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4-03-04 17:57: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篇1

關鍵詞: 品德與生活 教學策略 七性

品德與生活是以兒童生活為基礎,注重實踐體驗,兼具開放型和綜合性特點的課程。結合自己的實踐體會,筆者認為教學中要注重“七性”。

一、生活性

兒童生活是品德與生活課程的主要內容。《課程標準》指出道德寓于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是道德的源泉,離開了生活,品德教育就成了空洞說教,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學中要緊密聯系兒童生活實際,精選符合教學主題的生活素材。

如教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時,就可以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從早上起床刷牙洗臉,到晚上睡覺前洗澡洗腳都要用到水;每天三餐做飯煮菜要用到水,平時洗衣服沖馬桶等也要用到水。進而體會水和我們生活的緊密聯系。還可讓家里有過缺水經歷的同學談談沒水時生活的不便,如父母要到很遠地方取水,并說說自己當時的感受。這樣聯系生活教學,學生才能真正提高認識,培養節約用水的道德情感。

二、活動性

《課程標準》指出:“本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實現。活動是教和學共同的中介。”因此,活動是本課程教學的主要形式,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活動,并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

如教學《上課了》,可以設計“上課高手大挑戰”活動,分四個游戲進行。一是洗耳恭聽:聽故事,數漢字,體驗認真聽的快樂;二是火眼金睛:規定時間看圖后說圖意,體會眼腦并用、專注做事的成果;三是口齒伶俐:倒背詞語,逐漸增加字數,訓練頭腦反應和口語表達;四是得心應手:練習眼耳腦心口并用回答問題。因為活動的開展,學生參與積極,并有效訓練上課專心聽講的能力。

三、情境性

教育家杜威指出:思維起于直接經驗的情境,他把情境列為教學法的首要因素。人的情感總是在一定情境中產生。創設教學情境,引導兒童參與,可以讓學生獲得難以身臨其境學習的體驗、經驗和知識等。在教學中可直接呈現學校、家庭、社會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現象,創設真實的生活情境;也可借助表演、視頻等再現某一生活情境;還可創設虛擬性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情境。

如教學《做好事――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可讓學生在課堂上伸伸手、彎彎腰,揀起紙屑,擺正桌椅,放好掃把,現場動手為班級做好事,體驗做好事的愉快心情。還可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現生活中需要做好事的情境,如校園里有紙屑、水龍頭沒關、放學了教室門窗沒關等,讓學生從中尋找做好事的機會,知道好事要從身邊小事做起。

四、實踐性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在學生的思想和行為中,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一條鴻溝填平。”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目標不是傳授書本上的系統知識,而是引導學生獲得經驗、形成體驗,培養學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目標的實現不是通過知識傳授完成的,而要通過兒童的實踐。因此,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實踐、多親歷,動手動腦,參與小實驗、小制作、飼養、種植、現場調查、參觀訪問和搜集資料等活動。

如教學《種子的探索》時,可布置學生課前親自播種,認真觀察種子發芽、生長的過程,并記錄下來;課上把豆子、蘿卜、花生、葡萄、蘋果等果實帶到學校,大家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議一議;還可把學生帶到勞動基地觀察發現種子的秘密。

五、開放性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資源是非常豐富的。兒童不僅生活在學校中,還生活在家庭和社區中。學生形成良好品德,單靠書上的知識和課內時間顯然是不夠的。因此,教學要打破學校、課堂的束縛,把教學時空擴展到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向課前課后拓展,聯系學校、家庭、社區,充分利用圖書、網絡、自然環境等課程資源。

如教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時,課前可先讓學生調查家里每天、每月要用多少水,并記錄下每天什么時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以及周圍什么地方缺水,缺水時用水情形又是怎樣的,課上進行交流。課后還可設計“節水衛士行動”的延伸活動,讓學生出“節約用水專刊”,勸阻生活中浪費水和污染水的行為,并記錄下自己是怎么節約用水的,一段時間后對活動進行交流總結和評比表彰。

六、直觀性

低年級兒童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形象直觀的教學內容,他們容易理解、樂于接受。品德與生活教材以圖為主,圖文并茂。因此,教學中要注重直觀性,把學生難以理解、抽象的內容,充分利用圖片、表演及多媒體課件等現代教學技術變抽象為直觀,化繁為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

如教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時,若能把水可發電、滅火、澆花、游泳、洗澡等用途制成圖片或多媒體課件,學生直接感知,就能更形象直觀地理解水的作用,教學效果自然更好。教學《祖國真美麗》,可通過播放祖國美麗風光的錄像,讓學生如臨其境、如聞其聲,感受祖國大好河山的秀麗風光;還可讓學生收集整理有關祖國風景名勝圖片、旅游照片、視頻等,在課堂上展示、交流,并扮演小導游等。

