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范文
時間:2024-03-25 16:39: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輕工技術經濟與管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英文名稱:Techno-economics In Petrochemicals
主管單位: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主辦單位: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周期:雙月刊
出版地址:上海市
語
種:中文
開
本:16開
國際刊號:1674-1099
國內刊號:31-2004/TE
郵發代號:4-623
發行范圍:國內外統一發行
創刊時間:1984
期刊收錄:
核心期刊:
期刊榮譽:
聯系方式
篇2
一、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具備高分子材料與工程等方面的知識,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分析測試和加工成型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工藝和設備設計、生產及經營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高聚物化學與物理的基本理論和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與性能知識及高分子成型加工技術知識。
學習課程
聚合物加工原理、聚合物成型工藝、聚合物流變學、高分子物理、高分子化學、物理化學、有機化學
畢業生具備的專業知識與能力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的方法;
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組成、結構和性能關系;
掌握聚合物加工流變學、成型加工工藝和成型模具設計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
具有對高分子材料進行改性及加工工藝研究、設計和分析測試,并開發新型高分子材料及產品的初步能力;
具有應用計算機的能力;
具有對高分子材料改性及加工過程進行技術經濟分析和管理的初步能力。
就業方向
該專業畢業生可到石油化工、電子電器、建材、汽車、包裝、航空航天、軍工、輕紡及醫藥等系統的科研(設計)院所、企業從事塑料、橡膠、化纖、涂料、粘合劑、復合材料的合成、加工、應用、生產技術管理和市場開發等工作,以及為高新技術領域研究開發高性能材料、功能材料、生物醫用材料、光電材料、精細高分子材料和其它特種高分子材料,也可到高等院校從事教學、科研工作。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的20所大學
二、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
復合材料與工程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質,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德、智、體全面發展,掌握新型復合材料生產原理和生產工藝、能勝任無機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復合材料等生產企業基層管理工作和實際崗位操作,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用得上、留得住”的應用型人才。
專業特色
該專業既重視學生數學、力學和材料科學的基礎理論培養,又重視學生的工程能力訓練,并對有關專業課實行教學內容的國際接軌。課程設置注重基礎理論與工程的結合、自然科學知識教育與文化素質教育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校會設有工程設計制圖課程設計、工程訓練、下廠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等實踐環節。實驗有高分子物理實驗、高分子化學實驗、復合材料制備與加工實驗、材料性能測試實驗等 。
就業方向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畢業生可以就業于與復合材料相關的汽車、建筑、電機、電子、航空航天、國防軍工、信息通訊、輕工、化工等有關企業和公司,擔任工程研究 人員、工程師和營銷管理人員,從事設計、研發、分析、生產、測試、評價、營銷、管理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院校、研究設計院所從事科研教學工作。
開設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工業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長江大學、中北大學、河北工程大學等
篇3
關鍵詞:機采棉;“三絲”;脫葉催熟;廢膜污染
一、引言
新疆是我國最大的產棉區,棉花種植面積達2400多萬畝,新疆棉花產量幾乎占我國棉花總產量的“半壁江山”,也是我國優質棉的主要出口基地,從1993年開始,新疆棉花面積、單產、總產、質量、調出量都始終保持全國第一。 根據規劃,國家連續三個五年計劃扶持新疆優質棉基地建設;“十二五”期間,新疆棉花種植面積將穩定在2500萬畝左右。
勞動力的制約已嚴重阻礙了棉花產業的發展。為此,自治區十分重視解決棉花機械化采收問題并將國產采棉機納入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目錄,其目的就是通過補貼政策推動新疆大規模實施棉花機械化采收。同時,新疆兵團提出要用3~5年時間全面實現棉花采收機械化,以提高采摘效率,降低采收成本,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二、機采棉與手摘棉的比較
(一)手摘棉之弊
1.棉花增長與“用工荒”之間的矛盾。2012年棉花總產量達318萬噸,增長9.7%,首次超過全國棉花總產量的一半,需要近60萬名拾花工。據調研,近年石河子、呼圖壁、奎屯、沙灣、庫爾勒、阿克蘇等棉花主產區都不同程度地缺少拾花工。受勞動力普遍上漲和“用工荒”等因素影響,采摘費高達2.5元/公斤卻找不到更多的拾花工。據統計,全新疆缺少拾花工20多萬人。
2.收入減少,質量降低。由于用工緊缺,許多農戶在棉花還沒有完全成熟時就提前搶摘;有時又因人手緊缺、地多人少,棉花已吐絮很久尚來不及收摘。過早或過遲采摘棉花不僅減少了產量,還降低了纖維的品質,減少農戶應有的收入。
(二)機采棉之利
1.減少浪費。機采棉減少了因人工緊缺不能及時采摘而造成的浪費損失, 解決了棉花豐產不豐收的問題。從近幾年新疆推廣機采棉的數據顯示,采棉機單臺速度可達150~200畝/日,一臺采棉機日采籽棉超過40000公斤。據新疆的有關專家報道,一般情況下,一臺采棉機比得上600個拾花工的采摘量。拾花勞力嚴重不足也將促進機采棉技術的推廣。
2.機采籽棉基本無“三絲”。由于機采棉異性纖維含量較少, 因此成為解決當前手摘棉“三絲”問題的有效措施。手摘棉中麻絲、丙龍、草、毛發或塑料繩、有色布條、化纖布條、尼綸編織袋絲等異性或異色纖維含量較多。
3.機采棉機械化、專業化操作,易于管理,運輸方便,加工一致性較好。
4.能騰出時間安排拾花后的土地和冬灌翻耕工作。人工拾花戰線長,開始早結束晚,占據了進行下一階段耕耙地的工作時間,延誤時機。采棉機一旦開始采摘,只要忙活一天,棉田管理者就能夠騰出時間進行清田和冬翻冬灌工作,盡早進行其他工作,實現創收。
5.有效減輕勞動力負擔。機采棉的推廣可有效解決效率低,勞動力需求量大等問題。
6.推廣機采棉技術經濟效益可觀。經相關預算,如果機械采摘3萬公頃棉花,可節省成本3670萬元,可購置6行采棉機15臺。
三、推廣機采棉過程中的問題及改善措施
(一)機采棉設備費用高
一臺設備150萬元左右,價格貴,機械維修困難、折舊費高,變相增加了成本,致使種植戶使用采棉機的積極性不高。
建議初期由政府牽頭,相關部門協作,出臺扶持機采棉技術推廣的相關激勵政策與措施。
(二)技術上存在的問題
1.新疆基本上還是對當地的棉花主栽培品種推行機采棉,必要時,需調整苗期化調、中期打頂及后期的催早熟等環節。
第一,培育抗病蟲害、抗倒伏、棉株中部結鈴多、吐絮集中及鈴殼開裂性好、對脫葉劑比較敏感的中長絨品種,有效提高機械采棉的效率和采摘質量。
第二,機械采摘的棉花要求以高產、高密度的模式栽培,采取適時早播、配置株行距、合理控制水肥、適時打頂的方法,使棉花結鈴性強、株高一致、吐絮集中、成熟一致,提高機采棉的采凈率;使用脫葉劑亦須規范。
第三,要認真做好病蟲害的早期綜合防治,預防病蟲害侵襲棉鈴、棉桃,保證機采棉的品質和產量不受影響,保證棉花的等級。做好了以上工作,就基本解決了關于機采棉的品級問題,基本上都可機器采收這些棉花。
2.脫葉催熟技術問題。脫葉率越高,機采棉含雜越低。因為機采棉棉花密度較大,如用常規噴霧方式或飛噴,不可能讓所有葉片表面都充分接觸脫葉劑,再加上溫度、氣候影響,脫葉率不高,籽棉含雜亦較高。
解決措施:使用袖筒式高地隙噴霧機械或飛機噴灑脫葉劑,可以使機采棉籽棉含雜率控制在10%以內,每畝脫葉成本控制在15元左右。
3.廢膜污染問題。目前研制成功的各種棉花殘膜回收機解決了白色污染問題,苗床育苗移栽新技術接替地膜覆蓋的新工藝,消除了殘膜污染。
4.機采棉加工生產線的改造問題。要根據機采棉的質量要求進一步改進和完善棉花加工設備和工藝流程,保證機采棉的品質品級,不斷提高棉花加工技術。要加速機采棉加工生產線的更新改造進度和采棉加工生產線,借鑒、引進和消化吸收國內外先進的機采棉加工技術和經驗,積極培育機采棉品牌。
(三)機采棉加工出的皮棉雜質較多
機采棉加工出的皮棉平均含雜2.5%,手摘棉加工后平均1.1%;纖維長度低于手摘棉1~1.5毫米(27毫米居多)。
建議如下。一要政府大幅度提高補助資金。二要改變棉農傳統種植觀念,采取由當地政府協調,由專業合作社運作或由紡織廠、棉花企業、銀行、種棉鄉鎮組成的股份制公司運作,從而形成一條完整的棉花產業鏈。這種股份制企業運作的關鍵是軋花廠,終端是紡織企業能接受的機采加工棉。三要實施籽棉烘干加濕和皮棉加濕工藝改造項目,完善籽清皮清工藝,提高機采棉清理加工水平。
(四)企農矛盾突出
由于收購時扣雜扣水隨意性大,無標準可依,機采棉收購困難。建議政府協調好機采棉銷售環節的工作,實施機采棉品牌戰略,增強市場開拓能力和國際市場競爭力,組織建立機采棉收購監督管理體系和機制,制定出臺機采棉扣水扣雜及質量等級標準(地方標準)。呼吁國家將機采棉列入國儲棉系列并制定相應的機采棉國儲標準。
四、結論
機采棉技術是一項涉及棉花栽培、品種培育、田間管理、機械操作、脫葉噴霧、采收貯運、軋花加工、檢測收購、紡織加工及系統規劃等諸多學科的系統工程, 必須就影響棉花種植、軋花和棉紡織加工三大領域的諸因素進行系統與全面的分析,以期帶來高額的回報。
加快推廣機采棉經營模式有利于打破過去各地“各自為政”的狀況,創新采棉機運行機制和產權制度,優化配置農機資源。機采棉是棉花產業的新事物,也是中國“植棉史上的又一次革命”。我們有理由堅信機采棉技術帶來的變革一定會對新疆農業的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為新疆棉花產業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馬玄.關于切實提高新疆棉花競爭力的若干思考[J].中國棉花,2007(10).
