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范文
時間:2023-03-21 01:11: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維生素d,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維生素D;生化代謝;生理功能;合成
Introduction of Vitamin D
YANG Chun-hua.Yong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Yongzhou 425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aims to introduce the structure,resource and the metabolism of Vitamin D.It proceeds to present the physiology function,application and the synthesis.So as the readers can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Vitamin D.
【Key words】Vitamin D; Biochemistry supersession; Physiology function; Synthesis
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科學家研究發現,多曬太陽或食用紫外光照射過的橄欖油、亞麻籽油等可以抗軟骨病,科學家們進一步研究發現并命名人體內抗軟骨病的活性組分為維生素D。現我們已知維生素D是人和家畜、家禽生長、繁育、維持生命和保持健康的必不可少的營養必需物質。目前維生素D的各種生理功能的研究是科學工作者的一個研究熱點。
1 維生素D的結構和化學性質
維生素D為脂溶性維生素,是固醇類衍生物。現已知的維生素D有多種,比較重要的是維生素D2和D3,它們的結構很相似,只是側鏈有差別。結構式為:
維生素D是無色晶體,溶于脂肪,脂溶劑及有機溶媒中,化學性質穩定,在中性和堿性溶液中耐熱,不易被氧化,但在酸性溶液中則逐漸分解。維生素D水溶液中由于有溶解氧而不穩定,雙鍵還原后使其生物效應明顯降低[1]。因此,維生素D一般應存于無光,無酸,無氧或氮氣的低溫環境中。
2 維生素D的來源
維生素D都是由相應的維生素D原經紫外線照射轉變而來的。維生素D原是環戊烷多氫菲類化合物。維生素D原B環中5,7位為雙鍵,可吸收270~300 nm波長的光量子,從而啟動一系列復雜的光化學反應而最終形成維生素D。如果維生素D原為麥角固醇,則光照產物是維生素D2,如果維生素D原是7-脫氫膽固醇,則光照產物是維生素D3。維生素D2又名麥角鈣化醇,主要由植物中合成,酵母,麥角,覃類等含量較多。維生素D3又名膽鈣化醇,大多數高等動物的表皮和皮膚組織中都含7-脫氫膽固醇,只要陽光或紫外光照射下經光化學反應可轉化成維生素D3。維生素D3主要存在于海魚、動物肝臟、蛋黃和瘦肉、脫脂牛奶、魚肝油、乳酪、堅果和海產品中。兩種維生素D具有同樣的生理作用。人體的維生素主要由人體自身合成和動物性食物中獲得。
3 維生素D的生化代謝
人們發現維生素D本身并沒有生理功能,只有轉變為它的活性形式才能成為有生理活性的有效物質。維生素D的活性形式有:25-羥維生素D3、1,25-二羥維生素D3、24,25-二羥維生素D3等,其中以1,25-二羥維生素D3為主要形式。膳食中的維生素D3在膽汁的作用下,在小腸乳化被吸收入血。從膳食和皮膚兩條途徑獲得的維生素D3與血漿α-球蛋白結合被轉運至肝臟后,首先在肝細胞內質網和線粒體中,經25-羥化酶作用,變成25-羥維生素D3,然后再在腎臟中混合功能氧化酶-1α羥化酶作用,變成1,25-二羥維生素D3,其活性比25-羥維生素D3高500~1000倍[2]。然后在DBP轉運蛋白的載運下,經血液到達小腸、骨等靶器官中與靶器官的核受體(VDRn)或膜受體(VDRm)結合,發揮相應的生物學效應。
