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業務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21:57: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理財業務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個人理財是指個人資產通過銀行專家的理財服務實現保值增值的過程。而個人理財服務是指銀行利用掌握的客戶信息與金融產品,通過發掘客戶需求,幫助客戶分析自身財務狀況,制定個人財務管理計劃,并幫助客戶選擇金融產品的一系列服務過程。具體的講,我國當前個人理財業務,就是專家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和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人投資建議,幫助客戶合理而科學地將資產投資到股票,債券,保險和儲蓄等金融品種中,以實現個人資產的保值增值,從而滿足客戶對投資回報與風險的不同要求。
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是商業銀行利用其網點、技術、人才、信息、資金等方面的優勢,以自然人(或個人客戶)為服務對象,為其提供包括投資理財、代收代付、保管、轉賬匯兌結算、資金融通、信息咨詢等在內的全方位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現狀
長期以來,我國銀行對個人的金融理財服務僅僅局限于儲蓄、代收代付等簡單的業務。可是隨著個人財富的增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迅速發展起來。以1996年中信實業銀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財中心”為開始至今的10年期間,在以銀行、基金公司、保險公司為主體的基礎上,各家機構紛紛推出相應的理財產品和服務。2001年6月,上海出現了以楊韶敏等6位理財員命名的理財工作室,這標志著我國銀行業在個人理財服務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近幾年來,國內商業銀行經過對個人理財業務的研究和探索,已經普遍認識到了開展個人理財業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工作室”在紛紛設立,新的金融產品也在不斷地推出,國內幾乎所有商業銀行都將該業務的開展作為競爭優質客戶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經濟效益增長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
(一)理財產品單一,存在同質化
目前國內各商業銀行盡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財品牌,如招商銀行“金葵花”理財品牌,中信實業銀行的“理財寶”品牌,工行的“理財金賬戶”等。但它們的業務范圍更多的只是把現有的業務進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個人信貸、代收代付、信息服務等基礎性理財產品上,關于投資類理財產品相對較少,更談不上結合客戶的投資偏好和資金實力,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理財計劃。同時,我國各家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趨同現象嚴重,一家能做的業務,別人可以很快“復制”,一家銀行剛剛開發出新產品,其他商業銀行立刻就能跟進,盡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點類似、投資收益相當,各行間的差異就主要表現在代客理財的重點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業經營的政策體制,限制了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空間。
由于目前國內金融業尚處于分業經營階段,銀行、證券、保險三大市場相互割裂使得銀行無法利用證券和保險這兩個市場為客戶實現增值,這大大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導致個人理財業務過程中的個性化服務只能在較低的層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基本上還是停留在咨詢、建議或投資方案設計等層面上,還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理財。
(三)專業理財人員的缺乏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知識性、技術性相當強的綜合業務,涉及到市場、資本、金融、投資、貿易、法律等各個領域,對從業人員的專業素質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財人員不僅要全面了解銀行個人業務的各項產品和功能,還應掌握資本、證券、保險、投資、期貨、房地產等相關金融知識,具有綜合性強、靈敏度高、涉及面廣等特點。但我國商業銀行現有的個人理財服務人員,多是原來從事傳統銀行業務的員工,對證券、保險等專業知識知之不多,文化素質也普遍不高,理財建議還只是停留在為客戶提供儲種選擇、個人存單質押等與傳統儲蓄業務相關的服務上,而未能真正為客戶提供適當的理財建議,不能讓客戶了解理財的核心和含義,只會讓客戶感到自己離理財服務越來越遠。
(四)營銷宣傳渠道單一
國內商業銀行目前在經營管理上基本上都將對公業務和個人業務分開,在對外營銷中,還是個人歸個人的,公司歸公司的,沒有形成聯動營銷,資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對于個人理財產品的推介,僅限于柜臺、少數的個人理財中心、理財室,分銷渠道建設落后,未能將客戶經理、物理網點、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等多種有形無形的營銷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難以形成交互式、立體式的營銷網絡。在個人理財服務方面所做的宣傳,也極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廣告,也是零打碎敲,沒有很好地策劃。
三、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對策
(一)理財產品以及服務多樣化原則
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必須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需要,不同年齡、職業客戶,其理財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針對性地研究、開發、設計出不同的理財產品,并由單一的儲蓄業務向多元化的銀行資產、負債、中間業務一體化發展,不僅要提供銀行結算、授信、咨詢、業務等“一攬子”服務,還要提供保險、稅務等銀行的社會綜合,以滿足客戶要求的多樣性。
(二)做好市場細分,實行差別化服務
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國內銀行逐步引入市場細分理念,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經營理念,以目標客戶為基礎,為客戶“量身定做”個人理財產品,有差別地、選擇性地進行金融產品的營銷和客戶服務,把有限的資源用于能為自身業務帶來巨大發展空間和市場的重點優質客戶。我們不僅可以根據客戶收入高低進行市場細分,還可通過客戶的年齡層次進行市場細分。在市場細分中,抓住目標客戶群,進行更進一步的細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務
(三)加強復合型個人理財人才的培養
個人理財服務是一項知識密集型產品,從業人員若沒有豐富
的相關專業知識,是不能夠勝任這項工作的。因此,商業銀行應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理財客戶經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業務的理財專家,他們具有相關的金融理論知識和財務分析知識,具有市場分析能力和市場投資技巧,在個人理財業務中,能夠為顧客提出詳盡具體的規劃,并根據客戶的實際財務狀況、風險偏好、個人目標等因素,對投資工具的種類和投資的回報率做出詳盡的分析說明,使理財服務能真正立足于理財。
(四)加強橫向聯合,降低分業限制影響
當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國金融機構只能分業經營,銀行不能涉及證券、保險業務,也就不能給客戶提供綜合理財業務。因此,在這種形勢下,銀行應積極參與,加強與證券、保險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產商、汽車商等高檔消費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設計更多適應理財業務的新產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絡優勢,依托信用資源,拓展基金業務,推進保險,加強銀企合作,從而促進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四、結束語
總之,我國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正處于新興階段,需要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實現從單一的銀行業務平臺向綜合理財業務平臺轉變,從單一網點服務向立體化網絡服務轉變,通過一系列不斷的完善和發展為我國的銀行業帶來收益。
參考文獻
