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媒體宣傳方案范文
時間:2024-03-20 16:57: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新聞媒體宣傳方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建立機構,健全宣傳制度。
1、建立醫院宣傳小組,由院長擔任組長,XXX擔任副組長具體負責,由部門負責人與各病房護士長擔任通訊員,將各部門的最新動態與有價值的新聞線索及時準確地反饋集中上來。
2、建立學習制度,定期召開通訊員學習班,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等方法,加強通訊員發現新聞、抓住新聞和新聞寫作能力,為我院新聞宣傳工作奠定堅實的寫作基礎。
3、建立獎勵制度,鼓勵廣大干部職工投遞稿件,切實形成以通訊小組為中心,全院職工廣泛參與的良好的宣傳氛圍。
二、夯實基礎,加強陣地建設。
認真辦好院報,將院報作為我院對內、對外宣傳的一塊主要陣地,將好的稿件經過加工后,提供給各宣傳媒體。將醫院新的工作,以文字的形式,向廣大干部職工宣傳這一工作開展的必然性、重要性,引導大家積極參與,認真落實。
篇2
一、指導思想
以確保“三節兩會”期間餐飲安全為目標,以監督檢查進貨渠道、餐具消毒和餐廚垃圾為整治重點,通過一個月的專項行動,集中整治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問題,消除安全隱患,以良好的餐飲安全環境迎接“三節兩會”期間的各方來賓。
二、行動內容
(一)在餐飲企業全面自查的基礎上,重點檢查餐飲企業的進貨渠道,餐具消毒和餐廚垃圾處理。
(二)采取重點監督和覆蓋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執法監督和媒體監督相結合的做法,在轄區監管的基礎上,市局將進入部分區、縣(市)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反饋地方政府,督促餐飲安全問題得到切實解決。
三、行動步驟
此次專項行動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企業自查階段。指導促進各餐飲企業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及《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等法律法規的相關要求,自查自糾存在的問題,迅速整改;對不能馬上改正的要制定整改日程表,明確措施,扎實推進整改。
(二)集中檢查階段。各級餐飲監管部門要按照專項行動方案的要求迅速行動,對轄區內的餐飲企業開展全面排查,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作用,立案查處并曝光一批不合格餐飲企業。
(三)總結驗收階段。市局將深入各區、縣(市)的餐飲企業,對各地專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檢查驗收,全面總結此次專項行動的成果,在此基礎上分析全市餐飲市場現狀,認真梳理專項行動中發現的比較集中和比較突出的問題,探索建立整體推進、分類管理的餐飲監管模式,特別是轄區監管長效機制,力爭實現餐飲監管的新突破。
四、宣傳方式
(一)宣傳口號:全面履行監管職責,努力規范餐飲市場,確保百姓餐飲安全。
(二)發揮新聞媒體的宣傳作用,以集中,專題專訪和跟蹤報道的方式進行宣傳,在短時間形成新聞熱點,促進專項行動不斷深入,取得實效。
(三)以專項行動信息快報為載體,及時反映專項行動進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效,推廣專項行動中的好經驗、好做法,形成面上工作總體推進。
五、組織領導
為加強對此次專項行動的領導,市局成立餐飲監管專項行動領導小組。
六、工作分工
(一)市局餐飲服務監管處
1.負責指導協調全市專項行動;
2.負責召開專項行動動員會,對專項行動作出全面部署;
3.統籌規劃,制定驗收方案,進行檢查驗收;
4.總結專項行動并將專項活動開展情況及成效通報各區、縣(市)政府。
(二)一分局
1.負責市管餐飲企業的檢查;
2.負責巡查部分區、縣(市)重點區域餐飲企業;
3.及時上報工作信息,積極配合媒體宣傳。
(三)區及各縣(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其他各區衛生局
1.負責通知并指導轄區內餐飲企業認真開展自查;
2.負責本轄區餐飲企業的檢查,并按要求上報自查情況;
3.及時上報工作信息,特別是對檢查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和安全隱患要及時向市局餐飲服務監管處反饋報告。
(四)市局政策法規處
1.制定新聞宣傳方案;
2.負責協調新聞媒體對專項行動進行宣傳報道;
3.負責聯絡媒體制作專訪專題。
(五)市局辦公室
1.負責匯總專項行動進展等情況,以信息快報等形式及時反饋各上級部門;
2.負責專項行動的后勤保障。
七、工作要求
(一)迅速落實、周密部署。各單位、各部門要以本方案為指導,結合工作實際,制定本單位、本部門的具體工作方案,細化推進措施,既要與市局保持行動一致,又要體現工作特點。
(二)明確標準、自律先行。各級餐飲監管部門要迅速通知轄區內餐飲企業,開展自查,及時整改,消除安全隱患,并督促餐飲企業以此次專項行動為契機,提升食品安全意識,誠信經營,對百姓負責。
篇3
宣傳中心是全省環保系統對外宣傳的窗口,進行環保宣傳是我們的主要職責,工作重點應該放在環保宣傳方面。要做好環保宣傳報道工作,首先要轉變思想,要改變過去那種有新聞就發、沒有新聞就不發,疲于應付的工作局面,加強力量,加大宣傳力度,主動出擊、加強策劃、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新聞媒體進行環保宣傳報道工作。宣傳中心雖然沒有外宣平臺,可以多請示匯報,主動融合到省委宣傳部總體宣傳計劃中,可以利用新聞媒體的新聞平臺和資源,加強互動和交流,宣傳環保典型、組織環保新聞宣傳報道。
環保宣傳報道工作不僅要立足全省環保系統,更重要的是要足全國、立足全省,站在全國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去發現和挖掘本省環保工作的亮點和先進之處,從而有的放矢的進行重點宣傳。
二、加強策劃,主動出擊
