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答辯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8 03:22: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德育答辯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德育答辯論文

篇1

過不去,答又難過去”的窘境。這就有個用“刁答”對“刁問”的講究,正所謂“以刁克刁

”,克敵制勝。

一、明理駁“刁”1847年,林肯與的卡特萊特對壘,競爭國會眾議院席位。卡特萊特是一

個有名的舊派巡回牧師,也是一個富有能量的煽動家。他不斷散布謠言,說林肯只相信上帝,但不承認耶穌

,不承認贖罪和報應的基督教教義。他舉行了一次宗教集會,特邀林肯參加。會上,卡特萊特面對聽眾煽動

說:“一切不愿下地獄的人,請站起來!”除林肯之外,所有的人都站起來了。卡特萊特又以挑畔的

口氣說:“我看到除林肯先生之外,你們所有的人都表示不愿下地獄。林肯先生,我要問你,你要到哪里

呢?”林肯不緊不慢地從座上站起來,作了這樣的回答:我認為應該以嚴肅的態度對待嚴肅的宗教問題

,但我并不感到必須像其他人一樣來回答問題。卡特萊特先生問我要到哪里去,我可以坦率地告訴你:我要

到國會去。“在這里,林肯先是一語破的地指明對手不該抱著不嚴肅的態度對待嚴肅的宗教問題,然后用

一“但”字說明對方不該像要求其他人一樣來要求他回答問題;最后言簡意駭地向對方表明要到要國

會去,而這是卡特萊特先生不該阻擋也無法阻擋的。林肯先明理駁刁,又駁刁明理,把卡特萊特的荒謬可笑

提示在聽眾面前,也就難怪他張口結舌,在一片哄笑中灰溜溜地離開了會場。

二、借“刁”發揮

艾倫第一次參加議員競選時,同他爭一席之位的是他服兵役隊的上司陶克將軍。陶克在美國南北戰爭

期間擔任北軍將領,后又擔任過數屆國會議員。艾倫不過是陶克部下的一個無名小卒,又是首次參加議員競

選。在競選演說時,陶克說:“諸位親愛的同胞,我相信你們一定還記得,17年前的昨天夜里,我正

率領我的士兵在山上與敵人浴血奮戰,那次戰斗勝利后,我們只能在山上的樹叢中露宿。如果還沒有忘記那

次艱苦卓絕的戰斗,諸位在投票時,請不要忘記吃盡苦頭為國家帶來和平的人!”選民們高呼:“我

們要掏克,我們要陶克!”別激動,聽聽艾倫的演說:女士們,先生們:陶克將軍剛才說的沒有錯,他

的確在那場戰斗中立下了戰功。但當時,我是他手下的一員。當戰斗結束,他在樹叢中安睡時,是我滿身鮮

血,緊握武器,整夜保護他。諸位想想當時的情景。如果你們佩服陶克將軍,當然應該選取他,相反,如果

認為像我這樣的士兵更什得欽佩,當然要選我了---我可以對你們的信任當之無愧!在這里,艾倫籠統

地肯定了陶克的戰功,也就是為他報了喜。然而,卻在“但是”后面大作了具體的文章,實際上也就

為他報了優。因而,顯得陶克表功有余,講過不足。更有說服力的是艾倫運用了對比的方法,用即興發揮出

來的一個請諸位想想當時的情景和兩個如果的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其攻擊力量“攻無不克”---攻得陶

克“由強變弱”,也就使得艾倫轉弱為強。假如當時在場,也會先喊“我們要陶克”,但聽了艾

倫的一番陳辭以后,便會斷定艾倫更值得欽佩而投他一票。

三、反“刁”一擊

1972年,美蘇舉行關于簽署限制戰略核武器的最高級會談時,基辛格向美國代表團的隨行記者介紹情

況:“蘇聯生產導彈的速度每年大約250枚。先生們,如果在這時把我當成間諜抓起來,我們應該怪誰

呢?”美國記者立即接過話頭發問:“我們的情況呢?我們有多少潛艇導彈在裝配分導式多彈頭?有

多少民兵導彈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面對這個二難之問,說不知道,那是撒謊;說出實情,那是違法-

-基辛格博士可不會做那種傻事。只見他沉默了一會兒,說:“我們有多少潛艇,我知道;我們有多少民

兵導彈在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我也知道。”記者們以為得計了,不料基辛格博士一轉話題于記者:“

我的苦處是,我不知道這些數字是不是保密的。”記者們馬上嚷嚷:“不是保密的,不是保密的!”

篇2

論文致謝感謝老師的話范文一

四月維夏,山有嘉卉。初春的綠城早已艷陽朝天,花滿枝頭,欣欣向榮。在這個美好的季節里,我在電腦上敲出了最后一個字,心中涌現的不是想象已久的歡欣,卻是難以言喻的失落。是的,隨著論文的終結,意味著我生命中最純美的學生時代即將結束,盡管百般不舍,這一天終究會在熙熙攘攘的喧囂中決絕的來臨。

三年寒窗,所收獲的不僅僅是愈加豐厚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閱讀、實踐中所培養的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和廣闊視野。很慶幸這些年來我遇到了許多恩師益友,無論在學習上、生活上還是工作上都給予了我無私的幫助和熱心的照顧,讓我在諸多方面都有所成長。感恩之情難以用語言量度,謹以最樸實的話語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感謝我的恩師岳曉華老師。三年來,岳老師對我的學習和研究都非常嚴格,并給予了悉心的指導,使我受益菲淺。從恩師身上我體味到了豐富的學養、嚴謹的作風、求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這都成為了我不斷前行的動力和標桿。

感謝我的校外導師于起翔老師。于老師身為《廣西日報》的領導,還常常在百忙之中抽空與我們聊天,指導我們的論文和工作。于老師作為一個優秀傳媒人的品質和熱情深深的打動了我,其諄諄教誨也銘記于我心,對此我深深感激。

同時還感謝三年來幫助和教育過我的商娜紅老師、黎明潔老師、江建文老師、周瑩老師、靖鳴老師、李勤老師、李慶林老師……一路走來,從你們的身上我收獲無數,卻無以回報,謹此一并表達我的謝意。