[1]宋華,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安徽冶金科技職業學院學報,2006,(1)
[2]劉珊,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探討[J],價值工程,2005,(2)
[3]孫艷榮,我國商業銀行開展個人理財業務存在的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6)
篇2
關鍵字:信托委托個人理財法律性質
信托制度源于英國中世紀的用益物權歷經百年在英美法國家成熟成型,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轉移給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管理或處分財產的關系。[1]這就牽扯到三方當事人——委托人、受托人、受益人。大體來說,整個信托法就是在對三方進行權利義務的分配與經濟利益的平衡。
信托制度與委托制度具有相似之處,首先兩者都是通過委托行為而產生,其次都以信任為建立之基礎。再次,兩者均為諾成合同、雙務合同。委托人和受托人既享有法律規定的權利,同時承擔相應的義務。但是他們之間又存在著明顯的區別。首先信托可以因合同、遺囑等其他委托方式設立,而只能通過委托合同設立。其次信托中的受托人享有充分的權限處理信托事務,不受委托人或受益人肆意干涉,而只能根據委托人的授權進行活動,權利受限。再次,委托關系成立后雙方當事人可以任意終止即委托人或者受托人可以隨時解除委托合同。但信托關系成立后受托人不得隨意辭任,受托人辭任須經委托人和受益人同意。信托存續具有穩定性和連貫性,不因委托人或者受托人的死亡、喪失民事行為能力等緣故而終止,而這種情況下委托合同即行終止。[2]第四,信托中受托人是以自己名義處分信托財產并直接承擔法律后果,而除特殊情況一般須以被人名義從事相關活動,行為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擔。另外英美法中信托財產權須移轉,所有權與受益權分離,而委托中財產所有權是不移轉的,此為信托法引入國內最大的爭議。
當前銀行業的個人理財業務正遍地開花,然而多家銀行在這項中間業務上卻不同程度地面臨“零收益”、“負收益”的困境。剔除金融領域的制度障礙,我們發現就連理論基礎——理財業務的法律性質在不同文件中定性模糊甚至相沖突,一個制度的法律性質決定和影響著其所涉及的各方的權利義務,從而使其具有不同的風險特征和監管要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結合我國當前的法規政策找準“是什么”這一理論起點非常必要。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第9條規定:“綜合理財服務,是指商業銀行在向客戶提供理財顧問服務的基礎上接受客戶的委托和授權,按照與客戶事先約定的投資計劃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的業務活動。在綜合理財服務活動中,客戶授權銀行代表客戶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方向和方式進行投資和資產管理,投資收益與風險由客戶或客戶與銀行按照約定方式承擔。”委托、授權、風險本人承擔,這一規定就明確將銀行與客戶之間的法律關系定性為委托法律關系。后來銀監會有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辦法》和《指引》明確界定了個人理財業務是建立在委托關系基礎之上的銀行業務”,[3]從而進一步支持了這種觀點。但是《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風險管理指引》第9條又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將銀行資產與客戶資產分開管理,明確相關部門及其工作人員在管理、調整客戶資產方面的授權。對于可以由第三方托管的客戶資產,應交由第三方托管。”強調了屬于信托關系中很重要的財產獨立性,與《信托法》第16條規定“信托財產與屬于受托人所有的財產相區別不得歸入受托人的固有財產或者成為固有財產的一部分”相契合。
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口號“受人之托,代人理財”也從某種程度上表明了銀行與客戶之間的信托法律關系。但是還須針對個人理財業務進行相應分類具體分析,綜合得出結論。
按照管理運用方式不同,可以分為理財顧問服務和綜合理財服務,按照銀行是否承諾保證收益可以分為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而根據《暫行管理辦法》第13條“非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可以分為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
如前所述,《暫行管理辦法》第9條對綜合理財服務的理解是委托關系,而理財顧問服務則不同。銀行從客戶利益角度出發,利用自己在理財投資領域中的信息優勢和理財經驗,向特定的客戶提供咨詢的一種專門化和個性化服務。但銀行不為客戶做出具體決策,不管理和處分客戶的資金,有權做出最終的投資決定的仍是客戶本身,并承擔由此產生的收益和風險,銀行只有權獲取一定的傭金收入。[4]這是典型的技術咨詢合同,依合同法應屬委托關系。
對于保證收益理財計劃,因為“商業銀行按照約定條件向客戶承諾支付固定收益”,與銀行儲蓄存款保本并承諾利息的性質頗為相似,為防止引發銀行借用這一理財業務變相高息攬儲,惡性競爭,所以有必要將“固定收益”限制在相應的存款利息以下。雖然“其他投資收益由銀行和客戶按照合同約定分配,并共同承擔相關投資風險的理財計劃”,似乎表明本金之外的投資風險和收益共擔共享,與單純儲蓄不同,但所占比重過小,此理財業務以保值為主要目的,所以依然應定性為借貸法律關系。
信托法上受托人僅對因“違反信托目的處分信托財產或者因違背管理職責、處理信托事務不當致使信托財產受損的”,須以自己財產補足信托財產。但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依然承諾保證本金支付,沒有信托法上的條件限制,所以也無法解釋為信托法律關系,只能作借貸關系解釋為當。
但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就不同了,“商業銀行根據約定條件和實際投資收益情況向客戶支付收益,并不保證客戶本金安全的理財計劃”在該業務的實際運作中,客戶將資金賬戶的管理權全部授予了銀行,銀行成為了名義上的所有人,自主管理和處分的權限很大,其與委托制度中,人必須嚴格按照委托授權的內容和范圍來處理相關事務否則就構成無權或越權的規定存在很大不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計劃在以下三點上面符合信托關系特征:一是所有權與利益分離,二是信托財產獨立,三是受托人只承擔有限責任。所以將其解釋為信托法律關系更為妥當,同時還能有效保護弱勢地位的客戶利益。
綜上所述,在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法律性質上,立法規范本身就模棱兩可,態度搖擺不定,開展的具體業務內容又大相徑庭,很容易因為一個細節變動引致其法律性質的變化,所以有必要理順目前紛繁的個人理財業務,以法律性質為起點探討法律規制和監管措施。
參考文獻:
《銀行理財產品法律性質辨析》李勇
《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監管法律制度研究》宋佩
《信托法論——中國信托市場發育發展的法律調整》吳弘賈希凌
篇3
關鍵詞:商業銀行;個人理財;創新
1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必要性
1.1滿足個人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城鄉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斷提高。中國人民銀行的金融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1月底,我國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6.2萬億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近9.3%。個人金融投資理念的不斷成熟為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市場需求。如此大的基數釋放出一個不大的比例就會產生巨大的市場容量。從個人角度來看,個人居民儲蓄的增加,金融投資產品和渠道的多樣化,個人資產及消費欲望的增加,人口老年化及老年人口相對貧困化,從一而終就業模式的消失及社會保障體系重建,人生模式的多樣化及財務風險的增加,使得專業性的金融系統理財服務成為一種需要。
1.2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內在要求
(1)個人理財業務是商業銀行新的利潤增長點。
利潤最大化是商業銀行的最終經營目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專業銀行向商業銀行的逐步過渡,各銀行之間的金融競爭越來越激烈。為改善對客戶的服務,各家銀行都在努力擴大服務范圍,增加服務項目,開發新的業務品種。因此,拓展經營領域,深化服務內涵,尋求功能創新是我國銀行業在這種經營環境下的必然選擇。
(2)個人理財業務有利于商業銀行防范化解經營風險。
我國銀行業的現狀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社會信用過于集中在銀行;銀行業務主要集中在對公業務、批發業務上,對私業務以及零售業務所占比重較小;資產負債業務所占比重過大,中間業務和表外業務所占比重較小。上述三個方面問題使我國銀行業面臨較大的經營風險。而個人理財業務不僅經營風險較小而且能帶來可觀的經營收益,有利于商業銀行防范化解經營風險,實現從單一的資產負債業務向全方位的資產、負債、中間業務相結合的多功能個人金融服務的轉變。
1.3適應變化的國際競爭環境
