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d滴劑范文
時間:2023-03-20 17:51: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維生素ad滴劑,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葡萄糖酸鈣;維生素D缺乏;佝僂病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多發于2歲之下兒童,其屬兒科常見疾病,主要由缺乏維生素D而引起機體內骨骼鈣化,易使患兒出現生長緩慢[1]。其發病原因復雜,主要包括消化系統性疾病、發育過快、營養缺乏等,而治療主要是及時進行維生素D補充以消除癥狀。本院對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予小兒四維葡鈣顆粒和維生素ad滴劑聯合治療,旨在探討其療效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的選擇來自2013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收治62例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患兒臨床資料,按治療時不同方案分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女比例18:12,患兒月齡5~16個月,平均(12.2±4.8)個月,初期22例,激期8例;研究組32例,男女比例19:13,患兒月齡4~17個月,平均(12.0±4.9)個月,初期23例,激期9例;兩組基線資料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維生素AD滴劑(浙江海力制藥有限公司,H33021072,24s)和碳酸鈣片(哈藥集團制藥六廠,H19990085,0.25g)聯合治療:維生素D是2000IU/d,碳酸鈣片250mg/d,口服,1次/d,在治療4w后,維生素D變為500IU/d,繼續進行4w治療;研究組行小兒四維葡鈣顆粒(廣州珠江制藥廠,H44024526,3g)和維生素AD滴劑聯合治療:維生素D用藥方法和對照組一致,同時予以小兒四維葡鈣顆粒,3g/d,2次/d,療程為8w。
1.3觀察指標 療效判斷:顯效指多汗、煩躁等癥狀均完全消失,且X線片顯示腕關節正常;有效指多汗、煩躁等癥狀均有所改善,且X線片顯示腕關節具恢復期的表現;無效指臨床各項癥狀及體征均無變化甚至加重,且X線片顯示腕關節沒有發現明顯改善甚至惡化[2]。觀察兩組AKP、磷、25-(OH)D3水平及不良反應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均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處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組間比較用t檢驗,用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兩組療效對比 研究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具統計學意義(P
2.2兩組AKP、磷、25-(OH)D3水平 研究組AKP、磷、25-(OH)D3水平分別為:(22.1±11.2)U/L、(1.5±0.3)mmol/L、(5.0±1.4)mmol/L;對照組為:(44.3±17.2)U/L、(0.8±0.2)mmol/L、(3.6±0.9)mmol/L;研究組AKP、磷、25-(OH)D3水平均優于對照組,均具統計學意義(P
2.3兩組不良反應情況對比 兩組均具不同程度便秘、噯氣、高血鈣、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其中對照組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6.7%(5/30),研究組為12.5%(4/32);兩組比較差異不具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嬰幼兒由于生長發育的速度較快,所需營養物質也相對較多,若機體內所儲存維生素D含量少或維生素D的攝入不足,那么極易引發維生素D的缺乏,造成機體磷、鈣等的代謝紊亂[3]。維生素D主要起抗佝僂病等效果,若機體缺少維生素D,極易引起鈣在腸道的吸收減少,進而引發低鈣血癥,而機體為增加血鈣水平,致使甲狀旁腺類激素分泌加大,造成骨鈣釋放至血腫,以維持機體內血鈣的水平穩定[4]。但是,因甲狀旁腺類激素將造成腎小管重吸收磷的水平減少,而鈣及磷缺乏將造成成骨細胞無法正常鈣化,進而引起膨大性骨樣組織。為此對患者機體補充鈣劑及維生素D等物質至關重要[5]。
本研究中,對照組行維生素AD滴劑和碳酸鈣片聯合治療,研究組行小兒四維葡鈣顆粒和維生素AD滴劑聯合治療,觀察兩組療效及AKP、磷、25-(OH)D3水平,結果顯示:對照組總有效率76.7%顯著低于研究組93.8%,且AKP水平高于研究組,磷、25-(OH)D3水平均低于研究組,由此可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予小兒四維葡鈣顆粒和維生素AD滴劑聯合治療的效果顯著,不僅可改善患兒各項癥狀,且可改善AKP、磷、25-(OH)D3水平,進而促進疾病康復。原因分析可能為:對照組同樣予以維生素D加鈣劑治療,但是有研究發現,常規予以維生素D加鈣劑治療,雖具一定療效,但其臨床效果較不穩定[6]。而予以小兒四維葡鈣顆粒和維生素AD滴劑聯合治療,其中小兒四維葡鈣顆粒所含成分較多,主要為維生素D、維生素C、維生素B2及維生素B1等,其對機體內鈣磷代謝、蛋白質的代謝及脂肪、糖的代謝等均具調節性作用,且還具補鈣的作用[7]。同時,其口感較好,且服用方便,尤其適合于小兒,以提高其服藥依從性。此外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相當,說明小兒四維葡鈣顆粒和維生素AD滴劑聯合治療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安全性較好,并不會因此增加對機體損害,患者也易于接受[8]。
綜上所述,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予小兒四維葡鈣顆粒和維生素AD滴劑聯合治療的效果顯著,不僅可迅速改善患兒各項癥狀,且可改善AKP、磷、25-(OH)D3水平,減少不良反應。
參考文獻:
[1]張禮太.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并發外部性腦積水42例臨床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2,35(9):47-48.
[2]魏苗苗.不同藥物治療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8(27):133-135.
[3]侯欣,鞏傳信,孫勤學,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與嬰幼兒反復呼吸道感染的關系[J].山東醫藥,2013,53(25):107-108.
[4]韋孟蘭.全血鈣和骨堿性磷酸酶檢測在佝僂病診斷中的應用[J].海南醫學,2013,24(3):392-384.
[5].鋅鐵制劑佐治嬰幼兒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2,2(5):86.
[6]王華芳,趙飛.口服骨化三醇、鈣劑治療小兒佝僂病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5):123-124.
