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技能范文
時間:2023-03-20 02:24: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職業技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的途徑
顯然,對高職院校而言,職業技能培養主要有課內和課外培養(訓)兩種途徑。課內培養是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的主要途徑。
1.課內培養
高職院校在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時,一般要根據崗位(群)的要求開發課程或課程模塊來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顯然,“對高職院校而言,職業技能課作為學生賴以就業謀生的‘飯碗課’,在各專業的課程建設中更應占有重要地位。”[4]關于職業技能課課程建設,筆者認為應當從教學內容、師資、實訓條件、教材等方面進行建設,對此可參看筆者拙作《高職院校職業技能課課程建設》一文,在此不再贅述[4]。
2.課外培訓
限于當前高職院校的辦學條件以及某些專業或職業技能本身的特點,有一些職業技能不可能或不易納入教學計劃進行培養,這時就需要另辟蹊徑,通過課外培訓的途徑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如汽車運用技術專業學生如果要學習汽車駕駛技術,大多數學校很難保證在課內使每個學生都達到駕駛員的標準,但如果結合課外培訓,則可以解決這一問題。又如筆者擔任模具專業教師時,由于3D技術應用在模具設計上還是一種新的技能,暫時不具備納入教學計劃開展教學的條件,便以課外培訓的方式教授學生應用3D工業設計軟件設計模具,使模具專業學生掌握這一技能,并在條件成熟后開發為模具專業課程納入教學計劃。課外培訓不僅解決了難以通過教學計劃培養某些職業技能的問題,也為新課程開發奠定了基礎。
這里要說明的是,雖然可以將職業技能培養分為課內和課外兩種途徑,但這兩種途徑并非涇渭分明。在筆者調研的過程中,就發現不少院校將課外培訓作為課內教學的延伸,而課內教學和課外培訓也可能隨著專業發展而產生互換。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大力提倡開設“證書置換課程”,將企業或社會培訓課程引入教學計劃,就是一種通過技能培養途徑轉換來提高實踐教學質量的做法。
二、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的幾種方式
根據教學組織方式的不同,筆者將當前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養大致分為漸進式、項目式和蛙跳式三種模式,分述如下:
1.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
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是將職業技能先分解為若干簡單的單項技能培訓項目并逐項進行培訓,進而過渡到復雜的綜合技能培訓的教學組織方式。采取由簡單技能到復雜技能、由單一技能向綜合技能過渡的方式培養職業技能是符合一般教育規律的,較多高職院校的大多數專業均采取了這種培養模式。如我院模具專業學生先進行金工實習、數控加工實習等,掌握機械加工的簡單技能,其培訓內容是單項的,到畢業實習時則要完成從設計到加工全過程訓練,這時進行的已經是綜合技能的訓練了。又如黃岡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學生也是先進行記賬等單一技能訓練,然后逐步過渡到模擬公司綜合業務訓練。
漸進式培養模式將技能分為不同的學習階段,容易為學生所接受,對實訓條件、師資等的要求也不高,為大多數高職院校所采用,但其技能培養的職業指向性不強,如機械類學生均要進行金工實習,其與專業綜合技能的關系并不密切,同時其程式化的教學不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因此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技能培養模式改革的對象。
2.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
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是從項目教學法演化而來的,即交給學生一個典型項目,讓他們圍繞著項目開發學習相關知識、培養技能等。這種模式不同于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它依靠任務驅動學生主動學習技能,學生在訓練技能時目的性更強。如武漢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采用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較好地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模具專業在綜合實訓中采取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得以提高,同時由于采取團隊協作完成項目的方式,也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組織、協作等能力。
通過實踐,筆者認為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在實踐性、針對性和職業素質培養等方面明顯要優于漸進式技能培養模式,雖然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在我國高職院校中應用的時間還不長,范圍也不大,但它應當是今后一段時間高職院校技能培養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過調研和實踐,筆者認為,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的關鍵是要有一支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隊伍和一批典型的教學項目(教材)。如我院模具專業將原來的“沖壓工藝和模具設計課程設計”改造為“模具設計與制造綜合實訓”后,應用項目教學方式,在原先單純的設計實訓中加入了制造實訓的內容,實施時雖然學生積極性很高,但并未完全達到預期效果——大部分學生在結構設計、圖形繪制階段表現不錯,但在零件加工和裝配調整階段就“偃旗息鼓”了,主要原因就是指導教師的加工、裝配能力有限,無法給予高水平的教學指導。
3.“蛙跳式”技能培養模式
