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ad范文
時間:2023-04-03 11:57: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維生素ad,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第一,維生素D的作用實在太重要了。它不僅是調節鈣代謝的三大激素之一,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可以防治骨質疏松和兒童佝僂病。近年的研究更證實,維生素D缺乏還與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脂肪肝、類風濕性關節炎、口腔疾病、多發性硬化癥等常見慢性病有關。還有研究說,維生素D還與多種癌癥的預防有關。維生素D還可以增強免疫、調節神經肌肉的功能。
正是因為維生素D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很多權威機構都提高了維生素D的推薦量。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制定的維生素D推薦攝入量是,普通成人每天5微克(200IU),5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10微克(400IU)。目前中國營養學會正在修訂這一推薦值,據說要翻倍。
第二,我的食譜中不能提供足夠的維生素D,基本達不到200IU,達到400IU更是毫無指望。日常食物如谷類、蔬菜、薯類、豆制品、肉類等幾乎不含維生素D。只有蛋黃、動物內臟和某些海魚肉類能提供少量的維生素D。只有海魚的肝臟,特別是其中的脂肪(魚肝油)能提供大量的維生素D,但它們不是我的日常食物,吃到的機會很少,我甚至不知道哪里有賣的。此外,除嬰兒配方奶粉外,國內強化維生素D的食品極少見。能夠依靠日常食物獲得充足維生素D幾乎是不可能的。
第三,我曬太陽的時間也遠遠不夠。維生素D主要靠皮膚合成。皮膚合成維生素D的前提條件是有日光(紫外線)照射。一般地,普通著裝(胳膊、頭、頸面部暴露),夏季在陽光下20-30分鐘,即可得到一天所需。冬天需要曬更長時間。我在冬天幾乎沒有什么專門的日曬,天寒地凍,衣物厚重,行色匆匆。要命的是,夏天曬太陽也不多。這兩年的夏天事務繁忙,周末到處講課,甚至沒時間專門“上海”(大連話的意思是,夏天時大家組織起來一起到海邊游泳、曬太陽和吃喝等)。這就決定了我未能在夏天合成大量的維生素D(可以儲存到冬天使用)。提醒一句,使用遮陽傘和防曬霜可以大幅減少維生素D合成。
篇2
【關鍵詞】 手足口病; 口腔炎; 維生素AD滴劑; 制霉素片
中圖分類號 R725.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19-0026-03
doi:10.14033/ki.cfmr.2016.19.013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以嬰幼兒發病為主,又名發疹性水皰性口腔炎[1]。主要癥狀表現為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皰疹。其中口腔皰疹出現較早,初為粟粒樣斑丘疹,后即為皰疹,多發生在舌、頰黏膜、硬腭、咽及扁桃體等處,唇齒側亦常發生。口腔內皰疹極易破潰形成糜爛面,上覆黃色假膜,周圍黏膜充血紅腫[2]。致使患兒出現口痛、咽痛、流涎,繼而出現哭鬧、拒食等癥狀,尤其是嬰幼兒嚴重者拒絕哺乳,造成攝入不足,導致病程延長,甚至會加重病情,影響病情判斷與預后。因此,促使口腔皰疹潰瘍面快速愈合,使患兒能夠及早恢復正常飲食,縮短病程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選取2015年4-8月收治的96例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兒,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給予部分患兒加用維生素AD滴劑聯合制霉素片(碾碎)混合涂擦治療口腔炎,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4-8月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102例,剔除來院就診前有應用藥物治療口腔炎病史者3例,病情進展為手足口病重癥者1例,依從性差者2例,最終入選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兒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齡7個月~5歲
8個月,平均(2.6±0.8)歲,0~2歲患兒25例,2~4歲患兒58例,4歲以上患兒13例。在患兒家屬自愿情況下,將96例手足口病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48例。兩組患兒的性別、年齡、病情及口腔皰疹的表現程度上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及納入標準
臨床診斷均符合衛生部印發的《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的診斷標準,入院時患兒均有發熱,手、足、口腔等部位均可見散在斑丘疹、皰疹,口腔內均可見潰瘍面,均有流涎、拒食癥狀[3]。
1.3 排除標準
(1)來院就診前有應用藥物治療口腔炎病史;(2)病情進展為手足口病重癥;(3)合并嚴重并發癥;(4)心肺、肝腎功能嚴重異常;(5)丘疹性蕁麻疹、幼兒急疹、風疹和水痘;(6)先天性疾病;(7)依從性差者。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兒基礎用藥相同,均給予兩組患兒利巴韋林注射液5~10 mg/(kg?d)、痰熱清注射液0.5 ml/(kg?d)、維生素C注射液200 mg/d、維生素B6注射液30 mg/d等抗病毒及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給予維生素AD滴劑聯合制霉素片(碾碎)混合涂擦治療:將制霉素片劑經去糖衣處理后,碾碎成粉末狀,加入維生素AD滴劑10 ml中,充分震蕩搖晃混合,用一次性消毒棉簽蘸取涂擦患兒口腔患處,4次/d(早、中、晚、睡前),涂擦前用生理鹽水漱口,涂擦后30 min內不飲水或進食,治療時間為3~6 d。對照組給予5%碳酸氫鈉溶液口腔護理。
1.5 觀察指標療效判定標準