1、圍繞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和環保部門在環保方面采取的重大舉措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圍繞我省環保方面特別是治污減排、治理環境污染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經驗;圍繞環保工作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和先進人物,宣傳中心將密切聯系有關職能部門,及時掌握信息,提前進行策劃,制定報道方案,主動組織媒體進行宣傳報道。
2、圍繞省局每年、每季度的工作重點,制定的重要制度和環保工作的先進做法,進行重點策劃,列出采訪題目,及時組織稿件或組織媒體進行采訪報道。
3、每年至少策劃5次以上大的集中采訪活動,組織中央和省級主要媒體進行采訪報道,每年在中央級媒體發稿30篇以上,爭取在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頭條新聞3-5篇。
三、強化與主要新聞媒體的聯系
1、重點加強與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中央主流媒體的溝通聯系。要安排專人與這些媒體駐山東的記者進行密切聯絡,及時邀請他們召開座談會、交流會、策劃會,向他們提供山東省的環保信息、環保成績,請他們出點子、出題目,我們協助做好采訪報道。
2、借鑒其他單位的做法,探討邀請這些中央媒體在省環保局設立聯絡點或工作站,將日常聯絡工作制度化。
3、強化與大眾日報、山東電視臺、大眾網等省級主要媒體的日常聯系,隨時向他們提供正面的新聞線索、環保信息,在這些媒體上開設專欄或專題,強化環保宣傳報道水平。
四、建立資料庫,掌握宣傳典型
在7月底以前,逐步建立全省環保典型宣傳動態資料庫。資料庫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1、國家的環保政策、法律法規,我省在環保方面采取的重要舉措和取得重要成效;我省近期、近年來出臺的環保政策、地方法規和環保措施等。
2、從電力、鋼鐵、造紙、化工等行業選取30家在治污減排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先進企業。
3、選取10個工作創新、成效顯著的縣市區環保局。10個環保系統的先進人物。
4、選取5個環境治理模范城市,5家運行正常、環境效益良好的污水處理廠。
五、建立環保宣傳信息定期交流機制
篇4
以服務創業、興林富民為主題,以建立比較完備的林業生態體系、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比較繁榮的林業生態文化體系為目標,以服務重大產業項目建設為重點,大力宣傳林業改革發展和創業扶持政策,使廣大林農乃至社會各界人人知曉,形成政策落實倒逼機制,確保各項創業優惠政策全面落實。著力培育創新創業文化,最大限度激發、調動和保護好干事創業積極性。注重宣傳創業典型和服務創業典型,充分發揮示范作用,進一步激發林農創業熱情和活力,積極倡導為林農創業服務理念,全力營造鼓勵創業、支持創業、服務創業和積極創業的濃厚氛圍,打造全省最優林業創業發展環境。
二、主要內容
按照“突出重點、突出特色、突出實效”的要求,重點開展以下四大系列活動:
1、新聞宣傳活動。一是著力宣傳市委市政府關于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的重要意義和總體部署,幫助廣大林農乃至社會各界全面準確理解林業改革發展和創業扶持有關政策和措施,增強創業信心和能力,形成政策落實的倒逼機制,確保各項創業優惠政策全面落實。二是解讀《市林業局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實施方案》。在市政府網、林業網欄目面向社會宣傳我局為服務林農創業的政策、措施和做法,在社會營造林業服務創業的濃厚氛圍。三是切實抓好對外宣傳工作,積極踴躍向新聞媒體投稿,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等媒體欄目向社會宣傳我局在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的政策、措施、具體做法,積極營造全系統服務創業的濃厚氛圍。及時主動的向中央、省、市主要新聞媒體投稿,爭取全年在主要新聞媒體上稿量不少于4篇;積極向市效能辦報送稿件,及時反映市林業局開展創業服務年的舉措、進展和取得的成效。
2、社會宣傳活動。一是做好網絡宣傳。在林業網開設“創業服務年活動專欄”,及時創業服務年活動有關信息、領導講話、工作動態、文件簡報等相關資料,供干部職工學習交流。設置建言獻策窗口,搭建信息交流平臺。二是切實辦好簡報。編印《市林業局工作簡報—創業服務年活動專刊》,及時宣傳全局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的進展和特色,每月至少編印1期。三是懸掛標語橫幅。各科室、各單位要在辦公場所張貼,懸掛創業服務年活動內容的長期性橫幅、制作創業服務年活動宣傳欄。四是制作市林業局機關效能宣傳手冊1000份,發放到林農和林業技術人員手中。
3、典型宣傳活動。一是組織采訪活動。邀請新聞媒體記者,深入基層一線,開展一次集中采訪,深入有關地區和部門,對全市林業系統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取得的成果、先進典型和成功經驗等進行宣傳報道。二是開展主題宣傳活動。有針對性在林企、林業機關、林業科技隊伍及林區中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宣傳活動,在全系統中掀起創業的宣傳。三是舉辦創業服務年典型事例報告會,邀請林農、林企、林業工作者等介紹在創業服務活動中的有關經驗、經歷。四是編發市林業局創業服務年活動“經驗交流”專刊,對全局開展創業服務年活動中的亮點和典型予以刊登,供大家相互學習交流。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視,建章立制。要圍繞創一流、爭先進的目標,精心策劃、周密安排;要建立專報、簡報及信息收集等制度,確保市局信息宣傳工作順利、有效進行,在全市林業系統掀起宣傳。
篇5
關鍵詞:新聞策劃 原則 尺度 策劃新聞
隨著媒體競爭日趨激烈,一家媒體獨享新聞資源的難度越來越大,面對同題競爭的態勢,通過新聞策劃有效地利用資源,是媒體提高競爭力、擴大影響力、提升媒體品牌的重要手段。但是近年來,一些媒體的新聞策劃卻引起了社會爭議,甚至被社會輿論批評為“新聞炒作”。這些爭議令我們不得不反思:在新聞策劃活動中,如何把握好尺度呢?
