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實習主要內容范文
時間:2024-02-29 18:08: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兒科實習主要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809(2010)05-0220-01
臨床實習是醫學高等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是醫學生由學校走向工作崗位的橋梁,是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的過程。臨床實習質量的好壞將直接關系著醫學生今后的工作與發展。如何提高兒科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提高實習效果,成為廣大兒科臨床教師的一大課題。結合我科近年來的做法,兒科臨床實習帶教工作從入科教育著手,在實習醫師入科前一天進行,具體做法包括:
一、做好崗前培訓與入科教育的有序銜接
入科教育與崗前培訓既有區別又有聯系,盡量做好二者的有序銜接。
為了使實習醫師由課堂理論學習向臨床實踐平穩過渡,院臨床教學部對新進醫院實習的醫學生均要進行崗前培訓。這也是醫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必要準備,是醫院教學管理的中心和基礎,也是衡量一所醫院教學管理水平的重要標準之一。主要采取集中培訓方式,由臨床教學部組織實施。崗前培訓的主要內容有:政治思想、醫德醫風教育;醫院概況,組織參觀;介紹如何當好實習醫師;如何處理好醫患關系;學習各項規章制度;業務技能學習;布置實習任務及要求等等。
兒科實習的入科教育主要是面對即將進入兒科實習的實習醫師進行的,是針對兒科特點所做的教育和指導。入科教育對象僅限于即將進入兒科實習的每一批次的實習醫師而言。內容除了崗前培訓內容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和提高實習醫師對兒科實習的興趣;結合臨床實際,讓同學們認識兒科實習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提高實習醫師在兒科臨床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時提供在兒科實習中的教學反饋信息;明確自己的角色并處理好實習科室內各方面的關系。
兒科實習的入科教育首先會詳細介紹科室環境、各級帶教老師情況以及兒科的日常工作程序等,以盡早使實習醫師消除陌生感,愿意走進病區,盡快和實習環境融為一體,建立感情!
二、入科教育內容與臨床密切銜接
為了使實習醫師能更好地投入到臨床實習,兒科教研室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實施入科教育,具體內容包括:
(1)培養和提高實習醫師對兒科實習的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盡量讓每一位實習醫師深刻認識到兒科實習是很難得的一次臨床鍛煉機會。首先,兒科是個朝陽學科、大有作為。孩子目前是倍受社會和家庭的重視,健康和疾病問題尤其受到重視。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早產兒卻越來越多、新生兒問題和疾病卻不見減少、環境和社會因素造成的小兒疾病逐漸增多。其次,從事兒科同樣會有很大成就感。成人科室疾病很多都是慢性病、很難治愈;兒科則不同,大多數是可以根治的。兒科醫生的成就感就在于從根本上解決患兒的病痛。患兒疾病得以治愈是兒科醫師最大的撫慰。最后,從事兒科可以使自己保持一顆年輕的心。和孩子在一起本身就會讓你忘記工作的壓力、事業的競爭力,甚至是生活中的各種煩惱。
(2)了解兒科實習的特殊性。兒科是中醫中所說的“啞科”,病人不會自己陳述病史,醫護人員與患兒之間溝通困難。因此,實習醫師要學會如何收集病史資料。兒科病人的臨床表現和成人可能會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嬰幼兒,很多癥狀不典型。患兒的病情變化快,來勢兇猛,對疾病的診治需要各級醫師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以及詳細的病史詢問及仔細體格檢查的技巧和能力,這里也包括實習醫師全力參與。小兒的用藥種類需要斟酌挑選,用量需要精確計算。患兒的監護人也存在多樣性的特點。所有這些都需要實習醫師有充分的心里準備。兒科是個大煉爐,能夠勝任兒科實習,對其它臨床科室的實習就會更有信心。
(3)認識兒科實習的必要性。首先,兒科是和內、外科以及婦產科并重的獨立的臨床科室,其重要性是其它臨床科室很難替代的。作為一名臨床實習醫師,了解兒科臨床實踐中的基本知識和操作技能,對于今后從事其它臨床科室工作都是大有裨益的。其次,小兒機體免疫功能普遍比成人低下,容易發生各種先天性及感染性疾病,兒科醫師包括實習醫師不可或缺。第三,兒科人口眾多,與之相應的兒科醫師數量明顯不足。
三、注重入科教育與兒科長遠發展銜接
把入科教育內容創造性地貫徹到實習醫師日常工作中來,并與兒科長遠發展有序銜接,以更好地組織好入科教育,在實踐中需注意以下幾點:①要由一名熱愛兒科教育的教師來組織。②入科教育的組織者應該是非常熟悉兒科的各種教學、科研和臨床工作。③對實習醫師要有足夠的了解。④要有教研室和科室的支持。⑤入科教育的形式和內容應靈活掌握。⑥提高實習醫師參與意識。⑦堅定實習的信心。
我院兒科教研室通過耐心、細致的入科教育和指導,兒科實習帶教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積極的包括入科教育在內的臨床實習指導,既完善教學方法,又提高了各級老師的臨床帶教意識。但是在具體執行上也存在著一些實際問題,例如入科教育具體時機和教學形式的把握、入科教育效果的反饋和整改等都需要進一步總結和提高。總之,繼續探討切實有效的入科教育形式和方法是提高兒科學臨床實習帶教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
參考文獻
[1] 韋桂姬. 規范帶教程序 提高兒科臨床實習效果[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0,(5):92-93.
[2] 陳惠芹,蔡耘,唐新意,等. 兒科門診實習臨床帶教探討[J]. 醫學教育探索,2008,7(9):965- 966.
篇2
醫患關系是醫務人員與病人在醫療過程中產生的特定醫療關系,是醫療人際關系中最主要的一種關系,是以醫療職業為基礎,道德為核心,法律為準繩,并在醫療實踐活動中產生和發展的一種人際關系。近年來,我國的醫患關系日趨緊張,醫患矛盾突出,醫務工作者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1]。醫患關系不協調所引發的醫療糾紛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媒體關注的焦點,醫患雙方的痛點,行政司法處理的難點。醫患關系不協調的實質仍然是信任危機,而信任危機的產生就在于缺乏溝通。因此,如何引導醫患雙方走向良好的發展軌道,重構相互尊重、理解和相互配合的醫患關系,是當前迫切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因而,加強實習醫師與病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也成為實習醫師臨床實踐的主要內容之一。
兒科醫患關系的特殊性致醫患矛盾高發,處理好這一醫患關系, 培養兒科醫學生醫患溝通的能力,是我們臨床帶教老師面臨的一項嚴峻而又刻不容緩的課題。如何加強兒科實習醫師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有以下幾點體會。
1 樹立兒科專業思想
在兒科實習中,面對的對象大部分是不能表達自己痛苦的幼兒及過分疼愛孩子的家長,兒科疾病大多起病急、病情變化快、病死率高,這就在診療方面對醫護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嘈雜的工作環境、超負荷的工作狀態和長期緊張的腦力和體力勞動,這些均可能對實習醫師的身心產生負面影響,導致部分醫學生不愿意從事兒科專業。此外,部分醫學生受到經濟利益的影響,認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聽說過兒科醫生有很好的經濟收益。”在醫療糾紛不斷的形勢下,本著明哲保身思想,學生們普遍存在信心不足,面對病人時怕說錯話、做錯事,易產生畏縮情緒,有些學生干脆采取盡量避免與病人接觸,盡量不跟病人說話的消極做法。兒科實習醫師畢業后愿意從事兒科臨床工作的很少,認為兒科相對其它專科風險大,害怕承擔過大風險。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兒科實習對許多實習生來講是比較困難的一關。其面臨最大問題是如何處理好與患兒及其家屬的關系,如何讓患兒及其家屬接受他們,給他們提供實習機會,這對學生在兒科實習能否順利進行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消除這一心理障礙,必須讓他們樹立信心。首先,帶教老師應給予醫學生足夠的尊重,一定要向實習生灌輸兒科醫生是高尚職業,他關系到人類的繁衍、祖國的未來,教育他們樹立專業思想,尊重事業,尊重生命。
帶教老師除了從思想上教育兒科實習醫師樹立專業思想外,還要從行動上影響他們。一般而言,臨床學科教師大多具有雙重身份,即教師與醫師,也相應要求具備高尚的師德、醫德,因為學生具有“向師性”,帶教老師的言談舉止、觀點立場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學生。因此,必須注重在教學中細致認真地備課、組織課堂教學、課后練習等,動腦筋、想辦法改進教學方法,豐富課堂內容,增加學生學習興趣,扎實掌握專業知識。緊密聯系臨床,給學生介紹接診患兒的方法,如接診時態度和藹可親,有些嬰幼兒可能經過輸液、肌肉注射等治療,非常害怕醫生,就診時形成條件反射,看見醫生就啼哭不已,此時可以先讓家長帶患兒在診室外,另一家長講述病情之后再具體檢查,先進行患兒易接受的檢查,例如咳嗽患兒可以先進行肺部聽診,后檢查咽喉等。牢固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觀念,為患兒提供溫馨、細心、愛心、耐心的服務,贏得患兒及家屬對我們的尊重和認同,是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的基礎[2]。只有在思想上、行動上真正樹立兒科專業思想,才能加強兒科實習醫師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
2 正確對待醫患關系
