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交流與合作范文
時間:2023-04-27 08:28: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國際交流與合作,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殘疾人 康復輔具 標準化 國際 交流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趨勢的發展,各國的競爭越來越表現為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為對國際標準主導權的競爭。發達國家把標準化發展戰略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復輔具標準化戰略作為其中一部分,也受到非常的重視。中國作為全球康復輔具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如何在康復輔具領域參與全球競爭,對康復輔具標準化提出了全新挑戰。在此背景下,我們一方面要立足國內,認真做好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積極參與國際康復輔具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康復輔具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際競爭水平。
1.1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信息時展的需要
在信息時代,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促進康復輔具業發展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從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專業角度來說,可以說“弱國無外事”,有無充分的高水平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當代信息技術的革命使全世界融入一個共同的大圈,使我們不可能脫離外部世界而在封閉的環境中健康快速的發展。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各方面,我們都處于世界這一共同的大圈之中。信息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1.2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需要
現代國家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包括經濟實力,也包括文化軟實力。從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本身來說,它體現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當今時代,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提升文化軟實力已被我國置于國家戰略的高度。加強康復輔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傳播我國文化、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康復輔具標準化本身體現的是國家的軟實力,但是它背后潛藏著的是一個國家康復輔具業的發展,是經濟實力,所以,實際上它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經濟實力即綜合國力的表現。
1.3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世界與中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的需要
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與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都需要我們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我國等同采用了ISO/TC 168、ISO/TC 173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的康復輔具國家標準,填補了許多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領域的空白,對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發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由于我國康復輔具業及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我們依然需要學習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先進理念、方法、技術與實踐經驗,依然需要大量引進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另一方面,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同樣也需要我國的支持與參與。我國是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組織的重要成員,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173的參與成員國,是ISO/TC168的觀察成員國,康復輔具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離不開中國的支持與參與。作為占世界4分之一人口的大國,中國是世界上殘障人口最多,康復輔具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做好我國的包括康復輔具標準化在內的康復輔具工作,本身就是對世界康復輔具業、康復輔具標準化事業的重大貢獻。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初步建立了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人員隊伍,自主研制了一批康復輔具標準,成為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一部分。同時,也培養了部分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專家,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參加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相關會議等。
2.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交流與合作的數量較少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與康復輔具業及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發展,我國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也日益增加,但總的來說,無論從總的數量還是頻率上,還是從參與人員上,都還比較少,還有很大的增加空間。
2.2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單一
目前,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僅限于參與某些康復輔具國際標準的起草,參加某些國際康復輔具會議以及繳納會費等,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從而導致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單一,有待于進一步拓展我國康復輔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內容。
2.3交流與合作的深度不夠
無論是參與康復輔具國際標準的起草,還是參加某些康復輔具國際會議,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是被動地參與,除承辦過國際標準化組織康復輔助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 173)第七次會議等少數幾次有關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會議外,很少主動發起或承擔一些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工作或活動。
3.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實現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理念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康復輔具業有了較大發展,康復輔具的技術不斷進步,經驗逐步積累,社會需求不斷增加,市場也不斷擴大,對康復輔具標準化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同時,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此背景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關注不斷增加,對中國在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領域承擔責任與義務的期望也在不斷增加。面對這一形勢,一方面,我們要立足國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我國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大勢,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在康復輔具標準化信息交流、經驗交流、理念創新、方法創新、技術創新甚至在某些資源共享等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當中,進一步更新觀念,逐步從“被動”轉變為“主動”,逐步從“引進”為主轉變為“引進、走出并重”,改變以往被動的局面,主動承擔相應的工作或任務,主動承辦某些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活動,爭取將某些康復輔具國家標準轉變為國際標準。
3.2注重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培養
有了人,才能開展活動,才能談交流合作。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離不開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是國際交流合作的有形資源,有了人才保證,我們才能盤活資金、渠道、組織方式等要素,才能有效地參與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發展的戰略目標及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中已分別提到了部分內容,在這里專門就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培養展開討論。
3.3創新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
為了開創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提高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展,我們要不斷創新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積極參與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要加強官方之間的對話、交流與合作。這是加強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關鍵。康復輔具標準化官方之間的國際合作是康復輔具國際標準化組織與各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官方組織之間對話和交流的結果,沒有相互的對話與交流,便不會有相互的合作。
二要推進檢測實驗室的國際互認。我國檢測實驗室的認可活動已具有明顯的國際化趨勢,我們要積極推動我國康復輔具檢測實驗室國際互認的健康發展,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檢測走向世界。
篇2
一、注重學習,努力提高思想認識和業務能力
