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學院范文

時間:2023-03-28 06:2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物資學院,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物資學院

篇1

查詢時間

2018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初試成績查詢將于2月3日開始陸續公布。其中已確定2月3日公布成績的省份有:湖北、黑龍江、江蘇等地區。

其他省份研招初試成績的公布時間,請關注省級教育招生考試機構和招生單位通知。

查詢入口

研招網(微信號:chsiyz)和研招網資訊(微信號:chsiky)兩個公眾號也會及時推送相關消息。

(1)登錄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yz.chsi.com.cn/apply/cjcx/),考生輸入名字;證件號碼;準考證號;在選擇報考省市及院校,最后點擊查詢即可獲取2018考研成績信息。

點擊進入: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yz.chsi.com.cn/apply/cjcx/

(2)進入北京物資學院考研成績查詢網址:bwu.edu.cn/

點擊進入:北京物資學院研究生招生網:bwu.edu.cn/

為及時獲取北京物資學院考研成績查詢入口變化,請廣大考生密切關注

更多需要關注的考研成績查詢信息:

篇2

(1.長治醫學院 藥學系;2.長治醫學院 校園管理中心,山西 長治 046000)

摘 要:目的:通過校園藥用植物資源的調查,為藥用植物學教學實習提供基礎資料,促進相關學科的教學科研.方法:踏查法和植物檢索.結果:長治醫學院校園有廣義藥用植物42科、63屬、68種,其中蕨類植物1種,裸子植物6種,被子植物61種.結論:長治醫學院校園藥用植物資源豐富,是學生進行藥用植物實踐學習的良好場所.

關鍵詞 :藥用植物;長治醫學院;調查

中圖分類號:R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260X(2015)01-0034-04

藥用植物學是藥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藥學專業課程中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學習生藥學、天然藥物化學等相關課程的基礎.藥用植物學教學實習是課程理論聯系實際的必經環節和重要紐帶,可以從中培養學生認識、鑒別藥用植物的技能,為日后學習、工作和科研奠定基礎.長治醫學院校園環境優美,植物資源豐富,為教學實習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了加強和完善藥用植物學教學實踐體系,2014年4月~6月筆者對長治醫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進行了全面調查,以期為教學科研提供基本資料,為校園建設的合理規劃提供參考.

1 自然地理概況

長治醫學院創建于1946年,座落在有紅色之都、魅力城市美譽的山西省長治市,占地面積777.80畝.地理位置約為北緯36°11′,東經113°06′,全年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熱同季.年平均溫度9.7°,年平均降水549.2mm,屬于典型的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適宜多種溫帶、亞熱帶及熱帶植物的生長.

2 調查方法

采用踏查法,采集標本、數碼拍照和植物檢索的方法對長治醫學院校區藥用植物資源進行調查.踏查過程中采集藥用植物標本,并編號和標明拉丁學名、生境等特征;室內整理標本,根據相關文獻和資料[1-6],進行植物檢索,鑒定植物種類,將蕨類植物按秦仁昌系統,裸子植物按鄭萬鈞系統,被子植物按恩格勒系統分門歸類,編制植物名錄,列出校園藥用植物的種類、藥用部位和功效.

3 結果分析

3.1 種類統計

據調查,長治醫學院校園有藥用植物42科、63屬、68種.蕨類植物1科、1屬、1種;裸子植物有5科、6屬、6種;被子植物有36科、56屬、61種,其中雙子葉植物31科、51屬、56種,單子葉植物5科、5屬、5種(見表1).以藥用被子植物的種數最多,其中雙子葉植物占到總數的89%.

3.2 藥用植物資源分析

校園內有藥用蕨類植物和藥用裸子植物7種,占總數的10%.其中包括兩種珍稀物種-銀杏和東北紅豆杉,銀杏的種子,藥材上俗稱“白果”,既可藥用也可食用,有很好的斂肺平喘的功效;東北紅豆杉樹皮、枝葉、根皮可提取紫杉醇,具抗癌作用.另外還有油松、側柏等,也具有很重要的藥用價值.

長治醫學院校園藥用被子植物分為雙子葉植物和單子葉植物兩大類,其中種類較多的科有薔薇科(10種)、木犀科(4種)、豆科(3種)和菊科(3種),占總數的30%.按照藥用部位劃分,全草類藥材居多,其次是莖葉、根類、皮類、種子、花和其他類.按藥用植物功效劃分,有清熱解毒藥(蒲公英、連翹、紫花地丁等)、解表藥(桑葉)、活血化瘀藥(桃仁、牡丹皮、月季花等)、收斂固澀藥(銀杏、山茱萸等)、補益藥(杜仲)、峻下逐水藥(牽牛子)、利尿藥(車前子)、消食藥(山楂)、活血止血藥(槐)、祛風濕藥(木瓜)等.

4 結論與討論

長治醫學院校園內有著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不僅發揮著重要的生態作用,還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科研價值.對于藥用植物學教學實習來說,校園藥用植物資源更是發揮了重要的教學服務作用.在校園內進行藥用植物學實踐教學,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最直接又可反復實踐的機會,使學生認識了藥用植物的形態、分布等特征,掌握了基本的藥用植物鑒定方法,還增強了學生的對校園藥用植物的保護意識.另外,通過本次調查,基本掌握了校園的藥用植物資源狀況,編制的植物名錄可作為學生實習的一個參考資料,也可為校園藥用植物的保護和合理規劃提供有益的參考.同時,建議學校加強校園藥用植物的宣傳和保護,對藥用植物進行掛牌標示;引種校園植物,建議以本地藥用植物和珍稀瀕危物種為主,來優化校園環境體系,使校園景觀更豐富,為改善校園生態環境和教學科研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2010年版)[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張浩.藥用植物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50-255.

〔3〕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中國高等植物圖鑒(1-5)[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4〕謝宗萬.全國中草藥匯編[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5.

