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范文

時間:2023-03-26 21:27: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孟子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孟子名言

篇1

1、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2、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免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

3、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4、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5、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

6、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7、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8、孟子退自齊梁,述堯舜之道而著作焉,此大賢擬圣而作者也

9、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

10、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1、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2、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3、今王與百姓同樂,則王矣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5、孟子言凡欲天子之萬乘者,且於其內取千乘,而為天子之諸侯;欲諸侯之千乘者,且於其內但取百乘而為之大夫,是亦不為少矣,何必交相爭奪,慕多為勝耶

16、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17、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18、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義,而先且以自利,則不交相殺奪,故不足自飽饜。言必殺奪

19、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20、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21、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2、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23、我欲托之空言,不如載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24、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25、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26、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27、王之好樂甚,則齊國其庶幾乎

28、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29、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0、桀紂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也。

31、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32、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3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則眸子g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34、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35、惟有賢者然後乃得樂此耳。謂修堯舜之道,國家安寧,故得有此以為樂也。不賢之人,亡國破家,雖有此,亦為人所奪,故不得以為樂也。

36、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37、孟子曰臧氏之子焉能使予不遇哉!旨意合同,若此者眾

38、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9、生有淑質,夙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長師孔子之孫子思,治儒述之道

40、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41、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42、孟子言上下交取其利而國喪亡者,是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所弒也,無它焉,則千乘之家欲以萬乘之利為多也。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所弒也,亦無它焉,是百乘之家欲以千乘之利為多也

43、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是故湯事葛,文王事昆夷

44、如千乘奪取萬乘,百乘奪取千乘,然後為飽足也

4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46、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47、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48、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

49、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50、惠王今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國,則為王之大夫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家,為大夫既欲利益其家,則為王之士庶人亦必問我曰何以利益我身

51、仁者無敵。

52、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53、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心,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54、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55、權,然后和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56、假使上至下至於士庶人,皆且取其利益,而國必危亂喪亡矣。王以國為問,大夫以家為問,士庶人以身為問者,王稱國,故以國問;大夫稱家,故以家問;士庶人無稱,故以身問而已

57、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58、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59、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60、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1、省刑罰,薄稅斂,深耕易耨(n^u)。

62、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63、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

64、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65、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國;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湯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贍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悅而誠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66、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

67、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68、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69、孟子言未有心存乎仁而遺棄其親者,亦未有存義而後去其君者

7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71、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72、孟子問王曰:今有戰者,兵刃已交,其負者棄甲曳兵而走,五十步而止,足以笑百步者否

73、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74、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75、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7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77、”斯言殆欲使後人深求其意以解其文,不但施於說《詩》也。今諸解者往往摭取而說之,其說又多乖異不同

78、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79、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80、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

81、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82、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83、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

84、有風人之托物,二雅之正言,可謂直而不倨,曲而不屈,命世亞圣之大才者也

85、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猶此也,王雖有移民轉粟之善政,其好戰殘民與鄰國同,而獨望民之多,何異於五十步笑百步者乎

篇2

2、其進銳者,其退速。

3、我知言,我善養吾浩然之氣。

4、仁者無敵。

5、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6、權,然后知輕重;度,然后知長短。

7、人皆可以為堯舜。

8、盡信書,不如無書。

9、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0、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1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12、獨樂樂,與人樂樂,孰樂?

13、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14、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15、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16、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1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18、始作俑者,其無后乎?

19、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0、養心莫善于寡欲。

21、恭者不侮人,儉者不奪人。

22、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23、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

24、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

25、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26、尊賢使能,后杰在位。

27、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8、不挾長,不挾貴,不挾兄弟而友。

29、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園。

30、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1、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

3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3、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涂有餓莩而不知發。

34、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35、人之相識,貴在相知,人之相知,貴在知心。

36、自暴者,不可與有言也;自棄者,不可與有為也。

37、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38、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39、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40、不仁而得國者,有之矣;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

41、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于眾也。

42、君仁,莫不仁;君義,莫不義;君正,莫不正。

43、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軔而不及泉,猶為棄井也。

44、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

4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

46、如欲平治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

47、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48、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饑而死也。

49、廄有肥馬,民有饑色,野有餓莩,此率獸而食人也。

50、父子有親,君臣有交,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51、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52、不以規距,不能成方員(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5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

54、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55、獸相食,且人惡之,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獸而食人,惡在其為民父母也。

56、尊賢使能,俊杰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愿立于其朝矣。

57、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

58、五谷者,種之美者也,茍為不熟,不如荑稗。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59、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后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60、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于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61、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62、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63、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4、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65、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君之視臣如犬馬,則臣視君如國人;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仇。

66、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67、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68、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69、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70、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7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在,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72、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

73、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瘦哉?

