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范文

時間:2023-11-26 15:17: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篇1

關鍵詞:思想政治教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20-043-2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初中教學應教會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而初中學生的思維正處于由形象思維為主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教師教學中加強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既是在踐行新課標理念,也是提高思想品德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更是立足學生實際,促進學生發展,提升綜合能力。筆者結果多年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實踐,在此探討一下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認識

當今社會需要的是適應能力強、有競爭力、獨具創新精神的綜合型人才,教育必須面向社會需求,立足學生實際。教育培養人才,服務學生未來發展需要,滿足社會需求。初中教學擔負著傳授學生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的認為,也擔負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任務,以便為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基礎,因此,對初中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就顯得非常重要。同時,中學生的思維特點是由形象思維逐步向邏輯思維為主過渡,這又決定了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基于學生和學校的實際,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是要靠教材,現實的中學教材一方面注重學生知識的傳授,注重知識之間的統一性、關聯性、整體性等;另一方面集合全國一流教育專家編寫的優秀教材,也非常注重學生的各項能力的培養,兼顧知識和能力的統一,其中把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就融合在各學科的教材之中。二要靠教師,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尤其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結合教學和學生特點,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融入邏輯能力的培養,從知識的學習中鍛煉學生思維,提高能力。學生邏輯能力的培養需要方法的指引和疏導,教師教學中既要注重邏輯能力的培養,又要注重方法和方式的選擇,自己掌握教會學生邏輯思維的教學方法,也教給學生掌握邏輯思維的方法,使學生迅速有效的學會邏輯思維并得到快速發展。因此,教師教師講解教材要合乎邏輯,力求做好邏輯思維的示范,訓練學生學會解題方法,掌握思維過程--分析與綜合的過程,注意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綜合、抽象、概括來理解概念和應用原理去解決問題。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策略

1.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

觀察和比較能力是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最為基礎的能力,是人們進行分析、綜合推理判斷的最為基礎的依據,只有學會觀察,才能更好地搜集材料,捕捉現象,才能為后續思維提供充實可靠的一手材料,離開觀察,其他一切思維活動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比較能力也是最為基本的能力,在觀察的基礎上對已有信息進行初步處理,比較篩選,選擇有用信息,對比出事物或現象的基本特征。因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應首先教給學生最為基本的觀察和比較方法,引導學生掌握觀察的角度、方法和層次,從而更好地搜集篩選信息。

例如,學習蘇教版思想政治八年級下第四單元“分清是非”時,本單元主要是教會學生心中有桿秤,面對誘惑,學會拒絕,培養學生高雅的思想情趣。教學中,我一方面引導學生學習課本有關的知識理論,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鑒別能力,從現實生活中以及網絡上選取一系列社會現象,有的是學生身邊的,有的是直接截取的網絡視頻,讓性質相反的事件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這些現象,并進行初步判斷,然后反思為什么這樣判斷?是與非究竟有什么本質區別,從而讓學生發現判斷是非的依據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獲得了辨別是非的能力,并讓學生有意識地學會觀察現象,比較區別,最后發現其不同本質。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比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所謂分析就是整體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以此分出層次,理出條理,把握內部關系。所謂綜合則是依據內容的層次關系,把各個部分聯合起來。分析綜合能力是學生應該掌握的最為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之一,尤其是思想品德教學,每項內容都會涉及到諸多方面的問題的相互聯系,只有學會分析,才能更好地把握各種現象之間的關系、各種問題之間的層次,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并在此基礎上綜合多方因素,力爭看問題既全面又有條理。

為此,我在學生學習初中思想品德八年級下《法律就在我們身邊》中法律與道德的關系這一部分內容時,先讓學生列舉出生活中常見的法律與道德規范分別有哪些,然后進行對比。通過比較,學生可以發現兩者的異同。然后把學生分為兩組,分別說說法律和道德各自的優勢。通過辯論,使學生深刻體會兩者各有優勢,缺一不可,從而得出結論:必須將法治與德治相結合。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有一個遞進的過程,從表象的比較到本質的區別,最后給行為以指導,充分鍛煉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既學到了相關知識,培養了優秀品格,又鍛煉的分析綜合能力。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在觀察比較的基礎上學生學會透過現象區分出事物本質與非本質的東西,并分析本質的特性而舍棄非本質特性的過程,在邏輯上稱之為抽象。而概括則是依據分析綜合,把相同事物的相關屬性綜合起來的過程。思想品德中諸如知人、論事、明理、做人等準則和概念都是抽象的結果。教學中應注重對事物、對社會、對人生的認識和感悟,教會學生透過事物表層,深入現象內部,把握本質,看問題深刻不膚淺,以便更好地做人做事。

例如,學習八年級第三課“優良的意志品格”是,我先列舉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各種現象,請學生根據現象中人的行為和結果,思考現象或事件的背后,主人具有怎樣的品行和意志。這些現象各不相同,表現出的意志品格各有側重又相互交叉,學生合作討論,認識到現象和事件實際上是人品和意志的具體外化表現,最本質的是人的意志和品格,并將這些現象中本質抽象總結綜合,得出優良的意志品質的特征是哪些。

這樣,學生不僅明白了優秀的品格、堅定的意志,培養了學生的優秀品格、堅定意志,同時,教會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由表及里、由現象看本質,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抽象概括與判斷能力。

4.培養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初中學生無論是從生理還是生理上都趨于成熟,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開始去表面化,已經有了較為獨立清晰的認識和判斷能力,對問題的思考也由感性感知漸漸趨向理性思考,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增強,同時,也是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的判斷和推理能力,不但有利于于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獲取能力,更為重要的是能夠促進學生的心理成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樹立崇高的價值觀。教學中,教師結合思想品德課程的特點,教會學生科學合理地認識事物判斷事物的性質屬性,形成正確的認識,學會根據已知判斷推出新的合理判斷的思維能力,學會正確推理。