篇2
【關鍵詞】 維生素AD;預防;呼吸道感染;免疫
小兒呼吸道感染在門診疾病中占50%左右,占住院35%,也是我國衛生部“四大疾病”防治之一,嚴重的影響我國嬰幼兒的生長發育,如何降低或減少其發病率,促進兒童的健康成長,也是我國兒保工作者的難題,我院就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出生105例正常健康新生兒,予以維生素AD滴劑(A:1500u,D:700u/粒)(膠丸)口服一年,以問卷形式隨訪該一年內呼吸道感染的發生明顯較未服用維生素AD減少,現報道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7年1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我院婦產科出生105例正常健康新生兒,除外先天免疫低下、先天肺臟、心臟及遺傳代謝性疾病,分為治療組50例,其中男28例,女22例,對照組55例,其中男28例,女27例。兩組一般臨床資料均無明顯差異。
1.2 方法 對照組55例未接受維生素AD或間斷少計量服用維生素AD,治療組自出生1月后每日服用維生素AD(維生素A1500u,維生素D700u)單位至一年。兩組分別以問卷方式回顧調查,記錄一年內呼吸道感染(ARI:上呼吸道感染、BH:支氣管炎、BP:支氣管肺炎)的次數、患病情況,做統計學分析,數據采用χ2檢驗。
2 結果
治療組呼吸道感染的種類及發病次數/年,明顯較對照組減少,差異顯著(P
表1
兩組發病情況對比(例,%)
組別n
呼吸道感染病 患病次數/年
未患病ARIBHBP 0 1~2次≥3次
治療組5014(8.09)18(20) 12(14.28)6(7.63)14(8.09)25(29.04)11(12.8)
對照組553(8.91)24(22)18(15.72)10(8.37)3(8.91) 36(31.96)20(14.2)
χ2值 9.969.79
P值 0.0250.025
3 討論
呼吸道感染在小兒常見疾病中占及其重要的地位,不僅發病率高,死亡率亦高,尤其是嬰兒死亡率占24.5%[1]。導致上述情況的原因其一是嬰兒呼吸道解剖特點所決定,即呼吸道黏膜發育不完善,保護功能不成熟。其二是免疫力低下,出生時血免疫球蛋白低至6~7歲時達正常水平,故出生時結合病毒及細菌功能下降,特別是分泌型SIgA對呼吸道黏膜的保護功能降低[1]。對于處于生長發育期的嬰幼兒,其體內的維生素AD缺乏或降低,免疫調控下降,免疫功能降低[2],當給與維生素AD后,維生素A具有穩定呼吸道黏膜上皮細胞功能,同時亦能活化T及B淋巴細胞,提高機體的免疫力[3]。我科通過常規使用維生素AD口服,明顯降低了嬰兒呼吸道感染的發病率。有資料顯示[4],出生一月后堅持服用維生素AD,嬰兒體內血免疫球蛋白較未服用者提高顯著,嬰兒的抵抗力亦增強。通過以上的結果證實,而且根據我國兒保措施,為出生一到兩年的嬰幼兒應常規服用維生素AD,即可以預防維生素D的缺乏,亦降低嬰兒的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發生,也是兒保推薦常規口服維生素AD的道理所在,我們應該大力推崇和宣傳。
參 考 文 獻
[1]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581-1101.
[2] 王衛平.維生素缺乏對小兒免疫功能的影響.中國實用兒科雜志,1995,10(4):202.
篇3
【關鍵詞】 兒科;合理用藥;調配
兒童患者正處于生長發育過程,各臟器功能以及酶系統、免疫中樞系統發育不完善,對藥物的代謝及排泄速度與成人不同,較成人易產生不良反應。如何指導患兒正確使用藥物,提高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是社區門診藥房配方時應該思索的問題。現在的藥學工作模式已由傳統的“保證藥品供應”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藥學技術服務模式,由被動式服務轉向主動式服務。社區門診藥房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一個重要窗口,是連結醫患關系的一個紐帶,也是直接面向患者的一個重要崗位,窗口配方發藥可以使患者在短暫的取藥過程里獲得正確的用藥指導,從而使藥物治療更有效,也使藥劑人員的價值得到體現。本文就兒童這一特殊人群,在社區門診藥房配發藥物時,患者應注意的問題加以概述。
1 藥物的使用方法
1.1 指導患者正確用藥 某些藥物如色苷酸鈉滴眼液可以通過鼻腔給藥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腹瀉用的思密達可以直接將其涂于口腔治療潰瘍等。這些藥物特殊的給藥方式需要在配方發藥時特別交代清楚,從而幫助患者正確用藥。
1.2 混懸液型藥物的使用 某些混懸液型藥物如內服的美林(布洛芬混懸液),外用的爐甘石洗劑,應在配方發藥時交代患兒家屬“用前搖勻”,使有效成分發揮最大療效。
1.3 退熱藥物的正確作用 用于小兒退熱的藥物多是液體滴劑如小兒百服寧滴劑、泰諾林等,便于嬰幼兒服用,但許多患兒家屬誤認為滴劑是用于鼻腔,因此門診藥房必須向患兒家屬交代清楚滴劑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使用解熱鎮痛藥退熱時,僅籠統交代患兒家屬“高熱時服用”是不夠的,很多家屬弄不清楚多少度稱之為“高熱”,容易造成有熱度就服用,而發熱本身是機體防御功能的一種表現,因此門診藥房應向家屬解釋清楚“38.5 ℃ 以上才需服用”,并告知2次用藥間隔時間以及最多用藥次數,避免因急于退熱而短時間內重復用藥,引起患兒大汗淋漓甚至虛脫。
