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學范文
時間:2023-04-10 09:44:4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診斷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診斷學 教學 方法
中圖分類號:R15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3)07-0091-01
相對于普通高等教育培養學術型人才而言,職業教育偏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知識的講授以夠用為度,實用為本,主要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較強的技術型專門人才。因此,對于職業院校的醫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培養其能力是一項主要的任務。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是聯系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一座橋梁。因此,診斷學教學不僅要教學生記住診斷學的相關知識,更要教會學生臨床的動手技能和思辨能力。工作數年時間,對診斷學的教學有了一定的認識和體會,下面是我對診斷學教學的幾點想法。
一、重視課堂教學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學習特點搞好教學之間的關系。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以及不同的學生層次,采用多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如模擬教學法、案例教學法、角色扮演法以及啟發式教學法等。
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最終產生的教學效果也就不同。對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要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提升他們學習診斷學的學習興趣。對于前后聯系比較緊密的知識點,教師可采用前后聯系的方式進行教學。對于前后學過的相關知識點,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歸納和比較。
二、實訓課和理論課教學要融合在一起
診斷學中很大一部分是體格檢查,光說理論枯燥無味,同時也不利于知識的掌握和在實踐中的應用。對這部分內容我們可以理論和實訓聯系起來。教師除了把理論課講好外,還要在實訓課上把檢查方法和技術做規范,一邊講要領,一邊動手做示范,這樣,能使學生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加深印象,學習效果才更明顯。通過邊操作邊講解,課內外學生動手操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不至于自己的講課過于乏味,還可及時加以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使學生在理解知識的同時,更好地掌握實踐操作技能,同時也可充分利用好課時。
三、精選教學內容,培養自學能力以及臨床系統思維能力
1.精選教學內容 我校目前上診斷學的專業有中醫專業、口腔專業和影像專業。因此,作為教師首先需要精心挑選一些更符合他們教學培養目標的內容;其次要適當把臨床上的一些內容融入到診斷學的一些知識點中,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另外講解內容時要詳略得當,以前講過的或重復的內容一帶而過。但對與執考有關的、與臨床典型的疾病相關的內容應重點講解。
2.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在教學的課程中,除了要按照課程講解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延伸思考。比如在講到缺乏維生素D引起佝僂病時,讓學生課后查資料找小孩子曬太陽為什么能預防佝僂病?小孩子什么時候曬太陽比較合適?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而且把課本知識與生活知識聯系起來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要在鞏固和加強學生對診斷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的基礎上,讓學生親自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從被動接收知識向主動學習知識的轉變和發展。
3.培養學生的臨床系統思維能力 隨著現在教學改革的不到深入,診斷學的教學不僅要求在人才培養階段重視人才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還要讓學生在臨床中不斷培養自己的臨床系統思維。只有基礎扎實、素質高、知識面廣的醫學人才才是當今社會需要的醫學人才。
四、讓診斷學知識走入現實生活、走入臨床
為了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學好診斷學的重要性,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采用模擬教學法,即教師事先準備好一個模擬病人,在學生之前的知識儲備的情況下,讓學生扮演醫生,和模擬病人交流,溝通,找出其主要的癥狀,思考需要重點做的體檢以及相關的實驗室檢查。這樣既可以檢查學生對知識、技能兩個目標的掌握程度,同時通過語言、動作還能體現學生的態度目標。通過模擬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把所學的知識系統化、條理化,構筑自己的知識網絡,并培養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再者教師可以利用課余,組織學生到學校附屬醫院,親自去看看臨床醫生診治病人的過程,親自去給病人體檢一下。同時教師還可以臨時給學生講一下該病病人的主要的癥狀和體征。此外,教師還可提前和一些醫院聯系,讓學生在寒暑假去見習。通過這些學習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感,還可加深所學內容,同時也可學到一些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
五、教學與執考、就業、生活信息聯系
鑒于目前大、中專學生的就業傾向來看,50%左右的人畢業后不能進入醫院而從事鄉村醫療工作,這一形勢使學生缺乏對未來職業的信心,認為學不學無所謂。教師不妨在授課間歇給學生談談現在醫療行業的一些規定,如從事醫生必須要有執業醫師資格證,護士要有護師資格證。如果沒有這些證件,他們在醫院無法單獨工作,否則就是違法,就屬于非法行醫。而有了這些證件,又有了一定的經驗,就可以應聘到縣里、市里的醫院等。告訴學生在學校就必須為了醫學而學好各們課程。當然,學好診斷學的基本知識,對學生以后從事臨床工作有很大幫助;學好診斷學知識、懂得一些臨床知識,可避免自己及家人生病后盲目就醫等。這些現實的例子,能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和前途,這些話也會鼓勵他們暫時去學好診斷學。
總之,要想使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更多的診斷學知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就必須在灌輸知識的同時,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改變過去枯燥乏味的填鴨式的滿堂灌教學模式,采用更為靈活的多種教學方法,適應時代的要求,讓學生學以致用。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內容的掌握,而且學生的厭學、頹廢、學無所用的心情會大大改觀,我們的教學效果也會出現新的面貌。
參考文獻
[1]龔世鳳,吳惠珍.淺談《診斷學》教學中學生學習動機、興趣的培養.安徽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7(3):99-100.
[2]吳東,潘慧,朱峰.淺析物理診斷學教學改革.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1.4:247-248.