但我們在鍛煉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需注意循序漸進,初中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尚處起步階段,更多的時候還是需要通過形象的、直觀的現象分析完成教學任務。因此,單純的理論分析往往不能產生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相結合,水到渠成地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總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應注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利于有效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創新思維水平,有利于學生的思想健康發展和心理成長成熟。

[參考文獻]

篇2

一、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意義

首先,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數學學習中對邏輯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不僅需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其他數學學習階段,也需要老師積極鍛煉與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其次,作為現代教學的基本任務,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能夠將學生學到的雜亂無章的知識有機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有序的整體系統,促進小學生數學知識的歸納與總結;最后,在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中還有利于學生其他各方面能力的形成。小學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比較活躍,而且在學生思維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也使得抽象思維能力漸漸形成。作為一次質變的過程,需要借助學生的創新精神、分析能力,促進自己感性認識的形成,再借助大腦思維,從而促進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其他能力也得到了積極的鍛煉與發展。

二、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一)注重問題的提出方式

作為一門思維活動較強的學科,小學數學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思維能力。而思維活動是在問題提出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此,小學數學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問題的提出方式,科學、有效地引出數學問題,同時還需要老師發揮自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使學生對問題出現的前因后果有一定的理解,然后老師可以借助歸納演繹法、比較對照法以及綜合分析等方式,從而有助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比如,在關于梯形面積公式的計算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回想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向學生提問:“誰能用以往學過的知識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過程?”問題提出以后,會讓學生的求知欲一下子被調動起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通過剪裁、畫圖以及拼接等,使學生能夠輕松地學習知識,在無形之中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有助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

(二)設置適當難度的數學練習題

練習題的作用主要是為了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對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與運用。但是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老師在練習題的設置上應該積極考慮學生的能力與學習情況,盡量選擇一些難易適中的練習題,應該保證大部分學生能夠動腦思考獲得問題的答案,從而使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合理的激發,增加學習數學的樂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積極確立小學數學教學目標

小學數學老師可以將教學目標合理確立下來,同時也要為學生制訂合理的學習目標,使老師與學生在目標的指引下,獲得教學與學習上的進步,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關于乘法口訣的學習過程中,數學老師應該在課前備好課,明確這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重視乘法口訣的學習,認識到乘法口訣對自身未來學習的重要意義。老師可以適當為學生講解乘法口訣的由來,使學生方便記憶與理解,以此提升自身的學習成績。所以,老師積極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對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篇3

一、 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生在積極向上,和諧快樂的氛圍中才能主動探求知識,因此,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才能在愉快的環境中,全身心地進行創造性思維。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的過程中應該以飽滿的激情、高昂的情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點燃學生想象的火花。如果教師課堂上教學態度生硬,板著面孔,學生一見就望而生畏,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不會有創造性思維。比如教學《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一課時,上課開始即向學生展示《權利法案》規定的內容,然后設問:英國為什么會確立君主立體?自然地導入新課。這樣的開始,妙趣橫生,馬上把學生吸引住了。學生隨著教師深入的講述同步思維,學習積極性高漲。

二、 注意啟發式教學

教師一定要注意運用啟發式教學,不能只用填鴨式教學。要善于引導學生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未知的事物,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會不斷提高,教學會出現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境界。例如在《三國鼎立》一節講授曹操屯田時,首先要求學生圍繞怎樣屯田這一中心內容閱讀教材,找出要點。接著采用談話法,把曹操怎樣屯田分成四個具體問題:(一)曹操招募什么人,利用什么土地屯田?(二)曹操怎樣組織和剝削屯田農民?(三)什么叫軍屯?(四)屯田有什么作用?當學生分別回答這些問題以后,教師歸納成以下要點:曹操招募流亡農民,利用荒地屯田;把屯田農民組織起來,要農民把收獲物一半以上交給政府這叫民屯;要士兵屯田,叫軍屯;屯田后軍糧有了保證,勢力日益強大,為后來統一北方奠定了物質基礎。這樣教師就會一步步把概念講清楚,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 講練結合

這是幫助學生形成歷史概念,提高判斷、推理和論證能力的根本方法:

1.判斷練習。對形成歷史概念有關的或者相近的和相似的一個或幾個史實進行辨析,然后做出正確的判斷,提高學生掌握歷史知識的準確性與熟練程度。是非題、選擇題、改錯題是判斷練習的主要形式。

2.推理練習。對歷史現象進行綜合和分析,從中找出歷史發展的規律或規律性知識。例如,通過對兩次世界大戰 爆發原因的分析,說明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和政治發展不平衡的加強,必然導致世界大戰,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資本主義是爆發戰爭的根源。

3.論證練習。運用具體史料對某一觀點或情況進行論證。例如,為什么說是我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指導學生從會前形勢、會議決定和會后時局三個方面,運用具體史實分析說明,加以論證,通過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論證問題的步驟和方法。

四、通過總結,不斷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應該不斷總結,不斷分析,這樣才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學生的綜合能力就能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就會在不斷創新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突破。在各個歷史階段就會進行分析,掌握歷史的發展規律,即由低級到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演變過程。讓學生弄清改朝換代的根本原因就是一種新的社會生產力取代另一種生產力,一種新的生產關系取代另一種生產關系,即矛盾是推動朝代更替的內應。也就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不相適應了,代替舊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樣進行推理,學生就會發現一種新的矛盾,學生的思路就開闊了。

五、 在傳統教學中進行創新

篇4

一、想象思維的培養

想象思維是人們在頭腦中對已有的事物的表象進行加工創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它不是表象的簡單再現,而是對表象的夸張、拓寬和升華,是對表象理想化的改造;它可以脫離現象,但卻以現象為基矗想象具有直觀性、形象性、整體性、概括性等特征。在科學發明創造中,飛機的設計受到鳥和蜻蜒的啟示,潛艇的制造得益于對魚類的模擬,它們都證明了想象對于發明創造具有重要作用。想象以實際生活小積累起來的豐富的表象為基礎,在它們之間進行分解、組合、類比、聯想等加工而展開的。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可以通過運用比喻、類比和聯想等方法,在學生頭腦中創設感性的形象,為他們進一步思維提供資料信息,并使思維具體化。

