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動式教學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18:15: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互動式教學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互動式教學法論文

篇1

互動式教學法是指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教與學這兩大教學行為主體以平等的地位與身份,制定出雙方共同認可、共同接受以及共同遵循的、并凸顯一致性與普遍性特征的相關規則與規定,以便于在教學活動實現彼此間從物資到精神、從感性到理性的有機交換、反饋、傳導與流通的教學手段。該教學方法修正了傳統教學活動中知識流向與信息傳遞的單項性弊端,實現了教學活動兩大行為主體間的有機溝通與互動,將教學民主化有機融入于教學方法體系創新與重組的行為過程。其最具創新意義的特征在于實現了學生由被迫接受者的身份有機地轉變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其學習方式也從接受式、復印式或機械模仿式轉變成為彰顯自主意識的發現式或探究式學習,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有效的激發,自主創新意識與自主探究欲望得到全面的提升。互動式教學構建起一個教與學兩大行為主體地位平等、相互信任、彼此尊重的交流平臺,使得課堂教學不再是知識灌輸的單一場所,而是一個在相互研討氛圍中實現師生間信息交流、情感溝通以及闡述自我理解程度的有機過程,確保了知識、信息以及情感多渠道的流通與傳遞,使得教學過程既充滿動態的熱烈,又有機地形成一個協調的整體,進而無論是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還是教學實用價值的提高等方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

2互動式教學法在健美操教學中的運用途徑

2.1摒棄狹隘的教學觀念,積極創設互動式的健美操教學環境

教學觀念是人們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所形成的有關教學活動認識的集合體,對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在高職院校傳統的健美操教學中,由于受“唯成績論”教學觀念的誤導,使得教學的價值取向具有明顯的功利性與狹隘性,導致健美操教學的社會實用價值較為低下。這不僅有礙于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的發展,同時,還會造成我國實用型健美操人才匱乏的嚴重后果。因此,為了實現健美操教學方法的全面創新、促進互動式教學方法在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推廣與普及,摒棄狹隘的教學觀念,樹立新型的教學思想,就成為首要的環節。這就要求,首先,健美操教師必須要實現教學觀念的更新與轉變,要摒棄對達標率過于追求的狹隘意識,積極主動地“放下身價”,將教學活動的著重點轉移到為學生營造健康、和諧的互動式教學環境上來;其次,在教學形式的設計與組織上,要切地消除自身的“主宰”意識,不再視學生為致使的接收者與受教對象,而是將學生視為教學活動的伙伴,建立起彼此信任、尊重與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用以為開展互動式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第三,要求健美操教師要加強對素質教育理念的感悟與認知,進而引導自身的教學觀念轉變,使其教學活動的發展指向與社會發展的需求達成有機的一致性。第四,健美操教師要注重對凸顯啟迪、鼓勵、引導以及輔助等特征的教學手段的運用,用以緩解在傳統健美操教學中因對強制性教學手段的長期沿用而造成師生間的緊張關系,為實現良性的互動打下堅實的基礎。

2.2建立信息與情感的交流平臺,促進教師與學生的心靈互動

運用互動式教學法的關鍵環節在于構建平等、互助的新型師生關系,用以確保師生間平等對話、平等交流等活動的開展。因此,在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中,要強化對師生間信息與情感交流平臺的構建,為師生間實現真摯的情感交流與良性的信息反饋提供保障。這就要求健美操教師在實現自身地位與角色轉變的前提下,本著服務學生、服務教學的宗旨,強化自身師德的修養,端正教學態度,以自身的淵博學識與人格魅力來對學生產生積極的感染與影響。并且要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以平易近人的和藹態度是學生產生親近感,進而贏得學生的信任、尊重與愛戴。而相對于學生群體而言,在實現教學地位轉變的基礎上,有效地消除了傳統健美操教學中的壓抑感,在體驗與感受來至于教師的關愛、尊重、理解與信任的過程中,更愿意向教師闡述自身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觀點,更樂于同教師或同學進行信息的交流與情感的互動。由此可見,在健美操教學中加強對師生間信息與情感交流平臺的構建,不僅有助于營造適合于互動式教學方法運用的良好環境,同時,更有利于師生間心靈互動的形成,進而在互幫、互助的課堂教學中,實現共同進步、共同發展的教學目標。

2.3營造熱烈的研討性教學氛圍,實現教學行為主體間的認知交流與溝通

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另一突出特征在于將傳統的傳教式課堂教學轉變成為研討式的教學活動形式,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根據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開展熱烈的討論,各抒己見,使得學生能夠借鑒同學的觀點,實現對自身認知偏失的有效調整與補充,進而促進自身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因此,在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要求,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研討活動。通過對小組內成員意見的統一與整合,與其它小組的意見進行交流,來促使學生對于教師所提問題的理解與觀點的高度統一。而后,教師再針對學生在研討過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與缺失,進行總體的修正。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與教師對相關問題進行全面、深入的意見交流,以便于提高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深入理解與全面掌握。由此可見,在健美操教學中,以問題提出為引導,組織學生開展有針對性的研討活動,營造熱烈的研討氛圍,用以實現教師與學生間的認知交流與信息溝通,就成為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重要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凸顯問題的普遍性,以便于獲取最佳的研討效果。切忌問題的濫設現象出現,從而造成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失效。

3互動式教學法在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營造健康和諧的互動學習氛圍

互動式教學方法強調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蘊含著深邃的“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因此,在高職院校教學中運用互動式教學方法的前提在于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本著服務學生的基本原則,營造健康和諧的互動學習氛圍,用以鼓勵學生針對教學內容暢所欲言、大膽探索以及勇于創新,進而實現對學生健美操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展。

3.2提高健美操教師自身的素質,充分發揮其教學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與主導者,其自身的素質能力水平既決定著教學活動的實際效果,同時還是推進教學改革創新的重要保證。因此,要求高職健美操教師必須要強化對自身業務水平、科研能力以及個人修養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培養與發展,以便于為其實現教學觀念的有機轉變、教學方法的有效創新以及教學目標的重新提供保障。這對于全面推進高職院校健美操教學改革的發展,提高健美操教學的社會實用價值,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3.3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為創設良性的互動教學環境創造條件

篇2

社會的健康穩定發展,需要每個公民懂法、守法、尊法,必要時候需要應用法律去維護自身權益。在每個中職專業中開設法律課程,加強中職學生的法律意識、拓寬學生的法律知識面、強化學生的法律知識應用能力,為中職學生步入社會后能迅速成為社會上尊法、守法、能應用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公民。

二、互動教學模式的性質

互動式教學法是在社會對人力資源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的背景下,通過教育工作者對教學過程進行全方位改革而逐步完善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體系。從內涵來看,互動式教學法以強調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特色,以培養學生的綜合集成能力為目標,將教學主體間的互動交流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互動式教學法是一種集實踐性、操作性于一體的創新性教學模式,它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一)參與主體雙向互動

強調參與主體的雙向互動,是互動式教學法的標志性特征。作為一種強調師生之間雙向溝通的新型教學法,互動式教學與傳統教授式教學有著明顯區別,而師生在教學過程中各自角色的重新界定,是互動式教學法區別于傳統教學法的顯著標志。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學過程的主體,而教師則成為教學整體過程的規劃者、各個環節的調控者,其主要職責是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的機會、營造親身體驗的氛圍,使學生在親身親歷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唱獨角戲、學生被動聽課的局面,是恰當運用這一教學法的關鍵環節。正是這種改變,使學生成為教學環節的主體和積極參與者,并于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平等交流的氣氛中,創造一種和諧、生動、形象的教育情境,從而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與人交流、當眾表達、自主決策的能力。

(二)教學形式靈活多樣

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是互動式教學法激發教學參與主體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在互動式教學實踐中,教師講授只是輔助環節,而主要環節是通過組織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個人演講和情景模擬等靈活多樣教學形式,引導學生更為深入、更?橥賦更a href="lunwendata.com/thesis/List_89.html" title="地理論文" target="_blank">地理解和掌握?學內容。

(三)能力培養綜合集成

培育學生綜合能力,使學生在能力素養上呈現出全方位的綜合集成優勢,是互動式教學法的主要預期目標。在傳統教學法中,教學的目標范疇往往著眼于知識、技能、情感三大板塊。在這種目標模式指導下的課堂教學,學生的能力素質發展是不充分的。借助互動式教學法所創設的參與主體互動交流氛圍,以及所提供的實訓操作平臺,法律課教學沖破了學科知識、方法技能、學習情感等常規目標的局限,使學生在合作能力、交流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設計能力、選擇能力、批判能力等能力素質的培養上,形成協調同步的發展態勢,實現了學生能力發展的綜合集成優勢目標。