還要感謝我的父母,給予我生命并竭盡全力給予了我接受教育的機會,養育之恩沒齒難忘;感謝我的伴侶雷德坤,無論在精神還是在物質上都給予我莫大的支持;感謝我的同窗好友李靜,在我最困難的時候總能給予我安慰和鼓勵,讓我重拾信心。

還有許多人,也許他們只是我生命中匆匆的過客,但他們對我的支持和幫助依然在我記憶中留底了深刻的印象。在此無法一一羅列,但對他們,我始終心懷感激。

最后,我以《瓦爾登湖》里的一句話結束我的論文,并以此作為未來乘風破浪的心靈腳注:使我們視而不見的光亮,對于我們就是黑暗。但我們清醒時,曙光才會破曉。來日方長,太陽只是顆啟明星。以此為記。

論文致謝感謝老師的話范文二

很感慨,我在長舒一口氣后開始寫我的畢業論文的致謝辭了。論文的完成標志著我的大學四年即將結束,也意味著,新的生活又將開始了。最近的半年則并行著找工作和寫論文。其間的起起伏伏、悲喜得失,今天想來仍舊唏噓不已。所幸我沒有被失敗擊垮。自信、堅強、樂觀的態度讓我堅持到了最后,并且爭取了最好的結局。

這篇論文所涉及到的議題是我大一時代捧讀《西瀅閑話》及與幾個教授交流看法后定下來的畢業論文自擬題。我由此希望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夠寫出一點真正有現實意義的文字。事情的最后結果就是這篇論文,似乎總有些丑陋;但是閱讀、思考和寫作的過程并不輕松,有靈光乍現、興奮不已的時候,而更多的則是近乎“案牘勞神”,痛苦和疲憊相交。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羅宗宇老師對我的指導和教誨。您開闊的思維、敏銳的洞察力以及詳細的修改意見一直給我很大的啟發。唯一的遺憾是我自己不夠主動,錯過了許多與您交流的機會。

感謝同一小組的曾璐敏、周雙玉、歐陽艷平同學對于我的鼓勵與建議。

感謝愛晚紅楓的朋友們熱切關心我的論文進度,及時督促我認真扎實地完成論文寫作,為我提供免費的論文數據庫檢索賬號并幫忙我收集查找資料。

感謝09級李新建、余亮兩位學長認真幫忙提出論文修改意見。

感謝范寧同學一如既往的支持與鼓勵。

最后,要感謝我的父親母親。兒子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良苦用心。即使在家庭遭遇天災的艱難情況下,你們也保證了孩子的求學。而在最落魄的日子里,正是父親母親的親切鼓勵,讓自己能夠堅強前行。今天是母親節,媽媽您辛苦了。

篇3

摘 要:對外漢語教學中語法辨析性研究逐漸成為現代漢語語法本體研究和對外漢語教學應用性研究相結合的最有活力的領域,它既不同于一般的語法本體研究,又有別于純粹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是一種典型的跨學科研究途徑。本文結合相關研究成果,以“伴隨性動作表達方式”辨析為例,對語法辨析類研究的范圍、意義、寫作模式、思路等方面做了深入分析,相信能夠為該方向的碩士論文選題與寫作提供重要的參考。

關鍵詞 :對外漢語教學 伴隨性動作表達方式 語法 辨析 碩士論文

一、對外漢語語法辨析的價值和意義

本文選擇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性論文寫作來作為核心問題進行討論,探討這一類論文寫作的核心指導思想、寫作方式、論文思路、價值和意義等等一系列問題,以期對對外漢語教學、國際漢語教育碩士方向的教師有所啟發,對學生有所指導。

在有關對外漢語教學的各項研究中,語法辨析研究最具有典型意義,它涉及到二語習得的過程考察、偏誤形成的原理分析以及漢語本體的規則細化。我們用下面這個例子來加以說明。

(1)*我們看著電影吃爆米花。

這是留學生習得漢語過程中所產生的偏誤。碰到這種問題,最簡單的直截了當的方法就是糾正偏誤,判斷其為表達結構使用不當,應當改為:

(2)我們一邊吃爆米花一邊看電影。

問題是,這個偏誤有沒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值不值得研究?是一個偶然的失誤還是有其必然的原因呢?我們發現造成偏誤的主要成因有二:第一,目的語規則不明。漢語“VP1著VP2”可以表示兩個動作相伴隨發生,例如“聽著音樂做作業”“哭著說”“躺著看書”。而漢語中還有其他方式來表示動作相伴隨發生,“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作業”“一邊哭一邊說”“做作業的時候聽音樂”“看電影的時候吃爆米花”等等。這樣一來問題就出來了:“VP1著VP2V”和“一邊VP1一邊VP2V”以及“VP1時VP2V”“VP1的時候VP2V”這些表達格式究竟在什么條件下可以互相替代?在什么條件下不能相互替代,而是必須各司其職?教材、詞典中都沒有提到這個問題。也就是說母語相關規則不明確。第二,教學誤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沒有很好的材料可以加以參考,因此可能進行隨意的解釋,形成典型的教學誤導性偏誤。在這個分析基礎上,我們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問卷調查,看看我們收集到的偏誤材料是否是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義。如果經過針對性調查測試,發現問題確實廣泛存在,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確實是難點,這就增強了研究這個問題的必要性,說明我們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研究題目。

目前很多現代漢語本體問題再次被提到研究視野中來,就是因為對外漢語教學中出現了上述類似的情況。由留學生習得漢語時產生的偏誤提出的這些問題,說明目的語的規則還很不清楚。

在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研究中,“V起來”和“開始V”之間的比較,“不能去”和“去不了”之間的辨析,“繼續V”和“V下去”之間的辨析,“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之間的辨析,這些辨析所涉及的內容往往不是簡單的兩個詞,而是語法結構完全不同的兩個表達式,這些表達式出現頻率極高,意義極其相似,很難習得和掌握,而相關的語法規則又不夠細致,很容易引發泛化使用現象。

同時,語法辨析還包括那些句法功能強大的同義詞辨析。如“朝”“往”“向”的辨析,“在”“于”的辨析,“還”“更”的辨析,“馬上”“立即”“立刻”的辨析,“就”“才”的辨析,“里”“內”“中”的辨析,“全”“都”的辨析,“可以”“會”“能”的辨析,“短時體”副詞“就,馬上,立即,迅速,即”的辨析等等。

