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考點范文
時間:2023-03-29 10:38: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記敘文考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根據這些要求,下列諸點就成了記敘文考查的熱點:能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分清記敘文的要素、人稱、順序;理順文章段落、層次、結構關系,明確詳寫、略寫與中心的關系;找出重點段落、關鍵語句,探究文章的中心,理解重點詞句的深層含義,理解語句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區別文章中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理解其在文中的表達作用;結合文章內容、情感、價值觀談看法,或引申出別的話題,考查學生與作者、文中人物、自己的多層次對話的能力,考查學生質疑、遷移和鑒賞、創新的能力。
了解中考記敘文考查熱點有助于記敘文的閱讀教學和復習,但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考生要做到準確答題,還應該掌握記敘文閱讀答題的技巧。
一、讀懂文章,把握主旨
讀懂文章,是分析理解的基礎,它與把握主旨是相互聯系的,只有讀懂全文才能把握主旨。讀懂文章、把握主旨的主要標志有:
1.準確把握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作者著力刻畫主要人物的目的,往往是在這人物上體現出自己的思想傾向,而這思想傾向往往就是作品的中心思想。把握住主要人物的各種不同的描寫,才能體現出這個人物的性格特征、思想情感和精神品質。要注意的是,并非筆墨多的人物就一定是主要人物。
2.準確把握情節。所謂情節,“就是表現人物間相互關系的一系列生活事件的發展過程”,抓住了主要情節,就把握住了文章主要的內容。如上海市中考《孩子和書》中以人物的思想感情為線索,由熱情招呼不買書的顧客向顧客推薦合適的書幫助陷入困境的少年詩人留言示謝賣書給孩子們。系列的情節構成事件,刻畫了“女店主”的形象與品質,表達了文章的主題。
3.準確概括文章內容。考生在瀏覽閱讀材料后,要學會能以最簡潔的語句反映出這個材料主要敘述的內容,這樣就會對選文有一個正確的總體印象,以利主題的把握。其方法是“誰做了什么”。如《孩子和書》,主要講的是“一個曾經陷入困境的孩子成為詩人后向當年救過他的女店主感恩”的內容。考生把握了文章內容后,對完成其他題目會有所幫助。
二、讀懂題意,明確考點
讀懂了閱讀材料后,考生還須讀懂題目的意思。它問的是什么?從什么角度提問的?題目里蘊藏著哪些考點?讀懂了題意,明確了考點,才能正確答題。
1.讀懂題干的語言。中考試卷命題者可謂嘔心瀝血設計題目,所以題干語是明確的,科學的。考生做題首先要讀懂題干語。
2.明確題目的考點。中考記敘文閱讀考題僅5題左右,涵蓋面卻很大,考查知識和能力,既有一定的適度,又講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礎知識扎實,熟悉考點,那么在考試時就會從題目中看懂考點,根據題目要求準確答題。如2008年徐州中考題《每一棵草都會開花》第四題:“結合全文分析‘我’的形象,并說明‘我’在文中的作用”。這道題考點是考查文中人物形象及作用,人物形象要從思想和性格特征兩個方面來分析,作用也要從文章結構和文章內容兩個方面來分析。考生如不熟悉中考語文考點,何以回答?
三、學會總結解題技巧
1.關于人物描寫。人物描寫通常考語言描寫、動作描寫、肖像描寫、心理描寫。近幾年考揣摩人物心理活動題型有上升趨勢。確實,一個行為,一句話,一個神態皆是人物內心情感的體現,從一個人物的言談舉止,一顰一笑中,便能揣摩他的內心世界。這就需要考生根據語言環境來準確認識人物的各種描寫。要明白,一個人的心理往往就是他的感情、脾性、品質,而心理的流露自然要通過他的言行態度來表示。有的考生不明白肖像描寫怎能表露人物的品行,其實,文學作品中的描寫,作者都是刻意的、有目的的。
2.關于環境描寫。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作品中的環境描寫一般不會作純客觀的描寫,“環境描寫帶有作者濃郁的主觀色彩”。因此,環境描寫一般起到這么幾個作用:①往往表現自然條件(氛圍)的良好或惡劣;②往往交代故事、人物的背景(社會背景、歷史背景等);③如在文首,往往為后文的情節、人物作鋪墊;④往往渲染、烘托或反襯出一種氛圍;⑤為主要人物的形象、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務。如《每一棵草都會開花》中第二道題:文章前四段運用大量筆墨細致描寫各種草開的花,其作用是什么?這里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結構方面的作用,二是內容方面的作用。所以答案是:為下文寫耳聾學生不被重視卻取得成功打下鋪墊;結構上與結尾構成首尾呼應,借花喻人,表現文章的主題。