4 維生素D的主要生理功能
4.1 調節鈣、磷代謝 維生素D的主要作用是調節鈣、磷代謝,促進腸內鈣磷吸收和骨質鈣化,維持血鈣和血磷的平衡。具有活性的維生素D作用于小腸黏膜細胞的細胞核,促進運鈣蛋白的生物合成。運鈣蛋白和鈣結合成可溶性復合物,從而加速了鈣的吸收。維生素D促進磷的吸收,可能是通過促進鈣的吸收間接產生作用的。因此,活性維生素D對鈣、磷代謝的總效果為升高血鈣和血磷,使血漿鈣和血漿磷的水平達到飽和程度。有利于鈣和磷以骨鹽的形式沉積在骨組織上促進骨組織鈣化。
4.2 促進骨骼生長 維生素D3可以通過增加小腸的鈣磷吸收而促進骨的鈣化。即使小腸吸收不增加,仍可促進骨鹽沉積,可能是維生素D3使Ca2+通過成骨細胞膜進入骨組織的結果。VD3的缺乏是引起佝僂病的原因,長期缺乏陽光照射的幼兒,由于骨質鈣化不足易使骨骼生長不良。單純增加食物中鈣質,如果維生素D3不足,仍然不能滿足骨骼鈣化的要求。但1,25-二羥維生素D3對骨組織的作用具有兩重性。生物劑量的1,25-二羥維生素D3能提高成骨細胞活性,增加成骨細胞數目,超過生理劑量則提高破骨細胞的活性。
4.3 對細胞生長分化的調節 1,25-二羥維生素D3對白血病細胞,腫瘤細胞以及皮膚細胞的生長分化均有調節作用。如骨髓細胞白血病患者的新鮮細胞經1,25-二羥維生素D3處理后,白細胞的增殖作用被抑制并使之誘導分化。1,25-二羥維生素D3還可使正常人髓樣細胞分化為巨噬細胞和單核細胞,這可能是其調節免疫功能的一個環節。1,25-二羥維生素D3對其他腫瘤細胞也有明顯的抗增殖和誘導分化作用。如1,25-二羥維生素D3可使種植于小鼠內的肉瘤細胞體積縮小,使小鼠體內結腸癌和黑色素瘤種植物的生長受到明顯抑制。對原發性乳腺癌、肺癌、結腸癌、骨髓腫瘤細胞等均有抑制作用。此外,1,25-二羥維生素D3還能加速巨噬細胞釋放腫瘤壞死因子,而后者具有廣泛的抗腫瘤效應。1,25-二羥維生素D3可明顯抑制表皮角化細胞和皮膚成纖維細胞的增殖并誘導其分化,故推測1,25-二羥維生素D3對某些皮膚過度擴生性疾病可能有治療作用[3]。
4.4 對免疫功能的調節 維生素D具有免疫調節作用,是一種良好的選擇性免疫調節劑。當機體免疫功能處于抑制狀態時,1,25-二羥維生素D3主要是增強單核細胞,巨噬細胞的功能,從而增強免疫功能,當機體免疫功能異常增加時,它抑制激活的T和B淋巴細胞增殖,從而維持免疫平衡。1,25-二羥維生素D3對免疫功能調節的機制主要有:①通過1,25-二羥維生素D3受體介導;②通過抑制原單核細胞增殖而間接刺激單核細胞增殖,促進單核細胞向有吞噬作用的巨噬細胞轉化[4]。在防治自身免疫性腦機髓炎、類風濕性關節炎、多發性硬化癥、Ⅰ型糖尿病和炎性腸病等有一定療效。
5 維生素D的應用和生產
5.1 維生素D的應用 隨著人類對維生素D的生理活性的研究的深入,維生素D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現廣泛應用于藥物制劑、食品添加劑和飼料添加劑等3個方面。做為藥物制劑,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佝僂病、軟骨病、骨質疏松、甲狀腺機能減退、銀屑病等病癥;做為食品飲料添加劑,它可添加于牛奶、乳制品、飲料、餅干、糖果中,用于預防維生素D缺乏癥;維生素D作為家禽和家畜的飼料添加劑,可增加肉、蛋、奶的產量,提高其營養價值。
5.2 維生素D的合成 目前,全世界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生產維生素D,其中以瑞士的羅氏公司產量最大。我國每年對維生素D的需求在10噸以上,因此,維生素D的開發生產對國內飼料工業以及醫藥工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經濟和社會意義。