1.4 同藥異名 目前市場上同藥異名的現象越來越普遍,如抗生素類的艾克兒(克拉維酸鉀羥氨卞青霉素咀嚼片)、鏗鏘(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分散片)、安奇顆粒(克拉維酸鉀羥氨卞青霉素)、君爾清(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它們的有效成分均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伊可新(維生素AD)、娃的福(維生素AD滴劑)、貝特令(維生素AD滴劑)均為維生素AD丸。在這種情況下,極易造成重復用藥,藥劑人員應向家長交代清楚不能同時服用,或請醫生去除類同的藥物,避免重復用藥或超劑量用藥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5 微生態制劑 如金雙歧、媽咪愛、培菲康等,不宜與抗生素合用,否則會降低或滅活這類藥物的活性,從而降低療效;同樣高溫也不利于細菌體的存活,所以在配發此類藥物時需要特別關照患兒家屬,應用低于40 ℃的水或牛奶沖服,不應與抗生素同服,且時間須間隔1 h以上。
2 藥物的使用劑量
大多數患兒家長是非專業人士,對于醫學知識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藥房藥劑人員在配方發藥時,對于劑量的交代應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如藥物規格計量單位:g、mg、ml。應直接交代清楚服幾片、幾包或量杯上的幾小格,便于患兒家屬理解。
3 藥物特殊的貯存條件
一些生物制品,如斯奇康、干擾素等和微生態制劑如金雙歧、培菲康等藥物的貯存條件是有特殊規定的。一般適宜的貯存溫度為2 ℃~8 ℃冷藏,若不注意貯存條件可能使藥物效價降低,甚至提早失效。
4 其他
4.1 β-內酰胺類藥物 如青霉素,易發生過敏反應,因此在正常配藥程序中應詢問患兒家屬是否為患兒做過皮試,在確定皮試陰性或連續使用時方能調配此類藥物。曾經有過青霉素過敏史的患兒在使用口服青霉素類藥物或青霉素過敏者應用頭孢類藥物時都應先皮試,避免藥物不良反應帶來的危害,提高藥物安全性。
篇4
關鍵詞 外陰 上皮內非瘤樣病變 臨床觀察
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是女性外陰皮膚和黏膜組織發生變性及色素改變的一組慢性疾病。病變分為外陰鱗狀上皮增生、外陰硬化性苔癬及其他外陰皮膚病。由于患者病變部位皮膚黏膜多呈白色,故也稱為外陰白色病變,最早也稱外陰白斑,外陰營養不良。外陰瘙癢為本病的主要癥狀,此病可發生于生育年齡,多發生于絕經前后的婦女。收集自2008年2月~2011年3月在我院采用綜合治療方案治療病例53例,臨床治療效果分析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53例患者均來自門診婦科,符合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診斷標準,年齡25~60歲,病程2個月~10年,未經任何治療25例,28例曾采用外用藥物等方法治療效果不佳,患者自愿接受隨訪。
診斷標準:按國家高等學校教材的標準劃分【sup】[1]【/sup】,結合臨床癥狀及病理確診分型。①輕度:早期病變部位皮膚顏色呈暗紅或粉紅,角化過度部分呈白色,臨床表現為外陰瘙癢,病灶面積不超過外陰面積的50%,此類患者36例。②重度:長期病變部位皮膚出現苔蘚樣變化,似皮革樣增厚、粗糙、隆起,或表現為皮膚和黏膜變白、變薄、失去彈性,臨床表現為外陰瘙癢嚴重,有抓痕、皸裂、疼痛,病灶面積超過外陰面積的50%,此類患者17例。單純型:病變部位無濕疹、潰瘍、感染。混合型:病變部位伴有濕疹、潰瘍、感染。
治療方法:先在病灶基底部隔日封閉重組人白介素-2 30萬U+維生素B【sub】12【/sub】0.5mg+利多卡因3ml,7次為1個療程,同時每日在病變部位涂抹調制好的維生素AD滴劑10ml+丙酸酮20mg(或黃體酮40mg)外用藥后,紅外光照射15~20分鐘,紅外光以患者感覺溫熱為宜,10~14天為1個療程,同時注意治療生殖器官的其他炎癥,
療效判斷標準:經1~2個療程治療后。①痊愈:瘙癢癥狀消失,病變部位皮膚恢復正常;②顯效:瘙癢癥狀基本消失,病變部位皮膚彈性增強,色素沉著明顯,病灶面積縮小,病灶不超過外陰面積20%;③無效:瘙癢癥狀無緩解,病變部位皮膚無改善。
結 果
輕癥患者經1個療程治愈29例,經2個療程治愈7例。重癥患者經1個療程治療均顯效,2個療程治愈12例,治療無效0例,5例病患癥狀好轉后未堅持治療,總有效率為100%,3個月~2年隨訪患者無復發及病情加重。
討 論
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是女性生殖系統多發性疾病,確切病因尚不清楚【sup】[1,2]【/sup】,其發生可能與外陰局部潮濕、陰道排出物刺激及對外來刺激反應過度有關。許多國內外學者研究認為病因不是單一的,可能是多種因素綜合而成。包括自身免疫、局部神經、血管營養失調,深部組織硬化,內分泌失調,周圍環境的影響,精神因素、營養低下等。以往多主張手術切除,但術后復發率高。我院總結常年臨床治療經驗,制定出綜合治療方案,治療效果明顯。①重組人白介素-2是一種淋巴因子,可提高人體對病毒、細菌、真菌、原蟲等感染的免疫應答,是機體免疫應答的核心物質,是免疫增強劑,具有抗病毒,抗腫瘤和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作用,提高病閾,局部注射后提高免疫功能,包括增強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抑制病情發展。②維生素B【sub】12【/sub】主要作用于造血系統及神經系統,局部封閉后起到促進血運營養神經作用,改善局部微循環,加強局部新陳代謝,使組織再生功能增強。③維生素AD滴劑+丙酸酮(或黃體酮)為傳統治療方法,可松解粘連,滑潤、營養皮膚黏膜,促進肉芽組織增長【sup】[3]【/sup】。④紅外光治療能使局部毛細血管血流加快,促進藥物吸收,增強組織再生功能,使局部炎癥產物和代謝產物吸收加快,紅外線輻射可透射到機體組織較深層次改善局部組織末梢的興奮性,配合藥物作用可止癢止痛【sup】[4]【/sup】。臨床觀察結果顯示,采用綜合治療方案治療外陰上皮內非瘤樣病變,治愈率高,復發率低,不良反應小,療程短,患者易接受,方便可行,適于基層醫療單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樂杰,主編.婦產科學.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13.