對今后就業面向的是崗位群的學生來講,全面掌握所有技能是不現實的,怎樣處理好一般技能和主要技能之間的關系呢?我院藝術設計專業是這樣做的:他們發現市場需要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掌握一定的電工技能,便在相關實踐課程(室內藝術設計)中分出一部分學時,培訓基礎電工技能。這好比青蛙在前進中向旁邊跳了一下又跳回來,因此,筆者稱之為“蛙跳式”技能培養模式。這種技能培養模式主要用于與專業主要技能關系不大而又必需的一些一般技能,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故而應用并不廣泛。由于培養的是一般技能,因此這種培養方式對教師的相關技能水平和實訓條件要求均不高。
事實上,以上三種技能培養模式在實踐中經常是交叉運用的,如采取項目式技能培養模式,同樣應當遵循漸進式培養的原則,在技能培養過程中也可以采用蛙跳式培養模式培養一些關聯度不大的一般技能。
不難看出,技能培養仍然應當按照一般的教育規律進行,但由于其不同于知識培養的特性,沒有必要也不應當照搬知識培養的模式,而應當根據技能本身的特點確定教學的順序和方式。當然,還應當注意受訓者的一般水平,如企業員工培訓課程和在校生技能培訓就應當有所不同。除此之外,實訓條件、師資隊伍、實訓項目(技術水平)等也是在制定技能培養途徑和方式時要重點注意的問題。
篇2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就業司有關人士說,職業培養已經日益走入人們的生活,在廣大勞動者的職業生涯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職業培訓熱,可以說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對國家而言,勞動者素質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無疑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最大推動力量。
職業技能最大特點是“實踐性”,職業技能的養成與知識的學習不同,知識可以在課堂上進行講授或灌輸,而技能一定要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在模擬條件下的實際操作中進行訓練、培養。知識的學習是技能養成的基礎,但決不能代替技能的訓練,熟練的技能一定要經過長期不斷地練習和實踐才能獲得。
鐘表產品屬于精密加工領域,包含設計、制造、裝配、檢驗以及銷售、售后服務 (維修保養) 等一系列環節。特別是對于機械手表產品來講,裝配、銷售、維修的技能水平要求更高,培養高素質的從業人員的周期更長,但這也是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的重要基礎。
鐘表業中,鐘表的維修、裝配、銷售等崗位都對職業技能提出了要求,國家對此已制定了相應的職業技能標準,這是從業人員從事這些職業活動,用人單位錄用、使用人員的基本依據。持證上崗,將是社會各行業發展的必然要求,鐘表行業也不例外。
篇3
從近幾年的幾次全國秘書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試卷內容來看,“秘書技能”方面考核鑒定根本就沒有有關“速記技能”的內容。
不論初級還是中級、高級,對速記這門“實用性很強的技術”,只是讓秘書“了解”點速記知識,并沒有要求“掌握”有關速記的應用“技術”,而且每道題僅為1分,速記題分數最多僅占知識卷總分的4%。所以在歷次鑒定考試中,不少參加考試的秘書人員對速記部分都不去理睬它,認為丟速記分不在乎,影響不了大局。這顯然與“凡是從事秘書工作的人員,都要熟練地掌握實用性很強的速記技術”的要求是相悖的,有違于秘書職業技能素質的初衷。秘書到底應該不應該掌握速記技能,退一步說,應該不應該掌握漢字快速記錄的一些方法,這是亟待解決的觀念上的問題。據美國《職稱辭典》對“秘書”一詞的正確含義,是指工作水平高超、能貫徹執行下列活動的人:“(一)全面處理機關或公司的行政工作,以減輕政府官員或公司負責人的較次要的行政事務及辦公室工作;(二)能運用速記記錄口述;(三)能用翻譯機將口述或將復制的記錄信息譯成文字;……(九)……”可見,作為秘書人員對于會速記和速記技能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
“會速記的人不一定是秘書,而秘書人員卻應該掌握速記技術。很多國家的秘書工作是速記工作的同義語,有‘速記秘書’這個特定的職稱。凡是從事秘書工作的人員,都要熟練地掌握實用性很強的速記技術。速記被列為秘書考試的內容之一,是作為秘書人員的錄用或晉升的一個標準。”(《秘書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教材·第四章速記基礎知識》)由此可見,把速記作為秘書人員應該掌握的技能列為職業資格技能考試鑒定的內容,說明國家的有關方面已經重視速記在秘書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制定的《秘書職業技能標準》對初級秘書、中級秘書、高級秘書在“速記知識”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初級秘書“熟悉漢字快速記錄與速記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中級秘書“熟練速記與漢字快速記錄法的知識”,高級秘書“掌握速記符號略寫法的創制規則及應用常識”。初級的只是“熟悉”漢字快速記錄與速記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中級的則進一步要求“熟悉速記與漢字快速記錄法”在“法”上“熟悉”其“知識”;高級秘書則不能只停留在“熟悉”其“漢字快速記錄法”與一般“速記知識”,而要求“掌握速記符號略寫法的創制規則及應用知識”,強調的是掌握規則會“創制”并能“應用”,讓秘書人員在學習速記知識基礎上,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去創制一些常用詞、語、句的略寫法。
建議重視速記技能鑒定考試,不僅要適當增加速記知識的考核比例,還應該有速記技能考試的內容,如同考核計算機運用能力那樣必須在規定時間里聽寫一段不少于2000字的速記記錄(哪怕就是使用漢字“漢字快速記錄法”),從而考查應考的秘書人員與秘書工作相關的速記技能的實際能力水平,與秘書職業技能標準相一致。
篇4
