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設行業現狀范文

時間:2024-02-29 17:50: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城市建設行業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城市建設行業現狀

篇1

【關鍵詞】工程質量檢測;發展;行業;檢測機構

1.近年天津市檢測行業的發展情況

近年來經過資質評審、監督檢查、能力驗證和行業培訓等活動的開展,特別是通過近年來的行業科學治理整頓,天津市基本上建立起了機構多樣、制度基本完善以及基本能滿足工程建設需要的工程質量檢測體系。檢測機構質量責任意識顯著增強,用于質量檢測的裝備、環境條件和管理水平、綜合檢測能力和檢測工作質量有了明顯提高,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檢測隊伍發展較快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實施后,檢測機構成為工程參建一方責任主體,獨立承擔法律責任。特別是近幾年,隨著天津市工程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天津市檢測行業規模發展較快。筆者于六年前即2006年對天津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現有狀況進行了一次比較詳盡的統計,當時的檢測機構僅有四十余家。經過6年的發展,特別是建設部令《建設工程質量檢測管理辦法》(建設部令第141號)頒布以來,天津市新增了30余家檢測機構(原有部分檢測機構由于體制、市場競爭、檢測能力等問題退出了天津市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行業)。目前,檢測項目由當初的單一的材料檢測,發展成為材料、主體結構質量檢測、鋼結構、建筑節能、室內環境等多項目的檢測。全市檢測機構從業人員2 000余人;檢測設備、儀器比較齊全,辦公基本實現了自動化。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檢測項目較全、技術水平較高、具有較強創新發展能力的檢測隊伍。

1.2 規章制度和標準日趨健全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規章制度是做好檢測工作的基礎。檢測監管部門也積極完善地方性管理規章和工作制度,逐步建立了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考核機制、制約機制,使檢測管理工作逐步納入到法制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的軌道。

1.3 加強工程質量檢測人才隊伍建設

工程質量檢測是保證工程質量的基礎和手段,地位重要,責任重大,要履行好檢測職責,檢測人員不僅要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還要有非常高的業務技術能力。近年來,市各級建設主管部門十分重視檢測人才隊伍的建設,注重提高檢測人員的業務素質,通過工程質量檢測規范、標準、新技術、新工藝、質量管理等業務學習活動,加強培訓與考核,不斷提高了廣大檢測人員的業務技能和處理檢測質量問題的技術水平。

1.4 強化了對工程質量檢測工作的監管

加強監管是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主要職責和工作內容,檢測工作也不例外。近年來天津市各級建設主管部門不斷加大對工程質量檢測工作的監管力度,確保了天津市檢測行業的健康有序的發展。建立了專項檢查制度,開展了對檢測機構的專項檢查活動,重點檢查檢測機構的執業行為,對于有不良行為的及時下發整改通知限期整改,對嚴重不良行為或違法行為的予以暫停其檢測活動或撤回資質處理。

2 當前天津市工程質量檢測工作存在的一些問題

(1)部分檢測機構檢測人員流動且有能力的配置偏少,對新的規范、標準理解上存在誤區,雖經培訓但仍存在問題,只重于生產不重學習,使得檢測人員不理解規范、標準的具體使用方法;

(2)部分檢測機構雖經添置儀器設備,但老化問題嚴重,其量程精度不滿足檢測標準的要求;

(3)部分檢測機構涉及結構檢測專業的檢測人員能力較差,對結構質量檢測的現場操作方法、原始記錄和相關信息及檢測抽樣、計算整理和數據處理不能準確把握和運用。特別是,檢測人員相關基礎知識差和受外界干擾,在抽樣方法理解存在較大誤區,所抽取的部位、分項和測區,不能真實代表所抽取檢測批構件和結構、使用功能的特性,大大增加了錯判的風險;

(4)部分檢測機構的檢測環境和“三廢’’不達標。

(5)部分檢測機構末按照有關規定,及時上報檢測的不合格數據,使我們的監管部門不能及時糾正和查處違規行為;

(6)收費標準不統一,無序競爭比較突出。當前檢測行業委托方多為施工企業,檢測費又是協議價,施工單位為降低成本先行壓價,有的檢測機構為了得到工程,以盲目壓價,違規承諾等手段承擔檢測業務。這樣惡性循環,既擾亂了檢測市場秩序和檢測行業信譽產生較為負面效應,長遠下去,對工程質量埋下了隱患。

3 需要進一步提升的幾大方面

3.1 提高檢測工作管理水平措施

一是要根據檢測資源情況,合理布局各類檢測機構。對新申請檢測業務資質或擴項檢測的機構,要結合檢測資源容量,避免機構過多擾亂檢測市場秩序,要支持有條件的檢測機構做大做強。二是要認真落實建設工程質量檢測責任制。三是,加強對人員的資格管理,申請進入檢測機構人員必須滿足相關專業技術條件,經過培訓考核取得合格證后上崗。檢測機構人員間的流動必須進行備案。嚴格技術、質量負責人和報告編寫人的行為,對于出具不規范報告者記入不良行為,有累計不良行為達到一定程度者要收回其資格證,并不得再次申請。

3.2 加強檢測人員的培訓工作

強化檢測人員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和規范的教育培訓,尤其是進行職業道德教育,建立個人誠信檔案。要加強檢測機構建設,有條件的檢測機構,要加大對引進技術、設備的投入,不斷拓寬檢測領域,向大規模、綜合性、外向型檢測機構發展。

3.3 進一步促進檢測機構和人員的誠信建設

建立健全檢測機構和人員信用檔案檢測機構要嚴格按照規定的經營范圍,依法從事檢測經營活動;遵守行業規則,不惡意壓價或以低于企業成本的價格承攬業務;檢測人員要按照執業資格證的從業范圍依法執業,并認真遵守國家法律、法規、標準、規范,不出虛假報告,誠實守信,規范服務。

3.4 加強檢測信息化建設

管理部門要實現對檢測機構進行資質審查、上崗管理、業務培訓等信息化管理,建立覆蓋全市的檢測業務數據庫,提高整個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能力。

3.5 進一步規范檢測收費制度

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是質量監管的重要基礎和保證供給,決定和影響建設工程質量的因素很多,工程質量檢測費用雖占工程造價的比例不大,但卻嚴重影響到工程質量。目前工程檢測收費基本上由施工單位承擔,天津市對于檢測收費除了室內環境檢測,沒有統一的標準。因為惡性競爭有一些過低的收費,檢測機構就保證不了檢測的質量,檢測報告的深度和內容往往達不到要求。天津市行業管理部門應出臺行業性的檢測項目收費指導價,規范檢測收費,為開展好檢測工作打好基礎。

3.6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自律作用

行業協會是政府的一個重要幫手,是檢測管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協會要充分發揮在檢測機構與政府間的橋梁紐帶作用,積極推進檢測行業的改革和發展。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會員單位誠信守則,公開公平、有序競爭,反對惡意競爭、壓價等不良行為。

