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箏鳴范文
時間:2023-04-01 00:26: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百家箏鳴,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競爭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教學方法。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適當運用競爭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是英語課堂教學的關鍵要素之一。
【關鍵詞】
競爭式教學 學習積極性的提高 中學英語
無論是誰都渴望被肯定,都渴望在挑戰中獲取勝利的滿足感,中學生天真活潑,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他們喜歡競賽,愿意在競賽中鍛煉自己的羽翼。如果將競爭機制引入英語課堂,學生就會把學習當成比賽而不是負擔。從學習的心理環境來看,學習者是愉悅的,且享受每一次競爭所帶來的心理體驗,從而自覺定下學習目標,為趕超對手而自發努力學習。所以競爭機制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激趣方法,在課堂中適當運用,可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通過在教學中的慢慢摸索,我歸納了以下幾種激勵學生競爭的方式:
一、“一對一”競爭,讓后進生體驗到成功
我發現讓學生自由選擇一名與自己學習能力相當的“競爭對手”進行“你追我趕”式的學習,不僅能長期保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和自信心,還能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于是,在教學中,我要求每個學生互相選擇競爭對手,并把他們自由配對的結果公示出來,制作一張競爭榜來記錄每次的比賽成績。在每次比賽后,我都會公布成績,一方面充分肯定勝出的同學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也積極引導暫時落后的同學奮發向上,爭取下一次的勝利。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優秀的同學在競爭中對自身的要求越來越高;而平時學習懶散的同學,也憋足了勁,不甘落后。傳統的競爭往往是制定目標規則后讓全班學生集體朝著目標奮進。但實際操作中會發現很多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沒有太多積極性,整個競爭只是部分“好學生”的舞臺。“后進生”因此喪失了體驗競爭的樂趣,久而久之差距會越拉越大。針對這種情況,我把學生分成“一對一”的若干競爭小組,自己去找競爭伙伴。由于對手旗鼓相當,學生不易產生挫敗感,他們會為了贏對手主動去改善學習方式,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不會隨著一堂課的結束而消失。
二、小組競爭,制定競爭榜,累計積分,共同進步。
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嘗試利用小組學習競爭積分制激勵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特別是張榜公布各項冠軍,這種激勵方式帶給學生的是實實在在的成就感、有形的榮譽感。從而讓他們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動機,并且促使組內人員相互幫助,共同進步。如在教學8B Unit3 Welcome to the unit 時,我將有關電腦的不同用法的知識改為搶答題,融入電腦不同部位如何發音的用法,同時教育學生要利用好電腦。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有專門的學生記錄好分值,課后寫在相應的競爭榜單上。
當然我們小組分組也很多樣,如兩人小組、四人小組或以座位排放的大組等多種競爭方式。在英語教學中,我們讀單詞,表演對話,做填空練習,大多采用這種競爭形式。比如,在課堂上,我通常采用下面的方法:一是將教學中的范例讓學生設置成填空形式講解,讓小組競爭回答填詞,效果很明顯。比如在教授7A第三單元Reading中,我以Millie的日記形式,讓學生舉手回答關于萬圣節的內容。Wendy tells me someing interesting ____Halloween today .This festival is ___October 31st.People in the ___always have a _____on the ____of the day.They often eat a lot of ____and ____at the party.They also play a game called________.這樣的形式簡單直接,哪個小組回答的又快又好,哪個小組就獲得的分值高,效果良好。二是找同學到黑板上做題和講解,通過這種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誰做題準確,誰的小組就奪得高分,相應的競爭榜單上的分數就高,獎勵就多。
三、及時鼓勵,定期獎勵
