、“桂花27”、“桂花30”、“桂花紅35”、“桂花紅166”、“桂花紅95”、“桂花1026”、“桂花771、“桂花772”、“桂花833”、“桂花836”、“桂花32”、“桂花36”、“桂花37”、“桂花39”等16個花生優良品種。
“目前,‘桂花’系列花生新品種不僅已在廣西全面推廣,而且在廣東、云南、貴州、江西等部分南方花生產區也得到廣泛應用,甚至在湖北、河南、遼寧等地均有一定的種植面積,推廣面積約2500萬畝,新增社會經濟效益超50億元。” 唐博士高興地介紹道。
數十年矢志不渝鐘愛一顆豆――花生,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懷和令人感動的情迷!唐博士深情地說道:
“首先我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從小就深刻體會到農民的增收難,工作后,認識到培育高產優質花生新品種能讓農民種出產量高品質優的花生,是讓農民脫貧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一個途徑,所以我一直堅持著;另外就是我很享受工作帶來的歡樂和成就;三是相信自己的能力。”
“3斤花生產1斤油,其單位面積產油量是大豆的4倍、油菜的2倍,因此,中國下一步要解決老百姓吃得上油及吃得上放心油和安全油問題,還得靠花生。花生全身是寶,花生產業搞得好的話,可以帶動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等一系列相關產業的高效發展。”
正是懷抱這種鐘愛,他帶領團隊成員攻堅克難,銳意創新,勇于進取,先后主持和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西科技攻關、廣西科學基金、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等項目50余項。功謐恐,造福社會,作為主要完成人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農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廣西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福建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湖北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中國農科院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廣西農科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2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先后在國內外發表研究論文42篇,參編《花生生物技術》、《中國花生栽培學》、《中國花生品種及系譜》、《中國花生遺傳育種學》等多部花生科學專著。在國內外產生了積極影響。因此,他被評為第八批廣西優秀專家、國務院特殊津貼享受專家、二級研究員,在花生科研上的成就獲得了政府和社會的認可。
唐榮華博士現任廣西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廣西“新世紀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層次人選。從上個世紀80年代起開始研究選育花生的優良品種,幾十年來,廣西一批又一批的花生新品種從這里傳播出去。
高產高油花生新品種
