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礦產范文

時間:2023-04-01 00:04: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礦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礦產

篇1

我國稱之為城市礦產,是從金屬資源回收循環利用出發,

把城市比喻為一座可以進行二次資源開發的礦藏。

當廢棄的電視機、冰箱、手機以“垃圾”的形態堆積在我們周圍時,你可能想象不到這將成為一座儲有優良資源的“礦山”。

城市礦山的概念最早由日本人提出,我國稱之為城市礦產,是從金屬資源回收循環利用出發,把城市比喻為一座可以進行二次資源開發的礦藏。國家發改委于2010年啟動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以后,寧夏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被確定為全國第二批城市礦產示范基地之一。這個示范基地目前運行情況怎樣?是否實現了在城市礦產中掘金的目標呢?

由于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的特殊性,國家有關條例規定必須由指定企業進行處理。位于寧夏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內的億能公司就是這樣一家指定企業。在這條專門處理電視機和手機的生產線上,廢舊電視從起端進入,經過分離拆除,到終點時就已經脫胎換骨,成為了可二次利用的資源。

采訪中寧夏億能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王文告訴記者,由于電視機的危險廢棄物主要組成均在CRT顯像管里,所以按照國家的處理規范必須把CRT顯像管徹底分離,把里邊的危險廢棄物全部提取出來,并把里邊的純鐵、鉛玻璃、平玻璃以及熒光粉取出來,最后達到完全資源化的利用。

對電冰箱的處理同樣如此。當一臺廢舊電冰箱在生產線上經過分解、壓制、碾碎等工序“旅行”到終點時,冰箱中所含的鐵、銅、塑料等物質已經被分門別類地收集起來了。

從資源利用的角度來說,億能公司分解廢舊電子產品的做法是與國際接軌的。資料顯示,在工業化加快發展的今天,我國對礦產資源需求巨大。2009年鋼消費量從2000年的1.4億噸增加到5.3億噸,國內礦產嚴重不足,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石油超過50%,鐵礦石接近70%。與此同時,我國每年產生大量廢棄資源。專家估計,2009年我國報廢的電視機、冰箱、空調等家電產品接近9000萬臺,手機2億多部。單以手機為例,1億部手機中可提取3噸黃金,比天然金礦的含金量高得多。城市礦產就像一座沉睡的富礦,在等待人們去掘金。2010年,國家發改委確定的首批7個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啟動建設,2011年9月第二批15個園區又被確定下來,寧夏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位列其中。“盡管機遇難得,但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也有很多困惑。”寧夏億能公司負責人說。億能公司設計生產能力是每年拆解100萬臺廢舊家電,目前已經形成了50萬臺的生產能力。可是讓他們憂慮的是,自從企業開始生產以后,就一直處于吃不飽的狀態。副總經理王文告訴記者:“現在的生產狀況就是斷斷續續,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能夠正常生產,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停工待料。”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2011年1~10月,億能公司僅處理了不到7萬臺舊家電,平均每月只有幾千臺。這樣一家既符合產業政策、有資質又具備先進生產線的企業為什么會處于如此狀況呢?其原因是原料嚴重不足,也就是說,回收到企業的舊家電數量與企業原料需求相差甚遠。

根據企業所做的調查,目前民間儲存的電子廢棄物主要分布在居民家中和企事業單位。每個月的淘汰量有6萬~7萬臺,其中只有幾千臺通過家電以舊換新活動被回收到億能公司,其他電子廢棄物不是被非法渠道回收,就是在單位和家庭中“沉睡”。該公司董事長吳進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實際上根據我們調查,有很多黨政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包括部隊都存著大量的電子廢棄物,可是目前由于自治區內的配套政策跟不上去,所以他們無所適從,還沒有真正順利地把手中的電子廢棄物及時地交售到有資質的企業,利用環保的方式資源化。”

原料不足的問題同樣困擾著園區內的其他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汽車拆解、廢鋼廢銅回收等企業都存在不能滿負荷運轉的狀況。而從另一方面來說,本該由指定企業進行規范化、無害化處理的工業和電子垃圾流入其他渠道,不僅是對資源的浪費,也將對環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

采訪時,寧夏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某金屬回收企業負責人指著加工好的金屬顆粒對記者說:“過去金屬回收都是粗放經營,而現在則是精細化經營, 粗放式經營過去就是‘叫收一堆, 賣一堆’,沒有進行分類拆解,而精細化就使資源利用最大化,粗放經營在拆解過程中還會造成二次污染,同時對資源也有很大的浪費,現在我們采取的機械化的手段工廠化加工,在生產過程中既不產生二次污染,又把廢鋼利用做到最大化,讓資源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

從國家層面來說,已經頒布了《“十二五”國家廢物資源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和《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回收管理條例》等政策法規,鼓勵發展再生工業,但從自治區層面來說,配套的相關政策還沒有出臺。而再生資源利用這樣一個陽光產業目前更需要政策的保障。

寧夏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范區某金屬回收企業負責人說:“我們非常希望有配套的政策去支撐這項工作,比如說國家已經出臺了再生資源回收管理辦法,但在寧夏和銀川市都沒有貫徹條例的細則或者是一個辦法來規范回收體系,如果規范了回收行業,支持我們把回收體系建設好,那么這個行業就會步入一個有序規范的發展道路,對資源的利用,對社會的貢獻就會更大。”

篇2

(一)總體要求。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企業運作、注重效益的原則,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推動垃圾分類為抓手,按照多元化回收、集中化處理、規模化利用、商業化運營的要求,加強政策指引,整合相關資源,全面加強對各類可再生循環利用的城市固體廢棄物,包括可直接回收利用的廢舊鋼鐵、有色金屬、貴金屬、橡膠等工業垃圾;可加工再生成建筑材料的廢舊混凝土、磚瓦、灰渣、余泥、陶瓷等建筑垃圾;可用于生產有機肥料的餐廚垃圾和生物垃圾;可回收利用的紙類、金屬、塑料、玻璃、皮革、布碎等生活垃圾,以及可用于焚燒發電的其他固體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推動“城市礦產”循環利用,變廢為寶,化害為利,促進新型城市化發展。

(二)目標任務。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統籌規劃,科學布局,穩步推進“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網絡完善、技術先進、分揀處理良好、管理規范的“城市礦產”回收利用體系,各類主要城市固體廢棄物回收率達到70%,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實現“城市礦產”開發利用的良性循環發展。具體目標:

1.規范回收體系。結合推行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參照再生資源回收站點的建設規范,全面完成我市“城市礦產”資源回收網點規劃和建設布局,完善“城市礦產”資源回收網絡,推動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其他“城市礦產”回收利用的有效對接。規范回收程序,完善回收標準,實現“城市礦產”有序、高效和規范回收。

2.提高處理水平。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完善廢舊商品集散市場集散功能。建設一批技術領先、設備先進、符合環保要求的“城市礦產”專業分揀中心,積極開展與周邊地區合作建立城市固體廢棄物再生利用處理基地,加快“城市礦產”分揀處理企業技術升級改造,提升專業分揀處理能力,實現對各類“城市礦產”的精細化分揀處理,推動產需有效銜接,促進“城市礦產”回收加工一體化發展。

3.促進循環發展。以“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為支撐,推動各類經濟園區實行循環發展。支持一批有一定基礎、產業前景好、生產工藝先進和管理制度完善的資源綜合利用企業,拓展“城市礦產”開發利用業務,促進資源節約和循環經濟發展。到2015年,建成10個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扶持1個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培育20家循環經濟示范企業,創建20家再生資源回收和開發利用龍頭企業,形成布局合理的“城市礦產”循環發展產業鏈。

4.形成價格。推動成立“城市礦產”交易平臺,完善信息、交易服務、交易鑒證、融資咨詢服務等四大功能,引導各類“城市礦產”集中進入,通過公開競價、統一銷售,拓寬銷售渠道,增強對周邊城市的輻射力、影響力,逐步形成“城市礦產”資源的“價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城市礦產”開發利用經濟效益,實現變廢為寶、化害為利的目標。

二、組織領導和工作職責

(一)領導機構。將“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工作納入市節能減排和低碳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市節能低碳發展領導小組),并增加相應的工作職能。增加市供銷總社為市節能低碳發展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由市供銷總社主要負責同志兼任領導小組成員。

(二)工作職責。市節能低碳發展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市“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工作,協調解決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市再生資源管理辦公室(設在市經貿委)具體負責,做好相關統籌、協調、推進、檢查、督辦和統計匯總等工作。

三、具體任務及責任分工

(一)研究制定相關扶持政策。

1.爭取國家和省的支持。加強與國家和省相關部門溝通,推動設立國家級“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在政策、資金和技術開發、推廣、應用等方面對的支持。(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科技和信息化局、城管委、建委、供銷總社)