前面我們已經知道,麥角固醇經光照可得VD2,7-去氫膽固醇經光照得VD3。近幾十年來,國內外眾多科學家從有機合成光化學角度開展了全面研究。光化學合成VD2的原料麥角固醇主要來自酵母發酵,從生產青霉素等藥物的廢菌絲或植物油、香菇等產品中提取。北京化工大學從青霉素菌絲體提取麥角固醇,收率達50%,并成功開發了一種高效的低壓汞燈作為紫外光源,對麥角固醇生產維生素D2進行了連續式光反應器的工業化規模放大實驗,并對反應條件進行了優化,得出最佳工藝條件為:無水乙醇作為溶劑,麥角固醇初始濃度為1.0~1.2 g/L,停留時間控制在26~28 min。此時,麥角固醇轉化率為60%,目的產物選擇性得率為65%。此工藝具有副產物少,產率高,便于操作等優點[5]。
迄今為止,維生素D3的合成與生產都是從膽固醇出發,首先經一系列化學反應,將膽固醇轉化成7-去氫膽固醇,后者再經光照發生開環反應,生成預維生素D3,它再經受熱,異構化為維生素D3。光化學合成維生素D3的原料7-去氫膽固醇主要由動物體提取的膽固醇合成,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開發了一條從膽固醇合成7-去氫膽固醇的新路線。該路線應用了可回收利用的氧化反應催化劑,氧化劑用的是空氣,該催化劑可選擇性催化氧化使酰化膽固醇生成7-酮基酰化膽固醇,再經相應的還原、脫除等反應制備7-DHC。反應過程中不會有難于除去的雜質生成;天然膽固醇中含有的雜質會在合成處理的過程中自然除去。另外,摒棄了傳統的溴化和脫除溴化氫的方法制備7-DHC,也避免了使用重金屬化合物為氧化劑或氧化反應催化劑,完全杜絕了重原子溴對光化學反應的不良影響。因此,該路線合成的產率高達55%;產品質量好,純度高于95%(傳統的合成方法,產率約為40%左右,且含有影響光化學反應的雜質,純度為90%)[6]。
6 結束語
隨著對維生素D的生理功能研究的深入,它的應用必將更加廣泛,人類對它的需求也會更多,大規模的使用維生素D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因此,在完善現有合成技術同時,努力開發和研究新的維生素D合成技術具有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 廖二元.維生素D制劑的藥理機制與臨床應用.中南藥學,2003,1(1):98.
[2] 雄禮鵬.維生素D及其代謝物研究進展.國外醫學、臨床生物化學與檢驗學分冊,1991,12(4):163.
[3] 劉桂萍.1,25-二羥基維生素D3的研究進展.生物學教學,1994,4:5.
[4] 何彩萍.維生素D的生物效應與疾病.重慶醫學,1995,24(1):57.
篇2
新鮮的水果、蔬菜、魚類、牛奶、蘑菇、豬肝等等。要想補充較多的維生素d,可以吃動物肝臟,比如豬肝之類的,含有維生素d,但是水果蔬菜等天然食物含有的維生素d就比較少,不過也是有的,每天都可以適當吃一些,只要維生素滿足人體所需要的即可,不必要補充太多。
1、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有魚類、動物肝臟、水果蔬菜,包括三文魚、蝦、牛奶、蛋黃、豬肝、蘑菇、橙汁等。進行戶外活動,只要人體接受足夠的日光,體內就可以合成足夠的維生素D。
2、天然食物中維生素D含量較低,動物性食品是非強化食品中天然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如含脂肪高的海魚和魚卵、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和奶酪中相對較多,而瘦肉、奶、堅果中含微量的維生素D。
3、蔬菜、谷物及其制品和水果含有少量維生素D或幾乎沒有維生素D的活性。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1、維生素D主要來自于海魚、動物肝臟、蛋黃等,動物性食物中,屬于一種脂溶性維生素。而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有維生素D,只有堅果類有部分維生素D。
2、而我們日常生活食物中含量比較高的有三文魚、金槍魚、生蠔等海產品,含有豐富的維生素D,基本能夠滿足人體的日常生理基本需要。除此外雞蛋、蘑菇、菠菜、牛奶以及動物的內臟,也可以部分滿足人體日常所需要的維生素D。補充充足維生素D可以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1、膽鈣化醇(英語:Cholecalciferol,又稱為維生素D3或膽鈣化固醇)是維生素D的一種,膽固醇脫氫后生成的7-脫氫膽固醇經紫外線照射即可形成膽鈣化醇
