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匯報范文
時間:2023-03-24 06:16: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社會發展匯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今天雙方簽署的會談紀要,就進一步深化十個方面的合作達成了共識:
一、加快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以國家鐵道部、交通運輸部相繼推出3.5萬億元鐵路建設計劃和5萬億元交通建設計劃為契機,兩省市共同爭取國家支持,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區域內城際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二、深化水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生態水源保護林工程、森林保護、實施“稻改旱”工程、水資源環境治理、水庫上游礦山生態恢復、區域空氣質量治理等方面進一步加強合作。
三、強化農業合作。鼓勵北京企業在河北省建立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北京市為河北省的蔬菜運輸車輛進京提供便利;河北省做好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和標準化生產,為北京市場提供穩定的蔬菜供貨渠道。
四、發展旅游合作。建立區域旅游合作機制,共同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建設和治理,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線路,開展旅游景點聯合促銷。
五、擴大教育合作。建立冀京高校干部交流掛職制度,支持兩地高校進行校際教育資源共享,建立冀京人才需求信息平臺或人才市場聯系基地,為雙方用人單位和學校畢業生提供相應服務。
六、拓展金融商貿合作。支持相關銀行在河北省設立分支機構及參股河北省地方商業銀行,支持北京產權交易所和河北省產權交易中心開展合作。加強商貿流通市場建設合作和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培訓。
七、健全勞務市場合作。定期互相通報勞務供求信息。河北省在京建立勞務輸出服務機構,組織好勞務輸出,雙方加強用人單位監督治理,保障務工人員合法權益。
篇2
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全市上下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全力推動科學發展、跨越發展,全面實施“島內外一體化、二三產共推進、內外需齊拓展、惠民生促和諧、抓黨建強保障”,扎實打好“五大戰役”,鞏固和擴大了應對金融危機的各項成果,主要經濟指標扭轉了上年低位運行的態勢,實現了持續、高速增長,經濟社會保持了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53.7億元,增長15.1%。計劃執行情況良好,主要指標均完成年度目標。特點有:
總量與增幅大幅提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突破1000億元,財政總收入突破500億元。主要指標增速大幅高出年度計劃,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外貿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地方級財政收入等指標高出計劃5個百分點以上。
質量與效益持續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突破萬元。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1)提高20.6個點。節能減排繼續保持全國大中城市領先水平,萬元GDP電耗、水耗分別下降0.6%和9.1%;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預計分別削減0.43%和1.1%(2)。
“五個著力”成效顯著。島內外一體化推進加速,新城建設全面啟動,島外固定資產投資和財政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三產協同發展,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幅創15年來新高,航運物流、金融等生產業大幅增長。內外需拓展有力,進出口增速超過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躍居全國同類型城市前列。社會保障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建立城鄉一體化基本醫療保險制度(3),實現養老保險城鄉全覆蓋,全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名列第一,群眾對社會治安滿意率繼續居全省第一。
主要領域執行情況:
(一)工業生產保持高位運行,先進制造業加速壯大
工業生產快速增長。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670.8億元,增長33.9%,完成年度計劃的118.4%。企業增產面達76.6%,廈工、聯想等11家企業增產均超過10億元,計算機通訊等3個行業增速超過50%。企業效益大幅提升,利潤增長44.3%。
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電子、機械兩大支柱行業合計產值227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高新技術企業產值1315億元,增長45.3%。計算機與通訊設備、平板顯示等2條產業鏈產值均達到六百億元左右,石化等4家企業產值超百億元。火炬高新區成為我省首個工業總產值突破千億元的開發區。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00家,新增省級以上創新型試點企業25家。財政投入科技創新與研發資金4.2億元,支持生物醫藥孵化器(三期)等重大科技平臺以及一批企業創新項目。第八屆6·18(4)對接項目398項,總投資41.7億元。
(二)第三產業增勢良好,現代服務業全面提升
主要領域發展提速。旅游業加快發展,接待游客數和旅游收入增幅創“十一五”期間最高水平,星級酒店入住率比上年提高5個百分點。港口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快速增長,全港集裝箱班輪航線增加35條,集裝箱國際中轉量增長93.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創近五年新高,汽車、家電等消費熱點突出,增幅均超30%。
發展水平明顯提升。銀行業利潤增長21.5%,不良貸款率下降0.4個百分點,引進3家銀行;石油交易中心掛牌成立;新增主要商業網點營業面積近百萬平方米,等大型商貿設施開業。保稅港區一期正式封關運營。
新興業態快速成長。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銷售收入增長40.5%。華強文化科技產業基地、電信手機動漫中心等項目落戶;動漫作品總片長增長45%;登記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增長2.8倍;B2C(5)等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3倍以上。
(三)“三農”工作扎實推進,農村環境持續改善
現代農業發展勢頭良好。農副產品與食品加工產業集群產值增長16%。高優種苗業發展加快,引進推廣優良蔬菜瓜果品種規模不斷擴大。特色高效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快,新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88個,千畝以上“一村一品”專業村達40個。
農民收入保持穩定增長。島內外一體化帶動農村勞動力加快向二、三產業轉移,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5478人,轉移21175人。組織實施一批股份合作和生態休閑項目,農民人均純收入10033元,增長9.6%。
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繼續改善。基本完成15個舊村改造和9個老區山區村建設,推動30個行政村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基本完成新一輪農村義務教育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解決老區山區25個行政村安全飲水問題;新建農村公路84公里,新開通農村客運線路10條;加快推進深等重點流域綜合整治和等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農村防災減災能力不斷提高。
(四)島內外一體化建設加快,中心城市功能增強
新城建設步伐加快。完成島外四個新城總體規劃,確定新城開發的體制機制,啟動178個主要建設項目,年度完成投資178.8億元。新城核心區市政基礎設施框架初步構建,加快新城主要市政道路網、海域清淤整治、海堤開口改造等項目建設。新城環境品質快速提升,新城市民中心、新城快速公交樞紐等公建項目有序推進,部分建成體育中心、東海科技園研發樓群等標志性工程。中心等社會投資項目進展順利。
舊城舊村改造穩步推進。征地拆遷和安置工作有效展開,思明區完成等地塊征地拆遷,湖里區推進等片區以及等重大片區的征地拆遷和安置房建設。舊城舊村改造和項目招商工作有機結合,廣場、大廈等一批項目開工建設,中華城竣工并部分營業。
“五大戰役”和重點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實施“五大戰役”體現“一高、二快、三領先”,高水準編制新城和小城鎮建設規劃;戰役啟動快、項目推進速度快;小城鎮建設進度、城市建設戰役項目數、民生工程建設戰役中保障性住房竣工率等三項指標全省第一。重點項目“三大平臺”(6)和“五級協調”(7)機制進一步完善,市級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完成率達100.6%,為五年來最高。集中大規模組織實施開竣工項目,225個項目按計劃開竣工,完成投資304億元。
中心城市功能持續增強。內外通道實現新拓展,鐵路、高速公路、隧道、BRT二號線、大橋立交工程等相繼建成通車,基本建成散雜貨碼頭鐵路跨海大橋等重大對外通道和大道、環島干道等城市快速路建設加快推進,長途客運站、交通樞紐中心等客運樞紐項目加快建設。城市承載能力實現新提升,基本建成電力進島第一通道擴建等輸變電工程,東部垃圾焚燒發電廠建成試點火,繼續推進東部固廢中心、西部()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同安污水處理廠擴建等工程建設。城市信息化水平繼續保持全國領先,建成全國首個TD無線城市(8),獲批國家三網融合試點城市。
(五)內外市場拓展有力,央企招商取得突破
外貿快速增長。外貿進出口總額570.4億美元,增長31.7%,完成年度計劃的122.4%。出口結構持續優化,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速均超過30%,本地企業產品出口增長27.4%。發達市場和傳統市場進一步鞏固,對美國、香港、東盟出口分別增長44%、27.6%和23%。
國內市場拓展加快。扶持引導外貿企業創新營銷模式,運用網絡銷售等方式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鼓勵本地品牌企業充分利用“9·8”投洽會、“品牌產品國際采購交易會”等平臺拓展市場空間。全市工業企業內銷收入2089.7億元,增長31.9%。
