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審計轉型范文
時間:2023-03-14 14:42:3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內部審計轉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目前,知識信息日益更新,外界環境變化迅速,我國企業正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在這種新形勢下,內部審計制度成為企業治理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形勢下的內部審計創新成為發展內部審計制度的重要舉措。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應當正確認識已有的內部審計模式,摒棄現有內部審計制度當中的缺陷,采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提高內部審計水平,進一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已經成為企業治理結構發展的必然趨勢。由于受托責任關系的原因,我國的內部審計制度逐漸發展起來,為了實現受托責任關系由財務領域向管理領域發展,內部審計的職責也從查錯糾弊轉向了企業的改善經營和加強管理。傳統的內部審計是為管理提供服務,而新形勢下的內部審計應該努力實現對管理行為的審計。因此,也可以認為由于受托責任關系的變化導致了內部審計轉型的必然性。同時內部審計的轉型也體現了外界環境變化和機制轉換的需求,從而逐漸完善內部審計工作的制度規則。內部審計的轉型過程中應當以風險導向審計為目標,鞏固內部控制制度,彌補企業管理缺陷,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預防、監督職能,從而實現控制風險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的目的。
二、我國企業內部審計轉型中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對內部審計的重視
目前,很多企業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不足,有些企業的管理者認為內部審計只是對財務報告進行審計工作,單一化的定義內部審計的職能,沒有認識到內部審計的企業管理職能。在實際中,很多企業管理者認為內部審計的工作是檢查財務行為,然后糾正錯誤。在實際的工作當中,內部審計主要監管企業的財務收支行為,主要發揮內部審計工作的監督與檢查職能。同時,很多企業的財務部門對內部審計工作不了解、不關注、不支持現象普遍存在。由此可見,很多的內部審計部門實現的職能過于單一,缺乏內部審計管理職能的發揮,造成內部審計與公司管理相互脫離,降低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的速度。
(二)缺乏先進審計技術的應用
內部審計的轉型必然要求審計方法的創新和改變。目前,我國企業的內部審計方法較為傳統或陳舊,比如手翻賬本等。這種形式的審計方法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降低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不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良好發展。目前,有些企業管理者雖然知悉先進審計技術對內部審計工作的優勢,但是卻只是盲目于企業經營業績的管理,缺乏對財務工作的監督管理意識,對于先進審計技術知識不知如何學習和應用。新形勢下,企業內部審計的轉型必然要伴隨著先進審計技術的應用,否則內部審計的轉型工作將步履維艱。
(三)缺乏滿足執業標準的內部審計人員
企業內部審計轉型必然需要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執行。但是,很多的企業內部審計人員不滿足審計執業要求。首先,有些內部審計人員缺乏專業的審計理論知識,不能保持持續的學習能力,對最新的財經法規的缺乏敏感度,對于電算化會計的工作要求無法滿足,不能掌握電算化會計的操作技能。也有一些內部審計人員缺乏內部審計工作經驗,不具備專業的職業判斷能力,缺乏對內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從而不利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同樣重要的是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在面對利益誘惑時,有些內部審計人員不能堅持克己奉公和誠實守信的原則,無法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要求。也有一些內部審計人員的思想守舊,對于新興事物具有排斥感,不利于對先進的審計技術與方法的探討與學習,從而阻礙了企業內部審計的轉型。
三、新形勢下推進內部審計轉型的對策
(一)增強高層管理者的支持
目前很多企業的內部審計缺乏高層管理者的重視。在新形勢下,我國的內部審計應當逐漸拓展內部審計職能,通過發揮內部審計制度的管理作用,進一步提高企業的經營狀況和經營效益。所以,企業要首先重新界定內部審計的職能,轉變傳統的內部審計理念,探索內部審計轉型的目標和意義。其次,為了構建審計工作行為,企業要盡快構建完善的內部審計制度,利用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進而辨識企業存在的潛在風險,加強對企業經濟業務往來的監督,優化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促使企業經營目標的早日實現??傊髽I的高層管理者應當對內部審計工作提高重視程度,逐步學習先進的內部審計技術,拓展內部審計的專業職能,在企業內部開展學習內部審計理論活動,形成企業內部濃厚的學習氛圍。
(二)改進內部審計的程序和方法
傳統的內部審計方法不符合成本效益的原則,為了推進內部審計的轉型,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改進內部審計的方法是必然趨勢。目前,我國的內部審計的模式是風險導向審計,因此,企業管理者應當加強對審計模式的認識,引用管理學中的方法技術、探索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對內部審計轉型的幫助。首先,告別傳統的審計模式,風險導向審計成為主要的審計模式。企業管理者應當認識到審計模式的發展趨勢,及時掌握最新的最有用的審計模式。其次,內部審計的轉型包括從對財務的監督到對財務的管理,其中管理學知識的應用必不可少。轉型后的內部審計工作應當是針對企業經營管理的整個過程,即事前、事中、事后的預防、監督及核查。內部審計轉型過程中必然要學習高效的管理學分析技術與方法,比如績效管理的平衡計分卡、SWOT分析法等。另外,企業內部審計需要計算機輔助技術的幫助。計算機輔助審計能夠提高審計效率、降低審計資源的耗費,從而高效率的完成任務。在采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的時候應當對現場獲取的數據進行分類、總結和歸納,保證數據輸入的準確性,進而保證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
(三)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
內部審計的轉型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能力決定了審計轉型工作的順利程度。企業可以從以下方面拓展審計人員的職業素養:首先,內部審計人員應當熟知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積極參與企業的經營運轉管理、財務核算業務、戰略目標方向等內容。針對企業經營中業務鏈條中出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問題并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案。同時,對企業未來內部審計的發展以戰略的眼光來看待,考慮企業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性,提高企業戰略風險的防范意識。其次,內部審計轉型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具備綜合的業務能力,內部審計人員應當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努力學習管理學、計算機應用技術以及戰略管理理論等內容,并對管理理論前沿、風險管理技術等保持敏感性,從而有利于內部審計人員采用先進的風險評估技術,進一步修正內部審計方案,提高企業的治理水平。另外,內部審計人員應當具備專業的職業判斷能力,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一方面需要靠自身工作經驗的積累,另一方面需要向具備職業判斷能力的專家學習。當內部審計人員具備合格的專業判斷能力時,做出的職業判斷才具有可靠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從而為管理當局提供有價值的建議,進一步實現企業的未來發展目標。
四、結論
篇2
關鍵詞:內部審計;風險管理;風險導向內部審計
中圖分類號:F239文獻標識碼:A
一、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涵義
所謂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指內部審計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自始至終都以風險分析評估為導向,根據量化的分析水平排定審計項目優先次序,依據風險確定審計范圍與重點,對企業的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治理程序進行評價,進而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協助企業管理風險,實現企業價值增值獨立客觀的鑒證和咨詢活動。
2001年國際內部審計協會(IIA)對“風險”定義為可能對目標的實現產生影響的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并指出風險要由它造成的后果與可能性來衡量。2007年召開的國際標準化組織技術管理局風險管理工作組第四次工作組會議,采納了我國代表提出的“風險”定義:不確定性對目標的影響。可見,風險既關注積極面,也關注消極面。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所關注的企業風險應該是廣義的風險,既包括正面的機會,也包括負面風險即狹義風險。
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基本特點
(一)內部控制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基礎。對于內部審計,內部控制極端重要。首先,從理論上講,內部審計是內部控制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其他內部控制環節的再控制,沒有內部控制就沒有內部審計;其次,自從走上獨立的職業化道路以后,內部審計把內部控制作為其基本業務這一事實始終未變?!秲炔繉徲媽崉諛藴士蚣堋冯m然將內部審計的業務范圍拓展到風險管理和治理程序,但是依然將控制的評估和改善作為其三大內容之一;再次,內部控制還是內部審計其他兩個業務活動的基礎。內部審計工作要得到董事會和審計委員會的認可與采信,最重要的是因為內部審計師作為內部控制方面的專家,而不是風險管理方面的專家。內部審計要對公司的風險管理加以評估與改善,也首先得從內部控制領域中的風險做起??梢?,內部控制是內部審計的安身立命之本,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進入公司治理、評估改善組織風險的基礎。
(二)對風險的評估與改善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首要目標。不論內部審計對內部控制進行評估與改善,還是對公司治理程序進行評估與改善,都應該是以風險評估與改善作為首要目標。如果說公司治理是企業董事會對風險管理的戰略反應、內部控制是企業對風險的戰術反應,那么內部審計就是對組織全部風險的一般反應,其一切活動都要以風險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首先,內部審計充分利用在內部控制領域的專家地位,聯系組織的目標評估與分析內部控制中的風險,直接報告給管理者,在需要時通過審計委員會報告給董事會;其次,內部審計幫助董事會在進行戰略決策、重大人事的任免和重大的投資和財務計劃的制定方面識別和評估風險,以確保組織重大決策的正確實施;最后,內部審計要利用自己對組織內部的全面了解和對風險的直觀認識,為專業的風險管理部門提供咨詢與保證活動,參與企業的整合風險管理。總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不是在簡單的內部控制領域消極地查錯防弊,而必須以組織的整體風險評估作為自己的首要工作目的。
三、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中所起的作用
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是在組織已有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對剩余風險進行評估,進而改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提升組織整體抗風險能力。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在現代企業中所起到的功效有:
(一)參與風險管理。隨著對風險管理的日益關注,探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與企業風險管理框架之間的聯系,就成為探討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無法回避的理論問題之一。風險管理首先要求全面識別風險,同時熟悉本單位的經營戰略、工作程序、組織結構等。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特地位與專業知識滿足了以上要求。因此,以風險為導向的內部審計捕捉風險信息的能力比企業內部其他部門和外部審計都強,因而對于企業風險管理能夠做出其獨有的貢獻。