2.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探索形成適合我市產業發展的“城市礦產”資源化利用管理模式和政策機制,積極向國家和省爭取相關政策,創新資金扶持、土地和規劃保障等優惠政策,研究制訂引導社會資本進入循環經濟領域的政策措施。(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經貿委、城管委、建委;配合單位:市財政局、規劃局、國土房管局、科技和信息化局、供銷總社)

(二)科學規劃建設回收網絡。

1.制定“城市礦產”資源回收目錄。結合我市實際,區分不同品類的“城市礦產”資源,制定“城市礦產”資源回收目錄。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建立定點、定期、定向回收機制,完善各類城市固體廢棄物回收指引,重點抓好報廢汽車及廢舊機電設備、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金屬、廢紙張、廢塑料、廢輪胎、廢玻璃、廢鉛酸電池、廢棄節能燈、建筑余泥、廢混凝土土塊、廢舊瀝青以及餐廚垃圾等固體廢棄物的回收。(牽頭單位:市經貿委、供銷總社;配合單位:市建委、城管委,各區和縣級市)

2.加快回收網點布局與建設。科學選址,抓緊完成全市“城市礦產”資源回收利用網點布局規劃。鼓勵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等社會各類投資主體參與“城市礦產”回收和網點建設,重點在工廠和企業集聚區、居民社區等建立回收點,疏通工業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各類固體廢棄物回收渠道。支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居民社區與回收企業建立合作機制,實現“城市礦產”資源回收途徑的多元化、多渠道,形成覆蓋城鄉、參與面廣、效率高的專業回收網絡。(牽頭單位:市城管委、經貿委、建委、供銷總社,各區和縣級市;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規劃局、國土房管局)

3.建設現代化專業分揀中心。結合環衛設施布局規劃,充分利用環衛場地和地下空間等,在主要垃圾分類處理場和工業園區,規劃和建設不同品類的專業化廢棄物分揀中心,開展集約化拆解和精細化分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重點建設廢舊電器產品、報廢汽車、廢舊橡膠、廢舊金屬及玻璃、紙品、皮革、布碎等專業分揀中心。對未納入省環保部門規劃許可的廢棄物處理,要通過加強與周邊區域有許可資質企業的合作,實現無害化、規模化、商業化處理。(牽頭單位:市城管委、經貿委、供銷總社,相關區和縣級市;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建委、規劃局、國土房管局)

(三)推進“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建設。

1.加快示范基地循環化建設。結合建設國家級循環經濟試點園區,按照回收體系網絡化、產業鏈條合理化、資源利用規模化、技術裝備領先化、基礎設施共享化、環保處理集中化、運營管理規范化的“七化”要求,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統計制度和指標考核體系,搭建公共服務、信息服務、技術服務等平臺。同時,加快基地(園區)循環化建設,開展清潔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改造,推動余熱余壓利用、企業間廢物交換利用和水循環利用,實現再生資源規模化利用、高值化利用、清潔利用和安全利用。(牽頭單位:市經貿委、城管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建委、統計局、供銷總社)

2.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加大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鼓勵廢舊商品回收和利用的企業強強聯合、做大做強。重點培育扶持10家再生資源回收和開發利用龍頭企業,逐步發展成為規模大、效益好、研發能力強、技術裝備先進的大型企業,帶動形成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完整的產業鏈條,推進“城市礦產”資源化深度加工,實現“城市礦產”回收與利用一體化發展。(牽頭單位:市經貿委、城管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建委、供銷總社)

3.引導相關企業、機構集聚發展。吸納符合條件的企業入園,充分發揮大型龍頭企業的示范和帶動效應,通過重組兼并等方式,提高產業集中度,解決企業“小、散、亂”問題,實現企業集群、產業集聚效應,提升廢舊商品回收企業的組織化和規模化程度,推動示范基地內企業之間構建分工明確、互利協作、利益相關的產業鏈。(牽頭單位:市經貿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供銷總社)

4.推進示范基地環保設施建設。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治設施,對“城市礦產”示范基地和園區內廢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實行無害化集中收集,確保杜絕二次污染。支持示范基地開展清潔生產審核、質量管理體系和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牽頭單位:市環保局;配合單位:市經貿委、規劃局、城管委、供銷總社)

(四)開展相關技術科研攻關與推廣使用。

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圍繞發展循環經濟、提高再生資源回收、分揀、拆解、環保處理水平等,推動產學研一體發展。組織裝備研發生產,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大力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和國際領先技術,加快可利用資源加工處理技術改進和機械設備制造,通過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大幅提高廢舊商品回收的現代化水平。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借鑒國外廢舊商品回收分揀處理的管理經驗,引進先進技術設備,提升我市“城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和產出效益。(牽頭單位:市科技和信息化局、經貿委、供銷總社;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環保局)

(五)增強“城市礦產”輻射力、影響力。

1.建立“城市礦產”信息及交易平臺。學習借鑒先進城市經驗,在具備相應的基礎和條件后,啟動籌備成立“城市礦產”交易中心,強化信息、交易服務、交易鑒證、融資咨詢服務等功能,加快形成對周邊地區的輻射作用,引導“城市礦產”資源進入交易中心,實行公開競價、集中交易,增強影響力,逐步打響品牌。(牽頭單位:市經貿委、供銷總社;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建委、城管委、金融辦)

2.拓寬“城市礦產”銷售渠道。依托“城市礦產”交易平臺,積極構建立足全省、輻射華南、面向全國的“城市礦產”銷售流通渠道,逐步建立與相關企業、工業園區無縫對接的供應網絡,提高“城市礦產”交易銷售效益。加大政府采購政策中對再生資源產品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對使用“城市礦產”資源生產企業的補貼政策,不斷拓寬“城市礦產”的銷售渠道。(牽頭單位:市經貿委;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建委、城管委、供銷總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節能低碳發展領導小組要統籌組織本意見的實施;各牽頭單位對賦予的任務要負總責,切實履行職責,積極推進工作落實;各配合單位要積極支持和配合牽頭單位工作,形成分級管理、部門協調、上下聯動、良性互動的推進機制。

(二)制定專項行動計劃。各牽頭單位要嚴格執行國家、省和我市有關產業政策和各項環保法規、標準及職業安全規范,圍繞各自工作任務,會同配合單位盡快研究制定專項工作具體實施方案,細化工作目標、步驟、措施、時限和資金安排,并落實到具體單位和責任人。

(三)加強行業監管執法。加強對回收企業站點、回收加工經營行為和市場秩序的監督管理,健全行業管理制度和監督機制。依法查處收購國家禁止收購物品、收贓銷贓等違法犯罪行為,嚴厲打擊利用廢舊商品制假、造假行為。認真落實國家固體廢棄物進口管理有關規定,加大預防和打擊廢棄物非法進口力度,確保市場規范、有序、健康發展。

(四)注重宣傳引導。全市各級各部門要利用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城市礦產”開發利用的重要意義。配合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積極倡導環保健康、循環利用的生產生活方式,及時總結工作成績和典型經驗,引導廣大市民積極支持和參與“城市礦產”開發利用工作,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城市礦產”開發利用的良好氛圍。

篇3

王世明現在所在的礦產資源保護項目管理辦,幾項很重要的職能比如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方案的審查、礦業權設置方案的審查等都是需要直接與各級規劃掛鉤的,符合規劃是最基本的門檻,尤其在第二輪省級礦規出臺以后,規劃的要求更細致也更嚴格,“再也不是‘紙上畫畫、墻上掛掛’的概念”,規劃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了。

合理看待首輪規劃的歷史地位

從2002年出臺的首部《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到2007年開始編制的第二輪版本即《湖南省礦產資源總體規劃(2008~2015年)》,湖南省國土資源規劃院都是主要的技術承擔單位,在對比兩輪礦業規劃時,王世明表示第二輪的技術要求、內容的準確性和對現實的指導價值肯定要遠遠高于第一輪,但也并不能就此否定首輪礦規,“因為在做第一輪的時候我們面對的是一片空白,幾乎什么都要從頭做起”,“首輪礦規是有著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和作用的”王世明非常堅定地表示,首先它起到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摸清家底的作用,從此以后,湖南的礦產資源形勢有了一張明確的底板,以后的第二輪、第三輪規劃都是在這張底板上面著手去修改、調整和完善的。其次,從首輪礦規開始,作為主要技術承擔單位的湖南省國土資源規劃院為以后的湖南省內各級礦產資源規劃提供了編制的主要思路,包括專題的設置、技術要求的細則、指標的分解設置等,使得國家層面的規劃編制大綱有了更強的操作性,“這應該是一項值得規劃院引以為榮的成果”,王世明不無驕傲地表示。

礦產規劃應是動態的系統工程

從第二輪礦規編制出臺以后,湖南省內的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探礦、采礦權的設置等都開始嚴格依照規劃來進行,這是第二輪礦規被認為“落地性”更強的重要原因。關于“落地性”,王世明給出了自己的解讀。