年屆70歲的廣西北流市農民魏惠珍做夢也沒想到,種花生居然也能拿大獎。原來,2009年3月,魏惠珍和村里其他35位農友家種的花生,是由廣西農科院經作所提供的“桂花30”――一個高產、優質、抗病的新品種。農民們在種植過程中接受專家指導,講究一定的技術。按照專家的要求,農民們實施了種花生競賽,收獲時測產定獎,分特等獎和一、二、三等獎。魏惠珍家的產量最高,畝產鮮花生達750公斤。而在過去,她再怎么努力,一畝花生最多也就收400多公斤。面對此情此景,魏大娘樂開了懷,今年種花生不僅增收500元,還讓她拿到了競賽特等獎1000元獎金。而其他8位農民也分別拿到了200至800元不等的獎金。
7月2日拿了大獎的魏惠珍還不清楚,自己參與了廣西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的一個科研項目,即國家花生產業技術體系資助的北流市花生高產栽培試驗示范研究。項目的主持人就是唐榮華博士。他說,這是為了鼓勵參與實驗的農民更好地執行專家的種植技術,培養農民的科學意識,激發農民的創造性,同時,也方便專家們總結經驗。
經過多年努力,唐榮華團隊通過種間雜交和常規品種間雜交育種選育出“桂花22”、“桂花25”、“桂花26”、“桂花27”、“桂花30”、“桂花32”、“桂花36”等優良花生新品種,這些萬里挑一的花生果形美觀、殼薄、抗病性好。其中桂花36是該團隊育成的2016年通過國家鑒定的高產高油花生良種,是未來幾年的主推品種之一。
“這個系列的花生與普通花生的一大區別,就是其中的3個品種有著野生花生的基因。”唐博士介紹說,該系列花生品種中的“桂花22”,是利用花生野生種為父本和栽培品種作母本雜交歷經15年育成的花生優良品種,繼承了野生花生種質的優點,生命力及抗病性比普通花生大大增強。現在“桂花22”因其高產、高油的特點,一直在廣西花生界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廣西的當家品種之一。
高鈣花生堪比牛奶
唐榮華以一種抑制不住內心激動的語調說:讓我們驚喜的是,這次品種的選育研究居然一箭雙雕――發現了國內保健型花生新品種――高鈣、高蛋白保健食用花生“桂花紅166”、“桂花紅35”、“桂花紅95”,其營養可與牛奶媲美。時下,很多人天天為了補鈣發愁,其實,補鈣很簡單,只要生吃十幾顆高鈣花生米,就相當于喝了一杯牛奶,足夠一天人體所需要的鈣含量了。這些保健花生口感脆甜,營養容易被人體吸收消化,是食補的首選產品。這幾個花生良種以每公斤花生仁含鈣700毫克、蛋白質含量高達32%的優勢,成為國內首次培育出來的食用保健型高鈣花生,被譽為“植物牛奶”,適應了現代生活水平提高的人們對保健食品的需求,可謂慧眼識“新貴”。
唐榮華團隊培育和應用的“桂花”系列花生因為集眾多優勢于一身而得到專家和市場認可。相關專家表示,唐榮華團隊對保健型花生的發現,將為今后廣西乃至全國的花生生產與開發利用開辟了新的路子。
亞油酸素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譽,有助于軟化心腦血管,促進新陳代謝。而“桂花”系列中品種“桂花紅166”、“桂花紅35”,這兩個珍珠豆型花生品種的油酸/亞油酸比值達到了目前國內同種花生的最高值,油酸、亞油酸豐富又較穩定。“這種花生榨出來的油,香味很醇厚,營養更高,更安全。”
“桂花紅166”在人體需要的氨基酸、脂肪酸方面更具有廣泛的保健功能。除此之外,“桂花紅95”、“桂花紅35”在對防治高血壓、高血脂以及胃酸過多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調節和保健功效。現代人講究食補,花生在營養均衡方面是有明顯功效的,容易被人體吸收消化,且品性溫和,是一種老少皆宜的食品。對于廣受歡迎的食品花生來說,這種保健型花生是目前花生家族中的佼佼者,前景無限美好!
間作型花生新品種
