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傾聽范文
時間:2023-04-11 10:40: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學會傾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初中生物;傾聽能力;學會學習;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712(2014)35-0032-02
[作者簡介]顧小鈺(1985―),女,江蘇南通人,本科,江蘇省南通市如東縣實驗中學教師,中學二級。
良好的傾聽能力是人們必須具備的一種能力。因此,在生物課堂中,教師不僅要傳授生物知識,還需要注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以保證課堂教學有序進行。
一、明確傾聽要求,教給學生傾聽方法
傾聽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藝術。為了有效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生物教師必須在一開始就明確傾聽要求,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學生只有學會傾聽,才能學會學習,生物學習成績也才會逐漸提高。在傾聽過程中,一是要求學生帶著目的去聽,在傾聽中明白發言者說的是什么;二是認真去聽,在傾聽中思考;三是在傾聽過程中主動發問,力圖從聽中得到一定的啟發;四是在傾聽時要靜聽別人發言,時不時與對方進行眼神交流,并對傾聽的內容做出反應;五是在傾聽時,不能打斷別人的發言,而須等到對方發言結束后,再舉手發言,以免擾亂他人的思維。
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生物《生物進化的原因》這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傾聽“用自然選擇的學說解釋長頸鹿的出現”(利用多媒體呈現三幅不同的長頸鹿的圖片),然后再結合自己的認識,當一個“小小科學家”,解釋長頸鹿出現的原因。在這節課中,生物教師講解完畢后,首先要求學生傾聽,然后再結合已有知識,談談自己的觀點或者補充教師的觀點。這一活動完全調動了學生“聽”的興趣,也給予了學生“說”的機會。教師解釋如下:在進化過程中,頸長的長頸鹿生存下來,頸短的長頸鹿被淘汰,原因是適者生存。學生傾聽完后,被請起來發言的學生首先復述教師觀點,然后再提出其他的觀點。有一位學生提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者生存下來,不適者被淘汰,這就是自然選擇”,也就是說,長頸鹿的出現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其他學生也可以通過傾聽他人的發言,提出疑問,如:什么決定了長頸鹿變異個體的生存和淘汰過程?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學生能夠提出問題,說明他們認真傾聽了其他同學的發言。因此,在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時,生物教師必須明確要求,教會學生傾聽。
二、做好榜樣示范,培養學生傾聽習慣
傾聽的重要性不是教師語言傳授學生就能體會到的。作為生物教師,必須做好傾聽榜樣示范,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身教勝于言教”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例如,在學習初中八年級生物《傳染病的預防》這一課時,教師在課堂中利用問題與學生進行互動,并做好“傾聽者”的角色,以自身為榜樣,帶動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在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傳染病主要有哪些傳播途徑呢?問題一拋出,學生各個爭著回答。為了營造良好的教學秩序,生物教師請學生舉手回答。
生1:老師,我認為傳染病可以通過空氣傳播、輸血傳播。
師:非常不錯,提出了兩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其他同學還有補充嗎?
生2:老師,我認為還可以通過接觸傳播、生物媒介傳播。
師:非常棒,這位同學補充了兩個傳染病的傳播途徑,現在一共有四個傳播途徑了。其他同學還能想到傳染病的其他傳播途徑嗎?
生3:還有飲食、飲水這一傳播途徑。
學生發言完畢后,教師再將學生的觀點復述一遍,學生驚訝于教師的記憶能力如此之好。這時生物教師再滲透傾聽的重要性,以此做好榜樣示范,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因為認真傾聽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亦是一種能力。
三、訓練傾聽能力,讓學生學會學習
學生認識到傾聽的重要性,但不代表學生會傾聽。因此,教師還應注重對學生進行傾聽訓練。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轉問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如一個學生回答之后,再請另一個學生復述前一個學生的觀點,以此引導學生主動傾聽別人的發言。從轉問中,教師也可以檢查學生是否認真傾聽及傾聽的結果如何。例如,在教學初中七年級生物《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一課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實驗,以讓學生深刻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實驗中,會用到天竺葵,但教師提示:實驗開始前,要將天竺葵放置在黑暗處24小時,也就是進行暗處理。教師在此提出問題:為什么要將天竺葵放置在黑暗處24小時,目的是什么?教師首先請一名學生回答,該名學生的回答如下:為了使葉片中的積累的淀粉等有機物消耗盡,以免原來的淀粉影響實驗結果。學生回答完畢,教師隨機請另一位學生作答。
師:請你回答一下在進行實驗前,為什么要對天竺葵進行暗處理?如果不進行暗處理,直接用天竺葵進行實驗能行嗎?
如果被轉問到的學生能夠順利回答出問題,說明該名學生已經認真傾聽。在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時,利用轉問方法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中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更為關鍵的是,認真傾聽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能讓傾聽者受益,如獲取多方面的信息,拓寬自己的思路等。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學會傾聽,也能讓學生學會學習。除了利用轉問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聽述訓練、聽問訓練等,利用這些方法,促進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傾聽,以促進其傾聽能力的提高。
四、及時進行評價,培養學生傾聽興趣