王世明認為礦產規劃首先應該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

以第二輪礦規為例,王世明指出其最精華的部分不在于這最后十幾頁紙的文本,而在于與之配套的十個專題,包括“發展戰略研究”、“開發利用布局和結構優化研究”、“節約與綜合利用研究”、“環境恢復治理研究”等,而除此之外,礦產資源規劃還需要跟其他規劃實現良好的銜接,這其中既要向上對接發展規劃、土地規劃、城市規劃三大規劃,也要與林業、農業、水利等規劃相配套,只有這些都具備了,規劃才稱得上“可操作”,才不會在管理中帶來過多的執行問題。

決定規劃落地性強弱的另一個因素在王世明看來是“規劃應該是動態的,可修改的”,關于規劃調整是否合適的問題,外界或許有不同的聲音,質疑規劃的嚴肅性如何保證,但王世明堅持認為,從實際情況來看,“規劃必須是動態的,必須擁有一個完善的后期維護和調整,而不能認為編完了就了事。”

篇4

關鍵詞:礦產資源;工程項目;管理模式;財務成本;探究

引言

我國的礦產資源含量非常豐富,加之我國的國土面積很廣闊,礦產資源的分布也相對比較廣而且復雜。正是因為這一原因導致礦產資源工程項目的建設必須要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設計和規劃。因此從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的管理模式的性質來看主要是一種資源優化配置模式。

1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模型的構建

礦產資源工程項目的財務成本模型構建歷來就受到重視,在這一整個過程中最需要做的或者說最應當做的就是進行準確地成本預測,然后根據預測所得數據信息制定決策的目標,并且通過分析和驗證獲得與財務成本直接相關的變量。根據變量對于財務成本的重要性可以將變量分為決策變量、評價變量以及環境變量。這些變量之間本身又存在關系,這些關系又影響著財務成本管理模式的制定。因此為了保證財務成本管理模式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要重視判斷和分析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1]。礦產資源在現代社會經濟中的作用非常大,對于人們的生活影響也比較大,因此一直以來人們對于礦產資源的研究成果也很多,不僅僅包括了人們對于礦產資源的用途研究、用途方法研究,還包括了怎樣用比較合適,即成本研究。所以可以根據以往針對礦產資源的研究理論或者相應的實際經驗,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判斷。當這些工作基本上都做完了之后,便可以進行一種方程識別行為,識別的對象是統計數據和資料,也就是說能不能從制定的模型中發現參數,并以參數為依據制定成本模型。

1.1關于保本模型

保本模型是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管理模式探究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具體來講就是一種線性本量利模型。這種模型在礦產資源的財務成本中的作用非常明顯,它主要是總收入函數以及總成本函數這樣兩個不同的子模型組成的。一般情況下為了獲得一種能夠體現出礦產資源的成本模式,在一定科學統計方法的支持下建立一個零利潤模型。當然為了提高這種模型的準確性,可以將模型中的利潤定為零,這樣就可以達到保本的目的,同時可以實現導出保本模型,很明顯這是從利潤模型中導出來的。研究礦產資源財務成本模式的人員可以通過相應的公式進行計算。通過相應的公式可以得出與變量、參數以及由一定函數組成的模型,分析含有這三種函數的模型可以發現有三種情況[2]。一是關于決策變量。決策變量是預測以及決策的變量,也就是說這種變量的一個主要的作用是為預測和決策提供直接的依據,但是體現在相應的模型方程式中就是一種非常明顯而且需要求解的變量。通過分析可以知道在保本模型中一個重要的決策變量就是保本業務量。二是關于評價變量。評價變量主要是針對于決策變量而存在的,它的主要作用是判斷決策變量的決策程度是否達到相應的要求。就本文所介紹的這種保本模型,評價變量它的一個重要依據與業務量也直接相關,主要就是要判斷其是否滿足了保本所需要的要求。同樣地在整個變量模型中依然要采用零利潤為尺度來進行衡量,當滿足了這樣一個條件之后便可以進行衡量,保本點一般就落在了不盈不虧上面,因此也可以得出利潤本身就是一個評價變量的結論。三是關于環境變量。與經濟系統直接相關,它主要是體現出一個經濟系統無法決策這么一種情況,必須要借助外部環境達到決策效果。在保本模型中,存在一種名為單位售價的變量,根據其性質和作用就可以判斷其是一種環境變量。這種單位售價主要是通過一個國家對于某一產品的定價以及這一產品在市場供求中的具體情況形成。企業無法針對這種情況進行直接的判斷,它可以說是企業自身無法控制的一個因素。通過分析和判斷以上這三種變量可以知道,決策變量以及評價變量本身其實屬于一種內部變量,這兩種變量企業自身通過相應的手段和方法就可以進行有效控制。但是對于環境變量則需要依靠國家和市場發揮作用,對于某一種參數來講,參數屬于財務成本管理模型中的一種具體數值,一般來講都是常數,但是也有例外的情況出現,就是存在一些參數會發生變化的情況。當然財務成本管理模式屬于一種經濟模型,因此參數的作用是巨大的,一般都是采用系統觀察的方法或者采用技術經濟計算的方法實現測定,才會最終得出估算的結果。然而如果參數統計發生了錯誤一般容易引發模型得出錯誤的結論。本文所分析的保本模型中存在兩個參數,一個是固定成本,另外一個則是單位變動成本,其所反映的都是一種變量之間的關系,而且是相互關系。比如當固定成本增加的時候,如果維持貢獻毛益不變的情況之下,就會發生保本業務量增加的情況,反之,就會發生減少的情況。參數中的另一個即單位變動成本也會因為這一個原因發生增加,貢獻毛益減少,那么模型中的保本量就隨之增加了。總之這些變量之間適應的公式和計算方法是固定的。經濟模型的作用發揮主要是依靠某一些函數關系,這些函數關系可以起到一種聯系變量和參數的作用,一旦存在了這種情形就會實現反映現實經濟現象的目標。介紹的現行本量利模型就是這樣一種能夠反映成本、業務量以及利潤之間函數關系的模型。為了保證經濟模型體現出科學性,則可以使用現實系統進行抽象描述的方法,需要選擇假設條件。所介紹的這種經濟模型組主要有四種假設,分別如下:一是礦產資源的當期銷售量必須要等同于礦產資源的生產量,而且要維持期初以及期末礦產資源產生品庫存量始終不變的狀態。二是這些都是在具體的而且是一定范圍之內的業務量。固定成本以及單位變動成本要想始終保持常數的性質則需要相應變動,保證業務量的范圍。三是一個企業不管是僅僅生產一種產品,還是生產多種產品,都需要始終保持產量結構的穩定性。四是礦產資源變動成本總額以及銷售總收入與業務量之間存在一種關系,即會因為業務量的遞減就發生遞減的可能性,從它的特點來看可以看做是一種線性關系。假如這些假設不能成立,那么以上所介紹的關于線性保本模型就不能起到預期的作用。

1.2關于成本分界點的產量模型

礦產資源的決策成本會因為礦產資源的生產工藝方案不同而發生變化,因為生產工藝方案不同會使生產成本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必須要針對礦產資源的成本作出決策。一般情況下,如果一種生產工藝方案使用的時間太久了就會發生固定成本不增加,但是單位產品變動成本增加很多的情況。所以為了讓一些產量始終符合預期,不僅僅要采用先進的設施設備,還要采用相應的生產工藝方案,結合兩種進行降低單位變動產品的工作。當然不管是哪一種情況,都要首先進行利弊的權衡,然后在實踐過程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那么企業為了能夠從根本上降低自身生產礦產資源產品的成本,則需要根據礦產資源的情況以及企業本身的情況制定一種成本決策模型,這種模型主要是通過成本分界點的產量模型來解決。那么根據相應的一些數據信息以及成本分界點的產量性質和特點來看,可以知道這是一種變量而且是決策變量,一般情況下與這兩種變量相關的都是總成本完全可以通過這種成本來判斷變量。但是成本水平的高低,都要通過將相應的參數帶入到一定的函數關系中進行計算獲得,尤其是要確定固定成本以及單位變動成本的參數。根據礦產資源的特性可以得出如果原有生產工藝方案以及先進生產工藝方案的總成本一樣的時候,那么就出現了一個需要的成本分界點的產量,這就是建立經濟模型的主要參數。在制定和建立模型的時候需要在統計資料非常充分,并且要準確無誤的情況下進行,這樣得出的結果才可以指導模型的建立。