2006年年底金融業已經全面對外開放,外資銀行全面享受國民待遇。外資銀行出于網點、人才等因素限制,不會將存貸業務作為重點來發展,而會將中間業務的發展作為“切入點”,逐步擴大他們的經營范圍和業務品種。個人理財業務將是國內商業銀行與外資銀行爭奪的重點之一。
外資銀行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靈活的經營機制、豐富的管理經驗,早已對我國零售銀行領域潛在的巨大發展空間虎視眈眈。為了應對外資銀行進入的挑戰,國內商業銀行紛紛將發展中心轉移到零售業務中來。根據國際通行的“二八法則”,在零售業務中,20%的客戶將帶來80%的利潤。因此,爭奪最高端的20%的優質客戶資源對商業銀行的發展至關重要。而要在零售業務中贏得優質的高端客戶,個人理財業務極為重要。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以其領域廣、批量多、風險小、個性化、收入穩定、附加值高等特點,成為商業銀行生存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2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現狀
個人理財服務在國內雖然剛剛開始起步,但是,隨著我國居民財富的迅速增加和個人投資意識的增強,國內個人理財業務己呈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尤其是從2002年開始,對優質客戶的理財服務成為國內各大銀行的競爭焦點。雖然各商業銀行開辦了各種各樣的業務,但其共同特點表現為:銀行的理財服務產品,以結算類為主,層次低,品種少;理財服務也僅是為客戶咨詢,提供理財建議書,理財服務設置的門檻過高;對于國際上主流的個人信托業務涉足少;側重于推銷銀行現有產品,對客戶的個性化服務不夠;國內各銀行所提供的理財產品基本上同質,缺乏品牌。
3制約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因素
3.1分業經營限制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空間
1995年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法》、《商業銀行法》、《保險法》確定了銀行、信托、保險、證券等分業經營、分業管理的體制。我國金融業分業經營的限制控制了業內風險,但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金融交叉發展和相互促進,也限制了個人理財拓展的空間。銀行、保險、證券各自為自己的客戶理財,三個市場割裂,客戶資金只能在各自的體系內循環,無法利用其他兩個市場增值。同時,理財機構不能代替客戶直接投資,個人理財業務最核心的部分無法實現。銀行不能涉足保險、證券、基金等,無法對個人資產進行全權管理,其理財服務也只能停留在方案上。這從客觀上限制了我國商業服務個人理財服務的發展。
3.2金融市場不發達制約了個人理財產品的創新
我國目前尚未實行利率市場化,金融企業競爭只能通過產品和服務進行,而無法在貨幣價格上給予優質客戶更多的優惠,更無法通過貨幣價格在產品上有所創新。相比之下,國外銀行可以在交叉銷售時制定更為靈活的定價策略。
中國資本市場不健全,可供投資的渠道有限。股票、保險、債券品種單一、基金剛起步,外匯資本項目尚未放開,制約了國內外匯業務的發展,尤其是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這使得中國現在的理財市場必然受到局限。
3.3銀行自身業務體系不完善制約了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
(1)理財品種不豐富。理財業務與傳統業務最為不同的就是其“個性突出”,不同理財機構針對不同的客戶群,利用自己在某一投資領域的比較優勢,安排最適宜的投資期限,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要。雖然目前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名目眾多,但各家銀行推出產品實質上大同小異,互相效仿,產品整體技術含量較低,營銷的目標市場和目標客戶也基本一致,僅局限于利率、匯率掛鉤與國債、央行票據等投資組合的幾種產品,不能根據客戶的需求有差別、有選擇地進行產品設計和客戶服務,產品同質化嚴重。
(2)專業理財人員素質不高。個人理財業務是一項綜合性業務,要求理財人員必須全面了解理財產品的各項功能,熟練掌握投資、銀行、保險、法律、稅收、財務等多方面知識,具備豐富實務操作經驗,并有良好的交際和組織協調能力。國外和我國香港地區一般都對理財業務人員資格有明確的要求,我國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時間較短,理財經理多由個人業務部門客戶經理兼職。由于人員素質跟不上,目前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主要是資產管理業務,且僅停留在產品上,深層次的理財業務還無法開展。
(3)組織結構不合理。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對個人理財業務缺乏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沒有一個專門部門來對個人理財進行統一規劃、研究開發和協調指導,個人理財業務的開展處于自發狀況,部門之間條塊分割,相互之間協調不順暢,也影響了個人理財業務的創新。
(4)信息系統不健全。多數銀行的業務運行系統建立在賬戶基礎上,客戶信息極為有限,無法有效地加以分析利用。同時,商業銀行間、商業銀行與證券、保險、信托之間的客戶信息資料不能共享,客觀上造成客戶信息資源的浪費,不利于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向縱深發展。
4促進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的對策建議
4.1要加快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步伐
(1)盡快實現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就可以在除了產品和服務競爭以外,展開價格的競爭,進一步可以在貨幣價格上進行商品創新,實行更為靈活的定價策略。
(2)完善我國的資本市場。
(3)允許銀行混業經營。綜合性個人理財業務開展的先決條件是允許金融的混業經營。當前,客戶對銀行的理財要求是希望銀行能夠提供一攬子的保值增值服務,但我們的銀行目前基本上只能設計一些簡單的金融理財服務方案。因此,政府應對現有限制銀行個人金融理財業務的政策法規進行修改,從而使各商業銀行可以丟掉經營政策上的鐐銬,大膽開展個人理財業務。
4.2要加大理財市場的培育
(1)要設計符合中低客戶需要的產品,開發中低客戶市場。當前我國各大商業銀行推出的理財產品基本上是針對高端客戶而言的,市場準入門檻高,許多有理財愿望的中小客戶被拒之門外。誠然,對銀行來說,抓住高端客戶非常關鍵,但我國的實際情況卻是中小客戶占絕大多數,中小客戶個人理財市場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為實現銀行的長期利潤,商業銀行不應忽視這一市場。
(2)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個人經濟活動也十分活躍,但是個人信用制度的建立及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制定步伐卻大大拖后,無法對個人經濟活動實施有效的監管和懲治,造成商業銀行在開展個人理財業務時即使做了大量的基礎工作,也要承擔不必要的風險。這種資源浪費想要盡快解決,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健全個人信用制度,一方面推動各級人大立法,另一方面為個人信用管理提供協助和技術支持,實現信息共享。
4.3要提高理財人員的整體素質
(1)要選拔一批理財專家培養對象,在選拔上要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將一批具有熟悉金融專業知識、具有投資意識和營銷經驗的業務骨干選拔到理財崗位上來。
(2)強化專業性的系統培訓,重點加強投資理財知識、客戶營銷技巧、理財方案設計的培訓。可以通過與證券、保險等行業的橫向交流使理財人員全面掌握各類投資市場知識。
(3)實行資格準入制。統一對理財人員進行資格認證和考核管理,做到持證上崗。
4.4要加快金融創新
我國商業銀行推出的個人理財產品種類不多,特色不突出,由于市場和客戶需求的多樣性且不斷變化,為了充分滿足客戶需求,商業銀行應:
(1)不斷推進理財產品的創新。理財產品的創新首先是要新,商業銀行設計產品或服務時,不要一味地模仿,要充分體現本行的智慧和優勢,在做好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尋找市場發展空間。
(2)開發適用性產品。個人理財產品只有適用才有客戶和市場,才能給商業銀行帶來利潤。為此,商業銀行提供的創新產品要有準確的市場定位,而準確的市場定位來自于對客戶進行細分,即按一定的標準(如按收入、年齡、風險偏好等標準)進行分類,然后量身定做理財產品,突出產品的個性和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客戶群投資理財的需要。
(3)開發有價值的產品。要真正能給客戶帶來增值收益,只有真正滿足客戶委托理財的增值目的,才能吸引大量客戶的加入,才能推動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謝懷筑.個人理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2]徐燕.論商業銀行的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J].中國農業銀行武漢培訓學院學報,2007,(1).
[3]程艷.我國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發展[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9).
[4]劉建,陳建文.我國商業銀行發展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8,(1).
