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議范文
時間:2023-10-17 17:37: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建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禮儀教育 高職建筑專業學生 就業 影響
隨著城市發展和城鎮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設了土建大類專業。2015年,在廣西35所公民辦高職院校中,就有24所學校不同數量、不同規模地開設了土建大類專業,占全區高校的68.57%。盡管2015年中國建筑行業有些走下坡路,但建筑行業仍處于快速擴張態勢,未來10年中國建筑業仍將保持持續增長,建筑行業發展前景廣闊[1]。因此,高職院校建筑類人才在一定時期內仍將供不應求。
高職建筑專業畢業生的總就業率和協議就業率都較高,但就業質量還有待提升。影響就業質量的不單是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技能,還有就業指導工作及學生自身的綜合素質,其中禮儀修養又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擔任建筑專業學生輔導員,在工作中發現不少學生對禮儀知識了解甚少。一些用人單位反映,招聘時也會看中應聘者的禮儀。在實際工作中,建筑行業各崗位都要求守禮、講禮,注重禮儀修養的畢業生更容易找到工作、適應工作。
一、高職學校建筑專業學生禮儀教育現狀
(一)禮儀教育
禮儀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為了維系正常生活秩序、互相尊重而約定俗成的,共同認可的行為規范。日常禮儀可分為形象禮儀、言談舉止禮儀、社交禮儀、商務禮儀、應聘禮儀和涉外禮儀等類型。
禮儀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禮儀理論知識的傳播、禮儀文化氛圍營造和禮儀實踐。禮儀教育在凈化社會風氣、提高公民道德素質、構建和諧穩定社會方面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禮儀教育還承擔著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2]。
(二)高職學校建筑專業禮儀教育現狀
整體來看,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得到了高職院校的充分認可,一些高職院校開設了禮儀課程,或在《就業指導與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增設禮儀教育模塊,即使沒有開設禮儀課程的高職院校也會關注學生的禮儀缺失行為,在對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管理中強調禮儀。
禮儀課程在幾個特殊職業的專技人才培養中已經開展多年,比如旅游、管理、經貿等特別注重人際交往和溝通的職業,并逐步擴大并滲透到其他的與人際交往相關的職業,比如法律、醫療等行業[3]。但目前工科類高職院校的職業禮儀教育,特別是制造類、建筑類還不是很成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①教育觀念滯后,少部分教師并沒有意識到要對學生進行必要的禮儀教育;②課程設置隨意性大,內容不全面,沒有針對制造類、建筑類專技人才。③缺少師資,從事禮儀教學的教師多是思政教師、輔導員,大多沒有經過專門的禮儀培訓;④禮儀教育途徑狹窄,部分學校和教師開展禮儀教育僅限于講座、培訓;⑤禮儀教育的評價機制不完善,以授課教師考評為主,缺少情景考核和學生在校禮儀表現的記錄、測評。
(三)高職生渴求禮儀教育
由于傳統應試教育、生源質量的影響,高職學生的禮儀素養相對較低,而社會對專技人才的綜合素質、禮儀要求越來越高,高職學生普遍感受到禮儀知識、培訓的不足。以往研究表明,很多高職生從自身出發對禮儀修養的提高有需求,并對禮儀教育歸入學校課程有很大期盼。對于問題“你有加強自身禮儀修養的需求嗎?”72%的高職學生選擇有需要;對于“你認為有必要把禮儀教育列入課程教學嗎?”66%的學生認為有必要把禮儀教育列入課程教學 [4]。
筆者在與學生接觸中也發現不少學生很渴望學習禮儀知識,有的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還會電話詢問筆者和領導吃飯如何敬酒、怎樣旋轉餐桌等禮儀問題。
二、建筑行業禮儀
(一)從建筑行業崗位職責看禮儀要求
建筑專業高職學生,主要就業去向是各類建筑公司,從事的崗位很多,如施工、資料、安全、質量檢測等,這些崗位都要求畢業生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較強的適應能力、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要提高職業道德、人際交流能力,加強禮儀素養是重要的一課。
例如施工員,工作內容有測量放線、識圖、組織施工等,需要面對不同的人。想要做到讓工人心悅誠服接受你的管理,讓領導認可你的能力,就要樹立起良好的自身形象,少抱怨,與工人、監理業主交接時注意尊重他人、文明用語、儀態自然、文明用餐、控制飲酒等。
例如資料員,主要負責項目資料、圖紙等檔案的收集、管理等。資料員的專業素質決定了建筑技術資料的全面、完整、真實、有效的程度[5]。禮儀方面要特別注重按時收集、記錄,不私自傳帶檔案,保持辦公室、資料的干凈整潔,謙虛好問等。
篇2
筆者在對欽州學院2011級學前教育專業學生141人的調查中,問及關于畢業后想從事什么職業時,有111名學生選擇的是教師,只有30名學生選擇的是教師以外的職業。說明大部分學生對教師職業熱愛并充滿信心。熱情和信心是學習成功的主要因素,有了這些,音樂基礎課程就有了內在發展的動力。學前教育就業前景為音樂基礎課程發展帶來希望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已經歷史性地進入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的教育階段,然而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同時,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相比之下,學前教育專業就業環境較為寬松。一方面,由于從中央到地方對學前教育的重視,學前教育由城市普及到農村,這就為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提供了更廣闊的前景;另一方面,學前教育人才的產出,尚未滿足社會的需求。從目前來看,與眾多專業就業情況比較,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列為就業前景的“金牌專業”[4]。據調查,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開班以來,為社會輸送了學前教師近300人,每年就業率均排全部專業的前茅。2006—2011年,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分別為:2006年90.48%,2007年92%,2008年100%,2009年100%,2010年94.59%,2011年92.1%,而且就業單位95%是幼兒園或者從事與教育相關的職業。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為音樂基礎課程發展帶來了無限希望。
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礎課程的問題與不足
音樂基礎課程是學習音樂的入門課程,也是涉及音樂理論知識面較廣的一門課程,開設這門課程的意義在于幫助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并運用音樂基礎理論與音樂常識。學前教育專業的優勢,使音樂基礎課程的發展有了良好的環境和巨大的發展動力。然而,由于受各種因素影響,學前教育專業音樂基礎課程存在諸多問題和不足,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一)學生音樂基礎普遍薄弱音樂基礎源于人們對音樂的長期積累,包括對音樂的認識、興趣及技能等方面的培養。而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基礎課程正是培養大學生對學前音樂的認識、愛好興趣,并使其掌握學前音樂技能的一門課程。學生是否有一定的基礎,直接影響到對該門課程的掌握程度。筆者在對欽州學院2011屆141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大多來自廣西各地的農村,由于農村中小學教學條件不足,音樂專業教師、音樂教學設備欠缺,大部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幾乎未接受過系統的音樂課程培訓,只有極少數家庭經濟情況較好的學生,接受過短期的音樂輔導。當調查到關于“目前音樂基礎課程學習是否感到困難”時,在141名學生中,有128名學生答案是肯定的,可見學生音樂基礎普遍比較薄弱。這種現狀必然制約著音樂基礎課程教學的發展。(二)學生對本專業興趣淡薄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然而,筆者在調查中發現,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興趣淡薄問題令人擔憂。在摸底調查中發現,高考第一志愿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人數是110人,其余28人是從其他志愿錄取而來,3人是入學后申請從其他專業轉入學前教育專業的。當問到學生們為什么選擇學前教育專業時,有58名學生的回答是因為喜歡這個專業,有52名學生的回答是因為考慮到家人的意見、就業前景等多方面因素而選擇這個專業,有31名學生是因為報考了其他專業未能錄取,而被調劑到學前教育專業;也就是說真正喜歡學前教育專業的只有58人。調查結果表明,超過半數的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不感興趣或興趣淡薄。(三)音樂基礎課程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音樂基礎課程是專業課程結構中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它是聲樂、舞蹈、器樂等課程的基礎,也就是說,音樂基礎課程是“基礎的基礎”,在整個課程結構中,起到奠基的作用。然而,實際上學前教育的音樂基礎教學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一是課時安排偏少,不能滿足教學需要。如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在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學前衛生學、聲樂基礎、舞蹈基礎、琴法基礎、繪畫基礎、音樂基礎等8門主干課程中,音樂基礎課程是基礎課程里課時最少的一門課程,該課程僅在一年級開設,兩個學期共64學時,每周2學時。可想而知,按這個課時安排,教師要完成整個課程教學,包括基礎理論知識、視唱練耳等教學內容,時間顯然不夠,即便教師“教”得完,學生也“授”不了,又何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二是教材不適用。由于學前教育專業是一門新的專業,教材建設尚在探索之中,目前,我國專門針對本、專科層次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音樂基礎教材少之又少,這種情況制約著對教材的選擇。目前欽州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所選用的音樂基礎教材是《視唱練耳修訂版(一)》從教材內容來看,這本書主要的讀者對象是高師本、專科學生,也可作為中、小學音樂教師進修和教學的參考書。這本教材并沒有和幼兒音樂教學需要相適應,顯然不利于學前教育音樂基礎課教學的發展。
篇3
幼兒的學習都是從語言能力學習開始,從事學前教育的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語言領域的教學能力。根據《幼兒園語言教學法教學大綱》,幼兒園的語言領域教學包括幼兒講述、語言教學游戲、詩歌教學、故事教學、日常生活中的語言培養及早期閱讀等內容。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應具備的能力即是教學能力,內容包括教學設計能力、知識組織和傳授能力、教學活動組織能力、課堂管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以及教學反思和改進能力。