一是加強理論學習。認真學習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積極參加“講政治、重規矩、作表率”活動、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活動,積極主動地學講話精神、黨的報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教育等材料,完成了組織要求的各項學習任務。二是重視思想改造。能主動結合思想和工作深刻剖析自己,努力改造主觀世界,不斷提高政治覺悟和黨性原則,提高履職擔當的自覺性和能力。三是重視業務知識學習。積極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國際交流、外事工作培訓,堅持各種渠道的自學,掌握了相關政策和大量一手材料,提高了國際交流和把握外事政策及工作規程的能力,努力實現從外行到內行的轉變。四是積極推進學習型中心建設。重視抓好中心人員理論學習、業務學習、作風建設和思想覺悟的提高。
二、履職盡責,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
1、穩步推進教育國際化取得新突破
一是努力推進聯合辦學項目有新進展。推動完成了6所國外高校與我校簽合作協議。完成了學生留學需求調研設計和分析工作,初步建立中外合作院校及項目資源庫。二是國際學生招收準備工作有突破。積極組織調研、申報并獲批留學生招收資質,穩步推進招收國際學生的各項準備工作。三是大學生留學研修取得突破。短期交流項目和聯合培養學歷項目均取得突破,共派出11名學生赴海外合作院校學習交流,為下一步深化合作打下基礎。四是認真做好三批次13名的教師海外訪學、研修服務工作。五是積極做好管理人員國際化培訓的準備工作。2017年,中心積極與多所海外高校溝通聯系,做好了管理隊伍國際化培訓的準備工作。
2、積極構建對外交流合作保障體系
一是積極構建布局合理的外部資源保障體系。結合學校發展規劃和需求,積極與境外外高校聯系,按照優化布局、拓展內容、提高質量、可持續合作的原則,重點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的合作,積極推進建立滿足學校發展和多元需求的外部資源保障體系。二是努力推進國際交流合作主體由學校和中心向二級學院轉變,構建國際交流合作新機制。通過烏克蘭切爾諾維茨國立費奇可維奇大學副校長一行來訪,在藝術學院試點二級學院在合作辦學中發揮主導作用比較成功。三是積極構建穩健運行的制度保障體系。牽頭組織制定七個立項制度建設工作,已經完成兩項,目前正在穩步推進留學生教育的五項制度建設。四是重視內控制度建設,加強工作規范。逐步理順工作關系、規范辦事流程和外事接待工作,從制度上防控風險。加強中心自身的工作規范和人員的業務學習,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個人努力在加強自身建設方面走在前面。
3、立足實際,扎實做好外事服務和宣傳工作。
一是認真組織做好因公出訪和來訪接待等服務工作。協同中心人員完成了19位教師、校領導因公出訪各項手續的辦理,組織接待了多批次境外高校的校方代表來訪,與十幾個境內外留學機構進行了深入交流、達成合作意向。圓滿完成了接待澳大利亞芒特甘比爾市市長一行來訪、劉學忠校長出訪、參加省教育廳省外辦接待美國陶森大學代表、配合生工學院接待海外專家代表團一行來訪等臨時性工作。二是組織協調做好師生出境學習、交流、研修、認證和語言培訓等服務工作。組織開展了出國師生英語語言培訓和出國人員行前教育培訓,協同教務處完成對歸國學生成績和證書的審核翻譯工作,為國內外我校有需求的學生個人提供了留學咨詢服務。三是認真做好新聘外教的管理服務工作。在國家提高外教聘請門坎的情況下,多方聯系組織招聘落實了3位外教。積極爭取學校和有關部門支持,為外教營造了較為舒適的生活環境。召開外教座談會主動聽取意見和建議,做實服務和管理工作。四是積極做好內外協調溝通工作。主動聯系有關部門和二級學院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積極配合外事、臺辦、安全、公安等部門工作,改善了與上級主管部門和六安市有關單位的工作關系。五是認真做好對內外宣傳服務工作。爭取網絡中心支持,及時調整和更新了網站及對外宣傳資料,組織設立出國留學微信公眾平臺和QQ群,充分利用官網、QQ、微信等平臺做好對內外的宣傳和服務工作, 2017年度中心有3篇新聞報道在安徽教育網刊登,3篇新聞在全國性媒體搜狐網上刊登。六是是積極推進構建“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的外事工作格局。
4、較好完成了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新增6個校際交流合作項目、組織11名學生到國外相關大學學習交流、落實13位教師赴國外相關大學訪學研修、根據學院需求引進語言類外教3人,引薦海外客座(名譽)教授3名,二級學院向學校推薦一人,協助生工學院聘請海外客座教授1人,四項任務均超額完成。管理人員赴境外培訓工作,由于人員結構都是機關黨政干部組團教育廳未批準,已經做好前期調研和工作方案。
三、重視黨建和黨風廉政建設,努力提高擔當服務能力
一是認真落實責任制。按照要求認真落實本單位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認真落實主體責任、“一崗雙責”和分工負責制,嚴格執行各項紀律要求。二是堅持把中心黨建、黨風廉政建設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定期檢查、總結,查找不足,及時補差補缺,積極支持中心黨支部開展創建工作和各項活動。三是依靠制度抓落實。堅持周例會制度和政治學習制度,認真組織本單位職工學習黨建、黨風廉政建設有關文件精神,扎實開展黨風廉政教育,注重完善制度、加強風險防控、強化紀律約束,著力推進黨建工作和黨風廉政建設。四是帶頭執紀垂范。嚴格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省“三十條”和黨風廉政建設及反腐敗的有關要求,認真糾正“”方面問題,沒有違規違紀行為。努力推進黨務政務公開、營造風清氣正工作氛圍,嚴于律己,帶頭垂范。五是努力做好綜合管理工作。認真組織做好安全穩定、考勤管理、財務與資產管理、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和部門網站管理、保密等工作,層層落實管理責任。六是優化工作關系。注意加強與上級主管部門、所在地有關部門和校內有關單位的溝通聯系,努力營造運轉順暢的良好工作關系。
篇3
關鍵詞:國際交流;合作;辦學;模式
高等教育國際化是指:“把跨國界跨文化的觀點、氛圍與大學的教育和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主要功能相結合的過程。”在國際化的進程中,高等職業教育應秉承開放性、多元性、共享性、本土性原則,立足專業建設,在課程改革、師資交流、合作培養、交換留學、海外實習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以促進資源共享,共同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就業競爭能力。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呢?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先行入手:
1 樹立師生教與學的國際觀念
在我國,因為教育體制的原因,大多數學生及家長普遍認為進入高職高專院校就讀的學生都是成績不好的代名詞。但凡成績能過得去的學生都會選擇本科院校,甚至三本院校就讀,原因是大家對職業院校的認知不夠明確。高職高專的教學任務主要是為國家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并非是學術研究型人才。換句話說,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基本上具備了行業工作的基本能力,也就是說高職院校畢業的學生在行業里面更具有競爭力。那么要想使學生的競爭力日益增強,就不能將眼光停留在國內市場。首先,要樹立起師生教與學的國際觀念,就是教學計劃制定不能單單依靠國內產業結構,同時要與國際市場緊密結合,在大的環境下完善人才培養計劃。
2 引進國外有特色的優質課程,創新課程體系
要積極引進國外有特色的優質課程,例如國外的翻轉課堂,非常適用于高職高專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自學的學習興趣,同時是教學手段更為綜合,教師不再占用課堂的時間來講授信息,這些信息需要學生在課后完成自主學習。他們可以看視頻講座、聽播客、閱讀功能增強的電子書,還能在網絡上與別的同學討論,能在任何時候去查閱需要的材料。使課堂變得靈活自由,打破了教師“獨角戲”的現狀。將優質課程引入我國高職高專的課堂,不僅是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同時有利于創建新的課程體系,將理論研究、實踐能力、道德素養、國際市場的適應能力等多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建立及適應我國高職高專的課程體系,又能跟得上國際市場的課程體系。
3 共享國內外優質的教學資源
高職高專的辦學條件當中,最難解決的就是學校的實訓設備不達標。很多院校都不具備使每個專業的學生都能夠現場操作的條件,學院購置的設備條件只能滿足重點專業的需要,很多招生規模較少的專業根本沒有實訓設備,無法滿足實踐的教學要求。為了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學校紛紛采用建立校外實訓基地作為解決辦學的方法。就是與校外多家與本專業相關的企業簽訂友好合作協議,學生可以在企業利用企業資源完成實訓課程,企業可以優先選聘其所需要的人才。這是一個分散設備投入壓力的方法,但是國內很多企業對于校企合作的項目一直不太熱心,學校處于主動的態度,沒有企業的真正配合也很難完成校企合作。同樣的問題在其他國家也普遍存在。所以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無疑是另辟蹊徑,這種辦法不僅可以將學生培養成為適合國際市場需要的、具有競爭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同時還可以將兩所學校的設備條件、教學資源共享,形成優勢互補,促進辦學的正常進行。在兩所國際院校零距離對接的同時,再加上兩個國家的熱心企業的高度參與,必能保證高質教學的每個環節順利展開。
4 提高高職開展雙語教學的速度
加快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前提是學生和教師必須通過語言關的考驗,這要求在教學環節中展開雙語教學,并且在教學計劃中將語言模塊作出要求。雙語教師的資源可以利用國際交流合作院校的教師互換資源,也可以先將部分專業教師送到國外進行封閉式培訓,然后回國擔任專業教師,并且可以用專業英語進行任教。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進行學習,需要更高專業水準的要求,所以結合翻轉課堂的優勢讓學生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以保證課上英語教學的順利進行。雖然對學生的接受能力來講是很困難的,但是學生有了成就感和目標之后,學習就會更有動力,所以說這是一個有效促進教學、完善教學的最佳手段。
5 加快職業院校的圖書館國際化進程
圖書館是獲得學習資源的第二課堂,很多信息需要在圖書館進行查閱和使用。在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過程中,加強圖書館的國際化進程,不僅能滿足學生閱覽和查閱的需求,也是學校軟文化實力的代表。在圖書館適當添加外文專業書籍,可以促進教學環節雙語化的進程。同時,使圖書資料更加完善。加快圖書館的國際化進程的手段也比較多樣化,除了購買相關書籍之外,也可以與合作交流的國外院校進行書籍互換,共同打造雙方學生共同使用的圖書資源。另一種方法是使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手段加強電子圖書的建設。這個電子圖書館與網上的期刊收錄有很大的差別。本電子圖書館必須以專業為單位,書籍內容貼近專業,主要目標是服務于專業,同時國內外調度更加便捷,符合學生雙語查閱的標準,滿足學生在國際交流的大環境下的使用要求。
6 結語
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學在職業教育發展中具有很大的現實作用,怎樣才能做好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也是很多院校一直思考的問題。很多高校或者高職高專院校都采用了互換學生繼續教育的方式,就是在本國家的院校就讀兩年,然后再到國外繼續就讀兩年到三年,畢業證書發放兩個國家院校聯合蓋章的證書。這樣畢業的學生的就業市場就會擴寬,在兩個國家都可以進行選擇。前景是好的,真正做到國際交流合作需要更大的考驗,更需要一步一步地完善合作計劃才能真正做到合作的雙贏。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定教學計劃和人才培養方案的時候結合國際因素,引進國外優質課程,改革教學模式,樹立師生的國際化觀念,完善國際化的教學配套資源等等。這當中,每一步的完成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和決心,同時也是逐步逐步轉化的過程。只要我們向著這個目標堅持不懈努力,我們一定能打造出職業教育中既有特色又有前途的高職教育體系。
參考文獻:
[1] 楊蕾.國際交流與合作及其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2.
