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理念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1 18:49:2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課理念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微課理念論文

篇1

充分的備課

作為一名新的教師,熟悉授課內容是教好一門課程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既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又要根據課程的特點兩者相結合,缺一不可。

1.根據學生的特點。所謂的備課并不是背課。講課不能脫離學生,不能不顧學生的反應而一味地背誦教材。相反,備課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接受能力。尤其是對于醫學院校的學生,在備課時,就要根據醫學類學生的特點,在邏輯性強的部分多參考不同版本教材和參考書,盡可能地把這部分內容準備充分。準備充分,在講課時才能講得透徹、清晰,學生才能易于明白。

2.根據課程的特點。除了上述以外,還要根據教學大綱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有選擇,有重點地準備和講授。分析化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掌握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實驗技能。因此,在講授的時候,更要側重于關于實際應用方面的原理與操作。例如,在滴定分析部分,應著重講明各種指示劑顏色的變色原理及溶液pH隨滴定劑加入量的變化等情況;電分析部分則側重pH計的測定原理,以及pH計的使用方法等;色譜則應讓學生重點掌握實驗理論和儀器的構造、組成部分等內容。總之,在上課之前只有做到充分的備課,在腦海里對于課程的內容有一個清晰的框架結構,才能做到對課程內容、大綱了如指掌,成竹在胸。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與方法應用,多媒體技術在教學領域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多媒體技術集聲、影、文、圖等為一體,應用于教學中可創造出圖文并茂、動靜結合、聲情融匯的視聽環境,能充分調動學生的感官,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應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大大降低教師課堂上的勞動強度,將新教師從粉筆,黑板中解放出來,將主要的精力集中于內容的講授中,學生也可避免不必要的筆記,便于學生自學,增加思考時間,從而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呢?

1.將圖片與動畫相結合。在分析化學的講授中,如果只貼上靜止的圖片,學生興趣不大,但是如果加上適當的動畫和聲音,便會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動畫、圖形、聲音的演示,加上教師深入淺出的講解,學生會在娛樂中學到知識,并留下深刻的印象。

2.多媒體排序要符合講課的流程。多媒體的存在不是獨立的,而是依托于課本,同時又是對課本的豐富,是在教師清晰的教學思路基礎上的。多媒體的設計安排要符合教學流程和教師教授的思路,這樣教師教授起來才能得心應手,一氣呵成,也更易于學生接受和學習。

3.教學課件質量的好壞需要學生的評價。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學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因此,多媒體設計的好壞,學生最有發言權。即在多媒體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及時完善、補充,結合學生進行反思,從而不斷提高多媒體的教學質量。但是,對于新任教師來講,切不可過多依賴多媒體,只圍著屏幕轉。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只能對教學起到輔助的作用,不能本末倒置,取代了教師講授的主體地位。

生動的教學

分析化學課程邏輯性強,有的內容相對枯燥、難懂。這就要求新任教師在講授的時候,除了盡量講清楚、講明白的同時還要注意教學方法。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提高教學生動性:

1.運用幽默的語言。幽默是一門藝術,幽默的教學語言具有提神的作用。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就要使自己的教學語言具有一定的幽默感,既能使學生始終集中精力,又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的作用。所以,教師一定要做到教學語言表達通俗、生動,有感染力,有一定的幽默感,只有這樣的教學語言才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教學的效果。

2.改變教學方式。如今,多媒體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學生也習慣了這種教學方式。然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豐富多媒體課件外,還可以改變一下教學方式。例如,讓學生來當老師給同學們講授課程的某一部分,請其他同學指出其中的錯誤。這樣,不僅改變了知識單向傳輸的方式,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有了責任感,他們在看書、掌握課本知識的時候就更加認真、積極,同時,也體驗了教師備課的過程。除此之外,生動的教學語言是師生雙方傳遞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載體,親切、感人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保持積極舒暢的學習心境,能喚起學生的熱情。所以生動的教學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來實現。

飽滿的精神狀態

篇2

論文關鍵詞:威信青年科任教師策略

論文摘要:教師威信對學生和自身的成長發展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青年教師是小學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科任教師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實施者,其有無威信、威信大小,關系著整個小學階段素質教育的質量。小學青年科任教師要努力加強自身修養,以才樹威、以德立信、以學促威、以愛弘信,樹立和弘揚崇高的威信。

小學是漫漫人生終身教育的起始階段,小學教師的人格魅力對小學生的成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威信是教師人格魅力中最閃

光的部分。小學青年科任教師樹立崇高的威信,對促進自身的成長發展、培育學生的綜合素質基礎、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教師威信的本質與特點

所謂教師的威信,是指教師在學生、家長、同行、領導等人群中的聲望與信譽,是教師的人格受到尊重和熱愛,教師的言行得到信賴的一種狀態。威信本質上是一種心理現象,是學生、家長以及同行對教師個體在尊重、愛護、影響基礎上的一種敬佩、信服、支持的精神感召力量。教師威信的形成,是主、客觀條件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觀條件是指教師自身的心理素質,這是威信形成的決定性因素;客觀條件是指影響教師威信形成的外部因素,包括教師的社會地位、教育行政機關和學校領導者對教師的態度以及學生家長對教師的態度。

教師威信具有層次性、累積性、互動性的特點。層次性是指教師威信影響面、影響的持續時間、影響力的大小有程度的差別,在不同年齡學生中有不同表現,小學低年級學生側重于興趣和情感方面,中、高年級學生則側重于教師的態度與思想品質、業務水平、教育能力、廣泛的科學文化興趣等方面的綜合評價。累積性是指教師樹立威信需要長期積累,經歷由量變到質變、由習慣到自然的過程。互動性是指教師威信對師生雙方具有交互影響的作用。有威信的教師對學生的成長進步具有很強的激勵、示范作用,也有助于教師進一步堅定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信心。

二、青年科任教師樹立較高的威信是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青年教師是小學教師隊伍的中堅,教學任務重,從教時間短,迫切需要樹立威信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青年教師與學生年齡差距小,思想解放,接受新事物快,性格開朗,興趣廣泛,易于與學生溝通,具備了建立自覺威信的良好條件。科任課盡管對學生的升學沒有硬約束,但科任學科大多是一些實踐性科目,符合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對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這為建立威信提供了可能。

青年科任教師威信的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對于打牢小學生科任學科基礎、培育綜合素質乃至終生的發展具有奠基作用;第二,科任教師授課任務涵蓋班級多,與學生接觸面廣,影響面大;第三,青年科任教師精力充沛、思維敏捷,處于事業的起始階段,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其有無威信、威信高低,對教師本人的成長和事業的推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青年科任教師確立了崇高的威信,有助于形成對本學科經久不衰的教研動力,保持對教育事業旺盛的工作熱情,進而會對學校凝練辦學特色、提高知名度、擴大聲譽,產生深遠的影響。

三、青年科任教師樹立威信的策略

小學科任教師威信的形成是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教師本人的智能、信譽、勤學和愛心具有決定性意義,青年科任教師需要具備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德、勤學的態度、真摯的情感,才能樹立并弘揚崇高的威信。

以才樹威:教師的才能,是成為學生心目中理想教師的重要因素。知識淵博、教學得法,敏銳的觀察力、強烈的感召力等等,無疑會受到學生的歡迎。科任青年教師良好的藝術修養、蓬勃的外在氣質、精深的專業知識、生動的課堂講授、多彩的學科活動是小學生產生敬佩感的重要源泉,是家長、同行和學校領導產生信賴感的重要條件。青年科任教師要深入鉆研新課標,實踐新課程理念,優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形成各具特色的教研風格,著力塑造學術權威形象,努力打造智能品牌。

以德立信:品德是人的本質的表現,是吸引學生的基礎。愛黨愛國、敬業奉獻、公正無私、待人真誠、明理誠信、以身作則、謙虛謹慎、言行一致的品格,是成為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理想教師、同行心目中的最佳伙伴、領導心目中的優秀助手的重要條件。青年科任教師要努力學習黨的創新理論、法律法規,培育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高尚的師德,對自己要嚴于自律、自尊自信,對學生要寬嚴有度、言出必行,對同行要虛心請教、樂于助人,對領導要尊重信任、全力配合,著力塑造誠實守信形象,努力打造信譽品牌。

以學促威:終身學習是當今時代的主題,也是擴大和深化教師威信的重要途徑。在信息爆炸的當今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渠道極大拓展,加之各種業余特長輔導班的舉辦,學生發展音樂、美術、體育等素質的途徑不再限于學校教育,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真理的代言人,這要求青年科任教師必須增強憂患意識,以只爭朝夕的精神,站在學科前沿,努力學習各門知識和專業技能,不斷拓展知識面,完善知識結構,著力塑造終身學習形象,努力打造勤學品牌。

