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學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3 16:59: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科教學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科教學設計論文

篇1

課堂教學中的預設,就是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要以及已有的知識經驗,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設計教育活動。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是教師依據學生的興趣經驗和需要,在與環境交互作用中進行有效的調整,以引導學生活潑、主動地進行新知識的探究活動為目的。作為教師是否知道這些從何而來?清楚具體內容有哪些?才會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對教學知根知底。良好的教學不應是像教師在課前預設教案般機械執行,而是課堂在教學設計的基礎上不斷生成、不斷組織的過程,是學生個性得以張揚、提升的過程。在實際教學中適當配合講解或談話,促使學生避免掌握一大堆空洞死板的概念,同時引導學生清楚準確地感知教學重點的對象,在感知過程中進行綜合分析。高中的美術鑒賞階段是義務教育“美術欣賞”(欣賞與評述)的進一步深化和理解。同學們運用感知、想象、情感體驗等感性認識方面,運用感知、經驗、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已經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教師在制定這種理解性的教學設計前,對美術家和作品的了解可以使學生獲得直接的審美享受。在發散性思維中,圍繞目標,培養自己動腦、動手的能力,開闊視野,拓展想象空間,實現較高層次的研究性學習。在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中,教師若能多多提高對美術鑒賞方法,提高繪畫風格、流派知識和對基本發展脈絡的了解,便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作品和美術家。

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理解出現的現象與問題

理解是唯一有價值的學習,是學生在已經了解到的知識層面上重新建構自己對于這方面的感悟。在新結構主義學派的三位代表人物:皮亞杰、奧蘇伯爾、布魯納,他們十分重視學習者內在的理解對學習的重要意義。如皮亞杰的觀點是,學習是學到越來越多的有關他們認識事物的程序,即構建了新的認知圖式,這種構建過程在本質上就是理解。布魯納認為學習的實質就是理解學科的基本結構,即是一個把同類事物聯系起來,并把它們組織成賦予它們意義的結構,學習與理解就是認知結構的組織和重新組織。奧蘇伯爾所認為的理解就是他所極力主張的有意義學習,即以符號為代表的新觀念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和非人為的聯系。這些名家都提到了理解在課堂中的重要作用。而如何做到在教學中整體把握高中美術新課程呢?如何在整體理解的基礎上進行適當的教學設計?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進行課堂學習,老師在預設理解性的教學設計或在實際課堂教學時,切勿使用口號式、命令式的言語,系統全面地使學生獲得創造性思維。只有注意理論聯系實際,這種理解式的課堂教學設計才能生動活潑,使抽象的書本知識點易于被學生理解吸收,而轉化為他們的精神財富,不至于造成學生對于該科內容的混淆。

三、在美術教學設計中創造創新性研究學習

美術是人類特有的精神產品,通過平面和立體的形式,表達人類思想、情感和意識形態的精神的物質化顯現。由于美術是由人創造并最終服務于人類,所以自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始,美術就被歸入人文學科,與自然學科并列。在這其中,又由于美術的塑造性而被稱之為造型藝術,但“造型藝術”這個概念也是有局限的,因為像舞蹈、戲劇、藝術體操等表演藝術也同樣強調造型性。所以研究高中美術教學、研究高中美術教學設計對于教師是有很大意義的。教師要依據具體的理解目標和任務、學生的年齡特征以及現實的教學條件,有所區別地進行教學設計并據此展開創新性教學。同時,教師還需要做實踐性的研究性學習,以真正達到促進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真正理解的目標。

四、結語

篇2

論文摘要:雙語教學是國際貿易本科的專業需求,也是培養跨國人才的有效途徑。在分析雙語教學系統構成要素的基礎上,討論了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開展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一個系統的解決辦法,即通過雙語教學系統設計來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現代社會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國際間交流的增多,以及我國對外開放范圍的不斷擴大、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國急需大批具有對外交流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為了適應教育全球化的需要,我國許多經濟發達地區的高等院校都開始在涉外本科專業推行雙語教學(Bilingualeducation)。國際貿易本科專業是國家教育部規定的六大試點雙語教學的專業之一。國際貿易本科專業的雙語教學是指在國際貿易本科課堂上以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作為教學語言進行的學科教學與交流。其目的是通過課堂上的真實語言環境幫助學生高效掌握國際貿易專業英語,鍛煉學生的專業英語表達能力,最終使學生能夠用英、漢兩種思維方式進行國際貿易學科的學習、思考與研究。雙語教學在我國尚處于實驗階段,許多院校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開展的雙語教學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隨意眭,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都與現實發展對該專業提出的要求相距甚遠,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組織管理和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都有待進一步的規范和理論上的指導。筆者認為,要解決目前雙語教學中的問題,必須從國際貿易本科的專業特點出發,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實施一個完整的雙語教學系統設計。

一、雙語教學系統設計的要素分析

教學系統設計(ISD,InstructionSystemDesign),是指運用系統方法分析教學問題和確定教學目標,建立解決教學問題的策略方案,試行解決方案,評價試行結果和對方案進行修改的過程。具體包括教師、學生、教材和教學模式等四個基本的構成性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又構成系統輸入和輸出之間復雜的運行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教學過程。

師資是雙語教學中的關鍵因素。雙語教師首先必須是經驗豐富的專業教師,對學科體系基本框架、學科發展趨勢、理論發展動態等有較全面及時的了解。同時,這些教師也應具備較強的專業英語閱讀能力和較強的聽說表達能力。

學生在這個教學系統中處于主體地位,學生的配合直接關系到雙語教學的實施效果。一方面,離開學生的積極參與,雙語課程的內容無法講授,特別是在進行一些案例分析、課堂提問時學生的投入程度尤其重要;另一方面,雙語課堂教學的順利實施,也要求學生必須主動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雙語教學使學生在學習時面臨著語言和專業的雙重壓力,雙語課程的學生要投人大量時間和精力,既要提高專業知識水平,又要提高使用英語的能力。

教材是雙語教學系統中的一個最基本的構成性要素,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教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教材是指教科書,而廣義的教材則是指包括教科書、教學大綱、教師手冊、學習指導書、復習題、練習題、參考文獻等在內的教學材料系統。面對眾多的原版教材,選擇的標準為該教材能基本概括學科理論,或者是能反映學界形成共識或權威性的分析范式。它既要為有志于進一步研究本學科理論的學生提供一個知識和方法上的基礎,也要為從事具體實踐的學生和專業工作人士提供一個知識和方法上的依據。