培養學生傾聽能力、調動學生主動傾聽的一個良好途徑是及時進行課堂評價。每一個人都有被關注、被認可、被表揚的需求,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如果學生的表現一直未得到教師的評價與表揚,那么學生學習的熱情會慢慢消退。為了培養學生傾聽的興趣,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及時評價。例如,在教學初中八年級生物《傳染病的預防》這一課時,當學生回答出通過接觸和生物媒介可以傳播傳染病,教師要予以及時評價,評價要細化,不能太空洞。又如,在教學《植物的光合作用》時,教師特意說錯實驗中的小細節:把葉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直接加熱,使葉片含有……此時,有一名學生聽出了錯誤,趕緊提出:“老師,實驗有個細節錯了。應該是隔水加熱,而不是直接加熱。”此時,生物教師應及時夸獎這名學生,還應給學生評分欄上加一分,這樣也鼓勵了其他學生。及時的評價猶如“興奮劑”“調和劑”,既能調動學生傾聽的積極性,也能讓學生感到溫暖。因此,在培養學生傾聽能力時,少不了教師積極正面的評價。
總之,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需要教師長時間的付出。教師應更新觀念,重新認識傾聽、解讀傾聽,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學會傾聽,學會學習”的理念,再利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主動傾聽,最終讓學生掌握傾聽的技巧。
參考文獻:
篇2
(一)建立課堂規范,促進傾聽行為
傾聽不僅僅是一種獲取信息的交流方式,也是一種體現尊重和信任的交往方式。因此,要學會傾聽,就不僅僅是“聽”那么簡單,還要有“傾”的姿態,即誠懇的態度和禮貌的行為。幼兒年齡小,注意力比較分散,因此,我們要從最基本的傾聽的禮貌態度開始訓練。
1.提出明確的要求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曾說:“無論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就容易出錯。”因此,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要對孩子們提出傾聽的明確要求。比如可以這樣說,“在別人發言的時候,我們的眼睛要看著發言的人,耳朵要認真地聽,這樣才是一個有禮貌的聰明孩子”。幼兒經過這樣的指導,他們會把眼神集中到老師這里,以認真的態度傾聽,力圖表現自己的禮貌和聰明。“假如別人的發言有錯誤,你們要耐心地聽完他的發言,然后再舉手發言,指出他的錯誤之處,而不要著急的打斷別人的發言。”這種關于傾聽的規范,老師要逐漸地滲透并貫徹到行為訓練之中,從而使傾聽成為一種良好的行為習慣。
2.發揮榜樣的作用。
榜樣示范是一種很好的引導方法。幼兒喜歡模仿被老師表揚的孩子,以期望自己也得到表揚。老師要及時地表揚在傾聽行為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孩子。這種表揚可以是即時的點評,也可以是專門的稱贊。例如“看,XX小朋友聽得真認真,向他學習。”“他的眼睛一直看著老師,聽得真專心。”等等。這時,被表揚的小朋友往往表現出更認真的樣子,而其他幼兒則會紛紛地仿效,使得全班都處于認真的傾聽狀態,能很好地促進幼兒傾聽習慣的養成。善用表揚,樹立典型,能受到很好地效果。
3.利用歌謠的引導。
幼兒喜歡唱讀兒歌,我們教師可以把關于“傾聽”的要求和方法編成瑯瑯上口的歌謠,例如“眼睛看好耳朵聽,認真聽講不分心。”再如:“誰的眼睛亮?誰的耳朵尖?誰的聲音響?”用歌謠來表現傾聽的方法,用歌謠來表揚會傾聽的幼兒,既營造了輕松愉悅的氛圍,又能給幼兒方法和方向的引領。
(二)優化教學語言,激發傾聽興趣
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的持久力不是很強,容易分散。這就需要教師努力提升自己的語言品位,用充滿魅力的語言去吸引幼兒的眼睛與耳朵,從而養成傾聽的習慣。
1.導入語———趣味盎然。教師在引入教學主題的時候,要精心設計導入語,讓自己的導入語充滿趣味,并在語調上要注意溫柔動聽,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起傾聽的興趣和情緒。
2.組織語———清晰有序。在進行課堂組織的時候,教師的組織語言要清晰以便幼兒能比較容易地理解教學指令和活動安排。同時組織語言要有序,不要出現混亂顛倒的語病。幼兒在清晰有序的教學語言指引下,更能保持傾聽的動力。當然,教師若能針對不同的幼兒,有意識地采用有針對性的組織語言,則引導性更強。
3.啟發語———簡潔巧妙。課堂上,教師在提出問題或者引導思考的時候,總會說一些啟發性的語言。那么對于幼兒的傾聽來說,我們教師的啟發語言要簡潔,啰嗦拖沓會讓幼兒失去傾聽的興趣,但同時又要比較巧妙,不能太直白,從而讓幼兒失去思考機會的同時也失去傾聽的興趣。
(三)設計聽說訓練,提高傾聽效果
為了讓幼兒學會傾聽,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專門的聽說訓練。按照訓練的內容不同可以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指令內容訓練。
老師以游戲的方式開展,說指令,讓小朋友做動作或著完成某項行動。比如:老師說“請小朋友到隔壁教室里的玩具區找一塊藍色積木和一塊紅色的積木”。然后讓小朋友按照指令去完成任務,以比賽誰聽得清楚,聽得明白。
(2)故事內容訓練。
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開展,讓小朋友回憶故事細節,以促使他們認真傾聽。比如,老師在講述故事之后,請小朋友說一說,故事的內容是什么?主人公去了哪幾個地方等等。
(3)傾聽行為訓練。
幼兒的肢體行為最能體現他是否在傾聽。比如眼神是否看著發言者等等。我們老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孩子,在傾聽的時候把目光注視著發言的人,同時復述發言人所說的話。
(4)教師傾聽示范。
要讓幼兒傾聽,首先教師要以身作則,做一個好的傾聽者。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發言,并作出認真傾聽的狀態,并能就幼兒的發言提出一些問題,發動幼兒進行交流。在這個過程中,無論幼兒的解答是否正確,當他們提出與對方不同的結論時,教師應該給幼兒表達的機會,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思路說給大家聽。對幼兒敘述中出現的問題,不是簡單的否定,而是滿懷期望的鼓勵,富于機智的啟發引導。
篇3
同樣,在師生交往中,教育者們在教育學生會傾聽的同時,更要自己首先掌握好傾聽的本領。我在工作的紀念別注意傾聽,收獲很多。
首先,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發出聲音,這是學生的權利,而不是教師對學生的恩賜。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學生知道的不一定比老師少,在探索未知的領域過程中,學生表現的更加興趣盎然。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在課堂上讓學生有發問的聲音,讓學生們發問,以問題帶動課堂,老師此時善于傾聽。如:在教授《皇帝的新裝》時,學生會圍繞課題發問:皇帝為什么會被兩個騙子騙呢?那么多人上當的原因是什么?皇帝受騙怨誰?結尾英愛怎么樣呢?等等。教師要傾聽,投入熱情。長此下去就能喚醒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他們探求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讓學生有爭論問題的聲音,課堂上學生科對某一問題產不同的觀點,讓學生為闡明自己的觀點而爭論,達到師生平等,教學民主,尊重差異,崇尚個性。如:在教授《范進中舉》時學生對胡屠戶這一人物爭議很大,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有的同學認為胡屠戶是家長教育子女,恨鐵不成鋼,沒什么不對,很多同學認為胡屠戶時刻趨炎附勢的小人。這樣就更好的張揚了個性,讓學生發出了思想的聲音。
除了在課堂上傾聽學生的聲音外。更重要的事傾聽學生心靈深處的聲音。由于社會的發展,學生更多的介入社會活動,加上電視節目等間接影響,學生們在天真純潔中又加了幾分成熟。有了成人般的情緒和仿成人的不良行為,使他們與家長和老師距離很遠。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任務不僅僅是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事診斷學生在學習及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能了解、分析、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要做到這一點傾聽尤為重要。