每個人都渴望有所成就,受人重視和關注,所以對于學生我從不吝嗇good,very good等。我認為及時中肯的評價對學生很重要,我在課堂時常鼓勵學生,并且肯定評價要多于否定評價;我也讓學生之間互評,但不會使學生的互評變成自我夸耀、自我貶低,或互相進行攻擊、互相挑刺,并且我認為我的評價中肯,切合實際。所以學生積極學習英語,學習英語的興趣濃,學習英語的效率高。競爭形式可以多樣,我一般用于對話的朗讀、情境對話、課堂練習、單詞的書寫以及分角色表演中。我在每天上課前,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黑板上寫1、2、3、4四個數字,分別代表四個大組,以備計分。把課堂上每組的得分一句Congratulations to you,等等。到月末,定期獎勵學生,統計各組的總分,優勝組內再評選出優秀小組,小組成員發一定的獎品以示獎勵,并每月舉行隆重的發獎儀式,讓學生充分感到得獎是一件多么光榮的事。
但是競爭機制不可無節制地濫用,要注意選擇適合的環節和課堂時間的分配,還要兼顧個人與整體。所以為了學生的發展我們在運用競爭機制時不要忘記因材施教,不要忘記每個孩子都是競爭中的主角。同時教師還要在日常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形成學習策略。
總之,我希望學生們在學習中逐漸形成競爭的習慣,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點燃了他們的興趣火花。希望學生能發揮百家之長,在競爭的土地上百花齊放,在英語學習中不斷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參考文獻】
【1】胡春洞,張思中.教學法與交際法之差異(上、下)【J】中小學外語教學法.1996
篇2
由胡潤研究院結合相關經濟數據和對消費者的調研結果進行品牌價值綜合評估的《2011年胡潤品牌榜》顯示,42個民營品牌躋身100個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之列,民營經濟實力與活力獲得關注;與往年的品牌價值位列相較,不少品牌價值起伏很大,有“趕超”,亦有“縮水”,同時形成了“百家爭鳴”的景象。
2011年6月29日,胡潤研究院了《2011胡潤品牌榜》,值此,已是胡潤研究院連續第六年榜單。工商銀行以2820億的品牌價值一舉奪魁,超越歷年冠軍中國移動,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同時民營經濟實力、活力也在榜單中有所體現,100個中國最有價值品牌名額已有42個民營品牌位列其中,而在子榜《2011胡潤民營品牌榜》中百度也首超騰訊,以1580億位居榜首,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民營品牌”。
胡潤分析:2011年前100個上榜品牌價值總和達26153億元,比上年提高27%,比2009前提高一倍多。第100名的上榜門檻為34億元,比2010年提高9億元。這說明榜單上的品牌都處于健康發展的狀態,部分品牌價值的縮水主要是受到品牌所屬企業上市股票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2011年民營品牌“冠王”百度品牌價值翻了兩番,不僅趕超騰訊還在全國品牌中排名第四,超過了中國銀行。往年民營品牌冠軍騰訊雖然退居第二,但在全國品牌榜中排名第七,比上年上升了4位,品牌價值比上年上升了65%。百度和騰訊打破了往年最高紀錄在全國品牌榜十名以外的記錄,創造了民營品牌在全國品牌排名中的最高紀錄。全國品牌榜中,中國移動往年冠軍寶座雖被工商銀行奪得,但其品牌價值仍以2730億元位列第二,不過其品牌價值近五年來起伏較大,相比2007年2840億元的品牌價值,2011年的2730億元有顯“縮水”跡象。
民營經濟的實力與活力體受到關注,子榜《2011胡潤民營品牌榜》再度擴容,首次將往年的50個民營品牌擴大到100個。民營品牌100強的上榜門檻為12億元,品牌價值總和超過8112億元,平均達到81億元,第50名上榜門檻為28億元,比2010年提高10億元。在民營品牌前十強中,百度蟬聯榜首;平安保險保持第三名;淘寶從2010年的第26位躍升到2011年的第4位,首次進入前五名,深受消費者青睞;美的從2010年的第15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7位,家電制造品牌首次超越家電零售品牌蘇寧電器,反映出中國家電制造商從“大制造”向“大品牌”轉型中所取得的成果。
榜單顯示,房地產、金融、煙酒、服裝和信息服務業誕生了60%中國最有價值的品牌。其中,房地產行業萬科蟬聯房地產行業榜首,民營品牌萬達首次進入房地產行業前三名。金融行業中,工商銀行超越歷年冠軍中國移動榮登榜首,中國移動和建設銀行分別以2730億元和2320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列第二、三位。信息服務業在2011年品牌榜中風光無限,有15個品牌上榜,比2010年多10個。教育品牌新東方亦是首次榮登民營品牌榜。
此外,18家服裝行業品牌也進入了民營品牌榜,美特斯邦威超越2010年服裝行業位列第一的李寧,以115億元的品牌價值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服裝品牌;森馬從2010年的第7名上升至2011年的第2名,品牌價值110億元;另外,雅戈爾、紅蜻蜓、報喜鳥、奧康等服裝行業品牌也進入了榜單。
整個品牌價值形式在《2011胡潤排行榜》中體現出一幅“百家爭鳴”的景象。
篇3
【關鍵詞】動態生成;有效生成
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對話,這似乎已經成了解釋教育意義的經典話語。課堂中的動態生成,以及對生成的處理,也幾乎成了健康課堂的典型特征。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漸深化,進行“課堂動態生成教學”已形成了教師的共識,但隨著探索與實踐的不斷深入,發現伴隨而來的是這樣的一些常見問題:學生動起來了,自主參與學習的機會多了,教師如何對課堂教學進程進行合理調控?學生在探索中偏離了教學預案,教師該如何引領?動態生成了雜亂無章,教師該如何有效捕捉、篩選、利用這些生成資源?