2、因此也就是說膽鈣化醇的維生素D原是7-脫氫膽固醇。
(來源:文章屋網 )
篇5
對維生素D缺乏的片面認識
很多醫務人員片面認為佝僂病或骨軟化得到攻克,因此維生素D缺乏引起的主要健康問題已得到解決,事實上,維生素D缺乏在兒童和成年人中仍非常常見,維生素D不僅在骨骼上起作用,研究發現,體內的多數組織和細胞上有維生素D受體,一些組織和細胞有酶轉換機制,可將循環中的原形維生素D(25-OH-D3)轉換為其活性形式1,25-二羥維生素D(1,25-OH2-D3)。維生素D最受人關注的功能是它可能在降低許多慢性病的危險中發揮作用,包括常見的癌癥、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
目前大家對血清25-羥維生素D最佳水平還未達成共識,但多數專家對維生素D缺乏定義為25-羥維生素D水平
肝病時維生素D代謝紊亂
肝功能障礙時,肝臟25-羥化酶的活性降低,肝臟合成25-OH-D3減少,同時肝病時維生素D吸收也常減少。由于維生素D代謝障礙,嚴重者可引起肝性骨營養不良和一些骨骼外疾病的發生。
維生素D缺乏與肝疾病
維生素D缺乏與膽汁瘀積肝病時,尤其是膽汁瘀積性黃疸患者骨質疏松或骨軟化是慢性膽汁瘀積患者的主要肝外表現,60%患者有骨密度降低,20%患者有非創傷性骨折。這類患者常有維生素D吸收不良和鈣吸收障礙,引起肝性骨營養不良,其特征是骨形成減少和骨吸收增加。發病機制包括Ca2、維生素D、維生素K、膽紅素代謝異常、內皮生長因子缺乏、吸煙、飲酒、活動少、營養不良和低體重指數等。終末期肝病骨質疏松的患病率為9%~60%,膽汁瘀積性肝病維生素D吸收不良對骨代謝的直接影響可能是主要的發病機理。慢性肝病時患者的皮膚光轉換功能是正常的,因此肝臟中維生素D轉化為25-OH-D3的途徑受損是引起維生素缺乏的主要機制。
維生素D缺乏與癌癥 前瞻性回顧性流行病學研究指出,25-OH-D3水平
維生素D缺乏與囊性纖維化囊性纖維化(CF)也可出現維生素D缺乏,其原因仍在研究中,5%~10%囊性纖維化患者呈嚴重維生素D缺乏。
篇6
2歲以上的寶寶通過增加戶外活動時間,自身可以通過陽光照射產生內源性維生素D,一般不需要額外補充維生素d。
維生素D是唯一一種不是主要來源于食物的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促進鈣磷在腸道的吸收在骨骼的沉淀,調節血清堿性磷酸酶的濃度,維持血清鈣磷濃度的穩定,有利于骨骼和牙齒生長發育,此外可通過多種機制直接或間接參與免疫細胞的調節與分化,在多個水平參與對機體免疫系統的調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科學家們終于發現,佝僂病的發生與食物因素及日光照射有著密切的關系。隨著研究的深入,尤其是流行病學調查的開展,更發現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里,佝僂病的發病率顯著地高于農村,寒冷多霧的冬春季發病率多于陽光明媚的夏秋季,戶外活動少的婦女、兒童和老人,佝僂病(或骨軟化癥)的發病率高,兒童長大開始行走后,由于能得到較多的日光照射,發病率明顯下降。
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醫生們開始用魚肝油和曬太陽的方式治療佝僂病。但是,引起佝僂病的原因到底何在呢?為什么兩種完全不同的方式可以治療同一種疾病呢?
“陽光維生素”――維生素D
隨著化學、醫學等學科的飛速發展,科學家們終于揭開了這個謎團:陽光中的紫外線和魚肝油中都與人體中的“抗佝僂病因子”――維生素D有著密切的關系。因為可以在陽光的照射下由存在于皮膚下的7-脫氫膽固醇直接合成,所以維生素D又被稱為“陽光維生素”。
除此之外,在紫外線不足時,人體也可從魚肝油、蛋黃等食物中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
維生素D有什么作用?