2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管理模式的估計參數

在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管理模式的估計參數上面會存在兩個方法,一個是最小平方法以及最大可能法。這兩種方法的結果與隨機干擾因素以及概率分布有關系,只有在隨機干擾因素以及概率分布遵循正態分布規律都滿足一定的條件的時候才會令這兩種方法下所產生的結果保持一致。通過分析最小平方法的性質和特點,以及其在實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知道,這種方法是基于數理統計進行的,要求其建立一種線性回歸方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參數的求解問題。最小平方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能夠令回歸直線上面的每一個點所具有的理論值與回歸直線上面每一個點所具有的觀察值之間的差達到平方和最小的結果,所以正是因為這一點,在實踐中采用這種方法比較理想。一個企業,尤其是經營礦產產品的企業針對自身情況一定要有一個清楚的掌握,并且要根據這種產品最近幾年或者近十年的情況給列出來。然后根據這些信息進行企業產品計劃年度總成本的預測。一般需要先整理產品每一年的產量,將其與產品總成本數據進行整理匯編,使其成為一種直觀清晰的表格。然后通過表格中所反映的數據進行分析和判斷,利用相應的公式和模型完成目標[3]。

3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管理模式探究的結果

我國的礦產資源非常豐富,而且應用價值也特別高,是我國市場中一個重要的產品。通過現代科學技術的加工礦產資源所形成的產品越來越多,也就會令礦產資源的價值越來越大。那么根據相關調查統計數據可以發現,我國目前針對礦產資源所進行的工程項目非常多[4]。通常情況下,企業利用礦產資源作為一種產品的原料,不僅僅是為了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要求,同時也是需要通過這一產品獲得相應的利潤,而且利潤越大則企業的成本也就需要越低。成本控制是企業生產經營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針對于礦產資源這一種很特殊的資源,利用的過程中會受到各方面的因素影響。我國的礦產資源屬于國家所有,因此國家對于礦產資源的控制會影響到企業對于礦產資源的利用。市場也是其中一個原因。企業為了能夠優化資源配置采用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的管理模式是非常重要的,認真分析其中的因素,將國家和市場的因素降到最低的同時,自身生產經營用礦產類產品的成本也要降低,才可以實現企業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目的。當然企業在控制成本、管理成本的過程中,不能忽視了其他因素對于礦產資源利用的客觀影響,不能一味追求成本控制而忽視了礦產類產品的質量,這樣才可以保證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能夠順利進行,不發生其他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不良后果。也就是說在礦產資源工程項目中企業不僅僅要重視工程的順利性,還需要重視礦產資源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的經濟性。

4結語

一個國家乃至整個地球的資源都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同樣如此。我國的礦產資源用途廣泛,但是在利用的過程中通常會產生相應的成本,對于成本的控制是當前一個重要的問題。在今后的礦產資源工程項目財務成本的管理模式探究中,應當集中于資源的優化配置,積極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減少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成本。

參考文獻

[1]張國.全國礦產資源儲量利用調查將展開[J].現代礦業,2008(6):83.

[2]李志偉.云南省國土資源廳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2002年度工作會[J].云南地質,2003(1):130.

[3]秦松.我國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在減少[J].地質與勘探,2003(3):66.

篇5

為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大部分煤炭企業對生產礦井實行了目標成本管理和經濟責任考核。考核中采取的辦法一般是。在上年末,根據礦井的產量計劃、各成本項目支出計劃等指標,測算出礦井原煤成本計劃,作為對礦井全年的成本考核指標.依此進行考核獎懲。這種以靜態的成本指標進行考核的方式存在著一些不合理的問題:一方面.不利于調動礦井集約經營的積極性。由于煤礦增產具有自然拉動原煤成本下降的作用,以實際成本與不變的計劃成本相比,其考核結果就會掩蓋了管理方面的不足.就不能客觀地反映出各生產礦井在加強管理、推進技術進步等方面降低成本的努力程度和真實水平,反而會造成礦井只注重增加產量.導致粗放管理:另一方面,不利于公平、公正地考核,容易產生苦樂不均現象。煤礦生產受自然條件影響較大.由于煤炭資源賦存狀況的不同.以及生產方式的不同.會導致各礦超產幅度差別較大.各生產礦井完成計劃成本的難易程度不同.條件差的礦井即使在管理等方面做得較好.也不如條件好的礦井易于完成成本計劃.從而形成苦樂不均、鞭打快牛的現象.不利于公平、公正地進行考核。

因此,在實行目標成本管理和考核中.應充分考慮到產量變化對原煤成本的影響。在確定成本考核指標時,應盡可能剔除增產因素自然拉動成本下降的成份,成本考核指標不應是靜態、不變的。而應做到成本考核指標隨產量的增加而相應改變。這樣才能使各生產礦井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客觀、公正地反映各生產礦井在成本管理上下的真功夫.促進各礦真正通過加強管理和推進技術進步.實現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聯動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區別

煤炭生產礦井的成本由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兩部分構成,固定成本總額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而單位固定成本則隨產量的變化而變化。當產量增加時就會拉動單位固定成本下降.如折舊等:變動成本則相反.變動成本總額隨產量變化而變化,但單位變動成本卻保持不變,如計件工資、材料費等。

為使成本考核指標與產量變化相適應.減少、杜絕靜態的成本計劃指標帶來的一系列不合理問題.應當采取成本指標與產量指標聯動的考核方式,即當生產礦井的實際產量增加時,要按照礦井實際產量計算出與之相對應的成本考核指標.即聯動成本指標.以聯動成本指標與實際成本水平進行對比、考核;當實際產量與計劃持平或減少時.則應按照年初的計劃成本指標進行考核,以促使礦井完成生產計劃,維護生產計劃的嚴肅性。聯動成本指標的計算公式為:噸煤聯動成本考核指標=噸煤計劃成本x固定成本比重×計劃產量+噸煤計劃成本x(1一固定成本比重)x實際產量實際產量。

聯動成本指標是根據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內在關系.用實際產量而不是計劃產量計算出的一種動態成本指標。假設某礦的計劃產量為100萬噸,噸煤計劃成本為100元,其中噸煤變動成本是40元.當該礦的實際產量增加到120萬噸時.通過計算得出聯動成本指標相應要降到90元。因此,我們就應該用90元而不是l00元去考核生產礦井的成本完成情況.否則就不能真實反映出增產后礦井應達到的成本水平。

三、聯動成本考核的實施

生產礦井實行成本與產量聯動的考核方式.首先應劃分出礦井成本構成中.哪些是固定成本,哪些是變動成本;第二步,應測定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水平,在下達礦井年度計劃成本時,將計劃成本指標分解為固定成本和單位變動成本.以利于考核時按照公式計算出與實際產量相對應的動態成本考核指標:第三步.根據聯動成本考核政策實施對礦井的el常考核工作。

1.劃分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構成在加工制造業中.

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劃分標準比較好掌握.原材料、能源和人工工資多為變動成本。但煤炭企業與之相比則有很大不同:一是煤礦使用的原材料投入并不像加工制造業那樣構成產品本身,而僅是一種生產手段.不完全是直接與產量掛鉤的變動成本;二是在采、掘、機、運、通等生產系統中,只有采煤人員是直接從事煤炭生產的,其它幾個系統的人員都是從事生產輔助工作,其勞動力成本也不能全部劃入變動成本范圍。因此,原煤成本中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的劃分就需要依據煤炭生產的特點.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逐項細分。通過分析.在實行聯動成本考核中。可以按照以下辦法進行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的劃分:在材料成本項目中,把大型材料、專用工具等7小項劃為固定成本.把支護材料、火工品等5小項劃為變動成本:在工資成本項目中.把生產人員的計件工資定為變動成本.計時工資、綜合獎以及管技人員工資定為固定成本:煤礦特有的井巷、維簡和塌陷費等基本按噸煤計提.列入變動成本范圍。具體劃分見表1。

2.測定固定成本在總成本中的比重.計算聯動成本

在加工制造業中,通常是測定出固定成本總額和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但由于采掘業的生產特點,除折舊、管技人員工資等個別成本項目可以定性為固定成本并確定其成本總額外.其它大部分成本項目都兼有固定和變動兩種性質,屬混合成本,而且各個礦生產規模、地質條件不同,要準確地測算出各礦的固定成本總額和單位變動成本比較困難。

為此,可以根據固定資產價值、職工人數等要素.把生產礦井區分成不同的類型。在對成本構成項目進行科學劃分與測算的基礎上,化繁為簡,采取通過測定各礦固定成本比重來計算聯動成本的辦法,就能夠較好地解決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劃分的難題。按照以上方法.以某礦為例(如表2所示).進行具體測算、比較。

按成本構成項目的劃分標準.根據某礦有關資料.對全部成本支出作適當調整后測算出,固定成本為7966萬元,約占總成本的42%,變動成本為11003萬元.約占總成本的58%,單位變動成本為55元/噸。

根據計算公式,以某礦某年的計劃產量160萬噸.計劃成本97.7元/噸為基礎,按固定成本占42%,變動成本占58%,可以計算出與不同產量水平相對應的聯動成本指標如表3。

