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合作范文

時間:2023-03-18 18:36: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會合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學會合作

篇1

關鍵詞:合作學習 策略 應用 注意問題

一、合作學習策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系統利用教學支柱因素之間的互動,促進學生的學習:以團體成績為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

1 合理分組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前提

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首先必須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合作學習一般采用異質分組和以任務為中心組合。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現有教材中豐富多樣的題材,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為載體,開展任務研究型小組合作學習活動。

2 有效的合作方式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必要條件

合作學習的組織形式有多種。將合作學習的策略應用于英語文化教學,教師可針對不同的文化內容采取不同的合作學習方式導入。

2.1小組問題討論式(Group Discussion)

各小組根據教師給出的或學生提出的話題或問題展開思考和討論,各個組員自由發表意見。經本組記錄員記錄整理后,由報告員向全班展示匯報。教師要愛護學生的創新意識,積極鼓勵,引導學生發言和爭論。

2.2角色表演式(Role-play)

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是能夠在特定的情景中運用外語進行得體的交際,傳遞信息。交流感情。角色扮演讓學習者在模擬的社交情景中扮演不同的角色,獲得交際能力,為以后在真實社會環境中運用外語打下基礎。在初中英語課文中許多交際文化項目如打電話、問路、看醫生、就餐、購物和中西方文化差異等,都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導入。

2.3切塊拼接式(Jigsaw)

切塊拼接方法是一種進行文化教學、提高交際能力的有效方法。教師將討論的題目分成幾部分,后將學生分成小組來學習事先就分割成片段的材料。然后備小組中學習同一內容的學生在一起討論他們學習的那部分內容,直至掌握。接著學生們分別返回各自的小組,輪流教他們的組員所學習的那部分內容,學生要想掌握其他的內容,唯一的途徑就是認真聽他們小組成員的講解。因而他們具有彼此支持的動機并表現出對彼此作業的興趣。

2.4團隊游戲競賽(Team Games Tournament)

團隊游戲競賽是合作學習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它能在課堂上營造一種輕松、友好和合作的氣氛。游戲競賽有多種多樣。為了訓練學生在單位時間內的英語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聽力,課上常用“句子接龍(Sentence After Sentence)”游戲競賽。另外,為了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和寫作能力,進行“編故事(Making upStories)”游戲競賽。最后老師或各組代表在全班宣讀每組寫的內容,評出等第獎加以鼓勵。

3 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是合作學習取得成功的保障

評價是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手段,學生在合作學習之后,對別人和自己的發現、體會進行反思、評價,捕捉有用的觀點和思想,找出其中的不足和問題,使認識深化,促使他們在寬松、開放的合作評價中正確認識自我。學會反思。學會評價。

二、小組合作學習中幾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1 要把握好小組合作學習的度。小組合作學習應該用在重點和難點上,用在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應用能力上。合作在數量上不應過多,時間不宜過長。

2 在合作學習中,教師應發揮著創設學習環境和氣氛,維持學習秩序等作用;其次,教師既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也是共同合作者:再次。在活動中,當學生的言語活動出現嚴重的錯誤時,教師必須指出并作出更正;最后,教師必須對學生學習的結果進行測評,必須及時提供反饋和相應的幫助。因此教師在整個合作學習過程中起到“協調、激發、合作、監控、反饋”的作用,讓學生在合作中進步。

3 合作學習不能代替個體獨立思考,兩者應有密切聯系。小組合作學習的課堂結構應是:個體獨立學習-小組合作學習-全班展示交流-個體得到修正-獲得新認識。在合作中進行互相監控,達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篇2

學會合作 重慶市渝中區 重慶大同實驗學校六年級二班 宋山 這次的大同體育節上,有一個有意思的集體項目--齊心協力向前沖。這可要考驗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20個同學的腳一個連一個的綁起來,一起跑30米,最先到達終點的班為第一名。

離比賽還有幾個星期,我們班就開始了魔鬼似的訓練。剛開始,我們都各走各的,一些快,一些慢,沒走兩步就“全軍覆沒”了,重重地摔在地上爬不起來。“就怪你,走那么快干嘛?”“是你走慢了!”……我們互相埋怨,怪這怪那。當時,我也是特別氣憤,心想:怎么遇上這么些人,不知道齊心一點。要是把我復制20個參賽,準能拿第一!就這樣,一氣這下,全隊解散了,誰也不搭理誰。后來,我冷靜下來一想,發現這不是某個人的錯,而是我們缺少團隊精神。想到這兒,我立刻跑去動員他們,重新開始了訓練。這次,我們一邊練,一邊分析總結,找方法,找技巧。我仔細琢磨著:我們要是規定了每步的距離,并且喊起拍子,喊“一”時單數列出左腳,雙數列出右腳,喊“二”時單數列出右腳,雙數列出左腳,這樣一來,20個人不就像一個人在走了嗎?這下有了方法,我們走的速度明顯提高了,從四、五秒一步到一秒一步。在烈日下,我們練了許多遍,大家都學會了互相鼓勵。一直訓練了很久,沒有哪一個人不是汗流滿面,沒有哪一個人不是筋疲力盡,但自始至終都沒有人提出要休息。說實話,練到后來我真的是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摔在地上,不靠同學們拉一把,根本爬不起來。我時刻都鼓勵著自己,堅持下去,再練幾遍我們又可以進步些了,不要因為我一個人而影響了集體的利益,這樣,我又強打起了精神,認認真真地參加訓練。