記得剛當班主任那年,我對學習成績尤為看重,錢秉男同學小學成績特別的好,上了初中后學習科目增加,適應初中生活很慢,第一次考試成績很差,是班級倒數里的學生。我沒有察覺到他心里的細微的變化,致使他情緒調整的很慢,第二次考試成績更差。我當時很氣憤,把他找來,沒有給他說話的機會,劈頭蓋臉一頓批評,他站在那里不停地抽噎,傷心極了。我覺得他那么聰明,成績不好就是貪玩,根本沒努力,不可能有其他原因。由于我的武斷,他的心封閉起來,不愿與他人談話,自己仿佛至于套中。看著他少了同齡人的活潑與靈氣,我仿佛也意識到了什么。開始自責、反思。這時我又把他找來談話,我心情很平靜不像先前那樣急躁。我說:“錢秉男,你上初中后感覺怎樣?”他不語。我看他不想與我交流,心里很不是滋味,很后悔,但我沒放棄。我又問:“你對入初中后的兩次成績滿意嗎?”這時他再也忍不住了,淚水奪眶而出。我知道他對學習成績很在意,絕對沒有麻木,此時一刺激,所有感情一觸即發。他說:“老師,我考試成績太差了,我很上火,媽媽也很失望。我小學在班級從來沒下過前三名,學習從來沒煩愁過,很輕松。但上了初中后,我覺得很新鮮,一切都那么好奇,上課的內容沒有注意聽,尤其是外語跟的不緊。后來字母越來越多,我又沒有外語基礎,外語就聽不懂。”這時,我沒有打斷他。讓他把心里話說出來,只是在傾聽。他情緒很激動,他也不像以前那樣封閉自己。經過一翻交談,我了解到他是屬于那種對環境適應慢的那種類型,在加上以前是老師眼中的寵兒、佼佼者。到了重點中學以后,高手云集。他在許多表現一般。使他失去了優越感,很失落,對初中生活失去了興趣,喪失了信心、斗志,致使成績一落千丈。我聽了他的傾訴以后,妥善的做他思想工作,常與他溝通、交流。共同學習外語,增強補弱,在第三次考試中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他非常高興,跑來向我表示感謝,學習也走入了正軌,心情也開朗了許多。整個初中生活很愉快,成績一直很穩定。最后順利考入了重點高中。我想沒有開始的傾聽他的心靈,順利度過初中的開始階段,就不會有最后的圓滿結局。
學習過程是一連串的復雜過程,教師往往只注意到最后階段的學習結果,而忽視了整個歷程。所以,教師不僅在學習方面去傾聽,還要在教育的其他方面去傾聽,尤其是學習差的同學,我們班有個叫王濤的同學,學習成績相當的差,可他對成績的好壞從來也不重視。一個都無所謂的樣子,對學習毫無興趣。上課也不注意聽講,經常擾亂課堂紀律,讓科任老師很犯愁。我了解了這個情況后,找到他詢問情況。他說:“老師,我學習不好,也學不明白,我就這樣了。”我一聽這事破罐子破摔,在學校找不到任何追求。著實讓我吃驚,這樣一個青春時代,怎么就沒有追求呢?我主動去了解他的情況。去傾聽他的心聲。他說;“老師,我小學就學習不好,現在到了初中更聽不明白。”此時我插言說:“你是認真去聽每一節課嗎?回家認真去做作業嗎。”他默默無言,估計已經猜出我的意圖了。然后我讓他談談最近的生活情況。他說:“老師,我覺得每天特別的累,由于作業不會做我每天來的很早,借別的同學作業抄。致使每天我很早就起來,上課很愛睡覺。晚上媽媽看著我學習,我沒辦法就躲在屋里看課外書,慢慢的消磨時間。”我覺得他非常真誠,毫不保留的把心里話說出來。此時我想到了以前看的文章,內容是:“國家統計局1998年在10個省的調查中顯示:中小學生平均每天在校時間8.8小時;80%的小學生每天作業量在2個小時左右,初中生每天作業需2小時以上。全國約半數的中小學生學習超時,睡眠不足,其中小學生和初中生每天睡眠不足7個小時的占8.2%;7小時的占12.6%;8小時的占26.1%”過重的學習負擔,使一些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王濤正好屬于這種情況。我傾聽他的心聲后,做他的思想工作,樹立他的信心。同時降低他的學習要求,讓他每天都有所得,逐步的、有層次的提高學習成績。每天有了目標以后,課堂紀律自然有了好轉。還有經常與家長溝通,保持他在家的學習環境。通過幾次的交流,他在各個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個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學習,也包含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人際關系。教師要善于去處理這其中的矛盾,為學習提供良好的保障。記得我班的兩名同學與外班的幾名同學打仗了,我很生氣。因為這有損我班的榮譽,有損集體利益。我把兩名同學找來。詢問情況,他說是由于打鈴進教室時在走廊八班的同學在后面推了他一下,并且說了臟話,我和胡雨兩個人采取打他的。我聽后發現他一直在強調自己的理由,這其中一定有其他的事情。他們沒有說實話,我去詢問其他的同學,了解了輕快后再次的去找他們。目的是給他們一次重新解釋的機會,再一次傾聽他們的心聲。這時他們沒有隱瞞,一五一十的說出了實情,并且表示悔改。我這時給他們分析利弊,招待門的錯誤之處。一開始不說實情是不誠實的表現,為人不夠坦蕩;因別人對的態度不好就與人打架是在找理由,試圖推卸責任;做事愛沖動,不計后果。分析后又聽聽他們的想法,盡量去理解他們,顧及他們的感受,讓他們感受到你是在愛他們。這件打仗事件在融合的氣氛中解決了。
傾聽要求教師不僅用耳朵聽學生的談話,用眼睛注視學生的身體語言,而且還用的整個的知覺體系去感受、接受學生所有語言的及非語言的訊息。通過幾次事例我覺得傾聽在交談中有兩大功能:(1)傾聽是告訴學生的尊重、接納及支持(2)傾聽可是教師在行為上或心理上都能專注地投入交談的情境中。傾聽中必須同時注意學生的語言暗示和非語言信息。語言暗示指聲音的高低、抑揚、頓挫、說話的速度、語調等潛在含義。非語言訊息指談話情境、面部表情、姿勢、聲音、眼光、手勢等所表示的含義。非語言及語言暗示的兩項功能:“一是強調加重、調整或修飾說話者的語言信息。二是通過它們可以排除一些失真的語言,了解學生的真正訊息。
篇4
關鍵詞:學習氛圍;情境;提問方式;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2
現今,課堂上熱鬧非凡,諸多的活動形式,老師津津有味的講著課,學生卻旁若無人的干著自己的事,只顧表達自己的意見,不會傾聽別人意見的現象成了現如今許多孩子的通病,我們的學生丟失了最寶貴的方法----傾聽。
傾聽是一種能力,一種素質。人際交往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學會傾聽。專心傾聽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積極思考的基礎,新課程理念下的學習方式已從被動的學習轉向自主的學習,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學生在課堂上能認真傾聽,傾聽老師的講解,傾聽同學的發言,在聽的過程中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能做到多思、多講、多說,保證課堂教學活動有效地進行,活而不亂。傾聽應從小培養,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
1. 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傾聽能力
一年級的學生集中注意力不能持久,老師講課他忙他的,但老師又想讓學生集中注意力,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要有足夠的魅力,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新教材中引入了許多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生動情景,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資源,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在熟悉、喜歡的故事、游戲等情景中學習,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5的讀寫》中,新授課前,我設計了"搶凳子"這一游戲來導入所學知識,5位小朋友強4張凳子,通過這游戲讓學生體會到5比4多1,4比5少1,同學們在游戲中學得開心、快樂,有形象生動地記住了所學的知識。