篇3

關鍵詞 動物資源;動物學實驗室;開放;黑龍江大慶

中圖分類號 Q915.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03-0046-02

Discussion on Opening of Zoology Laboratory 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Animal Resources in Daqing City

YUAN Gai-xia YIN Ya-jie WANG Yang NIE Chun-yu XU Tai-hai

(School of Live Science,Daqing Normal University,Daqing Heilongjiang 163712)

Abstract Animal experimental material is the basis for opening of zoology laboratory. Based on the animal resources in Daqing City,the status and role of laboratory opening in zoology teaching were introduced,the precondition of laboratory opening,including the real situation of animal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in Daqing City and strengthen teachers team construction,in order to provide a way for permanently implement of laboratory opening.

Key words animal resources;zoology laboratory;opening;Daqing Heilongjiang

大學生的專業素質教育目標是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其創新意識,強調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而實驗室開放項目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途徑[1]。動物學是生物專業的基礎平臺課,同時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應用能力要求越來越高的形勢下,實驗室開放項目的實施無疑為動物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上增添了力量。動物學實驗室開放項目對提高教學效果及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已獲得共識,關鍵的問題是動物實驗材料的供給。實驗材料是實驗室開放的物質基礎,是實驗室開放項目能否進行、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的決定因素之一。針對此問題,課題組以大慶本地動物資源為依托,在動物學實驗室開放方面進行積極探索,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現總結如下,以供參考。

1 大慶市概況

大慶市位于松嫩平原腹地,海拔150 m 左右,為溫帶半干旱半濕潤草甸草原黑鈣土地帶。氣候屬于東北高寒地帶,冬季漫長、嚴寒干燥。草甸草原、內陸濕地和水域是該區的主要生態系統類型。現已建立了不同級別、不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12處,面積達2 622.88 km2 [2]。該地區不僅石油資源豐富,而且土地資源、草場資源、水資源、濕地資源、旅游資源、動植物資源也較豐富[3]。

大慶市在資源開發的同時,注重生態環境的再建設,在植樹造林、園林綠化方面投入較大的精力,取得顯著的效果。人均地區生產總值8.06萬元,居全省第1位。立體交通體系初步形成,機場已建成通航,市內鐵路、公路四通八達,為動物的運輸交流提供了便利。

2 大慶市動物資源狀況

大慶地區的動物資源包括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泥土中藏的、水中游的、動植物體寄生的及市場銷售的。參考劉凌云等[4]主編的《普通動物學》教材,其涵蓋無脊椎動物中的原生動物門、腔腸動物門、扁形動物門、假體腔動物、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門的動物,只有幾個小動物沒有發現,如多孔動物門、半索動物門、觸手冠動物,由于這些動物絕大多數生活于海水中,又缺乏大眾化的食用與觀賞價值,在市場上沒有銷售[4-5];涵蓋脊椎動物所有的綱如圓口綱、魚綱、兩棲綱、爬行綱、鳥綱及哺乳綱。綜合相關的研究粗略估計至少有800種,完全可以滿足動物學的實踐教學。但是,不足之處是:大慶地區由于冬季漫長,春、秋兩季低溫天氣持續的時間相對較長,絕大多數野生動物的活躍期限制在4月下旬至10月上旬,嚴重制約了動物實驗室開放項目長期、穩定的實施。

3 實驗室開放在教學中的地位

實驗室開放項目是指在實驗課堂之外的實驗內容,實驗室開放是動物學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動物學的實踐教學內容一般包括實驗、野外實習、實驗室開放及畢業論文等4個方面。由于學習方式的不同,4個方面在實踐教學中的作用各有側重[6]。實驗是動物學課程的必修內容,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在此基礎上,延展實驗思路和方法、啟迪創新思維等。實習教學是在動物學課堂教學完成后又一獨立的授課內容,是實驗與理論課內容的補充與升華,是激發學生原始創新意識的源泉。實驗室開放是實現個性化教學,滿足學生求知、探索和創新的欲望,側重于創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7],其特點是在實驗時間、實驗內容及教學方式上對學生開放。畢業論文是學生綜合知識在動物學實踐研究中的應用,一是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及能力進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對學生進行科學研究基本功的訓練。因此,實驗室開放是實驗、實習內容的延展與提升,同時又是畢業論文的演練。

作為生物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動物學在人才培養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動物學的基本知識理論、動物資源信息及研究方法不僅是動物生理學、動物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的重要基礎,而且是學生學習后續課程如生物化學、微生物、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發育生物學、免疫學等學科的寶貴財富,因為后續課程或多或少、直接或間接以動物材料為基礎。實驗室開放隨著后續課程的開設,以學生為紐帶或者通過教師間的交流延續深入下去,為后續課程的實驗室開放項目奠定基礎。

4 實驗室開放的先決條件

4.1 摸清地方動物資源狀況,擴充實驗開放項目

實驗材料是進行實驗室開放的首要問題,從開放項目的可操作性及實施效果上考慮,依托本地動物資源是解決實驗材料的最佳途徑。本土的動物一般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土生土長的野生動物;另一類是市場銷售的動物,市售的既有當地產的也有外地運輸來的。指導教師應根據專業特長及當地動物特點,以常見實驗動物的種類調查為中心,結合研究團隊的科研實力,以項目為載體有效設立研究內容。研究項目可以是教研方面的,也可以是科研方面。在研究的同時,穿插實驗室開放,以研究帶動實驗室開放,以實驗室開放促進研究。也可以全面啟動實踐教學的各個環節,使各教學內容互相促進,相得益彰。隨著研究的推進,研究可以向縱深層次發展或非專業特長的領域逐漸滲透。研究內容豐富了,實驗室開放項目就會源源不斷地產生,實驗室開放的個性化教育特色才能有展現的空間。由于種種原因,對大慶本土的動物資源研究較少,或者以前較好的采集點,由于環境的變化蕩然無存。在此情況下,決定以當地無脊椎動物的研究為龍頭項目,擬定了“大慶地區無脊椎動物適時實驗材料”的研究,此項目又成功由校教改工程項目滾動為省高教學會項目。在此項目的帶動下,課程組在建系的8年間,以當地的動物資源為主研究對象成功申報了1項國家青年基金項目、1項國家自然基金合作項目、1項省自然基金項目,2項省廳項目、3項校自然基金項目。這些研究極大地拓寬實驗室開放的研究思路,為實驗室開放提供了素材保障。

