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思考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6-07 16:53: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會思考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課改之風來襲,教學思想改觀
今年,是廣西實行新課改的第一年,課改之風來襲,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也要隨之改變。一切為了學生。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很重要。課堂上舍得花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能有充分的時間看書、思考和練習,不能讓學生太過依賴老師。另一方面要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合作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會和同學之間合作,懂得合作學習的重要性,學會主動尋找學習方法,主動學會解決問題。在課堂處理時,時時體現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盡力挖掘學生的潛能,既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也可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
二、學習小組合作,促進學生高效學習
學習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方式已經是勢在必行了。學習小組的運作已經稍顯成熟了,學生對于這一學習方式也比較熟悉。第一,學生需要主動與他人合作,了解合作這一方式的重要性;第二,學會尋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并要主動與他人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和學習方法。第三,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學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課堂效率提高了,對于學習的方式、學習的狀態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可以促進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學習的信心。
三、習慣從基本抓起,學會主動思考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比較弱,沒有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不會主動思考問題。所以,鍛煉他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基礎抓起,穩步前進。在做筆記的時候,把要點記清楚,課后再補充完整,還要注意表達方式的準確,養成規范表達的習慣。在作業完成方面,進行選擇性的批改,或者采用同學互改的形式,以提醒學生注意預習和及時復習。在一些階段性的考試中,題目錯誤的書寫到錯題集,一一改正,并自己在錯題后面寫出清晰的解釋,意義在于一方面可以再次熟悉這種類型的題目的做法,另一方面是在往后的復習中可以參考同種類型題目的做法,也可系統的復習自己常常出現錯誤的題型。
篇2
一、要培養學會學習、學會思考的思維模式
1. 蘆葦:外強中干。
(1)外強:指的就是在課堂學習中首先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精英班或實驗班的學生,之所以要比普通班學習成績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于個人的學習習慣和學科素養相對較好,基礎知識能夠掌握扎實到位。如果我們觀察蘆葦的莖干,就會發現堅硬無比,是其生命力強大的保證。學習也一樣,沒有牢靠的基礎知識作為根基,提升發展必然會受到限制。因此,在每一節課結束之后安排專門的基礎知識梳理和總結是十分有必要的。
(2)中干:大家都知道蘆葦內部是空的,那么為什么帕斯卡爾還要把人比喻成蘆葦呢?原因在于他用的修飾語太強大了,是用思想去填充。事實上,在學習中,我們不但要努力去夯實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還要培養學會思考問題的方式,學會思維,做一個思想的人,否則,也僅僅是具有堅硬外殼的脆弱蝸牛而已,一到關鍵時刻就會退縮。缺乏思考、不會思考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一些同學在平時學習表現尚可,但是一到大考的時候就掉鏈子。
2. 學會思考。既然我們提到了要學會思考,那么我們究竟要學會思考什么呢?一種說法是要重視培養大家的高階思維能力。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按照認知的復雜程度,將思維過程具體分為由低到高六個行為表現: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記憶、理解和應用,通常被稱為低階思維,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本身,比如一個知識點首先你記沒記住,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要夯實基礎,然后是你能不能理解知識本身是什么意思,再接著是對知識理解基礎上的一個運用;而分析、綜合和評價,通常被稱為高階思維,之所以把這三項歸為高階就在于它們是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把情境材料、假設條件加入,讓你根據所學去對材料加以分析,或對你所學知識進行一個綜合歸納整理,以后是運用所學評價一個事情,進行一個驗證,得出一個結論。而后面這三個高階思維,都需要我們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
學會思考的另外一種說法,就是和目前高考提出的要求――我們必須具備的四種能力目標有關,即獲取和解讀材料的能力,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述問題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問題的能力。像在高一高二的日常學習中,我覺得在夯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首先要訓練和培養的就是第一個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客觀地講,現在的一些學生存在著讀不懂題、不知所云、答非所問等狀況皆來源于此能力的欠缺。因此,我們在日常學習中要格外重視學生對教材信息、題干信息的獲取訓練。為什么先從這做起,因為它既是高考考查的首要能力,更是其他三項能力得以表現的前提。你讀不懂題,不明白命題者的意圖,你怎么會答好題、得高分呢,那只是空中樓閣罷了,但是我們不排除很多同學還生活在這樣的幻想中。