觀察兩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用藥后每日測量患兒體溫,觀察患兒口腔疼痛、流涎、拒食癥狀緩解情況,檢查患兒口腔潰瘍面范圍是否縮小,潰瘍充血是否減輕。療效判定標準(1)顯效:治療3 d內患兒體溫恢復正常,口腔疼痛、流涎、拒食癥狀消失,食欲好,口腔潰瘍面范圍消失、潰瘍充血消失;(2)好轉:治療4~6 d內患兒體溫降至正常,口腔疼痛、流涎、拒食癥狀明顯緩解,食欲好轉,口腔潰瘍面范圍明顯縮小、潰瘍充血明顯減輕;(3)無效:治療6 d以上患兒仍有發熱,或口腔疼痛、流涎、拒食癥狀緩解不明顯,食欲仍欠佳,口腔潰瘍面范圍和基底充血減輕不明顯。總有效率=(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均采用( x±s)表示,比較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采取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用藥效果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75%,高于對照組的70.83%,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字2=5.182,P=0.048),見表1。
3 討論
手足口病主要通過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觸等途徑傳播,人群普遍易感,無特異性的疫苗,亦無特異性治療方法,大多數患者癥狀輕微,少數病例可出現腦膜炎、腦炎、腦脊髓炎、肺水腫、循環障礙等,病情兇險,病死率高,致死原因主要為腦干腦炎及神經源性肺水腫。病程一般為5~7 d,但是由于進食疼痛、進食困難易繼發感染,更有遷延不愈的[4]。
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常見的有皰疹性口炎,手足口病,帶狀皰疹等,其中念珠菌性口炎主要有四型:(1)急性偽膜型:鵝口瘡;(2)急性紅斑型:抗生素口炎;(3)慢性肥厚型:增值型;(4)慢性紅斑型:義齒性口炎[5]。手足口病典型病例以皮膚斑丘疹和口腔潰瘍性損傷為特征性病變,90%以上的患兒有口腔損害[6]。光鏡下斑丘疹可見表皮內水皰、水皰內有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碎片,水皰周圍上皮有細胞間和細胞內水腫,水皰下真皮有多種白細胞的混合型浸潤;電鏡下可見上皮細胞內有嗜酸性包涵體[7]。對手足口病口腔炎國內外學者目前研究的重點在于病因與預防,治療手段欠缺,而對于手足口病的口腔微生物結構變化未見國內外報道[2]。
目前臨床上多采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治療手足口病口腔炎,如康復新液、思密達等藥物證實對口腔潰瘍面愈合有一定的療效,均為抗病毒及促進潰瘍面愈合等對癥治療,未深究病因,故涵蓋面欠全,治療效果也有限[8-9]。在診治過程中發現,手足口病患兒以群居生活(幼兒園)為多,或居住環境(多生活在農村)較差,營養狀況一般,家長普遍反映患兒常有挑食、偏食現象,平素體弱,自身免疫力較差,易患病,存在經常應用抗生素的情況,且因年齡小,配合清潔口腔衛生能力較差,患手足口病后,因口腔炎而影響進食,導致免疫力進一步降低,存在較多易患真菌感染的因素。而口腔是真菌感染的主要部位,假絲酵母菌對上皮細胞具有較強的粘附性和侵襲性,正常人群口腔白色念珠菌的攜帶率也較高但處于平衡狀態,當機體因某些誘因如:機體免疫力低下、口腔的正常治療造成的局部炎癥誘發真菌感染、口腔環境衛生差造成口腔pH的改變和唾液成分的變化等,這些誘因的存在造成了口腔真菌的感染[10]。考慮到手足口病患兒患口腔炎后缺乏有效的口腔護理,同時由于機體免疫功能低下,口腔微環境發生變化,伴發真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筆者從制霉菌素潰瘍甘油治療鵝口瘡得到啟發,采用維生素AD滴劑聯合制霉素片(碾碎)混合涂擦治療手足口病口腔炎,取得了顯著療效[11]。5%碳酸氫鈉溶液為弱堿性藥物,可以提高口腔pH值,優化微生物的環境,改變真菌生長環境從而抑制真菌生長,故本研究采用5%碳酸氫鈉溶液做口腔護理為對照。
維生素AD滴劑為復方制劑,其組分為維生素A和維生素D。維生素A能夠參與糖蛋白的合成,為組織的發育和分化所必需,促進生長發育和維持上皮組織的完整性,為形成視紫質所必需的成分,與鐵代謝、免疫功能有關;維生素D主要作用是調節鈣磷代謝,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維持血液鈣濃度,有利骨骼礦化[12]。制霉素為多烯類抗真菌藥,對念珠菌屬的抗菌活性較高,且不易產生耐藥性,主要局部外用治療皮膚、黏膜淺表真菌感染,僅適于腸道白色念珠菌感染,本品口服后胃腸道不吸收,給常用口服量后血藥濃度極低,對全身真菌感染無治療作用,幾乎全部服藥量自糞便內排出,局部外用亦不被皮膚和黏膜吸收,且局部應用時不良反應少見,口服后可引起暫時性惡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等胃腸道反應[13]。本研究結果顯示,應用維生素AD滴劑聯合制霉素片(碾碎)混合涂擦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口腔炎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對手足口病口腔炎患兒,除給予抗病毒及對癥治療外,還應注重局部用藥,應用維生素AD滴劑和制霉素混合涂擦口腔潰瘍面,可使藥物直達病灶,充分接觸病灶,二者從不同途徑發揮作用,促進潰瘍面愈合,起到了互補的治療作用,從而提高了療效。
真菌感染的常用診斷方法有真菌直接鏡檢和真菌培養,特殊的檢查方法有組織病理檢驗與染色、生化試驗、動物接種、血清學和基因診斷等,實驗室條件要求較高。手足口病普通病例多以門診對癥治療為主,居家隔離、動態觀察,根據“屬地管理、集中收治、分級治療”的原則,該類患兒多在基層醫院及傳染病專科醫院診治,這些醫療機構的檢驗條件有限,而真菌感染的實驗室診斷時間也較長,診斷結果敏感度和特異度也有限,對于該類合并有口腔炎的手足口病普通型患兒,可根據患兒口腔癥狀,酌情使用維生素AD滴劑聯合制霉素片(碾碎)混合涂擦治療,以減輕患兒口腔癥狀,從而縮短病程。雖然本法具有取材方便、操作簡便、安全性好、療效顯著、價格低廉,實用性強,患兒家長易于接受等多種優勢,然而也存在著口腔局部用藥的自身劣勢,例如碾碎后的制霉素不易完全溶解于維生素AD滴劑溶液中,用一次性消毒棉簽蘸取藥物的方法涂擦口腔深部的潰瘍面有一定的難度,個別患兒對維生素AD滴劑本身特殊的味道會有抵觸現象,導致有效濃度偏低,涂擦范圍不全等,而使治療受到影響。今后,若能將本法混合均勻,加入迎合患兒口味的輔料,制備成噴霧劑的類型使用,以顯著提升其療效,仍有待研究。
近年來,手足口病發病率高,本方不失為輔佐治療手足口病的良方,值得在臨床特別是在基層醫院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秉琦.口腔黏膜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24.