[2]胡潔,史淑芹.兵團棉花發展優勢與取向研究[J].中國農墾,2007(04).
[3]李新平.對新疆機采棉的思考[J].中國棉花加工,2005(03).
篇4
所謂能源安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求,保障能源的持續、穩定供給,即能源的供給安全;二是減少和降低能源生產與消費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即能源生產與消費的環境安全。就中國能源安全現狀而言,主要面臨以下三個方面的嚴峻挑戰:
(一)持續擴大的能源需求所形成的供給壓力不斷加大,能源供給安全受到極大挑戰
自20世紀90年代后,中國工業化與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目前已進入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同時也是能源消費高強度時期。從城市化發展水平來考察,中國城鎮人口已由1978年占總人口的17.92%上升到2005年占總人口的42.99%。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人口開始逐步向城市和非農產業轉移,城市就業人口呈穩步上升趨勢,從1985年城市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的25.68%上升到2005年36.04%(引自2005BP世界能源統計)。從城市人口和城市就業人口兩個方面的數據來看,按照世界城市化發展的一般規律,城市化率在30%—70%為高速發展時期,因而中國城市化已步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就工業化發展水平來考察,根據賽爾奎因和錢納里產業結構模式,再結合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產業結構變化趨勢來判斷,中國工業化正處于中期快速發展階段。
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急劇地擴大了能源消費需求,而我國能源消費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工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等三大行業部門。1995年工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三大行業能源消費量為103388.70萬噸標準煤,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78.82%,2005年三大行業能源消費量為178139.50萬噸標準煤,占當年能源消費總量的79.77%(見表1)。盡管1995—2005年工業、建筑業和交通運輸等三大行業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沒有多大變化,2005年的比重只比1995年高出不到1%,但三大行業的能源消費需求量卻增加了72.30%。特別是工業和交通運輸業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石油和電力能源消費需求呈急劇上升態勢。就石油而言,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國內石油產供能力短時期內難以大幅度增加的情況下,為滿足國內石油需求只有通過擴大石油進口來實現。1993年之前,中國還是一個石油凈出口國,而1993年之后已成為石油凈進口國。1995年,中國石油凈進口為1218.7萬噸,而到2005年石油凈進口達14275.1萬噸[根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5》、國際能源機構(IEA)及美國能源署(EIA)網站數據整理而得]。另據國家海關統計,2006年中國進口原油14518萬噸、成品油3638萬噸,原油進口金額664.11億美元,成品油進口金額155.52億美元。隨著石油進口的增加,中國石油進口對外依賴程度也隨之提高,1994年中國石油對外依賴程度還只有1.9%,但到2003年卻高達48.6%,并且石油對外依存度還在不斷提高,中國已經成為一個石油消費與進口大國也已是不爭的事實。因此,隨著中國經濟高速增長和經濟總量規模的進一步擴大,能源需求還將持續較快地增加,能源供給壓力加大,供求矛盾仍會長期存在,特別是石油天然氣對外進口依存度將進一步提高,能源供給緊張格局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難以有根本性改變。
(二)能源結構不合理,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加大了對環境影響的壓力
從能源資源稟賦狀況來看,中國是煤多、氣少、油貧。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煤炭資源儲量相當豐富,且煤質較好。中國煤炭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為1145億噸,占世界探明可采儲量的12.6%,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儲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2004年中國煤炭資源采儲比只有59年,而世界煤炭資源的平均儲采比為164年。就石油資源而言,截至2004年底,中國累計探明石油地質儲量為248.44億噸,累計探明可采儲量67.91億噸,而累計采出量已達43億噸,剩余可采儲量只有24.91億噸。相比世界富油地區來說,中國石油資源是比較匱乏的,而且人均石油資源儲量就更低了。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2007年的數據顯示:2006年底,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約為7427億桶,約占世界的61.5%;歐洲(主要是俄羅斯)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約為1444億桶,占世界的12%;非洲約為1172億桶,占世界的9.7%;北美地區約為599億桶,占世界的5.0%;亞太地區石油資源最少,約為405億桶,占世界的3.5%,其中中國約為163億桶,占世界的1.3%。中國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在短期內較難改變。由于中國煤炭清潔利用水平低,煤炭燃燒使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污染性氣體大分部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空氣中,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種狀況受我國能源結構制約還將持續下去,對本來已經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形成了巨大的壓力。
(三)三次產業結構不合理,高能耗產業比重過大,單位GDP能耗高,能源效率低下,進一步加劇了能源供給緊張局面
從能源消耗強度來看,2004年,全世界能源消費強度(單位GDP產出能源消耗量)為2.5噸油當量/萬美元GDP,而中國為8.4噸油當量/萬美元GDP,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36倍,美國的4倍多,日英德法等國的近8倍。根據國家發改委環境和資源綜合利用司的數據,目前中國的能源利用效率為33%,比發達國家低約10個百分點。電力、鋼鐵、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輕工、紡織8個行業主要產品單位能耗平均比國際先進水平高40%;鋼鐵、水泥、紙和紙板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比國際先進水平分別高21%、45%和120%;機動車油耗水平比歐洲高25%,比日本高20%;中國單位建筑面積采暖能耗相當于氣候條件相近發達國家的2—3倍。導致中國能效低下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替代能源等技術的開發相對滯后,節能降耗、污染治理等技術的應用還不廣泛等,其中一個根本原因是中國產業結構不合理,高能耗產業所占比重過大,而耗能少的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例如,2004年采掘業、造紙及紙制品業、石油化工、冶金、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建筑業等幾大高耗能行業的產值就占當年GDP的57.68%。因此,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降低能耗,節約能源資源,是確保中國能源安全的首要任務之一。
二、引言
能源作為人類社會生產生活的先決條件,是一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能源安全是一國經濟安全的重要方面,它直接影響到國家安全、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和社會穩定。爆發于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使得世界經濟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經濟遭受了巨大的打擊,同時也宣告了西方世界“黃金時代”的結束。此后,能源安全問題一直是倍受世界各國關注的重大戰略問題。為此,世界許多研究機構、國際組織和學者們都對能源安全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相關研究,并取得了大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就經濟學領域而言,能源經濟學已成為一門專門以研究石油問題為主的經濟學分支學科,主要研究和探討石油價格波動對世界石油市場供求關系和各國經濟的影響。國際上研究能源經濟學的學者們其研究也大多集中于分析國際油價的變動對世界石油供求和各國經濟的影響這一問題上。例如,NoureddineKrichene(2002)通過考察1918~1999年間的世界原油與天然氣市場,并對1918~1973年和1973~1999年這兩個時期的原油與天然氣的供給與需求彈性進行了估算,發現1918~1973年這一時期的原油與天然氣價格穩定,而1973年之后石油與天然氣價格變得極不穩定,反映了1973年石油危機以來世界石油與天然氣的市場結構已經發生深刻的變化;JamesD.Hamilton(2003)運用計量經濟學方法證明了石油價格的變動與GDP增長之間呈現出非線性關系的特征;J.Bielecki(2002)從能源安全概念、石油市場演進、制度安全框架、目前石油安全狀況、未來石油安全需要、增加能源安全戰略措施等方面分析了世界能源未來的發展趨勢,并認為盡管未來不會出現像1970年代那么大的全球能源危機,但某些能源安全的嚴重程度將繼續值得關注,未來并有可能進一步加重,因而對于能源安全沒有任何自滿的余地,目前的石油緊急措施有必要擴大到包括發展中國家和其他能源來源;DavidK.Backus和MarioJ.Crucini(2000)通過考察石油價格與貿易條件后發現在最近25年中石油價格的變動主要是由貿易條件的變化所引起的,并且量的作用也是極不相同的。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引致了能源需求的穩步上升。特別是20世紀90年后,快速推進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刺激了以電力、石油為主的能源消費需求急增。近年來,國內能源產供能力受多種因素制約短期內難以大幅度增加,能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能源安全問題開始越來越受到眾多國內學者的關注,如舒先林、閻高程(2004)、王樹林(2001)、曹志峰(2004)等,他們都對中國能源安全問題開展了相應研究。然而,與國際上學者的研究相比,國內學者對能源安全問題的探討才剛剛起步,還有待于不斷深入和系統化。誠然,國內外學者所做的上述研究為進一步更好地開展對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研究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研究參考基礎。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單一石油能源以及能源安全供給問題上,而有關能源生產和消費所帶來的環境影響分析研究得較少。正是基于這一考慮,本文以國內外研究為基礎,更為深入地分析和探討金融部門如何通過實施綠色金融發展戰略把金融業務運作與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強化節能減排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確保能源安全、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思路與對策,為相關部門和機構提供決策參考。
三、實行綠色金融以確保能源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意義及對策
(一)實行綠色金融以確保能源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所謂綠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門把加強環境保護作為自己的一項政策,通過金融業務動作同加強資源環境保護、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強化節能減排有機地結合起來,以確保能源安全和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種金融營運戰略。在當前和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內能源安全對中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約束日益增強趨勢下,金融部門實行綠色金融戰略意義極其重大,主要體現在:有利于金融部門正確認識金融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相互促進辯證關系,提高對加強資源環境保護的認識水平,增強綠色金融意識,正確處理經濟效益與環境、生態、社會效益之間的關系,把環境保護這項基本國策貫徹到具體的金融業務之中去,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克服過去那種只顧經濟效益單純追求經濟增長而資源環境保護的傳統發展模式的不足,提高金融部門加強環境風險管理與化解金融環境風險的能力;有利于金融部門通過金融業務運作把好信貸、證券融資關口,促使企業實行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從而促進可持續發展;有利于充分發揮金融部門通過運用信貸杠桿、證券融資等多種金融手段對產業結構調整和促進新興產業發展的產業導向作用;有利于金融部門利用自身的金融優勢,通過金融業務運作來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加快循環經濟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和諧可持續發展。
(二)實行綠色金融以確保能源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1、金融部門應積極開展綠色金融宣傳教育工作,提高金融從業人員的綠色金融意識與能源安全意識以及在金融業務中貫徹落實加強資源環境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自覺性。
2、金融部門通過業務運作利用金融手段來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凡有利于環境資源保護、能源資源節約、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要求的產業和節能減排技術項目,一律給予金融上的優先支持;而對違背可持續發展原則、對環境造成重大影響的高能耗產業,金融部門一律不予支持,也不為其開辦其他金融業務。
3、金融部門應加大對潔凈煤技術開發與應用、節能技術改造、新能源和再生能源及替代能源開發技術與應用推廣、能源綜合利用的金融支持力度,降低資源能耗,保障能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
4、將綠色金融發展戰略制度化、具體化,使之成為金融業務運作的具體可操作準則。金融部門應按照可持續發展原則,依據國家環境保護法、國家產業政策、國家發展戰略方針等相關法規政策的要求,把綠色金融發展戰略進行具體細化,使之成為一套完整的金融業務運作操作準則,提高綠色金融業務運作的實效性。
5、為使金融部門配合國家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讓綠色金融發展戰略落到實處,金融部門可以借鑒世界銀行的經驗,在金融機構內部設立相應的環境保護機構,及時準確掌握國內外環境保護、節能降耗信息動態,并加以認真分析和研究,為實行綠色金融、領導科學決策與金融業務運作,提供有力的方法指南。
參考文獻:
1、舒先林,閻高程.石油——中國能源安全的核心與國際戰略[J].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04(3).