七、主體性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全體學生,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要放手讓學生大膽想、充分說,主動參與、積極體驗,而不能包辦代替學生的活動。在安排活動和設計過程時,要盡可能考慮兒童面臨的主要問題,充分考慮本地區、本班兒童生活的具體情況,對教材靈活地選用、修改或補充。學生只有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和實踐活動中,才能有所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真正形成良好的道德品德和行為習慣。

篇2

關鍵詞:品德課堂;教學評價;要有“五性”

品德課程是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德育課程,該課程的核心價值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促進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如何通過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來促進該課程的實施,是該課程實施過程中需要重點研究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之一。改革思想品德學科評價,關注體驗過程,發展個性是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評價發展的新趨勢,基于這樣的理念,我認為品德課堂教學有效評價要有以下“五性”。

一、評價要有激勵性

適時、適當的激勵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自信,有助于促進學生的主體發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把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捕捉稱贊學生的時機,巧妙運用激勵的語言。如對學生說出的好看法,教師由衷地稱贊:“你真棒。老師很欣賞你這個見解!”、“大家為他獨特的想法鼓掌!”、“說得太好了,真值得大家學習!”等等,這些語言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興奮記憶,對評價留下深刻印象。此外,多樣的標志、賀卡、有趣的圖案或舉行簡短的儀式等方法也能起到很好的激勵作用。

老師激勵與贊揚,使學生的努力得到認可,老師寄予的希望,更增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自信,并推動他們進入一個新的“發展區”。

二、評價要有針對性

小學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解決問題能力差,有時在課上會出現緊張、焦慮等現象,教師要針對不同學生的個性心理、知識結構,運用多樣化的語言給予及時、恰當的評價,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教學實效。例如對思考問題很獨特,但是個性較孤僻的同學可以這樣評價:“你每次發言都能給我們驚喜,以后要和大家多多交流,讓更多的同學分享你思考創造的快樂。”對性格開朗活潑并善于發言的學生,這樣評價:“你有這樣的想法太好了!”以愛鉆牛角尖的學生,教師的評價可以這樣切入:“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說明你很喜歡思考,但是想問題應學會從不同的角度靈活考慮,坐下來,再想一想好嗎?”在充分肯定的同時,教師的評價要客觀地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并給他們指引新的思考、研究方向:“你想法很好,可是還不太全面,想一想,還可以補充什么?”

三、評價要有準確性

小學生的道德判斷能力欠佳,不夠準確的評價往往誤導學生,偏離教學。曾有一位教師在教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我為家人添歡樂》這一課時提問學生:“母親節你為媽媽做了什么?”一學生回答:“我送了媽媽兩朵花。”師又問:“你為什么送花給媽媽呢?”生回答:“因為我過生日媽媽也給我買了一大盒蛋糕。”師于是稱贊學生送花給媽媽這種品質值得大家學習。不難看出教師的評價偏離了教學的目的要求,沒能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識。而另一位老師上這堂課的時候也碰到了類似的情況,他便反問學生:“如果你過生日媽媽沒有送蛋糕給你,你也就不用送花給她,是嗎?”生答:“不是的。”師追問:“為什么?”“因為媽媽很愛我。”師及時稱贊:“說得真好。媽媽非常愛我們,所以在母親節的時候我們可以送給媽媽兩朵花,謝謝她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還有沒有其他同學為媽媽做了更多的事呢?”這樣的評價幫助學生形成了正確的認識,實現了教學的目標。

四、評價要有群體性

所謂評價要有群體性,是指在實施小組學習時,評價不是指向學生個體的,而是指向群體。

由于傳統評價為了達到甄別的目的,往往把學生置于嚴格的個人環境中,弱化甚至忽視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探討,讓學生面對問題孤軍奮戰,不利于養成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和技巧,不符合當代社會對人的要求。新的教育理念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所以應促進群體評價在教學中的實施。

群體性評價要求在小組學習過程中,發揮小組成員集體的力量。只有當小組的學習獲得成功的時候,才能獲得肯定性評價。就使得小組的成功,成為每一個成員共同努力的目標。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人人動腦、動手、動口,努力為小組贏得榮譽;促使他們通過分工協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任務。

如教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春天來了》這一課時,課前把學生分成三小組分別去大自然中尋找春天,說說自己看到什么?聽到什么?聞到什么?課堂上各小組交流匯報本小組尋找所得,比一比,哪一小組看到、聽到、聞到的內容多,對表現好的小組予以獎勵。群體評價關注的是全體學生,既能讓個體學生樂于接受,又讓全體學生都有所收獲,另外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也將逐步得到培養和強化。

五、評價要有期待性

教師給予學生的評價以激勵為主,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在教師的贊賞性評價中,得到心理的滿足和成功的喜悅,但也需要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讓學生不滿足爭上進。

