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弟子規范文

時間:2023-03-26 21:44: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百家講壇弟子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百家講壇弟子規

篇1

現實讓我不得不思考和尋找有效的班級工作的切入點和方法。我忽然想起曾經有一位學生家長送給過我一本《弟子規》和幾張相關的光盤,平日工作太忙,我還沒顧得上認真看。利用周末時間,我把書和光盤都找出來,進行了認真的研讀。這一讀讓我覺得眼前一亮,《弟子規》中既有為人子女的禮儀,還有為人弟子的規矩;不但有做人的道理,而且有求學的方法。這些不正是老師所需要教給孩子們的嗎?這不正是學生應該遵從的行為規范嗎?我決定在班里開展學習、誦讀《弟子規》的活動。

熟讀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理解。學生手中的《弟子規》小冊子里面對每一句的內容都做了詳盡的解釋,我想,如果讓學生自己去看,那么學習《弟子規》就有可能是走走過場,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我決定在讀報時間舉辦“班級講壇”,讓同學們仿照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的形式來解讀《弟子規》。但是由誰來講,如何講得讓同學們既愛聽又能達到最佳的效果呢?和班委們一商量,孩子們一致同意由同學們“輪流坐莊”,這正合我意。同學們輪流講不但能使他們和大家一起分享對《弟子規》的理解,而且能鍛煉他們的組織、表達能力,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首先,班里的學習委員和宣傳委員把《弟子規》按照內容進行了劃分,安排好每天要講的語句。然后,進行“招標”,也就是讓學生們自己預定將要解讀的內容。說實話,一開始我是有一些擔心的,因為畢竟初二的學生有自己的想法,平時上課舉手回答問題的人都寥寥無幾,會有人來“投標”嗎?然而,出乎我的意料的是,“招標”工作非常順利,很快每天要講的內容都有人“中標”了。但是畢竟《弟子規》的篇幅有限,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有機會走上講臺。于是,我們安排沒有“中標”的同學負責搜集資料等輔助工作。

如何在短短的十幾分鐘里把自己負責的《弟子規》的內容講好、講透、講出自己的風格?經過一番討論,我和同學們商定了“班級講壇”的“規定內容”和“自選內容”。“規定內容”有:提前在黑板的左側書寫出自己要講語句;帶領全班同學誦讀;講解語句含義;講述自己的理解?!白赃x內容”包括:引經據典、播放視頻等。

篇2

1.為往圣繼絕學,從自己做起,從扎根的教育抓起。

語文教師肩負著繼承弘揚發展傳統優秀文化的艱巨使命。宋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投身教育事業,理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從自我的修身做起,學習儒家經典,力行學做謙謙君子,從儒家的根“孝悌”做起,從《弟子規》做起。近年來,老師越來越難當,學生在家里對父母不恭敬,來了學校對課本、對圣賢、對老師缺少恭敬?!兜茏右帯烦蔀橹行W生的必讀書,從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學風與做人態度的培養。相信一個孩子有了孝心,時時處處想到讓父母放心、寬慰,這個孩子就將不讓人擔心了。學習《弟子規》,不是喊口號,而是要抓落實。我利用課前二到五分鐘時間與學生共同學習《弟子規》,適當講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數孩子都能有所覺悟,可喜的是個別孩子學習態度有明顯的好轉。

2.央視《百家講壇》可以成為教材最好的補充與注本。

央視《百家講壇》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曾仕強的《易經的奧秘》和《胡雪巖的啟示》、于丹的《論語心得》和《莊子的智慧》、呂立新的《水墨齊白石》、錢文忠的《三字經》等,都是我課堂教學最好的補充。比如講《逍遙游》、《愚溪詩序》關于天人合一的理論時,就可以引用曾仕強教授《易經的奧秘》中對“亦一亦二”的解釋。

3.關于作文教學。

3.1我對學生耳提面命,審題,如果沒有把握做到出奇制勝,就老老實實按常規思路去考慮,掌握各類文體的基本要求和各種題型的操作要領,注意結構安排,要自圓其說,語言要得體,表意要明確。如果能較恰當地用上一些成語、詩文名句或古今中外名人名言什么的,就會使你的文章大為增色。

3.2我開誠布公地告訴學生,作文得分常常會受到閱卷老師當時的情緒和心境的影響,因此,除了不能跟命題者叫勁之外,如何博取閱卷人的歡心就成了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比如,字跡清楚、卷面整潔、語句通順、結構合理,自然會讓閱卷老師感到心情舒暢。

3.3我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跟學生說,寫記敘文也好,寫議論文也好,你心里究竟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寫出來要像真的一樣,哪怕懵住閱卷老師一會兒也行。事實上,你心虛氣短,你腹中空空,你自己都覺得不知所云,但寫作文那會兒,一定要表現得煞有介事、理直氣壯、情真意切等。

4.關于閱讀教學。

4.1融入“人文味”,讓語文教學“鑄魂”。

語文學科是滋養人文精神的沃野。語文教學要充分挖掘人文資源,既要注重知識的傳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體地講,就是語文教學要堅持用課文中飽含的真善美,幫助學生提高人生境界,凈化心靈,塑造健全人格。為此,語文課堂上教師要不斷融入人文精神,使學生擁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現“仰天大笑出門去”的豪情,樹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爾東西南北風”的信念,獲得“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感悟,確立“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愁苦而終窮”的高尚人格……在語文課堂中要融入“人文味”,只有讓學生充分閱讀才能使語文課堂成為鑄造學生靈魂的主要手段。

4.2注入“人情味”,讓語文教學“育情”。

語文課堂上,教師注入“人情味”,引導學生與優秀的文化接觸,與古今中外的高貴靈魂對話,充分挖掘和發掘教材(課文)的情愫,讓學生始終涌動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熱愛祖國、關愛社會、眷念故土、珍愛青春、感恩親情和悲天憫人的情感,不僅可以實現語文教學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的,還可以實現教育的育人目標。例如,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從《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從《我與地壇》中體會母子情深,從《邊城》中認識祖孫、兄弟之情,從《我愿意是急流》中領悟無私戀情,從《雨霖鈴》中體悟“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的離情別緒,從《京口北固亭懷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確,語文教學確實是情意綿綿,怎一個情字了得。要想使語文課堂“育情”,只有讓學生充分閱讀文本才能達到。

5.針對高中語文課程的特點實施教學。

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和很強的實踐性。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語文實踐中學語文、用語文,逐步掌握運用語言文字的規律。語文教學應該注意漢語言文字的特點,重視培養語感和整體把握能力。

學生經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習,已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語文學習中的個性傾向漸漸明顯,不同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需求的差異逐漸增大。高中語文教學要在保證全體學生達到共同的基本目標的前提下,充分關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面臨的個性化選擇,努力滿足其學習要求,支持其特長和個性的發展。學生對于應用性目標、審美性目標、探究性目標可能各有側重,教師應該指導他們通過適當的選修課實現自己的目標。