速記:秘書必備的職業技能“會速記的人不一定是秘書,而秘書人員卻應該掌握速記技術。很多國家的秘書工作是速記工作的同義語,有‘速記秘書’這個特定的職稱。凡是從事秘書工作的人員,都要熟練地掌握實用性很強的速記技術。速記被列為秘書考試的內容之一,是作為秘書人員的錄用或晉升的一個標準。”(《秘書職業技能培訓鑒定教材·第四章速記基礎知識》)由此可見,把速記作為秘書人員應該掌握的技能列為職業資格技能考試鑒定的內容,說明國家的有關方面已經重視速記在秘書工作中的作用。因此,國家勞動與社會保障部制定的《秘書職業技能標準》對初級秘書、中級秘書、高級秘書在“速記知識”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初級秘書“熟悉漢字快速記錄與速記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中級秘書“熟練速記與漢字快速記錄法的知識”,高級秘書“掌握速記符號略寫法的創制規則及應用常識”。初級的只是“熟悉”漢字快速記錄與速記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中級的則進一步要求“熟悉速記與漢字快速記錄法”在“法”上“熟悉”其“知識”;高級秘書則不能只停留在“熟悉”其“漢字快速記錄法”與一般“速記知識”,而要求“掌握速記符號略寫法的創制規則及應用知識”,強調的是掌握規則會“創制”并能“應用”,讓秘書人員在學習速記知識基礎上,結合實際工作需要去創制一些常用詞、語、句的略寫法。
然而,從近幾年的幾次全國秘書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試卷內容來看,“秘書技能”方面考核鑒定根本就沒有有關“速記技能”的內容。
不論初級還是中級、高級,對速記這門“實用性很強的技術”,只是讓秘書“了解”點速記知識,并沒有要求“掌握”有關速記的應用“技術”,而且每道題僅為1分,速記題分數最多僅占知識卷總分的4%。所以在歷次鑒定考試中,不少參加考試的秘書人員對速記部分都不去理睬它,認為丟速記分不在乎,影響不了大局。這顯然與“凡是從事秘書工作的人員,都要熟練地掌握實用性很強的速記技術”的要求是相悖的,有違于秘書職業技能素質的初衷。秘書到底應該不應該掌握速記技能,退一步說,應該不應該掌握漢字快速記錄的一些方法,這是亟待解決的觀念上的問題。據美國《職稱辭典》對“秘書”一詞的正確含義,是指工作水平高超、能貫徹執行下列活動的人:“(一)全面處理機關或公司的行政工作,以減輕政府官員或公司負責人的較次要的行政事務及辦公室工作;(二)能運用速記記錄口述;(三)能用翻譯機將口述或將復制的記錄信息譯成文字;……(九)……”可見,作為秘書人員對于會速記和速記技能的掌握是不可或缺的。
建議重視速記技能鑒定考試,不僅要適當增加速記知識的考核比例,還應該有速記技能考試的內容,如同考核計算機運用能力那樣必須在規定時間里聽寫一段不少于XX字的速記記錄(哪怕就是使用漢字“漢字快速記錄法”),從而考查應考的秘書人員與秘書工作相關的速記技能的實際能力水平,與秘書職業技能標準相一致。
篇5
一、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鑒定緊密銜接的意義
技能操作是職業技能鑒定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將職業技能鑒定和職業教育緊密銜接起來,可以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作用,促進職業教育培養出更多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優秀專門技術人才,可以促進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同時,也可以增強勞動者整體素質,促進職業準入制度的推行,增強接受職業教育者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目前,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鑒定并沒有被緊密連接起來。我們應該從職業鑒定機構和職業教育機構兩方面來找原因。從職業鑒定機構的角度來講,他們為了更多地獲取利益,很多機構都在辦理職業資格證書,并且互不承認甚至互相牽制,鑒定方向和內容也不能完全符合社會需求。從職業教育機構的角度來講,教學內容陳舊的現象非常嚴重,并且與職業技能鑒定完全脫節,受訓人結束學習時,往往只能得到畢業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卻要考另外的內容,完全失去了職業培訓的意義。縱觀世界上其他國家,如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等,職業教育比較發達。職業教育機構往往與行業協會合作,緊密聯系現實,大大加強了職業教育的實用性。另外,職業教育機構受到相應行業協會和教育主管部門的聯合管理,由教育主管部門發放畢業證書,行業協會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鑒定并對合格的學生發放職業資格證書。行業協會組織還會根據社會現實和經濟發展需要,及時對職業教育機構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保證受培訓者的培訓質量。
二、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鑒定緊密銜接的途徑
1.積極推行“雙證”制在過去的職業教育中,從專業建設、課堂教學到教材選擇、結業考試,都與實際工作嚴重脫節,屬于“象牙塔”內的職業教育,并沒有將企業的現實需要和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的內容結合到教學內容中,培養出來的人才并不能適應工作崗位的需要,也很難順利通過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教育機構在對被培訓人進行培養時,應積極根據行業發展和社會現實調整教學內容、學科建設,盡量使課堂內容與職業技能鑒定接軌,與工作時間接軌。要做到這一點,就應該積極與行業協會和企業聯系,及時對教學及考核內容進行調整。并將職業技能鑒定工作聯系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在平日的教學及考核中緊扣職業技能鑒定內容。在被培訓者通過結業考試時發放畢業證,證明學生所有培訓課程合格;并組織學生進行職業技能鑒定,若學生職業技能合格,則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只有同時取得畢業證和職業資格證書的學生才能順利畢業。2.積極推行“雙證”互通職業教育的發展,應向積極推行“雙證”互通的方向進行,也就是說教學質量比較高、社會聲譽較好的職業教育機構,在經過教育主管部門和相關行業協會認證之后,其畢業生在通過所有學科考試之后,可等同于相關職業技能鑒定合格,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樣將大大降低被培訓人的時間投入,提高教學效率,被培訓人的職業素質也將大大提高。3.