篇2

一、城市建設中環境工程地質問題現狀

自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的發展都有著顯著地提升,尤其是工農業,發展速度尤為明顯。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各種資源問題也在逐漸顯現,水資源問題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在工農業發展與城市建設之中,水資源無時無刻不在消耗,日益提高的用水量就導致水資源日益短缺。水資源的短缺問題就會對城市發展帶來非常嚴重的制約作用。從目前我國現狀來看的話,水資源短缺的情況日益嚴重,而且這一情況不僅會造成城市建設速度的減緩,更加嚴重的是因為地下水的過度利用,導致土地大面積下沉,導致土質變松,對城市交通和工農業都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而我國目前的城市用水主要來源就是地下水,長此以往就會對環境造成較為嚴重的影響。

不僅水資源短缺問題會對地質造成影響,水資源污染同樣是影響地質的重要問題。因為受到污染的水資源需要經過一系列的凈化過程才能再次使用。這樣一來就將可用的水資源再次減少,加重了水資源短缺現象。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三廢現象,正是這一現象對水資源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三廢指的是,氣體廢棄物、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三種,我國近年來受到三廢的影響尤為明顯,無論是一線城市還是鄉鎮都或多或少受到影響。尤其是液體廢棄物中工業廢水的不當排放對水資源的污染尤為嚴重。根據相關條例,工業廢水是禁止排放到河流海洋中的,所以就要通過排水溝等設施來完成排放,但是這樣就會帶地下水造成污染,工業廢水中含有較多的重金屬,長此以往就會對附近的土質造成影響。

不僅是水質問題,在城市的建設中各種現代化的設施也再逐漸增多,如果在建設公共設施的過程中不注重地質問題的話就會造成在使用階段出現建筑物變形的問題,最終造成嚴重后果。地質問題如果不能有效解決的話就會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與之有關的行業造成阻礙,所以有關機構在進行城市建設之前要對建設地的土質進行檢測,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專項工程的確立,并通過有效地手段對地質問題進行控制,借以減輕對于城市發展造成的阻礙。

二、解決問題的措施

在進行城市建設的過程中,要將人類活動與地質之間的關系進行協調,對整體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人類經常會出現只是注重當前的發展對未來情況并不重視,沒有將可持續發展作為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則。對長久的發展棄之不顧,正是這部分沒有重視環境保護的人將環境工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嚴重化。因此要想在實現城市化建設的基礎之上保證對于環境的保護,就要加強對于地質的保護,將其作為環境保護的第一任務,借此來保證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

篇3

眾所周知,城市規劃是各項建設和發展的“龍頭”,測繪是獲取、處理、提供自然環境和人文地理信息的產業,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基礎性、先行性產業。相對比例尺的高質量的地形圖是搞好國民經濟建設各項專業性規劃的先決條件,是搞好城市總體規劃的重要依托,是規劃、建設、管理好各項城市基礎設施的關鍵性技術資料。

2、測繪概述與測繪工作的內容

2.1 測繪是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獲取城市中與空間位置有關的各種數據資料和圖形,準確反映城市地表的自然、經濟、社會諸多要素的特征、形態、位置、大小、分布、類別、名稱以及其它的重要信息。

合理的城市規劃,指導城市建設循序漸進,而編制城市各種規劃又必須有城市測繪資料作保障;在實施城市規劃過程中,城市測繪顯得更為重要,諸如征地、放線、驗線等基礎工作都離不開測繪,只有在城市規劃中實施城市測繪,才能確保城市規劃的連續性、完整性和統一性,確保規劃的正確執行和實施。

2.2 測繪工作的內容

2.2.1 城市工程測量

城市工程測量是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階段中進行的各種測量工作。它包括城市控制測量、城市地形測量、城市地下管線測量、城市施工、竣工、變形、路線測量。

2.2.2 城市行政測量

城市行政測量是城市測繪管理部門為保證城市規劃方案的實施和城市建設、用地、房地產等項目管理提供依據的測量。其主要內容為: 規劃定線測量、市政道路定線測量、建筑物紅線定位測量、地籍測量、拔地測量、房產測量。

3、測繪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作用

3.1 紅線管理。紅線管理分規劃紅線和建筑紅線,規劃紅線包括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要求1∶500―1∶2000地形圖,是規劃管理的重要手段;建筑紅線包括放驗紅線和竣工驗收,要求1∶500地形圖,對圖紙的精度要求比較高。

3.2 市政管理。包括市政道路設施和地下管線。市政道路管理要求掌握完備的現狀道路,需要建立專題的現狀道路數據庫,細分道路等級、路面組成和路面設施。地下管線管理不僅要重視各類管線的水平位置關系、縱向交織關系,還要細分其區域結構,反映出供電配電區域、排水匯水區域劃分等界線。

3.3 舊城改造與拆遷管理。拆遷補償是舊城改造的關鍵,需要建立舊城改造拆遷估算系統,對整片街區改造、道路沿線拓寬涉及的拆遷量進行準確測算,要求調查表格輸入計算機,在GIS平臺上建立拆遷管理信息系統。

3.4 智能交通。智能化交通涉及的關鍵技術有3個方面,一是衛星定位系統(GPS),為車輛跟蹤、出行路線規劃和導航、信息查詢、話務指揮、緊急援助等提供支持;二是電子地圖,為區域、城市、街區道路系統及周邊環境提供實時的無縫漫游和信息查詢。

4、對發展測繪事業的幾點建議

理順城市測繪行業體制, 加強領導理順城市測繪行業體制, 加強領導發展城市測量事業的重要前提, 這有利于把管理基礎薄弱的城市測量工作圍繞和服務于城市建設這個主題健康的發展。

4.1 抓好城市行政測繪工作, 維護城市建設的正常秋序

對關系到城市規劃的實施管理和保證城市行政測繪成果的規范性、權威性方面, 城市行政測繪必須由城市規劃主管部門許可的測繪單位履行政府職能組織實施。凡用于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測繪成果資料及圖件, 必須是在城市統一控制網下施測且經常管理部門檢審合格的方可使用。其成果及提供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在維護國家、集體和個人權益上有著重要作用。

4.2 轉換機制, 堅持科技進步, 做好超前服務

城市測繪單位要加強自身建設, 進一步深化改革, 轉換經營機制, 加大科技投人, 改變服務作風。在目前財政困難的情況下, 發揮最大的能動性。必要時, 自籌資金實施基礎測量, 千方百計的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在保證完成城市指令、重點工程測繪項目的同時, 積極參與市場競爭, 以良好的服務為城市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城市發展的歷史愈悠久, 規劃量越大, 政府部門對測繪事業的重視程度越高, 測繪事業的發展也就越快。在中小城市建設中, 土地比較寬松, 亂搭亂建的現象十分嚴重, 規劃管理的效能越來越突出的擺在人們面前, 不用現狀地形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施工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的暴露出來, 因此城市建設測繪工作已被上級領導高度重視, 規劃部門三令五申, 規劃設計必須依據規劃要求在相應比例現狀地形圖上進行, 建筑設計必須服從規劃設計, 規劃管理必須按照政府部門批準的規劃實施, 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我們的生活空間。