央企招商成果顯著。與央企成功對接項目22項,項目數和投資總額全省第一。與航空工業集團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引進天馬液晶面板、移動手機動漫基地等一批重大產業龍頭項目。
利用外資平穩增長。實際利用外資22.6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占全省比重達29.4%。合同利用外資16.4億美元,增長20.4%。企業增資擴產活躍,增資項目金額比重達58%,提高10個百分點。合同外資中第三產業比重達59.9%,提高7.2個百分點。重大項目支撐作用明顯,千萬美元以上項目合同金額比重達82%。
(六)對臺交流交往更加密切,前沿平臺作用凸顯
經貿合作取得新成效。對臺貿易進出口總額增長47.7%。合同利用臺資增長66.9%。中華總部落戶,富邦財產保險公司在開業。國貿分別在成立辦事處和合資公司。
兩岸往來取得新拓展。居民經口岸赴旅游人次增長84.5%。在暫住人員申請赴臺旅游的暫住期限由一年縮短為六個月。“小三通”航班和航點對臺空中客運直航航班進一步加密。開辟第三條客滾船直航航線(-高雄)。
交流交往取得新進展。相關部委在我市設立體育、農業、新聞出版等一批對臺交流與合作基地。成功舉辦第二屆海峽論壇、第十四屆臺交會等重大活動。衛視成為大陸首家入島駐點的城市媒體。
(七)改革創新深入開展,先行先試成效顯著
先行先試獲得新突破。國務院批準經濟特區范圍擴大到全市和建立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獲批列入創新型城市、低碳城市、服務業綜合改革、公立醫院改革等多項國家試點。
島內外一體化改革加快推進。破解“一市兩法”等體制機制難題。完成《市城市總體規劃》修訂,統一城鄉居民在門診、住院方面的基本醫療保險待遇。實施公交票制改革,降低島外居民出行成本。
體制改革深入推進。組織開展行政審批權專項清理工作。港實現一體化管理。統籌城鄉發展綜合配套改革加快推進,政策體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形成。三五互聯等6家企業境內上市,創我市歷史最好水平。
(八)民生保障持續加強,和諧社會加快構建
就業形勢穩步回升。新增就業19.1萬人,超額完成全年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3.3%,下降0.7個百分點。3.7萬個就業困難對象實現再就業。建立勞務協作激勵機制,引入勞動力資源數增長31.4%。
社保水平不斷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已登記參保14萬人,統一城鄉基礎養老金標準,水平居全國前列。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人均月增180元,上調金額和幅度均列十五個副省級城市第二。居民醫療保險基金實現城鄉一體化管理。有效平抑物價,采取物價上漲與補貼掛鉤等措施,緩解低收入群體生活壓力。
教育事業發展加快。教育資源整合和改造提升步伐加快,小學、中學等一批中小學建成投入使用,增加學位1.1萬個。中小學校舍抗震加固年度任務全面完成。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讀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比例提高2個百分點。大學校區開工建設。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鎮衛生院建設全面達標,20個標準化村衛生所建設任務全面完成。醫院擴建、第一醫院門急診樓基本建成。積極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醫保參保人員在政府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所發生的基本藥物費用,可享受每人每年不超過500元的統籌基金報銷。啟動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
住房保障工作持續推進。保障性住房完成投資6.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28%。全年建成1.1萬套,5455戶家庭入住。
文體事業日益壯大。市青少年宮擴建工程、同安文化藝術中心建成,加快推進“五個一”(9)工程和“一區兩館、一鎮一站、一村一室”(10)項目等基層公共文體設施建設。“中國國際鋼琴比賽”、“峽橫渡”等活動成功舉辦。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啟動低碳城市建設,“十城萬盞”、“十城千輛”等節能示范工程建設全面推進。生態保護力度加大,湖截污工程基本建成。實施道等主干道景觀整治工程,加快推進城市干道沿線十二個社區公園建設。
各位代表!隨著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圓滿完成,我們較好地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但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發展方式轉變任務仍然艱巨,產業結構調整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自主創新能力仍顯不足;投資結構不夠合理,產業性項目偏少,經濟發展后勁仍需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功能較弱;開發建設的體制機制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與科學發展新跨越要求不相適應,社會管理等領域的體制障礙還有待破解;國外市場復蘇緩慢、人民幣升值、人工成本上升和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對進出口影響較大。我們將不斷通過深化改革和加快發展,來努力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這些困難和問題。
二、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和主要工作建議
年,是建黨90周年,是經濟特區建設30周年,也是“十二五”開局之年。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市委的決策部署,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增強憂患意識,突破思維定勢,堅持以人為本,在先行先試上有更大作為,在體制機制和科技創新上有突破性進展,扎實工作、奮發進取,大干開局之年,把打好“五大戰役”做為推進島內外一體化的重要依托,推進規模大突破、進度大提速、水平大提高,全面加快科學發展新跨越。
年主要預期目標建議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4%;實際利用外資22億美元(按歷史可比口徑);地方級財政收入增長16.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4%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9.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控制在0.57噸標煤以內,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的減排年度目標。
為此,建議重點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著力二三產共推進,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1、著力推進工業結構優化升級
壯大先進制造業規模。根據“十二五”明確的發展重點,做強做大機械、電子兩大支柱行業。重點扶持平板顯示、汽車及工程機械等一批重點產業集群(產業鏈)擴大生產規模,鼓勵冠捷、景智、集順等新投產企業盡快發揮產能。
加快建設一批新增長點。推動科技(三、四期)、技改、廠等項目盡快投產。促進液晶面板、開發晶、挖掘機等龍頭項目動建。力爭LED外延芯片、工程機械液壓件等關鍵件和配套項目招商取得突破。
優化工業發展環境。加大科技創新、技改等專項資金投入。繼續鼓勵引導島內及島外城市中心區企業搬遷到島外工業園。加快推進低碳產業園、同安新拓展工業區等園區建設。推進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站(11)等配套能源點前期工作。
2、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增強航運物流競爭力。拓展國際航線,做大國際中轉業務。開辟等內支線,推動等建設實質性進展。加快前場鐵路大型貨場等重大物流集聚區建設,進一步發揮保稅港區、象嶼保稅區、保稅物流園區作用,整合碼頭資源,全面推行電子口岸平臺。
加快建設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推動金融機構雙向互設,進一步便利新臺幣兌換,率先開展兩岸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爭取獲批開展對臺資金清算業務。推動國開行和進出口銀行在廈設立分行。鼓勵企業多元化融資和上市。
提升旅游會展發展水平。加快建設方特歡樂世界主題公園等大型項目,大力開發“三船”(12)濱海旅游,培育商務會展、醫療保健等高端業態,爭取對自由行政策有新突破。推動凱賓斯基源昌等高星級酒店竣工開業,加快五通客運碼頭等旅游集散中心建設。提升投洽會、石材展等品牌展會影響力,擴大游艇展等專業展會規模和檔次,舉辦好航空維修展、衛廚用品展等新展。
3、強化產業招商工作
創新招商引資獎勵和考核制度,集中力量抓好大項目招商。完善快速評審、協調和決策的工作機制,優化投資服務環境。加緊推動已簽約央企項目落地,進一步加強對央企和大型民企招商。有針對性地開展以商引商和產業鏈招商,尤其是對重點領域和產業鏈關鍵環節的招商。
4、加強創新能力建設
完善科技創新環境。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園等孵化基地,建成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服務示范基地等公共服務平臺。推動中電科技第三十所等科研院所在廈設立機構。發揮6·18平臺作用,鼓勵企業、科研院所加強科技攻關與合作。落實好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政策措施。
加快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海西重要動漫研發平臺和產業基地,推動中電信動漫運營中心、中娛動漫等項目盡快建成投入運營。加快實施新興產業創新工程,推進新能源汽車等項目建設。加快湖里等老工業區舊廠房改造,推進工業設計園區建設,啟動藝術港等項目建設。
5、大力發展現代農業
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繼續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加強創新和科技研發。大力發展高優種苗業,加快對臺農業合作交流基地和農業高科技園區建設,積極爭取種苗企業在廈設立研發、生產和銷售中心。繼續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的帶動作用,大力發展特色高效農業。鼓勵發展生態休閑農業,發揮島外山區和沿海島嶼資源優勢,建設一批生態休閑旅游項目。
(二)著力島內外一體化,加快海西中心城市建設
1、促進新城啟動區建設出形象