2 邢淑敏,許杭,主編.新編婦產科臨床手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68.
篇5
【關鍵詞】 維生素;貧血;早產兒
早產兒貧血是早產兒較常見的一種臨床現象,也是早產兒保健的一個重要課題。我院兒保門診對早期補充多種維生素對早產兒貧血的影響情況進行了觀察,現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4年10月~2006年4月在我院出生的早產兒124例,其中男76例,女48例。出生胎齡31~36周,平均(33.5±2.3)周,出生體重1350~2870g,平均(2150±540)g,隨機分成兩組,第一組64例為觀察組,第二組60例為對照組,兩組早產兒的胎齡、出生體重、Apgar評分、并發癥、喂養情況等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1.2 方法 觀察組于出生2周起即予補充小施爾康多維生素滴劑,1ml /d(每1ml含VitA1500u、VitD3400u、VitE5u、VitC35mg、VitB10.5mg、VitB20.6mg、VitB60.4mg、VitB122μg、煙酰胺8mg),對照組于生后1個月起補充小兒維生素AD糖丸1粒/d(每一粒含VitA2000u、VitD2200u),觀察兩組早產兒于出生后第2天、第3個月、第6個月時的血紅蛋白(Hb)、紅細胞計數(RBC)、網織紅細胞(Ret)和血清鐵蛋白(SF)的變化,血清鐵蛋白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
1.3 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x±s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分析。
2 結果
兩組早產兒不同時間Hb、RBC計數和SF水平的變化見表1。
表1 兩組早產兒的Hb、RBC、Ret和SF的變化(略)
注:兩組對比Р0.05
3 討論
由于早產兒紅細胞壽命較短,且生長迅速,血漿容量擴張致血液稀釋;促紅細胞生長素水平低下,營養及疾病因素等的綜合作用致早產兒易發生貧血,嚴重者可導致組織缺氧及心臟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損害[1]。因此,防治早產兒貧血是嬰兒保健的一個重要課題。
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鐵劑的補充和促紅細胞生長素(EPO)的應用對早產兒貧血的防治有較好的效果,但由于EPO價格較高,仍未能廣泛使用。除及時鐵劑的補充外,維生素的補充對早產兒貧血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維生素已是一種抗氧化劑,對維持紅細胞膜的完整性,減輕紅細胞膜的過氧化損害,延長紅細胞的壽命有重要作用,維生素A對鐵代謝具有調節作用,使血清鐵蛋白、血清鐵、運鐵蛋白明顯增高,可改善鐵的營養狀況,對血紅蛋白的合成有促進作用[2],維生素C能使三價鐵還原成二價鐵,促進鐵的吸收,動物實驗研究也發現鐵加維生素C沖劑能促進大鼠體重增長,顯著提高大鼠的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和血清鐵蛋白水平,顯著降低大鼠紅細胞游離原卟啉含量[3]。維生素B族中的葉酸缺乏可引起巨幼細胞性貧血,早產兒由于其生長速度快,對葉酸的需要量明顯增加,此外,早產兒因消化功能低下,常需胃腸道外的營養支持,文獻報道早產兒胃腸道外營養可導致維生素A、E的丟失[4],而早產兒體內各種維生素的儲備量較低,因此,及早補充各種維生素對早產兒顯得更為重要。觀察結果顯示,早期補充多種維生素的早產兒在生后3個月及6個月時的血紅蛋白、紅細胞計數和血清鐵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3個月時的網織紅細胞也高于對照組,提示早期補充多種維生素能促進早產兒鐵的利用及血紅蛋白的合成和紅細胞的生長,對防治早產兒貧血有一定的作用,小施爾康多維生素滴劑是一種較適合早產兒和嬰幼兒使用的多種維生素制劑,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多維生素制劑是專為早產兒和0~2歲嬰幼兒設計的補充劑,多維生素制劑每日1ml,嬰幼兒喂服方便,水果口味,易于接受。含有嬰幼兒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維生素A、C、D、E及B(B1、B2、B6、B12)族維生素等。維生素含量均符合中國營養學2000年10月最新制定的營養素參考攝入量標準。提示綜合性補充維生素有利于嬰幼兒對營養物質的合理吸收、利用,能夠促進其生長發育。試驗結果表明,用多維生素制劑代替傳統的單純維生素A+D糖丸,對防治早產兒貧血的發生效果明顯。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董德珉,宮希吉.實用新生兒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517-520.
2 覃敏.小兒亞臨床型維生素A缺乏病研究狀況.中國兒童保健雜志,1997,7(1):56-61.