[2]施春梅.手足口病口腔炎發病特點及防治的研究現狀[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1,4(3):270-271.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0年版)[J].國際呼吸雜志,2010,30(24):1473.
[4]劉娟,左麗萍.5%碳酸氫鈉涂擦治療手足口病口腔皰疹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35):80.
[5]金建秋.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J].中國老年口腔醫學雜志,2013,11(1):55.
[6]柳偉,李繼泉,孫靜.利巴韋林氣霧劑聯合口服鋅劑治療小兒手足口病口腔潰瘍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1):59-62.
[7]張穎,蓋中濤.手足口病研究進展[J].山東醫藥,2008,48(17):113-114.
[8]張福湖,符鴻平.康復新液治療手足口病患兒口腔潰瘍的療效觀察[J].海南醫學,2012,23(24):70-71.
[9]孫霞,陳佩華.思密達聯合維生素AD滴劑治療手足口病口腔潰瘍的療效觀察[J].吉林醫學,2015,36(10):2093.
[10]劉娟,楊蘭輝.口腔真菌感染的臨床調查及干預體會[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5,19(2):218-219.
[11]沈曉明,王衛平.兒科學[M].第7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50.
[12]毛玉虎,陳德厚,張瑞英,等.制霉菌素潰瘍甘油治療鵝口瘡1250例[J].醫學理論與實踐,1997,10(2):72-73.
篇3
上 海 王先生
其實維生素D3和α- D3是有一定聯系,但不完全一樣。植物中的麥角醇經紫外線照射后產生骨化醇稱維生素D2,紫外線照射動物的膽固醇產生的膽骨化醇稱維生素D3,人體皮膚經陽光照射后產生的維生素D也是維生素D3。無論經食物吸收的D2、D3或人體自身產生的維生素D3都需經肝內25-羥化酶的作用,轉化成25-羥膽骨化醇,它是維生素D在體內的儲存形式。25-羥膽骨化醇再經過腎臟內的1羥化酶作用后,轉化成1,25-二羥膽骨化醇,才能發揮腸內鈣的吸收、鈣磷代謝和骨礦化作用。
由于1,25-二羥膽骨化醇對骨發育起主要作用,因此報紙上常介紹說它可以和鈣一起用于防治佝僂病和骨質疏松癥。但1,25-二羥膽骨化醇的生產成本高,因而制藥部門用人工合成了α- D3,通常稱之為“1阿法D3”。上海羅氏藥廠生產的羅蓋全(原名羅鈣全)的成分為骨化三醇。其他商品名如阿法D3(阿法迪三)、法能、萌格旺,還有國產的霜葉紅、立慶等,其成分均為α- D3。
維生素D3和α- D3都能促進骨骼礦化,有時就被相提并論,其實是有差別的。
兒童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主要是促進成骨,維生素D3符合兒童期需要,特別是嬰幼兒和青春期快速成長的需要,可治佝僂病和生長痛。當然,α- D3也可以起同樣作用,但兩者價格差距很大,殺雞何需用牛刀,太不劃算。只有伴有肝腎疾病或嬰兒手足搐搦時才需要用α- D3。劑量按嬰兒每日每千克體重0.04~0.05微克計算,亦可每日一次給0.125~0.25微克口服,療程視病情而定。
至于骨質疏松癥發生于成人,此時成骨功能已不如兒童,而破骨作用增速。Ⅰ型骨質疏松癥又稱絕經后骨質疏松癥,其間還有雌激素減退的因素,所以治療時還需加用雌激素。Ⅱ型骨質疏松癥主要指老年人,由于年齡的關系,機體逐漸衰老,部分細胞凋亡,1羥化酶功能不足,所以每日可用α- D30.25~0.5微克口服,比絕經期后的婦女更合適。當然,骨質疏松癥還需要用抑制破骨作用的藥物如密鈣息等以延緩破骨作用的發生。此外,更需要多接觸陽光、適當活動、互用鈣劑或含鈣食品促進康復。
篇4
關鍵詞:維生素D;兒童;維生素D缺乏;維生素D中毒