隨著社會上醫患關系矛盾在媒體報道增多,有些醫學生無所適從,甚至感到沒有足夠能力對自己的角色定位。我們在教學中給學生們強調,醫療服務是高科技、高情感、高風險的服務,醫務人員不僅要會治病,更要會待人。醫患溝通是現代醫學模式對臨床醫學的新要求,只有醫術精湛,而無仁愛之心,不能稱為稱職的醫生;有效地進行醫患溝通不僅需要技巧性,而且更需要對病人的一片愛心。只有當醫生對病人充滿同情心,及時地了解病人所經受的痛苦困境,才有可能與病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因此,在臨床帶教中,帶教老師不但應反復教育兒科實習醫生熱愛兒科醫生這個神圣的職業,樹立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的思想,而且更應該以自己的行動給實習醫生做出榜樣。臨床教學實踐表明,帶教老師不但要注重言傳身教,而且要教育學生進行換位思考,鼓勵實習醫生把病人當成自己的客人和親人,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幫病人之所需,主動與病人家屬進行溝通。并能根據病人知識水平、理解能力、性格、心情處境以及不同時間、地點的具體情況,選擇病人家屬易于接受的語言形式和內容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溝通過程中應充分了解病人家屬的心理及生理變化,盡一切可能讓病人家屬理解自己的工作,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品德,得到病人及家屬的信任,達到有效的雙向溝通,從而得到病人對診療工作的配合和支持,才能保證治療的成功。良好的醫患溝通技巧能使病人更滿意,治療效果更好。
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也是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高等醫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高素質的醫生,而高素質的醫生除了要掌握醫學知識理論和醫療技術之外,還要有高尚的醫德和較高的人文素養,醫療服務的對象是病人,醫療工作的核心是為病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這就要求醫生既要面對軀體疾病,又要面對病人的情感需求,單純依靠醫療技術無法有效地為病人服務,這就是為什么醫學需要人文理念支持的原因所在,一方面,為了醫學事業的不斷向前發展并最終使病人受益,醫療風險需要醫患雙方共同來承擔,而不僅僅是由醫院(及/或醫生)單方承擔,醫生必須利用高超的交流能力和技巧與病人進行溝通,以期得到病人的充分信任、理解和配合;另一方面,醫生對病人進行診療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心理壓力,選擇診斷及治療方法時的謹慎與顧慮以及盼望病人早日康復的心態等,也需要醫生通過醫患溝通與人際交流的技巧來準確地向病人及其家屬表達,以求得到對方的理解、信任與尊重,從而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
當然,需要給學生講明的是醫患關系處理是需要在臨床中不斷學習磨礪,不必過于焦慮不安,更不必因此而影響到學醫的恒心。現在的醫學生心智已日漸成熟,正在逐漸形成自己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社會上拜金現象對價值觀有相應影響,我們只想將醫德教育作為外部條件,通過對學生心理強化,以期待在他們將來的醫療行為中逐步形成高尚的醫德品質。
3 培養醫患溝通能力
兒科醫學實習生是未來的醫生,是醫療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必然要面臨與病人溝通的問題。良好的溝通能力是醫學實習生成為一名合格醫生不可缺少的條件。重視“醫患溝通”,提高“醫患溝通”能力,就成為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必須關注的課題。這一課題不僅僅是醫務人員治病救人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和諧醫患關系的重要保障[3]。由于醫學實習生剛剛進入臨床,對復雜的人際關系無所適從,在與病人溝通的實踐中,他們倍感困惑,常常表現為對醫患關系認識不深,法律意識不強,在醫患溝通技巧上缺少訓練,面對病人時缺乏自信。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帶教老師與實習醫生共同努力,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3.1 改變服務觀念:要不斷適應醫療環境的變化,更新服務觀念,跟上時展與社會變革的步伐。臨床實習中在對病人進行診療時應了解病人的社會背景和心理特征,主動向新的醫患模式轉變,真正做到以病人為中心。
3.2 打造良好的自身形象:個人形象是個人先天外在條件及通過后天學習而養成的學識、修養、素質的綜合體現。舉止得體、衣冠整潔、溫文爾雅,體現了一名實習醫生的良好精神風貌、道德修養和職業形象,這不僅是對病人的尊重,同時也容易贏得病人的信任和好感。因此實習醫生應不斷學習有關社會禮儀、日常行為規范及人文社科等方面的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增強自信心,才能不斷提高與病人的溝通能力。一個衣冠不整,滿身油污,穿著拖鞋上班的實習生絕不可能得到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同時提高實習醫生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能力是實習醫生在實習階段的主要目的,也是為病人服務的硬件,必須花大力氣搞好三基的實習,才能讓學生在醫患溝通中更有底氣,更游刃有余。但臨床實習階段的學習并非單純書本知識內容的傳授,臨床疾病的表現千變萬換,實習醫生要樹立從病人身上學習的觀念,從密切的醫患溝通中去收集最可靠的病史、掌握最詳細的病情變化,才能把知識學活。病人是最好的老師,對實習醫生來說,這個觀點要牢記[4]。
3.3 帶教醫生要重視教學意識轉變的重要性: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臨床實習階段必須在培養學生堅實的理論基礎,重點加強臨床實踐能力的培養。臨床實踐能力不僅包括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的實際應用,更重要的是,醫學倫理、職業價值觀、對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理解和醫患溝通技能等的培養。教師在臨床帶教時就要突出這些能力的重要性,言傳身教,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思維習慣,培養符合現代醫學發展要求的合格醫學人才。同時放手不放眼,要有風險防范意識。實習醫生在與病人進行溝通的同時,由于本身存在的醫學知識和溝通技巧的不足,有出現或加重醫患矛盾的可能。這就要求帶教醫生一方面要放手鼓勵實習醫生運用掌握的醫學知識與病人溝通,另一方面不能放眼,時時了解病人的病情變化,掌握實習醫生醫患溝通的進行情況,一旦在醫患溝通不順利時,可以隨時介入。事先要檢查學生醫患溝通內容的準備情況,隨時提醒學生注意醫患溝通的時機和場合,讓學生在出現醫患溝通不協調時,隨時告之帶教醫生。對于潛在有醫患矛盾或已有醫患矛盾的病人,應該提前告之實習醫生,并預見到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及處理的方式,防止因實習醫生的醫患溝通不當而加重矛盾,必要的時候要讓實習醫生回避與這種病人的溝通。
3.4 學會傾聽:傾聽是發展良好醫患關系最重要的一步,醫生與病人第一次見面便用心傾聽,即可贏得病人的信任。但現在有些醫生往往沒有足夠的耐心聽病人說話,曾有人做過調查,當病人訴說癥狀時,平均19秒就被醫生打斷了。有些實習醫生認為現代科技手段已經足以取代和病人的談話,認為彩超、CT、核磁共振、內窺鏡等設備可以提供清晰的影像,對病人的傾訴表現得不耐煩等,這些都不利于醫患溝通。在強調傾聽重要性的同時,還要把握傾聽的技巧,努力做到:醫患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3.5 培養愛心、細心、耐心、責任心:有效的進行醫患溝通,不僅需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要做到聞其聲,察其顏,觀其色,更需要對病人的一顆愛心。溝通時,應處處體現對病人的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心,努力實現醫患關系的零距離,使病人毫無拘束地傾吐自己的感覺和想法,消除顧慮,促進醫患之間的理解、信任和配合。醫患之間是一個互動關系,如果雙方均能以真心理解去重構醫患關系,彼此多一些同情,就一定能夠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推動我國醫學事業的進一步向前發展。
醫患溝通時多聽家長說幾句,多對家長講幾句;診治過程中,應了解患者的病情、治療、檢查、醫療費用情況和家長的社會心理狀況;掌握家長的受教育程度以及他們對溝通的感受(是否愿意配合);了解病人及家長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對小兒的詢問應直觀形象,盡量避免或少用醫學專業術語;留意家長的情緒狀態;避免使用易刺激對方情緒的語氣和語言;注意自己的情緒反應,要學會自我控制,對待情緒不穩定,不配合的患兒家長,避免壓抑對方情緒,應留有時間和空間讓其發泄。總之,溝通是一門藝術,溝通過程中充分尊重病人的權利,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是當前醫患關系中值得重視的課題。
3.6 改善醫院硬件設施:醫院單一的色調和安靜的環境往往讓患兒產生恐懼感,視覺對于患兒的身心健康極為重要,為了改變這種感覺,門診部前標有“祝小朋友早日康復”的問候語,給前來就診的患兒和家長以溫馨的祝福;熱情的導醫引導正確的就醫方向,嚴謹的分診護士指導準確的掛號就診;門診大廳寬敞明亮,標示醒目(標示牌上配有卡通明星圖),兒童趣味群雕拼圖。兒童畫懸掛于墻上,墻體增加了紅、橙等暖色調,候診的座椅為彩色,兒科保健門診還設有小型兒童樂園;門診各專科的介紹圖文并茂,一些常見病的簡介和保健(如輔食添加的注意事項,嬰幼兒洗澡)等方面的知識,都以宣傳冊的形式擺放于掛號大廳,供患兒及家長隨手取閱。各候診室電視播放兒童喜愛的卡通節目,同時也對全院的專科特色作滾動介紹,既可保證候診秩序的安靜有序,又可讓患兒和家長在候診過程中各取所需。良好的環境可以淡化他們對醫院的緊張恐懼心理,是促進醫患溝通不可缺少的硬件措施。
通過積極、合理地實施醫患溝通,幫助醫學生具備這些進入社會、參加工作的重要素質與能力,是培養適應現代醫學模式轉變的合格醫學人才的重要手段。
參考文獻:
[1] 楊征宇,張秀華.加強醫患溝通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7,20(3):93.