一、若能激發,切勿遏制
曾經聽一位教執教《求平均數》這節課,下面截取的是其中的一個片斷。
動態生成的教學追求真實自然,既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又能將這種動態生成的過程演繹成寶貴的教學資源服務于課堂教學,從而使教學成為師生互動、相長的過程。對于有價值的生成,我們絕不能遏制其發展。由于學生個體在思維過程中不一定能處理好“確定與非確定”“相似與相異”的關系,因此,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法,這不僅對于提出問題這一想法的學生而言是有意義的,對于其他學生,也是一次有價值的思維之旅。
整個課堂學生學習氣氛變得活躍了,學生的思維不時旁逸斜出。教師并沒有按照統一的要求去進行教學,而是 “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就是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的真實寫照。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只要我們廣大教師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努力營造動態生成的數學課堂。相信我們的數學課堂必定能夠走進更加燦爛的明天。
二、若能引導,切勿牽引
課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師都會遇到的。我想,讓意外生成精彩的關鍵在于教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要學會傾聽不同的聲音。如果我們習慣于用一個標準去要求學生,只會把學生的創造扼殺在萌芽狀態,那我們的課堂永遠只能是一種聲音。
由此我想到了我在教學中曾經經歷的一個實例:
一個長40分米,寬20分米的長方形鐵皮,把它剪切后它焊接成一個高是5分米的無蓋長方體鐵盒,你知道是如何剪的嗎?它的容積最大是多少立方分米?(鐵皮焊接出忽略不計)
就在這時有一位學生提出不同的剪法,他認為這個容積還不是最大的。正當大家都疑惑不解時,他大膽地走上講臺,拿出手中準備好的一張長方形的紙,演示自己的剪法:他先撕下一張長方形的紙,然后沿這張紙寬的方向兩個角上撕下兩個一樣大的正方形,并解釋,撕下的是邊長為5分米的正方形,然后將長兩側的紙折疊立起來,因為撕下的兩個小正方形拼在一起的長正好等于余下的寬10分米,所以可以利用剪下的紙片堵到另一頭。這時,這個長方體的長就是35分米,寬是10分米,高是5分米,容積是35×10×5=1750立方分米。(如圖(2)所示)
這個片段的教學又給了我很多啟示: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它更是一種體驗,一種激勵與喚醒。
篇4
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語文教學怎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呢?我認為最有效的一種方法是變課堂為“百家爭鳴”的論壇。因為通過學生在課堂上“爭鳴”,一方面可以充分地挖掘自身創造潛能,訓練自身思維特別是創造性思維,另一方面可以互相傳遞各種不同信息、不同思維方式、不同觀點,使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創造性思維能力不斷更新、提高。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特別是閱讀能力
“只有經過思考而獲得的知識才是自己的知識。”變課堂為“百家爭鳴”的論壇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思考問題,在思考中發現知識,從而掌握好各種思維方法、閱讀方法、各方面知識點和知識規律,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大大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特別是閱讀能力。
三、有利于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特別是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交際的頻繁,口頭表達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然而舊式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往往是“訥于言”、“筆下雖有萬言,口中全無一句”。這是由于舊式教育實行的是“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學生口頭表達能力長期得不到訓練造成的。變課堂為“百家爭鳴”的論壇后,變教師的一言堂為學生的群言堂,這樣學生每一堂課都有機會鍛煉自己的口頭表達能力,長期訓練下去,必將大大提高口頭表達能力。
那么,語文教學課堂怎樣才能做到變課堂為“百家爭鳴”的論壇呢?
1.必須化講為問。就是在課堂上把要講的知識化成一個個問題提問學生或由學生互問互答。語文課新的知識點不多,基本上每一個知識點都可以這樣做。可以把老師要講的內容編成問題,拋給學生,讓他們思考,然后共同探討問題,這也是化講為問。
2.必須讓學生熟讀課文。“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不熟課文,就不可能理解課文,不理解課文“爭鳴”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讓學生“爭鳴”的前提條件是熟讀課文。一方面讓學生預習課文,另一方面講課時一般要讓學生當堂讀(或聽讀)課文兩遍,至少也要讀一遍,個別課文要讀三遍以上。
3.提出一個問題一般要有三個以上學生站起來“爭鳴”。如果一個學生起來談,沒有其他學生起來爭論,那不是“爭鳴”,只能叫做單純回答。如果沒有學生起來回答,老師可以想些辦法來調動氛圍,也可作簡單的串接或暗示。
4.號召學生敢于懷疑一切,敢于向權威挑戰,提出自己獨立的、創造性的、不平凡的見解。實行三歡迎:歡迎學生提出與課文作者不同的看法;歡迎學生提出與教參書編者不同的看法;歡迎學生提出與老師不同的看法。
5.無論學生的回答多么的荒謬絕倫,老師都要認真的傾聽,表現出足夠的尊重,還要注意點頭、微笑,絕不能顯出不滿、不耐煩的神態。學生回答得好的要加以肯定、表揚,回答得不好的也要鼓勵其大膽談自己的看法,不能說“不對”、“錯了”,只能說“這是你的看法”,更不能嘲笑、挖苦、斥責,要小心翼翼地保護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