維生素D具有維持人體內鈣磷代謝平衡和骨骼形成的作用[1],如維生素D攝入不足則會直接影響骨骼的快速生長,導致佝僂病、骨軟化病,此外,維生素D缺乏還可能誘發癌癥、類風濕性關節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2]。維生素D自問世以來對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兒童佝僂病起著重大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預防與維生素D缺乏相關的疾病也有明顯效果。但隨著維生素D的廣泛應用,維生素D中毒現象時有發生[3]。為了更安全有效的預防性應用維生素D,減少維生素D缺乏和中毒的發生,我們特別抽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進行兒童保健的362例兒童進行研究,已取得滿意成績,現將情況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在我院進行兒童保健的362例兒童作為研究對象,所有研究對象出生后體檢均無先天性疾病等異常情況且家長均能堅持隨訪。其中男童172例,女童190例,出生時體重2.4~4.3 kg,平均體重(3.4±1.3)kg。
1.2方法 指導所有研究對象家長科學喂養,在幼兒半個月時開始進行維生素AD的補充,夏季每天穿短袖戶外活動2 h(可暫停補充維生素D);腹瀉超過3次/d且大便性質改變的兒童應暫停維生素AD的補充。母乳和混合喂養的兒童每日服用一粒維生素AD滴劑(1500單位維生素A和3500單位維生素D);配方牛奶或母乳每天不足500 ml的兒童每日服用一粒維生素AD滴劑;每日配方牛奶量500~800 ml的兒童可隔日服用一粒維生素AD滴劑;每日配方牛奶量800 ml以上的兒童無需另外補充維生素AD。兒童6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母乳和混合喂養的兒童,配方牛奶每日攝入量不足500 ml的兒童每日服用1粒維生素AD滴劑;配方牛奶每日攝入量500~1000 ml的兒童隔日服用一粒維生素AD滴劑;配方牛奶攝入量>1000 ml/d的兒童無需另外補充維生素AD。所有研究對象6個月以前每個月隨訪1次,6個月~12個月則每2個月隨訪1次。6個月和12個月時進行肝功能、堿性磷酸酶、磷、鈣和C反應蛋白的檢查,如研究兒童出現高血鈣、高堿性磷酸酶等異常應及時進一步檢查并治療。
2 結果
362例兒童在6個月時檢查肝功能、堿性磷酸酶、鈣和C反應蛋白均無異常,306例血磷略高于正常值范圍;1歲時檢查肝功能、C反應蛋白均為正常;17例血堿性磷酸酶高于正常值范圍,其中3例為高血磷,但血鈣無異常;261例血磷略高于正常值;2例高血鈣;362例研究兒童在隨訪過程中根據具體病情給予適量維生素D預防和治療,僅2例出現佝僂病(患病率為0.55%),且為無典型臨床表現的早期, 2例早期佝僂病患兒在6個月時檢查無異常,1歲時發現早期佝僂病,經過全面調查發現,2例早期佝僂病兒童均有消化道疾病,患者期間均停服維生素D,因維生素D攝入不補導致佝僂病的發生,經維生素D3治療后均恢復正常。隨訪1年,無1例出現維生素D中毒。
3 討論
眾所周知,兒童維生素D主要來源于外露皮膚的紫外線照射合成和食入含維生素D的食物[4]。幼兒因季節、居住環境和大氣污染的影響,很難通過光照合成所需的維生素D,因此,額外補充維生素D成為治療和預防兒童佝僂病的最有效辦法。維生素D是脂溶性維生素中的一種[5],如在體內大量積蓄容易引起一系列非特異性中毒癥狀,應嚴格控制維生素D的攝入量,適當使用維生素,避免引起維生素D缺乏癥和維生素D中毒。
美國兒科學會專家認為,幼兒自出生15 d開始應每天補充400單位維生素D直至青少年階段;所有母乳喂養幼兒不論是否添加配方奶粉均應補充維生素D。本次研究兒童在隨訪過程中醫護人員應指導家長根據兒童具體情況隨時調整維生素D的攝入劑量,如幼兒生長過快應及時了解維生素D的攝入情況,隨訪時詳細了解維生素D的實際攝入量,及時檢查,了解是否出現維生素D缺乏或中毒。幼兒6個月后因為奶量減少、輔食添加或母親工作等原因,維生素D缺乏情況明顯增多,應加強對6~12個月幼兒的特別關注。本次研究的所有幼兒均采用維生素D滴劑膠囊,每次擠入幼兒嘴里時均會有稍許殘留,且有時會從幼兒嘴里溢出,雖然配方牛奶中含有一定量維生素D,但并不會出現維生素D中毒。研究發現,362例兒童經過科學的維生素D預防性補充,均未出現維生素D缺乏癥,且無1例出現維生素D中毒。
綜上所述,從幼兒時期合理適量服用維生素D滴劑可以有效預防維生素D缺乏的同時避免維生素D中毒,值得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紅梅,黃萍,宋芳,等.維生素D預防應用后兒童維生素D缺乏及中毒情況隨訪[J].中醫臨床研究,2014,23(15):117-118,124.
[2]朱慶齡,盛曉陽.維生素D過量及中毒的研究進展[J].中華兒科雜志,2015,53(3):235-237.
[3]陳蝦,鄧曉燕,葉郁輝,等.維生素AD波浪式劑量給藥方法對預防嬰兒維生素D缺乏病的效果與意義[J].中國全科醫學,2015,15(12):1425-1430.