[2] 王吉善.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J].中國醫院,2007,11(3):6.
[3] 徐又佳,張振方.醫務人員的“醫患溝通”能力是和諧醫患關系中的重要保障[J].中國衛生法制,2007,15(1):32.
篇3
關鍵詞: 高職護理教學 護士執業資格考試 改革 舉措
1. 2011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新變化
1.1考試內容的編排形式由“學科”變為“系統”。
新的考試大綱并沒有按照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來劃分知識點,而是將學科內容整合為“專業實務”和“實踐能力”兩個科目,將疾病按系統進行分類。即按照疾病發病率,列出護士執業過程中的常見疾病,并較之前擴大了疾病范圍。考試大綱內容包括:基礎護理知識和技能、循環系統疾病病人的護理、傳染疾病病人的護理等21章。
1.2考試所涉及的學科由專科變為全能。
原來只需要考護理學基礎、內科護理學、外科護理學、婦產科護理學、兒科護理學五個學科的內容,而今年又新增了精神障礙病人的護理、生命發展保健、中醫基礎知識、護理管理、護理倫理與法規、人際溝通等多個人文學科的內容。
1.3考試涉及的主要護理任務以護理工作過程為主線。
考試涉及的主要護理任務為護士臨床工作初期常見的護理工作。共包括7類:(1)照護病人,滿足病人基本需求的護理活動及護理特有操作;(2)安全用藥、協助治療的相關活動;(3)與病人及所在醫療團隊成員進行溝通交流,滿足病人心理需求的活動;(4)護理評估/評價活動;(5)為病人提供安全而有效的治療和康復環境;(6)為病人和家庭提供健康指導;(7)執行護理工作中與倫理法律有關的活動。
1.4考試涉及的知識模塊以護士初期臨床工作任務為要求。
考試涉及的知識模塊是以護士完成初期臨床工作任務時所體現的相關知識為要求,包括護理工作需要的醫學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和技能、社會人文知識三個知識模塊。其中護理工作中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考試的主要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技能、疾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健康評估、護理程序及護理專業技術、健康教育及適量的中醫護理基礎知識和技能。
1.5考試大綱更加抽象化,考試內容更加靈活。
改革后的考試更加強調對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查,更加貼近臨床護理實際。學生不僅要有比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基礎,而且要有一定的臨床護理經驗,要善于綜合分析與判斷。這對于僅有8―10個月臨床實習經歷的學生而言,考試的難度增加了不少。
1.6考試的題型以臨床病例題為主。
單句型最佳選擇題即A1型題由50%減少到20%,而病歷摘要型最佳選擇題即A2型題則由30%增加到了60%。增加了護理問題和健康教育兩項內容,更加重視預防、貼近臨床。
1.7考試內容的增加和刪減。
在2011年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中,增加了肝炎、艾滋病、羊水栓塞、子宮破裂、多胎妊娠、心包疾病、肥厚性心肌病等內容,刪除了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的護理,休克病人的護理,麻醉病人的護理,外科圍術期病人的護理等內容,無疑增加了難度。
2.目前高職護理教學存在的問題
2.1直接以護考大綱作為學校的護理教學大綱,片面追求護考通過率,忽視學生基礎知識和全面素質的培養和教育,學生就業能力低。
2.2仍按教育部規定的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進行教學,但護理教學與護考工作嚴重脫節,畢業生護士執業考試通過率不高,學生就業能力下降,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
3.高職護理教學改革新舉措
3.1采用新的護理教學模式對高職護生進行護理理論教學和實踐技能考核。
在理論教學中每一章節每個內容都密切結合護考大綱所規定的內容和歷年考點串講,實驗教學和考核中密切結合臨床實際,完全進行情境教學和考核,改革考核方式和考試制度。核心的要求是突出強調與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考查和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考核。專業課考核以現場操作為主要途徑,基礎課考核以基本能力為重點,初步形成新的評價考核體系。
3.2加大“雙證”教育的力度。
一是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使之與學生“取證”的內容和要求相對接,推廣采用教學做一體化、項目教學,以及情景模擬教學法,并且組織學生開展技能競賽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二是加強考前輔導,全面提高護士的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
3.3緊扣考試大綱,及時增減內容。
護士執業考試作為國家級考試,是嚴肅和規范的。考題難度和范圍嚴格遵照考試大綱。考題的信度和效率都經過嚴格檢測,要求考生必須切實掌握大綱要求的知識內容。而考試大綱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甚至是比較大范圍地改動許多細節性內容。
3.4加強實習期間管理。
臨床實習是護理實習生通過臨床實踐獲得感性認識,以驗證并鞏固學過的知識,拓寬知識面,培養實際工作能力的重要階段。加強護生實習期教育管理,加強護理道德、“三基”教育、強化角色轉換十分重要。在護生離校進入臨床實習動員大會中,我們結合上屆護生考后調研結果及執業考試情況,告知護生應如何選擇及使用輔導用書,如何提前為通過執業考試做準備。實習期間,與護生經常溝通,收集護生在執業考試準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并及時進行教學內容的增減、更新,以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加強實習期的管理,引導護生正確處理實習與考試復習時間上的沖突,有效提高對護理知識的記憶、應用和融會貫通的能力,及時了解護生在備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不足,為考前培訓側重點的確立提供依據。
總之,高職護理教學應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切入點,積極開展護理教學改革,努力縮小國家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與護理教學計劃和臨床實踐之間的差距。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兒科護理 高職院校 培養模式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對高職院校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同時也對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面對這樣的環境和形勢,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必須要建立和尋求一套全面的培養模式,以更好地履行高職院校的責任和義務。市場一課程一市場的培養模式,對于高職兒科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有著非常有效的作用,高職院校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和關注。所謂市場一課程一市場培養模式,即根據市場需求制定課程培訓內容,并按照培訓結果進行市場的定位和選擇,從而保證學生的就業效率,并滿足市場和社會的實際需求。
一、明確兒科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
兒科護理是護理專業課程的重要組成,兒科護理的重要工作包括了生產發育、小兒喂養與營養、兒童保健和疾病預防、住院小兒的護理以及小兒常用護理技術等內容。兒科護理對于小兒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兒科護理專業人員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兒科護理專業人才首先需要掌握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才能夠保證工作質量和工作效果。其次,兒科護理專業人才必須要具備良好職業道德,在具備現代護理理念和護理知識的同時,必須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不但能夠更好地適應一線護理服務工作的需求,還應該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熱愛工作崗位和良好的品行,這樣才能夠真正的保證工作質量,滿足工作崗位需求。
高職兒科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在圍繞市場需求建立和開展的同時,也必須要重視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將“工學結合”一體化作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重要思想,在確保學生充足專業知識儲備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臨床護理水平。就目前多數高職院校來說,學生的專業知識較為豐富,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培訓手段,學校方面缺乏全面的調研和討論,最終導致學生臨床服務水平不足,因此必須要特別重視這一方面的培養和落實,將培養良好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具備優秀臨床護理能力和技術水平、具備優秀心理素質的專業護理人才作為院校的最終教學目標。
二、重視對市場需求的調查和分析
市場-課程-市場的培養模式對于高職院校專業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市場-課程-市場的培養模式能夠有效地降低高職院校的教學盲目性,并且提升教學效率,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有效保障。市場-課程-市場的培養模式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培訓模式,為此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市場調查和分析工作,以確保培訓課程內容準確性。首先,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同醫院的交流與合作,定期同醫院兒科醫療人員進行溝通,以了解醫院兒科護理日常工作的主要內容,對咨詢醫院兒科工作的具體需求。同時,高職院校方面應該做好對醫院教學意見和需求的統計分析工作,篩選具有代表性的教學意見和建議,將相關內容同日常教學工作相結合,有側重性地進行教學內容的調整,為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
三、加強課程改革,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
為保證實際教學質量,提升兒科護理專業人才的培訓效果,高職院校方面必須要重視教學課程的改革,構建全新的教學體系,滿足實際教學需求。目前兒科護理專業的課程內容較為分散,課程群劃分并不明顯,因此必須要重視對課程群的劃分,整合教學內容和教學體系。比如,兒科護理課程體系應該劃分為基本素質課程、人文素質課程、專業基礎課程以及專業課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質課程主要是由基礎的教學教學課程組成,如化學、政治、體育、應用和計算機應用等等,這些課程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人文培養課程是培養學生的工作責任性和責任感,提升學生的工作意識,端正學生的工作態度,具體包括了護理倫理學、護理心理學等等;專業基礎課時針對于兒科護理工作技能的培訓課程,這些課程是學生今后工作過程中需要運用的重要知識,包括了人體機構學、營養學以及病理學等等;專業課則是針對于兒科護理工作的專業類科目知識。