篇6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324―01
本文結合十堰市人民醫院兒童中心于2013年4月至8月收治小兒手足口病186 例,探討在臨床常規藥物治療上結合口腔護理收到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 一般護理:
1.1消毒隔離:一旦確診應立即將患兒隔離,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及水皰結痂。一般隔離2周以上。對患兒使用過的玩具、餐具及其他用品應徹底消毒。一般采用含氯的消毒液浸泡擦拭及煮沸消毒。對于不宜蒸煮或浸泡的物品可置于日光下暴曬。患兒的糞便需經含氯的消毒劑進行消毒2 h后傾倒。患兒的病室應保持清潔,定時進行含氯消毒液的噴灑消毒,進行定期的開窗通風,保持室內溫度和濕度適宜,每天可用乙酸熏蒸進行空氣消毒。;
1.2休息及飲食:患兒患病1周內應臥床休息,多喝溫開水;給予患兒清淡、可口、易消化的食物,口腔有潰爛時可以食用流質食物,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疼痛。保持口腔清潔,飯前飯后用清水漱口。 對因口腔疼痛拒食、拒水而造成脫水,酸中毒的患兒給予靜脈補液,及時糾正脫水酸中毒。
1.3口腔護理:將維生素B2研成粉狀和維生素AD滴劑混勻調成糊狀,先用生理鹽水先清洗口腔,再將藥液涂抹于潰瘍處。并囑患兒三十分鐘內勿進食飲水,以保證藥物的充分吸收和藥效發揮。每日兩次,可收到顯著療效。因維生素B,可增強酶的活性,是細胞生長繁殖所必需物質,可促進口腔黏膜創面的修復。維生素A和D是人體生長發育的必需物質,對上皮組織的完整性等有重要作用,能保持上皮組織結構的完整與健全。兩者配合使用可使潰瘍較快愈合。
1.4皮膚護理:勤剪指甲,防止患兒手抓或睡后無意識搔抓,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出汗時及時用溫水清潔皮膚,更換寬大柔軟衣物,保持床單位平整清潔,減少對皮膚的刺激。將阿昔洛韋軟膏與利巴韋林針劑混合調勻,均勻涂抹于皮疹處,一日兩次,保持患兒皮膚清潔,療效顯著
篇7
寶寶為什么要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維生素。它的基本生理功能是調節機體的鈣、磷代謝,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維持血液中鈣和磷的穩定;促進骨骼和牙齒的鈣化,預防佝僂病等。
一般來說,寶寶體內的維生素D有三種來源:一是通過胎盤從母體獲得,可以滿足寶寶出生后短時間的生長需要;二是從天然食物中獲得,不過天然食物(包括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普遍比較低,所以這種方式獲得的維生素D的量也比較有限;三是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可以形成內源性維生素D。
由于寶寶生長發育速度非常快,而母乳中維生素D的含量又比較低,因此專家建議,父母要盡早抱寶寶到戶外活動,也可適當補充富含維生素D的制劑。尤其是在北方比較寒冷的冬春季節和南方的梅雨季節,由于寶寶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日光照射不足,容易發生維生素D缺乏,這時候維生素D制劑的補充就更有必要了。
每天補充多少合適?不同地區補的量一樣嗎?
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維生素D攝入量是:0~10歲兒童均為400IU(國際單位)。在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提出的《兒童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里面,對嬰幼兒預防性補充維生素D提出了具體建議:
嬰兒應盡早到戶外活動,盡量暴露嬰兒身體部位如頭面部、手足等,逐漸達到每天1~2小時;
嬰兒(包括純母乳喂養兒)出生后2周開始每天攝入維生素D400IU,直到2歲;
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出生后即應每天補充維生素D800IU,3個月后可改為每天400IU。
不同地區的建議量原則上是一樣的,但可有一定范圍的變化。考慮到北方寒冷冬季及南方梅雨季節日照不足,嬰幼兒戶外活動較少的因素,在《0~6歲兒童膳食指南》中提出的建議為:南方每天補充400~600IU,北方每天補充600~800IU。
哪些寶寶不用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的補充量應包括嬰幼兒食物、日光照射、維生素D制劑、維生素D強化食品中的全部維生素D含量。
除了6個月內的純母乳喂養寶寶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制劑,而2歲以上的正常寶寶不用額外補充維生素D以外,對于0~6個月人工喂養以及6個月~2歲之間的寶寶,爸爸媽媽最好能夠大致計算寶寶每天的維生素D攝入量。例如:按照國家規定,100克嬰兒配方奶粉應含有維生素D約200~400IU,100克嬰兒配方米粉應含有維生素D 250~300IU。如果寶寶每日喝500毫升配方奶,那么大約可攝取維生素D200IU,如果在夏季戶外活動較多的情況下,就可以暫時不必補充維生素D制劑。如果寶寶奶量和輔食攝入比較少,冬季戶外活動也較少時,則建議每日預防性補充400IU維生素D。
維生素D要補充到寶寶多大呢?
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預防應該從圍產期開始,以1歲內的嬰兒為重點,并應該系統管理到寶寶3歲。由于2歲以后的寶寶戶外活動增多,同時他們食物攝入的種類和數量也在增加,通常可以滿足每日的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因此一般健康寶寶補充到2歲后,就不用再口服維生素D制劑了。如果寶寶患有慢性腹瀉、肝膽疾病或慢性消耗性疾病,則需要在醫生指導下,額外補充維生素D。
補充維生素D會不會有什么副作用?補多少劑量就會中毒?
中國營養學會規定的維生素D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為每天800IU,即寶寶每天補充400~800IU是安全的,不會有什么副作用。但是,如果在短期內多次給予大劑量的維生素D治療佝僂病,或者預防性每日攝入維生素D劑量過大、多次肌注大劑量維生素D等,都可能導致維生素D過量引起的高鈣血癥,繼而引發多臟器的功能受損。
出現維生素D中毒的劑量個體差異較大,一般兒童每日服用20000~50000IU或2000IU/kg,連續數周或數月即可出現中毒癥狀,有些敏感兒童每天服用4000IU,連續1~3個月亦可中毒。因此,服用維生素D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并且定期接受全面體檢。
多曬太陽還需要補充維生素D嗎?
人類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7-DHC)是維生素D合成的前體,經日光中紫外線的照射,可形成內源性維生素D3,是人類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但是由于皮膚產生內源性維生素D3的量與日照時間、地點、波長、暴露皮膚的面積等都有關,一般難以準確地知道實際的獲取量。因此,專家建議只有在夏季日光照射充足、寶寶戶外活動時間較多的情況下,才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酌情減量或暫停服用維生素D制劑。
魚肝油和伊可新是一回事嗎?
魚肝油和伊可新的主要成分都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對于促進寶寶的生長發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魚肝油是從鯊魚或鱈魚等深海魚的肝臟中提取的一種脂肪魚油,經過提煉加工以后,制成黃色至橙紅色的澄清液體,略帶魚腥味。不同品牌的濃縮魚肝油滴劑所含的成分和含量都會有所不同,請在醫生指導下按照說明書服用。
伊可新的通用名為維生素AD滴劑(膠囊型),分為0~1歲(每粒含維生素A1500IU,維生素D500IU)和1~2歲(每粒含維生素A2000IU,維生素D700IU)兩種,是臨床上推薦使用最多的一種人工合成維生素A、D制劑,用于預防和治療維生素A、D缺乏癥。父母可以根據寶寶的具體情況,酌情選擇。
服用補鈣制劑或復合營養素補充劑,還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嗎?