例如,教學《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上冊的《規則有什么用》這一課時提問:“課間活動時我們應該怎樣遵守規則?”一學生回答:“我們不在教室里追跑,不打鬧,做游戲時要講文明。”教師適時評價:“你說得對,同學們都要像他這樣做,而且不僅自己要做到還要主動勸阻不遵守規則的同學。”使學生不滿足于自己遵守規則,而且主動做好遵守規則的宣傳員。

篇3

中學體育老師素質特征分析:本文較素質分為:思想素質方面、道德素質方面、知識結構方面、能力結構方面四個方面。調查中發現,五所中學的體育老師素質平均都比較高,中等水平的比例略大于高的比例。處在低以及較低水平的老師較少。思想品德教育時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調查:調查發現,大部分體育老師在組織教學方面大多甚至全部采用過班級教學、班組教學的形式,原因是這兩種形式在現代教學中比較普及;其次采用分組教學和開放教學的比例也較大,這是教學組織形式中教學質量較高的組織形式,同時也順應了新課改的要求;個別教學在鄭州市中學教學中采用的較少。

中學體育教學內容中的思想品德教育資源來源狀況分析:所調查的這幾所教師全部通過教材來上課的比例高達100%。輔助的其他教育資源中占比例較大的是音像制品,比例約為10-25%,如健美操,廣播體操等,需要通過音樂的配合達到教學的良好教育目的;像報刊雜志、電影電視、信息網絡、其他教育資源在教學中運用的則較少。

2、中學體育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學生因素分析

中學生性別特征:調查發現男女比例整體上基本持平沒有顯著性的男女比例失調。中學生對體育思想品德的態度:調查發現大部分中學生是比較喜歡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占比174%,很喜歡的學生也占133%的比例,這部分大多是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但有些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就比較漠然,持觀望態度,占有74%的份額;不喜歡思想品德教育的就比較少占比19%,這些學生大部分是學習不是很突出的學生。

中學生對體育老師素質評價分析:學生對體育老師素質的評價和體育老師對自己的評價的統計結果不盡完全相同。教師素質處在中等和較高水平的占多數,高水平的比例次之;對老師評價低和較低者的比例還是很少的,說明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還是比較客觀的。

3、結論與建議

3.1、結論

(1)中學體育教師的學歷處于中上等水平,教師研究生及博士隊伍較少;中學一級二級較多,但高級教師較少。

(2)體育課實施過程中采用的教學組織形式的種類較少,缺乏靈活性。課程資源僅局限于教材,其他資源的采用率較低。

(3)中學生的成績大多處于中等稍偏上水平,另外處理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較弱。

3.2、建議

(1)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宣傳力度。首先學校要重視起來,在制定教學計劃化和目標時強調德育的重要性,并采取相應的獎懲措施與方法,并通過教學形式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德育教育。

篇4

關鍵詞:數學教學;挖掘素材;為人師表;品德教育;關注自己形象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3)-05-0001-01

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古代是,現在仍是。“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書育人”,都說明了這點。把教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可以看出教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在教育教學實際中,許多人把思想品德教育看成學校領導的事,看成思想品德教師的事,看成文科教師的事,好像與自己無關。其實,這種認識是極端錯誤的。“教書育人”,教書就要育人,不育人就失去教書的重要意義。所有,要求我們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學科教學之中。

數學教學是目前忽視思想品德教育的學科之一。它與政史地學科相比較缺乏相應的思想品德教育內容,再加上科任教師不重視,從而使數學教學失去了思想品德教育這一重要環節,這也成為當前學生思想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呢?下面我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數學教師要認識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尋找機會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抄襲作業的現象時,進行責任心和誠信教育;學生聽講不專心、有小動作時,進行禮貌和尊重他人勞動的教育;學生不敢發言時,進行自信心的培養;在學生不愿參與合作學習時,結合教學內容多設計一些合作探究的活動,讓他們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感受合作中成長的樂趣,樹立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

二、認真鉆研教材,挖掘教學素材,不失時機地進行思想品德的培養

1.在學習點的軌跡時,適時運用信息技術,化靜為動,突破難點的同時,可對學生進行成長教育,教育學生每個人成長的足跡,就像一個點的運動,當我們這個點的運動符合國家法律、社會道德和時代的要求時,我們的足跡就是一幅美麗的圖譜。再如,學習正方形時,告訴學生:正方形這個美麗的圖形由四條邊組成,缺少一條,就不成正方形,如果我們吧這個正方形比喻為成功,那么四條邊就是遠大理想、專心聽講、勤于動腦和強化練習。誰這四方面做得很好,就一定能成功。聯系教材知識,對學生進行講道德、守法律、努力學習、積極進取、爭做“四有”公民的教育。

2.在教學中滲透數學發展史知識,介紹我國在數學領域取得的成就,特別是目前我國取得的科技新成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科學意識。