4.2 加強指導教師的隊伍建設

在動物資源條件已經具備的情況下,指導教師的知識面及科研水平是決定學生實驗室開放效果的主限因素之一。動物資源是客觀的、呆板存在的,需要專業教師通過自己的知識水平與科研能力把它們激活,變為教學、科研及生產、生活的資源,使實驗室開放有更寬廣的思路與操作平臺,從而更好地發揮其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同時,在實驗操作中往往會涉及多個專業多個層次,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要求指導教師協助解決,這就要求指導教師有更多的知識儲備和更高的實驗技能,更加自覺地努力學習新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8]。作為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一名高校專業教師,只有注重知識的廣與博,才能在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扮演好教師的角色,使人才培養目標真正落到實處。教師應在以動物學為核心的知識領域拓展知識面、開闊視野,在深層次的研究水平上更進一步,在教學與科研中,打破動物季節性分布的限制,科學研究、實驗內容的安排、實驗室開放及畢業論文不僅可以在動物生長旺季進行,而且同樣可以在大慶漫長的冬季利用動物標本、室內動物或者在室內培養研究等進行。

5 結語

作為一名動物學指導教師,必須具備寬泛的動物資源知識及多樣的實驗技能,才能在學生的實驗室開放教學中發揮充分有效的作用,才能避免環境條件的限制,連續為學生提供實驗室開放的基礎條件及思路。實驗室開放是一個系統工程,它的實施,不僅依靠指導教師與學生雙方面的共同努力,而且對實驗室提供的條件、實驗室對項目的管理、實驗室開放的考核及相關的激勵機制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應較好地解決各方面的問題,以推動實驗室開放項目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6 參考文獻

[1] 顧福根.植物組織培養實驗室開放式管理的實踐體會與改進措施[J].實驗室科學,2009(2):142-145.

[2] 陳正言,馬鳳榮,宋秀娟.大慶市自然保護區現狀與建設[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06(1):34-35.

[3] 丁貴生,肖紅,魏云慧.試論大慶市生態市建設的利弊因素及保障措施[J].科技信息,2008(7):313.

[4] 劉凌云,鄭光美.普通動物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 袁改霞,徐長君,張國發,等.大慶市區常見實驗無脊椎動物的種類調查[J].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08,28(2):134-137.

[6] 袁改霞,聶春雨,殷亞杰,等.“蛾類外生殖器解剖”在動物學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探索[J].四川動物,2011(1):148-149.

篇4

關鍵詞:野生蔬菜;民族植物學;黎族;海南省

中圖分類號:S647;K892.25”281”(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3)16-3856-05

野生蔬菜具有抗逆性強、鮮嫩、營養保健價值高、無污染等優點,因此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1]。海南島地處熱帶,長夏無冬,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是我國植物物種多樣性的熱點地區之一,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2]。優越的自然環境為野生蔬菜的生長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孕育了大量的野生蔬菜資源。最新的調查發現,海南島的野生蔬菜資源有267種,包括莖葉菜類、花菜類、果菜類及根菜類等4種類型[3]。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主要居住在海南島中南部山區,包括五指山、鸚哥嶺、黎母嶺、霸王嶺和雅加大嶺等著名的高山地帶[4]。長期以來,黎族以刀耕火種的傳統農業方式及野外采集為主來獲取食物[5,6]。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黎族人民通過不斷實踐,積累了豐富的食用野生蔬菜的傳統知識;直至現在,野生蔬菜仍是許多黎族人重要的食物來源。雖然我國學者對海南島的野生蔬菜資源進行過整理[3,7,8],但至今未見黎族野生蔬菜資源民族植物學研究方面的報道。本研究應用民族植物學的研究方法,對海南省黎族傳統食用的野生蔬菜資源進行了調查,詳細記載了野生蔬菜的種類、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等內容,同時應用打分排序法對野生蔬菜資源的潛在價值進行了定量評估,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研究方法

1.1 野外調查

運用關鍵人物訪談法(Key informant interview)及參與式觀察法(Participatory observation),對黎族村寨的采集能手和老人進行了重點訪問。跟隨他們在野外采集和認識野生蔬菜種類,記錄植物的名稱、食用方法、食用部位等。訪談過程中應用“5W+1H”方式進行了提問,即What(什么)、When(何時)、Where(何地)、Who(誰)、Why(為什么)及How much(多少)。如,“這種野菜叫什么?什么時候可以采摘?在哪里采的?食用什么部位?怎么吃?用多少?”[9]。同時,采集植物標本并拍攝數碼照片。采用集市調查法(Pedlars’ market investigation)對黎族地區的傳統集貿市場進行實地走訪調查。在調查中認真觀察和提問,了解當地集市上銷售的野生蔬菜的種類、用途等[10,11]。走訪當地的餐館、飯店,記錄野生蔬菜的種類。

全程共訪問調查了59位當地居民,其中黎族老人和采集能手有32位,在餐館、飯店工作的店主、廚師等人員15位,傳統集市的野菜攤主12位。

1.2 資料整理

參考有關文獻[12,13]對采集的標本和照片進行分類鑒定,整理調查記錄,并進行黎族野生蔬菜資源民族植物學的編目,包括中文名、學名、食用部位、食用方法等。

1.3 黎族野生蔬菜資源的潛在價值定量評估

在查閱有關野生蔬菜方面的文獻[14,15]基礎上,采用打分排序法(Scoring the sort)對采集到的黎族野生蔬菜資源的潛在價值進行定量評估[16]。

在藥用民族植物學中,打分排序法常用來評價民間藥用植物的潛在價值,即通過對某一民間藥用植物進行分項賦值打分,最后根據所得總分的多少來判斷這種民間藥用植物在治療某種疾病方面的潛在價值大小[17,18]。在此借用藥用民族植物學的研究方法,對黎族傳統食用的野生蔬菜資源潛在價值進行定量評估,以期為野生蔬菜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參考依據。

打分標準借鑒Russo[16]、淮虎銀等[17]的方法,結合野生蔬菜資源自身的特點,在查閱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制訂下列打分標準:

每有一個黎族老人或采集能手提到食用該植物的加1分;

在集市調查中發現有該植物出售的加5分;

當地餐館、飯店有使用該植物做菜的加5分;