篇3

1、學習與改革

新課標的出臺對我們每一位老師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本學期我們數學組繼續加強新課標的理論學習,并將它上升到指導、應用我們的教學實踐的高度,期初我們在每個人備好同一節課、寫好教學設計的基礎上選拔出三位教師莊輝誼、孫蕾和趙微婭參加了奉化市城區課堂教學設計展示活動,受到了其他學校老師的一致好評。三月份莊輝誼老師從網上收集資料專門做了《走近新課程》的講座。四月初,從北京回來的竺君斐和李蓉兩位老師分別為數學組的全體教師上了新課標理念下的示范課和做了講座,讓老師們領略了大城市的課改理念。期中時,我們數學組還對數十年來一直占據試卷大比分的應用題進行了改革,采用學生身邊的生活問題做題目,題目帶有趣味性、靈活性和探究性,這樣改革無論對于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次新課標對腦子的洗禮。本學期奉化市級以上教壇新秀都上了匯報課,期末還進行了新課標理念下的教學案例撰寫,無論從課堂教學展示還是案例撰寫上來看,老師們都已經自然而然的用新課標理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新課標已經逐漸深入人心。

2、教研與科研

教研活動是教研組的常規活動,數學組2周一次的教研活動內容都排的滿滿的,常常是剛評完一位老師的課,馬上就進行新課標的理論學習,接著還有外出聽課教師的聽課匯報,所以教研活動常常超過了下班的時間。許多老師都積極承擔教研課,再加上學校的市級以上教壇新秀展示活動,這學期數學組的絕大多數老師都上了公開課或做了論壇,我自己覺得,有時候去聽某些特級教師的課(往往有不少是幾年前的老課),還是我們自己學校許多教師設計的實在,精彩,既

能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也比較切合實際,能受到啟發。本學期為了提高數學組教師的聽課、評課能力,我們的教研活動對評課提出了新的要求,每位教師至少一次對公開課進行主評,要求能結合相關的教學理論,對教學理念、教學環節等各個方面進行深入的剖析,經過一學期的實施,數學組全體教師的評課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本學期數學組的大部分教師結合自己的奉化市立項課題進行了資料的積累與論文撰寫,其他教師則結合自己的教學點滴寫了論文、案例或心得,竺君斐老師的《創新學習的路要一步一步的走》獲省寫作培訓班二等獎,孫蕾老師的教師日記《我的香港學生》發表在寧波晚報上,趙微婭老師的《引導主體參與,促進主動發展》獲全國優秀論文評選二等獎,孫春暉與莊輝誼合寫的《實施開放型教學,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發表在《現代中小學教育》雜志中,莊輝誼老師的論文《走進生活,讓學生自愿參與》發表在《寧波小學教師進修》雜志中。

3、教師與教學

本學期數學組青年教師奮發進取,骨干教師大放異彩,本學期有奉化市優質課的評比,鄔揚光老師在自己的深入鉆研、精心設計下,在兩位數學組長、竺君斐及其他老師的幫助下,上的課一節比一節新穎,終于在奉化市優質課評比中獲二等獎。我們的汪芳老師,經過幾年的積累和實踐,不但在課題、論文方面研究的頗有深度,在教學方面也孜孜不卷,為了在創新教育優質課評比中取得好成績,汪芳老師自身翻閱了大量的資料,教案一改再改,同時請教了所有可以請教的名師、教研員及數學組的各位老師,博取眾長,精益求精,功夫不負有心人,汪芳老師的《萬以內數的讀法》一課在創新教育優質課評比中獲一等獎,就算我們撇開成績,汪芳老師的鉆研勁兒也值得我和其他的老師學習和借鑒。為了在下學期的教壇新秀比賽中取得好成績,本學期對數學組的青年教師進行了選拔和培訓。孫蕾和胡浩峰老師經過了命題、說課、論壇、上課的層層訓練,從教學理念、教學能力等各個方面看都日趨成熟,我們期待著他們在下學期的教壇新秀評比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篇4

關鍵詞:高效課堂;文化;教育科研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09-0029-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9.016

教育是一孕育夢想,追尋夢想,實現夢想的過程,也是一個充滿著生機和鮮活的過程,因為它綻放著成長之花,展現著智慧之美。正因為如此,我們在課改的路上一刻也不能停歇。近年來,我校深化課堂教學,教育教學工作科學推進,進一步完善學校雅行教育體系,整體提升辦學品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學校的教育教學中,努力做到管理工作,精細和精致;教學工作,高效和精彩;教科研工作,真實和有效;特色工作,扎實和創新;少先隊工作,規范和靈動;后勤工作,安全和放心。使學校真正成為“雅”的校園,“雅”的管理,“雅”的德育,“雅”的課堂,“雅”的師生。

“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打造一流的學校”。因此,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教育發展的客觀要求。“雅”,是教師內外兼修的氣質,是精神修養不斷提升而外顯的文雅風范;“行”,是學思具備、知行統一的能力,是長期實踐活動培養出的較穩定的行為習慣。我們要在傳承積淀、深入挖掘、實踐探索和創新發展的基礎上,將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與日常的行為養成教育和學科德育滲透相結合,構建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教育任務的“雅行教育”理念體系。

一、打造名優課堂,鑄就高效課堂

教學的魅力不是記住別人的思考,而是產生自己的思考。真正的高效課堂是學生情感的閘門不斷開啟,智慧的火花不斷點燃的課堂;是不斷激發活力,不斷創新出彩的課堂;是學生積極參與,個性得到張揚的課堂;是簡約、精致、真實、靈動、高效、情智共生的課堂。因此,在打造高效課堂的歷程中,我們更多地關注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學習過程的參與度、學習態度的主動性;更多地關注教師課前對文本的閱讀深度、課中對課堂的駕馭力度、課后對學生的輔導強度。

二、豐富教育教學內涵,實現文化引領

文化影響人,文化教育人。只有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環境,才能給師生以積極向上的審美感受,進而引領師生的精神世界。打造高效課堂校園文化,用課改文化引領師生永葆激情。

學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點時空,濃厚校園課改氛圍,使人步入學校,就能處處感受到課改的氣息。如學校精心制作了高效課堂文化展板,電子屏對高效課堂的宣傳。各班的班級文化打造也彰顯高效課堂氛圍。如班級黑板上繪制“學習小組課堂評價欄”,在每個教室外墻統一布置了一塊特色展板,展示學生風采等。唯有把學生“浸泡”在優質文化里才可以實現教育的目的,課改才會內化為師生所需。

三、構建扎實靈動的雅行課堂

在探究雅行課堂的過程中,我們在經歷了“分層教學―合作教學―有效教學―生本教育―‘互聯網+’教育”等教育理念浸潤的基礎上,進行深度反思整合。首先定位雅行課堂為“真實的、充滿活力的課堂;學生興趣盎然、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的課堂;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個性得到張揚的課堂”。

我們通過“學名師、聽講座、重研討、抓展示、寫反思”的方法,激勵教師在學習中提升,在反思中進步,在創新中超越。通過開展“名優教師示范課”“骨干教師研討課”“青年教師展示課”,以及“一師一故事”“一師一論文”“一師一優課”“人人上一節精品課”等系列活動。使教師在活動中歷練技能、激發活力、凝聚智慧、形成特色;通過成立名師工作室、金鑰匙導師團隊、優課團隊、微課團隊等6大團隊,實現名優教師引領,團隊互助發展,優質資源共享;通過制定教師專業成長“四級平臺”,達到目標激勵、分批培養,梯次成長目的;通過實施“青藍工程”“聯盟發展工程”“理念提升工程”,發揮團隊優勢,實現強弱聯動、整體提升、共同發展。

同時,我們深入開展“一誦一讀一講”微課堂系列活動,通過“晨誦、午練、暮讀”,達到語文課前一誦,課外延伸閱讀;數學課前一講,分析辯解數理;英語課前一測,強化積累應用,達到與常規課堂高效融合,助推雅行課堂深入開展的目的。

為在開展校本教研的過程中豐富內涵,我們以“課堂觀察,發現問題―學習研討,釋疑解難―反復錘煉,形成體系―反思總結,理論提升”為研討思路,鼓勵教師“跨學科、復合化”學習與發展。通過開展教師論壇、雅行論壇、微課論壇、教育敘事、沙龍研討、課堂困惑專題解疑等特色系列活動。使教師通過研討交流和經驗分享,提升教學技能和理論素養。實現教師因教研而發展,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學生因自主而發展的雅行課堂文化。

四、教育科研實效化,引領教師走進課改天地

篇5

關鍵詞 微課 應用型本科院校 建設與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問題的提出

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普通高等院校轉向應用技術型大學,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高水平應用型人才。龔震偉[1]在國內第一次提出了“應用型本科”的概念,認為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培養操作技術型人才的教育,更強調應用性和技能性。應用型本科教育是對傳統本科教育的反思,在傳統本科教育中,教師教的多,學生理論知識足夠,但脫離實踐。應用型本科院校應積極探索一種基于能力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素質和實際操作能力。