6.當學生回答問題卡殼時,進入誤區時、答非所問時、眾口一詞時,或者答浮游于表層不深入到問題的實質時,教師要相機啟發、點撥、誘導。要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思考問題,注意擺脫傳統觀念的束縛,突破舊的思維定勢,要透過紛繁蕪雜的現象看本質。不過回答問題要合情合理,要有根有據。還要注意經常說這句話:“同學們有不同的看法嗎?”以便使學生深入“爭鳴”下去。
要使這種教學方法達到最佳效果必須做到:
1.確立語文教學也讀為主而不是也“爭鳴”為主原則,一個星期至少要有一節課用于課外閱讀訓練。“爭鳴”的問題必須精練而不能過多。且對每個問題“爭鳴”的時間不宜太長,既要防止因“爭鳴”過久而影響學習時間,也要防止有的學生因此厭煩而導致思想開小差。
2.不能一味放任學生自由“爭鳴”,否則會使膽小的學生不敢參與“爭鳴”,反應遲鈍的學生沒有機會參與“爭鳴”,應該既要有自由“爭鳴”,也要有計劃地指名提問學生,特別是膽小和反應遲鈍的學生。
3.要講究提問藝術。例如,先提問估計回答得不太正確的學生,后估計回答得正確的學生。提問的問題繁難,估計學生答不出時,就要把一個問題化成若干個淺易的小問題或化為幾個臺階來提問,對于成績差的學生不要拿過難的問題來難倒他,以免使其失去學習信心。還要針對學生的思想認識狀況、思維特點、上課時的情緒,注意力的變化,求知欲,表現欲提問。
篇5
百家爭鳴的影響:
1、奠定了中國整個封建時代文化的基礎,對中國古代文化有著非常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沒有當時的“百家爭鳴”,中國后來的思想文化就不會五彩繽紛。
2、在“百家爭鳴”的過程中,各家學派相互取長補短,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也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
3、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長的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并在日后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9-0033-02
PBL問題為本的教學設計,是為實現高中歷史課程目標、培養學生靈活掌握歷史知識、形成學科思維能力和開啟智慧。在此,以人教版必修三《“百家爭鳴”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為例。
步驟1:圖片對比,導入本課
春秋戰國是戰亂的動蕩時代,中國文化卻奏起了輝煌樂章。
PPT出示圖片:
問題:兩組圖片的人物分別屬于什么時期?哪個國家?
由學生討論、交流并回答。
教師:兩千多年前,古希臘雅典涌現出眾多大思想家。同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各思想派別分別從本階級利益出發,提出不同治國主張,也涌現出諸多的大思想家,并呈現出百家爭鳴的局面。
設計意圖:通過比較圖片引發學生學習興趣,結合問題,運用已學知識對比聯系、整合中外歷史,下啟西方人文主義思想的起源。從認識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東西方的先哲開始學習本課。
步驟2:分組學習,活動建構
教師:請根據必修一知識,分組思考是哪些因素為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創造了千載難逢的契機?
學生討論交流。
第一組:激烈的兼并戰爭打破了孤立、靜態的社會生活格局,文化傳播的規模日盛,多因素的沖突、交織與滲透,提供了文化重組的機會。
第二組:禮崩樂壞的社會大裂變,將原本屬于貴族最底層的士階層從沉重的宗法制中解放出來取得了獨立的地位,而爭霸事業使諸侯對人才渴求,更大為助長了士階層的聲勢。一個從事精神性創造的專業文化階層形成,對中華民族的物質與精神生活產生深刻影響。
第三組:競相爭霸的諸侯列國,尚未建立統一的觀念。學術環境寬松活潑,使文化人有可能進行獨立的、富于創造性的精神勞動,從而為“百家爭鳴”提供了前提條件。
第四組:??????
教師:正如同學們所說的,是種種條件的聚合,為中華民族的精神發展創造了一種千載難逢的契機,“百家爭鳴”應運而生。
PPT出示表格:
教師:“百家”只是諸子蜂起、學派林立的文化現象的一種概說。同學們分成四個學習小組,分別代表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個主要學派,每個同學就自己組對應學派的相關介紹加以閱讀,最好能與自己的課外所了解的相關知識相結合,每一組活動后進行小結,在別的學習小組回答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傾聽;他們回答不全面或回答錯誤的地方,進行補充、指正,甚至詰難、批駁,注意取長補短。
問題1:什么是百家爭鳴?為什么會出現百家爭鳴?
問題2:“諸子百家”中對當時和后世影響較為深遠的思想流派有哪些?他們的代表人物分別是誰?主要觀點是什么?他們的思想與他們所處社會的歷史背景以及所代表的社會階層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根據表格和問題,分組學習,討論交流,回答問題。
教師:春秋戰國時期社會大變革,儒、道、墨、法、兵等各家思想流派,爭相發表不同的見解,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設計意圖:通過分組活動簡要建構本課主要知識結構,運用表格和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和學生已有學習經驗,進行有效閱讀;基于小組合作討論,既能促進學生取長補短,又能學會交流合作,還能夠學會表達、傾聽與說服別人的方式方法,并且有利于健全學生尊重他人的人格態度,使學生歷史學習的過程成為一種建筑在活動建構基礎上的升華過程。
步驟3:創設情景,突破重點
儒學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極大地影響了東亞和東南亞思想文化的發展,成為世界文明史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分組活動簡要建構本課知識結構后,還需要深入探究以突破本課重點。由于社會地位、思考方式和學統承繼上的差異,先秦諸子在學派風格上各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PPT出示:
問題1:《論語》是儒家的經典著作之一,它以語錄體和對話文體為主,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文10000多字,其中“仁”字出現了100多次。請指出孔子思想中最核心的部分。其含義是什么?應該遵循什么途徑來做到它?