2、王樹林.關于能源安全問題的思考[J].石油化工技術經濟,2001(5).
3、曹志峰.中國能源安全問題研究[J].寧夏社會科學,2004(5).
4、國家統計局.中國統計年鑒(2006)[M].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5、魏一鳴,范英等.中國能源報告(2006)[M].科學出版社,2006.
篇5
關鍵詞:電力工程總承包模式經濟性研究
中圖分類號:F407.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前言
目前,總承包模式已經為世界范圍內成熟使用,代表了現代西方總承包工程項目管理的主流。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持續提高和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在這些大型基礎建設項目中,項目的建設模式逐步與國際管理模式接軌。我國工程建設業主負責制已經成熟,規模化的電力工程建設市場正在形成,充分發揮工程管理的前瞻性、戰略性,積極適應國際工程管理發展形勢,實施規模化、專業化、一體化的工程總承包模式,盡快積累寶貴的項目管理“代建制”經驗,對促進企業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發展至關重要。
一、總承包模式的概念
什么是總承包模式呢?工程總承包是指從事工程總承包的企業受業主委托,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勘察、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工程總承包企業按照合同約定對工程項目的質量、工期、造價等向業主負責。工程總承包企業可依法將所承包工程中的部分工作發包給具有相應資質的分包企業。分包企業按照分包合同的約定對總承包企業負責。
工程總承包是一種以向業主交付最終產品和服務為目的,對整個工程項目實行整體構思、全面安排、協調運行的前后銜接緊密的承包模式。這一承包模式的出現和應用將過去分階段分別管理的模式變為對所有階段進行通盤考慮的系統化管理,使工程建設項目管理更加符合建設規律和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
二、總承包模式與傳統模式相比所突出的優點
工程總承包通過簽訂總承包合同來規范交易雙方的行為,實現各自的權利和義務,是建筑市場交易與項目組織實施的行為規則和制度安排。
1傳統的項目組織實施方式相比,電力工程總承包通過發揮其制度功能,減少了因多次招標選擇承包商而發生的信息搜尋成本、談判成本以及簽訂合同的成本。
2通過內部協調,降低了協調成本,促進了合作。由最能控制風險的一方承擔風險,實現了資源有效配置,并能有效抑制機會主義傾向,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履約過程中發生的監督、制裁違約行為等成本。
3用工程總承包模式,業主只與總承包商建立合同關系,減少了招標投標和合同談判次數。在履約過程中,總承包商對工程項目的全過程負責,克服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相互脫節的矛盾,使各個環節的工作有機地組織在一起,有序銜接,合理交叉,能有效地對工程進度、建設資金、物資供應、工程質量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和綜合控制。同時,利干協調各方關系,化解矛盾,提高工程建設管理水平,達到業主所期望的最佳的項目建設目標。
實踐證明,電力工程總承包制度的實施可以創造諸多經濟增長點,充分顯示出其較高的制度收益和較低的制度成本。因此,是一種合理的高效率的制度安排。在國際工程承包市場上,電力工程總承包已充分顯示其優越性,并得到廣泛推行和采用。
三、我國電力工程總承包模式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來,工程總承包已發展到冶金、電力、建筑、機械、建材、石油天然氣、鐵道、水運、紡織、電子、市政、兵器、輕工等行業和裝飾裝修、消防等專業的工程。被重視程度得到提高,總承包額不斷增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但是,我國工程建設市場采用工程總承包方式的工程占建設活動經濟總量的比例遠小于發達國家建筑市場近一半的規模,這說明總承包在我國建筑市場的發展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優勢還遠未體現。
1 企業內部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建設企業普遍缺乏設計功能
由于國內市場發育以及資質壁壘等原因,以施工為主體的建筑業企業在國內開展的電力工程總承包業務一般局限于深化施工圖設計施工總承包和采購施工總承包,真正涵蓋設計、采購、施工全過程的相對較少。
1.2資金運作能力不強
不少總承包企業在一種被動狀態下運營,尤其是國有企業在有意無意中培育著別人的實力,自身的發展由于缺乏總承包融資能力而處于一種惡性循環狀態,這種狀態也更加劇了建筑市場的不規范操作。
1.3復合型人才的缺乏
建筑業企業普遍缺乏通商務、懂法律、會外語、具有國際工程承包經驗的高層次項目管理人才,特別是缺乏設計和專業采購方面的人才已經成為制約建筑業企業開展工程總承包的瓶頸。
2企業外部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雖然近些年來,建設主管部門積極開展政策引導,出臺了《關于培育發展工程總承包和工程項目管理企業的指導意見》和《建設工程項目管理試行辦法》等文件,但其缺乏必要的法律效力,其可操作性不強,特別是在我國現行的招投標辦法中,大都對設計、施工、監理分別進行招標,沒有專門對電力工程總承包招標的規定,同時沒有一個符合國際慣例的工程總承包合同文本。
2.2 市場發育不完善,市場秩序不良
二級市場尚未形成,分包主體培育不夠。重視程度和宣傳工作欠缺,致使作為二級市場定位的分包有形市場發展極不平衡。
2.3改革腳步緩慢
我國電力工程的招投標市場發育還不完善,目前我國沒有電力工程總承包的招投標管理辦法,只有設計和施工的招投標管理辦法,而政府投資工程的組織實施方式改革緩慢,不利于工程EPC 總承包的發展。
四、電力工程總承包模式的經濟性研究策略
1推行總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資源。資源稀缺的客觀存在,要求企業必須既追求生產成本節約又兼顧企業生產的社會成本節約,既考慮企業效益又兼顧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使企業單元效益與社會系統效益之和達到最大值。一般的業主在行使工程管理的時候,同時行使社會資源的第一次整合。采用總承包模式后,總承包方在行使電力工程管理的時候,同時行使社會資源的第二次整合。雙重地實施社會資源整合,必然促使企業追求社會總體效益的最大值。
2推行總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優化資源利用。總承包是在業主行使資產所有權、工程管理權基礎上,由總承包商統一組織協調工程建設管理,由各分包商組織實施工程建設。總承包模式充分建立起了統分結合、有統有分的工程組織、管理機制,發揮有限建設資源的最佳效益。
3推行總承包模式是要最大限度地節約投資成本。“安全”是最大的成本節約,總承包模式強化了電力工程安全管理,成體系、分系統的總承包安全管理體系確保了工程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資金”是工程建設發生的最直觀的成本,總承包模式為工程資金運作提供了一體化環境,統籌、集約的資金管理確保了建設資金到位和使用的效率;“工期”是決定投資額度的重要指標,總承包模式的推行,在業主利益主體之下,產生了具有相對集中性質的代表業主利益的二級利益主體。——總承包商,合理縮短工期,節約投資成本,通過兩級利益主體的雙重努力得到了有效強化;“質量”是建設優質工程的基礎,總承包模式為有效提高設備集成能力提供優越條件,設備的成套設計、采購、安裝確保了工程質量。
五、結束語
總之,電力工程總承包作為一個外生的變量,要轉化為內生的力量,必然要有一個吸收與消化的過程,才能達到發展和成長,這個過程充滿不確定性,需要相關的制度環境。所以,在我國,總承包的交易方式還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任何一個工程建設都是基于經濟性的,如果失去了經濟考量,投資的可行性就不存在了。電力工程建設通過總承包模式實施,進一步提高了投資的經濟性,并使現代社會的諸多優勢得到了集約化的發揮,具有向社會其它領域推廣的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英.淺析施工企業的工程造價管理[J].甘肅科技,2008,(11).