新城重點推動核心區公建群主體基本落成,加快研發、商務中心等項目建設;同安新城重點加快規劃和引進高端酒店群等產業項目;新城重點推進泰地中心等現代服務業項目建設,加快片區開發;新城重點加快核心區的公建配套建設。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要按照建設現代新城區的標準,盡快形成小城鎮核心區框架,加快市政配套建設;高標準啟動第二批試點鎮規劃、建設。
2、精心啟動一批島內舊城舊村改造項目
進一步完善舊城舊村配套市政基礎設施,改善片區環境,加快等片區道路的建設。加快等已啟動項目建設進度,推進將軍祠等片區的征地拆遷和招商工作,加快會展中城等片區項目的前期工作,引進和布局一批現代服務業項目。進一步提升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品位,推動湖邊水庫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區域。
3、積極主動推進同城化
加快速拓寬、跨海大橋等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爭取枋洋水利樞紐工程盡快獲批動工。積極推進城際軌道等共建共享基礎設施規劃、設計的一體化。積極參與探索研究三市公共信息平臺的對接和共享。
4、全力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建設
圍繞“全域”,按照“四高”要求,加快形成一體化的基礎設施網絡,建成環島干道、枋湖交通樞紐中心,加快建設海翔大道、機場三期、前場鐵路大型貨場等項目,加快國際機場、城市軌道交通等項目前期工作。啟動同集路改造工程建設。
5、強化項目建設保障
圍繞服務科學發展新跨越進一步解放思想,強化服務。進一步發揮各建設指揮部的決策協調推進作用,理順重大項目開發建設體制,完善加快推進征地拆遷的體制機制。落實《關于促進項目審批工作提速增效的意見(試行)》。勇于突破、善于創新,完善推進“五大戰役”提效提速的工作保障機制,力爭戰役實施全面走在全省前列。
(三)著力內外需齊拓展,加快形成協調發展新格局
1、培育消費新增長點
加快建設首開、萬達等大型商業綜合設施。完成等六條特色商業街改造建設,加大對新開業大型商業設施的宣傳推介,引導企業開展各類促銷活動。加快建設一批名品中心,扶持引進一批國際一線品牌。大力發展連鎖經營,扶持連鎖企業向島外新區和周邊地區擴張。
2、力促外貿結構優化
鼓勵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高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鞏固和擴大紡織、輕工等傳統優勢產品市場份額。挖掘東盟市場出口潛力,拓展南美等新興市場。繼續實施重點外貿企業戰略,加快扶植一批大型本土外貿企業。積極拓展進口,重點扶持大宗資源性商品進口。
3、拓展內銷市場
鼓勵外貿企業拓展內銷渠道。積極組織企業參加國內重點展會,鼓勵企業以為總部向外拓展業務。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供應鏈管理企業。加快發展電子商務,培育一批全國知名的網絡銷售企業。
(四)著力惠民生促和諧,加快建設文明祥和美好家園
1、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研究出臺城鄉一體化的促進就業政策,完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完善促進就業創業培訓體系,推進創業型城市創建工作。推動本地農村勞動力就業,積極鼓勵農民股份合作,扶持一批鄉村游、農家樂項目。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縮小各類養老保險參保人群保障水平和城鄉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標準差距,實施新的外來員工基本養老保險辦法。縮小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差距。努力保持物價穩定,落實對低收入群體的補助幫扶政策,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低保標準。
完善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體系。加快島外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設施建設,啟動和同安區社會福利中心建設,新建一批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站),健全養老服務網絡。進一步健全救災、醫療、臨時救助體系。
著力推進住房保障。加快社會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保障性住房一萬套以上。研究制定公共租賃住房保障政策,著力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探索新就業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住房保障新機制。
2、加快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推進公共教育協調發展。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生均經費標準,繼續實施中小學校舍抗震加固和農村義務教育體系建設。新開辦19所公辦幼兒園,在新建城區、重大片區和學位緊張區域新建擴建一批中小學校。對符合條件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免除學雜費,進一步提高在公辦校就讀比例。
完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提高島外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完成島內外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改造提升,建成新加坡友好醫療服務中心等一批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實施全科醫生培訓計劃和城市醫院對口支援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制度。加快推進醫院、五緣灣醫療中心、中山醫院湖里分院等綜合醫院建設。
加快公共文體設施建設。在島外新城布局一批大型文化體育設施,建成體育中心一期,建設新城文化公建群等項目,啟動大劇院前期工作。繼續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閩南戲曲藝術劇院建設,建成區級公共體育健身場地“五個一”工程和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
完善基層便民服務網絡。增建社區服務中心、菜市場、城市綠地、戶外體育設施、避災場所、標準公廁。做好公交服務,延伸線路,加密班次,延長運營時間。
3、優化城市人居環境
深入創建綠色城市、森林城市,新增城市園林綠地500公頃,建成12個社區公園和一批島外公園。繼續開展重點流域和農村環境污染綜合整治,加大“一江四庫”(14)重點飲用水源保護力度。加快低碳城市建設,實施新城西亭中心區等試點示范工程,推進低碳示范城區規劃建設。加快推進建筑節能、綠色照明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積極解決過街難、停車難問題,加快建設一批人行天橋和停車場。
(五)著力先行先試,加快體制機制創新
1、著力對臺先行先試
深化經貿合作。積極參與兩岸產業“搭橋”計劃,加強與的光電、金融等重點領域的產業對接,推動企業雙向投資。增強對臺產業對接載體功能,積極推進臺商投資區擴區和功能整合。引導企業用好ECFA早收清單條款,積極推動更多先行先試內容列入ECFA后續協議。做大做強水果銷售集散中心等對臺貿易市場。
建設便捷通道。爭取成為首批開放赴臺旅游自由行的試點城市。吸引更多大陸居民和民眾經廈金航線往返兩岸。繼續加強“三通”口岸基礎設施和大通關機制建設,加快五通碼頭改擴建二期工程。促進電子口岸率先與對接,推進底通訊光纜鋪設工程。
促進交流交往。辦好第三屆海峽論壇、臺交會、文博會等重大涉臺活動。加強交流互動,全面提升文化、教育、衛生等方面交流的層次和水平。繼續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兩岸協商機構及行業協會來廈設立辦事機構,建設兩岸事務重要協商地。
2、深化體制機制創新
用好用足用活試點政策。積極爭取綜合配套改革等新的先行先試政策。充分發揮創新型城市、服務業綜合改革等試點的政策效應,細化試點建設方案,策劃生成一批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項目,全面推進試點建設。
篇3
主任、各位副主任:
我受區政府委托,向區大常委會報告全區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請予審議。
一、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全區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圍繞市委“迎難而上、止滑提速、加快發展”和區委“保持續、上水平、重民生、促和諧”的重大部署,積極應對復雜多變的宏觀經濟形勢,抓住國家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機遇,大力爭取金融機構的信貸支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以調整經濟結構為主線,以重點區域和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以現代服務業和工業園優勢企業為重點,制定完善相關政策,確保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發展同步推進;深入實施城鄉統籌發展戰略,帶頭推進“兩個加快”,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良好局面,各項經濟目標基本實現“雙過半”。
(一)經濟止滑企穩
著力抓好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提檔升級,國民經濟運行態勢平穩。1—6月,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1億元,同比增長11.9%,超預期目標1.9個百分點。進一步加大財稅征收力度,全面推行增值稅轉型改革,全口徑財政收入、稅收收入繼續位居五城區第一,經濟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1—6月,全區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33.17億元,同比增長8.9%,完成年度目標的52%;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0.95億元,同比增長3.4%,完成年度目標的53%;實現稅收7.72億元,同比增長1.7%,完成年度目標的51%,稅收總量占地方財政收入的比重達70.5%。
(二)城鄉統籌步伐加快
按照統一建設、統一規劃的思路,以產業發展優先為指導,對“198”范圍內的行政區域進行了調整。優化簇橋、機投橋和金花橋片區“城中村”改造控規方案,累計簽訂拆遷協議212戶,涉及房屋拆遷面積10萬余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土地整理222畝。新居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鐵佛北二期和南片區b組團、江安河一期、南橋b區主體竣工,龍井一期和半邊街a、b區開始產權初始登記,武順路、華興路等9條道路竣工投入使用。全面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對公行道、金雁路、晉吉南路等街區進行特色打造,種植樹木1700余株,地被植物3400余平方米,疏通河道溝渠49處,拆除新增違法建筑4處,在市首次城鄉環境綜合測評中位居五城區第一。