四、開放實踐場所,保證實踐質量和效率
高職院校兒科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必須要以臨床服務能力水平作為重要的評價標準。因此,對于兒科護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來說,實踐環節是必不可少的,而這也是提升學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工作主要幫助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但教學是較為有限的,學生必須要利用實踐來不斷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才能夠確保自己的工作能力。為此,高職院校必須要為學生建立開放的實踐場所,除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醫院實習機會的同時,最大化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配備和引進更多先進的實踐設備,充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中成長,補充學生的學習實踐,對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五、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綜合教育水平
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加強對兒科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建立的同時,必須要重視師資隊伍的建設,以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老師是現代教育教學的基礎,老師的能力和個人素質將直接決定著院校的教學水平。就當前部分職業院校來說,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響,導致高職院校的教師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當大的差距,高職院校教師能力問題成為危及高職院校教學工作的重大因素。為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教師隊伍建設,提升綜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職院校應該適當提升教師待遇水平,結合當前市場環境制定較為合理的教師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豐富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的優秀教師加入到教育教學工作當中。對于兒科護理專業來說,臨床服務水平是學生基本要求,高職院校在不斷為學生創造實踐場所的同時,應該適當引入具備豐富臨床實踐經驗的老師,以保證課堂教學的真實性和可靠性,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此外,高職院校應該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訓流程,定期要求國內優秀的護理人才和專家參加培訓活動,幫助教師了解和掌握先進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思想,確保教師教學能力的有效提升,為兒科護理專業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奠定良好基礎。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醫院對于兒科護理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對于兒科護理專業人才的要求也不斷提升,為此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對兒科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化和構建,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出發,制定全面和合理的教育教學目標,并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強對培訓課程和培訓內容進行調整和優化,保證學生的臨床服務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素質,為社會輸送更多具備豐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專業性人才。此外,高職院校必須要重視對優秀教師隊伍的建設,重視教師培訓工作的開展,為兒科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奠定堅實基礎,促進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水平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朱成華.科研有效融入高職高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1(26)
[2]韓麗琴,董川福.第二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12(3)
[3]丁呂淘,陳功強.高職學生社會實踐長效機制探討[J].職業教育研究.2011(8)
篇5
【關鍵詞】護理大專學生 職業素質
臨床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9C-
0182-03
近年來,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一些臨床護理學生的實習質量呈嚴重滑坡趨勢,給學校、醫院的教學管理帶來一定的困難。目前的護理模式在結構上和方式上已不適應健康服務系統在物質方面和服務方面的變化要求。本文通過分析影響臨床護理實習效果的因素,就如何提高學生臨床護理實踐效果、培養護理大專學生職業素質提出相關對策。
一、影響臨床實習效果的因素
(一)實習生愛崗敬業精神淡薄。實習生從學校進入臨床,面對開放多變的社會環境,社會上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心理發育的不成熟,一時難進行正確的辨別。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缺乏責任感、工作主動性,自我約束、管理能力差;服務意識弱化。
(二)實習生臨床接觸少,心理素質較差。由于對臨床實習的學習、工作、環境的陌生,對所學的理論知識缺乏感性認識與操作實踐,加之病人對醫療護理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有的實習生情緒穩定性較差,遇突發事件極度緊張,手忙腳亂。
(三)實習生的知識運用、輸出知識能力差。多數實習生不能將書本上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利用所學知識為病人提供切實的醫療、護理服務。
(四)實習生缺乏與病人溝通交流的技巧。實習生初到臨床,面對擁有不同文化層次、經濟、家庭、社會地位、信仰背景的病人,在與之溝通時存在著拘謹、生硬、寡言少語,或是埋頭操作而無任何語言交流,或進行交流而出現相反效果。
(五)操作機會少,實習生動手能力差。由于招生數量的逐年增加,加大了醫院對實習生的承接壓力;“病人選擇醫生”制度及《醫療事故賠償條例》的實施,使實習生做實際操作的機會大大減少,動手能力下降,從而影響臨床實習計劃的完成。
(六)實習安排不合理。傳統的輪轉實習安排只是按輪轉科室周數的多少進行排轉,與其相近科室工作內容的連續性與滲透性差。另外,醫院分科過細,小型醫院專業不全,學生輪轉到的科室過少,或在科時間短,影響實習計劃的完成。
(七)缺乏高素質的臨床帶教隊伍。由于臨床工作較繁忙、顧及學生操作的失誤會影響自己的工作業績等因素,使臨床帶教老師只向實習生解釋一些臨床現象,根本沒有時間給實習生示教、講解。也導致了實習生畢業后的醫療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也就大打折扣。部分臨床教師年資低,缺乏經驗也降低了帶教質量,缺乏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臨床帶教隊伍。
(八)實習評價系統不完善。多數的實習成績由帶教老師自行評分,主觀因素較多,缺乏統一的實習考評方法和手段,不能真正體現實習生的臨床實習成績。實習教學檢查一般由學校檢查組和醫院科教科共同進行,較少有科室的帶教老師參加,使實習檢查只能泛泛檢查而不能深入。另一方面,盡管對學生完成護理病歷、護理記錄及護理技術操作進行檢查評分,但由于和學生實習成績不掛鉤而收效不大。
二、對策
(一)開設實習前指導課程。通過對醫院概況了解可減緩實習生對醫院的陌生感覺。主要內容包括醫院的管理體制、規章制度、護理部系統、管理目標、科室設置,人員配制、護理模式及醫院、科室對學生的要求及參觀醫院的工作環境。組織學生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醫德規范》、《實習學生管理有關規定》,使學生明確臨床醫療、護理工作的使命,自覺履行作為一名社會人、醫務人員應盡的職責。同時,安排實習生與優秀畢業生、優秀護士座談,為她們今后的工作樹立很好的榜樣,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二)強化實習前訓練。具體從以下方面展開:
1.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在實習前強化訓練時,結合訓練項目對學生的進行職業道德教育,規范規章制度和醫療常規的執行,養成科學、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敬業、愛業、勤業、精業”的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同時,結合《醫護人員行為規范》開展行為規范及工作安全教育,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強化心理素質。在實習前開設護理技能操作強化訓練,設置挫折教育及人際關系協調的教育實例,進行情景訓練,使學生能較好地實現應激情景中的自我調控,增強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培養他們快樂而健康的性格;養成嚴格遵守醫療規章制度的意識,做好實習期間嚴格遵章守紀、循規蹈矩的心理準備;凡事切忌草率行事,切忌自作主張,要虛心好學、不懂即問,減少臨床差錯、事故的發生,為今后臨床實習打好基礎。
3.培養學生以病人為中心的意識。在實習前強化訓練中,突出醫學專業性的特點,強化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即使是在進行模擬訓練,也應強調培養學生換位思考的意識,讓學生設身處地從患者的心理角度來看待疾病和臨床治療、護理,以便于在實習時增強患者的對實習生的認同感,使患者易于接納實習生。
4.職業儀容、言談舉止的強化訓練。結合醫學職業禮儀的要求,在強化操作的訓練中,在不違反無菌要求和操作規程的基礎上,強調護理技能操作動作的科學性、美觀性、鑒賞性,讓學生體會醫學的職業微笑、得體的儀容及與他人交往的禮貌姿態和語言技巧,在臨床工作中所起的服務效果。
5.護理技能操作訓練。選擇臨床常用的護理技能操作,編制護理技能操作訓練項目及考核標準。在訓練項目中融入醫學職業道德規范、醫學生行為規范、醫學禮儀、比賽禮儀等內容,采取“教師示教、觀看教學錄像及教學CAI課件;學生練習、角色扮演、情景設置;臨床實踐—集中考核”的方式進行。既可以使學生對所學知識重新溫習,又能使學生在訓練中進一步熟練護理操作技能,培養良好心理素質,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也極大的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實現學生與臨床實習的“零距離”。