篇5
關鍵詞:低鈣血癥;葡萄糖酸鈣;多維生素滴劑;治療
小兒低鈣血癥是兒科常見的疾病之一,低血鈣時小兒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常表現為手足抽搐、驚厥、驚跳、震顫、多汗、睡眠不安等[1]。小兒低鈣血癥可導致患兒產生佝僂病、骨軟化病,一經發現需要及時治療,以免導致患兒的后遺癥,影響其正常發育。2009年12月~2010年6月采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加多維生素滴劑治療小兒低鈣血癥30例,療效滿意,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該組患兒60例,均為我院收治的低鈣血癥的患兒,無嚴重的肝、腎疾病及肌肉疾病,不伴有其他感染性疾病如肝炎、腎炎或肺部疾病等。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齡6個月~2歲,平均(1.2±0.2)歲。血鈣總量<1.75 mmol/L,血磷正常或升高,鈣磷比值倒置,堿性磷酸酶正常。入院前病程均1~5 d;臨床表現為手足抽搐、驚厥、驚跳、震顫、多汗、睡眠不安、情緒不穩。將該組患兒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血鈣水平、臨床表現、病程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①對照組:采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加維生素AD滴劑治療,具體方法為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4212) 2 ml/kg,分2~3次口服,維生素AD滴劑(山東達因海洋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號:100813,每克含Vit A 50 000 U、Vit D 5 060 U),2~3滴/d。②觀察組:采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加多維生素滴劑治療,葡萄糖酸鈣口服藥用法同對照組,多維生素滴劑(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107232),0.2 ml/(kg·d),1次/d,口服,每毫升含Vit A 1 500 U,Vit D 3 400 U)兩組均對驚厥患兒采用鎮靜劑治療,均治療7~10 d。
1.3 評價指標:比較兩組患兒的平均住院時間、臨床癥狀(驚厥、多汗、睡眠不安)消失時間及臨床療效。其中臨床療效分為治愈、好轉、無效。治愈:血鈣維持在2.0~2.3 mmol/L,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手足抽搐、驚厥、驚跳、震顫、多汗、睡眠不安、情緒不穩)完全消失,血鈣磷比值正常[2];好轉:血鈣磷比值正常或倒置,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表現基本消失,血鈣在1.9~2.0 mmol/L;無效: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無變化或加重,血鈣<1.9 mmol/L。
1.4 統計學處理:用SPSS 13.0統計軟件。所有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兒中均無無效病例,其中治愈55例,治愈率為91.7%;好轉5例,好轉率為9.3%。對照組治愈48例,治愈率為80.0%;好轉12例,好轉率為20.0%。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總有效率均為100%,但觀察組的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兒平均住院時間比較:觀察組與對照組的平均住院時間分別為(6.71±2.72)d,(5.32±1.31)d,觀察組的平均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
2.3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觀察組患兒的驚厥、多汗、睡眠不安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癥狀消失時間比較()組別
注:與對照組比較,①P<0.05
3 討論
Ca2+對小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神經遞質的合成和分泌、神經興奮性的維持及血液凝固、內外分泌腺的分泌、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的收縮及非肌肉細胞的活動等生命活動和細胞內許多酶都受Ca2+的調節;另一方面,Ca2+在一切細胞的活動、分泌、代謝、生化等基本過程中都起著偶聯和(或)第二信使作用[3]。血鈣較低會引起代謝紊亂,影響小兒骨骼、肌肉及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靜脈補鈣為嚴重低鈣血癥的重要治療手段,但對輕、中度低鈣血癥病例,一旦發生藥液外溢,則會引起患兒組織壞死。本研采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加多維生素滴劑治療,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的口感較好,且其療效與靜脈補鈣相當,患兒服藥的依從性也高于靜脈補鈣。多維滴劑相比起維生素AD滴劑的口感好、吸收好,能夠促進小兒機體對Ca2+的吸收,除其含有維生素D的含量適宜外,其他維生素含量亦適宜小兒的生長發育所需。研究結果表明,采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加多維生素滴劑治療的療效、癥狀消失時間、平均住院時間顯著優于采用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加維生素AD滴劑治療(P<0.05)。這提示葡萄糖酸鈣口服溶液加多維生素滴劑能夠明顯緩解小兒低鈣血癥癥狀,提高療效,縮短住院時間,值得臨床推廣。
4 參考文獻
[1] 于桂新,孫 啟,姚 莉.193例新生兒低鈣血癥病因分析及治療體會[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06,13(6):563.
篇6
關鍵詞 護理評估 干預 重型顱腦損傷 壓瘡
壓瘡是皮膚或潛在組織持續受壓,在剪切力、摩擦力的作用下導致的損傷,是臨床常見的并發癥,也是護理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同時還是醫院護理質量考核的重要指標。重型TBI患者因意識不清、肢體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原因,極易發生壓瘡。因此,有效地預防壓瘡在神經外科顯得尤為重要。我科于2008年3月~2010年8月對住院治療的重型TBI患者,進行系統地護理評估、綜合性地護理干預及使用維生素AD滴劑加林克霉素防治壓瘡和皮膚損傷,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選擇2008年3月~2010年8月住院治療且GCS評分≤8分的重型TBI患者198例;其中男167例,女31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9例。其中院外帶入壓瘡16例,觀察組9例,對照組7例;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的皮膚損傷共67例,觀察組35例,對照組32例。