從表3可以看出.成本是隨著產量的增加而下降的。某礦在現有生產條件下,產量與成本的聯動關系表現為,產量每增加10%,拉動成本相應要下降4%左右。在超產24.8%的情況下.如果仍以年初的計劃成本作為考核指標,是比較容易完成的,而若以計算出的聯動成本指標進行考核.則該礦的實際成本要超出5.5元/噸。

由于各礦條件不同,產量與成本的聯動關系也有差別,應該根據各礦的實際情況具體測算。如果指標測算不準確.則考核結果相差就會很大。仍以某礦某年的資料為例.如果按65%的固定成本和35%的變動成本水平測算,則199.7萬噸的產量所對應的成本指標應為85元/噸.與上述的測算結果相差4.5元/噸

3.制定以聯動成本為核心的工效掛鉤考核辦法

在考核中.應把各生產礦井完成聯動成本指標的情況與其工資總額掛鉤,完成聯動成本指標的,按實際成本節約額的一定比例提取效益工資;未完成聯動成本指標的.按實際成本超支額的一定比例扣減工資總額。考慮到如果實際產量低于計劃產量.其聯動成本指標將低于計劃成本,不利于調動礦井的生產和管理積極性,因此,對未完成計劃產量的.仍應按計劃成本指標考核。

篇6

生豬養殖是應城市的主導畜牧產業之一。近幾年,應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豬生產,生豬的飼養量逐年增加,養豬的科技水平逐年提高,養豬的經濟效益也逐年攀升。2012年6月,應城市被農業部列入生豬調出大縣之一。生豬生產的發展帶動了飼料工業、獸藥飼料經營、食品加工、運輸、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實現了糧食的就地轉化,活躍了農村經濟。但是,自2012年1月以來,生豬價格出現了持續性下滑,到2012年6月底,豬價跌至低谷,嚴重挫傷了農民養豬的積極性,影響了生豬生產。為了摸清當前生豬生產方式的變化對養殖效益的影響,根據湖北省、孝感市畜牧獸醫局的統一部署和安排,應城市畜牧獸醫局于2012年7月14~16日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到三合、楊河等5個養豬大鎮的39個養豬戶(場)開展了生豬生產方式與養殖效益對比分析的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道如下。

1 基本情況

該次調查共選擇了39個養豬戶(場),其中年出欄50頭以下3戶,年出欄50~499頭13戶,年出欄500~999頭7戶,年出欄1 000~4 999頭9戶,年出欄5 000~9 999頭1戶,年出欄10 000頭以上6戶。2012年39個養殖戶(場)共存欄生豬79 335頭,2012年計劃出欄生豬124 608頭。

2 生豬生產形勢分析

2.1 生豬養殖規模、生產方式的概況

據統計,2012年6月,應城市有各類畜禽規模養殖場(戶)2 442個,與2011年相比增加了111個。其中年出欄500頭以上的養豬場(戶)120個、萬頭以上的養豬場8個,生豬規模養殖總量達到了年出欄32.9萬頭,規模養殖比率達到了72.5%。

在生豬規模養殖方面,近年出現快速增長勢頭,具體表現在:0~50頭的散養戶呈現快速減少趨勢,50~499頭的規模養殖戶呈現出高增長率、高淘汰率的現象,500~999頭的規模養殖戶呈現出快速增長勢頭,1 000~4 999頭的規模養殖戶呈現出穩步增長勢頭,5 000~9 999頭的規模養殖戶相對較少,10 000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呈現前所未有的發展勢頭。

在生豬生產方式方面,近幾年通過實施生豬良種補貼項目、生豬標準化改擴建項目、能繁母豬補貼與保險政策等,以及加大了自繁自養模式的宣傳與推廣力度,同時在市場利益的驅動和促進下,應城市生豬生產方式發生了較大的轉變,表現在以下4個方面。

(1)自繁自養觀念大有提高。據調查,應城市現有能繁母豬養殖戶(場)1 542個,存欄能繁母豬3.68萬頭,全市仔豬供應基本實現了自給有余。

(2)生豬良種化水平逐步提高。土雜豬料肉比高、瘦肉率低、售價低的劣勢,讓廣大養殖戶逐步認識到飼養良種豬的優越性,加上近年來實施的生豬人工授精技術,使得應城市土雜豬逐步淘汰。以長大、大長二元母豬為主導品種的能繁母豬存欄量達到了3.49萬頭,占全市能繁母豬總存欄量的95%,杜長大三元雜交豬的出欄率達到了85%以上。

(3)以合作社為主的種豬集中飼養、仔豬統一供應的模式逐步形成。2011年應城市巡檢三祥養殖專業合作社,在田店鎮姜店村率先建成一個高標準的2萬頭仔豬生產基地,改變了過去合作社社員既養種豬又養商品豬的小而全的養殖模式,基地集中飼養母豬,統一向社員供應良種仔豬,減少了社員飼養種豬成本高、技術落后、工作量大的難題。

(4)豬舍標準化程度進一步提高。通過幾年的生豬“150”、“550”等標準化模式的推廣應用,養殖戶越來越感受到標準化豬舍帶來的勞動強度降低,生豬生長速度快、疫病發生少等優越性,而且還能享受市政府獎勵政策,農戶越來越注重豬舍的建設標準,改變了傳統落后的建設模式。

2.2 不同生產規模下生豬養殖的成本和效益對比分析

此次調查中,對6種養殖規模的39家養殖場(戶)進行了調查(表1),通過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表明:

(1)散養戶雖然仔豬購進成本較高,但由于沒有考慮人工成本,加之其飼料部分來源于自家剩菜剩飯,同時水電、防疫、治污等成本相對較低,以及豬的出售體重大,出欄可達到115kg以上,因此,這部分養殖戶目前略有盈利。

(2)50~499頭的小規模養殖戶,由于多采用購買仔豬為主、自繁自養為輔的生產方式,仔豬成本依舊較高。同時,在飼料方面,多以直接購進全價飼料為主,飼料成本相對較高,因此,這部分規模養殖戶目前多處于虧損最嚴重的群體,平均每頭豬虧損近180元。

(3)500~999頭的中小規模養殖戶,由于采用自繁自養為主、少量購進仔豬的生產方式,仔豬平均生產成本略高等原因,目前處于小幅虧損狀態,平均每頭豬虧損近50元。

(4)1 000頭以上的中大型規模養殖場,隨著養殖規模的增加,其管理水平隨之提高,同時因飼料原料購進量大而價格略低等原因,這部分中大型規模養殖場仍有微利,平均每頭豬盈利為35~60元。

2.3 對生豬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波動規律的探討

(1)周期性波動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生豬價格出現了6次大起大落,有專家稱生豬和豬肉價格大約以3年為一個周期上下劇烈震蕩,被稱為“過山車”式價格波動。上一輪生豬價格驟降出現在2006年底,2007年上半年開始觸底反彈,2008年達到極值,被業界成為“金豬年”。根據生豬養殖規律,生產快速增長,形成新的供需格局之后,市場價格將會進入回落期,尋找新的平衡點。2009年上半年生豬價格回歸理性,緩中有降,7月份到年底一直徘徊在盈虧平衡點附近,2012年春節后生豬價格出現持續低迷。

(2)生產供大于求。受連續兩年高價位強勁拉動和各項扶持政策影響,生豬養殖積極性高漲,大量社會資金投入生豬行業,全市生豬出欄量和存欄量快速增長,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由于生豬存欄基數大,存在一定的“剛性出欄”,當市場出現供大于求、豬價下跌時,養殖戶無法立即停止生豬生產,且不少養殖戶在豬價開始下跌時存在“惜售”心里,導致市場持續飽和,價格不斷下滑。

轉貼于

(3)屠宰加工能力不足。應城市目前沒有大型生豬加工企業,只有12處生豬屠宰廠(點),年屠宰量不足6萬頭。據統計,應城市每年需消費生豬10萬頭,雨潤、金鑼、雙匯等外地品牌企業在應城市年銷售量達4萬多頭,占應城市銷售市場40%以上,但這些企業銷售的都是自己養殖或收購的生豬。應城市生豬屠宰加工能力與養殖規模嚴重不配套,自身加工消化能力較弱,大批生豬需外銷,市場一旦出現低迷,很容易受到沖擊。

盡管當前生豬生產形勢較為嚴峻,但隨著宏觀經濟逐步好轉、扶持政策全面落實和市場調控機制不斷完善,生豬產業后勢仍呈向好態勢。

3 生豬生產方式轉變面臨的主要問題

(1)養殖技術水平不高,自繁自養模式推廣難。近幾年,應城市雖然大力推廣自繁自養的養殖方式,但是由于許多中小規模養殖場(戶)在飼養能繁母豬方面的技術水平跟不上,導致母豬生產性能低、飼養成本高,同時飼養能繁母豬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因此,部分養殖場為圖一時方便,未實施自繁自養。