3.在教學中挖掘出教材所蘊含的和諧美、統一美、對稱美等內容,進行美育教育。如在進行對稱圖形教學時,運用多媒體或者讓學生進行圖形折疊,感受對稱美,同時教育學生:只要我們的言行舉止、著裝打扮,與“學生”這個身份相對稱,就會展現出和諧統一的美麗畫卷。

4.結合練習題,進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教育。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94頁綜合練習6題關于噴灌、滴灌和漫灌的內容;7題關于節約木材,生產再生紙的內容;七年級下冊172頁的“從數據談節水”等都是進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教育的好素材。

5.結合加工產品、作物種植等類型的題進行科學意識的培養。人教版七年級上冊102頁第6題有關電機車和磁懸浮列車的內容,第105題的油菜種植計算等等,就是對學生進行科學意識培養的好材料,在這些題的學習中,就要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6.樹立合作意識、培養團隊精神。在元件加工等內容的教學中,挖掘合作生產的素材,培養合作意識;當然合作更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多設計一些探究性活動,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并評比“那個組的方法更好些?”來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同時,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數學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

三、善于觀察學生的言談舉止

留心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談舉止表現,對于好的表現及時給予表揚,對不良的表現適時予以指出,如發現有學生語言不文明、或不愛護公物、或不保護環境等,要讓其認識錯誤,并改正錯誤。引導學生不斷地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學生以《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標準來規范自己的言行,爭做一個“文明禮貌、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的中學生。

四、為人師表

篇5

一、充分認識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德育是素質教育的核心,是現代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而在當下的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品德教育,而一味地追求分數,追求考試成績。這樣重成績輕德育的教育方法目前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影響極其惡劣。比如馬加爵殺死同舍舍友案,因同學間的摩擦,最終讓這個優秀的學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上海復旦大學投毒案,因同學間的競爭,竟同時毀了兩個優秀的大學生。現在社會上的一些攀比、不正當的競爭,都與德育缺失有著必然的聯系。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一定要重視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不是一時或一陣子,好的德育教育會影響人的一生。

二、加強教師隊伍的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

古人云“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教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精通專業的文化知識,要有高尚的品質和強烈的法律意識。法律是人類活動的準繩,是一切活動的基礎。黨的十以來,依法治國被擺在重要位置,對于教育系統來說,就是依法治校、依法執教,使教育教學活動有法可依、依法進行。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知法、懂法,加強教師隊伍的法制教育。教學是教師與學生圍繞著教與學進行的雙邊活動,是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單一的教學是單調的,這就需要我們注入感情,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教師在傳授給學生道德知識時,自身一定要有較強的道德觀念,一定要有牢固的德育知識。目前,違背法律和道德的事情時有發生,如個別教師猥褻、個別教師體罰學生、個別教師侮辱學生、學生冒雨做操而領導傘下觀看,等等。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引以為戒,切實加強法制教育和品德教育,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

三、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語文學科有其特殊性,需要不斷的進行交流,這是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結合的基礎。中學生正是年少輕狂、意氣風發的時候,在心理上處于叛逆時期,對教師及家長的說服教育有著逆反心理,而語文教學中有著很多贊揚美好品德的文章。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文章感染學生、啟發學生,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記敘文,可以引導學生感受人物內心的變化或堅定的信念;議論文可以根據特定的環境和話題讓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進行引導和總結。廣大語文教師要積極將德育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

四、教師的正確引導與學生的積極參與

在德育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主體,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相互聯系、緊密結合的。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時間,讓他們積極討論,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也能讓學生在討論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使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及時改正。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把學生帶入到文章所描述的環境中,讓學生親自去體會、去感受。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積極融入到課堂中,受到啟發和引導,會受到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五、要長期堅持,精心設計

篇6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創新 途徑

1 引言

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時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有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初中教學的需要,因此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改革和創新就成為發展的重中之重。想要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不僅要配備良好的師資條件,還要重視課堂環境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意義,不斷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傳授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這些都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進行改革及創新的重中之重。培養具有開拓精神的創造性人才是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主題,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離不開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思想品德課如何實施課堂教學創新,是教師急需探索的課題。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實現創新教育的途徑

2.1 采用靈活多變的提問方式,轉變“滿堂灌”教學方式

不少教師誤認為思想品德課的教學任務就是教師講條條,學生背條條;教師講原理,學生背原理。上課時候,老師、學生都是死氣沉沉無精打采,教學純粹成了教師的單邊表演,很少有提問學生問題,甚至整堂課都是教師滿堂灌,忽視了對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這顯然與我們的素質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也不符合思想品德教育這門課程的教學宗旨,長此以往,容易助長學生不動腦筋、懶惰的習慣。要克服這種弊端,就要求教師改變提問的形式和方法,使提問更具有藝術性,探究性。