[2] 韓鵬凱.淺談電力基建工程項目進度管理[J].電力建設,2004,(12).
[3] 鐘冬梅,余曉鐘.對工程項目管理贏得值分析法的改進[J].化工技術經濟,2005,(03).
篇6
關鍵詞 農藥;水分散粒劑;特性;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 S48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04-0149-02
水分散粒劑(WG、WDG),又稱干懸浮劑[1-4],是一種加水后能迅速崩解并分散成懸浮液的粒狀制劑,因其安全性好、無粉塵、包裝運輸方便等優點,成為近年來的一種農藥環保型新劑型。目前,已有20%氟蟲雙酰胺、10%苯醚甲環唑、36%噻蟲啉、80%吡蟲啉、75%肟菌?戊唑醇、90%莠去津水分散粒劑等品種在市場上銷售。現就農藥水分散粒劑的發展概況進行綜述,以供參考。
1 農藥水分散粒劑的特性[5-6]
農藥水分散粒劑集可濕性粉劑、懸浮劑、顆粒劑的優點為一體的固體制劑[7],除具有上述劑型的性質之外,還具有以下基本性質:一是顆粒的崩解速度快,水分散粒劑遇到藥桶中的水或液體會立即被潤濕并在沉到桶底前幾乎全部崩解開;二是均勻的分散性,顆粒崩解后很快分散,稍加攪拌即能均勻分散在水中;三是懸浮穩定性,分散在液體中的粉粒應稍加攪動即能很好懸浮在液體中,直到藥液噴完也保持很好的懸浮性;四是再懸浮穩定性,配好的藥液如果一次未噴完,放置過夜后,沉在底部的藥粒經攪拌亦能夠重新在水中均勻懸浮;五是無溶劑和無粉塵,制造出的WDG中只有極少量的細粉,顆粒要有足夠的強度,經得住貯存運輸中的磨損而不被破壞,對使用者安全;六是顆粒劑的流動性好,顆粒粒度應均勻、光滑,容易從容器中倒出,在高溫、高濕條件下貯存顆粒不互相黏結、不結塊;七是貯存穩定性,產品貯存1年或2年后應保持原有的性能,即使在農戶或商業貯存條件不好時,也能質量不變。
目前,農藥水分散粒劑的制作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固體原粉、液體原油、親水的、親油的均可以加工成WDG[8],含量通常在50%~90%之間,從經濟方面考慮,一般不生產低含量的WDG。
2 農藥水分散粒劑的組成
水分散粒劑具有顆粒劑的一般性能,但可以溶解于水中,或均勻分散在水中。水分散粒劑的組成包括分散劑和粘結劑(5%~20%)、活性成分(50%~90%)、潤濕劑(1%~5%)、崩解劑(0~5%),還包括助劑及填料,各要素共同作用并相互協調[5]。
2.1 分散劑
分散劑是一種助劑,主要作用是防止活性物粒子在水中崩解后發生聚結和絮凝而生成大顆粒從懸浮液中沉淀出來,保持整個溶液均勻一致,同時也可促進顆粒劑的崩解。目前,常用的分散劑多屬于有機高分子物質,如萘磺酸鹽縮合物和木質素磺酸鹽等,價格比較昂貴,
對于我國水分散粒劑的成本影響較大。而不同公司產品質量差異很大,為保障水分散粒劑的生產加工穩定性和質量要求,我國在分散劑等專用助劑方面需要加大開發與投入。
2.2 潤濕劑
潤濕劑可以增加顆粒被水潤濕的速度和利于水的滲透,對農藥有效成分的釋放和吸收有利,能增加其在農作物表面的附著性,以充分發揮藥效。目前,常用的潤濕劑有十二烷基硫酸鈉、脂肪醇乙氧基化物、烷基酚乙氧基化物、萘磺酸鹽和十八烷基丁二酸鈉等。潤濕劑用量多少需要通過試驗不斷摸索,并非越多越好,過多則對制劑的懸浮率產生影響,而用量過少,則潤濕時間長。
2.3 崩解劑
崩解劑的主要作用是加快顆粒在水中的崩解速度[4],其被水潤濕后,吸收膨脹而崩裂成細小的顆粒,使其完全分散成原來的粒度大小,硫胺、食鹽、鈣和鋁的氯化物等無機電解質均有此效果。由于崩解劑的作用機理是其機械性而非化學性,因此在貯存過程中不容易失效。
2.4 填料
填料的作用是稀釋農藥,一般低濃度的制劑含填料較多,而高濃度的制劑含填料較少甚至不含填料。填料的種類有粘土、高嶺土、膨潤土、碳酸鹽類、白炭黑和滑石粉等,也可用水溶性及非水溶性的其他填料。
2.5 其他助劑
對于一些特殊藥劑,還需要加入其他助劑。為了防止加工過程中結塊,有時需要添加防結塊劑;為了避免用水稀釋藥液時產生泡沫,影響使用和降低藥效,還需要加入消泡劑;另外,對于難以成型的農藥,還需要加粘結劑,如聚醋酸乙烯的聚合物、聚乙烯醇、可溶淀粉等。
3 農藥水分散粒劑的加工工藝
水分散粒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干法和濕法2種[9-13]。一是干法:目前有高強度混合造粒法、轉盤造粒法及擠壓造粒法,其是先將所有農藥成分混合均勻,然后用氣流超微粉碎機粉碎得到所需粒徑的粉料后去造粒;二是濕法:將農藥成分在水分微細粉碎,得到所需粒徑的漿狀物,再進行造粒,也可用干法制得的粉料制成漿料后去造粒。此法有流化床造粒法、流化噴霧干燥造粒法和噴霧干燥造粒法。此外,還有其他一些造粒方式。如冷凍干燥、壓縮等,也用來加工粒劑,但不太適合加工WDG農化產品。
4 國內外農藥水分散粒劑的發展
早在1960年,水分散粒劑被英國使用“Weedol”產品名稱出現在討論會和宴會上(當然不是農化產品),并有出售[14]。而世界上最早的商品化產品是由瑞士的汽巴―嘉基公司生產的阿特拉津除草劑(商品名AAtrex Nine-O,90%WDG)和美國杜邦公司生產的嗪草酮除草劑(商品名LEXONE DF,75%DF)[15]。由于水分散粒劑具有上述諸多優點,在1990年后成為環保、安全、可替代可濕性粉劑等常規劑型而發展起來的新劑型。發達國家該劑型研究開發較早,推廣速度也較快。目前,在美國登記的產品中該劑型近20%,而英國和其他歐洲發達國家約10%是該劑型,且還在不斷上升,已成為國際上安全和環保型劑型發展的主要方向。
我國與發達國家相比,在水分散粒劑的配方研究、生產工藝開發、設備配套、連續化生產、工藝控制、生產過程的粉塵控制等方面還遠遠滯后。20世紀90年代以前,在我國登記的品種較少,1998年只有4個[16]并且被國外企業壟斷。但進入21世紀,我國加快了該劑型的開發登記,在2000―2009年10月近10年間登記的507個產品中,國內企業占91.7%,國外企業只占8.3%[17]。但與可濕性粉劑、乳油等傳統劑型相比,WDG的生產和銷售份額仍然偏少。
目前,國內少數企業可以生產水分散粒劑產品,但質量卻差別很大。而我國水分散粒劑生產的總體規模較小,生產工藝和裝備技術相對落后,配套助劑主要依靠進口,助劑的研究和生產比較滯后,而WDG對原材料變化較敏感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缺乏具有科研開發和生產加工的大企業。國內尚未制定水分散粒劑的國家、行業標準,導致產品含量混亂,無標可依。另外,我國目前僅有少數生產廠家開始掌握WDG的技術,在研發和生產方面嚴重缺乏具有經驗并可熟練操作的技術和管理人員。未來亟需加大專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建立完善的人才儲備。這些問題制約著我國水分散粒劑的發展,也是未來亟待解決的難題。
5 我國農藥水分散粒劑發展建議
根據我國農藥水分散粒劑的發展實際,應從配方、裝備及工藝3項技術出發進行該劑型農藥的研發。政府應加強政策引導,建立健全標準化體系,重視科研投入,形成體系完整的產業鏈,鼓勵安全、環保、清潔化先進生產工藝的研究,積極研發專用成套設備,扶持功能助劑的自主開發與應用。
6 參考文獻
[1] 劉步林.農藥劑型加工技術[M].2版.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8:293-300.
[2] KNOWLES D A.Chemistry and Technology of Agrochemical Formulation [M].Kluwer Academic UK Publishers.The Netherlands,1998:41-43.
[3] 華乃震.增強活性和降低環境影響的農藥劑型新進展[C]//2002年表面活性劑技術經濟文集(9).煙臺:《精細與專用化學品》編輯部,2002:181-196.
[4] 王以燕.農藥劑型名稱及代碼[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4,25(6):1-5.
[5] 沈晉良.農藥加工與管理[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148-149.
[6] 華乃震.農藥水分散粒劑的開發和進展[J].現代農藥,2006,5(2):32-37.
[7] 張國生.農藥水分散粒劑與懸浮劑的配方技術及其應用[J].世界農藥.2009,4(2):37-45.
[8] 葛圓圓,李志禮.農藥新劑型:水分散粒劑的研究進展和建議[J].廣西輕工業.2010,5(5):18-19.
[9] DEMING J M.Water Dispersible Granules and Processes for Proparation Thereof:EP,0212896 A2 [P].1987-07-08.
[10] 王早驤.農藥水分散粒劑助劑及配方應用[C]//全國農藥加工會議論文集,1991:1-27.
[11] 徐年鳳.農藥水分散粒劑的造粒方法:CN,1268290 A[P].2000-04-25.