這類選題意義在于:一是直接面向對外漢語教學。從對外漢語教學中發現問題,回歸到本體研究,研究所得到的結論將到教學實踐中去驗證。二是把該類格式看做一個特殊系統,這個系統內的成員均具有共性、相互重疊,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替換,又各自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功能。三是嘗試對該系統從句法、語義、語用角度加以闡釋,運用多種方法來全面地展開對比分析,使得其最后結論能夠真正具備應用價值,為對外漢語教育事業做出貢獻。

二、語法辨析性碩士論文寫作程序

(一)提出問題與綜合分析

怎樣發現并提出研究問題呢?我們從下面這個例子談起。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學生在學習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時,很容易出現一系列偏誤。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遇到這么一個句子:

(3)他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老師一般會解釋說這個句子的意思就是:

(4)他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也就是在教學活動中老師有意無意地引導學生把“一邊VP1一邊VP2”臨時看作“VP1的時候VP2”。這個解釋在中國人來看是再自然不過的,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作此解釋則隱含著一系列問題。

第一,“一邊VP1一邊VP2”等于“VP1的時候VP2”嗎?這個目的語知識點相當不可靠,因為沒有人對此進行過論證,隱含誘導偏誤產生的潛在危險。

第二,“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等義嗎?對于這個問題需要進行深入探討,就得像馬真(2004)對“還”和“更”進行辨析、劉月華(1980)對“V不得”和“不能V”進行辨析一樣,只有通過辨析,才能發現二者之間的差異。

第三,“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可以自由替換嗎?現有的詞典、教材都沒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和闡釋,也沒有現成的成果、結論供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和編寫教材的時候來加以參考使用,那么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碰到這一類問題就只能是憑借自己的語感和經驗來應對。

第四,“一邊VP1一邊VP2”與“VP1的時候VP2”的辨析到底屬于一個什么問題呢?應歸屬到什么范疇?本體研究到現在為止沒有給出可供對外漢語教學參考的滿意答案。

就我們目前收集的部分相關偏誤語料來看,作為目的語的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的規則闡釋得不夠清晰,各項格式的特征分析還不夠深入細致,相關詞典和教材在解釋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時都不是很透徹,經不起推敲。因此,要解決與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相關的各類偏誤,最重要的工作還是要完善目的語知識,要系統、深入、細致、準確、完整地挖掘整理出一系列相關規律,用以杜絕目的語規則泛化引發的偏誤,杜絕目的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僅憑語感的任意解釋、教材編寫理論依據不足等現象。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系統中的各個成員之間關系密切,它們有很多共同之處,在特定條件下互相替換之后仍然能夠表達相似意義,在特定條件下可以成為相互印證和相互解釋的手段;但是在許多條件下,各個格式之間又不能互相替換,更不能作為相互印證與解釋的手段。

從句法層面上來看,格式不同,句法當然有差異,不同格式的替換實質上就是不同句法形態的轉換,其規律有待挖掘,就像“把”字句和一般陳述句的轉換規律一樣,也是有很多限制性條件的。從語義層面來看,不同格式在一定限制性條件下可以表達相近意義,而在一定限制性條件下不能表達相近意義,發現這些限制條件是我們本課題研究的重中之重。從語用上來看,即使是在一定限制性條件下可以比較自由地選擇格式A或者格式B或者格式C,但是放到特定語境中去看,又會有一些超出句法語義層面的新的制約條件,這有待于深入研究與發掘。

在確立好問題之后,第二步就是做綜述。筆者認為,前期文獻綜述是考核碩士研究生學術能力的一項最為重要的標準。一般在撰寫碩士論文中,很多學生都是簡單地將一些研究成果進行羅列,沒有達到寫綜述的要求。真正要寫好綜述,就要把前期的相關成果進行一個系統的評論,哪些規律經過驗證是可行的,哪些規律可以用來指導教學實踐,哪些規律論證不充分、覆蓋率不強、例外太多,說明不了問題,都應詳細說明。

綜述的寫法不是簡單羅列,而是對相關觀點進行梳理,看看關于某一個問題都有哪些觀點,最早提出該觀點的是什么時候,由哪位學者提出,再看看后來的學者對該觀點進行了怎么的修正和補充。

辨析型論文的綜述寫法要更加復雜一些,那就是往往進入辨析研究范圍的幾個單位(詞、短語、結構)先要分別加以闡述,再將辨析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然后對這些結論進行考察分析,看看先行研究成果是否準確可靠,是否具有指導意義,是否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研究雖然是從兩三個近義語言單位入手,但是在撰寫綜述的時候,就不能局限在兩三個語言單位的對比上。例如所舉“一邊V1一邊V2”與“又V1又V2”的辨析研究問題,實際上通過深入研究,我們發現可以進一步挖掘到一個系列的問題,這個系列我們可以暫時命名為“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伴隨”又常被解釋為“同時”。所謂“伴隨發生”,就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動作行為在同一時段相伴發生的情況,最為典型的格式就是“一邊VP1一邊VP2”,它還包括:“一邊VP1一邊VP2”“連VP1帶VP2”“VP1的時候VP2”“即VP1又VP2”“VP1、VP2”“VP1著VP2”“一VP1就VP2”“VP1和VP2”等等。這些格式所表達的語義都是“伴隨發生”的行為,它們之間關系密切,功能相似,類似于近義詞,因此我們可以稱之為近義結構。因此這些內容也應該在綜述中加以說明,才能夠真正凸顯文章的理論價值。

(二)近義語法單位辨析的多角度思考

近義語法單位辨析的最好方法當然是轉換分析法,例舉轉換矩陣圖,如:

1.“一邊VP1一邊VP2”“VP1的時候VP2”

(5)他們一邊喝著咖啡,一邊聊著圈內的趣聞。 他們喝咖啡的時候聊著圈內的趣聞。

(6)他現在一邊打工一邊讀自考。≠ *他現在打工的時候讀自考。

(7)這堆人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拐進了一條小胡同。≠ *這堆人說說笑笑的時候拐進了一條小胡同。

2.“VP1的時候VP2” “一邊VP1一邊VP2”

