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生會的認識范文
時間:2023-03-31 05:27: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學生會的認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心理健康;學習方面;人際交往方面;青春期性心理方面
我認為心理健康應表現為:外表陽光,穿著樸素整潔。言談舉止彬彬有禮,積極向上,不攀比,不卑不亢,有自信,愛學習,愛運動,不亂發脾氣等等。然而現實中卻并非都如此。
一位初二學生家長一臉陰云面帶痛苦的表情,像是請求更似哀求地說:“老師啊,我現在和兒子無法溝通,他多少天和我不說一句話,整天看他心事重重,壓抑得不得了,我也不知道他心里想什么,他說要買衣服,但是人又不肯去,我們幫他買回來,他又不喜歡,還亂發脾氣。成績不上不下,電腦不玩不行。生活習慣差的一塌糊涂,真是急死我了。請你無論如何幫幫我。幫我好好開導開導他。”我說:“他為什么不愿意陪你們一起去買呢?”“他討厭我們和店主討價還價,覺得丟人。”“電腦不給玩就甩東西,踢門。”與這位學生家長的談話,讓我內心深深地感到灼痛,現在的小孩怎么這么難溝通,我早知道這個年齡段的小孩存在心理問題了,但是絕沒感覺這么嚴重,若不是家長當面訴求,我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沒有這么真切。像這位同學的問題絕不是個例。下面就中學生普遍面臨的心理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電腦網絡的影響,再加上學校過于強調升學率,致使家庭、學校只重視對學生知識的傳授和智力因素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心理因素的發展。尤其是現在的中學生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龍,盼女成鳳心切,子女的升學、分數成為父母心理的最大期待,過高的期望值不能客觀實際地給孩子制定目標。致使中學生們面臨著很大的心理壓力,家長反而對許多問題感到迷茫和困惑,但又不知如何解決。
據我多年觀察,了解得出初中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癥狀表現為:缺乏進取心、不會處理人際交往問題、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要面子、缺乏觀察力、過于注重同學或異性的評價、容易動怒、父母期望值過高、缺乏生活自理能力等。下面著重談三方面問題。
一、學習方面
調查表明: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是:25%注意力不集中;58%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沒有恒心和毅力;6%受到家長、同學和教師的責備、嘲笑、歧視而引起心理緊張;10%基礎比較差;1%智力因素。可見學生學習困難的主要原因在于他們的學習品質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和學習習慣非常重要。較大的心理壓力,會使學生整天處于高度緊張狀態之中,記憶力減退、注意力渙散、神經衰弱,出現一些異常的學習行為與習慣,從而導致厭學情緒,經調查有21%的學生有中度或中度以上的厭學情緒。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多做有心人,平時善于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特別是學習狀態、上課反應、作業完成情況、情緒變化,從中捕捉信息,發現問題,多談心,幫助學生減壓。或找家長溝通,讓親情化解煩惱,讓煩惱在輕度萌芽狀態下及時得到緩解和釋放。
當然,就目前中小學領導包括主管部門普遍并沒有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如果我們能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一個孩子的心理糾結,就是一個家庭的心理痛苦,就是幾代人的心理糾結,他們的工作、生活就會變得無滋味,就會產生對社會的埋怨和不滿,從而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相反,如果我們能正視這一問題,及早預防和矯正,就會挽救一個家庭,造福于社會。
二、人際交往方面
學生不良的人際關系會造成一些不好的人格特征和個性心理,如:自卑、自傲、過于內向、心胸狹窄、仇視等,有的學生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情緒及個別學生有時會有輕生的念頭。學生的不良人際關系有:
1.與教師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有50%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好或很好,43%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一般,有7%的學生與教師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不夠好,有學生自身的因素,而教師與學生缺乏交流與溝通,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不夠耐心,處理問題不公正,諷刺、挖苦學生等不尊重學生的做法和態度,給學生造成心理傷害,使師生關系緊張,甚至使學生產生對抗心理。
2.同學間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8%學生與同學之間的關系比較好,27%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一般,有5%的學生與同學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經調查和討論,由于同學關系不融洽,甚至關系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想恢復與同學的關系,卻又不知該如何去做。
3.與父母的關系問題:調查表明67%~82%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比較好,有6%~8%的學生與父母的關系不好或不太好,與父母的關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兩個:(1)父母教育方法不得當,簡單、粗暴,父母與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孩子孤僻、專橫,與父母有敵對情緒。(2)父母關系不和,對中學生的心理傷害很大,他們有被拋棄感和憤怒感;并有可能變得抑郁,敵視,富于破壞性……會認為是父母給自己帶來并制造了痛苦,從此憎恨父母。
人際關系問題,已經是影響學生成績和學習狀態的最大殺手。學生如果長期得不到父母、老師和同學的關愛,生活會變得非常壓抑、沉悶。感受不到生活和學習的樂趣,他就會變得暴力,通過極端的方式進行反叛、對抗,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往往這些同學的舉動帶給家庭、老師和同學的傷害也最大。記得2008屆4班有一個叫姚斌森的學生,初一時數學能考80分左右,人很胖,嘴也饞,爹爹奶奶很寵愛,父母經常上夜班,很少碰面,管理自然疏漏。人變得越來越懶,作業不做,成績自然就下降。老師談話,效果不明顯,后來叫家長來校。他感到沒面子,加上家長的教育方式簡單粗暴,引起對抗,在學校里就對打了起來,從此,無論老師怎么挽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經常曠課,上課擾亂紀律,甚至從窗戶爬出去,老師也不敢管理。否則,會和老師對罵,對打。這個學生后來徹底墮落了。從這個案例,我們反思,矛盾初始,教育方法的選擇非常重要。