從我國當前教育環境來看,學前教育在各級各類教育活動中仍然較為薄弱,尤其在中職學校對學生的語言教育能力方面的教育現狀很不理想。
一、學前教育專業的語言教育能力的教學問題
學前教育專業的語言教育能力的教學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生源質量不佳,并且學科教學時間短。
(2)該專業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缺乏實習實踐,組織實施方案過程的技能技巧不足。教案與教學意圖、實際教學出現脫節,并且教案存在機械模仿現象。
(3)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受到單一性教學方法的影響,教師在口語教學中常常沿襲傳統的單向傳授法,理論傳授方式單一。
(4)課程內容存在局限性,往往學前教育專業的口語教學只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口語技能,卻忽視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不到良好的發展。
二、解決學前教育專業的語言教育能力的教學問題的建議
對于如何解決上述問題,本人根據多年在中職學校的教學實踐,提出幾點建議:
(一)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活動,學習優秀教師經驗
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不可能完全在幼兒園里實施活動方案的。無論在智力上還是生理上,小孩子都處于較快的成長期,不同年齡的幼兒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行為特征,所以在制定有關活動方案的時候要考慮小孩子的實際狀況,并了解幼兒園語言領域教學的基本方式。但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所以為了使活動計劃更加周密,就要驗證活動計劃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可行性。
為了使我們的活動方案適應孩子們的學習狀況,首先應該進行課堂模擬教學活動,其次觀看優秀幼師的教學視頻,從中作比較找出自身的不足,取他人之長補己之短。同時還應該定期定量進行見習,尋找合適的時間在幼兒園中聯系優秀教師并在其課堂上認真聽課,善于發現他人的優點,并將其與自己的模擬課堂進行比較,以便更加容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揚長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充分體驗現實課堂,學習優秀幼師制作教案的方法并融入自己的特色,從而形成自己的教案。
(二)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1.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幼兒園的小孩子來說,他們才剛開始接觸到學習,他們對周圍的一切事物乃至學習都抱有好奇心,尚未形成固定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師要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學習習慣,這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了,從而引領他們開動腦筋思考、探究問題。為了吸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必須勇于改革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營造有趣而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利用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創設一些生動的問題情境,一方面可以激發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還可以使孩子們從中受到啟發。為了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與組織能力,建議讓學生參加一些有趣的人才培養活動,這樣還能培養他們的興趣,對學生以后的成長起著關鍵的作用。
2.結合學生個體差異,分組集體備課。
由于學生的智力和能力發展情況不一樣,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能力差異進行分組,共同備課,這樣能使學生的智力得到有效的發揮。而學生輪流進行試講還可以避免個別學生逃避講課,講完后互相點評,這樣能更加容易發現備課中的不足之處,還能對組織環節進行及時的調整。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學生的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3.綜合各學科力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語言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組織能力的培養必須要經過長時間的鍛煉與積累才能形成,所以要凝聚多學科力量,使學生在綜合學習的過程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在長期的訓練中提高學生的教育活動方案設計與執行能力。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學會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的能力。在制定教學目標之前要充分分析、理解好教學內容,并通過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授課;在安排活動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活動的原則,具有良好的組織的能力,在執行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更要懂得如何照顧學生,注意學生的安全,注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活動結束后學生能對自己的安排及時作出反思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三)加強讀、寫、說三個方面語言教育能力的訓練
重視讀、寫、說三個方面語言教育能力可以培養學生語言教育能力,而這三方面也是提高學前教育專業語言領域教學能力的關鍵因素。學生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訓練方案,以便自己在不同的場合中能靈活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教學想法,同時要為幼兒創造和諧、愉悅的語言氛圍。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語言教育能力,首先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良好的閱讀能力能使學生更快、更準確地獲取信息。
為此必須對他們進行文言作品閱讀訓練、現代文學經典閱讀訓練以及幼兒文學作品閱讀訓練。
1.鼓勵學生多閱讀。
學生要多讀我國的一些古代名著,如《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因為這些名著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語言詞匯,豐富學生的語言詞庫,使學生的文學內涵與內在修養得到極大的提高,那么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但是要從實質上提高學生的語文修養,還要依靠學生的長期堅持,唯有不斷的努力與堅持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更好地獲取信息,以便更好地傳達信息。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讀夠一定量的經典文學作品,自然就會受到書本內容的影響,形成讀書人特有的言談舉止、氣質風范,便是人們常說的“腹有詩書氣自華”。但對于某些文言基礎薄弱的學生來說,現代文學經典作品更適合他們閱讀,因為現代文學經典作品的語言比較容易理解,使學生更容易產生閱讀興趣。建議他們將現代文學經典作品和文言作品穿插起來閱讀,這樣能使他們的語文知識多元化,有助于培養他們的語言應變能力。同時建議學生通過寫讀后感或者閱讀心得來評價書籍,這樣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歸結到底,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未來的工作對象是幼兒,所以該專業的學生也應該重點涉獵優秀的幼兒文學,甚至能夠完整背誦一些重點篇目。大部分幼兒文學作品是成人為幼兒創作的,但也有一些是兒童自己創作的,因而更能反映出幼兒的真實心理。通過幼兒文學作品閱讀訓練不僅能夠使學前專業學生更深入地感知幼兒心靈,積累幼教素材,更能為開展幼兒教育打下文學基礎。通過以上三種閱讀能力的方法訓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語言領域能力的培養能夠得到極大提高,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調動能力也能進一步加強,優化他們的語言能力素養,為幼兒語言教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2.加強書面語言訓練。
同時還要進行書面語言訓練,包括書面感受訓練和文學創編訓練等這兩個方面。為了加深學生的生活感悟,提高學生的文學素質和心理素質,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先用自己的話概括該作品或者評價該作品,然后再與同學進行討論,并把重要的觀點寫在紙上,以此鍛煉學生書面語言的組織駕馭能力。如此一來,他們未來在教學中就能更好地引導幼兒進行欣賞文學作品的語言美、感受作品的語言節奏和韻律、體會作品的情感氛圍時便會更加得心應手,使幼兒真正領會作品的感染力和藝術表現力。時間長了,良好的表達習慣就會形成,語言的運用便也會得心應手了。學生對文學內涵的思考探究能力、對美的發現與闡述能力以及合理運用詞語表達思想的能力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除了寫讀書感受外,還可以通過文學創編訓練拓展語言能力。讓學生自己創作、改編一些幼兒文學樣式,例如歌謠、謎語、兒歌、兒童詩等。中國漢語詞義內涵豐富,只有讓該專業領域學生親自運用,他們才會更深地領悟到詞語的恰當使用環境和方法,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在經過大量的閱讀與寫作積累之后,學生們對于美的感悟會更深入,運用語言時也會掌握主動權,文思如泉涌。
3.加強語言表達能力訓練。
語言表達能力訓練是對閱讀能力訓練和書面語言訓練的實際運用,是學前教育專業語言領域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作為幼兒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應進行多層次、多類型的口語訓練,如說話能力訓練、朗誦能力訓練、演講能力訓練等,在這些能力訓練中他們將會不自覺的融入之前的閱讀和書面訓練的內容,給他們的語言表達增添色彩,充分體現他們的文學語言的積累成果。并針對每一次活動,開展自評和互評,教師指導學生反思。久而久之,學生在通過自我思考分析后,從閱讀和生活中就能提煉出獨特的思想內涵,從而更深入、恰當地引導幼兒感受文學作品的美。
此外,教師還要善于透過學生的語言文字來感受學生的內心,對于學生的審美觀要給予客觀恰當的引導,不僅要使學生感知美丑善惡,還要重視正面激勵,培養學生對美的認知與向往,學生能感受語言運用優劣的各種效果。
(四)加強師資力量培養
中職學校的師資主要來源于高等師范院校。各高等院校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招生不能夠刻意降低門檻,對于語文等語言類學科的成績有一定的要求界限。同時,國家要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高等院校延長語言類學科的教學時間,進一步鞏固該專業學生的語言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學前教育專業語言領域教學能力作為中職學前教育中這一專業的重要板塊,對學生的語言領域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進行該專業的教學工作時,便應緊扣當前不斷變化的教學現狀,并在此基礎上做出針對性的改進,將培養學生語言領域教學能力的新理念滲透到教學工作當中,由此實現教學效率及質量的進一步優化,為幼教事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