3.關于修辭手法。根據《標準》的規定,中考語文涉及7種修辭方法。我們知道,每一種修辭方法都有其獨特的作用。如比喻,本體與喻體之間要有相似點,異類才能相比,回答本體的作用時要抓住喻體的特征,結合內容來回答。如2009年常州市中考《在可可西里回頭》第四道題:第(15段)“思賢忽然淚如泉涌”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其表達效果實什么?比喻的作用是:一是使深奧的事物淺顯化,幫助人加深體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東西形象化,給人鮮明的印象。本題運用了比喻(兼夸張)的修辭手法,把思賢內心的感動和震撼,更具體、形象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鮮明的印象。各種修辭手法作用不同,考生首先要識記其作用,然后根據文本來回答。
5.答案語言的表述要注意準確簡潔。記敘文閱讀大多數的答案都是以議論或說明的表達方式為主的,因為這是在剖析事件或人物的“為什么”,所以,回答問題一要準確,二要完整,三要簡潔流暢,唯有這樣,才能把考生的觀點表達清楚。千萬不能含糊其辭或簡言答之。
篇2
一、 怎么讀—— 整體閱讀,把握主旨
我們不贊成先看題目再讀文本,因為當我們只關注于和考題有關的選段時,往往就忽略了文本的整體性,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就容易犯斷章取義的錯誤,答題也難免有失偏頗。在閱讀前我們倒是不妨先了解一些非文本的相關信息,如文章的作者,寫作的時間,及作品后面的注釋等。因為這些容易被人忽視的“細節”,可能是解讀文本的關鍵。
初次閱讀時我們應加快閱讀速度,著力于理清文章脈絡,即了解文理。做到知曉文本每一部分內容寫什么,從哪些角度說的,段與段的大概關系,以及它們是如何彼此照應形成有機整體的。在通讀全文后,能以最簡潔的語句概括出文本主要敘述的內容和情節,從而形成對文本的總體印象,以利主題的把握。
再次閱讀則要精讀,要在理清文脈的前提下,把握文章的主旨。整體閱讀的根本就在于準確把握文本的主旨,這對答題來說至關重要,而文本主旨的內涵是隱蔽的,豐富的,多層面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精讀時盡可能多元化的解讀文本,要注意標題,理清標題的含義;要關注開頭和結尾,特別是他們在結構和內容上的關系;要找準文中的抒情和議論句,看看作者抒發了怎樣的情感,生發了怎樣的議論;要厘清線索;要品味有意味的細節;關鍵是要體會文中的人物形象,找出主要人物,理清主次人物間的關系,體悟主要人物的性格品質(主要人物身上往往集中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凸顯主旨)。如果我們在精讀這個環節能多做一番思考,對文本主旨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就一定會在答題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次閱讀是深度閱讀,是在吃透主旨的情況下,帶著題目有針對性的強化閱讀,這次閱讀直接以解題為目的,要力求透過字面看到本質,要力求通過閱讀組織準確、規范、完整的答案。
二、 怎么審——挖掘題干,全面理解
讀懂了文本內容后,還須讀懂題目的意思,充分發掘題目中所隱含的有效信息,從題目中求提示,尋求解題的突破口,確保準確答題。
首先要審題干語。中考試卷命題者可謂嘔心瀝血設計題目,所以題干語是明確的,科學的。考生做題首先要讀懂題干語。審讀題干的語言,就是要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一個題干往往有兩三個關鍵詞,限定我們答題的角度和運用的知識點。
其次要關注題目的考點。中考記敘文閱讀考題一般5題,涵蓋面卻很大,考查知識和能力,既有一定的適度,又講究梯度。因此,考生如果基礎知識扎實,熟悉考點,那么在考試時就會從題目中看懂考點,根據題目要求準確答題。
還要注意分值的設置。3分以上的分值,至少應有兩個得分點,甚至更多,而且得分點是有差異的,所以應作多元化的思考,保證自己的答題有梯度,有差異,更要有深度。切忌寫了一堆字,卻翻來覆去只答了一層意思。
三、 怎么答——緊扣主旨,規范答題
記敘文閱讀題的題型設置千變萬化,牽扯到的知識點也極多,這里不作贅述。但很多考生即使大致知道考點,仍然失分很多,究其原因是答題不得要領,不規范。怎樣的答題才規范?最核心的是要緊扣主旨。試想,作者寫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無非是表達情感,給讀者以啟發,這就是主旨,主旨一定會在文本中深深淺淺的表現出來,對主旨的把握也是最值得玩味的,試卷命題者也一定會在題目的設置中凸顯主旨。這要求我們在作答任何題目時作更深層次的思考,往深處再挖一挖,不僅思考人物具體的語言動作,還要思考其背后的性格、情感;不僅找到文中的議論抒情句,還要思考作者的思緒,給我們的感悟。如果每條題目我們都能作這樣的深究,還怕答不出層次,扣不到主題嗎?