(8)他喜歡吃飯的時候看電視。 他喜歡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

(9)小張看書的時候,認真地把重點打記下來。 小張一邊看書,一邊認真地把重點記下來。

(10)開車的時候聊天會影響注意力。 一邊開車一邊聊天會影響注意力。

(11)投籃的時候眼睛給防守隊員打了一下。≠ *一邊投籃眼睛一邊給防守隊員打了一下。

(12)急停的時候崴了腳踝。≠ *一邊急停一邊崴了腳踝。

(13)我吃飯的時候,爸爸正在看報紙。≠ *我一邊吃飯,爸爸一邊看報紙。

(14)他笑的時候露出一個淺淺的酒窩。≠ *他一邊笑一邊露出一個淺淺的酒窩。

只要矩陣圖一列,好多問題就一目了然了。“去不了”與“不能去”的對比也是如此。

(15)我生病了去不了。≠我生病了不能去。

(16)他喝不了二兩酒。≠他不能喝二兩酒。

(17)放心,放冰箱里壞不了。≠ *放心,放冰箱里不能壞。

“開始V”和“V起來”也都可以通過轉換分析的矩陣圖來展示它們的異同,在此基礎上再進一步分析就很容易發現其背后的規則。

(18)我們開始喝吧。 我們喝起來吧。

(19)明天上午8點開始上課。≠ *明天上午8點上起課來。

(20)我們是昨天下午開始比賽的。≠ *我們是昨天下午比起賽來的。

因此,我們可以說,辨析語法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轉換分析法。從動作行為延續的時間條件來設計轉換矩陣,從句型條件來設計轉換矩陣,從意義搭配角度來設計轉換矩陣,甚至從語用環境角度來設計轉換矩陣,就是說可以從句法、語義、語用三個平面來設計轉換矩陣。在這個基礎上再去考察不同表達方式為什么有的能互相轉換,為什么有的不能互相轉換,尋找其中的限定性條件,進行歸納和整理。例如,在“伴隨性表達格式”中,我們就可以從動作行為的時間長度、連續性特征、主次關系等方面找到一系列限制性條件。

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相互之間關系密切,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換,而在一定條件下則轉換不能成立。例如“一邊VP1一邊VP2”和“VP1的時候VP2”之間就有下列情形:

(21)吃飯的時候聊天。

一邊吃飯一邊聊天。

(22)打球的時候崴了腳。

*一邊打球一邊崴了腳。

格式“一邊VP1一邊VP2”和“VP1著VP2”也是如此:

(23)一邊聽音樂一邊做作業。

聽著音樂做作業。

(24)一邊填土一邊聊天。

*填著土聊天。

可以看出這些格式在表達意義上有時差不多,有時則差很遠。實際上,現代漢語“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系統中的各個成員相互之間都可以構成類似關系,各個成員就像一個排列組合一樣可以配對成為研究對象,共同隸屬于一個系統之中,既有很多相同點,也有不少相異之處。各種“伴隨發生”表達格式的特征和規律的發掘,可以幫助預測二語習得過程中可能產生的偏誤,據此再進一步研究對策,指導教學以及教材的編寫。

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一般有:有針對性地建立小型的相關偏誤語料庫,進行一些問卷調查,注意收集測試、作業等。對既有文獻進行梳理,把能夠最后具備應用價值的規律一一列舉,運用造句方式來檢驗這些規則實用程度。將各種格式互相進行對比辨析,挖掘細致的差異,凸顯不同格式的特征,找出有應用價值的制約條件,嘗試探討不同格式背后隱藏的認知原理,為對外漢語教學提供更豐富的解釋。因此,對比分析法、轉換分析法、分布分析、統計調查等等方法都需要熟練使用,最后提煉出最有實用價值的觀點。

三、總結

從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為碩士生來撰寫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辨析方面的論文,基本上可以遵循下列步驟來進行:

a.從偏誤中去發現哪些現代漢語近義語法單位最容易混淆,最難學。

b.驗證相關偏誤是否具有普遍性、典型性。

c.一旦確定偏誤成因是現代漢語近義語法單位的使用規則不夠清楚仔細而導致的,就可以進一步調動邏輯思維,來預測哪些現代漢語相關的語法規則可能會誘發偏誤的產生。

d.通過收集整理相關研究成果,看看是否找得到足以區辨近義語言單位的條件,如果條件不充分,就確立自己選題的意義和價值。

e.在語法辨析過程中,要以轉換分析方法為核心,從句法、語義、語用3個層面來設置轉換矩陣,充分挖掘和厘清各項轉換細則。要充分運用一切有效方法和理論來進行辨析和分析,包括對比分析法、轉換分析法、分布分析、統計調查等方法,包括傳統描段、構式語法、認知語言學、二語習得等理論。

f.對區辨性條件加以提煉,凸顯各自特征,用以指導對外漢語教學實踐。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目的語中近義語言單位都存在容易混淆的特征,語音、文字、詞匯、短語、句子各個領域都有,都可以去研究探討,撰寫碩士論文。本文主要討論的是語法方面的論文寫作,于其他領域的研究也有借鑒作用。

(湖南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08YBB169。)

參考文獻:

[1]陸儉明.作為第二語言的漢語本體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劉月華.可能補語的研究[J].中國語文,1980,(4).

[3]馬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篇4

關鍵詞:誠信;高職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011-01

在就業過程中,高職生出現了缺乏誠信的問題,這給高等職業技術院校的教育和培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誠信作為一種道德要求,意思是誠懇老實,有信無欺,這是人之所以為人的最重要的品德之一,是一個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條件。“誠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高職生就業過程中誠信問題的主要表現

1、修改學習成績。用人單位在收集學生的有關資料時,往往都是先要復印件,這樣有的學生就利用這一空隙進行復印作假。

2、制作假證件。為了往自己臉上“貼金”,有的學生制作了各式各樣的榮譽證書,更有甚者直接制作出假文憑。

3、給自己“加官封爵”。近年來,由于高職生就業競爭激烈,有些畢業生為了順利找到工作,在準備個人資料時,進行“注水”處理,本來沒有擔任過學生干部或擔任了職位較低的學生干部,卻給自己“加官封爵”。

4、簽訂協議后無故違約。高職生與用人單位之間可以存在違約的問題,有的高職生與兩個以上用人單位簽約,而最終只能去一家單位,只能對其他單位惡意違約,這必然會影響用人單位的人才招聘和使用。

