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產業現狀范文
時間:2024-02-27 17:51:5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煤炭產業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哈薩克斯坦,水泥,煤炭,糧食
為進一步實現哈薩克斯坦非能源產業的又好又快發展,哈薩克斯坦政府消除經濟領域發展的固有障礙,已成功實現非能源領域實業投資環境改革,使得投資多樣化和開發潛在投資力量逐步增強,完善投資渠道,培養勞動人才、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推動哈薩克斯坦國內的非能源產業的發展。哈薩克斯坦非能源領域吸引外資和提高競爭力方面的可挖掘潛力是可圈可點的,如糧食產業、紡織業、冶金業、核工業等,都成為哈薩克斯坦政府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努力擺脫對能源產業的過度依賴,走多元發展的經濟建設路線,建立健全哈薩克斯坦經濟體系,保障哈薩克斯坦國家的經濟安全。
一、采掘冶金業的現狀與趨勢
哈薩克斯坦的采掘業在過去、現在都是國際市場上具有很高的競爭力,盡管哈薩克斯坦政府實施了加快工業革新發展計劃論文格式模板,其采礦冶金綜合體目前卻仍處于出口定位型經濟階段。所有采掘及其制品實際上都出口國外,而國外卻采用哈薩克斯坦的原料生產更高端且價格更昂貴的產品。
(一)鐵礦業
采掘冶金綜合體是哈薩克斯坦共和國的一個基礎性工業部門,其出口額在哈薩克斯坦出口比重中占16.1%。哈薩克斯坦鐵礦產量在全球居第十三位(2006年),鋼產量居第三十五位(2005年)。哈薩克斯坦的采掘冶金業包含鐵礦生產、鋼鐵品與鐵合金生產、鉻業、錳業與鎳業幾個子部門。鐵業、錳業、鉻業以及在建的鎳業均為本領域出口的基本組成部分。
哈薩克斯坦幾個正在開采期的鐵礦已探明的儲量逾60億噸,包括:1)、索科洛夫-薩爾巴伊斯克礦區(包括卡恰雷),其已探明儲量逾25億噸,含鐵量為8-43%,現在它是馬格尼托戈爾斯克鋼鐵公司(俄)的原料基地。2)、里薩科夫鐵礦已探明儲量逾30億噸,含鐵量為34-38%,其是AMT公司的主要基地;3)、阿塔蘇(卡拉扎里)鐵礦目前并未全速開采,原因是選礦與錳分離設備不足;4)、肯托別鐵礦,已探明儲量逾8億噸,含鐵量為48-70%;5)、已探明儲量逾3900萬噸的阿坦索爾鐵礦,含鐵量為37-57%。其中索科洛夫-薩爾巴伊斯克采選礦聯企是哈薩克斯坦與獨聯體市場的最大鐵礦企業之一,為歐亞自然資源集團公司的下屬機構,其產品有鐵球礦與鐵精礦,公司的鐵礦年產量超過3600萬噸,其主要產品是:鐵球礦與鐵精礦,向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與中國供貨。通過1)吸收其南部礦組對卡恰爾礦區進行重組,使整個礦的年產量達到2300萬噸;2)建設南薩爾巴伊鐵礦,使其年產量達到500萬噸;3)提高索科洛夫礦井的年產量到1000萬噸等方式,索科洛夫-薩爾巴伊斯克采選礦聯企計劃到2017年將原鐵礦開采量提到5200萬噸并生產910萬噸鐵球礦、800萬噸鐵精礦與240萬噸鋼坯。
采掘冶金業內囊括了以能源、采選礦與冶金企業為基礎的公司。其中最大的有歐亞自然資源集團公司(ENRC)、安塞樂米塔爾鐵米爾套分公司(ArselorMittalTemirtau,下稱AMT公司),均為立體多方位一體化綜合體,包括從采礦到出產成品的整個生產序列。哈薩克斯坦政府以這種綜合性聯合大集團的形式建立了從開采到加工、運輸、市場銷售的各環節。在鋼鐵方面,AMT公司是哈薩克斯坦唯一擁有整條冶金生產線的鋼鐵企業,主要產品包括:生鐵與鑄鐵、厚165-240mm的板坯、厚1.8-8mm的熱軋板鋼、厚0.4-2mm的冷軋板鋼、厚9-14mm的中等厚度板鋼、厚0.4-1.5mm帶鍍層的板鋼、電爐板鋼、厚0.2-0.35mm的鐵皮和多種彎型材。由于2000-2005年,AMT公司投資了5.8億美元用于生產革新,采用了先進工藝與研發技術,推動哈薩克斯坦冶金業的現代化,滿足了市場的需求論文格式模板,實現看哈薩克斯坦冶金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出口多元化。AMT公司的所有產品實際都用于出口,主要為:中國與東南亞--40%;伊朗--30%;獨聯體--18%;其他國家--12%,其對哈薩克斯坦鍍層板鋼有特別需求的是中國與西歐國家。
(二)煤炭業
煤炭工業是哈薩克斯坦國家經濟中最大領域之一。哈薩克斯坦煤炭儲備量居世界第八位, 集中在巴甫洛達爾州、卡拉干達州和東哈州。國家擁有4%的世界煤炭儲備。煤資源儲量排在中國、美國、俄羅斯、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和烏克蘭之后,位列全球第八,占世界總儲量的4%。全國煙煤礦和褐煤礦共有近400處,預測儲量達1620億噸,煙煤和無煙煤探明可采儲量為310億噸,次煙煤和褐煤探明可采儲量為30億噸,總計為340億噸,占世界總儲量的2.6%.其中的大部分煤田分布在哈薩克斯坦中部的卡拉干達州(卡拉干達、埃斯基巴斯圖茲和舒巴爾科里煤田)和北部的巴甫洛達爾州(圖爾蓋煤田)。其中卡拉干達煤田儲量93億噸、圖爾蓋煤田58億噸、埃斯基巴圖茲煤田127億噸。