74、人之有道也,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圣人有憂之,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75、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76、仁之勝不仁也,猶水勝火。今之為仁者,猶以一杯水救一車薪之火也;不熄,則謂之水不勝火,此又與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終必亡而已矣

77、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篇3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主題是《托起我的中國夢,做文明有禮北京人》。問:中國夢,是什么夢?托起我的中國夢,如何托?怎樣才算文明有禮?

我認為,夢是指路標,只要有了夢,我們才能向前。在我的腦海中,夢的盡頭,我們可以尋找到一直渴望著的溫暖——這就是動力。每個人的夢都是零散的,有的是希望少寫一點作業的小夢,也有的是希望世界和平的大夢,而現在我們一個個擁有不同夢的人都不異而同的有了一個共同的夢——中國夢!

中國夢,蘊藏著十三億人口的向往。一雙雙急切的棕色眼睛正在朝著它望去,那種情感就如同正在燃燒的火焰,火舌向天空沖著,這時又在火上澆了油,烈火沖天,我們的熱情馬上就要爆發!中國夢是一個大夢,終點是無比溫暖,因此,我們更擁有強大的動力!

曾經,有人告訴我:如果你的夢想太大,就不要想一下子就把它完成。我們先完成一小部分,然后讓我們循序漸進的把他逐漸擴大,最后搞定。我想,換個角度,這似乎也可以是我們中國夢的完成方法。中國夢,含義太大,我們可以從一個小部分深入完成,例如——文明。

文明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問題,我想大家也聽說了不少關于中國人不文明的事情。因此,為了改變別人眼中的看法我們就要行動。可是怎么行動呢?“托起我的中國夢”,當然是使用“雙手”了。用手撿起地上的紙屑,讓他安靜地躺在垃圾箱里;用手提起水壺,讓晶瑩的露珠在陽光下灑在有些枯萎的花草;用手對著朋友搖擺幾下,笑著說早安,讓溫馨充滿每個人的心;用手……我們的雙手可以做很多事情,為別讓它不動。去用那雙手去做一件文明的事情,如果我看到了你,我想我會學著你,去做你做的事,別人看到我做的文明的事情,就可能學著我去做……這良性循只要環循環起來,還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嗎?當然,我們去做一件文明的事情,不僅僅是改變了一件雜物的命運,而且傳遞了一個精神。精神比話語更有用,當我們都擁有了想要文明的想法,擁有默默無聞的精神,一雙有一雙手就匯聚成一雙大手,為我們的中國夢出了一份力,無數小流匯成江海,這樣,距離我們的中國夢就越來越近了。

文明有禮,這不難。只要我們完成了“用雙手去做文明事,用雙手去傳遞精神情”,文明有禮不在話下。

什么是中國夢?是一個溫暖的十三億人口的夢;怎么托起中國夢?用雙手一點點去完成小事,然后匯集的大手托起這個夢;怎么才算文明有禮?完成“托起”這一個動作,傳遞文明的精神,做文明的事情,這便是文明有禮。

篇4

1、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4、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5、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么顯赫,無論他多么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亞米契斯

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7、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9、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0、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于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11、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高爾基

12、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3、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14、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15、年老受尊敬是出現在人類社會里的第一種特權。( 自信)——拉法格

16、重資財,薄父母,不成人子。——朱柏廬

17、親善產生幸福,文明帶來和諧。——雨果

18、老年人猶如歷史和戲劇,可供我們生活的參考。——西塞羅

19、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0、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2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22、開始吧,孩子,開始用微笑去認識你的母親吧!——維吉爾

23、老人受尊敬,是人類精神最美好的一種特權。——司湯達

24、母親是沒有什么東西可以代替的。——巴金

25、母親,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高爾基

26、在子女面前,父母要善于隱藏他們的一切快樂、煩惱和恐懼。——培根

27、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老舍

28、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篇5

1、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2、家貧出孝子,國亂識忠臣。——《名賢集》

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4、母愛勝于萬愛。——莎士比亞

5、夫孝者,百行之冠,眾善之始也。——《后漢書》

6、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7、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8、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9、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10、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11、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12、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13、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4、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

15、堯舜之道,孝悌而已。——(宋)李綱

16、時時體貼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掛牽。——《勸報親恩篇》

17、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8、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19、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20、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

21、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

22、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

23、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24、永言孝思,思孝惟則。——《孟子》

2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26、青山悲吟聲聲淚,聲聲呼嚴父;碧水苦訴字字血,字字哭慈母。——《對聯集錦》

2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28、事,孰為大 事親為大;守,孰為大 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 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 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29、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30、重情輕物,厚養薄葬。——字嚴

31、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32、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33、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34、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35、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36、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

37、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38、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39、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40、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春秋)孔丘

41、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42、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宋)何鑄

43、長幼有序。——孟子

44、父慮后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45、勞苦莫教爹娘受,憂愁莫教爹娘耽。——《勸報親恩篇》

46、慎,朝夕伺候莫厭煩。——《勸報親恩篇》

47、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格言聯璧》

48、孝是流水,上代截流,下代干涸。——字嚴

49、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50、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51、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