5、畢業報道后又頻繁目盲“跳槽”。有的高職生畢業一個月換了三份工作,更有甚者,自己“跳槽”時還帶走企業的客戶,甚至是涉及企業商業秘密的重要資料,給用人單位帶來較大損失。

二、辯證地分析和評價高職生的誠信道德

1、高職生失信受到家庭和學校偏執教育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只“擅長”對孩子提出要勤奮、要競爭等要求,卻漠視做人這一根本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只把追求高升學率當做根本任務,而不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這樣的教育環境,必然影響學生養成誠信的品格。

2、高職生的誠信問題受到社會環境的直接引誘和影響。高職生作為一個社會中的群體,本質上是由獨立的個人組成的,作為社會人、個體人,高職生也會受到社會各種思潮和現象的影響。社會上存在的一些 “誠信危機”,對高職生的思想行為造成了嚴重影響,導致高職生為了自己的利益去效仿欺騙行為,在就業過程中出現了嚴重的誠信問題。

3、高職生的誠信問題體現在其責任意識淡薄,缺乏反思能力,知行不能統一。當代高職生的社會生活經歷基本上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對個人與社會、現實與未來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同時由于高職生缺乏理性思辨和分析選擇能力,也容易使他們將觀察了解的一些片面社會現象當作社會本質,從而誤導他們失去誠信觀念,甚至做出與公民道德規范相背離的行為。還有的高職生什么道理都懂,可是做起來就是不用道德規范來約束自己,失信問題就出現了。

4、學校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窗口,市場經濟的負面效應,經濟生活終不以誠實為本的短期行為等現象,必然反映到學校,影響學生誠信道德的形成。

三、解決高職生誠信問題的對策及措施

1、倡導高職生從自我做起、誠信就業。要讓高職生深刻地認識到我國正在全面建設和諧社會,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有很多機會,因此他們應首先成為誠實守信的人,以認真踏實的作風積極參與到全面建設和諧社會的偉大事業中,鄭重邁好就業第一步,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高職生要學會自我教育,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增強法律意識,作好艱苦創業的思想準備,頑強拼搏,走向成功之路。

2、媒體介入,加強社會監督。社會媒體及時報道高職生就業過程的誠信問題,及時曝光學生的作假行為,在強大的輿論面前,有作假心理的學生也會望而卻步。

3、堅持以人為本,培養完善人格。一是讓學生懂得起碼的做人道理,遵守基本的規則;二是規則本身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三是體現對人的尊重。

4、建立高職生誠信檔案。高職生可以通過誠信檔案證明自己的誠信度,實現與用人單位的便捷溝通,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早日建立誠信檔案,積累自己的誠實和守信,提高信用度,以便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

5、開展高職生德育答辯。所謂德育答辯,即要求每個畢業生結合自己的高職經歷,撰寫3000至5000字的道德答辯論文,然后進行答辯,答辯委員會再就其德育表現作出評價。德育答辯的目的在于讓大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之前,對自己的德育做一次全面的檢閱和洗禮。

6、強化法制教育,培養高職生的誠信意識。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在就業過程中,指導法制教育,指導高職生學習就業簽約的有關法律知識,通過就業簽約的指導,幫助他們明確自己作為簽約一方所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促進高職生誠信意識的培養。

7、開展全員、全程誠信道德教育。對高職生從入學教育到畢業教育,從德育課、就業指導課到各科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都要加強誠信教育。同時,通過多種方式,用社會上的一些失信、敗德現象及其造成的危害教育學生,使學生認識到誠信并非僅僅是一種個人美德,更是一名優秀高職生不可或缺的素質。

8、建立高職生誠信體系。高職生樹立誠信觀念、解決誠信問題需要從高職生入學開始就進行科學、有效的誠信教育,把誠信教育貫穿于高職生教育過程的始終,這樣,就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可行的、科學的、規范的就業管理誠信體系,從而保證高職生的誠信度。

總之,全面推進和加強誠信教育,提高高職生的誠信意識,是建設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是提高高職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的有力保障,因此,高等職業技術院校、高職生本人都應該在思想和行動上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篇5

根據《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走上辯論臺》(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159頁)的要求,筆者出了《理解,應該是雙向的》這個題目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和全班學生進行辯論。全班同學都非常積極、踴躍,氣氛熱烈。辯論的雙方針鋒相對,不少發言十分精彩,道理越辯越明,最后“家長不理解學生”和“子女不理解父母”兩種看法得到了統一:家長要做符合時代要求的家長,學生要更全面地理解父母親。這場辯論會開得比較成功,它反映了初中學生及家長即席辯論的水平,彼此發言都具有極強的說服力,雙方在思想認識上都有一定的提高。

由此可見,在初中語文課中開展辯論教學,至少有以下兩個作用。

第一,辯論教學有助于克服傳統教學的弊端,發展學生個性。傳統的教育重讀寫輕聽說,阻礙了學生人格的健全發展。從古代的科舉以文取士到當今學校以考卷評定學生成績、決定升學等的價值取向,形成了高度重視讀寫能力的培養,普遍輕視聽說能力培養的教風與學風,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大多不佳,甚至優秀學生也很木訥,遇到歪理強橫,也常常是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這類學生性格內向,不善交際,保守懦弱,獨立性差,服從型的居多。看似溫良恭儉讓,實則是人格不夠健全的表現,以致走上社會又需要一個彌補人格缺陷的過程。

在初中語文課開展辯論教學,能鍛煉學生創造性的思維能力。語文課中豐富的詞匯,靈活的句式,概念的準確性,推理邏輯性等,都是學生辯論發言的基本功,辯論活動將促使學生將所學到的語言、邏輯、修辭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口語表達能力,其功效是不言而喻的。此外,辯論活動還能培養學生勇敢自信、大膽表述自己的思想能力,培養互助合作的協作精神,培養正確行使自身權利的素質,培養勝不驕敗不餒的優良思想作風。這些,都是傳統教學所無法實現的。

第二,辯論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交際能力。人類語言信息交流的形式也是聽說與讀寫兩大系統。聽說具有直接、簡便、迅速的特點,使用得最多最廣,是基本的語言信息交流手段。讀寫雖然嚴密、準確、簡煉,但因間接、遲緩,相對來說,使用較少,是第二位語言信息交流手段。在社會交際活動中,人們主要依靠聽說進行語言信息交流。辯論能訓練出學生很強的聽說能力,并且又有讀寫能力支撐,因而辯論能力強的人在社會交際活動中運用語言信息進行交流有明顯的優勢。

辯論在社會交際活動中的應用也十分廣泛。如政治家用辯論爭取選民,宣傳和貫徹自己的治國主張;法庭上的公訴人和辯護人就犯罪事實與適用法律展開爭辯,爭取法庭采納自己的意見;學術會議上的論文答辯,用以剔除謬誤,探究和發現真理。在人才交流市場上,能說會辯者求職容易成功,反之,求職則困難。可以說辯論能力是構成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初中語文課中訓練學生的辯論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以后走上社會的交際能力。

辯論既然有以上優點和功能,那么,如何在語文課中培養學生的辯論能力?