作為一種重要的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對人體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對鈣磷代謝的調節上,更詳細地說,在人體中起作用的是維生素D家族中的維生素D3。
機體自身合成和從膳食中吸收的維生素D3,要經過肝、腎的活化之后才能在小腸、骨骼、腎臟的靶器官發揮作用。它可以維持細胞內、外鈣的濃度,促進小腸對鈣的吸收;促進腎小管對鈣、磷的重吸收;通過內分泌系統調節血鈣平衡等。
因為維生素D與鈣吸收和骨骼代謝有著如此密切的聯系,所以在很多的鈣補充劑中都添加了適量的維生素D。
缺乏維生素D時會有什么危害?
因為與鈣磷代謝密切相關,在缺乏維生素D時,最先危害的就是骨骼系統。但在不同的人群,表現出的形式有所不同。
佝僂病 多發生于嬰幼兒。因為骨骼不能正常鈣化,在生長過程中極易發生彎曲變形,如O形或X形腿,胸骨外突(雞胸),肋骨串珠,脊柱彎曲,出牙推遲等等。
骨質軟化癥多發生于成人,特別是孕婦、乳母和老人。表現為骨骼軟化變形,甚至導致孕婦骨盆變形發生難產。
骨質疏松癥多見于老人,主要表現為易發骨折。
怎樣獲得維生素D?
人體中維生素D有兩個來源,一是通過陽光(紫外線)照射皮膚產生,另一個是從食物中攝入。
經常曬太陽是人體獲得充足有效的維生素D的最好來源。兒童和年輕人每周2-3次的短期戶外活動就能滿足維生素D的需要。老年人皮膚產生維生素D的能力下降,所以應適當增加接觸陽光的時間。夏秋季時陽光充足,可以合成較多的維生素D儲存在脂肪組織中以備冬季戶外活動減少時維持機體需要。
在食品中,海水魚、肝臟、蛋黃等動物性食品和魚肝油制劑中也含有大量的維生素D,植物性食品中幾乎不含有維生素D。
常見食物維生素D含量(每100克含)
食物
維生素D含量(IU)
魚肝油
8 500
金槍魚罐頭 232
脫脂牛奶
88
燉雞肝
67
雞蛋
49
牛奶
41
維生素D過量的害處是什么?
因為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一次大量攝入或者長期超量攝入會使維生素D蓄積在脂肪組織中引起中毒,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頭疼多尿,甚至出現軟組織鈣化及腎結石等。尤其是兒童,對過量的維生素D的耐受能力很低,曾經有報道幼童每天僅攝入45微克即出現維生素D過多的癥狀。
膳食來源的維生素D一般不會引起中毒,中毒的情況一般都發生在過量攝入維生素D補充劑或是維生素D強化食品,所以,千萬不可盲目補充維生素D。中國營養學會指出,維生素D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為20微克(800IU)。
小 知 識
維生素D的數量可以用(國際單位)或μg(微克)表示,目前我國常用的是微克,兩者換算關系為:
篇8
迪巧鈣片優點:
1、味道好,香草味,不像其他鈣一吃就想吐。
2、每片都含鈣有300毫克,維生素D32.5微克。鈣+D同補吸收的更好。
篇9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取2015年1―12月在寧海縣婦幼保健院就診的3 732名0~14歲兒童進行25(OH)維生素D檢測,其中男童1 720人,女童2 012人。將其按年齡分為嬰兒組(
1.2 血標本采集
采集兒童早晨空腹靜脈血2 mL置于美國BD公司生產的真空采血管,在室溫下放置0.5 h后分離血清,當天下午檢測完畢。
1.3 檢測方法
使用羅氏Cobase601型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及原裝配套試劑和質控物,按照標準操作規程檢測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同時記錄檢測結果。
1.4 維生素D營養狀況判斷標準
參照國內國際文獻標準,以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作為參考[1]:≤20 ng/mL為維生素D缺乏;21~29 ng/mL為維生素D不足;≥30 ng/mL為維生素D充足;≥150 ng/mL為維生素D中毒。
1.5 統計學分析
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兩組間比較,三組以上比較采用方差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進行多組間比較,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
3 732名0~14歲兒童血清25(OH)維生素D均值為(32.52±11.56) ng/mL,最大值為70 ng/mL,最小值為5.14 ng/mL,缺乏檢出率為13.85%,相對不足檢出率為31.00%,但無一例兒童達到中毒水平。男女兒童血清25(OH)維生素D平均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305,P