(三)投資拉動作用明顯
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政府貼息、稅收優惠、給予補貼等方式,拉動社會投資,促進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大。1—6月,全區58項政府投資項目實現投資19.52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5億元,同比增長23.7%,對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176個區屬重點建設項目實現投資60.08億元。其中,58個年內擬竣工投產項目實現投資23.3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82%,桑萊特研發生產基地(一期)等6個項目已竣工;30個加快建設項目實現投資23.07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38%;56個促進開工項目實現投資11.34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9%,東方凱特瑞(二期)等16個項目已開工建設;32個前期準備項目實現投資2.33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39%。
(四)工業經濟運行平穩
繼續實施品牌戰略,“卡美多”、“艾民兒”品牌分別榮獲中國真皮鞋王(名鞋)稱號;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獲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積極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卡美多鞋業有限公司、彩虹集團分別獲得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研制資助,西部智谷獲得省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項目引導資金扶持,14個項目獲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資助。與金融機構簽訂銀保合作協議,為博高科技公司等企業提供貸款擔保,努力緩解企業融資困難。截止6月底,27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預計實現增加值30億元,同比增長12%,工業集中度達45%。全區工業企業實現稅收4.93億元,同比增長26.7%,占稅收總額的17%,較2008年同期提高3個百分點。
(五)社會消費需求趨旺
全面落實各級消費刺激政策,不斷提升消費者的消費欲望。截止6月底,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6億元,同比增長20.4%,超預期目標2.9個百分點。以信息軟件、商務等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實現稅收2.37億元,同比增長27%,占三產業稅收總額的11%,較2008年同期提高了2個百分點。
(六)招商引資扎實推進
增強承接產業轉移主動性,突出上門招商和專題招商,先后組織開展了廣州、東莞、深圳等小分隊專題招商活動,日本安斯泰制藥、美國德州儀器等2家世界500強企業入駐我區。1—6月累計引進市外項目289個,實際到位資金44.59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61%;引進外資及增資項目12個,實際使用外資8273萬
美元;外貿出口47802萬美元,同比增長29.5%,完成年度目標的51%。
(七)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加快教育、養老等基礎設施建設,半邊街幼兒園、江安河小學、鐵佛養老院主體竣工。實施“社保業務下沉”,區社保專網新增10個街道和27個社區(村)接入點,“15分鐘服務圈”建設工程全面完成,截止6月底,參保
人數達11.87萬人,為27887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54.83萬元。充分發揮政府引導和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通過搭建創業平臺、促進人才產銷銜接、強化政策支持、完善服務保障等措施,多途徑、多領域拓寬就業渠道,1—6月新增城鎮就業人員5628人。積極鼓勵大學生創業就業,出臺相關配套政策,率先在街道、社區建立大學生就業服務站(點),與企業、高校合作共建大學生創業園,實訓、創業、就業“三位一體”服務體系和“一區多園、一園多點”創業載體初步形成,目前已有397名大學生實現創業就業。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組織承辦“第二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武侯區配套活動”;積極開展全民健身,在省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上奪得6個冠軍;組織全民讀書活動,與新津建立城鄉教育互動聯盟,向崇州捐贈圖書13余萬冊、音像制品1.6萬套(盤)。開展甲型h1n1防治,調查處置相關疫情32起,對180余人實施集中(居家)醫學觀察。人口與計劃生育、雙擁、統計、物價、保密、檔案、老齡、婦女兒童等社會事業同步發展。
主任、各位副主任,上半年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們在充分肯定的同時也倍感珍惜。這是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正確行使職能、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辛勤付出的結果。但是,也應清醒地看到,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能回避的矛盾和問題:如投資結構仍需改善、企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還需增強、經濟企穩向好的基礎還須進一步夯實等,我們應高度重視并加以解決。
二、關于下半年經濟發展形勢的基本判斷
下半年,全區面臨的形勢仍然嚴峻,保持平穩發展的壓力較大,一是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還未消除,二是房地產業全面復蘇還有待時日,三是重大項目的引進還面臨較大壓力,四是土地市場不夠活躍,對固定資產投資影響較大。雖然面臨這些困難,但全區經濟社會發展仍具備較好的發展基礎,一是宏觀經濟形勢企穩向好,二是區域比較優勢仍然存在,三是人南科技商務、紅牌樓商圈、198區域和工業園等重點區域具備加快推進的條件和基礎,四是具有發展資源基礎,下半年計劃推出800—1000畝土地上市,將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增添新的活力。總的來看,全區仍具備平穩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在當前宏觀經濟運行趨勢不發生改變的情況下,預計全區經濟將總體上保持平穩運行的態勢。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國際國內形勢的復雜多變,既給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又面臨新的挑戰。在下半年工作中,我們將努力鞏固經濟企穩向好的發展基礎,充分挖掘積極因素,提高科學發展能力,著力在加大投入、優化產業結構調整、推動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發展服務業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一)全力以赴抓好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
堅持以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發展重點及導向,全力以赴抓好項目建設。
一是加大投資規模。繼續圍繞城鄉一體化規劃,以城鄉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建設為重點,加大政府性投資。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示范帶動效應,采取多種形式提升社會投資者的投資信心,不斷擴大投資規模,促進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
二是加快項目建設。高度重視重點項目對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加大推進實施力度,促進中小企業孵化基地、謝菲聯二環路商業項目、利君(三期)等項目的開工建設;推動卡美迪鞋業研發生產基地(一期)、新希望大廈、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確保it軟件動漫創業產業園、錦江國際、核桃小區農遷房等項目竣工。
三是優化投資環境。下大力氣抓好政策環境、服務環境、治安環境和市場環境建設,以環境建設促資金引進,引導資金投向科技含量高、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經濟效益好、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和現代服務業,形成良性循環。
四是拓寬融資渠道。繼續引導四川川大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彩虹電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做好上市籌備工作。積極創造條件,為企業搭建融資平臺,激發民間投資活力,暢通民間投資渠道。
五是加大項目儲備力度。及時組織對全區經濟社會發展有重大帶動作用的建設項目進行規劃包裝和方案設計,認真做好儲備項目子庫的建立和管理工作,為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載體保障。
(二)解放思想,著力優化發展環境
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抓好規范化服務型政府建設,提高行政效能,營造政府服務的比較優勢。
一是進一步優化審批程序。充分發揮“試驗區”建設先行先試的優勢,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優化審批程序,進一步精簡環節、縮短時限、提高效能。
二是進一步營造政策支撐環境。深化預算制度改革,規范非稅收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健全公共財政職能,著力解決重點民生問題。繼續落實各級政府出臺的災后稅收減免優惠政策,涵養稅源。加強稅收征管,深化增值稅轉型改革。
三是進一步加強土地要素保障。深入開展閑置土地清理,盤活土地存量,積極做好土地儲備,加快實施土地上市計劃。
四是進一步完善經濟運行保障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區供電設施、加油(汽)站點布局規劃,加快推進川藏路、沈家橋等4座變電站建設,增強能源保障能力,確保西部智谷、來福士地塊、紅星美凱龍二期等重點建設項目用電。
(三)加快調整,不斷優化產業結構
充分利用當前城市化進程、工業化發展和居民消費升級加快的有利時機,增強城市功能,轉變發展方式,促進產業結構優化。