篇4
面對復雜變化的經濟環境,企業必須要樹立全新的財務管理理念,認識到財務管理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從事經濟活動的主導思想,成為企業管理的基礎。所以,企業需利用財務管理對一切物質條件、財務活動加以規劃和控制。主要措施:首先,設立財務管理機構,負責企業的資金融入,資金管理,財務分析,預算編制以及決策實施;其次,建立規范的會計制度,以確保會計信息能夠真實、準確、完整以及會計工作的效率提高。改變原有的記賬方式,采用財務軟件實現會計電算化。提高會計信息處理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提高了會計核算的質量,減輕了會計人員的工作負擔;然后,強化財務監督工作,設立專門的監督與糾偏機構,利用所掌能力相互制約,有利于重大差錯和背離目標事項的發現;最后,改進家族制的治理結構,將企業的投資權和經營權分離,從而使企業財務管理職責分明。并且努力提高財務人員業務能力及工作水平,對已有的員工進行培訓,提高其專項技能水平,通過公開招聘,競爭擇優的方式,選拔和錄用企業所需人才,增加企業人力資源優勢,建立和完善激勵機制和績效考評制度,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二加強信用管理,解決融資難問題
現代社會中,誠信已經成為企業經營的立足之本,沒有誠信企業將寸步難行。所以,應加強信用建設,要做到合法經營,追求合法的企業利潤,在日常的生產經營以及生意往來中積累信用,形成良好的信譽,在市場經濟中處于有利地位,擴大交往,促進合作。融資難已經成為當前我國民營經濟的瓶頸,是一直困擾企業的大問題,一旦資金鏈斷裂,供給不足,企業難以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日常運轉困難重重,甚至可能倒閉。所以民營企業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提高民營企業素質勢在必行,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需要完整詳盡的記錄日常賬目、納稅情況、合同履行率,增加企業信息的透明度,提高企業信譽;
2、增強法律觀念,依靠正當手段獲取貸款,不能拉攏和賄賂相關人員。但是,僅僅依靠企業自身改變解決融資難問題遠遠不夠,還需要借助外部力量。為此,國家應出臺一些相關政策,對一切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盡快建立一些專門為民營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機構,把民間存在的大量資金融入民營企業,使得民間資金得到充分利用,民營企業通過正常渠道獲得發展資金,緩解融資壓力。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發行債券,通過證券市場融入更多資金。
三科學理性投資,規避財務風險
在市場經濟下,企業能否把籌集的資金投放到收益高、回收快、風險小的項目上,直接決定企業的生死存亡。所以說投資決策是企業所有決策中最關鍵的。因此,財務部門作為財務與資金運作的營運部門,應在決策和投資之前把握好市場,圍繞企業戰略要求和發展規劃,本著實現經濟最優化的原則,建立有效的全面預算管理系統,將企業未來的投資現金的流動情況系統的反映出來以便有效地組織和協調企業全部活動,提出科學理性的投資方案,在需要的時候及時做出調整。此外,還要考慮風險的存在,增強風險意識,建立預警系統和防范機制,在決策前企業可以召開風險管理規劃會議,就未來不確定的情況以及對企業成功有關鍵作用的因素進行分析,對風險進行充分的設想,并且制定相關的備用方案,比如:采用分散資金的投向,轉移風險到第三方,調整貼現率,開發新的內部技術等策略,集思廣益科學決策,把風險帶來的損失降到最低。
四加強日常現金管理,提高資金利用率
篇5
在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物流管理作為一項新的管理模式,在世界各國引起了高度關注。作為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領域,物流財務管理成為物流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目標是組織或個人通過努力期望獲得的一種結果,目標可能實現,也可能是虛無縹緲的。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實施物流活動所期望達到的財務結果。財務管理目標有利潤最大化和價值最大化兩種觀點。利潤最大化是指通過企業的財務活動管理,不斷增加企業利潤,并使之最大化。利潤最大化代表企業的利潤越來越多,越來越接近企業目標,對實現企業資源優化配置及促進社會進步都有巨大作用。然而,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具有一定局限性,利潤最大化沒考慮風險因素,很可能讓企業蒙受高風險帶來的損失;利潤最大化很可能是短期行為,無法照顧企業的長遠發展。價值最大化是一個多元化的概念,表示各方利益主體在企業的價值最大化中受益。價值最大化不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充分考慮到資金的時間價值與風險價值因素,有利于企業經營管理的短期行為,更有利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目前,價值最大化目標已經在理論和實踐中引起重視。
二、物流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物流企業融資比較困難
物流企業大多是中小企業,地域分布廣、規模小,導致其融資需求大但融資能力不強的問題。物流企業的信用度較低,金融機構對物流企業發放貸款時常常需要審核很長的時間,而一些較小的物流企業則被拒之門外,所以物流企業的貸款成功率并不高。其次,金融機構為物流企業設置了較高的門檻,如果想要貸款必須付出更多的融資成本,同時由于物流企業投資回收期較長,風險大,銀行方面出于對風險的考慮,自然不愿意貸款給這類企業。最后,物流企業的直接融資困難。通過債券融資和股票融資可以大大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然而證監會對直接融資有十分嚴格的審批程序,而大多物流企業無法滿足這一要求。
(二)物流企業資金管理不科學,資金使用效率低下
資金是企業開展經營活動的前提,有效的資金管理是企業財務的核心內容。對于物流企業而言,資金管理的成果決定了其經濟效益的高低,也決定了企業價值最大化的程度。現階段,我國物流企業普遍存在資金管理混亂的情況,其顯著特征是資金閑置或不足,資金運用效率不高,流轉困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一是很多物流企業不重視財務管理,沿用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管理層依據財務人員編制的相關資料來了解企業資金的總收入、總支出和總結余狀況,而這些費用是否合理,是否達到了理想效果則無法掌握。二是財務信息編制具有滯后性,導致管理層決策不及時,資金使用效率降低。
(三)財務監管不力
物流企業尤其是集團型物流企業,大多是跨區經營,其遍布全國各地,組織結構復雜,管理水平參差不齊。在這些企業中,大量出現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核算不規范、有法不依、有章不循、依靠經驗處理工作的情況。其次,物流企業仍然采取事后監控的辦法,不能在事前和事中監督,不利于問題的解決,違法、腐敗等現象滋生后無法及時清除。最后,物流企業不論大小,大多都設置了監管部門,制定了嚴格的監管制度,然而由于制度的實踐方法并不科學,導致制度的約束性不強,甚至流于形式。同時,財務人員的素質不高,能夠獨當一面的財務人員屈指可數,更不必提下屬公司了。
(四)物流企業財務信息嚴重失真
準確的會計信息是企業決策的重要依據,任何企業的會計信息必須保持一定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然而,由于物流企業在財務信息的采集上沿用傳統手段,即便應用了財務軟件,也僅僅完善單一的核算或報表,不能做到隨時跟蹤,隨時校對。再就是物流企業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常常會做出不真實的會計報表以掩蓋下屬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甚至做假賬、編假報表的情況也大有所在。
三、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的改進對策
(一)積極拓展物流企業的融資渠道
沒有充足的資金談何發展,所以物流企業最緊迫的任務是解決融資困難的現狀。物流企業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為融資創造良好的環境,為迅速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首先,政府要采取靈活的扶持方式。對于那些長期虧損而又無法挽回局面的物流企業予以取締,而對于那些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物流企業應給予適當的支持,對其進行嚴格審批的基礎上適當增加一定數額的補貼。為了鼓勵企業發展,出臺更好的優惠政策,鼓勵企業通過納稅籌劃降低稅負。其次,物流企業積極尋找合作伙伴,與一些大型物流企業或國外物流企業合作,通過吸收資金緩解資金不足的問題。
(二)提高物流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