在文獻[14]或[15]中有收錄的種類加5分。

以上各項得分之和即是該野生蔬菜資源的潛在價值評價依據,得分高者則潛在價值大,說明該野菜使用范圍較廣,被較多的人接受,具有較大的開發應用前景。

2 結果與分析

2.1 黎族野生蔬菜資源種類組成

調查發現,黎族傳統食用的野生蔬菜資源有81種,隸屬于44科71屬,具體見表1。其中,屬于菊科(Asteraceae)的種類最多,有11種,常見的有一點紅、沼菊、野茼蒿、千里光、黃鵪菜等。其次是鴨跖草科(Commelinaceae),有5種,常見的有鴨舌草、大苞鴨跖草等。莧科(Amaranthaceae)有4種,常見的有莧、刺莧、野莧等。白花菜科(Capparaceae)、大戟科(Euphorbiaceae)、茄科(Solanaceae)、傘形科(Umbelliferae)、棕櫚科(Palmae)各有3種。豆科(Leguminosae)、椴樹科(Tiliaceae)、姜科(Zingiberaceae)、蓼科(Polygonaceae)、馬齒莧科(Portulacaceae)、茜草科(Rubiaceae)、桑科(Moraceae)、天南星科(Araceae)、仙人掌科(Cactaceae)各有2種。其余的27科都只有1種。

2.2 野生蔬菜資源生活型特征及食用部位

在81種野生蔬菜資源中,如果按植物的生活型區分,則草本植物的種類最多,有58種,占總數的71.6%;其次是藤本植物,有11種,占13.6%;喬木和灌木植物的種類較少,各有6種,分別占7.4%。

按野生蔬菜資源的食用部位劃分,可分為嫩莖葉、花或花序、果、全草、莖髓部、根或塊根等類型。其中以食用嫩莖葉為主的類型最多,有56種,占總數的69.1%,代表植物如益母草、假蒟、少花龍葵等;食用全草類的有11種,占13.6%,代表植物如馬齒莧、積雪草、蕺菜等;食用花或花序類型的有4種,占4.9%,如量天尺、野蕉、黃毛藜豆等;一些棕櫚科植物的莖髓部因含有大量的淀粉而成為黎族人民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調查發現食用莖髓部的植物有4種,占4.9%,其中3種為棕櫚科植物,如短穗魚尾葵、黃藤、刺葵;食用根或塊根類與果類的野生蔬菜各有4種,較常見的有薯蕷、粗葉榕、野葛及馬交兒、苦蘵、米椒等。

2.3 野生蔬菜資源潛在價值定量評估

根據打分排序法對采集到的黎族野生蔬菜資源實施定量評估打分,并進行潛在價值評價,結果81種野生蔬菜的得分情況見表1,依據得分的評估結果見表2。從表1、表2分析可知,得到40分(含40分,下同)以上的野生蔬菜有10種,如馬齒莧、刺芫荽、少花龍葵、閉鞘姜、積雪草、樹仔菜、蕨菜、假蒟、薯蕷、水芹;而得到40分以上說明該植物不僅被黎族人民所熟知,是黎族人經常食用的野生蔬菜,而且在我國其他地方也有類似的用法;同時這些野生蔬菜目前在市場上有銷售,并且常見于當地的餐館、飯店,其口感和味道能被大多數消費者接受,是較為常見、常食的野生蔬菜植物,具有廣泛的可靠性和市場普及率,開發應用前景廣闊。另外,表1中得到20~39分的野生蔬菜植物有31種,如米椒、野茼蒿、咖啡黃葵、益母草、甜筍竹、野葛、田字萍、華南遠志、莧、量天尺、一點紅、沼菊、蕺菜等;它們的食用也較為廣泛,尤其是在當地黎族民間食用較多,但這些種類目前在市場上的銷售不多,也鮮見于餐館、飯店;可見,此類野生蔬菜具有黎族的民族特色與地方特色,但尚未被廣泛認可,具有較好的開發應用前景。得到10~19分的野生蔬菜有26種,如白花菜、野芋、粗葉榕、野苦荬、紅球姜、牛尾菜、菊芹、酢漿草、黃鵪菜、刺莧、鼠麴草等,這些野生蔬菜通常只被少數黎族人使用,幾乎未見于市場銷售和餐館烹制,且缺乏相關文獻資料的記載,可以作為野生蔬菜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但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而得分小于10分的野生蔬菜資源有14種,如構樹、黃毛藜豆、火炭母、鷓鴣麻、山柑、臭矢菜等,它們僅在黎族居住區域的個別村寨作為野生蔬菜食用,可靠性較低,不大可能作為野生蔬菜資源開發利用。

3 小結

黎族人民具有食用野生蔬菜的傳統,可食用的野生蔬菜資源非常豐富,黎族傳統食用的野生蔬菜資源有81種,隸屬于44科71屬。其中草本植物有58種,占總數的71.6%;藤本植物有11種,占13.6%;喬木和灌木植物各為6種,分別占7.4%。野生蔬菜資源食用部位以嫩莖葉為主,有56種,占總數的69.1%;具有很高潛在價值的野生蔬菜資源有馬齒莧、刺芫荽、少花龍葵、閉鞘姜、積雪草、樹仔菜、蕨菜、假蒟、薯蕷、水芹,它們在市場上有銷售,并且常見于當地的餐飲行業,其口感和味道能被大多數消費者接受,是較為常見、常食的野生蔬菜植物,具有廣泛的可靠性和市場普及率,開發應用前景廣闊;另有米椒、野茼蒿、咖啡黃葵、益母草、甜筍竹、野葛、田字萍、華南遠志、莧、量天尺、一點紅、沼菊、蕺菜等31種的食用也較為廣泛,尤其是在當地黎族民間的食用較多,但這些種類目前在市場上的銷售不多,也鮮見于餐飲行業,此類野生蔬菜具有黎族的民族特色與地方特色,但尚未被廣泛認可,具有較好的開發應用前景。

現在海南島大部分的野生蔬菜種類仍停留在黎族民間“自采自用”的階段,僅有少部分種類走向了市場;而且除了樹仔菜等個別種類外,絕大部分還缺乏人工馴化栽培和規模化、規范化、商品化生產[3]。建議在深入挖掘黎族的民族飲食歷史積淀基礎上,從資源開發與農產品安全的角度出發,以安全性、營養價值、口感風味、生長適應性、抗蟲性與抗逆性等多個指標對黎族的野生蔬菜資源進行全面、系統、綜合的評價,篩選出適宜的種類進行產業化開發生產,不斷滿足海南特區的市場需求,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邢福武,周勁松,王發國,等.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

[2] 黃凱豐,冉莉萍.野生蔬菜的研究現狀[J]. 長江蔬菜(學術版),2011(4):9-12.