首先,什么是“新聞策劃”?我們可以從“策劃”的字面意思來分析。所謂“策劃”,《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設計規劃,密謀計劃,也作‘策畫’”,也就是對工作或行動預先作出考慮、規劃、安排、擬定步驟、方案等等。而在新聞媒體的傳播過程中,新聞策劃即是整合新聞媒體內外的各種資源,實行有效聯動,以宣傳目標為核心,對已占有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以求最佳效果的創造性的新聞報道活動,是快速有序地提高媒體的影響力與受眾覆蓋面的一種重要手段。另外,新聞策劃又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新聞策劃包括媒體自身策劃和新聞報道策劃兩方面內容。狹義的新聞策劃專指新聞報道的策劃與組織。新聞策劃是媒體及其產品生成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和適當操作方法進行新聞策劃,對于搞好新聞宣傳確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么,新聞策劃是不是新聞報道活動中的“萬能鑰匙”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因為新聞策劃畢竟只是新聞工作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新聞工作的目的,更不是全部的新聞工作。因此,在進行新聞策劃時,如何正確地把握好尺度呢?我認為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否則就會在認識上和實踐中陷入誤區。
1.新聞策劃一定要堅持客觀性原則
新聞策劃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有一個從起點到終點的運行軌跡。為了更深刻地理解和認識這一過程,策劃者作判斷時所依據的原則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原則就是堅持新聞的客觀性原則。因此在進行新聞策劃時,一定要從客觀出發,緊密聯系實際。如對當前一個省或一個市學習十七屆六中全會如何與當地實際結合起來的報道,就是必須做到這一點。對于新聞工作者和新聞媒體來說,這里所指的客觀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地域的客觀性,即新聞策劃要符合新聞媒體所在地或者是新聞事實發生地的客觀事實;二是新聞媒體本身的客觀性,即新聞策劃一定要從自身的客觀情況出發,不可貪大求全;三是新聞宣傳工作的客觀性,即新聞策劃要考慮一個時期黨和政府的新聞宣傳工作的重點。新聞宣傳工作千頭萬緒,但是每一個時期都有一個時期的中心工作,都有一個時期群眾關注的“熱點”問題,新聞策劃只有摸準“脈搏”,吃透中央的精神,找準切入點,才能產生好的效果。如對山西正在進行轉型跨越的報道,就要事先有所策劃,報道的對象一定得非煤非電而是科技含量高的大項目、好項目,這就有一個選擇、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策劃。
2.新聞策劃不能濫用于所有的新聞報道工作中
新聞策劃僅是新聞報道的一種手段和形式;相對而言,對于具有一定容量、一定時間跨度的重大題材宣傳報道,新聞策劃更有用武之地。我們不能把新聞工作者的所有活動都加上“策劃”這頂桂冠,也不能對任何形式,任何內容的報道都應用上“策劃”這一法寶。真正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聞策劃,只能是那些對于重大事實、典型事實和代表某種發展趨勢的事實的策劃。如對長治市2011年10月底組織的一次大規模重點工程的觀摩,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次觀摩,前后進行了十余天,又是當地一項重大事項,對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必將會產生重大影響,這樣的選題就需要預先進行策劃。特別是這次制做長篇專題報道的記者,就更需要事前進行多方策劃。事實上,長治廣播電視臺這次采制的大型電視專題報道《轉型跨越正當時》,就在全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3.新聞策劃不能變成策劃新聞
篇6
榆林學院新聞學專業秉承學校的人才培養思想,旨在培養學生的新聞業務實踐能力。新聞攝影的教學任務就顯得十分重要,只有讓教學跟上業界發展的腳步,才能培養出新媒體環境下需要的能在新聞、出版、宣傳及公關、廣告、網絡等部門從事圖片編輯、靜態圖片記者、動態影像記者、移動記者及圖片策劃等工作的高素質全媒體人才。
一、定位培養,改變教學手段,突出新聞攝影教學的時代性。
新聞媒體是一個快速發展、變革迅猛的行業,這要求新聞攝影教育緊隨時代脈動,與新聞傳播事業的發展保持同步。
根據榆林學院新聞學專業特色教學建設方案,針對新聞攝影課程特點,將新聞攝影課程安排在開課學時的第三學期。這可以讓接受了傳統新聞業務訓練的學生初嘗實戰演練的成果。教學手段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變:
首先,拓展新聞攝影課程教學空間。媒介融合的大環境下,新媒體對新聞攝影的影響較大,使得復合型新聞攝影記者的需求加大。新聞媒體對流媒體、多媒體應用嫻熟的新聞攝影記者需求更大。同時受眾的信息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新聞攝影在傳統教學手段的基礎上必須進行一系列改革,如在課堂上增加靜態新聞圖文的視覺排版內容,配合同期聲、配樂;增加新聞攝影互動教學網站建設與管理等教學手段,豐富除紙媒以外的視覺傳播教學手段,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分析和設計新的教學方案。首先推進教材更新。每一次的教材更新不能只在原有基礎上增減內容,而要在認清當前業界新形勢,明確新聞攝影當前教學目的和定位培養方向之上做新的調整。當下是一個媒介傳播手段轉型時期,新聞攝影教學也要緊隨大的社會形勢進行改變。