在這方面,下列具體做法可以嘗試:一是在訓練中培養。比如,在新課自主學習中,學會檢索關鍵信息,再如在習題課上,主動畫出關鍵詞,提高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實際上,從文科類課程的角度講,這項工作類似于在小學、初中我們做的概括段落大意或中心思想的活動,只是難度加深了而已。二是要重視夯實基礎知識。文科生扎實的知識功底是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的基礎。基礎知識愈深厚,對信息的感受愈敏銳,對事物的判斷則愈準確。三是親自去獲取和解讀信息。在知曉了方法、思路之后,要大膽去嘗試,從而形成習慣。舉個例子,在做題時,有意識地按老師講題時的“抑揚頓挫”默讀題干,題干中的有用信息、干擾信息、隱含條件都會在“抑揚頓挫”中體現出來,進而找到答案。
二、要學會合作、學會分享的學習模式
帕斯卡爾的這句話還為我們證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得高分、提升能力不能靠單打獨斗,要合作。蘆葦的這個例子形象地給我們打了一個比方,強調了導學課堂中小組學習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一棵蘆葦無論外觀多么強硬,但一陣強風就會刮倒,生命力再旺盛也成不了什么氣候,很脆弱。但是如果是一片蘆葦,在強風面前彼此借力泄力,互相依靠,彼此合作承擔責任,即使貼到了水面上也不會折斷,可見,小組合作的重要性。
但是一些同學可能曾經或正在質疑一個事情,就是小組合作學習,表面熱鬧活躍,是否代表著自己真正進入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狀態。事實上,高效的小組合作學習都在踐行著我國古代哲學家王夫之的一句話:靜即含動,動不舍靜,動靜結合這樣一句哲理。換一句話就是遵循“靜――動――靜”這樣一個邏輯線索。如果小組合作討論探究之前你沒有對問題材料、假設條件進行靜心思考,開篇就開始討論那是偽討論、偽合作學習,就是走過場。只有首先大家靜下來大致知曉了要討論的問題是什么,有了自己的初步見解之后再進行討論,才會真正觸及思維的深度,培養和鍛煉高階思維的能力。還有一個環節我個人覺得很重要,在小組學習成果展示完,教師也進行了點評更正之后,一定還要有個環節,那就是內省階段。每道題不會都是有原因的,但是每個人的原因可能又是不一樣的,究竟是什么原因,只有自己最清楚,所以在問題解決之后,一定要給自己一個反思的空間,想一想理想和現實,正確與錯誤,為什么距離總是那么近,但結果總是那么氣人。
篇3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取目的抽樣法,于2014年5月選擇參與了兒科護理學健康教育模塊教學改革的護理專業專科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入選的學生在性格、成績方面做到最大差異化。樣本量以受訪者的資料重復出現,且資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題呈現為標準。共訪談了16名學生,其中男生2名,女生14名。
1.2資料收集方法
在進行文獻回顧的基礎上,設計半結構式訪談提綱,包括:此次教學改革對以后進入臨床實習時與小兒及家屬溝通的幫助、對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作用、小組成員的收獲。訪談前先向學生解釋研究目的、內容和方法,取得其同意。采用深度小組訪談1次,每組8名學生,時間為1.5h,對訪談過程進行錄音和筆錄;在此基礎上,采用電子郵件深入追蹤的方法交流1~2次。
1.3資料分析方法
訪談結束后當天,將錄音資料進行轉錄和整理。研究者反復閱讀文字資料,逐字逐句分析其中的含義,并進行分類、推理,反復聽取錄音,回憶當時的觀察情景,析取其中有重要意義的陳述,并進行編碼,將編碼后的觀點匯集,逐漸提煉出主題。
2結果
共提取出4個主題:學會了換位思考和用心溝通;感悟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認識到中醫學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責任;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2.1學會了換位思考和用心溝通
2.1.1學會了換位思考
學會換位思考是此次健康教育模塊改革學生得到的最大收獲。個案1:“角色扮演可以站在家長和患者的角度來考慮問題,我扮演的是得水痘的孩子,就會考慮她要如何表達出自己瘙癢難受的情緒,以后碰到類似的孩子時有了這份體驗我也會更加耐心細致。”個案9:“有效的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情感傳遞的核心,此次學習任務中的角色扮演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機會換位思考,讓我們在學習中體會如何與患者及家屬進行有效的溝通。”個案14:“通過角色扮演,我們了解了不同人員在就醫時的心理變化和角色定位,在以后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時能避免許多不必要的磕碰。”
2.1.2體會到用心是溝通的實質
護理專業的本質是服務,護理過程中彰顯了人文關懷,學生通過健康教育角色扮演,體會到了用心是溝通的實質。個案11:“人與人的交往沒有固定的模式,唯有‘用心’兩字是溝通的實質和萬能的技巧,用善良和寬容去溫柔呵護那些被疾病和痛苦所困擾的生命,是我們護理人員神圣不可推卸的責任。”個案15:“耐心傾聽,同時用溫馨的語言或撫摸等動作表示對患兒的友好,使患兒及家屬從心理上主動接納,在家長心目中樹立起有愛心、有知識、技術好、對孩子有招數、能解決實際問題的醫護人員形象。”
2.2感悟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2.2.1取長補短,精誠合作
無論是作為學生,還是將來成為護士,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健康教育模塊的教學改革迫使學生們組成一個團體,在共同完成任務的磕磕碰碰中、在發生矛盾的淚水中、在成功完成項目的歡笑聲中,每個學生都得到了成長。個案5:“大家學會了團隊合作,遇到沖突的時候,學會先傾聽別人的意見,然后取長補短,恰到好處地融合。”個案9:“這是一種在最短的時間內將力量最大化的方法,每個人將精力專注于自己負責的部分,然后大家串起來,最后呈現給大家的作品中包含了我們小組成員每個人的心血。”個案14:“在排演情景劇的過程中,我們相互點評組員角色排演上不合理的地方,彼此相互磨合,最終呈現給大家。”個案4:“團隊合作必不可少,單個人可能有局限性,小組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個小組成員的思路都可能是個創新點,都值得得到重視。”
2.2.2團隊核心人物的作用
對于團隊合作,有1名學生提到了團隊核心人物對團隊合作的重要作用。個案7:“如果一個團隊心不齊,就如同一盤散沙沒有任何能力,所以需要一個核心人物來領導這個團隊。”
2.3認識到中醫學子在健康教育中的責任
雖然是中醫院校,但因為學生要應對護士資格考試,因此選用的教材還是人民衛生出版社的《兒科護理學》,那么如何在健康教育中傳承中醫知識呢?個案16:“也許在大家的認知中,中醫是腐朽、是陳舊,但其中還是有值得傳承的部分,作為整個中醫隊伍中的一分子,我們有義務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個案9:“我們的健康教育更加體現了中醫特色,以前在醫院做志愿者時,自己也親手做過小兒敷貼的藥丸,對于哮喘的冬病夏治有一定的療效,印象頗深。因此中醫的傳統療法應該通過我們讓更多人了解。”個案12:“我們的創新點在于中醫調養,根據中醫的‘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的原則,分別制訂急性期、緩解期的治療方法,讓患者了解中醫,學會運用中醫的方法進行調養。當然這些也是我以前不知道的,大家都是獲益匪淺。”