哈薩克斯坦煙煤的主要產區是卡拉干達煤田、埃基巴斯圖茲煤田等;褐煤的主要產區是圖爾蓋煤田和邁庫邊煤田。焦煤產地在卡拉干達,產量比重占該地區煤產量的55%。哈薩克斯坦的煤層賦存條件很好,2/3的煤炭儲量埋藏深度在600米以內,可露天開采。哈薩克坦大型的采煤企業主要集中在巴甫洛達爾州和卡拉干達州,年生產能力可達1.46億噸。
表1:哈薩克斯坦煤炭產量年度變化表(t)
年份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產量
130382
126536
111880
104625
83271
76831
72647
69773
58378
74872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產量
79135
73731
84907
86875
86617
96231
98384
111072
篇2
關鍵詞:大石橋市;鎂質材料;鎂產業發展;耐火材料
中圖分類號:F416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2374(2012)14-0028-03
大石橋市是一個“依鎂而立,因鎂而興”的資源型城市,菱鎂礦開發歷史悠久,并以豐富的鎂質資源和完善的鎂制品精深加工體系而著稱,被國內外譽為“中國鎂都”。2002年國家科技部批準建立以大石橋市為核心的營口國家鎂質材料產業化基地,2005年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確定大石橋市為全國鎂質耐火材料生產和出口基地,2011年遼寧省科技廳批準大石橋市為“遼寧省鎂產業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目前,鎂質材料產業已形成了集勘查、開采、加工、選冶、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體系,憑借資源優勢和規模效應已成為本市經濟發展的主導支柱產業,被省政府確定為全省十二大示范產業集群之一。2011年,鎂質材料產業產值實現600億元,深加工產品產值420億元。
1鎂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1.1鎂質礦產資源儲量豐富
大石橋市鎂質礦產資源總探明儲量44.56億噸,是世界“四大鎂礦產地”之一。其中,菱鎂礦總儲量30.06億噸,保有儲量29.19億噸,占全省的82.2%;白云石總儲量5.05億噸,保有儲量5.02億噸,是遼寧省唯一的國家級白云石保護區;鎂橄欖石總儲量9.45億噸,保有儲量9.42億噸。鎂質資源分布集中,礦床大而厚,埋藏淺,適宜露天開采和大規模經營。
1.2鎂質材料產業基礎雄厚
目前,大石橋市鎂質材料產業集群已實現裝備總量及水平全國第一、高品位電熔鎂砂和定型耐火材料制品產量全國第一、高新技術鎂質材料制品種類和產量全國第一等6項國內之最。
大石橋市鎂質材料產業固定資產總值近190億元,從業人員達5萬多人,鎂質材料企業已達到700家。其中,產值2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04家,產值超億元企業66家。營口青花集團是亞太地區第一大堿性耐火材料生產企業、營口金龍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鎂碳磚生產企業、營口嘉晨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重燒鎂砂生產企業、遼寧新發展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電熔鎂砂生產企業、營口菱鎂化工集團是全國最大的鎂肥生產企業。
1.3鎂質材料生產加工能力較強
大石橋市鎂質材料產品有原料、燒成轉、鎂碳磚、不定性耐火材料、連鑄功能耐火制品、電工級氧化鎂粉、人工晶體云母、鎂肥、金屬鎂脫硫劑和鎂質建材等14大系列300余種,高新技術鎂質制品種類和產量居全國第一位。產品供應全國各大鋼廠和建材、家電、化工等行業,鎂質耐材制品占據國內60%以上市場份額,產品還遠銷日本、東南亞、歐洲、北美等94個國家和地區。鎂產業裝備總量及水平、高品位電熔鎂砂和定型耐材制品年產量、鎂質材料出口創匯總量均居全國第一位。
1.4科技創新能力突出
大石橋市鎂質企業與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等10家高校院所建立全面科技合作關系。帶動了86家鎂質材料企業與國內外高校院所及大型企業集團建立了長期技術協作關系。“十一五”以來,全市已建立鎂質材料企業科研機構16個,公共技術創新服務平臺6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個,6家企業被確認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每年實施科技創新項目20余項,45項鎂質材料項目列入國家、省、市科技計劃,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計劃3項、國家 863計劃重大專項1項、國家國際合作計劃2項。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導向,以大型企業為龍頭,以中型企業為骨干,以高校院所為依托的產學研技術創新體系。
1.5鎂產業發展平臺優良