6.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篇3

一、“根”與“源”――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是教育的“根”,儒家教育思想是教育的“源”。儒家思想講求學習詩、書、易、禮、樂、春秋――“六藝”,而“六藝”是涵蓋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文學、史學、哲學、宗教、科技、生產等各方面情況的文化典籍。從我們現代人的角度而言,學習掌握以上所有方面的知識是不現實的,但是了解涉獵卻是必要的,因為從廣義的角度而言,這些知識就是文化與傳統,它們可以為教師、乃至學生打開廣闊的視野。歷史是過去的政治、思想、文化、藝術,“以史為鑒”大抵應該就是對于教師文化積淀的要求了。

儒家思想提倡“仁、義、禮、智、信”,其核心思想是“仁”。這個“仁”完全可以等同于西方思想體系中的“仁愛”,不論是放在國家統治的層面上,抑或我們現在正在完善的和諧社會,還是對于日常人際交往的處理上,都是最基本的原則。對于教育而言亦是如此。試想一位沒有愛心的、對于學生的需求與困難視若無睹的教師,怎么可能被稱得上是一位合格的教師?

儒家思想踐行“以修身為本”,換而言之,就是以充實傳統文化為積淀的不斷自我教育,以追求自身修養、成就與完善事業為目標的人生追求。

當然,從現代人的角度而言,獨善其身是狹隘的,所以我們應該將自我提升所獲取的精髓與優秀經驗推廣傳遞出去,使之踐行于教育的各個環節、各個方面。

二、教育重于始

教育重于始。教育的初始階段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地建立正確的思想意識的基礎。那這個基礎指的是什么?

首先是從小做起,提升人的道德水準。這個“小”具有雙重含義,一是從低齡時做起,二是從小事做起。針對這樣的培養目標,我們可以學習借鑒傳統文化中那眾多的童蒙養正的經典,例如,《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朱子家訓》等。以《弟子規》為例,“總敘”中言:“弟子規,圣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這里清楚地排列出初學孩子應該學習的正確步驟――首要是“道德修養”,次要才是所謂“知識技能”。所幸2007年時筆者就已了解到,從08年1月起,北京東城區三萬多名中小學生將開設《弟子規》必修課,年齡為小學三年級――初中一年級。能夠有此教育計劃,我們算是走出了第一步。

初學的孩子已經開始熏染在優秀的傳統文化之中時,作為我們現在的教師教育專業的學生,面對他們即將面對的教學對象就不能再錯失這樣的機會了,這一課他們必須要補!

那么如何提升教師的修養呢?筆者認為需要通過學校教育體系、自我內在追求兩方面來進行二重完善:

第一重,從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入手。

措施一:從課程培養體系入手,建立傳統教育課。這一點,似乎有些困難,因為現今各大專院校的課程設置基本分為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政治理論、英語、體育等)和專業理論技術課程兩大方面,其中公共基礎課程所占課時比例已經不小了,甚至有時會影響專業課程的開展,或者不夠尊重某些專業課程的特殊性。另外,各大專院校的課程培養體系多數已定型確立,甚至某些重點大學可能會沿用數年,要想在這樣的培養體系中加入傳統文化的內容相對是比較困難的。

雖然一些國家重點大學已經將國學等傳統文化課程正式引入了教學體系,但影響力尚顯不足。有些大學,例如筆者供職的大學,則將傳統文化課程引入公共選修課體系,作為彌補,但同樣存在不能普惠于學生的問題(有些學生還沒有接觸學習傳統文化的意愿)。

措施二:通過非課程體系予以彌補。可能采取的方式如下:1.開辦“國學大講堂”類學術活動,邀請學界專家學者舉辦講座研討交流活動。2.利用傳媒提供的機會,例如前兩年熱播的央視《百家講壇》中的“于丹《論語》心得”、“錢文忠解讀《三字經》”等,深入淺出將傳統教育與人們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加以聯系,運用傳統經典予以解決。

第二重,引導教師教育學生、乃至更多人將踐行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自我的內在追求。作為教育體系、傳媒機構、家庭背景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能真正達到的目標,但如果我們每一層面上都去做了,距離目標總是會近一點。例如,前文中提到的教育機構的努力;央視等主流媒體的引導;每個家庭、每對父母對孩子教育的期望與重視。這些因素最終勢必會形成一股潮流――影響社會對于教師修養提出更高的要求。

修養是不斷提升的、長期的過程。作為教師,如果能夠意識到傳統教育對于學生、對于教育、對于社會將來發展的益處,就應該通過自己的行動激發學生形成了解、學習、理解、踐行傳統文化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優秀文化會藉此星火相傳、代代不息。

教育界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泵棵克贾?,都覺得肩頭不輕。怎樣成為一個好的引導者?的確是一個嚴肅的問題。

教師的至高境界是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水準。三個被經常提到的詞,傳達出的文化內涵卻不可謂不寬廣不深厚。何為道?恐怕決非大多數人可以明晰與踐行。所以,作為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必須終身不斷地充實、發展、提高、完善自己。這是教師需要不斷提高修養的根本原則。

從現今的教育現實來判斷,作為教師首先應該補上中國傳統文化這一課。有了傳統文化的基礎,師德的缺失就不應該成為問題。這是教師需要不斷提高修養的現實需要。

從未來教育科學技術狀況的展望來審視,作為教師也必須把不斷地充電作為生活的習慣。筆者曾經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擺明了現在音樂演奏技術和音樂普及的現狀,提醒那些僅僅掌握初級音樂教育能力的教師們不要停下學習的腳步,因為停在過去的能力上睡大覺,可能會在不遠的將來遭遇中年失業、被社會淘汰的危機。這是教師需要不斷提高修養的必然選擇。

根本原則、現實需要和必然選擇三個方面,奠定了我們這一代教師成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必由之路。當然只明確這三點是不夠的,明確了還停留在意識層面。重要的是踐行,通過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科研學術研究能力。

參考文獻:

篇4

營造國學氛圍,弘揚精品文化

營造濃厚教育氛圍 學校校園布局在精、雅上做文章,充分發揮建筑文化、塑像文化、楹聯文化、篆刻文化等傳統文化來美化校園。經典名句、書法篆刻與墻體文化緊密結合,詩詞歌賦充溢眼簾,古色古香的教育設施之間散發著濃郁的國學氣息,讓學生在休閑娛樂、舉手投足之間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

開設國學校本課程 學校把國學教育作為校本課程,將經典讀物引入課堂,通過誦讀培養學生對中國民族文化的熱愛之情。在國學課程教育開展伊始,學校就意識到,根據學生的不同年齡特點,應該有不同的國學課授課模式。因此,學校在這方面有意識地對國學課教師加以引導。通過全面布置教學內容——對教師進行培訓——骨干教師上引路課——全體教師推進課——教師集體研討等5個環節,在各年級段形成了獨特的授課模式。根據不同的年級繪編了不同的教材。一年級以國學經典為主的繪本故事;二年級用《三字經》;三年級用《弟子規》;四年級至六年級是以綜合實踐為主的校本教材。各年級組按照自己的教育模式授課,收到很好的效果。通過國學教育校本課程的開設,充分開發學生的個性及潛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進一步推進課程改革。