2.4有助于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在學習過程中,為了確立健康教育的主題,學生從生活中、從書本中尋求素材和思路;為了確認資料的可靠性,學生需要不斷查閱文獻,這個過程鍛煉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個案4:“之前大多數知識都是教師單方面傳授,我不會去反思為什么會這樣,去探索種種現象背后的意義,現在我們對網上搜尋的各種資料,先進行批判性思考,確定無誤后再加入健康文案中。這樣批判性地吸收新知識幫助我擴充了新知識點,也幫助我提高了自主學習能力。”個案5:“這次教師提供了一個很大的平臺讓我們自由發揮,這是一次很好、很難得的機會,讓我們學會了如何通過自身的努力探索來獲取知識,鍛煉了我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大家邊學習邊成長。”
3討論
在我國當前的教育體制下,學生習慣了以教師傳授為主的教學方法,而護理卻包含著與人溝通的藝術,包含著理論知識到臨床實踐的升華。本研究顯示,在健康教育模塊教學改革的平臺下,學生們付出了許多努力,也得到了不少收獲,比如在確立健康教育的主題方面,有的來自自身做志愿者的經歷,有的受到家長職業的影響,有的甚至借鑒電影重新創作,這些發散性的主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潛能,為了這些主題,他們查閱相關的資料,尋找有相關病例的同學、家人、朋友等的親身體驗;在角色扮演和視頻制作過程中,學生們更深刻地理解了溝通以及互相協調和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學會了換位思考,促使他們從認識上、行動上將健康教育落實到位,能積極主動地把健康教育知識傳授給患兒和家長,有效縮短學生進入臨床后順利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的適應期。從本次訪談中也發現,由于條件的局限,學生們雖然在學校的模擬醫院,甚至直接在醫院進行角色扮演的演繹、錄制,但“沒有進入臨床,所以沒能更好地體會照顧患病兒童的那份心情”,這與梁熙德等的調查結果一致。鑒于健康教育模塊改革的成效,今后應繼續深入推進這方面的改革,在學生進入臨床實習之前的專業課程中,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可以借鑒心理咨詢方法中的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法(solution-focusedbrieftherapy,SFBT),促使學生接受從“以問題為導向”轉變為“以問題解決為導向”的觀點。如在內、外、婦、兒、老年護理等專業課教學中,留出部分模塊由學生自行主導學習,迫使學生的學習范圍不再局限于教科書,運用情境教學、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方式促進理論教學向臨床實踐的轉化;同時,教師應注意收集能起到示范作用的優秀的健康教育文案和視頻,有助于以后學生的學習和臨床的推廣應用。此外,中醫院校應發揮自身的優勢,把中醫食療、推拿、針灸等簡單易學、易推廣的知識技能融入到健康教育中,讓中醫能更多地走向臨床,開展以兒童及家庭為中心的中醫臨床護理及研究。
4小結
篇4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 傾聽 評價
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人際交往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會傾聽。正如湯姆·彼得斯在其《追求優秀的熱情》一書中所說:“傾聽是禮貌的最高形式。”因而,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有一種前瞻性——從小培養學生學會傾聽。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心理發育不成熟,要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潛移默化地滲透。當然,要讓學生理解傾聽的重要性,不是一兩句話就能明白,要靠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運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利用平時一切可利用的時機,讓學生從體驗中領悟傾聽的重要性。
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教學與評價是唇齒相依的關系,評價是多元化的,除了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外,還有學生對學生的評價。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英語課堂上,應該培養學生傾聽他人發言之后具有用英語評價他人的能力,從而形成一種互相學習、互相鼓勵的學習習慣。為使學生對同學的評價有效、科學,需要教師長期的引導,以達到評價的目的,又能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孩子上課發言的積極性。要將評價從教學評價上升為教學與教育評價并存。此外,如何用英語來評價他人,這是一種英語能力的展現,也是教師引導、培養的結果。
一、傾聽是一種習慣的養成
古人云:“積行成習,積習成性,積性成命。”就是說如果有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那么對學習將會產生積極的幫助作用。首先,教師以身作則。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傾聽,首先自己應該學會傾聽,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心悅誠服。其次,學生明確要求。當學生剛開始學習英語時就應該讓他們明白:別人在說話時,就應該認真聽,這是對別人的尊重,而且只有聽得好才能說得好。
當學生初步認識到“聽”的重要性后,告知他們:到底怎樣才算認真傾聽?我在課堂中明確提出了“學會傾聽要三心”,即在傾聽時做到:一要專心,無論是聽老師講課還是聽同學發言,都要聽清老師或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隨便插嘴,要聽完別人的話再發表自己的意見,特別是當別人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了再用適當的方式指出;三要用心,在聽取他人說話時要動腦,有選擇地接受,做到 “聽”、“說”、“思”并重,相互促進。
二、評價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課堂評價應有利于學生認識自我、樹立自信。讓學生以自評和互評的方式參與課堂評價,有助于學生反思和調控其學習行為。小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能參與評價自己和他人,并能嘗試用英語進行簡單有效的評價,這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低年級與中高年級學生詞匯量有差距,表達能力不同,因此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的要求也應該不同。
1.對低年級學生的要求
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在對他人進行評價或自我評價時,要求能用一些單詞或簡單的句子表達即可。如:Great!Well done!They did a good job.But louder please. …is not right.