方法:兩組患者除按神經外科常規護理外,對照組按傳統方法預防壓瘡;對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的皮膚損傷采用碘伏+凡士林油膏局部涂抹治療。觀察組在入院時、手術前后、住院每超過1周對患者進行評估,根據分值給予綜合性地干預來防治壓瘡;對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皮膚損傷使用維生素AD滴劑+林克霉素局部涂抹治療。
護理評估:觀察組采用自行改良的Waterlow’s評估表,從意識狀態、運動能力、控便能力、攝食能力、皮膚類型、年齡、體形、合并癥以及生化指標9個方面進行評估。評估標準:≥10分為危險、≥15分為高度危險、≥20分為非常危險。分值越大,說明患者發生壓瘡的幾率越高。對已發生皮膚損傷或壓瘡的患者,重點評估皮膚受損狀況,給予干預。
護 理
完善護理管理,規范護理行為:完善護理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建立床頭翻身記錄卡,制定患者安全搬運制度、床頭皮膚交接班制度及壓瘡三級管理制度[1],醒目提示皮膚重點預防部位,并做好實施記錄。
針對重型TBI患者病情及評估情況,給予綜合性的干預措施。對護理評估≥10分的危險患者,入院后首先保護和促進皮膚的完整性。其次加強潮濕與失禁的管理;重型TBI患者失禁與腹瀉的發生率較高,據文獻資料報道可達62%[2],一旦發生失禁及腹瀉,患者肛周、臀部皮膚極易因排泄物及機械刺激出現潮紅、糜爛,甚至潰瘍,可局部清潔后林可霉素涂抹,然后將維生素AD滴劑擦涂在皮膚表層,每排泄1次便重復上述操作,減輕皮膚損傷程度及預防壓瘡的發生。同時采取保護性減壓措施并及時翻身。再次進行營養干預,阻止或延緩壓瘡的形成。針對去皮層狀態的重型TBI患者,實行個體化護理,平臥位時使用水囊袋兩側或上下墊起,側臥位時,背部及臀部墊以小糜子墊,放置時分開臀裂皮膚,使其充分暴露,避免互相擠壓并受壓。最后做好促醒護理[1]、早期康復護理及健康教育,從而減少壓瘡的發生。對護理評估≥15分的患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增加翻身次數,骨與骨接觸部位及雙下肢應墊以軟枕,使足跟處于擱空,避免自身重量的壓迫。
分期護理:壓瘡一旦形成,首先解除壓力,每班及時、連續記錄壓瘡面積及深度,以判斷護理效果,同時根據壓瘡的分期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Ⅰ度壓瘡盡量保持皮膚的完整性, 局部噴涂云南白藥氣霧劑或紅花油,必要時給予適宜的壓瘡貼膜。避免按摩和使用烤燈。Ⅱ度壓瘡呈現紫黑色瘀斑、水皰、擦傷并潰爛時,經生理鹽水清潔并碘伏消毒處理后,使用林克霉素加維生素AD滴劑局部涂抹,必要時給予紅外線局部照射;Ⅲ~Ⅳ度壓瘡針對創面范圍、深度、滲液量、感染程度等情況采取對癥措施。
評價方法:兩組患者以無壓瘡發生為有效,否則為無效;兩組患者以壓瘡治愈率進行比較;對因排泄物刺激所致皮膚損傷分別于用藥后24、48、72小時進行療效觀察并比較治愈率。①治愈:用藥后病變完全消失。②好轉:用藥后病變范圍縮小、紅腫、糜爛減輕。③無效:用藥后皮膚損傷不變或加重。
結 果
觀察組預防壓瘡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壓瘡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使用維生素AD滴劑+林可霉素局部涂抹治療皮膚損傷,24、48小時后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01,72小時后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討 論
重型TBI患者病情變化快、昏迷時間長,急性損傷早期機體處于應激應對狀態[3],壓瘡的發生率高。壓瘡一旦形成不僅增加護理工作量,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經濟負擔。本組患者壓瘡發生的前提是因昏迷而不能自行變換,垂直壓力、受壓時間及肌肉強直性痙攣是導致壓瘡發生的主要原因。重型TBI損傷患者呈去皮層狀態時,軀干四肢肌肉強直性痙攣,角弓反張,兩側臀大肌強直后伸,臀裂互相擠壓,加之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致皮膚大汗、潮濕,臀裂部位透氣性又較差,在自身重力、角弓反張力、擠壓力的作用下,極易發生壓瘡。攝食障礙、排泄異常、被動變換臥位時的剪切力、摩擦力是壓瘡的促發因素。重型TBI患者昏迷,常給予鼻飼飲食,當鼻飼液濃度過高、量過大、溫度過低、內含脂肪過多及鼻飼液污染,加之腸道菌群失調、胃腸道不耐受等原因均可導致腹瀉,頻繁的腹瀉及尿失禁致使皮膚潮紅、糜爛、甚至潰瘍,從而增加了壓瘡的發生機率。營養不良、電解質紊亂是導致壓瘡發生的主要內在因素。重型TBI患者因創傷機體處于高分解代謝的應激狀態,營養需要量增加,然而顱高壓使患者頻繁嘔吐、消化道出血、發熱、腹瀉、加之禁食以及甘露醇等脫水藥物的使用,使患者處于營養缺乏和電解質紊亂狀態。如得不到及時處理,最終導致低蛋白血癥和代謝紊亂,發生壓瘡的幾率是正常人的5倍[4]。
壓瘡一旦發生,避免在紅斑處按摩,因按摩可造成細胞缺血或缺血進一步加劇[5]。極度消瘦、高度水腫的患者禁止使用氣圈,因氣墊圈透氣性差,可增加新的受壓點且使血液循環受阻,進而造成局部靜脈充血和水皰。Ⅰ度壓瘡使用云南白藥氣霧劑或紅花油局部噴涂治療,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采用維生素AD滴劑+林克霉素局部涂抹治療排泄物刺激所致的皮膚損傷及Ⅱ度壓瘡,因維生素A可保持上皮組織的完整性及組織器官表層的健康,使皮膚柔軟細嫩;維生素D具有皮質類固醇激素樣作用,可以抑制皮膚紅斑的形成;林可霉素對革蘭陽性球菌、大多數厭氧菌及擬桿菌屬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適用于皮膚軟組織感染的治療。又因維生素AD滴劑為脂溶性,可在皮膚表層形成一層保護膜,對防治壓瘡和皮膚損傷有顯著的療效。壓瘡合并滲液時采用紅外線照射治療,可改善局部血供,促進組織吸收滲液及加快新陳代謝。Ⅲ~Ⅳ度壓瘡,大量的文獻資料顯示:只有在濕潤的環境下才能加快組織生長及傷口的上皮化[5]。因此,采用生理鹽水沖洗,凝膠活性輔料覆蓋創面,以加速傷口的愈合。
通過兩組對照分析,結果顯示:觀察組與對照組在壓瘡和皮膚損傷的防治方面差異有非常顯著性,說明對重型顱腦損傷患者采用系統地護理評估、綜合性地護理干預及使用維生素AD滴劑加林克霉素防治壓瘡和皮膚損傷,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 吳曉紅,馬智群,田蕓.重型顱腦損傷患者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及護理干預[J].護理學雜志,2006,22(11).
2 石振宇.重型顱腦損傷病人早期腸內營養發生腹瀉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華臨床醫藥與護理,2005,11(3).