注重熏陶潛移默化 利用學校電子屏幕開設“一分鐘課程”,精選《弟子規》、《三字經》、古詩詞、儒家經典、格言警句等,每天在電子屏幕上滾動播出,讓學生在進出校門的短短一兩分鐘里,受到潤物無聲的文化熏陶。每天的校園音樂還融入中國古典名曲,讓學生在古典樂曲中接受傳統文化的熏陶。配樂唐詩朗誦設置為上下課鈴聲,讓國學伴著學生上課、下課,點燃學習激情。

走進國學經典,感受國學魅力

教師先行,牢筑傳承根基 一是看國學講座,悟國學精深。作為老師想在教育教學上成就一番事業,并不在于他給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標,而在于他內心是否能有一種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真正做到教書育人。學校采取請進來、走出去與網絡學習、集體研討相結合的方法,培訓和引領教師走進國學、解讀國學、踐行國學。活動初期,每周組織教師學習一次國學,以《于丹心得》為起點,以《百家講壇》為主要內容,系統學習了解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二是上活國學課,領出國學情。學習期間還開展了“潤澤課堂”骨干教師展示周活動,就有開設國學課的嘗試。課題組前期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選定上課教師、國學課程內容,通過集體備課——上課——研討——修改——課堂展示等系列活動,不斷調整教學方法。三是吾悟于國學,方能引入生?!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必先做到。所以,每一個教師也要主動參與到誦國學經典的活動中來,與學生齊讀共誦。要求學生會讀的,教師跟著學生一起讀,要求學生背誦的,教師也和學生一起背誦。這樣相互比賽,既和諧了師生關系,為學生樹立了榜樣,又觸發了學生的誦讀興趣,提升了自身文化底蘊和道德修養。

學生踐行,滲透國學思想 把三字經、弟子規的相關內容應用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讓學生懂得感恩,學會友愛,禮貌待人,提高修養。因此,學校要拓寬教育領域,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國學教育,注重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

運用國學經典,建立長效機制

國學教育要出成效,絕不是搭個花架子的事情,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的是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實踐,并做到持之以恒地深入貫徹實施。因此,學校對國學教育進行長遠規劃,并不斷學習他人先進經驗,積極探索國學教育新思路。首先,學校為國學啟蒙教育的實施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加強領導,明確分工,齊抓共管。校長是第一負責人,由領導班子和骨干教師組成的特色引領團隊,形成自上而下的研究體系。明確分工,副校長負責國學教育群體的建設,教務處負責國學教育課堂教學、校本課程的開發,少先隊負責國學教育主題實踐活動,政工處負責國學教育的宣傳推廣,信息技術辦負責國學教育宣傳報道技術服務,形成齊抓共管的特色監管體系。保障有力,設立特色學校建設專項基金。專項基金用于特色活動的開展、教師的外出培訓、校內培訓等,獎勵在特色學校建設過程中表現突出、成效顯著的教師。

篇5

作者/ 浙江俞圣杰

人們感到痛苦的不是他們用笑聲代替了思考,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什么笑以及為什么不再思考。

——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

這是一本寫給電視時代的圖書,但是其所蘊含的道理在網絡時代也毫不過時。每天,我們打開電視機,打開網絡,那些花邊新聞如洪水猛獸般涌入,即使是嚴肅類新聞,很多或是配以噱頭的標題和血腥的圖片,或干脆以戲說的形式出現。久而久之,我們習慣了用眼睛消化所得,感官感受更甚于頭腦的追求,慢慢地失去思考,而電視這些媒體終將通過控制人們的時間、注意力和認知習慣而使人們失去印刷時代所具有的品質。我們的文化終將因為大笑過度而體力衰竭,這是我們不想看到的。作者為了把這種不易被發現的文化傷害及其對人自我意識的徹底剝奪表達出來,在書中一步步地解釋、舉例、引用。

作者一直強調一個觀點——“媒介即信息”。他認為,深入一種文化的最有效途徑是了解這種文化中用于會話的工具。把握了傳播的把柄,就會把握傳播信息的主動權。在書里,波茲曼還有一種更為深入的認識——媒介即隱喻,用一種隱蔽但有力的暗示來定義現實世界。而媒介的獨特之處在于,雖然它主導著我們看待和了解事物的方式,但這種介入往往不為人所注意。因此,媒介就好比精神鴉片,讓你在不知不覺中對其產生依賴,完全上癮后,你明知痛苦與自由喪失,卻無法采取任何措施進行補救,因為其已經深入你的靈魂和骨髓了。

波茲曼舉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他說“我們并不一定是為了看時間而去看表”, 因為“有部分人只是好奇于表示時間的方式”。當傳媒的作用不僅僅是實用,而只是滿足當代人浮躁的社會心理與挑剔的口味,那么娛樂業就應運而生了。在印刷時代,印刷品的出版與讀者意見的反映是有時間差的。因此,當我們發現只有報紙與雜志才能達到承載海量信息的功能時,一定程度上變成了讀者去適應印刷品的回味乃至排版要求。這就需要思考,選擇汲取知識,所以在純印刷年代,娛樂對于傳媒的影響很小。

我們都知道,評價電視節目是否受歡迎的指標就是收視率,只需動動鼠標,你就可以知道你的以及其他競爭對手的節目在群眾中的被認可程度。所以這也就是為什么每當一檔節目走紅后,會有無數的跟風者一擁而上,如“非誠勿擾” “中國達人秀”。

而賺取足夠的收視率又有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廣告收入的增長,電視臺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形形的廣告,常常聽說什么“格萊美” “中國好聲音”拍出天價廣告費,由此就可以理解電視臺為什么那么熱衷于追求收視率,因為收視率雖不直接賺錢,但是它會帶來源源不斷的廣告收入。為了滿足社會浮躁心理帶來的對快餐文化的渴求,電視節目愈來愈往戲說、炒作等方面發展。比如看《非誠勿擾》,看《快樂大本營》,我們張大嘴巴肆無忌憚地笑,節目結束,我們往往是捧著有些酸痛的面頰,然后頭腦空空地再次投入生活斗爭的苦海之中。順便提一下,有西方學者對中國節目出現低俗傾向非常好奇,因為在一個有著浩瀚發展史與文明禮儀史的東方古國,民眾竟然對那些袒胸露乳、逗笑戲謔的低俗節目有著濃厚的興趣。我想這就是傳媒這一精神鴉片的作用,它幾乎是在無形與無聲中慢慢侵蝕著中國的民族文化,由此可見“娛樂至死”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

如果只是普通老百姓、市民階層對娛樂文化瘋狂追求,還可以理解,當一個社會的精英階層也傾向于用娛樂化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時,我只能用“瘋狂”二字來表達內心的感受了。