筆者認為,課堂上采用問答式的教學方法,即有問有答,雙邊結合,讓學生有聽說、表達的機會。教者先把課文中能激發學生思考的問題寫在黑板上,為了節省時間,也可以提前寫在小黑板上,然后請學生舉手發言。這樣學生們的注意力、觀察力、想象力都進入“亢奮”狀態,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就能積極地舉手發言。教者對學生的發言要及時評定,即使說錯了,也要適當鼓勵,這樣每個學生都愿意發言,就有了說話鍛煉的機會。

在作文教學中,以說帶寫,以寫促說,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聽說、表達的思維能力。課堂上要求每個學生或部分學生用兩分鐘時間上講臺進行一次口頭作文,臺上學生講得認真,臺下學生就聽得用心,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聽說、表達能力,還溝通了思想。

另外,還可以舉辦小型的故事會、演講會、德育對話會、思想交流會等,給學生以說話的機會。也可以結合語文課本中的文學作品,如詩歌、散文、戲劇等讓學生上講臺朗讀,或做對話表演。

篇6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1C-

0068-02

高職課程的能力目標是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問題之一。構建以能力建設為核心,具有高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是高職教育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更是擺在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面前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

一、構建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一)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客觀要求。按照“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的職業教育目標,高職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等第一線需要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高職學生應當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應當具有熟練的職業技能,走上職業崗位之后具備持續發展的能力。高職的培養目標和人才定位,決定了高等職業教育突出并強調職業能力培養,必須在教學中真正建立起能力培養的中心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徑,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應當根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構建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二)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本質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根本目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接受現有的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把這些知識通過自我教育和內化,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理論教學所完成的只是教化,而要讓學生的思想判斷和選擇由“他律”轉變為“自律”,真正教育引導高職學生健康成長,必須突出能力的培養,加強實踐教學,讓學生在實踐與體驗中將正確的理論內化為自身的品質,升華為自覺的行動,形成比較穩定的品質和素養。

(三)符合高職生認知規律。根據“05”新課程方案的教材要求,全國所有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與普通高校的教材都是同一版本,但由于高職學院的生源質量相對比普通高校生源質量低,他們不可能對教師講授內容的廣度和深度提出過高的要求。同時,高職學生目前最關心的問題就是就業,這反映了學生更趨于現實,更注重自身的發展問題,學生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培養、提高自身就業能力期望很高。與此相適應,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應以應用為目的,加強理論課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強化應用為重點,圍繞能力培養進行,按照職業教育的特點和認知規律來設計課程、安排教學,構建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

二、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模式的實踐

(一)明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準確把握并凸顯能力目標。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具體表現為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品德及其他非認知因素的發展和變化。根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的目標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標應有: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及素質目標(或稱德育目標)。教師應在充分把握課程體系內在邏輯和基本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各門課程及不同教學單元的具體目標和要求,在調查本課程面向專業職業崗位的基礎上進行能力目標的提煉,準確把握和設計課程的能力目標。在教學中堅持以知識為依托,以素質培養為導向,以能力提升為核心,并在強化學生能力培養的過程中,加強課程自身整體目標的實現。

(二)采用互動式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變革教學方法,以互動教學取代傳統的宣講式教學。在教學中注重交流與協作,充分發揮學生學習主體的作用,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選取學生普遍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展開課堂討論、辯論、專題研討、小組交流等參與式、探究式學習,加強學生之間及師生間的互動,極大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維,促使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學會自主獲取知識,創新學習方法。學生在學習中展示學習成就,收獲成功的喜悅,激發內心積極向上的學習動力。這是一種展示、觀摩、學習、借鑒的創新學習過程,也是一種創新實踐的過程。通過積極推行啟發式、研討式、專題講座式教學方法,進行“學、問、答、講”的教學探索,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三)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和鍛煉學生實踐能力。能力不能傳授,只能訓練。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強化實踐性教學是關鍵。作為一門學科,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性教學應有其獨特的教學內容及體系,而不是簡單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拼湊。思想政治課教師按照課程要求,根據高職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個性特點、道德認知水平以及專業特點,設計和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主題,編定實踐教學大綱及具體實施方案。高職實踐教學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有效方式:一是以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行為分析、演講辯論、角色互換等方式為主的課堂實踐教學;二是以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社區服務等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實踐教學,輔以自愿者活動、公益勞動、勤工助學、職業訓練等更加靈活多樣、自主性更強的實踐形式;三是以大學生的軍事訓練、入學教育、社團活動、暑期實踐、道德文明實踐、人際關系實踐等活動為主的第二課堂活動;四是以專業實習實訓為依托,技能訓練與素質培養相結合,將實踐教學與專業實習實訓資源統籌整合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實踐教學改革的新路徑;五是結合學生的就業展開與擇業技能培養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這是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如何不斷創新,培養和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是一項重要課題。

(四)建立課程成績的綜合評估體系,突出考核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改革考核方式,改筆試評估為多方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成績考核需要運用多種評估模式,增強教學效果的多層面的評價。例如,注重學習過程的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滲透能力考核因素,通過平時考察、作品評估、解決問題、論文、發明物、研究報告等項目的評估,著重考核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考核試題以分析應用型為主,多采用判斷、辨析、材料分析等題型,要能反映出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理解、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核方式堅持開卷、閉卷相結合,口試、筆試相結合,還可以有答辯、現場測試等多種考核形式全面考核學生學習情況;將社會考核要求和評價引進課程質量考核,與相關院系配合,把學生日常遵守行為規范的情況量化計入思想政治理論課考核成績等,力求做到科學、客觀、全面。