新聞攝影是一門操作性較強的實踐課程,傳統教學手段就是將理論和圖片案例、新聞事件案例結合來講。長此下去勢必會與新媒體環境脫節。因此必須理清教學思路,突破傳統教學,變花樣地豐富課程內容,強化新媒體時代所需的技能,合理設計教學方案,并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留有充分的實踐空間讓學生自主創作,從而結合系統立體的課程結構突出新聞攝影教學的時代性。
二、定位培養,創新教學模式,正視新聞攝影教學的價值。
新聞攝影的教學價值是顯而易見的,當代文化在數字化環境的影響下,創造了很多視覺文化,其中攝影在創造和傳播視覺文化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下媒體在進行新聞攝影報道傳播的同時,自覺地培養了受眾的視覺教養,并于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受眾的視覺需求。
高校教師必須調整教學計劃,明確定位,創新教學模式,著重培養學生的新聞攝影能力,擺脫以往重攝影技術、忽視照片新聞性的弊端。豐富教師的理論知識儲備,從本質上把握圖片的新聞性。使新聞攝影的價值、功能、特性、評價標準和構成要素都得到足夠重視。
其次適應新媒體環境,加強圖片編輯的傳授是關鍵。圖片編輯是未來視覺傳媒需求量最大的職業之一,圖片編輯可以尋找最合適的照片,為不同媒體選擇照片,可以設計出報紙頭版的照片版式,還可以對圖片進行編輯、裁剪等處理,圖片編輯工作是監控整個過程中圖片準確適用的核心。在照片產量成倍增加的時代里,照片的數量已經不是問題,而如何把照片用好則成為更重要的問題。
三、定位培養,強化教學實踐,培養轉型期的新聞攝影人才。
新媒體在新聞傳媒行業的滲透已經成型,傳統靜態新聞圖片報道方式已經日漸式微,而以動態視頻為主的多媒體影像伴隨網絡報道的興起不斷壯大。高校新聞攝影實踐教學必須探索新的、切合實際的教學實踐模式。適應這種以傳播渠道的變遷為基礎的、技術到理念進行全面轉型的現象,加強培養新型的應用型新聞攝影人才。
篇7
一、2019年人才工作目標完成情況:
1、加強人才工作典型宣傳。研究制定了《**區人才工作宣傳方案》,充分利用微信公眾號,全面反映我區各單位部門的工作動態、進展成效、典型經驗,并擇優向市級主流媒體、省級以上權威媒體進行推薦。全年累計在各級各類媒體發稿286余篇,其中《**區雙創大街人才引領與平臺集聚成效明顯》、《金融中心玩起科技孵化年內將有20多個北京項目入駐》等特色稿件被廣泛轉載。
2、做好重點活動專題報道。以5月份**區人才工作宣傳月活動為契機,組織新聞、直播50分、勞動日報、新聞網等市級媒體深入**一線集中采訪,現場感知**人才工作成果,并集中刊發了《**區積極開展人才工作宣傳月主題活動》、《**大力開展“萬眾創新、大眾創業”活動》等稿件。
3、加強網絡輿論的監測與引導。配合市網信辦及市直新聞媒體,認真做好對“千人人才計劃”和“海外人才引進”等重點內容的網絡篩查工作,加強對我區涉及人才工作等相關內容的網絡輿情監控工作,正確引導網上輿論。
二、2020年工作設想:
1.持續做好人才工作新聞宣傳。圍繞區委、區政府人才強區戰略,弘揚工匠精神,加快培養高技能人才,助推**高質量發展的部署要求,加強宣傳選題策劃,著力推出一批精品稿件,不斷提高新聞宣傳的實效性。
2.組織開展人才工作主題采訪活動。聚焦構建“1+5+1”現代產業體系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主題宣傳策劃,在微信公眾號等平臺開設“智領**”專題專欄,深入基層一線,進行專題采訪,報道我區優秀人才的典型事跡和經驗做法。
篇8
一、新聞媒體的產業化有了新突破
眾所周知,我國的有關部門一向不贊成新聞機構實行股份制,更不同意由公司而非新聞機構作為新聞單位的控股機構。而由上海黨政部門籌劃和支持的東方網,則既是以新聞傳播為主要業務的網站,相當于一個重要的新聞媒介;又是由一個股份公司主辦的,且該股份公司的控股機構也是股份有限公司。
東方網的參股成員之一、文匯新民報業集團所屬的《新民晚報》在3月27日頭版報道說:東方網的發展采取“新聞導入、服務銜接、商務展開”的策略,建立一個“播發權威性信息、全方位開發網絡信息服務并拓展相關領域電子商務”的網站。東方網籌備領導小組的幾位負責人均是報社的資深編輯,第一次向社會公開招聘就要招副總編和主編6人,編輯和記者各10人,兼職編輯20人。
東方網的主辦機構是上海東方網際傳訊股份有限公司。該公司是由東方明珠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聯合上海市各主要新聞單位和媒體,包括解放日報社、文匯新民報業集團、上海人民廣播電臺、上海電視臺、東方廣播電臺、東方電視臺等。因此,雖然“東方網”號稱綜合網,但是其所擔負的新聞傳播使命是無疑的,把它視作“網上新聞媒體”也不為過。由此可見,我國有關部門在這方面已經開始松動。
二、網上新聞傳播的許可
截至今年3月底,我國已有中文網站15000個,網民980萬。但據《中華新聞報》今年2月25日報道,從嚴格意義上說,信息產業部至今沒有批準過一家ICP(網絡內容提供商)執照。“美亞在線”公司在今年3月2日的《新民晚報》廣告說,他們是“迄今為止”國內唯一的一家由國務院新聞辦頒發“網絡轉發新聞”許可證的商業網站。而東方網將以新聞為導入,播發權威性信息。該網和北京日報、北京青年報、北京電視臺等9大新聞媒體共創的“千龍新聞網”都要招聘大量的編輯和記者,將作為獨立的網絡機構在網上大量轉發和直接新聞。由此可見,在網上傳播新聞方面,政府許可將逐步放開。
另一方面,政府有關部門正在考慮,要求網站的新聞消息須經政府認可的專業人員(據中新社消息和《中華新聞報》報道)。可見放開與加強管理是同步的。
三、有關部門已高度重視網上新聞傳播中出現的問題,并看到提高競爭力是占領網絡陣地的根本辦法
今年2月,國務院新聞辦的一位副局長發表談話,指出一些商業網站超范圍經營新聞傳播,網站傳播新聞時侵犯版權的現象嚴重,一些網站和相互轉載一些虛假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東方網的域名注冊正是在2月25日完成,“千龍新聞網”和“東方網”又分別在4月和5月開通。據悉,其他省市也將推出類似的新聞性綜合網站。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度發展,“第四媒體”和衛星直播電視的迅速崛起,因此即使在傳統媒介領域,森嚴壁壘的作用必將日漸喪失,而在壟斷保護之下缺乏國際競爭的弱點則日益顯現。“千龍新聞網”和“東方網”等強大網站的建立,標志著我們的傳媒將以增強自身競爭力來占領新聞媒介陣地。這才是立于不敗之地的根本之道。