具體實施時,風險導向內部審計首先確認企業目標或某項交易的目標,然后分析對這些目標產生影響的風險,確定審計風險水平和審計重點,提出風險防范和控制建議,最后通過后續審計,測定風險是否得到有效防范和控制。這樣審計建議可以直接針對企業實現目標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和風險,并將事后評價反饋延伸到事前和事中,使內部審計成為企業價值鏈中的必要環節。
(二)促進內部控制。從2004年COSO委員會頒布的ERM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風險管理是對內控框架的包含與深化。在風險理念的作用下,企業內部控制已擴展為企業風險管理框架,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已趨于融合。因此可以說,對風險管理的促進作用是建立在企業的內部控制同時得到改善和促進的基礎之上的,兩者是互相促進的。
傳統內部審計偏重于直接測試內部控制,提出增加控制點或增加控制的建議,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控制點越來越多,業務過程也將越來越繁瑣和緩慢,因此,傳統內部審計模式是在遞減地增加企業價值。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以內部控制結構為內容,關注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使審計重點前移,利用風險標準選擇審計項目,每一項審計及其目標都與企業目標緊密相關。風險導向內部審計改進了對內部控制的監控方式,抓住重點,同時簡化內部控制流程,即保證了審計質量,也提高了審計效率。COSO在2004年對內部控制的重新定義,著重突出了對企業風險的高度關注,這與IIA以整個組織風險的評估與改善為中心任務的風險導向審計理念不謀而合。
(三)促進公司治理。治理的基本目標是在充分考慮利益相關者利益相對滿足和大體均衡情況下,增加企業價值,從而使股東長遠價值最大化。而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本質是確保受托責任有效履行的管理控制,它更注重與企業目標的直接關聯??梢?,公司治理與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目標是一致的。根據《內部審計實務標準》2130―治理:內部審計活動應該評價并為改進機構的治理程序提出適當的建議。在目標方面增加了戰略目標,將對企業的風險關注重點引向了重大的、根本性的戰略問題??梢?,風險管理關注包括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環節的風險在內的一切風險,而這所有風險的風險正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對象。所以,內部審計部門應當為支持組織的風險管理提供獨立的保證和咨詢服務,幫助管理層將風險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圍之內,以順利實現組織目標。
四、推進我國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幾點建議
(一)轉變內部審計理念,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免疫系統”功能。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實施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處在發揮“免疫系統”功能的“最前線”,相比于國家審計及社會審計更及時、更直接。因此,應當轉變審計理念。強化內審預警功能,充分發揮內審的預防性作用。內部審計的著眼點應從微觀審計向宏觀審計轉變,從單純的財務收支審計向績效審計轉變,從監督型審計向監督與服務并舉型審計轉變,從事后審計向事前審計轉變,從以查錯糾弊為主向保健預防為目標的轉變。通過這些轉變及早預知和感知風險,切實擔當好作為組織健康運行的“免疫系統”的角色。
(二)以風險為導向,兼顧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獨立性和客觀性是實施風險導向內部審計的必要條件之一。前者指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后者指內部審計人員的客觀性。機構的獨立性要求內部審計機構在報告結果時必須獨立,在確定審計范圍、實施審計程序、報告審計結果時不受干擾。個人的客觀性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持公正的態度,不偏不倚,避免利益沖突。在兩權分離的企業中,應使內部審計組織直接受單位內部最高管理層(董事會)的領導,為內部審計機構實施審計程序提供權利上的保證,同時還要創造出與內部審計服務有關的良好環境(個人環境和總體環境)以保證內部審計人員評估、判斷以及決策的質量。
(三)協調并統一內部審計相關規制。從內部審計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我國關于內部審計方面的規制還不能滿足實際需要,有必要在實踐中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緊密結合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內部審計人員的配備、內部審計程序與方法的建立、內部審計標準的制定以及內部審計質量的監督等問題,尋求各法律法規的協調與統一,以制定出較為健全有效的內部審計規范體系,以通過具體規制強化內部審計的地位和責任,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正常開展及其作用的充分發揮。
(四)改進內部審計業績評價標準,完善內部審計人員管理制度。目前,對內部審計人員的考核,基本上是按照企業通用的考核管理人員的方法進行,沒有體現內部審計工作的特殊性,內部審計人員沒有得到與其工作努力及其成果相適應的獎懲和來自企業其他部門的廣泛承認,這對內部審計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帶來極大的挫傷。因此,為了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凝聚力,提高其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企業必須制定內部審計業績的評價標準。
(作者單位:安徽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學龍,郝斯佳.論風險導向型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的作用[J].中國內部審計,2010.2.
篇3
關鍵詞:高校內部審計 轉型 發展 目標
中圖分類號:F239.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3)02-191-02
我國內部審計由“監督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是大勢所趨,既符合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符合國際內部審計的發展潮流,同時也符合內部審計本身的自我發展規律。高校內部審計部門作為學校管理機能的一部分,工作服務的對象和目標不能脫離高校發展的總目標,應本著為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服務的思想來開展工作。高校審計的基本職能是監督,但監督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為了促進校內各部門、各單位的經濟工作搞得更好,決不能以監督者自居,必須以服務者的身份出現。內部審計部門必須在高校發展目標的大背景下,充分發揮審計的各項職能,擺正監督與服務的關系,給高校內審工作一個恰當的定位,高校內部審計除具有經濟監督的基本職能外,還應具備評價職能、控制職能、服務職能。
一、高校內部審計的特點和現狀
我國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起步較晚,高校內審工作整體發展仍然比較落后,存在一系列的問題:(1)職能定位不準。大部分高校開展的仍然是財務收支審計,其職能仍然處于查錯糾弊階段,內部審計層次、地位、獨立性以及開展審計項目的模式、內容和方式等仍處在低層次水平。(2)機構設置不科學。部分高校未建立獨立的審計機構,人員素質偏低,知識面窄,業務能力不強,不能滿足完成高質量審計工作的要求,同時內審人員缺乏必要的專業培訓和后續教育,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化、制度化程度不高,明顯滯后于國家審計和社會審計,在審計理念、科學性、前瞻性等方面與高校的發展不相適應。(3)傳統的內部審計工作仍然是高校內部審計的主流,審計的手段和方法落后。目前高校內部審計大都是以事后審計評價為主,缺乏事前和事中監督。在審計實施過程中,大多采用審核、觀察、詢問、函證等傳統方法,而分析性復核、審計抽樣、計算機審計等一系列先進的審計方法則較少使用。(4)審計成果的利用不理想。內審部門與被審部門同處于一個組織系統,被審計部門一般對內部審計的審計決定和審計建議不太重視,對審計意見和建議的整改落實措施不到位。
二、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目標
高校內部審計轉型是一項漫長、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可急于求成,轉型過程中要保持內部審計發展的持續性,并非一步到位,應漸進式推進,以規范內部審計為近期目標,以內部控制審計為中期目標,最后過渡到風險管理審計。(1)內部審計行為的規范。首先,保持獨立性是實現內部審計轉型的前提,強調高校內部審計的獨立性,要按照《審計署關于內部審計工作的規定》和《教育系統內部審計工作規定》的要求,設置內部審計機構,配備審計人員,并在本單位、本部門主要負責人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其次,規范內部審計行為是實現內部審計轉型的基礎。要按照《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四號——高校內部審計》《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對內部審計行為進行約束,實現審計操作規程、審計文書格式、審計項目立卷歸檔、審計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程序化、格式化、標準化。最后,內部審計轉型不能丟失傳統的財務審計這一基本職責。任何風險、任何問題必然會在財務上反映出來,很多危機是從財務危機開始的。由傳統的財務審計向現代的風險管理審計轉型要以財務審計為基礎、為底線,積極探索開展財務風險控制評審工作、績效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參與式的全過程跟蹤審計等工作,讓審計工作真正介入到學校的管理工作之中,及早發現內部控制缺失或失控問題。在關注“資金流”的基礎上,重點關注“物流”和“效益”,對工程項目審計、采購項目審計、學校重大經濟決策等,審計部門應提早介入,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從源頭上控制問題的發生,促進學校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效益性。(2)內部控制審計的實施。積極引領高校開展內部控制審計,既是推進內部審計轉型的重要內容,也是推進內部審計轉型的的必要階段,是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中期目標。要立足于審計“免疫系統“的本質開展工作,注重防患于未然,充分發揮審計的預防作用;擺正審計監督與服務的關系,更加合理地定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注重在審計理念、審計職能、審計目標和內容及方式、手段的轉變,實現由“小作坊式“的單個項目審計向整體性、系統性的“集約式”規模審計轉變,由單打獨斗式的審計向內部審計部門牽頭、整合監督資源、發動成員參與的審計轉變,由被動防御為主向積極控制為主轉變。(3)實現風險管理審計。內部審計的領域擴展到風險管理審計,是內部審計發展的基本趨勢,但是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相比發達國家還處于落后階段,無論是基礎理論研究還是實務操作都很薄弱,要實現由賬項基礎審計模式向風險基礎審計過渡,內部審計人員要提高風險意識,對高校內部各單位進行風險評估,建立風險等級評分制度,選擇風險等級高的單位優先審計、重點審計,通過風險基礎審計主動發現和控制各項風險,將風險降到可接受的范圍。
三、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途徑
1.統一認識,創新高校內部審計新理念,為高校內部審計的轉型打牢思想基礎。要廣泛開展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者、學校領導和審計主管部門的官員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的“監督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提高支持、促進轉型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要深刻認識到高校內部審計的轉型是適應我國教育經濟發展的需要,高校內部審計作為國家整個監督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應立足于審計“免疫系統”的本質開展審計工作,注重防患于未然,充分發揮審計的預防作用。審計的工作重點是切斷“火源”,而不是總在救火,重在為國家和社會減少損失,而不是核實損失?!狈罩鲗汀钡膬炔繉徲嬍窃凇氨O督主導型”內部審計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轉型并不意味著對“監督主導型”的否定,實際上是寓監督于服務之中,更加合理地定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通過審計評價和審計建議,為學校領導科學決策提供客觀依據,真正發揮審計的參謀助手作用。