[2] 何家蓉.中外合作辦學的核心問題: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J].中國高教研究,2009.
[3] 李化之.談高職教育的特色[J].職教通訊,2001(2).
篇4
關鍵詞 黑龍江;高職院校;合作辦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6)03-0006-02
黑龍江開展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不僅是時展潮流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國政府近些年來關于教育文化工作發展方向的指示要求。黑龍江通過與俄羅斯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不僅符合國內外發展背景的需求,同時可以充分發揮黑龍江的地理區位優勢,創建獨具特色的優質教育,推動黑龍江教育工作進一步提升,為我國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建設提供有益的借鑒。
1 黑龍江高職院校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意義
黑龍江的教育工作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和國內教育環境的影響,長期以來實行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諸多缺陷,加之黑龍江地理位置偏遠,放眼全國來看,教育優勢并不明顯,生源少與教育落后等問題在短時間內通過自身的探索與改革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通過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不僅可以在短期內迅速打破黑龍江高職院校的發展瓶頸,同時可以有效利用俄羅斯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經驗來改善和提升黑龍江整體教育質量的水平,打造黑龍江獨具一格的特色教育之路,推進黑龍江高職院校建設逐步與國際接軌,培養國際化的高端人才,從側面也有助提升黑龍江整體經濟的發展。
同時基于宏觀層面而言,中俄兩國傳統友誼源遠流長,兩國在政治、經濟和文化之間的交流也往來頻繁,近些年來我國又提出新絲綢之路建設等長遠規劃,所以黑龍江高職院校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這一舉措不僅符合黑龍江的發展需要,也為推進我國經濟建設,深化中俄傳統友誼做出一定的貢獻。
2 黑龍江高職院校中俄合作辦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國際合作辦學的思路存在偏差 黑龍江高職院校通過中俄合作辦學的思路與前提是良好的,通過吸收借鑒俄羅斯的優秀教育資源與教育經驗,推動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更上一個臺階,提升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質量與教育特色在全國范圍內的優勢,促進黑龍江教育工作的良性循環。但是在這一發展思路中,黑龍江部分高職院校并沒有正確認識到開展中俄合作辦學的真正作用與意義,在教學工作與教學項目的設置上更多是從經濟利益角度出發,以經濟利益為先的合作辦學模式往往忽視了國外先進教學手段與教育理念在建設特色教育中的運用,導致中俄國際合作交流辦學大打折扣。
國際合作辦學形式過于單一化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一方面在教育合作項目上數量較少,另一方面則是引進與應用項目的渠道過于狹窄,導致在合作的模式上也過于單一化,在實際的合作辦學中往往沒有考慮到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相關背景,所以在引進俄羅斯教育模式的時候生搬硬套、全盤照抄,不能靈活多變地適應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發展需要。
國際合作辦學沒能發揮出應有的教學特色與長處 黑龍江高職院校開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指導方針應該是充分利用自己的區位優勢,全面汲取俄羅斯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經驗作為己用,發展建設全國其他地區院校不具備的特殊優勢。然而在實際的合作辦學工作中,許多高職院校的建設卻并沒有做到這一點,教學工作流于形式或者毫無特色可言,在課程的設置與教學工作方面相比于全國其他地區的高職院校并無太大差異,對于吸引生源并無太大助益。
國際合作辦學中的師資力量薄弱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作為提高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教學工作質量,豐富教育工作內涵的重要手段與機制,在將教育建設推向國際化、高端化發展的同時,相應地對于國際合作辦學中的師資隊伍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了,特別是在語言與專業知識等相關方面的要求。但現實中黑龍江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水平遠遠達不到國際合作辦學所提出的這些要求,師資力量的薄弱跟不上發展的需要。
3 改善黑龍江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發展的對策建言
準確定位中俄國際合作辦學的實質與意義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兩國之間的緊密合作,打造一個教育文化交流的互動平臺,通過這個平臺,黑龍江的高職院校可以將俄羅斯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經驗引進到自己的教育模式中去,通過合作辦學的方式拓展自己的教學內容,提升自身的教學質量,打造黑龍江高職院校的特色教育之路。黑龍江高職院校未來教育的發展思路就應當以這些思路與方針為前提,制訂相應的長期發展戰略規劃,堅定不移地推進和深化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實質內容。利用俄羅斯的教育資源、優秀的師資團隊以及教學模式與方法等提升黑龍江高職院校的國際化教學水平,堅持學校合作辦學立足于公益性的原則,開展科學教育建設與堅持國際化教育理念進行合作辦學,從而促進黑龍江整體教育工作水平的提高。
發展中俄國際合作辦學模式的多樣化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可以在原有的合作基礎上加強彼此的交流,進一步提升與豐富合作辦學的實質與內容,通過增加引進教育合作項目和拓寬引進的方式與渠道,推動黑龍江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建設與發展。一方面,黑龍江高職院校可以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與專業特長引進真正需要的教育項目進行合作;另一方面可以與俄羅斯的高校進行接洽,尋求多層次的項目合作,達到合作辦學目的。合作的方式靈活多變,可以是某一項目,也可以是某一課程或者是學術探討等。最后可以建立起中俄高校互動機制來推動國際合作辦學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打造中俄國際合作辦學的教育特色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應當是以打破黑龍江高職院校傳統教育的發展瓶頸為目的,依托黑龍江毗鄰俄羅斯的獨特區位優勢,通過合作辦學的方式引進優質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打造黑龍江高職院校獨立于全國其他院校的特色教育項目,以國際化的教學模式與教學亮點吸引全國的優質生源,實現黑龍江高職院校建設的良性循環發展,從而提升黑龍江的整體教育質量水平。例如:可以通過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契機,在中俄兩國政治、經貿、文化和能源等領域全面合作的大好時期創建商務俄語、旅游翻譯、國際商貿等針對性強、發展前景廣的教育項目來豐富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內容。
加強中俄國際合作辦學師資隊伍建設 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的發展好壞與落實程度,其中的關鍵點之一取決于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因此,培養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對于推動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有著重大而現實的意義。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開展:一方面通過大力招聘國外優秀的教育工作者來黑龍江高職院校開展教學工作或進行相應的教育指導;另一方面可以通過有計劃地派遣校內的優秀教師到俄羅斯進行深造學習,加強相關方面的培訓,使之達到合作辦學教學的國際化水準。通過兩種內外機制的有效結合,一定能夠穩步提升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師資隊伍的教學質量水平。
4 結語
通過以上的研究表明,黑龍江高職院校通過中俄國際交流合作辦學取得一定的發展成果和教學突破,但由于發展時間不長、發展經驗不足等諸多因素,導致現實中的中俄交流合作辦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和不足之處。要認清這一現實,明確合作辦學中的短處與缺陷,在開展合作辦學中理清發展思路,端正辦學態度,加強師資隊伍的專業水平建設,豐富合作辦學的教育項目,拓寬合作辦學的渠道方式,打造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特色品牌,培養國際化的實用人才。在不斷創新與改進之中,推動黑龍江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林金輝,劉夢今.論中外合作辦學的質量建設[J].教育研究,2013(10).