國際流行的雙語課程教學模式可以概括為浸沒式、過渡式和維持式三種,三種方式各有所長。在教學實踐中具體采用何種教學模式應視實施雙語教學的學生類別、課堂教學語言的使用狀況、實施雙語教學的目標以及語言目標而定。雙語課程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當好教學設計者、組織者與協調者的角色,利用各種教學手段和條件激發學生的互動意識,促進其發揮主體作用。鼓勵雙語教師積極編寫詳細規范的雙語教案,并制作配套的多媒體課件,使雙語教學內容更為豐富多彩。

除了上述四個最重要的因素以外,為保障雙語課程的順利開展,雙語教學系統設計還應充分考慮相關學校和院系建立的管理制度、完善對雙語課程的激勵機制、規范雙語課程的評價考核制度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協助。

二、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在我國還不成熟,在學生、教師、教材和考評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多問題。

(一)雙語師資水平有待加強

國際貿易專業是一個以英語為基礎的實踐性專業,專業素質與外語素質的“雙高”是高校雙語老師的基本素質要求。雖然目前很多高校的專業骨干教師一般都有碩士或博士學歷,具有較高的讀寫能力,但聽說能力相對較弱。在溫州大學的調查結果顯示:34%的學生認為老師是影響雙語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有40%的學生擔心老師是否能使用英語清晰準確地講述教學內容,52%的學生則擔心老師是否能恰當處理專業知識和英語語言運用的關系。如何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語言技能等方面加強雙語師資培訓是當務之急。

(二)學生的接受能力有待提高

國際貿易專業屬于國內財經院校的熱門涉外專業,該專業學生入校時高考英語成績總體較好,而且該專業學生在人校后學習英語的熱情很高。但雙語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主要在于學生目標語言水平不容樂觀,特別是聽說水平不盡如人意,專業詞匯量不夠是學生使用原版教材的最大障礙。此外,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不夠充足,難以做到遷移、融會、貫通,造成了專業知識前后無法相互溝通,新知識的學習缺乏嚴密的系統性,直接損傷學科教學的整體質量。

(三)教材的使用有待系統化

按教育部的要求,大學的雙語教學要使用外語原版教材,但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我國的雙語教學開始于最近幾年,任課教師本身信息渠道狹窄,同時原版教材價格昂貴,不僅對于學生,而且對于老師來講獨自承擔教材的使用費用都是個不小的負擔,因此造成當前雙語教學過程中使用教材難易程度參差不齊,知識結構缺乏系統性的局面。“國際貿易實務”、“國際經濟學”、“WI''''O體制及案例分析”等國際貿易專業雙語課程采用的教材大多是從國外翻譯過來的中文本或英文本,或者翻譯后再編著,雖然能基本滿足教學過程的需要,但是缺乏系統規劃。

(四)考核制度有待健全

考核制度是調動教師和學生積極性的一個重要措施。在雙語教學中,對教師的要求很高,教師不但要熟悉專業知識,還要吃透原版教材,為了滿足大綱要求和聯系我國實際,教師要收集很多針對我國實際的資料,因此其工作量和難度要比非雙語教學大很多。此外,由于學生水平參差不齊,采用雙語教學往往會影響課堂上的師生互動,而且有些學生還可能產生抵觸晴緒,教師在課堂上可能面臨更多的難題。因此,如果沒有相關的薪酬激勵措施,光靠教師的熱情是無法堅持下去的。同樣,學生在學習難度和學習任務方面也大大增加,如果還是采用相同的學分,也會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上述問題錯綜復雜,互相影響,不是某課或某個教師能夠解決的,必須要從系統的角度來解決。

三、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系統設計

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系統設計,是指為實現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目標,而對整個國際貿易本科專業雙語教學活動進行規劃與安排,并根據實踐獲得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教學活動的系統化設計過程。

包括課堂教學策略設計、課程設計、師資來源與培養、教學內容設計、評價管理設計等。

(一)課堂教學策略設計

目前國際貿易本科雙語教學課堂教學策略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為“群體一接受”型,即以教師為中心的講授式教學;少數采用個體一接受型;而個體探究型、群體探究型則占極小的比例。課堂教學策略的優化主要取決于兩個方面:一為教學媒體的選擇與組合,在加大信息量的同時充實教學內容,節省英語板書時間,利用國內外經貿專題網站、專業學習網站拓展雙語課堂的范圍和空間。教師可在校園網上建立個人主頁,公布外文版教學大綱、本學科主要內容、中外文參考資料、相關站點鏈接等;二為教學方法的優化,嘗試“例中學”、“做中學”、“探中學”、“評中學”等多種多樣的雙語教學活動,發揮各種教學活動及教學方法的優勢,提升雙語教學效果。

(二)課程設計

國際貿易專業具有專業性強和實踐要求標準高的特點,其知識結構具有層次鮮明、銜接緊密的特點。雙語課程的設置宜采用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注意基礎性學科、應用性學科和上層學科在設置時間上的系統性。在第一、二、三學期完成全部通識教育課程和專業教育課程模塊中的學科基礎課程的學習,在此階段,學生沒有任何專業及經常課背景,不提倡開展雙語教學。在第四學期,為避免學生從大學英語教育到雙語教學的巨大落差,宜開設專業英語課程進行過渡,如“外貿函電”、“經貿英語會話”。第五學期可開展“西方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等專業基礎課的雙語教學,由于是基礎課程,不宜采用過多的外語教學,以免影響學生的理解,比較適合的教學外語使用比例是20%30%,讓學生熟悉專業術語和對應的外文名稱。在大三上學期開展“進出口實務”、“國際市場營銷”、“經貿地理”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在大三下學期開展“國際結算”、“單證制作”、“報關與商檢”等課程的雙語教學。大四上學期開展“國際商務談判”和學生課程實踐的雙語教學。這樣可以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英語詞匯的掌握有一個系統漸進的過程。

(三)師資來源與培養

在教師方面應開展“走出去、引進來”的方式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由于外貿專業是一個以英語為基礎的實踐性專業,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可以聘請國外學者來講學,或者聘請有出國留學經歷的學者擔任雙語教師,或者引進外貿專家對專業教師進行培訓,并承擔適當課程、適當比例內容的教學任務;同時,可以通過校本培訓、國內進修訪學或國外進修的方式培養在職雙語教師,或將教師送到外貿公司去實踐,來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外貿操作水平和雙語教學能力,使其知識結構與貿易發展與時俱進。