三、青春期心理問題
1.情緒方面:青春期是人由童年到成年的“過渡期”,情緒不穩定,情感既豐富又脆弱。遇到一些刺激就表現為愛哭、愛笑,喜怒無常;易急躁、易沖動;過度焦慮緊張、自私、狹隘;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能力比較差,遇到困難容易灰心喪氣。調查表明:30%的學生有情緒方面的問題。
2.行為方面:一方面世界觀還不夠成熟,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行為能力等;另一方面又有強烈的自我體現意識,主要表現為好逞強、好與人爭斗、做事魯莽、不顧后果,逆反心理強烈,對父母或老師有較強的抵觸情緒。
3.個性方面:主要表現為任性,自尊心、好奇心特別強,過高估計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看問題片面,總把錯誤歸于別人,愛嫉妒他人。
4.異往方面:中學階段是人生觀確立的重要時期,學會和異往,在交往中認識異性,是中學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學生逐漸走向成熟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初中生處于青春的萌動期,對異性感興趣、有愛慕心理,對兩性關系意識蒙,喜歡通過看言情片或讀言情小說感受愛情。他們渴望與異往,但是在同異性相處時又感到害羞不自在、不能正確處理與異往、對與異往有誤解。有36%的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的成長、發育感到恐慌或害怕這說明他們還很不成熟。基于上述原因,中學生在人格上會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不容易和異性相處甚至可能產生心理、生理上的扭曲。2005屆有位男生,時值初三,青春萌動期,暗戀班級一位女同學,上課想,晚上想,成績直線下降,性格變得沉悶內向,總是不自然,心里總覺得藏著什么秘密,晚上回家房門緊閉,家長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知所措,尋求幫助無門,不敢聲張,害怕點穿這層窗戶紙,怕孩子想不開。更不敢帶孩子去尋心理醫生,怕孩子接受不了。當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想要打開孩子心中的結,必須先取得孩子的信任,于是我主動接近孩子,先建立好師生關系,使孩子不知不覺中對我有好感,慢慢地試著去溝通一些問題,學習方面的,生活方面的,講一講老師年輕時的學習生活,早戀過,后來怎么處理的,告訴他早戀很正常,暗戀人人都會有,沒有什么好害羞的,就好像青春期男孩要變聲,女孩要來月經,我們的談話在非常調侃的輕松地語氣中進行,是非正式的師生談話,很有效。家長后來說:“老師啊,我終身感謝你,你幫我們家長解決了天大的難題。”是啊,人人都為父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都不愿意和父母多交流,而老師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們不光要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和家長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因為這比教學生知識更有效果,更迫在眉睫。
篇2
(1)專業設置定向符合區情和社會經濟發展潮流。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們就將專業定向在信息產業上,進而將學校更名為北京市信息管理學校。當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管理。我們借助海淀區的高新技術力量最先涉入這個領域,與北大方正的前身(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王選教授所領導的漢字信息處理室)合作,為他們培養出第一批激光照排人員。在印刷業結束鉛與火、開創光與電新紀元的飛躍中,我們的畢業生用他們的熟練技能作出了重要貢獻。這正是我們在調研的基礎上請了一批專家學者進行分析,摸到產業結構變化的脈搏,使學校專業正確定向于信息產業的結果。
(2)“四同步”辦學宗旨保證學校不斷提升。“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同步、課程開設與科技發展同步、教學設備與硬件換代同步、人才培養質量與人才市場需求同步”,是我校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辦學指導思想,它保證了學校工作與社會需求動態發展的一致性。隨著社會的前進,人才的標準不斷提升,這對學生的就業十分有利。
(3)“四認識、四學會”是學校對學生成才的追求。“認識社會、學會生存;認識職業,學會創造;認識合作,學會關心;認識自我,學會發展。”作為職業學校的學生,必須有生存的能力,具有必要的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有過硬的職業技術技能。畢業即頂崗,無需再培訓,在崗位上既要平凡工作,又要有創造性,有團隊意識,善于協作,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和全部的聰明才智。我們的畢業生憑借良好素質基礎,堅持學習和工作,已有一大批人獲得了大專、本科學歷,還有的獲得了碩士學位,在工作上也創出了佳績。
深化改革,堅持以就業為導向
職業學校辦得成功,要得到用人單位認可,由社會作出評價。隨著新技術的涌現,人才需求規格不斷提高,要趕上用人標準的尺度,學校只能走也必須走深化改革的路,以就業為導向,培養職業崗位需要的人。
進行專業課程整體改革,打造精品專業。從2000年開始,學校啟動課程整體改革,對專業面向的崗位群及具體崗位進行能力需求分析,并采用了與華為3COM公司和思科公司合作的方式,從企業直接獲取用人標準的重要信息,進而制定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保證了培養目標準、培養方案實。課程具有綜合化,課程結構呈模塊化形式,既有能獲得通用能力的文化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的寬基礎模塊,也有能獲得專門能力的專門化課程模塊,還有滿足學生個性發展的選修課課程,各門課程均與崗位能力要求對接,該方案為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個人發展需要提供了必要保證。學校同時出臺了學分制管理辦法,以使培養方案得以實施。
借助企業力量建設高水準的專業實訓基地。職業學校實訓基地的建設是專業建設的突破口,是培訓技能的大事,也是以就業為導向的具體體現。我們一直緊密關注企業、行業的需求,培養他們需要的人才,在建設實訓基地的過程中,在先進理念的指導下,與企業合作建設的實訓基地,具有鮮明特色:
真環境:與企業的工作環境要求完全相同;
高水平:設備先進、現代,國內一流并與國際接軌;
實用性:集學歷教育、專業人員培訓、技術資格認證等為一身;
完備性:有配套的實訓項目內容、實訓指導書和教材;
推動性:推動學校教學法方法改革、教材建設,形成了雙師型教師隊伍。
