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防范策略

時間:2022-06-26 09:12:35

導語: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防范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防范策略

摘要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者和危機干預工作的參與者,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從專職輔導員的視角,分析和概括了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干預中的主要作用及面臨的困境和挑戰,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輔導員應正視自身困境,從提升專業素養和實戰經驗出發,順應“專業化”發展需求,提升心理危機防范與干預能力,借助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活動,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利用大數據信息,完善大學生心理危機預警體系,構建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充分發揮學生干部的輔導作用,全面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輔導員;大學生;心理危機;危機心理應對;策略

美國心理學家卡普蘭最早對心理危機的概念進行整理,他將心理危機定義為個體在面臨突發或重大事件時所產生的創傷性強烈應激反應[1],個體與環境在通常情況下一直處于動態平衡狀態,當遭遇重大生活事件或變化,使個體一時感到難以解決又得不到及時有效幫助時,壓力和緊張不斷加劇,進而產生的嚴重心理失衡狀態。國內學者針對心理危機的研究起步較晚,主要集中于對心理危機內涵、分類、產生原因及事后干預上進行了大量的深入分析。心理危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當個體遇到某種困境利用已有資源不能應對時產生的糟糕至極的認識,可能伴有極端和偏激行為,而心理危機干預則是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或手段來處理應激事件,幫助個體快速度過危機,恢復正常的心理適應水平[2]。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逐漸受到社會廣泛關注,教育部下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黨〔2018〕41號)文件要求重視心理問題的及時疏導,加強心理危機預防與風險防控,最大限度預防和減少嚴重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和可能性。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更加多元化和豐富化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激烈的競爭壓力和多樣化的人才需求,使得大學生容易出現不良心理變化,大學生容易因學業、就業、人際關系、戀愛或家庭等因素造成壓力過大,挫折應對不良,加之大學生身心發展不平衡,心理活動原本具有較大矛盾性和不穩定性,容易引發各種心理危機[3]。根據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調查顯示:16%~25.4%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障礙,以焦慮不安、神經衰弱、強迫癥狀和抑郁情緒為主[4]。許多大學生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遇到多樣的危機源,在心理危機源的沖擊下,大學生出現明顯的情緒波動,抑郁、焦慮情緒明顯,感到悲觀、絕望,人際關系受到嚴重影響,對他人冷漠、回避,嚴重者甚至出現自傷、自殺等回避行為。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一般包括自殺、兇殺、重大生活事件的影響和急性精神疾病發作等,威脅著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影響著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和諧、穩定[5]。因此,輔導員作為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干預工作的主要參與者,其應對能力與心理危機干預效果有著必然的聯系,探究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干預中的作用和困境并提出一定的應對策略,對于提高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實效性和針對性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切實提高高校的學生心理危機應對能力,實現校園的和諧、健康與穩定。

一、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防范與干預中的作用

(一)學生心理困惑的主要發現者和教育者

輔導員作為高校一線學生管理者,可以較全面掌握學生家庭、學習信息,使得心理危機防范與干預工作更加具有針對性。家庭結構、家庭經濟能力、親子關系、教養方式等在大學生獨立人格的形成和發展、人際關系處理以及新環境適應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專家學者分析認為陷入經濟困難的大學生更容易形成自卑心理,家庭經濟困難的大學生在孤獨感、焦慮、自責、恐怖及沖動等多種情緒和行為上表現得更為明顯。輔導員通過課堂管理、走訪寢室、學生報告等方式了解學生日常學習、情緒管理、人際交往方面的情況,初步發現有心理困惑的學生群體,開展談心談話、鼓勵和支持,借助校園文化活動、文明寢室評比、拓展訓練等活動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危機應對水平。