問題2:核心思想運用到治國上,孔子提出什么主張?它和“仁”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孔子試圖以倫理道德來規范社會秩序,協調人際關系,對今天塑造理想人格,構建“和諧社會”富有啟迪;主張“為政以德”影響今天“依法治國”、“依德治國”的理念。孔子強調“仁”,是想通過和諧人際關系來穩定社會秩序。但春秋是個紛亂時期,僅僅依靠愛心是不行的,所以,孔子還強調“禮”。
PPT出示:
問題1:孔子主張的“禮”實質上是什么?孔子主張怎樣實現“禮”?
問題2:“仁”和“禮”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
學生閱讀材料,思考、討論和解決問題。
教師:孔子“克己復禮”的目的,是通過對人的規范,最終達到社會秩序的穩定。從孔子主張恢復周禮,恢復宗法制、分封制的秩序和規范,可以看出孔子思想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因此,孔子的政治理想在當時無法實現。孔子想了什么辦法來實現自己的理想呢?
PPT出示:
問題1:孔子在教育上的主要貢獻是什么?材料反映了孔子什么教育思想?在當時有何意義?
問題2:請從我校“誠敬”的校訓以及日常教學說說孔子教育思想。
問題3: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可在當時他的思想受到統治者重視了嗎?為什么?
問題4:后來的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孔子的影響是否僅僅對中國而言?
學生閱讀材料,分析問題,思考討論,回答問題。
教師:孔子主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啟發式對話教學、注重人的發展的教育理念,在今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孔子主張通過禮儀教化建立一個和諧、繁榮的國家,這些思想在當時未受重視,但后經孟子、荀子等人的發展改造,在戰國“諸子百家”中成為蔚然大宗。
PPT出示:
問題1:圖中三位思想家分別是誰?在儒學形成過程中,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他們的思想主張有何異同?
問題2:“君舟民水”的觀點,對后世的政治思想影響很大,為后來歷代有見識的封建統治者所采納,對封建時代“治世”局面的出現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其中大家所熟知的受影響最大的是誰?
學生閱讀材料,根據所知知識思考、討論、交流、回答問題。
教師:儒家思想是在吸收融合各家之長的過程中形成發展起來的,道家、法家、墨家和儒家一起,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體系。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諸子中與儒學并駕齊驅的一大流派。
PPT出示:
問題:圖中人物是誰?他可能代表哪個社會階層的利益?又有哪些典故能夠反映他的辯證思想?
PPT出示:
問題:圖中人物的思想對戰國七雄里哪一國的影響最為深遠?為什么?
PPT出示:
問題:圖中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什么?與“仁者,愛人”有什么區別?代表了哪些人的利益?
學生根據材料和所知知識,討論交流,回答問題。
教師:正是“百家爭鳴”形成了中國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寬容開放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情景,突破重點。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論語》等相關材料,來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學生學習過的必修一、必修二的知識以及熟悉的學校生活展開討論,明白孔子對后世以及世界的影響;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析材料,教師適時恰當地引導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導學作用;通過材料、系列問題與探究,了解道家、法家、墨家的主要代表及其主要思想,與學生對話論道,深層解讀百家爭鳴。
步驟4:拓展延伸,認識感悟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提出:“促成中國文明的內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許是通稱為儒家學說的道德準則和文學、思想方面的文化遺產。”李澤厚先生曾說:“即使廣大農民并不讀孔子的書,甚至不知孔子其人,但沉浸和積淀在他們的行為規范、觀念模式、思維方法等意識和無意識底層的,主要仍是孔子和儒家的東西。”
教師:本課我們一起感悟了大師們在激烈的思想交鋒中碰撞出的璀璨的思想火花,那么“百家爭鳴”在中國歷史上到底產生了怎樣深遠的歷史影響呢?
問題1:你認為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思想對現代中國仍具有借鑒意義?
問題2: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戰國時期,你會拜諸子百家中哪個人為師?請闡明理由。
問題3:請大家各抒己見,談一談我們應當如何對待傳統文化?