2.對中高年級學生的要求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具有一定的詞匯量及口頭表達能力,應盡量引導學生用句子對同學進行口頭評價。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并培養學生作出以下幾方面的口頭評價:
(1)充分肯定
I think they are great/very good/terrific/wonderful.
(2)部分肯定
They’re quite good,but they need a louder voice.
(3)委婉否定
I am sure they are nervous so that they make a mistake.
I am sure they will prepare the lesson before hand.
在“先學后教,六步教學法”的課題研究過程中,通過對新的課堂模式的實踐與研究,我在小學英語課堂如何培養學生傾聽習慣以及評價能力方面有了一定的思考與體會。“先學后教,六步教學法”就像一盞指路明燈,讓坐在“傾聽”與“評價”這兩艘船上的學生有了正確的方向,將成功到達高效英語課堂的彼岸,船長——老師將一路思考、探索,好好地為學生掌舵。
參考文獻
1.何文琴 《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2.《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5
一、學生的不良學習反應
1.漠視語文,應付學習
語文雖然是三大學科之一,但并沒有受到學生的重視。語文課程幾乎都是對文章、詩詞的思想和意境進行分析講解,沒有很強的理論性,學習起來并沒有太大的難度,許多學生都是除了基礎題外都不用心學習,甚至漠視語文的重要性,認為還不如用這些時間去學習數學、英語。平時在課堂上也是迫于教師壓力而聽講,對所學語文知識也很少進行總結思考,更別說課外閱讀了。
2.語文學習不知所措
有些學生明白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也會去努力學習,但是因為基本功比較差或是沒有合適的方法等原因,導致學習起來完全沒有頭緒、沒有計劃,從而事倍功半,考試成績不理想。迷茫、不知所措使他們逐漸開始放棄學習。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偏重書本知識,德育缺失
許多教師往往偏重于課本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并沒有把文章的思想精神、作者的人生觀、心理境界教給學生,讓他們真正體會到人性的美好,學會人生的道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德育素質的缺失。
2.作文教學缺乏實踐性
作文是很多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大難題,然而有的老師只是在課堂上講些寫作的方法,讀下精彩范文,忽視了學生的實踐練習。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感悟生活,在實踐中搜集寫作素材,記錄感情變化,讓學生在不斷的感悟與觀察和不斷的練習中積極主動地學寫作,去創新。
3.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傳統的語文教學都是以學生成績的高低來評定學習好壞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埋沒了學生的特長,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的自卑心理。從一定程度上來說,評價形式的單一性和絕對性,是部分學生厭學和怕學的根源。
三、正視語文教學
1.注重語文教學特點
語文是一門人文內涵比較深遠的學科,它對人們的精神思想影響也比較廣泛。因此在教學中,老師要學會運用語文教學將中學生的價值觀引向積極正確的方向,既要教會他們學會語文,學會感悟,還要教會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在語文基礎教學的同時,我們要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引導他們發現和利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語文教育資源,學會自主利用資源去學習。另外,漢字、漢語都具有自身的規律性,我們要引導學生去遵循。如利用漢字感彩強烈的優勢,重視語感的培養,加強感悟和情感體驗;又如利用漢語言文化沉淀豐厚的優勢,豐富語言積累,增加文化儲備。
2.通過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來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雖然我們現在倡導的是學生自主學習,但并不是說要忽略老師的教學作用,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就要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在學生自主學習,選擇學習方法的前提下,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傳統的書面教學,灌輸式教育變為輔助教學為主,監督教學為輔的新模式,注重學生和教師的互動,學生間的交流討論,精心組織教學活動,讓他們在交流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四、關懷學生,注重層次教育
1.給優生以雄心
這些學生一般都有較為堅實的基本功,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在給予鼓勵的同時要指引他們樹立更高的目標,進一步提高他們的語文水平。對于自己擅長的方面不驕、不躁,用平常心追求更高層次的學習。
2.給中等生以信心
這些學生一般認為自己無法引起老師的關注,既不會得到優等生級別的表揚,也不會得到差等生級別的關懷,所以他們會表現得比較冷漠、懶散。其實,他們才是班級的中流砥柱,決定著整個班級的學習水平。只要教師用心教育他們,讓他們感到自己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的信心,也許下一個優等生就在他們中產生。對待他們就要以信心激勵,以關愛鼓勵。
3.給學困生以上進心
篇6
【摘 要】逆向思維是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逆向思維的形成可以促進學生具有更加豐富的解題思路,完善解題技巧,提升數學能力。因此,加強學生逆向思維的培養十分重要。
關鍵詞 逆向思維;重要性;培養;策略
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初中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有較大意義。逆向思維是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生逆向思維的形成會使學生數學學習方法更加豐富,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立體化。要讓學生發現更多的數學解題技巧,則需要對學生的逆向思維加以培養。本文從初中數學教學內容出發,對逆向思維的重要性與培養對策加以分析。