實訓基地建設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標志之一,也是進行就業教育,讓學生獲取職業能力的主要場所,學生經實訓基地培訓后走上工作崗位,猶如換了一個車間,并立即勝任工作的要求。
符合職教規律的項目教學法得到廣泛應用。將一名學生造就成一個職業人是通過每一個45分鐘的學習和訓練后累積而成,完成這步步的遞進,我們教師運用最有實際效用且符合職教規律的項目教學法進行教學,即將職業崗位群的需要、課程要求和學生的實際結合在一起,把教學內容分成若干個“教學項目,通過完成項目規定的具體任務達到教學目的,每個任務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與實際生產、經營活動有直接關系,在完成過程中能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在一起,能使學生有足夠的自主學習親身體驗的機會,完成后有明確具體的成果展示。”這種教學方法將“教、學、做”三位一體,創造出了“課堂亦公司”的仿真模擬情景,在課堂上就要完成實際的生產任務,在其中,學生不僅理解和把握課程要求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而且了解、掌握了企業實際生產過程,使學生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縮短了學校專業課教學與職業崗位群需求的距離。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大大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有效地培養起學生集體協作精神,使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隨著一個個任務的完成,一件件作品的誕生,學生不僅收獲了成功的喜悅,更激發出他們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和探求未知世界的欲望,進而一步步地向著職業需求的標準邁進。這樣的教學效果良好,學生反映強烈,深受他們歡迎。
核心課程的校本教材脫穎而出。教材是學生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主要媒介,要靠它連接學校教學和企業的生產實際,要做到以就業為導向,必須具有既符合我們學生認知特點與規律又和生產實踐需要緊密結合且突出動手能力訓練的教材。我們利用3年時間,借鑒“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教學項目設計的方法編寫出一套12本的校本教材。2005年5月,首批推出的7本中有5本在北京市中等職業學校校本教材講義的評選中獲一、二、三等獎,占全市獲獎總數的1/8。這些教材體現了知識技術新、與生產實踐聯系緊、學知識練技能于一身、學了就能用的特點。學生易懂好學,老師教得順手,學和教都落在了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實處上。
德育為首,學生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加強職業技能訓練”是教育部對職業學校的重要指示,也是學生就業立足社會之本。我們在辦學中將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讓學生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實現我們的“四認識,四學會”。努力使教育活動與學生實際相結合、與專業技能訓練相結合。通過開展制作“電腦報”比賽、“班級網頁制作”評比、“動畫短劇”制作、“班級文化手冊”、“標書”、“文明報”、“禁煙報”等競賽活動,使學生的職業道德和思想素養得到升華。在活動中他們也樹立起“我能我行”的信心,形成了認真勤奮的學風,培養起自覺自律的習慣,創設了文明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2002年8月教育部主辦的全國“神州數碼網絡杯”計算機技能大賽網頁設計與制作比賽中,由5人組成的北京代表隊中有3名我校學生,他們獲得了一個一等獎、兩個二等獎的優異成績;2004年在北京市職業教育技能競賽計算機網絡管理員比賽中,我校有8名學生闖入決賽,并得到了包攬前6名的好成績。
雙師型教師隊伍迅速成長
篇3
關鍵詞:醫學人文;醫學生;大學英語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隨著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對健康、疾病的認識,對生活的追求有了變化,患者及其家屬對醫療服務水平的要求與日俱增。過去以疾病為中心的生物醫療模式下,技術與人文疏離,有的醫生眼里往往只有“病”,對患者的感受缺乏關注,態度冷漠,患者就診感受不良。對于醫生來說,每天枯燥的重復性勞動、長時間的體力消耗、棘手的醫學難題,都會影響心情和對患者的態度。再者,由于醫療工作的特殊性使醫患雙方掌握的信息不對等,醫患之間的“失語”,導致醫患糾紛越來越多。因此,醫學學科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重構醫學職業精神和倫理道德規范,構建和諧醫患關系成為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熱點議題。
英語在醫學生未來職業、生活中,進行學術交流、醫患溝通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受醫學教育人文回歸的啟發,我國醫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該注重人文性,使語言的教學更貼近醫學生未來的職業和生活,使語言作為媒介與社會、文化、歷史等結合,為醫學生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和工作空間。
一、大學英語教學應兼顧醫學生的職業需求
作為醫學院校的英語教學兼具有職業取向和學術取向,既要保證英語作為交流工具的特性,又要為醫學生未來職業特性的人文素養作準備,為醫學生更好地服務社會奠定基礎,培養有知識有文化的明日醫生。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由于種種原因,教學內容過于強調體現學科知識體系,常常出現學習內容脫離社會生活、與社會生活疏離的情況。確實,學校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學科知識體系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只是考慮學科知識體系,那就顯得片面了。在社會生活知識含量不斷增加、教育逐漸終身化,在學科知識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日益密切的今天,教學內容貼近社會生活顯得更加重要。
時至今日,技術革新帶來的全球化發展,使得我們的大學生在中學階段已經打下了十分堅實的英語基礎,普通交際已經不在話下。那么,他們現在對英語的需求就不再滿足于普通的交際交流,而是能夠應用英語順利閱讀并正確理解醫學專業的原版教科書、國外期刊、會議文獻以及其他參考資料,須要應用英語聽懂專業會議、進行學術發言,為將來的職業作準備,這比閱讀一般英語文章和書籍困難得多。
語言使用的目標情景和需求是確定語言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方法的合理前提。學生的水平在變,需求在變。我們英語教學的職能也得隨之而變。因此,早一點未雨綢繆,早一點作好準備,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兼顧醫學生未來職業需求,勢在必行。