2. 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吸引學生,培養傾聽能力
教師要善于組織教學,讓所學內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對學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記得那次猜數游戲:老師手心里寫了一個數,首先我可以告訴你,這個數我們認識(100以內的數),誰來猜一猜它可能是幾。學生每猜一次,我都提示性的告訴他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學生每次都能根據我提供的信息很快的猜中我手心里的那個數。而且興趣極高,猜了一回還想再猜一回,有的同學甚至還要求我這有節課一直進行這個游戲。當時我記得隨便叫一位同學都能回答得很出色。是啊!如果根據知識的要求,能變著樣來吸引學生,那自是上策。
3.改變提問方式,培養傾聽能力
教師要改變提問的方式或增加每個孩子發言的機會,督促他們不得不聽。并不是每一個知識點我們都有能力設計得這么生動有趣的,比如,兩位數加一位數的口算教學,會算的孩子對口算方法的探索興趣不大,不會算的同學卻無從著手。為了真正達到交流的效果,我改變了提問的方式:會計算的同學將自己的方法說給同桌聽一聽,然后反饋時提問"你的同桌是怎么計算的?"記得第一次這么提問時,好多孩子站起來傻了眼,但這樣的問題多提了,孩子們交流的目的也就出來了;不用交流的問題,當一個學生說好后,接著讓其他學生說一說他剛才是怎么說的,哪怕是簡單的重復。平時以聽算來完成口算訓練(或口算接龍),即使是一道口算題,也可以叫好多同學來說答案。
4. 從習慣入手,培養傾聽能力
學生認真傾聽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這需要教師與家長長期耐心、經常性的提醒、督促和指導。在日常中,我經常告訴家長:無論在何時當你與孩子交談時,要讓他直視你的眼睛,讓他專注的聽你說話。同樣,要求家長也要做到這些,讓孩子感覺到互相尊重、平等對待的文明禮貌,并告訴孩子,認真傾聽他人說話是一種文明禮貌。在課堂上,我要求孩子們不僅要傾聽老師、同學的語言,多媒體動畫中的聲音也要傾聽,同時在傾聽的時候還應要有耐性,不隨便插嘴,即使別人回答錯了,也不隨意打斷別人的講話,還應對所挺的內容進行思考。我經常在課堂上說的四句話:你認為他說得怎么樣?誰還有補充?誰有更好的意見?誰來復述一下剛才那位同學說的話?低年級的學生尤其需要老師經常性的提醒。學會傾聽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生動、有趣、精彩,才會使我們的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5. 教師要當學生傾聽的榜樣
老師是孩子們的榜樣,老師的一舉一動會無形中影響孩子的表現。當孩子在發言的時候,老師應帶頭傾聽,做到決不在孩子發言的時候,隨意打斷或做其他的事。無論學生發言的質量如何,我們都要專心去聽,久而久之學生受到影響,也能夠學會傾聽完再表達自己的意見。從這一點來看,作為教育者的教師既承擔著培養和發展學生傾聽能力的責任,也負有發展并運用自身傾聽能力的責任。對于后者,可以認為,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傾聽可以增進師生溝通,促進理解,最終實現教學相長。
6. 積極評價,使學生樂于傾聽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獲得學習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心中的自豪感,這就是教育工作者的一條金科玉律。"適當地評價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同樣也有助于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教師不要吝嗇你的表揚,及時恰當的表揚能讓學生品茶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滿足感。我經常對學生說:我看到一雙睜得大大的眼睛正專注地看著,耳朵非常認真地聽著別人說話呢,真棒!當聽到我說這句話時,就有一部分學生"唰"地把眼睛睜得打打的,手端正地放在桌上,全神貫注的準備著挺別人說話。我經常這樣評價我的學生:"你學會傾聽別人說話了,真了不起。""你懂得尊重別人了,是個講文明禮貌的好孩子。"
播下一種行為,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學會傾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師鍥而不舍的努力。只有學生學會傾聽,才會使課堂教學更生動、更精彩,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篇5
父母是孩子學會傾聽的最好榜樣
在家庭中,爸爸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是孩子學習傾聽的最好榜樣。通常自家人在交談時比較隨意,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到孩子。因此,即使是在家里爸爸媽媽也要特別注意交談時的方式和禮儀,專心聽對方講話,不要同時做其他的事。其次,告訴孩子在聽對方講話時應耐心聽完,不要搶話、插嘴;特別是在上課時要做到安靜地聽、專心地聽,不做小動作,不影響別人,讓孩子懂得影響別人的聽講也是一種不禮貌的表現。
下面推薦幾個鍛煉孩子傾聽能力的方法――
按指令行事法
以“游戲”的方式,引導孩子按照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事,執行一些小任務,或完成一些相應的動作,在鍛煉傾聽的同時也鍛煉了孩子對語言的理解能力。在引導孩子的時候,除了語言,還可以配一些動作和手勢,結合培養他的注意力。
聽辨錯誤法
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錯誤的、與事實相反的語句,引導孩子進行識別,并請他糾正。注意:設計的語句一定要建立在不違反原則的基礎上,比如:小雞嘎嘎地叫著,貓咪蹲在門口啃肉骨頭,等等。
聽故事法
在給孩子講故事前,不妨先設置幾個小問題,比如:故事的名稱、時間、地點和內容分別是什么?故事中關鍵的對話有哪些?最后的結果又是怎樣?講完故事后和孩子一起分析,讓他一一作答;如果是簡短的故事還可以讓孩子復述一遍,以此檢驗他的傾聽能力和記憶能力。
聽樂曲法
聽音樂、聽歌曲也可以大大提高孩子的傾聽能力,并感受音樂的內涵。聽音樂前你可以讓孩子特別注意:能聽出幾種樂器的聲音?能不能模仿樂器的音效?欣賞歌曲時同樣可以向孩子提出問題,比如:歌詞唱的是什么?要是能模仿唱兩句就更棒了。挑選適合孩子的音樂和歌曲,并以朋友的身份引領孩子一起聽、一起想、一起做,孩子肯定興趣大增。
游戲傳話法
“傳話”游戲是一款比較經典的游戲,即媽媽貼近孩子的耳邊小聲地說一句話,然后讓他小聲地將原話傳給爸爸,最后由爸爸大聲說出來,聽聽正確與否。傳話的人越多難度越大,叫上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起玩,孩子會覺得更有意思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讓孩子幫助傳話,比如替媽媽叫爸爸做某件事,剛開始時可以是一件事,以后可以兩件、三件一起傳。
其他鍛煉傾聽的小游戲――
小游戲1:搶椅子
椅子數個擺放在屋子中間,大家在椅子邊聽音樂邊走動,音樂停止后搶椅子坐下,搶不到的為失敗者,然后繼續下一輪。
小游戲2:小鳥飛飛
用鼓聲或音樂設定好小鳥“起床”、“吃飯”、“飛翔”、“回家”等指令,由孩子扮演小鳥,媽媽發出各種指令,“小鳥”必須按照指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篇6
關鍵詞:幼兒;傾聽習慣;言語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3-0139-01