“十二五”期間,我國明確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因此,轉型后的應用型本科教育不能停留在傳統的授課模式中,應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按照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調整教育理念,轉變教學思路,更新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造性意識的培養,以應用技術型人才為培養目標。

當前,大部分本科院校仍采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教師是主體,以傳授理論知識為主,課堂上教師一個人講,學生被動接受,且大學擴招以后,一個班的學生人數一般在50人左右,教學效果非常不好,大部分學生利用手機玩游戲、聊天、看視頻。教學內容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且教材沒有及時更新,對學生的評價也只限于平時的考勤和期末的考試,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影響了以能力為導向的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微課最大的特點是時間短,適合學生的注意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因此,“微課”是應用型本科院校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2 微課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的促進作用

雖然目前微課在中小學和高職院校開展得如火如荼,但微課在本科院校教學中更具優勢。因為本科學生相比中小學生和高職學生自覺性更強,且自由學習的時間比較多,學生有更多時間進行在線視頻學習。本科院校教師的信息化技術水平更高,容易接受新興事物,在微課建設方面更具優勢。因此,微課對應用型本科院校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2.1 微課促進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注重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微課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進行精心設計,圍繞某個學科的知識點開展教學,并采用圖文音并茂的表現形式刺激學生的感官。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學習目標、學習時間、興趣愛好及學科需求選擇微課視頻,進行靈活自主的學習,以獲得最佳學習效果。

2.2 微課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微n在促進本科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之外,也促進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微課為高校教師搭建了展示教學風采和互動交流的平臺,促進知識的更新和教學能力的提升。一個受同行關注和學生喜愛的微課視頻需要教師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超高的視頻制作技術、扎實的學科專業基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這就需要教師不斷轉變教育理念,重塑專業意識,更新專業知識,提高學科水平和信息技術水平。

2.3 微課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校企深度融合,無縫對接,學生零距離上崗,因此,必須強化崗位實踐訓練,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方案一般設置160-180學分,其中實踐教學學分占了較大的比重,一般高于25%。韋嘉嘉認為將微課應用于高校實踐教學,可以提高高校實踐教學的質量。應用型本科院校可利用微課視頻展示實踐操作細節,幫助學生領悟操作要領。微課還可展示操作流程,讓教師按照流程開展教學,在創設的實踐教學情境中,幫助學生增加直觀感。

3 應用型本科院校微課建設存在的問題

微課建設是為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果。微課資源要不斷地優化、完善和豐富。目前,許多應用型本科院校在積極倡導微課教學,但還沒有形成系統化、規模化,微課建設仍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微課教學資源單一,缺乏系統性和兼容性。第二,微課設計方面,由于本科院校教師剛接觸微課,不熟悉微課的教學設計,導致微課選題過大,主題不突出,沒有特色。第三,微課視頻制作比較粗造,有些高校沒有建設專門的錄播教室,視頻錄制條件很差,僅靠普通攝像機等設備錄制;有些高校雖然建設了高大上的錄播教室,但教師錄完之后,不會做后期處理,也沒有技術人員幫助剪輯,導致視頻制作效果不理想,要么聲音小,要么畫面不清晰,要么沒有字幕提示,難以制作出優質的微課教學視頻。第五,微課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一些微課是因為精品課程建設需要而建設,并沒有實質去應用;一些微課是因為教學比賽需要而建設,其主體是教師,沒有在學生中推廣,沒有為學生所用。第六,部分本科院校沒有建立微課平臺,一些院校雖然已經建設了網絡課程平臺,但沒有很好地開發和利用,沒有為本科生的自主學習創造條件。

4 應用型本科院校“微課”建設原則

4.1 “微課”建設應符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特色

“微課”就其本質而言是教學資源,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微課”開發與建設應該遵循應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特點。柳友榮提出我國應用型本科院校應以社會人才需求為導向,培養高層次應用性人才為目標。因此,應用型本科院校“微課”開發與建設,要以此為出發點,按照應用型本科院校崗位需求分析工作任務,安排學習內容,設計制作微課。

4.2 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本科教育一直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倡導教師教得少一點,學生學得多一點。但在傳統的應試教育下,課堂以教師為中心,教學過程就是給學生灌輸知識,通過填鴨式傳授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微課模式下,要樹立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根據本科生的特點,轉變自己的角色,由教學主角轉變為教學輔助者,幫助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4.3 教師團隊協同開發原則

優質的微課資源是主題突出、視頻精美、設計科學的,這需要教師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扎實的學科專業理論基礎、熟練掌握現代信息技術,但僅靠教師個人的力量是難以完成的,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管理層應牽頭建立協同開發機制,團結協作,集中優勢資源,打造微課信息平臺,促進微課的開發和應用。

4.4 強調微課資源的實際應用原則

微課不能僅為建設而建設,要考慮微課的實際應用,要將微課真正用于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中。微課可作為混合學習的重要資源,如慕課、翻轉課堂都可使用微課視頻。微課只有在應用過程中才能發現問題,才能不斷優化完善,以用促建是高校微課建設的基本原則。

5 應用型本科院校微課應用的策略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大力開發應用微課,將微課建設納入課程建設的一個重要項目。

5.1 建立應用型本科院校“微課”的管理機制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建立相關的“微課”管理機制,以規范微課的設計與開發。學校管理層從頂層設計層面,支持和鼓勵微課的開發,提供網絡課程平臺,組織微課制作技術的培訓與指導。在院系層面,應以學科為依托,推動專業發展,分析專業特色,確定微課的主題。就具體課程而言,重點關注該門課程的重點難點,將其制成微課。高校教師應站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高度,以學生為主體,根據課程建設需要進行微課教學,充分發揮微課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5.2 齊心協力推動微課資源開發,提升微課應用效果

應用型本科院校應考慮學校的辦學定位、辦學理念和辦學特色,有效開展與應用微課,發揮教師的專長,建設高質量的微課資源,提升微課的教學效果。在混合教學模式中,微課為常規教學提供了網絡課程空間,突破了教學的時空局限,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但是,很多高校在微課建設方面投入不足,管理層推動不夠,僅靠教師個人單打獨斗,微課建設質量不高,沒有形成系統化和規模化,微課不能得到持續的發展和應用。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高校應協調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優勢資源開發建設微課。

5.3 加強微課的設計

本科院校教育倡導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與自我學習能力。微課能否成功的關鍵在于微課的設計。教師要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培養規格和要求,分析課程的教學目標、重點和難點及學生的學習情況,選擇教學內容,融入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設計教學過程,制作教學視頻。微課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媒體設計、PPT 設計、教學視頻的設計及微課的教案設計等。

5.4 構建微課資源共享平臺

金燕提出微課資源共享平臺構建的本質在于優質微課資源的共享,認為強化微課資源應用和推廣是微課資源共享平臺建設的重要工作。微課資源共享平臺的構建是推進微n建設的重要環節,是微課資源共享的有力保障。微課資源共享平臺將對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學改革提供一個很好的網絡平臺。微課資源只有上傳到網絡共享平臺上,才能得到更好的應用。微課平臺不僅要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還要輔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微課資源共享平臺的開發和構建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劉建華等提出建設“微課”教學資源共享平臺的構架和方案。應用型本科院校在構建微課資源共享平臺時要進行整體規劃,避免盲目上微課,避免微課資源的浪費。

微課是網絡環境下教育領域的產物,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和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可延伸課堂教學,輔助傳統教學,促進高校教學改革的發展。普通高等院校在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過程中,應積極探索混合式課堂教學模式,開發和應用微課來培養高水平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龔震偉.應用型本科應重視創造性培養[J].江南論壇,1998(3):41.

[2] 柳友榮.我國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發展研究[J].南京:南京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1.

[3] 韋嘉嘉.基于微課的高校實踐教學設計初探[J].高教論壇,2015(2):122-125.