(三)完善實習管理體系。具體從以下方面展開:
1.編制實習計劃。根據臨床崗位要求,以醫療、護理程序為主線,分段量化的整體實習體系。將實習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2~3個月、第二階段2~3個月、第三階段5~6個月。第一階段:基礎實習,主要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護理程序的步驟,管理1~2例病人;第二階段:前期實習,以護理程序的診斷、計劃為主,并應用護理程序管理3~4例病人;第三階段:后期實習,全面應用護理程序,同時加深對臨床護理知識的理解,管理4~5例病人,直至最終畢業前可獨立管理6~7例病人,基本達到護士注冊時的日平均工作量。3個階段的實習要逐步深入,以掌握護理程序的方法為主,根據各科特點,設定完成的操作項目、數量和重點內容。如內科實習中吸氧、注射操作較多,重點把好吸氧、注射關;骨科的輸液、皮膚護理操作較多,重點把好輸液、皮膚護理關。使實習生能分階段、有重點練習各項操作,操作逐步標準化,完成一定的操作數量,并能熟練掌握。
2.編寫實習手冊。發給實習生人手1份實習手冊,內容包括學習計劃、目標、紀律、考勤、言談舉止及著裝要求、請假制度、實習內容及數量、補實習方法、考核形式及方法等。
3.完善實習管理機構。加強與實習醫院協作,形成臨床實習帶教網絡。挑選工作責任心強,基礎理論、專科理論扎實,專科業務能熟練,并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的護理骨干擔任臨床帶教教師。學校配備專職輔導員,經常與實習醫院聯系,及時了解決實習生的思想動態,在實習醫院聘任兼職班主任協助管理。
(四)提高臨床帶教老師的水平。加強學校與臨床實習單位的聯系,實習教學由學校教師與臨床帶教老師全程控制;定期對臨床帶教老師進行教學培訓,提高臨床帶教老師的臨床教學水平。
(五)規范實習日流程。具體包括:
1.熟悉實習情況。進入每科實習的第一個實習日通常是帶教老師與學生的見面會,互相認識,共同學習實習計劃與要求。此外,帶教老師對實習生進行相關上崗前的培訓課程,包括醫院的概況、醫院的規章制度、崗位職責、職業道德、醫院感染管理知識、衛生政策與法規、心肺復蘇、體格檢查、無菌操作、醫院布局及安全知識等。使每位實習生對醫院的環境概況及科室工作要求有初步的了解,熟悉環境,快速進入角色。
2.轉科前準備。臨床實習轉科前,要求實習生到新實習科室,了解病人基本情況,并與帶教老師取得聯系,同時完成對實習病歷前5項內容(包括病人基本情況、現病史、臨床表現及化驗、主要治療與護理)及實習計劃的了解。
3.實習日。自科室實習開始,首先由學生向帶教老師匯報了解的病歷內容,陳述護理計劃,得到老師的認可后開始工作。實習生的所有操作均需在臨床帶教老師的監督指導下完成,直至學生可以按照操作規程獨立完成某項操作,考核合格后由老師認可、登記入冊。每30個實習日開展1次實習討論會,實習生在實習小組組長的帶領下,聯系復習課堂上學習的相關知識進行復習;交流實習體會,如存在的問題、實施護理措施的經驗、如何促進護患關系等;討論實習手冊中的相關問題及新知識學習等,并由組長總結成文向學校匯報。
(六)建立實習生職業素質的評價體系。評價體系包括以下方面的內容:
1.考評內容。職業素質包括基礎理論知識、基本操作技能、職業態度在實踐中的運用,考評內容應包含知識、技能、態度三方面,從學生進入臨床實習開始,量化考核應貫穿始終。
2.評價方法。根據“定科、定項、定人”原則,按護理技能操作考核的標準結合各科的特點,對進入該科的實習生在出科時均由專人統一考核,使考核內容、考核標準、尺度掌握統一,保證技能操作考核質量。做到“模擬操作與臨床操作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常規與特殊相結合”。
出科評價方法主要分為專科理論知識評價(書面考試、口試)和實踐能力評價 (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兩部分。專科理論知識評價由各科出題,占總分50%,≤30分為不及格。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等均采用考教分離的命題方式,集中考核、評分;實踐能力評價的臨床技能操作考試,占總分35%,≤20分為不及格,由專職教學帶教老師考核,綜合評分,指定病例由實習生從疾病資料收集—護理診斷—護理計劃制訂—實施護理四個步驟完成。所管病人的護理效果由帶教老師根據病人問卷調查表與實習生的組織紀律、職業道德、學習態度、好人好事、管理工作、評優受獎等方面進行評價,占總分25%,≤20分為不及格。其中一項不合格該科實習不能通過。臨床帶教老師對實習生進行評價后填寫《護理大專學生實習情況評價表》,經護理部匯總各科實習評價情況,得出實習生的實習成績。
護理專業教育是我國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為醫療衛生事業培養實用型護理人才的重要任務,在臨床實習教學中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使學生掌握醫學實踐和臨床工作的技能,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自我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肖利霞.改進護生臨床實習帶教方案的實踐與體會[J].華北煤炭醫學院學報,2002(3)
[2]毛曉霞,徐麗萍.學生臨床實習階段應重視職業道德的帶教[J].右江醫學,2002(3)
[3]于瑞花,張雅麗,謝桂風.現代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引導[J].黑龍江護理雜志,2001(6)
[4]郭宏,石麗玲.影響學生在臨床實習中角色轉變的因素及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2(8)
[5]孟興凱,劉穎斌,史留斌,等.“病人選擇醫生”制度的實施對臨床實習的影響及對策[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1(3)
[6]陳靜.介紹美國護理本科生臨床實習的方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2(2)
【基金項目】廣西教育廳教學改革課題(2011JGA188)
篇6
相關熱搜:臨床醫學 臨床醫學專業
臨床醫學是一門綜合性、技術性、實踐性很強學科,實踐是臨床醫學得以發展和創新的基礎。臨床醫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除了要求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外,還必須具有嫻熟的臨床技能和較強的適應能力,以適應21世紀臨床醫學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到應試教育和教學條件的影響,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或削弱,普遍存在著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重基礎理論學習,輕臨床技能訓練的現象。為了更有效地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充分體現“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我們構建了以基礎實驗課程為基礎、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實踐教學現狀
實踐教學是臨床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抽象思維與形象思維、傳授知識與技能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與實踐能力、創新思維和科學素養的重要環節。但是,目前臨床醫學專業的實踐教學還存在許多問題。
11實驗教學
(1)缺乏創新意識。實驗內容陳舊、方法落后,與理論課程教學的實際需要脫節,而且絕大多數是驗證型實驗,很少有創新型、綜合型實驗,難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習興趣和主動參與意識。
(2)實驗條件落后。由于實驗條件限制,不少實驗是以演示為主,同時實驗分組后,每組學生人數較多,動手操作的機會減少,出現了實驗課上只聽不看、只看不做的現象。
(3)考核方法不完善。由于基礎醫學實驗沒有獨立設課,不計學分,很難對學生的實驗情況做一個較準確的量化考核。
12臨床見習和實習
(1)臨床教學的資源不足。由于招生人數的増加,人均臨床見習和實習的病床數減少,造成學生動手機會、與病人接觸的機會減少;同時,由于疾病譜的變化,理論教學中的部分病種很難在臨床中見到,造成學生只有理論知識,而缺乏實踐技能。
(2)缺乏嚴格的技能訓練。由于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師素質和考核標準等問題,導致臨床基本技能訓練不嚴格和不規范。
(3)對臨床見習和實習的認識不足。由于存在重理論、輕實踐,以及考研、就業的沖擊,導致教師和學生對臨床見習和實習認識不足。臨床基本功不扎實、理論與實際脫節;學習積極性不高、動力不足、組織紀律松懈是臨床見習和實習中常見的問題。如果再缺乏嚴格和規范的考核機制,這種問題更加嚴重。
2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的原則與內容
21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的原則
實踐教學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臨床適應能力具有特殊作用12。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應根據專業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要求,按照“増強能力、強化技能、面向臨床、協調發展”的思路,建立科學合理、有效的實踐教學體系。“増強能力”就是要増強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和學會交流的能力,“強化技能”就是根據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進行對學生進行專業技能訓練,以適應社會需要;“面向臨床”就是使學生早期接觸臨床,突出臨床技能訓練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協調發展”就是綜合應用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使學生在實踐教學中全面協調地發展。
22實踐教學體系建立的內容221改革基礎實驗教學模式
基礎實驗教學改革,構建有利于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模式。
(1)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基礎課程實驗分為3個層次,即基本驗證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①基本驗證型實驗主要以基本技能、基本操作訓練和一般驗證型實驗為重點,并増加實用性實驗技術為提高學生的基本實驗方法和科研能力打下基礎。②綜合設計型實驗以突出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重點,使學生真正做到將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以全面提高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1341。我們打破了原來以課程為主獨立設置的單純驗證性實驗的格局,設置了人體機能學(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理學)、人體形態學(系統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人體顯微結構學(病理學、組織學與胚胎學)、病原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人體寄生蟲學)、細胞與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的5大實驗模塊。③研究創新型實驗則以學科前沿課題為重點,訓練學生科研思維和能力為目的,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自行設計實驗,以培養學生的科研意識、科學素養、創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團隊精神。基本驗證型、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的實驗有機聯系、相互滲透、相互融合,形成基本驗證一綜合設計一研究創新相互支撐的實驗教學體系。