二、從語言的人文屬性出發,強調語言的使用
21世紀醫學科學迅猛發展,國際醫學交流日益增多。在中國工作、生活的外國人越來越多,意味著醫生面對的國外患者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醫學院學生具備更高的英語語言交際能力,英語水平不能僅限于打招呼、寒暄、指路 ,而是要問病史、診斷、治療、書寫病歷等,要能用英語直接從事自己的專業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交往能力。
因此,醫學生的大學英語教學不可能仍然局限在詞匯語法的教學,語言學科的特點在于語言的使用,應該注重課文整體理解,引導學生用英語“認知”和“表述”,通過使用語言表達一定意義。不應過分強調語言的規范和技巧的準確性,而應強調語言的實際使用,突出語言的人文主義思想。赫爾德認為:語言是心靈的自然的稟賦,唯有語言才使人成為人性的;語言與思維不可分離。語言不是一般的工具,具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薩皮爾和霍爾夫認為語言不僅是交往的媒介,而且形成認知以及使每個社會格局獨特的宇宙觀;“真實的世界”在最大程度上建立在群體的語言習慣之上。語言反映和限制思想,語言的認知領域是直接與文化相關聯,是影響文化行為的。也就是說,語言承載著文化,文化通過語言來溝通和交流。
所以,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把語言不再看作是簡單的言語表達,而是一種借助于視覺或聽覺的語言材料,在頭腦中建構意義的一種主動、積極的過程,既是人認識世界和理解生活的一種方式,也是了解他人的途徑。幫助學生在理解字詞、句子的基礎上,體會作者如何使用文字,從文字中讀出作者意圖,運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話語意義和話語呈現的過程,幫助學生通過對課文整體剖析而揭示出一般的語言表達規律或獨特的意義,逐漸過渡到用英語來“認知”和“表述”,逐漸改掉常見的中式思維習慣,從而準確地表達心中所想,為將來有效地進行職業跨文化交流作準備。
三、在語言教學中促進社會化發展,強化人文技能
醫患關系日益緊張,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缺乏良好的醫患溝通引起的。因此,在教學中促進醫學生的社會化發展,提高醫學生的溝通能力,強化人文技能十分必要。
人的社會化是指個體形成適應社會的人格并掌握社會認可的行為方式的過程。人類所具有的語言能力是人類個體接受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條件,語言是客觀事物在人的大腦中形成的表象、概念和思想的外部表現,是人類表達思想和感情所使用的工具和符號。人類只有借助口頭、書面、手勢等語言形式,才能彼此傳達信息,交流思想。言語信息的理解和產出需要社會文化心理過程的參與,缺少社會心理表征的語言學習活動是不完整的語言學習過程。
學校是專門為社會化目的而設定的學習機構,學生在學校、課堂里在與他人交往互動的過程,實際就相當于在社會大舞臺上扮演一定的角色,能否將戲順利演下去,也就取決于每個人能否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維果斯基理論認為語言是介于社會和人類功能的社會心理發展層面最重要的聯系。因此,在他的理論中,學習是社會化的行為。維果斯基認為語言學習屬于文化的發展,思想與語言是密切結合在一起的,而語言中包含社會經驗,因此思想和語言均受到社會因素的影響 。這就是說,在語言學習中,在與他人進行語言交流中,在合作和共同活動過程中,能促進人的社會化發展。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參與社會交際的結果。
學生在校生活相對來說比較單純,親歷“事件”有限。課文作為生活世界的摹本,為學生理解生活世界提供了條件,對課文的理解是一個主動的再體驗過程,加上英語課堂的多種教學組織形式,比如分組教學、開放課堂、協作教學等,促進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承擔角色,進行交流討論,為學生提供了了解別人也讓別人了解自己的機會,使得學生能夠主動地運用更廣泛類型的言語行動,更靈活有效的方式實現自己的交流意圖,從而強化人文技能,為今后良好的醫患溝通作準備。
四、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傳統人文精神
人類社會在發展和進步中,存在許多共同的觀念,就當前的人文觀念而言,如尊重人的生命,維護人類的尊嚴等都是一致的。但因各自的環境、文化、歷史的不同,也存在許多認識上的差異。
現行的大學英語教材均是以西方文化為背景編寫的,主要是介紹英語國家的傳統習俗、風土人情、價值觀念等。幾乎不涉及中國傳統文化內容,致使學生缺少了學習用地道英語表達中國文化的機會。
大學英語教學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是指處理文化差異的能力,是個體所具有的能夠處理跨文化交際中的關鍵問題的內在能力,如文化差異、文化陌生感等。如果學生連兩種語言文化的差異都不清楚時,何來處理文化差異的能力?針對這一現狀,教師必須擯棄傳統的按部就班,完全按教材內容設置進行教學的理念,要根據學生的具體需要適當補充相應的中國文化內容,是學生的民族文化知識與西方文化知識的儲備同步得到加強。提升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中西文化的融會貫通。
醫學是以人、人的生命、人的健康為服務對象的,作為直接面對人的科學比其他科學更強調人文關懷。中國自古以來就不缺人文傳統,“人文”二字最早見之于《易經》“關乎天該,以察時變;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里的人文,是指教化,是指文而化之的意思 ,也就是用人的美德去影響人,感化人,讓人的境界得到提升。唐代孫思邈在《大醫精誠》里勸戒醫者“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宋代林通的《省心錄》、明代陳實功的《醫家五戒十要》等醫學經典都在勸戒醫者保持“濟世救人、仁愛為懷”的品質。盡管醫學發展歷史的早期科技并不很發達,但那時的中國已經形成了樸素的融自然醫學和人文科學于一體的醫學科學。所以,將中國傳統人文精神與大學英語教學交融和滲透,引領學生在母語與英語兩種語言文化的對比學習中,審視反思自己未來職業的使命,更能感染學生熱愛生命、尊重生命,使學生更加自律,從而對生活和工作更加負責。
“至重惟人命,最難確是醫”。人世間生命最可貴,而醫生則是人類健康的保護者,擔負這樣神圣的使命,當然是最難的,不僅要有精湛的回天之術,還要有拳拳割股之心。所以,作為醫科院校的教師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要將人文精神融匯于教學之中,使語言的教學更貼近醫學生未來的職業和生活,為醫學生提供更廣闊的交流和工作空間。
參考文獻:
[1]謝利民,鄭百偉.現代教學基礎理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汪大昌.普通語言學綱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3]黃淑娉.文化人類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尹洪山,康寧.語言社會化研究述評[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9,(5).