主旨并非抽象存在,它一定潛藏在具體的細節,透過人物的語言動作,透過作者的抒情議論,透過環境描寫表現出來,這些詞句正是考點。我們在作答時應體現層次性,具體說就是先分析這些詞句在文中的表層含義(或者叫字面含義),然后再由淺入深分析由此體現的深層含義(即主旨),這種由淺入深的答題既體現了層次性,也體現了邏輯上的嚴密性,更體現了答題者的語文素養,會給閱卷者留下良好印象。
可是這樣的答題還不全面,既然是語文試卷,就應有語文知識的滲透,所以在答題的開頭,我們要把相關的知識(一般稱術語)表述出來,這些術語包括常見的修辭手法、各種描寫方法、各種表現手法等,這里也不作贅述。
如何全面完整的答題,我們不妨列一個公式:全面完整的答題=術語+表面意+深層意。當然,答題的形式并不唯一,可以有各種變通的形式,但上面這個公式至少可以給我們一個基本思路。
篇3
針對這個命題趨勢,我們可以進行以下三方面的訓練:
一、 學會整體感知選文內容,提取文章的關鍵信息。
中考記敘文閱讀的第一步是整體感知閱讀材料,提取文章的相關信息。如果是寫人敘事類的記敘文,我們可以從情節、人物、環境這三方面來感知。
(一) 瀏覽文章,理清故事情節。
情節是指在敘事性文學作品中有互相關系和矛盾沖突所構成的一系列人物活動和生活事件的演變過程,它往往是作家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沒有恰當的情節,人物性格就難以得到充分的體現;抓住了情節,就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所以在做題之前,要先瀏覽文章內容,迅速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故事情節。中考題目設置中也經常會出現此類題目: 2012年哈爾濱卷《母親的心》第15題:文章以螃蟹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請依據提示,在橫線上補全1—9段的主要情節:“我想吃螃蟹—(1) —(2) —母親撈起螃蟹—(3) 。文章正是以螃蟹為線索,通過“我”想吃螃蟹、母親翻找螃蟹、母親發現螃蟹、母親撈起螃蟹、母親放下螃蟹這一系列的情節構成文章的內容,刻畫了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形象,表達了文章的主題。
(二) 細讀文章,感知人物形象。
在敘事性作品中,作者刻畫人物形象的目的是要借作品中的人物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而這思想、情感往往就是作品的主題。只有把握住主要人物的性格,才可能會觸摸到作品的主題,體悟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近年來中考語文卷中除繼續保留了探究作品主人公是誰這方面的題目外,更多的題目是對主人公進行分析評價,如2012年河北卷《兒時的惡作劇》中第21題:從選文內容看,兒時的“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2012年河南卷《橋在水上》中的第11題:文中的那個中年婦女耐人尋味。請結合全文探究她是個什么樣的人。
(三) 精讀文章,揣摩環境作用。
環境描寫在文學作品題材構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關注作品中的環境描寫(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作品內容進行準確答題。所以各地中考題中也有許多關于環境描寫的題目。2012年黃岡卷《青花瓷瓶》第32題:小說開頭的雪景描寫很精彩,請問:這樣的描寫有何作用?2012年福州卷《點燃一個冬天》第18題:文中【B】處劃線句環境描寫有何作用?請簡要回答。
以上三點是針對中考現代文閱讀題中寫人敘事類作品的審題答題要求的,如果是非寫人敘事類作品,也要首先做到整體感知文章的思想內容,理清文章的基本思路,做到準確概括文章要點。比如2012年南昌卷《槭樹下的家》第15題:“我”在夏日的清晨聽到了哪幾種聲音?這些聲音各有什么特點?這類題目同樣體現了記敘文閱讀的整體感知的要求,所以在做記敘文時一定要做到整體感知文章內容,迅速提取出文章的關鍵信息,為答題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 仔細讀懂題目內涵,關注題目自身要求。
在整體感知文章內容,理清文章基本思路,準確概括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考生還須讀懂每道題的意思。只有弄清了題目內涵,關注到題目自身的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正確答題。
1. 仔細審題,提煉出題目中的考點。
中考記敘文常見考點有:分清文章要素、線索、順序,劃分文章段落、層次,概括段意、層意,明確詳略,歸納中心;理解重點段落、關鍵語句含義及作用;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表達方式的作用;能欣賞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中的形象、語言、表現手法。由此可見,中考記敘文閱讀涵蓋面大,考點多,考生要善于從題目中提煉考點,并能結合知識儲備準確答題。如:2012年沈陽卷《泥濘中,要把母親的頭巾舉起》的第18題:請簡要答出選文第15段劃線句運用的人物描寫方法及其作用。這一道題中就涉及到兩個考點:(1) 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2) 運用這種方法有什么作用。