(四)教學內容設計

雙語教學內容的選擇盡量遵循以下標準:一是內容新穎,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克服雙語教學中使用外語工具的不利因素;二是內容理論性較弱、理論性較強,理論知識較為抽象,用英語講解很晦澀,將增加學生理解的難度,通過實踐可以彌補學生對理論理解的不足;三是章節相對獨立,內容相對松散,前后章節既是一個整體,又相對獨立,對前章內容的理解相對來說不太影響后續章節的學習;四是注重教材的選擇,可選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關于推薦使用經濟學類、管理學類專業及法學專業原版影印教材的通知》所推薦的教材,還可參照國內高水平大學正在使用的英文教材,必要時可根據教學需要對原版教材進行刪減集成,自己編寫教材,積極開發和利用其它輔助教材,如中文教材、生詞表、網站、工具書等。

(五)評價管理設計

為了保證雙語教學工作的質量,以及對雙語教學工作有一個正確的評價,以便為今后雙語教學工作的全面展開打下良好基礎,應建立雙語教學評價體系,即根據雙語教學目標的要求,對雙語教學全過程和結果展開有效監控,包括對教師的教學態度、能力和效果,以及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學習成就作出的價值判斷。雙語教學評價不僅能使教師獲取雙語教學的反饋信息,反思和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雙語教學的質量;同時,使學校、學院及時了解雙語教學的實施情況,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改進雙語教學管理,促進雙語教學系統的不斷完善。雙語教學的評價管理設計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對教師的激勵,在政策上鼓勵教師深化研究、大膽實踐,制定雙語教師的薪酬制度,使他們的超額付出得到肯定和回報,如適當上調雙語課的課時量,以解決課時有限帶來的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容耗損的問題;二是對學生雙語學習的評價,教學過程中可將學生在課堂/課外論壇中的發言及討論的次數、質量、水平確立為評價內容,鼓勵學生撰寫英文報告、論文、方案,期末總結評價時可將口頭考試與書面考試有機結合,綜合考核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特別注重考查學生的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考試內容可中英文結合;三是建立完善的雙語教學監督機制,把雙語教學納入日常的教學管理程序,從根本上穩定雙語教學模式,可成立雙語教學管理部門,制訂既詳細又具實際可操作性的評估細則,對教材的選用、教師的準入制度、教學大綱、教學進度表、教案、課堂教學檢查、試卷、學生意見反饋等進行規范和管理,制定相應的章程和模式,做到凡事有章可循、有案可查。

篇3

(1)網頁設計這門課是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專業基礎,例如Phtoshop、Flash等等。該課程的教學實踐性較強,在機房電子教室學習效果最好。

(2)網頁設計技術不斷地發展變化,新的技術、新的方法也不斷涌現。從1997年Dreamweaver首次推出,經歷Mx、Mx2004、到Dreamweaver8,現在普遍使用ADODBDreamweaverCs系列,我這學期使用的dreamweavercs4。網頁布局也從傳統的表格布局轉換為Div布局。所以不論是從選擇軟件到選擇網頁設計的方法,都不能太落后。

(3)從目前網絡公司行業來看,網頁設計與后臺代碼分開日趨明顯,所以并不一定要求學生設計與編程并重,畢竟對于中高職學生,編程相對較難理解。設計方面可以圖文并茂,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對教材的使用也必須同時考慮在內,有部分教材案例缺乏美感,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審美本身就很缺乏。對于學習初期的學生,可以引導學生多欣賞比較優秀的網頁。早期可以模仿,不是美術專業畢業,這方面不是一下子能夠改變過來,自己也是深有體會,只有在今后長期的鍛煉、設計中尋找。

2教學方法

2.1課前準備在教學之前首先從網上下載優秀的網頁截圖給學生欣賞,然后制作一個非常簡單的靜態網頁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很多教材編輯的很全,從文字帶后臺編碼。對于各種教材,并不一定要全部講解。只需要講解實際操作性的。例如從文字到布局。

2.2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信息傳遞及反饋的過程。在學習過程中,要給學生明確的思路,運用任務驅動法、模塊教學法、案例教學法和項目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解決問題。不論是選用何種教學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貼合實際。以上幾種教學方法并不一定對每個章節都適用,也不一定對每門課都適用,因人而異。總之,要貼合自己的實際,以及學生的素質、水平、層次等等。

2.2.1任務驅動法在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任務為導向,把教學內容貫穿于每個任務中,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任務設計是關鍵。比如說在網頁設計教學中,文字、鏈接、圖片章節都可以用任務驅動法,網頁設計這門課本身就是易學易忘,所以在設計任務的時候,不斷復習之前學習的內容,以此來加深和鞏固之前所學習的知識。任務驅動評價中教師評價相對容易些,但是學生互評,現在還沒有系統能達到這樣的功能,有待于開發。

2.2.2模塊教學法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劃分小組、確定內容、布置任務、學生實施、評價結果。現在不僅是網絡公司還是其他企業等等,都是團隊合作,講究的是團結協作。網頁設計公司現在也是,很多網站界面都實行模塊化,每個人負責完成自己的任務。模塊教學法就是有目標,有任務,有內容。目前中高職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所以在分組的時候要特別講究。每節的重點和難點一定要講透,盡量慢,有的時候雖然講過一遍,但是很少人能夠理解體會。有時候需要在做的過程中加以輔導,不能放鴨式學習。模塊化教學更適合用于網頁設計最后的綜合實例。例如完成網站首頁,需要設定目標,分配每個成員的任務。但在實際運用中,相對較難完成。個人觀點,模塊化教學不適用于網頁設計教學。

3總結

篇4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當前學校教育制度在不斷的進行改革,學校教育制度的改革,是為了適應時代的發展和變化,為了向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更多有知識、有文化、有素質、有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工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經濟發展的重要么推動了,工業的發展,就是經濟的發展,但是當前很多工業企業的發展依舊是墨守成規,產品的設計一直保持著傳統的風格和樣式,雖然保持傳統是其一大特色,但是在日益緊張的市場競爭中,只有創新才會有出路。工業企業想要穩定、高效的發展,就需要進行改革,進行創新,引進大量工業設計人才。隨著創新理念的應用,當前工業產品市場中,對工業設計人才的需求量在不斷地增加,這為學校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如何提升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技能、素質,是教育教學中需要考慮的問題。當前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重視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也相對陳舊。[1]工業設計專業有交情的實踐性,在教學中要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設計結合,才會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但是目前部分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教學設備落后,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內容與當前社會對工業設計專業的需求不同等等。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是為了向社會、國家培養優秀的人才,人才的培養,由學校設定的人才培養目標決定,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素質、知識、能力、結構等都是培養的內容。工業設計專業教學在人才培養中,大多是設置基礎理論知識教學,將教學的重點放在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忽視了學生的動手、實踐教學。工業設計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一個專業,在教學中需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為創造實踐教學、實踐體驗、實踐參觀的機會,在實踐教學中,讓學生獲取工業設計新的理念和想法,將自己的工業設計知識進行擴充,產生新的知識,充分地感受到工業設計的魅力。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就需要將工業設計專業教學的方法進行革新、轉變,將更多實用性強、效果好的教學方法應用在工業設計專業教學中,目前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取得了顯著的教學效果,將其應用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也應有良好的教學效果。[2]