表達能力與傾聽能力密不可分,想要發展孩子良好的言語能力,我們就要先培養其傾聽習慣,讓其在不斷的獲取、理解中學會表達,促進語言的積累,逐漸適應人際環境,嘗試表達交流。在培養孩子傾聽習慣的過程中,要以引導為主,有意識的滲透到一日活動中,結合實際教學活動采取有效措施,讓孩子在愉悅的游戲、學習氛圍中快樂成長,也要避免急功近利,影響孩子正常的能力發展。
1.幼兒傾聽能力現狀分析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言語傾聽、理解要達到以下目標:能安靜傾聽別人說話,懂得認真傾聽是尊重他人的表現,在聽的過程中準確掌握內容,正確理解。由此,我們要重視幼兒傾聽習慣及能力的養成。
在如今的幼兒園,經常會有兩種現象,一是當教師和孩子或其同伴說話時,其他孩子就在一旁吵鬧,做自己的事,不愿意傾聽別人的談話;二是在課堂上,有孩子在發言,盡管表達的內容很有趣,但其他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無法認真傾聽,獲取重要內容。當老師請他們回答問題時,他們確什么也答不上來。
2.幼兒傾聽習慣問題迭出形成原因
良好的傾聽能力是幼兒獲得知識的前提,它對于發展幼兒語言、思維十分有益。那么為什么在教學活動中孩子們會不愿意聽,在現實生活中,幼兒的傾聽能力較弱,分析這一情況,我認為孩子在傾聽方面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是語言環境變得復雜。孩子在上幼兒園之前,所處的語言環境比較單一,以一對一、一對二的形式為主,在交流過程中,孩子能認真傾聽,準確獲取信息。但是到了幼兒園,孩子融入了集體環境,他無法意識到自己的定位,不僅是需求的表達者,還是一個聽者,這就導致其不能集中注意力傾聽,使得傾聽效果很不理想。
第二,是教師、家長的不重視。如今很多幼兒園對于孩子傾聽習慣及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面對現存的問題不及時改善,使得孩子意識無法更正,錯失教育的最佳時機。而在家里,孩子都是"小皇上"、"小公主",說的話都是"圣旨",只要不過分家長都會聽取、滿足,這讓孩子自我意識加強的同時忽略了傾聽,影響了傾聽能力的形成。
第三,是幼兒自身能力不足。幼兒的能力存在個別差異,有些孩子的傾聽能力比較強,在每一項活動中都能較快的聽懂老師的話,并且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而傾聽能力弱的孩子,卻往往聽不懂,聽不清,缺乏傾聽別人說話的耐心,這也是導致他們不愛聽的原因。
第四,是個別幼兒表現欲強。有些孩子聰明活潑,非常愛表現,希望自己能脫穎而出,得到老師的關注。因此,這些孩子在集體活動中常會急于表現自己的想法,往往會不好好聽別人講話,會打斷他人的說話,自顧自的說出自己的答案或見解,所以幼兒有時候對老師的要求根本沒聽清楚或聽得不完整。
3.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策略
從小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為幼兒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認真傾聽"這個習慣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教師花時間,下功夫,采取多種手段與方法,逐步培養而成的。孩子傾聽意識及習慣的養成可落實到日常教學中,根據其特點及喜好采取有效措施,引其安靜傾聽,認真傾聽,理解他人的說話內容,進行自主的語言積累,并嘗試表達。久而久之,幼兒就養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
在開展活動前,我們要先讓孩子安靜下來,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不然會影響活動進行,無法保障活動效果。孩子安靜下來后,注意力集中了,這時我們再進行教育教學活動,不僅能營造良好的氛圍,還能讓孩子建立一種規則意識,促進其傾聽意識形成。
篇7
傾聽是一門學問。它是人類極為重要的感知世界的方式,而傾聽的根本就是為了對話。人類在“傾聽一對話”中學習成長,創造了現代文明。從本質上講,課堂是對話的天堂,一定是要既有來言,又有去語,這就離不開咱們的耳朵,因為傾聽是對話的前提。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學習中的傾聽是理解的一種方式,是對話的一種態度,是一種語文能力,是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生命活動。語文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學會傾聽。”這里的“傾聽”比平常所說的“聽”要更進一步:它既要求學生“聽見”,還要求學生對所聽的內容進行欣賞、理解、消化、批判等一系列處理。所謂“厚積而薄發”,“聽”也是積累的一個重要途徑,只有善于傾聽的人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一、激發興趣,樂于傾聽
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教師要用充滿魅力的語言去吸引學生的眼睛與耳朵。針對小學生好動、表現欲強這一心理特點,我在教學中經常結合教學內容、生活實際,引導學生認識到“傾聽”在學習、生活和交往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傾聽興趣。比如,在教學時將“聰”的右邊偏旁“總”上邊的“點”和“短撇”看作人的兩只眼睛后,告訴學生:“聰明的孩子首先是一個善于傾聽的人,因為‘聰’字把大大的耳朵擺在第一位,會動耳傾聽的孩子才是聰明的孩子。其次呢,聰明的孩子會動手、動口和用心,‘用心’是基礎,放在‘聰’字的右下角,我們只要平時注意做到“用耳聽、用眼看、用口說、用心想”,就一定會聰明起來。這樣.學生在學習漢字的同時又掌握了學習的方法。不知不覺中培養了傾聽的習慣。
二、以身作則,學會傾聽
傾聽可以增進溝通,促進理解,最終實現教學相長。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說話的習慣,會給學生養成傾聽習慣,樹立可感的榜樣。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我注意做到用心聆聽學生的發言,每當學生發言的時候,我都會停下所有的工作,認真仔細地傾聽他們的發言,無論是說對了還是說錯了,無論是說得清楚明白還是語無倫次,決不在學生發言的時候,做其他事,決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讓每個發言的孩子產生這樣的情感體驗:老師每次都能耐心地聽我發言,我也要專心傾聽!同時對于那些能認真傾聽他人發言的同學,我會及時表揚他們,讓其他學生有學習的榜樣。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三、評價激勵,認真傾聽
小學生由于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容易分心,因此要采用多種激勵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愿意傾聽。我常常有意走到“聽眾”中間,和孩子們一起“聽”,讓他們明白,“傾聽”不光是老師的事情。在傾聽學生發言的時候,我注意環視周圍,以了解學生聽的情況,并對聽得認真的孩子及時表揚,對聽得不認真的及時提醒。“會聽講的孩子是最聰明的孩子。”“你的小耳朵可真靈!”“你聽得最認真了,這是尊重別人的表現!”“老師喜歡積極發言的孩子,老師也同樣喜歡專心傾聽的孩子。”……另外在語吾激勵的同時,我會適時把漂亮的小印章頒發給認真傾聽的孩子。這些小獎章對孩子來說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孩子們的仿效意識很強,往往表揚的是一個,受益的將是一大片。這些評價就像興奮劑,把孩子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很多學生上課聽講比以前好了很多。當然,更多時候.激勵是在無聲中及時進行的,它與教學過程融為一體。學生是敏感的,教師的一些細微改變,他們都能感受到。所以,在與學生的交往互動中,從教師內心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賞,對正在傾聽的學生來說都是莫大的鼓舞。