為促進鎂產業向園區化和集群化發展,規劃建設了以鎂礦資源主要產區的南樓經濟開發區和官屯基礎鎂質材料產業園,規劃面積107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鎂質耐火材料初加工和中低端產品,打造國際知名的鎂質耐火材料產業聚集區。現入駐企業500多家,重點企業有金鼎集團,嘉益耐火、富城集團、新發展集團、寧豐鎂業,豐華實業、欣立耐材、臨峰耐火、宏宇耐火等;“高鎂園”座落在享受國家沿海經濟帶政策的沿海新興產業區內,規劃面積22平方公里,重點發展高端鎂耐材、鎂合金、鎂化工、鎂建材等高端鎂制品,現入駐企業50余家,重點企業有營口青花集團金橋鎂磚廠、營口廣山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營口宏遠金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大石橋金橋遠大新材料有限公司、營口鵬軒耐火材料有限公司等。目前,兩個園區內企業總數達到550余家,企業產值達到350億元。
大石橋市鎂產業的快速提升和發展,使之成為主要的支柱產業,在縣域經濟發展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但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與國內外同行業先進水平相比,鎂產業在規劃管理、科研開發能力、工藝裝備水平、產品技術含量等方面還有一定差距,多數企業仍處于粗放經營狀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鎂產業集中度不高,企業布局分散,土地利用率低;生產集中度不夠,專業化協作分工差;特大型企業少,規模效應不強。二是科技資源配置不當,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多數企業沒有科研機構和技術創新團隊,也沒有建立產學研聯盟,開發高新技術產品的能力較弱,直接影響了鎂產業的科技創新能力。三是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耐火材料低檔產品生產能力過大,供求關系失衡,導致耐火材料生產能力呈“結構性過剩”。高新技術產品的品種少,總量小,鎂基化工、鎂金屬及合金制品、鎂質建材等精深加工制品在經濟總量中占據的比重較低。四是技術設備落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相關試驗研究深度、廣度不夠,原料加工企業吸納相關專業成果能力弱,工藝粗放,設備簡陋,勞動條件惡劣,資源消耗大,能源損耗高,經濟效益低,環境污染嚴重。五是行業自律作用差,市場無序競爭嚴重,產品價格下降,影響鎂產業在國際市場的競
爭力。
2鎂產業發展方向
大石橋市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十二五”期間,鎂產業將按照“多元化、高端化、規模化、生態化”發展思路,依靠科技創新,推動鎂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到2015年,鎂質材料產業集群產值規劃目標為1000億元以上,其中耐火材料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鎂合金、鎂金屬、鎂化工、鎂質建材等產業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
2.1結構多元化
加快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實現鎂質材料由主要滿足高溫窯爐工業需求,向滿足多領域需求轉變,加快發展鎂合金、精細鎂化工和高檔鎂建材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拉長產業鏈條,拓展產品應用領域。
2.2產品高端化
2.2.1發展高檔鎂質耐火材料
耐火材料的發展重點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高檔耐火材料等精深加工產品。主要有鎂鋯、鎂鋁、鎂鈣等各種復合耐火原料;鎂鋯、鎂鈣、鎂白云石等高檔耐火磚;澆注、搗打、噴補、修補等高檔不定型耐火材料;連鑄用整體出鋼口、薄壁水口、無碳水口、透氣磚等連鑄功能耐火材料。
2.2.2發展金屬鎂及合金
利用豐富的白云石資源優勢,加快發展鎂金屬及合金產業。重點項目有鎂金屬鑄件、擠壓件,大尺寸寬幅鎂合金板材和組合件、鎂合金擠壓型材和板材金、鋁鎂合金汽車配件等。
2.2.3發展高端鎂化工產品
高純氧化鎂單晶、PDP用高純氧化鎂單晶粉碎體、高純熔融鎂砂、硅鋼氧化鎂、醫藥氧化鎂等新產品新技術是發展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鎂制品的主要方向。
2.3發展規模化
在營口大石橋沿海新興產業區內重點建設高端鎂質產業園,包括高端鎂耐材產業園、鎂合金產業園、鎂建材產業園、鎂化工產業園和科技研發區。通過園區建設提高產業集中度和關聯度,把高端鎂耐材、鎂合金、鎂建材、鎂化工、鎂金屬等項目在園區集中擺放。通過擴大固定資產投資、兼并重組和上市融資,做大做強企業(集團)規模,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綜合競爭能力和抵御市場風險能力。
2.4環境生態化