采用“全直通”考試取證法為了適應復雜多變的市場需要,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能夠勝任崗位工作的優秀專業人才,我國的職業教育機構在這些年進行了有益的嘗試,對教學內容、方法、考核方式、實習內容、師資隊伍等方面進行了改革,近些年,在將職業教育與職業技能鑒定銜接起來的實踐過程中,先后嘗試了各種考試考查方法,實踐證明,“全直通”考試取證法較能適應現實需要。“全直通”考試取證法是指將中級職業技能鑒定考核用學校的相關專業課考試代替,避免了重復考核,大大節省了時間和人力物力。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為將職業技能鑒定與職業教育緊密銜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4.實行職業技能鑒定學分制在職業教育機構的教學活動中,將國家對相應職業的專業技能規范、要求、技術標準融入到教學內容中,并配以相應的學分。教學機構要求學生接受規定的課時學習和實踐活動,并參加考試,成績合格即可獲得學分。當累積到一定數量的學分時,即由相關行政機構頒發給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這是將職業技能鑒定與職業教育緊密銜接起來的新嘗試,也切實提高了教學質量,是對職業教育機構的一次新的發展,新的提高,有利于培養適應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術人才。職業教育機構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也應積極做出各種有益的嘗試,加強相互合作,找到有效銜接的方法。
作者:王偉偉 單位:邢臺市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
篇6
關鍵詞 汽車營銷 技能競賽 選手選撥 培訓指導
近些年在職業院校的教學工作中,職業技能大賽的地位與日俱增。更多的職業院校意識到技能是職業教育本質屬性,技能教學是職業教育的核心工作,技能競賽是國家職業教育的一項制度。通過參加職業技能大賽,促進了兄弟院校間的聯系、促進了教師職業教育的改革、提升了學生的素養。
1參加職業技能競賽的意義
搭建高職院校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促進校企合作深入發展,展示職業教育教學取得的成果,促進職業教育教學發展,引領教育教學改革方向。明確高職院校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檢驗專業人才培養質量,促進全國高職院校汽車營銷專業職業教育水平的整體提升。實現“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以賽促教、以賽促學”的效果。
2汽車技能競賽的內容
汽車營銷賽項競賽內容主要面向汽車銷售與汽車售后服務崗位。涉及汽車市場開發、汽車銷售、汽車保險、汽車信貸和汽車售后服務、客戶服務等相關工作內容。
汽車營銷賽項設置三個子賽項:汽車銷售綜合技能競賽、汽車營銷策劃技能競賽和汽車營銷基本技能競賽(機試)三個子賽項。
2.1汽車銷售綜合技能競賽
該子賽項為技能競賽,通過情境模擬的方式進行,競賽時間為20分鐘。主要是考核選手對整個銷售流程的掌握與靈活運用能力,以及針對顧客進行銷售接待、需求分析、產品說明和報價成交等環節的工作能力,是對選手汽車銷售技能的全面考察。不僅對汽車銷售顧問崗位核心技能及相關拓展技能的考核,同時兼顧應對不同類型的客戶方法能力、社會能力的考評。
2.2汽車營銷策劃技能競賽
該子賽項為技能競賽,通過現場策劃、陳述的方式進行,考核選手團隊營銷策劃方案制定、展示、陳述、評價方面的水平和能力;考核選手團隊合作、互聯網+汽車營銷等方面的創意思維與創新意識。
2.3汽車營銷基本技能競賽
該子賽項為技能競賽,通過機試的形式進行,檢閱選手的崗位操作能力和應付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選手在實際的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工作領域執行業務流程的能力。賽項的內容包括:汽車電子商務、車險承保、鑒定評估等主要業務流程及相應流程中必備的基本技能。
3選手選撥
為了選出更優秀、適合比賽的選手,采用了以下幾種選撥方法。
第一輪選撥以卷面筆試和面試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筆試旨在測試選手對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領域各個崗位群所 應必備的基礎知識的了解、掌握情況,既考察選手對汽車新技術領域的了解,又考察選手對汽車營銷相關知識和方法掌握的全面性。面試主要考察選手的語言表達能力、應變能力和綜合素養。取成績排名前20名同學進入第二輪比賽。
第二輪選撥以技能實操為主,針對某款車型,設計特定的情境,由相應的工作人員扮演顧客,與參賽選手互動。經過嚴格的考核和綜合素養,最終刷選出8位同學參加省賽培訓。
第三輪主要是以觀察法和自然淘汰法為主,經過一段時間的集訓。在高強度的集訓中,有個別同學的意志力、信念會動搖選擇主動離開。另外有個別同學態度、記憶力較差,會被淘汰。剩余的人員一般在4人左右,初步定為省賽的人選。
4培訓指導過程
選手選撥后,根據選手的特點制定了培訓計劃表、課程表,根據培訓過程中實際的情況適時修改,以達到最佳效果的模式。培訓主要分為三個模塊,汽車知識、技能培訓、行業精英指導。
4.1汽車知識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汽車基礎知識,通過資料查閱,題庫練習,記錄錯誤并分析總結,指導老師解決疑難知識點。鞏固了學生對汽車電子商務、汽車銷售、汽車保險、汽車信貸和汽車售后服務的相關知識。
4.2技能培訓
對學生儀容儀態的塑造、語言語調的訓練、汽車銷售技能的相關流程、注意事項、客戶異議的處理,認識團隊協作的重要性。針對技能項目中的內容進行考核、評估。到4S店實踐切身感受整個銷售過程,總結分享自己的收獲和見解。
4.3邀請行業精英來校指導
汽車銷售顧問在銷售過程中擔任著記者、醫生的角色,通過抓住顧客的消費心理,結合銷售車型的賣點,以專業知識、消除顧客的疑慮,實現訂單成交。通過行業精英指導,認識當前汽車市場的形式,培養適合崗位的人才。
5總結
全國職業技能大賽是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和人才培養技能水平提升的重要平臺、載體、手段和機制。開展汽車營銷技能大賽,旨在提升汽車營銷專業的教育水平,考驗了師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成果;鍛煉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運用、提高技能水平、塑造專業素養;為企I培養出專業化、職業化的汽車營銷人才,更好的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參考文獻
篇7