(二)對危機易感人群的陪伴和監護

大學生危機心理干預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作,輔導員是學生危機干預處理中全程參與的重要群體,在學生危機預警與干預的“四級”快速反應機制中起到核心作用,是危機干預全過程的資源整合和過程監督者。輔導員在開展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及時發現危機易感人群,了解其學習、生活情況,持續關注危機易感人群的心理健康狀態。同時,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夠快速反應,為心理咨詢專業人員爭取寶貴時間,避免更為嚴重的后果,同時輔導員作為臨時監護人,在危機學生監護人到來前,對學生的身心安全起到保護和監護作用。

(三)對危機學生群體的跟蹤與反饋

心理危機干預需要連續、長期和全面的跟蹤,輔導員對危機后學生群體建立網格化監督體系,通過隨訪和關注,全面掌握學生的情緒、認知和行為的變化,進一步鞏固危機干預成果。輔導員能夠有效掌握危機后學生個體的思想動態和身心狀態,對危機愈后學生,要根據危機情況,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幫助其建立好友支持系統和學業幫扶,引導其他學生的包容和理解,避免沖突,給予更多的關注和關愛。同時要制定有效的輔導方案和危機預案,指派班主任、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室友對危機愈個體進行監護和跟蹤,及時了解其心理狀態的變化,發現心理異常可第一時間向相關部門匯報,組織專家對危機后學生進行心理評估,及時將學生心理狀態、評估結果及后續工作與家長溝通反饋,從而有效防止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惡化。

二、高校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防范與干預中的困境

(一)對學生心理危機預警和處置的專業性不高

現階段大多數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輔導員教師承擔。首先,輔導員教師的心理學專業背景受限,缺乏正規的系統學習和培訓,往往將學生的心理問題淡化或與思想行為問題相混淆,缺乏發現學生心理危機事件潛在原因的敏感度;其次,輔導員心理危機干預水平良莠不齊,對學生的心理危機情況不能第一時間進行判別和處置,未做到早發現、早干預,錯失最佳干預時機,從而影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效。

(二)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實踐經驗不足現階段高校輔導員隊伍多是年輕教師構成,相關學生工作經驗匱乏,專職輔導員教師還需要負責資助、就業、黨團建設等多方面的學生工作。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相對專業性和實踐性特征導致輔導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難以做到專業化。此外,年輕輔導員教師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明確,對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中的任務和所承擔的責任不明了,缺乏應對信心,自我產生懷疑從而出現情緒波動,表現為過度焦慮、緊張等,嚴重影響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應對學生各種心理危機事件的能力。(三)缺乏學校、家庭和社會聯動預防大學生的多樣心理危機的識別與干預缺乏學生家長的大力支持,受我國應試升學教育的影響,大學階段家長對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情況的了解關注度明顯下降,缺乏與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等主要教育者的有效交流溝通,對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沒有足夠重視,甚至在學生存在某種心理問題的特殊情況下諱疾忌醫,不能及時就醫等。此外,高校還缺乏完善的心理危機轉介管理機制,現階段部分高校存在專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不足,輔導員對心理危機的識別和干預又欠缺經驗等情況,多數高校并未與醫療專業機構建立長效聯結,缺少完善的心理危機干預轉介機制,社會支持力量嚴重不足。

三、高校輔導員對學生心理危機防范與干預中的有效性策略

(一)順應“專業化”發展需求,提升心理危機防范與干預能力

高校輔導員不僅要有樂于奉獻的工作責任心和敏銳的觀察力,還需要不斷加強心理健康知識的儲備,掌握一定的心理學理論,能夠對常見的心理異常和精神疾病加以分析研判,一旦發現學生出現心理危機能夠及時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為應對輔導員在學生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中對心理異常的判斷方法和危機干預流程等知識的不足,要支持和鼓勵高校輔導員教師定期接受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培訓,建立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交流平臺,定期開展輔導員主題沙龍等活動,掌握大學生心理危機狀態的一般表現,順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專業化發展趨勢,提升心理危機防范和識別能力。