三、中職法律課堂的互動教學模式

針對傳統教學法存在的問題,結合互動式教學法的特征和優點,有針對性地對互動式教學法進行拓展、延伸,形成了具有一定創新性、以教學雙方良性互動為特色的教學模式體系。根據法律課不同理論內容的特點,本人探索并應用了以下五種具體教學模式。

(一)主體導入模式

學習過程中,學生為學習主體。主體導入模式,課前學生以案說法模式開展互動教學。通過課前教師根據授課計劃安排學習內容,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搜集相應法律案例、課上介紹案例,讓學生提前營造法律課教學氣氛。案例的搜集可以與要講述的法律內容直接相關,也可以是其他法律課的內容。在主講學生介紹搜集的案例之后,引導、啟發其他同學對主講學生陳述的案例內容及其法律評價觀點進行述評,或引起爭論,或引發共鳴。教師則審時度勢,抓住時機創造新的焦點,并結合學生們對有關問題認知的差異性,將本次課堂教學法律重點知識引向深入。

(二)問題導向模式

即以問題為導向,以提高學生認識問題的水平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的教學模式,使教學內容既有針對性,又有實效性。主要做法是在課堂上要求學生主動提問題,敢于提尖銳問題,同時搜集學生反映的熱點、難點和疑點問題,經整理后反饋給主講教師。采用多樣方式引導學生互動,可通過課堂教學、媒體宣傳、答疑會、辯論會等方式進行講授與交流,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不僅傳遞了法律知識,而且針對具體的問題培養了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互動小游戲導入模式

互動小游戲導入,教師可以在定期綜合復習或者中途學習考核學生采用該模式。互動小游戲設計了法律知識大轉盤和“法律援助”等游戲,將法律援助知識編成20多道趣味知識問答題,讓學生參與競答,在活動游戲過程,教師可以適當提供些許獎品(獎品可以為有形或無形的)。在游戲互動過程中,綜合歸納法律知識,以提升學生的法律分析、應用能力。

篇3

論文關鍵詞:理論課;多媒體教學;導學互動

一、理論課多媒體互動式教學的核心方法就是“導學互動”

采用多媒體教學是當前理論課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不過我們應當糾正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使用了多媒體計算機,才算得上是現代化教學方法的錯誤觀念,如果生搬硬套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結果不一定達到應有的效果。如在多媒體教學中存在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即教師把所要講的課堂內容的提綱展現在大屏幕上,然后坐在講臺前開始上課,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著這種“在會議上作報告”的形式,這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技術的優勢,開展“導學互動”教學,使之一方面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出教學難點;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這就是多媒體互動式教學的精華所在。所謂“導學互動”教學法是指導的教學策略和發現的教學策略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既保留了傳統教學法中一些科學的理念和方法,又吸收了現代西方教學法中合理的因素,在進行必要的課堂講授的同時,鼓勵學生自己探究知識。“導學互動”的教學方法對課堂教學手段有一定的要求,要求教師一定要利用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信息,將理論課教學與先進的教學技術接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接受正確理論的教育,又能接收到豐富的知識和當前最新的資訊;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開闊學生的視野,而且還能增強學生學習先進科學文化知識的意識,培養創造精神。

理論課多媒體互動式教學的指導思想是以學生為本,堅持科學性、時代感和針對性的統一,力求提高理論課的課堂吸引力和教學實效性。所謂科學性是指教學內容必須“少而精”,確保所講授的理論是理論課中的基本原理,并且表述準確、科學,是相對成熟、經得起檢驗的觀點;所謂時代感是指教學內容必須能反映時代對理論提出的新課題,能反映理論發展的新進展;所謂針對性是指教學內容必須能夠解決學生在思想成長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學習有實際效果。做到這三者的統一,是確保理論課多媒體互動式教學實效性的關鍵。

二、理論課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內容要適量

在傳統的教學方法中,在教與學的關系上,將教師的權威絕對化,而將學生視為被動接受知識的存儲器。學生永遠處于一種被動的地位。這種做法將教學理解為單向的過程,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這對學生自身積極性的發揮有很大的制約。當代的學生思想觀念比較開放,思維非常活躍,十分注重個人意識和個人能力的發揮,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很反感,因此在教學中更須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多媒體教學如果還沿用傳統教學方法,就不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學效果的作用。

運用多媒體呈現信息量的速度很快,教師容易不自覺地加快課堂教學速度,忽視與學生思維節奏的合拍。如果學生在這種快速的教學中思維跟不上教師的講解,或信息呈現的速度無法完整地做筆記,則會影響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復習和鞏固。如果傳輸知識的時間短于學生對其感知的時間,則是節奏過快,會造成學生感知的不充分,理解就不深刻,不透徹,從而對教材內容產生的疑問不斷增加,最終失去學習的興趣。反之,如果節奏過慢會造成學生的情緒渙散,由于求知欲不能得到滿足,同樣會失去學習的興趣。

同時多媒體呈現的容量較大,這就容易加大課堂記憶的內容,多媒體成了代替教師向學生灌輸知識的機器,變“人灌”為“機灌”,甚至“人機共灌”。把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所以運用多媒體教學一定要做到內容適量,使學生有理解和記憶所學知識的余地。

三、“導學互動”的教學方式就是讓“教”與“學”有機結合

在理論課多媒體互動式教學中,最大的特點是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改變以往那種上課動手不動腦的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激活學生的思維靈性,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種教學法采取的是雙向溝通的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是聽老師授課,而且還能提出自己的見解、觀點,與老師、同學共同探索知識,使課堂教學由原來的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探索知識的過程,讓學生由以前單純的受教育者轉變成為真正的課堂主人。我們在開展多媒體互動式教學時,經常進行熱點評析、課堂討論、演講、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導學互動”的教學方式是讓“教”與“學”有機結合。通過教師、學生的雙向交流以及體驗式教學將知識自然、生動、深刻地映入學生腦海中,要讓學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要有條不紊地推進研究式教學,切實減輕學生的記憶負擔。

經常開展課堂討論與辯論。理論課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就學生普遍感興趣的問題準備論題,組織學生討論或者辯論。這一般要求教師在課前事先公布論題,讓學生在課前利用網絡或圖書館查找資料、撰寫發言提綱等做好必要的準備。例如,組織大學生討論“網戀”問題,討論和辯論的過程是不斷幫助大學生們從多個角度、從不同的層面用所學知識辨證認識這一社會熱點問題的過程。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加寬對所學知識的了解,而且可以學以致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既可加入到學生的討論辯論中,也可作為主持人,在必要時進行引導。但在討論、辯論結束后,教師一定要進行課堂點評,幫助學生正確地理解知識、把握知識。要讓學生的設問、辯論、答題等課堂行為通過信息工具當場轉化為形象生動、具備分析評價的多媒體演示,形成交互式的信息化交流,并且對課堂過程形成記錄,課后運用信息工具進行分析研究,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并用以指導今后的教學實踐。

積極借鑒案例教學法。這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教學需要組織一些典型案例,引導學生進行學習、研究。采取案例教學法,第一步是根據教學的需要組織案例;第二步是將案例發給學生,做好啟發、引導工作,讓學生獨立做準備;第三步是閱讀、討論;第四步是對案例進行總結,指出討論的優缺點,進行補充與提高性的講解等。需要注意的是案例教學與我們課堂教學中經常采用的舉例說明是不同的。在這種形式的教學中,案例的組織非常重要,案例既要符合教學內容,又要有現實意義,時代感要強。如以當代大學生如何擇業問題為案例開展教學,先將一些擇業失敗的案例發給學生,讓學生去思考其失敗的原因,然后在上課時鼓勵學生分析、總結其擇業失敗的原因,進行必要討論,再舉一些擇業成功的案例,經過正反對比,“解剖麻雀”,揭示其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決矛盾的有效辦法;通過師生問的“導學互動”,借助多媒體的形象演示,讓學生深刻認識抓住矛盾問題的精髓,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重要作用。當代的學生非常注重現實,對一些不切合實際的事物較抵觸,因此在案例教學中,案例一定要來源于活生生的現實,有一些是學生將來可能要面對的實際情況,這對學生來講才具有吸引力,因此參與的積極性才會高。