2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特點

隨著經濟市場的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在不斷地提升,為了培養更多高素質、高技術、高能力的專業性人才,我國高校教育實施改革,轉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當前的工業學專業課程教學中,引進了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互動—探究型教學法。互動—探究型教學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使用互動—探究型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究,進而在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互動—探究型教學法是一種發現教學法,主要是為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具有開放、合作、綜合等多個特點,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一是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將學生看作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學校教育教學的方式和模式也發生著轉變,教師將課堂教學的方法轉變,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應用,突出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發現問題,探索問題,進而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地獲取新的知識,達到自我學習的目的。二是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強調課堂教學的開放性。在高校課堂教學中,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應用,使得教學內容、教學選題、教學思維等等,都具有開放性,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也具有開放性。三是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提升學生的交流、合作、創新等能力。[3]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將工業設計專業課程引入,加強學生的互動、交流、合作,同時將學生的專業設計知識的交流行為進行規范。工業設計對人才的要求質量非常高,工業設計人員需要具有較高的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設計表達能力以及協作能力等,而傳統的課堂教學偏重理論知識的講授,針對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而言,其課堂學生則是偏重于學生的設計邏輯思維,針對學生的其他能力培養和鍛煉較為忽略。應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工業設計專業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鍛煉和培養。

3互動—探究型教學模式的形成

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在實際教學活動中的應用,有諸多的優勢,但是在實際教學活動中,需要如何構建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是每一位教育教學工作者需要探究的地方。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的形成,需要將學生、教師在教學中的地位確定,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發揮其學習潛能的空間,在課堂教學中,形成互動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合作意識。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形成的過程中,構建一個平等、合作、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關鍵,教師在教學中產生的作用不可小覷,教師對學生的期望、鼓勵,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和感染力,在教師的信任下,學生進行探究學習、思考。教師的鼓勵,會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4]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形成中,教師和學生的角色需要重新地定位,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體,以學生為中心,開展一系列有利于學生學習、促進學生能力的培養的活動。教師引導學生進行互動,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對學生的團隊和諧能力進行培養和鍛煉,開展互動—探究型教學,教師為學生選擇探究的主題,組織學生學習的形式、為學生的探究學習,提供幫助和咨詢,在探究教學中起到引導的作用。構建互動—探究型教學模式,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互動—探究的主題,有效的組織互動—探究活動。好奇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在教學中,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可以促進、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而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就需要看有一個良好的組織活動,在互動活動中,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模式的形成和構建中,要將互動、研究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并加強實踐,對教學方法的效果進行評價,選擇最佳的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在工業設計專業的教學中,因為該專業本身的實踐性較強,所以應用互動—探究型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對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等的培養。

4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隨著教育教學的改革,當前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受到廣泛的關注,在高校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該教學方法的應用,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5]為了保證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可以充分地發揮其作用,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綜合能力。需要從一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優化教學內容、工業設計選題。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社會生活系統等設計的原則需要保持一致,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設計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不同方面發現問題,從多方面、多角度認識問題,在互動—探究中,充分的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能力,將自己的邏輯思維、設計理念、設計方法等融入的問題的思考研究中,從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在工業專業課程教學內容設計的過程中,需要跟隨時代、社會的發展,將教學內容豐富,同時不斷地尋找新的教學方法。例如,拓寬教學課堂,實施產學研結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需要具有較多的實踐機會,學校加強與企業之間的聯系,為學生提供參觀、實踐的機會,在對企業設計研發的理念、策略等知識學習的過程中,讓學生拓寬設計角度,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第二,完善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互動—探究設計過程。在傳統教學中,課程教學評價,往往是進行的結果評價,并不能將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真實的反映出來,為了在互動—探究型教學法應用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內容設計、選題,將互動—探究的過程、方法等進行確定,互動—探究過程設計的過程中,將重點放在學生思維的開拓上,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研究方法,掌握住不同的知識。同時還需要保證互動—探究過程設計,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互動—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的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進行鍛煉和培養。[6]互動—探究型教學,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生的能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第三,加強互動教學,促進互動—探究型教學法的應用。教育制度的改革,將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彌補,課堂教學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學生,課堂教學由封閉轉變為開放式。互動—探究型教學法在工業設計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通過互動—探究形成現場教學、互動教學、案例教學、團隊學習等等,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多樣的教學方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性,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強互動教學,推動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通過加強互動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課堂教學的氣氛,為互動—探究式教學的實施提供條件和幫助,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

5小結

篇5

實踐能力是設計人員把其思維創新付諸實踐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能力也是研究能力中最關鍵的一項。要求大學生能對設計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實現設計創新的目的。通過實踐設計與思維創新的互動與調試,判斷設計思維與實踐是否符合時代需要和客觀需求,把握設計思維與實踐的正確性與時代性。

二、注重研究能力培養的藝術設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建構

實踐教學體系包括三大部分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隊伍和實踐教學平臺。基于研究能力培養的藝術設計教學體系的優化構建必須從以上三個部分著手。

1.制定科學正確合理的教學內容體系。

教學內容體系包括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形式的選擇和教學內容的劃定,其需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還需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尤其在現在這個信息社會,知識的更新換代如此之快,教學內容體系還需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藝術設計具有很強的時代性,閉門造車是無法適應社會的需求的,教學內容體系的制定必須要密切關注社會的動態。以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為例,要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就不能在教學計劃中只列入《手繪效果圖》、《建筑制圖》、《人體工程學》、《計算機輔助設計》等一系列培養學生設計技能的專業課程,應同時開設《中外設計史》、《園林美學》、《生態學原理》、《景觀空間概念設計》等拓展學生專業視野、加深學生專業理解的學術性課程,并通過不定期舉行設計前沿分享專題講座、推廣教育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為大學生涉獵學術前沿提供廣泛的選擇與豐厚的土壤,將景觀建筑設計專業的大學生培養成企業急需的創新應用型人才,為大學生日后參與設計項目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2.建設高素質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師隊伍。