1.運用比喻,創造具體生動的整體形象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拿具體形象的事物來比喻與其相似的事物,以某種已知事物去說明相類似的尚未認識的事物。生物教學中借助比喻,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形象,更易于學生理解,也能激發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蛋白質的結構時,聯系學生熟悉的彈簧,把蛋白質的多肽鏈比作彈簧的鋼絲,彈簧的螺旋相當于多肽鏈的盤曲,再把一條或多條彈簧折疊起來,也就是多肽鏈盤曲成螺旋后再折疊,相當于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在這一基礎上再閘述蛋白質結構的多樣性是由氨基本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決定的,就像制作彈簧的鋼絲,其材料的種類、長短、粗細有差別一樣;蛋白質的空間結構就像彈簧的纏繞、折疊方式不同一樣。這樣,就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更易于理解掌握。?再如把DNA的結構比作“螺旋狀的樓梯”,把生物膜上的載體比作“渡船”等,無不生動形象、妙趣橫生。

2.運用類比和聯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類比和比喻一樣,也是由已知推出未知的方法,類比往往又要通過聯想才能充分激發想象力。在生物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語言描述或巧妙的設問,在學生頭腦中引發各種各樣的新形象,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比如,學習生物進化中各“紀”動植物景觀時,可以啟發學生根據古生物的化石、現代生物界的圖景,可造一幕幕或生機盎然、鳥語花香,或雷電交加、地動山搖,或蔽樹參天、恐龍橫行等古代生物界的圖景。不僅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而且也易于學生理解。學生經常展開想象的翅膀,有利于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

可見,利用想象的直觀形象性,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進而產生創造力。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一切,推動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心理學研究表明,中學生特別是高中生,創造性想象力發展速度很快,不僅會再造想象,而且能創造想象并與創造活動聯系起來,具有一定的創造能力。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想象為契機,抓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引導科學想象,激發其好奇心與興趣,經常鼓勵學生“異想天開”,以培養其想象力和創造能力。

二、直覺思維的培養

直覺思維是指不受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約束而直接領悟事物本質的一種思維形式。直覺思維具有迅捷性、直接性、本能意識等特征。直覺作為一種心理現象貫穿于日常生活之中,也貫穿于科學研究之中。愛因斯坦認為,物理學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然而要通向這些定律并沒有邏輯的道路。

“只有通過那種以對經驗的共鳴的理解為依據的直覺,才能得到這些定律”。其實,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是一致的,只不過水平與層次不同。如果采用科學的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有助于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

1.利用習題訓練,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快捷性快捷性是直覺思維的一個重要特性。因為直覺思維往往要同時對若干個思維方向作出鑒別與選擇,所以,利用生物選擇題是培養學生直覺思維快捷性的一個重要方法。由于選擇題的正確答案已包含于所列的選項中,在發掘題設條件與各選項之間的因果關系,對選項進行比較,迅速淘汰錯誤選項或迅速識別正確選項的過程中,即訓練了學生的直覺思維的快捷性。在教學中,特別是在選擇題訓練中,往往一讀完題,學生就立即寫(或說)出答案,但問其原因,有些學生回答不出,只好說是“猜”的。有的即使說出了理由,也是做題后想了半天才說清楚的,這實質上就是直覺思維的作用。直覺思維由于是人的思維在一定的知識積累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沖破某種固定的邏輯規則的束縛而直接與結果相通,從而省去了中間思維細節,直接反映出對事物本質的認識,因而具有快捷性。學生快速地解題過程正是如此。如果要他們說出原因來,就必須將思維還原成一般的邏輯思維過程,恢復中間推理的細節。因此,在進行習題訓練時,要規定練習時間,加強解題速度訓練,鼓勵學生“猜題”,以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同時也要向學生說明,強調“猜題”決不是“跟著感覺走”,而是要經過積極思索才可能產生思維的飛躍,特別是直覺是通過大量知識積累和長期思考問題,使人的想象達到一定飽和度后產生的。因此,學生平時必須養成勤學苦練的習慣,注意知識積累,不搞偷工減料。那種寄希望于練習或考試時突發奇想,胡亂“猜題”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設置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直覺思維的猜測性直覺思維常常只抓住對象的主要的本質的環節,而那些次要的,非本質的環節往往被忽略,因而對問題的解決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猜測性。因此,教學中對問題的講解和闡述不要總是給予思維結果,而應經常有意識地創設有一定模糊度的問題,給學生以利用原有知識對當前問題進行分析、猜想的機會,讓學生去發現、去探索,直接猜出問題的答案。

例如,學習生物進化時,可以設問:假定恐龍沒有絕滅,地球上生物界將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再如,學習遺傳與變異時,設問:人類能否進行無性繁殖?