四、構建理論課多媒體素材資料庫

為了能更好地開展多媒體互動式教學,應構建師生共享的理論課多媒體素材資料庫。該資料庫是指以教材中的知識點為基礎,依據一定的分類原則進行組合的素材資料的數字化集合。主要有文本素材、圖形索材、圖像素材、動畫素材和音頻、視頻素材,其中文本素材占主體地位,包括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數字化課外閱讀材料、參考資料、教案、各類習題以及經數字化處理的學生小論文、發言提綱、學生課堂討論照片與錄象等。

集件思想是建構理論課多媒體素材庫的基本依據與指導原則。集件不等于課件。課件是在一定的教學理論指導下,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映某種教學策略和教學內容的電腦軟件,它的形式和內容是固定的,適用于某一特定的教學情境。因此,不少教師在使用中感到它不適用于自己的教學實際。而集件則不同,它是教師根據教學實際需要組合運用教學信息資料的教學系統。自由選擇和組合教學素材資料是集件的基本屬性。建構理論課多媒體素材資料庫就是為了主動收集、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信息,通過收藏和積累各種資料,使教師和學生可以方便地根據教學情境的變化,有選擇地組合使用教學素材。因而,多媒體素材資料庫的本質特征是資料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建構多媒體素材資料庫的指導原則就是“以不變(素材資料)應萬變(教學實際)”的集件思想。

五、開放教學系統。適應21世紀現代化教學的需要

多媒體技術革新在教育界領域的應用,發展的趨勢是用多媒體網絡系統實施教育活動。多媒體教室與學校網連接,進而與社區網、國家網、國際網連接,可以實現資源的共享和教育的社會化。

篇4

【關鍵詞】任務驅動教學法;計算機;實驗教學;應用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而設計的教學模式[1]。它把傳統的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實際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理念;將再現式教學轉變為探究式學習,能夠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證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解決方案、解決實際問題。這種方法應用在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中,通過創設任務,讓學生帶著特定任務自主探索問題,這種方法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作學習能力和動手實踐創新的能力。

1.引言

計算機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教學過程是一個培養學生動手、動眼、動腦的過程,可以發掘學生較大的潛能,從而能夠培養學生樂于動手,勤于實踐的意識和習慣,切實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較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實驗教學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概念,理解和鞏固科學知識,正確掌握實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而且對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究問題的科學方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2]。

2.“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提出

美國教育家杜威以實用主義作為教育理論基礎提出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它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3]。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新方法。根據這種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教師的課堂教學始終圍繞既定的教學任務展開,教師把新知識的傳授隱含于每一個實際的任務中,強調學生密切聯系生活、學習和未來實際工作中有意義的“實際任務”情境中去,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獲得技能,形成能力。“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的一種全新方法,目前很多課程已經采用這種教學方法。所謂“任務驅動”就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圍繞一個共同的任務活動中心,在強烈的問題動機的驅動下,通過積極主動對學習資源的應用,共同進行自主探索和協作互動的學習,在完成既定任務的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實踐活動[4]。它將以往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主的教學理念,轉變為了以解決實際問題完成任務為主的多維互動式的教學新理念;從而將再現式教學模式轉變為探究式學習模式,使學生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這種方法更適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每一位學生都能根據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對當前問題的理解,運用共有的知識和自己特有的經驗提出解決方案,從而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法要求創建“任務”的目標性和教學情境真實性,能夠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在探索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更能讓學生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循環,更能夠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勇于開拓進取的自學能力。通過對美國教育家杜威等提出的“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進一步理解,而我認為所謂“任務驅動式”教學新方法,就需要教師把教學內容設計成一些具體的實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一個個具體的實際任務,掌握教學新內容,達到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從而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的發展空間, 更好的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為以后的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3.傳統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的弊端

3.1 “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滿堂灌”的方式傳授知識

“以教師為中心”和以“滿堂灌”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體作用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只把學生看作是外部環境刺激的被動反應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5]。長期以來,實踐教學主要依附于理論教學,致使學生在思想上也不夠重視,學生普遍實踐動手能力比較差。進入大學雖然有很多獨立的實踐課程,但上實踐課時,大都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做、學生看”的形式,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學生缺少主動學習和探索的機會,在進行實踐操作時,學生都習慣于機械地按照實踐講義,照方取藥。不能主動對各種現象進行觀察和思考、測量分析和研究,完成對內在規律的認識和把握,往往是動手不動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實踐課在培養學生科學實踐能力上的優勢。如何在實踐教學實踐中,轉變學生對實踐可態度,使學生從實踐中真正培養科學實踐方法和實踐技能,是深化實踐教學的重點。任務驅動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在實踐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3.2 實踐教學內容陳舊單一

傳統的“先理論再實踐”實驗教學模式使計算機課程理論知識學習與實際操作分離,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能力的培養[6]。

3.3 校內實驗教學與社會實際工作內容脫節

目前絕大多數高校的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仍然僅限于課本上的上機操作,學生沒有進入社會實際角色中,因此不清楚當前社會對計算機課程真正需要掌握哪些必備的知識,對社會實際業務處理缺乏直觀了解。

4.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優點

經過多年的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后發現,實施任務式驅動式教學法,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驗課堂氣氛明顯活躍,互動效果較好。任務驅動是一種探究式教學模式,我們在實踐教學中通過任務驅動,改革教學方法,讓學生動起來,明顯提高了教學效果。

5.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實施

5.1 強調任務的可操作性

計算機課程實驗教學大部分在實驗室進行。而現在許多院校由于條件限制,實驗設備簡陋,導致任務無法正常開展。因此在對任務進行設計之初,教師除對相關的實驗室有一定的考慮外,還要考慮可供學生查閱相關資料是否齊備等,以便于對任務的實施進行掌控。

5.2 設計任務的原則

任務的選擇不是隨意的,需要熟悉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教學內容,分清教學重點及難點,再結合實踐,自主研發設計滿足教學要求的任務。為了做好任務準備,可遵循以下設計原則[7]:

(1)針對性強先將教學總目標分成多個小的學習目標,再將學習模塊細化成若干個容易掌握的具體任務,通過完成這些針對性強的小任務來最終完成綜合設計任務。

(2)可操作性強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只有學生親自操作完成相應的任務,才能吸引學生,讓學生對課程的學習從被動變成主動。

(3)簡單易懂分解后的任務應簡單易懂,容易實踐,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可以輕松學習和實踐,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學習興趣。

(4)具有一定擴展性在任務實現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空間來擴展任務,深入挖掘出不同層次學生的潛力,使每個學生都能依據自身能力獲得最大收益,培養出適應社會需求的高技能應用型計算機人才。

5.3 精心設計任務

教師編排合理的實際任務對學生就是一個興趣,計算機實驗教學中,任務會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因此,設計和編排任務非常關鍵,必須具有趣味性、難易適中并具有可操作性,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在設計編排任務時要盡量從學生感興趣的情景出發,例如大學生畢業時畢業論文是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在學生學習Word中,可以向學生展示一份畢業論文的排版樣本,同時提供一份未排版完成的畢業論文,讓學生自己按照排版的要求完成排版工作。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夠調動起來,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行動起來進行到任務中去。設計任務時一定要以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指導,展示情景和樣本主要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某個工具或軟件能夠實現的功能, 通過讓學生直觀而真切地感受具體的任務實例,能夠使學生頭腦里分散的知識點表象形成一個個相對具體的知識結構, 通過這種情境,學生把所要學習的內容巧妙的隱含在相應的實際任務中, 使學生更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 通過完成實際任務掌握任務包含的知識點[8]。

5.4 自主實踐任務

通過在創設的情境下完成任務,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通過選擇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實際任務作為學習的中心內容,讓學生去面臨一個個需要立即解決的現實任務。不要害怕學生理解不了課本的教學內容,如果就算理解不了,也應該盡量讓他們去嘗試。當然,關鍵的操作步驟可以強調,否則學生如果達不到目的,就會產生畏難的心理,對任務的完成產生負面的影響。在任務完成階段,教師只是一個幫助者和指導者,只起著引導作用。因此,要注意觀察學生和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多給學生一些鼓勵,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夠自由地和大膽地去完成實際任務。學生可以探討完成實際任務的方法和途徑,引起對先前知識的進一步回憶。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知識與經驗,在完成實際任務的過程中都有著各自的不同方法。多個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和溝通后,可以得出幾種不同的方法,并作出分析和比較,這樣會大大的開闊學生的思路[9]。整個課堂倡導師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交流,通過不同觀點的交鋒、補充、修正,更進一步增強師生間的朋友關系。隨著實際任務的完成,學生會在成就感中掌握計算機的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

5.5 重視任務結束后的總結與評價

“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并不單單是一個任務布置與完成的簡單過程,師生們應該做好課堂的階段性總結,在每個任務的布置與完成之后,應該回顧本堂課學習的內容,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進一步提高,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10]。首先可以讓學生每一組派代表對他們這組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對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自我剖析;然后由老師對各組在總結中提出的共同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詳細的剖析,分析原因,總結同學們出現問題的情況,并給出實際的解決方法,以達到提高掌握知識的目的。

6.結論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在我國高校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中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它在未來發展的過程中也必將面臨眾多的新問題,如何構建“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體系結構和模型仍然需要我們在實踐教學中不斷地探索、總結研究。我們相信通過眾多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任務驅動式教學法”一定會被有效地運用于高校課程教育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李興霞.“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高校教學中的研究[J].職業教育,2012(3).