含有維生素D的補鈣制劑,主要作用是補鈣,維生素D起到促進鈣吸收的目的,一般每片含鈣200~300毫克的制劑,含維生素D約80~100IU。這種補鈣制劑是適用于鈣的攝入量不足的人群。要特別提醒父母的是,純母乳喂養和配方奶喂養的小嬰兒,通常是不需要補鈣的,只需要補充維生素D。如果添加輔食后,嬰幼兒每天攝入的奶或奶制品明顯減少,達不到膳食鈣的適宜攝入量(7~12個月,400毫克/天;1~3歲,600毫克/天),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鈣。有些爸爸媽媽總擔心孩子缺鈣,卻忽略了維生素D的作用,結果是不用補的補了,該補的沒補夠。
另外,在常見的小兒復合營養素補充劑中,通常每片含有400IU的維生素D(由于不同品牌所含的成分會有些詫異,具體數量還請詳細閱讀成分說明)如果給寶寶服用,一般不需要再額外補充維生素D了,以免過量。不過,還是建議父母要盡量通過均衡膳食來為孩子補充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一定要明確孩子缺什么再具體補什么,不要盲目服用復合營養素補充劑。
嘿,是人在喂奶而不是奶瓶!
提到母乳喂養的好處,我們經常會說,它不僅給寶寶提供完美的營養,還幫助母子之間建立起親密的親子關系。而對于那些因為一些原因只能進行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們來說,僅僅讓他們呆呆地吸奶瓶好像并不公平喲!他們也同樣需要你溫暖的懷抱、充滿愛意的眼神和。所以,盡量像母乳喂養那樣來喂寶寶吧!
這些食物最容易噎著孩子
在美國,每年有大約1萬名兒童因為吃東西時被噎著而被送去急診。其實,一些簡單的法子就可以減少這樣的風險。首先就是不要急著給小孩子提供下列最具風險性的食物,這同時也是美國兒科學會提出過的警告。
整個或大塊的蘋果
生胡蘿卜
口香糖、硬糖
整顆葡萄
爆米花
整個的花生或其他堅果
香腸
專家還提醒說,當你對某些食物拿不準的時候,最好把它們煮軟,或者切細、搗碎。在孩子長出磨牙和咀嚼能力發育完善之前,食物的寬度應該和你食指的粗細差不多或更窄。不過,也不要因為這些食物可能噎著孩子就不再碰它們,只是要格外注意食物的大小和質地是否合適。當然,讓寶寶盡量少吃硬糖和口香糖還是明智的。
美食達人的創意食譜――
鳳尾蝦飯團
篇8
[中圖分類號]R969,3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674-4721(2009)03(b)-159-01
現在的醫院藥學工作模式已由傳統的“保證藥品供應”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藥學技術服務模式。由被動式服務轉向主動式服務。兒童患者正處于生長發育過程,各臟器功能以及酶系統、免疫中樞系統發育不完善,對藥物的代謝及排泄速度與成人不盡同,較成人宜產生不良反應。本文就兒童這一特殊人群,在配發藥物時,患者應注意的問題加以概述。
1藥物的使用問題
1.1同藥異名
某些患兒家屬會同時掛號看內、外科,而同藥異名的現象如今越來越普遍,如抗生素類的艾克兒、鏗鏘、安奇、君爾清等,它們的有效成分均為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伊可新、娃的福、貝特令均為維生素AD丸。在這種情況下,極易造成重復用藥,藥師應向家長交待清楚不能同時服用,或請醫生去除類同的藥物,避免重復用藥或超劑量用藥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而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
1.2指導患者正確用藥
某些藥物如色苷酸鈉滴眼液可以通過鼻腔給藥治療過敏性鼻炎。治療腹瀉用的思密達可以直接將其涂于口腔治療潰瘍等。這些藥物特殊的給藥方式需要在配方發藥時特別交待清楚,從而幫助患者正確用藥。
1.3混懸液型藥物的使用
某些混懸液型藥物如內服的美林,外用的爐甘石洗劑,應在配方發藥時交待患兒家屬“用前搖勻”,使有效成分發揮最大療效。
1.4退熱藥物的正確作用
用于小兒退熱的藥物多是液體滴劑如小兒百服寧滴劑、泰諾林等,便于嬰幼兒服用,但許多患兒家屬誤認為滴劑是用于鼻腔,因此藥師必須向患兒家屬交待清楚滴劑只能用于口服,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使用解熱鎮痛藥退熱時,僅籠統交待患兒家屬“高熱時服用”是不夠的,很多家屬弄不清楚多少度稱之為“高熱”,容易造成有熱度就服用,而發熱本身是機體防御功能的一種表現,因此藥師應向家屬解釋清楚“38.5℃以上才需服用”,并告之兩次用藥間隔時間以及最多用藥次數,避免因急于退熱而短時間內重復用藥,引起患兒大汗淋漓甚至虛脫。