制定科學有效的礦山開采計劃,進行采礦能力總量調整。采用新技術,提高礦山開采率和回采率,提高集約化開采水平。同時要加強環境污染治理,推廣先進的除塵技術,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篇3
關鍵詞:煤炭產業 企業稅費 稅費負擔 策略
一、引言
稅收制度是國家正常運行的重要保障,是國家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稅收不但可以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水平,還可以促進國家的整體發展。稅費的多少與行業有關也與個人或企業盈利有關。針對煤炭產業來說,由于政府不斷提升其稅費,給煤炭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極大的負擔。而煤炭產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大的比例,關乎國民經濟的產值,因此研究煤炭產業稅費問題并提出解決措施在當前階段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煤炭企業稅費現狀
有效的研究現階段煤炭產業稅費現狀是解決當前稅費問題的前提,也是緩解煤炭產業稅費負擔的重要手段。現將煤炭產業稅費現狀分析如下:
(一)煤炭企業稅費內容
我國煤炭產業稅費是隨著煤炭產業的逐步興起而產生的,經過1994年稅務制度改革后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煤炭稅收制度,從煤炭稅收項目上看,其具體包含以下內容。
1、資源稅
資源稅在煤炭稅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設立資源稅主要是針對當前礦山級差收益失衡致使煤炭企業之間出現惡意競爭等問題而設立的。在具體實施征收資源稅的過程中,雖然都是以《中華人名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為主體方針,但各地區在實行過程中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征收標準不同地區之間略有不同。例如:山西省在征收煤炭資源稅時,以每噸3.2元的標準收取,在整體煤炭稅費中占有越0.6個百分點。
2、礦產資源補償費
依據我國法律制度,煤炭、石油、天然氣等非可再生資源管理權,擁有權屬于國家。因而煤炭企業在開采煤炭等非可再生資源的過程中應向國家繳納一定的礦產資源補償費。同時,現階段我國礦產資源常出現違章開采的現象,這在極大程度上損害了國家權益,礦產資源補償費的設立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環節這類現象。具體征收細則問題上,依據《礦產資源法》中的相關條例來實施。同時,征收上的礦產資源補償費的分配問題也有一定的原則,例如中央政府與省級政府或直轄市之間分配比例為1:1,與內蒙古、新疆等自治區的分配比例為2:3。針對于煤炭企業,礦產資源費的不斷提升以及層層分配的原則也給其帶來了較大的稅費負擔。
3、探礦、采礦使用費和價款
煤炭企業在進行煤礦勘測、煤礦開采等工作時要向國家繳納一定的探礦、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其征收費用具體金額也大都為地方行政主管部門所指定。通過對山西省探礦、采礦全使用費和價款的稅費問題做調查,可知其具體征收具體原則如下表所示。
4、其他稅費
上述三種稅費是我國現階段對煤炭企業主要征收的稅費,在整體煤炭稅費中占有極大的比重,也是為煤炭企業帶來高額稅費負擔的主要稅種。除了上述三種稅費,煤炭企業還要繳納眾多稅費,其中包括:土地恢復費、森林植被補償費、污水管理費等。同時,煤炭企業還是礦難事故多發的企業,因此煤炭企業還要繳納金額不少的安全生產費。這些稅費雖然相較于前文所提到的幾個稅種略有不如,但是綜合起來,這些稅費的綜合也不容忽視。
(一)當前煤炭企業對征收的煤炭稅費的看法
煤炭企業所繳納的眾多稅種給煤炭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大的困難,部分小型煤炭企業因為負擔不起高額的稅費而紛紛破產,眾多煤炭企業一致呼吁,煤炭稅費長勢過快,難以接受。然而與之相反的,有部分學者認為不可再生資源的價值是當前稅費無法體現的,認為當前針對煤炭企業的稅費仍偏低。這兩種看法是當前國內對煤炭企業稅費問題的主要方向。現針對兩種看法一一做分析。
1、企業認為煤炭稅費增長過快
從事煤炭行業的人士普遍認為,自1994年我國稅務制度改革之后,針對煤炭行業的稅費不斷增高,較之其他行業,煤炭行業稅費可以說一日千里,據統計,稅改之后,煤炭企業平均稅率高達14.6個百分點,遠遠超出其他行業稅率。這讓眾多煤炭企業紛紛感到壓力過大。認為煤炭稅費過高限制了企業的發展,更不利于國家的經濟發展。
2、學者認為煤炭稅費征收偏低
當今社會有部分學者認為,不可再生資源價值無量,而當前煤炭企業過多,使得眾多礦產資源日益減少。同時,煤炭企業是具有高利潤的行業,雖然較之其他行業煤炭企業稅費普遍偏高,但與獲得的高額利潤相比,可有可無。因此,認為煤炭企業稅費還有提升的空間,只有根據當前煤炭企業獲益來制定稅費征收標準,逐步剔除小型煤炭企業,這樣才能確保礦產資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三、煤炭企業稅費制度改革