篇2
關鍵詞:臨床醫學;實驗診斷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TU501-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12)11-0549-01
實驗診斷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一門重要的臨床基礎課程,對各門臨床專業課的學習起到橋梁過渡和支撐作用,也是一門直接為臨床一線服務的應用性學科。雖然實驗診斷學的發展極為迅速,但具有內容多、較抽象、難理解的特點。如何能讓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解、掌握其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并且能與實踐相結合就成為我們教學過程中重點注意的問題。為了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其正確的學習方法,我們針對教學實踐中的教學方法進行一些探索。
1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1.1檢驗結果與案例分析相結合:我們在教學中始終強調實驗診斷學要服務于臨床和服務于病人,一定要以疾病為中心。因為它是臨床診斷、病情分析、療效評價、預后評估、疾病預防和健康保健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為了使學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實驗診斷與疾病的內在聯系,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典型臨床病例來分析講解。通過啟發教學,引導學生運用已學的專業知識對病例展開深入分析、討論,得出初步的診斷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和總結,得出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較好地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結合,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枯燥生硬的實驗診斷學學習變得生動活潑,充分發揮了他們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提高了他們分析問題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學效果極佳[2]。
1.2授課內容與實際檢驗儀器相結合: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檢驗技術、檢驗儀器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由于學時數限制,許多新技術、新方法在理論課上不能一一介紹,這就需要充分利用學生實驗課時間來彌補理論課的不足。實驗課上,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完成某個檢驗項目的測試,這樣學生從了解認識實驗設備儀器開始,逐漸認識檢驗項目的原理、操作過程、臨床意義。通過這種方式,既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加深了學生對于檢驗項目的理解認識;同時,通過儀器的學習和使用,接觸了醫學檢驗和實驗診斷的前沿知識,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挑選資歷深厚、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向學生介紹醫學檢驗領域的新知識、新技術和新成果,補充如何運用理論知識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評價、并為臨床診斷提供科學依據等教學內容[3]。在教學內容上的補充,不但讓學生了解了學科前沿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2采用多媒體教學,增加形象思維,提高教學效果
實驗診斷課程中,包括很多原理及圖像,如果采用平時授課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的圖像和視頻的加入,增加了學生的形象思維,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們在生動、充滿樂趣的過程中獲得了非常感性的知識。由于采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課件中圖文并茂,動靜結合,Flas形象生動、具體逼真,便于理解和記憶,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從整體上把握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大大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同時,我們又根據近年來多次再版的實驗診斷學教材制作了1100多張教學幻燈片,不僅教師可以應用于實驗診斷教學中,而且發表于中國醫科大學校園網上,網站上還提供了學科中重點難點知識的詳解,圖文并茂,方便學生在業余時間對于難點知識的查閱和學習。
對實驗診斷學教學和學習起到了資源共享的作用。
3根據培養方向,合理進行考核管理
教學的目的是培養臨床實用型人才,因此實驗診斷學的課程考核方式也應充分體現學生的實踐能力。傳統的筆試考試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實驗診斷學課程的需要,我們在實驗課中采用了“筆試+操作”的考核方式,更能體現出實驗診斷學課程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特點。其中理論考試,主要涉及教材中的重點知識內容;實際操作考試,則考察學生如何更好的利用理論知識,來指導實踐。通過雙向的綜合評定,更好的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實驗診斷學承擔著為醫學生打基礎的重任,是大多數未來醫生接受系統規范實驗室訓練的唯一機會,其教學水平的高低影響著未來醫生質量的好壞。所以我們不能安于現狀、而應該適應形勢,探索出更科學、更合理、更全面、更系統的實驗診斷教學模式。為臨床醫學生早日適應臨床工作的需要做好準備,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楊虹,李智,盛紅華. 實驗診斷學教學現狀和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 [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6)
篇3
診斷學是應用醫學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是從基礎過渡到臨床的一門橋梁課程,是學習各科臨床課程和以后從事臨床工作的基礎。診斷學檢體訓練課以小班授課為主,其課時占整個診斷學教學的50%以上,所以,提高小班課授課質量對診斷學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相當重要。對此,我們結合診斷學檢體課的教學,談以下幾點體會。
1 充分的課前準備
作為一名老師,必須懂得“要想給學生舀出一碗水,自己得準備一桶水”這個道理。只有做到充分的課前準備,心理才有數,講課時才能夠得心應手,才能講得好,講得透,使學生易于接受,保證在授課過程中學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充分的課前準備包括思想、知識、技能及教具的準備,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首先是思想準備。教師必須改變重科研及臨床而輕教學的不良認識,將教學工作放在首位,要有良好的教師職業道德,熱愛教學,這樣才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診斷學教學實踐中,才能教好診斷學。其次是知識準備。教師必須熟悉教學大綱要求,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及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對授課內容的重點、難點做到心中有數。我們在診斷學教學開課前1月,授課老師進行集中備課。對照課本、朗讀課文,精通問診、查體及病歷書寫的基本要求、基本手法、基本格式,書寫教案。授課老師相互幫帶,將整本課本吃透,從而優化知識結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的核心問題。再有是技能的準備。有了充分的思想及知識準備,但要用自己的語言簡明扼要、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地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之事。教學本身就是一門技能,特別是對青年老師來說,要上好診斷學課也有一定的難度。因此需要進行教學技能的訓練即試講預練。首先是試講。試講是在正式授課前的模擬上課,是提高和鍛煉老師授課能力和技巧的重要手段。試講是年輕老師了解、學習和適應教學改革新要求的一次難得的鍛煉機會,是對教師備課情況及教學技能的全面考核,也是高年資老師對年輕老師進行傳、幫、帶的最佳時機,同時為教學經驗的交流營造了融洽的氛圍。而老教師通過言傳身教既培育了新人,又有利于教學經驗的不斷總結與升華。如本院在上課前1周,所有授課老師都進行試講。這樣試講可以了解老師對知識的熟悉程度及檢驗前期的工作,并可對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找出問題的根源所在,提出具體的改進措施。另外,年輕老師通過聆聽教學經驗豐富的資深老師進行的試講,可以總結他們是如何上好這節課的,怎樣用激昂的情緒感染學生,怎樣巧妙地運用教具或多媒體來處理難點內容,又是怎樣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為上好診斷學課打下堅實的基礎。其次是預練,即進行體檢操作。首先集體觀摩錄像,統一體檢手法,做到統一標準和規范。然后兩人一組輪流示教,邊講邊做,講解內容由抽簽決定。觀摩老師指出缺點,當場糾正。教學用具準備,內容包括教學工具準備(聽診器、血壓計、壓舌板、叩診錘、手電筒、皮尺直尺等),教學錄像帶、VCD、多媒體光盤、教學場地(大、小課地點,臨床實習科室等)。
2 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方法
通過診斷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學生對本門課程有了初步的認識,而臨床操作技能的強化、學生動腦與動手能力的培養、臨床資料的綜合運用、正確診斷思維方法的建立,均需通過檢體課來完成。帶教老師有了充分的課前準備后,適當的教學方式方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相反則只能起到負面的效應。
傳統教學模式以老師為中心,以學生為客體的灌輸式教學會極大地減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我們采用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的新模式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老師列出提綱,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分析,總結出技能操作步驟、操作要點,然后老師對操作的要領進行提問,并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錄像,最后老師講授技能操作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項并引入典型病例及采用病人模型逐步示教。學生2~3人為1小組進行技能訓練,對不懂的問題,學生再次回看錄像,并且老師巡回指導,對學生操作中出現的問題當場指正。另外,由于女生較害羞,一些查體不完善。對此,在分組訓練時,將2個男生及1個女生分為1組,女生查體時男生做模特,男生查體時女生做模特,這樣就可以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全面的體檢學習。每次檢體練習課結束前10~20分鐘,每組隨機抽取1人作為操作者,對當天的操作進行示范,老師當場指出存在的問題,并糾正。最后老師對授課的內容進行總結并對學生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再次進行糾正并布置作業。通過上述教學方式方法,使學生對診斷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可將知識傳遞給每位學生。
3 堅持不懈的課后輔導
由于師資少、學生多,加上學生的水平不一,特別是一些難點、重點的掌握,效果不理想。我們利用自習時間,重點培養操作優秀的學生,讓他們進行競賽表演,并在課余時間輔導操作能力差的學生,既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和參與意識,又由骨干帶動其他人,這樣以點帶面,整體提高比較快。通過以上的措施,有利于學生操作技術水平的提高,使學生處于學習的主導地位,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縮短了教室與病房的距離,為日后的臨床實習或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課后反饋效果