不知練了多長時間,我們這次的練習才結束。解開繩子,我才發現自己的膝泉已經被摔破了,腿脖子都腫了,現在自己的全身都濕透了。

我們一直都在訓練著,直到比賽那天。這場比賽我們得的第三名,這個成績雖然不算好,但在訓練中,我們學會了合作,這也是我們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獲。 [推薦給朋友] [顯示打印]

篇3

上大學了,自己有好多好多時間可以揮霍了,但是我也發現了自己學會了好多壞毛病,總是愛顯擺自己。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所有大學生的通病,還是自傲的表現。

我是一名苦逼的醫學生,但是我卻很喜歡,因為我們經常會有一些實驗課,而內容當然就是解剖小動物了,每次實驗課我總是沖在最前面,當實驗動物領到手后,我就開始動手操作了起來,其他人都是兩三個一起,而我或許是顯擺自己多有能力一樣,總是一個人,并且每次都能得到老師贊揚,但是,這樣的情況卻被一次實驗改變了。

那天我們學習的內容就是解剖后的縫合,我向往常一樣,拿著實驗動物開始做了起來,雖然傷口有了,但是縫合時卻遇到了麻煩,因為必須有一個人幫忙控制傷口才行,我靠其他人都配合的很好,而我卻始終完成不好,我知道了自己的錯誤,此時此刻我才知道一個人的力量是多么有限,一臺好的手術,不是靠自己一個人就能完成的,必須通過一起的努力才能做好。

通過那次實驗課,我想了好多,在接下來的課堂里,我學會了與他們合作,并且我進步的更快了。

篇4

關鍵詞:語文;培養;合作;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自主、合作、探究”是適應時代要求和語文教學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這種方式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啟發和幫助下,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群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于創新精神。在學習語文中,我們提倡合作中學語文,語文中會合作。

合作學習是一種社會型學習模式,致力于構建一種學習群體,通常以小組學習為主要形式。就是在以班級授課制為主的教學組織形式下,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改善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構建全班教學、小組集體合作學習、學生個體學習的教學動態組織系統,通過師生、生生的多項互動交流,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語言實踐和自我表現的機會,既讓每一個學生都表現自己的學習心得,也養成注意聽取別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啟迪,互相幫助,以解決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當前的孩子,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他們生活在眾多家人的精心呵護疼愛下,因此失去了很多和別人交往合作的機會,從而變得不和群,攻擊性強。而今天義務教育的目標中,就有教會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孩子雖然是社會中的一個個體,但他不會脫離社會而獨立存在。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學會合作會使學生終身受益,這是每一個小學教師所必須注意,并逐步在教學中做到的。

一、培養學生學會合作 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

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首先要樹立學生的合作意識。意識是需要的動力,只有使學生擁有這種意識,孩子才會有進一步去找合作伙伴,并進行合作的欲望。“眾人拾柴火焰高”;“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這樣的道理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此時我們不需要講深刻的道理,只要舉行一次拔河比賽,再組織學生討論:為什么我們會失敗(勝利)?與對方拔河,只選一個力氣大的同學行不行?為什么?經過討論,學生就能從中輕易明白“團結起來力量大”的道理,這就是最初的合作。除此之外,我們可以在教學中設置各種形式的問題或活動,這些都是一個孩子無法在課堂上獨立完成的,但是只要找一個小伙伴,兩個人可以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可能一開始,剛入學的孩子只是有這種想法,卻并不馬上付諸實施,只要稍稍加以暗示,很多孩子就會馬上去尋找自己身邊的同學,并提出合作的請求。當他們從簡單的合作中獲得成功,于是就有了合作的快樂,從而逐步擁有進一步合作的動力。