2014年3月,“間作型花生品種‘桂花771’選育及配套栽培技術研究與應用”在廣西南寧通過了廣西科技廳組織的專家組成果鑒定,專家們認為,該研究成果總體可達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該成果獲得2014年廣西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廣西人多地少,單作花生生產的發展空間已被甘蔗、玉米和木薯等旱地作物擠占。為了推動廣西花生產業的發展,自1998年始,唐榮華團隊啟動了相P科研工作。在歷時15年的科研中,他們歷盡辛勞,從上萬株雜交后代群體中發現優秀的苗子。科研人員通過對多親本復合雜交和間作環境的篩選,育成了適合與木薯、甘蔗、玉米等作物間作的花生優良品種“桂花771”,該品種具有高產、優質、抗逆、早熟、耐蔭蔽等優良特性,在間作試驗的花生品種中綜合表現最優,其莢果大小均勻,出仁率高達70%,粗脂肪含量為53.69%,蛋白質含量為27.83%。
通過對間作模式下花生光合作用、葉綠素熒光特性,以及木薯碳氮代謝產物和關鍵酶活性等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研究,科研人員尋找到了花生與其他作物間作栽培的理論依據,并據此研究形成了“桂花771”與木薯、玉米、甘蔗等作物間作的高產高效栽培技術,單位面積綜合效益增加了30%以上,實現了主作物與花生的雙豐收。目前,“桂花771”及其配套的高產高效間作栽培技術已在廣西及周邊省區推廣應用227.13萬畝,產生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18.84億元。
篇10
關鍵詞:朱權;《神隱》;《農桑衣食撮要》;農業知識
中圖分類號:S-09 文獻編碼:A DOI:10.3969/j.issn1003-8256.2015.01.008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寧王朱權一生著述頗豐,平生撰述纂輯見于著錄者約70余種,至今存世約28種,涉及史學、文學、農學、醫學、道家等多個領域。[1]朱權撰寫的《神隱》一書,《百川書志》將此書載錄在“隱家類”,[2]《明史?藝文志》載于“子部?農家類”,《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將此書劃入“道家類”。王毓瑚《中國農學書錄》、天野元之助《中國古農書考》以及袁名澤《朱權農學思想考論》都認為該書是農書,并曾對其做過簡要的介紹。[3]董愷忱雖然承認《神隱》是月令體裁的農書,但是認為該書“缺乏新的內容,而且又多是寄情寓性漫不經心之作”。[4]華蓓苓卻認為《神隱》是一部“古今罕見的衛生學專著”;[5]葉明花也將此書劃入醫學類,并詳細探討了書中的養生思想。[6]學界對《神隱》一書的性質還存在分歧,對書中所描寫的農家生活、農事活動的研究也較為薄弱,存在一些誤讀。本文圍繞《神隱》中的農業知識展開論述,認為從本質上講《神隱》是中國古代月令類農書的重要代表作。
1 農家山居生活的全景記錄:《神隱》卷上主要內容
《神隱》上卷主要寫隱逸生活的樂趣、農家生活、養生之道以及農村日常生活的常識和經驗,但該卷著墨最多的還是關于農家生活的描述。在朱權看來古往今來農事活動最為牢固,“恐有不甘于貧而怨饑寒者,乃取古今興亡成敗英雄事業得失之由,編之為書,知夫功業有如此之不堅,而農事何其固乎?千萬載而下未有官守言責之到山家也。”[7]《神隱》上卷介紹了農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朱權認為農家生活必須要首先治其家道,“家道齊而農事具,所事必謀諸婦,婦賢則家道可成”,婦賢是家道可成的重要條件。而選擇妻子不要選城市之家及鄉村大戶的女兒,“惟貧難之家最佳”,因為她們“能辛苦,一也;不嫌貧,二也;善織紡,三也;會養牲,四也;腳大可為活,五也。”[8]朱權所言雖然不免絕對,不過倒也符合農村生活對婦女品行、體力方面的實際要求。