2. 認真讀題,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
中考試題一般比較嚴謹,不容易出現語意含糊或超出考點范圍的題目。考生做題時首先要讀懂題目,抓住題目中的關鍵詞,然后再聯系文章內容正確答題。請看2012年武漢卷《美麗的邂逅》的第15題:讀第6段,說說作者在“掩卷沉思”中表達了哪些情感,并概括情感產生的原因。(4分)做這道題前就該要注意到題目這樣幾個關鍵詞:(1) 要說出的是作者“掩卷沉思”的情感。(2) “哪些情感”肯定不止一點,至少要答出兩點;(3) 不僅要答出哪些情感,還要一一說出情感產生的原因,這個要求一定要注意到,只有把這幾點考慮全面了,這道題才能算回答到位。
3. 留心分值,注意題目中的提示語。
篇4
[內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江蘇 孫仁超)
1985—1994的10年,高考作文命題一直沿著“隱中有變,變中求好,穩定中有所開拓與創新,發展中漸臻成熟和完善”的道路健康地前進著。這種良好的發展態勢,為推進中學作文教改發揮了正確的導向作用;正因為具有導向功能,高考作文命題的走向也就成了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研究和探討的熱門課題。基于高考作文題的穩定性、延續性和創新性,我們認為,未來高考命題走向將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
寫作內容聯系考生實際,題材的廣泛性、角度的多向性保持不變,而命題的時代性、思想性、針對性將進一步加強。《教學大綱》中指出“語文教學必須……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考試說明·考試內容》中說:“本《說明》……貫徹《中小學加強中國近代、現代史及國情教育的總體綱要》和《中小學語文科思想政治教育綱要》的精神。語文測試要……重視考生的思想政治水平。”隨著時代的進步,改革開放的深化,隨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強和改進,學生的社會主義思想覺悟、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和愛國主義精神將會逐年提高,高考作文命題加強時代性和思想性勢在必行,這也體現了命題的針對性。也許有人會說,要避免猜題押題,就得有意繞開社會上的某些熱門話題,不出緊扣形勢的題目。筆者認為,“增強時代性、思想性”并非直露地去寫關于“香港問題”、“市場經濟”、“反腐敗”之類的作文,而是通過一種寄寓性的隱性命題來體現。由于受閱讀、分析、審題、立意等因素的制約,沒有一定的思想認識水平和良好的思維品質,不善于想象和聯想的人,無論怎樣猜題押題,都無法寫出像樣的文章。
二
作文方式還是命題作文和材料作文輪換采用,但必然以材料作文為主要命題方式。材料作文是恢復全國高考統一命題以來,在教改中創造出來,經過實踐的檢驗,為語文界所普遍承認的一種好方式。它的限制性和靈活性統一的特點,使其具有命題作文無法具備的優越性。《考試說明》中對選擇、填充、簡答等基本題型均有試題示例,唯獨對“作文題”以一個“略”字暫付闕如,其實,材料作文這種方式完全可以肯定下來,并舉出典型的試題來示例,使《考試說明》中這一模糊部分明朗化起來。至于材料作文的限制則不會過多、過嚴,限制性和靈活性將趨于和諧的辯證的統一。
三
寫作格局繼續保持大小作文搭配的樣式,而一大一小將作為主要格局被固定下來。筆者認為每年考一大一小兩篇作文是科學的、合適的。全國卷1990年出現過一題三做,但其中填描述性文字(字數限定在5—15字之間),只能算是造句類的練習,這種練習完全可以歸入Ⅱ卷的主觀題中進行,就像1993年新高考第22題那樣處理。還有1992年全國卷考過兩大作文,記敘和議論平分秋色,這也不夠恰當。因為350字的作文,非驢非馬,亦大亦小,區別度不大,水平高的考生難以發揮,水平低的卻易于藏拙。
四
文體考查仍為四體并重,交替使用,但與全卷的配合將更趨協調;近幾年,議論文的主角地位又將恢復。高考試卷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果閱讀測試中選用了議論文和說明文作閱讀材料,那么作文中就可考查記敘文和應用文。這樣對考生四種文體的讀寫能力的考查就全面合理,且全卷更顯得協調,只要兩年輪換一次即可。至于推測議論文在未來的二三年內又將唱主角,并不是筆者對議論文有什么偏愛,而是根據大綱精神和教學實際才作如是說。記敘文是初中教學的重點,初中生偏重于形象思維,作文理應以記敘文為主;而高中則不同,高一要求“閱讀比較復雜的記敘文、說明文”,“寫一般的記敘文、說明文”,高二要求“閱讀比較復雜的議論文”、“寫一般的議論文”,高中生偏重于邏輯思維,故應以議論文為主。再從作文評分來說,記敘文的評分誤差也大于議論文。至于全國卷1993、1994連續兩年考記敘文,是因為命題者要打破高考作文復習迎考重議論輕記敘的思維定勢,避免高考作文命題模式的僵化,才采取的臨時措施。