一、初中數學逆向思維的重要性分析
逆向思維的形成,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與個人品德的完善。下面,我們來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逆向思維培養的重要性進行分析:
1.有利于學生想象空間的擴展
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逆向思維的應用頻率是很高的。許多數學題目需要學生雙向思維共同努力來完成。在初中數學學習內容中,存在運算知識與逆運算知識,還存在定理和逆定理這樣的雙向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一些數學公式與數學法則,都會從源頭開始進行理論的推導,這很容易讓學生形成定向思維,避免學生的思維過于死板。當學生具有逆向思維,可以從相反的角度對數學概念與定理進行分析后,學生的數學想象能力會大大提高,其提高的空間也會得以擴展。
2.有利于學生基礎能力的提高
數學基礎能力的提高,對于學生數學學習整體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對于初中學生的數學學習來講,概念的學習是極其重要的。概念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基礎部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能力,直接決定著其對于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僅具有定向思維是不夠的,只有逆向思維可以方便學生對數學概念加以了解,明確數學概念的應用之處。因此,加強逆向思維的培養,有利于學生數學基礎能力的提高。
3.有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逆向思維與傳統的定向思維相對,大多數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過程中,都會利用定向思維理解問題、思考問題。但是,數學學習內容中的許多定理與法則都具有互逆性,難度較大的問題,只要換一個角度,就會變得更加簡單。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多種多樣,學生具有逆向思維,可以發現更多的數學題目解答技巧,發現更多數學學習的規律。
二、初中數學逆向思維培養方法分析
逆向思維的形成與發展是學生數學學習能力提高的重要一環,下面,我們就來對初中數學逆向思維的培養方法加以總結:
1.于數學思考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要對學生的逆向思維進行培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建立起逆向思考的習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多引導學生逆向思考,學會利用逆向思維解決問題。許多初中學生并不能很好地利用逆向思維,教師需要利用逐步啟發與引導,對學生的逆向思維加以訓練。讓學生認識到逆向思維的存在,學會利用雙向思維對一個數學問題進行思考。
比如在講解有關于角平分線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從相反的角度對角平分線的性質進行思考。在定向思維中,角平分線上的任何一點到達角兩邊的距離是完全相等的,那么到達角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集合是不是角平分線呢?教師利用適當輔導讓學生學會逆向思考,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數學知識,也有利于學生逆向思考習慣的形成。
2.于數學基礎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數學基礎知識教學,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重中之重。數學概念是數學知識的基礎,一般來講,數學概念都具有雙向性。在講解數學概念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道這些概念是如何來的,更要讓學生知道這些概念可以怎樣利用。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常見的應用方法,還要讓學生見識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應用方法。比如在講解有關于全等圖形的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全等概念進行逆向陳述,讓學生對其進行思考。這樣的教學活動會使學生的思維在數學課堂上保持活躍,實現從左到右與從右到左的雙向運動,培養其逆向思維能力。
3.于數學習題教學中,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數學習題的解決是初中數學教學的難點,這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變式練習,讓學生認識到數學知識之間的互逆性,促進學生逆向思維的形成。比如在講解有關于整式去除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同底數冪的乘法法則進行正向與逆向應用,促進數學問題的簡化。一些利用定向思維無法解決的問題也可以在逆向思維的配合下輕松完成。另外,教師可以利用一題多變的方法,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一個固定的題目,只要改變其中的一個條件,就會使題目發生變化,改變題目整體的解決思路。像初中數學中的一些幾何求證類題目都是一題多變練習的良好選擇,教師可以科學對題目進行改編。在不斷變化的題目引導下,學生的思維不斷運動,思維運動的角度也多有變化,這對于初中學生逆向思維的形成是非常有利的。
三、結語
篇7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2―0054―01
新《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學會傾聽。”小學低年級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的最佳時期。一個良好的習慣將會對學習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堅持不懈,扎實訓練,采取科學有效的方法,才能使低年級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有效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
一、傾聽的重要性