四、方法指導,善于傾聽
在課堂中,我經常對學生講:“聽別人說是一種修養,使別人聽是一種藝術!”。除了強化傾聽的意識以外,我還注意了細化訓練,注重教給學生一些傾聽的方法。一是在聽同學發言的過程中,一定要集中注意力,要聽清同學發言的思路,弄清同學為什么有這樣的想法,這種想法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或者有什么精妙之處,并要求學生眼睛看著書或筆記本,要聽清發言人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二是不隨便給予否定,即使遇到大家持有不同的觀點或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也不要隨便斷然否定別人的意見,表達自己意見時也要以“我認為……”,“我想補充說……”等方式參與交流。這樣既尊重了他人,又體現了理解,創設了平和的交流氛圍。三是不打斷同學的發言,特別是當同學的發言有錯時,一定要等他把話說完再給予適當的評價。四是當別人提出與自己不同的意見時,要能虛心接受。五是傾聽時要善于抓住要點,不要太關注細節,不能只被一些有趣的內容吸引了,要始終抓住重點。
播下一個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個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播下一個命運,收獲一種人生。傾聽具有一種神奇的力量。它可以讓人獲得智慧和尊重。聽是學習的精髓。培養好習慣,應從學會傾聽開始,相信我們的學生在傾聽中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與快樂!
篇8
一、傾聽低效現象回放
公開課鏡頭一:
教學內容:3A Unit 1 Hello Fun time and Cartoon time 教學
授課對象:三年級的學生
授課教師:A老師。工作一年。
在某堂課新授教學結束后教學實錄:
T: Now,let’s act the dialogue. S1 and S2,come to the blackboard, please.
S1和S2來到講臺前,開始分組表演對話。下面的同學開始講話,很吵。有的下意識用書擋住老師的視線,與其他同學小聲談論與學習內容無關的話題;有的毫無目的,很茫然地向四處張望;有的肆無忌憚,自言自語說著無用的內容;還有的眼睛看著表演的同學,但會偶爾地插入一兩句自己的聲音……一個班45人,大約有一半的學生未注意聽講。值得關注的是,在整個表演環節,學生們都不能很認真地去聽,而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并沒有及時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
【心理分析】從一個旁觀者角度來看,筆者推測學生們是這樣想的:“想表演的自己舉手”“他去表演,又不關我的事”“老師在講臺上正忙,沒空看我,正好說話”“為什么別人能講,我不能講”……等等。
公開課鏡頭二:
教學內容:4A I like dogs Story time 教學
授課對象:四年級的學生
授課教師:B老師。上課富有激情,口語好,是一位很有想法和創造力的老師。
T: Do you know any other animals?
S3: Pandas.
S4:Elephants.
…
T: Well done. I like dogs. What about you? I like ...
S5: I like cats.
S6: 老師,S7踩我腳。
“哈哈哈……”頓時下面笑聲一片。B老師無奈地嘆口氣,讓“肇事者”站了起來。很快,學生繼續接龍,表達自己所喜歡的小動物。B老師很快發現有個學生好像在開小差,于是就請他回答問題。這個學生愣了半天也沒反應過來。很顯然,當別的同學在回答問題時,這個學生根本沒聽,他沉浸在自己的思維中。
【心理分析】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只要學生對所要做的事情感興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則是事倍功半,學生看似在“聽”,實際思想已經在開小差。在以上的案例中,老師采用的是開火車的方法,有些學生認為不見得輪得到自己,所以玩玩也無可厚非,沒想到有人“舉報”。
公開課鏡頭三:
教學內容:6A Unit 1 Public signs 詞匯句型板塊教學
授課對象:六年級的學生
授課教師:C老師。教齡13年,有著豐富的課堂教學經驗。
T(師用PPT出示Part D的圖):Now talk with your partners and guess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學生們立刻展開討論,完成得非常快。大約1分鐘,就有許多只手舉了起來。
T: S8 and S9, please.
只見這兩個學生很開心地迅速站起來回答問題,其他同學依然很激動地喊著“Let me try”,句子只聽到后一半。這邊S8和S9同學的話音剛落,那邊搶著回答問題的同學又是一句大聲的“Let me try” ……
這節課課堂氛圍自是好得不必說,學生們回答問題也非常積極,這種現象在高年級還是挺可喜的。可是學生們能聽到多少,聽懂多少,聽會多少,就要打一個問號了。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同學,“Just like a piece of cake”,可對于那些能力比較弱的同學,他們失去了很好的通過“聽”來校正、檢驗、證明自己的機會。老師甚至認為這是孩子課堂積極表現的最好體現方式,也滿臉笑容地聽之任之。在這番“熱鬧轟炸”下,學生連對話內容都聽不清,更別說有效的反饋了。
【心理分析】在這節課中,師生都認為這是一節非常成功的公開課,因為氣氛活躍,孩子們發言積極。聽懂的孩子洋洋自得,聽不懂的孩子默默無聞。老師根本沒意識到課堂存在問題,而是認為自己組織有效,課堂“熱熱鬧鬧”,堪稱“高效課堂”。
二、傾聽低效現象成因
1.原因解析一:生理層面上,聽力理解是個復雜、積極、多層次的思維過程,是諸多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它涉及語音、語調、詞匯、句型、句法、語言和非語言等方面的知識;心理層面上,聽是一種復雜的過程,它不僅包括通常所講的聽,也就是接受言語信息,而且包括聽懂,即識別、判斷和理解所聽到的聲音信號。也就是說當孩子們在聽的同時,大腦也要相應地做出反應。當孩子們覺得累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拒絕繼續聽。
2.原因解析二: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持久,這其中自然也包括聽的注意力,具體的研究可以更深一步解釋為什么。小學生注意不夠穩定,不易持久,有意注意雖有發展,但還很不完善。當孩子在老師教授新知時,他的注意力會潛意識比較集中,也在積極主動思考。當老師布置任務時,孩子們的思維會立刻放松下來,自然也就很活躍。在老師請同學展示時,孩子們的思維依然處于活躍狀態,因為有意控制意識沒有那么強烈,所以孩子們就仍然選擇自我放松。聽的過程和效果就大打折扣。
3.原因解析三:“破窗效應” (Broken Windows Theory)。由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及喬治·凱林(George L. Kelling)提出,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在課堂教學中可以理解為當課堂上有一個孩子不認真聽講,講話或做其他事情的行為被放任存在,講話或做別的事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多。越是低年級的孩子越明顯。所以只要有一個孩子不認真聽,老師就應快速將他“拉”回到課堂,認真聽講。