教師是教學體系的實踐者,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是優化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只有學位、文憑,擁有專業理論知識是不夠的,應積極外出參加專業學術會議,保持跟專業前沿的對接、對學術思潮的理解,并定期邀請知名設計人員或專家學者為教師做講座、開展培訓,或者選拔優秀教師送到知名企業和高等學府繼續培養,提高師資隊伍的整體水平。一方面,如果不注重關注設計的前沿動態,其設計理念和工藝技術就缺乏先進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對設計實踐加以深度分析和總結,其設計成果也難以形成推廣性,不利于行業提升。重視藝術設計專業教師與設計行業、設計企業、優秀案例的對接,與專業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是相輔相成的。為了避免專業教師知識固化,高校建設校外實踐基地,不應只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場所,更要引進一批走在設計實踐前沿的知名設計企業、設計研究院所著名設計師、一線施工技術人員,以主題論壇、短期工作坊等各種形式與設計專業教師開展技術交流活動,不但促進人才交流和資源共享,而且可以補足設計專業教師的能力短板,為提升學生研究能力奠定基礎。

3.建設優質實踐教學平臺。

實踐出真知。要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大學生的研究能力,實際操作與感悟也必不可少。在國外知名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課堂中,一般以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教室更類似于一種實訓室和工作室的作用,為學生提供實踐的平臺,才能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教師講授的理論知識。為此,需加大對專業實驗室、工作室與校外實踐基地等基礎設施的投入,使教學活動以工藝實踐活動為基礎,進而豐富課堂作業形式,形成多樣化課堂教學成果,培養掌握具有一定工藝技能、創新思維和研究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三、基于研究能力培養的教學實踐改革

1.開展大學生研究能力訓練。

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平臺,應在注重知識滲透教育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研究能力的訓練和培養。實踐中,可通過在課堂中有意識地開展大學生研究能力訓練,重點在項目調研、設計理論、參考案例、可能方案等幾個方面進行多維度的課堂教學改革設計。①設計主題教學。比如在課堂中,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設計主題讓學生互相討論,并制定出設計思路,還可以針對這一主題展示知名設計師的設計示范,讓學生能從中受到啟發。通過觀察、借鑒、聯想的方式,讓學生在已有設計形式的基礎上不斷突破和創新,有助于學生逐漸構建成自己的設計理念,形成自身的風格。值得注意的是,設計主題的選擇,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水平,并且有針對性,且與所學內容相關。②項目調研參與。項目調研是研究能力的重要構成。教學過程是全方位的,應該囊括藝術設計的各個環節。在藝術設計理論課上,教師要注意項目調研分析方法的滲透,要求學生學會收集相關資料,能夠對設計作品的設計環境和市場背景做出合理分析,并指導學生做一些相關的項目調研活動。讓學生走出課堂,了解本專業的市場動態和需求,了解社會上的流行元素,從而反過來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③科研項目滲入。高校的藝術設計專業教師往往承擔著一些科研項目,可以這些把科研活動滲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能更多地參與到其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技能,把科研項目中大學生能完成的板塊交給學生去做,通過深化課堂作業對學生的研究能力進行培養和訓練。

2.競賽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

藝術設計競賽引入實踐教學中,是鍛煉學生研究能力的有效方式。將學生放到一個競爭環境中,不僅會激發學生設計的熱情和潛能,通過與其他競爭對手的交流學習,還可以了解當今時代的流行特色,學習優秀作品的設計思路和制作工藝,使學生的設計能力和水平在短時間內快速得到提升。實踐操作是藝術專業設計的主題,加入競賽的模式無異于錦上添花。平常的實踐操作是競賽中的脫穎而出的基礎,而競賽的督促又讓學生反過來更加認真和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踐操作。因此,通過競賽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可以培養大學生研究能力,夯實學生專業基礎。

四、結語

篇6

小學生基本都處于7-12歲的階段,天性活潑好動,喜歡新鮮的事物,但是理解和認知能力還不是很強。基于此,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靈活設置課堂教學模塊,將課堂變成孩子們自由倘佯的“樂園”,而不是禁錮學生們思維與行動的“無趣地帶”。要做到這一點,數學教師就要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策略和手段,比如任務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等。這些教學策略的運用一方面可以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可以活躍整個課堂的氣氛,讓學生們都參與到大討論、集體學習中來,不斷提升數學理解和應用能力。以任務教學法為例,教師在課堂授課之前預先設計幾個關于本堂課的任務,讓學生們帶著任務進入到課堂聽講和學習。比如,本堂課的主要數學公式有哪些?本堂課的疑難點在哪里?本堂課與前面課程的聯系是什么?當學生帶著這些任務和問題進入到課堂聽講、學習中的時候,學生的聽講更加有的放矢,教師的授課、點撥也更具針對性,能夠一下子抓住本堂課的重點與精髓。對于教師來說,任務教學法可以鍛煉小學生把握核心數學知識點的能力,能夠在無形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數學意識與應用能力

二、構建完整的數學課堂情境,以此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情境教學可以很好的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進步,能夠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值得嘗試。廣大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小學生的“求知好奇與活潑好動”心理和生理特點,開展更具針對性的教學。比如,在日常教學中通過創設情境、情景模式塑造活躍的數學課堂,更好的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其實,所謂的情境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構建某種物質情境或心理情境的方法來激發小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提升教學的“技術含量”,讓教學活動更加充滿樂趣。此外,情境教學的開展對小學數學課堂的活躍、調節都是大有好處的,也可以很好的幫助學生們融入數學課堂氛圍,大大減少不利教學的因素,促進小學數學課堂的積極進步。如,在平時的課堂授課中,教師可以適度放映數學影像、小學數學教學片、ppt課件等,可以一方面引導學生們更好感受數學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塑造課堂氛圍,提升數學課堂的吸引力。再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搭建“數學角”,布設小學數學相關的報紙、海報、招貼畫等,同時形成數學知識融入生活的氛圍,鼓勵學生們在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數學成為學生們生活中有用的東西。通過類似策略的實施,情境教學的模式更加深入人心,數學課堂教學更具效率,學生們對數學課的喜愛也可以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學習動力,小學數學教學必然可以取得快速進步。

三、課堂教學中加強師生互動與交流,切實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

篇7

1.1積極引導中職生快速切人設計主題在講授《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設計時,要想確保中職生可以快速地領會設計教學的內容和思想,就要求教師要以最快的速度切人到設計課的主題上來,而在布置給中職生學習任務的時候,教師要盡可能對這些任務進行細化,如有可能,應量化成為中職生每天完成的工作程度和詳細步驟。舉例說明:對于減速器的課程設計,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形式讓中職生先參觀減速器,以對它形成一個直觀的了解,在此基礎上再將設計的思路、方法以及步驟進行反復地講解,同時充分地運用著課程的設計指導書這一輔助材料來幫助中職生逐步地完成前期化的設計工作,進人到設計的主題中來。中職生要嚴格地按照設計任務書當中的規定任務按時地完成。在后期的設計過程中,盡量確保時間的充裕,避免出現時間分配不合理的現象,更要防止因時間緊迫而出現剿竊、抄襲的情況,從而使設計質量得到全面保證。