2.2 不同年齡段組兒童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
嬰兒組血清25(OH)維生素D均值最高,為(49.67±12.51) ng/mL,25(OH)維生素D水平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下降,在不同年齡組間25(OH)維生素D平均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569.604,P
2.3 不同季節兒童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
第三季度血清25(OH)維生素D均值為(33.83±10.53) ng/mL,高于其他季度,不同季度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F=12.596,P
2.4 維生素D缺乏檢出率與年齡、季節的關系
3 732名0~14歲兒童維生素D缺乏檢出率為13.85%,不同年齡段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 032.357,P
3 討論
維生素D缺乏是目前我國乃至全世界面臨解決的重要營養問題,也是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主要原因,維生素D缺乏已成為世界性問題,且問題日益嚴重[2]。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調查顯示,全世界大約有10億人存在維生素D缺乏或不足[3],這與不同年齡、不同膚色、不同種族、不同生活習俗等因素有關。我國維生素D缺乏嚴重,不同地區之間不均衡,北方地區兒童維生素D缺乏占30%~70%,南方地區兒童維生素D缺乏占10%~40%[4]。兒童維生素D缺乏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嬰幼兒由于先天體內貯備不足,包括早產、多胎、孕期營養不良等,后天維生素D攝入不足,包括紫外線照射不足、飲食缺乏維生素D、慢性消化道疾病造成維生素D吸收不良等,是兒童期影響兒童健康的危險因素,維生素D缺乏會影響到兒童的生長發育、智力發育和身心健康,兒童患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可引起骨骼發生病變,肌肉無力和手足抽搐等,并可能導致兒童成年后患骨質疏松及老年髖部骨折的風險。為此,判斷維生素D是否缺乏很重要。現已明確,測量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可以作為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客觀指標,且可應用于臨床。
寧海婦幼保健院0~14歲兒童血清25(OH)維生素D均值為(32.52±11.56) ng/mL,低于廣州番禺地區肖等[5]報道,高于綿陽地區劉運雙等[6]報道,達到充足水平。寧海縣位于北緯29°06′~29°32′,位于長江三角洲南翼,年日照1 900 h左右,而廣州番禺地區在北緯22°26′~23°05′,年均日照r數2 000 h,四川綿陽位于北緯30°42′~33°03,年日照時數僅1 100 h左右,年日照時數的長短是影響獲取維生素D的重要因素之一,這在連星燁等[4]研究報道中得到證實。
第三季度血清25(OH)維生素D水平最高,為(33.83±10.53) ng/mL,維生素D缺乏檢出率最低,為8.12%,而第四季度維生素D缺乏檢出率最高,為19.73%,由于第四季度天氣原因日照相對不足,兒童在戶外的時間相對較短,皮膚經紫外線照射產生維生素D比其他季節少。人體所需維生素D的93%~95%是由日光照射合成[8],維生素D獲取的主要來源是日光照射,預防維生素D缺乏及兒童佝僂病的最簡便、有效措施是多曬太陽,應不斷加強宣傳力度,使家家戶戶都知曉。6個月以內小嬰兒不要直接陽光照射以免皮膚損傷。專家建議,為改善缺乏維生素D的癥狀,人們可每周曬3次太陽,每次10~15 min,就能獲取所需要的維生素D量。但這項數據是針對成人而言。嬰兒肌膚嬌嫩,又不能抹防曬霜,在什么時間段的太陽下曬多久最合適,現在并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本調查發現,0~14歲兒童維生素D缺乏率隨著年齡的增加也逐漸升高,與國內報道結果大致相同[911]。學齡組兒童缺乏率最高,幼兒組缺乏率最低,學齡前組兒童和學齡組兒童維生素D營養狀況不如嬰兒組和幼兒組。究其原因可能為:① 3歲以下兒童體檢間隔時間較短,一般至少半年一次,每次體檢時兒保醫師都會親自指導家長如何補充維生素D,使家長對維生素D補充特別重視,同時3歲以下兒童仍保持飲用配方奶習慣,奶粉里添加了一定量的維生素D。