篇6

關鍵詞:慕課理念;高職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思路

一、前言

MOOC是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的英文全拼寫的首字母簡稱,它是網絡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慕課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呈現出開放的、匯集海量的各類優秀師資資源的網上資料庫。更為重要的是,慕課變革了我國原有的高職教育教學模式,在人才培養、教學評估、教程研發、教學模式等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引起了巨大變化。

二、慕課理念下,高職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有人說,高職教育很快將面臨“慕課為王”的時代。這種說法也許并不過分,但是需要經歷時間的檢驗。慕課理念在引入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與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發生激烈的碰撞,出現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1)沖擊教學對象的問題。信息化、網絡化的發展成就了慕課的輝煌,使慕課對教學對象產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它也強烈地沖擊了教學對象。慕課使高校教師的地位邊緣化,因而使高校教師產生巨大的心理壓力。慕課是以網絡學習、自主學習為主要形式的,這必然會降低授課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交流可能更多的是通過網絡、電子郵件和視頻等工具來實現的,教師走上講臺的機會被大大地剝奪了。

(2)組織與設計教學內容的問題。慕課與精品課程、視頻公開課、教學資料庫、微課、微課堂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存在如何定位慕課的問題。精品課程有沒有可能采用慕課形式?慕課是不是視頻公開課升級而來的?作為一種在線自主學習方式,慕課給予學習者以極大的自。慕課可以在呈現原來課堂教學的全部環節,比如教學、互動、討論和點評等。微課著重于對“點”的教學,比如技能點和知識點,呈現出一種碎片化、單元化的特點。慕課具有課程的完整性、 體系性和自我學習性,因此,教師需要從慕課的角度重新設計原有的教學內容。

(3)教學質量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教學質量取決于教師、學生和教學方式三個方面。高職院校的學生素質有高有低,學科背景和個人經歷有極大的差異性,這就給那些以慕課為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生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自主學習要求學習者有嚴格的自律性,而來源不同的生源必然使慕課難以保障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個體之間在學習效果上必然存在巨大差異。高職院校的教師也必須調整自身的教學方式,以適應慕課的課程特點。

(4)對教學過程進行考核評價問題。傳統的考核評價有一整套科學合理的成熟做法,比如,針對學生的考核,可以采用開卷或者閉卷考試、論文答辯、課后作業的考核評價方式。針對授課教師的考核,則有同行聽課、督導聽課、學生測評和講課比賽等方式。但是,由于慕課具有開放性和自主性的特點,舞弊頂替的情況難以避免,如果安裝視頻進行監控,又與慕課的原意南轅北轍。較好的解決辦法可能是避免一味排斥高職教育中使用的傳統教學方式,應使兩者互為補充、取長補短。

三、結語

慕課的課程開發周期非常漫長,一般開發一門課程需要耗費6個月以上的時間,而且開發費用和運行費用昂貴。此外,高職院校師生對慕課也有一個探索、適應和提高的過程。在此背景之下,高職院校的慕課建設不宜一味地鋪攤子、上項目,更不能盲目跟風,造成浪費。可行的辦法是,根據本校的特點,做好規劃,探索提高,循序漸進。在慕課理念下,高職教育的教學模式必然會發生巨大的變化。慕課的開放式、自主式的學習特點,既是對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式的考驗,又是提升教學質量的契機。高職院校應當做好頂層設計,循序漸進,逐步摸索出一條符合高職院校特色的教學模式改革之路。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MOOC;微課;網站設計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14)01-0113-06

引言

近年來,隨著移動網絡與Web 2.0技術的發展,“微課”的應用與實踐已經遍布全國,許多一線教師都開始嘗試自制微課視頻,各類網校也推出了自己“微課”的學習視頻,學生們也開始積極主動在網絡上搜索與自己所學課程相關的微課資源,高校應抓住“微課”流行的契機,積極主動地結合本校專業資源特色,打造校本數字資源庫,建設網絡輔助教學平臺,深化信息技術在高校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因此,本文擬借鑒國際上目前流行的MOOC建設理念,嘗試設計適合高校課程教學的“微課”資源網站。

一、微課資源網站設計概述

“微課”最初是“微型教學視頻課例”的簡稱,以微型教學視頻為核心,包含與教學相配套的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等支持性和擴展性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半結構化、網頁化、開放性、情景化的資源動態生成與交互教學應用環境。

微課程以其教學目標明確、內容短小精悍,集中說明并解決一個問題的小課程,具有快餐化、簡單化、實用化、多樣化、聚焦化、智能化、娛樂化等鮮明特點,更加適合網絡平臺的共享與傳播,隨著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微課程實現了對教師“教”的資源和學生“學”的資源的有效補充。因此,高校“微課”網站的建設一方面能夠提升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促進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另一方面能夠輔助學生自主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微課”建設作為筆者所在高校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一個錨點,是校內信息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該網站的建設不同于其他商業類網站,要把師生的教學需求放在第一位,避免形式主義,同時要區別于社會微課資源網站建設,體現財經類高校課程特色,立足本校教學,兼顧社會效益。因此,“微課”資源網站的設計,首先從師生需求出發,前期設計著重考慮教師的教學需求與學生的學習需求,一方面能夠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另一封面也要能夠成為教師課堂教學的輔助平臺。在強調資源建設的同時,豐富網站各項教學功能,力圖實現資源與教學平臺的同步發展,打造成為校內教學資源中心與網絡平臺,進一步豐富教師教育教學方法,更新教育教學理念,推進高校教育信息化改革。

二、MOOC理念對微課資源網站設計的啟示

1.MOOC概述

MOOC,是英文A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的首字母縮寫,中文譯為“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維基百科的解釋為:MOOC是由大量參與者經互聯網并免費開放的網絡課程。除了提供傳統課程材料,如視頻,閱讀,和問題集外,MOOC還幫助學生、教授和助教們搭建一個網絡互動社區。

MOOC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在線課程開發模式,其完全開放性、超大規模、用戶自組織和社會建設性的特點造就了其在互聯網迅速普及的神話。所有的MOOC課程都是完全免費開放的,這些課程不是搜集,而是一種將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授課者和學習者通過某一個共同的話題或主題聯系起來的方式方法。

MOOC課程提倡共享資源,匯集大量用戶思想以獲得更多的知識,這種理念來自于聯通主義學習理論,與聯通主義的基本觀點相對應,Downes等人總結出MOOC課程的若干基本原則。

(1)聚集。在傳統課程中,學習內容是由教師提前準備好的。而在MOOC課程中,大部分內容是動態匯集的。課程為分布在互聯網各處的海量內容提供了一個集合點,這些內容會通過網頁或課程通訊(Newsletter)等形式聚合以提供給課程的使用者。這些內容是無止境的,學習者很可能不能讀完所有的內容,他們應該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要學習的內容。

(2)混合。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將課程中的內容和課程外的內容相互混合,將學習者自己的資源和課程資源混合。通常的做法是撰寫博客,通過社會性書簽記錄和分享新資源,參與論壇討論,使用Twitter發表簡短的意見等。

(3)轉用。根據學習者自己的目標轉用聚合的課程資源以及混合后的資源。課程的目標不是讓學習者重復課程的已有的內容,而是鼓勵他們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學習者可以基于課程已有知識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想法編撰新的內容。

(4)推動分享。學習者應該積極與課程的其他學習者以及課程外的所有人分享自己所創作、混合或轉用的創意和內容,引起更多的回應和評論。分享的內容可以是新資源、新觀點、新見解等。這些內容中有價值的部分也會被課程協調人聚合到課程通訊中。

2.MOOC課程的運行模式

根據李青等對國際上流行的MOOC課程分析,MOOC的一般運行模式如圖1。每門MOOC課程都會有一個中心平臺(一般會采用Wiki或Blog等簡單易用的社會化工具),由課程協調人管理和維護。通過該平臺的課程信息包括課程概要、內容資源、每周話題、活動通知、組織教師介紹等等,以此組織整門課程的學習活動。學習者可自由選擇論壇、微博、社交網站等個性化學習工具。在MOOC課程中,教師話題和活動,協調學習者的討論,推動學習進程;學習者則通過各種平臺和工具,瀏覽、討論、完成作業,最終達到學習的目的。

這一流程對于微課資源網站設計的啟發是,微課資源網站不應該只是一個資源的、下載站點,應該更加注重教學互動,為師生提供專屬討論區、自由的資源共享權限、靈活的資源分享方式,成為一個集資源分享、社區討論為一體的教學平臺。

三、基于MooC理念的“微課”網站設計分析

1.“微課”網站總體規劃

(1)頁面風格設計。“微課”網站界面的設計應當以簡潔、美觀為主,色彩、文字、圖片、視頻的使用風格要同意,排列清晰有序。網站頁面以淺色為主,營造輕松、舒適的頁面感受。

(2)系統功能結構設計。網站功能模塊主要包括:網站幫助系統、資源中心、論壇、檢索系統、后臺管理五大模塊,具體功能結構如圖2。

網站的幫助系統主要包括網站使用說明、資源上傳規范說明、留言板和論壇版塊使用說明,同時提供系統留言板,支持匿名留言,解答用戶使用中的疑難問題。幫助系統幫助用戶有效操作“微課”資源網站。

“微課”資源中心是“微課”資源網站建設的核心。對資源中心的資源分類依據校內學院系部課程進行劃分,這樣有助于校內用戶迅速查找相關課程資源,同時,在論壇模塊以同樣的方式劃分論壇版塊,與資源中心相呼應,并將注冊用戶的操作信息同步,例如,在資源中心上傳資源后,會在論壇相應版塊自動一條帶有超級鏈接的至該用戶上傳資源的帖子。

資源中心支持所有用戶的資源查詢、瀏覽、下載,支持注冊用戶的資源上傳、訂閱、收藏、推薦與評價功能,同時通過設置注冊用戶的角色信息,實現對注冊用戶的個性化資源推送功能。