[12] 揚志生,郭乃琦.農藥水分散性顆粒荊噴霧干燥過程的研究[J].農藥,2001,40(11):14-15.
[13] 張月亮.70%吡蟲啉水分散粒劑防治小麥穗蚜藥效試驗[J]農藥科學與管理,2005,26(10):20-22.
[14] 凌世海.我國農藥加工工業現狀和發展建議[J].農藥,1999,38(10)19-24.
[15] 王早驤.農藥助劑[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1994:881-894.
篇7
關鍵詞:塑料管 應用現狀 研究
一、塑料管道種類及應用領域
(一)塑料管道種類
1、硬質聚氯乙烯管(UPVC)
UPVC管是國內外使用最為廣泛的塑料管道。UPVC管具有較高的抗沖擊性能和耐化學性能。它可根據使用要求不同,在加工過程中可添加不同添加劑,使其具有滿足不同要求的物理和化學性能。UP-VC管根據結構形式不同,又分為:螺旋消聲管、芯層發泡管、徑向加筋管、螺旋纏繞管、雙壁波紋管和單壁波紋管。UPVC管主要用于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建筑給水和建筑排水管道。
(1)UPVC螺旋消聲管
螺旋消聲管是在管內壁有幾條起導流作用螺旋肋,達到降低噪音目的,主要應用于建筑排水。
(2)UPVC芯層發泡管
芯層發泡管是采用三層共擠出工藝生產的內外兩層與普通UPVC相同,中間是比重0、7~0.9低發泡層的一種新型管材。單位長度的管材可減少約17%UPVC用量,同時改善了管材的絕熱和隔音性能,主要應用于排水管及護套管。
(3)UPVC徑向加筋管
聚氯乙烯徑向加筋管是采用特殊模具和成型工藝生產的UPVC塑料管,其特點是減薄了管壁厚度,同時還提高了管子承受外壓荷載的能力,管外壁上帶有徑向加強筋,起到了提高管材環向剛度和耐外壓強度的作用。此種管材在相同外荷載能力下,比普通UPVC管可節約30%左右的材料,主要用于城市排水。
(4)UPVC螺旋纏繞管
螺旋纏繞管是帶有‘T’型肋的UPVC塑料板材卷制而成,板材之間由快速嵌接的自鎖機構鎖定。在自鎖機構中加入粘結劑粘合。這種制管技術的最大特點,是可以在現場按工程需要卷制成不同直徑的管道,管徑可從Φ150~Φ2600mm。適用于城市排水、農業灌溉、輸水工程和通訊工程等。
(5)UPVC雙壁波紋管
聚氯乙烯波紋管管壁縱截面由兩層結構組成,外層為波紋狀,內層光滑,這種管材比普通UPVC管節省40%原料,并且在較好的承受外荷載能力,主要用于室外埋地排水管道、通訊電纜套管和農用排水管
2、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
氯化聚氯乙烯管是由過氯乙烯樹脂加工而得一種耐熱性好的塑料管。具有較好的耐熱、耐老化、耐化學腐蝕性能優良,國外多用作熱水管、廢液管和污水管,國內多用于電力電纜護套管。
3、聚乙烯管(PE)
聚乙烯管按其密度不同分為高密度聚乙烯管(HDPE)、中密度聚乙烯管(MDPE)和低密度聚乙烯管(LDPE)。HDPE管具有較高的強度和剛度;MDPE管除了有HDPE管的耐壓強度外,還具有良好的柔性和抗蠕變性能;LDPE管的柔性、伸長率、耐沖擊性能較好,尤其是耐化學穩定性和抗高頻絕緣性能良好。在國外HDPE和MDPE管被廣泛用作城市燃氣管道、城市供水管道。目前,國內的HDPE管和MDPE管主要用作城市燃氣管道,少量用作城市供水管道,LDPE管大量用作農用排灌管道。
4、交聯聚乙烯管(PE-X)
交聯聚乙烯是通過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將聚乙烯分子的平面鏈狀結構改變為三維網狀結構,使其具有優良的理化性能。交聯聚乙烯管制造通常有化學交聯和物理交聯兩種方法,其中化學交聯又分一步法和二步法兩種。一步法是聚乙烯原料中加入催化劑(硅烷、過氧化物)、抗氧劑,在擠出機擠出過程中進行交聯,生產出交聯聚乙烯管;二步法是先制造出交聯聚乙烯A、B料,然后擠出交聯聚乙烯管。物理交聯方法,通常是用電子射線或鈷60-γ射線交聯方法,聚乙烯原料通過傳統方法生產成管材,然后通過電子加速器發出電子射線或鈷60-γ射線照射聚乙烯管,激發聚乙烯分子鏈發生改變,產生交聯反應,生產出交聯聚乙烯管。PE-X管主要用于建筑室內冷熱水供應和地面輻射采暖。
5、三型聚丙烯管(PP-R)
三型聚丙烯是第三代改性聚丙烯,即采用氣相共聚法使PE在PP分子鏈中隨機地均勻聚合,使其具有較好抗沖擊性能、耐溫性能和抗蠕變性能,PP-R管主要應用于建筑室內冷熱水供應和地面輻射采暖。
6、聚丁烯管(PB)
聚丁烯管具有獨特的抗蠕變性能,能長期承受高負荷而不變形,化學穩定性,可在-20℃ ~95℃之間安全使用。主要應用于自來水、熱水和采暖供熱管,但由于PB樹脂供應量小而價高等原因,國內難以大量生產與應用。擾悉,世界上能生產PB樹脂的只有二家公司。
7、ABS工程塑料管(ABS)
ABS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具有質較高的耐沖擊強度和表面硬度,在-40℃~100℃范圍內仍能保持韌性和剛度,并不受電腐蝕和土壤腐蝕,使用溫度可達90℃。所以在國外常用作衛生潔具下水管、輸氣管、高腐蝕工業管道,國內一般用于室內冷熱水管和水處理的加藥管道、有腐蝕作用的工業管道。
8、玻璃鋼夾砂管(RPM)
玻璃鋼夾砂管是采用短玻璃纖維離心或長玻璃纖維纏繞,中間夾砂工藝制作,管壁略厚,環向剛度較大,可用作承受內、外壓的埋地管道。玻璃鋼夾砂管具有強度高、重量輕、耐腐蝕等特點,可用于化工等工業管道,尤其適用于做大口徑城市給水排水管道。
9、鋁塑復合管(PAP)
鋁塑復合管道是通過擠出成型工藝而生產制造的新型復合管材,它由聚乙烯層(或交聯聚乙烯)一膠粘劑層一鋁層一膠粘劑層一聚乙烯層(或交聯聚乙烯),五層結構構成。鋁塑復合管根據中間鋁層焊接方式不同,分為搭接焊鋁塑復合管和對接焊鋁塑復合管。鋁塑復合管可廣泛應用于冷熱水供應和地面輻射采暖。
10、鋼塑復合管(SP)
鋼塑復合管生產工藝有硫化床涂裝法、靜電噴涂法、真空抽吸以及塑料管內襯法等。產品具有鋼管的機械強度和塑料管的耐腐蝕的優點,主要應用于石油、化工、通訊、城市給水排水等領域。最近,國內已開發出擠出成型的中小口徑鋼塑復合管成套生產設備,此種鋼塑復合管為三層結構,中間層為已銃孔的鋼板卷焊或鋼網焊接層,內外層為熔為一體HDPE層。
(二)塑料管應用領域
塑料管道已被國內外廣泛應用在城市供水、城市排水、建筑給水、建筑排水、熱水供應、供熱采暖、建筑雨水排水、城市燃氣、農業排灌、化工流體輸送以及電線、電纜護套管等領域,主要應用領域如下:
種類
二、國外塑料管生產應用情況
在國外,塑料管材正不斷替代金屬或其他傳統材料的管材,發展十分迅速。從1980~1990年的10年中除塑料管以外,其它各種材料的管材增長率總和不足2%,而塑料管的增長率是其它各種管材增長率總和的4倍,達到8%,進入90年代塑料管的需求量將仍是每年4.2%的速率增長,其產值大約以每年8%的速率遞增。美國1997年塑料管材量為216萬噸,歐洲1996年為147萬噸,日本60萬噸。
在國外,從50年代開始就把硬聚氯乙烯(UPVC)制品用于建筑工程中。美國:用于自來水管、煤礦用管、灌溉用水管的壓力管道占總量的40.4%;用于下水、污水、通風的UPVC管道為17.3%;電工穿線管方面用的管道為14.08%;市政工程污水排放用的UPVC管道為22.93%;其它用途占5.24%。日本:UPVC管道的消費情況(占總量的百分數):上水管17.2%;農用管5℃%;下水管17.58%;工業污水管6.8%;設備排水32.6%;穿線管1.68%;其它5.7%;特殊用管13.24%。西歐國家塑料管道分布領域:壓力管68%;非壓力管17%;管件5%;其它10%。
1995年,UPVC管材人均消費量,美國高達8.3Kg,日本4.27Kg,西歐4.18Kg,加拿大4.07Kg。聚烯烴管材的人均消費量西歐各國較高,平均高于4kg。1995年美國HDPE人均消費量已達1.38Kg,美國ABS管材人均消費量為0.23Kg。
縱觀國外塑料管生產應用,會發現以下特點:
1.原材料:分類較為詳細,品種較多,為適應不同場合需要制成各種專用料,極大方便了塑料管生產企業生產,有效地保證了產品質量。
2.塑料管生產:塑料管品種、規格齊全,管材與管件配套性較好,加工設備自動化程度高,在線檢測設備較為完善,有效地提高了產品生產效率和成品率。其質量概念遠遠大于價格概念。
3.塑料管工程應用:塑料管在工程 應用較為普及,品種很多,并且可以根據工程特點選擇需要的品種、規格的塑料管。目前,國外塑料管仍以聚氯乙烯管(PVC)和聚乙烯管(PE)為主導產品,近幾年來,PE管作為城市供水管和燃氣管發展很快,增長速度遠遠超過PVC。
三、國內塑料管道生產應用情況
我國自80年代初開始,系統地研究在市政工程和建筑工程中塑料管的應用。10年來,塑料管在工程應用中得到了很大發展,不僅在數量上而且在品種和規格上得到很大發展。先后開發出了聚氯乙烯管(PVC)、玻璃鋼夾砂管(RPM)、聚乙烯管(PE)、鋁塑復合管(PAP)、交聯聚乙烯管(PE-X)、聚丙烯管(PP-R)、氯化聚氯乙烯管(CPVC0、ABS工程塑料管(ABS)、鋼塑復合管(SP)等塑料管。