[2]許雪康.任務驅動教學法在信息技術基礎教學中的實踐及效果分析[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2(13).

[3]徐兵,張南賓. 大學計算機基礎任務驅動式實驗教程[J].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4]陳小陽,駱竹梅.基于任務驅動導向的高職會計電算化實踐教學探討[J].科教導刊,2012(3):42.

[5]梁紅.計算機“任務驅動”教學法的運用原則[J].廣西教育,2007(Z5).

[6]向生.淺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VFP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8(09).

[7]王延平.試論化學教學中任務驅動教學法[J].職業技術,2009(05).

[8]王曉巖.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9(01).

[9]張永志.談“任務驅動”教學法在PLC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05).

[10]徐兵,胡寧.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的應用[J].電子世界,2013(03).

篇5

兒科學論文2600字(一):基于疫情下的TBL教學模式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隨著教育信息化水平逐漸提高,網絡媒體教育被廣泛應用和推廣,但是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教學中網絡教學的應用,尚處在以網絡為載體的階段,缺少教學平臺和師生互動平臺的使用。尤其在疫情影響的當下,單純網絡教學進行內容闡述,缺乏良好的教學管理和師生互動,很難讓學習者產生繼續學習的意愿,影響互動網絡教學模式的發揮,因此建立互動式基于團隊學習(teambasedlearning,TBL)網絡教學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兒科學;TBL;理論教學

【中圖分類號】R-4;G642.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6-0227-01

兒科學教學對臨床兒科醫學生能否順利轉換角色成為優秀的醫生至關重要,因此,如何提高兒科學教學水平,培養醫學生的科學臨床思維,是兒科學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問題。兒科小患者病情變化快、不能表述病情、家屬要求高,是醫患糾紛的高發科室,很多醫學生離開校園后面對臨床時對兒科敬而遠之,故在進入臨床學習和臨床工作前提高醫學生對兒科學的積極性和興趣至關重要。

1基于網絡環境的團隊學習教學方法模式概述

基于團隊學習(teambasedlearning,TBL)由美國Oklahoma大學的LarryMichaelsen等(2002年)正式提出,是一種以團隊為基礎的學習方法,是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通過發揮學習者團隊協作來完成學習目的方法[1]。TBL通過學生主動學習、討論、協作式的拓展性學習,實現教師與學生的信息碰撞,讓學生自主地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2]。德國的Brich教授在神經病學教學中也采用了TBL教學法,結果顯示學生更樂于接受TBL教學法,同時學生認為TBL教學法提高了他們對神經病學學習的興趣,增強了團隊意識[2]。等[3]將TBL教學法運用到麻醉學實習中,結果發現經過TBL教學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明顯優于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lecturebasedlearing,LBL)教學。盡管TBL教學在國內近幾年才逐漸開展,但是也獲得了令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2.在兒科教學中建立TBL教學模式的具體策略

2.1構建網絡多媒體課程體系

兒科學是綜合性臨床學科,需要學生掌握常見的發病機理、病癥體征、診斷治療等多方面的知識,學習內容復雜知識繁多,在網絡教學資源創建之前,需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進行確定。內容設計上包括學習計劃、問題討論、病例分析、學生自我考核和總結等幾個關鍵的教學環節。網絡互動教學模式當中,教師借助互聯網將上述相關內容的聲音、圖片、文字、視頻等傳送到網絡上,建立網絡教學平臺課程體系。網絡互動學習模式采用的主要網絡技術包括直播、點播、PPT動態瀏覽、教學資源上傳和下載,答疑,視頻會議等。在網絡互動當中教師對教學資源要進行合理的整合和設計,做好學生信息資源索的方式,以便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同時網絡互動式教學還可以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限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

2.2基于網絡教學資源的互動策略

2.2.1課前

2.2.1.1分組:對每個班級學生,按學號進行分組,8~10人為1組,由組內成員選出1名組長,負責組織和協調組內的合作學習,小組成員確定后長期保持不變。

2.2.1.2個人測試:每堂課結束后進行個人課后測試,目的是讓學生容易進入自主學習的氛圍,幫助學生系統地掌握理論知識。

2.2.1.3小組討論:小組內成員可分工協作,互相討論,小組內部意見分歧較大時,協調人(組長)要適當介入。各小組之間相互獨立,當各小組將測試內容形成結果(臨床病例分析)后,提交評判人(為兒科學教學教師)進行點評,指出各組存在問題。

2.1.2課中

運用“職教云”平合“騰訊課堂”直播,實時更新最新教學方式,以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運用“問卷調查”、“彈幕”等互動方式時刻詢問“難點”或表達“困惑”,騰訊課堂“答題卡”功能讓學生線上答題,實時掌握學生達標情況。教師作為網上討論的主持者,而學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參與作用,學生之間的互動,對學生思想交流問題解決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之間就兒科問題進行討論,各抒己見,并且在辯論過程中解決疑惑,提高能力。同時交流辯論,還可以讓學生獲得集體的認可,感受到存在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兒科熱情。

2.1.3課后

創建QQ“兒科學答疑解惑互動群”和進行每月一次的“兒科學答疑解惑網絡視頻會議”。課后練習題作業,鞏固知識點,統計高頻錯題,下次課前再次鞏固和梳理。附件作業形式和收集“兒科學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后再次調整教學方案。

2討論和展望

兒科學是一門研究人類從胎兒到青少年時期生長發育、疾病防治和預防保健的一門醫學類科學。兒童身體結構特殊,抵抗力低,一旦患病起病急,進展快。此外,受成人臨床特點的影響,兒科學的許多特點變得很抽象,形成貫穿始終的知識網絡系統比較困難,從而很難把握知識并做到靈活應用[4]。單純進行傳統的臨床教學,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網絡,抑制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積極性,在TBL教學中,學生通過查閱相關參考資料自主學習,并相互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發現新問題、產生新想法的能力,從而形成創新思維。TBL教學模式的創建,對兒科學教學有重要的作用,既能夠有效的落實教學內容,又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同時還可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雖然TBL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與提高,但還存在一些實際的困難和問題。第一,要求學生良好的學習自覺性以及自學能力。第二、對學生考核機制不夠健全,同時網絡系統只能夠進行客觀題的處理和分析,不能有效評價和判斷主觀題。第三、互動式網絡[5]教學受到網絡環境和各種網絡技術的限制。目前很多課程資源以視頻和文件的形式存在于網盤,云盤,視頻網站等多個免費網絡資源上,該怎樣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兒科學畢業論文范文模板(二):病案教學法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病案教學法是順應教學改革的新型教學手段,其圍繞典型的病例,從臨床資料收集入手,教師指引學生對病例進行分析、討論、鑒別診斷,從中掌握相應的知識,病案教學法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邏輯思維發展。對此,本文就病案教學法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全面分析。

【關鍵詞】病案教學法兒科學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R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089(2020)11-0231-02

前言

在21世紀培養全面、合格的醫學人才是醫學院校最重要的任務。在傳統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方式大多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的學習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問題分析、解決能力的提升。對此,在今后的兒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采取病案教學法,借助病案來引導學生分析、探索知識,促進學生良好發展。