4.原因解析四:雖然近幾年,英語課堂逐漸回歸理性,但還是有不少教師費盡心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把課堂變成了熱鬧的表演秀。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孩子靜靜地、耐心地傾聽別人的發言,能排除外界干擾專注地聽,不打斷別人的發言,邊聽邊思,對傾聽內容進行辨析,最后形成自己的見解。
三、傾聽低效現象解決策略
1.明確聽的目的。當孩子明確了活動的目的時,聽的注意力保持的時間會明顯長一些,也就更愿意聽教師的。例如,在教學公共標志內容時, 教師不妨做一個小實驗,讓孩子說說自己所知道的公共標志。一是對孩子說:“你知道哪些公共標志?”二是對孩子說:“老師請同學來說說你所知道的公共標志。其他同學注意聽,看誰能補充更多。”很顯然,在第二種情形下,孩子聽的注意時間要長一些。
2.多感官參與,多手段融入。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戲中孩子往往能保持更久的聽的注意力,遠遠高出他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水平。比如在教授牛津版4B Unit 9 Breakfast Part E部分時,我采用了游戲教學法。當時對話中有這樣一個句子Can you use chopsticks? Chopsticks對才學英語沒兩年的孩子們來說太長了,也太難了。我當時就帶了6個碗,2個乒乓球,一雙筷子,一把勺子,用“夾球游戲”展開教學。對上來的同學問Can you use chopsticks?Can you use a spoon?學生們為了獲得玩游戲的機會,聽得格外仔細,也學得很快。
3.注重知識的反饋。筆者在課堂教學中發現,多反饋,多互動,孩子們會更愿意聽。比如在上Ben’s birthday這一課,我請同學依次來說說自己的生日和想要的生日禮物,其他同學一定要注意聽,看誰對班上的同學了解得多。同學們聽得很仔細,能很清楚地知道哪個月哪個同學過生日。Whose birthday is coming?還有的同學準備給好友一個驚喜。學生不僅認真聽了,而且還用心記了。
篇9
為什么要善于傾聽?
曾經有個小國的人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小國的人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皇帝想了許多辦法,請來珠寶匠檢查,稱重量,看做工,都是一模一樣的。怎么辦?使者還等著回去匯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
最后,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著三根稻草,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里,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后掉進了肚子,什么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自然賦予我們人類一張嘴,兩只耳朵。也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傾聽是取得智慧的第一步,有智慧的人都是先聽再說。善于傾聽,才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積極聆聽是暫時忘掉自我的思想,期待,成見和愿望。全神貫注地理解講話者的內容,與他一起去體驗,感受整個過程。這是一種溝通技巧,可以通過學習和鍛煉得到提高。
現在來看看聽話這件事情,我們要注意哪些問題。所謂聽人家講話,不是說就像傻瓜一樣張著嘴巴一直聽,這里還有幾個建議、
建議1、提問題
根據研究,別人在講話的時候,如果你常常提問題,會讓他認為你在注意聽他講話,覺得話題非常有興趣。人講話時最害怕的是對方一點聲音都沒有,弄得自己都不知道別人對這個話題有沒有興趣。所以與人溝通時,不要只會聽,不時地提問一兩句,這樣他會非常愿意一直往下講,而且會講出你想知道的內容。
建議2、有話也要少講
這個建議有什么好處?其一,顯示出你對對方的尊重;其二,留下空間自己去思考。
建議3、不要批評
批評有兩個缺點、其一,沒有把話全部聽完就批評;其二,看不起對方,認為對方不懂。主管在批評別人的時候,從不給人家面子。你以為這樣很厲害,其實人家早已把話咽下去了,你什么也聽不到。嚴重的是,這還會造成連鎖反應,被你批評的人會馬上與其他人講、你們以后最好也不要講話了,我才講了兩句他就把我罵了一頓,我后面還有十八句沒講呢!
建議4、不要打斷
不要打斷與停止說話不太一樣。停止說話是你不要發表意見讓他發表,不要打斷是不要在別人的話中間插話。這是一個禮貌問題。
有一次,我跟太太在講話,我的老大那時侯還很小。他沖過來說、爸。我說、阿乖,我在與你媽媽講話,你不要打斷。這是一個很不禮貌的行為,以后看到爸爸媽媽在講話,你有事情就站在旁邊,我會問你。好吧?后來老大就學會了,我與他媽媽講話的時候,他一過來就站到旁邊,我就說、有事嗎?爸,我可以跟你講話嗎?說吧,什么事情?
我老大養成了這個習慣,以后到法國、英國讀書和求學,人家都說他很懂事,其實他原來也不懂事,那個好習慣是后來養成的。
與別人講話的時候,不要打斷對方;別人在認真講話時,旁邊過來的人也不要打斷。所以,下次你看到別人在溝通,你走過去的時候,最好就站在旁邊,而不要說、哎。
建議5、集中精神
與下屬溝通時集中精神,下屬一定認為你是一位很好的主管。所以,人與人溝通要集中精神。下屬在與你講話的時候,盡量不要一邊看公文,一邊回應他,也不要在下屬的面前打手機。這都是精神不集中的表現。
在客戶面前,更要養成把手機關起來的好習慣。有一個業務員要把油賣給某公司,可那天那個家伙在總經理面前打了四次手機。打第四次的時候總經理就跟他說、你好像很忙啊?他說、哎。 總經理說、你出去把手機打完了,再進來跟我講話,我希望你再跟我講話的時候,不要開手機。他說、對不起,對不起! 最后,總經理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你要把這個壞習慣改過來。年輕人,我給你個忠告,你這輩子要想讓客戶喜歡你,最好在客戶面前,你的手機永遠不要響起。
建議6、站在對方立場
我們常常以為站在了對方立場,而事實證明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站在了對方立場。例如,有人要自殺,打電話來求助,你說、你不要自殺,這個世界不是很好嗎?人活得應該很愉快。這句話看似站在對方的立場,其實不然。想一想,一個要自殺的人怎么可能體會到這個世界的美好呢?如果體會得到,他就不會產生自殺念頭了。可見上一句中這個世界很好只是我們自己的立場而已。
有一位農夫使盡力氣想把小牛趕進牛欄里,可是小牛的腳就好像是被釘牢在地上一樣,絲毫不為所動。農夫的太太正好出來,她不慌不忙地把自己的食指放入小牛嘴里讓它吮吸,很快就把小牛牽進欄里了。農夫的太太就是站在小牛的立場替它考慮的,她知道小牛現在需要什么。用這樣的方法就是大象我們也可以使它移動。
站在對方立場就要替他去解決他的問題,從他的角度去思考。比如你的職員要下崗了,你不要對他說、下崗的又不只你一個,不要難過。而應該耐心地跟他說、下崗這件事情在公司是一個政策。不過,我們可以坐下來一起研究研究,你看我能幫什么忙? 至少你是他的經理,更舒服更實際一點的,你可以跟他說、我先把我這個月的薪水撥四分之一給你。他會抱著你哭。所以,安慰人的時候不要講風涼話,要講切乎實際的話,多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思考。
有一學者說、為了讓自己成為受人歡迎的人,我們必須培養一種設身處地的能力,也就是拋開自己的立場置身于對方立場的能力。
汽車大王亨利福特說、如果有所謂成功的秘訣,那必定就是指要能了解別人的立場。我們除了站在自己的立場上考慮之外,也必須要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的處事能力。
建議7、讓對方輕松
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與別人講話,這叫做有壓力。心理醫生與患者講話的時候,從來都不是面對面,他們的做法是兩人一起躺下,眼睛一起看天花板。根據精神學的研究,精神病患者和有躁郁癥的患者,他的眼睛如果看到的不是人,而是天花板,他就會吧啦,吧啦,吧啦一直講下去。心理學早就將這件事情告訴了我們,所以盡量不要坐在你的位置上面與部下講話。
自檢
1、有人來與你說話,你是坐在大椅子上面跟他們講話,還是與他們一起坐到小沙發上講話?