(2)重組實驗教學內容。在整合實驗課程體系的基礎上,對實驗內容進行整體優化與篩選整合15,壓縮傳統的以驗證理論為主要內容的基本驗證型實驗,増加綜合設計型、研究創新型內容。并打破原有的課程界限,按照功能相近、相關學科實驗課進行優化重組,及時淘汰陳舊的內容,刪除重復的內容,増設以新方法、新技術和新手段為主的實驗項目,建立了涵蓋基本驗證型實驗、綜合設計型實驗和研究創新型實驗的實驗教學內容體系,充分體現實驗的先進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3)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引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模擬仿真實驗技術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實現實驗教學的多媒體化、模擬化和網絡化,不僅可以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優化教學過程,而且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同時,應用多媒體技術也可以解決某些常規實驗因條件限制無法解決的問題。
改變以教師示教為主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充分動手、思考和創新的機會,變“被動式”實驗為“主動探究式”實驗,將實驗教學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
強化臨床技能訓練指導臨床實踐教學改革,構建有利于臨床技能和適應能力培養的臨床實踐教學模式。
(1)改革臨床實踐教學模式。臨床技能訓練主要分為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臨床崗位技能訓練。①臨床基本技能訓練:主要以診斷學、外科手術學的基本技術為重點,并増加了腔鏡手術、各種穿刺技術等臨床實用性技術的訓練,為提高學生的基本技能和臨床診治能力打下基礎。我們打破了原來以課程獨立設置的技能訓練,設置了臨床技能學,將診斷學病史采集、基本查體手法、病歷書寫等)心肺復蘇、外科手術學等技能融合,強化臨床技能訓練。②臨床崗位技能訓練:主要在臨床主干課程學習階段和臨床實習期間進行,以系統的病史采集和書寫病歷的能力、實施系統體格檢查的能力、運用各種檢查手段的能力、對常見疾病初步診斷的能力和對常見疾病進行初步處置的能力為主。通過臨床基本技能訓練、理論學習和臨床崗位技能訓練,形成了新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
(2)重組臨床技能訓練內容。將分散在各專業的臨床技能重新組合,重組后的臨床技能訓練內容涵蓋了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皮膚性病學、神經病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和影像診斷學等臨床技能。參照國家執業醫師考試指南,我們編寫了《臨床技能學》(衛生部“十一五”規劃教材),內容包括問診與病史采集、體格檢查、臨床基本操作技能、輔助檢查結果判讀、病例分析等。以問診方法與技巧、常見癥狀為基礎,以臨床基本操作技能、病例分析為重點,要求學生在實踐訓練中深刻理解、強化發展所學理論,并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科學的思維方法,使醫學生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思維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與進步。
(3)改革臨床技能教學方法。運用模擬技術、虛擬技術、計算機模擬病人、多媒體、網絡技術結合臨床見習、實習進行臨床技能訓練,使臨床技能教學手段先進、內容豐富。①體格檢查采用“一對一”、模擬病人、臨床見習和實習進行訓練;②病史采集采用在醫院見習、實習訓練問診,并強化溝通技巧、人文關懷技巧、臨床思維的訓練;③臨床診療操作技術和急救技術采用模擬技術進行訓練;④癥狀學、臨床檢驗診斷學、心電圖學、影像診斷學采用討論式教學;⑤外科基本技術在模擬手術室使用模型、離體組織、動物手術及腹腔鏡虛擬裝置進行訓練;⑥通過晨間查房、晚間查房和教學查房、病例討論等進行病例分析和臨床思維訓練。
3建立實踐教學管理與監控評價體系
學科研辦公室是三級管理體制中的指揮控制中心,各部系(附屬醫院、教學醫院堤臨床醫學專業實踐教學組織的中轉站,教研室(科室)是實踐教學實施的基礎和關鍵。
32改革實踐教學考核方法
實踐教學考核不能單純地從掌握書本知識的程度來衡量學生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檢驗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考察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161。實踐教學考核的方式有:①水平測試:檢測學生對本門課程掌握的程度,側重知識的綜合與運用能力;②能力測試:主要考核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臨床技能和實際工作能力。
在基礎醫學實驗教學考核中重視水平測試,増加實驗課程的考試比重,嚴格考核制度。在臨床技能訓練考核中重視能力測試,嚴格臨床實習的出科考核和畢業綜合考核,采用國家執業醫師實踐技能考試的形式三站式考試)全面考核學生的臨床技能。
33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監控體系
實驗教學質量檢查不僅要注意最終的教學效果,更要了解實驗教學過程,是各種影響因素處于受控狀態17。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采取督學督導、建立質量標準和教學檢查與評價制度,確保實踐教學全程質量監控不斷線。①依靠學院督學的力量,檢查、督導實踐教學過程和考核環節,達到有效監控實踐教學質量的目的;②制定各實踐教學環節的質量標準,如青島大學醫學院臨床教學管理規范,以及教學查房、臨床基本操作技術、各種穿刺術的操作規范和質量考核標準等;③堅持期初、期中、期末實踐教學檢查與評價制度,以實踐教學評價為突破口堅持評價與經常性教學工作相結合、日常監控與周期性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全程監控實踐教學環節,確保實踐教學質量。
4實踐教學的效果
篇7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2016屆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及各分流方向、麻醉學專業本科畢業生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依據醫學教育國際標準和國家執業醫師考核標準,以及強技能、強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通過對畢業生的臨床技能操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溝通交流能力、健康評估能力、健康教育能力進行臨床考核。OSCE考試其中一站為計算機考站,考試時間30min,根據各臨床科室常見病、多發病,建立病例分析試題庫,考查醫學生臨床分析能力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考生根據學號及密碼登陸第一臨床醫學院在線考試系統,由系統隨機從試題庫抽題做答后自動判分。
1.3 研究的主要內容
(1)考試題庫的組成:由北京眾恒志信開發有限公司開發,來自人民衛生出版社、湖南科技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等多家醫學試題庫。系統由題庫學習、達標作業、網上考試、手工評卷、題庫管理、考試設置、試卷分析、賬戶管理、權限分配、通知、賬戶配置、題型配設置、系統日志、初始化設置十四大功能模塊組成。其中初始設置、帳戶管理、題庫管理、試卷管理、統計分析五大功能模塊,貫穿考試組織工作的整個過程。如圖1。
圖1
(2)考試題庫的應用:第一步考生在登錄界面輸入用戶名(學號)和密碼(初始密碼666666),第二步點擊“網上考試”里面的“參加考試”,即可進行答題,考試時間20分鐘,試卷左上角以倒計時方式顯示考試剩余時間,當倒計時為0時,系統則自動交卷并顯示成績,特別注意在答題過程中不能中途退出,否則默認自動交卷,考生無法再次考試。如在規定時間內答題結束可自動提交答卷,系統自動生成成績。
2 結果
我校2015-2017屆2521名本科臨床醫學、麻醉學專業畢業生參加OSCE畢業考核,共涉及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心電圖室、CT室及放射科等相關臨床科室。該系統已在我院投入使用四年,已完成四屆醫學類臨床醫學生畢業考核的應用,基本滿足了醫學生臨床分析能力及解決臨床實際問題能力的需要,達到了滿意的效果。同時很好地解決了我院傳統考試方式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完全避免了傳統考試方式中所必須進行的試卷印刷、人工閱卷、分數登記等一系列的工作環節,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過學生問卷調查,88.7%學生對計算機考站表示滿意,80.2%學生認為考核內容符合臨床實習所在科室需掌握知識點,92.6%學生認為能夠適應畢業在線考核模式,總體合格率90.5%,優秀率8.2%,基本符合考試要求,其中有62.4%學生寫下了相關反饋意見,具體內容如下:(1)考題和知識點有重復;(2)閱片圖像不是太清晰;(3)答案存在不合理選項。
3 討論
優勢:我院在線考試系統平臺自投入使用至今,相比傳統考試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大大降低了醫院的成本。所有考生成績都以電子文檔形式導出進行長期保存,節省了紙質試卷所占用的空間。由于在線考試系統是對每個考生隨機生成的試卷,在試題難度系數相同的情況下,試題的順序和題目都是不同的,因此有效防止了考生傳遞答案等作弊方式,嚴肅了考試紀律,從而端正了學風,保證了考試的客觀性。同時考試過程和成績處理過程中都不受人工操作的影響,考試結束后考生自動提交試卷即顯示成績,杜絕了考生利用各種關系進行成績修改的現象,有利于考試的公平、公正。
篇8
[關鍵詞]醫學教育;內科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04-0075-02
傳統的醫學教育采用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這雖然有利于學生掌握每個學科的理論知識,有利于教師組織和管理,但這種課程體系并不注重各學科之間知識的銜接,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學生理論―實踐、基礎―臨床相脫節的狀況[1],無法滿足目前培養具有“大醫學”概念的新型復合型醫學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進行教學體系的改革。[2]
早在1985年,哈佛大學醫學院就對醫學課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與創新,建立了“new pathway”醫學課程體系,最終形成9個整合課程模塊,在世界范圍內產生了巨大影響。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口腔醫學系及臨床醫學院等近年來也進行了一系列以“疾病為導向的整合式課程體系改革”[3][4],這有效提高了教學質量。自2014年始,復旦大學醫學院內科學系在八年制臨床醫學專業的內科學教學中,選擇學生在即將進入實習前這個階段試行基于病例的基礎與臨床多學科合作的整合式教學,邁出了教學改革的步伐。
一、目前臨床醫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基礎知識與臨床結合不緊密
