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組織概觀范文

時間:2023-04-08 20:23: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際組織概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國際組織概觀

篇1

研 究 國 際 制 度 復 雜 性 理 論 的 學 者 經 常 用 制 度 重 疊 ( overlapping institution/institutional overlap)來描述兩個國際制度之間的重疊關系。所謂制度重疊就指是兩個國際制度在成員與功能上的重合。 根據以上定義,我們把重疊性國際組織界定為兩個或多個國際組織在成員與功能上的重合。協調國際組織間關系是指在成員國的推動下兩個重疊性國際組織建立起制度化關系。兩個國際組織從制度重疊到建立起制度化關系需要一個過程,也需要動力去推進。

重疊性國際組織的成員國有兩類:單一成員國與多元成員國。多元成員國是指同時具備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國際組織成員國身份的國家。它們具有多重身份,可以參與兩個國際組織決策過程;而單一成員國則是指只具備一個國際組織成員國身份的國家。它們只能參與一個國際組織的決策過程,即便是作為伙伴國,或者觀察員身份參與某個國際組織的決策過程,但單一成員國一般沒有正式表決權因而無法決定這些國際組織的行為。如果說一個國際組織的決策結果是經過其成員國間的博弈而成的話,那么由于多元成員國的存在,一個國際組織的決策結果會直接影響另一個國際組織的決策過程。這些多元成員國在兩個國際組織之間發揮著“連通器”的作用,可以將兩個組織之間直接聯系起來。因此,重疊性國際組織間關系的協調主要是由這些多元成員國來完成的。

我們把重疊性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分為兩類:分離性重疊與制度化重疊。為什么要劃分為這兩類關系,我們先得從制度化說起。

羅伯特·基歐漢指出,制度化就是指行為體之間存在具體、持久的決策與行動規則和程序。事實上,制度化意味著制度的出現以及相關行為體在制度框架下行為的模式化。因此,國際組織間關系的制度化就是成員國對兩個國際組織之間關系進行一種制度性安排,從而建立起兩個組織互動的規范與原則。 國際組織間關系的制度化是一個過程。也就是說,在最初階段即便兩個國際組織發生了制度重疊,但它們之間處于分離階段,經過行動規范和規則的建立才發展到制度化聯系階段。因此,我們可以把重疊性國際組織的前制度化階段稱之為分離性重疊,把已經建立制度化聯系階段稱之為制度化重疊。所以,這里所說的分離性重疊是針對制度化重疊而言的,它描述的是兩個重疊性國際組織之間沒有建立任何行為規范和決策程序的狀態。例如,美洲國家組織和南美國家聯盟之間既有重疊的成員,也有功能重合,尤其是在 2009 年南美國家聯盟建立南美防務理事會之后,兩個組織的功能重疊度越來越高,但至今為止二者之間并沒有建立任何制度化聯系。

我們提出兩個組織的多元成員國是推動兩個國際組織建立制度化關系的主要力量。那么,需要解答的問題就是這些多元成員國此舉的目的是什么? 我們發現兩個重疊性國際組織從分離性重疊到制度化重疊與這兩個國際組織的多元成員國所面臨的交易成本有關。當國際組織的分離性重疊提升了多元成員國的交易成本時,多元成員國便會去協調重疊性國際組織之間的關系,其結果便是重疊性國際組織之間關系的制度化。我們的解釋是建立在兩個邏輯之上:一是交易成本與制度化的邏輯;二是國際組織的分離性重疊與交易成本之間的關系。 

篇2

關鍵詞:工學結合;施工組織;課程改革;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3-0063-02

一、引言

隨著高等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也迎來了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我院設置的建筑工程技術主要面向建筑業,培養在建筑施工一線能從事建筑施工技術、施工管理、建筑工程技術經濟分析工作,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能施工、懂設計、會預算、善管理”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對專業核心能力之一“善管理”的培養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按照高職教學的要求,我們對《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課程進行了積極的教學改革和實踐,從課程體系的重構、課程內容的組織、學習情境的設計、項目載體的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選取到學生能力測評的建立等多方面,進行充分的研究,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