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是物流企業核心競爭的必要手段,首先應采取更先進的資金管理方法,如使用物流集成信息化模式對物流企業的資金實施優化管理,避免資金的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的問題。同時,流動資金管理是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的重中之重,應該借助電子銀行等快捷支付手段進行,以提高資金的運轉效率。其次,財務報表固然很重要,但如果財務報表準確性、完整性不強就沒有任何意義,所以物流企業應從多個渠道了解資金的使用及效果,全面了解企業財務,與會計報表進行校對,對保證決策的科學性。同時應該加強財務人員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讓他們從思想上和意識上對資金使用效率有更深刻的認識。物流企業也可以通過推行財務人員委派制對資金的使用效率進行管理,財務人員委派制不僅能保證物流企業各項改革措施的順利實施,還使財務管理不斷向規范化方向發展。
(三)加大監管力度
結合物流企業財務管理現狀,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進行:一是優化財務管理機構。一般來講,物流企業的財務機構與會計機構是設置在一起的,這對一些剛起步的,財務不復雜的企業較為適用,但隨著物流企業的不斷拓展,特別是成為集團型物流企業后,這些模式會造成職責不明確的弊端,所以有必要將這兩個模式分開設置。二是物流企業要重點建設外部管制制度,現代物流企業應依照國家法律法規建立起圓滿的財務規章制度,制度行之有效,相關部門必須嚴格遵守,建立業務處置流程,做好業務流程度,進一步提高物流企業的運作效率和財務人員的管制力度。三是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可有效保障企業資金的完整性,是現代化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因此,物流企業要在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支持下,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以提高財務監管效率。四是實施科學的預算管理。科學的預算能夠明確物流企業的經營管理目標,便于物流企業進行自我控制、自我評價和自我調整。隨著物流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物流企業的財務管理將越來越復雜,而財務監管作為重要且有效的財務控制手段,其作用也越來越顯著,同時財務監管將成為物流企業制約機制的重要手段。
(四)全面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
傳統的財務職能重核算、輕管理,所以雖然大多物流企業都建立了財務管理制度,但具體的實施上并沒有付諸行動。對此,物流企業應對內部財務機構進行適當調整,在保證會計核算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適當進行壓縮以增加預算、稽核、成本、內部等分支機構。通過優化機構配置,達到提高財務管理效率的目的。同時,物流企業應重視人才素質的全面培養。現代物流企業不僅要求財務人員具備較強的專業素質,還要有計算機應用、統計指標應用、分析判斷等能力,所以物流企業一方面可通過招聘和提高薪資水平來吸引外來的復合型人才,另一方面對現有人才進行培訓,爭取建立一支高素質的財務管理隊伍。
篇6
“破窗”理論是由美國的犯罪學家詹姆斯•Q•威爾遜和喬治•克林提出來的。威爾遜和克林認為,犯罪是秩序混亂的必然結果。如果一座建筑物的窗戶玻璃被打破了,過了很久也沒有人來把它修好,行人就會據此推斷,這是個無人關心、無人管理的地方,很快,就會有更多的窗戶被打破,然后無政府主義就開始從這座大樓向相鄰的街道蔓延。他們還寫道,在一座城市,類似公共場所亂涂亂畫、秩序混亂、強行乞討等這些較小的問題,都和“破窗”現象一樣,容易引起更嚴重的犯罪。
“破窗”理論的要點
“破窗”理論的主要貢獻在于,提醒我們一些重大問題的發生可能只源于不為人所注意的細小事件,并揭示了細枝末節問題的處理對重大問題的解決可以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要運用好這一強有力的理論工具,必須把握好以下幾個主要原則:
第一,注意事前控制。管理學上有個術語,稱為前饋控制。這種管理思想的出現是為了解決管理控制過程中的時滯問題。要使控制有效的話,控制必須面向未來。其控制原理可簡單表述為,要想避免管理中不想要的結果的出現,就要在事情發生前,采取一些具體的行動。例如,一個駕車者想要保持爬坡速度,通常不會等到速度表顯示速度下降后才去踩加速器,相反,駕車者懂得在速度下降前,踩加速器來保持車速。“破窗”理論與此相似,但更進一步。前饋控制著眼于與事件發生關系較為緊密的一些信息,而“破窗”理論更強調一些看起來不相關的小事件。
第二,關注人的心理。“破窗”理論向我們描述了一幅心理暗示作用的圖景,一扇破的窗戶,或者是一個臟亂的公共場所,容易引起人們的消極猜測:即使做了違法的事情,也不會有事;而完整的窗戶,或是有序的環境,則給人以積極的影響,它無言地告訴人們,別干壞事,有人在注意你呢!另外,“破窗”理論還揭示了“破窗”現象背后的從眾心理,只要有一扇窗戶破了,如果不及時修好,就會很快引發第二扇、第三扇窗戶被破壞,從而導致更惡劣的事件發生。
第三,前饋控制與反饋控制相結合。“破窗”理論體現了前饋控制管理思想的同時,也包含了反饋控制的思想。前饋控制強調事前控制,而反饋控制則是一種事后控制,其基本原理為,在不良結果發生后,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采取糾正措施,避免其第二次發生。正所謂“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破窗”理論在現實中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整個美國的暴力犯罪呈下降趨勢,其中最為明顯的是紐約市。在80年代,紐約到處彌漫著各種可怕的犯罪,但到了90年代,犯罪的蔓延勢頭開始趨緩,之后,犯罪率急劇下降。
對此,有各種不同的解釋,有的人從經濟方面找原因,有的人認為是因為加大了警力部署,也有人認為是因為允許墮胎合法化的結果。除此之外,還有人認為紐約治安的好轉主要是因為“破窗”理論的運用,為了讓人們接受這個令人驚奇的解釋,他們提出了以下確鑿有力的證據。
1994年,威廉•布拉頓被任命為紐約市警察局局長,此人篤信“破窗”理論。在任職期間,他不遺余力地推行這一理論,教導他的警員治理犯罪要從影響生活質量的輕度犯罪行為入手。例如,有些“拿橡皮刮板的人”在路口攔住過往的司機,強行要求提供擦窗服務;有些人不停地穿梭于各街區,制止在地上亂涂亂畫這類違法行為。布拉頓還向市民們宣告:“警局將逐步提高對諸如公共場合酗酒、隨地小便等輕微犯罪行為的執法力度,逮捕那些屢次違法亂紀的人,包括向街上擲空瓶子,或者對他人財產進行小破壞……如果你在街上小便,你要進監獄。”
在公共場合發表言論,治理城市中的臟亂環境,向輕微犯罪行為宣戰,布拉頓的這些做法,無不遵循了“破窗”理論的主要原則。此后,紐約市的犯罪率神奇地急速下降。
“破窗”理論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的應用
紐約治安的好轉顯示了“破窗”理論的現實意義,細枝末節問題的處理有助于防止重大問題的出現,也可以對重大問題的解決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在企業的財務管理中,我們該如何應用這一強大的理論工具?
首先,在財務管理中要注意細節,營造一個整潔有序的財務管理環境。“破窗”理論認為,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容易高估人的性格因素,而低估了環境的重要作用。為了創造一個良好的財務管理環境,企業應該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在資產管理上,應注意經常對各種資產進行盤點整理并做好保潔工作。通過該工作,一方面企業可以做到對所擁有的資產心中有數,另一方面,該行為向員工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公司始終在關注著這些資產,你們要愛護它,要盡量消除心中的不良想法。
在支出上,要注意對報銷事項的管理,在制止員工把個人的一些開支充數向公司報銷的同時,也應注意做好每筆應報事項的報銷工作,如有些員工可能覺得一些小額的款項報銷太麻煩了而不愿意去報銷,公司對這種行為也要進行批評,將公私分明的觀念根植于員工的內心。
在應收賬款管理上,要注意對顧客信用情況的調查和各種相關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礎上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重視收賬的日常管理,并將收款工作作為員工績效考核的內容。在收賬上,要規定員工應將收到的款項盡快上繳到公司,加強對小額現金往來的管理,防止公司收入中出現漏洞。
把成本核算工作做細。有的企業把幾種甚至十幾種主要產品成本籠統地匯總核算。一旦企業出現虧損,管理層卻不知道問題出現在哪里,無法提出有針對性的意見,這對安排產品品種、調整生產結構十分不利。還有很多企業只注重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控制,而忽視從產品設計開始就進行成本控制。
其次,把握人的心理,健全企業內部財務監控。心理因素的巧妙利用是“破窗”理論的強大力量能夠得以發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企業財務管理工作中,注意做好監督工作,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完善財務管理制度,并加大執行力度。“破窗”理論在強調事前控制的同時,并不排斥事后的補救工作,強調前饋控制與反饋控制“兩手抓,兩手都要硬”。這一點,對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同樣有著重大的借鑒意義。
篇7
[關鍵詞]財務管理中小企業問題對策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