1.2全面提高中職生的綜合設計能力在《機械設計基礎》課程的整體設計過程當中,教師要因材施教地針對不同中職生的具體情況采取分組設計的模式,在各個小組內部認定一名組長,這名組長組織本組學生相互討論和學習,如果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先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給予解決,這種模式的優點就在于可以提升中職生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并且能夠將自我觀念和認知全面融進到整個的設計當中,取長補短。小組當中無法得以解決的問題可以拿到最后的大討論當中來給予解決。這樣,雖然學生人數多,但是在小組討論中就能解決很多問題,教師指導起來針對性就會加強。在設計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問題能力和綜合設計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鍛煉和提高,為以后的機械設計打下良好的基礎。

1.3鼓勵創新,大膽設計中職生在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激勵他們進行大膽的想象,不怕想象錯誤,只怕中職生沒有想法。教師在對中職生設計的評價過程中,時刻對于那些有著創新思想的學生給予積極性的鼓勵,這些都是為了確保中職生能夠真正地形成獨立創新的能力,這些能力的養成對于他們未來的生存、工作和發展都具有實際化的幫助和意義。

2小結

篇8

關鍵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人力資源

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高等教育機構數量的不斷增加,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青年教師已經逐步成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執據教育部教育統計年鑒的數據,2006年全國普通高校共有教師107.6萬人,其中,35歲及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隊伍總數的48.3%,40歲以下教師占64.3%。因此,培養青年教師成為高校可持續性發展的關鍵要素,尤其是培訓面向教學第一線的青年教師,成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

1.課堂教學情緒波動大,教學質量不穩定

在教學中,青年教師初為人師,樂于向學生傳授知識,其思想活躍,觀點新穎,易與學生產生共鳴,深受學生的歡迎。但是,由于受工作負擔繁重,生活壓力較大,發展愿望迫切等因素的影響,情緒波動較大,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穩定。

2.課堂教學經驗缺乏,教學方法單一

雖然青年教師經過系統的教育學習,專業知識貯備量大,但由于缺乏課堂教學經驗,往往不能準確地把教育理論和教學實踐有機結合,無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使教與學脫節。具體表現為課堂隨意性大,教學方法單一,甚至照本宣科,從而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3.學緣結構不夠合理,教學創新能力缺乏

高校教師多由“垂直教育體系”培養出來,即本科、碩士、博士的各個學歷階段都在同一個學校、同一個專業連著就讀。學科視野不夠寬闊,研究方向和研究空間也較狹窄,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教學創新能力和發展后勁。

4.重視科研輕視教學,影響教學能力發展

由于社會和高校各種現行政策的導向,再加上現實利益的誘使,導致價值取向失衡,重科研輕教學的現象在一些青年教師身上表現得較為明顯,主要工作精力向科研一邊倒。整天疲于跑項目、寫論文,而課堂教學則處于應付狀態,無暇鉆研教材和教學技能。這種傾向必定不利于高校青年教師教學能力的發展。

二、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中存在的問題

各高校逐步認識到青年教師作為教師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在關注青年教師群體成長的同時,也構建了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體系,但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二:其一,培訓形式大于內容,效果不顯著。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多以講授型為主,授課方式單一,且形式大于內容,考核方式簡單,相當一部分的培訓無檢驗措施;甚至有的連最基本的培訓表現、出勤情況考核都沒有,僅在培訓結束后每人頒發一個證書,這就造成某些培訓活動變成“走過場”,減低了青年教師的參與積極性,更有甚者誤把培訓理解為舒緩教學壓力或個人職務晉升的手段,導致青年教師產生厭學和浮躁心理,降低了培訓的效果。

其二,培訓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層次性。主要表現為培訓內容沒有針對青年教師的特點和培訓對象籠統。部分學校仍存在“一刀切”或敷衍了事的現象,沒有依照教育規律辦事,沒有重視青年教師身體、心理及能力發展上的優劣勢,缺乏對培訓活動實施對象進行需求分析,明確培訓目標的認知。同時,高校包括各個院系提供的一些培訓,多數情況下都是針對本專業的,更多的是注重讓教師接觸本專業最新的理論知識,了解國際前沿的最新資訊,而針對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較久因為教學能力的培養需要長期堅持不懈,且見效慢,不易于考核,所以很多高校選擇在很小范圍內,如一個教研室定期開展一下活動,各自匯報一下近段時間的教學情況。

三、培訓體系的構建與設計

師資隊伍結構制約著良好梯隊的形成,據預測,高校教師退休人數在逐步達到峰值,為了使高校師資避免青黃不接的局面,必須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墻養,使其快速、健康地成長起來,挑起教學的重任。因此,針對高校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現狀及培訓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將培訓體系的構建分為以下步驟:

1培訓體系設計的原則

應以高校的總體發展方向為基礎,以使青年教師獲得或改進與課堂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動機、態度和行為,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和教學效率為目的。結合高校的總體發展方向,分別制定出長、短期培訓計劃,同時培訓的內容也應按需施教、全體參與、系統完善的原則來安排。其重點應圍繞青年教師通過對培訓需求分析,確定培訓目標,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設置出合理的培訓課程,制定出有效的考核辦法,確保通過培訓實現青年教師的培訓需求和高校的發展目標。同時,為了檢驗培訓效果還需要對結果進行評估分析,找出培訓過程中的差距,發現新的培訓需求,加以改進和完善,制定新的培訓計劃。

2.培訓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是培訓體系合理構建的重要環節,其中包括高校組織需求層面、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三個方面。

(1)高校組織需求層面的培祖”分析。高校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有二:其一是發展方向分析,面對日趨激烈的生源競爭和高級人才競爭,高校必須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為了保持高校的持續發展,青年教師培訓必須在立足于現在的同時,著眼于高校的未來發展。根據近期規劃和長期發展規劃,對高校青年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培訓、提高、開發和使用。其二是高校現存問題分析,通過發現課堂教學中的現存問題,并對此進行深人分析,從而對青年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全面培訓。

(2)課堂教學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工作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包括兩方面:一是通過教師崗前培訓內容進行培訓需求分析,明確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職責和要求。二是通過對教學評估體系實施結果的分析,了解青年教師行為、態度及教學效果與理想目標之間的偏差,在教學薄弱環節或有待提高的領域進行培訓分析。