5、結束語

測繪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性、先行性、公益性工作,測繪的成果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是落實規劃和規劃執法的依據,只有精確、現勢性強的測繪資料才能保證城市規劃的超前性、合理性、科學性,為鄭州城市發展保駕護航。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 測繪工程任重而道遠。只重視城市規劃建設, 忽視測繪工作, 將導致城市規劃不切實際, 造成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費;只重視測繪工作, 而忽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將導致城市建設雜亂無章, 失去城市建設的科學合理性。兩者只有有機結合, 才能保證城市規劃建設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CJJ8-2011城市測量規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2012

[2]城市規劃原理.吳志強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城市設計. 王建國等.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篇4

關鍵詞:城市建設 園林綠化 園林用土 生態改良 合理調配 儲備機制

在城市園林綠化的實施過程中,苗木的種類、規格、外形、栽植與后期管理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而對立基之本的土壤卻少有要求或敷衍了事,要么土壤質量差,各種建筑與生活垃圾混雜其中;要么貧瘠,缺少植物生長所需養料;或者土壤合格但深度不足,難以滿足植物生長要求,在這種先天不足的情況下,以現有管理制度與管理條件,奢談通過后期施肥來改良土壤肯定是不現實的。我們也想回填好土,卻突然發現,占用無數耕田(具備良好土壤) 的城市,竟然到了“無土”可用的地步。

一、問題提出的必要性

植物生長不良的現象在城市比比皆是,這其中有植物本身、養護管理和氣候等因素的影響,更有土壤的原因。健康茂盛的景觀秘訣是良好的土壤質量,通過了解土壤不同類型的肥沃程度,是建設可持續景觀的重要開端。植物對土壤的要求,主要體現在深度和理化性能2 方面,盡管不同植物對土壤的要求不盡相同,但總體來說,透氣透水良好、深厚肥沃的中性土壤適合多數植物的生長。不合格的土壤,抑制了植物長勢,增加了植物病蟲害的感染率,降低了植物成活率與觀賞價值,提高了后期的養護難度和成本,浪費了寶貴的植物資源和城市建設中本已有限的資金,由此影響了植物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充分發揮,更無從談起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發展。城市在發展,園林綠化的標準也要提高,要保證植物生長的良性循環與可持續性,前提之一是提供合適的土壤并為土壤的合理使用創造條件與環境,由此探討城市園林綠化用土問題就很有必要性,尤其在適合植物生長表層土壤較薄的地區(如合肥) 更具有現實意義。

二、解決該問題的具體措施

筆者從城市建設的整體性出發,結合園林綠化行業的自身特點,提出以規劃設計為源頭、調配與改良為核心、輔助相關機制的系統解決方法。

1.尊重自然,倡導場所的個性化設計

現狀場地中豐富的地形地貌是地域的特征,如把環境中這些因子納入設計視野中,盡量避免對環境大動干戈,也許會使設計本身具有更多魅力和特色,也為設計人員的個性展示創造了條件。因地制宜的設計原則不但使地理文脈得到延續,創造了豐富的城市肌理,也為建設時土壤的合理利用提供了有利的前提條件。合理的規劃應是尋求人與生存環境之間的最佳關系。當前社會最顯著的特征不是發展的規模,而是完全蔑視自然,忽視地形、表土、氣流、水文、森林和植被。我們用推土機思考,用30 碼的鏟土機在規劃,不顧現狀、視場地為白紙的規劃,實際上成了規劃者的自我顯耀,是對歷史的漠視,是對自然的藐視,人類為此已經付出太多的代價,但我們至今似乎還沒有完全清醒,就如我們仍然在重蹈別人先污染后治理的舊轍。尊重歷史,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類自己。沒有人類,自然已經存在了幾十億年,而沒有自然,人類能生存多久?

2.合理調配,建立信息共享網絡

目前中國多數城市建設處于快速擴張階段,每年征用大量農田,建設過程中,由于沒有采取相應合理措施,缺乏整體性考慮,浪費了大量優質土壤。較可行的辦法是在場地“三通一平”前,對優質表土要保存。場地內如有條件且建設需要用土,可就地中轉集中存放,待土建完工后回填至綠地內;若場地有限或無需用土,可就近調配至城市區域內需土地點。城市的建設是一個不間斷連續過程,理論上多余土壤能在城市區域內有效地利用而不必運到城外,往返運輸不但影響正常的城市生活工作秩序,也造成了能源浪費和空氣污染。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一時無法消化,可集中運輸至城市某一指定場所,儲備起來,作為城市綠化的調配用土。要實現上述措施,實現土壤的合理利用,必須建立一個信息共享網絡,對一個城市的建設有總體地控制與了解,并能統一協調。

3.生態改良,實施綠化用土儲備制度

調配新建設用地的優質土,對于高速發展的城市建設來說是遠不能滿足需要的,而從農田取土的后果更嚴重,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做法只會使破壞轉移化、擴大化。解決城市用土危機的根本出路在于采取多種有效措施改良不合格土壤,并根據城市建設的需要有計劃地儲備相應的量。下面幾種城市代謝物,如能經過一定措施處理,不但能增加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的透氣透水性, 調節保濕性與酸堿性,固定其中危害人類健康的重金屬,還能一定程度上實現城市區域生態系統內的物質循環和物質再利用,體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這也是廢物處理的一個既經濟又環保的途徑。①植物垃圾。每年城市中都會有大量的枯枝落葉等植物垃圾,燃燒會對環境造成污染,最好的辦法是讓它進入生物循環鏈,經粉碎機集中粉碎后,可作生態型鋪裝材料使用,環保節能,也可漚制成有機肥料,摻入土中改良土壤。②淤泥。城市湖面清淤的淤泥和污水廠沉淀淤泥,富含有機質,但直接使用對植物容易造成傷害,可行的辦法是經處理后改良用于綠化用土。③糞便。無害化處理后改良土壤。④污水。結合污水的生態化處理,改良貧瘠土壤,使其恢復成具有生產力的土地。⑤生活垃圾。可轉化為有機肥改良土壤。城市儲備和改良土壤需要一個較大的場所,可利用城市垃圾處理廠或城市廢棄地等,一方面節約了土地資源,同時也可結合園林綠化改變現狀場地的臟亂差的面貌。

4. 區別對待,合理使用優質土壤

更換土壤過深,對植物生長當然無害,但不是經濟的做法。優質土壤是有限的,不同植物對土壤的要求不一樣,喬木、灌木和地被對土壤的深度要求也不一樣,要區別對待,有效合理地使用有限資源,達到優化的目的。

5.配套機制,保證措施的落實

制定有關綠地種植土壤的強制性規定,健全行業主管部門機制機構,充實監理公司園林人才,形成與建筑行業類似的審批監督驗收程序,不光有苗木規格質量和栽植規范,也應該強調土壤的要求。另外,由于優質土壤的調配牽涉到建設、園林、交警、市容、環保等多部門,因此要區別于一般的渣土,在手續上和經濟上應給予實質性的幫助。