1.企業籌資困難,限制了企業發展
中小企業資金來源一般是合伙投資,資金多是業主家庭自己積累或向親朋好友借的,這使得企業的資金規模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這些企業的信息披露制度又不健全,基本上還是非公開,信息透明度差,可抵押資產又少,使得的借貸信譽都大打折扣。我國的金融機構也沒有面向中小企業貸款的政策優惠,為中小企業服務的中介機構又不健全,使得中小企業以貸款形式獲得融資成本高,籌資不太容易。這些使得中小企業資金短缺問題突出,導致企業規模較小,難以擴大發展。
2.財務管理的目標定位不系統
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原動力,是企業財務管理的最終目標。中小企業的規模小,自有資金短缺,籌資困難,對于籌到資金的,又要面臨還債的成本風險,企業經營中承受損失的能力有限,這使得企業經營活動偏重于短期,他們總是希望盡快的回收投資,利潤最大化基本上是中小企業的唯一目標。大多數中小企業的領導者缺乏長期規劃,追求短期利潤形成,忽略了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制定。中小企業的管理能力相對缺乏,而他們為求得盡快收會投資又需要積極地投資,能力的缺乏使得企業投資往往顯得很盲目,投資方向把握不準。造成很多企業不但收不回投資,還落得倒閉的結果。
3.財務控制力差,監管力度差
中小企業的管理人員管理理念落后,對現資管理方法和資本增值方法了解不多,使得企業資金浪費嚴重。一是對現金管理不嚴,造成資金閑置或不足。財務管理人員的資本增值意識薄弱,經營活動中偏重于用現金交易,提早支取,延后結算,造成資金的閑置和浪費,損失利息收入和投資收入;二是應收賬款周轉緩慢,發生壞賬呆賬的風險加大。中小企業的競爭激烈,大多企業為了爭取客戶,采用賒賬方式,但在催收措施上不力,造成發生呆壞賬的幾率加大;三是存貨控制薄弱,造成資金周轉緩慢。中小企業對存貨的監管不力,沒有規范適合的存貨計劃,使得存貨有時占用資金較大有時又會發生存貨不足的情況,影響資金運營效率;四是資產流失、浪費嚴重。企業定期盤存實施得也不到位,產品保管不力,資產丟失、損壞等時有發生。資金監管不力使得資金閑置、浪費嚴重,資金周轉率低,降低了企業的獲利能力。
4.財務管理人員思想觀念落后,業務水平低下
企業管理人員大都還受制于傳統的經營管理模式,經營權和所有權高度統一,企業的經營者同時又是所有者,企業管理權利集中,這種管理模式勢必會影響財務管理的效績。許多中小企業管理者認識不到財務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對財務管理重視不起來,在機構設置上層次不清,權責不明確,財務管理混亂。同樣的原因,受限于企業管理者本身管理能力不高,在對高素質高水平的財務人才聘用和培訓上欠缺。財務管理人員還是老套的管理模式,現財方式、管理理念不了解,風險意識薄弱,業務技能不高,缺乏創新能力。這些都使得企業內部管理上職責不清,企業管理效率不高,缺乏創新。
二、解決中小企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我國中小企業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因此要全面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積極的改進措施。不僅要注重外部環境的改善,最重要的還是企業自身內部管理體制及方式的改革和完善。
1.創造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的政策環境
企業的運轉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資金是企業的血液。對符合條件且有發展后勁的中小企業,國家可適當放寬貸款條件,給與積極的金融支持。在此基礎上,要支持設立商業性或互信用擔保機構,完善信用方面的支持系統。緩解和分散銀行對中小企業信貸的金融風險,改進企業的籌資條件,使企業更容易籌到發展資金。
2.正確認識財務管理目標的實現和實現目標的保障條件的關系
實現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經營的最終目標,但最終目標的實現要有相關保障條件的配合。良好的財務狀況是實現目標的條件和保障。但是良好的財務狀況需要企業管理者協調好企業經營活動的各項關系,處理好短期利益和長遠利益的關系,只有規劃并實施好企業發展的長期戰略,才能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經營和發展。此外,企業在投資前要實事求是的做好投資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通過調查分析市場情況,確定投資產品的可能產銷情況,減少投資盲目性。
3.改變落后的財務管理觀念,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水平
企業管理者要充分認識財務管理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作用,積極主動的學習現代管理方法。企業在招聘財務人員上,要嚴格遵守《會計法》規定的人員上崗資格,及對財務管理人員經常進行在職培訓,使他們能夠盡快的更新觀念,接受先進的管理理念,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規范財務人員的行為,建立責權利相結合的人員管理體制,采用激勵措施提高財務人員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并定期進行業務考核,競爭上崗。
4.健全財務管理資金控制制度,做好各項資金進出計劃
企業應做好資金的支出安排,盡量延長資金的增值時間,對購買物資所需資金盡量采取轉賬方式,縮短資金的閑置時間。健全產品賒銷政策,組織一支高水平、高效率的清欠隊伍,開展多種方式相結合的清欠方式加強收款力度,減少壞賬損失。要盡量準確的計算物資使用數量,做好物資購進時間、數量等的計劃安排,使得物資庫存量、進貨量、使用量銜接起來。積極地開展清倉查儲,定期盤存物資,減少超儲和斷料的情況發生,減少資金占用損失和物資丟失問題。
參考文獻:
篇8
隨著當前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經濟的主體與利益的主體也都逐漸的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我國的今年估計活動也在向著全球化與國際化的趨勢發展,這樣經濟的規模越大,企業財務的信息業就顯得越來越重要。所謂企業的財務信息其真實性,指的就是企業一定要依照實際所發生各種經濟的業務事宜,嚴格的依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所規定的,來對企業的成本、收入、費用、資產以及利潤等的確認與計量,一定要嚴格的制止企業對其費用與成本的計量方法與確認的依據進行肆意的改動,如成本與費用的虛列、少列、多列以及不列;對利潤進行分配的方式肆意的調整;對利潤的計算方式進行肆意的調整;刻意的隱瞞利潤等。國際的會計準則形式的委員會將可靠性與真實的反映等相關質量的特點當成財務信息其真實性的主要內容,同時還對財務信息其真實性有了一種理解:要想使企業的財務信息能夠可靠,就一定要把其所反映出來的各種事項進行真實的反映,這就是因為其所需要進行計量事項的鑒定等都無法脫離真實性的財務信息,所以一大部分的財務信息都不能夠對企業的整體運營情況的風險進行真實的反映。
二、企業財務信息不真實的主要原因
一般我國企業的股東都會依照其向企業所投入的資金來獲得一定的資產收益的權利,同時在企業的所有重大的決策中進行參與,如分配利潤、對企業的監事與董事進行選取等。就算是企業對其股東所投入的資金有著一定的最終所有權,可是對于這項資金企業是無法對其進行直接的支配,企業中的每一個管理者都對不同的資源進行管理與分配,而這些股東所獲得的利益都只是所規定的薪資,當風險利弊的權衡、職務與報酬上升的時候,當他們的權力無法被制衡的時候,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制造一些虛假的企業財務信息,以此來實現個人的利益,這是我國的企業其經營者最應該重視的問題,也是造成財務的信息不真實的主要原因。
三、企業財務信息真實性的重要性
企業的財務信息其真實性能夠有利于強化并改善企業的管理。科學化的企業管理是無法脫離會計而獨立存在的,企業把其經營的整體狀況進行一定的收集與整理,然后把一些分散的信息都加工成為系統的資料信息,在把這些信息傳遞給企業內部的各個管理部門,這樣企業的管理層就能夠在其經營的過程中及時的發現其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且及時的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經營管理的模式,同時還要做出一些重大的籌資、投資與決策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個企業的經濟效益,進而能夠確保企業的目標得以實現。
四、強化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
無論是什么樣的原因導致了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有所欠缺,都會給企業的經營管理、日常的工作以及重大的決策造成一定的影響,這樣就可能會導致企業逐步的衰亡下去,這時如果企業實行的極其有效的措施來強化企業的真實財務信息,那么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提升企業的經營管理的水平進行有效的推進,從而在當今激烈的市場競爭之中才能夠幫助企業更好的向前發展。
(一)加強利用財務的信息