1.5微生態制劑
如金雙岐、媽瞇愛、培菲康等,不宜與抗生素合用,否則會降低或滅活這類藥物的活性,從而降低療效;同樣高溫也不利于細菌體的存活,所以在配發此類藥物時需要特別關照患兒家屬,應用低于40°C的水或牛奶沖服,不應與抗生素同服,且時間須間隔1 h以上。
2藥物的使用劑量問題
大多數患兒家屬是非專業人士,對于醫學方面的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藥師發藥時。對于劑量的交待應盡量避免使用專業術語,如藥物規格計量單位:克、毫克、毫升。應直接交待清楚服幾片、幾包或量杯上的幾小格,便于患兒家屬理解。目前市場上適用于兒童,特別是嬰幼兒的藥物劑型明顯缺乏,尤其是近年來成人病低齡化,如糖尿病、高血壓、腎病等。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大多是適用于成人的,需要交代清楚劑量、用法,避免劑量不正確影響藥物療效,產生毒性。
3藥物特殊的貯存條件問題
一些生物制品,如丙種球蛋白、干擾素等和微生態制劑如金雙岐、培菲康等藥物的貯存條件是有特殊規定的。一般適宜的貯存溫度為2~8℃冷藏,若不注意貯存條件可能使藥物效價降低,甚至提早失效。外科常用的貝復劑和眼科用的貝復舒,屬于蛋白質類藥物,也應避免置于高溫或冰凍環境下,需要2~8℃冷藏,所以調配此類藥物時應特別交待患兒家屬需要將其放置冰箱內冷藏。
4其他問題
4.1其他藥物的用藥方法
有些藥物應在飯前單獨服用,如必奇是蒙脫石散,屬于吸附劑,如飯后服用或與其他藥物同服時會降低自身療效,也會影響其他藥物發揮作用;多潘立同(嗎丁啉)為胃動力及止吐藥,空腹口服吸收迅速,胃酸的減少會影響多潘立同的吸收,應在飯前15~30 min服用,若在飯后服用,吸收會有所延遲。舒可捷為胃黏膜保護劑,飯前20 min服用會減少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而大環內脂類藥物最常見的副作用是胃腸道反應。所以應提醒家長讓患兒飯后服用,以減輕副作用。
4.2 B內酰胺類藥物
篇9
妻子懷孕后,小王就一直很擔心:“我這頭發會不會遺傳給孩子呢?”“萬一生個女孩,再像我這樣‘土地貧瘠’,豈不把孩子毀了!”小王把頭發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出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大小子,小王高興地給寶寶起了個乳名:“康康”,希望寶寶的頭發健健康康的。打從孩子出生,小王就沒閑著,天天測量,記錄寶寶頭發的生長趨勢。還好,經過3個多月的觀察,寶寶的頭發長勢還算不錯。
為了讓寶寶擁有健康的頭發,小王查閱醫學書籍、上網求助,了解到寶寶頭發的生長和微量元素鈣關系密切。于是,整個哺乳期,骨頭湯、豬蹄湯,天天給老婆伺候著,什么補鈣就吃什么。一是為了下奶,二是補鈣。另外。按照醫生說的,小王給孩子使用了有助于寶寶鈣吸收的“維生素AD滴劑”,而且一直用到了兩歲。還好,康康雖然沒有“又黑又密”的理想中的頭發,但也還算正常。
可是,當康康快3歲時,不知道為什么,本來好好的頭發突然掉了很多,尤其是洗頭的時候,更是大把大把地脫落,而且總能發現白色的像頭皮屑一樣的物質掉下來。康康也總是不自主地搔抓頭皮,就連睡眠都受到了影響。最初小王以為是寶寶頭部油脂分泌旺盛造成的,于是天天給孩子洗頭。還專門給孩子買了生發的藥物。可是,不但沒有效果,反而還出現了三塊指甲蓋大小的脫發區。這可急壞了小王,趕緊帶孩子去了醫院。
經過檢查,大夫告訴小王,孩子頭上這三塊“脫發區”醫學上稱為“斑禿”,可能與精神過度刺激、營養狀況以及微量元素異常有關。通過追問病史,小王回憶起寶寶最近確實有過精神刺激。前不久,因為寶寶不聽話,小王生平第一次很兇地打了孩子。事后,寶寶玩鬧時不小心摔倒在地,磕破了后腦勺。而近期寶寶又開始尿床,夜里總是大喊大叫……大夫聽完后說:“不要小看孩子的心理世界,他們和大人一樣很豐富,而且更脆弱。并且,現在的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都很強,什么都瞞不過他們。”小王細細回想,還真是這么回事。有一天晚上,他們兩口子為了點瑣碎的小事發生爭執,雙方的聲音都放大了些。就在這時,他們聽到已經熟睡的寶寶哭了,當時他們還以為寶寶是做夢嚇著了。“唉!我怎么就沒注意到孩子的心理情緒呢!”
根據深入詢問的情況,醫生對小王的做法進行了批評:“你們對孩子的護理方式有問題,哪有給孩子每次洗頭都用洗發液的?甚至連廣告上的‘生發靈’、‘生發精’也敢給孩子用?寶寶的頭皮稚嫩,那些生發劑根本不適合,并且還可能會引起毛囊堵塞,甚至局部炎癥,不但會加重脫發,還可能會給寶寶帶來不良的后果呢!”
小王別提多后悔了,趕緊問道:“那么,怎樣護理孩子的頭發才好呢?”