“卜筑之計”二十三條講述了如何建造農家院落,正屋、廚房等房屋的建筑規格、建造方法及注意事項,其中蘊含了合理的選址布局經驗。如首先應選擇在向陽、背山、臨流的地方建造房屋;廚房不應靠近正屋,“恐煙氣及人,……火燭尤宜防慎。”文中對于與農事活動有關的建筑,如菜園、打谷麥場、倉囤、地窖等的記載頗為詳細。菜園中可鑿井“用大柳斗殼簍,系于秤竿之上以取水,最是省力。”[9]打谷麥場應選在靠近田邊的“好黃土純實之地”,于春夏間以轆軸碾平;秋收的時候,可堆積谷堆于麥場北面遮風,“其場四圍約二三十步切不可留草,先令斬去,方可堆谷,不然恐沿野火。”[10]體現出很高的防范意識。朱權認為南方之地卑濕以致地窖不可用,而北方之地土無濕氣,土氣又善收養五谷,北方農家不可不知道地窖的造法。地窖應建在“高阜向陽處,撅地深七八尺,上覆以草不留窗隙,但留一門可供人出入。”[11]以此來收藏瓜果花木,可免去冬天的 “凍損之患”。
“山家農具”十五條介紹農事活動中常用農具,如牛車、蓑笠、犁鈀、鋤、斧、鋸、鐮、網、連鍇、禾杈、石碾、磨等。例如在介紹鐮刀時稱:“鐮有兩樣:有割草用鋸齒者佳;腰鐮所斫砍木皆可當斧使之,其家每人當用一把。”[12]文中認為北方、南方之人鋤田所用之鋤樣式不同的原因在于土壤硬度不同,“南人薅田用高頭鋤;北人用鵝項鋤,種菜多用鷹嘴鋤,因地凍堅硬故也。”[13]“山居飲食”九十九條詳細講述了一年中“不拘時月”都可制作的食物,從春夏做白酒法,到如何制作臘肉,再到如何造豆芽菜,如何做漿衣粉法,列舉了幾十種農家日常生活中食物的做法,猶如一本簡單的烹飪全書。“收藏果物”二十七條介紹了一些如何長久儲藏果物的技巧,如“棗子以粟草置裹中相間,令勻收之,不蛀。”[14]
《神隱》上卷中還記載了許多農村日常生活常識和經驗。“草堂雜用”中介紹了煉炭法,以及造香煤、香炭、香餅子、獸炭等燃料的方法。朱權介紹稱在炭中加入鐵屑等物,可以使炭三日不滅,“炭十斤,鐵屎十斤合搗成末,生芙蓉葉三斤,再搗入糯米膠和,捻作獸物形狀,曬干,要用燒紅三日不滅。”[15]蠟燭是古代農村夜間照明不可少之物,書中介紹了一種一晝夜僅用一寸蠟燭的制作方法,“黃蠟松脂槐花各一斤,浮石四兩同一處溶,有燈心布澆一晝夜僅點一寸。”[16]“禁辟蟲物”七十三條中記載了如何治鼠耗法、治蚊蟲法、辟蛇法等防蟲患、鼠患知識。
2 以月令記農事:《神隱》卷下內容
《神隱》卷下題為“歸田之計”,以月令的方式記敘了農家生活以及每個月所應從事的農事活動。由春(正月至三月)151條、夏(四月至六月)123條、秋(七月至九月)105條、冬(十月至十二月)86條,再加上牧養之法16條、治六畜諸病法64條組成。[17]朱權在每月農事活動之前,撰文總結概述一月內重要的農事活動、農村社會生活場景,是下卷中比較有價值的內容。在具體內容上,《神隱》卷下則多繼承元代魯明善《農桑衣食撮要》的優秀成果。
文中稱農歷正月里天氣下降,地氣上升,陰陽和同,草木萌動,一年的農事活動剛剛開始。百姓立春之日要“迎春于東郊”,此后舉行慶祝春節的種種活動,包括迎祀灶神、釘桃符、貼門神以及祭祀祈福等。“一歲之務”中介紹了筑墻垣、編籬落、開溝渠等九事,強調了和睦、勤勞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務農”中說牛是農家生活的根本,應該“愛惜飽養”,調教小牛耕田時,可以與慣耕老牛共同負犁耙,則小牛自然知曉“耕道”。“種木”介紹了移栽樹木、騸諸色果樹、種柳樹以及桑樹等的方法和注意事項。“蒔種”介紹了種植麻、菜瓜、芋秧、栽蔥和韭薤、萵苣、生菜、四月芥以及作種大葫蘆坑的方法。“蒔藥”介紹了種地黃法、種天門冬的方法。“修饌”介紹了小豆醬的做法。
二月里“農事大作”,百姓不應讓其它事情妨礙農事活動的進行。該月也同樣舉行一些祈求五谷豐登的活動,“社日農家當祭五谷之神,王者祭社稷,以祈求一年的豐熟。”[18]“務農”活動包括壓桑條、種黍、種麻子、種大豆、種碗烏豆。“種木”介紹了栽松、栽梨、栽桃、種栗、種銀杏、種棗、栽葡萄、種茶等的方法,嫁接技術介紹了接諸般果木、腰接、根接等嫁接的方法。“蒔種”包括種黃瓜、種菜瓜、種大葫蘆法、種茄子、種蘿卜菘菜、種西瓜等的方法。“蒔藥”介紹種牛蒡子、商陸、野菊、百合等的技術。“種花”介紹種盆內花、種菖蒲、栽茉莉花等的方法。