篇4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人群 乞討者 施舍行為
中圖分類號:C91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1-
一、乞討者的背景研究
乞丐問題是現今我國頗受關注的社會問題,在城市的繁華街頭、學校附近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幾乎都有乞丐行討,同時也引起了社會大眾的關注。如今人們對那些乞丐越來越無動于衷,甚至避而遠之。是什么導致這樣難堪的局面?社會大眾對乞丐的態度是決定施舍行為的重要依據,施舍行為是一種助人行為,即對有困難的人給與物質上的幫助,并不期望回報,這是親社會行為和利他行為。
近年來對乞丐的管理和權利認可問題引發了諸多研究者的思考和調查,他們也提出了很多有關乞丐的分類,部分觀點將乞丐分成兩大類:一是“原生型乞討”,這類乞討人員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或勞動機會、個人或家庭遭遇天災人禍卻又缺乏社會救濟,只能通過乞討行為以獲取生存資源,此類乞討者只占總數的4%;二是“職業型乞討”,還可以分為三類:好逸惡勞型、工具型、幕后操控型。
大學生對乞丐的態度代表著先鋒群體對邊緣群體的關懷和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轉型時期新的道德和價值導向。但是,大學生是一個無自主收入的群體,他們雖然即將進入社會,但是畢竟和社會人群還是存在一定的差別,他們究竟是怎么看待這一群體的呢?究竟是什么因素導致了不同的施舍行為呢?梅光耀等研究了大學生群體的利他主義與對待乞丐態度的相關研究,研究表明大學生群體內部存在對待乞丐的差異性。那么,大學生整體和社會人群之間是否同樣存在著對乞丐施舍行為的差異性?這種差異的來源又是什么?這里的社會人群是指有一定自主經濟收入,有收入支配權的社會人士。
由于研究對待乞丐態度和施舍行為差異的文獻十分缺乏,目前這一領域還很少有研究人員涉足,因此,本次研究在公共場所對流動人群做了一次預調查,通過開放性的訪談獲取大量的信息。經調查發現,人們通常將乞丐分為四類:老人、殘疾人、小孩、青壯年(健全),對原生型乞丐和職業型乞丐的劃分是很不清楚的,因此,本研究決定基于實際,將研究的乞丐類型限定在老人、殘疾人、小孩、青壯年(健全)這四類,假設大學生與社會人群對不同類型乞討者的施舍行為存在差異,同時假設大學生與社會人群對不同類型乞丐的施舍態度存在差異,據此自行編制《武漢地區大眾對各類乞討者的施舍行為調查問卷》。
二、研究方法
在武大教學樓內隨機選取武漢大學各年級各專業大學生60人作為大學生樣本,在武大至街道口附近的各商場、街道、居民區等隨機選取社會人群60人作為社會人群樣本。并自編《大眾對對不同類型乞討者的施舍行為和態度問卷》。問卷共10道“是否”選擇題,其中1、2題為測謊題。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在武漢大學大學生中隨機發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8份,其中男25份,女23份。在武漢大學附近各商場、街道、居民區等處,通過隨機發放問卷、與人訪談后代填問卷等方式共完成問卷60份,其中58份有效,女20份,男38份。數據使用SPSS 13.0進行統計。
三、研究結果
(一)大學生與社會人群對不同類型乞討者施舍行為比較
以上數據屬于分類相互排斥、觀測值相互獨立的計數數據,符合χ²檢驗條件。對其進行分層χ²檢驗。OR(老人)=1.753,OR(殘疾人)=0.813,OR(小孩)=1.220,OR(青壯年)=0.704。從數據看,大學生和社會人群對小孩、殘疾人、青壯年的數據十分接近,小孩和殘疾人的數據統計意義不大。一致性檢驗結果χ²=3.097,P=0.337,表明不同層間OR值沒有顯著差別,層間同質。分層檢驗χ²=0.094,P=0.759,表明除去乞丐類型的分類,大學生與社會人群間沒有顯著差異。OR(總)=0.920,即大學生與社會人群的施舍行為比例約為0.92。
(二)大學生與社會人群對不同類型乞討者態度比較
對其進行分層χ²檢驗。OR(老人)=5.833,RR(同情老人)=1.667,OR(殘疾人)=1.433,RR(同情殘疾人)=1.112,OR(小孩)=2.883,RR(同情小孩)=1.682,OR(青壯年)=0.799,RR(同情青壯年)=0.883。從數據看,大學生和社會人群對老人和小孩的態度數據的可信下區間超過1,具有統計學以意義。一致性檢驗結果χ²=10.848,P=0.013,表明不同層間OR值有顯著差別,層間不同質。即大眾對老人、殘疾、小孩和青壯年的態度有顯著差異。分層檢驗χ²=13.698,P=0.000,表明除去乞丐類型的分類,大學生與社會人群對乞討者的態度有顯著差異。OR(總)=2.188,即大學生與社會人群的同情比例約為2.188。
(三)大學生不同類型乞討者態度與施舍行為比較
從表1和表2中看出,大學生對不同類型乞討者的施舍行為頻數低于同情頻數,分別對四組數據進行四格表χ²檢驗。大學生對老年乞討者態度行為比較表如下:
Χ(老人)=9.685,單側顯著值為0.003.Χ(殘疾人)=13.023,單側顯著值為0.000.Χ(小孩)=6.749,單側顯著值為0.008.青壯年數據差異太小,不具統計學意義。大學生在面對老人、殘疾人、小孩三類人群乞討者時,其施舍行為頻數都少于其表示同情的頻數,具有統計學意義。
(四)社會人群不同類型乞討者的態度和施舍行為比較
從表1、表2中看出,社會人群和大學生對不同類型乞討者的施舍行為頻數都少于或等于其表示同情的頻數,分別對四組數據進行四格表χ²檢驗。Χ(老人)=3.068,單側顯著值為0.07.Χ(殘疾人)=1.530,單側顯著值為0.17.Χ(小孩)=27.626,單側顯著值為0.000.青壯年數據顯示無差距。
大學生在面對老人、殘疾人乞討者時,其態度與行為不存在顯著差異。但面對小孩時,其施舍行為頻數少于其表示同情的頻數,具有統計學意義。從與圖1的比較可以看出,在每一組數據中,社會人群的同情頻數與施舍行為頻數都較大學生的數據少。χ²檢驗的結果也能支持社會人群的態度和行為更為一致。
四、討論
(一)大學生與社會人群相比更同情乞討者,卻不會有更多的施舍行為