一是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推進發展生產性現代服務業,有序發展軟件服務外包業,積極發展信息服務業,規范發展中介服務業,重點發展高端會務、咨詢策劃、文化旅游等現代服務業。
二是推進傳統服務業提檔升級。重點抓好“三大商圈”建設,優化整體布局。以武侯直銷鞋城為載體,拓寬“成都造”女鞋銷售渠道。發揮“武侯房產·人居典范”的品牌優勢,加大商務、商貿等商業地產的開發比重。加快西南成都物流中心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現代物流區。
三是提升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堅持“一區一主業”發展規劃,以工業園區為中心,突出輕工企業總部業態。以骨干企業為重點,充分發揮利君實業、遠大鋁業、美麗點鞋業等企業在工業經濟發展中的支撐帶動作用,全力打造優勢突出、競爭力強的企業群體。鼓勵企業加大對重點工藝、重點環節核心技術的研發力度,積極與科研院校進行產學研聯合,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轉換。
(四)深入推進城鄉統籌,加快新型城市化建設
一是加快農民新居建設。確保核桃小區農遷房、順江村安置房、吉春苑、沙竹苑等項目竣工,加快武新花園、鞋都農遷房、西南物流農遷房、鐵佛新居(南片區)、新苗新居(一期)建設,力爭南橋新居(二期)、中汽物流農遷房、晉陽新居等開工建設,做好吉福新苑和江安河、鐵佛、南橋、新苗、龍井村等新居配套設施建設的前期準備。
二是加快城市改造。統籌推進“198”區域、城中村改造和舊城改造,確保共和村改造工程竣工,加快機投橋、金花橋、簇橋區域城中村改造和“198”區域建設,力爭實施龍江路十一街舊城改造拆遷和3508廠舊房改造。
三是加快道路網絡建設。確保武侯大道及延線、聚龍路改造和七里大道改擴建、草金路40米段延伸線、貨運大道a段(一期)、武侯大道下穿隧道建設竣工并投入使用,促進武青西四路及東西延線、武新花園片區路網開工建設,做好雙鳳片區、鐵佛片區和七里片區路網建設的前期準備。
四是加快環境優化。嚴格執行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努力構建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繼續深化垃圾集中清運處理模式,確保機投橋二道河截污堰、陸壩斗渠末端移動式污水處理站投入使用,進一步提高全區垃圾、污水處理能力。加快陸壩公交樞紐站前期準備,力爭盡早開工建設,進一步方便市民出行。
(五)注重民生改善,構建和諧武侯
一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繼續實施義務教育階段為農民子女免除“一費制”、低保家庭學生享受“兩免一補”等政策。確保紅專西路小學教學樓、江安河小學竣工投入使用,加快十二中改造工程,加快川大附小教學綜合樓和武侯實驗中學體育館、食堂建設。
二是提高社會保障水平。開展多種形式的職業技能培訓,增強適齡就業人員的就業能力。啟動大學生創業園,促進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深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完善醫療衛生保障體系,突出抓好低收入人群的生活、醫療保障和社會援助。
篇4
工作總結
一、經濟運行情況
五年來*街辦經濟運行良好,各項經濟指標都能達到預期目標,重點項目建設穩步推進。一是抓好重點項目建設。抓好萬達廣場、裕華精品商廈、民安大廈等項目建設,對已投入16億元的三個大項目,全面督促進度、協調工作、了解情況,及時協調增加保潔等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困難,保證了重點項目按計劃穩步實施;二是實行項目進度定期通報制度。實行每月召開一次項目建設年工作會議,由包抓領導匯報包抓項目進度。包抓領導定期對重點項目上門服務,到包抓項目點協調解決問題,同時聘請轄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區干部為項目建設監督員,及時查找問題,反映情況,確保我地區經濟更快更好發展。
二、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街辦幾年來一直堅持“配強班子,加大投入,關注民生,構建和諧”的工作原則,加強社區的軟硬件建設。積極開展示范社區創建達標活動,出臺了加強社區建設的七項舉措,明確了創建和考核辦法,扎扎實實地開展“六好”和諧社區創建活動,截止目前,街道6個社區已達到了“六好”和諧社區稱號;街道也被評為“六好”和諧街道;通過扶貧幫困、醫療救助、完善低保、就業助學、衛生達標、文藝演出等各個活動,真正做到關注民生、解決民憂。幾年來舉辦各類文體活動上百場。加強地區歷史文化資源挖掘調研工作,成立了“非遺”調研工作領導小組,廣泛宣傳,實地調查,打造*“*古玩城”文化旅游一條街。目前地區東新街北側面臨拆遷,街道及社區干部深入住戶進行摸底,特別是到待拆遷地區的貧困戶及殘疾戶家中了解情況、解決問題,確保弱勢群體平穩拆遷。
街道計劃生育工作一直以創建市級先進社區為契機,以流動人口的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為依托,以打擊“兩非”為突破口,以優質服務為重點,積極開展流動人口清理清查和查證、驗證工作,深入開展“生育關懷行動”、計劃生育示范社區和生育文化社區示范點的創建,認真做好轄區范圍內入托、入學的外來學生父母婚育證明材料查驗工作,并確定了地區勵耘小學為查驗工作示范點。
三、城管工作扎實有效
為進一步鞏固創衛成果,我們高標準、嚴要求,加強日常保潔工作,生活垃圾做到日產日清,實行獎罰分明,調動了保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街辦被*市愛委會評為市級衛生先進單位;每年暑期*街道領導對工作在保潔第一線的保潔員都會送去慰問金,毛巾、茶葉、白糖等防暑降溫慰問品,同時開展每日為保潔員送綠豆湯活動,關注保潔員身心健康。規范收費管理,加大收費力度,確保收費額度的不斷增加,同時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高收費質量和數量,與收費人員簽訂《目標責任書》,分解目標,責任到人,摸清底子,建立臺賬,逐步向規范化管理邁進,防止漏征漏收現象的發生。同時,加強城市建設管理提升工作,深入細致做好與各單位銜接、協調工作。
四、社會秩序平安穩定
每年街辦都會開展安全大檢查4次,消除安全隱患。與駐地單位、沿街門店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明確了任務,細化了責任。加強平安創建宣傳力度,開展警示牌進社區活動。舉辦“法律進社區”宣傳活動,堅持接待和領導包案制度,實行案件制度,干部、山川林業及有上訪隱患苗頭者百余人,成功調處了東四路市場拆遷、*小區停水停電居民欲上訪問題,確保地區穩定。近期,我們還針對萬達工地民工的特殊情況,制定了三項措施,確保重點項目工地民工維穩工作。一是加大監管工作,降低勞資糾紛。定期到萬達、銀豐等企業檢查用工情況,要求企業依據《勞動法》規定,滿足務工者的勞動權益;二是加強宣傳力度,確保地區秩序穩定。街辦聯合派出所和企業主管部門組成聯合宣傳隊,向務工人員宣講法律法規常識,發送宣傳冊;三是通過建設“農民工之家”,“活動室”,組織豐富多彩的文藝節目,豐富務工人員業余文化生活。
今后五年工作思路
今后五年,我辦事處將在總結近幾年來工作成效的基礎上,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以“抓發展、保穩定、爭先進”為主線,全力以赴,扎實工作,狠抓落實,確保經濟社會更好更快的發展。
一、強化稅收征管措施,跟蹤重點項目,確保經濟增長。
1、全力以赴抓稅收。一是協調目前在我地區經營的企業及建設單位,盡早理順稅源關系,足額繳稅;二是查漏補缺,對地區經營戶及出租房屋稅源進行全面排查,嚴防漏稅,做到應繳盡繳;
2、加大項目協調服務力度。嚴格落實在建項目、清理項目、引進項目、包裝策劃項目的包抓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定期通報制及上門服務制,加大跟蹤服務力度,隨時掌握項目進展情況,及時解決困難,確保項目順利推進。
3、擴大輻射效應,盤活地區資源。下一步充分利用萬達民樂廣場項目建設帶動輻射周邊的作用,盤活地區閑置空地及閑置樓宇,協調招商企業,牽線搭橋,積極引進實力商戶進駐地區。同時加快地區東新街、東五路提升工作進程,打造尚儉路步行街特色街區,探索尚儉路步行街輻射延伸的路子,改善項目招商平臺,優化企業投資經營環境。
4、發展總部經濟,激活區域優勢。我辦將積極為企業總部經濟搞好跟蹤服務,經常到總部廣泛征求意見,協助總部做好周邊的環境整治工作,為總部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發展空間,用真誠和行動感動總部在我轄區發展、貢獻。
二、采取有效措施,推動提升進程。
結合總結前階段提升工作考核情況,尋找差距與薄弱環節,下硬茬突破難點,一方面對未進行整治的駐地單位加強督促協調,下發整治通知書,進行限期整治;另一方面著力建設工地科普文化墻,在地區拆建并舉的進程中,持續提升地區品位,謀劃尚儉路周邊的街景整治提升工作。同時做好“自選動作”,打造尚勤路汽車裝飾一條街,扶持開創地區市場經營新格局。
三、堅持不懈跟蹤服務,保證重點項目順利推進。
年內確保地區重點項目實現“確保三開業,爭取三竣工”。即保證民樂萬達、天錫樓、永興坊年內順利開業,爭取民安大廈、裕華商廈、東岳廟廣場項目竣工;同時促進完成郵政酒店的轉讓銜接工作及民樂萬達二期的順利開工,確保重點項目在未來幾年內對我地區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四、踐行科學發展觀,加快社區建設步伐。
一是加強黨員干部隊伍的教育管理。我們將以街道科學發展觀學教活動為契機,結合街道開展的“我為街道做點什么”的爭先創優活動,人人爭為街道做貢獻。深入開展學習教育,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把實事做好。二是在創建“示范街道”,“示范社區”的基礎上鞏固創建成果,不斷強化社區服務功能,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三是繼續加大對孤寡老人、弱勢人群扶貧幫困送溫暖活動力度,經常性的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志愿者服務活動,開展扶貧濟困結對幫扶活動,做好對轄區流浪乞討人員的清理和日常管理工作。四是繼續加強社區干部的業務培訓工作,提高社區工作者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服務質量。五是積極開辟就業新渠道,推進社會保障工作。
五、發展特色文化,深入開展群眾文化和文化廣場活動。
繼續把社區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融合起來,廣泛開展集思想性、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為一體的豐富多彩的社區文化活動,并充分挖掘社區文化資源,有重點的引導居民家庭文化設施建設。同時以社區文化體育活動為載體,吸納社區專業教師、單位文體干部及離退休人員參與社區文化體育活動。
六、牢固樹立“大”觀念,加強工作
篇5
一、*鎮鄉村道路建設的基本情況
20*年末,*鎮轄檳榔、紅土、長街、法塊、務龍、石洞、足法、額則、路撒9個村委會,64個村民小組,有9351戶41581人。其中農業人口38897人,非農業人口2684人,占總人口的6.45%;少數民族2712人,占總人口的6.78%,其中,路撒村委會及檳榔村委會佐舍村、大乃邑村,石洞村委會*村,足法村委會白泥塘村,額則村委會路雄村、柒村均為少數民族村。全鎮境內有砂石路面的縣道公路兩條計47公里,其中溫窯線上29公里,連著足法、石洞、紅土、檳榔、長街、路撒6個村委會;尚師線上18公里,連著石洞、額則、務龍、法塊4個村委會。有砂石路面的鄉鎮公路7條計38公里;有在冊的砂石路面的村道12條計18公里,不在冊的通村公路20余公里,全鎮累計有農村公路120余公里,*鎮的農村公路“四通八達”,但由于養護資金嚴重不足,許多鄉村道路年久失修,路況較差,存在晴通雨阻現象,路面等級較低,至今120余條公路的農村公路還全部是砂石路面或土路,交通現狀明顯滯后。