篇5
【關鍵詞】 國際合作與交流;多元化;人才引進;影響力;體會
近些年,隨著中外合作的深入,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國際交流與合作日趨頻繁。截止2010年12月,該年度我院共接待199名外賓,比2009年增加19%,專項國際交流出訪人員達30余人次。2006-2010年我院外賓接待總人數達700余名,呈逐年上升趨勢。近五年來,我院赴國外專項項目出訪或學習交流人數145人次,接收國外醫學院學生及住院醫生自主申請來醫院實習的人數達到192次。
1 國際合作與交流日趨多元化
由于得天獨厚的醫院創建模式,美國羅馬琳大學作為長期合作伙伴,在邵逸夫醫院不同成長歷程中給予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建院前五年,美國羅馬琳達大學派遣管理及醫療護理專家全面主持行政、醫療、護理、教學等工作,為醫院的迅速發展和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自1993年來,本院每年派遣8-12名員工赴羅馬琳達醫學中心進修2-3個月,同時,雙方合作的長期進修項目也進展順利,本院心胸外科及耳鼻喉科兩位醫生分別于2009年、2010年在羅馬琳達醫學中心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培訓。截止2010年,羅馬琳達大學派遣專家800余人來院幫助開展工作,本院已經選送員工赴羅馬琳達大學培訓近200名。與美國羅馬琳達大學的合作,使我院逐步形成了特有的“邵醫管理模式”,先進的管理方式和理念亦被國內同行認可并稱道。在羅馬琳達大學的協助下,我院于2006年底順利通過JCI認證,成為了中國國內首家通過該認證的公立醫院。
在此基礎上,我院近年來又擴大了與美國、澳大利亞、瑞士、德國、印度等多個國家的醫療機構及大學建立的合作關系,國際交流與合作日趨多元化。這其中,我院與美國Mayo Clinic、美國辛辛那提大學、美國Genesys地區醫學中心,澳大利亞皇家外科學院、印度亞洲心臟中心,瑞士Zurich大學等的合作最為密切和深入。自2007年與美國Mayo Clinic建立合作關系以來,本院已派遣20余名高年資醫生赴世界一流醫療機構學習技術及管理,而Mayo Clinic已有14位專家來本院講學。2010年我院與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Genesys地區醫學中心簽署了長期合作協議,并同時啟動了與澳大利亞Cabrini醫療集團和日本靜岡綜合病醫院的雙向合作交流項目。
2 國際合作與交流注重海外人才引進
隨著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深入,本院不僅重視醫院管理與臨床的合作溝通,也更注重海外醫學人才的引進。2010年,本院與澳大利亞皇家外科學院合作引進一位世界一流心臟外科專家,自其在本院工作以來,主持開展多項罕見及高難度的心臟外科手術,使心胸外科的技術力量在短時間內得到了迅速提高。通過該科室及醫院的共同努力,2010年10月,邵逸夫醫院心臟中心正式成立,由心胸外科、心內科、ICU、麻醉科及護理部等多部門通力協作,醫院在心臟診療方面得到了一個質的飛躍。
2010年度,本院共聘用來自美國、德國、泰國院內客座教授7名,參與為期三年的重點國際合作專項,同時本院還分別與美國希望之城醫療機構、美國羅徹斯特大學及德國烏爾姆大學共建了三個國際科研合作團隊,培養并引進海外人才,使我院科研及臨床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 國際合作與交流產生良好的社會影響力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國際學術周”迄今成功舉辦了五屆,逐漸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品牌,在國內醫療領域已經形成了它的特色和優勢,五年來,共有??位國內外醫學專家和醫學管理精英參于學術周,其社會影響力和輻射力正在不斷擴大。
2010年10月,第五屆“邵逸夫醫院國際學術周”順利召開,這次學術盛宴是歷屆以來規模最大,參會人數最多的一次。共計有四十多位國外專家,六百多位國內醫院領導者、管理者出席了此次盛會。學術周管理研討會還特地邀請了Mayo Clinic的管理專家、《向世界最好的醫院學管理》的作者進行講座,分享Mayo Clinic的成功醫療經驗和管理精髓,共同探討國內醫療事業的發展。
本院“國際門診部”于2009年4月對外正式開放以后,受到了本地及周邊地區外賓的高度認同。自2010年5月本院與美國Genesys地區醫學中心簽署全科醫生住院培養項目后,已有四位優秀的美國全科醫學專家先后長期坐診“國際門診部”,他們的醫療能力及溝通技巧極大地提升了國際門診的服務質量。2010年本院國際門診部門診總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57%,市場拓展、保險客戶以及服務內涵都穩中有升。這三位專家同時還對本院、周邊社區醫院及醫院合作醫院的全科住院醫生進行培訓授課,大大提高了年輕醫生的診療能力,開拓他們的眼界,使其素質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和提升。
4 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工作體會
4.1 細節決定成敗。在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工作中,細節往往決定成敗。本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在外賓接待上都有一套非常完善的流程。從前期聯絡,制定工作計劃,接機、交通與食宿安排等方面,無不體現著細節的重要性。譬如在住宿方面,本院“專家樓”是專為外國醫療專家設計而建造的,套房各項設施和裝修全部達到五星級標準,樓內同時還配有會議室、娛樂室、健身房、洗衣房等等。不僅如此,每個房間內還備有全英文手冊,介紹專家樓功能和提供周邊生活購物指南,讓外賓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熟悉醫院環境。手冊的內容每年都會進行相應的更新和修改,并附有意見箋供外賓填寫。“專家樓”溫馨舒適的環境為外賓提供了良好的休息場所,從而使他們更好地服務于臨床實踐與交流工作。
與此同時,本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還承擔本院員工的出國進修等相關事宜,包括面試、協助簽證及聯絡國外醫療機構等。在龐大的工作量面前,每個環節都非常重要,遺漏一個小細節,往往會導致失誤發生。因此,注重細節也成為了我院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的重中之重。
4.2 注重原則及創新思維。“外事無小事”,在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中,如何妥善處理與外國專家、友人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前期聯絡還是會面接待,都應做到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當有些外賓提出過分要求時,應給予禮貌回絕,尤其是關于原則性的問題,更不能擅自妥協,以免造成不良影響或后果。
外事工作中也有很多規律及流程可循,但切忌墨守成規,要時時注意靈活應變及創新。譬如不同國家的醫學專家及學生,飲食及生活習慣會有很大不同,在聯絡及接待工作不能一概視之,要有區分,尊重他們國家的習俗。在幫助外賓辦理簽證或臨時行醫執照等相關事務時,由于國家經常會有新的政策出臺,要注意及時更新流程并靈活應對事務辦理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要將外事工作做到極致,創新是必不可少的。本院國際辦公室每年在總結工作的同時,亦會展望未來,提出一些新思路,新想法,譬如開拓國際保險事務,協助引進海外長期專家等,為醫院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工作增添了不少新的亮點。
4.3 注重醫院員工語言能力的培養。本院國際交流與合作辦公室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時,還負責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創造更多的員工語言學習機會。醫院已持續九年聘請外教開展英語培訓項目,英語角活動等,除此之外,辦公室組織在全院范圍內組織開展每月一次的英語人文講座,讓醫院員工可以在自家門口了解到各國的文化,增長見識。辦公室還在院內組織了英語志愿者隊伍,讓員工不僅可以協助外國專家及學生的工作生活,同時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口語水平。
篇6
(福建師范大學 軟件學院,福建 福州,350018)
摘 要:闡述在國際合作辦學的專業中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分析雙語教學開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出相關的解決思路和辦法。
關鍵詞 : 雙語教學;國際合作與交流;軟件學院