之所以選擇醫學生在進入實習階段前進行教學改革,是因為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學生此時以往的理論知識大多遺忘殆盡,而臨床知識又所知甚少,且無法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有機聯系起來,醫學生面臨著很大的壓力。而作為帶教教師的臨床醫師疲于應付醫療工作,缺少科學有效的課程設計,難以幫助學生將以往學習過的基礎知識與臨床案例有機結合起來,難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書本,尤其是教科書,永遠跟不上臨床實踐的更新與變化,不僅新的理論、觀念在變化,新的技術、藥物也不斷應用于臨床,而教科書永遠不能滿足臨床的需求。
(三)教與學之間缺乏雙向反饋
學生為了獲得臨床知識,除了在臨床中跟查房、看病例外,往往只能依靠自學,無法與教師進行討論與交流,這導致學生對臨床實踐體會不深,興趣不高,學生發現問題、處理問題的創新思維得不到激發。
二、課程改革的實施方案
(一)課程改革的目的
針對即將進入臨床實習階段的醫學生,課程改革有利于幫助學生梳理以往學習的病理學、病理生理學等基礎知識,將疾病的發病機制清晰地展現,有利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整體架構,使學生對疾病的發生具有感性認識,能加強學生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之間知識點的聯系。
(二)課程改革模式的建立
在八年制臨床醫學教學第五學年的高級內科學課程中,我們試點開展了炎癥性腸病、社區獲得性肺炎兩個基于病例的整合式教學。從臨床病例學習討論的層面出發,由臨床內外科、影像學及檢驗科醫師和微生物學、病理學、病理生理學教師共同組成一個教學小組,從病因、病理、病理生理、臨床表現、診斷治療和預后等方面與學生共同分析討論,并撰寫教案存檔臨床教學案例庫。具體方法包括以下幾方面。
1.學生收看教學錄像
借鑒翻轉課堂的方法[5],首先讓學生在課程前收看10-15分鐘的錄像,錄像介紹一個具體疾病的基本概念,或者患者與臨床醫師的一段對話,或者歷史、現實中人類認識某疾病的重大事件,這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中發現臨床問題,并針對問題開展文獻檢索。案例與經典文獻也是教師需要提前提供給學生閱讀與思考的部分。
2.臨床醫師提出病例與問題
借鑒案例教學方法(CBL),在臨床醫師簡單介紹醫師與患者溝通交流所獲得的信息之后,讓學生充分討論案例中存在的臨床問題。一方面,提出臨床問題并進行深入討論遠比回答問題本身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參與熱情,可以讓學生以不同的身份,包括患者本人、患者家屬、臨床醫師、科研工作者、社會工作者、費用支付者、政府與社會等提出問題;另一方面,提出解決臨床問題的辦法與選擇依據也是討論的重要內容。
3.相關多學科教師的參與
借鑒整合式教學方法,引入多學科合作討論模式,在基礎學科教師介紹相關的病理生理與病理解剖等的基礎上,臨床相關學科的教師介紹案例特殊檢查的陽性或者陰性結果及其臨床意義。接下來,讓學生在檢查選擇與治療方法選擇等方面再進行討論與評價,尤其是在面對臨床上出現矛盾問題、爭議問題的時候。
4.總結與反饋
學生與臨床醫師的總結是收獲的一部分。針對討論的案例,總結成循證案例報告是學生討論之后通過再一次思考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步驟,是從實踐回到理論的升華過程。可以借鑒微格教學的方法[6],全程錄像并組織專家對授課和討論形式、內容以及其中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和反饋,以改進和完善課程模式,同時為改進并提高授課教師的授課質量提供依據。
5.成績考核
改變過去以書面考試成績為主的形式,采取平時n堂表現+課后小結或感想的考核形式,強調學生知識的運用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課程改革的不足與完善
(一)教材缺乏統一性
目前整合式教學尚處于試點階段,沒有固定的教材,僅是利用醫院現有的“教學病例管理系統”這一電子信息平臺,收集內科各專科的臨床教學案例,并根據各疾病教學的目的和要求完成教學案例的設計。今后應逐步擴大教學內容,并規范教案,教案應包括:主要內容、重點、難點、參考文獻、思考題等,教案可以逐漸裝訂成冊,并可進一步成書。
(二)師資隊伍不足
整合式教學要求不同學科和教研室之間要進行有效的溝通與合作,從而找到不同學科整合的最佳結合點,將教學內容真正進行有機整合,而不是簡單疊拼。目前,臨床醫師與基礎學科的教師分散在不同的院系,在現有的行政管理體制下,集體備課甚至排課都面臨很多困難。
(三)課程改革的評估
對于整合式課程這一新型的教學模式,學生也要有一個逐漸適應的過程。為了更好地更新完善,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及時通過與學生的討論、交流及溝通了解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授課結束后,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對授課教師及授課方式等的意見及建議,并據此做出相應調整,建立課程反饋―匯總―改進―再評估的機制。當然,從長遠的角度看,更應對W生課程考試成績、實習能力、國家職業醫師考試通過率等指標進行長期觀察,以評價改革的效果,最終形成較穩定的新型整合式課程體系。
四、結語
基于案例的基礎與臨床多學科整合式的教學模式已經實行了兩年,通過課程反饋評估機制,所有學生均表示獲益很大,在后續的臨床實習階段,帶教教師也評價此批學生具有很好的臨床思維能力。多學科整合式的教學模式打破了學科界限,避免了醫學生理論―實踐、基礎―臨床相脫節的狀況,鍛煉了學生以病例的診治為中心的發散思維和橫向思維,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對培養臨床型醫學生的綜合能力極為有益,今后應持續推廣完善。
[ 參 考 文 獻 ]
[1] 何萍,楊棉華,林曉珊,等.以系統整合為基礎構建臨床醫學本科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3(3):5-7.
[2] Eichbaum Q,Grennan T,Young H,et al.An altemate model for medical education:longitudinal medical education within an integrated health care organization-a vision of a model for the future.Perm J[J].2010(3):44-49.
[3] 曹霞,馮希平,張建中,等.疾病為導向的口腔醫學整合式課程體系的建立與實施[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2):1204-1208.
[4] 曹勵歐,牟姍,倪兆慧,等.以器官系統為中心的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的比較研究――以在泌尿系統臨床實習教學中的應用為例[J].中國高等醫學,2014(6):79-80.
篇9
[論文摘要]隨著幼兒園新教改的推進,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滯后的問題日益顯現出來。本章從分析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不適應幼兒園教改的主要問題入手,在剖析幼兒教師職業技能新特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加強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培養的訓練項目、訓練途徑和訓練評價設想。
2001年9月,教育部頒發的《幼兒同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要求:“改革學前教育課程和師資培養方式.并主動配合教育行政部門做好貫徹落實《綱要》的宣傳和培訓工作。”加強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以下簡稱幼師生)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由此勢在必行。
一、幼師生不適應幼兒園改革的主要問題
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課程委員會主任鐘啟泉認為:“目前我國師范生在大學接受的教師教育,與社會發展實際至少落后50年偏重書本知識,接受式學習.死記硬背,強調老師在課堂上的控制,以及封閉式的教學方式。”于是,用傳統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幼師生無法適應幼兒園的教改,其主要問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課程改革滯后,忽略復合能力的培養。我國的基礎教育課程已經進行了八次改革.而服務于基礎教育的高師還沒開展力度較大的課程改革,影響了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的形成。目前,高師的課程設置忽視幼兒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幼師生的知識廣度不夠,且缺乏前瞻性。加上,針對幼兒岡實際的教育類課程少,導致技能單一,缺乏復合性.適應性較差其次是教學方法單一.基本技能訓練不夠長期以來.高師課堂教學把講授法作為主要的教學方法。WwW.133229.CoM過分注重知識傳授,幼師生缺少主動、互動、討論式學習,忽視了幼師生肢體表達能力訓練。由于受傳統高校重知識、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思想的影響.高師對新形勢下幼師生應具備的職業技能缺少深入研究.使技能訓練實效性不強。
再次是學習缺乏創新精神,實習實踐較少。由于高師的教師絕大多數是在傳統教育思想引導下成長起來的.在學生時代他們受的是以教師為中心模式的教育,教學中缺乏批判精神。缺乏創新精神幼師生在學習中也必然形成依賴性。幼師生缺少在幼兒園體驗、適應、熟悉、提高和自我培訓的過程.尤其是缺少對幼兒園教改的感受,導致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弱.實踐能力不強。
二、新教改對幼兒教師職業技能的要求
一是綜合性。《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的,各領域的內容互相滲透。”幼兒提出的問題來自于生活世界.這就要求幼兒教師的技能應涵蓋文學、科學和藝術技能等領域,切忌傳統的教育內容學科化和片面化。
二是示范性。《綱要》要求幼兒園杜絕“小學化”的傾向.幼兒教師的主要職責不是向幼兒傳授知識,而是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所以.幼兒教師要增強示范性,向兒童展現可供模仿的行為.使幼兒發現和獲得新經驗。切忌傳統教育以向幼兒傳授知識為主傾向。
三是趣味性。《綱要》指出:“幼兒園教育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由于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他們主要憑興趣學習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應盡量直觀、生動、具體,多用教師的肢體語言引導幼兒學習.增強趣味性和藝術性.切忌傳統教育讓幼兒死記硬背的弊端。
四是操作性。《綱要》要求教師引導幼兒:“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這就要求教師杜絕傳統教育照本宣科.脫離幼兒生活經驗的做法.讓幼兒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
五是實踐性。《綱要》提倡:“幼兒同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活動”,這充分說明了幼兒教師學會開展實踐活動的重要性。
六是情感性。《綱要》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老師每天和幼兒在一起學習、活動、生活.教師的人格魅力、文化修養和知識的廣度無時無刻地影響著幼兒.甚至影響幼兒一生的發展為此.幼兒教師還要具備情感性和人文性。
三、加強幼師生教師職業技能的訓練
(一)訓練項目