2、你認為開會就必定在會議室嗎?
很多人開會都喜歡在會議室。根據人的反應和精神,在同一個地方以同一種模式和同一群人開會通常會沒有創意,所以公司一開會,就進會議室,會開久了一點創意都沒有。開會不必非要在會議室,還可以在公司的大廳開會,也可以站在門口的玄關開會,甚至可以站在樓下馬路旁邊的慢車道上開會。
有公司曾經做過一個很有趣的實驗,有一次總經理把手下帶到海邊去開會,而且規定全部都穿泳裝。他們租了一個大桌子,在浪潮澎湃的海邊,大家把手按在桌子上在那里開會。結果開完會回去后,員工們都跟總經理說、下次還要不要再來?總經理第一次發現他們對開會那么有興趣。為什么?其實是那個景觀讓員工放松。那一天會上所談論的事情其實非常枯燥,而且是有壓力的事情。這個實驗證明,講話與談判的時候,只要對方一放松事情很容易溝通,對方一緊張事情就不好溝通了。
建議8、控制情緒
所謂控制情緒,就是不要用情緒化的字眼,不要拉高你的聲調,不要放大你的分貝,會講話的人是不怒而威。做主管是要威,而不是怒。怒會讓人害怕,威會讓人折服。所以我們要不怒而威,話要威嚴有分量,不是大聲嚷嚷,大聲嚷嚷咆哮只能說明你這個人情緒不好。一天到晚嚷嚷,這個樣子就不像個總經理,坐到總經理的位置上,怎么可能用這種方法去表達呢?聰明的管理者會非常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再火也不會發怒。
建議9、注意小動作
所謂小動作,就是這個動作不雅,而且會產生一些聯想。作為領導者,平時要養成好習慣,在聽人家講話或與人家溝通的時候,不要總是給人家感覺你有親密關系,一講話就低聲就關門,一動就到墻角就到樹底下,等等,這都是傾聽和溝通當中很大的忌諱。這些小動作平常都要避免的。
第一,講話不要在角落。
那會給人家感覺到你有秘密。有一次,一個總經理到他們的家具部去。那個店長跟他說,能不能借一步說話?好文雅,借一步說話就是到角落里去講,到外面樹底下去講,到那個墻角去講。總經理馬上就暗示他說、邱店長,我們都是主管,到角落講話,到樹底下講話,人家就會認為我們在談秘密。
總經理還說、邱店長,你也是管這個門店的,我希望你注意一件事情,講話就要光光正正、大大方方地講,不要到角落去講,不要在洗手間講,不要在墻角旁邊講,不要在樹底下講,真的不能夠給別人聽到,晚上到我家去,或者是下班的時候我請你去喝咖啡,我們到那里去講。
第二,不要關門。
一關門又犯了一個毛病,在談秘密。總經理講話盡量不要關門。很多公司設計辦公室,隔間那個不透明的部分大概只有桌子那么高,上面的部分全部是透明的,這樣做的意思不是說防止他睡覺,是大家不要有隔閡,后來有人說這樣有壓力,所以又改了另外一種方法,就是腰部以下是不透明的,然后頸部以上也是不透明的,中間有一條是亮的,總之就是不要做成封閉的。
但是很多總經理講話的時候,不但喜歡關門,關下門時還要做一個動作像小偷一樣伸出頭去看一看,這個動作非常不好,所以做主管不要有這種小動作,不要一動就跑到角落去講,一動就把門關起來講。
第三,不要壓低聲音。
同樣的道理,一壓低聲音人家就感覺到有秘密。有人講話講到重點的時候,突然聲音會很小,有的還故意用手遮一下,這都是暗示別人,我們正在談秘密,我們中間是有關系的,我們有派系。何必要在公司弄成這樣呢?
第四,不要狼顧。
狼顧是面相學的一個專用名詞。狼在跑的時候會回頭,因為狼是個天生非常狐疑的動物,對其他的動物有防備。所以狼有個習慣,在跑的時候經常回頭,這個動作在面相學上稱為狼顧。很多人在講話的時候,也有這種小動作,這是一個壞習慣。
最后一點,不要感覺到你們很親密。
篇10
太姥山,屹立在這片大地上,巍峨無比,這亙古的巨石不被外界的一切干擾,靜下心,仔細聽,多么沉重有力的心跳啊!仿佛在顫抖這天下。來到這,雖不是秋天,我不禁感到了幾絲秋的涼意。步入花徑的圓拱門,遍地青草,綠,是播種者的希望,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微風撫過,帶走了一絲溫暖,帶來了一片“沙沙”的響聲。閉上眼睛,仔細聆聽,你可以感覺到風在歡笑,樹在舞蹈。
慢慢走,來到了一座寺廟,不禁想起了白居易的“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杯欲飲無管弦……”當初,他不也是在廬山大林寺寫下了這首《琵琶行》與《大林寺桃花》嗎?草堂門前,鮮花小草,流水淙淙,仿佛在為人們講述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雖已過了四月,無福享受那份桃花之美,但那首《大林寺桃花》實在讓人回味無窮。
繼續走著,走著一邊欣賞著大自然的壯麗和諧,一邊諦聽著萬物的聲音,一切顯得多么美妙。只有此時,我們的靈魂和諧的共處,了解你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