當年競選失敗,氣急敗壞的尼克松拒絕檢討自己,反倒跟自己的化妝師大發脾氣,一口咬定,原因全在于化妝師蓄意破壞;劉曉慶的整容不僅僅只是為了留住青春……

如你所知,這些茶余飯后的談資已經和八卦沒有太大區別了。至少,它讓我們在聽說當下任何一位政客在如火如荼的競選熱浪中亦不忘為自己特聘“笑話”參謀這樣的新聞時,不再驚詫。 “政治”正演變為一種娛樂——盡管劉曉慶的臉、周杰倫的女友等其實無關政治。

“政治作秀”成為當今一大趨勢不免讓人詫異,因為“政治”與“作秀”這兩個事物實在是幾百桿子也打不到一起的,但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里,一切都成為可能。這不僅僅是玩文字搭配的游戲,是我們的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在消費年代里都心甘情愿地成了娛樂的附庸。

如果以上所陳述的還讓你覺得將信將疑,那么我再舉一個你肯定熟悉的例子——我們一直愛戴的學術與明星聯姻的電視節目《百家講壇》,固然,用電視做科普很好,但是學術一旦需要與電視的表現形式相適應,則會慢慢偏離初始設定的科普目標。以《百家講壇》來講,它的確讓我們記住了于丹,記住了錢文忠,他們或許風格迥異,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戲說:戲說三國、戲說明史、戲說紅樓以至戲說《弟子規》。由此引起的爭議,我想大家應該知道很多了。當學術成了“戲術”,當社會精英階層中的知識分子們,也開始向娛樂獻媚,我想只能引用孔老夫子的一句話來抒發我的心痛:觚不觚,觚哉!觚哉!

柏拉圖有個非常有名的洞穴理論。他說人類一直困在洞穴中,只能看見木偶被火光投射在墻上的影子,于是便執著地以為這些影子就是一切。現代人也處在一個大洞穴中,只不過這些洞穴是由強大的傳媒、信息網絡構建的,我們只有手里擁有一件現代的電子產品,才能保證自己還活著,保證娛樂還存在著。固然這一切只是虛幻的美好。

篇6

一、校園

1.學??梢园焉舷抡n鈴聲設置為傳統文化內容,可以利用校園廣播系統,在上課前、下課后播放《千家詩》中的一首或《三字經》、《弟子規》中的一段,為加強學生記憶,可一周一換內容。

2.在校園內所有的宣傳欄上體現傳統文化內容,無論是道路兩旁,還是教室走廊,都可以設置宣傳欄。

3.在樓梯的側面張貼名言警句、詩詞對聯等,讓學生在上樓時隨時看到不同的文化內容。

4.在校園內合適位置設置開放式的閱覽書架,擺放各種報刊書籍,供師生隨時借閱,讓師生們從中汲取無限的文化精神食糧。

5.讓每一面墻說話,無論是教室、辦公室、食堂、寢室、活動室,還是走廊、操場,凡有墻壁處,墻壁上都可以呈現傳統文化內容。最好注明出處和作者,如食堂可以用“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出自明、清時期的朱柏廬《治家格言》)”

6.利用學校的集會時間宣講傳統文化,在校會、升旗儀式、開學典禮等場合根據會議內容穿插相關的傳統文化材料。

7.讓地面變成書,在地面上雕刻或是用油漆書寫字數較少的經典內容,比如《大學》、《道德經》等。操場可用《千字文》,讓全校學生每人對應相應的一個漢字,這個字的位置確定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書寫。這樣在集會或做課間操時,學生站到自己的漢字上,可以自然整隊。

8.在校報、???、學校網站上介紹傳統文化精品,也可以發表師生的文學作品。

9.給校園內的植物懸掛銘牌,說明花草樹木的名稱、種屬等信息的同時,也配以相對應的詩詞曲賦。如松樹可配“青松::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p>

二、教室

1.在前后黑板上開辟專欄,每日由本班學生輪流板書一首詩詞或一段名言警句,并要求學生整理到自己的摘抄本上。

2.在教室外為每個班配備一個園地(比如一塊小黑板),可以展示本班學生的繪畫、書法等作品,也可以作為向別的班級的挑戰臺,寫一首本班學生都能背的詩詞,請其他班級的學生隨意抽查。

3.定期舉辦手抄報比賽,并評選出優秀作品全校展覽,精品拍照上傳到校園網。

4.在教室(辦公室)門框上懸掛對聯,對聯是漢語文的精粹的語言形式,對仗工整,音調協調,格律嚴謹,能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5.在教室門上設班牌,體現班級文化定位,成為每個班級最彰顯個性的標簽。要求每個班制定班名、班徽、班歌、班花、班風、班訓以及班級口號等。帶有班級合影,班級的名字如“非同一班”“好學堂”“厚德齋”等。

6.在教室里建立圖書角,要求學生每人每月向本班同學推薦一本自己最愛讀的書,并放到圖書角供同學們借閱。

三、個人

1.每名學生制定自己的座右銘,可以寫到一個立體物品上擺放在課桌上,也可以寫在紙片上用透明膠粘貼。

2.每名學生建立自己的摘抄本,要求每日摘抄記錄50字左右的內容。

3.每名學生自己設計我的胸卡名片,每人都要有自己的姓、名、字、號,如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在胸卡上還要注明個人的特長與愛好,體現一人一技,經典國學、琴棋書畫、天文物理、風土人情均可。

4.讓自己的書包、書皮也有文化,請學生在家長的幫助下設計個性化的書包、課本書皮,突出展示自己的特長。

四、其他

1.組建學生社團,如文學社、課堂劇團等,開展與傳統文化相關的學生集體活動。

2.學校開設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校本課程選修課。

3.定期開展傳統文化講堂,打造具有學校特色的百家講壇。

篇7

關鍵詞:國學經典;語文教學;滲透;策略

語文老師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任務就是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展奠定基礎。國學經典作品承載了中國人的哲學思想、倫理觀念、審美理想和生存智慧,既包含豐富的知識,又具有深厚的內涵,更富于審美的情趣。閱讀國學經典,無論對文化學習還是心一、初中學生讀經典的意義。

初中學生讀經典就是讓他們能從經典中讀人,讀人生,讀智慧,讀社會。經典重于文化與人文,經典之所以為經典,在于其所傳遞出的與人類普遍命運、終極關懷、人文思想所共通的精神價值,在于其作為民族、國家、社會可以借此長傳不斷滋養后人的高尚品性與內質。人的素質應靠人文教育來培養。而閱讀經典,應該是人文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環。中學時期,對于文字已經有了相對較好的理解能力,初中學生讀經典,不但能培養其內涵,也可以對其人生觀和價值觀有一定的導向。