篇5
一、思考新課改教材的編排體系
從教材宏觀的體系結構看:蘇教版《化學·必修1》包含四個專題:專題1:化學家眼中的物質世界;專題2:從海水中獲得化學物質;專題3:從礦物到基礎物質;專題4:硫、氮和可持續發展。其專題內容的選擇不是單純從化學學科知識體系的角度出發,而是從化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入手,其順序的編排,體現了由具體到抽象,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特點。通過專題一學習研究化學的方法思路,而專題二、三、四則是關注身邊的化學:與海水、礦物、空氣有關的物質的宏觀性質,用專題一的方法和手段,來學習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
二、思考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
1.準確把握知識的深廣度,避免隨意擴展內容
教師頭腦中要有三個階段的知識,整合核心知識,提高教學時效:清楚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內容和程度,知道學習在必修模塊中要掌握的程度,了解在選修模塊還有哪些進一步的延伸。
2.分析欄目功能,合理運用教材中各種欄目
教材中欄目的設置,蘊含著教與學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了解、借鑒教材倡導的教學基本方法,選取素材創設學習情景、設計學習活動,考慮教學設計要點,有助于教師駕馭教學過程。
3.創設以探究為核心的多樣化活動
多樣化活動:實驗、探究、交流討論、調查參觀、資料收集加工、自學、文獻探究、網絡查詢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綜合運用多種學習方式。每種學習方式各有長處和短處,運用得好都會發揮其他學習方式不能代替的特殊功效。
4.轉變評價方式
由于教學中注重了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習過程而不是結果,注重了情感的體驗而不是單純的知識的掌握,改變了過去教學單一的以分數評價學生的局面,化學教師側重了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注重了每個層次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評價。注意從學習態度和情感方面去評價,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思考新課改對學生的要求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的學習由過去的封閉、單向接受的方式向自主、多向交流和探究、合作方式轉變。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由于探索學習更具有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探究中,學生動腦動手,有挫折、有反復、更有成功的喜悅,在知識的學習中更體會到了真正科學研究的個中滋味,從而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精神。
學生不再局限于在書本上學習化學了,而是從生活中去學習,樹立了“生活處處有化學”的新理念。
四、對新課程的幾點問題和困惑
1、新課程需要歷史理解、實踐的檢驗
新課程標準剛剛問世,實驗區的實驗工作剛剛展開,關于課改的“經驗”就已經一大堆。我們可以看到幾乎所有的教育報刊都在大篇幅地報道新課程改革帶給今天教育的種種好處。因此,我們仍有必要警惕新課程推進中的一種不良傾向:急功近利。從歷史的角度看,新課程是一項長久的事業,它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一抓就靈”,它需要在長期的實踐中不斷地完善與豐富,所以,認為所有好處都是新課改帶來的,都往新課改的筐里裝,既不科學也沒必要。教育其實是一項寂寞的事業,教育的業績總是在寂寞中創造出來的。
2、不能把所有問題歸咎于課改
篇6
一、聯系學習積累和上下文理解關鍵詞語的含義
理解詞語在特定環境中的意思,解釋這類詞或短語的意思,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解決的。因為用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詞語不再是它的本意,而是因著臨時的語言環境產生的語境意、引申意或比喻意,沒有這樣的語言環境,這種意思可能就站不住腳了。
例如,2009年江蘇泰州市中考語文試題第23題,“聯系下文,解釋第③段中加點詞語‘獨釣的定力’的含義”。文中的“獨釣的定力”,考生看到“獨釣”二字,應該聯想到什么,聯想到柳宗元的《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再聯系上下文,考生就能得出此題的答案:柳宗元對所處的時代持有異議,他具有超然物外的情懷。