[3] 黨選民,王祝年,楊龍天,等.海南島野生蔬菜資源調查研究及開發利用[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00,19(5):27-30.

[4] 王學萍.中國黎族[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5] 李露露.熱帶雨林的開拓者——海南黎寨調查紀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

[6] 中南民族學院. 海南島黎族社會調查(上、下卷)[M].南寧:廣西民族出版社,1992.

[7] 何 云,劉永花,劉國道.海南野生蔬菜資源概況[J]. 熱帶農業科學,2005,25(6):32-37.

[8] 鐘 義,鐘瓊芯.海南島野生蔬菜資源植物的研究[J].海南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9,12(2):84-94.

[9] MARTIN G J. Ethnobotany[M]. London: Chapman & Hall,1995.

[10] LEE S W, XIAO C J, PEI S J. Ethnobotanical survey of medicinal plants at periodic markets of Honghe prefecture in Yunnan province, SW China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8,117(2):362-377.

[11] MAC?魱A M J, GARC?魱A E, VIDAURRE P J. An ethnobotanical survey of medicinal plants commercialized in the markets of La Paz and El Alto, Bolivia [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2005,97(2):337-350.

[12]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廣東植物志[M].廣州: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13] 廣東省植物研究所.海南植物志[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77.

[14] 趙培潔,肖建中.中國野菜資源學[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6.

[15] (明)朱 橚,原著.王家葵,張瑞賢,李 敏,校注.救荒本草校釋與研究[M].北京:中醫古籍出版社,2007.

[16] RUSSO E B. Headache treatments by native peoples of the Ecuadorian Amazon: A preliminary cross-disciplinary assessment[J]. 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1992,36(3):193-206.

篇5

關鍵詞原子物理;物理學史;教學;科學思維

1引言

原子物理是物理學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與其他理論性抽象性較強的學科不同,原子物理課程介紹的對象為微觀結構,微觀體系具有其特定的規律而且不能直接觀測,所以不具有宏觀物體運動的直觀性,必須借助實驗手段,因此教學中有大量的實驗介紹。與其他學科一樣,理論的建立都必須以實驗為基礎并遵從“實驗—理論—實驗”的發展原則。在原子物理的教學中一直以來側重于通過實驗現象的分析,發展理論模型,揭示原子結構及運動規律,揭示其微觀結構及本質運動規律。通過物理學史的引入,介紹物理學家的實驗構想,實驗結果與分析可以更加清晰地讓學生看到科學探索的過程:在實驗過程中發現更多新信息歸納總結推測修正理論然后再在實踐中加以檢驗。實際教學中結合物理學史的講授能夠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從中看到實驗與理論是怎樣相互推進完善我們對原子世界的認知。諾獎輩出的近代物理發展史貫穿整個原子物理學,本文將著重以α粒子散射實驗、玻爾氫原子模型和康普頓散射實驗為例討論原子物理教學與物理學史的結合并分析其優勢。

2α粒子散射實驗教學過程與物理學史的結合

原子物理學發展處于經典物理完善與量子概念提出的這段革命性時期,具有豐富的史料,在教學中結合物理學史,將極大地提升教學效果,這不僅有利于本課程的教學,也將對學科乃至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都具有積極意義。將原子物理學發展史融入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可增強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在講授盧瑟福核式結構模型[1-2]前分析當時人們對原子的認識。原子是中性,不帶電,湯姆孫(J.J.Thomson)發現了電子并由此提出了葡萄干布丁模型。然后此處,電子的發現也經歷了一個曲折的科學發展過程。早在1811年阿伏伽德羅(A.Avogadrao)提出的假說中隱含常數NA,聯系到電荷存在最小單位,到1833年法拉第(M.Fara-day)提出電解定律并推得1mol任何原子單價離子永遠帶有相同電量,直至1874年,斯通尼(G.J.Stoney)才明確提出“電子”這一名詞來命名電荷最小單位。由實驗現象到理論推測,這只是微觀世界探索路上的一小步。23年以后,1897年,湯姆孫通過放電管陰極射線偏轉真正從實驗上確定了電子的存在,成為“最先打開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學大門的偉人”。然而,這“理所當然”的結果也不是唾手可得的。首先,人們對陰極射線的研究已有數十年歷史,由于真空度不高,很多偉大的物理學家在類似的實驗中并未發現陰極射線的偏轉,錯誤地認為陰極射線不帶電,真理被掩蓋在射線管的低真空環境中。另一方面,在1890年,休斯脫(A.Schuster)研究氫放電管中陰極射線偏轉時算得荷質比是千倍以上,他不敢相信自己的測量結果,認為這是荒謬的,真理又一次敗給“固有”觀念。在與湯姆孫發現電子的同年,德國考夫曼(W.Kaufman)在類似的實驗中測得比湯姆孫還要精確的荷質比,但他沒有勇氣發表這些結果。這些都是真理都碰到鼻子尖上還沒有得到真理的人。可見,科學探索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通過這些擴展和背景知識介紹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研究要嚴謹,忠于客觀事實,勇于突破傳統觀念。接下來在盧瑟福α粒子散射實驗中,湯姆孫葡萄干布丁模型的失敗、核式結構的成功,這部分的教學中可以讓學生看到實驗與理論兩手并行,設計實驗驗證理論,新的實驗現象修正理論,原子物理這一門學科的發展,充滿了對固有觀念的顛覆,帶著懷疑和批判的精神進一步驗證,由此一步一步接近真理,學生們可以真切地體會科學家們通過用客觀事實來修正和進一步完善理論的科學思維方法。除了對知識點本身的介紹,結合物理學史的講授能夠在課堂上吸引和牽動更多學生思考,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基本的科學素養。