有人認為大學生作為一個高素質群體會體現更多的助人行為,但本研究顯示在情感上,大學生更同情乞討者,但在施舍行為上,大學生并不會多于社會人群。在預問卷中發現,大學生對同情的理由上解釋各異,有些甚至非常地理想化。而社會大眾的同情與否評價標準基本都是有無勞動力。在更同情的基礎上大學生的施舍行為與社會人群不存在差異。我們分析,主要是由于無自主收入影響大學生施舍乞丐行為。在預問卷中發現,有近1/4的大學生被試在解釋施舍乞丐的原因的時候提到“自己無自主收入能力”這個因素的影響,他們認為自己并不是有足夠的權利將錢隨便贈與他人,即使同情乞丐,但是在是否會施舍乞丐的問題上,會考慮除同情以外的因素――自己是否具有經濟實力養活自己的同時施舍別人錢財。然而,對社會人群的開放性問答分析中,只有極少數的人表示會考慮收入因素是否影響施舍乞丐的行為,可見在社會人群中,自主收入因素并不被作為影響施舍行為的因素。
(二)大眾態度:看起來可憐不一定值得同情,同情不一定要施舍
對于一個身體狀況、經濟狀況比我們差或是突然遇急的人,我們都會產生同情心。但越來越多的對職業乞丐的曝光使得我們對這個群體有了復雜的態度。大家在同情之前都要先判斷這個乞丐到底是不是真的乞丐,他是真的可憐還是以此為樂用此賺錢。在判斷的過程中,大家有了一些一致的意見,比如我們文章中對乞討者的分類。由此,同情與施舍行為更為分離。這一點在小孩類型的乞丐上具有顯著性差異,大眾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有感情的人,同時又是不受騙不損害自己利益的人。
(三)乞討現象誰負責
在大學生樣本中,有近2/5的被試將乞丐存在的原因和救助的責任歸因到政府,認為乞丐的出現本身就是社會制度不完善的后果所致,國家有責任救助乞丐和杜絕乞丐的產生,社會人群樣本中只有很少的被試將責任歸咎于政府,而有近一半的被試將責任歸因于乞討者個人和其家庭。在對不同的乞丐類型的不施舍行為解釋上大學生與社會人群也存在著差異,有絕大部分的被試不會施舍給青壯年(健全),這些被試解釋原因時,他們認為這樣的人可以自己憑勞動力賺取收入,不應該受到資助,只有部分被試認為青壯年多通過行騙手段假裝自己受害,不值得可憐,因此不會給予施舍;在對不施舍小孩的解釋上,大學生和社會人群基本一致,認為小孩是受大人指控的;然而,在對老年人和殘疾人乞丐的解釋上,大學生和社會人群態度基本相同的歸因統計值較低。認為生理原因是顯而易見的。
本實驗也存在一些問題,作為社會心理學研究而言,采樣較少,而且社會人群構成復雜,不能保證收集到的樣本的同質性。而且由于我們的研究地在武漢,結論的推廣也還需驗證。
五、總結
綜上,大學生和社會人群在施舍行為上無明顯差異,而大學生在態度上更多地同情乞討者。大學生對待乞丐的同情與其施舍行為間有顯著差異,相比之下,社會人群行為與態度間差異較小。
影響兩者施舍行為發生的因素是多元的,還需進一步研究探索;而現在社會上的欺騙現象,也使得同情變得復雜。大家更傾向于在感情上表示同情,而為了保護自己不受欺騙而在行為上不作出表示。本研究將大學生和社會人群進行比較,考察同情性、施助行為與大眾對社會欺騙的反應和態度,希望能對該領域內的研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王保慶、徐芳、姜懷忠.當前我國社會乞討現象的調查與思考.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32)
篇5
學生會秘書面試題如下1.為什么選秘書處?
我對秘書處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知道了它的基本工作內容,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我認為我具備了秘書處所要求的能力,我喜歡這樣的一份工作,我也堅信我能干好這份工作。
2.對秘書處有什么認識?
經過短暫的了解,我知道了秘書處的工作包括...... 它是學生會的樞紐部門,是學生會開展活動的平臺和服務機構,是促進學生會整體工作順利運轉的中樞。
3.對秘書處發展的淺談
因為秘書處的工作比較多,多方面都有涉及。我想通過明確分工,確立重點來突出秘書處的工作重點。通過舉辦各部門協調會,學生會工作交流會等一系列的活動,加強秘書處的樞紐作用,協調各部門的合作。建立嚴格的部門分工體系,完善規章制度,更好的起監督作用,確保學生會健康運行。
學生會秘書處負責哪些工作?
一 負責處理學生會內部日常事務,負責各種文件、報告、條例的起草、打印、登記、分發工作;做好各種工作會議的通知及準備工作;建立并管理學生會干部檔案,管理保存學生會各種文件和檔案資料;購買、管理、保存學生會工作用品。
二協調學生會各部門的工作,積極配合參與各部門的活動,了解各方面工作信息,在學生會工作 中在主席團及各部門之間起到聯絡、協調作用。擔當學生會的“管家”和開展工作的“劑”般的作用。
三擔任學生會內部綜合協調并承擔學生會整體形象的部分宣傳工作,維護監察各辦公室的衛生、工作秩序等,完成主席團交辦的其他工作。
學生會經典面試問題
1、你高中階段有沒有擔任什么職務,這些工作對你影響?
2、談談你對自己的認識?
3、既然你想入學生會,那你對學生干部有什么認識?
4、你進學生會的目的是什么?
5、你對學生會的理解和認識?
6、如果你進了學生會,怎么處理好學習和工作,干部和學生的關系?
7、談談你曾經組織或參加活動的經驗和教訓!
8、對你影響最深的一句話,競選格言?
9、你能給學生會帶來什么新的元素?
10、學生會的工作可能會與學習發生沖突,你該怎么處理?
11、你對這個部門有什么想法 ?
12、你認為這個部門的主要職能是哪些 ?
13、當意見不統一時該怎么辦或者說比如說有活動然后你又有課,你需要逃課不?
14、談談你心目中的大學生活?你設想的如何度過你的大學生涯?
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要看看這個學生是否認真想過自己的未來,是不是一個對自己負責,有思想的人,團組織要的人一般要思想性,責任心,從這個問題中可以分析出來!
15、談談對你影響最深的一句話,一個人?
這個問題是個經典的問題,當然答案很多都是固定的了,都喜歡回答名言名句,如果是回答名言的,那么請他解釋下為什么?就是要看看他是否真的了解這句話,是否真的有深刻的認識!如果是圖表面華麗的,一眼就可以看穿, 影響最深的一個人,就是考察他是否有理想有抱負,有感恩的心,這類問題要深入問,不是回答一下就可以了,要多問他為什么?那么真假自辯了!
16、你是否有過失敗?你是怎么看待這些問題?
這個問題是看他是否有深刻剖析自己,對事物是否有獨特和正確的認識
17、談談你自己的性格,優點和缺點?
考察他是否對自己有真實而客觀的認識,是否敢于剖析自己,通過前面幾個問題可以大致了解他,通過這個問題就是看看他對自己和你對他的認識有什么出入,可以看出他是否敢于面對自己!也是考察責任心的
18、你進入學生會后會怎么做?
這個問題考察新人是踏實還是浮漂,看看他對自己定位是否準確!正確的回答應該是:先了解我的部門,了解我的大學,然后融入進去,踏實努力,力圖求新,成就別人同時也提高自己
篇6
大家好!