1.病案教學在兒科教學中的應用優勢

在兒科學采取病案教學法的優勢主要在于:(1)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將病案教學法應用在兒科學教學中,可以讓學生不斷的分析案例,學生的大腦時刻處于興奮狀態,顯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便于學生綜合發展,在病案教學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合作者,在教學中,教師一方面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另一方面教師還會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研討,幫助學生更好的發現自身的不足,促進學生綜合發展。(3)病案教學具有生動直觀的特點,加上其本身具備的真實性,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兒科學知識。另外在病案教學模式下,教師不需要在課堂上唱獨角戲,而是與學生共同探究,學生在課堂上也不再是急于做筆記,是主動思考,這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2.病案教學法在兒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1借助病案教學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病案教學方式提倡在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中進行。學生在病案討論中,會充分調動自身的積極性,同時學生有更加寬廣的時間、空間進行知識探索,促進了學生充分形象,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病案教學法還可以對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進行有效培養,臨床思維能力主要是學生將學到的兒科學理論知識應用在臨床實踐的能力,對具體的臨床現象進行分析、思考,并做出科學的判斷,臨床思維能力是一個臨床醫生必備的能力。在兒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病案教學,讓學生從循證醫學的角度對病例進行探討,并自主查找資料、文獻,結合病例進行深入思考,實現了兒科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的良好結合,深化了學生對疾病的認知,同時學生還可以在此過程中提出相應的治療方案,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水平。

2.2借助病案教學培養學生問題分析解決能力

培養學生的問題分析解決能力是病案教學法十分重要的一項優勢,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疾病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讓學生可以靈活的應用學到的知識進行問題處理,并在討論中理清疾病臨床癥狀,然后做出科學的分析、判斷,給出正確的診斷。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記憶能力、思維能力都會得到極大提升。在病案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教師要根據病案提出關鍵問題,通過問題指引學生可以逐步思考、解決。教師還應該對學生討論的內容進行有效整理、歸納、總結,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這樣學生才可以更好的對問題展開思考。

2.3借助病案教學培養學生綜合素養

在傳統的兒科學教學中,教師大多是對學生進行單方面的理論知識灌輸,讓學生記憶、背誦,而在臨床實習環節,則是單純的講解實踐操作方面內容,很少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不高。病案教學法可以明顯改善這種情況,在教學中,教師需要結合大綱,精心挑選病例,然后結合病例設計具有探討性的問題,進入課堂后教師將病案資料發給學生,包括主訴、既往病史、臨床癥狀、檢查結果、診斷、用藥等,讓學生根據病案來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案。學生在分析病案過程中,不僅要考慮手頭資料,還需要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認真研讀,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的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案例結合起來,教師在學生案例分析結束后,為學生著重講解重難點知識,強化學生理解。

總結

篇6

【關鍵詞】改革 教學手段 創新

工商管理學是研究盈利性組織經營活動規律以及企業管理的理論、方法與技術的科學。本專業的范圍比較廣,所學課程也較多,涵蓋了經濟學、管理學的多門課程,因此,工商管理專業是一個基礎寬泛的專業。當前現有的培養模式和教學手段仍然比較落后,在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著諸多問題,有必要通過探索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加以解決。

一、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效果不佳

學生對傳統“灌輸式”教學方法評價不高,甚至于有的學生還抱有厭惡與抵觸情緒。這與教師教學手段單一有很大的關系,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會直接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自然教學效果也不佳。

針對這一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提倡教學手段的多樣化。通過的不同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活躍課堂氣氛,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以下是值得嘗試的一些新穎的教學手段與方法:

(一)教師學生角色互換法

師生“角色互換”既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學理念。課堂上,教師充當學習者的角色,而學生則充當研究者、教授者的角色,這是一種滿足素質教育要求的全新的教育理念。 這種方法主要是讓學生當好“老師”,暢所欲言地講述自己的觀點、看法,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散性思維及創新能力。角色的互換使教師的評價也隨之改變,我認為:較差教師的課堂教育模式是教師問教師答;一般教師的課堂教育模式是教師問學生答;一位能運用角色互換的好教師的課堂教育模式是學生問學生答,而且這一“問”一“答”都是學生知識的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手段改革與創新的思考

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 舒暢

【摘 要】市場對于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現狀與變化,必然要求教師通過教學手段的改革與創新,使得工商管理人才的培養方式更為科學化,從而更好滿足市場的需求,成功實現人才與市場的有效對接。本文結合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的經驗和體會,提出了幾點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手段改革與創新的思路。

【關鍵詞】改革 教學手段 創新結構重組,教師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知識、心理等結構,及時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示范。這也就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學生的角度來說,首先讓學生知道了老師上好一節課并不像他們認為的那么輕松,親身體驗到講一節好課,是需要付出很多的,理解并尊重老師的勞動;其次,培養學生自主鉆研教材的能力,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為了不教”,這種活動目的之一就是讓學生學會自主的學習方法。其三,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學會用集體的智慧來處理問題。

(二)導學式教學法

導學式教學法是指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幫助學生自學為中心而展開,核心是對學生的自學進行指導并提供各種有益的幫助。這種教學法揚棄了傳統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傳授式教學,而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組織教學,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體現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這種教學方法需要課堂內外的協同配合,課堂講授從提出和分析現實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和研究的興趣,課堂上采取教師講授與師生討論,學生自我問答相結合的方法,教師講授也改變按章、節、目順序平鋪的方法,以章為單元,提要基本內容、識記基本概念、講解重點難點,變枯燥的課堂宣講為活躍的討論研究;課堂外的教師指導更為重要,教師以提出問題、提示思路、激發興趣、引導查閱資料、組織課外研討、批改作業論文為主要手段,強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思辨性,增加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互動式教學法

教與學是相互統一的兩個方面。教學的過程應該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互動式教學法有兩層含義:一是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主要通過“教師設疑學生求解學生設疑教師釋疑”這種師生之間交互“設疑—釋疑”的方法進行教學,實現師生教學的雙向互動;二是教學方案實施中的師生互動,教師制訂的教學方案,在實施中隨時接受和吸納學生的意見與要求,經調整后落實到教學過程,師生之間需要經常進行有效溝通,使教師能夠及時接收反饋的信息并調整教學方案,從而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一。而要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果,關鍵在于搭建一個教與學的互動平臺,形式可以有多種。任何形式只要有雙向的信息交流就可以達到互動的目的。

(四)案例式教學法

篇7

【論文摘要】高職《管理學原理》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需引入參與式教學模式,該模式要求形成“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動式教學活動。要真正落實參與式教學模式還需建立新型考核體系,并對其進行再拓展。

目前,《管理學原理》課程在高職院校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原因在于當今社會人才需求的主流是既掌握一定專業技能,又具備一定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綜合素質人才,而《管理學原理》正好是高職學生提高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要掌握具有普遍適用性的管理原理、技能和方法,又要能夠運用相關管理知識解決現實中遇到的管理問題。傳統的《管理學原理》教學過于強調課本知識和教師的權威性和絕對性,往往是“老師講,學生記”,學生缺乏對結論的檢驗和質疑,理論知識很少有機會運用于實踐,考核方式也是“終結性考核”,這種教育模式下培養的學生缺乏質疑和創新精神,動手能力較差,很難適應現代社會所要求的靈活、高效與創新,因此,需要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根本性改革,牢牢樹立“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主體,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以提高學生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目標”的教學理念,采取多種方法設計《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活動,切實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摸索,發現在《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中,采用參與式教學模式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概念

參與式教學模式以管理案例為基本素材,以提高學生的管理意識和管理能力為目的,其實施方法多種多樣,如構建學習團隊、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管理游戲、情景模擬、角色扮演、視頻教學、辯論比賽、企業參觀等,它強調在教學中通過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參與管理實踐,在參與中理解管理原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能力。

參與式教學模式要求教育的重心由關注教師“教”轉向學生“學”和“練”,由關注學生“學習什么”和“記住多少”轉向“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學生由消極被動的傾聽者轉向積極主動的探索者,教師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向學生的學習管理者,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深厚的管理知識和經驗背景,持有客觀、公正及開放的心態,具備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1],對學生的學習、實踐進行有效地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并不斷進行創新。

二、參與式教學模式的實施

參與式教學模式實施的方法多種多樣,正是這些豐富多彩的方法,構建了學生踴躍參與、管理實踐能力不斷增強的師生互動式課堂。

下面介紹四種比較典型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實施方法:

1.構建“學習團隊”

由學生自愿組成5-8人的“學習團隊”,每個團隊民主選出一個組長,在各組組長的統一協調下,共同完成教師布置的各項實訓項目。學生在此過程中既將理論運用于實際,提高動手能力,又很好地培養了團隊精神,做到團隊合作與自我控制相結合。