(3)青年教師個人需求層面的培訓分析。隨著高校的發展和青年教師的不斷進步,即使青年教師目前的教學效果是令人滿意的,但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教學大綱、教材和教學要求的更新也會產生新的培訓需求,從青年教師職業發展前瞻性培訓需求分析,也需要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進行培訓以滿足青年教師自身的需求。

3.培訓的內容和形式

培訓的一般內容包括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模式等,但培訓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高校在選擇培訓時應注意把培訓的內容和形式有效地結合起來,多方選擇一條適合自己學校青年教師培訓的模式。根據需求分析的結果,將培訓內容和形式分三種:首先是職前教氰職前教育不僅是青年教師在教師崗位中發展自己職業生涯的起點,而且是適應課堂教學的要求和目標,學習新的教學方式方法的開始,更是幫助新青年教師建立與同事和教學團隊的關系,建立符合實際期望和積極態度的契機。其次是在職培訓。即建立在提前作出計劃與目標的基礎上,由系或教研室領導和經驗豐富的優秀教師對青年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必要的知識、技能、教學方法等的培訓。再次是脫產培訓。對每一位青年教師來說,當面臨新教材和新一屆的學生時,都需要經歷相應的短期脫產培訓,以便更決地了解當下該專業的社會需求、前沿情況、教改情況,從而滿足所教授的新教材或者新學生的需求。最后是自我開發,即指青年教師自己主動地通過一些方式提高自身包括職業道德、知識技能、身體素質等內在的整體素質的培訓活動。自我開發也是一種有助于青年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和不斷成長完善的培訓方式。

4.培訓的組織結構、計劃及實施

(1)培訓組織結構。與高校其他部門的管理一樣,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的管理問題直接關系到培訓效果,一個完善的培訓組織結構可以使培訓活動從一開始就系統進行,保證培訓需求分析、培訓組織實施、培訓課程選擇、培訓計劃實施、培訓評估過程切實有效地進行,使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培訓工作圍繞著培訓目標執行,保持培訓的新穎性和內容的實用性。

(2)高校培訓計劃的制定。無論是年度培訓、學期培訓,還是月度培訓,甚至是釗一對某一特定的培訓需求而制定的專項培訓,培訓計劃在整個培訓體系中都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只有運用科學的方法來制定培訓計劃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例如根據青年教師的發展階段,可將培訓分為從事課堂教學工作0一3年、3一5年、5一8年、8一10年四個階段,根據不同階段的特點,科學規劃青年教師課堂教學培訓計劃的架構及內容,以SW1H中的六要素作為構成和組織培訓的主要依據。

(3)培訓的實施。根據培訓實施的流程,對培訓內容進行具體實施,以及處理培訓過程中的一切具體問題,完成培訓實施總結。同時,不僅包括與青年教師進行培訓反饋,與相關培訓主講人溝通培訓內容改進建議,而且還包括對培訓效果進行具體評估。實際上,培訓的實施是培訓體系中所有工作成果轉化為實際的執行過程。

5.培訓管理

高校為青年教師培訓進行各項投入和為青年教師個人發展提供支持,其效果等同于投資,目標是為了通過提高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能力來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提升高校的總體水毛因此,必須加強培訓管理和效果的跟蹤,對培訓的結果進行有效評估,不斷改善培訓內容和方法,以提高培訓效率,達到預期效果。

篇9

大多數國內工業設計專業在綜合性大學開設,綜合性大學具備多學科、多領域的先天條件,校內各個專業的圖書資料、實驗室配備齊全,各式各樣的學生社團和學生活動,各個專業和不同風格的學生,使每個學生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和志趣相投的同學。但是由于限定的專業培養固有模式,工業設計專業往往開設在藝術與設計學院或機械電子工程學院,這使得學生往往遵循本學院固有、沿襲多年的教學模式,教學環節與其他學院、專業相對隔絕,實驗教學過程也僅僅利用本學院的實驗室,這使得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很難接觸到其他學科領域的同學、教師,難以與他們進行學術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思維能力的全方面發展,綜合性大學的資源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學生的綜合設計、思維拓展能力也只是停留在有限范圍內。

2以跨學科為主的工業設計專業教學模式研究

2.1從分化到融合由于科學技術的廣泛普及和社會的發展,當今社會正向著復雜而綜合的時代所演變,復雜的社會生產和巨大社會需求告訴我們“知識分化”和“技術融合”已經在所難免,科學技術體系已經日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世界格局的巨大變換給我們帶來了一系列高度綜合的、復雜的、僅僅憑借一兩門學科無法解決的問題,譬如人類正面臨著技術、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三重危機,人們在大力發展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同時,海平面上升、臭氧層空洞的出現等環境污染問題也接踵而至,從而也使得當今社會正陷入一個越來越嚴峻的技術危機中。人口迅速膨脹,給地球帶來了嚴重的負荷,使地球上有限的環境和資源正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毀滅性的災難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多學科、多層次、多要素的綜合性問題,都是僅僅利用一兩門學科無法解決的、又現實地擺在我們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因而,對學科的綜合性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合學科交叉、相互滲透的教育方式,因為如果我們以單一學科的視角來看問題,很有可能永遠都無法理解我們周圍的世界。因此,在工業設計教學模式中應推陳出新,摒棄以往單軌式、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各式各樣的學生社團、學生活動、學術講座將不同專業的學生融合起來,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團隊精神、拓寬其知識面。當今工業設計學科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很多高度綜合的課題,大批量的問題越過學科邊界相互聯結起來,利用跨學科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利用各學科所學的不同方法,不同思維方式相互參證、協同攻關,這無疑大大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綜合性大學內開設的第二學歷、學位教育,以及公共選修課的設置也為多學科、多領域的融合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也為學生獲取知識開辟了一個新的通道。