篇4
>> 淺談幼師、學前教育專業對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 論“90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與提高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的培養策略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業認同感的影響因素及對策分析 西部邊疆地方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職業認同感分析 南陽師院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專業認同感的研究 學前特殊教育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調查研究 從專業認同看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 護理專業學生需要強化職業認同感 酒店專業學生職業認同感研究及對策 小學教育專業本科生職業認同感現狀的調查研究 中職幼師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策略 論如何提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職業認同感 淺談通信工程專業認同感的培養 中職學生“職業認同感”激發的策略研究 醫學生職業認同感 中職學生職業認同感的調查與教育對策探討 地方高校學生對小學教育專業認同感的研究 淺談小學生責任認同感的培養 民族地區學生國家認同感培養的教育意義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教育 > 學前教育專業成教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 學前教育專業成教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培養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唐燕 張永洪")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 要】由于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都存在問題,導致學生缺乏堅定的專業信念來從事幼教職業,對專業的認同感較低,不愿意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本文探討了學前教育專業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針對性地提出培養學前教育專業成教學生職業認同感的方法和建議。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 成教學生 職業認同感 培養 【中圖分類號】G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15-0138-03
職業認同感是人的一種職業心理概念,是人在長期從事某種職業的過程中,對職業的內容、性質、個人發展以及社會價值等方面的看法和心理感受,表明自己對職業的評價和期望滿足的個人要求,同時也是做好本職工作、完成組織目的的重要心理基礎。隨著社會形態和人們思想價值觀念的變化,職業認同感的內涵也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不再局限于心理方面,而是逐漸形成了具有人性化、多元化、社會化的意識形態。近年來,我國深化了教育事業改革,加大了素質教育的普及力度,學前教育建設工作日趨完善,師資隊伍的素質水平不斷提高。高校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是幼兒教師重要的后備力量,學校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教學特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著重培養學生的實際能力。
隨著我國對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學前教育專業人才的培養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但是,目前我國幼兒教育師資隊伍建設還不完善,成教學生對于職業認同感還不高,幼兒教師的整體素質還不高。學前教育專業成教學生的培養具有特殊性和專業性的特點,如何加強學前教育專業成教學生的教學工作,提高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認同感成為當前一項重要而且緊迫的任務。
一 學前教育專業成教學生職業認同感的問題分析
成教學生是年輕的一代,他們有時朝氣蓬勃,有時穩重成熟;他們青春有活力、有干勁。偉大的曾把年輕人比作是早上八九點鐘的太陽。成教學生也是存在諸多問題的一代,他們是生活在蜜罐的孩子,在很多問題上都沒有自己獨特的觀點。他們被社會寄予厚望但有時卻表現得盲目、不成熟。這些心理導致成教學生在選擇職業時有所偏差,對學前教育專業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養成正確的職業認同感。
1.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劣勢
學前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對沒有達到入學年齡的兒童的教育工作。學前教育是兒童受教育的階段,也是非常重要的階段。如果在這一階段兒童受到正確、良好的教育,那對兒童以后的成長幫助非常大。因為學前教育專業這一職業特征,也就說明這是個辛苦的職業。學前教育的主體――幼兒教師的工作任務非常繁重,工作量也很大。有研究表明,幼兒教師的日工作時間要比其他職業的工作人員多出3個小時。學前教育的對象――幼兒是完全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群體。因為幼兒沒有任何安全意識,這就導致幼兒園安全事故頻發。因為安全事故,幼兒教師的教學壓力普遍很高。另外,因為幼兒教師待遇較低、社會地位也較低,導致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這一專業認同感較低。
2.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設置問題導致學生缺乏專業信念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安排上不盡合理。學生大多數時間是在學習枯燥的專業理論知識,只有很少的時間去真正的見習。學生的地位很被動,只是一味地接受課堂所傳授的知識。因為這些原因,再加上自己對學前教育專業認識不夠全面,導致成教學生在遇到挫折時,總不能正確、積極的面對,甚至會使成教學生放棄這一專業。成教學生接受專業知識的時期,也是自身意識和專業有機結合的特殊時期。如果結合良好,成教學生就會有一個對學前教育專業的正確認識。反之,則學生會缺乏職業認同感。
3.選擇專業時表現得盲目、從眾
在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的今天,能有一份低勞動強度、高報酬的工作是每個成教學生的愿望。他們總是
不滿足自己目前的工作狀態,想要改變目前的境況。他們通過各方面的信息了解到其他專業的待遇狀況,認為自己也可以試一試。當然這種追求更好美好的心愿無可厚非,但殊不知如果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帶有盲目、從眾的心理去做事情,就會南轅北轍。在教師職業越來越火熱的今天,成教學生開始重視各種教育專業方面的職位,但因為對學前教育的偏見,或者對其他專業的過分熱捧,導致成教學生在選擇職業時,不能做出正確的抉擇。
二 培養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認同感的方法與建議
成人教育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向社會輸送高質量職業化人才。學校是傳授學生知識的地方,更是讓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地方。所以學校在做好傳授知識的前提下,要更加重視對學生人格、品德的培養。老師的職業是一項高尚的、幫助他人的職業。要讓成教學生完成從學生到老師的轉變,就必須讓學生認同這份工作,也就是有對學前教育有認同感。所以培養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同感成為當務之急。
1.培養與提高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認同感的基礎――塑造以人為本、健康積極的人格
判斷一個幼兒教師是否是一個合格的教師,不僅要看教師在對幼兒所傳授的知識成功與否,更重要的是要看教師在對幼兒人格培養的能力。如果一個人沒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那他很難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更不能勝任幼兒教師這一職業。如果成教學生在學習學前教育專業期間,沒有對這一專業正確的認知,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不會有對幼兒正確的教育。成教學生的人格直接決定以后工作中對幼兒教育的成功與否。所以塑造成教學生健康積極的人格成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培養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同感,就應該讓學生有合理的職業目標和理想。幼兒教師,曾一度被稱為“看孩子的保姆”,慶幸的是幼兒教師的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逐漸上升。人們在看到幼兒教師良好的社會認同后,會對學前教育專業感興趣,并且有動力去選擇這一專業。與幼兒教師社會地位提高隨之而來的是幼兒教師崗位競爭激勵、工作壓力大。一名合格的學前教育工作人員,除了具有專業的精神、堅定的教育信念、對幼兒教師高度的認同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專業的素養和能力。要有扎實深厚的理論知識基礎、高效的管理組織能力,要主動、積極地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素養與能力。
每個人的性格都是不盡相同的,甚至差異很大。但總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外向,另一種是內向。成教學生如果性格外向,那當他從事幼兒教師工作時,就會表現出積極、熱情的一面。善于交際但有時候也會表現出粗心大意、容易動怒的一面,當這些不良情緒出現時、影響幼兒教師職責的發揮。成教學生如果性格內向、不擅長交際與溝通,當他成為一名幼兒教師的時候,雖然會做事謹慎、仔細,但沒有與幼兒的良好溝通就會影響工作效率。只有正確的鍛煉自己的性格,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2.培養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認同感的關鍵――塑造師德、提高人文素質
國家政策的變化、社會時代背景的變遷,甚至是高校管理都會影響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同感,但最重要的因素仍然在學生自身方面。正確塑造成教學生的專業職業道德,培養和豐富成教學生的自身素質,使學生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對培養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認同感有較大的幫助。