資源訂閱功能,通過xML語言實現資源庫對不同注冊用戶需求的個性化推送。一旦網絡上傳了用戶訂閱的偏好資源,系統即可以向用戶以短信、郵件的形式直接向用戶推送該資源。

資源收藏功能為注冊用戶提供網絡在線資源收藏功能。用戶對自己上傳、下載或喜愛的資源,可以直接分類保存在用戶網絡收藏夾中,以便于用戶管理自己的學習資源。

資源的檢索功能分為分類檢索和綜合檢索。分類檢索是用戶可以依據資源的專業、年級、學院屬性直接進行檢索;綜合檢索中,可以實現以標題、關鍵字、專業和作者等數據的核心資源屬性進行檢索。

資源評價功能可以實現用戶對“微課”資源的評分、評論,評分結果計入系統推薦功能模塊,在首頁實現對資源的評分排序推薦。

論壇功能為用戶提供交流的平臺,論壇版塊分類與資源中心的資源分類同步,當資源中心注冊用戶上傳相關資源后,在論壇相應版塊也會直接新建帖子,提供該上傳資源的鏈接地址。同時,論壇可以實現與QQ賬號綁定,個人發言信息可以在騰訊微博同步廣播。注冊教師用戶可以根據教學的需求,向管理員申請新建課程討論版塊,對版塊內討論內容,教師有權進行審查、刪除。

后臺管理模塊可以對網站的所有上傳資源、論壇、網站注冊用戶進行管理,并且可以實現對注冊用戶網絡學習行為的統計,包括注冊用戶在線時長,發帖頻率,資源上傳與下載頻率等,并以報表的形式呈現給后臺管理員。在網站管理模塊中,管理人員的角色劃分為網站管理員、教師、學生三個不同權限的組,每組的具體權限劃分詳見下文“用戶角色權限”內容。

(3)用戶角色權限

根據“微課”網站的使用對象,將網站用戶分為四類:教師、學生、匿名用戶、網站管理員。各類用戶的角色權限如圖3所示。

匿名用戶權限包括檢索、查詢、獲取資源,可以對訪問的資源進行留言評價,還可以通過網站留言板獲得支持。

學生注冊用戶除了擁有匿名用戶的權限外,還擁有以下權限:

資源管理權限:資源的上傳與下載、對自己上傳的資源進行再編輯,包括查看、刪除、修改;對喜愛資源進行收藏,訂閱。

論壇權限:用戶基本信息維護,參與論壇討論,申請加入特定教師課程討論組,向論壇注冊用戶發送站內短消息,留言版塊留言。

教師注冊用戶除了擁有上述學生用戶的所有權限之外,再資源與論壇權限方面還擁有以下特權:

資源管理權限:教師可以對所屬學院類目下的“微課”資源管理,包括該學院類目下所有資源進行查看、刪除、修改、上傳與評價。

論壇權限:教師有權申請設立獨立的課程討論版塊,并有權新建用戶組,對該用戶組學生用戶進行管理。例如,教師能夠為新建用戶組的學生發放學習資料、發送群組消息、推薦資源、管理組內學生上傳內容、查看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的統計信息,包括學生上網時長、逗留版塊、發言頻次等。

網站管理員對用戶的管理包括添加、刪除、修改學生和教師用戶的信息與權限。對網站的資源的管理,包括對于資源入庫的審核,資源的編輯、刪除;對論壇的全面管理,包括帖子審核、屏蔽、刪除、修改;同時也可以查看整個網站注冊用戶的網絡行為統計信息(包括登錄次數、在線時長、發言頻次、登錄板塊分布等)。

(4)微課網站運行流程

通過上述功能設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MOOC課程建設理念使用微課網站輔助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首先通過微課資源網站課程相關信息,包括使用論壇專屬版塊、教師個人微博、郵件推送等方式,向班級學生提供課程資料(包括微課視頻、教學課件、講稿等)、布置課程任務、提出討論主題,學生及時參與互動,自由上傳搜集來的各種課程相關資源,由教師審核后至網站,為課堂教學的展開打好基礎。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依據自學的網絡課程資源與討論主題,在課堂與教師展開互動,依據網站平臺的學生網絡學習行為統計信息,對已經參與網絡學習討論的學生,直接回答其學習疑惑;對未進行網絡學習的學生,引入新課,講解要點,布置任務,督促學習,有針對性地區別輔導。課后,再次通過微課資源網站,匯總討論問題,上傳新課任務(如圖4)。

學生在課前通過微課資源網站與教師騰訊微博郵件等方式,自主學習教師布置的新課任務,收集學習各類課程相關資源,并將自己認為較好的資源上傳至微課網站,提交教師審核,同時整理學習疑問,在課堂上集中與教師和同學討論,課后再通過微課資源網站發帖或向教師發郵件解決遺留問題,接收教師新課內容,開始下一單元學習(如圖5)。

篇8

關鍵詞:微課;翻轉課堂;主動性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596(2020)07-0097-04

一、引言

法學教育是當前我國高校落實國家提出的“全面實施依法治國”的戰略思想的重要途徑。法學教育目的是為國家培養一批實戰型精英,為全面實現依法治國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如何將依法治國的理念融入法學的實際教學是法學教育的重點。

翻轉課堂是指學生課前主動學習新知識,教師在課堂上針對學生提出的疑難知識進行答疑解惑,從而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學習和積累的新型課堂教學方式。翻轉課堂最初出現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林地公園高中。兩位教師即喬納森·貝格曼和亞綸·沙姆斯為了讓那些經常請假缺課的學生能夠趕上教學進度而實施的一種措施。他們意外發現這種方法比傳統的教學方法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后因這種教學模式的顯著教學效果而被美國各個學校在校廣為推廣流行。近年來另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微課也漸漸呈現出自己的獨特優勢。微課是指在較短時間內,將知識點細分化,內容簡單化并輔以網絡的方式開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微課在國外的名稱為minicourse、microlecture、microlesson等。我國首次提出微課教學的是胡鐵。他認為:“微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者教學環節而展開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結合。”微課和翻轉課堂都是教學方式上的轉變,但目前為止都沒有提供一成不變的教學模式。2015年奧拂萊赫蒂和菲利普斯對翻轉課堂進行了充分研究,他們認為由于沒有相關的理論框架,翻轉課堂在現實中缺乏一致的方法。因此,如何尋找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課堂的翻轉,不同的教師在面對自己的專業課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微課和翻轉課堂進行了多元化的研究并提出了微課和翻轉課堂優于傳統教學模式的觀點。從教學理念方面,徐碧波認為以翻轉課堂以老師為中心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的轉變,結合中國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作為學習中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劉瑞超認為教師缺乏新時期教學先進理念,抓不住翻轉課堂的關鍵點,應試教育的思維依然存在,提出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整個教學中不再是主導者,而是學生積極學習的促進者,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許興亮認為,翻轉就是注重先學后做,推動教向學觀念的轉變;趙濮民認為,微課的介入能讓翻轉課堂的功效得到極大發揮。他認為知識的學習在于學生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而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性最佳方式就是知識傳播途徑。好的傳播途徑會引起學生學習共鳴,達到事半功倍。從翻轉課堂與具體學科相結合方面,杜芳認為要進行翻轉課堂必須利用網絡微課平臺,加強課堂教學活動的充分設計,將微課和翻轉課堂結合起來,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并對教學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反思;王巧晗在《翻轉課堂和TBL結合的植物學實驗課混合教學法的實踐和探索》中指出了開展翻轉課堂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得學生有實驗動手能力,在教學中要進行教學模式構建,并對該模式進行評價,達到教學質量提升的目的;畢振波在其論文《翻轉課堂和層次化教學方法在計算機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提出了翻轉課堂的由來以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提高學習自主性,并結合層次化教學模式以便適應人才個性化培養。

二、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優越性

從本課題研究的結果看,我們發現微課和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方法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有以下幾點優越性:

(一)微課和翻轉課堂的結合更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不同于傳統教學模式。微課的制作、課堂的翻轉都需要學生積極參與。教師將教學知識點發送給學生,學生在課前對知識點預習和討論,根據知識點進行課前的微視頻的制作,最后進行課堂的翻轉。這些都需要學生的全程參與,教師只是作為輔助者身份參與其中。翻轉課堂要求學生本著先學后教的理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的個性需求化也能得到滿足,學生的滿意程度較傳統的教學模式自然也有了顯著的提高。翻轉課堂更有利于知識的傳授、學生能力的提升、學生個性需求的滿足以及學習方式的改變。

(二)翻轉課堂給法學學生提供了理論聯系實踐的機會,提高他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

法學學科的實踐性決定了法學學生單憑記憶法律條文將無法適應今后工作需求。法學學生是用法律條文去解決實際生活中一個個實際發生的法律問題。傳統的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死記硬背法律條文。因此學生對法律條文非常熟悉,可是他們走進工作崗位,對生活中的法律問題卻束手無策。而翻轉課堂的教學恰恰彌補了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如前所述,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需要根據課前預習的知識點進行微課視頻的制作或小組討論或法庭的模擬等方式來掌握本課堂的重難點。這樣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緩解了死記硬背法條的焦慮。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圍繞教學的重難點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從而提高了他們思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今后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法律基礎。