2.拓展審計內容,改進審計方式。高校內部審計由“監督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必將反映在內部審計實務的安排和運作上。隨著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內部審計范圍正從傳統的財務審計擴展到經營管理領域,工作重點從傳統的“查錯糾弊”轉向為組織內部管理、決策及效益服務,把降低風險成本,增加組織價值貫穿于全過程,通過審計促進提高資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減少決策失誤和損失浪費,維護國有資產安全完整。在現代內部審計理念指導下,內部審計機構要擺脫傳統審計模式的束縛,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控制機制,拓展審計業務范圍,逐步開展以財務管理為主線,以內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為主要內容的整體性、系統性審計,并整合審計資源,向項目審計與管理咨詢審計轉型,形成“集約式”審計模式,對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提出管理建議。
3.完善審計管理,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管理規范化、科學化水平。審計工作管理規范化首先要做到作業程序化,從項目立項到審計報告的審定、下發,對其中的階段、環節應做詳細的規定,編制作業流程圖和文字說明,形成圖文并茂的程序化規范體系;其次要做到文書格式化,結合內部審計準則和審計工作實際,對文書、表格的要素和樣式統一標準,規范文書撰寫要求,形成格式化,避免審計工作的隨意性;最后要做到檔案標準化,完善檔案管理制度,做到誰主審誰立卷,審結卷成,定期歸檔,規范立卷歸檔管理體系。為了保證審計質量,強化審計質量管理,要將質量控制和項目督導貫穿于審計工作始終,建立起點、線、面的質量控制防線,形成審計質量復核、項目督導和責任追究的動態監控保障系統。
4.強化隊伍建設,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業務學習和培訓,優化知識結構,造就一批勝任“服務主導型”內部審計的優秀人才,確保轉型成功。“服務主導型”內部審計與“監督主導型”內部審計相比,其服務范圍更廣,作用領域更寬,對業務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高,而且要有較高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因此,必須十分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的綜合素質的提高,通過多種形式、多種渠道進行業務培訓,擴大知識面,優化知識結構,掌握新的審計技術和方法,提高發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善于把實踐中產生的經驗上升為理性知識,以職業道德教育為重點,以終身發展為目標,以文化建設引領思想教育,倡導“和諧審計、文明審計、服務審計”,更好地發揮高校內部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彤.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目標導向與路途選擇.中國內部審計,2011(11)
2.李天明.高校內審職能轉變及拓展方向之我見.經濟師,2011(12)
3.瞿曉琦.高校審計監督的實效性探討,中國總會計師,2012(8)
4.林晴雪.地方國有投資公司內部審計問題研究與對策.現代商業,2010(11)
篇4
隨著國家財政對高等教育投入的加大,高校的教育、科研、基本建設等各項經費不斷增加,高校的資金來源渠道呈現多樣化,然而高校所面臨的經濟環境和內外部風險也日益復雜,這無疑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資金數額巨大、交易數據繁瑣、往來賬項復雜這些新的業務特征,促使我國高校對內部審計的定位應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以組織增值為目標的內部審計。但目前,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相對緩慢,還停留在賬項審計和糾錯防弊的基礎階段,內部審計工作已經不能滿足高??蒲邪l展和內部管理的要求。因此,面對新的形勢,高校內部審計如何在組織增值目標導向下實現轉型和發展,已經成為高校內部審計部門亟需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內部審計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高校內部審計仍然采用糾錯防弊的傳統審計模式,審計的對象主要是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等相關資料,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也主要集中在財務領域。但是,隨著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業務往來的頻繁,糾錯防弊的傳統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校發展的要求。我國內部審計整體發展比較落后,普遍存在一系列問題。
(一)目標導向和職能定位不準確
目前,我國高校內部審計的職能仍然以監督為主,審計的范圍主要是財務收支情況,內部審計的層次和地位仍處在較低水平。在“糾錯防弊”目標指導下,高校的內部審計工作主要是圍繞財務收支活動和配合學校相關部門的需要開展事后審計。監督是內部審計的重要職能,但在新的發展形勢下,單一的監督模式已經不能適應高校發展的需求。目標和職能定位的不準確,直接導致了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和權限難以清晰界定,進而影響內部審計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內部審計作為高校的重要職能部門,如果只強調審計監督,缺乏事前和事中審計的應用,審計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將處于被動局面,各項工作難以開展。
(二)機構設置不合理,審計工作缺乏獨立性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高校治理機構和模式也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校規模的不斷擴大,給高校治理帶來更多的挑戰。高校必須加強內部審計機構自身建設,科學合理的設置內部組織機構,才能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通過調查發現,部分高校對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置比較隨意,缺乏科學的組織體系。目前,高校內部審計的機構設置形式主要是審計部門與財務部門合并、審計部門歸財務部門主管、審計部門與紀檢監察部門合并等模式。但是這些機構的設置無法對審計機構和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提供有力保證。獨立性是審計工作的靈魂,如果高校的內部審計無法實現形式上和實質上的雙重獨立,那么它的權威性和可信度將受到很大的影響,進而直接影響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審計機構缺乏獨立性,將會導致審計人員思想渙散和工作責任感的缺失,內部審計質量無法得到保證。
(三)審計方法落后
傳統的內部審計模式仍然是高校內部審計的主流,但審計手段和方法已經遠遠落后于高校的發展。在高校內部審計實施過程中,大多采用檢查、觀察、詢問、函證等傳統審計方法,而分析程序、審計抽樣、計算機審計等先進的審計方法則較少使用。高校會計普遍實行會計電算化的核算方法,然而內部審計部門的發展卻相對落后,審計軟件的輔助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內部審計效率不高。審計效率低下也影響審計質量和審計整體工作,導致相關評價體系不能落實,嚴重影響了高校內部審計的發展。目前,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線索仍然以資金為中心,審計方法主要是對財務收支的合規性以及以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差異性進行評價。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高校的各項業務日趨復雜,特別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信息、電算化管理等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傳統的審計方法正面臨嚴峻考驗,高校內部審計的方法和手段應該作出相應調整和完善。
(四)管理工作不規范
內部審計機構的有效管理為完成審計工作,發揮審計職能和作用提供重要基礎。因此,高校內部審計機構必須對管理工作進行合理規劃,使其與高校發展目標一致,能夠覆蓋到高校發展的所有重要風險領域。部分高校的內部審計機構,并沒有制定詳細的發展計劃或者工作計劃,審計工作的開展通常是按照領導的指派和規定,這直接導致審計工作難以運用抽樣技術來選擇審計事項,因而難以及時發現高風險領域。有的高校即使制定了相關的年度審計計劃,但是缺乏相應的評價和檢查機制,對審計結果的利用不足。內部審計機構除了要制定業務規劃外,更重要的是加強質量管理和建立質量評價體系。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審計檢查工作沒有形成良好的內外監督機制,缺乏相應的審計質量控制和評價的規范體系。大多數情況下,高校管理層僅僅是把內部審計作為一個提供有關信息和建議的咨詢機構,對于獲得內部審計部門提供的有關信息和建議后究竟該如何利用,卻缺乏相應的配套措施加以完善。在此背景下,內部審計的作用被大大削弱了。
二、增值導向下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的必然性
IIA(1999)在重新修訂內部審計定義時提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的、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其目的是改善組織的運營并增加組織的價值?!毙露x明確了能否增加組織價值成為衡量內部審計工作是否具有意義的重要標準。價值增值可分為顯性增值和隱性增值。內部審計通過改善高校內部管理、更新審計技術手段和方法、提高相關工作效率、減少低價值審計等具體措施降低自身審計成本屬于顯性增值。另一方面,因為高校治理結構中有內部審計的存在,客觀上會對內部管理者和其他職能部門產生威懾和警示作用,在一定意義上會促進其努力改善工作績效,維持良好的自律,客觀上會導致組織增值,這種價值則屬于隱性價值的范疇。
增值型內部審計并不是一種新生的審計類型,而是現代內部審計發展的新階段。準確理解和把握這一定位,積極開展以組織增值為目標的內部審計,努力推進高校內部審計轉型和發展,對完善高校治理結構和促進高校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建立現代大學制度的必然需求
2010年我國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完善大學治理機構,深化高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內部審計是高校自我約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茖W治理的重要環節,是建立和完善現代大學制度不可或缺的推動力量。因此,必須把內部審計的轉型和發展納入到高校深化體制改革的總體布局當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工作在加強高校風險管理、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完善組織治理中的職能作用。
(二)應對高校籌資渠道多元化、經濟活動復雜化的客觀需要
隨著國家財政對高等教育的投入不斷加大,高校籌措經費機制逐步完善,籌資渠道逐步拓寬,高校各項教育經費、科研經費的來源呈現多元化的態勢。于此同時,高等院校自身作為非盈利組織,經濟活動形式和成果比以往更加繁雜,管理風險也隨之增大。很多高校在科研經費、基礎設施建設經費、公務支出等領域都出現過問題,風險隱患仍然存在。同時,這些問題對高校內部審計的轉型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需要不斷完善內部審計,積極探索內部審計的新功能、新模式,完善各項內部審計制度,促進高校健康發展,讓高等院校真正成為培養人才的凈土。
(三)高校財務管理體系日益完善的新要求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高校國有資產管理、內部控制、科研經費管理等規范性文件,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的規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高校的財務管理重心由重視“資金管理”轉向了重視“預算管理”。為了促進行政事業單位加強和規范內部控制、提高內部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內部審計的轉型和發展成為必然趨勢。財務管理體系的調整和完善,給內部審計提出了發展完善的新要求。
三、高校內部審計實現轉型和發展的路徑
組織價值是指通過組織系統內部諸多資源的組合、共生所表現出來的被認可的經濟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按照現代審計的理念,內部審計不僅要監督評價組織經營活動,而且要幫助組織實現目標,為組織提供增值服務。高校內部審計的新目標是“增加價值,改善管理”,在組織增值目標導向下,如何使高校的內部人員、資源組合起來,充分發揮作用,發揮內部審計的服務增值職能,是當前內部審計理論和實踐上的重要課題。
(一)統一認識,為高校內部審計轉型發展打牢思想基礎