基金項目:福建師范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I201002028)。
第一作者簡介:張宇晴,女,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應用,zhyq@fjnu.edu.cn。
1 背 景
2001年12月,教育部頒布了《關于批準有關高等學校試辦示范性軟件學院的通知》(教高[2001]6號),明確要求“示范性軟件學院要大力推進教學改革和建設,使用國際上最新優秀原版教材、使用雙語授課的課程均要努力在短期內達到課程總數的二分之一以上[1]。”這一《通知》的出臺,無疑對我國高校軟件學院雙語教學的推廣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針對專業課的教學工作。各個學校積極嘗試、探索,在十幾年間取得了很多豐碩的成果,但是也發現了一些問題。
在我國,雙語教學是指除漢語外用一門外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學科教學,絕大部分是用英語。它要求用正確流利的英語進行知識講解,但不絕對排除漢語,避免由于語言滯后造成學生的思維障礙;教師應利用非語言行為,直觀、形象地提示和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以降低學生在英語理解上的難度[2]。
2 基于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雙語教學應用
近幾年來,我國很多高校的軟件學院都在探索和嘗試雙語教學,尤其是在國際合作辦學的專業中,各個高校各展所長,集聚專業的頂尖師資人才,走出去尋求國際合作,改變固有的培養模式,以培養出國際化的軟件人才。近年來,歐美等發達國家公司的軟件外包服務逐步向印度、中國等新興國家轉移,印度由于母語為英語,其軟件公司和軟件人才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明顯好于中國。中國要想獲得更多的軟件外包業務,就必須大量培養有國際競爭優勢的軟件人才,實現跨國軟件人才的無縫接軌[3]。這類軟件人才的培養,需要我們高校在相關課程中,更多地為學生提供英語語境下的專業教育,使學生具備所需的跨文化溝通的能力和專業英語技能。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很多前沿的技術和應用都是用英語描述的,這就要求我們具有良好的專業英語功底,以便在國際領域內實現相關技術的交流與溝通。
為了達到以上目標,很多高校的軟件學院已經開展了國際合作教育,其主要形式是與合作院校(通常是國外的高校)聯合制定培養方案,學生在國內完成前2年或3年的學習后,出國赴合作院校完成剩余部分課程的學習。完成合作培養方案中全部的教學內容,且達到合作雙方各自的要求后,可以分別獲得兩校的學士學位證書。學生在國內學習期間,合作院校會派部分教師來校,按合作院校自己的方式授課和考核[4]。
這種國際合作的教育模式為我國軟件人才的培養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其中如何在相關專業課程中,更多地為學生創建英語語境下的專業教育環境尤為重要。這一教育環境的構造可以通過雙語教學來實現。通常在合作院校的學習都是采用全英文授課的方式,學生如果在國內的學習中沒有一定的過渡,就很難一下子適應國外的全英文教學,這會使學生產生恐慌心理,影響到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我們預先在國內的相關專業課學習中采用雙語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前期了解到一些常用的專業詞匯和相關技術的英文表達形式,掌握本專業的最新應用方向和國際上的發展動態,能夠閱讀英文的專業文獻材料,還可以把英語學習和專業知識的掌握有機結合,并在一定程度上適應英文的教學模式。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后期國外的教學環境,讓他們更有信心學好專業課程,樹立自信心。
鑒于雙語教學能夠給國際合作教育帶來諸多好處,現在越來越多的教師和學生意識到在相關專業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對此我們針對福建師范大學軟件學院國際合作辦學專業3個年級的326名本科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開設雙語教學課程的需求進行數據統計,統計結果如表1所示。這個結果表明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有必要在相關專業課程中開展雙語教學,只有極少數學生不愿意參與到雙語教學的課程中。
3 基于國際合作與交流的雙語教學思考
雙語教學是用英語作為課堂主要用語進行課程教學,因此對師生的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全國高校來看,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存在著很多的困難和不足,在執行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針對這些,我們引入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辦法,對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進行探索和改進,進一步完善課程體系,制定一系列措施、辦法,改善教學效果,積極有效地推動雙語教學改革的實施和開展,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的設置要合理,不能搞一刀切,適度地將雙語教學納入課程體系中。
國際合作辦學專業的課程體系主要是按照合作方的要求,結合國內相關專業課程體系聯合制定的,因此在制定教學大綱時,不能簡單照搬國外合作院校的課程體系,要與合作院校充分交流與溝通,并結合本專業的特點,充分考慮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結構,并在實行中不斷修正、完善。此外,課程體系內的課程不需要全部都開設雙語教學,應該充分考慮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分層次、分階段逐步推進雙語教學。
課程的設置通常先易后難,對于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第一個學期,我們不建議設置雙語教學課程,因為此時學生對相關的專業知識還不了解,沒有一個總體的認識。第二個學期,我們建議考慮在C++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等課程中采用雙語教學,因為這時候,學生已經有了基本的編程基礎,對相關的專業知識也有了大體的了解,這時候采用雙語教學,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學生也更加容易理解授課內容。到了二、三年級,可以拿出更多的專業課程來開展雙語教學,尤其是在一些專業選修課中。此時學生已經有了專業知識基礎,英語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的高度,而專業選修課往往更接近時代的前沿,很多相關的資料和技術就是英文描述的,在這樣的課程中采用雙語教學,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課程的內容,也會更加明確地認識到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2)師資的不足,往往造成專業課程的雙語教學模式難以開展。
雙語教學對教師的要求非常高,專業教師除了要具備本專業的知識技能之外,還需要精通英語,能夠流利地用英語表述和講解專業知識。有的教師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同時英語水平也較高,但是卻無法把握英語講授和專業理論教學的深度,這樣也達不到所需的教學效果。正是因為前述的高標準,造成能進行雙語教學的師資嚴重不足,很多專業教師雖然專業能力很強,但是英語表達能力不夠,而英語教師又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是取得雙語教學成功的先決條件。
要解決師資不足的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考慮:①邀請國際合作院校的教師每年定期來講學和集中授課,并給他們配備助教,以協助外籍教師和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外籍教師授課時,爭取讓本院的教師隨堂聽課,以便提高教師的英語教學能力,并學習外籍教師的教學方式。②引入高端專業人才,尤其是有國外留學或工作經歷的相關技術人員,通過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他們回國任教。③針對已有的本院教師,學院應結合自身情況,每年選派1~2名教師到國外進修,使教師在進行學術交流的同時,了解國外的教育情況并提高自身的雙語教學能力。
3)學生英語水平的差異,造成專業課程雙語教學過程難以協調。