② 3歲以上兒童絕大部分已進入幼兒園或學校的集體生活,每年體檢一般由醫院派人到幼兒園或學校體檢,體檢項目比較單一,一般只檢查血常規、身高、體質量、五官、內科等,不會檢測25(OH)維生素D水平。有部分學生對幼兒園、學校和家里的飯菜存在偏食現象;部分家長忽視對維生素D的補充,以為學校每年對兒童已進行體檢,不用再帶孩子去醫院全面檢查,且城區的兒童大都住在高樓林立的空間,平時缺乏一定的戶外活動和日光照射。③ 3歲以上學齡前組兒童和學齡組兒童處于骨骼快速生長期,身體對維生素D需求量大增,使機體對維生素D供不應求,是缺乏維生素D的高危人群。因此,我們要做好3~14歲兒童及家長的健康教育,以嬰幼兒為重點對象并持續到青春期,應進行廣泛宣傳教育,做到“因時、因地、因人而異”[12],使家長和學生都能學到相關的知識。
要開展多種形式維生素D缺乏及兒童佝僂病防治的保健宣傳,醫務人員要做好帶頭作用,可以到幼兒園、學校和社區進行宣傳教育。新版《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指出,預防應從圍生期開始,孕后期婦女維生素D補充劑量為800~1 000 U/d,嬰兒出生后即開始補充維生素D,每日補充劑量為400~800 U/d,不同地區,不同季節可以適當調整劑量,早產兒、低出生體重兒、雙胎兒生后即應立即補充維生素D 800~1 000 U/d,連用3個月后改為400~800 U/d。建議本地區0~14歲兒童,特別是學齡前組和學齡組兒童,充分利用自然條件,大力提倡多曬太陽;養成“均衡膳食、自然食物、終生服奶”的良好營養習慣[13]。在陽光不充足的季節,當人體合成維生素D和飲食中維生素D缺乏的情況下,應當定期進行維生素D營養狀況的檢查,及時補充維生素D制劑,使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維持在理想范圍。
參考文獻
[1]劉湘云,陳榮華,趙正言.兒童保健學[M].4版.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296299.
[2]ANDAMS J S.HEWISON M.Update in vitamin D [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0,95:471478.
[3]仰曙芬,吳光馳.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解讀[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7):680683.
[4]吳光馳.維生素D缺乏離我們有多遠[J].中國婦幼衛生雜志,2014,5(3):7275.
[5]肖,何金花,黎毓光,等.V州番禺地區兒童總鈣和25羥基維生素檢測結果分析[J].檢驗醫學,2015,30(7):694696.
[6]劉運雙,薛冰蓉,曾平,等.綿陽市0~14歲人群維生素D水平調查研究 [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4,11(10):13361338.
[7]連星燁, 孟增東.不同地區光照量與人體維生素D水平及骨密度之間的關系[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2):183187.
[8]WAGNER C L,GREER F R,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Section on Breastfeeding,et al.Prevention of rickets and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J].Pediatrics,2008,122(5):11421152.
[9]章建偉,王卓英.0~9歲兒童維生素D水平的調查[J].浙江預防醫學,2015,27(3):229231.
[10]林濤,陳煥輝,陳翔,等.2012年廣州地區25 295名兒童維生素D營養狀況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8):836839.
[11]郝新忠,黃之杰,程瑩,等.成都市0~6歲兒童25羥維生素D水平調查 [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5):819822.
[12]全國佝僂病防治科研協作組,中國優生科學協會小兒營養專業委員會.維生素D缺乏及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防治建議[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5,23(7):781782.