要廣泛開展高校內部審計轉型和發展的宣傳教育活動,使廣大高校內部審計工作者、學校各級領導充分認識到內部審計從“糾錯防弊型”向“組織增值型”轉變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提高有關部門支持內部審計轉型發展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要讓廣大高校工作者深刻認識到高校內部審計轉型是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是高校發展的必然選擇。高校內部審計機構也要加強自我宣傳,提高高校各級領導對內部審計組織增值目標的認識,營造良好的審計環境,為推動高校內部審計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高校主要領導的重視,對內部審計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內部審計的服務對象是全體師生,高校內部審計的轉型和發展也應該得到他們的關注和支持。
(二)確保內部審計機構獨立地位,優化內部審計管理體制
獨立性是高校開展內部審計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科學合理的設置審計機構,保證審計獨立性,才能更好的開展各項審計工作,發揮審計的作用,進而實現組織增值的目標。高校應該按照有關要求設置獨立的內部審計機構,并按照一定比例配備專職審計人員。高等院校應該按照《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要求,由高校主要負責人直接領導內部審計,完善審計領導機制。通過構建合理的內部審計機構,提高審計人員的地位和層次,可以有效防范高校內部管理風險,增強管理控制力,優化資源配置,實現組織增值的目標,提高高校競爭力。提高內部審計地位的首要前提是,保障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和權威性。高校領導應該提高對內部審計工作的認識,從機構設置、人員配備和相關部門協調等方面出發,將內部審計機構和其他職能部門分離,使其相互獨立,明確各自職責和權限。此外,高??梢愿鶕拘V卫斫Y構和管理模式的特點,制定合適的內部審計領導模式和機構設置體系。審計機構的獨立和管理體制的完善,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
(三)加強審計隊伍建設,提升專業勝任能力
內部審計準則明確規定,內部審計機構或組織應配備具有相應職業資格的內審人員,內審人員應具有專業勝任能力并遵守職業道德,在業務中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高校應把提升審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作為高校審計隊伍建設的重要工作。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應具備經濟、管理等專業知識,具有從事財經、審計等方面的工作經驗。內審工作人員不斷提高專業知識技能,并通過后續教育培訓加以保持和提高。強化審計隊伍建設,加強高校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業務學習和技能培訓,優化知識結構,為高校實現轉型發展提供人才基礎。“組織增值型”內部審計與“糾錯防弊型”內部審計相比,其服務范圍更廣,作用領域更寬,對業務知識和技能的要求更高,對審計人員的邏輯思維和分析判斷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充分重視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發揮高校內部審計的建設性作用。
(四)拓寬審計業務范圍,實現審計全覆蓋
隨著我國高校資金來源渠道的拓寬,高校資金的使用風險也在不斷加大。在高校治理和內部審計活動中強化風險意識,積極防范和控制可能發生的重大風險,成為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新領域。首先,高校要深入開展預算管理審計,優化資源配置。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對預算編制、預算執行和執行結果進行全過程審計。通過審計提出改進建議,促進預算編制更加科學,促進預算資金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科研經費的使用管理亂象是高校審計風險加大的重要方面,也是高校內部審計關注的重點領域。高校內部審計要加強科研經費管理審計,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對重大科研項目、重要業務環節進行重點審計。此外,高校內部審計部門應該在高?;A設施建設、資產管理、公務支出等方面實施審計,不斷擴寬審計業務范圍,真正實現高校內部審計的全覆蓋。
篇5
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在不斷發展和完善,但依然存在著諸多薄弱環節,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內部審計沒有保持獨立性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應該保持相對的獨立性,這是內部審計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和前提。如果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沒有保持相對的獨立性,就會給內部審計工作的實際質量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商業銀行發展之初,內部審計工作交由領導層直接領導,隨著內部管理制度的改革,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需要對董事會負責,并定期匯報工作。受到商業銀行發展歷史等因素的影響,現代商業銀行審計機構的隸屬關系和報告路徑都較為模糊,使得內部審計機構的監督作用不能夠很好的發揮。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審計人員與被審計單位之間存在著明顯利益關系,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有待提高,這使得內部審計操作的獨立性也有待提高。
由于內部審計工作獨立性不高,導致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會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約。在商業銀行的內部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員沒有充分重視內部審計工作,使得審計部門的地位較為尷尬,沒有發揮應用的監督作用,也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內部審計部門在工作過程中,被審計的單位和部門不會積極配合,使得內部審計部門的工作范圍受到了限制,審計工作的完成質量較差。
(二)現有的審計手段過于落后
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所使用方法較為落后,無法適應商業銀行經營和發展的客觀需求。目前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還停留在賬項基礎審計的階段,以業務記錄和經營賬目為操作基礎,審計操作中所使用的審計方法主要是詳細審計、經驗抽樣審計等方法,這是的內部審計工作的隨意性較強,缺乏可靠的科學依據。
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也促進了商業銀行工作方法的改革。商業銀行業務方法的改變,也對促進了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但是從目前的工作情況來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中并沒有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沒有發揮出計算機技術的優勢。在使用計算機技術進行審計操作中,存在計算機系統評價不當、測試數據不準確、數據審核不科學等問題,這些問題充分說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方法較為落后,無法滿足現今商業銀行的發展需求。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方向
(一)經營管理審計
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上市后,應該以維護股東權益最大化為主要的經營目標。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重點應該著眼于公司治理機制,積極推進內部審計制度改革,由揭示操作風險向揭示管理風險轉變,自上而下的推行審計管理工作。積極建立審計工作制度,規范操作流程,提高審計方法的適用性,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有效性。
(二)經濟效益審計
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內部公司治理手段在不斷完善,業務經營也朝著規范化的方向發展,企業文化在逐漸確立。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工作中,專職合規機構在不斷確立,風險監管在內部審計中的比例逐漸降低。商業銀行審計工作方向應該由傳統的合規性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轉變。經濟效益審計所面臨的工作對象是商業銀行所處的經濟環境、商業銀行經營狀況等因素,應該對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效率、效益進行綜合審計,并作出客觀、準確的判斷和評價,以此提出科學合理的審計建議,提高人財物等各類資源的合理使用,提高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商業銀行開展經濟效益審計,能夠對經營管理中的優秀管理經驗和管理模式加以歸納,在經濟狀況較為相似的地方推廣,提高商業銀行的經濟利益。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相關措施
(一)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機制
為了促進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應該積極完善商業銀行的內部控制機制,這既是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重要保證,也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保持獨立性的內在要求。為了確保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急需加強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實現各個方面工作相互聯系、相互貫通。作為商業銀行的高層管理人員,應該高度重視內部控制機構的重建。在遵守國家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完善審計部門的內部建設,為內部審理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環境,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此外,加強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的人員管理,明確審計人員的崗位責任,建立并完善獎懲制度,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通過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機制的完善,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預防和減少內部審計風險的發生。
(二)拓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范圍
近年來,商業銀行的業務類型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內部審計工作卻沒有及時進行調整,帶有明顯的滯后性。為了更好的防范金融風險,更好的適應內部審計的需求,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應該盡快擴展審計范圍,特別要加強金融產品創新業務、混業經營業務的審計。商業銀行審計部門除了要擴展內部審計范圍外,還應該將財務收支審計和業務經營檢查相結合。審計部門應該向被審計部門提供改進建議,提供咨詢服務,以確保內部審計工作的完成質量。
受此影響,審計報告也應該隨之改變,由單純的發表審計意見逐漸向提出管理建議轉變,提高商業銀行的工作效率,確保商業銀行能夠高效運轉,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
(三)創新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方法
計算機技術在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中得到廣泛運用,內部審計人員也應該加強學習,將計算機技術應用于內部審計操作中,使的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從傳統審計向電子審計轉型,實現審計方法的現代化、信息化。
審計方法可以分為現場審計和非現場審計兩種,非現場審計方法的突出特點是具有事先威懾的作用,能夠對事中情況進行調控。目前而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方法多以現場審計、事后監督為主。但是隨著商業銀行各類業務的信息化發展,非現場審計將會成為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重點方向,會發揮出積極的作用。本文建議,應該先構建銀行業務的風險指標體系,為非現場審計方法的實施奠定基礎;其次,加強技術開發,積極推進非現場審計相關軟件的研發,提高審計工作的實際效率;最后,建立和審計非現場設計技術平臺,推進非現場審計工作的常態化發展,幫助審計人員提高工作效率,促進管理階層決策的科學性、合理性。