醫生說:“只要天氣不是很熱,寶寶沒有出汗,通常2~3天給寶寶清洗一次頭發,這樣就可以使寶寶頭皮得到良性刺激。頻繁使用洗發液容易使頭皮變得干燥,加速皮膚代謝,出現頭皮屑,引起頭皮發癢,出現搔抓現象。由于寶寶的毛囊不像大人那么‘牢固’,反復搔抓會加速毛發的脫落。”
篇10
【關鍵詞】手足口病;呼吸系統損害;護理對策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全年散發,尤以春末夏初多發,以兒童發病為主。臨床表現以發熱和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為主要特征。重癥患兒可見中樞神經系統、呼吸系統損害,引發腦炎、腦水腫及神經源性肺水腫、肺出血等。個別危重癥患兒病情進展快,易發生死亡。本科對其中的伴呼吸系統損害34例手足口病患兒,除給予常規治療及基礎護理外,特別對呼吸系統損害采取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在臨床上取得了明顯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選取2012年4月至2012年11月我科收治住院手足口病患兒,所有入院手足口病診斷符合衛生部頒發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的診斷標準,將伴有明顯咽喉疼痛、咳嗽、氣喘、呼吸急促、高熱、兩肺可聞及干濕羅音、胸片提示有肺部炎癥改變的手足口病患兒設定為伴呼吸系統損害的手足口病34例。其中男17例、女18例,年齡7~56個月。
2 護理對策
2.1 咽喉疼痛的護理
2.1.1 加強對咽喉疼痛引發的一系列臨床表現的重視及認識
手足口病患兒因口腔特別是咽喉部皰疹、潰瘍疼痛而出現拒食、流涎、張口困難、哭鬧不眠等[1]。通過觀察患兒的精神狀態,有無嘔吐,雙手抖動,通過測心率、呼吸、體溫及末梢血微量血糖,排除拒食、哭鬧不眠等臨床表現不是手足口病轉成危重癥的表現,并進一步排除其他可能。
2.1.2 做好咽喉疼痛引發哭鬧不眠的心理護理
根據患兒的性格特點,做好心理護理,要用溫和的態度,愛護體貼患兒,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和恐懼感,保持其情緒穩定,避免哭鬧[2]。同時向家長解釋患兒拒食、流涎、張口困難、哭鬧不眠的病因,消除家長的焦慮情緒,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
2.1.3 口腔、咽喉部皰疹、潰瘍的護理
用棉簽蘸生理鹽水,按口腔護理要求輕柔地依次擦洗口唇,牙齒外面、內面、咬合面、咽峽部、牙齦、硬腭、舌面及舌下,每日二次。能配合漱口的患兒晨起、飯前、飯后、睡前漱口。患兒口腔、咽峽部潰瘍處涂自制的口腔護理藥膏(蒙脫石散1.0g+維生素AD滴劑1滴+維生素B21片+維生素E1粒,用利多卡因調成糊狀),每日2~3次[3]。
2.1.4 針對患兒拒食、張口困難的護理
給予清淡、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少量多餐。禁食冰冷、過熱、辛辣、過咸、過酸等刺激性食物[4]。確保營養熱量供應,有利于疾病的康復。
2.2 對咳嗽、氣喘、呼吸急促等呼吸系統癥狀的護理
2.2.1 加強呼吸系統護理,保持呼吸道通暢。
對咳嗽伴有大量痰液的患兒,首先應稀釋痰液,以利咳出,鼓勵患兒多飲水。①患兒頭頸部抬高15°~30O°,呈頭高腳低側臥位,及時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防分泌物吸入造成窒息。②患兒無力咳出痰液,分泌物增多可使呼吸困難加重,此時要盡快吸痰,一次盡量吸凈,但吸痰時間不宜過長。吸痰時要嚴格無菌操作。動作要輕柔而快速,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吸痰管盡可能從鼻腔插入,避免從口腔插入會加重口咽部的潰瘍。③協助排痰,給患兒定時翻身。吸痰前輕輕拍打胸背部。拍打時五指并攏稍向掌心彎曲,使手指與掌心形成1個空腔,利用震動傳遞使分泌物進入呼吸道利于吸出[5]。
2.2.2 咳嗽、氣喘患兒氧驅動霧化吸入的應用及護理
因手足口病患兒由于口腔疼痛造成口服止咳、祛痰、平喘藥物困難,常用氧驅動霧化吸入藥物療法,解除支氣管痙攣,降低痰液黏稠度,改變支氣管纖毛的運送能力,達到平喘、止咳、排痰的作用。
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常見護理:①患兒及家屬對本項治療知識缺乏了解,在霧化吸入過程中難以配合,甚至部分患者會產生恐懼心理。應給予耐心解釋,并反復示范。②選擇半坐臥位霧化吸入作為最佳。③控制氧氣量流量以 6~8L/min為宜[6]。
2.3 對伴呼吸系統損害手足口病患兒的體溫護理
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兒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無需特殊處理,鼓勵患兒多飲水。而伴呼吸系統損害后,患兒體溫常常超過39℃,此時應遵醫囑給予物理降溫或藥物降溫。并給予確當護理:①給高熱患兒適中的環境溫度,并使室溫控制在24℃~26℃。②解開嬰幼兒包被,脫去過厚的外衣,將患兒衣服敞開散熱,在腹部蓋一層毛巾。出汗后及時擦干更換衣被,避免患兒直接吹對流風以防受涼。③前額置降溫帖、冰枕,雙腋下、腹股溝置冰袋,冰枕用紗布包裹,并用低于體溫3℃~4℃的溫水擦浴。④體溫過高者選擇靜脈降溫法、冷鹽水灌腸法或電子醫用降溫毯降溫法[7]。⑤選擇解熱鎮痛藥降溫:因口服困難,盡可能用栓劑或肌肉注射。⑥注意觀察降溫效果及末梢循環情況,出現末梢循環不良時應注意四肢保暖[8]。
3 結果
對其中的伴呼吸系統損害34例,除給予常規治療及基礎護理外,特別對出現的癥狀,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對策后,治愈33例,1例患兒由于呼吸急促,肺部濕羅音較多,懷疑有神經性肺水腫可能,立即轉上級醫院診治。
4 討論
當出現明顯咽喉疼痛、咳嗽、氣喘、呼吸急促、明顯高熱、兩肺可聞及干濕羅音、胸片提示有肺部炎癥改變時,說明此時手足口病患兒存在呼吸系統損害,不管這種損害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如果出現,都應及時對出現的呼吸道癥狀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臨床治愈率,減少危重癥的發生,減輕患兒及家屬的痛苦。
參考文獻
[1] 陽惠,翟永玲.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J]. 當代護士(學術版), 2009, 1: 35-36.
[2] 應時雨,何瑾.小兒手足口病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護理[J].當代護士,2009,11:43-44.
[3] 陳立華,李清華,蘇雨霞等. 手足口病患兒兩種口腔護理方法的療效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1):123.
[4] 胡媛章,瑋莉. 普通型手足口病臨床特點及護理對策[J].當代護士,2012,2:71.
[5] 何秀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護理體會.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J],2009,12(23):30-31.
[6] 潘朝霞.循證護理在急性咳嗽患者氧驅動霧化吸入中的應用[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 2011,20(2)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