教育最根本的詮釋就是教書育人,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質。如果一個學生沒有良好的人文素質,就不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學生,他受的教育也是失敗的。只有接受正確的教育,培養了自己的人文素質,才能作為名副其實的“人才”,被輸送到社會上,發揮自己的才能,為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然而當代成教學生人文素質的高度并不盡如人意,他們存在綜合素質不高、信念不堅定、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缺乏社會責任感等問題。正是這些問題導致目前成教學生不能勝任幼兒教師這一職業,也就造成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低認同感。成教學生的這些問題要求成教學校有對應的措施。成教學校要正視問題,積極采取措施來改變這一局面。如多方面開展成教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創造良好的人文素質培養氛圍;讓成教學生多參加深入社會、生活的活動,親身體驗人文精神。
所謂師德,顧名思義就是教師的道德。它是教師在從事教育活動時,必須要遵守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師德在一定程度上是高于社會道德范疇的,因為教師教育的是人,所以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要做到言傳身教,不僅要傳授學生知識,教給學生各種學習、生活的技能,更要以自身的行為影響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親身感受教師所做出的榜樣。要有良好的師德,不僅要擁有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親身實踐,只有通過不懈努力,才能培養教師的師德。所以,在對成教學生的教育過程中,要積極宣傳我國的法律法規,細化學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把工作做到位,讓成教學生認識到,違背職業道德規范,不光是自身的道德問題,還涉及相關法律問題,這樣學生才會養成正確的職業道德意識。
3.培養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認同感的途徑――變化方式、變換手段
培養成教學生對學前教育專業認同感是一件很“實在”的事情,要培養并提高認同感,針對性的應對手段必不可少。要讓成教學生認識到職業認同感在以后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學生才會積極并且樂于參加學校舉行的相關學習活動。然而認識到培養職業認同感的重要性以后卻沒有正確的方法和措施,那職業認同感的培養與提高就是紙上談兵。所以要在培養職業認同感的方法上有新型、有效的手段,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成教學校在對成教學生的教育過程中,不僅要教導學生了解教師這一偉大職責的任務和工作重心,更要讓學生明白作為一名幼兒教師要遵守師德和行為準則,充分發揮幼兒教師的影響力,為社會做正面榜樣,傳遞正能量。
篇5
最早用到滿意度評價的并非教育領域,而是大家熟知的商業服務領域,從上世紀末才開始被運用于教育質量的評價, 并且受到廣大學者的青睞。[3]滿意度評價中認為人才培養的過程也是一種教育服務的過程,所以接受服務的學生的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教育過程中的優劣,以此提供相關改進及發展的建議。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標為分析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剖析可能原因及提出相關改進建議。
一 研究概述
本研究參照國內外關于高等教育服務質量滿意度的問卷,結合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實際情況,自主開發了《大學生教育服務質量調查問卷》,問卷共由57個題目構成,包括課程教學、學術支持、非學術支持、學生發展結果等四個維度及評價。問卷采用李克特五級量表,“5”表示“非常滿意”,“1”表示非常不滿意。調查以某地方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在讀本科生為總體,采用分層隨機抽樣方法,共回收問卷348份,其中有效問卷342份,有效率98.3%,數據處理與分析均使用SPSS16.0。經T檢驗表明,除去“對所讀專業的課程設置”一題之外,問卷中其余的題項決斷值均達到顯著性水平并可用于統計與分析,經過對問卷的內在一致性檢驗,α=0.927。
二 學前教育培養質量受到一定程度的肯定評價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無論在總評價,還是在學術支持、非學術支持、課程教學、學生發展結果等四個維度的滿意度均比較滿意,僅有11.4%的學生在總體評價中表示“不滿意”“很不滿意”,這說明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質量得到較多數學生的認可。
在各維度評價上,將四個維度做差異比較,隨后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表1)。經多重比較檢驗,任何兩個維度之間的差異均在統計學上具有顯著意義(P<0.05)。該結果說明學生對自我發展結果滿意度最高,對課程教學、非學術支持次之,學術支持滿意度最低。
表1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質量滿意度基本情況
■
將四個維度與學生總體評價作相關性檢驗,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表2)。不難看出,與總評價的相互影響最顯著的是學術支持服務。
表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質量滿意度相關性
■
三 學術交流和專業實踐機會不足
進一步對有關學術支持服務的諸方面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設施情況”“信息資源與服務”等兩個方面的滿意度較高,尤其是對“多媒體教室”“學習或自由討論的場所”“學習與教學條件”等幾個方面達到“比較滿意”的水平,這說明在學術支持服務維度,硬件設施達到了滿足了學生的需要,得到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普遍認可。不過,學生對于 “學術交流機會”“專業實踐”的滿意度很低。
“學術交流機會”維度中,對于“聽取學術報告會、講座等的機會”評價最低。這一問題與學生所在學校的地理位置不無關系,地理位置常常會決定可利用的校外優秀師資和其他資源。同時,該項滿意度低也與學生的學習目的有很大關系。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和其他專業學生類似,未來有許多就業的方向和可能,如果只把視野局限于為未來幼兒教師做準備,必然會在成長過程中遇到許多困惑,比如忽視許多跨專業的學習機會、獲取其他學科信息的機會,等等。
“專業實踐”維度中,對“專業實習基地”滿意度最低,這與學生對專業實習的目的、任務和要求不明確有關系。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年來各界都十分關注專業實習,但是對于學生來說,有時候專業實習更像一個假期,他們還未較好的理解專業實習的意義和目的,對于專業實習的任務和要求則是一知半解,因此有必要使學生正確認識專業實習基地及其實習任務。
四 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結果有待提高
學生發展結果在學生滿意度中獲得評價較高,即知識、技能、社會角色、品質、動機和身心狀況等六個方面。從學生滿意度評價結果看,學生在品質、社會角色、動機等方面的發展比較滿意,這與教育類的專業學習不無關系,教育是一種影響人的活動,因此較多的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較嚴格要求自己,逐步做到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相較而言,學生對技能和知識的滿意度較低,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應出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仍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仍舊強調理論的學習,尤其是書本理論的學習,所以學生掌握了很多“古老”的知識,缺乏與實際相聯系的知識,更是難以滿足解決實際問題時技能的需要。
此外,在“非學術支持服務”中,學生對學生宿舍及設施的評價最低,而對學業適應咨詢與輔導的評價最高,這一結果也符合地方院校的實際情況,即學校投入比較多的注意力在學生的學業發展上,而由于地域的原因,難以滿足所有學生對于宿舍等條件的要求。在“課程教學”中,學生對于教學管理制度、任課教師、教學內容、課程考核等滿意度都較高,唯獨對課程設置評價較低,這一問題與前文中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滿意度略低原因相同,學生的需求與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一致,即均需要有較強的實用性。
五 對策建議
從利益相關人學生的視角來看,目前地方性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仍需從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重視。
1 開發資源,增加學術交流機會
培養單位有必要廣泛聘請省內外的專家學者為學生講學,所選擇的主題可以是對學前教育相關文件的解讀,也可以是介紹從教經驗,更可以是成長經歷的分享,當然也可以是方法的訓練和觀念的革新等內容,總之講座的內容不應只局限于學前教育。同時,還可以引導學生參加省內外的各種交流活動,開拓眼界。
2 轉變思想,拓展實習實踐基地
對于專業實踐則需要培養單位拓展地方資源,選取質量合格的園所作為實習實訓基地,以保證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專業實踐機會。作為專業實踐基地,可以是符合實踐要求的幼兒園,也可以是近幾年比較受歡迎的早教機構、親子教育機構,等等,還可以是與學前教育相關的其他行業,這樣才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更多就業機會與可能。此外,也應鼓勵學生利用假期時間走入社會,甚至也可以為培養單位和實踐單位搭建一個交往的平臺。[4]
3 改變要求,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
對于地方院校的學前教育學生而言,升學的是少部分,絕大部分會在畢業后走入社會,而且學前教育本身也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因此,有必要強調學生知識向技能的轉化。因此,培養單位需要改變課程要求,除強調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學習之外,還應豐富課程教學的形式,將幼兒園中的實踐需要與課程教學的內容相結合,注重形成性評價等。
4 整合資源,加強課程之間的聯系
學前教育專業的各門課程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之間也有很大的關聯,因此培養單位需要整合資源,加強課程之間、教學與實踐之間的聯系。比如,教研室可以組織課程研討、同課異構等活動,使任課教師深入了解相關課程,實現同類課程之間的聯系;教師自己也可以與其他教師交流,借鑒或共享個人經驗,使課程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
總之,根據本研究中數據統計分析的結果可知,學術交流機會、實踐機會、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課程設置等均是影響學生評價學前教育專業培養質量的有效因素。因此,基于這些結果,研究者也對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幾點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另外,限于本研究的方法和樣本來源的局限性,本文仍需在未來的研究中繼續深入。
參考文獻
[1]王迎蘭.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11):55-58.