(四)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
因為商業銀行內部控制工作具有一定復雜性,為了進一步提升審計部門工作質量,要加強對審計人員的管理和培訓工作。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的培養,應該從職業道德、專業素質兩個方面開展工作。對于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來說,專業化審計水平是必備的基本素質,同時還需要具備對審計工作一絲不茍,認真負責的態度,樹立終身學習的精神。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應該定期接受專業培訓,學習審計法和其他相關的法律,提高計算機操作水平,豐富審計方法,從整體上提高審計工作水平。
篇6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必然性
(一)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是推進公司治理的需要
推進內部審計全面轉型與發展,核心內容是推行公司治理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和風險管理審計,這是現代內部審計的三個重要標志。隨著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斷突出,內部審計部門不得不將公司治理列為優先審計的對象。內部審計在公司治理中是—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同時也只有把內部審計納入到現代商業銀行制度建設的總體布局之中,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在完善公司治理、健全內部控制機制、加強風險管理中的職能,才能充分體現出內部審計的重要作用。公司治理對內部審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內部審計轉型提供了—個很好的平臺。所以內部審計必須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充分利用這個平臺實現審計轉型,使內部審計工作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適應商業銀行改革的需要,同時提升內部審計的內涵。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是現代企業自我發展的內在需要
隨著近年來各商業銀行改革、改制工作的推進,我國商業銀行紛紛走出國門,實現了境內外融資上市,使得組織結構越來越龐大,層次也越來越多,公司治理中的所有權、決策權、經營權之間的相互制衡關系越來越復雜。商業銀行管理層要在內部各層次之間形成和諧有效的相互支持與制衡、和諧發展的企業運作機制,必須完善內控機制,確保管理規范化。而充分發揮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在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是提高商業銀行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只有實現在審計上的轉型,才能適應現代商業銀行管理的需要,才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對提升商業銀行管理水平、規避經營風險上的積極作用。
二、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立足點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是—個必然,但如何轉型?轉向何方?必須有個明確的方向和立足點。
(一)要在服務中加快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是一項立足于企業、服務于企業,具有很強的內項性的監督工作。內審部門要強化服務,拓寬領域,牢固樹立“監督寓于服務,防范勝于糾正”的工作理念。作為商業銀行管理當局,最關注的是企業的經營目標是否能實現,行政指令是否得以貫徹執行,經營政策和分配方案是否與經營目標相適應。所以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要關注企業目標,關注企業的重點問題,關注績效和責任。站在出資人的角度,促進以下屬各層次管理層為主要對象的審計問責制和績效考評體制的建立和完善。
(二)要在創新中加快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
創新是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核心,要從審計的理念、審計的內容、審計的方法和技術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創新。要以審計監督為主向監督與服務并重轉變;要由財務控制審計為主向業務控制審計并重轉變;要由事后審計為主向事前、事中審計轉變,特別注重對過程的審計;要使審計從防御為主向積極控制為主轉變;要讓以審計為主體的監督向審計組織協調、整合監督資源的大監督體制轉變;審計的重點也將由單純的合規性審計向風險導向審計、經營管理審計、績效審計、制度和流程缺陷審計、經濟責任和經濟效益審計轉變;要從傳統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向先進的審計技術和方法轉變。
三、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的措施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工作是在繼續強化原有傳統審計工作的基礎上,以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對審計工作進一步延伸、拓展和提升。將內部審計工作滲入到各項經營管理活動中,不僅要關注控制制度執行情況,更重要的是立足于防范,做好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的薄弱環節審計,提出加強管理的合理性意見和建議,促進企業穩步健康發展。要做好內部審計的轉型工作,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更新傳統觀念,樹立服務意識與理念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勢在必行,因此搞好內審工作,作為企業及其管理人員來講必須轉變觀念,認真履行監督和服務職能,著眼于預防控制,努力實現向管理效益審計轉變,在促進企業加強管理、加強內部控制和提高經濟效益,推動企業健全自我約束機制、防范經營風險、維護合法權益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內部審計只有轉變觀念,將審計工作重點轉移到對管理制度和管理行為的關注上,組織開展業績考核審計和風險型審計,才能提高效益,實現內部審計工作的轉型。內部審計必須由關注歷史向關注現狀轉變,由關注結果向關注流程轉變,由事后審計為主向全過程審計轉變,才能實現管理效益審計。內部審計工作就是要通過轉型來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提高,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為企業服務,為企業提高經濟效益服務。
(二)全面提高人員綜合素質,樹立自身良好形象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只有從學習、工作和職業道德等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打好內部審計的基礎,做好審計工作。一要增強學習力。面對目前商業銀行發展的新形勢,要加強學習,深入開展創建學習型組織的活動,要重視對新的法律法規、政策以及新的制度的學習、理解和應用。二要提高工作能力。要樹立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的理念,努力提高解決審計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的能力,要認真學習、深刻認識,準確把握審計工作轉型的基本內涵、原則要求和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工作的主動性和針對性。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種矛盾日益復雜化,這就需要我們認清形勢,關注熱點,把握重點,協調關系,提高應變能力,當好領導的參謀,真正做好企業的內審工作,服務于企業的內部經營管理。樹立審計人員的自身形象,要注重在審計中做到:量力而行、突出重點的審計工作方針,對重點問題查深查透,找出深層次的原因,為領導決策提供依據;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嚴格處理處罰行為。嚴明審計工作紀律是樹立審計形象和提高工作質量的保證。
(三)明確審計重點內容,拓展審計范圍
實現審計工作由查錯糾弊向績效型、風險型審計轉變,其基本含義是以加強控制、防范風險、提高效益為目標,將內部審計范圍從傳統的財務收支擴展到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評價資源利用的經濟性和有效性、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防范和化解經營風險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工作重點必須從傳統的“查錯防弊”轉向為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決策及效益服務。審計應重點向內部控制評審、經濟責任審計、風險管理審計、經濟效益審計等領域拓展作業。內部審計應立足于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需要,圍繞經營管理者關心的問題,以加強內控管理、提高風險防范和整體效益為中心,不斷提高審計工作質量和效果。
(四)轉變傳統工作職能,提高審計質量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應強化風險意識,在審計中以風險為基礎制定審計計劃,從審計準備階段開始就考慮審計風險,并按照風險的高低進行排序和確認,充分收集和分析相應審計業務的資料,并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從而降低審計人員的審計風險。審計過程中,一般采取問題導向型審計方式。即鼓勵被審部門的人員在審計過程中表述所關心的問題;在編寫審計報告時使用正面而非責難性的措辭,對薄弱環節和存在的問題指明改進的方法;將詳細性的審計建議報告直接送給第一線管理人員,以便及時采取措施,就地改進問題。在編送審計報告時,要注重事實的準確性、清晰性、建議的可行性、內容的重要性及報送的及時性。
(五)改進審計手段,合理運用信息系統
信息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商業銀行內部審計技術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審計人員改進審計方法,規范審計程序,采取現代審計手段,提高審計質量,規避審計風險;為了適應商業銀行信息化、數字化和網絡化的趨勢,審計工作要加強對傳統的審計方法和手段的變革,大力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要利用現代化的工具開展審計工作,積極推廣應用計算機審計系統,要將計算機審計系統應用作為審計信息化建設的突破口,把辦公自動化作為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推動力,把培訓作為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基本保證,把網絡建設作為審計信息化建設的基礎,力爭將審計信息化建設推向一個新階段。
(六)培養集體意識,發揮團隊作用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部門要重視調動每位審計人員的積極性,讓每位審計人員輪流當主審,不停地變換角色,出謀劃策,群策群力,學會換位思考,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同事間的凝聚力,激發大家的熱情,發揮團隊的積極作用。此外,還要加強有效溝通,促進相互理解。有效溝通是內部審計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貫穿于審計的整個過程。有效地溝通交流,可化解誤會、消除矛盾和解決問題。要提高審計項目質量,與被審計單位的溝通交流是關鍵。溝通既是內部審計工作者必備的素質要求,也是做好內部審計工作的一個重要方法。
(七)注重后續審計,鞏固審計成果
篇7
關鍵詞: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
一、內部審計在新常態農村商業銀行轉型升級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
“三農”和小微企業的經濟實力和抗風險能力相對較低,農村金融信貸環境尚未成熟,使農村商業銀行必須承擔和面對越來越多的金融風險。借助有效的內部審計,可以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更好的安全和利益保障,實現風險信息的有效識別和風險問題的有效監控和預警。最后,隨著我國四大行等互聯網金融機構對農村金融市場的不斷滲透,必然導致銀行間的激烈競爭。與其他銀行相比,農村商業銀行在治理結構、業務范圍、人員素質和內控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為了維持競爭日益激烈的農村市場,借助有效的內部審計實現轉型升級,提高風險防控水平已成為農村商業銀行的迫切需求。
二、當前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一)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不強