3 胡宏鴦.護士壓瘡知識與現狀調查[D].2009,11,27.
篇7
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據上海精神衛生中心統計,在65歲以上的老人中,AD患病率為6%,80歲以上的老人患病率達30%以上,而且正以每年1.4%的速度上升。據此推算,全國AD患者近800萬人。AD目前已位列老年病死亡的第四位,僅次于心腦血管病和癌癥。
人為何從睿智變成
AD患者的大腦標本可見驚人的腦萎縮。前文提到,阿爾茨海默教授在AD患者的腦內發現大量老年斑,老年斑的數量與患者癡呆癥狀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正常的神經纖維纖細而光滑,而AD患者的神經原纖維纏結成團狀、螺旋狀絲,變得增厚、扭曲,甚至凝聚成疙瘩狀,相互纏結在一起。
此外,AD患者的神經元因受淀粉蛋白等毒性作用,造成細胞質溶解、變性而出現空泡導致大量死亡,記憶中樞——海馬區災難尤其深重,因此AD患者記憶力嚴重損失。
就這樣,一個個睿智的大腦在老年斑、纖維纏結、細胞死亡的摧殘下成了癡呆。
腦老化≠老年癡呆
大腦是一個極易受損的器官,腦功能的減退往往先于心腦、肺臟和腎臟。
人從出生到20歲時,是大腦的黃金時期,那時記憶力最強,才思敏捷。到了30歲,人的大腦便開始萎縮,40歲以后,大腦的重量每10年至少要以2%的速度遞減。有些中老年人記憶力下降,又查出了腦萎縮,馬上擔心自己會不會得了癡呆癥。其實,腦老化是人腦衰老的必然過程,腦老化、腦萎縮不等于老年癡呆。
調整飲食,減輕病情
對于AD患者來說,良好的飲食調護對減輕病情顯得特別重要。營養均衡、全面、適量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要注意少量多餐,易于消化。
1.保證優質蛋白質每天不少于60克,魚類、蛋類、牛奶、瘦肉等動物性優質蛋白要占50%左右;如以素食為主,應補充黃豆及其制品,如豆腐等。
2.適當減少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入,應保證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亞麻酸等必需脂肪酸供給充足,這對大腦功能活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脂肪的供給控制在每天50~70克,包括食品中所含的油脂與烹調用油;膽固醇量每天控制在300毫克以內;碳水化合物應占總熱能的60%~65%。
3.增加維生素的攝入。維生素C和維生素E為天然抗氧化、抗衰老劑,而B族維生素參與代謝,是多種重要酶類的輔酶,故都應增加供給。此外,適量補充葉酸有助于防止老年癡呆癥。
4.適量攝入礦物鹽和微量元素,鐵、鋅、銅、硒、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作用,可多吃海產品、豆制品、豬肝、海帶、芝麻醬等,應減少鈉鹽攝入量,要防止鋁、鉛、鎘的攝入。
5.銀杏、大蒜、芹菜、天麻、人參、深海魚油等在老年癡呆癥的防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適宜老年癡呆癥患者的食物
1.豆類及豆制品: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磷脂、不飽和脂肪酸、鈣和維生素。大豆還含有豐富的異黃酮、皂苷、低聚糖等活性物質,大豆異黃酮對大腦中的淀粉蛋白有強力干擾作用,因而大豆具有益智、抗衰老功效。大豆制成豆腐、豆皮、腐竹、豆腐干、豆豉等多種豆制品,也都適合老年人食用。
2.粗雜糧:粗細糧搭配可增加營養物質的吸收率,若大米與玉米混合食用,蛋白質的利用率可提高到71%。粗雜糧中還含大量的纖維素,有良好的潤腸通便、降血壓、降血脂、降膽固醇、調節血糖、防止動脈硬化等輔助作用。
3.魚類:魚肉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與人體十分接近,不僅吸收率高,利用率也高,而且肉質細嫩,極易消化,特別適宜AD患者食用。魚類最好清蒸,少油少鹽,一周可吃2~3次,每次100~150克。
4.堅果類
核桃 核桃仁中的成分對大腦十分有利。將核桃仁與黑芝麻炒熟,加入冰糖一起研磨成粉,每日堅持久服,有益于提高記憶力。
花生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所含的卵磷脂是神經系統所需的重要物質。
杏仁 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故有益智作用,但要去皮、炒熟才能食用,否則生吃杏仁有苦杏仁甙中毒的可能。
5.蔬菜
芹菜 含煙酰胺核黃素、泛酸等多種維生素,可促進腦的能量代謝,增加腦及其他神經組織的功能。
木耳 銀耳味甘性平,具有滋陰潤肺,補腦強心之功效。日服一碗冰糖銀耳羹,可以消除腦疲勞,提高記憶力。長期食用黑木耳有助于健腦益智,防止高血壓、高血脂。烹制菜肴時放些黑木耳,可起到增鮮、解膩的作用。黑木耳與白木耳同煮成雙耳湯,黑白相映,軟糯滑脆,也是一種很好的菜品。
香菇 清香鮮美,有助于增進食欲,增強記憶。新鮮的香菇有一股特有的香味,可用其制成香菇雞球、香菇色拉、香菇炒牛肉、香菇豆腐等。
黃花菜 含有豐富的胡蘿卜素,有助于健腦、抗衰老,但不可食用新鮮黃花菜。
篇8
1.復合維生素比單一維生素更安全、方便
目前,市售維生素分為復合維生素和單一維生素兩大類。復合維生素所含成分較多,包括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D、維生素E,如多種維生素片。一般而言,復合維生素比單一維生素更安全,服用更方便,但價格往往高一些。