學生討論交流,或認真傾聽,或暢所欲言,回答問題。
教師:一定的文化就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諸子百家在社會大變革時期,敢于獨立思考,勇于創新,以人為本的思想境界,創造性探索的勇氣和精神,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勉勵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
設計意圖:通過歷史與現實的聯系,拓展延伸部分問題探究,以調動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及創新性思維因素,最大程度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于興趣盎然間進一步認識諸子百家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遠影響、感悟其學術思想的現實意義。
結束語:就課程目標本教學設計體現知識不是由外部灌輸的,也不是由學生內部自發生成的,而是在問題探究活動中逐漸形成的,知識的建構是由探究者自己圍攏著問題自主完成的。PBL教學設計需要認真思考:為什么設計這些問題探究學習,不用可以嗎?實施問題探究,可能會出現哪些情況?如何點撥引導?如何把全班教學、分組合作與個人自學、教師引導結合起來?如何引導學生學會交往、傾聽、表達,提高整體學習能力?同時,考慮學生的體驗感受也很重要。實事求是地看待學生,以學生知識背景為基礎,以學生為本創設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堂探究問題,以促進學生習得一定的知識,并使理解能力、創新思維觀念和能力、態度與修養有所轉化和提升,才能使歷史學習為啟迪智慧營造廣闊的自由空間。
參考文獻:
篇7
區別于動態秀撲面而來的氣勢,靜態展更需要人們去品,去讀。游走在某一家靜態展,更像是聽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由遠及近,越來越切實。
在這里,你或許更能觸碰到品牌文化的靈魂。
“反向流逝”——MOVEUP幻走
“這是一粒種子。起初,只是為了快樂,還原和拼湊記憶中的碎片,表達內心的幻想。后來,它長成了一顆靈感和設計的樹。”
在MOVEUP幻走的設計概念中,自由和快樂才是生活的真諦。幻走在嘗試著用服裝設計語言去和外在的世界溝通:“自由和快樂一直都在,只是在現實的忙碌中我們忽略了它。”
此次服交會幻走“反向流逝”展以記憶為索引,引領人們走出城市和現實的固有模式,回到記憶中去搜索,去體味那些沉淀在時光中的事與物和那些生活中曾經簡單的快樂。古樸的箱子、木質的桌椅、印著斑駁時光的信函,還有那一幅幅的老照片,都是訴說著昔日的種種。
懷舊,自然,舒適,親切。每一個角落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個小物件都有存在的理由,細細體味,會看到更多平日里常被忽略的美好。我們悉心找來各種舊日的器物,在這里還原一個似曾相識的空間,讓記憶里所有溫馨美好的點滴都在此一一浮現。
“涅”——odbo
2012年深圳服交會,odbo用一種全新概念震撼演繹了黑白時裝的藝術。一時間,odbo成為時尚界的焦點,odbo還引發了人們心靈深處的“涅”渴望。
odbo借助佛教“涅”的概念,在詮釋時裝藝術在“涅”中重獲新生的同時,更是將普眾的人生觀與此相融,在展會現場,透過一具具“棺”材的視覺沖擊及其背后的寓意,讓受眾從中感悟到一種生之力量。odbo作為“個性、獨特、時尚”的代言人,無形之中成為了撬動生之密碼的杠桿,每一位觀眾親臨“涅”展時都感受到了震撼,引發他們的生之思考。odbo大膽、生動的演繹,使得每一位受眾都不由自主地生發出改變這自我、嘗試新生的由衷感觸,而這正與odbo本次概念展的目的互相呼應,在傳遞心之共鳴之外,為受眾開啟全新的時裝藝術體驗。
“望”——季候風
季候風主題展館名為“望”,既是與SEASON WIND季候風“尋”主題夜遙相呼應,也意為通過“眼睛”這扇心靈窗口“望”出去,從不同角度詮釋時尚、品牌文化、服裝三者之間的關聯。
整個展廳的用豎紋白板體現著一種束縛,寓意我們穿越著束縛的表象,望向內心真實本質。色彩運用大膽新鮮。大紅的英式下午茶圖案通過包裹的白色束縛呈現面前。大膽的豎狀彩塊爆發在白色豎狀色塊里,顯示一種色彩的張力。明艷且招搖。
鮮明的品牌徽章,幽幽泛著光,像一個貴族不拒不迎。如同季候風10年,一直以自己的姿態呈現,不拒不迎,堅持做我們認為的時尚,是親和的,是包容的,呈現出:時尚就在你身邊。恣意繁華的色彩,總有堅持的腰線,像一個行走的都市女子,她并非一直妙齡,但她一直美貌。
“奇幻空間”——Masfer.SU
篇8
關鍵詞:古箏的由來;南北流派;潮洲箏曲;浙江箏曲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9-0155-03
一、古箏的由來與發展