煤炭行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大的比重,是我國支柱經濟產業,高額的煤炭稅費雖然給部分煤炭企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社會建設的腳步。但是,當前煤炭企業稅費過高的問題也必須得到解決,這也是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現代化進程的重要過程。筆者針對當前煤炭企業稅費負擔現象對煤炭稅費改革一題做以下幾點建議。
(一)加快增值稅轉型的進程
增值稅轉型是解決當前煤炭企業稅費過高問題的重要手段,也是我國經濟建設必然過程。增值稅轉型通俗講就是將生產型增值稅轉變為消費性增值稅,由此取消或降低一部分煤炭企業稅費,從而為煤炭企業減負。同時,在進行增值稅轉型的工作時,國家應針對煤炭行業的發展現狀及其行業自身的特點,應該逐步放寬對煤炭行業的一些限制。例如,煤炭行業生產安全工作是極為重要的,因此,國家應允許企業將投入生產安全的費用來抵消一部分煤炭稅費。這樣一方面減輕了煤炭企業稅費負擔,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生產安全性。
(二)對現存稅種做一定的整合
煤炭行業的稅費高,稅種多是人們普遍知曉的情況。為減輕煤炭行業稅費負擔,促進煤炭行業發展,國家應針對當前煤炭行業征收的稅種做出充分合理的分析,剔除冗余部分,整合重復部分。例如,資源費與資源補償費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共通點,可以多稅并收。同時,在進行稅種整合過程中,可以適當提升一部分稅種的征收比例,確保稅種被整合后其自身作用仍然能夠得到保障。這樣既能在極大程度上減輕煤炭企業稅費負擔,又能確保國家在煤炭行業中的利益。
(三)重視環境保護,制定新稅種
煤炭等礦產行業的發展雖然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我國經濟建設的腳步,但是,這類開采性行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的破壞也尤為重要。因此,可以根據這一問題對煤炭企業征收環境保護稅并剔除土地恢復稅、森林破壞補償稅等多余稅種。同時,政府還應針對煤炭等礦產行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法律,自然環境以及生態系統只有在法律上獲得保護才能夠讓煤炭企業帶來重視。事實上,無論是土地還是森林、草原等都是自然環境的一部分,這類稅種之間都存在著一定的重復性,反復征收必然會給煤炭企業帶來巨大的負擔,而環境保護稅的提出不僅能夠確保環境恢復、環境保護工作的正常實施,更是間接的為煤炭行業減輕稅費負擔。同時,政府還應針對煤炭等礦產行業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的問題制定相關的法律,自然環境以及生態系統只有在法律上獲得保護才能夠讓煤炭企業帶來重視。
四、結束語
過高的稅費給煤炭企業帶來了極大的負擔,不利于煤炭行業的發展,間接上也影響了我國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針對當前煤炭企業稅費問題作出系統的調查研究,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促進煤炭行業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現階段煤炭企業稅費現狀做分析并提出針對稅費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參考文獻:
[1]梁燕.淺析煤炭企業稅費負擔現狀[J].會計之友,2011
[2]范慧軍.煤炭企業稅費負擔和政策研究[J].商情,2012
[3]徐淑芳.煤炭企業稅費負擔分析與建議[J].中國電子商務,2013
篇4
胡凌鳳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100083)
摘要:針對當前煤炭行業發展困境,提出建立產業聯盟來實現行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主要對其必要性進行了深入分析。首先運用定性的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了行業發展現狀,闡述了聯盟的意義,隨后借助定量的博弈論方法比較得出產業聯盟能幫助提升聯盟成員效益。
關鍵詞 :煤炭行業;產業聯盟;必要性;波特五力模型;博弈論
中圖分類號: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09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煤炭行業的平穩健康發展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然而,現階段行業發展面臨著威脅,可以借助有效的經濟組織形態來轉變行業發展模式。
1煤炭產業聯盟建立的必要性分析
1.1行業發展現狀
分別從波特五力模型五個方面來分析行業發展現狀:
(1)潛在進入者威脅。對煤炭行業來說,行業存在很強的規模經濟,國家行政性準入管制嚴格。進口煤炭同樣會沖擊我國煤炭的發展,國外供應商擁有價格優勢。為應對煤炭產能矛盾,國家上調了進口煤關稅,然而印尼和澳大利亞兩大煤炭出口國免征新關稅,如此一來政策作用明顯削弱。
(2)現有企業間競爭。由于煤炭市場低迷價格戰不斷上演,外在嚴峻形勢只是價格戰的導火索,行業內在缺陷才是根本原因。首先存在國有及股份制企業的惡性競爭產權基礎,其次我國煤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造成過度競爭,最后煤炭產業資產專用性強退出壁壘高。行情下跌時期,這些內在缺陷使行業更容易引發惡性競爭。
(3)替代品威脅。國際能源生產和消費正朝著清潔、低碳方向發展,為應對能源發展趨勢,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煤炭面臨著巨大的被替代的威脅。
(4)買方議價能力。煤炭產品同質化嚴重、我國煤炭主要采購用戶冶金和建材的市場集中度在不斷提高、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促使很多需求方實施后向一體化戰略,均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買房議價能力。
(5)供方議價能力。由于國家對于能源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非化石能源比重將加大,煤炭運輸的需求量會受到極大影響,鐵路很可能會調整其貨源結構,將貨運重心轉向“白貨”,如此一來運力會更加有限,鐵路的議價能力會進一步增強。
1.2聯盟建立的意義
(1)共同解決煤炭行業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無序競爭、環境污染、安全生產等外部性問題。如今煤炭行業面臨一系列問題對單個企業來說屬于外部問題。薩繆爾森認為外部性是指生產或消費對其他人產生附帶的成本或收益。理性的經濟人不會考慮外部性問題,最有效的方法是外部問題內部化,產業聯盟可實現這一功能。
(2)通過協同創新,實現技術進步,推動產業升級。企業協同創新是指企業創新相關要素的有機結合,通過復雜的非線性相互作用產生單獨要素所無法實現的整體協同效應的過程。產業升級示意圖如圖1。
聯盟內企業通過聯營或者共同投資,能夠不斷促進煤化工、煤炭深加工、循環經濟技術的發展,從而實現產業升級。
(3)實現良好的價值鏈管理,持續優化成員企業價值鏈,提高企業整體價值。產業聯盟可以幫助優化煤炭行業及企業內部價值鏈:對于行業價值鏈優化,通過聯合擴大規模提升價格優勢,協同創新增強技術優勢,建立信息支持系統獲取供應時間優勢;對于企業內部價值鏈優化,通過知識共享、資本共營,不斷消除礦井設計及改造、采掘平衡部署、采煤方法等環節的不增值價值鏈,縮減成本及費用,提高成員企業競爭力。企業整體價值的提升能夠大大提升我國煤炭企業競爭力。
2煤炭產業聯盟必要性的博弈論證
2.1無產業聯盟條件下“囚徒困境”博弈分析
假定某一市場有N家煤炭企業,各企業競爭策略為產量,用i代表煤炭企業,企業邊際成本為ci,煤價為Pi,假定該地區市場上總需求量為Q0,則競爭策略模型為:
maxπi(V1,V2,VN)∑NiQi(V1,V2,VN)≤Q0(1)
納什—庫諾特均衡解為:
為分析市場中的“囚徒困境”,將N家煤炭企業視作一個“煤業集團”,用w代替,令cw為煤業集團的邊際成本,并令c1=c2=…=cN=c,則可求得:
,設兩個煤炭企業i、j,若企業i與其他企業均堅持庫諾特均衡產量,而企業j減產Δq,此時兩企業利潤為:
此時可得博弈模型(見表1),各數值從大到小用1-4標識。
表1顯示企業i和企業j的占優策略均為增加產量,如此便陷入了“囚徒困境”,在供過于求的市場格局下,最終形成過度競爭。
煤炭行業價格戰便可由上述博弈解釋,為實現帕累托最優,應由競爭走向合作,借助產業聯盟,共同提升企業效益。
2.2產業聯盟條件下合作博弈分析
產業聯盟效益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結果,為量化效益值,模型運用支付效用來表示各聯盟成員收益。煤炭產業聯盟可表示為:設N為n個企業組成的產業聯盟,其效益由煤炭資源利用率x1、規模經濟x2、資源配置效率x3、社會成本x4、技術發展水平x5、知識共享價值x6共同決定,用特征函數VN(x1,x2,x3,x4,x5,x6)來表示。
煤炭產業聯盟的分配可表示為存在一個n維向量X滿足:
∑i∈NXi=VN(x1,x2,x3,x4,x5,x6)Xi≥V(i)(3)
Xi為每一個局中人獲得的支付效用,V(i)為第i個局中人單干時的效用。若模型有解,則聯盟能夠有效提升成員企業的效益。
對于求解上述分配模型,1953年夏普利(S.Shapley)便給出了n人合作博弈解的概念—夏普利值,其預測出了局中人唯一的期望收益配置。設φi(V)為局中人的期望效用對于煤炭產業聯盟[N,V],存在唯一φ符合上述公理,且:
夏普利值可以給出煤炭產業聯盟的唯一分配方案,其中聯盟成員獲得了比其單干時更多的收益,這就解釋了煤炭企業間為什么要選擇協同戰略,產業聯盟對于現階段行業發展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可以有效緩解煤炭企業的經營壓力。
3總結與展望