四、“大而全”在占領網絡制高點中有大優勢
上海東方網際傳訊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些媒體機構股東,本已有各自的網站,然而小打小鬧,不成氣候。東方網作為上海第一網站,其影響力和競爭力將遠遠超過這些網站的總和。
美國的《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主要報紙出版商,去年也紛紛將他們的網站擴大為“大而全”式的,如《華爾街日報》出版商道?瓊斯公司宣傳將其網站改變為“一網通”式的金融網站。奈特―里德報系將其旗下的29家報紙及其他16個網站匯集到一個網址,并成為匯集眾多地區性門戶網站的全國性網絡樞紐。可見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發展趨勢。
五、宣傳要成為對受眾的一種服務
媒介內容的吸引力是媒介競爭力的根本所在,而我們的新聞性網站必然要承擔大量的宣傳任務,不能像一些商業性網站那樣完全以市場為導向,以對受眾的吸引力為取舍標準。如何在內容的吸引力方面長期保持領先,將是“千龍新聞網”、“東方網”等必須解決的重要課題,其辦法和結果也會對其他各種新聞媒體產生影響。
有一個香港網絡公司正在建立以中國大陸新聞為主要內容的網站,筆者問他們老板:大陸已有許多很強的新聞網站,你怎么跟他們競爭?他說那些網站一般都以宣傳需要為內容選擇的首要標準,而他將完全以受眾的需要為標準。
有人認為我們需從宣傳主導型轉為報道主導型。其實報道中的“用事實說話”,也是宣傳方法的一種,我們許多宣傳主導型的媒介也是報道主導型的。關鍵還在于如何把我們的宣傳與受眾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真正成為對受眾需要的一種服務,而不要把宣傳懸空在受眾需求之上。
篇9
現代社會,無論是國外的新聞媒體,還是國內的新聞媒體,無論是黨的機關報。或是都市生活類報紙,都十分重視報道服務新聞,很多晚報把服務新聞列入改版的重要內容,紛紛擴大版面,延伸服務內涵。在新聞報道中,大量的服務類新聞讓讀者變得越來越親近報紙,親近新聞.使報紙贏得更多受眾。如何使服務類新聞更好的體現思想性和指導性,使新聞媒體成為受眾的參謀和顧問,筆者認為,深人生活,研究生活是做好這項工作的前提。
報紙作為一種商品,新聞報道首要追求的是服務到位,也就是宣傳效應,報紙每天向大眾傳遞各種信息,而提供大量的服務新聞,更能體現出報紙貼近生活,服務讀者的直接性與參與性。隨著人們對各種知識,各種信息的迫切需求,服務類新聞必將成為現代報紙不可缺少的內容。觀察國內眾多報紙,辟有服務內容版面的報紙比比皆是,如休閑版,熱線版,民生版,幫辦版,互動版,理財版等,這些服務性內容的增加,使報紙變得更耐讀,也為當今報紙走入厚報時代做了鋪墊。當今報紙與過去相比,明顯區別是報紙變得厚了,內容豐富了,每天除了刊登天下要聞和時事新聞外,報紙施展的服務手段越來越明顯,報紙增強對讀者的服務觀念,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調動讀者的生活樂趣,當好讀者的謀士,為讀者的衣食住行玩購的信息提供更多方便.這是報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順應信息化時展,自身職能的一次變革,報紙要想盡辦法使讀者對報紙產生好感,親近報紙。把每天閱讀報紙,接受服務作為他們的一種生活需要。
新聞分為硬新聞和軟新聞,硬新聞指那些時效性明顯的,政策性較強的突發消息或通訊,它們被稱為新聞報道的主料.軟新聞則是以面廣量大的社會服務類內容為素材,為廣大讀者傳遞與生活相關的諸多信息,知識和趣聞。近年來。各地報紙尤其是晚報對服務類報道投入了大量精力,調整服務思路,不少服務專版匯集大量生活信息,很受讀者歡迎,許多城市建設,科教文衛,商貿金融等領域的報道,做到新聞性強,服務性佳.發揮了新聞宣傳和引領的作用,很多服務新聞貫穿了“事前事中事后”三個環節.以高考招生工作為例,充分體現了報紙的一貫制服務,從高考政策出臺直至高考錄取工作全面結束,有關報道貫穿了考前考中考后近兩個月,由此可見,報紙重視服務新聞,廣大讀者就會對報紙產生一種信息依賴,希望從中得到他們需要了解的資訊。
新聞的服務性還可以通過直觀的報道形式體現出來,譬如,一條原本政策性很強的會議消息。只要找準了服務的切入點,把與群眾利益最密切的信息或者政策及時報道出來,或者解釋清楚,這實際上也是一種服務。一個市政規劃,一條城建新聞可以寫得干巴巴,也可以寫得使讀者關心,關鍵是看報道人有沒有把握市民的命脈,如果抓住讀者最想了解的信息,深入挖掘,服務的含量會大大提高,比如報道某個地區要拆遷,單純寫某月某日這里要拆遷,可能很多市民看了擔憂今后的住房問題,甚至少數拆遷戶產生抵觸情緒,反之,換一種軟筆調去報道。效果可能不一樣,報道時可先把政府的最新拆遷政策、該地區為啥要拆遷、如何安置好拆遷戶,被拆遷人怎樣依法維護權益等事項及時詳細的告訴大家,就變成了一條很有看頭、讓當事人關注的服務新聞了。
篇10
關鍵詞:新聞傳媒改革發展
同志在十六大報告中提出“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作用和地位越來越突出。”這是我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對世界發展新規律所做出的科學論斷。因此,中央把文化建設和文化體制改革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戰略部署。作為文化領域的重要組成部分,新聞傳媒面臨重大的歷史發展機遇。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所必然帶來的傳媒全球化,也使新聞傳媒業必須面對國際傳媒的激烈競爭。如何抓住機遇,加快發展,是傳媒業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我國傳媒業的發展及國際比較