(三)微課和翻轉課堂具備廣泛運用的可行性

無論是從本課題研究的結果還是其他研究者在自己的領域的研究成果可知: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并深受學生的喜愛。且研究成果也表明,采取這種方法確實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具備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實施的可行性。當然在實施過程中也有一些問題,諸如:學校硬件設施條件的缺陷、翻轉課堂下完成教學工作量的任務難以保證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也是今后研究的一個方向。

三、經濟法課程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踐研究

(一)研究對象的選取

筆者從華商學院任教的會計專業選取6個班級作為本課題的研究對象,采取翻轉課堂和微課結合的教學方式;其他會計專業的班級作為參考對象,采用傳統教學方式。開課前,任課教師會選取學生成績的差異性不顯著班級作為研究對象,以防止出現數據的不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的確定

1.文獻研究法

本課題組的研究范圍僅僅局限于課題組教師所在的學校,研究范圍比較狹窄。為了充分了解微課和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在其他學校是否也能取得比傳統教學更好的教學效果,我們采取文獻研究法,通過國內針對該教學方法的研究進行分類分析,從理論上分析微課和翻轉課堂的優劣勢,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2.年終教學質量評價法

為了解翻轉課堂和傳統課堂之間學生學習差異,課題組選擇對會計系經濟法專業的學生進行兩個學期學習成績測試。研究采用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兩組數據來對比兩種教學方式的結果。其中,平時成績占總分數的百分之三十、期末成績占總分數的百分之七十,綜合起來就是學生的總評成績。在試卷結構上,偏向測試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前后的試卷均由負責實驗的本課題的課題組出卷,所以在難易程度上不會有太大的差異。

3.問卷調查法

實驗研究結束后,課題組成員針對學生對微課和翻轉課堂接受的程度、學習效果、學習興趣以及在學期中是否鍛煉的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鍛煉了團隊合作的能力等方面我進行問卷調查,在此基礎上,對問卷進行數據分析整理,了解學生對翻轉課堂教學方法的有效性想法以及需要修改的地方。在設計問卷調查時,為了避免個人偏見造成數據的不真實性,調查問卷多以開放性問題為主,具體設計表格如下。

(三)研究方案的實施

研究對象采用微課與翻轉課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開展。將研究對象進行班級內分組,每組選取負責人一名,主要是組織本組成員進行課前新知識的預習、課中的討論以及課后的內化。每個小組為了更好地展示所學到的知識點,可以采取微視頻等方式進行課堂展示。課堂展示的方式由組長負責。課堂上教師不再進行知識點的詳細講解,而是讓小組輪流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討論,從而引導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理解,并培養他們思考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結束前對本節課進行點評和總結,針對學生不懂的知識點再進行闡述。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分,記錄成績。參考對象仍采取傳統的教學方式。

四、經濟法課程微課和翻轉課堂的實踐研究結果的分析

法學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課程知識點多,分布廣。傳統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發揮,學習效率低,難以實現法學學習目的。因為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任務就是講授,將所有的知識點講授完畢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至于學生是否能夠真正理解和消化則不是教師們所關心的問題。而翻轉課堂和微課相結合的學習方式的效果如何?是否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達到教學目的?我們針對前期的研究數據進行以下分析:

(一)年終教學質量成果分析

2020年1月,我們采取期末考試加平時成績的方式對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了測試(見表格1、表格2)。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總評成績中,90-100的高分比例實驗對象比參考對象高40%;不及格的比例比參考對象要低2%;實驗對象的分值集中在80分以上,參考對象分值集中在70-79的區間。通過試驗前后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微課和翻轉課堂比傳統教學方法的高分成績比例高。

(二)問卷調研結果分析

2019年12月底經濟法課程教學任務結束后,課題組為了了解采取微課和翻轉課堂是否引起學生提高學生積極性等方面情況,向研究對象發放了351份問卷。共收回來問卷351份,其中有效問卷322份。課題組成員對322份問卷進行數據上的統計,得出如下調查結果(見表3):實驗組的92%的學生認為微課和翻轉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89%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自己的解決問題的能力;98%的學生認為培養了團隊合作的能力,只有4%的學生認為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興趣,5%認為不能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篇9

關鍵詞:微課程;應用寫作;教學設計

伴隨我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以及互聯網的廣泛普及,全國各地各級教育部門逐漸認識到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資源在我國教育教學中的重要性。近年來,微課、慕課等形式的教育教學資源逐漸在全國各大教育平臺涌現,部分學校也積極響應國家教育方面的相關政策,將“翻轉課堂”從理論推進到實踐。“微”教學模式的逐漸興起,受到了教育研究人員以及全國廣大教師的關注,如何在傳統的“應用寫作”課程教學設計上結合新型的微課程設計特點,這將是本文探討的關鍵。

一、微課程教學設計的認識

(一)微課的概念

我國著名專家教育胡鐵生認為:微課程是以微小的視頻形式,將某一學科的重點、難點、疑點、易錯點等知識點作為核心,從而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支持學生以多種學習方式進行學習的在線的視頻課程資源。[1]綜合各類關于微課的定義,本人認為“微課”是指根據我國教育部對新課標的要求,圍繞學科知識點以及教學過程而開展的教師與學生教學互動的全過程。微課程作為新的教學輔助手段,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及教育教學方式的深度融合帶來了新的沖擊。[2]

(二)微課教學設計的特點

微課以視頻為載體,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以主題精練、內容短小、表現力強而著稱。[3](1)微課以更簡潔、創新的方式將知識點進行完美呈現。微課作為新的教學輔助形式,以動態的教學資源,借助新型的多媒體平臺,給學生新的視覺沖擊,一改以往紙質教材資源的枯燥,便于學生集中注意力聽講。微課作為一種視頻資源,導出格式多樣,在手機、iPad等設備上都可以打開,更便捷。同時,微課視頻資源和傳統教學相比,學生可以自由調整學習步調,可以重復學習視頻內容。(2)內容短小。微課視頻資源一般在5-15分鐘之內。時間過短,內容不能完整呈現,時間過長,一方面資源文件過大不便于學生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另一方面,從心理學角度講,由于人注意力有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是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視頻時間在5-15分鐘之內,較為合適。(3)表現力強。微課視頻資源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學效率,如某些實驗操作課程,教師講解的微課視頻資源可以作為其強有力的補充。又如在課堂演示過程受到干擾時,這樣的補充也顯得尤為重要。另外,微課視頻資源和純粹的虛擬實驗相比,其更加真實,這將會大大增強教師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微課程的“應用寫作”教學設計的內涵建設

當代大學“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模式以傳統的教師講、學生練為主導,重視理論、輕視實踐,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不能舉一反三,停留在被灌輸狀態,缺乏人文精神。而“應用寫作”課程的實踐性強,理論性弱,從表象看較簡單易學,然而卻容易出現高分低能現象。現代教育模式倡導的是將學生從被動受教育者轉變為主動學習者,這將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及教學思維,同時借助新的教學手段、教學資源來充分引導學生,從而轉變學生的受教育者思維,由被動被灌輸轉變為主動去學習。微課程作為新的教學輔助資源,這就要求教師以大膽的嘗試和創新,根據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社會各界對人才知識結構需求的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進行整理歸類,對教學重點、難點、疑點等進行分析,針對不同類型、不同文體的應用寫作課程,有效調整教學思路,改變教學思維,將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推上新高度。在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時代背景下,與移動學習、翻轉課堂等融合互聯網精神的學習理念思潮相結合,為微課廣泛傳播,提供了教育的土壤。[4]

三、基于微課程應用模式來設計應用寫作課程的教學設計

應用寫作課程中行政文體包含各類公文(如命令、決議、通知等)、會議紀要、事務文書等;財經文體包含經濟新聞、產品說明書、廣告等;法律事務文書包含刑法、民法等各類法律事務文書;科研文體如學術論文等。大量研究表明,從應用寫作課程教學方面來看,教材傾向于理論性、學術性,仍然停留在傳統的知識掌握層面上,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大大影響了學生能力的提升以及自身素質的提升。鑒于此,本人認為不管應用課程中的內容、文體、名稱、形式等如何發生變化,在以微課程應用模式來設計應用寫作課程過程中,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一)明確教學內容

微課選題是微課程設計的第一步,首先要對文體類型進行初選,研究加工價值。如文體的概念以及理論性的陳述,可以放到PPT中,然后進行閱讀。這些約定俗成的概念,如果不加以辨析,與其做成微課,不如交由學生來自學,或者查閱相關文獻,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專業性、學術性的知識。微課以學科某一特定主題為主,以課程的重點、難點、易錯點等相關知識點為核心,這就促使老師在教學設計上明確教學目標、課程主旨,有效分析本課的知識點,盡量使教學內容更加有條理,邏輯清晰,因此,在選題方面,教師要具備將知識點高度濃縮、概括的能力,在教學設計方面,要將本課的核心主旨,更好地呈現給學生。[5]面對著新課程的改革,現在我們的教師應當從“如何教”發展為“教什么”,將教學內容精細化,應當主旨明確,目標清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著力解決這些問題。比如行政文體,重點在于掌握各類公文的特點、分類、構成要素以及用途;事務文書以處理日常事務為核心,它有明確的宣傳教育作用,便于上下級之間溝通解決問題。