2.2從專業研究到協同創新學校是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的教育的組織機構。而高等院校是培養專業型人才的地方,此處的“專業型人才”并不是指熟練掌握某一種技能的人才,而是指具有某一專業技能的,又了解專業相關交叉學科的,并在實踐中靈活運用知識,不受學科界限限制的人才。高等院校需要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在寬的基礎上求精,學生的專業研究才能精得有水平,高等院校作為銜接學校和社會的銜接點,高等院校有責任也必須承擔起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的責任。當今社會的重大特征是學科交叉,知識融合以及技術集成,高等院校需要培養出能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的具有某一或某些專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由于我國高校普遍存在專業劃分過細現象,“復合型人才”、“通才”等詞匯被不斷重視起來,這些詞匯代表著社會對高等院校培養復合型人才的期望,意味著當今社會正在由重視專才到需求通才的轉變。首先,設計和藝術是現階段許多高校工業設計教學中較為注重的元素,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從歷史學、審美學等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設計活動。譬如明式家具是形成于明代的一項偉大的藝術成就,在世界家具體系中被譽為東方藝術的一顆明珠。制作精細、造型優美和考材講究是明式家具的三大特點。在如此重視傳統民族文化與傳統的當今社會,傳統設計觀對現代設計意義非凡。21世紀具有文化趨同、文化危機等特點,在設計實踐中融入中國的傳統文化、民族文化,是當代設計中不可或缺的智慧源泉。在科學技術廣泛普及、迅速發展的今天,工業設計學生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機械制造知識,在以往的教學中,機械設計專業的學生只局限于產品的內部結構和功能,而工業設計的研究領域僅僅是產品的外觀造型,這使得產品的造型與工程技術不能很好結合,機械設計與工業設計的學生在進行設計活動時往往各自為政,因此設計出來的產品往往與實際市場脫節,許多學生的工業設計作品只是理想化模型。如果在工業設計專業的培養方案中加入一些機械設計元素或讓工業設計的學生同機械設計的同學一起進行設計活動,今后就能更好地在實際的設計實踐中設計出更成功、更成熟的產品。在產品設計中,商業因素也是不得不考慮的因素之一,市場是連接生產者、消費者同設計師的橋梁,它是檢驗一個產品是否有價值、是否被消費者接受的重要考量因素,因此,工業設計專業的學生只有進行市場調研及分析研究,并學習一定的金融學、市場營銷知識,才能設計出符合消費者需求,可以在復雜的市場競爭中長期立于不敗之地的產品。其次,材料與工藝學也是決定產品造型的重要因素,許多高校的工業設計專業并沒有開設這門課程或僅限于機械式理論的灌輸,學生對不同材料特性及其成型工藝的了解還遠遠不足,可以通過建立材料加工型室或與相關專業進行接軌式教學,讓學生親手了解產品的加工生產過程,為今后的產品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工業設計學生在設計時還需要考慮資源、環境、文化等因素。工業設計在為人類提供便捷、創造舒適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資源的消耗速度,并對地球的生態環境、生態平衡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向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靠攏,進行綠色設計、可回收設計。工業設計作為多種學科、技術和審美的交叉產物,其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考慮諸多方面的因素,教學模式亟待從以往的專業研究過渡到跨學科協同創新,使學生能夠判斷性的思考問題,應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能夠在今后的社會實踐中如魚得水,并不斷拓寬知識面,持之以恒地學習新知識,見圖1。

3跨學科協同創新教學模式的啟示

在高校工業設計專業對跨學科協同創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探究和實踐,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其意義和價值主要體現在:協同創新已經成為當今時代創新發展的主流模式,任何一個個體都無法脫離一個系統而獨立發展,跨學科的工業設計學生具有綜合性的知識框架,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去分析問題,用科學的視角思考問題,往往會成為符合社會需求的中堅力量。對學生進行跨學科協同創新培養,能夠讓他們在設計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積累了實踐經驗。在跨學科團隊設計的過程中也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集體意識。一個新產品從研發、生產到問世絕不是由某一個環節所決定或由某一個環節起到了絕對性的主導作用,團隊中的每個成員都必須互相協助、共同合作,最終達到目的。

4結語

篇10

設計類學科的基礎教學方面,多是由一些繪畫類教師擔任的,并且會對學生進行較長時間基礎繪畫理論的培養,在設計方法的教學方面開展較晚。這樣做導致了學生的設計意識相對薄弱,進入專業學習階段也提高較慢。部分院校在意識到這一問題后希望通過將專業課程提前開設的方法來解決,但對問題的根源沒有徹底的根除。設計類專業的學生重點培養的并不是學生繪畫的技巧,而是創新性的設計理念。

2藝術設計類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概述

2.1藝術設計類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內涵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旨在通過教學過程中通過設計項目的承接和完成實現產、學、研的有機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主導項目的承接和指導工作,在組織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設計理念和綜合素質。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之間有效的溝通,共同的完成項目,從而實現雙向提高。另外,學生在接觸實際項目的過程中,較易在實踐中根據項目的需要而自主的學習相關技能和知識,這是傳統教學模式中無法實現的。

2.2藝術設計類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基本框架

“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設計類專業的應用效果和應用價值較高,也具有相當的可行性。在組織機構方面,可設定工作室建設和管理小組來進行工作是和創建以及和師資隊伍、課程安排方面的協調工作。同時,做好與同類院校之間的經驗交流以及與企業需求之間的溝通,以豐富“工作室制”創新教學的經驗。在經驗的吸取和總結的過程中,不斷的對“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基本框架進行拓展和完善,以培養更多的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的設計類人才。

2.3設計類專業“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作用

首先“,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產學研一體化教學模式的發展方面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應用型設計人才。其次“,工作室制”教學模式在學生和教師學習的積極性方面也能起到很好的提高和促進作用。學生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更能清楚的學習和認識到企業管理和文化,并出于任務完成的需要而進行主動的學習。最后,“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能更好的促進學校和企業的互動、溝通,并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工作室可作為學生職業技能培養的良好平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經驗和技巧。

3基于“工作室化”教學模式的創新教學管理實踐

3.1建立適應藝術設計類人才培養的教學組織結構

學校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的組織機構設立方面,可首先設立以學院、專業帶頭人等為核心的一級組織,負責工作室的的建設和協調工作;同時,在各專業設立的工作室中任命工作室負責人,為二級組織,負責本工作室項目的開展。中各層人員各司其責,又相互協調,為創新教學管理模式提供了組織保障。

3.2構建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

在工作室制教學管理過程中,可建立并不斷完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體系。工作室本身就是企業和學校溝通的平臺和橋梁,這是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的關鍵。工作室盡量為學生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工作室中通過產品設計和制作等實踐培養自己的職業素養,并盡可能實現零距離就業。

3.3建立“首席負責制”的工作室教學團隊

在工作室管理方面可施行首席負責制,也就是可以聘請有行業、企業背景的優秀教師擔任工作室的首席負責人,對工作室的教學內容和項目實施計劃制定總體實施方案,再將具體任務安排到相應的負責教師。首席負責制是工作室制教學模式較為可行的教學管理方案之一。

3.4實施“教學六要素”的動態管理

教師、課程、教材、對象、地點、時間等教學六要素在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不能像傳統教學模式下是一成不變的,而應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動態的管理。比如在任課教師方面,不同教師擅長的領域并不相同,在項目為主導的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中,一個教學環節可能根據需要由多個教師進行穿插任教,以實現更好的教學效果。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