有一種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叫傾聽著的教育。該教育理念認為:教育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是師生、生生之間交流的過程。在相互傾聽中,學生對于問題明白了,別人也可以有其他不同的解釋,從而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認識,激發彼此的靈感,進而使學生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與互助。所以,學會傾聽是非常重要的。為了讓學生明白傾聽的重要性,我們不能靠硬性灌輸,應在和諧的氣氛中耐心地引導,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機,將傾聽的重要性逐步滲透。
二、傾聽的策略
1. 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傾聽對于好動、活潑的學生來說是無趣的。但作為一名教師,要想方設法從這種無趣中尋找和創造樂趣。只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才能完成有目的的教學行為,通過學生本身的積極參與,誘發學生主動傾聽的興趣,學生才能在真實、具體、富有情趣的情境里樂于傾聽。如,現行的教材中有許多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素材,并以朋友的身份和學生交談,用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度來縮短師生心靈間的差距,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活潑的課堂形式,讓學生在討論和交流中樂意傾聽,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活潑,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中國現代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人類的動作十分之八九是習慣,而這種習慣又大部分是在幼年時期養成的,所以在幼年時期,應當特別注意習慣的養成。而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是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前提和必備條件,它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體現學生的綜合素養,而且體現了學生對說話人的尊重,學生接受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和想象的能力,學生接受和掌握知識技能的能力。學生只有在課堂上傾聽教師的講話,傾聽同伴的發言,才能積極地、有意義地參與教學活動,綻放思維的火花,獲取知識,培養能力,才能保證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做到活躍而不失有序。
3. 訓練正確的傾聽姿勢。神情或身體動作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課堂上最能反映一位學生是否在傾聽的是身體動作,所以對學生聽的姿勢給予認真的指導很有必要。如,坐姿:要求抬頭挺胸,雙手平放于桌面,雙腿自然放松,雙腳著地。聽同學發言時,眼睛要看著書、教師或黑板,不看同學的臉,做到神情專一。發現同學的回答與自己的思考一致,則以微笑、微微點頭表示認可或贊同,如不一致,可舉手發表看法。
篇8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幼兒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斷發展,由先前的重視知識掌握逐漸轉變為注重孩子的智力、能力、興趣和道德品質方面的培養。幼兒多方面能力的培養僅僅靠集體教學模式是不夠的,還應該落實在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二、表征的含義
什么是表征呢?泛義的“表征”是指可反復指代某一事物的任何符號或符號集。或者說表征是指代某種東西的信號。它代表某種事物,并傳遞某種事物的信息。例如,一個詞代表著某個特定的思想或概念,一張照片代表著被攝入的人物或風景;一張地圖代表著一個國家、一座城市或山脈。它們都是不同事物的表征。幼兒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式,如:繪畫、數字、文字、符號、標志等來表征他們的觀察和感知。
三、表征記錄教學法的運用
在進行表征記錄教學法的探索和研究中,我圍繞“思”、“記”、“通”及“理”四個點進行了一系列的嘗試與探索。
1、“思”
孔子曰:“三思而后行”。所謂“思”,即引導幼兒有針對性的思考,指導自己下一步的行為和做法,學會認真地思考,通過事情的結果來感受思考的重要性。如:在一次秋游活動的準備階段時,我讓孩子們為自己的出游列出一個計劃,孩子們再做需要準備的物品。
幼兒1:畫出了書包、零食、水、濕巾、餐巾紙、剪刀、垃圾袋等。
幼兒2:則將計劃準備帶的東西列得很簡單,只有書包、水、零食。
秋游的時候,幼兒1在零食打不開的情況下,拿出了自己準備的剪刀解決了問題。因休息地距離垃圾箱較遠,不方便隨時丟垃圾,幼兒1拿出了自己準備的垃圾袋,將自己的垃圾暫時裝在了里面,等隊伍走到有垃圾箱的地方,將垃圾袋里的垃圾倒在了垃圾箱里,保護了周圍的環境;幼兒2則因沒有準備剪刀而為打開零食的包裝費勁了心思,還因沒有準備垃圾袋,無法收集垃圾而將垃圾暫時裝到了書包里,雖然也保護了環境,卻將書包弄臟,給自己的出游帶來了很多的麻煩。活動小結中,通過對兩個幼兒在兩種不同的準備所帶來的兩種不同的結果進行比較,讓孩子們領會到了做事情之前認真思考的重要性。
2、“記”
所謂“記”是引導幼兒將行為和發現及時記錄下來,作為一種提示和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同時培養幼兒初步的數字統計能力和養成初步的規則意識。
在自然科學區,幼兒照顧自己的植物時,植物的水總是澆得太多,導致植物腐爛、淹沒等現象。經觀察我發現問題是重復澆水。于是,為幼兒準備了植物觀察記錄本,讓他們按座位分組,每天請幼兒輪流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狀況,(圖1、圖2)而且,在澆水后要在植物里插上“已澆水”的標牌,這樣就避免重復澆水現象的發生,又增強了小組之間的團結、協作意識。
3、“述”
引導幼兒學會如何與別人交流、溝通,讓別人正確領會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了解溝通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促進幼兒與伙伴的交流時的表達能力。
如:“兒童醫院”中的游戲,將幼兒平日生活中所接觸的、熟悉的情節情景用游戲的形式表達出來,下面是游戲中“小病人”在兒童醫院看病時與“小醫生”通過語言進行交流的一段情節:
“小病人”:醫生,我來掛號看病。
掛號處“醫生”:你哪里不舒服?