52、大孝終身慕父母。——(戰國)孟軻

53、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54、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55、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56、百善孝為先,萬惡為首。——王永彬

57、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篇6

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3、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孟子)

4、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

5、察己則可以知人,察今則可以知古。(《呂氏春秋》)

6、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

7、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9、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齊書)

10、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劉勰)

11.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

12.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3.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杜甫)

14、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

15、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廣賢文》)

16、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三國演義》)

17、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1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19、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書經)

20、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人。(禮記)

2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

22、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2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

24、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

25、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

26、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論語)

27、發奮忘食,樂以忘優,不知老之將至。(論語)

28、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

29、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孔子)

30、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孔子)

31、道不同,不相為謀。(孔子)

32、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孔子)

33、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

34、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

35、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

36、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孔子)

37、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孔子)

38、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39、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孔子)

4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子)

41、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孔子)

42、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孔子)

43、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孔子)

44、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孔子)

45、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46、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

47、既來之,則安之。(論語)

48、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論語)

4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50、賢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

51、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52、人之患在好為人師。(孟子)

53、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以德服人者,心悅而誠服矣。(孟子)

54、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孔子)

55、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孔子)

56、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孔子)

57、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孔子)

58、過而不改,是為過矣。(孔子)

59、君子謀道不謀食,憂道不憂貧。(孔子)

60、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孔子)

61、禮之用,和為貴。(論語)

62、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論語)

63、聽其言,觀其行。(論語)

6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論語)

65、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子)

66、吾日三省吾身。(曾子)

67、貧而無怨,富而不驕。(論語)

68、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孔子)

69、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

70、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悅乎!(孔子)

71、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

72、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孔子)

73、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

7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

75、擇其善者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76、人皆可以為堯舜。(孟子)

77、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

78、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

79、損者三樂:樂驕東,樂佚游,樂宴樂,損矣。(孔子)

80、當仁不讓于師。(孔子)

8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

82、智者不惑,仁者不優,勇者不懼。(論語)

83、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老子)

84、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周)

85、彼一是非,此一是非。(莊周)

86、千里之堤,潰于蟻穴。(韓非子)

87、置之死地而后生,(孫子)

88、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8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90、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

9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

92、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孔子)

9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

94、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孔子)

95、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荀子)

9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

9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

98、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論語)

99、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100、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論語)

101、是可忍,孰不可忍?(孔子)

102、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孟子)

103、養心莫善于寡欲。(孟子)

104、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孟子)

105、見義不為,無勇也。(孔子)

106、士可殺不可辱。(孔子)

篇7

1、慈烏尚反哺,羔羊猶跪足。人不孝其親,不如草與木。——《勸孝歌》

2、妻賢夫禍少,子孝父心寬。——《增廣賢文》

3、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于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孔子

4、要問如何把親孝,孝親不止在吃穿;孝親不教親生氣,愛親敬親孝乃全。——《動報親恩篇》

5、親所好,力為具;親所惡,謹為去。——李毓秀《弟子規》

6、長幼有序。——孟子

7、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經》

8、我們幾乎是在不知不覺地愛自己的父母,因為這種愛像人的活著一樣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別的時刻才能看到這種感情的根扎得多深。——莫泊桑

9、爹娘面前能盡孝,一孝就是好兒男;翁婆身上能盡孝,又落孝來又落賢。——《勸報親恩篇》

10、孝子事親,不可使其親有冷淡心,煩惱心,驚怖心,愁悶心,難言心,愧恨心。——袁采

11、首孝弟,次謹信。——李毓秀《弟子規》

12、沒有能比那欣賞自己懷中所抱嬰兒母親的眼睛更清澈的;也沒有比被眾多兒女們圍繞著的母親更感受被敬愛的人。——約翰·歌德

13、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增廣賢文》

1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孟子

15、親有過,諫使更。恬吾色,柔吾聲。——李毓秀《弟子規》

16、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7、母愛勝于萬愛。——莎士比亞

18、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孟子

19、忤逆不孝矣,三世果報然。——《勸孝歌》

20、動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過于誠。——何鑄

21、大孝終身慕父母。——孟軻

22、孝子親則子孝,欽于人則眾欽。——林逋《省心錄》

23、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孟子

24、孝順還生孝順子,忤逆還生忤逆兒。——《增廣賢文》

25、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26、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大學》

27、勿以不孝口,枉食人間谷。天地雖廣大,難容忤逆族。——《勸孝歌》

28、勿以不孝身,枉著人子皮。——《勸孝歌》

29、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30、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31、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32、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李毓秀《弟子規》