2.任務驅動法

在課堂上,教師給學生布置真實的工作任務,并引導學生完成,學生在學中做、做中學,并通過經驗反思,從實踐中獲得完成工作任務所需的管理能力。如介紹組織結構設計基本程序時,先給學生布置一個任務:“假如你和你的創業團隊一起創立了一家文具用品銷售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為50萬元,公司成立的一切手續已辦妥,要想讓公司正常運轉起來,接下來還要具體做什么事情,你們該如何進行分工協作?”學生接到任務后,迅速展開小組討論,并很快將自己置于不同的角色中,接著各個小組輪流闡述觀點,最后進行歸納和總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與組織結構設計程序相關的知識,而且知道怎樣將這一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并激發了創業的熱情。筆者認為,一門好的職業教育課程必定有著明確的任務,教師在課上,應該是帶領著學生去完成一項項任務,而不是僅僅講授一本書。學生興高采烈地跟誰著老師完成這些任務,練出辦事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練出自學的本領,學到相關知識,獲得實際成果,從而產生強烈自信心和的由衷的成就感。

3.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自哈佛大學推出,就受到廣為推崇和廣泛好評的一種常用的教學法。案例教學是指教師選擇能夠反映教材中某一重要原理的事件作為案例,以事件的典型性和真實性為基礎,讓學生親歷、體驗、模擬事物發生、發展的基本過程,感悟和思考一些道理,以各自的視角,從不同的層面,對案例做出判斷和決策,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

在案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案例的選擇。首先,教師所選擇的案例要有針對性,能反映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與方法,并與教學內容銜接緊密;其次,案例可來源于企業,也可來源于社會生活的其它各個領域,真實事件、故事、寓言、數據、圖表等都可作為案例的有益補充。案例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時效性強,最好還具有一定的爭議性,并富有生活情趣,這樣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使他們對分析、討論案例的興趣更濃厚;再次,如選用企業案例,應盡可能選用國內企業的案例,讓學生結合本土文化特色進行分析,使其加深對國內企業管理實踐的認識和理解。另外,除了大企業的案例外,還可適當地選擇中、小型企業的案例,讓學生對中國的企業管理形成整體的、全方位的認知。最后,教師一定要對所選取的案例進行精心策劃和加工,并提前對學生分析案例的結果成竹在胸,為爭取良好的課堂效果做充分準備。

第二,案例的呈現方式。案例的呈現方式應多樣化,可以是多媒體課件演示,也可以是視頻播放、小品表演、動畫展示、漫畫演示、單純口述等多種形式,靈活、多變的方式使學生對將要分析的案例產生極大的新鮮感、興奮感,他們很容易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案例分析效果自然能夠得到保障。

第三,教師的作用。在案例分析過程中,老師要注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引導、促進和協調討論的進程。教師應與學生展開交流與探討,找出學生思維的盲點,控制討論的時間和節奏,并歸納總結,整體提高。另外,對案例素材的討論中,教師需要引導分析思路,給出邏輯框架,要求學生客觀地闡述觀點,做到有理有據,要鼓勵學生大膽假設,多視角分析問題。經過一段較長時間的案例訓練,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大大提升。

4.管理游戲法

管理游戲是在《管理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方式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通過參與游戲進行親身體驗,在此過程中對相關管理知識產生深刻認識。學生在游戲中玩中學、學中玩,充分調動各種感官,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管理學的基本知識和理論。與其他教學法相比,管理游戲法具有寓教于樂、實踐性強、效果持久等特點。研究也證實:“閱讀的信息,我們能學習到10%;聽到的信息,我們能學到15%;但所體驗過的事,我們卻能學習到80%。”[3]

例如,讓學生參與“沙漠求生”游戲,經過親身體驗,學生了解了個人決策和集體決策的優缺點,并知道在什么情況該采用個人決策,什么情況下該采用集體決策。又如“頭腦風暴”游戲,要求學生遵循頭腦風暴原則,分小組討論“如果可以在某商場內開家餐飲店,在現已有餐飲店的基礎上,不考慮資金投入問題,開什么形式的餐飲店最有創意、最賺錢”,學生在興奮中提出了許多好點子,更為重要的是經過親身體驗,他們對頭腦風暴的原則即“勿評優劣、大膽創新、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有了深刻的認識,在今后工作中,遇到頭腦風暴會議,既清楚會議流程,又不會犯原則性的錯誤。

在管理游戲中,學習氛圍是自由的、輕松的、活潑的、有趣的、創新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彌補《管理學原理》授課過程中過于理論化、枯燥的弱點。

三、參與式教學模式的考評體系

要使參與式教學模式深入開展,還需要建立新型考評體系,變以前的“終結性考核”為“形成型考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學習全過程進行考核,既注重考核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要考核學生的職業素質情況。比如,形成性考核成績占總成績50%,其中包括平時課堂表現(考勤、作業、答問)、實踐環節(學習團隊、工作任務、案例分析、管理游戲、情景模擬、個人管理實踐、參與社會管理實踐等)和團隊協作三大部分,總結性考核(即為期末考試)成績占總成績50%,其內容包括知識性考核與能力性考核兩部分,知識性考核占分30%,能力性考核占分70%,這樣,學生在平時學習時就會更積極主動,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

四、參與式教學模式的拓展

1.加強與社會合作辦學

過去,《管理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教學基本上停留在理論知識的灌輸上,且主要是在學校的課堂上完成,很少有機會運用管理知識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要解決這一矛盾,最好的辦法是學校與企業密切合作。比如,讓老師和學生一起對企業急需解決的管理問題進行討論研究,制定出一套切實可行的管理方案;或者請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來校講課,促進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或者讓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的具體工作,任職于某一工作崗位,使學生接受作為一個“基層管理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的訓練,為今后就業及個人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2.適當引入通用管理能力課程體系

通用管理能力是指不同職業群體中體現出來的,具有共性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識要求,是超越于某個具體職業與行業(如市場營銷管理者、人力資源管理者等)特定知識和技能的,一切管理者應當共同具備的、最重要的、最基本的能力和才干。在《管理學原理》課程中,適當引入通用管理能力課程體系,引導學生參加通用管理能力基礎級認證考試,學生將在自我規劃能力、時間管理能力、團隊協作能力、有效溝通能力、資源協調能力、運營管理能力等各方面將得到比較明顯的提升,迅速成長為用人單位所需的綜合素質人才,就業競爭力將大大提高,職業發展潛力將大大增強。

3.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手段,打造全方位的師生互動式平臺

創建學院管理學QQ群,將課件、案例、習題、管理學參考資料、管理最新動態等資料都放在QQ群共享里,讓學生下載使用,教師和學生可以在QQ群里一起討論,教師及時答疑解惑。另外,師生還可以通過面對面討論、電話討論、電子郵件、BBS等方式進行隨時的溝通與交流,打造全方位的師生互動式平臺。

參考文獻

[1]對我院《管理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DB/OL].[2008-8-26]..

篇8

[關鍵詞] 高職英語;立體化互動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H3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1-105-2

古希臘哲人普羅塔戈說:“人的大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全球化時代的來臨,國際政治、經濟及科技文化交流頻繁,英語語言成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與人民之間的信息傳遞、情感交流重要的交流工具,具有非常重要的國際地位。英語語言是重要的交流手段,其實踐功能應用逐步受到人們的重視。現代中國的經濟、科技、文化等多元化發展趨勢下,社會實踐中亟需大批熟練掌握英語語言能夠進行書面交際的人才。英語語言能力的培養已然成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高職英語教學過程中所訓練出的主動性技能能夠較客觀地、公平地反映學生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語言的思維,映現出學生的綜合交際能力水平。實踐教學中,通過立體化互動式英語教學培養其過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寫作習慣,進而鞏固、強化所學過的知識,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鑄就學生優秀的學習品格。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培養能力和素質為目標,提高聽、說、寫、譯等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鍛造學生優秀的學習品格。

一、高職英語教學的歷史背景及教學現狀

高職英語教學改革自90年開始起步,發展歷史不長,而且大部分高職學校是由中專升為高職的,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不能很好地適應高職英語教育的要求;高職學生對高職教育認識不足,對所學課程沒有興趣,缺乏學習主動性;教師教學管理和組織難度大。

高等職業教育是以培養生產、技術、服務、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一種教育。《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明確指出高職英語教學目標是“以實用為主,夠用為度”。而目前高職英語的教學依然是以課本、粉筆和黑板為主要載體的傳統教學為主,這樣“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必然會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英語學習者,“聾啞英語”的現象更是普遍存在,從而使得高職英語專業學生的就業面臨很尷尬的局面。立體化互動式教學模式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