[2]王曉嵐,丁邦平.美國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方式、特點及其啟示[J].學前教育研究,2010(10):49-54.
篇6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特殊教育;融合教育
一、問題的提出
從1994年在薩拉曼卡宣言的提出至今,追求教育的平等,接納全體學生,滿足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的需求的相關教育理念深入人心。2014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將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學前教育列為未來三年的重要任務之一,并提出給第將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學前教育納入學前教育發展規劃。由此可見國家對于學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重視。因此,加強融合教育教師教育,提高融合師資質量勢在必行。我國師范院校目前采用的普通教育師資和特殊教育師資分別獨立培養的模式,顯然已經不能適應融合教育的需要,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師資一體化培養是師資培養模式改革的方向。實現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師資一體化培養的陣地主要為特殊教育學校和普通師范學校學前教育專業,可是目前特殊教育專業的師范院校較少,許多特殊教育的學生在未來就業中選擇學前教育相關領域的少之又少,因此,學前專業學生是實施早期融合教育的主要生力軍。對于學前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的培養,是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全能型人才的關鍵因素,完善早期融合教育體系的重要環節。
二、學前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培養中的存在的問題
隨著融合教育的深入,結合國家的相關要求,學前教育專業進行了一系列的課程改革,將特殊教育課程融入到學前教育的課程體系中,以便培養新時代,新要求之下的復合型應用性人才。但是學前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培養在實踐過程中,還是存在種種的問題。現將所存在的問題進行羅列。
(一)正確的融合教育的觀念未樹立
正確的教學觀是教學活動、實踐活動的指路明燈,影響著學前教育教師的教育能力,學前融合教育的推進不僅僅要求學生建立正確平等、尊重、有愛、多元的教育理念,還要求學生要具備樹立關愛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信念,充分認識到融合教育對于特殊需要兒童的意義,并能夠用專業的知識和能力去幫助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接納和轉播接納特殊兒童的素養,但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于日常生活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認識較少,普遍認為學前特殊幼兒不是其主要的教育對象,未來工作中,遇到特殊教學的學生概率較小。因此,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于特殊教育的相關知識不愿深入學習,學習態度較不端正,花費時間較少。其次,學前專業學生課程設置過程中,有關學前特殊教育的教育觀念的講授過程所占比重較小[1],教學過程殊教育理念的鋪墊內容較少,學生學習中,對于應有的平等、尊重、多元化的教育觀念,理解不深入。最后,學生學習過程中,未能將理論學習的認知觀念與實際言行相結合[1],學生們在日常生活、學習中,普遍認同融合教育觀念,是還是存在對于從事相關工作存在疑慮,對于未來工作規劃中不涉及特殊教育事業,導致教育觀念的學習流于表面。所以樹立正確的融合教育掛念,深化融合教育理念是學前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二)完善的融合教育的知識未具備
實施學前融合教育的要求學前專業的學生要具備基礎的特殊教育知識。這些知識包括融合教育的發展歷程,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規,各種類型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以及針對其身心發展特點所涉及的教育活動設計和教學策略。這些知識是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支撐,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能夠實施特殊教育服務的重要保障。在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完整的特殊教育知識體系的相關課程的設置主要包括特殊教育概論,融合教育概論、特殊教育需要兒童診斷與評估,個別化教育與教學,學前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心理與教育等。在多數的高校校課程設置中,并達不到完整的課程設計,并且開設課時較少,至今尚未開設特殊教育相關課程的師范類院校所占比重較大[2],學前專業學生對于特殊教育的學習仍處于初級狀態,不能做到專業化素養的建立。其次,在學習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相關知識之前還要同時具備學前兒童心理學,學前兒童生理學、學前兒童游戲課程的相關知識。學生學習過程中前期知識的儲備量要求較大,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不能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利用,專業知識的學習較薄弱,知識的轉化能力較差,為后期學習特殊融合教育的知識不能提供有效的知識的支撐。
(三)專業的融合教育的技能未掌握
擁有專業融合教育技能的學生,應該具備學前特殊教育的環境創設,差異性教學課程設計、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班級管理,特殊教育需要兒童教學方案設計,特殊教育需要兒童及家長溝通技巧等等實踐能力。但在學習過程中,過多課程的設置難度較大,專業性要求較高,且與學前教育專業的多項專業必須課內容重復,故開展的可能性較低。可是,學生所具備的特殊教育專業技能知識其他課程中又未體現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特殊要求,在有限課時的課程設置規劃中,往往陷入困境。其次,學生在課程的課程中過程中,對于相關特殊教育的實際操作課時較少[3]。多數院校在進行特殊教育類的課程時,普遍使用講授法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只能從理論層面認識特殊教育學生,可是特殊教育兒童的教育存在較大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的訓練形式在有先的實際操作課時難以得到全面的練習。在操作過程中的學生教育技能整體掌握水平不高[4]。最在學生在工作崗位上真實遇到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是,只能做到態度上的支持,能力上還存在懷疑。最后,對于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的認證更多是教師資格證的評定,可是,現有的教師資格證的評定體系中缺少特殊教育知識的評定,學生對于所需要特殊教育技能沒有權威的考核標準和具體要求。
三、學前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培養的建議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集家庭、社會、學校為一體的系統工程,并不只是需要學校教育一方面的能夠完成,而且需要政策、財政、人員過方面的支持。也就是說學前專業學生的特殊教育能力的培養需要多方面的通力配合,共同實施和完善。結合我國學前教育現狀及學前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培養的現狀,對于學前專業的學生的特殊教育能力培養提出以下及點的建議:
(一)轉變教育觀念,創設積極環境
實踐融合教育,態度和觀念對于成功開展融合教育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要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的發展,首先要從學校層門的融合教育觀念的建立做起。學校重視對于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對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未來發展方向提供新的發展規劃。在提供就業工作引進、實習、見習時,可給予特殊教育機構,學前融合教育幼兒園、康復治療機構等相關學前特殊教育行業創造就業環境,以就業為導向,提升專業知識能力,根據市場和企業為導向進項宣傳,提供新型就業思路,引導學生加強特殊教育意識。其次,改變高校教師傳統教學模式。轉變高校教師特殊教育教育理念。針對學前融合教育知識的傳授,不僅僅是特殊教育相關課程老師的任務,在相關課程的特殊教育課程中,可結合特殊教育兒童觀的特點進行相關知識的鋪墊,為學生從不同領域,不同的課程視角對特殊教育進行初步的學習。也可以將特殊教育的融合理念更加深入到學前教育學生的方方面面,為學生創設更加積極有支持性的就業和學習環境。
(二)培育專業教師,促進多方合作
培養就有特殊教育能力的學前專業人才必不可少的就是具有既有特殊教育知識又有學前教育專業知識的高素質人才,這樣才能將特殊教育和學前專業的知識進行良好的結合。優質的學前融合教育的教師是傳授學前融合課程知識的關鍵因素。因此,在學前教育特殊教育類教師的專業化是目前培養特殊教育能力的學前專業人才的主要任務。專業人才的配備及課程組的建設能夠讓專業課程建設的設置更有保障。但在專業教師的培養上,也就需要多的財政、政策的支持,讓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免除后顧之憂。不僅是對師資的培養,還要注重多個領域之間的研究,使其能打破行業界限和科研知識的預留,為學前特殊教育能力的學前專業人才的培養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支持,同時社會文化領域的傳播和發展,促進當今社會人員的新觀念和新理念,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殊教育能力培養提供輿論導向支持,加強普通高校之間、普通高校和特殊教育學校、特殊教育機構、福利院、殘聯等相關機構之間的聯系,為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提供大量的見習、實習,實踐技能培訓的機會和實施平臺,讓學生學習過程中更深入認識和了解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群。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殊教育實踐理論和資源的貢獻,以便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特殊教育的不斷完善與發展,同時也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更有保障、更專業的服務支持,讓雙方建立良好的互動。
(三)提升教育技能,改革學習模式