33、生前厚養實為孝道;歸后薄葬真乃賢兒。——《格言集錦》

34、大孝終身慕父母。唯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軻

35、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孝經》

36、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

37、做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羅素

38、深恩未報慚為子,淺薄不消羞作人。——《格言集錦》

39、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孟子·盡心上》

40、千萬經典,孝義為先。——增廣賢文》

41、郭巨思供給,埋兒愿母存。黃金天所賜,光彩照寒門。——《二十四孝·為母埋兒》

42、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43、十月胎恩重,三生報答輕。——《勸孝歌》

44、不論我現在是怎樣,或希望將來能怎樣,都虧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親。——亞伯拉罕·林肯

45、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就是母親的呼喚。——但丁

46、父母之所愛亦愛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孔子

47、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孟子

4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49、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奕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

50、夫孝者,天之經也,地之義也,人之本也。——《孝經》

51、在幼童的心和口里,母親就是上帝的代名詞。——威廉·柴克萊

52、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論語》

53、子孝父心寬。——陳元靚

54、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李毓秀《弟子規》

55、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孟子

56、愛國主義深深扎根于人的本能和感情之中。愛國主義則是放大了的孝心。——戴達菲爾德

57、父慮后母虐,鸞膠不再續。母慮孤兒苦,孀幃忍寂寞。——《勸孝歌》

58、祭而豐不如養之厚;悔之晚何若謹于前。——《格言聯璧》

59、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曾子

60、要知親恩,看你兒郎;要求子順,先孝爹娘。——《四言》

61、孝敬父母經常可以代替最高貴的感情。——孟軻

62、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參中夫四德者也。——《家語·弟子行》

63、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64、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于孝。——《孝經》

65、親愛我,孝何難;親惡我,孝方賢。

66、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歌德

67、父母惟其疾之憂。——《論語·為政》

6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孟子

69、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喪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孔丘《春秋》

70、不孝的人是世界最可惡的人。——魯迅

71、你希望子女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你的父母。——伊索克拉底

72、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73、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篇8

中國傳統文化不僅有其傳統的文化和歷史價值,在當今社會還有著許多現代意義。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因此,筆者擬以儒家名言為例,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

儒家思想倡導人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生準則,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仁。

孔子以“仁”作為人生追求的最高價值。繼孔子之后,孟子、董仲舒、朱熹等人都重義輕利,揚理抑欲,輕視物質方面的價值,重視精神方面的價值,倡導以封建倫理道德為基本內容的價值觀。荀子肯定自然界萬物“有用為人”,認為人通過裁制萬物,就能使它們“盡其美,改其用”,從而獲得美。

2.和。

孟子的兩句名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是有道理的。“人和”、“和為貴”的思想,在人人心高氣傲的今天,更值得推崇。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為很多人修身養性的座右銘。

3.義。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這是古代儒家的生死觀、義利觀、理欲觀的集中表現。它要求在個人利益與民族國家利益不能兼顧的關鍵時刻要敢于犧牲個人,要“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反對“見利忘義”。在日常生活中,要懂得“重義輕利”,做到“行己有心”,反對私欲膨脹,不講理性。時至今日,古代儒家的價值觀仍然有很強的現實借鑒意義。

4.忠。

在儒家經典《論語》中,忠有三層含義:其一是對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關系規范。“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君待臣以禮遇,則臣對君盡忠心。泛化開來,對于上下級關系而言,前者要有“禮”的規范,并受到“禮”的約束;后者則受到前者的尊重與重視,自然激發“忠心”,表現出“忠勇”。其二是對具有普遍性的人的行為規范。“居之無倦,行之以忠。”“居之無倦”是指崗位職責意識,“行之以忠”是指忠于職守、勤勉敬業的態度和行為。孔子對此是大力提倡的,他自己就做到了“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有普遍性意義的是,對于所從事的事業,始終要有這種不知疲倦、奮力拼搏的精神和勁頭。其三是對行為主體與社會環境的規范。“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就是說要熱愛自己的崗位,用高尚的道德約束自己的行為,勤奮敬業,對人忠誠,在任何地方、任何崗位都能保持做人的本色。

5.信。

孔子推崇“言而有信”,把說話算數、求真務實看成人們立身行事的根本和最基本的道德規范。孔子把“誠信”同“人性”密切聯系起來,指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在儒家經典《論語》中,“誠”也有三層含義:其一是就個人的言行而言,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如果不是這樣,輕易放言,而又做不到,這是做人的恥辱,自古以來,人們都把說話算數當成做人的基本道德。其二是指人與人的關系,首先是交朋友,“與朋友交,言而有信”;其次是做官,“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這兩層意思可以連起來講,一個沒有誠信的人,連做人的資格都沒有,怎么可以談得上交朋友,甚至是做官管事呢?其三,構建和諧的社會,關鍵在于當政者,只要他們倡導并力行誠信,那末,老百姓就沒有不遵禮守法、不忠于朝廷的了。“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這樣就可以孕育并建立社會的善序良俗了。

6.孝。

最能體現家庭、家族成員對家長、族長敬重的,就是孝。在孔子儒家看來,人與動物的差別就在于“敬”和“養”之間。在一定程度上講,孝也就是敬。孝既是一種人倫關系,又是維系家庭、社會、國家秩序的道德基石。孝文化的要意在于,“以孝立人”,“百行孝為先”。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孔子又推而廣之,把孝悌作為規范社會秩序的尺度。