篇10
【關鍵詞】完全母乳喂養;嬰兒;維生素D補充劑;使用方法
維生素D是促進兒童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素,通常人們吸收維生素D的方式為陽光照射或從食物中吸取。母乳對于新生兒而言是最為健康的食品,但維生素D在母乳中的含量相對較少,若長期不補充維生素D則可能導致嬰兒發生佝僂病[1]。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完全母乳喂養的嬰兒每天至少應攝入400U以上維生素D。本文就本市完全母乳喂養嬰兒維生素D補充劑的應用情況進行調查與分析,旨在為嬰兒的維生素D補充提供科學根據,具體報告匯總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市5個醫院門診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期間接受預防接種的兒童共600例作為研究樣本,年齡為0-12個月,其中0-6個月共210例,7-12個月共390例,平均為8.0個月。其中男性兒童共350例,女性兒童共250例。所有兒童均為完全母乳喂養,本文對完全母乳喂養的定義參照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于1990年制訂的母乳喂養標準。
1.2 調查方法
通過查閱多篇文獻,并結合本市嬰幼兒維生素D補充劑應用歷史資料,制訂相應的具有本市特色的調查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基本資料部分為嬰兒年齡、性別、體重、父母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等,維生素D補充劑應用情況包括是否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開始使用時間、停止使用時間、使用劑量。對所有調查人員在調查前進行培訓,所有調查過程由嬰兒監護人口述,調查人員記錄[2]。所有調查問卷均由2名專業人員進行分類歸總,5名專業人員進行統計與計算。
1.3 統計學方法
對本文所有數據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分析,根據數據的不同性質,采取X?檢驗、t檢驗或非參數秩和檢驗。將可能影響完全母乳喂養嬰兒維生素D補充劑應用的單因素使用Logistic方程進行回歸分析,以P
2 結果
2.1 維生素D補充劑應用情況
根據本文調查結果顯示,600例完全母乳喂養嬰兒中,使用過維生素D補充劑共456例,使用率為76.0%。平均開始時間為出生后(22.0±5.0)d,平均停止使用時間為出生后(5.0±0.5)個月。出生后1周開始添加的兒童共75例,2周開始添加的兒童共140例,3周開始添加共101例,4周開始添加共140例。調查456例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的嬰兒家長得知,其中390例為聽從醫生建議進行使用,占85.6%,66例為自主選擇使用,占14.4%。
2.2 嬰兒相關指標
對600例嬰兒的臨床指標進行分析可得,嬰兒的性別、年齡、出生體重分布無顯著差異,P>0.05,而父母文化水平、家庭收入水平存在顯著差異,P
3 討論
維生素D對于嬰兒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據相關研究顯示,母乳中的維生素D含量僅為30U/L,而對于缺乏維生素D的產婦而言,其乳汁中含有的維生素D更少。而嬰兒在生長發育過程中,每日需攝取的維生素D應為400U/d,加上部分地區陽光照射不足,嬰幼兒通過陽光照射皮膚中轉變成維生素D含量較少,導致佝僂病的發病率日益上升[3]。因此,適量地補充維生素D能夠有效預防嬰幼兒佝僂病的發生率,并有助于兒童健康成長。
根據本文調查結果顯示,本市對完全母乳喂養嬰兒的維生素D補充劑應用較為廣泛,普及率可達76.0%,但應用方法存在問題。例如針對早產兒、雙胎兒等應于其初生兒立即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而對于存在慢性肝炎、腎炎等疾病的患兒,除長期使用維生素D補充劑外,還需加大劑量,并在治療過程中定期入院接受血鈣水平監測[4]。父母的文化程度與家庭收入是決定嬰兒維生素D補充劑使用情況的重要因素,本文建議各個社區加大新生兒健康宣教與指導,使家長意識到維生素D補充劑的重要性,從而科學地應用維生素D補充劑。
參考文獻:
[1] 畢曉娜,衣明紀.維生素D補充劑應用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進展[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1,4(1):189-190.
[2] 杜秋影,于立君,范慧子,等.維生素D缺乏與小嬰兒毛細支氣管炎發病的關系[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4(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