我國的企業一定要積極的利用其財務的信息,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管理經營的主要業績進行全面的反映,同時還能夠客觀、準確的對企業的管理者與經營者進行評價,對于由于管理經營的操作不當而出現的一些重大的失誤或者是資產的嚴重損失,我們一定要嚴格的對其所應該承擔的一定法律責任進行追究,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財務信息的管理與監督的體系得到更好的完善,從而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不真實的財務信息的延展進行遏制,還能夠對企業財務的管理與監督的力度進行加大,使不真實的財務信息與其造價的成本都在一定程度上超過財務信息其所進行造假后的收益,這樣還能夠嚴格的在企業內部執行財務的基本準則,從而在一定能夠程度上公開財務的信息,使其能夠真正的成為大眾都可以接受并認可的基本財務準則,并以此在企業的經濟管理之中樹立一個良好的財務工作人員的形象。
(二)對財務的基本準則進行落實
有關的部門一定要盡最大的可能以最快的速度頒發出財務的基本準則,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企業財務的行為進行促進,同時還能夠使企業財務其行為變得更加合理與規范。我們在對財務的基本準則進行應用的時候,一定要盡最大可能的制止主觀的隨意性,并且對于以后的財務環境可能出現的變化進行有效的應對,還要實行能夠具有的分許和預測,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企業的財務工作能夠更加持續而穩定的開展,從而還能夠在一些無法確定的未來環境之中有效的預防其對財務行為的影響。同時,我們還一定要把有關的利益在對財務的基本準則進行那個執行的時候進行協調,一定要注意協調其制衡的關系,從而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在參悟的基本準則當中把各方的利益進行充分的體現。
(三)為財務的風險構建一個防火墻
為了能夠使企業的目標得以實現,監事會、會計師與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要共同進行工作。就算是其所使用的方式與手段都不相同,其所身處的位置也都不相同,可是他們卻在企業的工作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監事會借助對企業的經營與管理相關的信息與財務報告的真實性進行的驗證,來直接的對企業的高級管理層、董事會進行監督工作,這是企業的會計師與內部的審計機構都不可能與之相比較的地位,可是監事會其成員的人數很多,這樣在財務的信息中進行驗證的困難就會很大,所以企業一定要構建一個財務風險的防火墻,這樣就能夠使財務的信息公開化、透明化。
(四)對注冊會計師的隊伍要充分的重視其發展
企業一定要注重對其內部注冊會計師的隊伍的壯大,爭取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會計師的監督作用,從而使財務信息的真實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提升。企業一定要建立一套職業的道德規范,特別是對其工作人員的獎懲制度,這樣才能夠使企業的管理層更好的監督與約束其財務工作人員的行為,企業還一定要對其財務工作人員的專業資格的確認體制進行完善,要定期對其財務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技能的考核。此外還一定要對財務的信息進行適當的凈化,爭取構建一個公平與公正的財務信息的市場,從而在真實的財務信息的取才之下,才能夠促進財務工作人員自主的對財務信息的真實性進行一定的強化。
篇9
關鍵詞:知識經濟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創新
知識經濟條件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主要包括財務管理目標創新、財務管理內容創新、風險管理方法創新、融資管理創新、無形資產投資創新、資本結構優化創新、財務分析內容創新、財務分配方式創新、財務報告內容創新等。
一、財務管理目標創新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是與經濟發展密切相連的,這一目標的確立總是隨著經濟形態的轉化和社會進步而不斷深化。世界經濟向知識經濟轉化,企業知識資產在企業總資產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知識的不斷增加、更新、擴散和加速應用,深刻影響著企業經營管理活動的各個方面,使企業財務管理的目標向高層次演化。原有追求企業自身利益和財富最大化的目標將轉向知識最大化的財務管理目標。因為,其一,知識最大化目標可以減少企業股東以外的人員對企業經營目標的抵觸行為,防止企業不顧經營者、債權人及廣大職工的利益去追求股東權益最大化;其二,知識最大化目標不排斥物質資本的作用,它實際是有形物質資本和無形資本在較短時間內最佳組合運營的結果;其三,知識最大化目標能兼顧企業內外利益,維護社會生活質量,達到企業目標與社會目標的統一。
二、財務管理內容創新
傳統的財務管理對企業有形資產的確認、記錄、計量、報告、評價,可以說是周密細致。然而,在知識經濟時代,財務管理的基本要素面臨著從財務資本向知識資本的擴展,財務管理的內容也將發生一些新的變化。例如,在知識資本的取得上,財務管理要關注從什么渠道用什么方式取得知識資本,如何降低知識資本的取得成本,怎樣優化財務資本與知識資本之間的結構;在知識資本的運用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與財務資本如何結合運用,如何有效配置企業的財務資本和知識資本,提高知識資本的利用效率;在知識資本收益分配上,財務管理要關注知識資本如何參與企業收益的分配。
三、風險管理方法創新
風險是影響財務管理目標實現的重要因素。知識經濟時代,企業資本經營呈現出高風險性,表現在:(1)開發知識資產的不確定性,會擴大投資開發風險。(2)企業內部財務結構和金融市場的變化使財務風險更為復雜,如人力資本產權的特殊使用壽命,知識資產推銷方法的選擇,會使現有資本結構不穩定,技術資本的泄密、流失、被替代或超過保護期可能導致企業的破產。(3)作為知識資本重要構成要素的企業信譽、經營關系等變化,使企業名譽風險突出。據統計,美國高科技企業的成功率一般只有15%~20%,而有些高技術項目的成功率只有3%,高技術產業一旦成功,可以為企業帶來幾倍、數十倍甚至數百倍的巨額收益。據世界電信聯盟測算,信息技術每投入100美元可以獲得1000美元的產出,相反一旦失敗,則可能使企業遭受巨大損失。因此,必須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加強風險管理,確定風險管理目標,建立風險的計量、分析、報告和監督系統,以便采取恰當的風險管理能力。可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完善企業風險管理的三個過程。風險管理包括三個過程:風險識別、風險管理者應提高判斷能力,對風險種類進行準確的識別和判斷。采用數學模型、計算機系統等現代分析工具對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損失進行分析和評價。采取適當的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低限度內,或將風險合理地轉移到投資的其他方面。二是提高風險管理者的個人素質。在知識經濟時代,風險管理者必須具備相當高的素質。他們必須對企業經營及所處的行業、部門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財務管理及業務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廣泛的經歷和體驗;還必須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夠對高新技術的市場走向及潛力進行準確判斷。三是加強企業風險管理與其他管理的有機結合。風險管理與企業的其他管理密切相關、相輔相成。作為企業,應提供一種合適的組織形式,以使風險管理者能定期與其他管理人員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商討,如企業重大事項的決定、企業財產安全的切實保護措施和內部審計、庫存現金管理等。
四、無形資產投資管理創新
傳統觀點認為,固定資產是企業重要的物質基礎,是決定企業生產規模、收益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財務管理中一直把項目投資管理放在一個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的研究、開發已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方式,成為企業競爭能力、發展動力和收益能力的重要標志,而體現知識和技術的“無形資產”將超過“有形資產”成為一種重要的資本形式。美國網景公司僅因為開發了可同微軟公司的因特網瀏覽器相媲美的導航者瀏覽器,便成為唯一能與微軟在這個領域一爭高下的公司,而它的所有資產就是導航者瀏覽器這一軟件。同樣,世界馳名的耐克公司本身沒有一家工廠,卻稱霸于世界運動鞋市場,它的所有財產就是:“耐克”商標、設計開發能力和市場銷售能力。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投資戰略將從過去主要投資機器、設備等有形資產調整到大量投資于無形資產上,財務管理也將把無形資產投資管理作為重要內容。加強企業無形資產的管理,首先,必須強化無形資產意識,用法律保護無形資產,企業應當建立專門機構負責無形資產的創新、設計、引進、應用的投資。其次,要對無形資產進行科學評估,為無形資產投資交易和共享創造依據,為企業資產的流動創造產權量化條件。再次,企業要加大無形資產投資,積累和擴大無形資產的價值和使用價值,不斷擴展無形資產的范圍,特別要注意對知識產權和流通領域的無形資產的積累和開發使用,提高人力資本的效率和增值能力。總之,應當根據經濟發展和競爭的變化,以無形資產的增量去改造和帶動有形資產存量效能的提高。
五、融資管理創新
