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論答案范文

時間:2023-03-16 18:40: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信息論答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信息論答案

篇1

關鍵詞:大數據征信;保護;個人信息

一、大數據征信的概念與發展

大數據征信是指對海量在線交易記錄、社交網絡數據等個人的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并運用大數據分析和刻畫出信用主體的違約率和信用狀況,進而控制金融信用風險。解決了傳統征信因信息分散導致的采集成本高,效率低下等問題,與傳統征信天然互補。由于大數據采集的覆蓋面廣、信息維度豐富,評估個人信息的信用風險全面而廣泛,成為互聯網金融和眾多相關行業的基石。

二、大數據征信中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由于互聯網征信企業極度依賴于大數據技術的收集與分析,一切信息皆信用,使得個人信息的安全性受到了空前挑戰和威脅。近年來違法倒賣、泄露個人信息事件屢見不鮮,極大地影響了社會正常的經濟秩序。由于個人信息在我國立法中仍處于薄弱環節,相關法規的制定存在較大的不足與滯后,商業化的大數據征信可能會成為侵害個人信息的工具,需用法律手段加以規制。

(一)立法保護滯后于現實需要

我國目前尚未出臺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盡管個人信息安全保護不斷出現在各種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中,但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過于分散且層次效力不一,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無法滿足當前對個人信息保護的高質量法規的需求?,F行的《征信業管理條例》與大數據征信的發展不適配,對于大數據征信中個人信息的采集、整理、保存、加工和公布等環節缺乏明確的界定,條例規范范圍過于狹窄,對于涉及網絡個人信息保護問題未作出合理規范。

(二)征信信息泄露嚴重監管缺乏

大數據征信涉及大量用戶敏感信息,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被采集利用,用戶面臨著面臨的信息安全風險變得更加嚴峻。與普通個人信息相比,征信信息由于價值和敏感性,泄露的危害更為嚴重。當前信息泄露已經形成產業鏈,數據黑市犯罪成本低利潤高。再加上互聯網征信公司內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存在業務操作和人員道德雙重風險,近年來許多互聯網公司人員存在監守自盜的風險,例如京東泄露了12G的用戶數據造成其嚴重后果。2016年的“5•26信息泄露案”,湖南銀行行長非法出售個人信息257萬余條,包括身份證號、征信記錄、賬戶明細等眾多敏感信息。而在國外全球第一大個人征信機構益博睿涉及2億的身份信息泄露,涉案金額超過6500萬美元。

(三)個人維權法律救濟困難

隨著未來信息開發和利用的日益成熟,個人信息尤其是信用信息具備相當的商業、社會和法律價值。大數據時代使個人信息的權利邊界消失,給個人信用信息主體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帶來巨大的挑戰。由于個人信息主體往往處于弱勢地位,與征信信息管理機構存在著信息和技術不對稱,讓受侵害的個人信息舉證維權之路難上加難。在個人信息受到非法收集泄露等侵害時,由于通過法律救濟途徑解決糾紛可能產生的成本和風險過高,只好選擇放棄訴訟維權,使得本應該成為最終保障的司法救濟渠道起不到應有的保護作用。

三、大數據征信中保護個人信息安全的對策與建議

(一)完善個人信息立法保護

針對大數據征信的特點,以征信業規制和網絡個人信息保護的專門立法現有成果出發,通過立法出臺統一的個人信息國家技術標準,給已有的普遍分散立法以操作的指引,制定最低標準網絡個人信息保護法,明確規定個人隱私的信息、個人信息采集基本原則和使用目的,采集收集的負面清單制度,防止個人信息被濫用。通過構建完善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為征信體系安全建設提供更有力的法律支撐。

(二)加強行政監督管理與行業自律

加強數據安全體系和信息監管體系建設,防范非法入侵造成信息泄露,對于信息泄露問題完善危機應急預案和補救措施。加強信息安全執法監管,嚴厲打擊非法泄露、買賣信用數據的行為,加大對泄露個人信息企業的問責和處罰。對征信管理機構開展內部安全認證和行業自律機制建設,充分發揮征信行業協會其協調溝通征信機構與監管機構的作用,加強征信行業業務交流和制定技術標準,開展征信信息保護宣傳提高民眾意識。

(三)探索多元化個人信息保護救濟方法

建立征信機構內部的糾紛處理機制,完善信息異議處理解決機制,縮短錯誤征信數據信息的更正時限,提高征信信息錄入質量。完善個人對征信機構的投訴渠道,引入征信行業調解、仲裁和第三方糾紛非訴解決的法律機制。對于公民維護個人合法權益面臨取證難、訴訟難等問題,完善互聯網情景中個人信息侵權賠償制度,并在個人信息保護中引入舉證責任倒置和集體訴訟機制,優化個人信息司法保護程序,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救濟渠道。

[參考文獻]

[1]劉紅熠,楊妮妮.互聯網征信背景下個人信息主體權利保護問題研究[J].征信,2016(06).

[2]趙紅梅,王志鵬.大數據時代互聯網征信發展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金融經濟,2016(18).

篇2

1.1系統管理模塊

系統管理模塊主要實現本系統各使用單位、部門以及各單位、部門下用戶的規范化定義,通過對角色的權限進行定義,對用戶賦予不同角色,實現用戶不同權限范圍的授權訪問,確保系統使用安全。

1.2監測數據和工程信息模塊

該模塊可以對大壩的PBS結構、大壩安全監測規劃的監測斷面、安全監測所用的儀器類型以及監測儀器的埋設路徑等基礎信息進行定義,實現基礎業務數據的維護功能,為安全監測的綜合分析提供基礎數據。同時,根據編入的數據分析模型,對大壩各類動態信息(環境量、效應量及工程信息等)進行查詢、統計分析、可視化展示及報表編制等。重點實現內容包括:

(1)實現儀器埋設參數的統一維護、管理。

(2)支持各類人工監測數據的批量導入;制作高度復雜和格式多變的報表。

(3)可制作年、季、月、旬、周、日報表,可以輸出單點測值、多點測值和相對取值,取值方式豐富。

(4)監測數據分析圖形的動態繪制:包括過程線圖、分布圖、相關圖、方塊圖、浸潤線圖等,各種圖形都可隨意定制,設置和生成簡便快捷,可供選用的外觀風格豐富;圖形坐標的范圍、比例可根據繪圖數據自動確定,還可依需要手動設定和更改。

(5)實現基于三維可視化模型的監測成果交互式查詢與分析;支持監測成果的導出,包括圖片、CAD或Excel數據表格等。該模塊內嵌有多種監測資料定量分析計算方法:如多元線性逐步回歸、全回歸、偏最小二乘回歸等;可建立監測量的物理模型:包括統計模型、人工神經網絡模型,可建立變形監測系統的分布模型;可分解監測量物理模型中的各組成成分,分析分量間的對比關系,揭示監測量的變化規律和原因;可根據監測結果的預報模型和預計的環境量數據,預測監測量的估計值;提供監測數據合理性判斷與趨勢預測功能。