由此觀之,解釋詞語的語境義這類考題,需要考生有扎實的語言功底,有靈活的解詞方法,有聯系上下文的思維方法,切忌就詞解詞。
二、在理解詞語的基礎上理解把握關鍵句段的含義
中考語文記敘文閱讀需要考生整體感知文本內容,更需要考生精讀文本。讀懂文章,就要讀懂文章關鍵句子,理解段落的含義與作用。
理解段落應該從理解詞語的意思入手,理解了關鍵詞語,關鍵句子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幾個關鍵句理解了,段的理解就容易多了。因此,理解某段話的基礎是理解關鍵詞語。
三、聯系上下文,借助規律理解把握關鍵句段的作用
把握關鍵句、段的作用是有規律可循的。
(1)第一段作用的答法:A.從結構上來說,是落筆點題,點明文章的中心,開門見山,總領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B.從內容上來說,是為下文作鋪墊和襯托,為后面內容的描寫埋下伏筆。
(2)中間段作用:在結構上是起到承上啟下、過渡的作用。
(3)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主旨。有時閱讀相關句子和段落需要我們從修辭上考慮文中某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修辭手法,常用的有8種,比喻、比擬、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擬人、夸張、排比。比喻的作用是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叫人便于接受;擬人的作用是可以使讀者不僅對所表達的事物產生鮮明的印象,而且感受到作者對該事物的強烈感情。排比的作用是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達強烈奔放的情感,增強語言的氣勢;以上只是答題的思路與方法,答題的時候應該根據具體的文章內容進行分析,仔細辨認,選擇正確的答點,將答案具體化和個性化。
篇7
記敘文是主要運用敘述、描寫兩種表達方式進行敘事、寫人、寫景、狀物,表現人物思想性格和道德風尚,揭示人生哲理和社會本質,反映自然規律等所作的文章。記敘文的內容,是作者在文中通過各種描寫想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情感。記敘文的主題,就是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文章所反映的中心思想。這兩個方面一直是中考語文對記敘文閱讀考查的重要考點。
【典例呈現】
一、(2014?重慶卷)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果園快樂的時光
白蘭華
外婆家有個菜園,而他更愿意稱之為果園。園內有一株高大的漳州柑子樹,綠蔭如蓋,斜斜地遮住了土屋后面的一小塊空地。放學回家,他就在樹蔭下做作業,溫習功課。幾只麻雀停在屋檐邊,啄著蓋房用的麥草,尋找殘存的幾顆麥粒。玩膩了,又蹦跳著飛落地面,嘰嘰喳喳叫幾聲,覺得沒趣,又陸陸續續飛上樹梢,在枝葉間嬉戲。他靜靜地觀望著麻雀的表演,時光仿佛凝固了一般,幾絲夕陽的光線投下來,他的心里生長起一片海,無邊無際,一葉小舟就在波平浪靜的水面輕輕搖曳。
果園里還有三株橘樹,一棵李子樹,一棵柿樹,它們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日復一日地生長,經歷開花結果的繁衍,默默奉獻著一切。經常變化的是地面種的蔬菜。外婆很會持家,忙里忙外的,空閑時間就伺候自己的菜園子。茄子、辣椒成行,豇豆、冬瓜、絲瓜、南瓜等藤蔓植物爬滿架子。他常幫外婆打雜,最愜意的事情就是捉蟲子。手里拿雙筷子,將莖葉間的毛毛蟲一條一條地夾進玻璃瓶,拿去喂雞崽。外婆說吃了活食的母雞生蛋勤,蛋的個頭大。他就在下午放學做完作業后到菜園轉悠捉蟲子。
秋天外婆遍種青菜,一壟一壟的,莖葉繁茂,油綠肥實。收割后,把青菜搬到水井邊,用一桶桶清水洗滌。洗菜的活兒很細,得將菜葉褶皺里的塵土糞渣淘洗干凈。外婆的手在涼水里泡久了就泛白。他端來小凳依偎在外婆身邊,將菜葉一片片扳下,浸沒水中。青翠的顏色彌散,綠意暈染,一片波光。他和外婆把洗凈的青菜掛在竹竿上晾曬,一桿一桿的在房前屋后散放清香。青菜一部分入泡菜壇子做酸菜,一部分腌制成鹽菜。腌制后的菜葉變成柔順的一縷,顏色轉為深綠,暴曬幾天就變得油亮亮的。他常取幾根鹽菜到學校和伙伴分享,菜莖柔韌,伙伴們咬得齜牙咧嘴。勤勞的外婆把鹽菜切細,儲藏在壇子里,要吃就抓把出來拌上熟油辣子蔥花兒,很下飯,他很愛吃。
令時光無比芬芳的還是要數春末夏初,果園里繁花盛開,芳香馥郁,整個院落溢滿溫馨。李子樹橘樹枝頭一片雪白,蜂蝶繞枝,一派繁忙。一場春雨落下,地面鋪上一層寂寞的花瓣,水珠在上面滴溜溜滾動。花期最長、香味最濃的是漳州柑子花兒,一朵朵晶瑩潔白,綴成一簇一簇的,在青枝綠葉間閃爍。每個晨昏,那香味兒飄得很遠,將空氣沉醉。
轉眼間,收獲的忙碌隨之而來。外婆家的果園充滿果味的甘甜。橘子綠中帶黃,沉甸甸壓彎枝頭。漳州柑子圓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臉蛋,笑盈盈地張望著。外婆給他和小姨留了幾個柑子,把其余的部分背到集市上去賣,能換回好幾個月的油鹽錢。
外婆家的果園一年四季都充滿希望,充滿生活的甜蜜,留給他解饞的幾個柑子,要溫暖他過完整個冬天!