三、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一)準確把握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深度和廣度,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的優勢。根據《教育部關于加強高職高專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意見》的精神要求,高職理論課要以“必需、夠用”為度,但并非對課本內容進行簡單地刪減整合。知識是發展能力的基礎。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以科學的理論和豐富的知識幫助大學生提高思想理論修養,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知識性。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的課程性質,決定了它的教學必須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層面上,對于高職學生面臨和關心的實際問題予以科學的、有說服力的回答。缺乏一定的理論高度和深度,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就難以達到以真理的震撼力量去教育和引導學生、給學生以耐人尋味的啟迪。而學生只有真正從理性上接受了,才有可能牢固樹立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要求的思想政治觀念,自覺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健全人格。因此,在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應以知識教育為依托,注重理論聯系實際,從深層次解決學生的思想問題。在內容上可以有所取舍,有所側重,但在理論深度上不能一概減輕,該精的地方一定要精,該深的地方一定要深。

篇7

關鍵詞: 以人為本 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 創新

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任務在于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其理論知識水平和科學思維能力,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但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在目前的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由于大部分教師缺乏“以人為本”的理念,教學思想和觀念陳舊,教學方式方法落后,科研能力弱,創新能力差,致使教學率低、效果不理想,難以發揮高職政治課應有的德育功能。當前要培養大批高素質的高技能人才,就必須對思想政治課教學進行反思,在反思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堅持以人為本,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創新教育方式和方法,同時高度重視教育科研,以科研創新,以創新促進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提高。

一、對當前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的審視和反思

當前大部分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都在自己的本職崗位上兢兢業業地工作著,為了教育事業的發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與其付出的辛勤勞動相比,其教學的效率并不高,效果也不理想。具體表現在:很多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的學習缺乏興趣,甚至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很多學生缺乏正確的信仰,其思想道德狀況不盡如人意,存在很多令人擔憂的問題;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應有的德育功能,以及在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科學的思維能力等方面的作用難以發揮。究其原因固然很多,筆者認為主要在于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缺乏先進的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方法和手段落后,在教學中缺乏創新。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思想和觀念陳舊。

很多高職院校都是在中專學校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但由于種種原因,無論是中專學校還是高職院校,普遍存在著教學和科研的壓力不大、動力不足的問題,對當前教育改革的新動向關注不夠,對教育發展的新理念知之甚少,致使大部分思想政治課教師思想保守,觀念陳舊,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本”相背的“學科本位”、“教材本位”、“教師本位”等觀念根深蒂固。思想觀念是行動的先導和靈魂,教育觀念對教學起著指導和統率的作用,觀念的陳舊和落后,必然導致整個教學的落后。

(二)重教書輕育人,應試化傾向嚴重。

很多思想政治課教師傳統的“學科本位”意識較強,而德育意識和德育能力較差,將政治課等同于一般的文化課,在教學中把教書和育人割裂開來,以教書為天職,以完成學科知識傳授為己任,單純講理論觀點,單純交待知識,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道德生活、人格養成和政治素質的提高,忽視了政治課教學的特殊性,忘記了思想政治課教學是進行德育的主渠道、主陣地的功能和作用。另外,雖然高職階段的教育不同于基礎教育,但由于種種原因,應試教育的理念在很多政治課教師的頭腦中根深蒂固,教師為考試而教,學生則為考試而學,致使學生的厭學情緒不斷加重。

(三)重教輕學,教學方式、方法及手段落后。

在當前的思想政治課課堂上,絕大部分教師仍是課堂的主宰者,教學就是教師將自己擁有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培養活動。以教為中心,學圍繞教轉,學生就是一種純粹的知識容器,其主體性得不到尊重,主體作用也難以發揮。師生關系不民主、不平等,師生之間缺乏交流,缺乏溝通,缺乏互動。結果教師越教,學生興趣越低、越不愛學。另外,在教學手段上,很多教師上課還是采用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難以激發學生興趣。

(四)重認知輕情感,學生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

與上述傳統的教學模式相對應,很多思想政治課教師把生動的、復雜的教學活動囿于固定、狹窄的認知主義的框框之中。備課時,只注重教材內容的研究,不注重學生認知興趣和認知途徑的研究,在實際教學中只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記憶理解和掌握,而不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缺乏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關心。正如蘇聯教學論專家斯卡特金所指出的:“我們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邏輯性的教學過程,但它給積極情感的食糧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學生的苦惱、恐懼和別的消極感受,阻止他們全力以赴地去學習。”[1]親其師,信其道,師生之間缺乏積極的情感聯系,關系冷漠,不僅使一直為人們所珍視的師生情誼黯然失色,而且使教學活動失去了寶貴的動力和資源。

(五)以課堂為中心,忽視實踐性教學環節。

“兩課”教學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其教育活動形式有多種,包括校內和校外教育活動、課堂和課外教育活動等。而我們傳統的“兩課”教學是只重校內、課堂、說教,卻忽視了實踐性教學環節,效果自然也就難以令人滿意。

(六)教師科研意識淡漠,科研能力差。

由于受觀念的滯后性、動機的功利性、實施的浮躁性等因素制約,很多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對于教育科研缺乏應有的重視,教育科研長期處于滯后狀態。教師的教學如果沒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沒有以研究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固守在重復舊經驗、照搬老辦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科研落后是導致大多數政治課教師觀念陳舊、方

法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以創新促進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效果的提高

以人為本,不斷創新,是改變目前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落后現狀,保持其應有生機和活力的關鍵。為此,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要加強學習,牢固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育觀念、教學方式等方面進行變革和創新,并高度重視科研,以科研來支撐和促進創新。

(一)改革舊的教育觀念,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一種理念就是一種局面。當前,擺在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面前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加強對先進教育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以“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思想為先導,對高職思想政治課教育的育人模式、教育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重新審視和定位,以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帶動和促進政治課教學的改革、突破,掌握并形成正確的教師觀、學生觀、知識觀、教學觀等。