1、我國傳媒業的發展
建國以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后,我國傳媒業取得了很大發展。2001年,全國報紙種數為2111種,總印數為938.9億印張,千人報紙擁有量為142份,分別是1978年的11.3倍、8.3倍和3.2倍,是1950年的5.5倍、144.4倍和26倍;圖書總數為154526種,圖書總印張數為406.1億印張,千人圖書擁有量為4944冊,分別是1978年的10.3倍、3倍和1.3倍,是1950年的12.7倍、68.8倍和10.1倍;雜志總數為8889種,總印張數為100.9億印張,千人雜志擁有量為162冊,分別是1978年的9.6倍、4.4倍和2.5倍,是1950年的30.1倍、126.1倍和8.1倍;電臺總數為301座,發射總功率為49615千瓦,分別是1978年的3.1和3.6倍,是1950年的6倍和138.5倍;電視臺總數為357座,千人電視機擁有量為300臺,分別是1978年的11.2和115.4倍。作為第四媒體的互聯網90年代初進入中國,1993年互聯網用戶數僅為2000人,1997年10月,用戶人數為62萬人,到2002年1月用戶人數達到3370萬人。
我國從1978年開始恢復媒體廣告業務,廣告營業額的增長速度遠高于GDP的增長速度。從1982年到2000年,廣告營業額年均增長幅度為42%,是同期GDP增長幅度的2.6倍。廣告營業額占GDP的比重從1982年的不到0.3‰,上升到2000年的0.8%,人均廣告費也由1982年的0.15元增加到2000年的56元,廣告從業人員從1982年的1.6萬人增加到2000年的64萬人。在廣告營業額的構成中,媒體廣告占到很大比重。2000年報紙廣告為146.47億元,占20.55%;電視廣告為168.91億元,占23.7%;廣播廣告15.19億元,占2.13%;雜志廣告11.34億元,占1.59%。
2、傳媒業的國際比較
我國對反映傳媒發展水平的幾個主要指標:千人日報擁有量、千人收音機擁有量、千人電視機擁有量和千人互聯網用戶數,進行了世界幾大國的比較。1996年,中國千人日報擁有量為40.4份,日本為578.1份,美國為212.5份,俄羅斯為105份。1997年,中國千人收音機擁有量為339臺,印度為120臺,日本為956臺,美國為2118臺,俄羅斯為418臺。2000年,中國千人電視機擁有量為293臺,印度為78臺,日本為725臺,美國為854臺。2000年,中國千人互聯網用戶為17.8人,印度為4.9人,日本為371.1人,美國為338.7人,俄羅斯為21.3人。
筆者還對中國傳媒在世界傳媒業中所占地位計算了測算和評估。中國的日報總量1995年已占到世界總量的9.18%,收音機總量1997年已占到世界總量的17.2%,電視機總量1997年已占到世界總量的24%,互聯網用戶2002年初已占到世界總量的6.2%。由這些總量數字可以看出,我國已成為世界的傳媒大國。另一方面,筆者用傳媒滲透能力指數計算了1995年世界各國的傳媒發展水平,結果發現我國的傳媒滲透能力指數僅略高于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僅相當于美國水平的1/6,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的1/2,OECD國家平均水平的1/5。這說明我國還僅是個傳媒弱國。
在國際傳播方面,美聯社、合眾國際、路透社、法新社每天發出的新聞量占據了整個世界新聞發稿量的4/5,傳播于世界各地的新聞,90%以上是由美國和西方國家壟斷。西方50家媒體跨國公司占據了世界95%的傳媒市場。美國控制了全球75%的電視節目的生產和制作,美國電影占領了全球50%以上的總放映時間。世界傳媒發展很不平衡,“西風壓倒了東風”,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控制了新聞輿論和傳媒市場,形成了“媒介帝國主義”。
二、我國傳媒業的改革
1、改革歷程
我國傳媒業經歷了兩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1978年以后進行的“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改革,國家逐步減少對新聞單位的財政撥款,絕大多數新聞單位通過媒體廣告等經營創收實現自收自支。第二次是1996年以后進行的媒體“集團化”改革,廣州日報等幾十家大型新聞單位組建起傳媒集團。“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改革,是傳媒業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而采取的改革措施,它一方面減輕了國家財政負擔,另一方面激發出媒體自我發展的積極性。各新聞單位按照市場需求,創辦了各種滿足不同受眾需求的媒體形式,并在內部推行獨立核算、承包經營、人事分配等各項改革。“集團化”改革,是新聞媒體發展到一定規模,面對社會信息化和傳媒全球化的新形勢,所做出的必然選擇。事業單位的組織形式已不適應新形勢的發展,只有用集團這種組織形式,才能把規模日益龐大、分工逐漸細化、媒體數量不斷增加、產業功能更加完備的傳媒組織更好地協調和運作起來。我國宏觀經濟的持續高速增長的外部環境,以及信息社會帶來的發展機遇,加上新聞單位內部不斷深化各項改革,使傳媒業迅速成長為一個充滿活力的新興產業。目前,我國整個傳媒市場的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從1998年起傳媒業連續三年保持了25%的增長速度,利稅總額已超過煙草業,在所有行業中排名第四,出現了一批規模達十幾億、幾十億甚至上百億的大型傳媒集團。