1996年,我國各種塑料管材的總產量已達43.5萬噸,其中,UPVC管材24萬噸,占55%;PE管材18萬噸,占41%;PP管材1.5萬噸,占3.3%。盡管UPVC管材產量已達24萬噸,但人均消費量還不到0.2Kg,遠低于美、日、歐的人均消費量。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1997年全國塑料制品的總產量為1534萬噸,其中塑料管材為87萬噸,已成為塑料行業中一個主導產品。另據中國塑料加工業協會塑料管道制品專業委員會的不完全統計,1998年UPVC管材、管件總產量為35萬噸,比1997年增長了10萬噸,創造了歷史最好水平。
近幾年,隨著建筑業變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建筑室內塑料柔性管(PE-X、PAP等)發展很快,成為當今投資的熱點。
(一)聚氯乙烯管(PVC)
目前國內UPVC管道生產主要品種有:建筑給水、排水管材及管件,城市供水、排水管材及管件,電工絕繃套管配件。主要規格有:給水管:Φ16~710mm;建筑排管:Φ90~160mm;雙壁波紋管:Φ90~400mm;螺旋纏繞管Φ150~2600mm;電工護套管:Φ16~20mm。從整體上來看主要是Φ400mm以下規格。
從80年代初到1994年,我國PVC管材、管件生產發展速度極慢,其產量僅為19.5萬噸;1996年的產量為24萬噸,自從建設部、化工部、輕工部等五部委聯合發出“大力發展化學建材”的通知以后,UPVC管材、管件的發展速度明顯加快,到1997年底全國有UPVC管材、管件生產廠家估計有400家,總生產能力近100萬噸,但實際生產量卻不足50萬噸。UPVC管材、管件生產規模在10000噸/年以上的廠家30多家;規模5000~10000噸/年的廠家近60家。這些生產規模較大的廠家由于設備配套較齊全,技術力量較強,產品質量管理體系也比較完善,管材、件能夠自己配套,產品質量也比較穩定。這些廠家生產的管材、管件占總生量的85%以上。而那些產量低、裝備差、管材、管件不能配套的小廠,全國各地都有,但由于技術力量薄弱,于是就出現產品質量不穩定現象。從總生產量來看僅占15%左右,但對建筑排水用UPVC管材、管件整個供需市場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
目前國內管材生產線估計有2000條,其中引進設備約占15%左右。全國生產企業設備的開工率不足60%。在生產設備上,由開始引進國外先進設備,發展到自行研制開發,目前UPVC生產設備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
在國內,PVC管是首先在建筑排水上推廣應用,也是國內發展較為成熟的一種塑料管道。如UPVC建筑排水管,到1993年,累計已有1.68億平方米民用住宅中得到使用,占當年竣工量的19%左右。1998年有的省份使用率達到90%以上,可以相信不久將來,PVC建筑排水管將取代鑄鐵管;在城市供水管道中,天津、沈陽、濟南、青島、福建、海口等30多個城市及許多中小城鎮已敷設UPVC管道5000多公里,最大管徑達DN630mm。隨著我國原有舊城區的擴建改造,新城市和新城區的不斷建設,PVC供水管的應用還會持續增長。目前主要用于建筑排水、建筑給水、電工穿線管、農業排灌用管、城市供水、城市排水、通訊工程用管材、化工防腐用管材。應用量:用于排水的占50%;化工管15%,穿線管15%;通訊用管5%;給水用管5%;農業排灌用管5%;其它用管5%。
(二)聚乙烯管(PE)
聚乙烯給水管生產:國內聚乙烯給水管材生產的品種主要有低密度聚乙烯管、高密度聚乙烯管,規格一般是Φ16~160mm,最大可達Φ400mm。聚乙烯給水管材生產一般都采用單螺桿擠出機,也有少量采用雙螺桿擠出機。農村改水工程使用的聚乙烯管一般是采用國產設備,按QB1930-93行業標準生產的低密度聚乙烯管,城市供水管(大口徑)一般是采用進口設備生產的高密度聚乙烯管,建筑給水聚乙烯管(小口徑)一般是采用國產設備生產,城市給水管生產都執行GB/13663-92國家標準。
聚乙烯燃氣管生產:聚乙烯燃氣管生產是按照GB15558.1《燃氣用埋地聚乙烯管材》標準要求,現在生產的聚乙烯燃氣管材在顏色上有兩種,一種為黃色管,一種為帶黃色條的黑色管。公稱尺寸范圍為Φ20~250mm,但實際生產的規格已擴大至315mm,根據使用工作壓力不同(0.4MPa和0.2MPa),分為SDR11及SDR17.6兩個尺寸系列。我國現在的聚乙烯燃氣管材擠出生產設備基本是從國外進口。已經有近10多條PE管材擠出生產線,實際擠出管材生產能力達25000噸/年,大大超過了燃氣行業8000噸/年的需求量。但只有少數廠家擁有自動化程度較高的設備,基本能實現自動烘干加入原材料、自動測量調整壁厚、自動切斷或盤卷,能夠穩定連續生產。1998年國內PE燃氣管材的用量雖然達到了約3000噸,倡是由于與25000噸的擠出生產能力相比相去甚遠。
聚乙烯管應用:低密度聚乙烯管主要用于農村改水工程、電力、電纜保護、郵電通訊線路保護及其它領域。高密度聚乙烯給水管主要用于建筑物室內外給水系統。目前,國內聚乙烯管用量最多是農村改水工程,占整個聚乙烯管用量的50%左右。目前還沒有聚乙烯給水管設計、施工及驗收標準,影響了聚乙烯給水管的推廣應用。聚乙烯燃氣管主要應用于城市中低壓燃氣管網,尤其是使用天然氣的地區用量較大。隨著1995年聚乙烯燃氣管產品標準GB155581-95、155582和設計、施工技術規程CJJ63-95頒布,聚乙烯燃氣管得到了迅速發展,到1998年,國內PE燃氣管道鋪設量約占整個燃氣管道鋪設量的20%左右,產量達到3000噸。
(三)玻璃鋼夾砂管(RPM)
目前國內玻璃鋼夾砂管生產企業有10余家,生產的規格主要有:DN500~1400mm,6種規格;使用壓力范圍:0.1~1.0MPa,而其中大于0.6MPa的情況較少;根據具體工程的要求,管剛度可選擇在2500~10000N/m2之間;生產工藝主要有:離心澆鑄、連續纏繞、定長纏繞三種工藝。
自1993年在全國建立的RPM管生產線至今已鋪設了約1000KM的RPM管,主要應用于引水工程和城市配水工程,以及排污工程直徑在DN1000~1400mm,工作壓力0.6~0.8MPa。
(四)交聯聚乙烯管(PE-X)
目前國內交聯聚乙烯管生產主要是參照德國DIN 16892、16893標準,生產設備主要從瑞士引進(四條線),生產工藝為:Monosil的一步法接枝和成型,自動化程度高,產品質量穩定。在引進設備同時,國內有關單位也開發出一步法和二步法硅烷交聯工藝生產交聯聚乙烯管,并投入應用。目前國內交聯聚乙烯管生產規格為:Φ10~32mm,少量生產到Φ63mm。連接PE-X管的管件,一般采用夾緊式銅制接頭或卡環式銅制接頭,有些企業正在開發為PE-X管配套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管件、聚甲醛管件、ABS管件。
自從1996年引進國外先進的PE-X管生產技術和設備,近幾年PE-X發展很快,主要應用于地面輻射采暖、建筑室內熱水供應、飲用水供應和自來水供應,尤其隨著住宅建設標準的提高,要求管道暗敷,為PE-X管提供了更大的市場。到1998年我國PE-X管材生產能力將達3000萬米。
(五)鋁塑復合管(PAP)
國內目前鋁塑復合管主要生產工藝及裝備大致分為進口設備和國產設備二類。進口設備生產工藝主要以共擠復合工藝為主,生產搭接型復合管,目前國內有10余條進口生產線。自1996年國內相繼有幾家塑料機械制造企業著手研制國產搭接焊和對焊鋁塑復合管生產線,現已投入批量生產。目前國內鋁塑復合管生產企業達到80余家,生產線達到100余條,其中搭接焊生產線占70%,對接焊生產線占30%,生產能力達到2億米/年。
國產化生產設備價格大約是進口設備的20-30%,生產出的鋁塑復合管物理力學性能都能符合國外先進標準要求,但在自動控制、自動化程度、生產速度方面有一定的差距,產品外觀、幾何尺寸精度尚需進一步提高。
(六)三型聚丙烯管(PP-R)
PP-R管一般采用單螺干擠出擠出成型。由于PP-R料熔粘度較大,吸放熱量大故對擠出設備有一定的特殊要求。
由于國內塑機廠沒有加工PP-R管的經驗和工藝參數,采用普通國產單螺桿擠出機生產PP-R管產量低,對產品質量控制的穩定性較差。
目前國內生產的產品規格為公稱外徑DN20~63mm六個規格。產量按不同規格在100~150kg/h,年產量為800噸。
自1997年上海從國外引進PP-R生產技術與設備投入生產以來,上海市已在100個平方米建筑面積住宅冷熱水系統、純凈水、飲用水系統的試點應用,取得了較好效果,并且在應用的基礎上制定了PP-R管設計、施工及驗收技術規程和施工定額等上海市地方標準。
四、存在問題
1、原材料方面
隨著我國石化行業的發展,塑料制品的原材料生產規模在不斷擴大,質量在不斷提高。因此,目前我國塑料管原材料供應渠道基本暢通,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1)原料品種少,基本無專用料