煤炭行業面臨著進口煤炭沖擊、企業間競爭激烈、替代品替代優勢強、買方議價能力逆轉、供方議價能力增強的挑戰。此時可以借助產業聯盟共同解決行業外部性問題,通過協同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實施價值鏈管理提高企業整體價值。現有形勢下煤炭行業容易陷入個體理性但集體非理性的局面,而構建聯盟后成員企業效益能獲得提升。從定性和定量角度來看,產業聯盟的建立都十分必要。
然而要使產業聯盟較好發揮其作用并非易事。組建初期要考慮成員的選擇,聯盟機制的組建問題;運行時期要考慮聯盟運行的穩定性,聯盟內部利益的分配,與非聯盟之間的關系,與政府的合作等問題。因此在進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從上述應關注的問題入手研究解決的方案及辦法,真正為煤炭行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梁嘉驊,范建平,李常洪,等.企業生態與企業發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沈麗娟.關于長三角產業聯盟與企業創新的分析:文獻綜述[J].經濟研究導刊,2008(30)
3姚偉峰.企業協同創新理論研究綜述[J].知識經濟,2013(18)
篇5
【關鍵詞】 煤炭產業 集團化戰略 分散型產業
一、我國煤炭資源現狀與我國能源構成
我國是舉世公認的煤炭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按國際通用的經濟可采煤定義,現有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煤炭資源遠景儲量為50592億噸,位居世界第二。我國煤炭可采儲量為1145億噸,占世界煤炭可采儲量的11.02%。我國保有儲量總量中的精查儲量2299億噸,與世界探明可采儲量相比,位于前蘇聯、美國之后,居世界第三位。根據田山崗等人《中國煤炭資源有效供給能力態勢分析》一書的分析:中國煤炭資源的有效供給能力,其滿負載量為原地可采量2064億噸,準有效量1281億噸,凈有效量1037億噸。中國煤炭資源供給的基本態勢是:總量豐富,但有效供給能力不足。
根據1991年到2005年間我國的能源生產總量及其構成表(表1)和同期我國的能源消費總量及其構成表(表2)所反映的近十五年間我國的能源生產與消費狀況,可以清楚的看出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絕對優勢地位。
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比重中占據絕對優勢地位體現在兩方面,即在能源生產結構中占優勢地位和在能源消費結構中占優勢地位。在過去的這十幾年間煤炭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最低的時候也有71.8%,遠大于同期石油的產量在這一結構中的比重;這一時期煤炭在能源消費總量中的比重最低出現在2002年為66.3%,其他年份均高于這一比重值。這里我們從能源生產和消費兩方面分析出了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絕對優勢地位。2005年,煤炭分別占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總量的76%和69%,在可以預見的相當長時期內,我國仍將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
二、煤炭產業走集團化道路的必要性
1、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能夠保障我國能源的安全
煤炭產業通過走集團化道路改變目前我國煤炭產業競爭主體過多而造成的資源無序開采、市場無序競爭局面,還能把我國煤炭企業的經營范圍從國內擴展到國外,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生產銷售,到最有利的地方投資辦廠,實行合作開發,聯合經營;在國外設立銷售網絡,占領市場,直接銷售,或集資放貸,多種經營,提供服務;由單純的商品出口轉向發展跨國公司(企業)的外部市場貿易條件和內部先天優勢,并將我國急需的優質煤炭供應國內,延伸我國的煤炭資源供應鏈,確保我國的能源供應多樣化和可持續性,延緩我國資源的緊張形勢。
2、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能提高產業集中度,增強煤炭企業市場競爭能力
目前,世界上主要產煤國家,都形成了一個或多個占有壟斷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業集團。世界上最大的10家煤炭公司平均每戶年產原煤超過1億噸,煤炭產業集中度很高,如2004年美國前產煤企業的行業集中度約58%,俄羅斯與印度集中度更高,一家產煤企業的市場份額就分別占到95%和77%。而我國前產煤企業的產業集中度約為25%。“十五”期間,我國煤炭企業的大型化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已形成3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企業10家,其中,億噸級特大型企業集團2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企業3個,此外23家煤炭企業跨入全國500強。但是相比國外先進煤炭企業仍存在著產業集中度過低、煤炭市場無序生產和競爭、資源綜合開采和利用率低、企業組織結構不合理等諸多問題。