三月間“生氣方盛,陽氣發泄,時雨將降”,農家應該修堤防、通溝壑,為水利灌溉做好準備工作。此月里百姓開始為農事活動忙碌,“蠶始生,農事方作,男力畎畝,婦工桑林”。[19]朱權認為“一年之富在于春,一春之富在于此月”,此月家中的男丁應在田地里辛勤耕作,而婦女則應好好養蠶。文中還介紹了踏青、寒食、清明祭祖等活動。農事活動主要包括犁秧田、浸稻種、種芝麻、種大豆、種粟谷、種棉花等,文中強調了做這些事時應注意的事情,如種棉花要“時常掏去苗尖,不要長高,若高則不結”。“蒔藥”介紹了種山藥、種枸杞等的方法。此月中重點介紹了養蠶的方法。
四月里“蠶事畢,麥乃登”,應驅趕禽獸,勿使其傷害五谷。文中介紹了防止沙霧傷麥的方法,有沙霧時,當“用苘麻散拴長繩上”,清晨讓兩個人持其繩在麥子上牽拖過去,這樣就傷不到麥子了。“種木”記述種植槐、杏等的方法。“收藏”介紹了收杏子、收諸色菜子以及收皮貨蟲不蛀、收氈毛物品蟲不蛀的方法。五月里“芒種至,布谷催耕,可盡力于隴畝”,此為一年之計。文中記載了人們慶祝端午節的風俗習慣,“務農”介紹了插稻秧、收豌豆、刈苧麻、收小麥的方法,指出稻秧應在芒種前后插之,小麥半黃時應趁天晴盡快收割,過熟則容易造成浪費。“種木”記述了種杏、種桃、種桑葚、嫁棗、治竹子枯萎法等。“收藏”里記載用麥面煮粥加入鹽,等冷卻后倒入甕中,將桃放入粥內,密封甕口,當冬天取食時如新桃一樣。
六月里“土潤溽暑,可以糞田疇肥隴畝。”六月六日凡經書、圖書、衣服、器用之類物品都應暴曬;農家則曬蓑笠、鞋襪等,以應一年之候。六月里的主要農事活動包括耕麥地、種綠豆、刈麻、耘稻、曬小麥、種蘿卜、種胡蘿卜等。六月初旬便可耕麥地,耕過后田地內可種少許綠豆,到七月時用犁翻豆秧入地,勝過用糞,而且麥苗還容易長的茂盛;開墾荒地時先燒去野草,犁過后漫撒芝麻,種芝麻一年,然后再種五谷就沒有荒草之害。“修饌”中介紹了六月里可以制造的食物,如豆醬、小麥醋、米醋等。
七月里農家要供奉谷物給上帝、后土之神,然后“方炊獻于長者”稱作嘗新,婦女“當急織”,縫制衣物。七月七日要用瓜果祭祀牛郎織女星,婦女有“穿針弄影”的習俗。蕎麥應該在立秋前后種植,宜稠密撒種,這樣結果實多,若稀則結子少。“蒔種”介紹了種菠菜、割藍、種蔓菁、種苜蓿的方法,譬如菠菜應等生芽時在肥地松土內種植,經常用水澆灌就會生長的茂盛。八月里“飾倉廩,用收斂,多積聚,乃用事于麥。”社日農家要祭五谷土神,文中還介紹了中秋節的習俗。種小麥時土地要耕犁的熟,種麥時間的選擇上以“雨經社日”為佳。“蒔種”包括種蔥子、種常食白菜、種蒜、分韭菜等,種蒜需在薹出時拔去,這樣則蒜瓣肥大、韭菜根多年交結后就不茂盛,需作畦分栽,將大老根摘去,留嫩根栽種,用豬、雞糞壅之則茂。
九月“農事備舉,五谷之要以供租稅于官,無致租吏之害。”[20]該月里應該伐薪燒炭以供一冬之用,九月九日“日當重九,陽極之辰”,父老鄉親縛茱萸于臂,登高山,以祛除不祥。“務農”介紹了收五谷、收芝麻稈、收諸色豆稈等法;將芝麻稈收于米倉內,則米不會蛀,將豆稈曬干后收貯,冬天可以飼養牛馬。油菜適宜在肥沃土地中種,須用水經常澆灌。“收雞種”介紹選取形小、毛淺、腳細短者為佳,小雞才出生時宜喂干飯。十月里“天氣上升,地氣下降,閉塞而成冬,農乃休息,可造酒以供一年之用。”[21]十月里應該用稻草包裹畏寒的樹木,“蒔種”介紹了南方、北方如何種植過冬白菜。“修饌”中介紹了割蜜的方法。此月中可用蓑草為牛編織蓑衣,當遇到寒冷天時,可將蓑衣搭在牛背上用麻繩拴緊,以防牛被凍傷。
十一月“天開于陽氣發生之辰,君子道長之時也。其眷屬當行拜賀之禮,食餛飩譬天開混沌之意。”[22]此月應該伐竹木、收蔬菜、獵取野獸“淹臘”以供一年之用。農事活動可以收牛糞、修池塘。“收藏”中介紹了收藏雪水的方法,用大甕盛雪埋于水窖內,如果沒有水窖可以埋于背陰高阜地下,用稻草蓋住,不要讓雨水流入。十二月里可“作農計耦耕事,修耒耜,具田器。”此月八日可“用五味煮粥而食之,取其逼寒邪去陰氣也”,文中重點介紹了除夕日守歲、放爆竹等風俗活動。“種木”中介紹了裁桑的具體做法。“收羊種”介紹稱臘月出生的小羊最好,正月亦佳,春夏間宜早放早收,秋冬間宜晚放。