二、全鎮少數民族雜居村的交通情況:
1、*公路全長6.8公里,路況一般。
2、*公路長2公里,路況一般。
3、*溫窯線上,路況較好。
4、*公路3.6公里,路況較差。
5、長房子經新民村(二分廠),*(*)至佐舍公路全長5.6公里,至*路況較好,*至佐舍路況較差。
6、*至*公路長0.75公里,路況一般。
7、*經老*至*公路長3公里,路況較差。
8、*公路長5公里,路況較差。
9、*公路長3.2公里,路況一般。
10、*公路全長8.3公里,至*路況較好,*路況較差。
三、村村通公路建設實施措施
1、精心組織,相互配合,把村村通公路作為“愛民工程”實施。在公路建設過程中,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成立了全鎮道路建設指揮部,加強工程建設的領導和指導,各站所和村委會也相應成立了村村通公路建設工作專班,具體負責。
一是重調研,強規劃。為保證村村通道路建設的順利開展,我鎮及時組織人員深入到各村開展調查研究,廣泛聽取黨員群眾和社會各界人士的意見和建議,制定了*鎮少數民族村道路建設的實施方案和初步規劃,各村委會也初步制定了各村的具體詳規,提出了具體的建設任務、工作思路和措施辦法。規劃上既注重地方特色,又體現區域特點,既考慮各村的現實基礎,又注重村村通道路建設的基本要求。
二是重宣傳,強輿論引導。群眾是村村通道路建設的直接受益者,也是建設的主要參與者。結合陽光政府活動的啟動,鎮黨委、政府及各村委會充分利用廣播、群眾會、標語、專欄、廣場電影、印發倡儀書等多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村村通道路建設的意義和目標任務。目前,全鎮共召開群眾會20余場(次),制作永久性宣傳標語10條,廣播宣傳200余次,印發倡儀書4萬余份。通過強有力的宣傳發動,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帶頭宣傳、帶頭建設、帶頭捐資捐物,使村村通道路建設要求成為當地群眾的自覺行動,增強了群眾的主體意識,激發了黨員干部的工作激情,營造出了全黨動手、全民參與的良好氛圍,在全鎮上下形成了講、盼、干的工作格局。
三是重示范建設,強典型引路。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原則,我們選擇了基礎條件相對薄弱、少數民族群眾相對最集中的路撒村委會作為示范村建設。為抓好重點村建設,鎮黨委政府專門組織路撒的村組干部和黨員、群眾代表到外地先進村小組實地學習參觀,進一步深化全村干部群眾的認識,統一思想,激發了熱情。
2、多法籌資,政策配套,把村村通公路作為“親民工程”落實。20*年,在通鄉公路建設中,鎮黨委政府果斷決策,采取“城市支援農村,機關支援基層,干部支持農民”的方式。縣直部門通過支援農村小康建設紛紛向駐點村伸出援助之手,緩解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矛盾。于此同時,全鎮各站所和村委會積極貫徹優惠政策,做好了涉及道路建設的征地、拆遷和施工環境保護工作。
3、精心施工,保證質量,把村村通公路作為“示范程”建設。一是大力推行“五個一”的工作方法,即實行一條通村村路一名聯村領導或一名班子成員、一個工作專班、一名專業監理人員,做到建一條通村公路,在人民群眾中樹一座豐碑。二是加強道路質量監督管理。抽調工程技術人員派駐各施工段,對工程所用的材料,各工藝流程現場監督檢查,及時糾正工程質量問題,同時鎮交管所主要負責人和分管領導,經常到施工現場巡回檢查,發現質量隱患,限期整改,不留后患。三是加強村村通公路建設的財務管理。為保證村村通公路建設資金的安全、合理、有效使用,提高投資效益,實行單獨建帳,專人管理,單獨核算,同時積極爭取地方配套資金的到位。
4、建管結合,大膽嘗試,把村村通公路作為“長效工程”管理。一是采取“誰受益,誰養護”。鄉村公路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地方,所以鄉道由鄉政府負責,村道由村委會負責,通過突擊養護、日常養護、抓示范路等多種方法,充分調動鄉鎮、村組和廣大農戶養護的積極性。二是大力推行“農村公路民養化”。對農村公路實行分段招標,分村組、分戶承包,以承包養護、委托養護形式,確保減少養護成本,增大社會效益。
四、村村通公路工程實施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1、*鎮農村公路路線表等級低,路況較差,對公路建設、管理及養護存在較大困難。
2、*鎮總體地勢平坦,公路沿線村子、農田、道口較多,大多數公路雨天排水不暢,沿線亂堆亂放較為突出,對公路的小毀和損毀較為嚴重。
3、公路養護資金嚴重不足,養護成本逐年大幅增長,對公路養護質量的提升造成較大困難。
4、交通管理所人員少,沒有工作經費,也沒有交通工具,難以正常開展工作。難以進行突擊維修、保養及養護。
5、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機制不全,配套資金嚴重不足,上級部門依然存在重建輕管、輕養現象。
五、加快村村通公路建設的下步打算
為加快*鎮全鎮通村公路建設步伐,盡早實現村村通目標,我們下步打算如下:
1、確保質量,加快進度。加強鄉村道路建設質量管理,全面落實工程質量責任制,堅持以鎮政府監督、村小組管理、群眾監理的質量保證體系,按照“暢、潔、綠、美、安”的要求,確保建一條,成一條,受益一條,做到建成一條公路,美化一片鄉村,帶動一方經濟。*鎮村村通道路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也將適時召開研究會,落實解決加快全鎮少數民族村小組鄉村道路建設中的普遍問題,為加快全鎮道路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2、在國家法律法規和政策許可范圍內,在不新增債務包袱的前提下,通過以下辦法籌集通村村通道路建設資金。一是交通部門爭取一點;二是財政部門補助一點;三是村委會、村小組自籌一點:在群眾自愿的原則下,用好用活一事一議政策,用民主方法籌集資金;四是社會捐資一點;五是部門幫扶一點:利用縣直扶貧對口單位、市直聯系單位、新農村指導員駐點單位幫扶修建通村公路,解決部分通村公路建設資金。
篇6
第一階段:合作制階段
這一時期正是建國初期,生產力低下,百廢待興。當時我縣的農村信用社,資本金由農民入股,干部由社員選舉,通過信貸活動為社員的生產生活服務,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質。盡管當時規模較小,管理水平也不高,但合作制體現的比較充分,在恢復農業生產、發展我縣農村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第二階段:所有制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我們國家“”和“”期間。受當時“左”的思想路線和錯誤政策的影響,農村信用社被三次下發地方基層政權,也就是先后下放到、生產大隊、貧下中農管理,農村信用社基本成為基層社隊的金融工具。縣志記載:“**年底,全縣信用社實行由貧下中農管理。每公社留一名信用社干部,實行半脫產,其余的一律回村勞動,對留社的干部采取記工補貼辦法。”這個時期,是對農村信用社發展造成嚴重摧殘的時期。不管是管理還是業務都比較混亂。
第三階段,由農業銀行進行管理階段。
在這個階段,國務院提出“農村信用社是集體所有制的金融組織,又是農業銀行的基層機構”,農村信用社走上了“官辦”的道路。
第四階段,中國人民銀行托管階段
**年8月,國務院出臺了《關于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同年12月25日,我縣農村信用社與縣農業銀行正式脫離行政隸屬關系,農行不再領導和管理信用社。和農行分家后,信用社自立門戶,業務管理和金融監管分別由縣聯社和人民銀行承擔。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20**年底。
第五階段,20**至今。銀監會監管階段
從20**年開始,農村信用社進入了一個新的改革和發展階段。這一年的6月27日,國務院下發了一個文件,就是《關于印發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的通知》,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國家適當扶持、地方政府負責”的總體改革要求,由省政府對農村信用社實行間接、宏觀管理,銀監會依法行使對農村信用社的金融監管職能,省聯社做為信用社的行業管理部門。20**年XX月,我們XX省啟動農村信用社改革。20**年X月,省聯社掛牌,20**年X月X,我縣統一法人社掛牌開業。20**年X月X,我縣專項票據兌付成功。
20**年,我們經過緊張的籌備,完成了統一法人社組建和經營機制的重大轉換,也就是由二級法人到統一法人管理模式的轉變。XX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這個名稱雖然與原來的名字雖然只是二字之差,性質卻發生了本質性的變化,兩者也有本質的區別。原來的聯社,叫XX縣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是各個具備法人資格的農村信用合作社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則,自愿出資入股組成,實行民主管理、主要為信用社服務的聯合經濟組織,是獨立的企業法人。信用社也是獨立的法人。現在新組建的聯社,是由轄內自然人、企業法人和其它經濟組織入股組成的合作制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注冊資本為人民幣XXX萬元。它是在原來聯社和XX個信用社的基礎上合并組建,由XX家企業法人和XX戶自然人共同發起的。轄內的信用社、分社是本聯社分支機構,不具有法人資格,在本聯社授權范圍內依法開展業務,民事責任由聯社承擔。
聯社成立后,選舉產生了首屆理事會、監事會、社員大會。社員大會是聯社最高權利機構,由XX人組成,其中職工社員代表XX人,非職工社員代表XX人。聯社理事會由XX名組成,其中:外部理事XX人,職工理事XX人。監事會由職工代表和非職工社員代表組成。監事會成員為XX人,其中職工監事XX人,非職工監事XX人。統一法人社成立后,財務統一核算,人員統一調配,財產統一管理,資金統一調度,開始實行扁平化、集約化的統一法人社管理模式,逐步實現由原來管理型向經營型的轉變,迅速提升了業務規模、提高了整體盈利能力。作為各分支機構的管理平臺,在推進行業管理、深化改革等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為票據兌付提供了組織保障。
20**年,農村信用社的改革還在進行。未來信用社的改革和發展方向,可以概括為一個方向,一個平臺。
一個方向,就是股份制的改革方向;一個平臺,就是建立建立農村信用社全國平臺。
銀監會將要最終實行股份制的改革方向。要穩步推進股份制改造,要“加快提高股權集中度”,按照“先發達地區、后欠發達地區,先城市、后農村,先符合條件機構、后不符合條件機構”的原則,爭取用2-3年時間,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造工作。對具備商業銀行組建條件的,引導組建商業銀行;對計劃組建統一法人社的,鼓勵其組建股份制的統一法人社;對不符合統一法人社組建條件的,要加強政策引導,督促地方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協助引入境內外其他投資者,盡快達標改制。過去我們所進行的改革,一直是圍繞恢復信用社的合作性質進行的。**年,國務院提出把農村信用社辦成群眾性的合作金融組織;20**年,國務院提出的農村信用社改革方案,也是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并存。一直到現在,我們仍然定性為合作制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這是寫進社章的。大家可能會想,合作制怎么了,為什么要實行股份制?