雙語教學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能夠使用英語進行思考和與老師進行交流,還需要對所學的專業知識進行理解、消化。有的學生英語水平較高,能夠很好地理解教師的授課內容,達到前述目標;而有的學生英語水平不足,無法完全理解課程內容,因此雙語教學的效果就難以體現,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那么如何協調各層次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教師在雙語教學中要注意解決的主要問題。
針對英語水平較差的學生,學院可以考慮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開設相關的英語聽說強化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英語水平自愿參加,并聘請外籍教師進行授課,盡量縮小學生之間英語水平的差異。此外,教師也要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掌握雙語教學中漢語和英語的比例,適當調整課程難度,積極解決學生學習上的困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多開口,教師要多和學生交流;課外可以開展一些研討會,采用提問、小組討論、辯論、演講等形式,鼓勵學生參與進來。對于一些重點、難點或者學生不易理解的知識點,教師可以用漢語著重解釋,反復講解;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借助網絡或者圖書館的資源,循序漸進閱讀外文資料。
4)建立完備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對雙語教學的整個過程進行質量監督,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對教學效果進行評估反饋。
這就需要成立專門針對雙語教學的指導監督委員會,加強各個教學環節的監控,堅持經常性的檢查和評估,對不夠完善的地方及時提出修改意見,并敦促教師和學生進行改進和提高。
此外,還要廣泛征求學生意見和建議,設計雙語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問卷調查表。針對學生提出的雙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師進行溝通,積極進行整改;針對教師提出的一些想法和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積極協調,解決困難。
4 結 語
雙語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現在已經被大多數高校所接受,并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廣泛采用。雙語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適應今后的學習和生活,提高學生閱讀專業外文文獻、技術文檔的能力,并能夠更好地掌握國外先進的科技和理念。因此,雖然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困難,但是要有信心克服困難,充分意識到國際合作與交流帶給雙語教學的機遇和挑戰,合理建立課程體系結構,利用國際合作辦學帶來的有利條件,培養出大批高質量的國際化人才。
參考文獻:
[1] 張笑燕, 杜曉峰. 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 北京郵電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2013(15): 106-108.
[2] 百度百科. 雙語教學[EB/OL].[2014-11-23]. http://baike.baidu.com/view/850705.htm?fr=aladdin#reference-[1]-850705-wrap, 2013.
[3] 肖振球, 陳偉君. 軟件工程系列課程的雙語教學改革與實踐[J]. 軟件導刊, 2013(12): 193-195.
篇7
關鍵詞:合作原則;四準則;紅樓夢
中圖分類號:H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6-0087-01
語言交際的合作原則是由美國語言學家格賴斯(H.P.Grice)首先提出來的。合作原則是語言交際的基本原則,而且是各原則的基礎和前提。格賴斯認為,所有交際為了達到特定的目標,說話人與聽話人雙方都存在著一種默契,一種雙方都應該遵守的原則,即會話的合作原則。每一個交談參與者在整個交談過程中,都要遵守交談目的或交談方向,否則,語言交際就會很難順利進行下去甚至遭到失敗。格賴斯的合作原則分為四個準則,它們是:量的準則、質的準則、關聯準則、方式準則。以下僅以《紅樓夢》劉姥姥第二次進榮國府的篇章段落分別加以分析。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其內容主要集中于《紅樓夢》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回,因涉及的人物較多,情節錯落,對話成為推動小說發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分析書中的對話。
(一)量的準則
量的準則包括兩方面內容:要使所說的話達到交際目的所要求的詳盡程度;不要使所說出的話比交際所要求的更加詳細。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劉姥姥二進榮國府,宴席中王熙鳳喂劉姥姥吃了道菜肴茄鲞,原文如下:劉姥姥細嚼了半日,笑道:“雖有一點茄子香,只是還不像是茄子。告訴我是個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著吃去。”鳳姐兒笑道:“這也不難,你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剝了,只要凈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并香菌、新筍、蘑菇、五象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干,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載瓷罐子里封嚴,要吃時拿出來,用炒的雞瓜一拌就是。”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
在這段對話中,茄鲞的制作可以說是十分復雜,王熙鳳卻把整個過程都詳盡地告訴了劉姥姥,不多也不少,正好合適,鳳姐與劉姥姥的對話正體現出了合作原則中的量的原則。
(二)質的準則
質的準則包括兩方面內容:不要說虛假的話;不要說缺乏足夠證據的話。
劉姥姥在跟賈母等眾人閑話時,說到一些農村中莊稼人的見聞,這些故事大都荒誕離奇,其中有個關于女孩成精的故事,賈寶玉信以為真:背地里寶玉真的拉了劉姥姥,細問那女孩兒是誰。劉姥姥只得編了告訴他道:“那時我們莊北沿地埂子上有一個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當先有個什么老爺。……這老爺沒有兒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若玉。小姐知書識字,老爺太太愛如珍寶。可惜這若玉小姐生到十七歲,一病死了。”……劉姥姥道:“因為老爺太太思念不盡,便蓋了這祠堂,塑了這若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燒香撥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沒了,廟也爛了,那個像就成了精。”……劉姥姥道:“阿彌陀佛,原來如此,不是哥兒說,我們都當他成精。他時常變了人出來各村莊店道上閑逛。我才說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我們村莊上的人還商議著要打了這塑像平了廟呢。”……寶玉又問他地名村莊,來往遠近,坐落何方。劉姥姥便順口胡謅了出來。
《紅樓夢?第三十九回》
在此,劉姥姥違背了合作原則中的質的準則。但是劉姥姥此番言語也是出于好心,絕無欺騙他人的惡意。作為一個村野人,她自知生活經歷和大觀園中各位既富且貴的的老老少少天壤之別,與眾人分享一些瞎編亂造的軼聞,不妨當做閑資看待,話語本身雖違背了質的準則,卻起到了活躍現場氣氛,增進交談者雙方的感情的作用,應當說效果還是積極的,達到了交際目的。
賈母倚柱坐下,命劉姥姥也坐在旁邊,因問他:“這園子好不好?”劉姥姥念佛說道:“我們鄉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來買畫貼。時常閑了,大家都說,怎么得也到畫兒上去逛逛。想著那個畫兒也不過是假的,那里有這個地方呢。誰知我今兒進這園里一瞧,竟比那畫兒還強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著這個園子畫一張,我帶了家去,給他們見見,死了也得好處。”
《紅樓夢?第四十回》
很顯然,劉姥姥極力恭維大觀園建制景色的美麗宜人,帶有一定的夸張成分。雖然如此,卻很符合她農村老婦土里土氣的身份。