二、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教育的策略

(一)語文老師應該自覺研究“國學”,廣泛地閱讀些經史子集,作為平時語文教學有益的補充。語文老師要搞好語文教學與國學教育結合必須先從知識面上多研究傳統文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現當代文學與語言教學中?!墩Z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性質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傳統經典的滋養中提升人格和智慧,學習國學,傳誦經典,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修煉和提升道德品質,這是國學教育的初衷和根本目標。國學修身做人的哲學講究“誠意、正心、修身”和“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國學普及的核心內容。中學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要著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提高社會主義覺悟,初步具有辨別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梢?,二者非但不矛盾,而是非常契合。

(二)語文教師要指導學生閱讀經典的方法。首先,把人文經典當作主要讀物。讀什么書是學生時代就養成的習慣,現在的學生常對漫畫、雜志、故事類的書比較感興趣,一讓他們讀經典,他們常會唉聲嘆氣,說經典乏味難懂,所以應讓學生從小養成讀經典的習慣,把經典當作最主要的讀物。其次,用輕松的方式來閱讀。應該以正確的態度,輕松的方式來閱讀。只要有正確的態度,有興趣,有自己的判斷力,會活讀就好。把閱讀經典看作是一件輕松、簡單、有效的事情。

第三,絕不能將任何一個經典絕對化,神圣化。在閱讀經典的同時,還要閱讀生活這部“大書”,關心、參與現實生活的創造,在生活實踐中加深對經典的理解。

篇8

關鍵詞: 行為習慣 禮儀 文明校園

陶行知先生說:“播種行為就收獲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獲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獲命運?!倍韲逃覟跎晁够鶎σ粋€人的良好習慣曾說:“好習慣是在神經系統中存放的資本,這個資本會不斷增長,一個人畢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壞習慣是道德上無法償清的債務。這種債務能以不斷增長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創舉失敗,并把他引到道德破產的地步?!蔽覀冋幱谛畔⒒瘯r代且正是社會轉型時期,社會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傳播媒介多。中學生價值觀尚未形成,將接觸大量不良信息,免不了耳濡目染。況且隴西地區經濟較落后,人口素質低,社會環境復雜,黃、賭、毒危害嚴重,我校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的沖擊,學生身心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從2015年3月在我們學校校長的牽頭帶領下開展了文明習慣的改進。

一、現狀分析

隴西二中的學生大多來自農村,行為習慣較差;家庭教育跟不上,部分父母完全把學校當成“保姆”,認為孩子不打擾他們的工作或者不給他們添麻煩就行;學校周邊住宿房東故意安裝無線網招攬住宿學生。學生玩手機現象很普遍,晚上聊天至通宵,荒廢學業;尊師重教只停留在口頭的老師好上,生活中做不到互相謙讓,愛給別人起綽號。學習上不思上進,生活中講闊氣、追求高檔,互相攀比。

二、造成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缺失的原因

1.社會因素。部分沒上高中的學生將社會一些負面影響傳播給中學生。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和風氣會影響青少年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各種招生教育,都以文化知識為先,認為只要學習好就萬事大吉。

2.家庭因素?,F在大多數家長都被應試教育的指揮棒逼得團團轉,讓孩子們參加各種各樣的課外補習班,努力把孩子培養成他們心中的“人才”,卻忽視文明禮儀的教育。

3.學校因素。學校是個體社會化過程和整個人生階段的重要驛站。教師在課堂實際教學中,往往只是制定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卻不能真正把這項目標落到實處,不能把德育內容內化為學生的情感和道德情操的表現,即不能做到知與行的統一。

三、改進中學生文明禮儀教育的措施

中學生所在時期是一個人道德品質與世界觀逐步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最佳時期。然而當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利益的多元化,使當代中學生在思想品德、行為上的優缺點較之過去更明顯,文明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處在一個較低水平。因此在中學生中進行文明禮儀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通過日常工作和專題教育活動進行滲透教育。朱熹提出“德主刑輔”。他認為學校教學要把學校規章制度和德育的教育管理目標結合起來。隴西二中通過櫥窗、墻壁邀請著名演講家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班主任通過班會或教室布置進行宣傳,每周升國旗儀式后的“國旗下講話”等都是文明禮儀教育的基本陣地。

2.通過自我教育和榜樣示范進行養成性教育。每天早上餐后及下午兩點以后還有語文課前五分鐘,學生朗讀國學經典如《三字經》、《弟子規》等規章或書籍,同時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行為舉止自省,改掉不良行為。班會課上,班主任引導文明禮儀的學習,如條件允許可播放百家講壇中經典講座。中學生文明禮儀具體到禮儀、衛生、紀律等常規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習慣工作的重點。

(1)禮儀:每班選出形象大使,他們是班級行為方面做得好的,能起帶頭模范作用,他們向學生介紹他們的先進事跡。(2)衛生:從個人衛生習慣的養成,到班級教室及寢室、餐廳、公共地域等的衛生要求,二中首次讓學生學會餐后主動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校領導也身體力行,經常示范,遇到垃圾主動撿拾。(3)紀律:重點在于公平,核心在于檢查落實。(4)每周、每月、每學期評選文明宿舍、文明班級、文明個人,獲獎者均給予適當獎勵。筆者通過本班學生周記反映得到,絕大多數學生不再亂扔紙屑,臟話更是不敢說,自班級成立形象大使以來教室不再有大吵大鬧、追逐打鬧的現象。

篇9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爸腥A誦·經典誦讀行動”要真正產生實效,就必須注意學生對誦讀興趣的培養,激發學生誦讀的熱情,讓誦讀成為習慣。那么,如何培養和激發學生對經典誦讀的興趣呢?

1明確經典誦讀的意義,激發學生誦讀的動力,使學生想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強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加強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的戰略主題?!爸腥A頌·經典誦讀行動”的目的就是通過經典誦讀活動,提高學生語言文化素質,真正起到“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作用。只有讓學生切實明白了經典誦讀活動的意義所在,才能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和誦讀熱情。經典誦讀的意義具體表現為:

1.1傳承中華文化。所謂經典,是指具有典范性、權威性的作品或著作。它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世界文化中一朵璀璨的奇葩。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強大的創造力和凝聚力熔鑄成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它不僅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中華經典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同志說:“人類文明進步的歷史證明,沒有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全民族創造精神的充分發揮,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進民族之林。”因此誦讀中華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文化,對于實現中化民族的偉大復興,維護世界和平,實現人類與自然共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意義深遠。

1.2培養人文情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培養。現代社會結構急劇轉型,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元,青年學生的人文情懷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經典是古圣先賢智慧的結晶。作為中國人,學生通過經典誦讀,既能了解自己的民族文化,也能涵養自己的人文情懷,提升自己的心性修養,這對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和精神家園的建構都有著積極深遠的意義。如誦讀儒家經典《論語》,學習孔孟思想能夠“養德”;誦讀道家經典《道德經》,學習老莊思想能夠“養智”,開啟自己的智慧;誦讀佛教經典《金剛經》能夠“養心” ,通過降伏自己內心中的分別、狂妄與執著,使自己的心態趨于平和,保持寧靜;誦讀中醫經典《黃帝內經》,能夠了解生命的奧秘,健康的法則,從而獲取“養生”的智慧;誦讀文學經典《紅樓夢》能夠充分體會到中國人情感世界(包括愛情、親情、世態人情)的飽滿與豐富,并從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怡情養性、保持自己的真性情即“養情”。因此,學生如果能以圣賢為師,與經典為友,那么就會從誦讀中獲得人生的智慧,就會有正確的價值觀,懂得如何去面對人生的種種困惑,也會學會謙卑,懂得寬容和敬畏,不再狂妄和無知,并懂得尊重生命,把握幸福。