7.恕。

孔子的一個弟子來請教他,問有沒有一個字我能夠終身奉行的。孔老夫子說有,這個字就是“恕”。什么叫恕?人們都知道“人非圣賢,孰能無過”,自己也不是圣賢,身上也有很多缺點,當自己犯錯誤的時候,希望別人怎么對待自己。應該將心比心,推己及人,能夠以寬恕的態度來對待他人。

8.重尊嚴。

孟子提出“所欲有甚于生者”,指的是保持人格的尊嚴,“所惡有甚于死者”,指的是人格的屈辱。不僅要保持自身的人格尊嚴,還要尊重別人的人格。孟子所高揚的人的崇高的人格意識和主張培植的浩然之氣,對于中華民族精神文明的發展和發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論語?子罕》中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這是說連庶民也應該尊重他們的獨立意志。

篇9

1、思考的意思是:親近自己。——西班牙作家烏納穆諾思考名言

2、善于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變,不會思考的人暈頭轉向。——俄國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思考名言

3、敏于觀察,勤于思考,善于綜合,勇于創新。——地質學家宋叔和思考的名言

4、團隊的三個條件:一、自主性;二、思考性;三、合作性。——管理培訓專家余世維

5、習慣支配著那些不善于思考的人們。——英國詩人華茲華斯

6、誰不用腦子去思考,到頭來他除了感覺之外將一無所有。——德國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

7、我們要敢于思考“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如果事情變得不可想象,思考就停止,行動就變得無意識。——富布賴特

8、一個人完全系于他終日所思。——美國作家愛默生思考的名言

9、人是為了思考才被創造出來的。——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哲學家帕斯卡

10、精神的高雅在于思考那些善良和優美的事物。——法國作家拉羅什富科

11、思考一切。——德國哲學家馬克思

12、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思考名言

13、獨立思考,實事求是,鍥而不舍,以勤補拙。——中國科學院院士、流體力學家、理論物理學家、教育家周培源

14、讀書不是為了雄辯和駁斥,也不是為了輕信和盲從,而是為了思考和權衡。——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15、我們所有最大悲哀就是嬉戲,原因是嬉戲最能妨礙我們的思考,而且能使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死亡。——法國物理學家巴斯卡

16、有兩種容易悄悄過生活的方法,就是相信一切或懷疑一切。兩種方法都使我們省卻思考。——科齊布斯基

17、陰險的友誼雖然允許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卻要剝奪掉你的珍寶——獨立思考和對真理純潔的愛!——俄國哲學家別林斯基

18、一個人怎樣才能認識自己呢?決不是通過思考,而是通過實踐。——德國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

19、失敗是一種教育,知道什么叫“思考”的人,不管他是成功或失敗,都能學到很多東西。——美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杜威

20、自動自發:主動地發現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主動地解決問題。——管理培訓專家余世維

21、人應當相信,不了解的東西總是可以了解的,否則他就不會再去思考。——德國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思考名言

22、作曲需要的是符合邏輯的思考,以及乍然閃現的靈感。——日本作曲家,歌手,鋼琴家久石讓

23、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捷克小說家米蘭·昆德拉

24、會思考的人思想急速轉變,不會思考的人暈頭轉向。——俄國史學家克柳切夫斯基

25、理論是思考的根本,也就是說,是實踐的精髓。——波爾茨曼

26、好學深思,心知其意。——西漢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思考的名言

27、應該堅信,思想和內容不是通過沒頭沒腦的感傷,而是通過思考而得到的。——俄國作家車爾尼雪夫斯基

28、我喜歡這樣——在生活與文化深深的肌理里感受、思考和工作。——作家,畫家馮驥才

29、善辯的天賦是一種把智者僅僅思考的思想說出的才能。——英國詩人,小說家哈代

30、在我看來,最好的書是那些能夠提供最豐富的思考材料的書。——法國作家法朗士

31、以目而視,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視,得形之微者也。——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天論中》

32、注意他人成功的結果,并經常思考他人成功得原因。——作家,演說家,企業家陳安之

33、書的真正目的在于誘導頭腦自己去思考。——莫利

34、學習知識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35、沒有任何權宜之計可以讓人逃避真正的勞動——思考。——美國發明家愛迪生

36、茍學而不思,此理終無由而得。——明代教育家羅欽順

37、沉思就是勞動,思考就是行動。——法國作家雨果

38、一旦你年過五十,你會充滿信心。你開始根據經驗說話而不是憑思考想出一些東西來。——日本知名動畫導演、動畫師及漫畫家宮崎駿

39、有許多人玩樂致死。有許多人大吃大喝致死,沒有人思考致死。——海特思考的名言

40、不加思考地濫讀或無休止地讀書,所讀過的東西無法刻骨銘心,其大部分終將消失殆盡。——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思考的名言