人類怎樣征服遺傳病?如何用基因療法治愈癌癥?等等。在引導學生對上述問題進行大膽猜想時,不要求學生解釋猜想的邏輯過程,鼓勵學生異想天開。即使學生猜想的結果與科學理論相矛盾,也應因勢利導,歸謬引伸,讓學生從錯誤中學習,以期豁然開朗,求得頓悟。

三、靈感思維的培養

靈感思維是一種高度復雜的思維活動,它是人們在文藝創作、科學研究中因創造力突然達到超水平發揮的一種特定心理狀態。靈感思維具有突發性、偶然性、新奇性、獨創性和忽逝性等特征。例如,德國化學家凱庫勒長期從事苯分子結構的研究仍未能解決(12年之余),一天由于夢見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形成環形而突發靈感,得出苯的六角形結構式。因此,靈感不是唯心的、神秘的東西,它是客觀存在的,是思維的特殊形式,是一種使問題一下子澄清的頓悟。科學史上許多重大難題往往就是靠這種靈感的頓悟,奇跡般地得到解決的。

培養學生的靈感思維,首先要培養學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習慣。靈感決不會從天而降,它是在一定知識信息儲備的基礎上,對疑難問題久經沉思之后不同知識信息之間的突然溝通。愛迪生說:“發現是百分之二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 十八的血汗。”學生在學習實踐中往往會出現這種情況,一個問題會使自己魂繞夢牽,百思不得其解,也許受某種偶然因素的激發,而豁然開朗。這正是因為長期深度思考時,大腦處于受激狀態,異常活躍,所思考的問題揮之不去,驅之不散,這就為靈感的產生準備了基本條件。由于大腦的極度興奮與緊張,也可能抑制了思維的正常運轉,當受到某種不可預測的外部因素的刺激時,就可能一下子喚醒潛意識中的積極因素,產生靈感。所以說,靈感是人們長期進行創造性活動的產物。

篇5

關鍵詞:初中數學;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邏輯思維是指離開具體的形象,在一定的邏輯法則中進行思維的能力。數學是思維的體現,它具有應用廣泛、邏輯嚴密、結論確定等多方面特點,每一個數學的概念與定理,只有在邏輯上被嚴格證明以后,才能最終在數學理論體系中成立。正是由于數學教育所具有的上述特點,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更應當強調邏輯思維的培養,以促進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共同發展,促進學生更勤于動腦、善于思考,實現學生數學素養與學科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夯實數學基礎,重視基礎知識教學

數學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既是數學知識體系中的重要基石,也是學生開展判斷、分析、推理等思維活動的起點,是學生得以有效解決各類數學問題的重要工具。可以說,學生如果沒有正確地掌握概念、定理等基礎知識,就不可能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活動,也更談不上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與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必須將概念、定理的教學放在重要地位,并通過讓學生準確理解數學概念,充分揭示數學原理的內涵與外延,以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形成與發展。

例如,在《認識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學中,筆者一方面在課堂中采用學生自主學習、小組探討、教師講授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自通過觀察、概括、類比與歸納等邏輯思維活動,以得出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解的相關概念;另一方面,還可通過提出具有一定針對性、趣味性和邏輯性的相關問題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在具有條理性、邏輯性的思考過程中進一步強化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總而言之,基礎知識教育與邏輯思維培養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發展的,在向學生教導概念、定理等知識的同時,可以良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樣,在形成與發展學生邏輯思維的過程中,也能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

二、引導自主探索,參與邏輯思維活動

教師應根據初中數學的教學目標與學習規律,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索。通過多讓學生親自觀察與思考,多讓學生實踐練習與動手操作,多讓學生自主抽象概括出數學公式與法則,這都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到邏輯思維活動當中,在獲取數學知識、鍛煉數學技能的同時,也實現了學生邏輯思維的有效形成與發展,進而推動學生知識學習與能力提高兩者之間有機的結合,并相互促進、相互發展。

例如,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教學中,有這樣一道例題:a、b∈R+,a≠b,求證:a3+b3>a2b+ab2。為了使學生在順利解題的過程中,有效培養與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環節:一是向學生講述如何利用邏輯思維中的分析思維、綜合思維來證明該不等式;二是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得出該不等式證明的具體步驟和過程;三是再進一步啟發學生思維,讓學生探索能否通過此題的證明,得出相關不等式證明的推廣應用,例如可得出:a4+b4>a3b+ab3,a5+b5>a4b+ab4,…an+bn>an-1b+abn-1。通過以上教學環節的引導,不僅使學生在問題的解答過程中,親自進行觀察與思考,并自主概括出相P不等式證明的推廣應用,而且有利于啟迪學生思維,讓學生的邏輯思維始終處于主動運轉的狀態,有效促進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

三、教導思維方法,探索邏輯思維基本規律

學生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關鍵是應教導正確的思維方法,以培養學生利用邏輯思維進行思考、解題與推理的能力。為此,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緊密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積極選擇適宜的邏輯思維方法開展教學,使學生不僅能了解各種方法的思維過程與邏輯推理格式,例如歸納法(三步格式)、反證法(三步格式)、分析法(逆推格式)、綜合法(順證格式)等等,而且還能熟練地用于數學知識論證與解題優化,以促進自身思維能力的良好形成與發展。

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這一課程中,筆者就積極結合了歸納法開展教學,以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一是在正式教學之前,分別向學生展示四個不同邊長的直角三角形,讓學生仔細觀察其特點,并計算出各三角形邊長的平方,這些圖形和計算數據都是基本的教學材料,既方便了學生的觀察與理解,又為下一步勾股定理結論的歸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二是教師不要急于講述結論,可通過提出相關問題,如“直角三角形各邊長的平方之間存在什么關系?”“由此可得出什么結論?”等,以引導學生積極地探索與思考,盡可能地讓學生自主歸納得出勾股定理的結論與公式。總而言之,通過將歸納法融入教學環節中,既提高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又幫助學生掌握了邏輯思維的基本規律,實現了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

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啟迪學生智慧,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的關鍵所在。為此,教師應積極通過夯實數學基礎、引導自主探索、教導思維方法等各種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實現學生思維能力的良好培養,實現學生數學素養與學科應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康華明,章宏.初中數學學生邏輯思維的培養研究[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3(2):258.