1.3進行美育熏陶。中華經典是我國優秀文化的結晶,滲透著豐富的美學思想,中華經典誦讀是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學生誦讀經典,能充分發揮經典的審美功能,有助于提高學生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通過對經典作品中優美的語言的感知,生動豐富的形象的感受、情感體驗與分析以及創造表現,使學生具一定鑒賞能力,從而使得學生審美能力與想象力、創造力能得到充分培養。

1.4語言文字能力培養。經典作品流傳于世,除了其思想內容的獨到性外,其語言文字也往往極富表現力,在經典誦讀過程中,耐心玩味經典之中的精美詞句,仔細賞鑒其語言修辭效果,體會漢語語言文字的優美雅致,能使學生積累豐富的語言文字知識,提高漢語表達能力,并最終學會用雅言表達自己思想,傳遞人類文明精神。

2營造讀書氛圍,培養誦讀習慣,讓學生樂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創造一個教育人的環境,教育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苯浀湔b讀氛圍的營造,將對學生產生耳濡目染的有利影響,促使學生樂于讀書,從而養成誦讀習慣。因此,各級學校應當注意為“中華頌?經典誦讀”積極創設環境,營造氛圍,激發學生誦讀經典的興趣和熱情,使校園處處充盈著中華經典文化的魅力。

2.1建設文化長廊,感受中華經典。學校可以將中華經典誦讀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建設文化長廊,通過經典上墻方式,將體現中華文化精髓的經典作品,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展示到文化墻上,讓每一堵墻都是成為傳遞經典的橋梁,如浙江龍泉二中將《三字經》和《弟子規》上墻,使得學生即使是在課間飯后的戲耍中也能駐足欣賞吟誦《三字經》、《弟子規》感受做人做事的大智慧,達到童蒙養正的作用,既能規范學生行為舉止,提升學生道德修養,又能有利于學生文化內涵的積累。

2.2打造書香教室,培養誦讀習慣。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陣地,是師生情感共生互鳴的精神家園。打造成書香教室,對于營造經典文化氛圍,培養學生誦讀習慣具有更為實際的意義。學??梢酝ㄟ^置辦圖書角、通過好書同享、流動書架等方式,讓學生處處能讀到經典,天天讀經典,并通過經典誦讀汲取著文化與精神的涵養,同時也學會交友,學會合作。

2.3詩化校園環境,營造人文氛圍。結合校園環境美化工程,適時應景地用經典中詩詞文賦與名言佳句來替代程式化標語口號,如在花草樹木前,可以用給花木題詩詞等方式,將寫有經典的古詩詞牌樹在花前樹下,使學生能在欣賞自然美景的同時加深對經典詩詞的理解。

2.4調動校園媒體,強化視聽沖擊?,F代心理學實驗證實:“視覺形象和美感之間只是構成間接的情感呼應關系,中間穿插著,聯想和理解;而聽覺形象和美感之間,卻構成了直接情感對應關系,可以迅速撥動閱讀主體感應的心弦?!币虼朔e極利用校園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平臺,模擬“子午書簡”、“百家講壇”等方式進行讀書評書活動,用文化經典造成對學生視覺、聽覺的沖擊,能使學生在視聽盛宴中,充分領略中華文化的魅力,激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得到經典文化的熏陶。

3針對學生實際,精選經典內容,使學生能讀。

中華經典浩如煙海。學生年齡、性別及文化等差異使得學生對經典的理解接受能力和誦讀興趣會有很大差異,如果不注意根據學生實際,盲目讀經典,使學生一知半解,糊里糊涂地誦讀,只會徒然增加學生負擔,這就有可能引起學生的厭倦情緒,從而達不到經典誦讀的目的,甚至可能背道而馳。同時,由于歷史的原因,經典作品會有精華與糟粕并存的現象發生,對于中小學生而言,價值觀還在形成過程中,鑒賞力也還有待培養和提高,因此學校教師要針對學生特點,注意精選經典內容,使學生能在自己的能力水平范圍內,誦讀具有相當接受程度的經典作品,以便能在理解的基礎上,切實感受到經典所能展示的中華文化的魅力。

經典的誦讀鑒賞與接受情況可以依次分為親近經典、走進經典、體會經典和演繹經典四個階段。幼兒誦讀經典,可以從簡單易懂而又瑯瑯上口的詩句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神話傳說入手;小學生則要在此基礎上,加強對字句的理解,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并深入理解作品內容,感悟經典中的情感思想;隨著文化接受能力的提高,中學生誦讀經典,要進一步在誦讀基礎上,深入體會經典內在思想情感,品味其文化內涵,并能生動演繹經典;大學生則當在誦讀經典、品味經典、演繹經典得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鑒賞水平,并初步具備研究經典、傳承文化的能力。

關于經典誦讀的推薦書目,社會上較為豐富,但多數推薦書目是比較籠統的,缺乏針對性。2007年,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針對不同文化接受群體特點,組織編選了《中華經典詩文誦讀讀本》,分為“幼兒篇”、“小學篇”、“中學篇”、“大學篇”、“壯歲篇”和“晚晴篇”,以供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群閱讀(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總共8冊)。這套書對學校教師精選誦讀內容,解決不同階段學生究竟該讀什么的問題有一定參考價值。

各級學校也可以因地制宜,積極利用當地鄉土資源,積極開發校本教材。如紹興是“名士之鄉”,人文薈萃、群賢輩出,從紹興的豐厚文化積淀這一本土資源出發,將經典誦讀活動本土化,有利于增加學生對家鄉歷史的了解與文化的傳承,浙江紹興北海小學編寫了《誦讀經典 品味越韻》低中高三冊校本教材。在與經典的融合呼應中根據本地實際,揚長避短,充分體現了校本教材的個性化和存在價值。 其中“越中典故”、“越中名言”、“越州覽勝”(描寫紹興風光的詩文)、“越地現代詩文”和屬于兒童口頭文學的“越中童謠”,以及從小學生必背古詩文70篇中挑選出來的“中華古詩采擷”等6個板塊,深受孩子們喜歡。是經典內容選擇中具有典型推廣價值。

4正確把握“誦讀”含義,豐富活動形式,使學生多讀。

關于“誦讀”一詞,可以從“誦”和“讀”兩個層面來理解:“誦”可分為吟誦、朗誦、背誦三種方式;“讀”與“誦”相對,是默讀。根據理解與鑒賞的不同要求,讀可分為略讀和精讀兩種。經典誦讀要根據所讀經典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誦或讀。