(二)由重教向重學轉變,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

教與學的關系問題是教學過程的本質問題,真正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正如日本教育家木下百合子所說:“教學過程是師生分享智慧與情感的過程,在溝通中,雙方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經驗,交流情感與理念,獲得新發現,實現教學相長,共同發展。”[2]當前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實現“兩個轉變”:由重教師的教向重學生的學轉變,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現在的高職學生是在信息開放時代成長起來的,他們思想活躍,知識面比較寬,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樣,對于我們在課堂上所宣講的理論觀點,不會不假思索地接受,而是往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才表明自己的態度,有的高職學生甚至會在課堂上直接提出不同意見,與政治課教師進行探討。這就要求政治課教師要自覺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營造平等、活潑、自由、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圍繞問題,特別是社會生活和學生思想實際中的熱門問題,師生之間進行交流與探討。這種交流與探討的學習活動,對于學生來說,既是一個充分調動其學習主動性,促使其興趣盎然地學習知識、學習真理的過程,同時又是一個自己通過反思、根據相關真理做出正確的價值認識判斷,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

另外,教育手段也要創新。教育手段本質上屬于教育方法。要改變過去一本書、一支粉筆、一部講稿的傳統教學手段,跟上現代化教學手段更新的步伐,實施多媒體教學,制作教學軟件,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為政治課教學服務。

(三)緊密聯系學生實際,既教書又育人。

調查顯示,相當一部分學生之所以對思想政治課不感興趣,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所關心的一些問題、學生的一些思想困惑不能及時在課程內容設置中反映出來,造成學生對教學的不滿意。要想取得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突破性進展,必須按照以人為本的要求,在教學改革中大膽沖破傳統教學模式的O籬,徹底改變單純講理論知識,單純引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的教學模式,把關心學生的成長成才和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作為自己的神圣職責,把講授理論知識和學生切身的利益、成才的愿望、存在的困惑、模糊的認識有機地聯系起來。

理論聯系實際,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根本原則和基本方法。聯系實際既包括社會實際,又包括學生實際。社會實際如國際國內的新形勢、我們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社會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等。對這些實際問題,學生不但愿意聽,而且極感興趣。關鍵是教師首先要掌握理論,吃透理論,把握實際,吃透實際。要把握準、看得頭、說得清、辨得明,有理論思考,而且這種思考必須具有說服力、前瞻性。其次要聯系學生實際。人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一切教育都必須以人為本,以現代人的視野培養現代人,以全面發展的視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思想政治課教育的對象是大學生,教學改革必須關注當代大學生的思想特點、心理特點、成長規律及變化趨勢,關注其特有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從學生普遍關心的社會問題和迫切需要理解和解答的思想政治問題入手,開展理論教育,幫助和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此,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研究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他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同時也要研究教材的理論知識如何與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找到理論知識同大學生切身利益和關心問題的最佳結合點和切入點。對學生的實際,特別是思想實際要確實做到“知真、知全、知深”,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的一種高尚的道德生活過程,使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人格的健全與發展的過程,成為他們思想素質不斷提高的過程。

(四)關注高職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實施尊重的教育。

學生在教學中首先反應和記住的是積極或消極的情緒,然后才是經驗內容,教學過程應該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必須為我們思想政治課教師所關注。這種關注就要求教師用“心”施教,不能做學科體系的傳聲筒,同時還要注意優化師生關系。為此,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教學中首先要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情感體驗,并不斷改進教學活動,使學生品味成功的喜悅,使教學過程充滿情趣和活力;其次,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實行尊重的教育,真情對待學習,關心愛護學生,對他們多鼓勵、多關懷;再次,要注意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擴展知識視野,提高敬業精神,提升教育藝術,展現個人魅力,獲得學生的信任和尊敬。

(五)重視教育科研,以科研推動創新。

高職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創新是以科研作支撐的,只有進行科研,才能使廣大教師學習、理解、掌握新的教育理論、教育思想,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才能提升他們的創新素質;也只有科研,才能推動思想政治課教學在教學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的根本變革,推動整個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創新。與其他課程相比,思想政治課是一門意識形態性很強的課程,更要求它的內容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思想政治課教師要真正把握上述政治課的這些特性,并做到與時俱進,就必須進行科學研究。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師還要特別重視對自己的行動研究,即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態置身于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的行為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進而形成規律性的認識。可以說,“行動研究”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它是思想政治治課教師由“教書匠”轉為“科研型”教師或“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關鍵。

(六)克服以課堂為中心,強化實踐性教學。

完整的德育過程是由知、情、意、行諸環節構成的,而道德根本上是實踐的,于道德教育,知性化育固然重要,躬行實踐更不可沒;“道德的實踐本質決定了道德教育具有強烈的實踐性特征”。[3]思想政治課教學是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整個思想政治課教育活動應有多種形式,既有課堂教育活動,又有課外教育活動,既有校內教育活動,又有校外教育活動。我們要特別重視發揮社會實踐教育的作用,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可分為兩部分:校內社會實踐和校外教學實踐。校內社會實踐包括: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交流;組織觀看錄像;進行演講比賽、辯論賽;開展案例教學;組織學生聽各種報告,讓學生接受現實教育等。校外教學實踐方面也可采取多種形式,比如,思想政治課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與社會熱點問題,由教師擬定調研題目,學生化整為零,分散到社會各個方面、領域進行調查。盡力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廣泛接觸社會,最后寫出社會調研報告。另外,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固定的社會實踐基地定期地進行參觀、學習和開展其他實踐活動,接受教育、鍛煉和熏陶。

(七)改革考試考核方法。

考試、考核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導向,包括為什么學、怎樣學、學什么。傳統的考試方法只側重期末一次性的閉卷考試,而且主要是理論知識考查,不利于學生能力和素質的培養。改革思想政治課考試方法要逐步實現兩個轉變:一是實現從單純的理論知識考查向理論知識、應用能力和素質測試綜合考核轉變,二是實現從單純的期末書面考試向期末書面考試與平時考查相結合的考核辦法轉變,使考核全面化。當前,考核方法改革的基本要求是:實行結構記分法;加大平時考核份量,擴大平時和實踐環節的成績,注重能力考核;試行開卷方式考核。平時主要通過系列活動和論文等評定成績,期末考試通過幾次口試(答辯、分析綜述、實事評述)進行。把學生由過去只注重期末背題,引導到注重教學全過程上來。“公正、公平、公開”的期末口試考查的不再是學生死記硬背的功夫,而是能力、素質、知識的綜合體現,所以應用好素質教育這個指揮棒。

參考文獻:

[1]史愛榮.教育個性化和教學策略[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