很榮幸我能參加此次競選,首先,我想代表今天參賽的選手對各位老師、各位同學表示
感謝,謝謝大家對我們的關心和支持。
2001年考入這所學院后,我在保證自身學習的同時,積極參加學院各項活動并在其中起到
很好的帶頭作用,熱心幫助同學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些人取得了較大進步。一年來,
我漸漸成長為班級的學習先鋒,也成為生活部的優秀干事。這些都是我來此競選的優勢。
我想竟選生活部部長。今天的競選大會,在競選演講中,同學們說到學生會應該做些什
么,同時也說到可以做些什么,并信心百倍地承諾要使同學們獲得什么。這一切使我感受到
青春的活力、奉獻的精神、可敬的勇氣。同時,我也將在這里說出自己對學生會工作的認識
和
學生會首先是培養人文經驗的場所
人與人的直接交往卻不可或缺。各種社會關系中,師生情,同學情都彌足珍貴,因為每
一個人都是一本書,都有一段滄桑,都有一個使命,都有一個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大家會
互相幫助,而學生會提供這樣的幫助。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學生會的日常工作中學到求實精神
,在對困難處理中,學會人格的偉岸,在相互交往中學到道德的執著,在活動中學到工作方
法。
學生會感受時代脈搏的觸角
現代社會進入知識、經濟、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征是:它改變人們的
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考方式,這一點現在已經充分體現出來。,只有那些感受到時代跳
動的脈搏的人,才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盡管目前我的能力有限,但我堅信腳無法到達的地
方,眼睛暫時看不到的東西,思想可以達到。能和時代共同思考的人終究可以跟上時代的步
伐。雖然土地是無邊無際的,但它在你的腳下,前途是無限的,這就是學生會的價值,因為
,組織的價值不在于存在的長度,而在于把握時代,認識時代,思考的深度和接觸的廣度。
學生會是釋放個體與群體能量的組織
學生會存在的意義就是她具有釋放每一個莘莘學子的能量的機制。
水本無波,相蕩而起漣猗,石本無華,相撞而起火花。能量在相蕩相擊中釋放,學生會
創造性活動就是這種結合最好方式,使個體和群體能量迸發出來。師生們可以看到文化節的
紅火,迎新活動的親情,迎新春晚會的熱烈,都在充分體現學生會的組織作用。
我希望新一屆學生會會更好地完善這種機制。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想也是希望你投給我神圣一票的原因。
正如愛不釋手的項鏈是由一個個閃光珠寶串而成的一樣,學生會也是一個個可貴的價值
串聯而成,它串起前幾屆學生會閃光點,也會串起新一屆學生會閃光的珍珠。所以學生會的
每一個組成部分都是重要的,比如學生活部。
一年來,我對學生會尤其使生活不的工作有了很深刻的認識,能高屋建瓴的管理生活部
我堅信,憑著我的經驗和愿意與大家同舟共濟的精神,我今后的工作必將非常成功。
加上上次寫的
最后,我把下面的話作為演講的結束和新生活的開始,作為對大家的祝福。
最美麗的語言是,真幸運能和你共度美好的歲月。
最溫暖的語言是,無論天南地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關注你。
最甜美的語言是,我們永遠心心相連。
最可愛的語言是,我們共同努力去把握機會。
讓我們共同努力,在不同的崗位上把握機會,永往直前。
篇7
你好!
之所以寫這份申請書,來源于我來這所學校以來,學生會的學長學姐們對我無私的幫助,關懷。我也很想加入到這個無私的大集體中。
今年我考入這所學校了以后,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學生會大集體為同學們服務,為同學們著想的的高貴品質,并意識到了進入學生會中鍛煉自己,為讓自己早日融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的重要性。在初中的時候,我就是一個熱心幫助同學且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使一些人取得了較大進步。我工作積極,能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這些都是我的優勢。
我想競選的是安全部干事。在來到這個學校后,我總是聽到同學們說到學生會應該做些什么,同時也說到可以做些什么,并信心百倍地承諾要使同學們獲得什么。這一切使我感受到青春的活力、奉獻的精神、可敬的勇氣。同時,我也將在這里說出自己對學生會工作的認識。
學生會首先是培養人文經驗的場所
人與人的直接交往卻不可或缺。各種社會關系中,師生情,同學情都彌足珍貴,因為每 一個人都是一本書,都有一段滄桑,都有一個使命,都有一個夢想,為了這個夢想,大家會互相幫助,而學生會提供這樣的幫助。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學生會的日常工作中學到求實精神,在對困難處理中,學會人格的偉岸,在相互交往中學到道德的執著,在活動中學到工作方法。
學生會感受時代脈搏的觸角
現代社會進入知識、經濟、信息化、網絡化的時代。這個時代的特征是:它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和思考方式,這一點現在已經充分體現出來。,只有那些感受到時代跳動的脈搏的人,才能夠緊跟時代的步伐。盡管目前我的能力有限,但我堅信腳無法到達的地方,眼睛暫時看不到的東西,思想可以達到。能和時代共同思考的人終究可以跟上時代的步伐。雖然土地是無邊無際的,但它在你的腳下,前途是無限的,這就是學生會的價值,因為,組織的價值不在于存在的長度,而在于把握時代,認識時代,思考的深度和接觸的廣度。
學生會是釋放個體與群體能量的組織
學生會存在的意義就是她具有釋放每一個莘莘學子的能量的機制。水本無波,相蕩而起漣猗,石本無華,相撞而起火花。能量在相蕩相擊中釋放,學生會創造性活動就是這種結合最好方式,使個體和群體能量迸發出來。師生們可以看到文化節的紅火,迎新活動的親情,迎新春晚會的熱烈,都在充分體現學生會的組織作用。
我希望新一屆學生會會更好地完善這種機制。 這就是我們的希望,我想也是希望尊敬的老師能夠讓我入選學生會的原因。
最后,我把下面的話作為申請書的結束和新生活的開始,作為我對入選學生會的渴望和決心。
最美麗的語言是,真幸運能和你共度美好的歲月。
最溫暖的語言是,無論天南地北,我們無時無刻都在關注你。
最甜美的語言是,我們永遠心心相連。
最可愛的語言是,我們共同努力去把握機會。
讓我們共同努力,在不同的崗位上把握機會,永往直前。
此致
敬禮
相關文章:
三好學生申請書
篇8
計科系學生會是一個優秀光榮的團隊。在這支隊伍中大家之間相互學習,共同進步,雖然我們這個團隊存在一些問題但是我們每個人都很愛我們這支隊伍。在這一年的工作,我收獲了很多。