1.培訓對象的資格和需求難以確定,培訓市場運行不規范。2010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職業培訓促進就業的意見》提出:“要面向城鄉各類有就業要求和培訓愿望的勞動者開展多種形式就業技能培訓。”在明確就業技能培訓條件(一是有就業要求,二是有培訓愿望)的同時,使培訓政策的幫扶范圍不斷擴大,培訓對象除了下崗職工(失業人員)外,還包括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初高中應屆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幾乎涵蓋所有未就業人員。隨著培訓對象范圍的擴大,培訓對象的資格審核難度也隨之增加。在實際培訓工作中,很難解決培訓需求的真實性等問題。目前,許多地方采取培訓項目管理辦法,由通過招投標確定的定點培訓機構,先行組織實施免費培訓,然后通過審核將培訓補貼撥付培訓機構。通過職業技能培訓,提高技能素質,解決就業問題是國家培訓補貼政策的初衷。而當前的職業培訓機構大多數是民辦性質,他們辦學的主要目的是追求經濟利益,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其提供的培訓條件常常受成本收益的約束。由于培訓市場沒有合適的監督和評價機構對培訓機構進行引導和監督,有些培訓機構為了獲得更多的培訓補貼,千方百計擴大生源,甚至組織一些沒有培訓需求的人員參加培訓。比如農村轉移就業培訓,一般情況下,春節過后外出務工人員都出去務工,在家的人數很少,培訓機構把農村的老、弱、病等留守人員召集起來進行培訓,以賺取培訓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訓補貼資金的浪費,沒有真正發揮就業培訓資金應有的作用。同時,受培訓機構條件及專業的限制,培訓后是否能實現就業也難以保證。2.培訓內容缺乏與市場需求對接,培訓監管的精準度不夠,短期培訓嚴重影響技能人才的培養。大多數民辦培訓機構為了追求更大的經濟利益,在開設培訓項目時缺乏市場需求調研,選易避難,只注重培訓項目數量的增加,不注重培訓質量的保證,導致職業培訓技術含量不高。培訓機構受經費投入、辦學實體實力等因素制約,辦學資源不足,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培訓質量。近年來,國家就業扶持政策進一步放寬,勞動預備制培訓期限由原來的2~3年縮減為半年到1年,鼓勵各類培訓機構開展短期技能培訓,大量就業資金用于補貼短期培訓。再加上大部分民辦培訓機構為了降低運行成本,有意簡化培訓內容,縮短培訓時間,致使培訓對象受訓時間縮短,有的培訓時間只有幾十課時。有的培訓機構為了吸引擴大生源,宣傳時說培訓人員可以“隨到隨學”,但在教師不充足的情況下,這種滾動式“隨到隨學”的形式不可能使學員得到高質量的培訓。這樣就會導致培訓質量無法保證,培訓后受訓對象的技能水平依然低下,適應不了現代產業發展需要。同時,初高中畢業生經過短期培訓就走上就業崗位,造成高等職業教育失去生源,中等以上技術人員嚴重短缺。而沒有一流的技術人員,就沒有一流的產品,造成我國的產品質量在國際上處于落后地位。近年來,全國各地因技能培訓補貼引發的就業資金違規違紀使用事件時有發生。究其根源,除相關人員的主觀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培訓政策的落實缺乏有效監督,培訓過程沒有統一的、切實可行的監管辦法。培訓監管的精準度不夠,主要在于培訓補貼政策與現實需要脫節,市場是調節勞動力的主導因素,勞動力的市場化勢必要求勞動者的技能需求通過市場調節來實現,而目前技能培訓的主導權掌握在政府手中。因此,要做到培訓補貼政策與勞動力市場化要求相適應,國家就必須對培訓補貼政策進行調整和完善。
二 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精準扶貧的優勢
1.高職院校的公辦地位保證了培訓對象與項目選擇的精準對接。我國的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基本是各級政府所屬的公辦學校,肩負著培養應用型技能人才的重任,在教學設施、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實訓基地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高職院校在當地政府的監管下,辦學方向與國家及當地的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相適應,實現了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的對接。培訓對象既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社會需求,也可以接受培訓教師的指導,為其量身選擇培訓項目,享受“專業選擇—培訓—就業”一體化服務。由于不以賺取培訓補貼資金為目的,因此對培訓對象的選擇審查能夠嚴格準確,保證了培訓對象的身份符合國家的政策要求,使真正的未就業人員尤其是貧困人員得到精準的職業技能培訓。2.高職院校的師資力量保證了培訓對象能得到高水平的精準培訓。1996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明確了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隨著高職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形成了一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職與兼職相結合的高水平師資隊伍,為職業技能培訓提供了良好的師資條件。高職院校擁有大批的“雙師型”教師。在職業技能培訓中,他們既能為培訓對象講解理論知識,又能為培訓對象進行技能操作示范,更能將自身的企業工作實際經驗融于其中,使培訓對象獲得高質量的多重收獲。3.高職院校的實訓設施條件保證了培訓對象動手操作能力的精準提高。高職院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辦學硬件設施較為完善。高職院校在申報開設各個專業時,要經過上級部門及專家組的評審。只有師資力量、硬件設施、實訓條件均達到要求,才能保證招來的學生得到良好的理論學習及技能訓練,才可以獲得專業的開設和培訓資質。因此,培訓對象尤其是貧困人員在高職院校接受技能培訓,能保證每個人都能獲得使用設備及工具操作練習的機會,從而使培訓對象的動手能力得到質的提高,為其以后的就業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 政府推動高職院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精準扶貧的策略