篇4
關鍵詞:《中醫診斷學》;網絡資源共享;自主學習
《中醫診斷學》授課對象為大一第二學期學生,學生剛接觸醫學、接觸大學的學習方式,在學習方法、內容上存在一些迷茫、不知所措的情況。美國未來學家指出:未來社會的“文盲”,并不是指那些目不識丁的人,而是指那些不善于掌握學習方法,不會自主學習的人。所以《中醫診斷學》授課教師應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就是其中一種主要的教學方法。河南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中醫診斷學》科為河南省重點學科,于2014年獲批建設河南省《中醫診斷學》資源共享課、精品視頻公開課,在利用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方面取得一些成效。
1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概述及現狀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可獲得的網絡資源迅速增多,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也成為必然選擇[2]。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是指利用計算機系統通過通信設備傳播和網絡軟件管理的信息資源,把網絡資源通過一個公共平臺共享給大家。隨著數字化技術、通信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已成為新時期教學的主要載體之一,在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計算機網絡教學已成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尤其在高等院校,建立了互聯網、局域網、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教室、云教室等,已具備基本的網絡教學環境。上海中醫藥大學中醫四診信息化實驗室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聯建的《中醫診斷學》數字課程平臺是中醫學專業首個數字課程平臺[3]。該平臺建設旨在接軌當今國際醫學教育標準,滿足現代學習者個性化、自主性和實踐性的各項要求。河南中醫藥大學各級領導非常重視校園信息化建設,經過幾年建設目前無線網絡覆蓋整個校區,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下載、搜索自己所需的教學資源。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在此背景下應時而生,其為實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學模式提供了必要的條件。這些硬件的建立提供了一種學生與教師網上交流互動的環境,為教學的現代化、網絡化和及時化提供了可能,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方式。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真正實現了現代教學在時間、空間、內容、資源上的完全開放、共享和共用。所以高等院校網絡教學共享平臺的建設已經成為目前高校信息化校園內涵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構建教學資源共享平臺也成為深化高校教學改革的關鍵。在互聯網+時代,只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建設資源庫管理平臺,才能匯集展示中醫經典課程等視頻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在課下、課外進行自主學習,達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目的[4]。
2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優勢
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通過該模式的教學是在原來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采用更多元化教學模式,通過信息技術、網絡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等融合,將文本、圖形、聲音、動畫及視頻等信息整合在一起,全面支持包括課件制作與、教學組織、學習支持和教學評價等全教學過程,整合教學的組織管理、網絡教學資源庫及其管理系統,從而最終構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網上教學支撐環境。與傳統課堂教學比網絡資源共享平臺教學優勢如下。
2.1有利于轉變教學模式
既往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主要為課堂教學,學生獲得知識主要靠教師進行灌輸的,即“灌注式”的教學方法。課堂上只有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間教室,但是缺少教學手段、教學工具和實施載體。網絡課堂教學模式則是“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該模式主張強調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教師地位從傳統的知識傳遞轉變為學生學習的輔導者。教師應給學生提供復雜的真實問題的環境,激勵學生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最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要求教師給學生創造一種良好的學習環境氛圍,學生在這種環境中可以通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實驗、查閱資料等多種方式來展開他們的自主學習。我們認為,教師的教學目標不僅包括認知目標和情感目標,而且應增加學生的自我控制學習能力。結合課程自身的特點,創建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四個部分的理想的學習環境。由學習者(學生)通過網下的協作、討論、相互交流、相互幫助,并且借助網上的信息資源來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構架。教師的角色不僅是學生知識的灌輸者,更應成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幫助者和促進者,還應成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網絡課堂教學模式要求學生主要通過自主方式進行學習,這種形式更加符合“以學生為本”的先進教學理念。因此在高等院校深化教學改革中,教師更應該主動轉變觀念,主動實踐網絡教學。
2.2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網絡教學平臺,具有信息量大,信息傳遞快捷,交互性強的特點,可使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將得到更充分體現。在網絡課堂教學這種新型教學模式中,不但注重教師的教學,而且注重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才能夠把教師和學生兩方面都調動起來。比如在多媒體課件的制作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圖片選擇、幻燈版式等,制作教師的主導作用將得到發揮;再比如,老師提供大量的、復雜的信息,學生要面對這些復雜的信息,他們利用網絡獲取需要信息,進而獲取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完成既定的目標和任務。在整個學習過程中需要采取一種新的學習風格、新的認識加工策略,以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適合個性化學習,給學生更多的管理自己學習的機會。教師只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輔導。這一過程既能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培養學生探索合作的精神。
2.3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網絡教學平臺中多媒體技術內容多為字符、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教學媒體,這些媒體的有機結合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更貼近受眾,傳播方式更多樣;現代網絡技術的多向功能,為教師教與學生學等各方人群、多種交流方式提供了有利條件。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中網絡為評價與監控學生學習提供了強有力支持。由上可知,網絡教學會給高等院校教育帶來嶄新的變化,而開展網絡教學是現代高等院校教學的必然選擇,這也是大規模網絡公開課/慕課教學正在興起的根本原因。
3《中醫診斷學》網絡資源共享平臺建設內容
《中醫診斷學》網絡資源共享平臺以校園網為依托,由基本資源和拓展資源組成。基本資源內容包括:課程簡介、教師基本信息、各類教學大綱、教學日歷、考核方式、重點難點指導、課后作業、參考資料目錄、全程教學錄像等,其設置主要以課本為主體,便于學生及愛好者自學及課后鞏固復習,可以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拓展資源包括案例庫、專題講座庫、素材資源庫、學科專業知識檢索系統、演示/虛擬/仿真實驗實訓(實習)系統、試題庫系統、作業系統、在線自測/考試系統等。拓展資源的設置可以讓學生在學好課本的基礎上在深度及廣度上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3.1基本資源內容
課程簡介主要包括該課程名稱、學時和學分、課程性質、地位、主要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目標等;教師基本信息包括該課程的課程負責人、教學團隊主要成員、主講教師(包括實驗實習指導教師)基本情況介紹,參與教學課題、獲得教學成果及聯系方式等;各類教學大綱包括各種學制(本科各專業、專升本、專科等)以章節為單位的知識點、學習要求和學習重點、難點、課時分配等;教學日歷(或教學計劃)包括以課時為單位的教學任務分解、進度安排;考核方式包括考試的主要內容,課程考核方式和計分方法,基本信息知識點分布,各章節的分數分布等;重點難點指導指本課程每章節的學習要求、學習難點、學習特點,并對如何掌握本課程重難點給出指導性意見;課后作業是在每一章節后,緊扣大綱要求及執業醫師的考試要點,設置一定的題目,供自學和自測用;參考資料目錄包括課程教材(包括作者、書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等內容)及教學參考書,有條件的還可提供電子版教材;教學視頻:學科每個老師分別布置不同章節,在掌握大綱的基礎上,設計教學PPT,設計教學方法等,錄制課堂授課的實況錄像,幫助理解教學內容。
3.2拓展資源
案例(素材)庫、習題庫、試題庫等是指能夠提供、支持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研討的案例或素材;或根據教學目標,為每個教學單元配備的作業題、討論題及思考題;或提供各類試題,要求具有指導性意義,最終使學生了解課程的考核方式方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專題講座庫:動態補充講座庫內容。如:學科視頻公開課、中醫診斷分會專家交流內容等,由專業技術人員進行后期加工和制作,放于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共享與交流。素材資源庫:搜集臨床典型的資料進行拍攝。如《中醫診斷學》中中醫望診信息的采集,學生更形象、更直觀、更具體地認識病理的特征,有利于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考資料及網絡資源鏈接部分,計劃設計包含開放性的相關知識網站、精品課程網站等,方便學生查找。設立拓展資源的目的是拓寬使用平臺學生的學習渠道,滿足各種水平學生的學習要求,增加其學習深度和廣度,提高學生學習的層次和效果。總之,我們希望通過結合《中醫診斷學》課程特點,構建《中醫診斷學》網絡教學平臺。該網絡教學平臺能夠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有利于促進在校學生自主學習、終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全面推進高校學生素質教育一種新的行之有效的途徑。
參考文獻
[1]王飛,章瑩,劉燕平.《中醫診斷學》“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教學實踐之體會[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1):156-157.