3玻爾氫原子模型教學過程與物理學史的結合

在玻爾模型的講解中也可以通過對著名物理學家們對“量子”概念的認識理解過程以及介紹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會議,很好地讓學生了解近代物理發展的精彩一幕。這樣可以有效避開傳統的灌輸邏輯思維方法的教學,通過介紹物理學家的認知過程、思想斗爭、學術辯論,讓學生看到知識的構建過程,更加深刻領悟物理學研究的思想方法。如1900年普朗克(M.Planck)“勉強”地發表了著名的量子假說,作為經典物理的大師,普朗克不得不拋棄能量是連續的傳統經典物理概念,導出了與實驗完全符合的黑體輻射經驗公式。并且因為量子理論的創立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普朗克本人是如此地不喜歡自己提出的量子概念,很想把量子說納入經典軌道,但十余年的斗爭終敗,最后在各種經典解釋一一碰壁后他才真正理解量子的深刻含義。由此可以再次讓學生看到,科學研究確實不僅需要勇氣挑戰經典,還要學會改變固有觀念和思維方式。物理理論的萌芽、發展和完善,這個復雜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深切地體會其中的曲折艱辛。在介紹玻爾氫原子模型的部分,可以引入玻爾與愛因斯坦的世紀之爭。玻爾1885年出生于丹麥,在哥本哈根大學學習物理期間發展和完善了湯姆孫和洛倫茲的研究方法,并且創造性地把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說應用于盧瑟福的核式結構模型,非常完美地解釋了困惑物理學家們近30年的光譜實驗。玻爾作為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不僅成功地解釋了氫原子光譜,還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在玻爾成立的哥本哈根大學理論物理學研究所還誕生了大量杰出優秀的物理學家,是當時世界上最重要最活躍的學術中心。玻爾與愛因斯坦的世紀之爭因為對物理學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而被載入史冊。在第五屆索爾維會議中,愛因斯坦質疑海森堡的不確定性原理,并拋出了“上帝不會擲骰子”的觀點,而玻爾反駁“愛因斯坦,不要告訴上帝怎么做”。愛因斯坦對測不準關系和量子力學的幾率解釋極為不滿,認為量子力學不完備,并提出一個思想實驗來反駁測不準關系。但這正好被玻爾用分析場的可測性證明了量子場論的無矛盾條件。愛因斯坦提出了很多問題,找到很多矛盾,但都被玻爾一一攻破,反而更加全面地證明自己的正確性,闡明了量子力學的原理。兩位偉大的科學家一直在爭斗,但玻爾十分尊重愛因斯坦的挑戰,愛因斯坦的批評和挑戰也促進了大家對微觀理論的認識。正所謂真理越辯越明,索爾維會議上玻爾與愛因斯坦的世紀爭辯的介紹不僅更能提升學生對物理研究過程的了解和對科學發展的認識,同時有利于正確看待學術討論、爭議、合作,培養學術精神和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通過介紹以玻爾為中心的哥本哈根學派的工作,可以展開極為豐富的信息,這對激發學生興趣給學生以啟迪、聯系專業學科可以起到更加積極的作用。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由玻爾理論到索末菲理論再到第三章介紹的量子理論電子云概念的提出,從介紹氫原子到類氫離子再到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的堿金屬,單電子原子到雙電子原子再到多電子原子,每一個部分都是物理學發展堅實的腳印,讓學生看到,實際上現有的物理知識無一不是通過無數的曲折反復由簡到繁升華高度概括得到的精華,這樣的教學過程將更有益于滲透物理思想和學習科學思維的方法,從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3]。

4康普頓散射實驗教學過程與物理學史的結合

科學發展實驗與理論兩手并行,例如1923年美國物理學家康普頓(pton)在研究X射線與物質散射的實驗中證明了X射線的粒子性,完滿地解釋了光量子說,人類對光的本性的認識在實驗中完滿。這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從17世紀末開始,牛頓提出的“微粒說”認為光是微小的粒子,而惠更斯提出了與之相對立的“波動說”,人們對光的認識局限在當時所能觀測的有限的實驗現象中,加之牛頓崇高的威望使得“微粒說”一度占領統治地位。一百年后,托馬斯•楊通過光的干涉實驗驗證了惠更斯原理,“波動說”開始充滿生機。到了19世紀中葉,麥克斯韋提出“電磁說”,由此光的波動理論占據主導地位。但很快因為波動理論認為光的傳播需要介質,這難以解釋宇宙中光的傳播,“波動說”又身陷囹圄,而且“波動說”在光電效應面前蒼白而無力。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光量子說”成功解釋了光電效應,這樣幾經曲折,康普頓散射實驗終結了人們對于“光量子說”的懷疑,最終認識到光具有波粒二象性,粒子與波動完美統一。康普頓散射實驗這個漂亮的句號可以啟發學生認識到人們對于客觀事物的認知總存在歷史局限性,前人們經歷了從無知到多角度多方面看實物,從相對真理到越來越接近絕對真理的過程。

5小結

在原子物理這門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充滿了革命性創新性的故事,聯系物理學史開放性的教學,對于培養學生不拘泥思維,敢想敢干勇于創新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物理教學中,特別是原子物理課程教學中扒開死氣沉沉的公式,充分利用物理學史資料,呈現真實的歷史不僅可以充實和豐富課堂內容,開闊學生視野,活躍課堂氣氛,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可以讓學生對專業學科展開立體的聯系,知識不再是單一的點,還可以連成線,展開為面,知識是立體的,充滿生命力的,向各方面生長的。綜上,原子物理教學過程中緊密結合科學事例的歷史,將更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入探索實驗現象,積極動腦思考物理本質,培養科學思維方法。知識的多寡不是我們教學中所追求的終極目標,探索精神的培養,對物理本質的全面理解以及建立正確的科學思維方法,樹立正確的科學觀才是充滿生命力的有活力的教學。

參考文獻

[1]楊福家.原子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褚圣麟.原子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篇6