(三)關聯準則
即所說的話要與話題相關聯。語言交際總是有意識的社會活動,有一定的中心或目的,說話者一般都要圍繞一個或多個話題,在共同認知的信息的基礎上,以共同的背景知識為根據進行語言交際。
第四十回中,眾人在酒席上玩的行令就是話語關聯原則的體現。如:鴛鴦道:“如今我說骨牌副兒,從老太太起,順令說下去,至劉姥姥止。比如我說一副兒,將這三張牌拆開,先說頭一張,次說第二張,再說第三張,說完了,合成這一副兒的名字。無論詩詞歌賦,成語俗語,比上一句,都要葉韻。錯了的罰一杯。”眾人笑道:“這個令好,就說出來。”鴛鴦道:“有了一副了。左邊是張‘天’。”賈母道:“頭上有青天。”眾人道:“好。”鴛鴦道:“當中是個‘五與六’。”賈母道:“六橋梅花香徹骨。”鴛鴦道:“剩得一張‘六與幺’。”賈母道:“一輪紅日出云霄。”鴛鴦道:“湊成便是個‘蓬頭鬼’。”賈母道:“這鬼抱住鐘馗腿。”說完,大家笑說:“極妙。”賈母飲了一杯。
《紅樓夢?第四十回》
書中除了描寫賈母的行令情景,還分別著重描寫了薛姨媽、史湘云、薛寶釵、林黛玉、賈迎春、劉姥姥等人的行令狀況,眾人只有都共同遵循了關聯原則,才能使游戲順利展開。
(四)方式準則
方式準則包括四個方面內容:避免晦澀的詞語;避免歧義;說話避免贅述而要簡潔;說話要有條理。鳳姐兒笑道:“到底是你們有年紀的人經歷的多。我這大姐兒時常肯病,也不知是個什么原故。”劉姥姥道:“這也有的事。富貴人家養的孩子多太嬌嫩,自然禁不得一些兒委屈;再他小人兒家,過于尊貴了,也禁不起。以后姑奶奶少疼他些就好了。”鳳姐兒道:“這也有理。我想起來,他還沒個名字,你就給他起個名字。一則借借你的壽;二則你們是莊家人,不怕你惱,到底貧苦些,你貧苦人起個名字,只怕壓的住他。”劉姥姥聽說,便想了一想,笑道:“不知他幾時生的?”鳳姐兒道:“正是生日的日子不好呢,可巧是七月初七日。”劉姥姥忙笑道:“這個正好,就叫他是巧哥兒。這叫作‘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日后大了,各人成家立業,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
篇8
[關鍵詞]醫學院校國際交流;重要性;途徑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我國提出積極構建世界治理體系過程中,在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不斷提高背景下,通過大力實施國際化辦學路徑實現高水平辦學目標已在當今國內外高等教育界達成共識。我國高等教育同樣需要進一步發展和豐富國際化辦學的水平和內涵而提升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并提升對建成創新型國家和構建全球治理體系的貢獻度。醫學院校國際交流工作主要是圍繞教學、科研、醫療這幾項中心內容,執行“引進來,派出去”,以達到提高和優化我國現有醫學教學和醫療水平為目的的一系列涉外活動。應該不失時機地抓住機遇,加強對外學術合作、師生交換,開展國際合作辦學,建立聯盟平臺,促進學術交流,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提升教育質量,擴大學校知名度。筆者對如何加強醫學院校國際交流工作,提高醫學教育質量,以更快實現醫學教育國際化,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強醫學院校國際交流工作,提升國際化意識
我國的醫學院校,無論是對管理的重視程度,還是學校的科學研究水平,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醫學院校在傳統教育法上要加大改革力度,要向國外學習先進辦學經驗,學習國外醫學院校的管理經驗。我國無論是教學型、教學科研型、還是科研型的高校,都要虛心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方法,獲取他們的最新學科前沿信息,引進他們的科學研究新技術,以促進自身健康并可持續l展。通過各項國際交流合作和學術活動,加強與國外大學的溝通聯絡,促成有利于教育質量和高素質人才培養的長期穩定的合作項目。
高等醫學教育國際化,要求高等醫學院校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適應國際需要的人才;要求在加強傳統愛國主義教育的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力,國際團隊合作意識;在繼承中國優秀文化的同時,注重多元文化的兼容;注重開展和加強雙語教學與多語種外語課程的教學,為特殊國際醫療服務提供人才;吸收國際先進文化和科技,通過國際交流活動,引進先進高效的設備和技術。
二、采取有效措施,積極推進醫學院校國際交流工作
l.認真制定國際交流工作的階段性發展規劃,確定發展方案規劃是活動發展的一個藍圖,是現有基礎上的一種可行性的目標,是活動發展前進的方向,是動力。根據學校的發展藍圖,國際交流工作應該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如,高校國際交流規劃中要體現留學生招收規模和數量;外籍文教專家、學者、教師的聘請規模及聘用專業;醫學學校將輸送出國進行短期、長期進修學習的教師或實習學生數量等等,以及由此而將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和可行的方案。當然,階段性國際交流發展規劃是以學校持續發展為依托的。因此,在確定可行性方案時,要考慮其是否有利于提高學校的教育質量,是否有長期可操作性。
2.作好活動的年度計劃,使之符合學校發展的方向,有了發展規劃,確定了發展方案,高校年度國際交流計劃是一種相對于“發展規劃” 容易實現的目標。因此,國際交流年度計劃要求較具體。一般在來年之前,高校總要對全校國際交流活動的即將開展有個大致的預計。在來年,全校將有多少來訪的國外代表團組,規模分別是多少,涉及到來校學術講座的有哪些,學校將派出哪些團組,或加強哪些學科專業的教授、青年骨干教師赴國外學習、考察等等。有了計劃,才能從容應對各項國際交流活動。“國際交流無小事” 凸顯出國際交流工作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管理活動。當然,國際交流活動也有其偶然性。如,接待順訪的國外團組,安排出席臨時通知召開的國際性學術會議,等等。因此,在面對偶然性國際交流活動時,要遵循“國際交流服務于學校發展” 的原則。所以,制定國際交流活動年度計劃,既要考慮國際交流活動的計劃性,又要考慮到國際交流活動的偶然性。
篇9
一、研究背景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C 2020)》要求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教育國際化水平。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承擔著艱巨而重要的任務。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國家經濟社會對外開放在不斷加深,教育國際化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在此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意識到人才培養不僅局限于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更要著重培養大批“具備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能夠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高端應用型人才。教育國際化將成為必然趨勢,這對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大背景下,引進國際先進的職教理念和教學方法,培養創新型、國際化人才已成為高職院校的必然選擇。
為此,本文希望通過對我國高職院校國際合作現狀的分析和研究,了解高職院校國際化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從而推進高職院校對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高素質應用型專業人才的研究,促進高職教育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使之更好地為本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二、研究內容
為弄清我國高職院校的國際合作現狀,課題組制作了高職院校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調查表,選取了全國有代表性的17所高職院校進行了問卷調查。通過電話專訪、電子郵件、網絡信息及文獻查詢等形式在北京、山東、上海、重慶、浙江、廣東等11個省市分別對高職院校國際教育學院、國際交流學院、外語學院、管理人員、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國際交流與合作職能機構的設置情況