[2]車艷云.基于網絡資源共享平臺的CLIL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亞太教育,2015(32):229-230.
[3]李福鳳,燕海霞,郝一鳴,等.《中醫診斷學》數字課程平臺的建設與體會[J].上海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27(3):13-15.
篇5
【關鍵詞】比較影像學;醫學影像學;教學
影像診斷學目的在于讓醫學生了解影像診斷中各項檢查方法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見疾病的影像學表現特點及在臨床工作中的正確應用。近年來影像診斷技術飛速發展,新技術、新序列不斷推出,但每種檢查方法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在臨床實踐過程中,大多疾病診斷是通過多種影像手段協同完成的,這種多元化的影像診斷模式,形成了一種新的影像學教學方法——比較影像學(comparativeimageology,CI)。比較影像學是將同一疾病不同檢查方法的影像特征相比較、將不同疾病間影像圖像的異同之處相比較、將形態影像與功能影像相比較、將不同影像診斷方法的時間-經濟效價比相比較,同時,將疾病的影像表現與臨床、解剖、病理相結合,進而綜合比較,它是一種能使學生了解各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合理組合與使用的新型教學模式[1]。筆者在臨床專業本科生的理論授課及帶教實習過程中,運用了比較影像學教學法,現將應用體會總結如下:
1我國醫學教育的教學模式
當今世界通用的醫學教育體系大致分為“學科型”、“問題型”、“器官系統型”三種模式[2]。以學科為主的課程體系仍是我國主要的教學模式,將教學分為醫學基礎課、臨床專業課和見習實習三個階段。此類教學法優勢在于兼顧了醫學教育的基礎性、應用性和系統性,方便教學的實施和管理;劣勢在于各學科間缺乏橫向對比、縱向聯系,教與學易脫節,學生被動接收、被動記憶,雖然培養出來的學生成績優異,但常常出現臨床思維鍛煉不足,在實際工作中因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無法勝任工作。在全球醫學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國也在積極地進行探索及改革,以問題式學習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標準化病人臨床教學等國際流行的教學方法在部分院校實施了探索性的開展,依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影像診斷學教學中,引入比較思維模式,以期學生的知識儲備、整合能力能盡快跟上對臨床醫生要求日益增高的社會發展需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加深學生思維的深度,以利于提高學生思考推斷、綜合分析能力,為今后開展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2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可行性
圖像存儲與傳輸系統(pictures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system,PACS)的臨床應用,為比較影像學教學法提供了方便條件。以數字信息對影像學圖像進行保存、管理、傳送、讀取,同時醫院信息管理系統(HIS)的聯網為每位就診患者建立了唯一的身份標識號碼(ID號),患者的全部資料信息,包括影像學圖像及報告、血液學檢查結果、臨床資料等,影像科醫生可以隨時調閱參考。PACS系統具有圖像質量高、信息完整、傳送迅捷、實時共享的優點,輔助實現了影像學各分支間的橫向聯系。
3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作用
3.1學生更全面系統的掌握影像學知識
影像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影像診斷從早期單一的X線成像發展為計算機X線斷層掃描(CT)、磁共振成像(MRI)、彩色多普勒超聲成像、核醫學成像等多元化的影像技術手段,放射診斷學也隨之演變成為醫學影像學[3]。目前醫學影像學的教學主要是按照各組織系統介紹成像方法、正常及異常影像學表現,講授過程中輔以示教典型病例影像圖像,但較少涉及其他相關影像學表現,此類教學法不利于學生對不同影像手段進行系統了解。醫學生是未來工作在一線的臨床醫生,對各類檢查方法的全面掌握關系到日后是否能夠正確選擇并應用最有效合理的疾病診斷檢查方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比較教學法的應用,向學生詳細介紹各種診斷方法的利弊。比如在腹部消化系統疾病的授課中,對于肝臟疾病,超聲檢查安全無創、費用低廉,具有可重復性,是肝臟疾病的首選檢查方法,特別是對肝臟囊性病變具有較高的價值;而在肝臟實性占位性病變如肝癌的診斷及鑒別中,多排螺旋CT是臨床上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其多方位重建模式及CT血管造影(CTA)檢查在肝癌的定位定性方面具有重要價值;MRI是通過利用磁共振現象從人體中獲得電磁信號,并重建信息的一種成像方式,對肝臟疾病也可很好的顯示,特別是在超聲、CT對疾病鑒別困難時,MRI可提供更多有價值的病變信息。又如冠狀動脈造影(CAG)是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狹窄閉塞性病變的金標準,但其不能反映心肌局部的血流灌注與心肌細胞的活性,而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成像術(SPECT)心肌灌注顯像不僅可以診斷有無心肌缺血,而且還能判定缺血是否可逆以及冠狀動脈的貯備功能,部分冠心病患者CAG結果正常,而心肌灌注顯像卻顯示異常[4];冠狀動脈CTA檢查是一種無創的檢查手段,可以較準確的判斷病變有無及程度,需要進一步確診或治療者再進行冠脈造影檢查,從而避免過度使用價格昂貴、有創性的冠脈造影檢查。因此每種影像學檢查手段在疾病的診斷中都有各自的優勢及不足,在教學中比較一種疾病的不同成像技術及檢查方法的優劣有利于學生全面認識、掌握疾病診斷。
3.2學生更準確地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疾病的影像學表現具有多樣性,臨床診斷過程中,經常會遇到異病同影或同病異影的情況,學生學習困難,往往對這種現象不知所措。應用比較影像學的方法,將影像學表現相似的不同疾病圖像進行比較,列出它們的異同點,同時介紹每個疾病的特征性表現,引導學生運用比較性思維,系統認識圖像所反映的疾病的病理改變,增加學生疾病診斷能力及鑒別能力。因此在醫學影像教學中介紹疾病的某種影像學表現時,同時適當介紹該疾病的其他影像學表現,歸納同一疾病在不同影像表現間相同及相異,從解剖、病理等基礎醫學角度,分析各影像出現的原理,此類教學法即滿足了深度又兼顧了廣度,有利于提高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及舉一反三的能力,從而增強教學效果。
3.3學生更合理地選擇影像檢查方法
影像檢查的基本原理相對枯燥、抽象,授課難度較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引起學習興趣。教師講解過程中如果采用比較教學法可使學生了解不同影像檢查方法在行業領域中的地位及價值;相對容易掌握不同影像設備的成像原理、應用范圍、優勢及局限性;引導他們思考臨床工作中對不同疾病首選和配伍的影像檢查方法[5]。放射學前輩們從實踐中積累經驗,總結出了一些針對特定疾病首選的影像學檢查方法[6],如骨關節外傷性病變首選普通X線平片,必要時行CT進一步檢查;顱腦外傷,出血性腦卒中患者首選CT檢查;脊柱脊髓病變首選MRI檢查;膽管、尿路梗阻先考慮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檢查;而超聲檢查無創、價廉,在實質臟器病變、軟組織、小器官病變、婦科病變、胎兒健康篩查方面診斷準確率高,是首選檢查方式。各種影像檢查價格、特點各異,X線、超聲、CT價格相對低廉,特別是在進行疾病的初步篩查及急診患者廣泛應用,并被廣大患者及臨床醫生所接受;MRI序列齊全,可兼顧形態學及功能檢查,但價格略顯昂貴;正電子發射型計算機斷層顯像(PET)可檢查全身骨骼、軟組織病變,尤其近年來PET/CT、PET/MRI一體化檢查的推進,在神經系統病變等方面較傳統影像檢查手段優勢更為明顯,但價格昂貴且具有放射藥物輻射風險。因此,比較影像學不僅是要學生們了解各類影像檢查在診斷疾病中的不同價值,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能為患者選擇更準確的影像檢查方法打下堅實基礎。
4應用比較影像學教學法時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醫學影像學是一門發展迅速的應用性學科,在實際教學中引入比較影像學方法會給從事影像學教學的教師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作為影像醫學授課教師不但要具備全面的影像醫學專業知識,包括X線、CT、MRI、超聲、核醫學,還必須具備較豐富的臨床及病理等相關知識,并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其次,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明確進行比較的目的和意義,有計劃地準備相關影像學資料,重點突出。受課時所限,對于在臨床上應用價值不大或已被證實不適用于當今診斷要求的技術內容,教師授課時只做簡單介紹,這樣既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又能突出教學重點[7]。最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全面的比較分析各種影像檢查手段的特點、優勢與不足,根據疾病特點總結不同疾病首選的影像診斷方法,使學生加深對疾病的認識,培養綜合分析能力,從而達到提高醫學影像學科教學質量的目的。綜上所述,將比較影像學應用到醫學影像學教學工作中,利用其比較性、綜合性等特點,將有助于學生更全面系統的掌握影像學知識,更準確地診斷和鑒別診斷疾病,同時也有助于學生成為臨床醫生后,更合理地選擇影像檢查方法。希望我們的教學經驗對各醫學院附屬醫院、教學醫院更新教學觀念,建立適應時展要求的醫學生培養機制做出綿薄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呂富榮,呂發金,肖智博,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比較影像學的重要性[J].醫學教育探索,2009,8(2):177-178.