首先,使我進一步明白了有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在學生會這個為師生服務的團隊中,我們學生會起到的是一個服務的作用,對于老師,我們是幫助老師對同學們進行管理;對于同學們,我們學生會的存在是為了豐富我們的第二課堂生活,同時也是我們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在學生會中要想有所收獲就必須付出,只有更好的服務于師生才能有所收獲。在學生會這個團隊中,沒有付出是不可能有回報的,在學生會的這一年是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從“日常管理”到“組織活動”,從內部管理到與其他組織和團體的交往每一個環節和過程只有付出了,經歷了才能有所得。
其次,讓我進一步看清了自己,回首這一年的學生會的工作,是我進一步看清了自己。第一,自己缺乏做事的恒心,在整個學年中自己沒有持之以恒的保持自己在剛剛當上團副時的那種沖勁,面對學生會成員的不積極,自己也消退了積極性;第二,自己的領導能力有待提高,對于學生會自己沒有很好的去領導,一直處于一個類似于顧問(顧得上就問,顧不上就不問)的角色上;第三,對自己的角色認識不夠清晰,作為團副,不僅僅要處理好學生會內部的關系,還要協助好主席進行好日常管理,協調好主席團內部的工作;第四,自己有很強的偷懶意識,一直想著怎樣少干活甚至不干,對于這學期與金貿系合辦的團組織生活自己就沒有參與其中。
最后,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擴大了自己的交友圈。在自己擔任團副的這一年中,是一個不太愿意在公眾面前講話的人可以大膽的長在眾人的面前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一年中使我學會了代表一個團隊和組織與其他的團隊和組織進行交流,是我認識了許多不同專業和性格的人。
篇9
你們好!我叫XX,來自11級文學院對外漢語專業,我申請加入校學生會實踐部。
首先,對于學生會這個組織,我想先談談我的認識。學生會就是站在學生的立場上,組織和管理我們的平時的學生工作,是一個體現學生自主的組織。他規范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給同學爭取很多的利益。在這里,大家都是為了讓同學更好的在這個校園的生活、學習。這個就是我對學生會的大致認識。可能不是很全面,但是我希望可以有機會深入地了解學生會。
然后我想說說我對實踐部的認識。實踐部的工作宗旨是促進廣大團員青年投身社會實踐,培養青年團員奉獻精神和開創精神,使其在社會實踐中不斷充實完善自我,提高社會責任感和科學實踐能力。其主要職責是負責組織或者配合學校有關部門組織本校學生開展校內外的社會實踐活動。實踐部致力于策劃、組織暑期社會實踐,如“支教”“三下鄉”活動以及匯總各社會實踐隊伍申報(匯報)材料等。
再來說說我個人的資料好了。我是青協策劃部的理事,在此之前,我們部策劃和組織了一些活動,比如百科知識競賽和植樹活動。其中的工作細節包括植樹活動中與大龍山政府的交涉都是我們理事做的。還有!什么敬老院活動以及一些戶外實踐我都積極參加。所以我相信自己是有一定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其次應招聘要求,我說說我的學習。在上個學期,我的成績在班級排名前三,學習態度端正,所以我有必要向你們保證在工作中我能一直保持著積極的態度。
再者,我說說我、這個人吧!我呢,活潑開朗,積極樂觀。喜歡交朋友,到又有點靦腆,在與人第一次見面時是比較沉默寡言的,但我保證,沒過幾天,我就能與同事打成一片。
最后,我非常的希望我能夠有機會進入學生會的實踐部。因為我覺得這個是最適合我的位置。我也會盡我所有的能力去做學生會的工作,為同學們服務,同時達到鍛煉自己的目的。這也是我為什么如此希望可以進入學生會的原因。
假如我能夠加入學生會實踐部,我要進一步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質,要進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熱情,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情;要進一步提高責任心,在工作中虛心地向別人學習;做到有錯就改,有好的意見就接受,同時堅持自己的原則。
假如我能夠加入學生會實踐部,我將真正做到為同學們服務,堅持以學校、大多數同學的利益為重,認真完成學生會中的各項工作,保證工作的到位。讓同學們真正感覺到學生會為學生服務的宗旨所在。
我知道,再好的語言也只是說出來的,關鍵的是我們怎么去用實際行動去做。我會在以后的過程中一直用行動去說話。希望我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如果這次我沒能如愿,我會保持這份激情,在其他位置繼續用我的行動服務大家!
篇10
1.組織并參與每周的例會。例會作為一個與學生會全體成員交流的平臺,可以對一周以來學生會的工作情況進行了解,認真傳達上級旨意三年級班主任工作計劃,為我們下一步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據,使工作的開展更有針對性。同時可以加強部門之間的了解。
本學期學生會在團委領導下,實行對本系學生的民主管理,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現對我我在本學期的工作總結如下:
2.抓好學生會自身交流。本屆管理技術學院金融與貿易系學生會是在原金融系與原工商系學生會的基礎上重新組建的,這是第一屆。在組建之初面對的問題是多樣的。其中,學生會成員之間的交流破在眉睫,針對這一情況我積極主動與各主席團成員,部長交流,了解大家對自身以及工作的看法,促進原本不熟悉的成員之間的交流;另外,敦促部門定期舉行部門例會,加強部門凝聚力,在例會上加設“我眼中的XXX”環節,每期請兩到三名部長干事自我介紹并讓大家暢談對他的印象,積極提問。此環節氣氛活躍,對加強學生會成員的了解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做好對學生會日常工作和活動的督促。學生會的工作煩瑣,涉及面廣,效果直接影響同學門對學生會的看法。明確各部門分工,多了解,多檢查是本學期我對于日常工作的督促方法。在活動上,確立并實行了部門責任制,整個活動交由部門承辦,其他部門協助,活動的監督工作由主席團成員實施,并保留對活動的最終決定權。這樣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必要合作,也就避免了因權責不清所導致的工作上的推委。這種方式可以提高部門對于活動的了解,加強責任意識,同時也是對學生會成員能力的鍛煉。
在這個學期,學生會的工作已經步入了正軌,各項活動平穩有序開展,這離不開所有學生會成員的辛勤勞動,但也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何及時改進,這就是我下一步要做的。在下學期:
1.加強對學生會成員思想覺悟的引導。成員對學生會組織建設和工作方法不太理解,在開始的新鮮感過去后,工作上難免會出現懈怠;在下學期我將對學生會的每位成員(特別是干事)進行單獨的深入交流,擴大了解面,加深了解。并會組織學生會的全體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
2.敦促各部門制定并實施干事培養方案。本學期著重是對干事工作態度的培養,在下學期學生會工作主要的策劃實施將逐步交由部門干事來做,培養他們的工作能力。從中發現他們的閃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