關鍵詞:課程資源;因地制宜;初中生物

最近兩年,我參加了我市的初中生物課題研究“農村初中生物課程資源的開發”。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結合我所任教學校的實際,著重就“農村中學生物課程資源開發”進行了深入的探索,下面談談參與課題研究中存在的困難和做法。

一、農村初中開展生物課程資源開發存在的困難

1.學校不重視,投入不足

由于初中生物不是中考科目,所以,學校為追求升學率,往往不重視生物教學。生物實驗設備建設嚴重不足,比如,沒有掛圖、沒有生物園、實驗設備多年不更新等。

2.師資力量薄弱

由于不少農村學校專業生物教師配備不足,加上學校對學科的不重視,因此普遍存在其他科老師兼任生物課的現象。而非專業教師在觀念上總是覺得自己是兼職,在教學或教研、課題研究等方面熱情就大打折扣,因此無法在學校內形成有效的課題研究。

雖然農村初中學校沒有先進的教學設備,但農村初中生物課程資源也是豐富多彩的,我們不能忽略大地、小草、樹林、哪怕是農田、河流和魚塘的教育價值,它們是城市學校所沒有,學生身邊就有大量的課程資源需要我們去開發,關鍵是我們怎么運用它們。我們缺乏的是對課程資源的識別、開發和應用的意識與能力。

二、因地制宜開發農村初中生物課程資源

1.到生活中去,從大自然中獲取知識

農村學生從小生活在山水田野之間,和大自然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農村中的田間、池塘、河流、花草樹木、蟲魚鳥獸等都可以成為初中生物教學的實物標本,是最大的課程資源。我們在教學中應大膽創新、走出課堂,采用野外實地教學或利用實物標本進行直觀教學,努力為學生提供生動、具體的形象,激發他們的探索興趣,培養探究能力。如,在講解《昆蟲》時就布置學生事先采集昆蟲標本,如蝗蟲、蜜蜂、蝴蝶等。結果學生一共采集了10多種昆蟲,在教學時由學生展示和介紹采集的標本,增強了學生的直觀認識,并使課堂氣氛高漲,學生充滿成就感。如,講解《鳥類》相關內容時,有些學生甚至從家里帶來雞、鴨等動物。這種方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到生物學科與生活的密切聯系,使他們覺得生物課學之有物、用之有益,學習興趣得到進一步激發。

2.適當利用學生家庭中的課程資源

農村學生接觸的生物資源十分廣泛,學生自家的農田、果園、魚塘等更是蘊涵著豐富的生物教學資源。家長平時也經常談及作物栽培、家畜飼養、魚蝦養殖等,學生耳濡目染,會積累不少感性知識。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指導學生在家中栽培一種植物或飼養一種小動物,寫好觀察日記,引導他們從身邊的農作物中了解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學生在學習中展現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提高積極性。為了更好地應用的這些資源,我還定期檢查學生的操作和觀察記錄,并給予相應的評價。在這個過程中注重了學生知識的學習積累,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加生物課與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

3.整合校內資源

學校所提供的課程資源是生物課程資源中最重要的。就初中生物課程而言,除各學科通用的課程資源外,還應當配備生物實驗室及相應儀器設備、生物教學軟件、生物類圖書及報刊、教學掛圖、音像資料等,有條件的學校還應建設生物園。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對學校的教學資源進行適當整合,發揮其最大的作用。不同的教學內容對課程資源的需求可能會有較大的差異。比如,關于生物體的結構、花的結構、心臟的結構等,實物或模型有真實感和立體感,可以作為首選的資源;掛圖或投影片具有圖像清晰、各種結構名稱有明確標注等優點,可以在觀察實物或模型后結合多媒體課件來演示進行輔助教學。因此,對各種課程資源的選擇和整合,是合理利用課程資源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則。

生物學的研究對象是活生生的生物,校園中的生物及現有的生物材料,都是學校提供的重要課程資源。《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十分重視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發展。觀察、觸摸活體生物,與面對模型、標本、掛圖甚至觀看錄像相比,學生的情感體驗要更為豐富和深刻。在實踐中,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學校綠樹成蔭、鳥語花香的優勢,在學生中開展“為學校生物物種立標牌”的活動,要求幾個人一組,選擇學校的一棵樹,為它們立標牌。首先指導學生設計標牌,引導學生收集所選樹木的相關資料,完成標牌設計及物種相關知識的收集,形成報告,最后審核無誤后為樹木標牌。通過活動使學生學會認識身邊的花草樹木,了解植物的相關知識,培養觀察能力;學會多渠道收集信息及信息整理、提煉、分類的方法;培養了學生認識自然、熱愛自然以及熱愛美麗校園的良好情感;設計制作有特色的植物掛牌,培養學生初步設計的意識,提高動手能力。

4.善于利用現代化農業資源

我所在的學校地處珠三角,水道林立、農業資源豐富,這里是生態農業園所在區域,因此現代化農業和生態旅游發達。這里有“白蕉海鱸”生產基地,享譽全國,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園林花木基地遍地開花;魚塘蝦塘林立;還有袁隆平超級稻“示范田”;六鄉水松林是亞洲最大的水松林……這些都是重要的生物課程資源,為學生學習生物學提供了豐富的的自然資源。新品種的引進和推廣、海魚的淡水養殖、先進農業技術的應用等,又為學生學習生物學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從課程上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發動學生結合具體教學內容的學習,走出教室,走向自然,走進社會,是利用社區課程資源的主要方式。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常帶領學生到學校附近的“順明”養雞場、養鱉場、魚蝦苗場、園林花木基地、水松林等參觀學習,使學生了解動物的生殖和生長發育的過程,了解農業合理施肥、合理灌溉,了解節水農業等,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應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體現“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思想,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總之,在農村,生物學科有著豐富的課程資源,教師應樹立新的教學資源觀,用現代教育理念去辯證地開發和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農村的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農村初中生物課程資源。

參考文獻:

[1]盧文祥.新課程理念與初中生物課程改革[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楊林,王紹勇.鄉土生物資源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整合[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5):94-95.