[2]張傳標,路學一.當前國內外醫學教學改革的現狀比較分析[J].醫學教育管理,2015,1(3):174-178.
[3]關泓.比較影像學在醫學影像學教學中的應用[J].包頭醫學院學報,2011,27(3):111-113.
[4]譚天秩.臨床核醫學[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4-452.
[5]倪雪君,成建萍,謝陽桂,等.比較影像學在超聲診斷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交通醫學,2012,26(5):513-514.
[6]高艷,李坤成,杜祥穎,等.醫學影像學教學中比較影像學的重要性[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11):79-80.
篇6
【關鍵詞】IM軟件; 診斷學; 應用
基金項目:湖南醫藥學院教學研究改革項目(2015JG08)
R194-4
一、診斷學教學應用IM軟件背景
診斷學是論述疾病的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診斷思維方法的一門臨床學科,是連接基礎學科與臨床學科的橋梁,是培養學生基礎臨床思維能力的入門學科,直接決定著醫學生的綜合素質[1]。大專學生因課程安排緊湊、自主學習能力不足等原因,理論基礎薄弱,進入診斷學的學習后,普遍反映診斷學課堂知識吸收率較低,學習興趣受到很大影響。師資缺乏,師生見面機會有限,交流的渠道較少,教師無法及時有效為學生答疑解惑,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種原因致教學效果欠佳,亟需一種高效、便捷,能充分利用學生課余時間進行學習的工具。
即時通信(Instant Messaging,IM)是指能夠即時發送和接收互聯網消息等的業務。QQ及微信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兩種IM軟件,使用人群均超3億。據統計,在校大學生使用手機、QQ 、微信的人數比例高達 97%[2]。新生入校時,多家通訊運營商會組織各種存話費送手機活動,加之現在大部分校園實現 Wifi 覆蓋,學生可以無負擔通過電腦或手機登錄QQ及微信 ,實現學習資源共享。這樣就保證了診斷學課外應用的可行性。
二、 IM軟件的應用于教學的情況
1.QQ的應用
QQ是騰訊公司于1999年開發的一款基于Internet的即時通信(IM)軟件。2010年3月5日19時52分58秒,騰訊QQ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一億。QQ群是其中的多人聊天交流的一個公眾平臺,筆者在擔任《診斷學》過程中創建診斷學交流QQ群,邀請教研室老師、相關基礎學科教師組成在線答疑團隊,各班班干擔任管理者,負責監管群內動態。學生實名提出申請,由本班管理員審核通過后加入。同一個群內,可以允許多人實時交流,師生也可以在非好友的情況下進行一對一交流。此外,QQ群還具有群公告(教師可以通過功能向群內的學生診斷學教學通知,提醒功能會讓W生及時獲悉公告內容)、群相冊(教師可以通過該功能將圖片形式的教學資源如心電圖、影像學圖片以JPEG、JPG、GIF等格式上傳,學習可自行下載,并及時在線提出疑問)、群文件(教師可以通過此功能上傳診斷學及相關學科電子教科書、教輔書,以便學生下載隨身學習)、群郵件(教師可以利用該功能進行診斷學評教評學或其他問卷類調查,獲取學生意見及時進行教學調整)、群討論組(教師可根據學生興趣組織分組討論)、群視頻(教師可在此區域內分享各類體格檢查、診療技術操作視頻、播放心肺聽診異常體征,甚至上傳理論課教學視頻,便于學生反復學習),另有群論壇、群投票等功能。
2. 微信的應用
微信 (WeChat) 是騰訊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個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跨通信運營商、跨操作系統平臺通過網絡快速發送語音短信、視頻、圖片和文字。其中,微信公眾平臺是騰訊公司在微信的基礎上新增的功能模塊,筆者創建微信公眾帳號用戶,在設置中找到一個二維碼,學生可隨手掃描或通過搜索公眾號進行關注訂閱。相對于QQ群,其更加開放,在界面布局、隱私保護、素材管理推送、收藏優化方面更具優勢。筆者設立“病例連載”(定期分享經典病例,號召大家提出意見,動態更新治療轉診療歸)、“小醫師日記”(針對見習、實習學生征稿,分享初入臨床見聞)、“學科進展”(教師查詢相關學科進展,過濾信息,更新權威診療指南)、“考試連線”(針對執業助理及執業醫師考試,每日習題練習)。通過公眾號,教師都可以實現對學生(或其他關注對象)進行精準的消息推送和全方位溝通、互動。
三、結語
受多種原因影響,雖然微課、慕課、翻轉課堂、PBL(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CBS(以案例為引導的學習,case based study))[3]等新穎教學模式的開展,在增加教學互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方面獲得較好的效果,但究其根本,不難發現,這些新型教學方法的有效開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網絡平臺的設置[4]。且因實際操作難度大,一定程度上限制這些教學方法的廣泛使用。因而,大部分院校的診斷學課堂教學仍以傳統多媒體教學為主。QQ群及微信公眾號的聯合使用,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及延伸,通過在線交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做出及時的解答,老師將篩選后、適合學生的相關學習內容利用微信公眾號進行定期推送,并接受學生投稿,篩選后進行分享,引導學生進行有條理、有針對性、高效的學習,學生可依據自身實際進行有選擇性的吸收,實現個性化教學,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鼓勵學生參與討論,培養臨床思維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更多的學生吸引進入課堂,最終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雖然在網絡安全性及內容篩選上存在一定不足,合理地使用網絡平臺對提升教學效果無疑是很有幫助的,值得繼續推廣。
參考文獻:
[1]陳文彬,潘祥林.診斷學(第六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
[2]楊敏,柳紅,崔濤.網絡 QQ 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1(5):49-51.