就塑料管中占主導地位的PVC、PE原料來說,在國外PVC、PE原料牌號很多,形成系列,用戶可根據不同用途需要選擇不同牌號原料。而且對PVC給水管、PE燃氣管等要求高的管材,為有效保證管材質量,一般都直接供應專用料。雖然我國PVC、PE樹脂產量很大,但牌號少。PVC原料基本上都是普通型樹脂,適合做供水管等特殊要求的少。PE原料中低密度聚乙烯占有很大比例,適合做城市和建筑供水管、城市燃氣管的管材及PE原料很少,致使有些企業將普通拉絲級HDPE來生產管材,嚴重影響管材的產品質量;雖然80年代末對城市燃氣管專用料進行研制,但由于多種原因,未能投入生產。目前,我國燃氣管專用料基本上是靠進口。
此外,PE-X、PP-R原料基本上靠進口,國內不能生產。
目前國內無專用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專用料用量較少,要求特殊,因此,一般大型石化企業不愿生產,一般小型石化企業生產又達不到要求。
(2)原料質量不穩定
目前,我國PVC、PE原料普遍存在內在質量不穩定,如:PVC原料,顆粒規正度差,殘留氯乙烯單體(VCM)含量高(在5~10ppm,而國外用于供水管的只有1ppm),只能生產一般水平的產品,不適宜高速擠出需要。主要原因是:國內很多PVC樹脂生產企業工藝路線落后,仍采用電石法生產PVC樹脂,這樣往往會出現樹脂分子量不理想,給加工帶來一定影響;對于PE原料,熔體指數離散性較大,影響擠出性能和機械性能,以及耐蠕變性能差,影響使用壽命。
此外,各種穩定劑、添加劑、加工改性劑也極為重要。目前,國內生產廠家很多,基本能滿足PVC制品的需要,但品種單一,產品質量不穩定,某些要求較高的品種還是要依靠進口。
(3)原料價格高,且波動大
原料價格對塑料管生產和應用有著密切的關系。綜觀我國塑料原料價格,普通型原料價格基本適宜,并且與國外價格基本相當,專用料及要求較高的原料,普遍價格偏高,而且國產原料價格比國外還高,尤其是一些輔料和助劑價格更高,致使許多要求較高的原料需要從國外進口。回顧1994年~1995年,我國PVC樹脂價格突然從4000元/噸暴漲到9000~10000元/噸,不少生產企業每生產一噸管材要虧損500~1000元,嚴重影響了PVC管生產和應用。因此,建議石化部門在今后要根據市場需要,安排好塑料管所需的原材料,保證原料的穩定供應。
2、塑料管生產方面
(1)產品結構不合理
塑料管產品結構不合理突出反映在規格系列不全,管材管件配套不完善。管材與管件生產不配套是我國塑料管推廣應用中的瓶頸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很好地解決。據對我國150多家有一定生產規模的塑料管生產企業初步調查統計,管材的生產能力約為24萬噸,管件生產能力約為1.2萬噸,管材與管件生產能力配比約為20∶1,與正常應用的配比8∶1相差甚遠。管件的品種也僅有100多種,不能滿足工程建設的需要。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與某些企業的急功近利的思想有關,見到塑料管生產有利可圖,就一哄而上,而對技術難度較大、生產成本較高的塑料管件的生產,就很少有企業愿意承擔,以致管材與管件的比例嚴重失調。 (2)企業生產規模不合理
目前我國塑料管生產企業數量較多,達到近1000家,但企業規模普遍較小,萬噸級企業只有30余家,絕大多數企業的生產能力在3000噸/年以上,一條生產線最多生產2~3個規格的產品。企業生產效率低,內部消耗大,經濟效益差,造成自身發展的能力弱,生產成本高,產品的價格也居高不下,嚴重影響了塑料管推廣應用。
(3)加工設備技術水平參差不齊,總體水平較低
我國塑料管生產設備由開始從國外引進,到消化吸收、自主開發,基本上實現了國產化。國產設備如果嚴格按照標準要求去生產,能生產出質量優良的產品,而且價格也能適應國內市場的需要。但是,國產設備制造精度、電報導元件穩定性、生產速度和自動化程度與進口設備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國產模具的設計制造,在設計技術水平、制造技術、表面處理、加工精度與光潔度、使用壽命等方面與國外有較大差距。
(4)產品質量不穩定
塑料管產品質量參差不齊,有相當一部分企業的產品質量不穩定。總體而言的管材的質量略好一些,而管件的問題更多一些。質量問題反映較多的是配合尺寸的穩定性較差,外觀粗糙,易脆裂等,特別是塑料閥門,關閉不嚴,易漏水。另外,管材和管件質量涉及原料、工藝設備、模具、操作工藝等方面,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影響產品質量。另外,國產樹脂、助劑通用性的多,牌號品種少,一些專用的樹脂或助劑則品種不多,質量也不穩定,生產廠不同,生產批號不同,質量差異明顯,用戶選擇余地有限,這也增加了生產工藝控制的難度,最終產品質量得不到有效保證。據PVC塑料管生產企業反映,采用乙烯氧氯化方法生產的PVC樹脂產品質量較好,所以云南以電石乙炔PVC樹脂的企業改造,已經刻不容緩了。
(5)質量監督管理力度不夠,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
由于對假冒偽劣塑料管檢查打擊力度不夠,假冒偽劣塑料管充斥市場。如:對PVC排水管不按標準要求生產,大量添加碳酸鈣等價格低廉的鋪料,片面追求降低成本,致使PVC管強度、抗沖擊性等物理力學性能得不到保證;對于PVC給水管,在原料選擇上,以次充好,用一般普通型PVC樹脂(Vcm>5ppm)生產給水管;對于PE給水管,用價格較低的拉絲級HDPE充當價格較高的管材級HDPE生產給水管,管材的長期使用性能和耐環境應力開裂性能得不到保證;對于鋁塑復合管,除用拉絲料代替管材料外,中間鋁層不焊接,用塑料夾鋁管冒充鋁塑復合管,向市場傾銷,另外,還有鋁塑復合管在安全性能未得到證實前就用于輸送燃氣,用非交聯鋁復合管輸送熱水,用搭接焊鋁塑復合管產品標準檢測對接焊鋁塑復合管,不能反映對接焊鋁塑復合管的內在性能等問題;對于PC-X管,由于國產設備供料計量和質量控制技術落后,因此對設備操作要求較高,必須嚴格按照操作程序進行 ,但是有很多用國產設備生產PE-X管的企業不按要求進行,再加上國內PE-X原料配方不盡人意,導致PE-X管交聯度不穩定,最高達70%以上,最低在30%左右,嚴重影響PE-X管質量,但市場銷量很大。因此,對塑料管加強質量監督管理勢在必行。
3、塑料管應用方面
標準規范嚴重滯后。塑料管在我國推廣應用有10幾年歷史了,但是,塑料管產品標準,設計、施工規范、標準圖以及概預算定額等嚴重不配套。有很多種塑料管生產和檢測只得參考國外標準執行。尤其是概預算定額,除UPVC建筑排水管在幾個大城市列入概預算手冊外,其它塑料管均沒有概預算定額,在工程設計、施工計算時,只能套用其它管道定額。并且,標準規范中技術規定不能適應塑料管道發展需要,需要不斷修訂,但目前修訂計劃進展緩慢。
4、政府宏觀調控方面
(1)科普宣傳不夠
在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塑料制品以軟制品為主,且多為日用品,工程上應用較少,人們對它缺乏完整的認識,于是產生一種錯覺,認為塑料制品軟、強度低、不結實、易老化、不耐用、有毒性等。這些其實都是塑料軟制品過去存在的一些缺點,例如:在PVC軟制品中要添加大量的增塑劑,有時增塑劑的添加量可達樹脂量的60%~80%,增塑劑易揮發,也易溶出,產生氣味和毒性(過去生產的PVC樹脂中有毒的氯乙烯單體含量高),隨著我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設備的不斷改進,我國生產的PVC樹脂和管材已逐步達到了無毒級水平,并且在制造PVC管材是幾乎不含增塑劑,而且在加工過程中常加有穩定劑、抗老化劑、耐沖擊改性劑等各種添加劑,使PVC管使用壽命、衛生性能大為改進,適合做給水和排水管道。此外,雖然塑料管與傳統管道相比,價格上要貴一些,一次性投資大,但使用壽命長、施工方便、工程綜合造價低等特性,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需要不斷進行宣傳。
(2)項目建設盲目,缺少宏觀調控
近兩年來有些部門看到了塑料的廣闊前景,但未經充分市場調查和研究分析,通過不同渠道,采用不同方式,盲目重復引進設備,其生產能力大大超過目前國內市場需要和原材料供應的可能,據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對40多個企業進行分析表明,現有生產能力均不能很好發揮,其中生產能力18萬噸,而產量只有8.6萬噸,能力發揮不到50%,個別好的企業可發揮70~80%,差的企業只有20%左右。近幾年,隨著住宅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建筑室內塑料柔性管(PE-X、PAP)發展很快,成為當今投資熱點。兩年來鋁塑復合管上馬廠猛增,據不完全統計,平均開工率不足30%,其中:技術設備先進、管理水平高的企業開工率80%~90%,設備水平較低、管理不善的企業開工率一般在10%~20%,有的未開工就停產。但是,目前仍然有不少企業在上低不平的鋁塑復合管生產設備。造成盲目建設、擴大生產規模的主要原因是:①由于新舊體制交叉,計劃經濟轉換為商品經濟,轉換時期缺少計劃調控又缺少商品經濟規律制約,發展處于盲目和缺少計劃狀態;②由于各部門和各地區強調各自經濟的發展,自成體系,很少考慮全國布局和綜合平衡,其結果是點多面廣而規模小,不能形成經濟規模,投資效益差;③信息不靈,不適應商品經濟的發展。因此,建議準備上馬或擴建塑料的企業必須事先作好市場調查分析,了解當地市場和承受能力,方能建設。