篇6

【關鍵詞】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 邏輯思維 能力培養

邏輯思維指的是借助概念、推理、判斷等方式進行探索思考,是一種有步驟、科學性、漸進式的思維方式,也是新時代人才必備的一種重要能力。在初中數學課堂實踐中,教師可以從以下三大方面入手,加強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升。

一、概念教學環環相扣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一,數學學科的特點是多公式、定理和定義,這些抽象的內容讓學生覺得枯燥難懂,往往會產生懼怕或者厭倦情緒。其實,數學知識具有很強的邏輯性,每一個知識模塊之間都有緊密的聯系,學生只要把握規律,找準新舊知識間的聯系點,就會很容易記憶掌握。針對這一問題,初中數學師應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預先總結課堂教學重點,并設計出良好的知識引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以便學生進行靈活的知識轉換和改組,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第二,在講授概念類知識時,要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首先讓學生熟悉掌握數學概念的最基本內涵、外延和不同知識點間的區別聯系,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推理。例如,在講

授“長方體”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教具向同學展示什么是長方體,并讓其觀察思考長方體的形狀特點,進而總結長方體的概念 : 底面為矩形的直四棱柱體即是長方體 ; 接

著順勢介紹出長方體也屬于棱柱的一種,再自然地過渡到棱柱屬性和特征知識,拓展學生的思維。

第三,教師在講授知識時要注意顧及學生的基礎水平和接受能力,尊重不同學生的個體化差異。對于抽象復雜的知識導入,可以利用直觀的教學模式,從學生現有的認知和生活經驗出發,有目的地引入概念,激發學生探索欲望,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中主動思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二、加強邏輯思維能力重在引導貴在啟發

傳統的教育模式中,教師總是習慣于灌輸式的課堂講解,學生被動的接受、記憶,沒有思考過程,學生對知識得不到深度理解。素質教學提倡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作用,教師

的課堂教學應側重中對學生的引導和幫助,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找到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邏輯推理和探究能力。對此,在初中數學教學實踐中,教師可從下述三個方面引導和啟發學生 :

第一,思維系統化。課堂教學時,多搜集一些感性素材,幫助學生深度理解數學知識完成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轉變,并在新舊知識轉換過程中,引導學生不斷遷移、反復轉化融

合,最終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結構。

第二,正確的思維方向。同一道數學題目有時候會有多少中解答思路和方法,只有把握正確的思維方向,才能節約時間,提高學習效率。日常教學中首先要強化學生對概念、

公式、法則的應用理解,并能夠綜合應用,舉一反三,使學生正真做到靈活應變、學以致用。

第三,良好的思維品質。首先,要多引導學生進行新舊知識的聯系和對比,在加深理解記憶的同時,培養思維的開闊性和深刻性 ;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要多將理論知識與生

活實踐相聯系,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索、多應用,在一系列的實踐學習過程中培養思維的獨立性和創新性。

三、有意識地培養、有目的地訓練

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以及發展貫穿于數學教學每個階段、每個活動中,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有耐心,也要更細心,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第一,重視課后復習。課后復習的主要目的是強化鞏固學生的舊有知識。復習過重中,教師要幫助學生進行知識的橫向和縱向梳理,把零散的知識串聯到一起,逐步建立并完善知識體系,加之反復訓練,只有在熟練掌握后才能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以利于拓展學生形成多樣、靈活的邏輯思維。

第二,加強解題訓練,培養思維能力。無論教師運用什么方法、教學技能多高超,都不能忽視解題訓練這一重要環節,俗話說熟能生巧,如果學生基礎知識生疏薄弱,也就根本無從談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在帶領學生解題訓練時,可以由簡入難,階梯式強化、訓練,具體方法如下 : (1)理解題意,強化邏輯思維密度。一個完整的思維活動要經過信息傳達、接受、存貯、加工四個步驟,只有有效地控制教學過程,傳達題干信息內容,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強化思維密度。因此,在解題訓練時,要先幫助學生深入分析題干信息,在學生形成了清晰的解題思路后再引導其動筆完成,切記盲目求快。 (2) 鼓勵一題多解, 培養求異思維。教學過程中,教師會發現很多學生在解題時無從下手,找不問題的切入點。這一現象產生的原因就是學生的邏輯思維閉塞狹窄。因此在解題訓練時,教師需要細心觀察,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同時多鼓勵學生探究不同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開放學生的智力,培養創新和求異思維。

第三,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在傳統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總習慣于為學生安排好學習內容和計劃,這種包辦代替的方法剝奪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地位,其創新性被扼制,思維得不到有效訓練。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一定要及時轉變觀念,鼓勵學生多質疑、多提問、多思考,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從而養成自覺思維的好習慣。

綜上所述,邏輯思維能力是初中學生學好數學課程必備基本素養,對學生提升數學學習效率,樹立科學的數學觀念具有重大意義。在中國教育事業創新變革的大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師應及時轉變教育理念,重視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推進中國素質教育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盧秋華 . 優質的學生智力,從邏輯思維教育起步 [J]. 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4(11)

篇7

一、結合教學內容和生活實際問題,培養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是培養學生智力的一個重要途徑,能清楚明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考過程,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并按照教學目標和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能力,引導學生找出問題的異同點。

例如,為使學生建立“相等”、“不等”、(大于或小于)異同點的概念時,通過課件的直觀察比較、分析,理解其意義,逐步加深理解,引導學生分組討論,在什么情況下,兩數之間(兩物之間)可以用“=”、“”,并分組討論,他們表示的意義有什么不同?怎樣正確使用這些符號,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積極動腦,定向思維,教給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提高課堂效率。

二、理解課文、增加閱讀,培養邏輯思維

通過理解課文,增加閱讀量,不僅對學習寫作有很大幫助,同時對學生形象思維的認知,逐步發展邏輯思維,理解事理的思維發展階段,都有很大提高。始終把自己置于學習的過程,詳細檢查自己思維是否邏輯嚴密的態度。通過思考,提出問題,分析從什么角度著手解決問題,引導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并對含哲理的精彩片段加強朗讀,使學生加深印象,達到拓展思維要求,輻射其它知識點,在表達方面得到發展。同時訓練、培養學生議論文的寫作,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思維,并強調以理服人,講究思辨性,邏輯性,具有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思想修養的重要意義。