1.加大政府財政投入,調整補貼政策,促使貧困家庭學生接受高職教育。短期培訓補貼曾經對于解決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于中長期的技能人才培養已不適用。隨著產業升級,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將成為職業教育的重點。政府應及時調整培訓補貼政策,逐步取消對短期培訓的補貼,將扶持的重點放在職業教育上。從高職院校辦學能力建設入手,加大投入,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層次、能力和水平。對于高職院校學生,除實行學費全免和發放助學金的政策外,實行獎學金制度,增強高職院校的吸引力。鼓勵初高中生完成學習技能的培訓,走上技能成才的道路。鼓勵家庭困難的初高中學生到高職院校進行3~5年的學習,這樣既避免了短期培訓補貼的資金浪費,又為長遠的產業發展培養大批的高技能人才。2.強化技能就業政策導向,調動高職院校開展精準扶貧性質的技能培訓。勞動力的市場化必然要求職業技能培訓走市場化的道路。國家就業培訓補貼政策實施的受益者應該是培訓對象,尤其是貧困人口中的培訓對象。但目前實際的主要受益者成了培訓機構,因為培訓機構只要開展了符合要求的培訓就可以享受培訓補貼,而培訓對象或培訓內容卻不一定符合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培訓后未必能解決就業問題。因此,國家補貼政策的調整應該重點放在通過扶持就業達到精準扶貧上。比如鼓勵企業聯合或委托職業院校進行就業人員的上崗、轉崗和技能提升培訓。通過補貼高職院校培訓經費、代繳受培訓人員社會保險費等其他補貼辦法,調動職業院校擴大技能培訓的積極性,調動家庭貧困人員參加技能培訓的積極性。對于通過就業創業培訓實現自謀職業、自我創業的人員,重點進行培訓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
四 結語
隨著高等教育的結構調整和規模的不斷擴大,高職教育的功能必然從單一地培養專門人才逐步趨向多元化。目前,高職院校在技能培訓、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方面還沒有發揮主力作用,更談不上在若干領域形成較強的技術優勢,成為區域性的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和技術服務中心。而要真正實現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就要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優質教育資源,開展各類就業和創業培訓、技術服務等工作,實現教育培訓資源的社會共享,真正做到面向社會、面向產業、面向基層、面向貧困人口。社會需求推動教育發展,高職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人民群眾利益聯系得最直接、最密切,對地方經濟、文化、科技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因此,進一步發揮高職院校的社會服務功能,調動和發揮高職院校優勢,開展針對貧困人員的精準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勢在必行。
作者:李惠民 鄭強 王永康 單位:商洛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劉牧.當代中國農村扶貧開發戰略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韓娟.中國勞動力培訓的模式選擇與政策研究[D].浙江大學,2012
篇8
特殊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是教育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整體優化,下文將參考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從人才培養方案、專業設置、教學內容與途徑、教學管理與評價、教師隊伍建設、基地建設與硬件保障等一系列環節入手,試圖建構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可以從三個層級六個方面內容進行構建,具體結構模型如下圖所示。
(一)人才培養方案
1.堅持育人第一
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職業綜合能力,是特殊教育對象進入企業、適應企業工業需要及自主創業的必要條件。針對殘疾人的職業技術教育首先需要完成的是育人的任務。提高德育工作的時效性,重抓養成教育,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通過道德教育和職業指導把學生培養成為品質優良的社會主義建設者。
2.重視能力的培養
堅持“三結合”、“三接軌”的辦學理念,即“校企結合,殘健結合,長短集合”,“與就業接軌,與市場接軌,與世界接軌”,在育人的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能力,這也是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重心。特殊學校不能僅僅充當看護或接管的角色,而應為特殊人群的終身發展奠基,授之以漁,訓練職業需要技能,培養學習的能力。
3.普通與特殊相結合
殘疾人的固有缺陷決定了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方案需要普通與特殊相結合。在育人方面,德育和人生關懷是普通教育;在職業訓練方面,則各不相同。人才培養方案的設置應當根據不同學生的優勢與劣勢進行分門別類的籌劃,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人才培養。
4.關注實際市場需求
學校應與各界保持聯系,長期深入研究地區的經濟結構、技術結構、人力資源結構、就業結構,從而預測學校范圍內的人力需求趨勢。有針對性地制定學校計劃和培養目標,克服畢業生結構性短缺與過剩并存的人力資源、職教資源浪費的現象。
(二)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設置
殘疾人因殘疾類別的不同有很大的差異,因此要根據殘疾人群的不同類別來開設與之相適應的專業課程。發揮殘疾人本身的功能,合理開設專業,充分挖掘殘疾人自身的潛力,在技能訓練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雖然聾啞人的聽力部分或全部喪失,但是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卻優于常人,因此可以為聾啞人開設美術、手工、服裝制作、木工、維修等操作性強的專業;盲人雖然存在視力上的缺陷,但他們的觸覺和聽力比較發達,可以從事動腦和語言表達類職業,可以為他們開設按摩、咨詢、接聽等服務性強的專業。同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流動的加快要求學生具備職業經驗,為跨崗位流動做好準備,因此,需要處理好文化課程和專業課程的關系。大力開發和設置綜合課程、模塊課程,通過減少課程科目、增強課程特色來提高課程效益。