(二)在主題教育活動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宣傳工作

把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與干預滲透到輔導員日常的教育管理工作中。輔導員要充分利用主題教育班會、專題講座、黨日活動等加大對心理健康保健知識和心理危機防范知識的教育科普,利用好大學生“5·25”心理健康日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衛生日”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團體輔導、戶外拓展訓練、心理健康知識競賽、征文比賽、影視觀摩和心理劇等寓教于樂的校園文化活動,注重開展生命教育、價值觀引領,引導大學生增強心理危機防范意識,自覺學習心理調適方法,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三)完善心理危機預警體系,做好心理危機防范工作

輔導員可利用學生入學時的大數據信息,充分了解學生既往的學習和家庭情況,對學業困難、經濟困難、特殊家庭、家庭突發變故等學生群體作為關注和危機預警對象,針對易感群體的特點有指向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同時,借助新生心理健康狀況普查測評,針對一定心理異常的學生分類管理,開展個體咨詢、談心談話、重點關注、困難幫扶等心理健康保健工作,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及時進行分析和排查,通過走訪寢室、課堂等適時向周邊同學、家長獲取心理危機預警信息和潛在的危機信息,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完善心理危機預警體系。

(四)培養學生干部力量,發揮朋輩輔導作用

強化學生互助作用,輔導員有意識地注重培養學生骨干的心理危機防范意識和自身的應對能力,利用朋輩心理輔導理論,對學生干部、學生黨員、心理委員、寢室聯絡員等定期開展培訓,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與監督,暢通信息交流渠道,增強朋輩互助員的責任意識和對心理危機的敏感度。

(五)建構有效社會支持系統,做好心理危機干預工作

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和干預工作需學校、家庭、社會的全方位參與,輔導員在日常的教育管理中要與危機易感學生、學生家長、任課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學校保衛等相關職能部門進行有效溝通,建構學生立體化的社會支持聯動系統。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家長應主動向輔導員、班主任了解學生在校情況,對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身心發展特點應主動報備,輔導員、班主任要定期開展電話家訪、利用微信和QQ等建立家長聯動信息群,拓寬家校聯合育人渠道,對于處于心理危機中的學生群體,應第一時間聯系家長,使其主動配合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此外,學校應積極推進校醫聯盟建設,與專業醫療衛生部門共同開展心理咨詢、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的科學研究,建構和完善以學校為主導、家庭重點參與和社會資源支持的聯動育人機制。

(六)明確定位,提升身心素質和調適能力

輔導員不僅僅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引路人,更是青年大學生的知心朋友。輔導員作為教師需明確自身角色定位,強化角色意識,引導學生理性看待心理危機,積極正確應對危機。同時,輔導員作為專職從事學生管理的高校教師,學生事務繁多,面臨多方面的工作壓力和學生心理危機的沖擊,輔導員自身的身心健康水平同樣值得關注,適時評估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壓力承受能力,充分理解和踐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機干預過程中的倫理規范,掌握常見的壓力宣泄方法,豐富個人社會支持系統,積極進行自我調適和負性情緒宣泄,加強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后的經驗總結和案例交流,深度反思工作過程中的不足,將危機化為轉機和成長動力,促進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應對能力的提高。綜上所述,輔導員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引導者,就應該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學生政治思想引導緊密結合起來,把幫助引導解決實際困難和心理問題相結合,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健康問題,增強心理教育的實效性,養成具有較強的自尊心和獨立的自信心,能夠理性調節控制情緒,保持健康心態的合格大學生。

參考文獻

[1]付珍.心理危機預防:大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培育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學,2019.

[2]劉妍,馬馨遠.“四化”機制下大學生心理危機防范與快速應對探索[J].中國成人教育,2020(7):34-37.

[3]丁愛華.大學生極端心理危機事件影響因素及其對策研究[D].馬鞍山:安徽工業大學,2014.

[4]徐妮妮.高校輔導員對大學生的心理危機干預[J].農家參謀,2020(19):253.

[5]段虹伶.輔導員在高校危機事件中的應對能力及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研究[J].科技風,2020(11):221-222.

作者:劉延超 王威威 劉微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