三、結語

土壤就如隱蔽在城市地下的基礎設施一樣,雖然它對綠化的作用表現不那么直接,但絲毫不能削弱它對我們的重要性,植物的后期表現在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土壤的質量。土壤也是資源,合理利用也是節約型社會的具體體現。讓我們從細節做起,從基礎性工作做起,不斷進步和完善,逐步建立一個成熟而發達的園林行業。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測繪;城市規劃;內容;作用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城市化速度不斷加快,工程測量得到了迅速發展,城市規劃、重點項目選址、城市建設、市政管線、電力基礎設施、交通規劃和交通整治、城市綠地調查等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工作都離不開城市測繪工作。科學技術的進步和新的成就,為城市測繪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測量手段,推動了城市測繪的發展。測繪的儀器和方法向自動化方向發展,各城市基本建立了大比例尺的城市地形圖數據庫,城市道路數據庫、城市土地數據庫、城市規劃紅線數據庫以及城市地名數據庫等,為城市有關部門的管理決策提供了現代的、形象化的、科學的數據依據。

一、城市測繪工作的主要內容

1、城市工程測量:城市工程測量是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階段中進行的各種測量工作。它包括城市控制測量、城市地形測量、城市規劃地下管線測量、城市施工、竣工、變形、路線測量。

2、城市行政測量:城市行政測量是城市測繪管理部門為保證城市規劃方案的實施和城市建設、用地、房地產等項目管理提供依據的測量。其主要內容為:規劃定線測量、市政道路定線測量、建筑物紅線定位測量、地籍測量、拔地測量、房產測量。

3、城市專題地圖的編制:根據城市管理的不同部門的需要,編制各類專門地圖。如城市總體規劃圖、城市地貌圖、城市交通圖、城市地質構造圖等。城市特種地圖如城市立體模型、城市鳥瞰圖、城市彩虹外影像圖等。

4、放線定位測量:放線定位測量是按規劃圖紙的要求對將要建設的工程進行定位,由于這項工作已逐步實行坐標化,為規劃管理部門驗線提供重要數據資料,放線定位測量人員在我省各地市規劃部門都已被作為規劃管理工作人員一樣實行嚴格要求,可見這項工作的重要性。

5、工程竣工測量:竣工測量為城市地形圖更新提供及時的信息資料,比較完整地反映城市的變化特別是當今利用竣工測量成果對GIS進行圖庫維護,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城市測繪在城市規劃編制中的作用

基礎地形圖測量為城市規劃編制提供依據,城市規劃是城市建設的排頭兵,而所有的城市規劃工作必須在城市測繪成果的基礎上進行,城市測繪作為城市規劃編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礎要件,具有不可代替的地位。測繪生產的大量基礎地形圖數據為城市規劃編制提供依據。中小比例尺地形圖為城市總體規劃的編制起到了關鍵的作用,重要項目建設都在這些小比例尺地形圖數據上進行規劃并實施。大比例尺地形圖直接服務于城市的每項建設工作中,直接運用于城市詳細規劃工作中。

三、城市測繪在城市規劃管理中的作用

城市測量工作貫穿于城市規劃建設的各個方面,是一項具有較強的整體性、綜合性和連續性的工作。城市規劃的前期工作通過測量工作去實施;城市規劃的后期工作通過測量工作去體現。

1、紅線管理和放線測量

紅線管理是規劃管理部門在精度比較高的1:500地形圖上給出道路紅線和用地紅線,是規劃管理的重要手段。放線測量是通過測量的科學手段將城市規劃的成果精確落實到實地,在城市規劃管理中,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到規劃成果能夠精確地落實到城市建設所界定的實際位置上來,放線測量的成果直接指導著工程的施工和建設,關系著土地使用權限、撤遷工作的安排等一系列和城市規劃信譽、和百姓及開發商切身利益等方方面面,是城市規劃工作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2、竣工測量

建設工程完成之后,要進行該項目的竣工測量,城市測繪工作的目的在于將竣工的地形圖完成并更新城市基礎地形圖數據庫,工作的結果使城市規劃部門能夠及時掌握規劃實施的成果,并能夠掌握城市最現狀的地形圖數據庫,在新一輪城市規劃工作中進行正確的決策。

3、市政管理

包括市政道路設施和地下管線。市政道路管理要求掌握完備的現狀道路,需要建立專題的現狀道路數據庫,細分道路等級、路面組成和路面設施。地下管線管理不僅要重視各類管線的水平位置關系、縱向交織關系,還要細分其區域結構,反映出供電配電區域、排水匯水區域劃分等界線。

4、舊城改造與拆遷管理

拆遷補償是舊城改造的關鍵,需要建立舊城改造拆遷估算系統,對整片街區改造、道路沿線拓寬涉及的拆遷量進行準確測算,要求調查表格輸入計算機,在GIS平臺上建立拆遷管理信息系統。

5、智能交通

智能化交通涉及的關鍵技術有3個方面,一是衛星定位系統(GPS),為車輛跟蹤、出行路線規劃和導航、信息查詢、話務指揮、緊急援助等提供支持;二是電子地圖,為區域、城市、街區道路系統及周邊環境提供實時的無縫漫游和信息查詢。

四、對發展測繪事業的幾點建議

1、理順城市測繪行業體制,給予城市測繪必要的投入

理順城市測量行業體制,加強領導是發展城市測量事業的重要前提,這有利于把管理基礎薄弱的城市測量工作納入到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體系中去。根據城市測量工作帶有政府行為的性質及服務于城市公益事業的服務對象,及早理順行業體制,統一組織協調城市測量工作,制定測量工作規劃,使城市測量工作圍繞和服務于城市建設這個主題健康地發展。

2、抓好城市行政測繪工作,維護城市建設的正常秋序

對關系到城市規劃的實施管理和保證城市行政測繪成果的規范性、權威性方面,城市行政測繪必須由城市規劃主管部門許可的測繪單位履行政府職能組織實施。凡用于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的測繪成果資料及圖件,必須是在城市統一控制網下施測且經常管理部門檢審合格的方可使用。其成果及提供程序具有法律效力,在維護國家、集體和個人權益上有著重要作用。

3、轉換機制,堅持科技進步,做好超前服務

城市測繪單位要加強自身建設,進一步深化改革,轉換經營機制,加大科技投人,改變服務作風。在目前財政困難的情況下,發揮最大的能動性。必要時,自籌資金實施基礎測量,千方百計的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在保證完成城市指令、重點工程測繪項目的同時,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以良好的服務為城市建設做出應有的貢獻。城市發展的歷史愈悠久,規劃量越大,政府部門對測繪事業的重視程度越高,測繪事業的發展也就越快。在中小城市建設中,土地比較寬松,亂搭亂建的現象十分嚴重,規劃管理的效能越來越突出的擺在人們面前,不用現狀地形圖進行規劃設計建設和施工的弊端越來越明顯的暴露出來,因此城市建設測繪工作已被上級領導高度重視,規劃部門三令五申,規劃設計必須依據規劃要求在相應比例現狀地形圖上進行,建筑設計必須服從規劃設計,規劃管理必須按照政府部門批準的規劃實施,規劃好、建設好、管理好我們的生活空間。

五、結束語

測繪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必不可少的一項基礎性、先行性、公益性工作,測繪的成果是城市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是落實規劃和規劃執法的依據,只有精確、現勢性強的測繪資料才能保證城市規劃的超前性、合理性、科學性,為鄭州城市發展保駕護航。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測繪工程任重而道遠。只重視城市規劃建設,忽視測繪工作,將導致城市規劃不切實際,造成人力、物力不必要的浪費;只重視測繪工作,而忽視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將導致城市建設雜亂無章,失去城市建設的科學合理性。兩者只有有機結合,才能保證城市規劃建設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CJJ8-2011城市測量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2012