(二)個性化命名選題

微課選題之后,一個新穎有創意的命名往往比一個概念性的標題更能吸引學生。一個有創意的名字,往往瞬間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更愿意去主動探索,學習。美國普林策獎獲得者曾經說過:“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同樣如何給設計好的微課命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好的微課命名通常具備以下幾點:信息全面、通俗易懂、別出心裁。因此教師在給微課命名時,首先要把自己放在學生的角度去對課程內容進行分析,是否命名簡潔易懂,是否包含了重要的信息,是否能夠立即吸引學生的眼球。如:原標題:2017年度行政文體寫作要點———行政文體寫作重點掌握的十類文體。這個標題共27個字符,其中前綴就占了12個字符,這么長的前綴就為了表示,該課程主要講述行政文體寫作要點,這與后面的行政文體寫作重點掌握的十類文體發生了重復,顯得啰唆,顯然這是極不必要的。因此我們修改成行政十類文體寫作要點,意思就更直觀,更明顯了。

(三)應用多種表現形式

教師在制作微課的過程中,當存在有部分理論性的教學內容時,這些內容本身是較為枯燥的,這時,如果配以相關的圖片、視頻、動畫等形式來輔助教學,來加深學習者對其的理解,將有利于提升學習者觀看微課視頻的興趣,從而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如法律事務文書類,我們可配以相關的圖片、動畫,而合同類則配以相應的情境、人物動畫,這樣不僅有助于增強課堂趣味性,更使學生可以在短片中學習,在情境中獲得收獲。

(四)知識點展現全面

微課選題雖然小,但必須邏輯性強,同時必須涵蓋完整的教學過程,避免教學步驟過于跳躍。比如在行政文體類課程設計中,如果將廣告類文體介紹穿去,就容易使學習者產生思維的跳躍,影響學生對知識點整體的理解。又如在講解的過程中,對于主講的內容沒有明確的呈現,在講一種文體寫作要點時,沒有說明本知識點的名稱,或者配以相應的語言、語調等進行強化,或者在進行案例分析時,沒有加入過渡性的話語,或者簡介時,學生的思維也極易發生跳躍。如果將學生置于“問題解決”中,增加學生學習的好奇心,從而吸引學生主動學習,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十分重要。

(五)做好教學評價與分析

客觀的教學評價與分析,不僅有助于教師對今后的教學工作提出指導,更是學校進行強化教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式和手段。教師可以根據對教學的評價與分析,總結經驗,查缺補漏,尋找不足,繼而制訂出下一步的教學計劃,不斷提高教學質量,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激發學生的主動求職欲。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設計和教學完成情況進行自我評價,對本結論課程的教學任務完成情況及學生對本課內容的掌握情況進行深刻反思。

四、結語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速度也越來越快,它以實現教學優化為主要目標,將先進的技術和課程教學緊密結合,以此來提高教學水平。而微課教學在現代教學中頗受各類院校老師的歡迎,為了滿足國家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需要將微課程教學技術運用在“應用寫作”教學課程中,這表明傳統的教學方式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打開了信息化教學的新視野,告別了以教師為中心的資源觀,開啟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的全新資源觀[6]。所以合理使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教學,將微課資源的制作應用在教學中,不僅是“應用寫作”課程老師的必備素質,更是現在每一位教師必備的一種素質。

參考文獻:

[1]胡鐵生,周曉清.高校微課建設的現狀分析與發展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4,24(2):5-13.

[2]謝復玉.基于微課程的“應用寫作”教學設計[J].中國電化教育,2014(6):116-120.

[3]鄭煒冬.微課情感化設計:理念、內涵、模型與策略[J].中國電化教育,2014(6):101-106.

[4]蘇小兵,管玨琪,錢冬明等.微課概念辨析及其教學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4(7):94-99.

[5]孟祥增,劉瑞梅,王廣新等.微課設計與制作的理論與實踐[J].遠程教育雜志,2014(6):24-32.

篇10

【關鍵詞】實踐取向 教師教育課程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11C-0066-03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高等師范院校小學教育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它以小學語文“教什么”、“怎樣教”和“為什么這樣教”為研究對象,具有教學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學科特點。多年來,廣西師范學院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教學團隊在教學實踐中,努力踐行“實踐取向”的教學理念,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和提高作為課程目標,大力推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本文從課程理念、課程設置、教學團隊建設、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資源網站構建等方面對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建設中的一些具體做法加以介紹。

一、認真踐行“實踐取向”的基本理念

教師是履行教育教學的專業人員,是反思性實踐者,教師的教學能力需要在反復的實踐和反思中培養和提高,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在研究教育教學經驗和改進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中得以實現。

近年來,國際教師教育開始了一系列改革運動,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成為世界各國教師教育面對的共同命題,成為教師教育改革的重點。英國通過重新構建有效學校運動,來生產“有效教師”,提高新教師教學實踐能力,并且頒布了全國性的教師教學標準框架,對不同階段的教師教學標準加以明確。德國、法國、日本等國,在進行基礎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對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也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關注。近年來,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教育規劃綱要,全面提高教師培養質量,我國也先后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要求教師教育課程“要圍繞培養造就高素質專業化教師的目標,堅持育人為本、實踐取向、終身學習的理念……強化實踐環節,加強師德修養和教育教學能力訓練,著力培養師范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從國家政策的層面強調了教師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但是,長期以來,我國教師教育中普遍存在著重理論學習輕實踐訓練的問題。具體表現為教師在課堂上大量灌輸抽象的教育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嘗試把這些理論和方法用于具體的教學設計或進行模擬課堂實踐,學生缺少必要的教學體驗,嚴重地影響了教師隊伍的培養質量。

為了盡量避免步入重理論學習輕實踐能力訓練的教學誤區,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的建設中,努力踐行“實踐取向”的理念。在課程定位、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法、課時分配和課程評價等方面,體現出鮮明的“實踐取向”的特色。在課時分配上,明確規定了教學理論講授與教學技能訓練的課時比例為“32(16+16)”,在32個課時中理論課與實踐課各占16個課時。在課堂教學方法上,大量運用“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和“實踐體驗法”進行教學,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教學實踐的平臺,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有效地提高了未來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二、科學設置“實踐取向”的課程群

“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是實現“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課程理念的載體和橋梁,要把“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課程的基本理念落到實處,必須科學設置“實踐取向”的教師教育課程體系。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不僅為我們明確了小學職前教師教育課程目標,還為課程設置提出了建議,確定了“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的專業基礎課程地位。我們在課程建設中采用了組建課程群的策略,設置了以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為核心課程,以小學語文教材分析、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設計、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設計、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設計、小學語文朗讀技能與訓練、小學語文板書技能與訓練、小學語文寫作技法、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藝術與名師教學風格、“五課”(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活動與教師的專業成長、漢字文化與識字教學、小學語文教學經典案例評析等為輔拓展性課程的課程體系。核心課程與拓展課程構成了先修后續、相輔相成的關系,拓展課程是核心課程的補充和強化,同屬一個課程體系。盡管它們在教學目標上各有側重,但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取向。實踐證明,課程群的建設對構建師范生系統的學科知識結構,培養他們綜合性的教學實踐能力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打造一支“實踐取向”的復合型教學團隊

教學團隊是順利實現課程目標的關鍵,打造一支業務精湛的教學團隊是課程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縱觀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課程師資隊伍,不難發現,一方面,相當部分的教師因為受傳統教師教育思維和行為方式的影響,習慣用大量時間來講授教學理論和教學方法,教師自己主宰課堂,不愿意交出主動權,讓學生實踐操作的時間和機會嚴重不足。另一方面,高師院校教師自身對基礎教育缺少系統深入的研究,對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不了解,他們對師范生教學實踐技能的操作指導通常局限于宏觀和中觀層面,無法親自操作具體的中小學課堂教學,無法為學生提供有價值的直觀的課堂教學實踐操作范例,嚴重地影響了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為了避免出現上述弊端,真正把“實踐取向”的基本理念貫徹落實到實處,我們在課程教學團隊的建設中,主要采用了如下策略:

1.采用“雙師”制,努力提升課程主講教師的教學實踐指導能力。利用每年指導師范生開展教育見習實習的機會,輪流安排課程主講教師到實踐基地學校調研或任教,了解和熟悉基層學校的教學情況,指導實踐基地學校的老師開展教研活動,嘗試執教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體驗和實踐小學語文的教學方法,提升了課程教學團隊指導學生進行教學實踐的能力。