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至今約有2500多年的歷史。《戰國策?齊策》中有描述:“其民無不吹竿,鼓瑟,擊筑,彈箏。”這說明在春秋、戰國時期,箏就已流行于秦、齊、趙等國。其中以秦國最為盛行,《史記》中記載:公元前237年(秦始皇十年),宰相李斯在《諫逐客令》中記:“夫擊甕叩擊、彈箏博脾,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故素有“秦箏”之稱。箏與琴不同,流行于民間,成為群眾喜聞樂見的樂器。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記載:“古箏五弦,施于竹如筑,秦蒙恬改于十二弦,變形如瑟,易竹于木,唐以后加十三弦。”中國原始的箏,是用大竹筒做的,到秦朝時摹仿瑟的造型,改用木板制作;箏最初只有五弦,后發展為十二弦,到隋唐時增至十三弦。明代增至十四、十五弦,到近代才出現了十六弦乃至現代的二十一至二十六弦箏。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箏沒有由于時間的推移而滅絕,而是更加廣泛地流傳開來。在唐代最為盛行,在民間和宮廷都可聽到箏樂。箏已經發展成為一件具有豐富表現力的流行樂器了。我們可以從唐代詩人的詩歌中了解其影響:“深宮高樓人紫清,金作蛟龍盤鄉楹。佳人當窗弄白日,弦將手語彈鳴箏。”[1]“何處哀箏隨急管,櫻花永巷垂揚岸。”[2]兩首詩均從不同的角度描述箏所表現的情感或抒懷。箏的音色優美動聽,清脆悅耳,伴隨著中外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的交流,箏還遠傳于朝鮮、日本、越南等國。
二、古箏的流派劃分
中國由56個民族組成,其中又以漢族人口占最多數。漢族箏樂影響較大、人數最多、藝術上較成熟。主要有流派,按地區劃分可分為山東、河南、陜西、客家、潮州、浙滬、福建、蒙古各派。山東、陜西、河南地處長江流域以北,一般稱為“北派”,其他則稱為“南派”。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語言、氣候及生活習慣皆有所差異,反映在藝術上也各具特色。
1.河南箏:“奮逸響”恰似河南人的性格和語言高亢粗獷,明朗諧趣。河南箏派以河南南陽為中心,流傳范圍很廣。河南地處中原,古稱中州,河南箏樂又稱中州古調。河南箏曲的形成與河南豫劇、河南大調曲子、河南曲劇等民間戲曲音樂和民間說唱音樂密切相關。有《花流水》、《蘇武思鄉》等。
2.山東箏:山東和河南兩地區相鄰,從語言到習俗有許多相近的地方。山東箏也有很長時間的歷史,所以有不少人稱山東箏為齊秦。而今天所保留下來的許多山東箏曲就是出自山東琴書,其中一部分是作為琴書的前奏出現的琴曲,跟河南板頭曲相似,有六十八板“大板曲”。有《鳳翔歌》、《汗宮秋月》等。
3.潮州箏:在廣東,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樂種――潮州音樂,隨著潮汕人的足跡,潮州箏和潮州音樂的流行范圍很廣,由中國的內地以至海外許多地區,我們都可以聽到這一富有南國情調和色彩的音樂。如《西江月》、《粉蝶采花》等。
4.客家箏:客家箏也是廣東的一個著名流派,它源于廣東梅縣大埔地區。屬于中原地區傳統音樂, 在我國諸多箏藝流派中以古樸、典雅而著稱。如《出水蓮》、《蕉窗夜雨》等。
5.浙江箏:流行于浙江、江蘇一帶,又稱武林箏。杭箏和過去流行的一種說唱音樂的杭州灘箏有濃厚的關系,而且慢慢地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點”演奏手法。“四點”手法在浙江箏中的運用常給人以活潑明快的感覺,在現代創作的一些箏曲中,也常采用這一手法。如《云慶》、《高山流水》等。
6.陜西箏:陜西地區是中國箏的發源地。陜西風格的箏曲具有鮮明特色,風格細膩,委婉中多悲怨;慷慨急楚,激越中有抒情。已故著名浙派箏家王巽之先生談古箏流派時說,“陜西派多抒情”,說明了陜西箏曲的風格特點。如《掃雪》、《大金錢》等。
7.福建箏:流行于閩南語系和客家語系的漳浦縣、云霄縣、東山縣、詔安縣、上杭縣、永定縣等閩西南諸縣份,習慣稱福建箏為“閩南箏’”。閩南箏和河南箏、山東箏、客家箏、潮州箏、武林箏是同源分流,都可能是出始于古老的秦箏。有《蜻蜓點水》、《百家春》等。
8.蒙古箏:即雅托葛,流行在我國錫林郭勒、伊克昭盟一帶古老的民族樂器,表現力十分豐富;其結構、定弦法、演奏風格均區別于漢族古箏。多半用來為民歌和牧歌伴奏。
三、潮州箏曲《西江月》
《西江月》屬輕六調的潮州箏曲,清悠,淡雅,楚楚動人。音程的跳動不大,比較文靜委婉,按滑的起伏變化則細膩微妙,主要是起潤飾作用,右手彈弦后,左手多數以呤揉按滑來加以潤飾,也就是潮州樂人所說的“彈按尾隨”的手法,全曲流暢華麗,溫文爾雅。全曲可分三大段:第一段為中板(?=72),在彈奏時注意樂句的劃分;在氣口處注意呼吸,使樂曲呈現出歌唱般的流暢感覺;在第一大段中,加花頻繁使用,把潮州箏曲的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所有的短刮奏都不占時值;把握好切分節奏;大撮要聲音飽滿;
右手指法大多是提彈的勾托抹托,指甲在接觸弦的時候要果斷迅速;在彈奏(fa)和(si)時,左手按弦要準確,不能出現上下滑音,并要把握好樂曲的風格。第二段為中板,速度為(?=80),大部分由十六分音符構成;在劃分出的樂句氣口注意呼吸,手腕自然抬起;在第二段中,右手指法一直是勾托抹托和抹托抹托,難點轉移到了左手,在前兩小節中,左手的顫音較多,一定要把顫音的變化表現出來;
在彈奏連續的(fa)和(si)時,左手按弦一定要果斷準確。