二、課程體系重構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堅持“以行業為依托、職業為特色、能力為本位、質量為準則”的先進教育理念,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結合的發展道路,主動適應建筑業發展的需求,以人才市場需求變化和學生就業為目標適時地進行課程體系的重構。課程體系是指為了實現培養目標而精心設計的所有課程的總體結構。它以人才培養目標為依據,以培養崗位職業能力為基礎,參照建造師相關職業資格標準,按照“理論教學模塊化,實踐教學項目化,素質教育經常化”的思路,重構課程體系。

根據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以“施工員”為典型的工作崗位,在實際工作工程中,先后工作過程分別是“識圖圖紙會審編制方案施工竣工驗收”,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建設,是對原有以理論知識教學為主的學科性課程體系的解構與新的行動體系重構的過程,建立一個將教學過程與工作工程相融合課程體系,對于本門課程要求學生學完《建筑工程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后能夠獨立地編制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把課程教學和工作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實現了對學生專業核心能力“懂設計”的培養,同時也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課程內容設計

課程組通過調研,結合重慶科創職業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工作的情況反饋,對原有的課程內容進行全面改革,以真實的工作項目的施工組織工作任務為載體,圍繞典型工作崗位要求,形成與實際工作工程相對應的教學項目。本課程總共分為3個學習情境,10個教學項目,每個項目對應完成一項實際工作過程中的工作任務,例如情境1中項目一信息收集,要求學生分組完成圖紙會審并形成會審記錄,情境2中項目二施工現場平面布置。作為教學工程的重點,這一項工作,在我們實際的工程中也是尤為重要的,那么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真實的重慶科創職業學院的工程,講解真實遇到的工程環境,讓學生以真實的工作過程去學習,最終能夠繪制一張施工平面布置圖,情境3中的項目4施工進度調整作為教學過程的重點和難點,在真實的工作過程中,實際工程在施工過程中會遇到類似于連續降雨等施工條件的改變,要求學生能夠進行施工進度的調整。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要求學會一個繪制進度計劃的軟件等教學任務,通過以上典型工作任務的學習,可以保證學生的理論和專業知識扎實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

四、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

教學方法以實際工程項目引入教學內容,整個教學按照“任務導入、任務分析、操練(應用知識和技能)、深化(加深對知識和技能的體會)、歸納(知識和技能)、評估反思”六個步驟完成項目教學工程。在進行項目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每個小組選一名組長,分別扮演施工單位、建設單位、監理單位、勘察單位等角色,在組長的帶領下,小組成員之間互相配合完成本小組的項目任務,在每個任務完成之后,由組長之間進行項目評價,交流學習。最后教師以點評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枯燥無味,使學習變得有趣味,也很好地促進了實訓項目的開展。在教學工程中,除了采用以上的“六步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角色扮演法,還結合施工現場教學法以及視頻多媒體教學方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工作,工作中學習。

五、學生能力評價

按照“能力為主、知識為輔;過程為主、結果為輔”的原則,權重知識考核30%、過程考核40%、結果考核30%的考核辦法。其中知識考核包括基礎知識、理論知識、應用知識;過程考核包括工作計劃、工作實施、工作檢查、操作技能、團隊合作、獨立性;結果考核包括成果整理和成果質量。這樣的考核辦法強調對學生學習中的工程性考核,把學習的態度、表現納入評價指標,全方位對學生進行評價,積極引領學生提升職業素養,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結束語:

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與管理課程建設與改革,有效地解決了以往職業教育中理論與實踐、學習與工作之間相互脫離的問題,采用以項目施工過程為主線,以實際工程任務為導向、按技能項目進行構建課程體系,分解從“閱讀圖紙工程開工基礎工程主體結構裝飾工程工程竣工驗收交付使用”各個施工階段的崗位技能,將職業崗位標準融入教學內容之中,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專業實踐與職業崗位標準有機融合,使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保持一致性。學生邊學習邊實踐,以“學”指導“做”,以“做”促進“學”,更好地體現“工學結合”的要求,項目式的教學模式,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實現了“教、學、做”一體化,實現了畢業生零距離就業。

參考文獻:

[1]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篇3

各區縣房地局:

現就合居單元樓房、半地下室、地下室和無門窗裝修的棚子的計租問題,通知如下:

直管公房中合居單元樓房按非成套住房計租,單位自管公房中合居單元樓房是否按非成套住房計租由產權單位確定。地下室和無門窗裝修的棚子按非成套住房計租。成套的半地下室按成套住房計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