二、培養學生學會合作 提供學生合作的機會

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其次要為學生提供合作的機會。學生有了合作的意識,但不給他們這種機會,顯然也是不可能學會合作的。人是社會的人,是社會動物,不能脫離社會,更不能脫離我們的教育教學。其實在我們的教學中合作學習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只要我們善于運用,這種機會還會更多。語文課上,我們可緊密結合語文課的學科特點,為合作學習提供更廣闊的空間。講關于《春天》的課文,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借助書籍、網絡、資料,找有關春天的詩、春天的畫、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散文,寫在規定的稿紙上,在教室里粘貼,并選自己喜歡的,在班上進行歌頌春天的表演會,看哪一組的資料找的最全,哪一組的表演最出色?這樣既給學生表現的空間,也讓學生學會合作。另外,語文課本上有許多課文可以編成課本劇。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根據課文內容來編課本劇,并在班上舉辦課本劇大賽。編課本劇,也許一個人能夠完成,但是要想演課本劇一個人是萬萬不行的。因此,每一個學生都會挖空心思去尋找自己需要的演員,并下一番工夫進行排練。這個時候,他們選擇合作伙伴已經由小組范圍到班級范圍,已經不局限于小范圍了。我們還可以借助各種形式的班隊會,教會學生學會合作。在去郊外野炊時,我把班級學生按自由組合的方式分開,每一小組的每一個人都按小組長的分配,擁有自己的工作,生火的只管生火,洗菜的只管洗菜,挖紅薯的只管挖紅薯,挖花生的只管挖花生……而所有同學的工作組合起來,正好作成一頓豐盛的午餐。有的小組因為沒有分好工,或者小組成員合作不力,就弄得亂七八糟。我請做的好的談自己的經驗,也請與之相反的總結自己的教訓,使他們懂得,只有更好的分工協作,才能做好一切事情。當然,合作學習作為一種能力,決不只是簡單的學習和合作,而是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循序漸進的一個又一個過程,他不可能是短時間就會有很大提高的。

三、培養學生學會合作 具有大膽創新的開拓精神

培養學生學會合作,還必須有大膽創新的開拓精神。作為一位老師,如果不去不斷學習,使自己擁有更多的知識和更先進的教改理念,就會和時代脫節,自己也會變得畏縮不前。“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我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業務水平,才能去大膽開拓。在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創新和開拓則顯得猶為重要,因為我們不能只拘泥于現有的幾種固定模式。有些前人的東西適合我們的學生,我們可以拿來用,而有些模式已經嚴重制約了學生這種能力的發展,我們必須從自己的實際實踐中,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學生用的方案,

四、培養學生學會合作 走出目前教育教學的誤區

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必須走出目前教育教學的誤區。英國哲學家洛克曾經告誡人們:“教育上的錯誤比別的錯誤更不可輕犯。教育上的錯誤正如錯配了藥一樣,絕不能錯第二次、第三次去補救。”誤區之一:當前,只要一提起合作學習,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討論,好象合作學了討論就是討論,再沒有第二種方法了。而且,在一節公開課上,好多評價的標準就是學生討論了幾次,討論次數多,就是課講得好,否則就是不好,卻絲毫不考慮學生真的參與了沒有,學生真的在合作嗎?于是,不管適合與否,課堂上充滿了討論,誰又去調查過里面到底有多少水分和學生的無奈?討論常常會使優等生從眾多同學中脫穎而出,而更多的學生只不過給他們充當了配角和鋪路石,他們只是平淡地敷衍了事。誤區之二:在城市戶口完全放開的今天,國家正規公立中小學已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學校都人滿為患,在大班額的教室,學生別說討論了,連轉一下身都有困難,他們會全身心地投入嗎?只適合小班額教學的討論已失去了他固有的陣地,我們為什么還要繼續沿用?再用下去還會受到多大效果?誤區之三:合作學習只能在同一個班級內進行,不同年級、班級幾乎沒有合作的機會和可能。一位教師,常常只注重在本班培養學生進行合作,很少把眼界放開,使學生能走出去、請進來,把家庭、社會、學校這三位一體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有更多參與合作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誤區之四:合作學習的形式比較單一。在很多課堂上我們常常看到的是學生和學生的合作,男生和男生的合作,女生和女生的合作,并且只局限于四人小組之內,師生之間的合作則很少。這些,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學會合作學習,恰到好處尋找語文教學中,學生合作的知識點,對于一個語文教師來講是勢在必然。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今天,教學生學會合作,培養這種能力,更有助于學生語文課的學習,在合作中學習語文,語文中學會合作,將是學生一生受益的事情。

參考文獻:

篇5

這次的大同體育節上,有一個有意思的集體項目--齊心協力向前沖。這可要考驗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20個同學的腳一個連一個的綁起來,一起跑30米,最先到達終點的班為第一名。

離比賽還有幾個星期,我們班就開始了魔鬼似的訓練。剛開始,我們都各走各的,一些快,一些慢,沒走兩步就“全軍覆沒”了,重重地摔在地上爬不起來。“就怪你,走那么快干嘛?”“是你走慢了!”……我們互相埋怨,怪這怪那。當時,我也是特別氣憤,心想:怎么遇上這么些人,不知道齊心一點。要是把我復制20個參賽,準能拿第一!就這樣,一氣這下,全隊解散了,誰也不搭理誰。后來,我冷靜下來一想,發現這不是某個人的錯,而是我們缺少團隊精神。想到這兒,我立刻跑去動員他們,重新開始了訓練。這次,我們一邊練,一邊分析總結,找方法,找技巧。我仔細琢磨著:我們要是規定了每步的距離,并且喊起拍子,喊“一”時單數列出左腳,雙數列出右腳,喊“二”時單數列出右腳,雙數列出左腳,這樣一來,20個人不就像一個人在走了嗎?這下有了方法,我們走的速度明顯提高了,從四、五秒一步到一秒一步。在烈日下,我們練了許多遍,大家都學會了互相鼓勵。一直訓練了很久,沒有哪一個人不是汗流滿面,沒有哪一個人不是筋疲力盡,但自始至終都沒有人提出要休息。說實話,練到后來我真的是一點力氣也沒有了,摔在地上,不靠同學們拉一把,根本爬不起來。我時刻都鼓勵著自己,堅持下去,再練幾遍我們又可以進步些了,不要因為我一個人而影響了集體的利益,這樣,我又強打起了精神,認認真真地參加訓練。