(在通過詢問,簡單了解“病人”不舒服的部位,(圖3)并記錄下來給病人,病人簽上自己的名字后,拿著掛號單來到診斷室的醫生處)
“診斷處”:請出示掛號單。
(醫生通過掛號單上所記錄的不舒服的部位與病人有針對性的詢問與交流,對病人進行診斷、治療,同時根據病人的病情開出藥物處方,告訴“病人”應該注意的事項等。由病人拿著處方到取藥處取藥(圖4)。
取藥處的醫生根據診斷處醫生的處方為“病人”取藥,“病人”拿到藥后到收銀臺交款。
在游戲中,第一位“掛號處的醫生”能根據 “病人”的
感受和表述進行記錄;第二位“診斷處”的“醫生”根據“掛號處醫生”的記錄,有針對性的與病人交流、詢問病情,并開出處方;第三位“取藥處的醫生”根據處方上的記錄來開藥;而第四位“取藥處的醫生”則根據處方上的藥物種類記錄進行收款。這一連串的游戲情節,表征記錄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不但增進了“醫生”與“病人”交流,推動游戲情節的發展,還讓幼兒完全融入游戲,
由此,記錄代替了傳統的無意識的舉動,從而為幼兒的游戲留下了有價值的回憶和經驗。幼兒在體驗到角色的趣味性的同時,發展了幼兒的表達能力,做到了更有效、更便捷的讓別人領會自己所表達的意思,并能通過圖形紀錄促進了幼兒之間交往的趣味性。
4、“理”
古語常說:“不理則亂”。這里的“理”是指“梳理、提升”的意思,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與別人的交流、溝通和嘗試,讓幼兒將自己的行為、觀點與別人進行比較,通過比較、思考,懂得有條理的做事情。
如:秋游歸來的時候,我引導幼兒討論:你覺得你們的計劃周到嗎?為什么?幼兒為此產生了很多想法:
幼兒1:我只帶零食,卻忘記了帶垃圾袋,所以我只好將垃圾放到了別人的垃圾袋里。
幼兒2:我媽媽幫我放進了剪刀,我用剪刀剪開了火腿腸的包裝袋,我還借給我的好朋友用了,因為他沒有。
幼兒3:我忘記帶垃圾袋,但我沒有亂扔垃圾,我把垃圾放進書包里了,不過,把我的書包弄臟了。
通過幼兒的討論與交流,我又讓幼兒仔細地看了自己的秋游計劃,幼兒在互相的觀察、比較,發現自己的計劃不夠周到之處。這次活動中,幼兒將會深刻地認識到沒有認真的思考會給自己帶來不方便,以及思考的重要性。從而,將自己已有的經驗與別人的亮點通過比較,重新梳理自己的經驗,變成自己下次活動的目標,以提升自己的原有水平。同時,通過表征,發展了幼兒獨立思考、認真觀察的能力。
四、啟示
通過嘗試“思”“記”“述”“理”表征記錄教學法的運用,幫助幼兒學會了有意識、有目的的做事情,了解到了認真思考的重要性。在做的過程中,經過認真的思考、記錄、比較、交流、梳理、總結,發現自己沒有做好的原因,激發幼兒重新梳理經驗,有條理的做好每一件事情。養成認真思考、善于記錄的好習慣。
篇9
[關鍵詞]合作探究獨立思考沖突平衡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6)010056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高中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發生了很大轉變,特別是“突出生本教育,落實高效課堂”。教師要逐漸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學會“提出問題”“思考問題”“合作探究”“語言表達”。新課改非常重視學生的合作學習,但更重視學生能夠獨立思考問題。在現實的教學中,許多知識都是學生合作探究的結果,導致部分學生逐漸依賴小組,忽略了獨立思考,到了考試時,束手無策。面對這樣的沖突,必須探索二者的有效平衡機制。
一、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的重要性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合作學習能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表達自己對知識的認知度,了解和借鑒他人的觀點,給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并在合作探究中學會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實現兼容互補。
獨立思考是合作學習的前提和基礎。合作探究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獨立思考學習成果的反思、升華和完善。新課改的目的就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這就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例如,在學習“群眾史觀”時,學生合作探究的結果是“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和源泉”,第二節課一個學生卻提出了一個觀點:人民群眾本身不能成為財富的源泉,這個源泉只能是實踐。這是學生獨立思考的結果,所以,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并不矛盾,要聯合應用。
二、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的現實沖突
部分教師對新課改存在誤解,認為每堂課都不能缺少小組合作探究這一環節,認為小組合作能打造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課堂,而把讓學生獨立思考看成是一種封閉的孤軍作戰,不論教學內容難易都要求學生小組合作。然而經過課堂反饋,讓學生獨立思考并不能達到理想效果。因為對于難點部分,積極發言的總是小組內成績較好的學生,而其他學生只是一個缺乏獨立思考的“聽眾”。
曾有過這樣的比喻,自然界一株植物單獨生長時,顯得矮小,而與眾多植物一起生長時,則根深葉茂,生機盎然,人們把這種現象稱為“共生效應”。其實這也彰顯了合作探究的重要性。但也存在這樣的現象:學生在課堂上合作探究時是“十根筷子緊緊抱成團”,到了獨立考試時,卻是“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這就要求教師在讓學生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減少或消除兩者的沖突,尋找一個有效的平衡點。
三、合作探究與獨立思考在課堂中的有效平衡
(一)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采取恰當的學習方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習內容靈活選用有效的學習方式。在合作探究之前,教師必須考慮學生已有的認知基礎,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并要求學生整理知識體系。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基礎存在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因此,當問題的難度不大時,可以讓學生自學、獨立思考,按先獨立后合作的思路進行;對于思維發散度要求較高的問題,可采用先合作后獨立的方式進行。
(二)根據教材內容,尋求結合點