比如,在初中二年的課程中講到“違法犯罪要受到法律制裁”時,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找幾位同學進行一場法庭模擬展示,對不法分子進行法律的判決。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為什么犯罪,什么是違法行為?犯罪和一般違法有區別嗎?犯罪應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此外,還可以在課堂上舉出大量事例讓同學們更為深刻的理解,引發同學們對案例的討論,提升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

2.2 激發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想要增強課程的感染力,必須對思想品德課程的氣氛加以改造,讓同學們充分思考,積極主動的進行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們動腦的積極性,通過進行課堂展示來提高學生們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們要打造一個師生平等的教學環境,構建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尊重不同學生的意見。此外,思想品德教育教學中運用幽默、典故、漫畫、音樂、名言警句等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學習的動機,引導學生創造性的學習。

2.3 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挖掘學生們的學習潛力

在實際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創造性地利用媒體。代替傳統說教式的單一授課方式,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新時代中學生教學新標準和新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與必須應用信息技術,在進行課堂講授時,可以播放視頻教學片,一個教學案例等,這樣不僅能夠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還可以引起學生共鳴進行討論,提升教學效率和質量。因此,將思想品德課與信息技術進行整合具有無比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4 發揮開放性試題對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和提升思想品德水平的作用

篇7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問題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點內容,對初中生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不斷推進,但在其發展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單一的教學方式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因此采用的教學方式應該從不同的角度進行,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對思想品德教育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依然采用朗讀式的教學方法,將課本的內容進行簡單的復讀,教學過程僅僅依靠單純的粉筆、教材和教師的嘴進行,課堂教學缺乏趣味性,教師的激情不足,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灌輸式的教學方式使教師難以認識到學生的主體作用,忽略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互動,抑制了學生的學習欲望,不利于其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及世界觀的形成。

(二)局限的教學內容

在現階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學內容相對局限,基本的內容大多以理論性的內容為主,這樣的教材內容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加強化了教師照本宣科的教學方式,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初中生很難理解一些理論性較強的知識,嚴重影響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三)錯誤的教學手段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表現在錯誤的教學手段上。首先,一些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依賴于傳統的教學手段,他們依然沿用說教、批評式的教學手段,沒有充分考慮中學生的心理特點,容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影響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其次,在具體的思想品德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阻礙了思想品德教育的發展。

二、如何創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一)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各種教學方法不斷涌現,為各個學科的教學增加了動力。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有效組織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學科發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養學生道德素養的關鍵。情境教學法,互動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以及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都是現階段較為新穎的教學方式[3]。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根據具體的教育內容,充分結合多種教學方式,最大程度的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聯系生活實際,擴大教學內容

針對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局限問題,我們在具體的創新教育方式的過程中,要積極聯系生活實際,擴展較多的課外實踐活動,不能將教學內容局限在教材內容上。教師要根據社會熱點及校園文明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更能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領會其真正的含義,達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另外,通過具體的社會實踐教育,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養。理論性的知識不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實踐性的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將僵化的知識變得靈活,易于學生掌握。

(三)有效利用新媒體,創新思想品德教育

隨著新媒體的不斷涌現,越來越多的初中生喜歡使用新媒體進行社交。因此,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也要積極利用新媒體,開展一系列的教育創新。

一是利用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對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進行改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二是給學生推薦一些能傳遞正能量的網站及微信公眾號,引導學生接觸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

三、結語

篇8

摘要:受四川甘孜藏區的地理環境和民俗民風影響,當地的中學生不僅具有普遍的心理特征,還有著不一樣的性格。所以,在進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迎合四川甘孜藏區學生的心理特征,不僅要講求教學藝術,還要做到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本文將簡單談談加強藏區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方法這兩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藏區初中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必要性;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026X(2013)10-0000-01

許多人認為四川甘孜藏區的中學生喜歡以武力解決問題,不接受學校的教育,有些人甚至還誤以為“打架、逃學”是當地學生的“特點”,這些刻板印象,給藏區學生烙上了深深的印記。其實,叛逆是中學生在成長階段有的經歷,是獲取自由、挑戰權威的表現,也是無法杜絕的成長現象。所以,合理疏導學生的成長情緒,有效地減少那些極端現象,是四川省甘孜藏區應重視的教育問題。總的來說,不論是四川省甘孜藏區還是其他地區,都需要在加強教育管理的基礎上,結合教師與家長的力量,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努力構建出生活化的方式,引導學生達到“知行合一”,使思想品德新的生命力真正煥發出來。