1.3數值計算模塊

該模塊可對大壩性態進行分析預測,是本系統的關鍵部分之一。系統平臺可對大壩在不同條件下的應力、變形、水壓、滲流、裂縫、穩定性和動力響應等計算的輸入數據及計算結果進行儲存、查詢、瀏覽、二三維可視化展示及報表等,并可操作嵌入計算。提供針對靜力計算、滲流計算、穩定計算、裂縫計算、動力計算等任務的管理;可進行各種計算模型的導入和管理;提供計算參數的調整;系統指定計算結果的統一格式,并提供計算結果的導入功能;可進行計算結果與監測數據過程曲線的對比;可進行數值計算結果查詢,主要包括:過程線、分布圖、相關圖、包絡圖等分析和查詢。

1.4反演分析模塊

根據所要反演參數的類型及數量,確定所需要的信息;通過有限元計算生成訓練樣本;訓練和優化用于替代有限元計算的神經網絡,并進行壩料參數的反演計算。將反演參數、誤差以及必要的過程信息存入數據庫供其他單元調用。

1.5安全預警與應急預案模塊

提出高心墻堆石壩滲透穩定、沉降、壩坡穩定、應力應變、動力反應等方面的控制標準,建立大壩的綜合安全指標體系。根據動態監測信息以及計算成果,進行大壩安全分析,建立大壩安全評價模型;結合安全指標體系,針對不同的異常狀態及其物理成因,對異常狀態進行分級并建立預警機制。該模塊可進行分級實時報警,并可給出預警狀態信息。根據安全預警與預案判別分析結果,對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建立相應的應急預案與措施,確保工程安全、順利、高質量實施,并可人工修改應急方案。本模塊包括安全預警項目、安全指標體系、應急預案管理和安全預警信息四個部分。安全預警項目包括三類,即整體項目、分項項目和定制項目。整體項目是指從壩前蓄水位、滲透穩定、整體變形、壩坡穩定等宏觀方面評價大壩安全的項目。此外,大壩裂縫在已見高土石壩中普遍存在,且是廣受關注的可能造成安全隱患的誘因,因而在本系統中也被列為一個整體安全預警項目。分項項目與典型監測點對應,包括水平位移、沉降、滲流量、孔壓、土壓和裂縫等幾個方面。對每個項目的管理均包括項目的添加、對應監測項目和測點的選取、判別基準值和安全指標的設定、應急預案的建議等。通過設定好的設計監控指標,系統自動發出報警信號,報警信號可以采用桌面提醒、郵件提醒和短信提醒。不同級別的預警響應的應急預案不同,通過設定好的應急方案與預警級別之間的關系,系統自動提出應急方案以供運行人員執行。

1.6巡視記錄與文檔管理模塊

對大壩安全巡視過程中產生的視頻、圖片、文檔等資料進行管理,并可進行查詢操作。文檔管理主要是對大壩建設和運行過程中各環節相關的圖片、文檔等資料進行管理,并可進行添加和查詢操作。

1.7數據庫管理模塊

主要用于數據的錄入、修改及查詢等操作,本模塊僅限于系統管理員用戶。包括系統基本數據和多個模塊共用的公用數據。數據分為兩類,一次數據(原始數據)為研究對象的基本信息;二次數據是經系統分析等對一次數據處理得到,以便于各模塊的調用。

2結束語

篇3

西安缺乏實力強、輻射能力廣的大型金融機構,外資金融機構較少,銀行的新品種、新業務的開發與推廣不如國內其他城市。證券業主要集中在經紀、自營和委托理財3項業務,受證券市場波動影響較大;債券市場集中于國債、貨幣和同業拆借,也不夠發達;保險產品單一,主要集中在壽險和普通財險上,風險過于集中、險種有待拓展。因此總體來講,西安市的許多金融機構資產抵御風險能力不強,對外輻射能力有限。

1.3 金融產業存在結構性問題

西安市金融產業的結構性問題主要體現在缺乏對中小企業融資提供服務的機構,銀行貸款門檻過高,遠遠滿足不了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而在金融產業鏈方面則體現在對全市金融業的發展缺乏統一規劃、扶持和整合,金融產業鏈不夠完整,尤其是信用擔保體系、產權交易體系建設和金融法制建設相對滯后。

2 加強西安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的對策與建議

2.1 分步發展、階段推進,科學制定發展規劃

金融中心的建立要依托于一定的金融商務區的發展。依據西安市的未來城市規劃,將在浐灞建立西安的金融商務區,按照一核、兩帶、三片區的總體布局建設。一核為金融商務核心區,位于緊鄰浐灞河的中心位置。兩帶即灞柳西路灞河景觀展示帶和桃花源浐河景觀展示帶。三片區包括北片區,位于安邸橋立交以北,構成區域配套服務平臺,依托浐灞商務中心,形成區域政務中心、文化中心和投資服務中心;東片區,位于東三環以東,形成金融配套服務平臺;西片區,位于東三環以西,構成金融后臺服務平臺。

為更好的推進西安區域金融中心的建設,必須根據西安的發展現狀,實施“分步發展、階段推進”的發展戰略。第1步,2015年建成對西北金融發展有強大輻射作用的西北金融中心,第2步,2020年建成在整個西部有較大影響力、輻射力的區域金融中心之一;第3步,2030年左右將西安發展成輻射能力覆蓋整個中西部地區的我國重要的幾大區域金融中心之一。

在運作模式上可以借鑒曲江發展的成功經驗,采取“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政企結合的運作模式,成立金融區項目發展有限公司,專門負責金融商務區的項目開發與建設,包括項目招商、配套設施建設、地產開發等。

2.2 提升經濟實力,推進金融業快速發展

(1)加大招商引資力度。西安市應加大對金融機構的引進和培植力度,引進全國性主要商業銀行來設立分支機構,培植和組建新的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支持西安市優質大型企業設立財務公司,鼓勵組建新保險公司,支持組建金融租賃公司和其他金融機構。同時還應大力培植本土金融機構,支持地方保險公司、農村信用社等逐步壯大。

(2)完善中介服務體系。西安市應積極引進在國內具有較大影響力的金融中介服務機構來設立分支機構和開展中介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區縣成立信用擔保公司;推動市級投融資平臺進一步優化資產結構,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加強現金流建設和信用建設;鼓勵市級投融資平臺開展多渠道融資,擴大直接融資規模,不斷增強資金實力和創新融資能力。