企業融資決策的重點是低成本、低風險籌措各種形式的金融資本。知識經濟的發展要求企業推進融資管理的創新,把融資重點由金融資本轉向知識資本,這是因為:(1)知識資本逐漸取代傳統金融資本成為知識經濟中企業發展的核心資本,一些發達國家將科技人員和管理人員的知識資本量化為企業產權已成為現實。(2)企業經營范圍的擴大,經濟趨向全球化、市場化、拓寬可融通知識資本的空間。(3)金融信息高速公路和金融工程的運用,加快了知識資產證券化的步伐,為企業融通知識資本提供了具體可操作的工具。
六、資本結構優化創新
資本結構不同資本形式、不同層次及不同時間長度的各種資本成分構成的動態組合,是企業財務狀況發展戰略的基礎。知識資本日益突出,因而有必要按照知識經濟的要求,優化資本結構。具體來說:(1)合理確定傳統金融資本與知識資本的比例。(2)合理調整傳統金融資本內部的結構。(3)明確知識資本證券化和種類及期限結構,非證券化知識資本的權益形式及知識資本中人力資本的產權形式等。通過對資本結構的調整,使企業各類資本形式動態組合達到收益與風險的相互配比,實現企業資本結構最優化。
七、財務分析內容創新
財務分析是評價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診斷企業現在財務狀況,預測企業未來發展趨勢的有效手段。隨著企業知識資本的增加,企業經營業績、財務狀況和發展趨勢越來越受制于知識資本的作用。因此,企業財務分析的內容應包括對知識資本的分析,即評估知識資本的價值,定期編制知識資本報告,披露企業在技術創新、人力資本等方面的變化和投資收益,使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知識競爭力的發展情況。同時,應設立一系列知識資本考核指標,如知識資本利用率、知識資本利潤率、知識資本成本率、知識資本增長率、知識資本損耗率等指標。
八、財務分配方式創新
財務分配是由經濟增長中各要素的貢獻大小決定的,在工業經濟時代,有形資本的多少決定利潤分配額的多少。隨著知識資本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來源,知識資產逐漸轉變成為財務分配的軸心,因此財務分配方式也必須創新,確立知識資本在企業利潤分配中的地位,使掌握知識及利用知識能力較強的職員在總體上分享更多的企業利潤。
篇10
1.1數量多、分布廣數量多和分布廣是所有國家中小企業的重要特征,主要得益于中小企業的經濟基礎比較廣泛。中小企業的分布廣,從關系國家命脈的重工業到與人們生活密切聯系的服務業都可以看到中小企業的身影,并且在高新技術產業中比例越來越大,使得其在增加國民生產總值方面作用日益顯著。
1.2壽命周期短、新舊更新快目前我國中小企業在籌集資金方面還沒有實現對外,資金缺乏、動力不足是很多中小企業在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導致它們的生產力不能快速提升,很多企業都面臨隨時倒閉的風險,壽命周期短是其重要特征。中小企業的成立不需要太多資金,在人力、物力方面要求也不是很高,所以每天都會有很多中小企業成立,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程度的加大,導致新舊企業更新快。
1.3產出規模小、技術裝備率低上文提到的投資小直接會導致我國中小企業產出規模小、技術更新慢,并且在技術層面上低于大型企業或者外資企業,這樣就會嚴重影響企業生產效率,不能形成很好的規模效益。技術是第一發展力,實現技術創新也是企業發展的靈魂,而中小企業沒有創新理念和先進的技術設備,所以快速發展一直是中小企業無法完成的夢想。
1.4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過于統一由于中小企業規模小,所以很多企業都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合二為一,并且將行為目標和所有者目標合二為一,這樣就會導致企業內部組織過于單一,缺乏必要的管理層次,管理權力高度統一,最終致使血緣、地緣、親緣等關系充斥在企業中,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發展。
1.5人才流動大、員工素質低中小企業在技術、資金等方面落后,會影響到高級優秀人才的引進,企業整體素質難以提高。另一方面,企業里優秀的員工為了自身的發展往往會選擇跳槽,所以人才流動大成為我國中小企業面臨的重大問題。我國很多中小企業都是由小作坊發展而來的,而這些企業在最初階段是靠親屬、家族的支持發展的,所以企業在擴大過程中難免會保留大量的親屬,這樣就會導致企業的員工素質低,無法吸引優秀的人才。
2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現狀
2.1中小企業融資現狀及原因融資是中小企業實現進一步發展的重要途徑,但是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并不理想,主要表現在:首先是銀行貸款方面,中小企業的風險狀況在銀行那里還沒有比較有效的識別手段;其次是直接融資方面,如上文所說,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在資本市場上還沒得到滿足;最后是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依然依靠非正式金融部門。出現以上問題的原因主要是我國中小企業倒閉和歇業率比較高,銀行不愿意為他們提供貸款,還有就是我國中小企業沒有足夠的抵押和擔保資本,最后就是我國中小企業經營時間都比較短,沒有可以讓外界信賴的信用記錄,并且在內部管理制度方面也不太健全。
2.2中小企業投資現狀及原因我國中小企業會選擇投資那些風險比較低的項目,甚至一些企業會盲目投資,沒有科學的投資分析,主要投資問題包括:首先是中小企業沒有長遠目光,很多企業只重視短期利潤,導致他們發展后勁不足,在未來發展中很容易被淘汰;其次是企業缺乏合理投資規劃,盲目投資,他們往往不太關注資金周轉,而急于擴大投資,這樣在資金周轉上會出現更多的問題。造成中小企業投資問題頻出的原因:①個別企業領導成本意識不強,在分解產品成本時沒有認真按照企業設計要求運作;②因為中小企業沒有及時收集原始成本數據,往往是經過多次運轉后才能得到數據;③中小企業的統計表格不科學,歧義太大。
2.3中小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及原因內控制度是企業綜合性管理的活動,體現在企業的各種控制方法和程序方面,雖然我國中小企業在發展中不斷完善自身的內部控制,但是由于我國市場經濟的不健全,很多內控管理問題出現,主要表現在:首先是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的不合理,很多企業沒有做到分工明確、職務匹配的內控機制;其次是企業會計核算不合理,很多企業忽略了企業內部自身管理的完善;最后是企業財務管理不健全,很多企業往往為了節約人力會促使一人身兼數職。
3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改進方法和策略
3.1樹立正確企業財務管理理念
3.1.1強化財務管理意識。企業管理者強化正確的財務管理意識是實現企業成功財務管理的關鍵,只有管理者具備這種意識了,才能將重視財務管理的理念灌輸給企業的每一位員工,特別是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做到企業的事前、事中、事后都達到很好的財務管理,實現企業的最大利益。
3.1.2樹立企業全局觀念。財務管理是企業的核心,所以要想樹立重視企業財務管理的觀念,必須樹立企業全局觀念,從全局的角度去實現企業財務管理,增強全局意識,不斷運用新的財務管理理論,把理論與實際企業財務工作相結合,達到更好的企業整體發展。
3.2規范企業財務核算制度①規范企業財務核算制度。企業財務核算制度是企業財務管理極為重要的部分,企業應該重視這種機制,把具體的工作明確到具體的人手里,確保有人負責。企業財務核算制度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行和經營的工作重心,可能為企業更好地規劃資源配置方案。②加大企業財務管理的監督力度。目前我國企業財務管理通常出現監督不力的局面,針對這種弊端,企業應該建立嚴格的財務管理監督制度,加強企業內部監督。目前企業內部審計制度是比較有效的監督企業經營績效和財務信息的規范化制度,它可以督促企業財務部門正常履行監督和審計職責,保證企業正常運轉,特別是財務方面的運轉,保證企業在緊急時刻時有一定的資金支持。良好的監督不僅是為了防止財務管理問題的出現,也是對企業財務管理工作的優化。
3.3提高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素質①提高企業財管人員職業素質。企業財務管理涉及到企業最核心的財務方面的信息,所以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必須擁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道德,杜絕任何虛假信息的產生,必須以企業的整體利益為重,不能因為任何私利而篡改企業財務信息。同時企業要加強對企業財務人員的監督,提高他們的職業素質,對那些違反企業規定的員工要進行嚴格處理,把具體的事情具體到人,保證員工的權力、責任、利益三種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保證企業財務信息的準確、可靠。②提高企業財管人員業務素質。隨著市場經濟日趨激烈,對企業財務管理人員的業務要求也在逐漸提高,特別是知識時代的到來要求企業財務管理人員根據新科技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大量的互聯網等科技運用到現代企業財務管理之中,這就要求財務管理人員跟上時代的步伐,特別是一些老員工應該盡快適應新的財務管理手段,這就要求企業對財務管理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保證正常財務管理的開展。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