[3]李宏力. PBL結合CBS教學法在臨床醫學專業藥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 現代醫藥衛生,2015,31(21):3352-3353.
[4]莫薇,袁竹青,陳曉湘,李劍. 基于網絡平臺的PBL教學法在醫學微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 熱帶醫學雜志,2011,11(6):735-736.
作者簡介:
篇7
關鍵詞: 診斷學循環系統見習教學
診斷學是運用醫學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對疾病進行診斷的一門學科,它涉及多項基礎學科和臨床學科,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紐帶,也是臨床醫學發展的基礎和保證。盡管現代的臨床診斷技術日新月異、層出不窮,但系統、全面、規范的心血管物理診斷對心血管疾病的診斷仍有其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探討心血管診斷學教與學方法,不僅可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而且對臨床實際工作有現實意義。筆者總結循環系統診斷學教學經驗,探討教師應如何有效地開展診斷學見習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1.教師要提高教學水平
教師需具有豐富的臨床工作經驗和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授課重點突出、條理清晰、舉例生動,使枯燥的診斷學教學內容變得生動、便于記憶,讓學生樂于接受。教師除對學生進行醫學知識的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掌握將知識及技能用于解決問題的一些方法,也就是認知策略,以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授課前必須認真備課,寫出教案;有計劃地進行講課的培訓與學習;經常參加關于帶教技能的學習班;請上級主管帶教主任旁聽、講評,并提出指導意見。
2.“互動式”教學
在臨床教學中筆者體會到,教師只有與學生充分交流,了解他們的興趣所在,才能更好地進行教學互動。“互動式”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與學的有機結合和相互作用[1]。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應進行多項信息溝通,教師要鼓勵學生多參與教學活動,變被動為主動,培養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互動式教學中最基本有效的辦法就是將“問”與“答”貫徹到教學中,學生問教師答或教師問學生答,這樣既能增加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問題,培養其臨床思維,又能使教師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給予學生完善的指導。
3.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授課效果
教師應采用講授、電教、案例、討論、演示、角色扮演、練習、自學、見習等形式進行教學,通過提問、作業、測驗、操作考核等方法進行教學評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學生為客體的灌輸式教學方法為以學生為主體,采用多途徑、多渠道教學法,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實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2]。如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和引入典型病例并用電子標準化患者模擬等,可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3]。筆者在教學與考核中發現教學難點為心臟的叩診和聽診,針對此,教師在教學中就應指導學生掌握叩診的技巧,以及人體正常叩診音的特點和分布,指出聽診的要點。在理論課上,教師應反復讓學生通過多媒體傾聽、辨別各種心音、雜音等;在見習課上,教師應及時帶領學生進行床旁實習,首先進行正常心血管檢查,然后對病理狀態進行學習,只有強化訓練,學生才能真正掌握心血管叩診和聽診部分。隨著計算機和多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以其形象、生動地表現形式給現代化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心臟聽診非常抽象,學生不易形容和理解,而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可以把解剖圖、心音圖、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血液循環過程結合在一起,組合成生動的動畫,使學生容易理解,便于記憶。如在講心音分裂時,結合人體呼吸的變化,對照心音圖和聲音效果,學生對S2的生理性分裂、通常分裂、固定分裂和反常分裂就會有深刻的記憶。多媒體給心血管物診教學帶來了無限生機,但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該注意師生互動,不要使多媒體教學成為放映電影。
4.理論聯系實踐
人體是由多系統、多器官所構成的復雜個體,因此,學生在臨床實踐中所遇到的問題絕大多數要比課本知識復雜得多,而教師不可能把全部知識教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如在學完“循環系統常見疾病的主要癥狀和體征”后,學生對疾病的診斷發生了興趣,筆者便在授課前預先準備了一些病例資料發給學生,讓學生閱讀、相互討論,然后分組對病例進行有關癥狀、體征闡述,針對論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再回到書本進行補充和糾正。這種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形式引起了學生的廣泛興趣,他們反映,這樣的教學形式使課堂氣氛活躍,能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5.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
診斷學的教學對象主要是醫學系學生,培養的學生主要是臨床醫師,因而教學要以應用為目的,以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為核心,教會學生通過對各種實驗結果的綜合分析進行臨床思維。這就要求教師采取多種教學手段,重點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通過多媒體演示檢驗報告單,分析典型病例的檢驗報告結果,可提高教學的藝術性和趣味性[4],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診斷學實驗課程的實用性,提高診斷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應要求學生集中精力學習每一項目的臨床應用特征,然后采用綜合化驗單、病例討論等形式,多角度地綜合分析各項目的意義,最后結合病例進行教學,教會學生結合臨床對實驗結果進行綜合分析,結合患者的病史和體征作出正確的診斷和鑒別診斷,并會利用化驗結果判斷疾病的分期、療效及預后,重點提高學生將檢驗結果用于診斷和鑒別診斷的能力。以上步驟可啟發學生從實驗到臨床、從臨床到實驗進行正向或反向的臨床思維活動,加強臨床思維能力訓練。
總之,診斷學作為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間的橋梁課程極為重要,因此,學生在診斷學教學階段應該養成良好的醫學人才所具備的習慣,如積極討論、啟發思維、歸納觀點,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和方法,達到將基礎理論與專業知識應用于臨床實踐中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金民,井西學,李永珍等.論高等學校制定課程標準的意義[J].醫學教育,2003,2,(1):5-6.
[2]張育.探索臨床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5,15,(6):957-959.