(3)大力發展能源金融。陜西能源豐富,但尚未形成能源生產、流通、交易、物流和資金結算等有機銜接,缺少有全國影響力的能源交易和綜合服務平臺。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為西安金融商務區所作的研究報告中,能源金融作為西安金融商務區未來發展的重點被提了出來。因此西安金融商務區建設就應融入陜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為其提供金融支持服務;吸引陜西的傳統能源、清潔能源與新能源產業的公司總部入駐;建立各類能源交易所或者是能源的交易中心,形成輻射西北乃至西部的能源資源交易中心。

轉貼于

2.3 吸引并培養金融人才

(1)對于金融業引進人才,人事部門在立項申請、經費資助等方面給予支持。

(2)設立金融發展貢獻獎,對西安市金融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

(3)人事、公安部門應為金融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在辦理調入和家屬隨遷手續、人才居住證等方面提供便利,教育部門在金融機構高層管理人員子女入學等方面給予支持。

(4)城市生活費用和生活質量的差異也對金融機構能否吸引和留住高層次人才產生影響,制定實施積極有效的移民政策,提高城市居住環境的質量,降低生活費用,吸引高層次金融人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金融高級人才,建立適應金融市場化、網絡化、智能化、國際化需要的金融人才隊伍。

2.4 改善西安市的金融生態環境

2.4.1 推動社會誠信體系建設

實施“信用西安工程”,組建由政府牽頭,工商、財政、稅務等部門共同參與的信用工程領導機構,負責制定信用工程各項實施方案、協調各方行為與關系;利用多種方式廣泛進行信用西安的宣傳,切實保證各方講求信譽恪守信用,培育良好的社會信用風氣。

2.4.2 加強金融監管

認真研究世界各國金融監管的成熟經驗,深刻吸取美國次貸危機引發金融風暴的教訓,聯合各類金融機構,共同對市場進行規范、清查,處理各類違規違法行為;創新監管體系與監管方式,完善監管內容,保證各金融機構合法經營,嚴格防范各種金融風險,維護金融市場的平等自愿、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原則,保障成都金融業的公平有效競爭。

2.4.3 創建良好的服務和外部環境

(1)提供良好的政務環境。建立政府與入駐金融機構的聯系制度,定期聽取金融機構對政府的意見和要求,及時幫助金融機構解決問題。成立金融機構俱樂部,強化金融機構內部及其與政府部門的聯系與溝通。

(2)創造一流的商務硬件環境。充分利用政府融資平臺的支持功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效應,完善基礎西安市設施,改善生態環境。

(3)完善金融機構發展的配套體系。加快金融區域內各行業的發展,建立現代化醫療、教育機構及生活服務設施。

(4)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廣泛運用新聞媒體,加大對西安市形象、投資環境以及入駐金融機構的宣傳力度。

2.5 積極爭取中央政策支持

(1)爭取中央在西部實施區域化的利率政策,允許西部地區可適當提高存款利率,降低貸款利率,以充分集聚資金,吸引區域外的企業投資,存貸的利差由國家財政貼息支持。

(2)加大對西安的信貸支持力度,建議中央銀行給予西安金融機構特殊的信貸政策,實行較為寬松的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提高存貸款考核比例;積極爭取政策性銀行加大對西安政策性貸款比重,用于基礎設施建設和資源開發。

(3)發展貨幣市場,為西安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信貸資金。銀行的信貸資金要大力支持西安的支柱產業、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支持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產品創新,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人民銀行總行在基礎貨幣投放上向西安傾斜,允許西安地區的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超過其他地區;增加區行再貸款、再貼現的額度,適當延長再貸款的期限。

(4)制定法規明確對西安的金融扶持政策。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西部開發中,在政策性金融與商業金融之間、引用內資與外資之間可能會存在矛盾,為了充分利用各種優惠政策,政府有必要制定有關法規政策,使金融扶持有法可依。

參考文獻

[1] 劉貴生.關于西安構建西部金融中心的研究報告[J].西部金融,2007(6):11~12.

篇4

關鍵詞:知識建構理論;信息素養;信息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12-0123-03

作者簡介:趙慶國(1981-),男,南京森林警察學院教務處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信息化教育;李歡歡(1983-),女,南京城市職業學院技術處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多媒體技術。

0引言

隨著社會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信息素養的高低已經成為考察一個國家人力素質和生產力水平的重要指標。作為即將踏入社會的大學生,信息素養越高,意味著接受新思想、新知識和新科技的能力就越強,越有利于自身的發展。公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公安教育創新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是公安院校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向科技要警力,提高公安工作“統一指揮、快速反映、協同作戰”水平的有效手段。

1公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現狀分析

公安院校大學生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對于未來投身警務和公安工作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分析公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努力探索公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的策略,是公安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就該項目組成課題調研小組,對所在院校不同專業、不同年級的在校大學生進行了調研,內容涉及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安全、信息管理與信息能力等方面。通過調查研究并與學生進行討論,發現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信息素養能力普遍較低,概括起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意識薄弱,不善于捕捉信息。

警察的職業性要求必須具有強烈的信息意識,能夠敏銳地感受與公安工作有密切聯系的各種社會信息,積極主動地挖掘、搜集、利用有利于預防、打擊犯罪的各種信息。然而,在校大學生普遍表現為獲取信息的意識淡薄、對信息需求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夠,對充斥著的信息采取一種消極的態度。究其原因在于在校大學生是在應試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與社會基本脫離,長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狀態,沒有形成個人獨立學習的能力,造成了對周圍信息的“冷漠”。另外,信息需求的實用心理,也導致了捕捉信息的片面性,從而使獲取的信息不全面、不系統。

(2)信息知識匱乏、缺失狀態嚴重。

警察的信息知識主要是對信息基本常識的掌握,了解反映警務活動規律和社情變化的各種消息、情報、數字、報表、圖像以及與警務工作有關的政治形勢、經濟形勢、方針政策、法律法規等警務工作信息源。通過調研發現,公安院校在校大學生在信息知識方面表現嚴重匱乏,信息知識的缺失嚴重影響了信息意識和信息能力。

(3)信息安全意識淡薄,信息道德認識模糊。

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大到國家軍事政治等機密安全,小到個人信息的泄露等。信息安全在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家安全、建設信息化公安隊伍、打贏信息化犯罪斗爭中占據重要地位,其作用十分突出。調研發現,公安院校大學生中只有少數的學生能夠了解、獲取、使用與信息相關的法律法規、道德規范,普遍存在信息安全意識薄弱,對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規內容的認識和了解不夠全面等問題。

(4)信息檢索能力不強,信息處理能力差。

信息能力是信息素養的核心。大多數學生獲取信息時通常借助于一般的網絡搜索引擎,沒有掌握相應的信息檢索方法與技巧。大多數學生利用信息工具對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的能力還處于較低的水平,只是停留在文字處理、上網瀏覽信息、簡單的信息搜索、收發郵件等這些初級應用上,對信息的分析、篩選以及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2知識建構理論分析