三、理性思考,培養邏輯思維

扎實的基礎知識是學生學習新知和有條理思考的前提,養成學生每天讀好書,寫觀后感、日記的好習慣。

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使自己的思維積極置身于問題之中。這樣,思維才能活起來,才是提高邏輯思維的最便捷方式。同時,現實中人們認為邏輯思維能力強的,實際上是思想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在一個人一生的任何階段都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無論從具體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都得從小培養,而且越早越更勝人一籌。因此,在幼兒階段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就變得相當重要了。

思維能力的訓練,以改善思維品質,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為準則。后天的教育訓練與環境對思維能力的影響更大,通過系統的教育活動,從而潛移默化地造就一代新人。教育不僅是“授業、解惑”,還要結合學生的生理特點,培養他們“愛問、善問、會問”的思考習慣和解疑的動手能力,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

篇8

關鍵詞: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小學生

一、培養初步的比較能力

比較就是確定所研究的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有比較才能鑒別,通過比較可以加深對事物的理解。比較與分析、綜合有著密切的聯系。通過分析,把事物的個別部分、個別特性區分出來,才有可能加以比較,確定它們的異同。比較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有廣泛的應用,它有助于正確理解概念和法則。從一年級開始就學習比較。如比較兩組物品的個數是同樣還是不同樣多,哪組多,哪組少。教學計算方法或法則時,通常都要出現不同的算式進行比較。小學生的比較能力也是逐步發展起來的。低年級學生往往只能在直接感知的條件下區分一些直觀、具體的事物的異同,或區分個別部分的異同,還不善于區分本質的異同。隨著年齡和年級的增長,學生逐步發展到能區分抽象事物的異同,許多部分的異同,并且對簡單的事物能區分本質的異同。研究還表明,小學生開始比較容易發現事物的相異點,逐步也能發現事物的相同點或相似點。而且開始發現事物的相異點都是比較明顯的,以后逐步能比較細微的差異點。

二、激發興趣,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教學中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根據學生心理特點,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學生自身生活需要因素,使其明確知識的價值,從而產生思維的動機。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在興趣盎然的思維過程中去培養。教師教學時可多提供富有思考性的問題,精心設計一些競賽性的練習題,使學生思維活躍,樂于思索,寓思維訓練于游戲之中。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老師一上課便對學生說:“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看誰能考倒老師,只要你任意說出一個數,我就可以立即說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學生爭先恐后地發言,因為想難倒老師,說的數都比較大,結果老師不但說得對而且快,驚嘆之余,學生急于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絕招。于是學生帶著追求知識的渴望和疑問進入新知的探求學習。頓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習興趣倍增,積極性很高,實際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積極思維的過程。

三、推理能力的培養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說理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的好辦法。在學習“小數和復名數”這一章節時,由于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需要綜合運用的知識較多,這些又恰恰是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怎樣突破難點,使學生掌握好這一部分知識呢?我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加強說理訓練。在學生學完例題后,啟發總結出小數與復名數相互改寫的方法,再讓學生根據方法講出做題的過程。通過這樣反復的說理訓練,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推理能力是邏輯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在教學新知識時,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推理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可用通俗的語言告訴學生推理形式的實質,其次在推理過程中,要隨時指出推理中的錯誤。一是通過新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歸納推理能力。學生利用舊知識引入新知識,得出結論是歸納推理的過程。學習用不完全歸納符合小學生的認識規律。學生比較易于接受,同時又有利于發現規律。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還可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為和創造力。二是通過解題訓練培養演繹推理能力。學生解題總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對解題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最后求出答案。讓學生經常思考,說出思考過程有利于鞏固知識,也有利于提高他們的推理能力。

四、教學中培養邏輯思維的方法

篇9

【關鍵詞】小學生 小學數學 邏輯思維能力

所謂的邏輯思維能力是指:人類在學習中通過對事物概念的理解、以及推理判斷等所有的思維形式和思考活動,是有條理、有順序、有步驟的一種綜合性的思維分析方法。小學生正處在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和提高的黃金階段,而小學數學則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最佳學科,老師應該充分對此進行利用,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運用和遷移的能力,從而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一 邏輯思維能力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必備能力

小學數學在小學階段是一門比較難學的學科,它不僅需要學生具有刻苦、努力、鉆研的學習精神,還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無論是哪個階段的數學知識都具有比其他學科更強的邏輯思維性,這主要是由于數學知識的抽象性和特殊性所造成的,生硬刻板卻又靈活多變,是數學知識的最大特點,學生學好數學的標準是其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有靈活運用這些基礎知識的能力,還要求學生有知識遷移的能力,以及開拓創新的能力。這些能力都要以學生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為基礎,尤其是小學生,沒有邏輯思維能力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就變成了枯燥、痛苦、無奈的過程,也不可能有很好的數學成績。

二 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在數學教學中的培養手段

(一)注重抽象思維能力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數學學科本身就是一門抽象性極強的學科,無論是數學概念還是任何運算法則等都是通過數學家們運用其抽象性思維研究得出的,由此可見,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抽象性思維的培養,讓學生熟悉并適應用抽象性的思維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思考。這要求老師在教學時盡量的將數學知識的推理過程進行介紹,對于數學概念、運算公式等要向學生講明其來源以及結論具的體含義等,并通過讓學生進行實踐和觀察來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從而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不斷地將學生的表象認識提升至抽象思維的高度,幫助學生養成一種思維習慣,在學生的頭腦中構建一個系統性的、關聯性的數學知識脈絡,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在現實的觀念基礎之上逐漸形成一種抽象的數學思維模式。學生一旦養成了這種思維模式,就代表其抽象性思維已經形成,也是提高其邏輯思維能力的一種方式。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的“四邊形”教學時,可以以生活中的四邊形物體作為例子進行教學,也就將書本上的抽象知識轉變成為了實際生活中的具體知識,便于學生學習。