3 繼承與發展:《神隱》卷下與《農桑衣食撮要》的比較
元代魯明善撰寫的《農桑衣食撮要》被稱為元代三大農書之一,是我國傳統月令體裁農書中完整地保存至今的佳作。該書分二卷,按十二月份分別列舉每月內農家所應從事的農事活動,分項用簡練的文字寫明技術要求、操作方法或應用效果等。將朱權撰寫的《神隱》下卷與《農桑衣食撮要》進行比較,便可發現《農桑衣食撮要》中的大部分項目,一字不易或稍加修改后被輯入《神隱》下卷中。但《神隱》下卷并不僅僅只是繼承,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與完善。
《神隱》卷下與《農桑衣食撮要》相比,[23]內容更為豐富。《神隱》中每月增加了介紹一月內物候、重要農事活動以及民間習俗的文字。《神隱》在介紹每月所應從事的農事活動時,增加了有關種藥、種花、治藥等方面的內容,并對種樹、蒔種、修饌等的內容進行了擴充,在修饌內容上的擴充最為明顯。如正月在“種柳”方面,采取了較《撮要》更加復雜的方法;[24]二月增加了蒔藥、種花、治藥的內容;六月中介紹醬、麥醋的做法較《撮要》更為細致。在具體條目介紹上,《神隱》有時也增加內容,擴充相關知識。如二月“種藕蓮”條,前面文字與《撮要》“種藕蓮”相同,最后多加“荷極怕桐油”一句;三月“養蠶法”《撮要》只用一百余字進行介紹,而《神隱》則對養蠶的各個環節都進行了全面詳細的介紹;《神隱》八月“種蒜”條中,增加了“薹出拔去則肥大不然則瘦小”一句。《神隱》還在最后“牧養之法”、“醫六畜諸病法”中,增加了有關飼養牲畜以及治療六畜疾病方面的內容。
《神隱》卷下與《撮要》相比,條理更加清晰。《撮要》中每月所列舉的條目條理性不強,基本上屬于隨機排序。而《神隱》下卷在列舉每月農事活動的條目時,將農事活動分為務農、種木、蒔種等幾個類別,然后按一定的順序排列。把比較重要的條目如有關務農、蒔種的內容排列在前,突出重點。《神隱》下卷每月記載內容的順序,首先是概括敘述此月所應重視的農事活動以及月內重要的民俗節日,然后按務農、種木、蒔種、蒔藥、種花、治藥、修饌、收藏、牧養的順序來進行敘述。在具體一個類別的敘述中,也常常把較為重要的條目放在靠前的位置。
《神隱》卷下與《撮要》相比,在語言表達上更為完整準確。《神隱》在收錄《撮要》相關條目時,對其中意思表達不清楚、不準確的條目,通過增加文字、調整順序等方式使文字表達的更為完整、準確、通順。如《神隱》二月“壓桑條”,《神隱》將《撮要》“壓桑條”的前后順序調換,把“濕土壓則條爛不生根,燥土壓之則易生根”改為“用燥土壓之則根易生,若濕土壓則條爛不生”;[25]“種茶”條中,將“茶性惡水”一句放在前面,后面續以《撮要》相同的文字,這樣就與《撮要》中“水浸根必死”一句相照應。三月“種粟谷”條,《神隱》把《撮要》中“浸谷用臘雪水浸過耐寒辟蟲傷”改為“粟谷用臘雪水浸過耐寒辟蟲傷”,語句更為通順。八月“放芋根”條,《神隱》把《撮要》中“鋤開根邊,上別泥”改為“鋤開根邊土,卻上肥泥壅根”。
4 耕、畜、蠶并舉:《神隱》中的農業科技成就
農作物種植、畜牧養殖、養蠶等是中國古代農事活動的主要內容。《農桑衣食撮要》中對畜牧養殖、養蠶等的介紹比較簡略,《神隱》則在這些方面予以加強充實。《神隱》在農業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體現在農作物栽培、畜牧獸醫以及養蠶技術三個方面。
《神隱》中的關于農作物栽培技術的記載主要集于每月的農事活動中,這些內容在繼承前人優秀成果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發展。如種植小麥,《神隱》在八月中強調種植小麥的土地應“耕犁的熟”,不同時間種植的播種量不同;十月應注意及時將麥地內的雜草鋤去,“若不耘鋤者其麥少收”;四月要采取措施防止沙霧傷害麥子;五月收割小麥時,應在小麥半黃時趁天晴盡快收割,小麥過熟就很容易被浪費掉;六月初旬四五更時,可乘“露水未干、陽氣在下”時耕麥地,此時“牛得其涼”,耕過的土地內稀種綠豆,到七月時用犁翻豆秧入地,比使用糞料的效果還好,麥苗更易茂盛;三伏日適宜曬麥,曬干后方可收藏,用倉耳、辣蓼與小麥一起收藏,效果甚好。《神隱》中對其它農作物如水稻、黍、大豆、桑樹等的栽培技術也有詳細論述。