單一維生素往往只含有一至兩種維生素,但所含維生素量較復合維生素高。單一維生素與復合維生素的固定比例相比,更靈活更個體化,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同樣安全、有效,而且價格相對便宜。因此,維生素缺乏者可以在醫生或營養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包括維生素缺乏情況、經濟承受能力等做出選擇。
2.飯后服用效果更好
一般主張,維生素適宜在飯后服用。水溶性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口服后主要經小腸吸收,若飯前空腹服,維生素較快通過胃腸,很可能在人體組織未充分吸收利用之前即從尿中排出,從而起不到最佳的作用。而飯后服用維生素,因腸道有食物,可以使維生素緩緩通過腸道,較完全地被吸收而達到理想的效果。
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等必須在油脂的參與下,有了菜肴的幫助吸收更佳。有些礦物質與維生素吸收也有協同作用,如攝入含鐵量豐富的食物同時,攝入大量含維生素C的食物或維生素C制劑,鐵的吸收能力會戲劇性地提高。
篇9
關鍵詞:獺兔;佝僂病;骨軟病;中暑
中圖分類號:S858.2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3)12-0032-01
1 獺兔佝僂病和骨軟病
佝僂病和骨軟病都是鈣、磷代謝障礙性疾病。前者發生在生長發育快的幼兔,后者發生于成年兔。
1.1 發病原因
(1)幼兔佝僂病多由于幼兔生長發育快,對鈣、磷需要量大,飼料單一,鈣、磷缺乏或比例不平衡,維生素D缺乏,日光照射不足,長期消化不良,腹瀉等,影響鈣、磷和維生素D的吸收與代謝,致使骨骼鈣化不全而導致發病。
(2)成年兔骨軟病也是由于飼料中鈣、磷缺乏或比例不平衡,或維生素D缺乏,以及慢性消化系統疾病,影響鈣、磷消化吸收,引起鈣、磷缺乏,造成鈣化的骨質進行流失脫鈣,導致骨質變的疏松而發病。
1.2 臨床癥狀
(1)幼兔發生佝僂病時表現食欲減退,消化不良,精神沉郁,異食癖,喜臥少動,四肢無力,生長發育緩慢或停滯,四肢關節腫大變形,脊背凹陷,肋骨彎曲。
(2)成年兔發生骨軟病時,表現食欲減退,消化機能紊亂,異食癖,跛行,四肢骨骼變粗,關節腫大,肋骨與肋軟骨接合處呈串珠狀,頭變松大,骨質疏松,嚴重者后肢癱瘓。
1.3 防治措施
供給全價平衡飼料,保證鈣、磷含量充足,比例適當,滿足維生素D需要量,適當進行日光照射,及時治療消化系統疾病,如發生佝僂病或骨軟病時,應根據需要補飼骨粉、磷酸氫鈣、鈣片、維生素AD粉或魚肝油等,嚴重病例可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肌肉注射維生素AD注射液。
2 中暑
中暑是獺兔在高溫作用下,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機能紊亂的一種特殊疾病。
2.1 發病原因
炎熱夏季,天氣悶熱,飼養密度過大,兔舍通風不良,或長時間受強烈太陽光直接照射,飲水不足,或夏季白天長途運輸,導致家兔體內熱量無法散出而引起中暑。
2.2 臨床癥狀
中暑后病兔表現站立不穩,頭搖身晃,體溫升高,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可視黏膜潮紅,唾液黏稠,病情嚴重時四肢抽搐,有的突然昏厥,發出尖叫聲后迅速死亡。
篇10
劉培龍
維生素D是防治小兒佝僂病、手足搐搦癥等疾病的常用藥,該藥能促進腸道對鈣和磷的吸收,利于小兒骨胳生長發育。因而,年輕的父母們多采用維生素D給孩子口服或肌注。然而臨床上觀察到,濫用、亂用及使用方法不當者較為嚴重,往往產生不良反應和毒副作用。
1 誤作營養滋補藥。某些家長誤將含有維生素D含量高的藥物,如魚肝油AD膠丸等當作營養豐富的滋補藥,以為對助長小兒生長發育有利,因此,長期口服,甚至加大劑量。其實不然,正常小兒每日所需的維生素D為2~5萬國際單位,若劑量過大使用,時間過長,就會發生中毒。
2 劑量掌握不準確。一般來說,防治小兒佝僂病、手足搐搦癥時,肌注維生素D,多應用一次即可。必要時可在1~2周后重復一次。但是有些家長卻自購維生素D或由基層醫生連續用藥,多在3~5次以上,或時間更長。同時,使用維丁膠性鈣常加用維生素D,殊不知該藥中已含有維生素D成份。因此,劑量不準確,方法不對,也可導致小兒維生素D中毒。
3 用藥后不補充鈣劑。藥理上可知,維生素D能促進鈣磷的吸收,但有些基層醫生使用維生素D后,卻不讓患兒攝取含鈣高的食物,又不給補充鈣劑,結果使防治佝僂病、手足搐搦癥的效果極差,其因是補足了維生素D,卻因體內鈣的不足,造成吸收不良。
因此,為孩子應用維生素D時,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多曬太陽,避免中毒。實踐證明,中毒患兒血鈣濃度較高。早期口渴厭食、乏力,年長兒自述頭痛,繼之腹瀉便秘,肝腫大,并有惡心嘔吐。嚴重兒則多尿、夜尿、蛋白尿,氮質血癥,皮膚蒼白,尿液中排鈣量增多。過量的鈣還可沉積在各臟器中,并發高血壓、腎結石等疾患。所以,家庭補充維生素D應防止進入誤區造成不良后果。同時,6個月以上的小兒補充維生素D。要注意補充鈣劑,或攝取鈣含量高的食物,以收到可喜的療效。
我為小外孫治便秘
李春香
1995年8月22日上午9點,我那剛滿三歲的外孫,因糞阻正睡眼惺忪地久坐在便盆上。全家人心里都十分焦急。我。立即嘗試采取下列“家庭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