(二)注重綜合、分析能力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綜合、分析的能力是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兩種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輔相成的。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長發育特征都決定了其學習特征,因此老師在教學時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這種特點對其進行正確的積極的引導,激發其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老師可以利用應用題的教學來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例如,老師在講解人教版小學數學中的應用題時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數形結合進行分析,即將題目中的已知條件進行羅列,讓學生能夠一目了然,然后對已經羅列出來的已知條件進行綜合分析,得出最終的答案。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分析和綜合的能力,以這種能力進行邏輯思考從而培養學生知果尋因和知因求果的習慣和能力。學生通過對問題進行整體的分析,在其中找到可利用的條件進行詳細劃分的過程,就是將一個復雜問題簡單化的過程,經過這一過程之后再按照解答問題的基本步驟就可以達到解題目標,同時也完成了分析和綜合的能力訓練。

(三)注重判斷、推理能力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邏輯思維能力中包括判斷和推理的能力,所謂的判斷和推理就是指對一個事物的性質和展現出來的狀態進行正確與否的判斷推理,在數學中,公式、定理和法則、結論等就是學生進行判斷和推理的依據。老師在培養學生這種能力時,要首先讓學生記住只有符合客觀規律和事實的事物才可以給予肯定,反之都要給予否定,用這條原則來進行判斷和推理就是學生正確解答數學問題的必然條件。老師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時,應該注意啟發和引導學生對數學概念進行理解,而非死記硬背,因為只有基于理解而掌握的數學知識才可以被學生靈活的運用。例如:老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測量”內容的教學時,可以在教學開始時讓學生估計書本、課桌的長度、寬度,并找同學來回答估計的過程和依據,最后再由學生進行動手測量,得出正確的答案。這樣一來就完成了一次推理和探究的學習過程。

(四)注重獨立思考能力對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性

培養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注重其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只扮演一個引導者和監督者的角色,切記要適當“放手”,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老師提出一個問題時,應該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然后由學生對自己的思考過程進行獨立的闡述。學生要想進行獨立的、有條理的理由闡述,就要求其對知識的掌握能力足夠優秀,并且要有很強的語言表達能力,這些都是學生具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表現。由此可見,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也是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手段。例如:老師在進行人教版小學三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的教學時,可以提出問題:有20盆花,每一列要擺4盆,那么可以擺幾列呢?待學生算出答案之后,再提出:如果是22盆花會擺幾列,多幾盆?23盆呢?25盆呢?然后讓學生自己動腦思考,再通過觀察和老師引導得出“余數永遠小于除數的規律”。

由此可見,小學生正處在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提高的黃金階段,小學數學教學對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有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正確認識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并采用科學有效的手段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周建蓮. 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9.

篇10

【關鍵詞】高級思維能力;鳶尾花Moodle綜合課程;Moodle討論區;

網絡閱讀;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671-7384(2013)02-0060-03

前言

促進學生高級思維能力(Higher Order Thinking Skills,簡寫為HOTS)的發展是當前國際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熱點和重要目標。[1]近十幾年來,關于高級思維能力的研究大多是在布魯姆、弗拉維爾以及斯滕伯格的理論基礎上展開的。我國信息化教學長期嫁接在傳統教學的基礎上,局限于低級思維水平的知識學習。即使運用了從國外借鑒的信息化教學模式,如任務驅動、探究型學習、WebQuest、基于資源的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基于項目的學習等,也未能把握模式的精要,即促進學習者高級思維能力的發展。對此,國內外研究者提出了批評,并表示了深深的擔憂。[2]

2007年8月,筆者有幸參加了廣州市天河區第一期魔燈(Moodle)培訓班,借助天河部落魔燈平臺,初步感受到了來自澳大利亞的Moodle是一個功能強大的網絡教學平臺和課程管理平臺,也嘗試設計了一門基于Moodle平臺的網絡課程。在帶領學生開展一段時間的Moodle課程學習活動之后,筆者發現,Moodle不僅適于教師指導學生針對某一主題進行網上網下相結合的協作式、探究式學習,還有利于發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

實施天河區重點課題《閱讀教學促進中年級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發展的策略研究》期間,筆者和課題指導專家、課題組成員共同將高級思維能力界定為布魯姆學習目標分類(1956年版)中的分析、綜合和評價。(注:布魯姆把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六級:知道、領會、運用、分析、綜合和評價,2001年,L.w.Anderson和D.R.Krathwohl對布魯姆1956年版的教育目標分類進行了修訂和擴充。新版教育目標分類學的六級是: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前三類通常被稱為低級思維能力,但并不代表它們不重要,我們的學習往往是從記憶事實開始,然后才會逐步理解它們,最后才能將其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后面三類學習結果通常被稱為高級思維能力。據估計,傳統教學80%的時間都花在培養學生的低級思維能力上,只有20%的時間學生才真正運用高級思維能力。[3]

2008年底至今,筆者借助天河部落魔燈平臺構建了15門鳶尾花Moodle綜合課程。這些課程都源自華南師范大學附屬小學特級教師吳向東老師提出的鳶尾花學習活動模型,該模型的結構分為四部分:引言(Introduction)、閱讀(Reading)、探究(Inquiry)、展示交流(Sharing)。“IRIS”是模型四部分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的簡稱,其中文意義正好是“鳶尾花”。[4]應用鳶尾花Moodle綜合課程,發展學生高級思維的目標就可落實到具體的系列學習活動之中(相關課程案例可參閱發表于《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9年第6期之上的《鳶尾花Moodle課程:調查周圍的環境》)。

在網絡閱讀探究中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三點策略

鳶尾花Moodle綜合課程的“四模塊”之中,閱讀模塊完全建立在Moodle的“討論區”之上,筆者在這一模塊里的實踐、摸索也最為深入。Moodle的功能頗多,有的還很復雜,并不完全適合小學生使用。如何才能讓簡單、實用的“討論區”發揮出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的作用,從而有別于博客、BBS等互動交流工具?經過學習、思考,筆者依據現代教育理論在“討論區”里搭建了三類支架,支撐學生上網學習的閱讀探究活動,取得了較好的實驗效果。