2.密切與基礎教育學校的關系,把實踐基地的優秀教師請進大學課堂,讓他們加盟我們的教學團隊,現身說法,成為我們培養學生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力量。

3.開設“名師工作坊”。把全國各地的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的特級教師和研究專家集中到“名師工作坊”中,聘請他們擔任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的“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請他們到學校給學生上課、開講座,讓學生在榜樣的激勵和引領下快速地成長。

四、大力推進“實踐導向”的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教師教育課程的教學必須努力打破“教師中心、教室中心、教材中心”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消解教師的話語霸權和知識霸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為根本目標,大力推進課程教學方式方法改革。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教師教育課程,通過課程教學提高師范生小學語文教學的實踐能力是課程的主要目標。為了有效達成課程目標,我們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進行了創新和探索。

1.在教學理論學習環節,采用了“明確學習目標―個人自學思考―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匯報交流―老師點講精講”的課堂教學模式。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

2.在實踐能力培養環節,主要運用“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和“實踐體驗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通過“精心挑選教學案例―觀摩分析教學案例―小組合作完成教學設計―模擬教學呈現教學設計―反思評價完善教學設計”幾個教學環節的操作,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合作中學習,反思中學習,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學生在自主建構知識形成能力的過程中,提高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貫徹落實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教師教育課程應引導未來教師發現和解決實際問題,創新教育教學模式,形成個人的教學風格和實踐智慧。”的“實踐取向”的基本理念。

3.形成了以“課前訓練常態化、‘五課’活動程序化、微格教學制度化、教學實踐研究化、考核評價多元化”為抓手的“五化”教學實踐能力訓練方法體系。

(1)課前訓練常態化。把每次課或每節課前面的5~10分鐘時間作為課前訓練的規定時間。具體做法是:首先,把全班同學按5~7人組建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設計并進行試講。然后,推薦一個代表作為候選人,課前由老師或學習委員抽簽決定1~2名同學上課,時間為3~5分鐘。完成教學后進行反思互評和老師點評。各小組每次推選的候選人必須不同,力爭讓每個人都有鍛煉的機會。

(2)“五課”活動程序化。“五課”即備課、說課、上課、聽課和評課,這五項教學專業活動,是提高師范生教育理論水平和教學實踐能力的主要途徑。為了提高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我們給學生開設了“‘五課’活動與教師的專業成長”作為“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的拓展性強化性課程。具體做法是:老師按照教學常規的先后順序對學生進行“備課―說課―上課―聽課―評課”的“五課”活動介紹,讓學生明確每個教學活動的基本內涵、具體要求和操作方法。每介紹完一個活動板塊的內容,就讓學生開展相應的實踐操作。

備課環節,老師給學生提供不同教材、不同學段、不同板塊的備課內容,學生個人進行備課,設計教學方案。說課環節,先在學習小組中進行,然后推薦代表在全班交流。上課環節,代表要求按設計的教案進行模擬課堂教學。聽課環節,全體同學要對上課代表的模擬課堂進行認真觀察,做好記錄。目的是訓練學生的聽課能力、筆記能力;評課環節,先由上課學生進行教學反思,分析評價自己的教學實施與教學預設之間有什么問題。再由老師和其他同學進行評課,提出修改建議。目的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評課能力。經過有序的“五課”活動的系統訓練后,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3)微格教學制度化。微格教學是一種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手段來培訓師范生教學技能的系統方法,具有“訓練課題微型化,技能動作規范化,記錄過程聲像化,觀摩評價及時化”的特點。微格教學創始人美國教育學博士德瓦埃特?愛倫認為:“(微格教學)是一個縮小了的、可控制的教學環境,它使準備成為或已經是教師的人有可能集中掌握某一特定的教學技能和教學內容。”作為一種建立在教學理論、視聽理論和現代技術基礎上的教師教學技能的培訓方法,微格教學已經成為高等師范院校培訓未來教師教學技能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徑。

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的微格教學操作過程是:第一步,學生以3~5人的學習小組為單位,確定教學技能訓練的內容和目標,選擇具體的學科教學內容,進行微格教學設計,書寫教學方案。第二步,進行微格教學實踐。各個學習小組到微格教室模擬上課,并把教學過程錄制下來。第三步,小組成員一起對錄像材料中呈現的教學技能進行分析和評價,尋找得失,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在以上各個操作環節中,老師要根據具體情況提供相關的示范材料。

由于微格教學的學科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技能訓練目標單一,授課時間短,操作靈活,學習小組人數少,便于控制和訓練,教師指導有針對性,師范生易掌握,容易保證質量。目前,為了培養和提高師范生的教學技能,我們依托學科教學設計課程,已經把微格教學訓練制度化,微格教學成了師范生訓練教學技能必須運用的方法,每年還定期舉行微格教學比賽,有力地促進了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

(4)教學實踐研究化。教學研究是為解決教學活動中的疑難問題而進行的研究,是不能脫離教學實際的研究。鐘啟泉教授指出:“教師教育課程應當重視個人經驗、強化實踐意識、關注現實問題,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結合起來。”“教師的專業成長過程必須是基于每一個教師具體案例的研究。”因此,我們要提高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必須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要求師范生要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案例和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提高自身的研究能力。

在以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為核心課程的課程群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注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給學生滲透教學研究的意識,為他們提供教學研究的平臺。由于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和“實踐體驗法”等方法進行教學,這就為學生開展教研活動提供了大量的教學案例。老師在組織學生觀看教學視頻或閱讀文字案例時,事先就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的研究論題:“閱讀教學如何實現語文教學與人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提高學生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科學合理地利用多媒體”、“如何充分發揮教材中插圖資源的作用”等,讓學生養成把理論學習與實踐反思結合起來的習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教研能力和實踐能力。

(5)考核評價多元化。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課程。根據課程教學大綱和課程目標的要求,課程考核既要考核評價學生對教學理論掌握的情況,又要考核評價學生的教學實踐能力,為此,我們對本課程的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一是考評內容的多元化。平時成績占30%。考評內容包括:案例實況記錄、課堂聽課筆記、教學方案設計、教學案例集錦、微格教學、課程小論文、教學評價等。期末考試成績占70%。主要考評基本的教學理論的掌握情況和學生的教學設計能力。二是考評主體的多元化。考核評價的主體除了任課教師之外,實踐基地的指導老師、課程團隊的其他教師和學生均要參加考核評價,成為評價主體。三是考評地點的多元化。考核評價的地點打破了傳統的“教室中心”,拓展旁及圖書館、微格教室、學生宿舍和實踐基地。四是考評方式的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筆試外,還有口試、模擬課堂和教學實踐等方式。考核評價的多元化,增強了學生對課程教學實踐的重視,提高了學生教學設計的能力。

五、創建“實踐導向”的優質開放的課程共享資源網

創建一個以培養實踐能力為導向,開放、互動、共建、共享的課程優質資源網,是提高師范生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策略。

2013年,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課程榮登教育部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擬立項建設課程名單,成為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立項建設課程。目前,該課程已經順利通過了教育部組織的中期檢查。作為一門教師教育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開辟創建了“實踐導向”的課程共享資源網。網站的課程資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體現課程主體內容的基本資源。內容包括課程簡介、教學大綱、課程結構、重點難點、思考練習、教學設計、教學課件和授課錄像等。這些基本資源是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基本條件。

2.豐富多樣的課程拓展資源。按照“五課”活動的內容板塊,為學生提供了包括全國小學語文名師的課堂教學設計、課堂教學視頻和課堂教學評析;師范生的教學設計、說課稿、課件、教學視頻和教學評價;基礎教育學校前沿性的教學改革信息、小學語文教研論文、相關的課程網站等優質課程資源。符合《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提出“實踐取向”基本理念,發揮了“引導未來教師參與和研究基礎教育改革,主動建構教育知識,發展實踐能力”的作用。

3.與教育實習基地鏈接的網絡平臺。網絡平臺、教學在線的構建,為師范生了解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開辟了窗口,為學生的合作學習架設交流的平臺,為師范生與高校教師,師范生與小學語文教師的互動交流提供了便利,實現了優質課程資源的共建、互動和共享。體現了《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中“教師教育課程應強化實踐意識,關注現實問題,體現教育改革與發展對教師的新要求”的理念,有助于師范生實踐能力的提高。

提高師范生的教學實踐能力是教師教育課程的共同任務和奮斗目標。因此,我們必須按照《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意見》的要求,在教師教育課程的建設和實施中,認真貫徹“實踐取向”的基本理念,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打破單純以理論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師范生搭建一座跨越理論與實踐鴻溝的橋梁,切實提高師范生教學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德瓦埃特?愛倫.微格教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6

[2]鐘啟泉.為了未來教育家的成長[J].教育發展研究,2011(18)

【基金項目】教育部教師教育精品資源共享課《小學語文教學設計》研究項目(教高函[2009]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