第三段為快板,速度為(?=104),大部分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組成,前面的八分音符的彈奏速度一定要掌握好,不能彈得太快,以免后面的十六分音符彈奏困難;節奏要把握準確,避免越趕越急越彈越快;大撮發音要整齊,大指和中指的力度要均衡,指甲不要提前觸弦,以免發出指甲刮弦的噪音;
從倒數第二小節開始漸慢進入尾聲,在漸慢時左手按(xi)時一定要準確,最后由大撮結束全曲,營造出一種意猶未盡的氣氛。
四、浙江箏曲《云慶》
《云慶》是一首典型的浙江箏曲,源于同名江南絲竹,是江南絲竹名曲之一。
全曲共分三大段:第一段為優美的慢板,曲調悠揚,抒情婉轉。在彈奏時應強調樂句的劃分,首先由大撮開場,接著用優美的刮奏,將人帶入如畫般的江南美景。右手大撮大中二指觸弦果斷,力度平均發音整齊;注意左手四指的彈奏,在第三小節的第二拍輕彈,第四小節第一拍重彈;
第八小節以后的花不占節奏;彈奏時應注意節奏,第九、十、十一小節中的大撮加花的節奏容易彈亂,四分音符的時值一定要彈夠;連續彈奏變音時,要注意音準和變音的穩定性,在第二次反復時連續彈奏變音(si),左手要迅速果斷,避免出現上下滑音;
同時需注意樂譜中的反復記號;在第五次反復記號時速度漸快,由原來的(?=54)加速到(?=84)。第二段為中板,旋律明朗,節奏活潑。可分為兩部分:從開始到反復記號處為前半部分,練習時可先打分拍,在彈奏第一遍時速度為(?=72),反復第二遍時加速到(?=84);右手彈旋律時左手注意顫音,在彈后三十二分音符的指法勾托抹托托時,一定要彈清楚每一個音;
后半部分慢起漸快,要把握好節奏的自然過渡和樂曲旋律的流暢性,在第八小節的刮奏時速度轉為(?=160),注意節奏的穩定,不要越彈越快。
第三段為快板,熱烈明快,一氣呵成。也可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大多由十六分音符構成,速度為(?=132),右手快四點的彈奏,在力點和節奏上要注意均勻性,手指觸弦的動作松弛并具有彈性,手指的動作不宜過大。在倒數第三小節的第一拍后三十二分音符,指法為勾托抹托托,由于速度較快,一定要把握好節奏,后三十二分音符要彈清楚,不能含糊不清地帶過;
后半部分慢起漸快,從第六小節第二拍開始,速度轉為(?=176),樂曲大多由八分音符組成,下滑音和顫音較多,左手一定要注意上滑音的音準,
從倒數第二小節進入尾聲,速度逐漸慢下來,最后由大撮結束全曲。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特點是曲調平衡流暢,力度漸進變化,旋律進行順暢無礙,發音柔美靈巧,樂曲風格清新淡雅。《云慶》又是典型的浙江箏的“快四點”演奏手法。所以,我們常用“如行云流水”來形容江南絲竹的音樂風格,這也是演奏《云慶》應特別注重的。
五、潮洲箏曲與浙江箏曲的區別
潮洲箏曲流傳于廣東潮州一帶,音樂結構特殊,它以其右手的流暢華麗、左手按滑音的獨有加花奏法,變化細膩、微妙而獨具一格。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間音樂。潮洲箏曲和潮洲樂曲一樣,主要曲調有“重六”、“輕六”、“活五”、“反線”等。我們上面所說《西江月》就屬于“輕六”調。一般來講,在潮箏中,“輕六”調表現的情趣比較明快,彈琴時通過左手按音的變化,以達到幾種音階和調式的組合形式,即所謂以韻補聲。而且音律也不同于十二平均律和其他地方的民間音樂,潮汕語言比較平和,潮箏音程的跳動也不大,比較文靜委婉,按滑的起伏變化則細膩微妙,主要是起潤飾作用,但是,右手彈弦后,左手多數以呤揉按滑來加以潤飾,也就是潮州樂人所說的“彈按尾隨”的手法。形成流暢華麗、溫文爾雅的潮州箏流派。浙江箏曲和說唱音樂“杭州灘簧”有深厚的血緣關系。杭州灘簧有慢板、快板和烈板三種基本唱腔,箏作為伴奏樂器在其中加花伴奏,逐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四點”演奏手法,從技巧的角度來看,在其他流派的箏樂中也有所采用,但不像浙江箏用得突出,明顯地形成了一種演奏上的特點,并有了專稱。“四點’”手法在浙江箏中的運用經常給人以活潑明快的感覺,在現代創作的一些箏曲中,也常采用這一手法。浙江箏曲和江南絲竹也有著密切的聯系,曲目有許多是相同的。江南絲竹明朗、細膩、綺麗、幽雅,如《云慶》就比較多地保留了江南絲竹音樂早期的形態,有著清香的泥土氣息,它以明朗的音色和輕快的節奏,描寫出一幅幅江南水鄉的民俗畫。
綜上所述,通過闡述了古箏的由來、演變及其主要流派的特點,分別淺析《西江月》和《云慶》的彈奏,概略地了解了古箏在流派特點上的一些相關知識。各個地區的箏樂都和本地區的戲曲、說唱和民間音樂相聯系的,也正是如此,箏這件古老的樂器才能在較為廣泛的地區持續地流傳下來,各個流派箏樂的形成與發展,是和外界的影響與交流分不開的。正因此才使箏樂的流派顯得如此生動和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周耘.古箏音樂[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00:26-32,37-52.
[2]袁靜芳.民族器樂[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