[2]吳志強等.城市規劃原理[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

[3]王建國等.城市設計[M].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篇6

關鍵詞:城建投融資體制問題及對策

當前,隨著對城市基礎設施需求的日益擴大,建立在高度集權的計劃經濟體制基礎上的,以政府財力直接投入為主導,行政配置資源為主體的城市建設投融資體制,已無法適應城市化進程的需要,迫切需要進行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體制改革,打破公用行業市場壟斷,開放城市基礎設施市場,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行以市場化為取向的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最終建立政府融資平臺化、公用事業民營化、投資主體多元化、企業投資主體化、運營主體企業化、融資渠道市場化的新型投融資體制。

一、目前城建投融資平臺的現狀及問題

1.現有投融資平臺脆弱,缺少實體支撐

按照“政府投資、國企運作”的模式,各地通常以無收益的公益性資產為資本組建國資總公司作為投融資平臺,然后以政府信用為擔保進行融資并負責項目實施。由于缺少實體支撐,幾乎沒有經營現金流入,其財務指標通常達不到基本的信用標準,必須依靠政府資源的支持,才能勉強維持平臺資金周轉。

2.債務問題突出,債務風險凸現

一是籌資渠道單一,城市建設債務主要表現為對銀行尤其是商業銀行的貸款,資金還貸壓力大;二是債務結構不合理,多為中短期貸款,資金還貸期集中,可持續能力不強;三是凈資產負債率高。城市建設項目基本上是公益性項目,投資回報少,必然造成融資規模不斷擴大,而資本金卻未能與負債總額同步增長,造成了凈資產負債率畸高。

3.項目管理機制混亂,損失浪費問題嚴重

目前,城建投資項目的具體實施一般由建設局、水利局等行業主管部門成立國有獨資子公司作為建設業主,各子公司的組織體制不健全,管理人員不專業,違規問題較多。主要表現在:一是招投標不規范,存在規避公開招投標,評標把關不嚴,業主擅自變更招投標結果等問題;二是項目超概算嚴重,很多項目實際投資超概算50%以上;三是項目建設和基建財務管理不規范,普遍存在變更設計施工、違規簽證、提前支付或多付工程款等問題。

二、現行投融資體制運行中已暴露出的弊端

1.投資主體單一

目前,城建、市政、交通等領域的融資、投資、建設和運營主體均為各主管部門成立的國有獨資子公司,呈現分散融資、單一建設、壟斷經營、統一還貸的局面,這些公司擁有代行政府職能的天然業主地位,與政府往日成立指揮部直接參與投資和建設沒有本質區別。

2.成本約束彈性化

現行模式其實就是“借貸主體是國資總公司,投資主體是各子公司,最終負債的還是政府”。這樣,各子公司既不承擔償債風險,又缺少必要的約束機制,造成各種違規問題時有發生,普遍存在損失浪費資金的現象。

3.融資渠道狹隘化

現行的投融資體制,融資渠道單一,高度依賴銀行,不利于民間資金、企業資金和外資進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事實上,許多私營企業、外資企業有意向出資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但缺少準入規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管理呈封閉式運行,使外界參與投資出現瓶頸效應,抑制了企業和個人參與經營性項目公平競爭的積極性,阻礙了政府財政之外的資金投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三、對下一步城建投融資體制改革的建議

1.及時轉變思想觀念。長期以來,城市建設的傳統體制使得人們對城市建設中公用行業的理解發生偏差,往往只注重它的社會公益性、福利性的一面,認為公用行業向社會提供服務應該是無償的,即使收費,也只能是象征性的。實踐證明,無視公用行業經濟屬性的觀點,只能導致這一行業的不斷萎縮和衰亡。今后必須真正樹立“經營城市”的理念,以符合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企業組織形式來運作城市建設,構建城建資金的良性循環機制,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

2.拓寬城建投融資渠道,節約政府投資,解決制約城建發展的“瓶頸”問題。在投融資時應注重直接融資,加快利用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步伐,建立科學的、合理的籌資渠道,完善籌資方式,形成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籌集、使用和償還過程的良性循環機制。主要是從股權融資和債權融資以及各種融資模式的組合方面進行研究,挖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營利點,吸引民間資本和外資進入,實現市場化的投融資格局。

3.盤活存量,搞活增量,推動城市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盤活存量資產、搞活增量資產和激活無形資產是經營城市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相輔相成,互為條件。通過經營城市,最終要使城市資本實現“投入——經營——增值——再投入”的良性循環,真正實現“以城養城,以城建城”。

4.實行“政企分開,投、建、管分離”,提高運行效率。實行“政企分開,投、建、管分離”,可消除原有體制下嚴重的“等靠要”現象,政府可以把主要精力轉向為投資者服務,為各類投資者創造公平的投資環境。同時,政府應防止從統辦統攬的職能定位極端走向全盤推向市場,由市場主宰的職能虛位極端,在整個城市投融資體制改革中,必須切實加強政府的監管、導向、調控作用。

5.加強對城建資金的管理與監督。

(1)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相關規范性文件,從制度上為強化建設資金管理提供保障,做到“二控制一加強”。

(2)加強審計監督。把內部審計和外部審計、過程中審計和事后審計有機結合起來,包括對工程合同、支付憑證和工作量的審核,控制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正確性,并嚴格審核項目用款,減少項目資金沉淀。

(3)配套進行項目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的功能。通過推行項目法人責任制、設計施工總承包制以及項目制等方式,對項目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降低建設成本,提高投資效益。

6.建立城建發展專項資金,完善償債機制。建立穩定的城建發展專項資金和可靠的貸款償還機制,是保持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姜笑琴.轉變政府職能完善投資環境[J].中國科技產業,2005,(5).

[2]樊保軍.小城鎮建設與政府職能轉變[J].村鎮建設,2004,(3):15-18.

篇7

關鍵詞:數字城市房地產測繪 地理信息系統(GIS) GPS

Abstract: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is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digital city, combining with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introduce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instruments, digital technology, GPS and GIS mapping new technology in the digital city construction in the role.