建構主義源自兒童認知發展理論,由于個體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因此利用建構主義可以較好地說明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律。知識建構理論認為,人們在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關于外部世界的知識,從而使自身認知結構得到發展。

2.1知識建構理論的知識觀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知識不是對現實的純粹客觀的反映,它只是一種解釋、一種假設,知識不是各種情景都能適應的教條,它們處于不斷發展之中,在不同的情景中,需要被重新建構。課本知識只是一種關于各種現象的較為可靠的假設,科學知識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絕對正確的最終答案,它只是對現實的一種可能更正確的解釋。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只能依靠他自己的建構來完成。學生的學習不僅是對新知識的理解,而且是對新知識的分析、檢驗和批判。

2.2知識建構理論的學習觀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習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學生新舊經驗之間是一個雙向交互作用的過程,即通過同化和順應兩種途徑來建構意義的過程。學習就是一個同化、順應、再同化、再順應的循環往復的過程。

2.3知識建構理論的學生觀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習者并不是空著腦袋進入學習情境中的。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種形式的學習中,他們已經形成了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有些問題他們從來沒有接觸過,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但是當問題呈現在他們面前時,他們還是會基于以往的經驗,依靠他們的認知能力,形成對問題的解釋,提出他們的假設。以學生為中心,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起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學習環境要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最終達到使學生有效地實現對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2.4知識建構理論的環境觀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一定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幫助,如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交流,并利用必要的信息等,通過意義的建構而獲得的。理想的學習環境應當包括情境、協作、交流和意義建構4個部分,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習者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交流是協作過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環節,意義建構是教學過程的最終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幫助學生建構意義就是要幫助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達到較深刻的理解。

知識建構理論對公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教育的啟示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必須在內容與形式設計上與公安院校大學生的知識層次和信息需求保持一致;重視以學習者為中心,按照大學生的認知特點來組織知識內容,并提供互動的學習方式;為學習者提供一個適宜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來積極主動地建構他們自己的信息知識和能力。

3公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策略設計

3.1建構多層次的信息素養教育體系

公安院校大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依據知識建構理論,高校信息素養教育應建立一個具有多層次教學目標、包含多層次教學內容、提供多種形式教育方式的信息素質教育體系,以全面提升大學生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教育體系由低到高劃分為初級、中級、高級3個層次。

初級層次主要是通識信息素養的培養,大學一年級一般是接受通識教育,為以后的專業學習打下必要的基礎。通識信息素養培養階段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數字媒體與應用、程序設計等課程等內容。計算機基礎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的應用領域及其功能,掌握計算機操作的基本技能、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辦公自動化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時了解互聯網基礎知識。數字媒體與應用主要針對網絡、多媒體技術的變化特點,系統地掌握各種數字媒體制作與技術方法。程序設計主要使學生掌握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和程序設計方法,培養學生計算機程序設計的能力和素質以及思維方法。

中級層次主要是專業信息素養的培養,一般是在大學二年級開始。專業信息素養培養階段主要包括:學科專業信息的查詢分析和處理、專業軟件的使用、專業網站的建設等。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結合專業知識的學習,為學生提供學習專業知識的信息技術工具和手段,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專業學習的效果和效率,課程內容可以單獨設置一門,也可以有計劃地滲透到相關的專業課程中進行。專業信息素養的培養一定要結合專業特點來進行,在專業學習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強化。

高級層次主要是實踐與創新信息素養的培養,一般是從第三學年的后期開始,重點是第四學年。這一學年大學生的專業學習一般也進入了實踐研究階段,比如專業實習、畢業設計等。根據該階段的特點,要結合具體的實踐活動和研究任務,讓大學生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來進行研究與實踐,并初步培養他們應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的能力。這一階段主要是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工作實踐和研究創新的能力,一般以任務驅動的形式來進行。

3.2構建有利于信息知識與信息技能學習的情境

知識建構理論強調用情節真實、復雜的故事呈現問題,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以幫助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活化知識,變事實性知識為解決問題的工具。因此,公安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應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建構開放式信息素養教育,實現真實與虛擬教育的無縫鏈接,從而最有效、最全面地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一方面是硬件環境的建設,配有功能齊全的多媒體教室、微機教室、錄播教室等,學生可以充分發揮個人的能動性,圍繞問題積極探究,這樣有助于學生將檢索知識與學科知識進行整合,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另一方面加大軟件環境的開發,利用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開發信息素養教育集成系統,營造出類似真實信息檢索的“逼真”學習情境,通過一個又一個真實的不同類型的檢索實例,使學習者有如置身于真實的信息檢索與解決問題的情景之中,通過對真實的、復雜的、開放性問題的全方位學習,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創新與實踐空間,構建學生自身的信息檢索知識。

3.3構建“以學生為主”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生積極地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學習是心理的積極運作,而不是對教學的被動接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變為學生構建知識過程中的“合作者”、“教練”、“導學者”。公安院校信息素養教育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從接受型向探究型和建構型模式轉變,即強調個體探究型模式的探索與應用,以發展學習者自主建構、獨立學習以及質疑和反思的能力;倡導群體探究型模式,以發展學習者的交流、協作和進行知識的社會性協商能力,從而使模式的建構與應用在發展目標、學習理念、學習任務、評價傾向、教學方式、學習情境、學習分組、教師角色、學習者角色和技術支持等方面產生預期的變化。

3.4構建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知識建構理論認為,學習者必須從事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以診斷和判斷自己在學習中所追求的是否是自己設置的目標。信息素質教育更應該強調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的評價,通過評價信息素質教學活動過程來評價其實施效果,也可以通過對比學生前后信息素質的差異間接地評價信息素質教育活動。公安院校信息素質課的考核及評價,不同于一般高校對大學生的信息素質的要求,既要反映學生對一般信息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把考核的重點放在學生對公安專業信息的理解和運用上,包括對公安專業信息的敏感性方面。所以,應建立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來體現公安信息課內容的深度、廣度以及專業特色和綜合性。

4結語

目前,我國高校對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策略的研究還較多地停留在圖書館圖書資料使用、相關課程的開設等方面,是僅從某一個方面的較為單一的研究,尚缺乏整體思維。筆者認為,要有效解決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首先要從根源上分析問題,以知識建構理論為指導,然后再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制定出恰當的培養策略。大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地進行探索與總結,要根據信息社會的變化和要求適時改革,并把新的培養模式付諸于教育實踐中。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丁宇.論公安院校大學生的信息素養標準[J].情報探索,2012(8).

[2]李智曄.大學生信息素養培養模式的轉換與創新[J].情報科學,2007(7).

[3]謝少俊.公安院校信息素質教育:問題與對策[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3).

[4]張宏.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高校信息素養教育[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06(2).