41、活著就意味著思考。——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

42、讀書而不思考,等于吃飯而不消化。——波爾克

43、只要還能思考,恐懼就不能完全控制一個人。——中央電視臺節目主持人、記者柴靜

44、思考是我無限的國度,言語是我有翅的道具。——德國詩人席勒

45、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軻,戰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孟子·告子上》

46、“思考”應當走到眾人前面去,“愿望”不妨留在后面。——美國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富蘭克林

47、我們可不可以說,人只是在他無法把正在想的東西想清楚的時候,才是在思考?——德國劇作家、詩人、思想家歌德

48、戰國·孟軻《孟子·告子上》。官;官能,功能。這幾句大意是:心的功能就是思索考慮,思考就可以獲得真知,不思考就什么收獲也沒有。孟子提出的“心之官則思”是一條重要的教育原則,它啟迪人們去思考,承認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的積極作用,在中國教育史上有著相當重要的進步作用。此名句從一正一反兩面陳述,對比鮮明,醒人眼目。幾句集中在一個“思”字上作文章,中心突出,使人對其用意一目了然。

49、迷茫不會一直存在,更不會永遠消失在生活里,迷茫時不妨深深思考一下~——女演員、歌手趙薇

50、有時候讀書是一種巧妙地避開思考的方法。——赫爾普斯

51、你們要學習思考,然后再來寫作。——法國詩人布瓦洛

52、思則睿,睿作圣。——北宋哲學家周敦頤

53、青年長于創造而短于思考,長于猛干而短于討論,長于革新而短于持重。——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54、大多數思想家寫得拙劣,因為他們不僅要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且要傳達思考的過程。——德國哲學家尼采

55、人憑借思考而能變成神。——法國浪漫抒情詩人拉馬丁

56、不下決心培養思考的人,便失去了生活中的最大樂趣。——美國發明家愛迪生思考的名言

57、思考是行為的種子。——美國作家愛默生

58、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59、學校的目標應當是培養有獨立行動和獨立思考的個人,()不過他們要把為社會服務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標。——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60、民眾不思考就是政府的福氣。——德國元首納粹黨黨魁希特勒

61、漢·司馬遷《史記·五帝本紀》。這兩句大意是:喜好學習并能深入地思考,心中領會其中的意義。《史記·五帝本紀》太史公題贊:“《書》缺有問矣,其軼乃時時見于他說。非~,固難為淺見寡聞道也。”意思是說:“《古文尚書》關于黃帝的傳說缺失已經很久了,但黃帝散佚之事卻時時旁見于其他記述中。不是喜愛學習并能深入思考的人,很難領會其中的意義,更難于向見識短淺、孤陋寡聞的人論說。”正由于此,司馬遷根據古文和諸子的論列,編撰了《五帝本紀》。現在~常用于表述在學習、研究過程中深入思考的重要性。

62、一個人,才會停下來思考。——知名女歌手何潔

63、思考是人類最大的樂趣。——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

64、管理人員應該具有的首要素質是思路清晰。……指揮混亂,行動遲緩是管理人員缺乏果斷思考能力的表現。——羅杰·福爾克

65、把時間用在思考上是最能節省時間的事情。——卡曾斯思考名言

66、凡善于考慮的人,一定是能根據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過行動取得最有益于人類東西的人。——古希臘哲學家科學家亞里士多德

67、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低級指揮官的主動性、創造必和大膽獨立思考是很關緊要的。——哈克特思考的名言

68、恐怕你們不常想吧。在一年中想兩三次的人已經不多。我每星期總想一兩次,所以名聞天下。——愛爾蘭劇作家蕭伯納

69、智力取消了命運,只要能思考,他就是自主的。——美國作家愛默生思考名言

70、書籍的唯一真正用處,是使人能自己去思考,如果有不能引人思考的書,便不值得占書架一席之地。——拜耶思考名言

71、穩坐權力寶座的人很快就會學會思考安全問題,而不是圖發展這一治國的最大的課題。——美國詩人詹·拉·洛威爾

72、產生自尊心的是理性,而加強自尊心的則是思考。——法國啟蒙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盧梭《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思考的名言

73、智力享受的方法很多,而且各種各樣,我是指明智而有教養的人,對這樣的人來說生活就是思考。——古羅馬政治家西塞羅

74、安而后能慮,止水能照也。——明代文學家,思想家呂坤《語》

75、別讓你的舌頭搶先于你的思考。——古希臘哲學家德謨克利特

76、科學研究能破除迷信,因為它鼓勵人們根據因果關系來思考和觀察事物。——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思考的名言