二、立體化互動式教學的基本原則及理論依據

立體化互動式教學是認識過程、情感過程、意志過程等都得到協調發展,倡導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一種教學方法。立體化教學模式不僅僅是現代化教學手段的變革,還是教育觀念的變革,教育理論的變革,對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的改革具有積極的作用。

(一)立體化互動式教學的基本原則

第一,教學目標立體化:正確的教學目標是學生全面性的進步和發展,而非片面地只關注于學生的成績。第二,教學內容立體化:從實際出發,考慮學生認識發展的時代性,確定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內容。第三,教學方法和手段立體化:從傳統單一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中走出,在教學活動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等感覺器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二)立體化互動式教學的理論依據

第一,蒙特梭利教學法:蒙特梭利說:“教育不是為上學作準備,而是為未來生活作準備。”蒙特梭利教學法有兩個要素:一是環境(包括教具與練習),另一個是預備這個環境的教師。輕松幽默的教學環境和豐富多樣的教學手段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而一個讓學生敬佩的老師更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上課注意力。第二,榜樣教育: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從動作的模擬到語言的掌握,從態度的習得到人格的形成,均可以通過對榜樣的觀察和模仿加以完成。由此可見榜樣教育在人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榜樣教育是指受教者通過觀察、模仿、整合、內化等一系列認知調節過程,從而獲得自身的成長。第三,構建主義理論:哈雷馬斯把人類的行為分為兩類,一類叫做目的合理行為,一種叫交往行為。目的合理指的是主體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行為,而人類的教育教學活動屬于交往行為。構建主義(Constructivism),即通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達到構建的目的。知識的形成離不開人的交往,教育者在交往中完成自我建構過程,同時獲得積極的、主動的發展。所以,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真正地做到“教學相長”。

三、高職英語立體化互動式教學的實現策略

(一)因材施教,分層教學,人盡其才

常言道“十個手指不一齊邊”,高職院校降低門檻招生,使得學生學習基礎較差,學生個體素質差異大。學生基礎的良莠不齊導致教學內容的深淺尺度把握不當,優生“吃不飽”,差生“消化不良”。為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在學生入學開始就充分地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對于英語教學,即每個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進而對整個班級的整體英語水平有一個準確地認識,這一步對于以后的英語教學有著及其重要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對班級學生分層教學,具體情況具體分析,讓每個學生都有適合自己的小組學習。因材施教,分層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準確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調動學習積極性,提高自身素質。高職英語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對教師評價語言的個性化需求強烈,學生更希望教師能夠作為主體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講解,在講解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直接面對面的與老師交流自己的思想,不希望教師面對整體學生統一進行講解。高職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心理特征組合不同的評價模式,評價內容盡量做到老師發自肺腑的鼓勵、建議語言,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通過自身的文化素養、人格魅力以及通過批改過程中的評價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潛移默化的成就學生優秀的學習品格。

(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

國內高職教學體系中,教師在教學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形成教師評閱學生作業的主體化,傳統上對學生考核的方式手段一直采取教師命題-組織考試-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解-學生復習的基本流程。現階段,生的主體性、積極性沒有沒充分挖掘出來,其個人的英語語言能力、綜合能力亦不能得到體現。縱觀整個流程教師都主導、控制著整個局面,這種教師核心地位的基本模式一定程度上造成學生被動的接受英語教學,教條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達不到長期理解記憶的良好效果。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而教師的職責正如古文“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所說應該是一種主導作用。作為高職英語教師,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正是高職英語教育的最終目標。高職學生英語基礎差,文化水平參差不齊,導致高職英語教學活動中的師生互動難度大,如何讓學生動起來,如何“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力”是提高高職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如何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參與性,達到真正有效的英語學習效果,是教學方法改革中重要的一步。

(三)方式多元化教學活動

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不同教育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學習是一種緊張而有目的的活動,而興趣是推動學生去探究和參與活動的強大動力。采用生動形象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英語學習不是一個人孤立地學習過程,而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現代化的電教媒體使得課文中的景、物、人的形象直觀生動,強化學生的感知過程,讓學生如臨其境,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教學效果好。

四、結論與建議

國際化人才時代環境下,語言扮演著重要交流手段的角色,特別是英語語言已然成為國際交往、科技及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高職階段英語的教學是傳授學生文化知識、塑造語言環境、給予學生關注世界發展平臺的重要階段。“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要克服英語教學脫離實際,高職教育脫離市場的局面,高職英語教學迫切需要從傳統的教學模式向立體化互動式教學模式轉變。立體化互動式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體現了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性,更注重培養學生實際使用英語的技能,而這對于高職應用性人才以后的就業有著重要影響。

參考文獻:

[1]尹紅麗.五年制高職生英語實用能力培養途徑與策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0,(01).

[2]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M].北京:教育部教育司,2000.

[3]Richard,J,C.&Nunan,D.2000.Second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4]崔涌.大學英語有效教學策略[D].重慶:西南大學高校教師碩士學位論文,2008.

[5]蔡彬彬,趙麗娟.關于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中有效教學的研究[EB/OL].論文天下,2010.

篇9

論文摘要:近年來,很多高校的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存在著缺乏穩定的專業英語教師隊伍、教學方法陳舊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高校需要培養一支穩定的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師隊伍、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的認識、突出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

近年來,很多高校將數學專業英語課列入數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其目的是希望通過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進一步提高數學專業學生閱讀和翻譯英文資料的能力,為學生撰寫英語論文和開展研究打好基礎。但是,目前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對此,筆者進行了總結,并在分析問題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探討提高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穩定的專業英語教師隊伍。很多高校數學院(系)都安排英語好的數學教師教授數學專業英語課。這些教師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但是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難以滿足教學要求,主要表現為英語聽說能力較弱,常常采用漢語授課,無法滿足數學專業英語課的教學要求,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性。

(二)學生對數學專業英語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習積極性不高。多數院校都將數學專業英語課安排在大三或者大四,而這一時期的學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學習專業課程上,所以很少有學生在數學專業英語課學習中做到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此外,數學專業英語課的考核方式主要是考查考試,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教師在教學內容的把握上存在問題。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所選教材,一些教師不加區別地講授書本內容,致使“滿堂灌”的現象十分普遍。這使學生覺得教學內容單調乏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限制了英語教學的發展空間,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仍將數學知識和英語語法的講解作為教學重點,忽視了對數學專業學生英語實踐能力的培養,因而無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教學方法落后。在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中,很多教師采取以教材為藍本、以講授書本知識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教師占據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控制討論的話題、內容、過程和參加者,學生很難有機會主動參與課堂教學和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樣,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的機會,因而學生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口頭表達和運用能力得不到提高。

二、數學專業英語課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一)主觀因素。在教師方面,由于數學專業英語課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要求較高,很多教師很難圓滿完成教學任務,他們常常是在外界壓力下接受該課程教學任務的,因而在備課、講課時都沒有處在積極主動的狀態。在學生方面,大三或者大四的學生對數學專業理論知識有了比較系統的掌握,而且英語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定的水平,很多學生已經通過國家英語四、六級考試,認為可能解決數學問題的翻譯和相關英文文獻的閱讀問題,甚至有些學生認為借助一些軟件就可以翻譯,因而對數學專業英語課的學習重視不夠。另外,數學專業英語課的考查考核方式使學生放松了對該課程的學習。

(二)客觀因素。一些高校不重視數學專業英語課,投入不足。由于數學專業英語課是近年來的新增課程,很多學校在這方面的教育資源較少,投入積極性不高。例如:壓縮教學時數,將大綱中要求的一學年減為一學期;縮減教師配置,通常安排一位教師負責全院(系)學生的專業英語課,因而授課教師無法進行教學心得體會交流;采用大班授課方式,影響教學效果。

三、提高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質量的途徑

(一)培養一支穩定的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師隊伍。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屬于語言教學,要求教師不僅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而且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能夠熟練運用英語進行表達。教師應該不斷更新自己的數學專業知識,了解該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從實際出發開展教學,并積極研究語言教學理論,參加定期的教學交流活動,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學校可以通過培訓的方式提高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師的英語水平,也可以積極引進英語水平較高的數學教師,充實專業教師隊伍。

(二)提高學生對專業英語課的認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學生學習數學專業英語是為閱讀英文專業文獻、進行專業研究作準備的。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實例讓學生體會到僅靠已有的英語水平難以準確理解和把握專業文獻,從而幫助他們走出學習誤區,這樣才能使學生以正確的學習態度學習該課程。教師還應該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注重課堂教學設計的多元化,做到教學內容豐富、表現形式多樣。同時,創新教學模式,采用互動式教學法,如專題講解、師生互講等,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討論。教師也應該積極改革考核方式,加強考核的科學性。