篇5

關鍵詞:上升性; 增長; 發展; 網絡流

中圖分類號:F124.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4161(2008)01-0083-03

1.引言

增長與發展現象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小到細胞大到生態系統、經濟系統甚至整個宇宙系統都經歷著增長與發展。如何定量地判斷增長與發展之間的關系,是生態學、經濟學及可持續發展相關學科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生物學中,生物學家更偏向于從更小尺度或微觀領域來尋求對所發生現象的解釋。對于增長與發展,生物學家認為只能在分子領域尋求答案,這使增長與發展仍難以解釋[1]。因為成熟的生命體通常是非常復雜的系統,很難用分子理論解釋,當研究對象是生態系統、社會結構、文化運動等系統時情形更是如此。因此,Ulanowicz從宏觀角度出發,以熱力學、信息論、網絡分析等為基礎,提出用上升性這種新的形式來量化生態系統的增長與發展[1]。

2.上升性理論

2.1 平均相互信息

信息是指對過去相似或相關事件觀察引起的不確定性的減少量。若用Pi表示某事件出現結果i的可能性,Hi表示某事件出現結果i的不確定性程度,則

Hi=-KlogPi

當某事件可能出現結果不止一種時,該事件的整體的平均不確定性為H

H=∑ipiHi=-K∑ipilogpi

其中K定義單位信息,當對數底數取2時,K為1bit(比特,信息單位);當對數底數取自然對數時,K為1nat(奈特,信息量的自然單位);當對數底數取10時,K為1hartley(哈特利,信息量單位)。而信息指不確定性的減少量,因此,

信息=(-Klogp*i)-(-Klogpi)

=Klog(pi/p*i)

其中p*i為先驗概率,pi為后驗概率。

當事件bi的不確定性已知,事件ai發生時bi的不確定性也已知,則由aj引起的bi不確定性的降低為

因此,事件b經事件a改進后不確定性的降低,即平均相互信息為(1)式。

A(b;a)=K∑i∑jp(aj,bi)log[p(bi/aj)/p(bi)](1)

2.2 網絡中的平均相互信息

對一個組織結構功能完好的網絡流系統,如果知道時間t離開結點j的流量,就可以得出很多結點i在時間t+θ所接受的信息量(參見圖2)。用p(aj)代表一定數量的流量媒介在時間t離開結點j的概率,可得

p(aj)=Tj/T

其中Tj= ∑n+2i=0Tji

圖2 系統中小室之間的瞬時流

注:小室0代表所有外來輸入的源,小室n+1代表有效輸出的源,小室n+2代表呼吸消耗的源。

T=∑n+2j=0Tj

Tji表示從結點j流入結點i的流量。同理,用p(bi)代表一定數量的流量媒介在時間t+θ進入結點i的可能性,可得

2.3 上升性理論

上升性理論是以網絡流為對象定量研究增長與發展的理論。增長通常暗含增加或擴張,可能是空間范圍的擴大也可能是流量媒介的擴大[1]。網絡流量的增長可通過測量分室數目n和系統總吞吐量T來衡量。一般來說,系統總吞吐量T更為重要[1]。

發展的含義比增長深刻一些。在這里發展的解釋集中在獨立于系統大小的成分,定義為系統組織的增強[1]。從網絡流的角度看,發展意味著各結點之間能進行清晰明確的物質、信息和能量交換[1]。當已知事件bi發生的不確定性及事件aj發生時bi發生的不確定性時,事件b經事件a改進后得到的平均相互信息A可用(2)式表示。

Ulanowic還進一步對上升性、發展能力和系統的雜項開支等分輸入、輸出、和中間過程等階段進行了區分,并探討了如上升性、發展能力和系統的雜項開支的完整性、對稱性等很多有用的性質,詳見文獻[1]。

3.上升性理論的擴展

很容易發現在用上升性描述增長與發展時存在一些局限性。Ulanowicz在上升性理論的形成過程中作了一系列假定,如各小室在空間均勻分布,沒有考慮時間變化,僅僅考慮了一種流動介質等。下面就考慮時間維、空間維、介質維時的上升性作一個介紹。

考慮空間異質性可以通過重新劃分小室達到。因此,可以將系統的n個分類分布在m個空間組分中,這樣就形成了含有m×n個小室的網絡??捎肨jris描述小室r中的物種j流向小室s中的物種i的介質流量。

3.上升性理論在生態系統中的應用

上升性理論自提出以來,在生態系統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如富營養化狀態的評價。富營養化可刺激生態系統增長,但是會降低系統的組織功能。用上升性理論語言對富營養化進行確定定量的描述即:系統上升性的增加是由系統總吞吐量增加及與之伴隨的網絡流平均相互信息的降低所引起的,則系統處于富營養狀態[3]。以Baird 和 Ulanowicz 1989年研究的由36個基本成分組成的Chesapeake 生態系統網絡氮流動為例,假定氮流入使生態系統的上升性從8,593,800mgC/m2/ybits 增加到10,136,400mgC/m2/ybits,如果這種增加是由于系統總吞吐量T的增加及與之伴隨的網絡流平均相互信息的降低所引起,則該生態系統已由原來的狀態轉變成了富營養狀態。在實際應用方面,J.Patricio等人用上升性理論研究了Mondego河口的脈沖富營養化 [4],這是一種在進化過程中系統總吞吐量和網絡流平均相互信息均降低的富營養化現象。

4. 結語

Ulanowicz從生態系統角度出發,以信息論、熱力學、網絡分析等為基礎提出用上升性這個宏觀指標對增長與發展進行定量描述。它從生態學中發展而來,但仍然可用于個體發生學、經濟學等可將現象用網絡流表示的系統。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0671076); 中國科學院西部行動計劃(二期)(KZCX2-XB2-04-04)

參考文獻:

[1]Ulanowicz , R.E. Growth and Development,Ecosystems phenomenology. New York:Springer-Verlag, 1986.

[2]Ulanowicz, R.E. Toward the measurement of ecological integrity. Washington DC: Island Press, 2000. 99-113.

[3]Ulanowicz , R .E. Ecology, the Ascendent Perspective.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7.

[4]Patricio J., Ulanowicz R., Pardal, M.A., et al. Ascendency as an ecological indicator: a case study of estuarine pulse eutrophication. Estuarine, 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04, 60(1):23-35.

[5] Templet P H. Energy, d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in economic systems: an empirical analysis. Ecology Economics, 1999 , 30(2):223-233.

[6]Xu Z M, Cheng G D, Chen D J, et al. Development capac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 Ecology Economics, 2002 , 40(3):369-378.

[7] 徐中民,張志強,程國棟. 生態經濟學理論方法與應用. 鄭州:黃河水利出版社,2003.

[8]Ulanowicz, R.E.,Norden, J.S.. Symmetrical overhead in flow networks. Int.J.Syst.Sci. ,1990,21(2):429-437.