《神隱》“牧養之法”中詳細闡釋了飼養家畜的技巧、方法以及如何治療家畜病患。“六畜房圈”中強調農家要重視畜牧業,細心照看牲畜,六畜“雖是畜生,其性與人亦同也,有饑寒之苦不可不留心。”[26]文中根據馬、牛、養等牲畜、家禽的不同特性,記載了不同的養殖方法和注意事項。養馬條載:“馬者火畜也,其性惡濕,利居高燥”;養馬須“中春放順起性也,季春必恐其退也,盛夏必浸恐傷于暑,季冬必溫恐傷于寒”[27]養豬時,母豬應選取“短喙無柔毛者良”;“牝者子母不同圈”,若子母同圈,則喜相聚而不食,肥壯者同圈則無害。養羊時需注意“羊者火畜也,其性惡濕,利居高燥,作棚棧宜高,常除糞穢。……若母羊有十只,羝羊只用二只,少則不孕多則亂群。”[28]選取鵝鴨的良法是“鵝鴨母其頭欲小;口上有小珠,滿五者生蛋多,滿三者為次”。[29]“醫六畜諸病法”介紹了馬、牛、羊、貓、雞、狗、豬、魚、鴿子等動物病癥的治療方法,這些記載簡單、易操作,對于處理一些常見的牲畜病患非常有用。
《神隱》中對養蠶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有細致入微的闡述,這些記載主要保存在《神隱》下卷“三月”的農事活動當中。書中介紹蠶出生一月之前應將蠶屋泥補干凈,如果墻壁潮濕會影響蠶的生長,蠶蟻出生之前的三五日應先用火將蠶屋熏暖。下蟻后先均勻鋪一層細軟蓐草,把切細的桑葉摻于蓐草之上,然后將蠶連翻搭葉上,蟻自下連。應根據桑葉的多少放蟻,千萬不要貪多否則會勞而無功。“涼暖總論”曰:“自蟻初生相火兩眠,蠶屋正要溫暖,蠶母須著單衣可知涼暖”,若養蠶者自身感覺寒,則蠶必寒,應添熱火;若自身感覺熱,可酌量去火。[30]蠶必須晝夜飼養,若飼養頓數過多則早老,少則遲老。“二十五日老一箔,可得絲二十五兩;二十八日老,得絲二十兩,若月余或四十日老,止得絲十余兩。”[31]飼養蠶的桑葉要均勻,若陰雨天寒時可“先用干桑或去葉稈草一把,點火繞箔照過,逼出寒濕之氣”,然后喂養蠶則蠶不生病。飼養用的桑葉欲薄,“厚則多傷”,須勤飼,最忌“露水濕葉并雨濕葉飼之”,不然蠶則多生病。《神隱》中記載的農業栽培技術、牲畜家禽的養殖與病癥治療、養蠶技術,既是當時農事活動經驗的總結,又蘊含著許多合理的科學因素,對指導、促進當時的農業生產生活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神隱》一書內容涵蓋了農村生活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下卷集中敘述了農家農事活動,包含了很多農業技術知識。《神隱》一書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內容都與農業、農村生活有關,因而從本質上講《神隱》是一部農書,是農家日用百科全書,是中國古代月令體裁農書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神隱》并不是“漫不經心”之作,該書在繼承《農桑衣食撮要》基礎上進行了許多創新。朱權在敘述每月農事活動之前概述該月的“天氣”、“地氣”的變化,體現了很高的“尊崇自然、師法自然和順應自然的深層生態倫理”[32]意識。書中大量增加了農村日常生活知識的介紹,對農業生產、農家生活具有很強的指導性。
注釋:
[1] 姚品文.學者朱權――紀念朱權誕辰630周年逝世560周年[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8, (5).
[2] 葉明花, 蔣力生. 寧王朱權著述考[J].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 2009, (5).