不知練了多長時間,我們這次的練習才結束。解開繩子,我才發現自己的膝泉已經被摔破了,腿脖子都腫了,現在自己的全身都濕透了。

我們一直都在訓練著,直到比賽那天。這場比賽我們得的第三名,這個成績雖然不算好,但在訓練中,我們學會了合作,這也是我們參加比賽最大的收獲。

篇6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往往不是貫穿于整節課的始終,而是常常和其他的教學形式相結合。只有根據一節課的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自身的情況選擇恰當的模式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基于這一情況,在物理教學中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模式必須要注重實效性。對此,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作了一些探索。

一、適時分組,有效探究

1.生活中許多問題都與物理息息相關,讓學生帶著物理問題走進生活,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由于要通過多種渠道獲取信息,所以任務多,時間緊。學生通常不具備獨立完成任務的條件和能力,如果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就會很快捷。

在研究電熱器的時候,我讓學生課前分組去收集有關電熱器的資料。為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又請學生分組去收集其它能轉化為熱能的設備的相關資料。收集的資料拿到課堂上向大家展示,并以小組辯論的形式,進行組與組之間的交流。

我要求大家以計算的數據為理論依據,比較電熱器和其他發熱設備的優劣,學生課堂氣氛活躍,踴躍發言,整節課情緒始終處于高漲狀態,一節課下來,擴大了師生的知識視野,在愉快的合作中,大家輕松地掌握了電熱器的知識和與之有關的其它知識。

2.物理學是以觀察、實驗為基礎的科學。一個好的物理教師往往把一些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把驗證性實驗改為探索性實驗。這將為學生學好物理創設良好的實驗情景,提供充足的感性體驗。但是,如果安排每個學生獨立完成大量的實驗,獲取每一個數據,課堂教學的時間明顯不足,這時采取小組合作探究的方法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既保證了教學任務的完成,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又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合作的意義。

如教學《浮力阿基米德原理》時,學生對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存在許多模糊認識。僅憑教材中一個實驗,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為此,將此實驗由演示變為學生分組探究。首先,讓學生分組討論,探究一下影響浮力的大小因素,接下去就是驗證。學生們采用物理學中常用的“控制變量法”設計出一組組簡便合理的實驗方案,課堂上人人動手,借助桌上已有的實驗器材,一試身手。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進程中,培養了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科學設想能力,在探究與實證間建立聯系的思維能力,真正發揮了物理小組合作探究的功效。

3.有些物理知識較為抽象、深刻,有些開放性的甚至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由于學生個人認識能力的局限性,單靠某個學生獨立思考會出現困難或回答不全面。這時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形式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

在小組活動中提出各人的疑問,讓小組成員充分發表意見,在切磋爭辯中過濾問題,去偽存真,通過有意義的協商和共享,從別人的意見中受到啟發,教師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點撥,從而使學生對物理問題的認識更加深入和全面,培養學生全面考慮問題能力,擴展思維空間,豐富各成員的知識結構。

二、科學分組,全員學習

1.科學地組合探究小組是小組合作探究的前提。

學習小組的科學組合非常重要。全班學生按照成績、能力傾向、個性特征等分為若干個小組,這樣既可以增加小組合作成員的多樣性,同時又可以增加合作學習小組間的競爭性。每組四人,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誰組織、誰作記錄、誰承擔小組發言的任務、小組成員發言時其他同學干什么等等。小組各成員應形成一個利益共同體,形成一個有戰斗力的群體,確保每一次探究的質量。

2.教師應在課堂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合理引導,積極調控,承擔好探究促進者和合作者這一角色。

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設計好總體方案,讓學生有目標地進行合作探究。如在探究電熱器的教學中,讓學生常帶一些有范圍的問題去進行各種資料的收集。學生進行電熱器與其他發熱設備的優劣辯論時,教師有針對性地讓學生從收集的材料中選取有價值的數據,并對辯論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指導性地啟發,做他們的“航標燈”。在小組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必須仔細觀察各合作小組成員的合作情況,并及時發現小組合作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并采取一定的調控措施。比如在探究電熱器教學中,學生在討論和辯論的過程中,及時表揚速度快、有創新的學生,并通過行間巡視,質疑問題,個別詢問等途徑進行調查,把游離在小組之外或長時間保持沉默的成員“拉進”小組的討論中,促進小組合作探究有效進行。同時,在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除了起指導和促進作用以外,還要和學生一起平等討論交流,是他們討論小組中的一分子。比如在排除電路故障教學中,和學生一起參加小組的討論,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學生能完成的任務,教師決不代勞。