一、加強藏區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藏區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由于四川甘孜藏區的學生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所以在知識基礎和積累上顯得比較薄弱,沒有養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的行為。再加上當地的文化積累不夠,沒有形成豐富的學習氛圍,使得很多學生缺乏學習的榜樣和方向。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缺少家長的監督,使得學生在毫無學習壓力的情況下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引起作業拖沓不完成等現象的發生。所以,藏區的初中生要想更好地發展自我,必須要重視自身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2)受社會環境的影響

在復雜的社會中,不少學生的思想和精神受到污染,在四川甘孜藏區,大部分學生過早成熟,無心念書。改革開放就像一把雙刃劍,在給我們帶來利的同時,也必可避免地帶來了弊。不可否認,改革開放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教學的發展,但是有些不利的東西也過早地開放出來。比如,中學生的心靈是幼稚、不成熟的,也無法分辨是非,而黃賭毒正侵蝕著學生的心靈,在不同程度地影響著學生的發展。除了不成熟外,中學生還極具好奇心,若社會和家長一味地禁止某些東西,學生就越想接觸。在這種矛盾之下,許多學校和家長缺乏正確的引導,總是采取一種回避的態度,讓學生在悄悄接觸時深受其害。在一些影視作品中,由于摻雜了一些暴力元素,出于某種模仿的念頭,便加劇了甘孜藏區學生的野蠻行為,在舞刀弄棍時不經意便鬧出了人命。還有一個必須要重視的,便是網絡游戲,血腥暴力的網絡游戲抓住學生追求刺激的心理,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分不清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在崇尚暴力的同時,把游戲中的暴力帶入到現實生活照,最終走上了犯罪道路。

(3)受家庭的影響

家庭環境直接影響著學生心智的發展,客觀的說,若家庭的價值觀錯誤,則極有可能把孩子引向歧途。其實,第一個對孩子產生影響的人往往是孩子的家長。在進行家庭的激勵時,若采用不恰當的方式,則可能造成學生價值觀的偏差。四川甘孜藏區的家長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普遍存在忽略孩子思想的現象,比如有的家長語言粗魯、蠻不講理、鋪張浪費、聚眾賭博等等,這些不良的習性,對藏區孩子的性格和價值觀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

(4)學校教育的需求

作為中考科目之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是需要得到學校重視的。但是,四川甘孜藏區相對于其他地區而言,對教育及教育水平發展的重視度不夠,再加上思想品德在中考中占的分數不多,很多家長和學生陷入了誤區,在學習思想品德課程時所花精力不夠。而且,在新課改逐漸深入落實的背景下,學校教育水平也不斷發展,各個學科的內容不斷地豐富起來,思想政治也不例外。在新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開始與課堂融在一起,這就需要教師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對新的教育方式進行探索并利用。

二、如何加強藏區學生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1)鼓勵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

四川甘孜的初中生們與其他地方的初中生一樣,也對美好事物的充滿了追求和向往,富有可愛的書生意氣,他們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希望用美來打扮自己,讓自己的外表和心靈得到別人的贊賞。所以,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藏區教師應當重視利用中學生這一普遍的心理特點,以藏區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出發點,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并重視學生獨立意識的形成。除此之外,還應該引導他們充分認識自己,不僅看到自己優點,也正視自己的不足,在做好自我定位的基礎上自信地迎接挑戰。具體來說,就是以“偶像崇拜”為切入口,鼓勵藏區學生在發展與變化中樹立正確的觀念,用發展的眼光看待自我,從而找到真實的自我,避免那些錯誤觀念的形成。

(2)發揮學校和教師的引導作用

首先,引導學生重視思想品德課程。思想品德課程,是一門比較綜合的課程,其中的知識點和理論性的東西與生活緊密聯系,隨著社會的變化而變化。即使藏區學生的功底比較薄弱,只要在重視力度足夠的基礎上對學習方法加以掌握,便可以學好這門學科。因此,藏區教師在對藏區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教育以外,還需要從四川甘孜藏區的生活點滴出發,重視課外的引導。具體來說,就是鼓勵學生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尋找,發現那些高尚的思想品德,理解人生的意義。

其次,營造濃郁的校園文化。若四川甘孜藏區的學校可以把全體教師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重視建設校園特色文化,并通過積極向上的輿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便能夠在濃郁的校園文化中培養學生高尚的品格,彰顯出具有四川甘孜藏區特色的校園文化。具體來說,可以對學校廣播臺、班級黑板報、宣傳櫥窗、文學社等途徑,及時地對學校的精彩生活進行宣傳,通過對學生身邊的典型的挖掘,營造出積極的道德氛圍,鼓勵和鞭策全校師生共同提高自身的道德素養。比如,為了符合藏區中學生的情感接近性,在校園廣播時可以使用歡快活潑的內容和語調吸引學生的注意,把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融進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里,這些都可以讓學生不產生排斥心理,從而慢慢地接受廣播的宣傳內容,達到潛移默化改變藏區學生的目的。