篇7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誰不愿意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一節真實的好的課堂教學正是有了學生這種那種的錯誤,師生在分析錯誤產生的過程中進行交流,有了思維的碰撞,才使教學環節更精彩,我們的教學過程更體現出真實性。例如:兩位老師在教學《圓的認識》一課,利用圓規畫圓時出現同樣的錯誤,不同的處理卻帶來不同的教學效果:第一位老師讓學生畫一個直徑4厘米的圓,結果班級里出現兩種大小不同的圓(一種是把圓規兩腳之間距離定為4厘米,一種是圓規兩腳之間距離定為2厘米)。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你們剛才將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定為半徑的長度,還是直徑的長度?請畫錯的同學重畫一下。

第二位老師也是讓學生畫一個直徑4厘米的圓,班級里同樣也出現了兩種大小不同的圓,這位老師是這樣處理的。

師:現在請同桌兩人比較一下你們畫的圓,看看有什么發現?

生1:我發現我們倆畫的圓不一樣大。

生2:我們倆畫的圓也不同。

師:你們誰畫的正確呢?有方法驗證嗎?

生:有,可以量一量圓的直徑是不是4厘米?

(學生動手量。)

師:通過測量,你們有什么發現?

生3:我發現我畫錯了,我把圓規兩腳間的距離當作直徑的長度,應該是半徑的長度。

生4:我發現畫圓時需要知道半徑的長度,如果要我們畫一個直徑幾厘米的圓,我們可以先求出半徑的長度,然后畫出這個圓。

面對出現的相同的錯誤,兩位老師采用了不同處理方法,使得教學效果明顯不同。第一位老師發現學生畫錯了只是簡單的告訴學生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是半徑的長度。而第二位老師是引導學生去比較,在比較中發現錯誤,然后通過驗證發現圓規兩腳之間的距離應該是半徑的長度,這樣學生得到知識是深刻的、不易忘記的。

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充分的利用學生的錯誤,有時教師還可以設計出錯誤,引導他們從正反不同角度去修正錯誤,在分析錯誤的過程中加深對學習內容的認識。例如:一位老師在教學《認識整萬數》一課,為了加深對數級的認識,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

師:同學們,請你們在計數器上撥出77萬這個數。

師:你們怎么看出就是77萬?

生:在萬位上撥了7個珠子,表示7萬,十萬位上撥7個珠子,表示70萬,合起來就是77萬。

師:不過張老師很遺憾地看到有位同學是這樣撥的。(出示錯誤的撥法)。你覺得他撥的對嗎?哪有問題?

生:他撥在個級上,個級上的“77”表示的是77個一,萬級上的“77”才表示77個萬。

師:同樣撥出了“77”,撥在不同的數級上就表示不同的數。

上面這個教學片斷中,教師通過設計了一個“錯誤”,讓學生分析錯誤的原因。這樣,學生對數級的認識就更深刻了,為后面的讀數、寫數打了基礎。

篇8

第二天,秦老師領著我們去教室。教室里的設備非常齊全,什么電腦啊,什么電風扇啊,都有。當然,我是這個班級最小的一只狗,所以我的課桌也很小。

“接下來,我們來學習數學。”秦老師是我們班的班主任,他是教我們數學的。“等下我說1+1等于幾,你們就得叫出答案。1+1=?”“汪汪...”我們不約而同地叫了兩聲。老師開心地看著我們,然后開始教我們加法和減法。

很多狗都是優秀生,只有還沒掌握基本知識的我有些恐懼,我不想回答錯誤問題,那樣可能會被老師和同學鄙視。

“多多,你站起來回答我的問題好嗎?”秦老師點了我的名字,這是我意想不到的。

篇9

雖然我已經轉學到東華小學讀書,但是我很想念以前教過我的老師和同學留戀以前經常跟同學一起參觀植物園......

美麗的植物園在學校的東南角。

走進植物園圓形的大門,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塊高大的鐵牌,上面記載著植物園的所有植物的名稱和特點,詳細明了,一目了然。

踏著植物園堅固的石子路,首先看到的是一個高大的散尾葵,像一個衛兵似的守衛著這美麗的植物園。還有散發著芬香的桂花樹和四季長青的龍柏樹......

我愛學校的植物園。

篇10

我們學校有一個充滿活力與生機的地方,那就是植物園。遠看,植物園像畫家手中的畫筆,畫出了一幅五彩繽紛的畫。近看,植物園像正在舉行音樂大會,各種植物好像在唱歌,有的像在拉小提琴,有的像在彈鋼琴,有的像在吹笛子,還有的……植物園像一面魔鏡,只要你看一眼,就會被吸引過來,使你流連忘返。

植物園里左右兩側各有一位虎背熊腰的“守護神”。一位是青皮木棉樹,另一位是假椰檳樹。青皮木棉樹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好像這件綠衣服十分漂亮,舍不得換別的衣服。青皮木棉樹的樹皮極滑無比,再加上樹干的下邊有很多刺,要爬上去非常艱難。這就是它的護身甲。遠遠望去,青皮木棉樹像一個“守護神”拿著“武器”在守衛著自己的家園。假椰檳樹的顏色有三種,綠色分布在上面,而黑色和白色則分布在下面。它的葉子長在最頂上,像一根根頭發。微風吹來,葉子在風中飄蕩著,甩動著,好像一位姑娘在跳舞,也好像在說:“你們最好不要動我的家園,否則我要用我的“萬發齊刷”將你們打得粉身碎骨,讓你們死無葬身之地。”假椰檳樹中間長著很多白色的“胡須”,冬天的時候會結出一顆顆小小的橘黃色的果子,可以拿來玩,但是不能吃,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植物園中間還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小將——仙人掌。仙人掌滿身長滿了刺,像一只刺猬。遠遠望去,仙人掌象一名衛士,拿著利劍,身穿戰甲,還頂著炸藥包,好像在警告人們:“千萬不要破壞我的家園,否則我所有的裝備一起上,加上我的“鐵頭功”,一定讓你死無全尸!”

植物園里還有一“雙胞胎”——紅潤和黃潤。這對“雙胞胎”樣子和高低都差不多,都是由幾根樹枝組成的。葉子長在枝頭上,非常稀少。遠遠望去,紅潤和黃潤就像兩兄弟一樣,偎依在一起,十分迷人。

植物園里還有人參果樹、夾竹桃樹、粉竹、夜來香……它就像一個巨大的寶庫,是植物生活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