農村商業銀行進行內部審計時,審計主體一般由本單位的紀檢監察、審計、財務等部門組成。由于我國內部審計時間較短,操作過程、內容和方法均處于探索階段,從事內部審計的人員缺乏該領域的工作經驗。在審計過程中,遇到困難問題時,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內部審計的對象是經濟負責人所屬的部門和單位,審計的對象是其所在部門和單位的財務收支活動。在農村商業銀行中,由于內部審計的主體和對象屬于同一單位,各部門之間的經濟關系復雜,因此審計主體往往難以作出客觀、公正的審計結論。就審計工作而言,相對良好的獨立性是保證審計工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目前,農村商業銀行雖然設立了內部審計機構,但普遍缺乏完善的審計制度。甚至部分農村商業銀行成立了審計委員會進行內部審計工作,但仍存在審計委員會議事規則不明確、履職不到位甚至不履職的情況。就目前的情況來看,農村商業銀行的內審機構只是管理部門之一,還要執行總務。未能與董事會形成緊密聯系,未能得到領導的高度重視,導致內部審計機構邊緣化,審計監督評價作用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缺乏科學的內部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目前,我國缺乏一套科學有效的內部審計指標評價體系,社會各方對內部審計內容的認識存在差異。因此,各地采用的指標評價體系不統一,評價方法也不一致。選定的評價指標難以對審計對象產生全面的量化評價。審計結論是片面的,多為績效結果,很少有指標能夠解釋經濟負責人能力的差異。部分農村商業銀行在選擇指標時,注重對經濟負責人的考核和獎勵,而不是評價本部門和本單位財政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本部門的國有資產是否和單位已經失去,以及經濟負責人的紀律守法、廉潔自律。這些經濟責任評價指標重心的偏離將直接影響經濟責任人的績效評價,增加審計風險。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體系的完善程度與其治理結構、內部審計隊伍素質、資源配置、技術水平和制度支持直接相關。就目前情況來看,很多農村商業銀行在治理結構的前提下,并沒有構建完善的內部審計體系,內部審計組織無法發揮作用,這也阻礙了審計工作的發展和創新。此外,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甚至缺乏必要的流程操作,導致審計判斷失誤嚴重。
(三)內部審計的目的有失偏頗
內部審計的主要目的是分清經濟責任人在任職期間本部門、本單位經濟活動中的責任,作為對有關部門的考核依據。一些單位領導對內部審計存在認識誤區,認為內部審計只是走個形式,不重視這項工作,使內部審計無法發揮其在內部控制中的作用。一些領導也對內審寄予厚望,希望通過內審調查農村商業銀行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問題,挖掘人才。這兩種對內部審計不切實際的期望將直接影響審計評價結論的準確性。目前,我國農村商業銀行仍然采用傳統的以事后檢查為核心的內部審計工作體系,內部審計工作的定位仍然是檢查合規性。受部門職能定位、人員結構等諸多因素影響,內審部門需要監督檢查,同時完成領導臨時交辦的任務,或者配合其他業務工作。內部審計成果轉化存在較大問題,無法為農村商業銀行的經營提供有效的決策依據。內部審計主要是通過檢查被審計方財務收支及相關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對被審計方經濟責任的履行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在實際應用中,影響一個單位的財政收支及其經濟活動的因素是復雜的。有些是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整,有些是由于農村商業銀行外部環境的變化,這可能是人為的主觀原因、單位的集體決策或歷史遺留的問題。因此,很難通過在一個單獨的時期內評估負責人的工作績效來確定審計責任,而且定性結論在審計報告中占的比例太大。
(四)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目前,經過近20年的發展,我國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仍在建設和改進的過程中,目前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此外,在實施內部審計的過程中,在法律制度中存在一些操作困難,如農村商業銀行負責人的定義,公司法規定他是農村商業銀行的法定代表人。但在實際經營過程中,農村商業銀行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往往被分開,農村商業銀行的日常經營活動由經營者實施。因此,在確定內部審計負責人時,存在責任定義的問題。另一個例子是,目前對農村商業銀行的離職審計往往是負責人先離職,然后再進行審計。審計結論對如何追蹤負責人沒有明確的條款,很難界定內部審計的責任。
(五)缺乏高度信息化的內部審計機構
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項目通常包括組織治理、經營管理、風險管理、內部控制、財務報告、信息系統、績效考核、薪酬管理、員工績效、問題整改等方面。就目前情況來看,與其他國有或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農村商業銀行的科技含量相對較低,沒有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完善的審計制度,或者內部審計制度缺乏足夠的可操作性,難以在內部審計中充分利用金融科技。農村商業銀行信息化審計水平較低,甚至很多工作還處于手工處理狀態,導致審計時間過長,審計效率低下。
三、新常態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轉型升級對策
(一)強化內部審計目標職能的準確定位
首先,農村商業銀行需要積極改變傳統的事后監督的內部審計目標定位,將其轉型升級為事前、事中、事后監督評價協調聯動的內部審計目標定位,以保證審計的充分獨立性和權威性,實現風險防控的有效推進,進而將風險隱患控制在初始階段。其次,農村商業銀行需要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機制,確保內部控制體系和組織架構的合理合規,嚴格按照國家相關經濟金融法律法規實施內部審計工作,監督內部審計職能的履行,促進農村商業銀行戰略規劃的實現。
(二)加強內部審計的獨立性
內部審計與農村商業銀行的各個部門密切相關,也需要各個部門的積極配合。因此,有必要保證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以保證內部審計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首先,要加強內部審計層級管理,將內部審計部門置于董事會審計委員會的直接領導之下,充分保障其高級審計權威。其次,各管理部門和業務部門必須高度重視內部審計工作,積極配合審計,最大限度地減少審計阻力。此外,審計部門必須配備高水平的專業審計人員,以保證審計工作的獨立性和有效性。改變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內部環境,相關部門和負責人由對內部審計的被動應對轉變為積極配合。被審核方對內部審計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即通過內部審計,不僅可以展示本部門和個人的業績和廉潔自律,還可以發現日常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差距。有待完善,有利于整個農村商業銀行平穩有序發展。農村商業銀行要形成自上而下的網絡管理體系,董事會負責內部審計的建立、完善和有效實施,組織、紀檢、監察、審計等部門協同工作,部門負責員工積極參與。在內部審計實施過程中,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協同工作。農村商業銀行決策層要為審計人員依法審計、解決問題保駕護航。與傳統的財務收支審計相比,內部審計具有更特殊的審計環境,審計手段相對有限,風險因素更多。審計結論的準確性和公正性會影響到相關負責人的績效評價,甚至可能影響到相關負責人今后的崗位晉升。因此,被審計方一般對審計報告持謹慎態度,以盡量減少對審計結論的不利影響。但是,如果審計人員沒有披露發現的問題,就會影響審計結論的準確性,增加審計風險。為了預防和避免這些風險,我們必須“有明確的事實、可靠的依據、明確的責任和適當的評估”,并出具客觀、公正的審計報告。審計報告中應對可量化的經濟指標盡可能補充詳細的數據,定性結論應明確調查方法,形成對各方經濟和社會效益的綜合評價。
(三)不斷完善內部審計職能
監督是內部審計部門的主要職能,但基于前瞻性審計和風險防范的需要,農村商業銀行應不斷完善內部審計職能。首先,要不斷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使審計工作規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流程并嚴格執行,提高內部審計的透明度、客觀性和權威性;再者,要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培訓,不斷提高其法律和業務知識和技能,引導和促進新的審計理念和方法的形成,充分發掘潛在風險,避免損失。
(四)提高內部審計機構信息化建設水平
要從審計信息管理系統、員工信息技能等方面入手。比如,加強信息化建設,構建完善的審計信息管理系統,借助信息化系統,特別是借助審計問題模型,建立規范的審計工作流程,提高審計工作的整體處理能力。目前,農村商業銀行審計信息化程度較低,關鍵在于審計信息管理系統和員工信息,以達到提高內部審計工作質量和效率的目的。加強內部審計人員信息審計技能培訓,要求農村商業銀行配備合適的審計信息技術人才,促進內部審計部門人員計算機業務能力的提高。同時,加強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有效提高審計人員的信息運作能力,使農村商業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更加適應新常態的發展要求。
(五)完善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
由于社會制度的不同,國外幾乎沒有有關內部審計的文獻可以直接參考。國外對類似理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府績效審計的理論上。我國政府的“內部審計”始于1985年的“廠長、經理離職后的內部審計”和2008年的《經濟審計與審計條例》(曝光草案)。經過多年的發展,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的相關法律、法規和實施規章制度正在逐步完善。然而,農村商業銀行正處于一個復雜的國際轉型之中,制度建設與農村商業銀行的實踐之間始終存在著一定的脫節。只有不斷完善和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才能為審計實踐提供明確的指導,審計員能夠規范、高效地開展審計工作。
(六)提高審計人員創新能力
通過推動審計創新,切實加強審計人才建設,努力培養審計人員的開拓創新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加強理論研討,發揮內審協會在審計理論研究方面的帶動作用,不斷強化科研保障、創新研究形式、拓展交流平臺,努力做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組織審計理論學術研究研討會和交流會,充分調動審計人員參與審計工作研究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逐步培養一批能夠進行前瞻性、針對性、應用性和學理性研究的審計人才,激發了審計人員的內在動力和研究興趣,提升審計人員的能力素質。應當為審計人員參加業務培訓提供時間安排、經費保障等支持和保障。培訓方式可采用講授式、互動式、參觀式等,提高審計人員在培訓中的參與度,增強獲得感。除了參加主管機構舉辦的培訓外,內部也積極組織交流分享,鼓勵審計人員分享外出培訓、工作經驗總結、自學等多途徑獲取的知識、技能、經驗等。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主題、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等,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相結合,多元化、多形式、全方位、全過程地培訓,確保各項學習任務落到實處,提高職業勝任能力。除了專業知識外,加大培訓力度,針對新興大數據軟件與平臺進行學習,掌握大數據內部審計的流程,提高審計人員的電子數據分析取證業務能力。扎實抓好“傳、幫、帶”工作,采取以老帶新、以審代訓等方式,由經驗豐富、業務能力強的同志帶領新進人員共同參與審計項目,讓新同志邊學邊干,達到理論與實踐相互交融,短期內業務技能快速提升的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更好的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發展,我國對銀行監管體制機制進行了不斷完善,面對這樣的發展新常態,銀行機構必須進行針對性調整才能更好地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要求。農村商業銀行是我國實現鄉村振興經濟金融服務的主要力量之一,其經過經營結構的不斷完善,實現了經營效益的大幅提升。即便如此,其內部審計工作的效能仍然較為低下,不利于自我監督體系的形成與完善,對其職能發揮與經濟效益的提升都產生了較大影響。因此,面對發展新常態,農商銀行的內部審計工作必須實現有效的轉型升級,才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監督評價與決策支持作用,推動農商銀行實現穩定、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游新華.新常態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轉型升級的思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下旬刊),2020(11):59-60.