篇7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創新研究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變革對我國的教育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前教育是針對學齡前兒童而開展的教育活動,對幼兒將來的成長和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因此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的基礎,受到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和重視。幼師各方面的能力對幼兒的發展有直接性的影響,要想提高幼兒學前教育的質量,關鍵還在于提高幼師的教學水平和各方面能力。而美術手工教學作為高校學前教育中一門綜合性較強的課程,有助于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引導和鍛煉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整體上提高該專業學生的素質。
一、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創新是民族發展的靈魂,創新高校學前教育的美術手工教學不僅是為使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能夠更為熟練的掌握專業知識,同時也是為了使其具備較強的綜合運用能力,確保該專業學生在將來的工作崗位上能夠更好的履行職責,承擔起幼兒教育的重任。因此筆者認為創新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傳統的美術手工教學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當前教學的需要。傳統教學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固然有其可取之處,但是隨著現代教育的發展和改革,其中不少內容已經制約了教學的發展,比如,傳統的美術手工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缺少變通,教學內容不接地氣,相對空洞,學生無法掌握到實際有效的手工技能,實踐機會較少,動手能力較低,限制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針對這樣類似的問題,創新美術手工是必須的,必要的,勢在必行的。
其二,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是未來國家學前教育施教的主體,他們所接受到的教育和所擁有的能力直接影響著幼兒的成長發展。同時幼兒作為國家未來的主人,其成長和發展更是與國家的發展和壯大息息相關。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任課教師責任重大,他們對學生的教學行為不僅對該專業學生的能力發展有重要影響,同時他們的教學行為也將被學生所模仿,應用在學生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正如上文所言美術手工教學是鍛煉學生能力的良好機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因此創新美術手工教學,即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又埋下創新的種子,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斷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二、創新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育的策略
(一)創新教學方法和方式
知識經濟時代下,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并且逐漸的普及到教育的各個階段之中。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與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相結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的需要靈活轉變教學手段,是創新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主要途徑之一。比如在教師在教授《折紙》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播放一些教學視頻,并適當的啟發學生,比如通過這樣的折法可以得到一個“小衣服”,那么改變其中的某一個步驟可以得到什么?再或者也可以由學生各抒己見,表達自己在看完視頻后的觀點和想法,比如有學生認為他的折法比教的方法更簡單或者更漂亮,這樣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舉一反三,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創新美術手工教學材料
所謂手工制作,其本身就是一種創作,即將不同的材料和工具進行運用和組合,組成一個新的東西,且運用和組合的方式不同,產生的效果也有不同。因此對于高校的美術手工教學的創新而言,創新學生手工制作的材料,解放學生的思維和雙手,引導學生利用不同的材料根據主題創作出“新的東西”。比如同樣是以制作筆筒為主題,有的學生用飲料瓶來做,有的學生用硬紙板來做,同時學生在筆筒的裝飾上也各有不同,有布的用布裝飾,有水彩的用水彩上色,有彩色線的用線來裹繞,這樣雖然同時筆筒卻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有助于學生形成獨特的審美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物品”,培養學生發現美和挖掘美的能力,給予學生更多的想象空間和施展空間,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更好的融入美術手工教學之中。
(三)挖掘民間美術資源
在高校的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中引入民間美術資源,讓學生在學習和借鑒的同時,形成獨特的審美視角,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在教授有關泥塑的內容時,由于學生可能不是來自于同一個地方,學生之間存在較為明顯的文化差異,那么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適當的向學生介紹一些國內外不同地區的泥塑文化,或者還可以由學生上臺講述自己家鄉的泥塑特色,從而擴充學生的信息量,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民間美術資源豐富,相比課本上的教學內容而言,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引起學生的親近感和共鳴。且我國的民間美術資源是我國民間藝術的主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了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將其納入美術手工教學之中,有利于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促進學生形成較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同時還有利于民間文化的繼承和發揚。
三、結語
創新是國家和民族能夠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因此創新高校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必須要創新教學方法和內容,融入更多符合時代特征和現代教學需要的元素,同時更要貼近生活,挖掘民間美術資源,繼承和發展民間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使高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好的掌握專業手工技能,為將來的幼兒教育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沅.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研究[J].藝術科技.2014(04)
[2]黃雪蘭.關于學前教育美術手工教學的建議[J].南昌教育學院學,2011(05)
[3]曹斌.談高校學前美術教育手工課教學[J].大眾文藝,2013(08)
篇8
【關鍵詞】 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困擾;成因;對策
目前,中國學前教育師資隊伍,幾乎是“清一色”女教師,這給孩童生理和心理成長造成了某種程度上的不利影響,如不少男孩嬌氣、女性化,缺乏陽剛氣等“癥狀”。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幼兒的全面發展,幼兒園的健康發展,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都需要幼兒男教師的加入。隨著社會的發展,男性從事幼教工作對幼兒良好個性的積極作用已得到了人們普遍的認同和接受。[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頒布,學前教育如雨后春筍,如何來吸引更多的男性從事幼教工作呢?
一、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現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高,國家的投入逐年提高。在我國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況下,教育專業的就業形勢依然良好,如今幼師生走俏學前教育專業成為高校的熱門專業,不僅吸引了許多女生學習也吸引了一些男生就讀。但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和男幼兒教師的現狀卻不容樂觀。[2]
1、數量少
在美國從事學前教育的男生達到10%,在日本從事學前教育的男生也達到7%。但在我國男生確實在學前教育可謂鳳毛麟角。筆者在網上查閱,青島幼師的學生以女生居多占全校人數94%,男幼師的學生處于“關鍵少數”的位置。據《中國教育統計年鑒》數據分析我國幼兒園教職工總數100萬人左右但從事教學工作的男性不到1萬人。男女性別比例失衡是我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象。據統計目前學前教育專業通常全是女生,有些年份一個班上也能招到一兩位男生但4年后不是考研就是轉行了。男生猶如鶴立雞群成為幼兒園教師招聘的焦點。學前教育是兒童成長的關鍵時期,幼兒要得到身心成長和性格發育上健康、完整的教育和熏陶,就必須保證幼兒園男女教師比例的合理搭配。
2、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自我認同感低
每一個男生在年少的時候心中都懷揣著一個美好的夢想,長大以后要成就一番事業。每個剛來到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對自己的未來都有美好的憧憬,但現實是殘酷的。時間給了這些男生一個沉重的打擊。清一色的女生,沒有共同語言的群體,老師的忽視,同學的忽視,仿佛男生們處在被遺忘的角落。孤獨、寂寞涌上心頭,男生在學前教育專業沒有展示自我的機會和舞臺,久而久之對自己失去信心,對學前教育的熱情漸漸被磨滅了。
自我認同感低是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普遍現象,自我認同感低造成的后果就是學前的男生轉專業或畢業后轉行,導致幼兒園男老師大量缺乏。男生在學前專業待長了還會產生一系列問題,比如自卑,不善交際等一系列心理問題。
此外,由于學前教育專業以女生為主,所以在技能培養方面按女生的特點設置課程,像舞蹈等一些課沒有照顧到男生的特點,致使男生的職業技能相對缺乏。
二、原因與分析
1、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
我國古代傳統的思想認為男主外,女主內。看孩子歷來被認為女性的工作,雖然現在人們的思想不斷解放,對一些新事物的產生也能慢慢接受,但是男性從事幼兒工作仍被不少人指指點點,認為男幼兒教師沒有出息,無形中給學前專業中的男生帶來不小的壓力。不管是在校的學前專業的男生還是幼兒園中的男老師都被人稱為“國寶” 、“男阿姨”,這些多少都帶有諷刺性的意味。一旦有男性介入此行業往往會招致異樣的目光,男性通常會對學前教育專業和幼教工作產生排斥心理,許多有意愿從事幼教工作的優秀男生也因此對該專業望而卻步。