三、合理評價,鞏固學習

小組合作探究的成功是基于小組合作成員的共同努力,必須發揮每個小組成員的最大潛能,講求整體目標達成的同時實現個人目標。

進行小組合作探究評價時要把探究過程評價與探究結果評價相結合,對合作小組集體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評價小組合作探究過程時,主要應從小組成員分工是否合理、小組合作方式是否恰當、小組成員參與的積極性情況,對小組合作探究結果的整理報告是否科學等方面來評價;對小組成員的評價主要從小組合作任務的執行完成情況、與別人合作探究的好與壞、思維的創新性等方面來評價。

篇7

小班化教學是以班級為單位,以小組內學生活動為主體而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由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以小組團體成績作為評價標準的一種合作學習方式。英語教學中小班化小組合作學習是通過學生之間的自主學習、互助活動,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地發展,提高整體學英語的興趣。小班化分組合作學習因學生之間用英語交流的頻率增高,能更快、更好的提高學生學英語的能力。

在農村小學開展小班化教學的背景下,在小學英語課堂中如何跨越學科語言的障礙?如何有效引領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這是我們課題組教師一直在努力探索并期盼達成的價值目標。圍繞我們英語組的小課題研究主題,我在教學中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了課堂實踐和思考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創設語言語境,培養小組合作學習

情境教學就是教師根據教材創設以形象為主體、富有感染力的情景或氛圍,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他們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情境教學可適用于教字母、單詞、詞組、句型、對話等。實物、圖片、錄像、多媒體、表演等都可以作為情境教學的手段。

優質的小班化英語課堂不能單以教師傳授給學生有效信息的多少來衡量,還要注重學生信息內化的多少。單純直接的課堂教學乏味無趣,容易使學生感到壓抑,產生心理疲勞,阻礙學生對語言信息的內化。因此,教師要創設輕松活潑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呈現新內容,引導學生在情境中自然地實現語言的感知、理解、內化、運用,并能因材施教,開發學生學習潛能,使其獲取成功的體驗。教師應該更好的利用小班化教室的環境布置,四周墻上都可以貼卡片,課桌椅可根據需求任意變動,為創設語言情景提供有利條件。

“情境”的運用,改變了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的“注入式”教學方法,達到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群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目標。正如教育理論家布魯姆所說:“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會探索、會學習、會運用英語。

二、利用評價手段,組織小組合作學習

近年來國內外在外語課程評價上,從單一的針對語言知識掌握程度的知識性測驗向關注學生綜合語言能力的多元化評價方式轉變。評價的內涵、標準和方式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伴隨與此的是學生評價的產生,同時開始認識到評價學生的因素不單單是學生的學業成績,其他像學習風格、學習動機、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更應關注、更應評價。

隨著小班小組的建立,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將班級授課制條件下學生個體間的學習競爭關系改變為“組內合作”“組間競爭”的關系。教師就必須將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達到目標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共同達到目標,即小組成員不僅要自己努力,還要耐心幫助小組同伴,更好地相互鼓勵、相互督促。小班化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不僅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也同樣關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由于小班人數少,教師與每個學生交流就增多,對學生性格了解更加地透徹,每個學生性格有差異,語言表達能力有高低,學生表現的欲望也不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必然會出現各種問題。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評價手段有序組織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小組內部或小組間的問題。

“小班化教育”要求開放性地進行教學,多元性地進行評價。對小組分工的合理性,個人分擔任務的態度,執行及完成情況,小組集體活動中的表現,如何與同伴互助合作,個人對小組的貢獻等進行評價,用形式多樣的評價手段和內容豐富的評價標準激勵學生的小組合作興趣,激發他們參與小組合作的欲望,更進一步規范小組合作,讓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真正為英語課堂教學服務,提高課堂語言學習效率。

三、針對學習重難點,發展小組合作學習

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評價英語教學成功與否,重要的是看學生最終能有效地輸出多少英語,能在多大程度上運用英語。真實英語環境中的英語語言應該是語言精煉、結構緊湊、即興講話,邊思考邊說話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有時中間免不了重復、修改、停頓。而在非英語地區的學生,英語學習最大的弊端在于缺少真實的語言環境,缺乏口語實踐和運用語言的基地,學生“難開口”“怕開口”,所以才會產生一些只會考試不會說話的“啞巴英語”。教師明確了英語語言學習重難點在于“聽、說”,英語課堂就成了英語環境創設的“主陣地”。在英語課上教師應排除母語的干擾,針對“聽、說”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孩子們沉浸在英語的海洋中,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就“習得”了英語。