[2]田正.新常態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轉型升級的思考[J].財經界,2019(15):140-141.
[3]方溫柔.新常態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工作的升級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19(01):78-79.
[4]吳秀峰.新形勢下農村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現狀及對策研究[J].經濟技術協作信息,2020(02):37-37.
[5]張麗云.淺談審計中審計人員應保持的謹慎性原則[J].東方企業文化,2015(07):290.
篇8
建立領導干部履職績效審計模糊評價標準1.績效評價指標。初步設定評價指標為3級指標體系,其中包括6個一級指標、19個二級指標、38個三級指標。一級指標是反映履職績效的綜合指標;二級指標是對一級指標的進一步細分,是反映履職績效的中間指標;三級指標是具體的評價指標。2.績效評價方法。評價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定性評價主要從一級指標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進行總體評價,定量評價主要從三級指標著手,采取設置標準權重、分項評價、逐步匯總的方式進行。將每個評價指標所得的總分數設為100分,根據每個指標的具體評價情況,參考如表3的模糊評價標準:好(90~100分)、較好(80~89分)、一般(60~79分)和差(60分以下),為每個具體評價指標得分,然后將該得分與其對應的在總體模型中的權重相乘,并對每個評價指標的加權得分求和,即得到綜合評價得分,通過這一綜合評價得分反映被審計對象履職情況總的水平。最終得分就是對領導干部任履職情況的一個總評價。即得分在90分(含)以上,評價該領導干部在任期內履職情況為好;80(含)至89分,履職情況為較好;60(含)至79分,履職情況為一般;60分以下,履職情況為差。
人民銀行領導干部履職績效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1.指標選擇的原則。一是該指標體系應能充分反映領導干部履行職責的狀況和基本特征。二是該指標體系力求做到科學、正確。應充分考慮已有資料來源的限制及數據的真實可靠程度,確保指標的準確性和權威性,以保證評價結果的客觀性。三是該指標體系應兼具可比性和穩定性。所選指標要便于橫向和縱向的研究分析,具備便于同一單位不同年度的比較和不同單位之間的對比交流的特點。
2.指標的確定。本文采取以定性評價為主,輔以定量評價的方式,通過審前調查,設計了“履職績效審計調查問卷”、“履職績效審計民主測評表”、“指標選定表”,采用德爾菲法(專家問卷調查法)綜合確定現場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研究展望
篇9
關鍵詞:內部審計;商業銀行;轉型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04-0-02
一、實現轉型發展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
同志曾指出,席卷全球的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的沖擊,表面上是對增長速度的沖擊,實質上是對發展方式的沖擊。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協調、不平衡、不可持續的問題,已經到了非常尖銳的程度,諸如貧富差距、社會保障、拆遷補償、土地制度以及住房分配等社會矛盾非常突出,經濟結構不合理,能耗高,資源環境壓力很大,原來的發展方式確實難以為繼。
中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作為國家重要系統性大型銀行,歷來以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服務廣大客戶為重任,實現轉型發展是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必然選擇。完成股份制改革以來,在轉變業務發展方式方面,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一直進行著卓有成效的探索,初步構建了全面風險管理體系。
二、內部審計的功能定位決定了其應當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轉變發展方式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首先,國際內部審計師協會(The 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簡稱IIA)在國際內部審計專業實務框架中對內部審計的最新定義為:“內部審計是一種獨立、客觀的確認和咨詢活動,旨在增加價值和改善組織的運營。它通過系統的、規范的方法,評價并改善風險管理、控制和治理過程的效果,幫助組織實現其目標?!庇纱丝梢缘弥瑑炔繉徲嬍羌L險管理、內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等要素于一體的綜合性業務組織,它要站在組織整體利益的立場上,發揮增加組織價值和提高組織經營管理效率的作用,成為一個可以為組織創造價值的部門,自然可以在組織轉型發展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其次,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具有的監督、評價和建設職能決定了可以在轉型發展中發揮不可替代的獨特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體系,包括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自身,都處在急劇轉型之中,不可避免地在基礎建設、各項經營、合規管理等方面存在不盡完善之處。通過審計監督評價,及時揭示違規、違紀、違法問題,發現管理上的缺陷、漏洞,加以有針對性改善,可促進銀行經營管理水平和經營效益的提高。另外,由于內部審計機構和內部審計人員在組織中具有較為超脫的地位和相對的獨立性、客觀性,其工作特點是能夠接觸到全行各類業務、各層級人員,對相關數據和信息的掌握也更為全面,能夠從客觀上提出較為全面和中肯的經營管理建議,通過建設職能發揮,為組織增加價值。
第三,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多年來的審計工作實踐也證明了內部審計在推動全行加強內部控制、防范風險、改善管理、提高經營效益等各個方面都實實在在發揮了重要的增值作用。
三、踐行科學審計理念在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轉型發展中創造更大價值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正確的理念決定了一支隊伍的靈魂。內部審計部門首先要解決為什么審計、為誰審計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回答,就是要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樹立科學的審計理念,明確科學的審計目標,圍繞全行經營目標重點,把審計工作融入全行業務發展全局當中去,在推動國有大型銀行加強內部控制、防范風險、改善管理、提高經營效益等各個方面都發揮更大增值作用,為此必須努力做到:
(一)把握審計方向,圍繞全行中心實施審計項目,努力揭示各類風險隱患。銀行是存在經營風險的,無論怎樣發展,無論發展到哪一階段,防范風險始終是第一要務。作為風險管理的最后一道關口,內部審計責任重大。需要進一步增強審計責任感和敏銳性,遵循風險導向,不放過任何風險線索;要動態、持續跟蹤業務前沿和風險變化,準確把握風險薄弱環節,加大對重要操作風險、市場風險和信用風險的關注度;要在全面了解被審對象經營特點的基礎上,及時評估可能影響全行業務目標實現的風險因素,深入揭示一些深層次問題;要不斷延伸審計觸角,加大對風險聚集部位的審計力度,深入揭示典型性、普遍性、苗頭性問題,及時發現并糾正各類風險隱患。
(二)努力做到由事后的評價向事前的預測轉變,增強審計的前瞻性。當前我們的內部審計都是事后審計,主要起監督評價作用。隨著經營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內部審計的作用將不僅限于事后的監督,更多的要轉向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它應該參與到對企業經營管理的全過程中去。內部審計人員要對全行經營發展的環境和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分析、預判,要針對新的情況、新的問題來拓展審計工作的新思路,開拓審計工作的新視野,要研究新業務,發揮新作用。內部審計人員還必須更多地參與銀行未來的規劃與決策工作,參與銀行戰略方針的制定工作,及時關注未來的潛在風險,進一步加強對重大風險的預警和提示作用,為全行的改革發展和戰略轉型提出更多、更科學合理的建議,促成銀行管理層適時調整經營戰略,適應環境變化,推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三)要增強審計工作的敏感性,在做好傳統銀行業務審計同時,更加注重對創新性業務的審計。對于傳統存貸匯等銀行業務的風險,人們的認識和把握要相對充分深入一些,而對一些戰略性新興業務如投資銀行業務、理財業務、電子銀行業務等,對其風險把握和控制,基礎相對簿弱。所以要充分關注全行業務發展和經營轉型狀況下的技術含量比較高、監管要求比較高的創新業務,現在很多時候,新業務推出來了,新產品研發出來了,但是制度和流程相對是滯后的,或者是相對有缺失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風險點。內審人員要注意揭示這些風險隱患,及時地提出建設性的建議和意見,可以有效推動全行增長方式轉變和經營轉型工作的深入進行的。
(四)圍繞審計價值創造,強化管理咨詢審計。如果審計工作只是查出問題,那是遠遠不夠的,要在此基礎上,不僅要能夠查出問題,還要開出保健藥方,成為“保健醫生”,提供保健方案,這是內部審計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的重要一環。
而管理咨詢審計屬于增值型審計工作。它是指審計人員為促進銀行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風險控制能力,針對特定的機構、業務、產品、流程和管理環節,組織審計或審計調查,并提供分析、建議、咨詢或者培訓等服務,其目的在于促進業務發展、改進經營管理、增加企業價值。
內審機構要充分發揮價值創造功能,就必需要在做好合規性審計的同時,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地開展管理咨詢類審計工作,加大管理咨詢審計力度,將其作為提高內部審計工作價值和層次的切入點,以更廣闊的視角和更高的層次,對全行的經營管理、價值創造、產品創新、投入產出等情況,開展分析和研究工作,提出科學合理、切實可行的審計建議,力爭為促進全行業務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以提升審計的價值創造力 。