(3)市場競爭機制不規范
隨著國家對化學建材的大力提倡,塑料管市場不斷發展,一些唯利是圖的人打著新材料的幌子,任意改變原料的配比,趁機大推銷偽劣產品,有的廠家在市場競爭中不是靠質量和服務來取勝,而是熱衷于搞回扣,搞價格大戰;不是靠通過技術革新來降低成本打市場,而是靠拉關系走后門,損害國家利益來擠占市場,導致市場上出現優質產品賣不出合適價錢,不合格產品反倒有人問津。這些做法不僅敗壞了塑料管的聲譽,而且也嚴重阻礙了化學建材事業的發展。
(4)缺少扶持企業發展的技術經濟政策
自從1994年成立全國化學建材協調組以來,我國塑料管發展很快,究其原因是協調組制定了“國家化學建材推廣應用‘九五’計劃和2010年發展綱要”,各地參照制定了相關意見或建議,推動了塑料管的應用,但發展速度和推廣應用仍不盡意,其原因是這些意見或建議僅僅是行政引導,力度不夠,而且缺少經濟上的必要措施和扶持政策,如稅收、價格或進行財政補貼等政策。
轉貼于 五、發展方向
1、原材料
原材料及輔助材料(包括各種助劑、穩定劑、粘接劑等)應根據各種塑料管的加工性能的要求,開發專用料,以保障制品的加工性能和質量。目前開發重點是:
(1)開發生產表觀密度0.55~0.6g/ml,Vcm≤1ppm,顆粒規正,內在質量好的給水管用PVC樹脂及專用料。
(2)開發生產HDPE、MDPE燃氣專用料,重點開發MDPE、PE100級燃氣管專用料。
(3)開發生產HDPE供水管專用料以及PE-X專用料和一步法交聯工藝所需的HDPE。
(4)開發生產塑料管所需性能優良的各種助劑。
2000年,各種原料需求量估算:給水管UPVC原料約20萬噸/年,排水管UPVC原料約30萬噸/年;供水管PE原料約10萬噸/年,燃氣管PE原料約1萬噸/年;玻璃鋼管原料約3萬噸/年。
2、重點發展的塑料管品種
塑料管的推廣應用主要以UPVC管和PE管為主,并大力發展新型復合、改性塑料等。重點發展的塑料品種:UPVC給水管、PE城市供水管、PE城市燃氣管、大口徑城市排水玻璃鋼夾砂管、PE-X建筑冷熱水供應管、鋁塑復合管和擠出成型的鋼骨架鋼塑復合管。
3、重點發展的塑料管規格
重點發展的塑料管規格是按最佳技術經濟性能比來確定,UPVC城市供水管:DN63~400mm,UPVC建筑排水管DN110~1600mm;PE供水管:DN63~800mm,PE燃氣管:DN20~400mm,PVC螺旋纏繞管DN300~2000mm,玻璃鋼管DN800~2000mm,PE-X管DN10~32mm,鋁塑復合管DN10~32mm,擠出成型鋼塑復合管DN40~200mm。
4、發展目標
2000年,全國新建、改建住宅的室內排水管道50%采用塑料管,室內給水管道30%采用塑料管,電線護套管80%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20%采用塑料管;全國新建、改建、擴建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30%采用塑料管,村鎮供水管道60%采用塑料管;全國新建、改建、擴建城市燃氣管道(中低壓管)30%采用塑料管;積極開展大口徑塑料城市排水管的開發和應用示范。
2005年,全國新建的工程中,建筑排水管道80%以上采用塑料管;建筑給水和熱水供應管道80%以上采用塑料管,電線護套管90%以下采用塑料管,建筑雨水排水管道60%以上采用塑料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60%以上采用塑料管,村鎮供水管道80%以上采用塑料管;城市排水管道50%;城市燃氣管道(中低壓管)60%采用塑料管。
2010年,全國新建的工程中,建筑給水管道、建筑排水管道、建筑雨水排水管道、電線護套管、城市供水管道(DN400mm以下)、城市排水管道、城市燃氣管道(中低壓管)等范圍應用普及率要求到90%以上。
六、發展對策
1、調整產品結構
各地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要從產品結構上進行調整,限制和淘汰技術落后、能耗大的產品,積極鼓勵和扶持塑料管的發展。
(1)新建、改建多層建筑應推廣使用塑料排水管和雨水管,淘汰傳統鑄鐵管排水管、雨水管;
(2)新建、改建建筑應推廣使用塑料電線穿線管;
(3)新建、改建、擴建城市供水管道(400mm以下)和住宅小區戶外給水管道應積極使用硬質聚氯乙烯、聚乙烯塑料管;大口徑城市供水管道可選用玻璃鋼夾砂管和鋼塑復合管。
(4)新建、改建、擴建城市燃氣管道(中低壓管道)、小區及庭院管道應優先使用聚乙烯塑料燃氣管,淘汰傳統鑄鐵燃氣管;
(5)新建、改建住宅室內給水管道、熱水管道和供暖管道優先選用鋁塑復合管、交聯聚乙烯管等新型塑料管,淘汰鍍鋅鋼管。
2、確定科技開發重點
積極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力爭在本世紀末下世紀初,使我國塑料管及原材料主要產品品種齊全、管件配套,整體水平達到發達國家90年代的水平,同進度根據市場的需求,大力開發新品種。
(1)原材料及鋪助材料(包括各種助劑、穩定劑、粘接劑等)。應根據各種塑料管的加工性能的要求,開發專用料,以保障制品的加工性能和質量。目前的重點是城市供水管用UPVC、PE專用樹脂,城市燃氣管用PE專用料,鋁塑復合管、交聯聚乙烯管和玻璃鋼專用樹脂以及鋁塑復合管用熱熔膠等。
(2)走引進、消化吸收和自主開發相結合的道路,提高塑料管加工設備和模具的制造水平。在提高國產塑料管主
機設備的機電儀一體化水平、制造精度、可靠性與工效比的同時,注意配套輔機的研究開發,提高生產線的整體水平。
(3)加強管配件的開發,并形成規模化生產。重點開發大口徑塑料供水管、排水管配套專用管件,鋁塑復合管、交聯聚乙烯管專用速接管件,聚乙烯管電熔管件系列,建立相應的管配件產業化生產基地。
(4)加強塑料管道工程應用技術的研究,及時總結塑料管試點工程的設計技術和施工方法,編制或修訂相應的技術法規、標準圖集和工程概預算定額,用以指導塑料管在工程中的應用。
3、完善質量管理措施,規范銷售市場
(1)各塑料管生產企業要按ISO9000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企業質保體系和售后服務承諾,為工程建設提供優質管材、管件。
(2)組織全國性塑料管技術水平評估,公告和推薦優質產品,曝光劣質產品。
(3)各地有前部門要加強塑料管質量監督與檢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建立產品推廣認定制度。
4、進行宏觀調控和引導
(1)大力加強塑料管的科普教育工作,提高人們對塑料管的認識,促進塑料管的普及和應用。
(2)各地有關部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制定鼓勵塑料管應用技術經濟政策和措施,淘汰和限制能耗大、技術落后的產品,促進塑料管的推廣應用。
(3)積極開展塑料管道工程應用試點示范工作,及時總結經驗,充分發揮示范的作用,加速塑料管的推廣應用。
(4)組織塑料管道設計、施工安裝技術培訓和崗前培訓,實行持證上崗。
(5)成立全國塑料管應用協會或協作網,在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大力加強行業之間、生產企業和用戶之間的協調工作,共同促進塑料管的健康發展和推廣應用。
(6)提倡塑料管生產企業之間的橫向聯合,走專業化生產、集團化經營的道路,充分發揮生產裝置的能力,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確保工程建設的質量。
5、制定標準規范編制、修訂計劃
1999~2000年重點制定如下產品標準和工程技術規程:
(1)“鋁塑復合管”產品標準
(2)“交聯聚乙烯管”產品標準
(3)“柔性塑料管專用管件”產品標準
(4)“建筑用聚氯乙烯雨水管及配件”產品標準
(5)“室外埋地硬聚氯乙烯排水管道設計、施工及驗收規程”
(6“建筑給水柔性塑料管道工程技術規程”
1999~2000年重點修訂如下產品標準和工程技術規程:
(1)“硬聚氯乙烯給水管件”GB10002.2-88產品標準
(2)“給水用高密度聚乙管材”GB/T13663-92產品標準
(3)“燃氣用埋地聚乙烯管材”GB15558.1-95
(4)“室外硬聚氯乙烯給水管道工程設計規程”CECS17:90“室外硬聚氯乙烯給水管道施工及驗收規程”CECS18:90
6、制定相關技術經濟政策
(1)應用新產品、新技術的經濟優惠和扶持政策;
- 上一篇:班級總結會發言稿
- 下一篇:經濟糾紛的民事訴訟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