1.口語表達技能。幼兒教師加強el語表達.主要目的是要與正處于語言發展階段的幼兒進行交往,與幼兒進行情感、心靈的溝通。達到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目的教師應注意語言表達的誠懇、溫和、妥帖、幽默和語言的規范。
2.“寫”和“畫”的技能。“寫”是寫字和寫作,由掌握規范化漢字、書寫技能和常用文體寫作技能三部分組成:畫”主要是繪畫和簡筆畫。教師應該會寫一手好字.會畫幼兒喜歡的圖畫.還要善于在各種繪畫素材中尋找優美的作品.提供給幼兒欣賞.塑造孩子的審美情趣。
3.唱歌、跳舞和彈琴技能3-6歲幼兒的身心發展正處于藝術能力形成的關鍵期.加上幼兒園活動大都伴隨著音樂旋律.所以應該把唱歌、跳舞和彈琴等音樂技能作為幼兒教師的主要技能。
4.組織幼兒在“玩”中學習的技能愛玩是幼兒的天性,是兒童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綱要》要求教師引導幼兒在玩中學習教師與孩子一起玩.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能力。
5.幼兒園教具制作、計算機操作技能。《綱要》要求教師根據本地、本園的條件開展教育活動.提高教具制作和計算機操作能力.尤其是掌握符合現代教育思想、深受幼兒喜愛的自制玩教具和計算機課件制作技能。
6.科學探索、觀察技能。《綱要》要求:“幼兒教師要引導幼兒關注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問、空間關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與科學”幼兒教師應激發幼兒的認知興趣、探究欲望,開展幼兒科學啟蒙教育。教師還應善于指導幼兒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物質世界進行感知、操作,發現問題.尋求答案.應培養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7.護理、保健技能。《綱要》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兒身體、心理各方面比較稚嫩.容易受損,兒童需要運動.兒童熱愛運動。為此.必須提高幼兒教師的健康意識、護理和保健能力.包括對幼兒常見及意外事故的急救與處理能力。
(二)訓練途徑
1.特色學科教學中增加技術訓練的內容特色學科是與幼兒園聯系緊密的學科,例如《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指導》和《學前教育學》等課程涉及幼兒園教法的內容較多.要把有關課程整合起來.并增加技訓練的內容。
2.一般學科教學中體現技能訓練的環節這里著重闡述口語表達技能的訓練.可以首先讓幼師生進行課前練教.即課前利用三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專題演講。其次是幼師生課中闡述教師要創設幼師生回答問題的情景,比如讓幼師生講解習題的解題方法.總結學習的主要內容等:然后是幼師生“題講課”.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講授教材中難度小的內容.還可以安排學生講解習題課。
3.教育實踐活動中增加技能訓練的課時幼師生的見習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貫穿整個學程.實習可以安排在畢業前一年半開始.先講課一周.使學生盡早知道講課的重要性和難度.從而自覺提高教學能力要增加教育實踐基地的數量.集中組織見實習.便于學校對學生的檢查和指導。
4.學生課外活動時安排技能訓練的時間要關注學生的課余時間,主要是每天的早自習、下午上課前以及晚自習的時間.要根據年級不同安排不同的訓練內容。
5.鼓勵幼師生進行家教家教不僅是勤工儉學.而且是學生教學能力訓練的有效途徑,不論學生家庭條件如何.都要盡可能嘗試家教家教的時間最好在寒暑假或雙休日,以免影響幼師生上課。
(三)訓練評價
一是建立科學的考核和評價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管理體制要按年級、分階段、分類別(專業)層層考核.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評價的方式可以把學生的自我評價、班級評價、院系評價與學校評價有機地相結合。
二是建立技能考核的長效機制要使幼師生職業技能的訓練每天有指導、有檢查.每周有評比.并將技能訓練納入幼師生一日常規管理之中。幼師生職業技能訓練內容與方式的確定由教務處負責.常規檢查主要由各院系負責.也可以由學工處領導學生會干部來完成。
篇10
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大二年級臨床專業的110名學生進行調查,問卷包括20道選擇題和一道問答題,問卷的主要內容為醫學生對解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學校解剖教學的反饋。收回有效問卷102份,將數據錄入Spss13.0系統進行分析。
2 結 果
2.1 學科掌握情況
有37.25%的同學覺得自己解剖學掌握的不是很好,四道解剖基礎題全部答對的同學少于60%,只有不到10%的同學在課后會經常討論解剖題。
2.2 影響因素
有66.67%的學生覺得有一個好的解剖老師講解對解剖成績的提高是最重要的,超過70%的同學對上課老師放的影像資料表示非常感興趣。大多數的同學覺得學習課時太緊張,老師總是在趕進度,導致很多地方沒有聽懂。對解剖學感興趣和非常感興趣的同學總共占78.43%,覺得學了解剖學以后自身醫學素養有提高的占68.63%。覺得PBL教學課時太短的同學占54%。超過60%的同學覺得學校標本等資源開放的時間過短,導致沒有充足的時間去觀看。
2.3 預期學習情況
超過70%的學生都希望自己在學完解剖學以后,閉上眼就可以浮現出身體重要部位的解剖結構,對解剖知識應該融會貫通。作為一門重要的醫學學科,我們不應該只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而去學它。同學們應當把目標定得高遠一些,力求弄懂每一個解剖結構。
2.4 實際學習情況
很多同學對解剖學是有著濃厚的興趣的,但是由于多種原因,比如說學習的硬件設施,以及資源的分配問題和老師的授課方式等導致學習成績平平。當然很多同學自己也承認,大學的學習時間分配太過自由,平時壓力太小,導致學習態度懶散,以至于浪費了很多的時間。等到考試月的時候,由于解剖學內容繁雜,也就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仔細學習,這也是很多同學只求一過的原因。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第一次接觸解剖學就學不好,就在同學心里留下了解剖學很難的印象,學科結束后,這對學生自己的鞏固與復習是很不利的,必然會導致惡性循環。
2.5 學習解剖的意義
解剖學是外科學、婦科學、兒科學等學科的基礎學科,是任何一名臨床醫生都應該具備的專業知識。對于一名外科醫生來說,有時候你多記得某一根血管的位置,就可能會挽救一個患者的生命。在手術中,因為主刀醫生解剖知識不扎實而發生的意外太多了。每一場手術都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患者的生命應當是醫生眼中的一切,如果因為醫生的知識匱乏導致流血犧牲,那么這個醫生是不配拿起那把救人的刀的,他也不配得到患者的原諒,他的醫學生涯很有可能就此停止了。
3 結論與分析
3.1 醫學生對解剖學的興趣還是挺高的
大部分的學生還是非常向往學習解剖學的,也許是因為醫學生本來就對人體比較感興趣,大多數人都是希望自己以后成為一個優秀的大夫。很多同學對解剖的標本和影像材料都表現出明顯的興趣,相比于書上文字的介紹,又提高了一份熱忱。事實證明,圖像和實體標本形象而生動地展示解剖知識更能激發同學的探知欲望。
3.2 預期學習情況和實際學習情況有較大的出入
從一開始信心滿滿地要吃透解剖學,到后來只是學到一點皮毛,這樣的反差讓人難以接受。超過70%的同學覺得學校對解剖學的課時安排是不合理的,解剖學內容過多,過雜,要想在短時間內吃透是不可能的,況且還有別的學科要學。很多同學反映,有時候老師上課純粹就是在趕進度,根本沒有時間顧到同學有沒有聽懂。這是與教學目的相背離的。其次由于近幾年大學的擴招,導致教學資源相對較少,比如說教具就顯得不足。很多同學看一個標本的時間也就沒有那么充足,有些同學可能會因為不想排隊而放棄某一些學習的機會。同時,解剖學考試只在學期末才會進行考核,很多同學在學期初就因為缺乏學習壓力而白白浪費了很多時間。為了更好地學習解剖學,提高學習效率,學校、老師和學生都應該做出相應的調整。
3.3 學生對一些老師的滿意度不是很高
在學校安排的教學進度這個大前提下,有一些老師為了趕上教學進度而忽視了教學質量。特別是一些內容較多的章節,往往采取讀課本、課件的方式加快教學進度。但是這種方式嚴重降低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解剖課變得異常枯燥,從而使一些同學對某些老師產生不好的印象。進而對這門課程也產生反感,這非常不利于同學的學習,是同學們學習解剖學的重大阻礙。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如果失去了興趣,那同學們連學下去的勇氣都沒有,又談什么追求卓越呢?
3.4 解剖學能提高學生的醫學素養
大多數的同學在學完解剖學以后,都覺得對人體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以后學科的學習中,遇到相關的解剖問題,不會再那么迷茫。這對于培養自己的學習自信和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是有利的。在早期的臨床實習中,低年級醫學生觀摩手術的時候,就可以把學到的解剖知識與臨床實習相結合起來,用到臨床實習當中去,這時候解剖學就是一門工具學科。
4 解決方案
4.1 調整學校教學計劃和合理分配教學資源
學校應該適當延長解剖學的教學課時,讓老師有充足的時間去傳授那些不應該一帶而過的知識。大一的時候還是有一些空課的,學習應當多安排幾節解剖學的內容。雖然是幾節課,但是這樣卻大大地減少了老師的教學壓力,也減少了同學的聽課壓力。實在不行,也可以安排幾節晚自習來上解剖課,大一的時候學習壓力并不大,占用幾節晚自習對同學們也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同時學校在平常就應該開放解剖實驗室,而不應該只是在上課的時候開放,這樣可以使標本等資源的利用率大大增加,為想自學的同學提供資源,緩解教學工具過少的問題。也可以通過添置教學標本增加學校的硬件實力。在一些教學場所,比如說教室和樓道可以張貼一些解剖掛圖,增加學習氣氛,方便同學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
4.2 改進教學反饋機制,敦促老師改進教學方案
建立一條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反饋機制,方便老師隨時了解同學的學習情況,根據同學的掌握情況來更改自己的教學方式與內容。由于大學的擴招,學生人數的增加,老師難以兼顧到每一個同學的學習狀況。所以老師更應該調整以往的授課方式,在授課的過程中,多摻雜一些視頻等同學感興趣的方式來傳遞知識。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組織一些協作活動,比如說PBL,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記住知識。通過這種方式,既增加了學習的娛樂性,也能讓同學記得更加深刻,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達到抗遺忘的效果。
4.3 制定完善的學習成績評價體系
不要只是通過期末考試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績,測試應該細化到每一個章節,對于這種比較重要的學科,不應當只是期末一考定勝負,老師在平時的課堂中就應該開展一些小測試。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讓同學不至于在學期初那么懶散,也可以不斷地復習和鞏固所學到的解剖知識,為將來成為一個優秀的醫生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些小測試的成績也應當是計入綜合測評成績的,以便引起同學足夠的重視。在平時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多結合一些臨床知識來講授解剖知識,這樣能讓同學切實體會到解剖與臨床緊密的關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