(五)加強審計追蹤,實現審計成果的有效轉化。內部審計追蹤工作既是審計工作的程序和步驟,也是最終實現審計成果轉化的重要環節。內審部門要發揮優勢,高度重視審計追蹤工作,每年安排審計資源,對以往年度審計發現問題的整改情況進行梳理分析,要加大對重要審計發現問題、能整改未整改問題、屢查屢犯問題、尚未整改到位問題的追蹤力度。審計追蹤工作不應僅局限于具體問題的整改情況和被抽查機構的整改,要更加關注制度設計、流程控制、系統約束等深層次的因素是否得到了完善和優化,要促進全行對審計發現的關注程度,提高舉一反三的整改能力。
篇10
關鍵詞:人民銀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
質量是內部審計的生命線。當前,在內審轉型與發展的背景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被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如何完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促進內部審計在央行風險管理、內部控制和組織治理過程中更好的發揮確認和咨詢功能,是內審部門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分析內部審計質量的影響因素入手,結合人民銀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現狀,提出完善意見與建議。
一、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的影響因素
內部審計質量是指內部審計工作的規范程度和審計作用的發揮水平。那么,該如何評價內部審計質量的高低呢?筆者認為,內部審計效果的諸多影響因素是因,它們共同作用促成的內部審計質量是果,因此,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形式上是評價內部審計業務的質量,實質上是對影響內部審計質量的各要素、各環節進行評估。在人民銀行現行內部審計框架下,內部審計質量的評價體系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
(一)審計環境因素
內部審計質量,與其所處的環境密切相關。所謂審計環境,是指能夠影響審計產生、存在和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具體就人民銀行而言,筆者認為主要涉及兩個層面:一是物質層面。主要指內審機構設置問題,如審計機構設置是否合理,有無相應的組織規范,以及有效的約束機制。二是制度文化層面。主要體現在審計制度的建立及領導層觀念的影響。全面、合理的內部審計章程和領導層的重視,是確保獨立、客觀開展內部審計活動的前提。
(二)審計資源因素
審計開展需要資源。審計計劃的確立、結構的調整、方式的選擇、方法的應用、效率的提高都與審計資源分布、配置、利用狀況相關聯。審計資源是指內部審計部門擁有或能夠支配的,服務于審計執法的人力、經濟、信息、方法技術等各種資源的總和。
1、審計人力資源。人才資源是第一審計資源,是內部審計資源因素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基本的因素。內部審計的質量與審計人員的專業素質有著密切的聯系,審計計劃的制定、審計程序的實施、審計結果的分析、審計建議的提出、審計結論的反饋都是審計人員的工作內容。因此審計質量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于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評價內部審計質量,首先就要考慮審計人力資源的配置情況。
2、審計經濟資源。審計經濟資源即對內部審計部門工作的經濟支持力度。充足的內部審計經費可以保障內部審計工作開展、審計技術手段更新和審計人員后期培訓,是內部審計質量有利保障。
3、審計信息資源。審計信息資源是以往在審計、檢查過程中形成的各種工作記錄及相關檔案資料,包括審計證據、工作底稿、審計報告等各類審計文書及相關資料等。審計信息資源對于內審工作有一定的指引作用,它不僅可以引導審計人員開展審計,還能幫助審計人員發現潛在問題,提高審計效率,因而是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的重要一環。
4、審計技術和方法。運用先進的審計技術和方法是提高內部審計效率和質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審計技術和理念主要改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將內部審計看作是一個全過程的控制活動,即要實現事后審計向事前、事中審計的轉變;二是審計理念的更新,即由合規審計向績效審計、風險導向審計轉變;三是審計工具的更新,如信息技術手段的使用。通過運用新的審計技術和方法,可以有效促進內部審計質量的提升。
(三)審計流程因素
所謂內部審計流程,是指審計人員在具體的審計過程中采取的行動和步驟。審計方案是否科學、目標是否明確、審計準備是否充分、審計調查是否深入、審計步驟是否合理、審計的方法是否運用得當、審計過程中是否保持應有的職業謹慎態度以及被審計部門是否愿意配合、審計結論和建議是否能夠得到采納,這些都是評價內部審計工作質量所需要考察的因素。
(四)審計對象因素
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及價值的實現,首先需要取得被審計部門的配合,因此與被審計對象保持良好溝通、維持良好的關系是很重要的。內審部門對于發現的問題向被審計對象提出的建議要能夠被采納,才能真正達到增加價值的目標。審計對象對于內部審計建議的接受率越高,說明內部審計工作的效果越好,也就表示內部審計的質量越好。因此,審計對象因素可以作為一類特殊的影響因素反饋內部審計效果和質量。
二、人民銀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現狀分析
(一)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缺乏完整體系
近年來,人民銀行內審部門通過年度內審工作考核、優秀項目評比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但仍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有的分支行雖然制定了內部審計項目質量控制辦法,對單個內審項目質量控制進行了探索,但是對影響內部審計整體質量的其他因素,如審計環境、審計資源配置等不夠重視,缺乏全面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體系。
(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缺乏客觀標準
目前,人民銀行內部審計工作質量評價主要是上級行年度內審工作考核和優秀項目評比,這種考評雖然規定了一些需要硬性上報的項目和材料,有一定的量化數據,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考評中更多的仍然是主觀定性,缺乏客觀的評價標準。在當前內審轉型的大背景下,人民銀行內部審計涵蓋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如何把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具體化、標準化,做到既能客觀反映內審部門的工作質量,又能凸顯內審工作過程中的經濟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仍然是基層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
(三)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缺乏專業素質
人民銀行內審部門成立十多年來,從最初的離任審計、專項審計,發展到履職審計、內部控制審計,再到現在的風險導向審計和績效審計,對人民銀行履行職責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但是,由于風險導向審計和績效審計對內審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加之一些內審人員對內審轉型時期新的理論、新的工具和新的業務不熟悉,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和知識儲備,所以在面對新的內部審計質量評價時顯得力不從心。
(四)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缺乏監督機制
當前,人民銀行各級行開展內審工作時,均對審計質量提出了要求,有的還下發了文件,制定了措施,但是有的單位一到具體審計項目實施時,就將審計質量監督置于腦后,缺乏必要的、實實在在的對審計質量全過程實行監督與管理。此外,現行的人民銀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的主要對象是內審部門,與非內審職能部門似乎關系不大,在這種思想和理念的支配下,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很難得到第三方的全過程監督,內部審計質量評價中發現的問題很難得到有效的整改。
三、完善人民銀行內部審計質量評價的建議
(一)出臺內部審計質量評價辦法,完善內審質量評估體系
為促進內審質量評價工作程序化、規范化,確保內審質量評價工作卓有成效,建議上級行積極征集各方意見,盡快出臺人民銀行內審質量評價相關制度辦法和實施細則,完善人民銀行內審質量評價體系,確定上一級內審部門為內審質量評價的主體,明確評價程序、方式、內容和標準,指導內審質量評價工作的有效開展,使內審質量評價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明確內審轉型試點項目框架,提升內審轉型整體質量
近兩年來,人民銀行各級內審部門根據《人民銀行內審工作轉型2011-2013規劃》,對內審轉型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但是也存在一定問題。如現有內審操作手冊和審計辦法只對常規審計項目進行了規定,轉型項目缺乏統一方案和標準,各地轉型力度不一,項目質量參差不齊,影響內審轉型的整體推進。建議及時總結各級內審部門轉型項目試點經驗,在總行確定的轉型路徑下,從原則上明確內審轉型試點項目框架,根據轉型項目類型分別制定轉型項目實施方案和操作手冊,規范審計要求、審計內容、審計方法和評價要素,指導轉型項目開展,提升內審轉型整體質量。
(三)鞏固內部審計質量評價基礎,健全內審人員培養機制
審計人員是內部審計質量的基礎,全面提高內審人員綜合素質,加強內審隊伍建設,培育職業化、專家型、復合型人才,對提高內審質量起著決定性作用。首先,應當建立職業準入制度和從業資格制度,對進入內審機構的人員要嚴格把關,要求從業人員取得和具有與其工作相適應的專業資格,確保內審人員達到履行其職責所需要的專業能力。其次,應當建立內審人員職業教育和后續教育制度。一方面內審人員應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另一方面,針對工作需要,各級人民銀行應系統地、有計劃地組織各層次的業務培訓。最后,各級人民銀行應當建立內審人員激勵制度。定期對內審人員工作進行考核,然后根據考核結果進行獎懲,將職業發展與工作質量相掛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