[作者簡介]黃茄莉(1982- ),女,四川成都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生態經濟方面的研究。

篇6

一、明確科學方法的內涵

科學方法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總結出來的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茖W方法從本質上講就是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是人們認識和改造自然的有效工具。科學方法通常分為三個層次:即適用于一切科學的哲學方法;一般研究方法;個別領域和學科中所采用的特殊研究方法。這三個層次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系,哲學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對其他方法有指導意見,也從其他方法汲取營養,三者應用范圍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

1.哲學方法。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理論化、系統化的方法論。哲學方法是科學方法的最高層次。哲學的功能不在于直接回答某一具體的科學問題,而在于指示思維方向,給人們引導解決問題的正確道路。

2.一般方法??茖W研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觀察法、調查法、實驗法、數學方法、系統方法、控制論方法等。

(1)觀察法。觀察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獲取處于自然條件下,即在與生存活動的環境不相分離的條件下的對象所具有的狀態資料的方法。它又分為直接觀察法、間接觀察法、參觀性觀察法、非參觀性觀察法、客觀對象觀察法和自我觀察法等。

(2)調查法。調查法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的搜索研究對象的有關的現實狀況或歷史狀況的材料方法。包括經驗調查和科學調查等。

(3)實驗法。實驗法是實驗者根據試驗目的、運用一定的人為手段,主動干預或控制實驗對象的發生、發展過程,并通過把有干預情況下的同類對象變化的事實進行比較,確認事物間的因果關系的方法,包括自然實驗法和試驗室實驗法等。

(4)數學方法。數學是關于量及其關系的科學,是從量的角度來研究反映客觀世界及其規律的工具。用數學來描繪、刻畫客觀規律,具有符號形式化、數量精確化、概括公式化等優點。這些優點是我們從特殊規律中概括出一般規律或者從一般的規律中演繹出特殊和個別規律。

(5)系統論方法。系統論方法是用系統思想來研究對象,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方法。即從系統的觀點出發,著重從整體與部分(要素)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關系,即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的相互關系中綜合地、精確地考察對象,以達到最佳處理的一種方法。它是用數學工具來揭示系統的結構、行為及變化規律。

(6)信息論方法。信息論是研究信息及其傳輸的一般規律的科學。信息論方法是用信息論的觀點來考察控制系統的行為功能結構,從信息的獲取、轉換、傳輸和儲存過程來研究控制系統的運動規律。它是利用信息的加工,現代化技術來實現認識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的信息化和自動化。

(7)控制論的方法??刂普撌茄芯靠刂葡到y中控制問題的科學。運用控制論方法和思想可以進一步認識社會系統、生物系統等本身所固有的控制論運動規律,認識一般控制機制在這些系統中的具體表現。

3.特殊研究方法。某些研究方法,不僅需要相應的專門技巧,而且還需要理解和掌握他們的相應的理論基礎。如生物學中的標本采集法、化學中的光譜分析法、物理學中的核磁共振法等,都屬于特殊研究方法。

二、把握科學方法教育的一般方法,加強師范生能力培養

1.教會觀察。人在沒有進行觀察之前是不會產生真正的好奇心的。當大量的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經過意識加以選擇后,有許多現象并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有的現象卻引起了我們的注意,并進行積極思考,這就是觀察的結果。觀察本身并不像隨之而產生的問題那么有價值。應該指導并訓練學生如何去進行有目的的觀察,猶如偵查人員搜集各種線索,以期發現作案工具,查明犯罪動機和行兇的罪犯一樣?!白屛覀兯鸭€索,越多越好,這樣我們就能弄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先不要猜測,只說你看到、聽到、嗅到了什么等等。要的是事實?!边@樣學生就可學會如何搜集證據,尤其是在理、化、生等實驗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觀察實驗用具、用品及實驗現象,還要觀察教師演示試驗的步驟和方法等。這樣通過實驗教會學生怎樣觀察,不斷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

2.學會分類??茖W家為了把對自然的調查加以條理化,創造了種種分類的方法。如將生物劃分為植物與動物,將動物分為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將物質分為金屬與非金屬等。其他一些分類方法(如有條紋的、單色的;粗糙的、光滑的等)也沒有錯,只不過是科學家覺得這種分類方法沒有什么用處,因而不用。在學生開始懂得分類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必須允許他們創造自己喜歡的分類方法。這時不要急于讓學生知道科學家是如何分類的。

為分類而分類是沒有意義的。許多教師總是不必要的擔心自己不懂得科學的分類方法。例如在生物學中,對植物的分類,在特定的情況下,按照植物是在背陰處還是在向陽處生長來分類或者按照本地習慣能食用或不能食用來分類,都可能是有用的,不一定非要學生懂得科學家的分類方法,只有在深入到科學的研究之后才真正需要科學家的分類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適當的根據本學科的特點,教給學生一些分類的方法,使之逐步學會多種多樣的分類方法。

3.理解數、計量和解釋數據。資料可以用數學語言來描述和分析,這樣做既省事,又能說明問題。使用繩子、尺子、天平、溫度計、量杯等進行計量會有助于人們在考察中得到有用的資料。數據收集和解釋有助于我們尋求問題的答案。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教會學生這方面的知識,尤其是在數、理、化、生等理科教學中,更應突出該方面的教學。

4.積極進行思想交流,做出預言和推斷。思想交流的藝術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學到,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進行思考,然后讓他們把思想以各種方式表達出來,既要進行語言交流,也要進行書面交流。例如在教學中,可通過課堂上多提問、多讓學生展開討論,課下多寫小論文、小實驗設計及心得體會等方面進行交流。

科學遠不是對所觀察到的現象進行說明。提出聰明的猜想或預言也是科學家工作的重要的部分。因此,要讓學生知道,他們的教師極希望他們提出“會怎樣”的問題。然后做出自己的預言。真正能學到東西的并不在于善于回答問題,而在于善于提出問題。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布朗諾基也曾說過:“能提出一個不切題的問題,你就離得到切題的回答不遠了,這是科學的本質?!笔澜缟显S多發明創造都源于“疑問”。

推斷是另一種猜測,是對觀察到的現象作出主觀的解釋。推斷能導致某種結果,比觀察本身更為有用。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給學生提供推斷的機會,讓學生大膽推斷,錯了不要緊,關鍵要有這種意識,要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5.嘗試規定工作定義,提出假設。定義可以使表達簡煉。如果使用者事先規定某個詞或某個術語明確的涵義,那么就可以反復使用,以代替嗦的說明。設想,物理學中如果我們的前輩沒有給引起“加速度”的東西下定義為“力”,以及加速度是“速度”的變化率,速度是位置的變化率的話,那么情況就變得復雜多了。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嘗試給所學的概念用自己的話下定義,以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假說就是猜測原因的假設,就是對其原因提出看法??梢则炞C的假設是能夠對它進行檢驗的,目的是弄清它能否得到證實。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有意識的培養學生這種技能,找機會讓學生嘗試提出假設。如化學中做銅在火焰上加熱的試驗后,教師可提出如下問題:銅在火焰上加熱后出現的黑色物質是從哪里來的?學生自然會提出一些看法。有的認為是從火焰中來的,有的認為是從空氣中來的,還有的認為是銅本身產生的。這就是假設。然后師生再一同設計實驗,驗證這些假設,便自然會得出正確的結論。