(三)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學內容與途徑
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決定了教學手段和教學內容的多樣性。例如,聾人的交流困難、容易遺忘的特點使得基礎技能訓練較為困難,學習效率低下。但是他們視覺觀察力超常,理解方式獨特,應該側重形象思維內容的教學,充分挖掘聾人的潛力,在教學上,進行豐富的圖像教學。盲人的思想活躍,接受力強,想象力和表現力非常豐富,應側重有聲語言和手法技能的操作訓練。
(四)教學管理與改革
特殊學校要結合教改工作,加強校企合作,明確教改方向,改進教改方式,突出職教特色。首先要加強專業改革和資源整合;其次要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建設,保障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最后,要加強實訓研究和基地建設,確保實踐教學的場地。
(五)基地建設
特殊學校可以向職業學校學習,通過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辦學模式為特殊學校提供校外基地,進行實地教學和訓練。但是,比起職業學校,特殊學校的校企合作難度更大,阻礙更多,需要校領導充分發揮個人作用,并且做好充足的地方調研工作,尋求合作契機,加強與地方企業的聯系。同時,地方企業也應做些功課,在充分了解自身的基礎上找到與特殊學校接軌的結合點,主動與學校合作聯系,找到能與殘疾人就業相契合的地方,簽訂合同,采用訂單式培養模式。國家也可以對這類企業采用相應的優惠辦法和照顧措施,以推進校企合作的進行。
(六)師資隊伍建設
1.加快培養特殊職業技術教育師資力量
相關教育部門和社會力量要加緊對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培養,以滿足特殊學校和特殊人群的大量需求,制定完善的培養辦法和考核標準,使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培養、考核、認證、上崗等一系列過程有章可循,逐漸標準化。在發展量的基礎上注重質的培養,避免矯枉過正,多而不精,造成另一種資源的浪費。
2.激發特殊職業技術教育師資潛能
校級領導應當明確特殊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千方百計為特殊職教謀發展,為特殊學生謀出路,充分激發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的潛能。制定獎罰細則,考核實效,并保障實施,嚴格監督。平時也要注重對這類教師的思想教育和工作輔導,讓他們明白自己工作的意義,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愉快地投入工作。
3.提高特殊職業技術教育師資素質
特殊職業技術教育教師要注重自身素質的提升。首先,要充分認識和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及重要意義,端正工作態度,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滿腔熱情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去;其次,面對學生要充滿愛心,面對教學要充滿信心,抱著正確的教學態度對學生進行豐富的人生關懷;最后,教師應當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力求上進,積極進取,開展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專業研究,在第一線為這一教育事業提供豐富的實踐研究和理論探索。
實施特殊職業技術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因材施教
由于教育對象的多樣性,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盡量實施一對一的教學。特殊學生的缺陷各不相同,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幾大類,教學就要根據不同類別的學生的身心特點選擇相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等等,切不能一概而論。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的特殊優勢并有針對性地特別培養,充分發揮學生潛力,發掘學生的潛在天賦。
(二)循序漸進
針對殘疾人的職業教育過程具有復雜性,殘疾人面對職業技能訓練也具有更大的挑戰,因此教學不能急躁,要循序漸進。為了順利進入社會、開始職業生活,殘疾人需要付出比正常人更多的努力,教師也要付出比普通職業學校教師更多的精力。保證學生學會并熟練地操作,教學必定要經過反復、重復、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也不可以急于求成。
(三)培養信心
特殊職業技術教育的對象具有特殊性,殘疾人容易因為自身的缺陷產生自卑的心理,面臨學習失敗可能產生放棄甚至自暴自棄的念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信心的培養,揚長避短。在學生失敗后不可以責備辱罵,更不能進行人身攻擊,而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耐心教導,熱心鼓勵。在學生成功時,要給予及時的贊美和鼓勵,感同身受地與學生分享成功的喜悅。
篇9
1、忽視行業企業競賽
近年來,隨著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大量需求,為此產生了各種各樣的職業技能競賽,并出現白熱化現象。眾多高職院校對國家級或省級、市級舉辦的,具有官方性質職業技能比賽給與過多關注,并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物力及實驗設施,認為官方等級的榮譽稱號分量重,有利于提升院校知名度,便于院校的招生宣傳工作等一系列目的,這種帶有功利性競賽心態,嚴重違背了職業技能競賽的比賽意義。因此降低行業企業競賽的參與積極性,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深化發展。即使參與了業競賽,認為獲獎的榮譽分量輕,對院校沒有實質性幫助,因此會在競賽經費、實驗設施等方面降低支持力度,這種重視官方級競賽,忽視行業企業競賽的態度違背了高職教育理念,不利于學生市場就業競爭能力的培養,這種缺乏企業行業競賽技能型競賽,會對校企合作產生諸多影響。