中國古代私塾中講究吟誦、背誦,《三字經》里關于誦讀有過交待:“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薄兜茏右帯分幸舱劦剑骸白x書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這是宋代名儒朱熹的經驗之談。朱熹曾說:“余嘗謂讀書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則眼看不仔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朗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拔逅摹币院?,朗讀、吟誦的方法一度曾被錯誤地連同姿態一起被現代作家批判諷刺,夏丏尊、葉圣陶、朱自清等都意識到這是矯枉過正的做法,就勇敢地站出來,分別在《文心》和《論朗讀》中呼吁要還瑯瑯書聲于校園,要重視吟誦,提出要心、眼、口、耳并用,認為“不該只用眼與心,須與眼與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讀,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種方法?!?指出“讀不一定要高聲唱念,低聲讀或在心里默讀也可以?!毕膩D尊則更是在《關于國文的學習》強調“詩要反復地吟,詞要低徊地誦,文要周回地默讀,小說要耐心地細看”。

正確理解了“誦讀”的含義,我們就可以圍繞“誦讀”, 用吟、讀、說并用方法,開展豐富多彩的誦讀活動。綜合各級學校在誦讀試點活動,我們可以看到諸如朗誦比賽、古詩新唱、經典推薦、百家論壇、文學沙龍、征文比賽、書寫經典、話劇表演、文學社團、漫畫經典、說書評書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可以作為學生經典誦讀的促進手段,激發學生誦讀興趣,促使學生多讀經典。

5進行有效指導,適時評價,使學生會讀。

面對浩如煙海的經典,學生該如何著手進行誦讀?這是很多學生、家長甚至教師都比較困惑的一個問題。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這話除了充分肯定了唐詩的價值功用意外,也從一定程度上表達了經典反復誦讀,其義自見的道理。然而,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節奏很快,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很大,學生通常很難有大量精力時間去反復誦讀同一部經典。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引導學生有效地誦讀經典,從而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一方面要自己大量閱讀經典,具有較高的鑒賞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根據學生特點,研究如何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

誦讀指導也包括“誦”和“讀”兩方面的指導。

“誦”的指導側重于口頭表現方式與表達技巧的指導,教師可以借助經典美文作為范例,在深入分析作品,深刻領悟作品思想,切實進行情感體驗基礎上,輔助聲音表現技巧的學習,借助名家誦讀欣賞,教師范讀等手段,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感情地誦讀,實現對經典進行用聲音藝術再創造的目的。

“讀”的指導側重于閱讀方法的指導。夏丏尊曾著述《怎樣閱讀》一文,指出“閱讀通??梢苑譃閮煞N,一是略讀,一是精讀。略讀的目的在理解,在收得內容;精讀的目的在揣摩,在鑒賞。我以為要研究語言文字的法則,該注重精讀。分量不必多,要精細地讀,好比臨帖,我們臨某種帖,目的在筆意相合,寫字得它神氣,并不在乎抄錄它的文字,家丁在這部帖里共有一千個字,我們與其每日瞎抄一遍,全體寫一千個字,倒不如揀十個或二十個有變化的有趣味的字,每字好好地臨幾遍,來得有效?!?“我勸諸君多在精讀上多用力。”認為閱讀“第一是理解”,“理解以外,還有所謂鑒賞的一種重要功夫須做,對于某篇文字要了解其中的各局各段及其全文旨趣所在,這是屬于理解的事。想知道其每句每段或全文的好處所在,這是屬于鑒賞的事。”

朱自清在《古詩十九首釋?前言》中也說:“只有能分析的人,才能切實欣賞;欣賞實在透徹的了解里。一般的意見將欣賞和了解分成兩橛,實在是不妥的。沒有透徹的了解,就欣賞起來,那欣賞也許會驢唇不對馬嘴,至多也只是模糊影響。一般人以為詩只能綜合欣賞,一分析詩就沒有了,其實詩是最錯綜的,最多義的,非得細密的分析功夫,不能捉住它的意旨。若是囫圇吞棗的讀去,所得著的怕只是聲調詞藻等的一枝一節,整個兒的詩會從你的口頭眼下滑過去?!?/p>

為實現經典誦讀的目標,教師要引導學生,使學生在理解以外有鑒賞,略讀之后能精讀,要引導學生在整體感知基礎上走向整體或局部的感悟,注重培養學生探究性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引導學生誦讀經典,要從解決新辭新語入手,正確理解其中文辭,在求得正解基礎上,從更深層次對經典中的思想進行分析、對經典進行鑒賞,體驗其中情感、感受語言魅力、體會文化內涵。

2001年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提出要“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本x要“重點評價學生對讀物的綜合理解能力,要重視評價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造性的理解。根據各學段的目標,具體考察學生在詞句理解、文意把握、要點概括、內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現”?!霸u價略讀,重在考察能否把握從閱讀材料的大意;評價瀏覽能力,重在考察能否從閱讀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同時認為“閱讀倡導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和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篇10

濟南市經七路第一小學選取“對話交流、溝通理解”這一角度來構建學生成長發展的目標體系,逐步形成并完善了“學會對話、走向成功”的辦學理念,這是學校創造性地開展德育工作的核心價值取向。

一、學校德育工作的內容體系

1.心理健康教育

學校高度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門建立了“對話工作室”,設立了“經七一小心靈家園”專題博客,以“為了經七一小的孩子身心健康成長,我們一起努力”為追求,多渠道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引導,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2.傳統文化熏陶

(1)經典誦讀――讓孩子積淀優秀傳統文化。自2002年起學校就開展了古詩文誦讀活動。2004年5月,為了進一步弘揚民族文化,陶冶美好情操,學校在全校范圍內啟動“經典誦讀”活動,每周開設一節“經典誦讀”課,每天20分鐘經典誦讀時間,開展“誦讀金星班”“誦讀銀星班”和“誦讀小明星”的評比活動,全校師生齊讀《論語》《弟子規》《三字經》《大學》《中庸》等經典名篇,使廣大師生充分感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了個人修養。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量、信息量,擴展知識面,學校開展了“師生同讀親子共讀”一本書活動,出資購買了26種經典書籍,每班一種,輪換閱讀。這樣下來,孩子們在校六年至少能讀26本名著?!耙黄痖喿x,一起交流,一起分享,一起成長”已經成為全校師生的讀書習慣。

(2)七巧科技――讓孩子承接民族智慧。七巧板是我國民間流傳最廣、也是最常見的一種古典智力玩具。學校從開發學生空間想象力角度出發,為學生每人配備一套七巧板,通過每周一節七巧板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技能訓練,引領學生走進充滿智慧的幾何空間王國。

3.感恩主題教育

感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配合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部署和要求,學校開展了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知恩、感恩、報恩、施恩的教育與引導。