經調查發現,負責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高校職能部門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是以國際交流合作處或外事處命名的行政機構來主管學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項目的具體操作再分解到各對應部門;二是把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職能劃歸學院辦公室;三是名稱為國際交流學院或國際合作部的教學機構;四是行政機構與教學機構合署辦公,即外事處和國際交流學院;五是教務處。值得注意的是“示范院校”有58%將此工作交由國際交流合作處或外事處負責,而“非示范院校”有52%將此工作交由學院辦公室負責。這也反映出示范院校更加重視國家交流與合作,投入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成立了專門的部門具體負責國際交流合作工作。
(二)師生交流現狀
師生國際交流現狀的考核指標有 20個,主要有“外籍教師比例、留學生比例、國際交換生比例、組織學生赴國外大學夏冬令營活動、學生赴國際知名企業頂崗實習數、獲得國際資格認證的學生人數、熟練掌握一門外語的師資比例、聘請外向型企業的技術或研發骨干為兼職教師比例”等等。所有的指標中除了熟練掌握一門外語的師資比例(95.7%)之外普遍不高,符合度也普遍較低,很多項目其實處于空白狀態,這和本科院校師生熱烈的國際交流相比有天壤之別。從對學生的個別訪談得知,高職學生成績達本科三批分數線的大都家境一般,而成績差的學生外語本來就頭疼,因此也就不難解釋這一現象。
(三) 國際合作辦學基本情況
經問卷調查,合作的模式既有學歷教育,也有非學歷教育、學術研究、教學成果展等等。合作的國外院校多數是公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及藝術學院。合作的專業比較廣泛,涉及中國文化、經濟、歷史、酒店管理、計算機信息技術、計算機軟件、建筑工程技術、建筑設計、室內裝飾設計等等。采用的合作方式(國內學習時間 +國外學習時間)44% 為3+0,22% 為2+2,22% 為3+1,11% 為其他。從合作方式上看,既有合作項目,也有交流項目。78% 的合作辦學院校向學生頒發的是雙文憑。從合作辦學的項目管理模式來看,67% 的學校實行的是“多部門協調共同負責”,33% 的學校有專門機構負責。調查發現,合作辦學項目基本實現了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和優化教師結構的目的。
(四)教學與課程設置
教學與課程設置方面擬定了以下5個指標:“有國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總數、對在校生提出與職業相關的外語學習要求、專業設置與調整考慮國際市場因素、同等看待國際和國內職業資格證書、全英文或雙語授課的課程總數”,調查顯示,有國際認可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專業總數還是比較少;高職學生英語成績偏差也進一步影響了全英文授課和雙語授課,許多學生難以適應中外合作辦學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出現兩級分化現象,甚至有些學生跟不上課程進度出現嚴重的逃課現象。
(五)科研合作現狀
調查也發現,高職院校與外方的科研合作十分薄弱,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科研合作項目。
三、現狀分析
(一)形式趨于多樣
國際交流與合作從最初的校際友好互訪、聘請外籍語言教師的形式有了很大的豐富和發展。中外合作辦學、教師海外培訓,與外方院校簽訂學分互換/互認協議成為更多學校的選擇。參加國際學術會議、招收留學生、與跨國企業深度合作等更加復雜、涉及面更廣的交流合作形式也成為不少學校的目標。調研發現,除了境外辦學尚無先例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達18種之多。
(二)對象趨于多元
高職院校最初由于信息渠道少、受條件限制等只能被動地參與政府間的合作項目以及參加上級主管部門安排的分配名額的對外考察和交流。今天各學校對于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態度更加積極,目標也更加清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對象除了境外高等院校,還包括各類型教育機構、行業協會、跨國企業組織等等。
(三)發展仍不平衡
雖然不乏例外,但總體上“示范院校”比“非示范院校” 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開展得更加豐富,這與國家、地方政府的投入和支持是分不開的。無論是經費數量還是資源配置,“示范院校”都享有優先權。正因為如此,職教領域應加強研究、明確目標,提高質量和效率,使“質”和“量”齊頭并進。而“非示范院校”在經費、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不是無所作為,也進行了各種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一定成績。
四、發展的瓶頸及對策
(一)發展的瓶頸
首先,合作缺乏特色與創新。高職中外合作辦學模式普遍存在特色不鮮明的特點。調查顯示,多數合作都集中在語言類和管理類專業。合作形式、辦學模式、合作專業雷同現象嚴重,學科門類相對偏少,布局結構也不均衡。
其次,優質資源引進不足。中外合作辦學的根本目的在于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然而目前我國許多高職院校中外合作辦學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合作。
第三,缺乏質量監控體系。由于高職中外合作辦學起步較晚,管理和監督體系不夠完善,導致中外合作辦學質量偏低,未能達到預期效果。因此,中外合作辦學應該建立嚴格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有所保障。
篇10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第一步應是“引進來”。“引進來”就是“拿來”,就是要立足自我,為我所用。我院最早的對外交流是從聘外籍教師開始的,以期利用國外的優秀教學資源,借鑒發達國家人才培養經驗,提高學院的外語教學能力。學院目前有英、法、德、俄、西、韓、日、阿拉伯等8個語種,每年30名外籍教師的規模。外籍教師基本能夠實現來自各語種的母語國,保證了各語種語言和文化的原生態,促進了學生外語學習的興趣。如果借機能夠引進國外先進職業技術或職業教育經驗,當會進一步擴大外籍教師的引進張力。目前,留學生人數長期保持在每年100多人的規模。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不僅要“引進來”,更要“走出去”。實施“走出去”戰略更是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的落腳點。截至目前,學院已與13個國家的28所院校締結合作項目或達成合作意向,其中課程和學分相互承認、交換生互派、師資交流與培訓等為合作重點。“走出去”戰略,擴大了學院的社會影響力,拓展了辦學渠道,提升了教學自信心。當然,目前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核心應該是在海外建孔子學院,而孔子學院短短幾年時間在全球迅速突破了500家,也印證了這一點。眼下,孔子學院幾乎清一色為普通本科院校所建,高職院校幾乎很難覓蹤影。從師資、學術影響力等方面考量,本科院校創辦孔子學院確實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但并不意味著高職院校在這方面就無所作為。經過多方面協調,2011年9月,我院與玻利維亞圣西蒙大學合作共建了該國唯一一所孔子學院,同時也是全國公辦高職院校的首家孔子學院。我院海外孔子學院的設立,一方面促進了兩國兩校間語言文化的學習交流,同時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方面也顯現出巨大的潛力和深刻的影響力。
積極投身廣泛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是高職院校難得的發展機遇。當今中國經濟奇跡成為了世界各國爭相探討的話題,而高職院校作為中國經濟奇跡的衍生物、中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應當如本科院校一樣承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勇敢地“走出去”,把當代中國的主流思想文化和經濟騰飛模式對外輸導,為中國經濟的進一步騰飛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作出應有的貢獻。在某種意義上,高職院校相對普通本科院校更具獨特優勢。
- 上一篇:工程造價專業培養方案
- 下一篇:讀書會總結報告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國際金融專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