2、經濟因素的影響
一個地區教育的發展受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經濟發達的地區教育事業相對也比較發達。男性作為家庭主要的經濟支柱,承擔著養家的重任,在就業或者為就業做準備的時候必然考慮經濟因素。由于多種原因,現在幼兒教師的工資還不高,其它方面的保障也不完善,男生在選擇專業或工作的時候會考慮工資待遇而放棄幼教這一行業。此外,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經濟發達地區能提供比較誘人的待遇,因而能吸引男性去幼兒園工作,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的中西部或農村地區就很少有男幼兒教師。經濟問題不解決,幼兒男教師的培養就不會取得進展。
三、對策與建議
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就業既關系到男生以后的發展,也關乎到幼兒園以及學前教育事業的未來。因此,政府應積極主動采取措施解決好未來的男幼兒教師當前面臨的困難。
1、多種途徑提高男幼兒教師的物質待遇
目前,我國大部分幼兒園老師的工資還是比較低的,長期從事這種工作生活難有保障。男幼兒教師也是一個社會人,都有生存和發展的需要,男幼兒教師面臨著來自外界和自身心理上的壓力,如果再遇到生存的壓力,是任何人都無法承受的。適當的提高男幼兒教師的物質待遇,使學前專業男生和幼兒男教師選擇工作時沒有后顧之憂,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前教育事業。因此,政府和有關部門應適當的提高男幼兒老師的工資待遇,增加社會福利,不斷改善男幼兒老師的工作環境,發揮男性幼兒教師的性別優勢,給予男性幼兒教師更多提升工資的機會,如根據男幼兒老師的特長,適當開設一些特長班,增加男老師的額外收入;或以入股的形式讓男老師加入,定期分紅。只有改善了男幼兒教師的經濟收入,才會吸引更多的男生來幼兒園。
2、學校培養體制的改革
目前,很少一部分幼兒園中有數量很少的男幼兒教師,這些男幼兒教師大部分是音樂、體育、美術專業的,在技能上比較占優勢,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這些老師不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使用以及掌握幼兒身心發展規律方面不如學前的男生專業。但另一方面,學前專業的男老師有時因技能缺乏而不能勝任工作。因此,學校應改革招生和培養制度。
在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培養方面,幼兒園需要什么樣的男老師,高校就怎么培養,并要照顧到男生的身心特點。建議:對學前教育專業男生定向招收,定向培養,定向就業一體化。在男生入學前簽訂一份協議,對報考學前的男生免收學費、住宿費,并補助生活費,畢業后回生源所在地,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安排到公辦幼兒園任教,確保有編有崗。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男生。
3、個人方面
無論是學前教育專業的男生還是已經工作的男幼兒教師都要轉變男性幼兒教師的職業觀念,樹立獻身幼教事業的使命感。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多元化的趨勢越來越被人所接受,傳統的職業性別界限正在被打破,做為男幼兒教師要樂觀地看到這個職業的發展前景,要相信自己的選擇,在社會和個人的共同努力下,男性幼兒教師這一職業一定能夠更好的生存、發展下去。
男幼兒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學前專業的男生在校的時候要扎實掌握學科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以后在幼兒園的工作中打好基礎,并能溝通教育理論和實踐。男幼兒教師在工作中要善于觀察,勤于學習,勇于反思,針對教育中產生的新問題、新現象要積極主動的和其他老師交流探討,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對教育問題教育、教育現象深入研究;積極關注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努力使自己成為像陳鶴琴、陶行知等這樣著名的教育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繁榮。
【參考文獻】
[1] 雷茹,裴長安.淺論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的專業發展及其影響因素[J].當代教育論壇(綜合研究),2010.07.
[2] 諸園,劉海.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男生現狀分析[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6.
篇9
0 引言
當前,高等教育轉型是我國的社會熱點,國家通過教育結構的戰略性調整,來解決當前“大學生過剩”與“市場需求技術技能人才嚴重缺乏”冰火兩重天的反差格局。今年國家普通高等院校中將有600多所院校進行轉型,轉向應用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側重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培養。西安翻譯學院作為民辦普通高校中的領頭軍,結合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方向和轉型趨勢,經過科學研判和認真分析、研討,認識到轉型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著力探索促進自身轉型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加快推進學院內涵發展和特色發展的步伐,同時規劃了一批示范特色專業進行轉型試點改革,學前教育專業就是其中之一。
1 學前教育專業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學前教育關鍵在于師資,經過認真和廣泛調研了解到當前陜西省乃至全國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現狀如下:隨著人們對學前教育重視程度的提高,學前教育需求與學前教育資源不足的矛盾日漸突出。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推算,目前陜西省幼兒數量3年增長47%,幼教缺口近7.5萬人,到2020年我省幼兒教師的需求將達到12-15萬人。①當前陜西省各類幼兒園教師隊伍現狀——從其他崗位轉崗而來的幼兒教師比例很大,擁有學前教育專業背景的教師不足,幼兒園及家長對目前的幼兒教師滿意度低,社會上渴求有愛心、技能全面的高素質幼兒教師。
通過調研獲知陜西省部屬的陜師大到第二批次本科的西安文理學院、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咸陽師范學院、渭南師范學院、榆林學院、安康學院、商洛學院等具有師范屬性的院校在省內成星羅棋布狀態,學前教育均為上述院校的院級重點專業,在區域內是中堅力量,影響著我省的幼教專業的發展水平。他們嚴格執行著招生計劃,嚴格控制著生源規模與師資結構,實驗實訓設施完備。在師資師生結構、學歷結構、年齡結構、學緣結構、實踐教學等都保持著優勢且發展型水平。
西安翻譯學院學前教育專業是2012年經教育廳審批的新專業,主要是培養幼兒園、學前教育培訓機構等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學前教育專業雖為西譯新增專業,但目前在校生已有近2000人左右。西安翻譯學院的學前教育專業目前與上述院校差距較大,暫不具備明顯競爭力,但西譯(西安翻譯學院簡稱)極大地發揮著民辦教育靈活的辦學機制,實施著嚴格的教育教學管理,以良好的學風校風吸引著來自祖國各地的廣大學子前來學子學習,他們生源素質高,求知若渴,可塑性極強。因此如何利用學院轉型發展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契機,重視人才培養,積極探尋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途徑,滿足社會需求,提升學院專業品牌效益頗為重要。同時作為新專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才剛剛開始,如何區別于其他同類專業院校,凝練自己的特色,產教融合找到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的現實路徑也是本專業發展的根本之路。
2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提升路徑的建議
學前教育專業應緊跟時代步伐,抓住轉型改革發展的機遇,改革創新,探索西譯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發展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新思路,新舉措。
2.1 明確專業特色建設目標,強調學生的多元化成長和復合型培養以提高就業競爭力
①學前教育專業應緊扣社會發展和行業需求,設置既能體現學科專業特點、又具有鮮明辦學特色的專業方向。依托西譯外語優勢和學院歷史積淀,以大平臺多方向的思路,整合現有優勢教學資源,在確保幼兒教師全面發展要求的基礎上,開設雙語教學、音樂舞蹈、繪畫手工、育嬰早教等專業選修方向,強化具有不同專業特長學生的專業素質,以培養多能一專幼兒教師,使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具有高人一籌的就業競爭力。
②以市場需求、職業需求為導向,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實踐教學為途徑。西譯始終堅持“外語+專業+現代化技能”和“專業+外語+現代化技能” 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種模式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多元化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新時期的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又被賦予了與時俱進的新含義,學前教育專業要在這模式下注重深化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高規格、創新性、應用型”拔尖人才培養目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既懂專業,又懂外語,還具備一定專業技能,工作后上手快,實用強,一定會受到用人單位的廣泛好評,大大提升本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并為后續畢業生贏得了良好的社會口碑。
③注重探索依靠行業企業的辦學體制,深化落實“校企合作、訂單培養”、“大平臺,多方向”,開展訂單式培養模式。目前本專業與北師大紫禁長安學前教育集團、陽光雨露國際教育集團、陜西新荷學前教育集團等多家單位開展了校企合作,前期本專業教育實習的學生受到了合作單位的高度評價,并有多所單位提前來預訂本專業的畢業生。人才培養目標與企業用人標準結合、堅持課程內容與崗位要求對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這也著實促進了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
2.2 突出特色性德育模式,以職業道德和技能培養強化學生綜合素質以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①教育的原點是愛,幼兒教育是人的啟蒙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教育。現代幼兒教育越來越強調對于孩子的培養重點的不是知識的掌握,而應該是培養他們健全的人格和個體思維方式、創新意識等。所以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未來幼師不僅要系統掌握學前教育的專業知識和育兒教育理念,更要熱愛學前教育事業,關愛兒童,自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綜合素質,才能真正勝任幼兒教育的重要使命,滿足目前行業和家長越來越高的心理預期。