小班化英語課堂教學中師生交流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小組間的交往尤為重要,教師只是課堂的引導者,為學生提供正確的語言信息,同一班級的學生具有共同的年齡特征、知識水平、學習經驗和思想因素,同一小組的成員具有相同的集體學習目標和強烈的集體榮譽感,易于相互傳遞和接受語言信息,易于激勵學生參與意識、實現英語課堂交際化,增加使用英語交流的機會,從而加速促進學生掌握英語進行交際的進程。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好勝心理和集體榮譽感,使得他們都自發地積極交流,學生始終處于一種主動、積極的心態,不僅使他們的語言應用得到了提升,還使他們由原來的聽講者變成主動的參與者,激發了學生的內在動力,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進行語言交流,擴大他們的語言輸出,最大限度的運用英語,讓學生享受到語言運用的快樂。

四、設計任務型活動,豐富小組合作學習

任務型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能使教學過程任務化,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積極“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這種教學模式以完成任務(活動)、解決問題為出發點,重視學習的過程,注重對真實情境的模擬,要求教師創造性地設計活動和場景,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來,使學生在寬松、和諧的環境中通過思考、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豐富知識和提高素質。

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利用小班人數少,易于組織小組活動的優勢,精心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性,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任務,豐富小組合作學習的內容。讓學生不僅在小組合作中學習,也要讓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玩”。

任務的設計要考慮學生水平、語言材料和語言學習的真實過程等多個方面。任務活動應盡量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活動的難度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語言水平,教師在設計任務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小組活動的可操作性和實效性。

五、激發學習興趣,優化小組合作學習

篇8

1創設情景,引導幼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感知了解合作技能

愉快、成功的合作,有賴于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的意識和習慣。根據幼兒具體形象思維的特點,教師要善于通過各種方式,如看錄像、情景表演、討論交流、榜樣示范等,讓幼兒發現問題并習得合作學習的交往技能與方法,努力做到五個“學會”:學會說話,輕聲和氣,謙虛禮貌;學會傾聽,不隨意打斷他人講話;學會欣賞,不要看不起別人,不要妒嫉比自己好的幼兒;學會寬容,小組競賽失敗后不要相互埋怨;學會分享,互相謙讓等。

當老師把生活中的情景以錄像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時,孩子們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行為,很是激動:“成成最愛搗亂了。”“就是,晨輝也喜歡破壞別人的東西。”……在孩子們的議論中成成、晨輝幾個幼兒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不好意思地羞紅了臉。這時教師及時組織幼兒討論:“怎樣分工才能又快又好地布置小路?合作時有人搗亂怎么辦?怎樣才能和小朋友好好商量、解決問題?小組長應該怎么做?”孩子們的發言很踴躍,提出的辦法有的被同伴當場反駁,有的被大家認可、接受了。通過矛盾的再現和討論,將幼兒置于旁觀者的位置來審視自己的行為,幼兒在發現問題、討論分析、嘗試解決問題中,獲得人員分工、任務分解、溝通商量、友好合作等的方法技能,這些比教師的說教更深刻。

2認真觀察,適時介入,引導幼兒更好地合作學習

幼兒年齡小,協調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差,因此,教師要對小組進行調控,認真觀察和傾聽,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進行適當干預。當合作任務太難影響了幼兒的活動進程時,教師要適當降低難度;當任務太簡單時教師要及時提高任務難度,增加協商和合作的機會,使合作成為一種需要;當幼兒遇到當前知識經驗無法解決的問題時,教師要合理搭建支架,引導幼兒越過難關,使合作深入進行。

看著小組合作建構的大橋搖搖欲墜,蘇凡智、詩婕、小沁唉聲嘆氣,一臉的茫然:“唉,還是站不穩。”“我的手都扶酸了。”……一旁觀察的教師及時介入:“這左右的橋墩怎么不一樣啊?”詩婕首先醒悟:“對了,我和媽媽去江濱大橋時,媽媽告訴我兩邊的橋墩應該一樣大一樣高,這樣大橋才能很穩地立在江面上。小沁建的橋墩比張森建的矮了一截。”孩子們受到啟發恍然大悟,又開始忙了起來。

每個幼兒都是獨特的個體,有的思維敏捷,有的活潑好動,有的文靜細心……教師要敏銳地察覺幼兒的個體差異,因地制宜地創設不同的合作學習情景,一方面鼓勵幼兒在同伴面前勇于表現自己的強項,另一方面促使幼兒善于發現、學習別人的優勢,從而體驗合作的樂趣。