2、改革中取得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傳媒業積累了一些寶貴的改革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堅持黨管輿論導向。新聞媒體具有很強的外部性,表現為正、負兩個方面,取決于輿論導向的正確與否。正確的輿論導向能夠凝聚人心、振奮力量,形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力量。錯誤的輿論導向則渙散精神、激化矛盾,造成嚴重后果。同志曾精辟地指出:“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在新聞媒體改革的20幾年中,我們始終堅持黨管輿論導向的原則,使新聞宣傳工作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任務,服從和服務于全黨和全國的工作大局,對維護和促進社會穩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集中力量搞好經濟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②堅持社會效益第一。在新聞媒體提供的產品與服務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公共產品(如新聞、天氣預報等)。公共產品外部性最強,產生的社會影響最大。向廣大人民提供公共產品,是新聞媒體的責任和義務。雖然新聞媒體進行企業化運作后,所提供的私人物品(如廣告、信息服務等)不斷增加,而提供私人物品能夠帶來經濟利益,但我們一貫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第一位,把提供公共產品作為新聞媒體的首要任務。實踐證明,我們在社會效益第一原則下進行的媒體改革,保證了新聞媒體黨和政府喉舌的性質不變,保證了新聞媒體社會公器的性質不變,即使是媒體產業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也沒有使其異化為被經濟利益集團操控的工具。
③堅持漸進式改革。與我國宏觀經濟體制改革相仿,新聞媒體的改革也走了一條漸進式改革的路子。各項改革措施基本上是借鑒國有企業的經驗,進程上比國有企業有一段時間的滯后。漸進式的改革方式,保證了新聞媒體在總體穩定的前提下,先易后難、由表及里地推進各項改革,以發展保改革,以改革促發展,較好地處理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新聞媒體是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改革與政治體制改革緊密相連,且直接關乎社會穩定,因此必須堅持漸進式的改革方式,以穩定大局為根本出發點,避免因局部改革失利而對全社會造成不利影響。
當然,新聞媒體業改革也遇到了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①集團化改革目標模式不明確,改革成效不明顯。近幾年我國陸續組建了幾十家傳媒集團,數量可謂不少,但絕大多數傳媒集團在體制和機制上沒有什么變化,基本上是“翻牌集團”。出現大量傳媒翻牌集團的原因,是我們缺乏一個明確的改革目標模式。我們對為什么組建傳媒集團、如何組建傳媒集團、如何促進傳媒集團做大做強等重要問題缺乏深入地研究,以至于我們拿不出一個指導性、操作性很強的文件,來規范傳媒集團的組建和發展。由于沒有中央的政策性指導,加上本身固有的“路徑依賴”,傳媒集團的改革大多只是在“事業單位企業化管理”基礎上修修補補,改革成效不明顯。
②管理體制形成的條塊分割和地方保護,限制了媒體的發展空間。長期以來我國新聞傳媒業實行“條塊結合,以塊為主,分級管理”的模式,在實際中形成了嚴重的條塊分割和地方保護。這種管理體制嚴重地限制了媒體的發
[page_break]展空間,傳媒集團的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區發展難度很大。從發達國家傳媒集團的發展過程來看,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區、跨國界是其發展的主要特征。我國現行的傳媒管理體制,把一個巨大的傳媒市場分割成零碎的小塊,即使一些實力較強的傳媒集團,也無法突破體制的限制,把零碎的市場整合起來。這是我國傳媒集團難以做大做強的體制性原因。
③傳媒業行業壁壘很高,壟斷利潤帶來了表面繁榮。傳媒業是一個特殊行業,國家的行政控制很嚴,行業壁壘很高。行業壁壘造成了傳媒業的寡頭經濟現象,一個行業或地區的傳媒市場一般被為數不多的兩個或三個傳媒集團壟斷。寡頭壟斷帶來了高額的利潤,傳媒業一派繁榮景象,很多傳媒集團花巨資建高檔辦公樓,經營星級酒店和度假村等。這種繁榮只是表面上的,與國外傳媒相比,我們的差距還很大,我國傳媒的滲透能力指數只相當于中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寡頭壟斷不利于市場效率的發揮。我國傳媒業的寡頭壟斷帶來了表面繁榮,但實際上并不利于整個傳媒市場的發展和國家綜合傳媒能力的提高。
④缺乏優勝劣汰機制,媒體兼并、聯合、重組存在很多障礙。我國有一萬多家報刊社,幾千家電視臺、電臺,除少數媒體有較好的效益外,有很大一批數量只是靠行政撥款在低水平上勉強維持。在我國媒體都是事業單位,除因宣傳違規而被撤消刊號,即使負債累累也不會倒閉或破產。我國傳媒業缺乏應有退出機制,使媒體的兼并、聯合、重組存在很多障礙,在實踐中的行政撮合也暴露出許多問題。無法通過優勝劣汰、有生有死的市場法則進行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配置,這也是傳媒集團難以做大做強的原因之一。
⑤傳媒資產管理體系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我國傳媒業已形成了近1000億的資產,而目前還沒有一個明確的政府部門對這么大的一筆資產進行監管。在大多數地方,媒體資產的所有權、支配權和使用權都歸媒體單位所有,也有些地方(如上海)媒體資產由宣傳部直接支配。傳媒資產管理體系的不完善,使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難以建立。一方面,傳媒集團管理者的經濟收入與經營業績不直接掛鉤,影響了其積極性的發揮;另一方面,他們的經營行為也缺乏應有的監督,容易出現內部人控制行為。