(選自《優美散文》,有刪改)
1.請你細讀全文,概括他在果園感受到的快樂。
2.聯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畫線的句子,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
漳州柑子圓溜溜的似孩子胖胖的臉蛋,笑盈盈地張望著。
二、(2014?浙江杭州卷)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故鄉紅葉
凸 凹
香山的紅葉,我是賞過的。第一次賞香山紅葉,我正上著一所專業院校,適逢紅葉盛季,滿山皆紅遍,同伴便驚嘆不迭。
但我只感到親切,并沒有難抑的驚奇。因為我覺得,故鄉的秋天,也是紅葉滿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脈綿亙,紅到極遙遠的地方,比香山來得有氣魄。只因為香山離市區近些,且是一個著名的公園,命運便很闊達了。
故鄉的山巒,植被是極豐茂的:黃櫨滿坡,柘叢盈崗,楸樹峰聳,檀木溝伏……夏時山色蓊郁,入秋,則漸漸變化起來,先是淡黃,而后是斑駁,最終是紅得一統了,滿山遍野就一如火燒。
但這時卻是故鄉的農忙時節――
莊稼的秸稈被村人鍘碎了,厚厚地鋪到豬廄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蓋,以期在來年漚出一些好肥料來。所以,未上凍前,村人的第一宗要事,便是背土墊圈。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邊上,砍一垛垛的干柴雜草,燒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長得足,谷穗也結得沉。
此時,山上的紅葉正紅得爛漫呢。人們哪顧得多看幾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叢叢的紅葉,便是一團團的激情、一首首的詩,自己正生于美境與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紅就讓其兀自紅去吧,我們還有正經的營生干不完呢,他們想。那時,我并沒有一絲悲哀,因為身在其中,與村人的感覺相同。
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悵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遠的路徑,到香山專程賞紅葉之后。于是,我懷著這么一種情緒,待人們去香山賞紅葉的時候,我便回到故鄉去,探撫那故鄉的紅葉。它們被漠視和遺忘得太久了!
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遠的天,襯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風的紅葉,簌簌地,便讓人極感動。但激動的心,很快就黯然了――
沉默的父親,正在地堰的邊上埋頭打柴草,他要多燒幾堆草木灰啊。于是,觀賞紅葉的這一份閑雅,就顯得多么不合時宜,顯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絲羞恥,便踅到父親的身邊,想給他打個下手。
父親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賞你的景吧。”
見我仍遲遲不動,父親說:“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興賞景就賞景,我高興做活就做活,不都圖個自在么?!”
我知道,要父親埋頭干他喜歡干的活,比要他賞紅葉更使他心安與歡悅,這是情理中的事,不關乎我的勤與懶。但我終究不忍在勞作的父親身邊,作賞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
這是第一次回故鄉賞紅葉的情景。
第二年深秋,想到故鄉那滿山的絢麗,仍有熱熱的歸心。但父親在地堰上彎曲的身影從腦底晃出的時候,歸心就有了幾分遲疑,心中就有了一種惆悵。
最后,還是回去了。因為:紅葉歲歲依舊,而父親卻要一天天衰老;父親已經辜負了紅葉,兒女還要辜負父親么?!
回到故鄉,父親很高興,抱出一壇雄自釀:“崽呀,知道你要回來,爹特意給你留著呢。”我的眼窩便不由得濡濕了。
從此,每到深秋,我皆毫不遲疑地回故鄉去。
每次,我們低頭砍著柴草,卻都把紅葉擱置于一邊。但只要我們抬起頭來,山上的紅葉,便很執著地紅到我們的眼眸中來――
紅葉沒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視,一如山里的人們。
1.本文以“故鄉紅葉”為題,為什么在第一、第二兩個自然段中要寫“香山紅葉”?
2.指出文中畫線句子中作者“惆悵”的具體原因。
(1)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悵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爬那么遠的路徑,到香山專程賞紅葉之后。
(2)但父親在地堰上彎曲的身影從腦底晃出的時候,歸心就有了幾分遲疑,心中就有了一種惆悵。
【考點解析】
考點一 把握內容
[思維軌跡]兩個典例中的題1均考查考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的能力。解答例一中的題1時,考生要仔細閱讀文章,把握“他”在果園里的所作所為,用簡潔的語言分條概括出來。概括時,可采用人物加事件的形式,做到語言凝練得體。
做好例二中的題1,考生首先要回歸語境,再從文章的內容和結構兩方面來回答。內容上,運用了對比的手法,描寫了香山紅葉和故鄉的紅葉;結構上,判斷句子處于文章開頭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是為下文作鋪墊的。
[參考答案]一、1.看麻雀嬉戲;捉蟲子喂雞;和外婆一起制作鹽菜;果園繁花盛開時的溫馨;果實收獲的甘甜。二、1.將香山紅葉與故鄉紅葉作比較,突出了故鄉紅葉更為壯觀,更有氣魄,為下文寫故鄉紅葉被人漠視的命運作鋪墊。
考點二 理解主題
[思維軌跡]典例中的題2都是考查考生對文章重點句子的理解能力。理解重點句子對理解文章的主題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例一中題2的理解可以從修辭角度,感悟人物的感情。例二中的題2,“惆悵”是作者心中的感受,重點在于聯系上下文進行揣摩,最后組織語言具體表述。
[參考答案]一、2.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柑子圓而飽滿的形狀和惹人喜愛的情態,表現了他的喜悅之情。二、2.(1)感受到比香山紅葉更為壯美的故鄉紅葉,卻長久地被人漠視和遺忘。(2)父親雖在美景和福地之中,但因艱辛勞作和無暇賞景,且會一天天衰老。
【技巧總結】
1.注意題目的提示。一般來說,題目是文章內容、作品風格、寫作意圖的直接或間接表現,甚至是中心思想的高度濃縮。2.抓關鍵句。關鍵句是牽動文章內容的神經,記敘文中的關鍵句有:中心句、總起句、總括句、過渡句和文章首尾的抒情句、議論句,文中關于描寫的句子等。把握了這些句子,常常就可以簡潔扼要地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3.注意議論、抒情等揭示中心的語句。記敘文以敘述、描寫為主,在寫人敘事中,作者往往要流露出喜怒哀樂的情感,表明自己愛憎好惡的態度,這種態度與情感大多可從議論、抒情的語句中顯示出來。4.抓重點語段。文章的每一個段落都是為表達中心服務的,其中的重點段往往會比較明確地揭示中心。這樣的段落多在開頭或結尾,也有的放在文章中間。5.有些文章要注意時代背景。對于那些內容較深、有時代距離的文章,歸納中心時,要適當聯系時代背景,才能正確歸納中心。
【專項訓練】
1.《果園快樂的時光》的最后一個自然段對表達主題有什么作用?