Keywords: digital city real estate surveying and mapp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GPS

中圖分類號: P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數字城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變的越來越重要。數字城市是將城市地理、資源、環境、人口、經濟、社會社情和各種社會服務等復雜系統進行數字化、網絡化、虛擬仿真、優化決策和可視化。房地產測繪是建立現代城市地理信息系統的基礎信息,同時也是城市大比例圖更新的重要基礎資料,為了保障數字城市的順利發展,要具備先進的測繪技術設備,擁有高素質的技術人員,要配備專業的信息管理部門負責數據的處理整合等等。

一、現代測繪儀器在數字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我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城市中出現了許多十幾層甚至幾十層的高大建筑物。為了確保這類建筑物的安全使用,需要進行長期的精密變形監測,以確定其變形形態。在有些情況下,高層建筑物會產生水平位移,如當高層建筑物建立在斜坡上時,高層建筑物就有可能隨斜坡一起移動而產生水平位移。因而對高層建筑物進行水平位移監測便成為保證高大建筑物安全的一項重要工作。這項工作在建筑物的設計、施工及使用期間都有重要的意義。現今房地產應用最廣泛的測繪儀器為SET1010全站儀,它是光學技術和電子技術結合的光電測量儀器,兼有經緯儀和測距儀的優點,并且以數字的形式提供測繪數據,具有性能穩定、操作簡便的特點,從而使得其在數字城市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人參與了我縣首個數字城鎮的建設,在工作中主要負擔著房地產調查,修補測房地產要素,整合各區劃內的建筑物高度、每戶房屋的海拔高度等數字化信息的采集。由于測繪現場地形情況復雜多變,在工作中運用傳統儀器的難度大,后采用全站儀,配套的對中桿,使速度得到大大的提高,快速準確的完成了現狀信息的采集,便于數字化成圖和計算相應的數據資料,在后期應用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已有地圖數字化技術在數字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在我們日常的測繪過程中,如果有原來的地形圖,而且其現勢性、精度和比例尺能夠滿足測繪的要求,就可以利用數字化儀將其輸入計算機,經編輯、修補后生成相應的數字地圖。當前有手扶跟蹤數字化和掃描矢量化兩大類儀器,而用掃描矢量化技術進行地圖數字化是提高數字化質量與速度的必由之路,針對大比例尺地形圖,大多采用掃描矢量化軟件能自動提取多邊形信息,高效、便捷、保真地對地圖進行數字化處理。

三、GPS技術在數字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隨著GPS(全球定位系統)定位技術的不斷改進,軟、硬件的不斷完善,由原來的測角、測距、側水準為主體的常規地面定位技術,正在逐步被一次性確定三維坐標的GPS技術所替代。伴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測繪數據成果在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中顯得日益重要。新的測繪技術和發展正代替傳統的測量工作模式,工作強度大大減輕,工作效率成倍提高,為城市建設和發展起了推動性作用。由于GPS技術的飛速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也越來越廣泛。在數字城市建設過程中,GPS技術特別是RTK測量技術在控制點的引入和控制的布設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在我們實際施工中,由于統一的控制點離工作點距離較遠,運用相應的改正方法采用GPS引點是最好的解決方法,同時使用RTK測量技術對目標區域進行控制點的布設,能夠方便、快捷、高精度地對點位進行實施動態定位測量,既滿足了對精度的要求,又方便快捷。

四、GIS技術在數字城市建設中的作用

以地理信息系統( ,GIS)支撐的城市建設信息系統是近年來迅速發展的一項計算機應用技術,它的建立能幫助各級領導和專業部門及時全面地了解,掌握有關城市建設的各種信息;協調城市各部門的業務活動,加強政府部門在建設方面決策的科學化,使城市建設和管理瞄準世界先進水平。GIS是數字城市建設的基礎,它為數字城市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空間信息技術支撐。沒有GIS的孤立"數字城市"就像是沒有"地基"的空中樓閣一樣不可思議。基于GIS的房地產管理信息系統是“數字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可為數字城市提供城市房屋的基礎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GIS作為空間地理分布有關的數據進行獲取、存儲、顯示、編輯、處理、分析、輸出和應用等功能。今后的房地產測繪不再是簡單的測量平面坐標X、Y,而是測量房屋三維坐標X、Y、Z,實現平面圖向三維圖轉變,為城市三維空間管理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在數字城市建設過程,運用GIS技術主要從事以下工作。①數據處理:數字化數據的坐標糾正、數字化數據的投影轉換、現狀數字地圖的數據編輯、數據的優化處理等。房地產測繪生產和管理系統以GIS為技術核心,集分幅圖測繪、分丘圖測繪等多種測繪工作于一體;集房產分層分戶圖繪圖、編輯、分攤模型建立、面積計算、測繪成果輸出等功能于一體。②數據分析:對于點、線、面狀地物的緩沖區分析、疊置分析、統計分析、DEM分析、集合分析、網絡分析等。③輔助決策:空間選址、資源配備的空間分布、功能分區的輔助決策等。數據處理功能主要在我們初期數據采集階段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數據分析和輔助決策功能主要運用于后期數字城市建設過程中,輔助規劃決策,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制止猖獗的違法建筑,保證城市規劃的合理性,減少信息孤島,提供城市整體信息化管理水平。

綜上所述,數字城市是數字地球在城市的具體應用表現,是一項跨科學、跨行業、跨部門、跨體系的系統工程,是高科技項目的組合。房地產測繪主要表現在從1維、2維到3維、4維,從點信息到面信息獲取,從靜態到動態,從后處理到實時處理,從高空到地面,從周密觀測到持續觀測等。利用現代先進的測繪技術,特別是現代先進的測繪技術的綜合利用,不僅可使數字化城市建設過程中基礎建設的現狀信息的采集、規劃決策的時效性大幅度提高,還可以大幅度降低該過程中的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是建立三維數字城市不可或缺的資料。數字城市建設不能僅依靠某一個行政部門來組織協調,只有通過各部門之間的緊密配合才能加快實現數字化城市的步伐,為我們美好的生活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賴明.數字城市導論.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篇8

關鍵詞:文明環境;城市建設;環境影響評價;生態城市建設

工業化經濟的飛速發展帶動了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不斷得到提高的同時,經濟發展和城市環境之間的矛盾也愈顯突出。城市要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進行合理的規劃。將環境影響評價直接融入城市規劃決策過程中,對于創建良好的人居環境,促M城市健康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城市規劃與環境影響評價結合是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的一條重要途徑。

生態環境文明是對工業文明負面影響的反思。建設生態文明環境,就是要摒棄工業文明的價值理念,取而代之的是人與自然應以平等相處、和諧共生的價值理念。只有對工業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行生態化改造轉型,才能達到更加理想的城市建設。生態文明的城市建設既是民生問題,又是社會發展問題,既關系到廣大群眾的切身利益,又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生態環境文明建設任重道遠。堅持生態綠色惠民、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城市建設文明發展的跨越性要求。

1 生態文明與城市建設的探索

1、構建環保工作與城市建設的格局

近年來,在環境保護與治理方面實現了由政府主導向市場、社會合作共治的格局轉變。與政府規制、企業合作、公民參與結合起來,全社會共同努力的環保格局;重視提高生態文明共建共治能力,積極推動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環境污染與城市建設的互益問題;在環境協同治理中,實現治理主體功能上的有機銜接,增強治理主體間的協調性。

2、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的科技支撐

聚焦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大力推進重大關鍵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將一批制約生態環境文明的關鍵共性技術問題納入到重點研發計劃,重點支持資源利用和環境污染是促進城市建設前進的重大關鍵技術;在各類科技創新載體中積極規劃布局生態環保科技高端產業。以項目帶動、支撐生態環境文明科技產業的發展,積極探索以科技推動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升級。