②以愛為前提,嚴為保障的全封閉準軍事化管理模式。西安翻譯學院一直堅持“全封閉準軍事化嚴格管理”,傳承丁祖詒教授“把學生放在眼皮子底下管理,讓家長和社會都放心”的管理理念,學生進校時就明確提出“十不準”的要求,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由專門學管部門進行常態化檢查和督促。這種管理模式,為培養高素質學生提供了有力保障,也得到了各級領導、社會和家長的高度肯定和贊揚。
學前教育專業在全院的管理模式下,進一步推進了“以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為目標、以職業道德教育為核心”的職業教育德育模式。學生入校后,在整個培養過程中貫穿“養成教育、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系列主題教育活動。每學年一個系列主題,由分院、系部、班級、各社團等共同配合,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各樣的活動。例如:長期在各教學樓內設置誠信購買區,學生購買日常學習用品,沒有銷售員,看清物品價格標注,直接投幣到誠信箱即可,社團學生定期核對款項明細,對外進行公布;這項活動實施初期,確實出現了入不敷出現象,但是堅持一段時間后,每次對外公布的賬目都能一一對應,并且學生還把這里當做了拾金不昧的平臺,誰拾到書本、飯卡、鑰匙等也會自覺放在誠信區,等待失主來認領。本專業的社團還積極與西安義工組織聯合,長期服務社會上的空巢老人和殘障兒童,言傳身教帶動了大批學生成為義工組織一員,無私奉獻自己的愛心,并在義工服務中使自己的專業知識得到了實踐。這樣的系列主題教育,注重培養本專業學生的高尚品行、心理健康、感恩心態,弘揚和傳遞正能量,為培育學前教育學生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提供強有力的保證,為立德樹人的人才培養理念及健康的大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夯實了基礎,使學生就業時備受社會和行業的青睞,突顯了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優勢。
③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生要把工作技能的培養落到實處。經過長期調研和行業反饋,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要更好的提升就業競爭力,在以下的工作技能上要充分重視和落實,工作技能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專業技能、教學技能、生活技能。專業技能就是彈唱、舞蹈、美術等五大領域,學生應在工作之前把專業技能練好,并使自身在某方面最擅長,成為自己的亮點,同時在技能培養上要打破長期的模仿觀念,注重打造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審美能力,老師沒有創新性如何培養孩子有創新啊;教學技能有別于專業技能,常常受到忽視,但是作為幼師培養必須要重視把教學技能融入到專業技能課中,例如舞蹈與舞蹈教學是兩回事,有很多跳舞好的畢業生,卻不懂得如何進行舞蹈教學,這就是教學技能的缺失;生活技能是現在獨生子女非常欠缺的,我們的學生往往不缺知識,但是缺乏常識,在幼兒園的實際工作中,年輕的幼師們是照顧孩子日常一切的小父母,如果自己在生活上都沒能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如何更好地照顧孩子們呢?所以在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實際工作的調研和行業反饋的意見不容忽視,這樣才能培養出實用強、上手快,受用人單位歡迎的畢業生。
學前教育專業作為新建專業,應繼承并發揚學院原有的傳統優勢,緊跟時代步伐,抓住學院轉型改革發展的機遇,改革創新,積極探索西譯學前教育專業的特色發展模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的新思路,新舉措。希望通過多種途徑的建設和探索,使學生受到社會的廣泛歡迎,使畢業生的就業率穩定在90%以上,贏得再招聘還認準西譯畢業生的社會美譽,把本專業做大做強,成為名副其實的特色品牌專業。
篇10
本文以南疆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問題為研究對象,通過研究對當前就業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為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問題及策略研究提出自己的建議。
一、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現狀調查
(一)2015年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就業率
為完成此次論文,筆者特意從學校那里獲取2015年學前教育專業的就業情況,2015年總畢業學前教育專業的就業率為95.77%,在學校各專業就業排名第二。
(二)畢業生的職業目標定位
在筆者調研訪談中,有在“你今后想從事的職業”中,有大部分學生選擇今后會從事和本專業相關的工作,有少數學生想去外資企業工作,部分學生想去政府機關工作,個別學生傾向于去國企上班。從調查中,我們不難看出,盡管屬于學前教育專業,但是真正想從事和本專業相關的只有將近一半。
(三)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與實際流向差異分析
在綜合對比南疆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就業情況,筆者發現盡管愿意從事幼兒教育工作的學生比例不高,但是在大學畢業后會從事幼兒教育的相關的工作依舊是占了較多的比重。從2015年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就業情況,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學生選擇從事和學前教育專業相關的工作。
二、畢業生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一)編制招考限制
就新疆地區而言,很多教育區都實行生源地限制,一些農村的學生根本無法在城市從事幼兒教育工作。同時,很多城市的民辦幼兒園在招聘幼兒教師的時候,也會有嚴格的年齡限制,這讓很多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畢業生都會認為幼兒園教師也是一個青春職業。這是一個極為可怕且影響十分惡劣的導向。
(二)職業認識有偏差
大學階段是形成職業認同感的關鍵階段,專業教育影響著學生的職業認同感。而當臨近畢業的時候,學生將會有更為明確的職業認同感;學前教育職業所工作對象的特殊性,以及幼兒教師的待遇和社會地位均不高,使得很多學前教育專業的本科生對幼兒教師職業并不認同。而且很多幼兒園更加傾向于聘任專業素養高且薪資要求“合理”的大專生,學前教育本科生在他們看來只是“好看但卻不好用”。
(三)就業決策有困難
絕大多數的學生報考學前教育專業主要是因為:國家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的提高,就業前景好;學前教育專業相比其他的專業無論是招考技能,還是文化課成績都相對較低。這兩個原因也使得很多高中階段成績中等的學生傾向于選擇學前教育。而當這些學生來到大學,他們會發現自己根本對這個專業不了解,甚至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接納這個專業。當開始學習這個專業的時候,很多學生會想著以后能夠自主創業當“園長”,或者為自己未來教育自己的孩子做準備。隨著畢業腳步的臨近,存在他們心目中的美好幻想卻被現實硬生生打碎了。經過四年的本科學習,他們有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
三、解決策略
(一)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
就業觀,一個社會成員在就業時的價值取向,就是人們能夠客觀理性看待自己的就業目的和意義,決定著一個人在就業前針對就業環境所作出的就業抉擇。據了解,大學生在進入大學第二學期時會開設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在大四畢業時也會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而在其他時候并沒有開設就業相關課程,應該將就業觀點的培養貫穿四年大學生活。同時,結合學前教育的理論和實踐,讓學生的專業技能能夠在實習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應用,并從實際實習中感受到幼兒教育的魅力。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走出校園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培養良好的就業情感
在《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中就有明確教師職業情感的核心價值。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學前教育的忠誠和細心呵護幼兒是幼兒教師的道德修養。假如一個幼兒教師將名利看得比自己的職業還要重要,做不到愛崗敬業,更談不上對兒童的關愛,他也無法積極主動開展工作,那么他將不會成為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1]。因此,高校除了應當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更應當重視招收和接納熱愛學前教育的人才。
(三)提高職業技術能力
當前社會上有很多人對幼兒教師的職業認可度并不高,很多人甚至認為幼兒園教師是即使沒有文憑也能做的的崗位,只要是能夠唱兒歌和畫個小動物,跳舞也只需要伸伸胳膊和打腿即可。我們無法左右人們的這種想法,但是假如是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也有這種想法,那么就十分可怕。
(四)完善政策保障制度
一直以來,黨和國家都十分重視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也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就業,如我們所熟知的“特崗”“三支一扶”等等,這些政策都是為了鼓勵大學生發揚奉獻精神,深入基層就業。《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就明確提出會給予長期工作在農村或偏遠地區的教師支持,從工資、職務職稱以及津貼補貼標準等方面給予支持,以此吸引更多的優秀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成為基層教育工作者。這也意味著要政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最大程度落實政策,并用政策保障畢業生未來的發展。
四、總結
南疆某高校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問題是新疆高等教育發展孕育而生的新問題和新現象,應當引起大家足夠的重視。這個問題也具有很高的理論和現實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王小鶴.對地方本科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就業現狀及人才培養的思考——以平頂山學院為例[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3,07:154-156。
- 上一篇:人才培養成果
- 下一篇:語文教學中的審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