2、工業設計參賽的積極性低
院校學生在職業院校所有的學習科目、實訓項目等都是為以后職業發展道路奠定基礎。積極參與、踴躍報名各項職業技能競賽,在比賽中總結經驗、提高技術能力,發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學習、培訓中采用具有針對性的強化訓練,提高就業競爭力。近年來,職業技能競賽的參賽人員并無明顯增加,甚至導致有些競賽項目因參賽人員少等緣故,無法組隊。另一方面,學生缺乏對企業工業設計技能競賽的深刻認識,不了解競賽對于自身的意義,導致大部分學生并不熱衷于各個項目,缺少參賽積極性。這種狀況的出現不利于選拔職業技能強、職業技能扎實的優秀人員;除此之外,一些學生對工業設計競賽不重視,抱著不端正的態度,不遵守比賽紀律,怕吃苦的態度,對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嚴重缺乏。
二、參與工業設計職業技能競賽的意義
1、健全技能競賽制度
所有的工業設計教學項目均是圍繞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在這也競賽中打造以人才培養的理念,把學生從對榮譽的關注度轉移到對工業設計職業技能的重視。對于國家舉辦或省級舉辦的官方性競賽以及行業企業舉辦的職業技能競賽給與相應充足的支持,結合學校工業設計教育理念、學院特色有選擇性的參與職業技能經常賽。以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道路來說,其行業企業競賽更有利于職業道路拓展,通過這種形式,提前接觸工作崗位,了解實際工作流程,有利于學生零距離就業。目前,隨著社會對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許多企業加快了與高職院校的合作步伐,許多官方性質的職業技能競賽項目,不僅僅局限在了國家、省市單位,現如今逐漸由行業企業和高職院校承辦。因此,進一步促進了參與高職院校行業企業競賽的積極性。
2、營造了學院學習氛圍
各種工業設計職業技能競賽,促使學生掌握的大部分技能提供了一展才華的機會,通過競賽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提升眼界、鍛煉抗壓能力、增長技能知識,發現并在以后的學習中積極彌補自身技能的缺陷。行業企業技能競賽有利于對專業技能的實際運用,對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作用。提前接觸工作環境,拓展了職業發展空間,提高了職業競爭能力,通過對自身能力的針對性訓練,為以后在崗位的適應能力奠定了良好基礎。從這一層面來說,對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技能學習的全面性具有重要意義,不僅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更有利于教學理念的實現。
3、深化指導工業設計教師的專業性
學院教師對學生技能水平的高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教育工作中,直接推動了指導教師的專業技能的發展,自由教師自身熟練掌握各項技能以及教學方式,才能高效的發揮教學工作,易于學生對專業性質高的學科理解、掌握。許多企業崗位要求的技術能力,在職業技能競賽中都有體現,這需要指導老師幫助學生分析當下就業形勢及要求所具備的崗位職業能力。全面了解競賽項目、規則、注意事項等做好賽前準備,這既是對指導教師的考驗,也是對學院學生應變能力、適應能力的考驗,促進“教學相長”的良好面貌的形成。促進社會對教育的支持與關注,為高職院校的技能人才給與高度認可和接納。
4、促進了高職院校的改革
各種高要求、高標準的工業設計技能競賽,對職業院校的教育管理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對于以往的教學理念已不能滿足當代教學水準,讓學生僅僅掌握書本知識是不夠的,因此注重實踐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相融合的教學特色;在工業設計課程專業的選擇方面,逐漸重視學科的應用型、崗位實用性;結合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及時調整教學策略,規范教師隊伍,提升教學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三、結束語
篇10
理論與實務的結合一直是高職教育的目標。本研究從人才需求面的角度出發,探討國際貿易從業人員所需的專業技能,以作為高職教育專業規劃與課程設計的重要依據。
1研究范圍
職業所需的能力要求大致可區分為專業能力、管理能力、人際能力、工作態度、判斷能力概念能力等六項本研究主要針對專業能力,即職業技能。
2研究流程與步驟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了解產業界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職業技能需求,通過文獻回顧了解國際貿易公司從業人員所需要的知識、技術與能力,確立國貿專業技能的基本內容;據此設計調查問卷,形成問卷初稿;通過相關從業人員業者問卷預試并修正后,再進行大規模的問卷調查,以了解相關企業認知的國貿從業人員所需的職業技能及其排序;通過量化分析,歸納出研究結論與建議,以作為高職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與實訓設計的參考。
3問卷設計
問卷內容主要圍繞調查業界對國際貿易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需求,從商務英語(貿易英語會話能力、英文閱讀能力、英文商業書信能力);國際貿易實務(國際貿易實務、信用證實務、國際貨物運送實務、國際貨運保險實務、關稅法規與通關實務、國際商務仲裁、國際貿易談判技巧);國際營銷(國際營銷基本理論、市場調查、貿易參展實務);貿易法律(民法、商法、貿易法規);國際金融與匯兌(進出口貿易財務操作、國際匯兌暨廠商外匯操作)五個層面進行題項設計,受訪者依其認知的各項能力的重要性分別回答。問卷采用采李克特尺度衡量各項能力的重要性,非常重要分、較重要分、一般重要分較不重要分、非常不重要分,不計分。同時為了解職位自身背景對答題的影響,針對受訪者的性別、年齡、教育程度以及國際貿易行業的工作年限設計了個人資料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