3、建立環境監管機制,為城市建設提供保障

探索建立上下結合的獨立調查工作機制。環保廳需每月召開環境形勢分析會,以確定促進城市建設的重點環境問題;建立部門聯動的環保專項行動機制,政府需統一組織環保專項行動,相關部門按照各自環境管理職責開展工作檢查,環保部門負責綜合協調和督辦落實;建立區域共治的聯動執法機制,整合各類生態環保資金,加大城市建設的支付力度,建立地區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 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面臨的挑戰

1、生態環境文明建設的責任義務與主體意識有待強化。其中,社會公眾依然缺乏對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的互益認識;另外,居民資源節約型的消費方式和生活方式還沒有真正形成,對生態環保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緊迫性認識不足。

2、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消耗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仍然占據主導位置。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不合理,經濟發展存在對資源很大的依賴度。第二產業的比重仍然較高,第三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在第二產業中,工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資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占有很大比例,導致工業發展必須依賴于資源,節能減排、轉變產業結構和經濟增長方式的仍然處于整全的初級階段。

3、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的管理體制及實施機制有待完善。一些針對生態安全的預防性法規相對比較缺乏。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行為的處理缺乏直接的法律、法規依據;區域性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法律法規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和健全。

4、重點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水平較低,技術創新有待加強。火電、鋼鐵、建材、化工和石油煉化五大廢氣行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占工業的90%左右,這些行業節能減排技術水平較低,技術創新較少,已有的技術成果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和應用。

3 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的對策思考

1、營造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相輔相承的良好氛圍

加強生態環境文明的宣傳,提高公民生態意識。加強面向公眾的環保責任宣傳,強化公眾的公共精神,保障公眾環境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從公民教育、非政府組織發展、企業環境經營多方面構建社會參與環境治理的激勵制度;健全生態環境文明與城市建設的公眾參與機制。及時公開環境信息,暢通公眾參與環保渠道,發揮民間環保組織的職能作用,以此來達到城市建設的目的。

2、推進循環低碳綠色發展以加快城市建設的進度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期完成環保違規項目清理整頓,有序化解歷史遺留問題,嚴格執行地方環境標準;大力發展低碳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科技支撐,大力開展科技創新生態化,做好環保技術供需對接,培育壯大環保產業;大力推進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環境與生活質量的共同提高。

3、建立健全制度體系以加強生態環境治理

建立健全法律法規體系,實行嚴格的源頭保護制度,使各制度之間形成互相支持的有機統一整體;建立健全經濟政策體系,充分發揮市場在生態環境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建立健全科學評價體系,積極探索生態文明考核的追蹤制度,以加大城市建設的進度。

4、構建現代城市建設的產業體系

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集中力量攻關,培育經濟增長點,以重大專項作為培育發展新能源技術的主攻方向;大力發展低能耗、低(零)污染、低資源依賴的關鍵共性技術,建立完善的可持續發展技術支撐體系。

5、為綠色城市建設發展注入資金血液

發揮政策性金融的支撐功能,助推生態環境文明以達到城市建設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城市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優先為符合條件的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項目提供直接融資服務。采取適當的財稅政策與風險投資政策,大力引導社會資金參與節能環保事業,積極貫徹落實稅收優惠政策,以加快城市文明建設的步伐。

參考文獻

[1]生態市及城市生態建設內涵、目的和目標[J].顏京松,王如松.現代城市研究.2004(03)

[2]國家生態市建設指標分析及建議[J].崔鐵寧,朱坦.中國環境管理.2003(05)

[3]城市生態規劃的概念、內涵與實證研究[J].王祥榮.規劃師.2002(04)

[4]生態城市建設及其指標體系[J].郭秀銳,楊居榮,毛顯強,李向前.城市發展研究.2001(06)

[5]生態城市的構架理論研究[J].楊建森.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1(05)

[6]國外生態城市建設實例[J].黃肇義,楊東援.國外城市規劃.2001(03)

[7]生態城市及其規劃方法的探索――FrancoArchibugi的《生態城市和城市影響》一書評介[J].沈清基.城市規劃匯刊.2001(02)

[8]戰略環境評價中戰略篩選研究[J].包存寬,尚金城.環境與開發.2000(02)

篇9

第二屆信息化創新克拉瑪依國際學術論壇以“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為主題,定位為國際化的數字城市、數字油田技術交流的盛典,國際化的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研究者的交流平臺,中國數字油田、數字城市建設者和最終用戶的年度盛會,以及信息產業、數字城市、數字油田建設技術與設備的洽談交易會。本屆論壇由中國科協學會學術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中國工程院三局、中國石油學會和新疆克拉瑪依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圍繞論壇主題,本屆論壇設有兩個專題論壇:一是“智慧城市建設專題論壇”,主要圍繞智慧城市理念及發展趨勢,智慧的城市交通、公共事業與城市醫療服務,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應用于智慧城市,城市管理全面感知、協同工作平臺的建設與應用,智慧城市安全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承載智慧城市核心內容的數據管理和高端數據服務等內容進行交流;二是“智能油田建設專題論壇”,主要圍繞智能油田建設理念及方法,物聯網與智能油田,云計算與智能油田,數字油田應用系統研發,數據庫建設與管理,地理信息技術,網絡與信息安全,油氣田勘探開發專業軟件及數據應用,數據采集、傳輸與質量控制技術等內容進行交流。論壇將邀請兩院院士,以及國內外專家、學者到會并作專題演講,在會議組織上體現國際性,在學術上展示和介紹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等領域最前沿、最先進的理論和技術。

在會議期間,將同步舉行信息技術和產品博覽會,展覽內容包括數字城市建設成果、數字油田建設成果、最新信息技術產品、IT新技術和新設備等。博覽會分為三個展區,分別是數字城市展區、數字油田展區和技術設備展區,重點展示我國數字油田、數字城市建設領域信息化工作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宣傳面向為數字油田建設、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交通、工程建設與建筑業、房地產、智能建筑、城市運營管理與服務等方面的信息化技術。如:3S(GPS、GIS、RS)技術基礎軟件平臺、信息采集與集成處理技術及產品;大面積建筑群體的高效三維建模技術及3D-GIS技術、城市時空變化的動態模擬技術、虛擬現實與城市仿真技術;城市公共設施計費管理系統;安全防范監控系統等。

杜勇介紹,第二屆信息化創新克拉瑪依國際學術論壇將特邀兩院院士和國內外的著名專家,國內外智慧城市和智能油田的研究者,國內外數字化城市和數字油田的建設者,以及國內外有關城市、知名IT企業代表參加,致力于為與會代表創造互動研討的平臺,并就信息化建設與創新等問題,在政府宏觀決策指導、政策法規配套、建設運作機制、科技創新攻關、行業應用實踐、產業發展思路等方面,激發創新、商議對策。同時,本屆論壇將通過會議展覽、現場展示和示范成果考察等活動,直觀展示中外數字油田、數字城市建設現狀與成果,最新智慧城市、智能油田研究進展,培育“數字油田”、“數字城市”產業鏈,促進中外各大油田公司、城市之間,政府與企業之間在信息化領域的廣泛合作,共同推進智慧城市、智能油田建設,推進信息化和數字化領域的健康持續發展。