(三)突出對學生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高校應該適當增加數學專業英語課的教學課時數,而教師在選取合適的教材后可以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處理,采用專題講解方式開展教學,也可以把學生感興趣的相關知識引入教學中。在進行專題講解時,教師要先縱向概括,再選取一些材料進行橫向分析。例如:在用英語來表述數學理論推導過程時,教師先總結性地給出一些證明中常用的表達形式,再結合教材中的一些短文讓學生體會這些表述的運用。科技文章的語體特點是用詞準確、語氣正式、陳述客觀、邏輯性強、專業術語多,因而專業英語課教學的重點在于學生對專業詞匯、句子、翻譯技巧的掌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引導學生掌握專業詞匯構詞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句子結構的能力,通過分析文獻資料中常見長難句的結構特點提高學生翻譯長難句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應注重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教學方法多樣化。在教學對象的性質和教學內容上,專業英語教學比大學英語教學更加復雜,所以在選擇教學方法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中,教師經常用到的教學方法有互動式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等。

互動式教學法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學習語言是為交流服務的,因此,教師在數學專業英語課教學中應積極采用互動式教學法,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教學活動。一方面,教師應盡量采用英語教學,給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在講解重點和難點時可以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變為主動學習;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反應,根據學生的反應調整教學進度、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多媒體教學可以真正實現個性化教學,從而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多媒體技術使教學內容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再加上網絡資源豐富且生動直觀,因此,教師可以通過鮮明的圖像、有趣的聲音刺激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達到學生快速掌握學習內容的目的,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筆者在講授數學發展簡史時,通過多媒體播放短片《唐老鴨漫游數學王國》。借助于學生熟知的卡通形象唐老鴨,筆者教會學生一些專業單詞的讀音。而學生在觀看、討論、思考的過程中,很快就掌握了這些專業單詞,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提高了運用英語進行分析、綜合、抽象、概括、聯想和想象的能力。這也讓學生切實地感受到數學是一門有用的科學。于是,學生從傳統的知識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發現者、建構者,并漸漸地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

總之,數學專業英語課程不是一門專業課和英語課簡單相加的課程,而是一門英語語言知識與數學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的課程。只有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面長期努力,才能真正提高該課程的教學質量,實現提高學生數學專業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王麗琴.非英語專業研究生科技英語翻譯教學的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09,(36).

篇10

論文關鍵詞:應用法學 真實案例 實戰演練 教學方法

應用法學亦即“應用法律之科學”,是指研究特定部門及其人員運用法律或適用法律的規律、原則、方法、技術等內容的法學學科。??其既區別于刑法、民法、經濟法、行政法、訴訟法等部門法學,更區別于法理學、法制史學等理論法學。應用法學案例教學法有別于部門法學,本文擬就“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相關內容作一探討,以拋磚引玉。

一、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內涵

所謂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應用法學的教學過程中,通過選擇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讓學生擔任角色進行參與式的實戰演練,以訓練和提升學生應用法律實務能力和水平的教學方法。

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區別于診所式教學法。診所式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實踐性教學方法,其所選案例是絕對真實的,但由于受辦案周期、開庭時間和地點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難以按教學計劃進行規模化、程式化教學。而“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選擇的真實案例是已決陳案,不受時間和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可以根據教學計劃需要進行有序地教學。

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也區別于模擬法庭。模擬法庭也是一種重要的實踐性教學方法,其所選案例是已決陳案,但其重點是強調法庭審理過程的仿真性,既不能反應出應用法學知識解決現實社會生活問題的全過程,也缺乏發散性、創造性思維訓練。

二、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學法既是部門法學的主要教學方法之一,也更應當成為應用法學最為重要的教學方法之一。但部門法學長期以來采用的案例教學法主要體現為一種舉例教學法,與應用法學采用的“實戰演練法”存在較大區別。從某種意義上講,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法”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案例教學法。

部門法學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傳授法學知識,為了闡明相關法學理論問題,往往舉出案例加以說明,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和掌握相關法學知識。這種舉例教學是傳授法學知識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所選案例并不一定要求是真實的,且通常是單一性、標準化的案例。但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真實糾紛往往是錯綜復雜的,并不一定單一、標準,而存在著大量復合性的、非標準化的案件糾紛。如果不將復合性、非標準化的真實案例引入課堂教學,那么學生獲取的仍然是停留在書本上的法學知識,進入社會后面對錯綜復雜的真實糾紛仍將無所適從。據目前實務部門普遍反映,高等院校法科學生畢業工作后大多數不能在短時間內適應工作需求,而要經過數年工作學習、積累后才能夠勝任工作崗位,這不得不引起法學教育界的高度重視。應用法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傳授運用法學知識的方法和訓練學生運用法學知識解決現實社會生活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選取的案例應當是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真實案例,而且案件資料包括原始證據和訴訟文書等均未有經過任何加工處理。只有通過對真實案例進行實戰演練,才能夠真正實現法律職業化訓練,培養出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的卓越法律職業人才。

三、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有效實施的條件

(一)真實案件資料的收集和遴選

真實案件資料的收集和遴選是搞好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基礎條件,包括各種類型案件的原始證據、訴訟文書等。高等法學院校應當加強與實務部門的聯系,建立校外教學實踐基地,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大量收集具有教學價值的法律實務案卷資料,為應用法學案例教學提供豐富的教學素材。

(二)學生經過系統的法學知識學習

學生經過系統法學知識學習是進行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前提條件。學生只有初步了解和掌握了相關法學概念、特征、原則等理論知識,才能夠進一步進行應用法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訓練。高等院校在課程體系安排時,應當先開設部門法學課程,然后再開設應用法學課程。

(三)“雙師型”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

教師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是有效實施“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重要保障。教師既要精通法學理論又要諳熟法律實務,既要有專業發展方向又要全面通曉法學知識。通過高素質的“雙師型”教師進行言傳身教,能夠有效地提高“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質量。

四、應用法學“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的課程設計

應用法學案例教學進行“實戰演練”,可利用現代教學儀器設備,將真實案例融入課堂教學過程,通過多方面角色模擬將學生引入參與式、啟發式、探究式、開放式、互動式教學過程之中,訓練學生找尋法律規范、探尋法律事實和裁判法律糾紛等方面的能力,使學生親身體驗如何應用法學知識進行創造性思維以解決現實社會生活中的真實問題,融合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素質教育于一體。

(一)課前準備

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學生分組可采用學生自愿和教師安排相結合的方式,每小組人數基本相當,小組數量適合課堂討論角色安排和分配。

2.教師發放案件原始證據材料,介紹基本案情并提出討論要求。

3.學生分組查找相關法律規范、討論案件事實。學生尤其是要從不同主體角度進行討論思考并制作相關訴訟文書等。比如,就找尋法律規范而言,既要從原告的角度查找請求權基礎即支持訴訟請求的法律規范,又要從被告的角度查找抗辯權基礎即對抗訴訟請求的法律規范,還要從法官的角度公正裁判選擇適用的法律規范。

(二)課堂討論

1.教師通過PPT等形式再現原始證據材料等案件資料,對討論程序作出安排,對討論內容提出要求。

2.通過抽簽方式臨時決定各小組擔任角色,并由各小組選派代表發言,相互討論、辯論。學生討論、辯論是“實戰演練”案例教學法極為重要的環節,通過學生之間對真實案件的討論、辯論以及與教師之間的交流互動,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位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討論、辯論過程中充分展現其邏輯思維過程及行為內容方式,力爭在學生訓練的“動態”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予以及時糾正。為了激勵學生踴躍發言,在成績考核時可以向積極參加發言者予以傾斜。

3.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辯論,并適時提問和追問。在課堂討論過程中,教師既要堅持以學生為本位,同時又要主導整個討論過程,及時加以正確引導和啟發,尤其是要訓練學生從多個主體角度進行換位思考的能力,以便查清案件事實和準確適用法律。

4.教師通過PPT等形式再現原始訴訟文書等案件資料,并與學生的討論發言及相關訴訟文書進行對比。案件的“真情回放”與學生的“實戰演練”比對尤為重要,教師應當從理論和實務方面進行充分地深度地比較,尤其是對相同角色進行橫向比較,既肯定成績又指出不足,力求做到實務能力質的進步和提升。

5.教師進行最后總結和評介。討論結束時,教師應當對各小組的討論發言情況進行整體評介并進行總結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