77、一分鐘的思考抵得過一小時的嘮叨。——英國詩人托馬斯·胡德思考的名言

78、要獨立思考問題,不要人云亦云。——美國作家愛默生

79、你可以從別人那里汲取某些思想,但必須用你自己的方式加以思考,——在你的模子里鑄成你思想的砂型。——美國物理學家蘭姆思考的名言

80、發展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一般能力,應當始終放在首位,而不應當把獲得專業知識放在首位。——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81、假如別人和一樣深刻和持續地思考數學真理,他們會作出同樣的發現的。——美國神學家瓊·愛德華茲

82、在藝術創作中,第一個意念最佳;在其它的事情上,反復思考的結果最好。——布萊克

83、見唐·劉禹錫《天論中》。這幾句大意是:用眼睛來看事物,只能看到事物粗略的概貌;以智慧去看事物,才能看到事物的細小精微之處,看到事物的本質。這幾句以精辟的語言點明了看問題必須由表及里,由此及彼,透過現象看清本質。以目來看,僅能得其外形;只有深入體察事物內部的結構,看到事物與其它事物的聯系,才能認清事物的本質。可以這幾句說明凡事應多想一想.多分析分析。

84、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美國實業家、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富蘭克林

85、明·呂坤《語》只有安靜下來以后才可以思考,靜止的水才可以映出完整真實的影像。

86、要是沒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有創造能力的個人,社會的向上發展就不可想象。——美籍德國猶太裔,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87、虛偽喜歡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從來企圖脫離思考,因為思考能使它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高尚的美名。——愛爾蘭的政治家、作家埃德蒙·伯克

88、哲學是們進行思考,推理和想象的思維形式,也是人類生存的真正的價值所在。——查·埃利奧利思考名言

89、總裁是頭,沒手腳有耳目,主要功能是思考的不是動作的;干部是身體,沒耳目有手腳。——臺灣交通大學教授、管理大師曾仕強

90、我們可以由讀書搜集知識,但必須利用思考把糠和麥子分開。——富斯德

91、我們在我們的勞動過程中學習思考,勞動的結果,我們認識了世界的奧妙,于是我們就真正來改變生活了。——前蘇聯作家高爾基

92、一個凡人應該思考凡人的思想而不是不朽的思想。——古希臘喜劇劇作家、哲學家埃庇卡摩斯

93、人們都是憑天性思考,按規則說話,照習俗辦事。——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作家,哲學家培根

94、我們不需要死讀硬記,我們需要用基本的知識來發展和增進每個學習者的思考力。——列寧

95、生活中沒有小事,每一件事都是值得思考的大事。生活需要認真思考,也值得認真思考。——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主持人撒貝寧思考名言

96、思考就是行動。——美國作家愛默生思考名言

97、永遠積極思考!——李陽

98、盡管我們用判斷力思考問題,但最終解決問題的還是意志,而不是才智。——沃勒

99、過分冷靜的思考、缺乏感情的沖動,也必然使人的心理變態。——保加利亞劇作家、小說家瓦西列夫

100、哲學是思考的顯微鏡。——法國作家雨果

101、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臺灣女作家龍應臺思考名言

102、不要迷信權威,人云亦云,要樹立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中國應用數學家談鎬生

篇10

這是一個設計結果的平面呈現。推敲起來,關于《寡人之于國也》生成的目標與目標的生成需要考慮的因素還不止這些。要準確定位閱讀教學目標,我們還要弄清楚教學目標的“來”和“去”。

教學目標是指“與教學或訓練有關的,而并非與教育有關的目標,也稱行為目標”。它來自于課程目標,換句話來說,教學目標是對課程目標的細化。在此基礎上,我們再來解決如何精準定位閱讀教學目標;這是值得我們重視的一個問題,也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一塊“短板”。有了明確的目標,其它問題才有可能迎刃而解。事實上,語文閱讀教學課堂層面學習目標的精準定位需要考慮下列要素:行為主體(誰學)、行為表現(學什么)、行為條件(怎么學)、行為程度(學到什么程度)。

依照“四要素”原則,《寡人之于國也》的教學目標定位首先要考慮以學生為主體來,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激發學生了解孟子的“王道”主張,點撥學生賞析孟子邏輯嚴謹、氣勢酣暢的論辯藝術,啟悟學生認識孟子思想的現代意義。

有一位教師預設時想了很多做法,設計了問題穿插。

首先,多媒體展示有關孟子及其經典名言的圖片。其次,畫“三國形勢圖”,標明秦、魏、齊的相鄰位置,指出河內、河東所在,并簡介談話背景;知人必先論世,了解梁惠王西畏強秦東敗于齊,“國以空虛”,才能更好地理解他為何焦慮“民不加多”,為何特邀孟子指點強國之道。圖文結合,更利于學生置換角色,以天下為己任,分別從梁惠王和孟子的角度思考治國之道,從而與文本交流、碰撞、共鳴。再次,學生分組接力誦讀關鍵句段,體味:語調、語速、表情如何?哪些字要重讀?最后,學生分組展示探究成果,教師相繼追問,進行縱深拓展,并予以總結、評價。生成過程穿插的問題有: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初中已學過,現在可以對此作些新的思考:孟子想借這個寓言指出梁惠王哪方面的問題?