篇10

【關鍵詞】設計隱患高密度

中圖分類號:TU984文獻標識碼: A

【引言】城市化作為人類社會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與工業化、現代化密切相關的,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我國正處于城市化快速發展時期,城市化率也已經達到45%以上,形成建制城市655座,其中100萬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18座。東部地區城市化率已經達到了60%以上,珠江三角洲、長江已達到80%。經濟與城市飛速發展,各種“城市病”不可避免。中國在快速擴張的現代化道路上付出了沉痛代價。

根據相關調查,在一定范圍內,城市的經濟發展隨著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而有著明顯的提高。城市經濟發展收入同城市的外部建設和運行成本相抵之后,城市人口在10-1000萬人規模的區間內有正的經濟發展收益,這個收益在人口在100-400萬人的區間內達到最大值,此后,隨著城市規模和人口規模的不斷提高,城市建設規模超過一定范圍的時候,城市的規模收益會逐漸被城市建設外部成本所抵消,經濟增長的質量和速度會逐漸下降。

一、適當提高城市建設規模可以促進經濟的發展

首先,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有利于城市相關產業的發展,首先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有利于促進城鄉結合,促進城市第一產業的發展。城市建設規模的擴大可以發揮城市的帶動作用,擴大城鎮基礎設施,加快城鄉經濟發展。其次,城市規模的擴大可以促使城市創造出大量的就業機會,有效吸納勞動力,推動資金和勞動力不斷向城市集聚,適當的加大城市建設規模可以根據城市規模經濟遞增的特點,為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優良的基礎條件,提供完善的生產和金融環境,提供有效地信息技術服務,集中科技,信息,技術,人力資源等相關要素,為經濟發展提供成熟的市場環境。促進經濟效益的不斷增長。提高城市工業化規模,促進建筑業、機械加工業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擴大生產領域,提高發展空間,促進第二產業的發展。最后,城市規模的擴大在提升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第三產業的大力發展,一方面由于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從而急劇拉動投資需求,促進經濟快速增長,增加就業總量;另一方面,許多行業在城市規模擴張的過程中獲得規模收益,一些原本無投資價值的行業由于城市消費規模的擴大而變得有利可圖,許多微利行業也將提高預期收益。

二、城市建設規模的過度擴張會限制經濟的發展

城市規模的擴大并不一定會促進城市的經濟發展,如果城市的建設規模過快,也會對城市的經濟發展帶來了大量的問題,加重城市經濟運行的負擔,降低了城市經濟發展的速率,甚至會引發一系列金融問題。

首先,部分地區過于注重城市發展速度,加強城市地域擴張的速度,不重視城市發展的質量,小城市希望可以盡快發展成為中型城市,中型城市希望可以盡快發展成為大城市,大城市希望可以盡快發展成為特大城市,不顧實際情況去追求城市建設的規模和速度,導致資金利用效率低下,低水平的重復建設情況愈加嚴重,城市建設規模的盲目擴大會導致城市外部成本的增加,并且過快的增加城市建設會造成城市建筑設計隱患,城市生活和生產環境逐漸惡化,城市為此需要支付大量的公共基礎投資和環境治理的費用,同時城市規模的過度膨脹,城市建設超出合理規模,導致資源配置狀況惡化,這也就是在發展中國家大量出現的“城市病”。城市的客觀環境無法承受城市規模的盲目擴大,從而加重了城市經濟運行的負擔,降低了城市經濟發展的速率。

泰國于2011年7月下旬至今引發的洪災就是典型的事例之一:泰國洪災目前已造成506人死亡,近百萬人受災,三分之一省份被淹,經濟損失高達數十億美元.洪災產生的原因固然有降雨量大,雨季時間長,國內氣象雷達設備老化,森林覆蓋面積減產等多重原因.人口與城市建設規模擴大也是造成洪水無處可排的原因之一.曼谷、大成府和巴吞尼府是本次受災較嚴重的3個地區,同時,也是泰國人口和工業高密度的地區之一。過去幾十年來,城市不斷建設道路、房屋和工業區,破壞了自然水道,占用了能夠滲透、儲存洪水的低洼地帶。例如,大城府和巴喬他尼府的七個工業園區都建造在洪水進入三角洲必經的低地,破壞了自然的蓄洪條件。縱觀國內,亦是如此。5月7日,廣州暴雨吞噬了35個地下車庫;6月13日,深圳暴雨引發內澇,街上積水近膝蓋深;6月18日,武漢大雨致全城內澇,浙江、杭州一場大雨導致“水漫金山”;如此“城市病”應當引起我們城市建設者的警醒。

其次,城市規模的擴大導致大量人口和企業的涌入,導致許多企業頭腦發熱,盲目投資建設,同時引發社會對資金的借貸需求加大,許多企業需要的生產和流動資金增加,借貸意愿增強,借貸需求增加,間接導致銀行信貸增長速度過快,貸款規模和結構不甚合理。一旦市場流動性過剩的問題暴露,就會對銀行的資金回收造成嚴重影響,引發金融系統的波動,導致金融系統存在嚴重的問題和隱患。更有甚者,可能最終引發城市經濟發展的癱瘓。

三、采取措施,促進城市規模和經濟發展良性運行

作為現代化城市,要在城市發展規劃和目標,以及城市人口、城市性質、生態環境等要素的基礎上,嚴格分析城市的集聚能力和承載能力,提高城市建設規劃的前瞻性和科學性,制定城市建設規模,遵循城市發展規律,合理控制和規劃城市建設規模,優化城市的布局和規模,實現城市,人口,資源的和諧發展。

對于大城市的盲目擴張要進行一定程度的限制,重點城市的建設不能盲目上馬,要具有合理的規劃和布局,引導城市合理發展,在擴大城市規模的過程中要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避免重復建設,構建合理的城市規模和體系。對于外來進城人員,要設定一定的門檻和限制,減少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長,減少不必要的城市資源浪費。合理調配城市資源配置,優化城市發展模式,促進城市經濟良性運行。

對于已經達到相當建設規模的城市來說,要把建設重心放在優化城市結構上,而不能再鼓勵其擴大城市規模。同時在城市的建設和擴展規模上應該穩步提升,在城市化過程中引入市場機制,輔之以政府宏觀調控,完善市場環境,提高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促使其發展成為具有良好的基礎設施條件,合理城市布局,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基礎的現代化城市。比如可以在實施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以生態城市為目標,適當加大相關投資,擴大建設規模,加大管理力度,打造出一個高效完善的城市規模體系,進一步提高城市公共服務水平,比如供氣,供暖,供水以及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和規模,加大污水處理力度,推進城市道路、防洪排澇設施的建設,增強垃圾處理能力,增強城市綠化建設,加大公益設施的建設力度,比如購物中心、科技文化館、圖書館、公園、博物館等公共設施和建筑,擴大城市居民的休閑娛樂空間。

四、結語

總之,城市規模和經濟發展是對立統一的關系,城市建設規模要依據城市的客觀現狀,這樣才能避免低水平的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的競爭,提高城市資源整合效率,推動城市的創新和競爭能力,提高經濟的發展速度。否則只能抑制城市經濟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永雯.城市規模與經濟發展動態關聯啟示―走中國特色的城市化道路[J].經濟研究導刊,2011,(1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