(2)養豬成本日益加大,小規模養殖戶發展難。近年來,應城市小規模養殖戶一度發展迅猛,尤其是2009年的金融危機后,一些在外務工的農民紛紛回鄉創辦養豬場。但由于近幾年物價、人工成本等不斷上漲,豬舍建設及養殖成本逐年增高,比如2009年,建設1棟“150”模式的豬舍成本僅為9.5萬元左右,現在的建設成本卻高達15萬元左右,漲幅達58%。2009年出欄一頭豬成本約為1 150元,而現在的成本卻高達1 400元,漲幅達18%。中小型規模養殖戶由于融資難,多處于維持現狀的狀態。

4 生豬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1)要堅定發展養豬業信心。當前,加強信息引導,對養殖場(戶)準確把握市場動態,穩定養殖戶信心十分重要。建議多深入開展調查研究,準確把握產銷動態,加強生產形勢分析預測,特別要加強能繁母豬存欄數據監測和信息引導,防止發生大量非正常淘汰母豬現象。要加大正面宣傳力度,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及時生豬生產行情,提供準確的市場信息,穩定養殖戶信心。目前飼料原料及仔豬價格均處于高價位,繼續大幅上漲的可能性不大,要積極引導養殖戶搶抓成本上行空間有限的時機,合理調整生產結構,適當補欄仔豬,不盲目擴大生產,防止生產大起大落。

(2)要切實保護好生豬生產能力。當前最重要的是妥善做好能繁母豬保護工作,不能因短期市場波動而出售、宰殺或粗放飼養管理能繁母豬。應城市現存欄能繁母豬3.68萬頭,存欄基數偏高,要抓住生豬價格低迷時機,引導養殖場(戶)加快淘汰低產母豬,及時補充優良后備母豬,優化豬群結構,穩定生產能力。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廣小戶連片型、小區聯戶型、大場大戶帶動型等養殖模式,著力優化規模養殖結構,提高中大型規模養殖場比例。

(3)要著力強化生豬疫病防控。生豬疫病問題仍是影響養殖戶信心的重要因素。當前已進入高溫季節,高溫高濕環境極易引發各種動物疫病,加之生豬價格不好,部分養殖戶防疫意識淡化,很容易導致疫病發生。建議各級畜牧獸醫部門加大疫病防控力度,指導養殖場(戶)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做好消毒滅源工作,突出抓好集中免疫,做到應免盡免,不留空當。要組織鎮、村動物防疫員指導養殖場(戶)密切關注豬群健康狀況,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盡快處置,確保生產安全。要進一步強化檢疫工作,加大產地檢疫、屠宰檢疫和生豬運輸檢查執法力度,嚴防病害生豬及產品上市。要認真做好各項應急準備工作,制定應急預案,抓好實戰演練,確保突發疫情及時處置。

篇7

一、城市資產運營情況

1、城市國有土地資產運營方面

2、城市無形資產運營方面

3、旅游資源開發利用方面

我市具有極其豐富的金文化資源,盡管旅游產業起步較晚,但是發展的速度很快。2002年我市成立旅游局,確定了旅游發展思路,在鐵嶺市旅游總體規劃指導下,編制完成了旅游總體規劃,重點風景區也都制定了開發建設規劃。2000年以來,我市投入近億元資金完成了兀術城、兀術閣、神龜亭等具有金代特色的旅游景點建設工程及明月禪寺、環山風景路建設工程,同時利用現有的鐵煤集團現有的20臺蒸汽機車資源,開發了蒸汽機車旅游項目。調兵山風景區2003年通過遼寧省旅游局專家組的考核,被評為國家AA級風景區、省級風景名勝區,蒸汽機車游覽區被評為國家AA級風景區,并成功地協辦了兩屆蒸汽機車國際旅游節。兀術城作為遼金四大古建之一,成為2004年東亞旅游博覽會遼北地區主要代表景點之一。 2003年全市旅游總收入6744萬元,2004年全市旅游總收入7697萬元,比2003年增長了14.13%。

4、城市載體運營方面

2002年我市在城區北面建成了2.96平方公里的城北工業園區,投資1185.3萬元建設工業園區基礎設施,起步區1平方公里基本實現了 五通一平(道路通、供水通、供電通、排水通、通訊通、場地平)。同時,制訂了工業園區專項招商引資政策,吸引外地資金進入。目前,園區內入駐企業14家,資產總金額達9億元人民幣,計劃明年5月前達到40家企業。鑒于工業園區的成功經驗,為了更好地運營城市資產,今年10月末,我市又在城南拿出10平方公里土地,建設城南工業園區,其中開發區起步區占地5.6平方公里,建成后將主要引進高新技術企業。同時計劃開通中央大街南段和新梨公路兩側,建立工業走廊。

二、存在的問題

1、市、礦兩個土地運營并存。我市目前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土地統一規劃、統一儲備、統一收購、統一供地。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市國有土地大都掌握在鐵煤集團手中,而且這部分土地有許多黃金地段,鐵煤集團的開發利用(游泳館、萬福源超市等)屬改變土地用途。從城市建設改善角度來講,鐵煤集團的建設的確推動了我市的城市建設步伐,改善了城市總體環境。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鐵煤集團掌握相當存量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自行處置使用,對我市土地使用權市場激活、發展又起到相對抑制的作用。從住宅、商業開發,鐵煤集團每年都利用其存量土地在建設,要使其納入全市土地市場整體運營具有相當大阻力。

2、對土地資產運營的研究不夠。比如土地市場運作缺乏規劃,地塊的選擇有盲目性和隨機性,何時向市場推出何地缺乏科學合理的論證,或者論證經不起推敲;對土地的市場價格缺乏科學合理的論證,非專業人士確定專業價格,不利于土地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房產隱型交易,必然帶來土地的隱型交易,不利于土地市場的規范化建設;收購儲備制度還不完善,由于缺乏資金,政府不能做到對所有的閑置土地全部收購。

篇8

[關鍵詞]地質礦產勘探 問題 措施

[中圖分類號] P624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3-145-1

1引言

地質勘探是一門自然學科,隨著經濟的發展,消耗的地質礦產資源量越來越大,淺層的地質礦產資源已經被開采殆盡,地質礦產勘探實施過程中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影響了地質礦產的開采。論文將分析當前地質礦產勘探中的應用技術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想過的應對措施,為相關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參考。

2常見的幾種地質礦產勘探技術

(1)測井勘探技術:測井勘探技術常被應用到煤層的定性、定深、定厚,對地質礦產進行炭灰水、水量、泥沙進行分析,并分析其力學性質。這種技術所采取的探測方式根據聲、電、核等一系列的物理參數進行測井,運用水文測井,地質礦產氣測井的技術進行勘探,此類技術對煤炭資源的測量精度可以達到10cm,對非煤系的探測精度可以達到20cm。

(2)運用重磁電、地質雷達等技術進行地質勘探:重磁電、地質雷達等技術廣泛應用于煤炭、石油和地下水的地質勘探,主要是采用高精度的重力和磁法進行勘探,也可以采用直流電法和瞬變電磁法進行勘探,應用的領域包含一些地質構造,如斷裂、褶曲、陷落柱、沉積盆地等,對一些特定的構造和地質體進行圈定,比如含水裂隙帶、巖溶的發育帶等。

(3)高分辨地震的勘探技術:高分辨地震勘測技術對于二維、三維的礦產資源的分叉和合并區、巖漿巖、斷層落差等進行圈定和查明,從而進一步劃分地礦層的發育帶等。高分辨地震的勘探技術可以掌握詳盡的地質構造,在地質礦產的勘探中比較常用,發揮著重要的影響。

3地質礦產勘探中存在的問題

在地質礦產勘探的過程中,由于勘探技術、地質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存在比較多的問題,影響了實際的地質礦產勘探的效率,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在地質勘探開采過程中會對地質環境造成很大的破壞,發生地質災害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產生諸如水資源污染、土地沙漠化以及其他的破壞性的地質災害。某些地質勘探過程所帶來的影響雖然不會十分顯著,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消極影響會逐漸的累積,對于我國地質礦產勘探事業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影響地質礦產勘探質量的提升。

(2)地質勘探的生態破壞預測不足:當地質礦產勘探之后,會造成一系列的地質危害,導致地區的生態平衡破壞。因而需要對地質勘探后的生態破壞進行預測評估,以免帶來潛在的風險,但是當前地質勘探后的生態破壞預測的手段不足,相關的理論知識也不充分,造成相關的工作不到位,難以將勘探后的災害降低到最小。

(3)開采后的治理工作不足:由于對礦產資源進行大量的開采,淺層的地質資源逐漸枯竭,需要向深層的地層進行勘探分析,但是開采越來越深,地下水文地質的復雜程度加大,在進行深地層的礦產勘探時常發生突水的事故,加大了勘探的難度,并且治理的難度也相應的增加。如何進行開采后的治理工作,成為了研究的難點,尤其是研發出一種可以預測突水的技術十分必要,但目前的技術存在很大的限制,工作的效率不高。