篇8
【導語】你有涌泉一樣的智慧和一雙辛勤的手,不管你身在何處,幸運與快樂時刻陪伴著你!
6月14日,安徽2018年中考首場語文科目開考。據淮南考點的考生們介紹,今年中考語文作文是一道半命題作文——《原來我也很____》。
“給一段導語,軟弱可以變堅強,自大可以變謙虛……然后引出作文題——原來,我也很……”
“作文題不是很難,都有話說。”部分考生表示。
不過據部分考生透露,今年中考語文也出現了一些“意外”的題目。“古詩文默寫,原來是選做題,8選6或10選6,今年是全寫。”另外,“閱讀題一般考議論文和記敘文比較多,沒想到今年考了說明文,很意外。”一名*說。為方便大家及時獲取2018年中考試題、成績、分數線信息,
篇9
關鍵詞: 現代文復習 研讀課標 明確考點 巧妙訓練 專題復習
作為教研員,我多次聽畢業班的現代文閱讀復習課。現代文復習課上應用三個模式:一是羅列文體知識點。如記敘文復習,就給學生大講記敘文的知識:記敘六要素、記敘的線索、記敘的順序、記敘詳略等知識。二是做練習,對答案。三是逐題講評試題。三類模式的復習課,對提高學生的現代文閱讀能力幫助不大,學生不會做的題目仍是不會,會的題目一直重復。復習課上得如此差強人意,怎么辦呢?我認為很重要的一點是語文老師要研讀課標,明確現代文的考點,結合考點巧妙訓練,真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課程標準是國家規定中小學課程設置、培養目標、教學內容、時間安排的教育指導性文件,是編寫教材、實施教學與教學評價的依據。如《2013年三明市初中畢業暨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語文學科質量分析報告》寫道:“2013年三明市初中畢業暨高級中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語文試卷命制嚴格按照《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要求,認真貫徹落實《2013年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語文)》精神,全面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我省《2013福建省初中學業考試大綱(語文)》的命題原則的第二條是“試題中要選用相當比例的課外語言材料,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發展狀況。選文要注意語言的規范性”。根據這條原則,我市近幾年中考現代文閱讀材料均取材于課外。我市中考命題堅持原創性原則,課外材料如此廣泛,猜題是無法猜到的,畢業班老師在總復習時要扎扎實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只能認真研讀作為實施教學與教學評價依據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現代文的考點。從《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可整合出現代文閱讀的考點:1.理清思路、概括要點(把握閱讀材料的大意);2.感受形象;3.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言);4.區分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區分寫實作品與虛構作品,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5.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思考,作出判斷;6.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圈點批注;7.探究內容(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多角度、有創意地進行閱讀評價;8.體驗情感(欣賞文學作品,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或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篇10
【導語】高尚的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有了它,生活就有了方向;有了它,內心就感到充實。邁開堅定的步伐,走向既定的目標吧!
6月14日,安徽2018年中考首場語文科目開考。據蚌埠考點的考生們介紹,今年中考語文作文是一道半命題作文——《原來我也很____》。
“給一段導語,軟弱可以變堅強,自大可以變謙虛……然后引出作文題——原來,我也很……”
“作文題不是很難,都有話說。”部分考生表示。
不過據部分考生透露,今年中考語文也出現了一些“意外”的題目。“古詩文默寫,原來是選做題,8選6或10選6,今年是全寫。”另外,“閱讀題一般考議論文和記敘文比較多,沒想到今年考了說明文,很意外。”一名*說。為方便大家及時獲取2018年中考試題、成績、分數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