篇8
【關鍵詞】 診斷學; 技能教學; 改革
診斷學是一門被稱為從基礎醫學向臨床醫學過渡的橋梁課,從內容和形式上都體現了基礎醫學知識與臨床理論和實踐的密切結合。學生對診斷學學習的好壞,直接關系到以后的臨床工作能力。目前診斷學教學現狀為:(1)醫學院校的擴招,學生人數增加較快,但學校的教學資源添置相對滯后,學生平均基本技能訓練機會較少。(2)只重視理論教學和學習,忽視了基本操作技能的訓練和培養,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在就業上處于被動境地。(3)考試方法不合理,重理論輕技能。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加強學生臨床實踐技能教學,已成為醫學教育工作者進行教學改革和研討的重要課題[1]。為此,筆者對診斷學臨床技能教學進行了改革,現總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教學實施對象 遵義醫學院珠海校區04級、05級臨床醫學本科五年制學生。
1.2 教學方法
1.2.1 加強對臨床技能訓練重要性的認識 (1)臨床技能訓練與就業密切相關。執業醫師考試制度是醫學生就業的惟一通行證,要取得執業醫師資格,首先要求實踐技能操作考試合格[2]。實踐技能考試的內容即為訓練內容的一部分。2002年上海楊浦區臨床類執業醫師技能考試情況通報中失分率統計結果顯示,技能考試失分率最高的考試項目是基本技能和體格檢查,在不及格考生中失分率分別達到68.5%和71%[3]。由此可見,基本技能和體格檢查訓練亟待加強。(2)臨床技能是國家教委本科教學評估的重要內容。教學評估內科方面的項目之一,專家組查看本科實習生對一個患者的接診過程,即從詢問病史、全面體格檢查至書寫一份完整病歷,整個過程在2 h內完成,實質上是對診斷學教學的考核。
1.2.2 編寫實驗指導,制定實施方案 根據現有教材、大綱以及臨床的實際需要逐章逐節整理摘出各項操作,參考各層次使用的教材和相關書籍,選取其既便于操作又能達到滿意效果的部分。編寫操作步驟及注意事項,注重既要簡單明了,又要便于操作,做到步驟清楚,使很多在教材中不甚清楚的操作變得具體化,并強化容易出錯的關鍵步驟。
1.2.3 強化問診 問診,是醫生診治疾病的第一步,是每個醫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美國著名醫生Harvey提出的“五指診斷法”,將病史居于首位[4]。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面對患者問診并書寫病歷,老師只能通過學生書寫的病歷評價其問診情況,從患者那里不能獲得更多的反饋信息。而培訓“標準化患者”需要大量的資金,難以普遍實施。筆者在教學中,由老師本人充當“標準化患者”,由教師制定統一病例,并模擬臨床環境,學生分組對老師進行問診練習,既可以使學生克服首次面對患者的羞澀與緊張,老師也非常容易發現學生在問診中存在的問題,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指導。
1.2.4 重視體格檢查內容、動作標準化 體檢動作規范標準,是獲取正確體征的先決條件。在教學中采取模擬患者、學生互查的方式進行,這樣既增加了訓練和動手機會,對被檢查者而言,又可以發現他人的錯誤,加深了自己對診斷學技能的印象,一舉兩得。同時,特別強調體格檢查不能只掌握內容及動作,更重要的是要真正掌握、領悟到其檢查方法和檢查結果。如肺部聽診,不能只用聽診器在胸部隨便放幾個位置,要求學生按照一定順序,真正聽到呼吸音的變化。老師逐個查看學生的檢查情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1.2.5 強化臨床常用診療技術訓練 改革前,對臨床上常用的診療技術,如胸膜腔穿刺術、腹腔穿刺術、骨髓穿刺術、腰椎穿刺術未作理論及實驗教學,而這些都是學生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的操作。由于在校未進行訓練,學生在實際操作時難免動作不熟練,加之精神緊張,往往操作失敗。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故將此列為教學內容。教學時,先由教師講解操作過程及注意事項,然后示教,最后讓每個學生在模擬人身上反復進行操作演練,這樣就對所使用的器具及每個操作過程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將來在實際操作中就能做到從容、鎮定且規范。
1.2.6 改進測評手段,提高教學質量 以往的診斷學成績僅有單一的理論測試成績,學生不重視技能教學,導致學生中出現高分低能現象。因此,筆者將技能納入考試成績范圍,尤其把體格檢查作為重點考核項目。體格檢查的考核與執業醫師考試銜接,把187項全身體格檢查的基本項目分解成7大模塊進行考核,每生抽一模塊。考試時學生相互檢查,邊操作邊簡要匯報檢查結果,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監考老師按評分標準現場評分,并當面向學生講明扣分的依據及應注意的有關問題。要求不合格的學生再進行訓練,再補考,直至合格達標為止。參照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的做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 結果
實施此教學方法后,本課程結束時就下面8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調查表共計200份,收回有效調查表200份,回收率100%。從調查表中得知,92.5%學生認為此教學法能增加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習興趣;90.5% 的學生認為能夠促進問診技巧;96%的學生認為能提高體格檢查操作能力;95%的學生認為能構加強對臨床常用診療技術掌握;94%的贊同此教學方法;86%的學生認為通過實驗課內容,感覺收獲很大。教學方法改革問卷調查結果見表1。
3 討論
3.1 臨床技能訓練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 診斷學是實踐性實用性最強的學科,其最終的教學效果不但是學生獲得了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真正學會了其操作技能,真正會問診和檢查患者。由于反復強調臨床技能訓練的重要性,絕大多數學生都能互相配合,主動認真訓練。考核中發現有少數學生經過訓練后操作手法相當嫻熟,甚至可與帶教教師教學相媲美。
3.2 促進有效交流,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以往的考核中發現,部分學生理論講得很好,但對其進行體格檢查和臨床診療技術考核時,完全是另一個樣。往往表現出一種緊張的心理反應,輕者呼吸心跳加快、雙手發抖,嚴重者根本無法進行考試。而通過面對面的溝通教學,強化訓練以后,絕大部分學生考試時能沉著應戰,操作熟練準確,順利通過考試,并取得較好成績。
3.3 存在的不足和補救措施 學生抽取的考核項目有限,不能完全反映培訓的整體效果。另外,模擬患者為學生,與真正的患者存在反差,學生無法體會到患者的陽性體征。針對學生在操作培訓和考核中出現的問題和缺陷,如肝、膽、脾觸診,心、肺叩診時手法不到位,姿勢欠佳等方面,需進行及時補救,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教學中改進和完善。
這次教改為日后的診斷學教學積累了寶貴經驗,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形成有效的教學模式后,需在保持的同時進一步加以完善。
參 考 文 獻
[1] 路通政.診斷學實踐技能教學改革嘗試及效果評價[J].衛生職業教育,2004,11(22):105.
[2] 賀紹書,向福坤.目標教學在診斷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01,2(14):183-184.
[3] 林一.由執業醫師技能考試現狀引發對診斷學教學的反思[J].衛生職業教育,2004,4(22):74.