申靜宇由于生活在單親家庭,性格孤僻不合群,常獨自一人活動,很少與同伴合作游戲,但動作發展好。在體育活動“小巡警練兵”中,孩子們用紙棒、體操圈高興地玩了起來。蓉蓉等5個幼兒聚在一起很快用紙棒搭起山洞玩起來;成成和肖凱把棒當成了劍“砰砰砰”玩起了擊劍游戲;小雨等3人合作在紙棒上玩雙腳跳的游戲。申靜宇卻在一旁玩起了單腳跳房子的游戲,時不時看看小雨那組的活動情況。老師抓住申靜宇“單腳連續向前跳”這一動作發展優勢,作為她在同伴面前表現自我的切入點。于是教師提高了聲調:“申靜宇,你單腳跳房子真好玩,你教教老師怎么跳好嗎?”蓉蓉等幼兒循聲好奇地圍了過來。老師故意跳得東倒西歪。申靜宇漲紅了臉小聲說:“一只腳抬起來,一下一下跳,就是這樣跳。”她說著便又示范了起來。“我試試!”“我也試試!”其他幼兒模仿著跳,但沒成功。教師及時說:“我們請申靜宇當小老師,教教大家吧。”申靜宇接受了邀請,當起了小老師:“小雨,你慢點跳,這樣就不會踩在棒上。”“成成,你在房子的第一層要把一只腳先抬起來。”申靜宇聲音由小到大,一會兒講解一會兒示范,一幅生動的幼幼合作學習的畫面展現在眼前。

3鼓勵團隊競爭,讓幼兒進一步體會合作的意義

合作學習主張“組內合作,組際競爭”,在組際競爭中幼兒為了共同奪取榮譽,會更加投入地參與合作任務,他們不僅要認真完成自己份內的任務,還要相互補充、相互幫忙。競爭能推動幼兒合作的興趣和愿望,進一步激發團隊精神和集體榮譽感。

篇9

一、要合理分簇

每個學簇總體成績要相對均衡;其次,簇內在每個科目上盡可能都有一個相對突出的成員,但是不能過分集中到某個成員的身上,學科的相對優勢學生占到一半以上;再次,注意男女比例的協調與配合。最后,有意識的考慮學生的意愿,讓學生從內心中初步接受所在學簇。

二、加強學簇文化建設

學簇文化建設達到三個目標:激發熱情、目標明確、合作進步。

班主任要通過一定的形式激發學簇建設的熱情,完成學簇元素設計,如組名(組名內涵由來)、口號(學簇精神)、組員劃分(組長及成員)等等。班主任要把“團結就是力量,奮斗才能成功!”作為班級每一名同學的信念,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以團隊發展促自身發展。一組6人,組內設各學科代言人,人人平等,各學科代言人是所代言學科課堂上的組織者,有義務有責任對學科課堂上的活動組織、分工、合作、評價等方面進行全權處理,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更重要的讓他在某一門學科方面建立自信,進而擴展到其他各門學科。

學簇考評要到位,要科學制定學簇學習效果評價表并及時作好評價。讓各學簇從“自學展示”、“質疑補充”、“評價反饋”、“學習狀態”四個方面進行量化打分,制定更為科學的計分辦法和操作規程。班級進行學簇考核時,注重團隊建設的考核,學生展示以團隊形式有序進行展示的,考評要靠前。建立“課堂學習每日情況公示表”讓各學簇每堂課學習情況透明地展示在師生面前,接受全班師生監督。

三、掌握學簇學習方法

“受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加強學簇培訓,逐步掌握合作技巧。許多學簇學習的失敗在于:學生不會傾聽,不會交流,只會各說各的,各干各的,表面上有合作之形,實際上無合作之神。因此,加強學簇培訓,讓學生學會合作,就成為學簇學習順利進行的前提。為此,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全局觀念,考慮學簇的需要;培養學生主動做事的品格;培養學生合作分享的品質以及表達與溝通能力;在進行學習時,教師要讓學生明確所學內容及目標,做到目標具體化;簇內學習要處理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把握學簇合作學習的時機,提高學習效率。

俗話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我們要善于抓住最有利的時機組織有效的學簇合作。當學生思考出現困難時、意見發生分歧時、解決問題的方法多樣時、知識需要拓寬時、問題涉及面大而學生回答不全面時……都最好及時地安排學簇合作。具體來說,就是:(1)在新舊知識銜接處,開展學簇合作學習,相互啟發,發揮互補作用,達到共同認識與理解的效果,從而能順利將舊知遷移到新知。(2)學習重難點時,開展學簇合作學習。學生在認識活動中出現思維障礙而無法排除時,也就是教學的重難點。這時教師有意識組織學生進行學簇討論,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與學簇合作力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共同探究,有利于攻克“教與學”的重難點,同時也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能力與協作精神。(3)在學生自學之后,開展學簇合作學習。在政治教材中,大部分知識是學生通過自學就能掌握的。在教學中經常指導學生自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但由于個性差異,在自學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程度是不一樣的。因此,在學生自學完之后,教師不要急于講解,而是留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針對自學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相互交流,互相切磋,互通“有無”,以使“教學相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4)在解答“開放性”問題時,開展學簇合作學習。為促進學生的發散思維創新意識的培養,在教學中,教師可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當學生給出答案可能是五花八門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學簇合作學習,讓學生把自己的結論有依據地展示出來,對學生的不同解法廣泛進行交流,并及時反饋,擴展學生的解題思路。