教學中,學生經常會有不能獨立解答的問題,這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不僅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更能促進學生個人與小組形成良好的關系。在教學重難點知識時,要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教學重難點問題,還能有效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獨立思考與合作探究“聯手”
篇10
關鍵詞:化學教學;問題意識;提問;思考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要求每一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積極主動的探究化學變化的奧秘,在生活情景和社會實踐中體驗感受化學的重要性,并在教材中設置了大量的“活動與探究建議”。
要真正落實理念,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可小覷。愛因斯坦說:“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一個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找出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力和想象力。”因為“疑”源于思,疑是學習的開端,思維的引線,進步的向導,思維活動始于發現問題,是對一些問題產生了渴望了解或解決的需要后才開始的,要使認識得更深入,就要啟發學生多疑多問。
學生缺乏“問題意識”的原因有很多,但不敢問、不會問、沒有機會問是主要原因。
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孩子很多缺乏自信,因為自信心的不足,總是不敢問,怕問錯了同學笑話老師批評。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材教的課堂上,每節課都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課堂上學生只能忙于“聽課、記筆記、回答老師的提問”,根本沒有思考的時間。在我們傳統的課堂上很難看到學生向老師發問、質疑的情況。只是我們在啟發學生回答我們的提問,忽視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造成了學生的依賴性強,老師不問就不會思考,使學生的提問能力逐漸喪失,造成了不敢問、不會問。最終的結果是:思維不活,想象力差,缺乏創新精神,影響了學生的發展,因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所以,美國學者布魯巴克提出:最精湛的教學藝術遵循的最高原則就是讓學生提問。
一、敢問是前提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是被動接受,老師問,學生答,是長久以來形成的慣性,要想在每周兩節的化學課堂上打破實屬不易。
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膽量,“撬”開學生的嘴,打開學生的思維。老師要做到“三不”,不吝嗇鼓勵,不怕耽誤時間,不批評漠視無價值甚至是幼稚的問題。努力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每一個學生在人格上、思想上獨立自由,讓每一個學生意識到自己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權力,同樣有在課堂上思考問題努力學習的義務。老師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力爭不讓一個學生出現懶惰思想――只聽不想。學生學會了思考,具有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千變萬化的化學產生深厚的興趣,開始了研究性學習,我們就不用擔心成績。同時,這種能力會對其它學科有很大的幫助,甚至會影響學生一生的發展。
二、會問是保障
有了膽量,有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還要會問
我國古代先賢指出:學源于思,思起于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說明了好的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好問、樂問、善問的問題意識。《新課標》中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其實就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良方。教師要做到“三下”,一要放下架子,扮演一個笨老師,學會半聾半啞,把學生學習的自還給學生;二要走下講臺,融入到學生中間,各學生一起探討問題;三要丟下面子,不要怕被學生問住,不要怕學生發難,要承認自己不會,讓學生明白老師也有很多不會,不會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會裝會。老師還要學會“踢皮球”,把問題踢回學給生,讓他們自己通過團隊的力量或通過查找資料等方法來解決。解決舊問題會產生新問題,自然生成的知識要比老師灌輸的知識牢固的多,且讓學生會思考、會學習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才是我們教育的本質。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善用質疑問難,適時的創設問題情境,最大化的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培養開拓和創造新知識領域的能力。
三、巧用實驗引出問題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又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在教學中創設以實驗為主的科學探究活動,有助于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化學教學中我們善用實驗,將知識同生活與實驗操作緊密結合,老師要巧妙地利用失敗的演示實驗,將錯就錯,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進行深入的探討,往往會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另外,還要大膽讓學生自己設計簡單的實驗。如,學習了氧氣的制取方法后,在學氧化碳的制取時可以讓學生自己設計方案,以小組形式展開討論,各小組拿出方案,在老師確定沒有安全隱患的情況下可以試用,出現問題找出原因,最后得出正確方案。這樣獲取的知識,比單純的教師講解更能讓學生接受。而且通過分組討論,集合數人的智慧,有時候結論會令人拍案叫絕,與此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質疑解疑的能力。
- 上一篇:金融資產分析
- 下一篇:科研經費管理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