學校策劃和組織實施的教育活動主要有:結合中秋節的“讓愛插上翅膀”活動――師生伴家庭困難孩子過中秋,教育學生感恩伙伴;結合三八節開展“小鬼當家”活動――孩子們主動承擔家務勞動,體驗感恩父母;結合教師節開展了“師生心連心,快樂1+1”活動――由學生為教師精心策劃組織趣味運動會,教育學生感恩教師;結合重陽節開展“爭當愛老敬老小使者”活動――為孤寡老人送去精彩節目,教育學生感恩長輩;結合國慶節開展“頌歌獻給祖國”活動――用紅歌熱舞歌頌偉大祖國,教育學生感恩祖國。

4.籃球文化教育

作為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學校在3―6年級開設專門籃球課,每周一節。每天大課間,學生集體學練學校體育教師自編的籃球操,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掌握基本的籃球技能。學校的籃球特色還在于不把籃球僅僅作為一項運動來開展,而是嘗試探索開發了“籃球文化”校本課程,讓以籃球為主的健身慢慢成為學生的習慣,讓學生在與籃球對話中不僅強健體魄,而且鑄就了團結拼搏、永不放棄的精神品質。

5.藝術特色教育

藝術素質是現代人才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多年來,學校堅持不懈地以社團活動為主要形式致力于培養、提高學生藝術氣質,先后組建了“翰墨書社”“花兒民樂隊”“天使之音合唱團”等近30個學生社團,學生自愿參加,參與率達到90%以上。學校每學期進行一次社團展示活動,每年評選一次“校園小明星”,每兩年舉辦一屆校園文化藝術節,使學生學有所長、各有所展,激發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6.安全教育

最重要的是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并使其內化成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策劃實施了“安全伴我行”系列活動。主要有:開展“影像之聲,看兒童步行安全”活動,讓孩子們拿起手中的相機和攝像機,走進社區排查安全隱患,尋找兒童步行道路交通安全問題,用影像表達他們對道路交通安全改善的訴求;開展“挫角接力賽”,讓每屆六年級學生以接力的形式,拿起“鋼銼”對棱角分明的校園設施進行改造,讓學生切身感受不安全設施的潛在危害,在此基礎上舉行了“我做建筑師”主題隊會,讓學生暢談如果將來自己成為建筑師會如何從安全的角度設計,深化了校園設施安全教育活動效果;開展“消防模擬演練”“地震模擬演練”,讓學生身臨其境,學習掌握逃生和自救的基本方法,提高自護能力;開展“我做路隊牌”活動,讓學生親手設計制作體現班級特色的路隊牌,在提高班級榮譽感的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路隊安全意識。

二、學校德育工作的保障體系

1.基本制度保障

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必要的基本制度保障,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升國旗制度》《班主任培訓制度》《流動紅旗評比制度》《家委會例會制度》等相關制度。

2.課程資源開發

重視課程建設,這是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最大轉變之一。在學生德育工作中,學校同樣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為學生思想道德發展奠定了基礎。學校堅持開齊開全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綜合實踐等課程,堅持每周一節心理健康教育課,配備專兼職教師。學校注重引導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做好德育滲透,時時處處體現全員育人的方針。

此外,學校開發實施了“籃球文化”“多彩閱讀”“七巧科技”等多門校本課程,為學生思想道德成長提供廣闊的平臺。近期學校正組織策劃“對話”校本課程的開發建設,試圖將學校辦學理念真正細化為相應的課程,對學生的對話意識、對話能力進行專門的培養訓練,使“對話教育”所倡導的“傾聽、溝通、理解”真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習慣。

3.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校園環境是一部無字的教科書,是一種潛在的教育因素。營建文明的、藝術的、道德的、人文的校園環境,會使學生的心靈得到凈化,情感得到激發,心理得到發展,言行得到規范。

(1)校園外顯文化注重綠化、美化,強調辦學理念的物化。目前,學校綠化面積已達30%,走進校園,您立刻會被竹林片片、芳草茵茵、綠樹環抱的清新自然之風所陶醉,被師生們對話自然,陶情養性的熱情所感染,有限的綠地發揮出了最優的生態、景觀效能。

在優美環境的基礎上,學校將“學會對話、走向成功”的辦學理念、“傾聽、溝通、理解”的對話層次、“沒有對話就沒有交流,沒有交流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校訓合理外顯在教學樓外部,時時提示著步入學校的每一個人。

(2)走廊文化在梳理“對話教育”層次基礎上,強調師生自主參與、個性張揚。學校在樓道內設計制作了與親人對話、與自然對話、與書籍對話、與生命對話等十幾個主題文化長廊,由教師帶同學自主設計制作,成為師生展示交流自己的窗口。

(3)班級文化建設是班主任以及班級個性的充分展示。在設計完善學校文化尤其是辦學理念的同時,學校積極引導班主任設計策劃富有個性的班級文化,在全校范圍內開展了班級文化設計評比活動,以“班級文化建設大家談”為題舉辦了小組自主互助形式的教師論壇研討活動。

4.家校溝通合作

(1)家長學校。學校積極開設百家講壇,邀請的報告人既有陶繼新、苗軍芙等教育名家,又有普通家長介紹經驗。

(2)親子課堂。學校秉承對話理念,以促進發展、家校和諧為目標,邀請一年級新生家長來到學校,走進課堂,與孩子一同上課學習,為學校的教育教學獻計獻策。這樣的活動歷時一周,向家長們系統展示了一年級孩子在校的常規學習生活,充分體現了孩子與孩子、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對話交流,促進了家長對學校工作的認同與理解。

(3)《匯言》校報。學校改版了校報《匯言》,努力往短、平、快的方向發展:短就是發行周期縮短;平就是更平實、樸實,貼近學生的成長,突出案例;快就是針對現實教育問題及時研討。學校從家長們提供的對話故事中挑選有代表性的案例,然后組織討論。遵循“設置問題――引導生成――提高推廣”的思路,《匯言》報突出了實用性、針對性,受到學生及家長的廣泛歡迎。

5.國際交流拓展視野

為了推進學校教育國際化,加強學生的國際交流,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人才,2005年至今,學校先后接待韓國教育考察團、新加坡教育考察團、澳門數學教育學會等近十個外國考察團,并與新加坡成康小學、韓國長峴小學簽署了友好交流協議。學校已連續兩年派出教師、學生代表赴新加坡進行友好訪問,雙方就兩校攜手共同發展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加強了國際間的交流。

6.評價體系激勵多元發展

科學發展觀指引下的素質教育不但重視學生的學業成績,更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設計實施了“多彩少年”評價體系,結合“雛鷹爭章”活動,全面關注學生的成長過程,鼓勵多元發展,從讀書、書法、感恩、創造、合作、禮儀、藝術、運動、衛生、學習、進步、紀律12個方面關注學生的成長。為此,學校精心設計了《能量儲存手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參加各種活動的情況,分別發放12種顏色區分的葉形小粘貼。學期末根據獲得能量小粘貼的數量,評選班級單項之星,對于全面發展的同學將授予“多彩少年”的稱號。同時,全校也展開評比,評出學校的單項之星和校級多彩少年,進行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