⑥缺乏國際化戰略意識,在國際傳播上力量很弱。中國作為一個日益強大、日益開放的大國,在國際輿論上掌握一定的話語權是十分必要的。長期以來,我國的外宣工作主要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少數幾個中央級媒體承擔,政府投入了大量財力,但在國際上的聲音依然很弱。現在有一些地方(如廣東、上海等)的傳媒集團已具備了相當雄厚的實力,完全有能力進軍國際市場。但地方媒體只把眼光放在國內或本地區,缺乏國際化戰略意識,這不但限制了它們自身的發展空間,也不能增強我國在國際傳播上的力量。
三、我國傳媒業下一步改革和發展的戰略方案設想
我國加入WTO后,國外傳媒加緊搶占國內市場,傳媒業面臨很大挑戰。另一方面,我國迫切需要加強國際傳播力量,擴大中國在世界上的聲音。傳媒業面臨進一步加快改革和發展的迫切任務。筆者認為,我國的傳媒改革還應繼續堅持黨管輿論、社會效益第一和漸進式改革的基本原則,在這些大原則的前提下,加快束縛傳媒業發展的體制弊端的改革步伐。針對傳媒業現存的問題,筆者提出下一步改革和發展戰略方案的一些初步設想。
1、確定集團化改革目標模式。根據我國的具體國情,傳媒集團化改革宜采用“一團兩制”的模式,實行采編經營“兩分開”,宣傳部門還是事業性質,保留報社、電視臺、電臺等事業法人資格和編制,是輿論宣傳的主體。經營部門剝離出來成立公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母子公司體制,是市場運作的主體。事業單位是企業公司的主要出資人,享有資產收益權、重要人事任免權和重大事項決策權。按照現有法律框架,建立黨委領導與法人治理結構相結合的領導體制,明確黨委與公司董事會的權、責、利劃分,形成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
2、改革傳媒業宏觀管理體制。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原則,調整傳媒業的宏觀管理體制,突破條塊分開限制,促進媒體產業結構轉型。一方面要打破條條分割,首先要把廣播電視局與廣電集團分離,進一步再把廣電總局與新聞出版局合并。在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基礎上,組建跨媒體、跨行業的傳媒集團。另一方面要打破塊塊分割,削弱地方對新聞媒體的屬地管轄權,組建跨地區的新聞管理機構,鼓勵傳媒集團實行跨地區發展。
3、打破傳媒業的行業壁壘。放寬傳媒業的準入條件,突破機關報(臺)一統天下和傳媒行業寡頭壟斷的局面,允許國家企業、社會團體以及個人參與媒體經營運作。一種方式是允許企業、社團及個人參股傳媒集團的經營性公司,另一種方式允許創辦有別于機關報(臺)的公共媒體,公共媒體由企業、社團及個人提供資金,不對某一機關負責,而是對憲法和法律負責,表達社會不同利益群體的輿論呼聲。公共媒體的創立有利于打破機關媒體一統天下的格局,對引入外部競爭、促進傳媒市場的發育和完善都會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4、進一步整頓傳媒市場秩序。對現在較為混亂的傳媒市場進行集中治理整頓,建立媒體退出機制,對那些宣傳屢出問題、經營嚴重虧損的媒體,要進行關閉或破產。鼓勵傳媒集團運用市場手段對其他媒體進行兼并、聯合、重組,優化傳媒市場資源配置,促進傳媒集團做大做強。
5、建立完善的傳媒資產管理體系。把傳媒資產納入國有資產管理體系,指定國資委的有關部門對傳媒資產進行監管。對傳媒集團實行國有資產授權經營,制定相應的國有資產保值增值責任體系,按照經營業績對傳媒集團的管理者進行適當獎罰。加強對傳媒集團管理者經營行為的監督,國資委指派專人加入傳媒集團董事會、監事會,也可委派財務負責人,對傳媒集團管理者的自利行為進行及時監督和控制。
6、實施“走出去”的發展戰略。在世界傳播秩序中掌握一定的話語權對中國的發展至關重要。傳媒集團的國際化發展,不僅是傳媒集團或傳媒行業利益的擴大,更重要的是它關乎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地位和形象。因此,國家除加強對新華社等中央新聞單位對外宣傳的扶持外,還應調動其他傳媒集團跨國發展的積極性,對傳媒集團到境外辦刊、辦報、辦臺要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和優惠政策,還要支持傳媒集團到海外融資和上市。傳媒集團的跨國發展,一定會增強我國對外宣傳能力,在世界傳播秩序中占據一席之地。
四、促進傳媒業改革和發展的幾點措施建議
傳媒業的改革和發展是一項十分迫切的任務,筆者對當前應當采取的措施提出幾點建議:
1、建議和新聞出版總署對各地方傳媒集團試點情況進行充分調研,總結成功經驗和作法,在此基礎上出臺一個針對性很強的指導文件,以此推動傳媒集團化改革的深入發展。
2、建議在一些地方試點傳媒宏觀管理體制的改革,按照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原則,重新調整傳媒宏觀管理格局,建立跨地區的傳媒管理機構,打破條塊分割,推動傳媒集團跨媒體、跨行業、跨地區發展。
3、建議在幾個傳媒集團試點融資方式改革,在內部宣傳經營兩分開的基礎上,允許經營性公司向企業、社團和公眾募集股份,可挑選幾家條件較為成熟的傳媒集團上市融資。
4、建議在幾個(或一個)地方試點創辦幾個公共媒體,嘗試在新形式下傳媒發展和管理的新途徑。
5、建議和新聞出版署協同國家有關部門,制訂類似公司《破產法》的新聞媒體破產條例,并依據該條例對新聞媒體市場進行治理整頓,試點傳媒集團通過規范的市場手段兼并、聯合、重組。
6、建議和新聞出版署協同國資委等部門,制訂傳媒國有資產管理條例,明確出資人和經營者的責、權、利,并制定出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7、建議國務院制定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傳媒集團向海外發展。
參考文獻:
⑴吳玉容:《傳媒全球化時代的中國國際形象戰略》,《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02年第6期。
⑵湯林森:《文化帝國主義》,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⑶《總書記視察人民日報社》,《人民日報》1996年9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