篇7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 數學模型 層次結構 一致性檢驗

【中圖分類號】O1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23-0072-03

一 問題的提出

職業是大多數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有了經濟來源生命才得以延續。職業也能滿足人們精神方面的要求,使人生的價值得以實現。我國大學畢業生主要分為高職生、本科生、研究生。職業院校在教學內容設置上緊跟社會需要,以傳授學生高級技能為主,所以職業院校的學生經過幾年的理論學習和技能訓練,都掌握了一定的職業本領,擁有各種各樣的證書,更符合社會亟需的實用型人才的崗位要求,企業可以即招即用。在用工荒的社會背景下,高職生在求職過程中更具優勢,高職生就業率也就明顯高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特別是一些優秀的高職畢業生,往往有幾份工作向他們伸出了“橄欖枝”。但擇業需要考慮專業是否對口、薪資水平、單位所在地、晉升機會、單位發展等多種因素,使畢業生徘徊于各種因素之間,無法做出最終的決定。那么,有沒有通過一種客觀的量化的分析而得到一個最優答案呢?那就是層次分析法。

二 層次分析法的方法和步驟

1.層次分析法概述

層次分析法就是把要研究的復雜系統變換為層次結構來進行分析的方法(層次結構就像可以把一所大學看做第一個層次,它的下個層次就是各個二級分院,二級分院下一個層次是不同的系,各層之間具有遞階關系)。然后通過分析各種不同層次間的相互作用,得到一個數學模型,求解數學模型得到一個數字結果。利用層次分析法使人們的決策數字化、客觀化,減少了決策時的沖動和盲目,作出的決策更能貼近實際。層次分析法的數學原理比較簡潔,它的基本步驟和計算過程并不復雜,具有中等數學程度的人都可以掌握,層次分析法應用領域非常廣泛。

參考文獻

[1]許樹柏.層次分析原理[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1988

[2]姜啟源、謝金星、葉俊.數學模型(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華羅庚、王元.數學模型選談[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4]劉來福、曾文藝.問題解決的數學模型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5]居余馬、胡金德.線性代數及其應用[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86

篇8

一、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任何智力正常的學生都應當能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能動性,開發自己的學習潛能。因此教師應當做到:問題讓學生自己提出,知識讓學生自己探索,規律讓學生自己發現,學法讓學生自己總結,并達到會學的境界。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尊嚴和價值,弘揚學生的主動精神,給學生以自由。否則,非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達不到應有效果,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挫。例如,在學了等差數列之后,再學習等比數列,許多同學認為這個問題很簡單,此時,可以設計以下問題:(l)等比數列中公比是否可以為0?是否可以為l?(2)若等比數列的公比大于1,是否該數列一定遞增?公比小于1,是否一定遞減?(3)結合定義,判斷由等比數列各項的相反數、倒數、平方數分別組成的數列,是否仍為等比數列?(4)等比數列所對應的各點是否均勻分布在指數函數的圖像上?這幾個問題,看上去并不難回答,每個同學都有想嘗試的愿望,給他們提供了機會。通過強化聯系,比較不同之處,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既強化了學生的參與,又做到了及時地反饋和矯正。從學生的回答上,可以透視出學生對等比數列定義的諸多疑問之處,從而促進學生對定義的理解和掌握。

二、提高提問教學的目的性

課堂提問要體現出四個基本作用:促進學習、評價學生、檢查效果、調控教學。簡言之,課堂提問必須具有明確的目的性,通過提問,是要達到復習新舊知識的聯系的目的,還是讓學生發現知識的發生的過程,又或是讓學生發現知識的遷移與發展過程。而不能為了提問而提問,追求一種表面的繁榮,也可以說,課堂提問要有準確的針對性,應從每節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這?個大前提出發,落實到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結合學生的原有知識結構,適時、適度地提出問題。例如,復數部分引入棣莫佛定理時,教師提問“(1-i)100等于多少?”這個問題,從理論上講,學生利用復數的代數形式可以直接計算,但實際操作過程卻很麻煩,此時,教師適時指出本題有很簡單的計算方法,得出(1-i)100=-250。很自然,學生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急欲知道如何進行計算,提問的目的便實現了。

三、課堂提問要具有啟發性

提問的啟發性是提問藝術的精華。從信息論角度看,啟發性提問能創造信息差,易于調動學生接受信息的自覺性和主動性。課堂提問的啟發性又來自于提問形式的創造性,問題應力求富有創意,即使對同一問題,也有多種提問方式。許多教師“于不疑處生疑”,“問人之未問”便很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例如立體幾何中涉及正四面體的內切球等一類題目時,對球心位置如何確定、點面距離如何計算、畫出截面圓等問題,完全可以提出平面幾何中三角形內切圓的相關性質問題,這樣便可以啟發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解決相應問題--事實上,類比推理的思想對所有學科都有重要意義。

四、教師的提問要通俗易懂

應當指出,學生由于知識水平尤其是文學基礎的限制,對教師所提問題的含義的理解往往達不到期望值。此時,學生對"問題是什么意思"都弄不清,更別說如何回答問題了,因此,教師的提問必須通俗易懂,數學課之所以讓部分學生發怵,很重要的原因是數學語言的枯燥與抽象,教師在講授知識時,必須"翻譯",先用口語化,生活化的語言描述定理、公理、推論,達到一定階段,再將其提煉成標準的數學語言,提問必須遵循這一原則,便于學生理解問題的實質。例如,對于"是否存在實數k,使關于x的不等式x2-kx-1>0恒成立?"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有些學生卻不知如何下手,此時,教師可對其作出說明:"存在"是指"有一個","恒成立"是指"永遠成立",再結合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數圖像等描述,學生就較容易解決上述問題。

五、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

雖然課堂提問總是由一個或幾個學生來直接回答,但提問的目的卻是希望全體學生都參與進來,這也是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因此,必須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使問題處于大多數同學知識的最近發展區--使問題的答案成為跳起來可以摘到的蘋果,這樣才能讓學生的思維處于最佳活動狀態。提問固然不能過淺、過易,如白開水一樣淡而無味,但也不能過深、過難,使回答成為少數學生的專利,甚至只能由教師自問自答,成為教師個人的獨角戲,應讓大多數同學都可以入手,都可以嘗到成功的喜悅。

六、按一次層次提出問題

篇9

關鍵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獲取信息

不少中學生常常發出:老師講的我都懂,就是遇見稍難一點的題不知從何下手的感嘆。問題在哪里?如何才能提高解題能力?這是他們所困惑的問題,也是苦苦尋求答案的問題。為提高解題能力筆者認為應該:

一、深入理解基礎知識

解題能力的大小首先取決于知識的多寡、深淺和完善程度,沒有知識談不上解題。解題是用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不斷做出推理直至問題解決的過程。沒有一道題解決它能離開基礎知識或基本理論。如果遇見題目無從下手那么很可能是你沒有具備解答該題所需要的基礎知識,也可能是你對所需要的基礎知識的理解掌握沒有達到應有的深度。

所以在解題時每一步都是以基礎知識作為推理的依據,深刻準確理解基礎知識、記憶基礎知識、運用基礎知識解題,否則解題時不是出手就錯,就是半途而廢。切記,失之毫厘,謬之千里。

二、切實掌握基本技能

解題能力的大小其次取決于各種技能掌握的熟練程度。如方程不等式的解法,代數式及超越式的變形,函數圖像的繪制,幾何輔助線、輔助面的添加,軌跡的求法,數列求和,因式分解,一些特定問題的特定解法等都屬于基本技能。技能建立在基礎知識之上,沒有知識就沒有技能。事實上有時很難說清楚在某一個環節用的是基礎知識還是基本技能。解題的過程又可以說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想、各種能力的有機結合。解任意一道題都離不開基礎知識或基本技能。因此,一定要熟練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在獲取信息中下氣力

“從信息論的觀點來看,解題的過程就是信息的獲取、存儲、處理、輸出,從而實現解決目標的運動過程。”任何人解題都從破譯題意開始,通過對題目所給文字、圖形、符號、式子等的理解、觀察、分析、聯想,同時把題目所提供的信息和自己大腦中已有的知識、技能等結合進行深入的思考。思考題目所給文字能說明什么意境,它隱含著什么,用怎樣的式子反映,對應著怎樣的圖像;思考題目所給圖形的特征:點與線、線與線、線與面、面與面的位置關系如何,關鍵在什么地方;思考所給式子可以實施哪些變化,可以推出哪些結論等。當我們分析解題失誤時可以發現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不能正確地獲取信息,不能進入題目的意境,即不能正確地理解題意,而獲取信息進入題目意境是解題的必過之關。

四、勇于探索

當題目的條件和結論之間的距離較遠時需要的是不斷地探索,在探索中不斷發現新的信息,從而邁出你可走的步伐。一步一步接近目標。特別是讓你找出某種規律的問題,可試著走“探索―歸納―猜想再證明”的路子。

五、認真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

數學思想屬方法范疇,但更多地帶有思想、觀點的屬性,屬于高層次的提煉與概括。在中學數學中,共識的數學思想有:函數與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分類與整合思想、化歸與轉化思想、特殊與一般思想、有限與無限思想、然與必然思想。數學基本方法有:待定系數法、換元法、配方法、反證法、割補法等。而數學邏輯方法或思維方法有: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比較與類比、具體與抽象等。這些都是解決數學問題時理解、思考、分析的根本方法。恰當地運用各種數學思想方法,可以靈活巧妙地解決有些看起來復雜的問題。由此可以體會到數學思想在解題中的威力。

六、認真反思解題的思考過程

相當多的學生認為解完題之后就萬事大吉。這在策略上是一個很大的失誤。事實上提高解題能力的最重要途徑是反思解題的思考過程。老師通過例題讓學生加深基礎知識的理解,體會基本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的運用。于是我們在解題之后應該認真地反思。反思獲取信息的經驗,反思對基礎知識的運用,反思基本技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反思數學思想和方法的理解和運用,反思解該題的關鍵靠什么,反思還能用哪些方法求解,有多少其他的解法,反思能否將該題作特殊處理或做一般性推廣。反思是總結得失,積累經驗避免進入題海最好的辦法,是通性通法,值得總結,是解決個別問題的一招一式也值得總結。積累的解題經驗越豐富,解題能力越高。當積累達到一定程度,解題時一定會迎刃而解。

總之,提高解題能力沒有捷徑可走。正如馬克思所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大道,只有不畏勞苦在崎嶇小路上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p>

參考文獻:

篇10

姓名:

專業:

學號:

學習中心:

答案務必寫在答題紙上,否則不得分!

一、名詞解釋:3×5=15

1、工作分析 又稱職位分析、崗位分析或職務分析,工作分析是通過系統全面的情報收集手段,提供相 關工作的全面信息,以便組織進行改善管理效率。

2、績效考評 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職能之一,是指評定者運用科學的方法、標準和程序,對行為主體的與評定任務有關的績效信息(

3、福利 是指企業為了保留和激勵員工,采用的非現金形式的報酬

二、簡答題:4×10=40

1.簡述薪酬的含義及其特點。

收入是指企業在日?;顒又兴纬傻摹е滤姓邫嘁嬖黾拥?、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包括銷售商品收入、勞務收入、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利息收入、租金收入、股利收入等,但不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2.影響個人職業生涯的因素有哪些?

社會環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綜合素質因素。最重要的就是個人綜合素質因素了。

3.績效面談對員工有哪些作用?

(一)績效考核面談有助于正確評估員工的績效。

(二)績效考核面談使員工正確認識自己的績效。

(三)績效考核面談保證績效考核的公開公正性。

(四)制定績效改進計劃并確定下一績效期的績效目標。

4、簡述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培訓的重要性。

1.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培訓是提高公職人員整體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基本途徑和重要保證。公職人員在進入公共部門之前已經具備一些基本的素質進入公共部門后還需通過實際工作和進一步的培訓去發展和提高。盡管在進入公共部門之前工作人員已具備一定的學識并具有一定的智力水平但他們還需掌握和熟悉處理某項工作的特殊技能?;诖藢Σ块T新錄用人員的培訓就顯得十分重要。 2.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公職人員所涉及的業務內容和處理方法也處在不斷更新和變化之中。一些新的理論和科學技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公共管理中如系統論、控制論和信息論等現代管理理論日益為管理部門所用先進的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通信技術以及辦公自動化設備也廣泛地應用于公共部門。這些變遷給公職人員提出了挑戰要求他們更新知識結構通過快速的學習運用新的方法從事公共管理活動以跟上社會發展和時代進步的潮流。 3.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培訓是充分開發人才資源的重要渠道是公職人員自身職業發展的重要臺階。人的品德、智力、知識、技能和體力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發掘的潛力培訓便是發掘人的潛能和塑造人才的有效途徑。高質量的人才資源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開發的結果。對公職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有助于開闊其視野提高其工作情趣激勵其進取精神提高其領導、計劃與協調能力從而為公職人員職務的晉升和未來的發展創造條件。 4.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培訓是公共部門管理職能調整和轉變的要求。

三、論述題:1×20=20

試析職位分類和品位分類管理的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