(4)基礎性地質工作推進的速度慢:在某省的區域調查中,除了要針對整體的工作進行調整之外,還要加強整體的探礦工程,保障礦產資源開采的基礎上進行綜合控制,但由于條件有限,有些地區在基礎性地質的工作推進時存在不足,速度慢,建設的質量不高,限制了礦產勘探效率的提高。

(5)深部找礦技術有待進一步的提升:許多企業為了追求初期的效益,往往在前部開采時有很大的隨意性,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費,而涉及到深部的地質礦產勘探,將會面臨更大的難度。深部找礦的技術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技術手段有待進一步的提升。

(6)綜合研究薄弱:地質礦產資源勘探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需要科學的理論基礎作為依靠,在我國的開采礦產資源中,綜合性的研究工作比較缺乏,影響了整體的礦產資源勘探。

4地質礦產勘探相關的應對措施

4.1研發新的勘探技術

當前地質礦產的勘探技術比較薄弱,因而需要加強相關技術的研發,提高地質礦產勘探的質量,例如井下勘探技術、遙感技術、水平鉆進技術、動態地質勘探技術等,也可以結合幾種不同的技術,如遙感技術為例,主要是結合了衛星定位與計算機技術,對礦區的資源和環境進行有效的勘測,是一種半智能、半自動的地質勘探系統。

4.2加快煤礦開采與天然氣一體化的步伐

加快煤礦的開采與天然氣開采一體化除了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還能對環境進行保護,二者一體化的發展需要從理論上進行研究,需要天然氣開采與煤炭開采密切配合,對于一些天然氣富集的礦區進行深入的研究,總結相應的規律,并進一步的創新,生產出與之適應的設備,起到提高開采率,減少污染的目的。

4.3加強信息的傳播

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各行各業的發展,新技術的發展可以提升地質礦產勘探的效率,如引入的并行分布式處理、人工智能、神經網絡、大容量存儲、多媒體工作站等技術,在分析處理一些數據時更加高效準確,探測的自動化程度也更高,可以有效的控制勘探的質量。

5結束語

我國的經濟發展對地質礦產的依賴越來越大,提升地質礦產資源的開采效率,需要地質礦產勘探技術的不斷進步,論文研究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分析相關的應對措施,為提升整體工作效率做出一定貢獻。

參考文獻

[1]王樹江.淺談煤田地質勘探技術發展[J].民營科技,2011(4).

[2]曹桂華,朱霞,嚴良.我國礦業對外投資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5(9).

[3] 徐少龍.探討地質礦產勘探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J] .河南科技,2013(07):187.

[4]虞國超.地質礦產勘察的現狀以及在實施中存在的問題[J].科技致富向導,2012,07(21):269.

[5]張宏.淺談地質礦產勘查項目質量控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2,15(24):40-41.

篇9

[關鍵詞]地質勘查 礦產工程勘查 方法介紹 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 F407.1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2-132-1

0引言

地質勘查技術包括技術種類較多,主要就是利用物探、鉆探、遙感、測繪等對地質結構進行研究與分析,近些年此類技術在礦產工程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和深入,為礦產工程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

1礦產工程地質勘查的工作

1.1對資源進行拓展勘查

礦產開發有一定的資源局限性,在開發中礦產開發的年限決定其生產的發展,任何礦產的開發都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多數礦產工程都必須重視持續性開發,所以在礦產工程中必須利用勘查技術對潛在的資源進行勘查,尤其是對銅礦、鉛礦等更應進行持續的勘查,發現潛在的資源以保證礦產生產的持續性。

1.2幫助生產勘查

在礦山進行開發的過程中,必須進行持續的地質勘查才能為礦產工程提供必要的數據支持,指導制定的相關的工作計劃和生產計劃,因為礦山開采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且在開發中會不斷遇到新的地質問題,所以在生產的過程中也必須進行地質勘查,以此保證礦山的合理開發與充分開發。對于生產中的礦山而言,開采對地質結構是一種破壞和干擾,所以必須對地質情況進行及時的勘查,同時也是對周圍礦產蘊藏情況的調查,以此指導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工作。對已經開發的礦區進行安全評估,對未開發的地區進行礦物勘測,對于礦山生產顯然意義重大。

1.3對礦產進行綜合性評價

礦產生產與工程中往往存在礦產綜合開發的問題,即對礦產的類型以及伴生礦等情況進行分析,進行綜合性評價,并制定相關開發計劃等,綜合開發或者緊缺礦產開發甚至是尾礦生產都離不開地質勘查,因此勘查技術可以幫助其實現綜合性開發,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1.4關閉階段的地質勘查

礦山生產接近尾聲時需要對礦山進行關閉處理以及復墾工作,這些都需要對礦山地質情況進行勘查,并提供重要的資料,指導礦產工程進行后期的坑道關閉以及環境保護等。開發完成之前應進行必要的地質評估,關閉前應提交地質報告方便工作的開展。對于廢棄的礦山或者閉坑礦山等,必須進行地質和環境評估主要是保證環境以周圍的居民生產和生活的安全。并可以根據資料對礦山的地質環境進行綜合性的利用或者開發,因此勘查資料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

2礦產地質中所采用的勘查方法

2.1地質填圖

此類技術就是在礦產地質勘查的過程中利用相關地質理論對所需要開發的地質結構進行分析,對地質礦產的生成以及結構進行全面的分析,主要是細致調查生產區域內的地質結構以及巖層的基本性質,對其成礦的規律以及地質信息進行匯總,除了獲得必要的礦產資源分布信息外,也對地質情況進行了解。

2.2礫石分析

礫石分析也是一種重要的地質勘查技術,主要是對礦體表層風化的礫石進行調查與分析,或者根據與礦化相關礫石性質進行分析,因為重力和冰川、水流等作用,礫石會呈現出大范圍的分布,且與礦床的分布有直接關系因此通過對礫石的研究與分析可以直接獲得山坡、水系、冰川的活動規律從而找到對應的礦床位置。該技術通常可以通過直接的觀察與分析來獲得最為直接的地質資料,從而幫助礦產工程獲得第一手的資料。

2.3重砂分析

在礦產地質分析中可以利用各種疏松的沉積物中的自然礦砂來進行分析比對,從而獲得礦床的性質和位置等,并將砂礦作和原生礦作為尋找的目標,通過對重砂的分析來獲得礦產的位置與分布情況。

3礦產工程地質勘查技術應用

3.1地形結合工程測量

地形和工程測量就是采用國家地理高程的基準點來對礦區的位置進行標定,如果在勘查中需要對邊緣的礦區進行勘查則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統進行全面的測量與分析,獨立構建一個坐標系統完成測圖,獲得礦區相關的數據資料。在測圖的過程中應選擇適應勘查的儀器設備等,并確定定位時間、定位程序等,并對測量的精度等進行全面的規劃與分析,確定標準與明確說明,以此提高勘查的準確性。同時對于精度應嚴格的要求,執行規范中的標準,滿足勘查的要求,對于不同的勘探剖面比例尺,應保證實測剖面的準確。

3.2地質填圖的應用

地質填圖在應用時不論是比例如何其都應作為地質勘查的基礎,填圖必須精確,必須滿足規范中的精度要求。對于比例尺較大的填圖而言其服務的對象時礦產勘查、礦山建設等。因此選擇比例時應根據實際的工程需求選擇,以礦體規模、復雜程度、勘查階段等作為標準。做好地質點設置的工作,當布點完成后,應利用儀器幫助繪制具體的點的位置。如果是薄礦體、標志層等抑或是特殊地質對象等,應可以擴大進行標識。

3.3水文地質技術應用

水文地質尤其重要的勘查意義,水文地質工作也是勘查的過程之一,對于不同比例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等調查的結果,其都應滿足相關比例尺的約束范圍。同時應滿足礦區內的水位地質、工程地質等基本的需求,對于專業的水文地質工作以及巖層礦物物理學性質檢測而言,其都應滿足向規范的要求,并保證檢測結果的真實性。

3.4探礦應用

探礦時應按照勘查技術的應用特征進行選擇性應用,利用勘查結果對有利于成礦的區域進行重點勘查,這樣容易獲得更好的效果。在實際的應用中應重點弄清斷裂帶的相關分布情況,并對礦田、礦床的展布層次進行細致分析,獲得其分布的特征。控制礦田、礦床的斷裂曾與控制區域的深大斷裂帶有著相關的規律。同時在不同的地質構造作用下,形成礦床的條件也會發生改變,此時應注意與區域深大斷裂帶近于平行或斜交的次級斷裂構造控制的礦田、礦床成礦帶,并也以一定的間距行排列產出。因此,沿不同級次與成礦關系密切的斷裂追索,對比成礦地質條件,易于取得好的找礦效果。

4結束語

技術發展促進了礦產勘查工作的發展,未來可以在礦產工程中獲得更好的生產效率,使得自然資源得到利用,并對礦山周圍的環境加以保護,勘查技術已經被重視并大范圍的應用到生產中,而未來的發展的集中在將傳統技術和方法與新技術結合起來,并使之發揮更好的勘查效果上。

參考文獻

[1]孫景先,王玉東.地質找礦的地質勘查技術分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4(05):58-59.