1. 設計思維支架,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

為學生的學習搭建支架是建構主義教學普遍采用的一種有效策略。《閱讀教學促進中年級學生高級思維能力發展的策略研究》課題探索也主要集中在學習支架方面。建構主義者認為,支架比直接教學對高級認知技能的發展作用更大。支架是根據學生最近發展區建立的,旨在促進學生不斷地從一個認知水平向著更高的認知水平發展。支架式教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搭腳手架、進入情境、獨立探索、協作學習、效果評價。Moodle平臺為支架式教學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同時也為各環節學習活動搭建支架提供了有力的認知工具。課題組精選主題內容設計鳶尾花Moodle課程時,就依據目標設計出合適的支架,支撐學生的深度閱讀活動,嘗試發展他們的高級思維能力。

專題閱讀之后的思維支架,借鑒了香港中文大學陳有義教授KC平臺上的知識支架(鷹架)。首先,它們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把問題回答完整。其次,教給了學生思考、討論、評價的方法,促使他們不斷反思自己的思維習慣和過程。學生在閱讀后需認真思索支架的選擇,借助支架的牽引,逐漸規避網上的淺閱讀和“話癆”(指“寫”的活動)行為。

【示例1】《翠鳥》文后的思維支架。

溫馨提示:建議同學們在答題時選用以下思維支架:

我認為/我的觀點是……我以上分析來自于(文中什么地方)……

我分析所用的資料來源于/引自……(可粘貼網址)

在和別的同學討論時,則可以選用這些思維支架:

我(完全)同意×××的觀點……

我不太贊同×××的看法……

我反對×××的觀點……我的理由(證據)是……

2. 設計提問情境,培養深度提問能力

專題閱讀模塊上的“提問情境”,旨在培養實驗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不僅能體現個體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 ,也能反映思維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很多時候,學生“不會提問”或者“不會提有深度、有價值的問題”,思維簡單、膚淺,是因為教師沒有很好地傳授他們思維方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思維過程,引導他們有條理、有邏輯、有目的地思考。

【示例2】《生物入侵》專題閱讀之前的“活動指引”,不僅讓學生明晰了任務,暗含的提問情境更是調動起了他們質疑的興趣。

專題閱讀屬于定向閱讀,它為同學們示范合適的閱讀內容,使你們獲取活動前各類必要的知識。本次專題閱讀共有六篇文章。請大家先認真閱讀,接著在每篇文章后面開展提問和答題活動(不能自問自答哦)。最后,老師將根據提問的數量、質量評選“問題專家”,根據答題的數量、質量評選“解題專家”。看看哪些同學能夠戴上“專家帽”。加油!

所附的“植物篇”《薇甘菊:“一分鐘一英里草”》后面,還有一個知識類別的思維支架牽引——

溫馨提示:建議同學們在提問時注意問題的完整性。多從“when”(何時而來)、“where”(從哪里來)、“why”(為何而來) 、“how”(如何到來、如何應對)等方面來質疑。

【示例3】“植物篇”《薇甘菊:“一分鐘一英里草”》之后的學生互動回帖。

由凌旻澔發表于 2009年09月21日13:40

“一分鐘一英里草”這個名字看著好嚇人啊,為什么咱們不能從它的天敵身上尋找解決辦法呢?

回復凌旻澔由jiang mei發表于2009年09月23日 11:46

你的想法很棒!期待你在觀察實踐中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

從回帖中可以看出,學生受到“how”的啟發,創造性地反問:“為什么咱們不從它的天敵身上尋找解決辦法呢?”這樣的問題,無疑是有深度、有創新的思考結晶。

3. 設計問題支架,培養高級思維

鳶尾花團隊負責人吳向東老師曾反復提醒團隊成員:為專題閱讀模塊中的每篇文章設計文后問題(支架)時,一定要緊扣鳶尾花的閱讀目標:促進學生的深層次閱讀,讓學生在答題過程中運用綜合、分析、評價、創造等維度的思維,以發展他們的高級思維能力。由于團隊成員大部分為語文教師,剛開始建構課程時往往被語文學科的教學思路限制住,所設計的帶有“提取信息”或“基于文章內容理解、概括、感悟”特征的問題大都只能訓練學生的低級思維。幾次的培訓、研討之后,筆者和其他實驗教師逐漸有所領悟。譬如,語文課上學習《電腦住宅》這篇課文,語文老師經常會這樣提問: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文章介紹了電腦住宅的哪些設施;那里有哪些奇妙的功能;它們是怎樣工作的……明晰了鳶尾花的閱讀目標,筆者在Moodle課程上設計的問題就側重于“對比分析”、“創造”維度了(詳見示例4),學生不運用高級思維,是難以回答好這兩個問題的。

【示例4】《生活與科幻》閱讀篇目《電腦住宅》之后的問題支架和師生回帖。

請回答以下問題,和大家交流閱讀感受:

1.你覺得電腦住宅的神奇設施解決了傳統住宅的哪些問題?

2.如果由你來設計電腦住宅,你有什么更奇妙的補充?

回復: 電腦住宅由尹雋悅發表于2009年05月2日11:16

1.我覺得電腦住宅的神奇設施解決了傳統住宅的安全防盜問題、夜間睡覺光線影響的問題和冬天洗熱水澡燒水慢的問題。

2.如果由我來設計電腦住宅,我還想在臥室安裝感應燈,有人起床活動,燈光就變亮;還有在廚房內安裝自動清理垃圾裝置。

回復尹雋悅同學由jiang mei發表于2009年05月3日01:27

雋悅,你回答得真不錯!不受前面同學答題的影響,不跟著他們的思考方向走,自己開動腦筋,聯系生活實際和需要來發散思維,想得很開。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