股份制和合作制,有三點相同,又有三點不同。三點相同,都采取:入股的方式籌集資金;民主的方式經營決策;分紅的方式成果分配。
三點不同:聯合的主體不同。合作制是勞動者的聯合,股份制是資本的聯合。經營的目的不同。合作制堅持為社員服務的宗旨,而股份制追求利潤最大化。管理的方式不同。合作制社員具有平等的權力,不管入股數額大小,合作社均實行一人一票表決權制度。股份制講究的是資本的平等權力,實行按股授權表決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程度化的提高,我們信用社的生存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農村信用社實行股份制經營,更加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有利于增強農村信用社自我約束,自擔風險,自求平衡,自我發展的能力,促進信用社搞活經營。按照股份制方向深化產權制度改革,是市場長期選擇的結果和要求,是解決農信社產權不清、職責不明的出路和路徑,也是進一步深化管理體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礎。那么,我們搶過搶不過其他的同行?通過對轄區內客戶金融服務需求情況進行調查,發現在金融服務方面,還有一定差距。一是非傳統業務不到位。調查的10戶貸戶中,持有農、工、中行的銀行卡取款、結算的占到了100%,使用網上銀行的100%,而農村信用社目前還沒有自己的銀行卡和網上銀行業務。普遍存在企業客戶在信用社貸款,在其他銀行存款、結算的現象。現在各企業跨省交易、結算的現實十分普遍。我們僅限于省內的通存通兌,已不能適合企業的需要。二是服務不到位。信用社內外形象、職工素質、業務效率偏低;三是宣傳公關不到位。今年以來,我們農村信用社全省通存通兌業務、全國電子匯兌業務、“農民工銀行卡”業務、銀行承兌匯票及貼現業務相繼開通。但是,從調查的情況看,企業對這些業務的開辦不甚知曉和了解,更不用說到信用社具體經辦。所有這些,都需要我們盡力去改變。實際上,我們的網點最多。全國各地,哪兒也有信用社。如果連起一張大網,就會大大增強市場競爭力,網到更多的大魚。
篇7
××鄉是××目前唯一的民族鄉,地處金沙江畔,位于××縣城西北部,距縣城108公里,鄉域國土面積168平方公里,東鄰萬德鄉和發窩鄉,南接田心鄉和高橋鎮石臘它,西與環州鄉接壤,北與元謀縣姜驛鄉隔江(金沙江)相望。境內居住著漢、傣、彝、苗、傈僳、拉祜、白等7種民族,少數民族約占總人口的81%。境內地形地貌復雜,山高坡陡,溝壑縱橫,勐果河、沙拉河、環州河三河南北縱貫全境,形成四山夾三河的低熱河谷地形。立體氣候明顯,最低海拔950米(甲利),最高海拔2240米(大蕎地)。年平均氣溫25—28℃,年平均降雨量580—650毫米,氣候炎熱,常年無霜,宜廣泛種植香蕉、香巴蕉、花生、番茄、洋蔥、玫瑰茄、芒果、人生果、酸角、冬早包谷、冬早蔬菜等各類多種經濟林果及熱區作物。2008年,全鄉轄8個村民委員會,60個自然村,75個村民小組,4003戶,14389人。其中,農業戶3659戶,農業人口14032人,占總人口的95.7%。現有耕地面積14845畝,其中水田5335畝,旱地9510畝,人均1.05畝。糧食總產量598萬千克,人均有糧353千克,工農業總產值517萬元,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9‰,全鄉經濟總收入為30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44元。基礎設施比較薄弱,農業農村發展后勁不足,經濟社會發展速度緩慢,鄉級財政收支矛盾突出,是一個集貧困、山區、民族、宗教為一體的典型的民族貧困鄉。
二、全鄉社會經濟發展情況
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幫助和全鄉各族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目前,我鄉社會經濟發展態勢良好,各項工作穩步推進。截止2009年上半年,全鄉共有農業戶3659戶,農業人口14034人。其中農村勞動力9387人,外出務工人員2402人。人口出生率6.22%,計劃生育率98.88%。全鄉總耕地面積14845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61萬元,其中,集體投資完成77萬元,私人投資884萬元,已完成我鄉全年指標任務。全鄉經濟總收入1331萬元,其中第一產業570萬元,第一產業中種植業收入514萬元,畜牧業收入480萬元,林業收入34萬元,漁業收入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5元。
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推廣培訓力度逐年加強,農業科技水平逐步提高,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鄉黨委政府長期以來一直為之努力的奮斗目標。經過多年的努力,全鄉糧經比例明顯趨于合理,以香蕉、冬早蔬菜和果蔬為主的產業科技含量得到提升,在全鄉范圍內形成了規模經濟。目前,香蕉種植5000余畝,冬早蔬菜種植8000余畝。僅2009年大春作物種植14845畝,其中糧食作物8668畝,經濟作物6177
畝。利用熱區優勢,開發熱區資源,抓特種養殖,抓規模養殖,常抓市場檢疫。僅2009年上半年,畜牧業生產生豬出欄達8363頭,牛出欄達1104頭,羊出欄達5946只,大牲畜存欄達9475(頭、匹)。
各項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近五年來,全鄉共完成了17個扶貧整村推進工程,投入資金255萬元;投入573.96萬元,完成302戶的扶貧易地搬遷;投入24.26萬元,完成513戶節能灶改造。農村公路、人畜飲水、農田水利等方面的建設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克難奮進,按質按量完成“8.30”地震民房和基礎設施恢復重建工作。在各級各部門的關心幫助下以及全鄉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我鄉212戶重建戶已于年前全部搬入新居。平田、所所卡兩個統建點附屬后續工程項目正在實施中;中損792戶、輕損1332戶修復加固全面完成。村委會、機關單位、民政福利設施及其它恢復建設正在加緊進行。截止目前,民房恢復重建已兌付救災資金670.7萬元,涉及農戶2331戶。共接收到的大米8噸,三色彩條布100卷,鐵絲38圈,鐵釘8箱,棉被150床,衣服300袋,夾克衫150件,毛毯280床,家庭包100包等各類物資已及時發放給受災農戶。
文化市場監管逐年規范,積極配合上級部門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大力弘揚傣鄉民俗文化。認真舉辦好一年一度的“四月八”民族傳統節各項活動。完成2009年36個自然村622戶(座)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設工作。完成2009年東坡村農家書屋建設(現存各類書籍及科普光盤1661冊(盤),總價值2萬余元)。積極引導和鼓勵東坡老年文藝隊編排《雙換親》等優秀花燈劇目報縣級文化部門。申報了全鄉55個自然村2358戶9107人的20戶以下及以上已通電自然村廣播電視“盲村”村村通工程覆蓋規劃。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進一步得以提升,看書難、看電視難、聽廣播難的問題逐步得到解決。
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教育體制不斷創新,教育資源得到整合,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育協調發展、和諧并進。至2008-200年,全鄉現有初級中學一所,小學校點13個。在校學生1606人,其中初中在校學生649人,毛入學率100%,輟學率2%;小學在校學生95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99.6%,在校生輟學率0.2%;全鄉人均受教育年限為6.8年。目前,全鄉在職在編教職工109人(其中中學39人,小學70人)。校園占地面積29237平方米(43.83畝),生均18.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11209平方米,生均6.98平方米;危房面積5289平方米(其中d級危房4234㎡)。
衛生工作積極健康發展。切實做好以白馬口二號病老疫區為主的監測管理工作,積極認真開展計劃免疫接種和母嬰保健工作,積極開展對甲型h1n1流感知識的培訓和防控工作,積極開展艾滋病防治知識的宣傳和教育,加大食品衛生督查力度。近年來,我鄉沒有發生重大的傳染病疫情、孕產婦死亡病例及食物中毒事件。認真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診減免工作。僅2009年上半年,全鄉共享受減免人12021次,累計減免補償金額138496.86元。計劃生育工作健康穩步運行。
農村綜合改革穩步推進,各項支農惠農政策進一步得到落實。加強林政資源管理,積極推動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工作,切實搞好護林防火工作。目前,全鄉森林管護面積有17954畝。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意識明顯深化,積極深入推廣丘北經驗、落實白路試點工作經驗,建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長效機制,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抓好高危行業安全生產,完善安全生產和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機制。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包保責任制,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多年來,我鄉境內沒有發生重特大傷亡事故。綜治方面,僅今年上半年,共處理刑事案件4件,治安案件10件,排查出各類糾紛60起,調解成功55起,調處成功率92%。開展“四防”檢查8次,排除各類隱患38起。
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大、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和《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增強公民道德規范意識,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進一步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民主決策機制進一步完善,政府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規范化和法制化軌道。嚴格執行向鄉人大主席團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的工作監督,法律監督和紀委的紀律監督,認真辦理鄉人大主席團交辦的議案和建議。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群團組織的聯系。積極推進政務公開,提高工作透明度。認真貫徹執行《公務員法》、《行政問責辦法等四項制度》和“陽光政府”建設有關規定,加強隊伍建設,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平安創建工作成效明顯,禁毒防艾工作得到廣泛宣傳,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工作和諧有序,全鄉民族團結、宗教和順。認真做好新時期新形勢下的群眾工作。
二、鄉黨委政府下步工作思路
1、爭取實施建設一個集民族文化廣場和冬早蔬菜批發市場。
2、爭取重新規劃小學校點布局新建東坡鄉中心小學。
3、積極爭取省、州支持對宗教復雜地區進行綜合治理,使宗教復雜地區的基礎設施有較大改觀,群眾素質有較大轉變。
4、在以赤叨、水口、達臥三個村委會海拔1500米以上種植發展核桃產業。
5、以東坡、所所卡、以赤叨、東甸、白馬口五個村委會坡地、旱地為主大力發展玫瑰茄產業。
6、進一步發展壯大香蕉種植業,全力打造東坡香蕉品牌。
7、依托元謀熱區經濟作物市場,積極開發以白馬口、東甸、所所卡、莊房為主的熱區冬早蔬菜種植產業。
8、爭取實施路其干及莽草壩的4000余畝土地綜合開發利用。
篇8
一、維護社會穩定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正確認識和把握穩定與和諧的關系,找準維護穩定工作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定位,對于進一步做好維護穩定的各項工作,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搞好服務,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穩定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和目標。總書記指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制、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在和諧社會的六大特征中,有兩大特征直接描述社會穩定:一是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二是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
第二,穩定是社會和諧的前提和基礎。沒有穩定,社會動蕩不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無從談起。只有社會保持穩定,才能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為逐步達到和實現社會和諧奠定物質基礎。
第三,和諧是穩定的價值導向和重要標志。一方面,穩定是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和諧的價值觀為穩定定位、導航,提供方法論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構建和諧社會每前進一步,都為維護社會穩定創造出更加有利的條件,都使社會穩定不斷達到新的更高的水平。穩定與和諧既相互區別、互為條件,又相互依存、相輔相成。
二、牢固樹立與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科學穩定觀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樹立和落實科學穩定觀,具體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要堅持目的與手段相統一的穩定觀。在價值與功能定位上,社會穩定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既是過程,也是結果,既是外在要求,也是內在價值。社會更加和諧穩定,不僅是改革與發展的前提和保障,是服務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改革、發展的目的,是人生存發展的需要和目的,是整個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任務和目標。能否保持社會長期穩定,對黨的執政能力來說既是一個重要考驗,也是一個重要標志。發展是硬道理,穩定是硬任務,發展經濟是政績,維護穩定也是政績。