四、總結評價,提高合作后勁

篇10

【關鍵詞】小組合作活動 ;作用和實施

維果茨基(Vigotski)的“認知發展潛能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論認為不同程度的學生可以在合作中相互取長補短,加深對問題的理解,,促進學習質量的提高。我校開展了“以導引學 以練促學”課堂教學新模式研究課題,組織有效的合作教學對課題的開展,對英語教學所倡導的任務型教學途徑(task-based approach)的實施,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英語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途徑,要求我們正確理解和創造性地設計學生活動,讓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學習使用英語,完成學習任務。作為外語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學習策略,合作學習已經被廣泛用于語言教學之中,成為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一、英語小組合作活動的作用

1.有助于實施因材施教

在大班教學中一個重要的不足是一位教師難以面向有差異的眾多學生。首先,教師在教學中只能按照教材,趕進度,根本沒有精力和時間來提高差生、扶持優生。因而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更談不上在各自基礎上有所發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已彌補了這一不足,解決了這一難題。在每一次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成員在擔任完成共同任務中承擔個人的責任。

2.有助于創設良好氛圍

班級中包含了各種性格類型、各種學習風格的學生。有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怕在公眾場合發言,而小組活動為那些學生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空間,至少有一個緩沖的過程,不至于直接暴露學生自身認為個體的不足,如語音語調、內容表達、或非專業上的如聲音的洪亮程度、表達的流利程度、站立的姿勢等而受到約束和感到不安。同伴之間有一種安全感,或許還可以從小組中得到某些幫助安慰,建立自信,從而更好地合作共同完成任務。

3.有助于發展學生個性

新課程要求豐富學生的生活經歷,開發思維能力,發展個性。班級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差異、個性差異較明顯。小組活動可以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實現不同的目標。多元智力理論在美國當前的教育教學改革中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并引起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極大興趣。而小組活動可以使不同學生張揚個性,使學生在不同方面發揮優勢,在不同形式和內容的小組活動中展示才華,進一步激發動機和興趣,更好地使用學習策略,也有利于在班集體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

4.有助于培養合作精神

現代教育主張不僅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關心、學會創造,還要學會合作。社會發展越來越傾向于強調集體意識,善于合作被作為人的一種基本素質提了出來。一個人若想生存,就必須審時度勢,學會在合作的基礎上競爭,在競爭的過程中合作。因此,大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引導他們消除自我封閉的心理,妥善處理好各種人際關系,已經成為擺在我們面前一項刻不容緩的艱巨任務。合作學習幫助我們改變了老師的一言堂,開辟了師生間、學生間平等交流的好場所。知識、能力、性格等方面各有差異的學生集合在一起,去發現別人的閃光點來啟迪自己的思維。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傾聽,學會了贊美,學會了批評,學會了接受,而且還展現自我、認識了自我、完善了自我,使個性得到了和諧健康地發展,同時也養成了他們的合作精神。

二、小組合作活動的應用范例

1.詞匯教學中的小組合作

師生都感覺詞匯教學單調乏味,時間花了但收效不佳。如果老師在詞匯教學時利用小組合作方式,那結局就不一樣了。詞匯教學時,老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約 6人一個小組進行比賽。教師說英語,學生搶答其漢語意思或教師說漢語,學生搶答其英語發音和拼寫。第一次可以讓學生看書回答。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好好發揮自己的反應能力。第二次讓學生合上課本進行對單詞的鞏固。回答對的同學給他(她)這個小組加一顆星。當然也可以用卡片的形式或學生自己提問的形式。最后老師可以抽查幾個學生,看看他們是否已經學會。這樣學生不但學得主動而且記憶深刻。既記住了生詞又提高了聽說能力。

2.寫作教學中的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寫作以“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的理論為依據,是“合作學習”的一種表現形式。小組合作寫作的教學模式使寫作教學活動成為師生、生生之間全方位、多層次、多角度的交流過程。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對寫作的內容,文章的結構和關鍵詞匯進行分組討論,然后請各大組代表發言,并根據學生的討論列出提綱,寫出關鍵詞。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動筆寫。當學生寫的時候,教師可以在教室巡視并解答學生的問題。這些問題包括如何引出話題,闡述自己的見解,委婉地發表不同的意見以及如何調動所有成員的積極性等。

在學生完成了初稿之后,要求組內同學彼此交換自己的作文,由同伴來批改自己的習作。在初次進行此項活動時,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互改策略與技巧的訓練與指導。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一些常用的符號來批改作文,譬如下劃線、劃圈、問號、縮略(如 “Sp.”表示spelling,“Gr.”表示grammar)等。待學生互改后,選擇兩篇學生的習作投影到大屏幕上,讓其他學生上來糾錯并討論其優點與不足。這個環節很有意義,有利于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最后讓學生完成書面作業。

3.語法教學中的小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