最后,重視學校設施設備配置的加強。由于四川甘孜藏區的教學設備不完善,使得藏區教師開展新形式的教育受到一定阻礙。因此,當地教育部門應該以藏區學校的需求為依據,把教學所學的設施設備配備齊全,特別是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設備,讓藏區學生在多種教育形式的吸引力下提高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藏區思想品德的教學質量。

(3)在生活實踐中強調品德與信仰

在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藏區教師應該以可課堂材料為跳板,把思想品德課程更大的教育意義挖掘出來,從而影響學生的道德行徑。認知以實踐為目的,所以在社會這個大熔爐里,只有讓學生多實踐,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所以,藏區的思想品德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以校園和家庭為中心的生活實踐,在實踐中引導學生對社會改革的方向性和必要性進行思考。除此之外,還應該以小見大,幫助藏區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并樹立報效祖國的壯志雄心。

總之,初中階段是培養藏區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德的黃金期,隨著藏區學生獨立和自我意識逐漸增強,藏區思想品德教師在傳授品德知識時,還應該重視對藏區學生責任感的培養,團結各個民族的力量,使整個國家更具凝聚力和向心力,促進社會的進步與和諧。

參考文獻:

篇9

一、當代中學生道德行為方面所存在的問題。

當代中學生道德行為方面的主要問題一部分中學生對個人、家庭、公共生活等領域的道德規范知之甚少,不知道什么是對,什么是錯,所以就很自然地導致了行為上的不良。大部分中學生對一些道德規范是知道的,但在實際行動中卻不去遵守,是“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在學校,許多中學生都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方法,可是卻不能做到不隨便亂丟垃圾。有人在場和無人在場不一樣,正規場合和非正規場合不一樣,角色不同不一樣。比如,老師在場,紀律很好;老師不在時,常常違紀。在學校是好學生,彬彬有禮,尊敬老師,善待同學;回到家里,卻不尊敬長輩,不關愛兄弟姐妹。有些中學生做事缺乏認真負責的態度,關心自己多,關心他人和社會少,對集體活動和公益事業缺乏必要的熱情,“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有些中學生缺乏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腦子里裝著各種各樣的錯誤觀念,如極端個人主義、“哥們義氣”等。金錢方面的拜金主義思想沖擊著青少年,產生了強烈的腐蝕作用。受社會上不良現象和影視作品的負面影響較大,不能確立正確的是非、善惡評價標準,把本來錯的看成對的,惡的看成善的,丑的看成美的。這些都為中學生道德導向及道德行為產生了極為不利的影響。

二、中學生道德行為問題存在的原因

中學生道德行為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究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中國是一個具有兩千多年封建歷史的國家,腐朽的道德觀念有時還會沉渣泛起;社會上一些負面思想對當代中學生的影響和沖擊也是不容忽視的,加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中學教育和家庭教育中重智育、輕德育,造成了教育實踐中德育不到位、不落實的現象。這些原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中學生不良道德行為的發生。

三、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1、家庭道德教育是培樣孩子優秀道德品質的第一步。

“子不教,父之過” 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成功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家庭教育首先要培養孩子的愛心教育(即所謂愛祖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尊老愛幼等。)很多家長卻常忽視孩子的愛心教育。從不教孩子,孩子從哪里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國家? 愛心是要父母精心培育的。 其次,要讓孩子講文明懂禮貌。比如不經允許不能隨便拿他人東西;到別人家中要先敲門等等。第三要讓孩子參與勞動。只有通過勞動,才能讓孩子理解勞動的意義,懂得勞動的艱辛,知道勞動成 果的來之不易,從中磨煉孩子意志,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第四要培養孩子誠實、正直、勇敢、樂于助人、積極進取、有責任感等等。

家庭教育必須從小事抓起,從身旁的點點滴滴做起。所謂,“勿以惡小而為之,物以善小而不為。家庭教育的的方法多種多樣。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父母怎么做孩子也會怎么做。父母自己德行如何,會直接影響孩子的品行。一個老是口出臟話的父親想要教育孩子做人言談講禮儀是絕不會取得相應的教育效果的。因為他自己的行為起了恰恰相反的作用。

2、學校品德教育是培養孩子優秀道德品質的關鍵。

應試教育使得學校德育在學校整個教育活動中只能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就是難以落實在行動上。涉及學生品德教育的各項活動大多都被教學活動所擠占,或者是“刮陣風”、“走過場”而已,而在教學活動中,真正滲透德育就顯得更難了。

學校德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更新觀念。道德教育的目標是要按照特定時代、特定社會的道德規范來培養塑造個體的品德、信念和行為習慣。優秀的民族道德傳統需要保持和傳承。在提及道德教育觀念更新與發展時,仍需強調道德的繼承與穩定。但是,道德總是建立在一定經濟基礎之上的,它隨著社會經濟的變化而變化。