②孟子為什么反復強調“谷”、“魚鱉”、“材木”?

③如何實現“王道之成”?能用兩點說明嗎?

④梁惠王到底是否“盡心”?能聯系全文加以說明嗎?

⑤梁惠王會不會接受孟子的主張呢?你認為孟子的王道為什么不被齊宣王采納?

如此,就這一課目標定位而言,具備了“來”“去”自如的條件了,同時還彰顯了三個特征:

基于文本施教,以“讀”悟理。《寡人之于國也》篇幅不長、語言生動、流轉自如,十分宜于誦讀,通過多遍誦讀,體會語氣、語調,揣摩語言文字,培養學生的語感,理解文本內涵。大致算一下,用中速讀一遍需2分鐘,讀5至6遍(包含)加上誦讀中的間歇,外加分段式、多角色的文本探究,耗時40分鐘。以讀悟理,“滲透知識、理清結構、觸摸思想、熟讀成誦”,完全可以“畢其功于一役”。

強調學生的學,重視教師的導。任何學習都是學習者自主建構的過程。基于必修1和必修2兩冊的文言積淀,相信學生有自主探究文本的能力。但淡化預設與講授,并不是要教師淡化出場,讓課堂放任自流。第1節小切口進入,環環相扣的問題鏈設計,一反傳統的逐字逐詞逐句講解,質疑解疑活化文本、激活思維,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兼具,正是“授之以漁”,實現了由教讀到自讀的過渡。第7段中其余6段放手交給學生分組誦讀感悟,再展示探究成果,教師規正其探究方向,促進學生個性化閱讀體驗的生成和深化,課堂就收放有序,活而不亂。

立足人格教育,提升審美情趣。孟子其文的尺幅興波,精神的燭照千古,利于鑒賞活動與讀法指導的相得相融,人文經典與時代脈搏的宏音共振,再加上從導語與結語的文學性與邏輯性并重,可以讓學生充分感受語言美、結構美、情韻美、思想美,熟習文言讀法,提高語文素養,獲得知識積累與精神教養,有興趣也有底氣來面對以后的自主學習。

以上特征不離傳統,又不乏創新,既緊扣文本,又以人為本,那是因為預設時“胸中有丘壑”,“三維目標”立體交叉呈現,目標設計與目標達成構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讓平面的目標站起來,目標就更明確、更具體、更科學。成目標于胸中,生成時不游離目標,閱讀教學的有效度會有所提升。

但是,觀察語文閱讀教學,發現有一種語文課型大開大闔,融歷史、哲學、美學、地理、天文于一體,涉及面極其廣闊,教學過程如風箏斷線,野馬脫韁,像浮萍,像云霧,“野語文”含量過高,語文味過少。就語文閱讀課而言,“漂課”表現為無固定教學目標,形散神亦散。閱讀教學頻繁跑偏、散打,從表象看,展示了教師學識的淵博,實際上削弱了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語文閱讀教學豐富多彩的基點是緊扣文本,從“目標”出發來設計課堂流程,課前圍繞“課程標準”確立“教學目標”是語文閱讀教學的基石。預設過程中,定位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這一環節常常被人忽略,而空洞、抽象的目標常見于教學案。胸無目標,到什么山唱什么歌的現象依然存在。通過課程標準解讀,細化教學目標是規范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節,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有效度需要突破的一個瓶頸。如果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設定“空”而“大”,教學過程往往就“飄”而“散”。學科教育本身的特點決定了該學科不但承擔學科知識的傳授,而且承載人文思想的熏陶。相對而言,學科知識的傳授屬顯性目標,人文思想的熏陶屬隱性目標。處理好兩者關系也是目標精準定位的關鍵因素之一。

解讀文本圍繞“仁政思想”、“思辯色彩”、“實詞和句式”就成為教學過程的基點。游離目標往往表現為:脫離文本的具體表述而空談“仁政”,脫離文本“問”和“答”談思辨,脫離文本傳授文言知識。更有甚者,把語文課上成歷史課或政治課,這就談不上目標的準確定位了。細致分析,“飄”課產生的根源有兩個:微觀而論,有明確目標而游離目標,如上所述;宏觀而論,目標意識不強,目標確立不科學。第二個問題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教學案的設計重“過程”,輕“目標”是常有的現象,輕“過程”重“目標”同樣不可取!

語文課需要縱橫捭闔,需要天馬行空,但必須有目標統領,否則,就會變味,就會越位,被嚴重異化,“跑、冒、滴、漏”層出不窮,從而誤入歧途,效率自然大打折扣了。優質的閱讀課緊緊圍繞著課程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細化到具體的課文閱讀教學中去,每一堂課都精準定位,這樣的課當然是“飄”而不“飄”。優秀教師上課有時看似游離,實則相關;有時欲擒故縱,埋下草蛇灰線,最終豁然開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