篇10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投資環境優勢;招商引資;作用;問題;建議;安徽宣城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5-0330-02

現代農業的發展為整個農業生產和產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科技化成為現代農業的發展趨勢。近年來,宣城市把建設現代農業作為主線,充分發揮其獨特的區位優勢、生態優勢和資源優勢,圍繞主導產業,大力開展現代農業產業招商引資,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提升了農業產業化水平,為帶動農業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起到積極的作用。

1 宣城市農業投資環境優勢

1.1 區位交通優勢

宣城市位于安徽省東南部,地處蘇、浙、皖3個省交匯處,地理位置獨特,是連接沿海與內陸的樞紐。以宣城市為中心的3 h經濟圈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泛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綜合實力最強的區域之一。距合肥市、南京市、杭州市均在200 km以內,距上海市也僅260 km,公路鐵路水路交通完善,物流暢達,農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基地的產品可快捷地送到蘇浙滬皖等地的各大城市。

1.2 農業產業優勢

宣城市農業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經科學規劃和多年引導發展,農業產業化與農產品加工產業獲得長足發展,已形成禽業、糧油、竹業三大農業經濟板塊和山核桃及森林食品、茶葉、絲麻、特種蔬菜、南漪湖水產品、皖南煙葉六大特色產業。2012年,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達436億元,全市農業龍頭企業達1 285家,其中龍頭企業國家級6家、省級95家。擁有寧國、廣德和宣州3個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區,擁有績溪、寧國、廣德3個省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

1.3 農業資源要素優勢

宣城市是安徽省和蘇、浙、滬地區重要的糧油、畜禽、茶葉、森林食品、絲麻、蔬菜、水產生產基地。自古物產豐饒,南湖銀魚、水陽河蟹、水東蜜棗、廣德毛竹板栗、寧國山核桃以及敬亭綠雪、涌溪火青等綠茶系列,皆屬地方名產,全市現有具地域特色的農產品40個以上,注冊名特優新農產品310個。“三品一標”認證企業160家,產品總數達264個。全市85%以上的農產品銷往長三角地區,連續多年在上海市成功舉辦農產品展示展銷活動,“生態宣城、綠色產品”美譽度不斷提高。

1.4 生態環境優勢

宣城市山清水秀,是皖南國際旅游示范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安徽省生態環境最優美的城市之一。全市林木綠化率達58%;年空氣環境質量二級以上超過360 d,優良率達98.9%;主要河流水質監測達標率100%;集中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級生態示范區4個。

1.5 高效政務環境

為了進一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市委、市政府通過建立健全行政集中審批制度、招商引資項目全程幫辦服務制度、重點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制度,開展百名科長民主考評活動,出臺一系列鼓勵投資的扶持政策,不斷提高行政服務效能,全市上下形成了親商、重商、安商的良好氛圍。

2 農業招商引資在建設現代農業中作用

2012年,市本級完成招商項目16個,意向投資64.6億元,其中已落地項目4個,總投資8.7億元;已簽約項目4個,計劃投資13.4億元;在談和跟蹤項目8個,總投資42.5億元。縣(市)區吸納農業招商引資項目35個,招商引資達11.0億元。全市農業產業化大中型項目建設、農業產業化示范園區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為全市農業下一步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2.1 招商引資優化農業產業結構

依據宣城市農業產業化“十二五”規劃建設目標及現代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發展需要,并通過全市調研,決定立足農業產業化基礎、生產要素資源、區位條件等各項優勢,依托市本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農產品加工示范區和宣州區范圍內有利于現代農業發展的丘陵崗地,招引資本規模大、產業層次高、牽動性強的農業項目。重點向投資客商推介農產品工業園建設、生豬養殖屠宰加工、畜禽飼料加工、獸藥及生物制品生產、蔬菜基地建設及配套加工、高山茶葉基地建設及配套加工、中藥材深加工等7類擬招商項目的基礎資料、相關產業政策及其他準備工作,同時在宣州區范圍內組織內安徽華衛集團禽業有限公司等6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編報招商引資對接項目6個。

2.2 招商引資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農業招商不僅是資本的引進,還是現代農業管理經驗的引進,是經營模式的引進。把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作為招商引資出發點,重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改擴建項目的嫁接與招商工作。如在合肥市農展期間,宣城市就安排了3家茶葉企業與中糧集團分別就開發有機綠茶、精品烏龍茶、出口綠茶等項目進行接洽。又如和威公司與江西雙胞胎集團合作的畜禽飼料生產銷售項目,在宣城市建設年產80萬t的飼料加工廠,現已竣工投產。

2.3 招商引資加快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2012年全市農產品加工產值43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239家,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值達361.7億元。建立了休閑農業項目庫,組織編制了50個全市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2012—2014年重大項目,建成國家級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2個、省級4個、農業休閑園區和鄉村旅游觀光示范點906個。成功地引進了宣木瓜深加工、飛洪生態農業科技、宣城生態農業觀光園等項目。很好地將宣城市特色農產品向深加工、精加工、出口加工拓展,將農業與特色觀光、休閑度假、生態養老項目有機結合起來。

2.4 招商引資帶動就業,提高農民收入

內外資本進入農業領域,租用、征用農民的土地,興辦規模型農業企業,不僅有利于提高農業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程度,而且助推了農民向二、三產業轉移,使不少農民成為擁有土地、享受租金、獲得工資的新型農民。同時為工業化提供了人力資本,為城鎮化提供了集聚人口,進而加快了農業和農村現代化的進程。如宣州區聘請上海孫橋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編制了五年發展規劃,出臺了《關于推進宣州區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的實施意見》及多項扶持示范區建設的政策措施。目前,示范區已流轉土地1 200 hm2,落戶示范區的龍頭企業12家,基礎設施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近2億元,輻射和帶動周邊農戶2 000多戶。201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9 036元,比上年增長15.2%。

3 農業招商引資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農業項目儲備不足。據統計,全市規模以上的農業項目儲備不足20個,有重大招商前景的項目更少,往往是招引的企業有意向來投資某方面項目,再去安排相關招商工作時,缺少主動向投資企業推介招商項目庫。二是客商多,但規模小,產業層次不高。受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農業領域的投資與往年相比,呈上升的趨勢,加之宣城市的區位優勢突出,江、浙、滬3個地區來宣城市考察的客商多,聯系洽談的項目也多,但產業層次不高、投資規模偏小,主要集中在現代農業基地建設方面,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偏少。三是農業資源呈緊縮的趨勢,億元以上種養業項目落戶難。億元以上的農業項目用地面積較大,加之大面積農業用地的資源緊缺,涉及農戶多,土地流轉協調困難等因素的影響,制約了一些項目的承載。

4 農業招商引資工作的建議

4.1 加強農業項目儲備庫建設

農、林、水等農口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和掌握的信息,切實抓好農業產業項目庫的建立、充實、更新與完善。要堅持以全市現有資源為依托,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政策為依據,真正開發出一批質量高、競爭力強的好項目、大項目[1]。

4.2 科學定位農業產業招商方向

一是招商區域定位上,繼續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為重點,力爭在境外招商上有進展。二是招商項目定位上,要以突出投資億元以上農產品加工項目、農產品基地與物流項目和休閑觀光農業項目為重點,積極引進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集聚、能形成產業鏈的龍頭項目,引進科技含量高、市場銷路好、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引進能充分發揮宣城市特色的大項目[2]。三是招商項目落戶上,將市開發區作為招商主陣地,積極招引項目落戶市開發區,有特殊需求的項目加強同各縣市合作,同時要重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改擴建項目的嫁接與招商工作。

4.3 加強項目選址落地環節工作

對農業招商引資所需的種養殖基地、農業新科技示范基地,可借助土地流轉平臺優先予以落實,引導和鼓勵農民依法、自愿、有償地將土地流轉給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鼓勵農業產業化項目投資者參與土地規模經營,按照農用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要求,創新土地流轉激勵機制,帶動土地流轉[3]。因地制宜,可以在宣州區境內,規劃出一塊生態環境好、交通便捷的地塊,建設農產品加工園區和物流園區。

4.4 完善優惠政策與配套服務

針對農業產業招商引資地特點制定優惠政策,將原有分散的投資優惠政策進行整合和梳理,制定一套切實可行、操作性更強、更優惠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4]。積極完善相應的配套服務,確保農業招商引資招得到、引得進、安得下。

5 參考文獻

[1] 王偉.襄樊市農業招商引資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21(7):20-21.

[2] 柯建中.積極引資 促進特色農業產業化[J].農村發展論叢,1997(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