學校德育工作要注重內化求實效的思想。為什么我們課上剛講過要遵守交通規則,課后他們就亂穿馬路?問題不在于學生沒有認知,不懂道理,而是在于學生沒有把認知內化為相應的信念、情感與行為。所以,教育者一定要強調實踐,少擺花架子,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指導學生自我教育,逐步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三、良好社會環境是培養孩子優秀道德品質的保障。

篇10

關鍵詞 初中思想品德;人本教育;方法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揚人本的必要性

人本教育,簡言之就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它以人的發展為教育的核心,圍繞這個核心,教育中制度、教學方法、師生關系等也隨之展開。初中,作為教育的主要營地,在其教學過程中必須要以人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大力發展人本教育。初中生經過多年的學習和成長對社會已有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的思想等各方面都還不成熟,正處在“三觀”樹立的黃金時期,初中生涯是學生“成人”的關鍵階段。但同時,這個時期的學生處于青春期,叛逆心理較為嚴重。因此,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是要以人為本,處處體現對學生的全面關注。這樣才能實現人本教育的目標,培養會做人、會做事的少年,少年強則國強,只有這樣,學生的發展才會更加順利,民族的明天更有希望。在應試教育的形勢下當前初中教學體制和方式存在一定的誤區。“考上重點高中就等于向重點大學靠近了一步。”很多學生和家長甚至是教師,在這種觀念的指引下越來越重視考試和分數,而其他的如思想品德、人文等方面的教育便隨之在不知不覺中慢慢淡化,為了考試為了高分而學習是目前不少初中學生和學校的教學狀態。人本教育強調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出發,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進行相應的教學。太過重視書本知識而忽略學生軟實力是不科學的。我們都知道,學生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時候,人們不會再只用學習成績來評價他。人們更關心的是這個學生為人如何,思想道德品質如何,以及學習能力有多強。這些才是將來真正決定一個學生發展好壞的因素,而不是學習成績,所以,初中教學應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更應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揚人本。

二、初中思想道德教育與人本教育的關系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狹義上說就是通常所說的“政治課”或者是思想品德課,其教學內容(以人教版為例)有家庭社會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國情教育等方面。從七年級剛進人初中時對自尊、自強、信等的教學,教會學生珍惜學習時光,學會做生活的主人,到之后八年級學習交往與合作,維護權利,履行義務,再到九年級對“承擔社會責任,迎接希望的明天”的學習,不難看出這樣的思想品德教育正是從學生本身出發,教會他們成長道路上該做什么,該怎么做,要怎么樣才能收獲成功等等。廣義上來說,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即教會學生如何“做人”。除了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其它時候其他課程上也或多或少都在學習,這是幫助學生順利實現社會化,為以后實現有價值的人生做奠基的課程。人本教育也是以人為本,從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為出發點,目標是提高學生今后在社會中的競爭實力。“先做人,再做事。”人本教育就是幫助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的方法。綜上所訴,人本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內容。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實施人本教育。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揚人本的方法與建議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不論是教育事業還是學生個人的科學發展也要以人本為核心內容。科學發展觀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在初中思品德教育中弘揚人本,也要注意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根本方法就是統籌兼顧學生的身心健康、學習成績、學習能力、道德品質、健全人格等多方面的共同發展。

3.1宣揚人本教育的重要性,突出人本教育目標。要發揚人本,首先要確定目標,確定對象。很明顯,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揚人本,其目的在于發展人本教育,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對象就是所有的學生。任何事物的發展離不開人們對他的需求和擁護,人本的弘揚亦是如此。為了弘揚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人本,上至政府,下至學校,都應該大力宣傳人本教育的重要性,讓學生意識到道德品質教育的重要意義,更要認識到人本教育的意義和目的。讓他們明白人本教育的弘揚和實施,根本目的在于實現他們自身的良好發展,是提高和充實他們自己的過程。初中人本教育同樣離不開教師,所以要在師生之間都宣傳人本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夠的重視,行動上才會配合。

3.2轉變教學方式,發展人性化教學方式。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弘揚人本,學校要有響應的教學制度。首先,要重新平衡學習成績和平時綜合素質的比例關系。對一個學生的考核不該局限于分數,而應該要綜合考慮學生的整體素質,如誠信、禮儀、尊敬師長、學習態度等方面。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時刻關注學生在這些方面的表現,再結合學習成績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就會使學生時刻注意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潛移默化之中就會有人文氛圍的產生,有助于同學更全面的發展;其次,改變教學方式。傳統的教學都是老師在課堂上給學生灌輸書本的知識,學生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沉悶,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學習興趣不高,而初中生正是好動好表現的時期,這樣的教學方式顯得不夠人性化。為此,應轉變教學方式,如多設置討論互動環節,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各抒己見,有交流才會有比較才會有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