[3] 王毓瑚. 中國農學書錄[M]. 中華書局, 1964. 128-129;天野元之助. 中國古農書考[M]. 農業出版社,1992. 160-164;袁名澤. 朱權農學思想考論[J]. 農業考古, 2012, (3).
[4] 董愷忱. 試論月令體裁的中國農書[J]. 農史研究, 第三輯.
[5] 華蓓苓. 博而有統的中醫衛生學專著[J]. 上海中醫藥雜志, 1985, (12).
[6] 葉明花. 寧王朱權著述考[J]. 江西中醫學院學報, 2009, (5). 葉明花, 蔣力生. 朱權神隱養生觀闡論[J].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09,(4). 葉明花. 朱權醫藥養生文獻研究[D]. 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論文,2009.
[7]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8.
[8]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7.
[9]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13.
[10][11]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14.
[12][13]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22.
[14]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33.
[15][16]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19.
[17]天野元之助. 中國古農書考[M]. 農業出版社,1992. 160.
[18]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42.
[19]朱權. 神隱[M].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46.
[20]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65.
[21]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69.
[22]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72.
[23] 魯明善 著, 王毓瑚 校著. 農桑衣食撮要[M]. 農業出版社,1962.
[24] 下文《農桑衣食撮要》簡稱為《撮要》
[25]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42.
[26]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76.
[27] [28]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76.
[29]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77.
[30] [31] 朱權. 神隱[M].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260冊. 濟南:齊魯書社,1995. 51.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7大豆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