二是要堅持和諧至上的穩定觀。穩定是和諧的前提,和諧是穩定的基礎,沒有和諧的穩定是難以長久的。科學穩定觀是以社會和諧為基礎和最高目標指向的穩定觀。樹立和落實科學穩定觀,必須把維護穩定工作放在構建和諧社會這個更大的背景、更高的目標中去研究和部署。要注意加強對維護穩定機構和力量的協調,注意采用理性、科學的維穩手段和措施,使各種社會壓力和矛盾都有暢通的渠道及時得到宣泄解決,不能把社會穩定建立在強制和高壓之下。
三是要堅持系統全面的穩定觀,即大穩定觀。科學穩定觀所指的穩定遠非傳統意義上的社會治安平穩,而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社會和諧,更加突出統籌發展,是集經濟增長、社會穩定、消除貧困、政治民主等要素于一體的整體概念,是一種“大穩定”格局。在視野上,要站在全局看穩定,既要看到不穩定的現象,又要看到產生不穩定現象的原因和源頭。在目標上,要維護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安全,確保全面的穩定、全方位的穩定。在手段上,要全面運用各種手段,落實打、整、調、控、管、教等各項措施。在力量上,要堅持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社會各界、有關部門共同參與,形成齊抓共管的穩定工作格局。
四是要堅持動態發展的穩定觀。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沒有矛盾,人類社會總是在矛盾運動中發展進步的。真正的和現實的社會穩定,總是在不斷解決社會矛盾和社會沖突,不斷克服社會各種不穩定因素基礎上的穩定,是在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動態平衡中實現的穩定。社會穩定的這種動態特點,要求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動態的穩定觀,以動態的眼光、動態的理念看待穩定問題,用動態的思路、動態的手段、動態的平衡維護社會穩定。要科學認識穩定工作面臨的形勢,不斷增強對不穩定因素的心理承受力。要科學制定維護穩定工作的目標任務和考核標準,不能理想化地盲目要求案件、事故下降和矛盾減少。最主要的是,要通過工作,努力把各種案件、事故、矛盾控制在社會可以承受的一定范圍之內,確保各種不穩定因素及時得到妥善解決,實現動態的社會穩定。
五是要堅持可持續的穩定觀。維護穩定工作不僅要立足當前,確保眼前的穩定,而且要著眼于社會長治久安,考慮如何使眼前的穩定持久地延續到未來,不能為了眼前的穩定而忽視長遠的穩定,更不能為了眼前的穩定而損害長遠的穩定基礎。要在高度重視解決當前突出問題的同時,下功夫抓基層,打基礎,注重夯實基層基礎工作,立足整個社會的長治久安。要在抓好具體工作和措施的基礎上,注重在體制、機制、法制上加以變更和完善,使維護穩定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
三、按照科學穩定觀的要求不斷改進和加強維護社會穩定工作
做好新形勢下的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更好地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搞好服務,必須牢固樹立和全面落實科學穩定觀,以科學穩定觀為指導,轉變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調整工作布局,認真做好各項工作。具體來說,要在維護社會穩定中做到“六個更加注重”:
一是要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維護穩定不是為了控制人、限制人、束縛人的發展,而是為了解放人、規范人、發展人而建立的一種良好的社會運行秩序,它服務和服從于人的生存與發展這個最根本的目的。在工作路線上,要始終堅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深入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專群結合的新路子,積極爭取廣大群眾對政法穩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主體上,要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政法隊伍建設,加強教育、監督和管理,努力提高隊伍的政治、業務素質和執法能力。在工作對象上,要堅持把各項工作落實到人,維護社會治安,不僅要加強對社會面的控制,更要注意加強對人的教育,特別是對犯罪多發人群和青少年,要作為工作重點,加強防范控制,從根本上減少違法犯罪現象的發生。
二是要更加注重源頭治理。現在出現的各種不穩定因素,原因非常復雜。解決這些問題,根本的還是要從源頭治理。源頭治理的措施,一靠加快發展,不斷為社會和諧創造雄厚的物質基礎,同時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推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二靠科學決策,民主管理,依法辦事,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三靠完善制度,加緊建設對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四靠加強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政策理論水平和法律道德素質,教育人民群眾自覺服從和服務于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當前,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是要增加就業崗位、注重社會公平,只有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讓大家有工作,有穩定的收入,同時通過建立一些社會調節機制來減少貧富差距,實現社會公平,社會才會穩定,才會和諧。
三是要更加注重基層基礎建設。“基礎不牢,地動山搖”。維護大局穩定,必須堅持重心下移,抓基層、抓基礎、抓隊伍,苦練基本功,切實解決基層基礎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干得好的問題,不斷夯實維護社會穩定的根基。要積極穩妥地推進司法體制改革,繼續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切實加強執法規范化建設,大力加強基層政法綜治組織建設。目前,加強基層基礎建設的重點,是要抓好村、城市社區和各種單位黨的組織建設和綜治組織建設,建立完善新的管理機制,為基層基礎建設搭好平臺。
四是要更加注重長效機制建設。機制建設就是要把工作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制度化、規范化、法制化,使這些經驗和方法在日常工作中得到堅持和運用。實現長治久安,關鍵要建立長效工作機制,靠機制、靠制度促工作、保平安。維護穩定工作中,當前,重點要下大力抓好嚴打整治、治安防范、排查化解、社會管理、利益協調、信息預警、領導保障等各項穩定工作機制建設,努力實現長遠、持續、全面的穩定。
篇9
一、加強作風建設,增強服務意識
我系統黨總支以機關作風效能建設為契機,牢固樹立廣大黨員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認真排查整個系統中思想工作作風存在的不足,針對發現的問題如:工作責任心不強,主動性不夠,不思進取等,一方面通過制訂措施有計劃、有步驟、有內容、有目的地進行整改,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活動以及誡免談話等形式進行教育;另一方面加強機關制度建設,如完善崗位責任制,辦事服務承諾制,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差錯追究制,績效考核制等。不僅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各種不良作風,保證政令暢通,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而且也極大的方便和服務了群眾。
二、健全制度,落實服務保障
1、從年初開始就已制定全年理論學習制度,緊緊圍繞服務中心、服務基層、服務群眾,促進社會和諧為目標開展工作,注意“三性”即計劃性、針對性、實效性;做到“六有”即全年有計劃,每月有安排,出勤有統計,聽講有紀錄,學習有筆記,年終有考核。通過每一位黨員干部自覺遵守學習制度,積極參加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以達到“學有所知、學有所得、學有所用”的效果,從而提升黨員素質做好“服務”工作。
2、制定黨員教育管理制度。用制度來指導、幫助各支部正常開展“”,切實加強黨的思想、作風、組織建設,全面提高隊伍素質,努力做到一個支部一個堡壘,一個小組一塊陣地,一個黨員一面旗幟。
3、建立健全黨員日常管理制度,規范日常管理。制訂不在崗黨員教育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群眾評議制度,黨員聽取意見制度,黨內談心教育制度,結合實際開展黨員風彩為主的《向黨旗致敬,向人民匯報》先進典型學習活動,使黨員有展示先進的舞臺,形成黨員示范制度。
4、建立和完善制度后,為確保成效,開展黨性教育實踐活動。通過組織黨員去井岡山革命圣地學習參觀;在機關開展“學先進,找差距,我為機關做貢獻”和黨建知識、黨紀知識等一系列活動,開展黨性教育,提升黨員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服務理念。
三、關注民生,提高服務水平
勞動保障無小事,系統黨總支把觖決問題,切實為民辦實事為出發點,廣泛的聽取和征求意見,在服務態度、服務效率上狠下功夫。
1、在改進服務態度方面,針對個別黨員干部在解釋勞動保障政策和解答問題不夠耐心,語氣較生硬問題,加強了服務意識教育,組織禮儀講座和培訓;實行工作人員使用文明辦公用語,電話鈴響三聲內必聽,一次性告知等規定;堅持每季在全系統內開展“優秀服務單位”,“文明服務崗”評選,開展“每月一主題”和“每月一星”評選活動,在服務窗口設立黨員責任崗,黨員責任區,促使干部隊伍服務意識增強。
篇10
一是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保障是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目前,我國總體上已經進入了“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著力解決“三農”問題,統籌城鄉區域發展;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不斷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同時,加快推進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保障。力求形成覆蓋城鄉全體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以使全體國民共享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成果。這既是統籌城鄉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二是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保障是擴大居民消費,促進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的重要保證。當前,與強勁的出口和投資需求相比,我國宏觀經濟面臨著國內消費需求相對不足,尤其是農民和低收入群體消費不足的問題,影響經濟的長期持續發展。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保障事業,能夠減少城鄉居民的后顧之憂,改善其消費預期,增強當期消費。這是擴大居民消費特別是挖掘農民消費潛力,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內需與外需平衡發展,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持久動力的重要保證。
三是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保障是調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徑。中國正處在現代化過程中的關鍵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時期。社會保障作為社會運行的安全網和穩定器,是收入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我們的發展不僅要追求效率,也要注重公平;不僅要加快經濟發展,也要推動社會進步;不僅要增加物質財富,更要全面提高全體國民的生活質量。統籌發展城鄉社會保障事業,對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體尤其是農民收入,逐步解決其各種生活風險等民生問題具有重要意義。
二、在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中,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一是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做好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人口大國,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關鍵在于,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針對我國經濟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當前要努力緩解投資增長過快、信貸投放過多、外貿順差過大的矛盾,努力擴大居民消費,控制價格總水平過快上漲。積極促進就業,著力解決突出的民生問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為城鄉社會保障事業的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二是堅持統籌規劃,實現城鄉社會保障協調發展。要根據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和經濟實力,針對城鄉社會保障事業的不同特點和薄弱環節,加強對社會保障理論和實踐的全局性問題研究,統籌規劃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的發展。適應社會形勢的變化,不斷改進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增強其適應性和普惠性,保障不同群體、不同地區的社會保障需求,促進城鄉社會保障事業的協調發展。
三是加大政府投入,促進社會保障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加大對社會保障領域的投入力度,加強對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窗口服務、康復設施、養老設施等建設的支持。合理配置地區、城鄉間的社會保障服務資源,改善落后地區的社會保障服務條件,切實提高社會保障領域的公共服務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