篇9
[關鍵詞]BOPPPS;移動課堂;診斷學
診斷學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核心課程,是一門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之間的橋梁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點繁多,對學生的前期課程掌握度、動手能力、理論聯系實踐的要求均較高,但傳統教學法課時數有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足,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BOPPPS模型是由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DouglasKerr提出的一種以教學目標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型,它以建構主義和交際法為理論依據,在加強教學反思和師生互動方面效果良好[1]。將基于BOPPPS模型的移動課堂與傳統教學法進行對照研究,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一、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以湖南師范大學醫學院2016級和2017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2016級學生共74人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學法,2017級學生共81人為實驗組,采用BOPPPS模型結合移動課堂教學法。兩組學生的入學成績經t檢驗無統計學差異。(二)實施方法。教材統一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診斷學》(第九版),授課教師相同,均具有豐富的臨床和教學經驗。對照組采用傳統的教師講授模式。實驗組采用BOPPPS模型結合移動課堂教學法,分為:1.B-Bridgein:通過視頻病例引入教學內容,激發學生興趣與思考。2.O-Learningobject:明確學習目標,讓學生知道所學的理論知識在面對臨床病人時有什么用。3.P-Pretest:在問卷星設計線上預習作業,讓學生提前利用課余時間完成,教師根據預習作業所反饋的數據再次備課,對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適度調整。4.P-Participatorylearning:課堂教學中,通過集體提問及個別提問,加強與學生互動;課后,通過以班級為單位建立診斷學學習微信群,及時為學生答疑,組織學生討論,形成全天候課堂,增強學生參與感,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5.P-Postassessment:課后讓學生完成問卷星線上課后作業,實時反饋教學效果,及時進行形成性評價。6.S-Summary:課程總結,在微信群中授課部分相關的病例分析,一方面進行課程總結,明確每一章節在診斷過程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項,明確臨床中,診斷一個疾病的基本思維過程;另一方面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外時間,理論結合實踐,及時對所學知識點加以鞏固。(三)評價方法。教學結束后,向實驗組學生發放匿名調查問卷,主觀評價實驗組教學方法。問卷回收率為100%。兩組學生均進行期末筆試和操作考試,試卷題型一致,難度相同。(四)統計方法。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分析,兩組學生成績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一)期末成績。經統計分析,實驗組期末平均成績和及格率均高于對照組,兩組筆試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1。實驗組操作考試成績與對照組無明顯差異。(二)問卷調查。實驗組學生對BOPPPS模型結合移動課堂教學法的主觀意見調查問卷表明:在知識點掌握、學習興趣提升、理論結合實踐、師生交流互動、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了解學科前沿知識方面,大部分學生認為實驗組教學法優于傳統教學法,見表2。
三、討論
傳統的診斷學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具體表現如下:(1)知識點繁多,課時數有限: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課堂時間疲于講解知識點,師生互動不夠充分。(2)學生畏難,缺乏學習興趣:以應試為目的被動學習,難以真正理解及掌握所學內容。(3)理論聯系實踐不足:課堂上很難有時間設計臨床病例的教學場景,學生難以學以致用。(4)教師為主導,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主體地位不明顯。因此,我們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將微信和問卷星建立的移動課堂與傳統課堂進行有機結合,首先,有效解決了課時不足,師生交流不足,理論結合實踐不充分的問題。其次,加入移動課堂,符合現代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能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再次,問卷星線上作業可以自動批改,學生能及時得到成績反饋,教師也可以減少部分工作量,將更多精力放在成績分析、教學優化上。按照BOPPPS模型設計教學環節,從教學組織實施層面,遵循“學習目標→教學行為→學習活動→教學評估→學習目標”的教學循環過程[1],更加符合教學規律。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BOPPPS模型結合移動課堂教學法,診斷學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1)通過課前視頻病例引入,問卷星預習復習作業,微信群討論、答疑,將知識點反復鞏固強化,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同時,學生的理論考試成績得到了提高。(2)通過視頻病例使學生感同身受,課后微信群臨床病例討論增強學生參與感,激發學習興趣,同時加強了理論聯系實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3)通過課后微信群推送學科相關前沿知識,可以避免教材更新不及時所帶來的弊病,提前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培養學生開放式接納知識、主動求索知識的能力。(4)課前預習作業讓教師更加了解學生情況,根據學生情況進行二次備課[2],從而使課堂教學更有針對性,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后復習作業可以實時反饋教學效果,及時查缺補漏,進行形成性評價[3],獲得教學過程中的連續反饋,為教師隨時調整教學計劃、改進教學方法提供參考。但是,本研究中實驗組學生的期末操作考試成績沒有明顯提高,臨床操作技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學生必須多動手,勤練習才能準確掌握。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將嘗試引入微格教學法[4]加強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訓練,讓學生分組互相拍攝技能訓練視頻,把視頻置入移動課堂,讓學生互評,教師總結。這將是Postassessment環節的有益補充。
[參考文獻]
[1]朱翔貞,高靜芳,陶明,等.BOPPPS教學法推進以學生為中心醫學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12):108-109.
[2]劉齊晉.二次備課:改進課堂教學的重要抓手[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7,37(7):218-220.
[3]高怡,鄭金平,張文平,等.基于“微信-問卷星”平臺的形成性評價在毒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9(9):52-53.
篇10
關鍵詞 醫學影像專業 醫學影像診斷學 實習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影像資料是醫師對患者病情作出準確判斷的重要依據,準確閱片是每一個影像專業學生在臨床實習階段必須初步掌握的技能。在醫學影像專業的專業課中,醫學影像診斷學是最重要的課程之一,是理論同實踐結合最緊密的學科,在實習過程中學生必須在扎實理論的基礎上聯系患者的臨床表現,對其影像照片作出最準確的判斷。實習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跟實習帶教模式是有很大關聯的,適合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本研究通過對影像專業學生最后一學年第一學期的實習采用兩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并進行比較,探索醫學影像專業診斷學最優的實習教學模式。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我學院2008級的120名醫學影像專業五年制本科學生,這些學生于2012年7月進入臨床實習。
1.2 教學方法
將120名影像專業的實習學生隨即分為兩組,A組和B組,每組人數為60。A組學生接受的實習教學模式為多媒體加影像照片,首先由帶教老師用多媒體課件帶領學生對所實習系統的影響診斷學知識做一簡單回顧,然后給出典型的影像照片讓學生閱片,并做初步診斷。B組學生接受的實習教學模式為在多媒體加影像照片的基礎上會得到影像照片相應的患者的全部的臨床資料,在結合這些資料進行討論后做出診斷,還可以就存在的疑問向帶教老師提問并發表自己的看法。
1.3 能力考核
學生按系統進行實習,每個系統的實習結束后統一進行理論和閱片的考核,并且在第一學期的實習結束后填寫一份調查問卷和進行一次綜合測評。對所有成績進行記錄統計。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P
2 結果
2.1 每個系統實習結束后理論和閱片的考核結果
6次的理論和閱片考核的結果顯示,B組成績顯著高于A組(P
2.2 調查問卷和綜合測評結果
通過問卷調查可知學生對各自組的教學模式的滿意程度,興趣程度均是B組高于A組,且在期末的綜合測評中B組的優秀率為86.7%,而A組優秀率為66.7%,可見B組明顯高于A組。
3 討論
醫學影像診斷學是現代醫院疾病診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手段。①對于影像專業的學生來說醫學影像診斷學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專業課,經過4年的理論學習后,在最后一年進入臨床的實習階段,在這一階段就要求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聯系臨床掌握基本的影像照片的特點,做出最精準的判斷,對臨床的治療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對以后進入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礎。
實習對無論是對影像專業的學生還是對其他專業的醫學生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找到適合的實習教學模式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響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傳統的帶教模式多為影像照片加老師的講解,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帶教老師的灌輸,導致了理論和實踐的脫節。②③隨著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發展和應用,帶教老師可以結合多媒體跟膠片對學生進行授課,然后再有學生對膠片做一初步的診斷,在本研究中A組便是采用了這一模式,實習成績雖然較之前有了提高,但還是不甚理想,經過帶教老師的摸索創新,現在又出現了另一種的教學模式,及在原有基礎上加上同學之間的討論和與老師的互動,讓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并從中學習,這便是B組同學所接受的教學模式。通過對兩種教學模式的成果的比較我們發現,B組的學生的考核和測評成績較高,且對這種模式的接受程度和滿意程度也較高,從而我們可以認為這種教學模式是目前來說最適于醫學影像專業診斷學的實習教學。
隨著教學方式的不斷變化,對于影像專業學生的實習的教學模式也會不斷改進和完善,我們將會不斷探索更優的教學模式。為高素質創新醫學影像學人才的培養和醫學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④⑤⑥
截至作者投稿時,本科室已全部啟用PACS系統(已經過了初期的調試期和中期應用的調整期),在以后的影像診斷帶教中,會將PACS的特點運用其中。筆者將繼續跟蹤觀察PACS對影像教學專業診斷實習的優缺。
注釋
① 邢嫵,王小宜,劉進康等.消化系統影像學實習中教學新方法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9):1105-1106.
② 陳國平,顧建平,王書智等.提高放射影像學實習質量的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6.27(15):1860-1861.
③ 邵成偉,左長京,田建明等.提高本科生影像醫學實習效果的探索和體會[J].實用醫技雜志,2007.14(27):3812-3813.
④ 謝光輝,王書智,顧建平等.放射影像科實習帶教探討[J].中國現代醫生,2009.47(36):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