3、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有助于解決我國煤炭產業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問題
我國煤炭產業面臨幾大問題:(1)資源開發秩序亂,資源回收率低;(2)礦區環境惡化保護投入少,綜合治理滯后;(3)安全基礎依然薄弱,安全生產形勢嚴峻;(4)科技水平差距大,創新能力不足;(5)生產力落后,產業集中度低;(6)企業負擔沉重,職工收入水平低。這些問題嚴重影響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在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通過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能夠綜合考慮集團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從而合理有序的開發煤炭資源;能夠利用資金、技術優勢改善煤礦安全生產裝備水平,從而解決安全投入不足和安全欠賬問題,提升煤礦安全生產能力;能夠利用自身的規模優勢,充分利用新的技術、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降低煤炭產品的生產成本并依靠企業內部機制解決生產企業重產出、輕投入問題,從而提高集團的盈利能力和員工的收入水平。
4、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戰略能增強政府宏觀調控能力
2004年以來,我國出現了電油煤運全面緊張,全國各地都出現不同程度的拉閘限電,也導致我國區域經濟受到不同程度影響。國家為此也采取了全面的措施,緩解來自上述四個方面的壓力。例如,發改委為升級大秦線解除煤運瓶頸斥資9億。2002年大秦線完成運輸量1.034億噸,運輸能力已經飽和,但仍與我國煤運需求差距懸殊。2003年,鐵道部再次對該線進行擴能改造,當年運量達到1.2168億噸。2004年我國煤電油運緊張狀況加劇,鐵路部門進一步加大力度對大秦線進行挖潛擴能,開行1萬噸重載貨運列車,使得運量達到1.5億噸。由于此線上為輸送煤炭要道,在煤炭企業數量眾多的情況下國家很難調控。
三、煤炭產業走集團化戰略的可行性
1、客觀條件
從客觀上講,一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現狀及行業布局為實施集中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000年末,我國有煤炭探明開采儲量2000億噸,豐富的煤炭資源是我國煤炭產業實施大集團戰略的重要基礎。二是國內外煤炭企業和行業外其它企業的發展為我國實施集團化提供了成功的經驗和示范。世界上主要產煤國家,如俄羅斯、印度、美國、澳大利亞等,都形成了一個或多個占有壟斷或控制地位的煤炭企業集團。
根據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邁克爾?波特(M?E PORTER)的理論,我國煤炭產業屬分散型產業。分散型產業的重要特征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占有顯著的市場份額,也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對整個產業的結構施加重大影響。與發達國家的生產集中度相比,我國前8名企業在全行業中的產量比應該達到目前全部大型企業共116家占比水平,即40%以上,還有很大難度,同時也表明煤炭行存在大量的企業購并機會。2005年我國共有各類煤礦(井)22000處,產量21.9億噸,其中:國有重點煤礦(井)724處,產量10.4億噸;國有地方煤礦(井)1702處,產量3億噸;鄉鎮煤礦(井)約20000處,產量8.5億噸,產量比例為47∶14∶39。從以上數據來看,它能夠為我國煤炭集團形成奠定基礎條件。
2、主觀條件
從主觀上講,黨和國家調整經濟結構的決心和力度,為我國煤炭工業實施集團化發展提供了政策方向。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建議》,較為明確指出,要在培育和壯大企業集團上尋求突破,加速資產重組和企業并購,促進生產要素向優勢企業、優勢產品、優秀企業家集聚,發展壯大一批主業突出、實力雄厚的大企業集團,使之成為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載體和支撐。
“十一五”規劃中明確提到,要培養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以市場運作為主,強化政府推動和政策引導,打破區域界限,發展跨區域企業集團;打破行業界限,發展煤、電、化、路、港為一體的跨行業企業集團;打破所有制界限,發展各類資本參與的混合所有制企業集團。
2000年底,在中央直接管理的44家國有特大型企業中,煤炭行業有神華集團;在國家的120家企業集團試點中,有兗州礦業集團公司;在全國520家國家重點企業中,煤炭行業有34家。在“十五”期間,已形成3000萬噸級以上的煤炭企業10家。其中,億噸級特大型企業集團2個,5000萬噸級的大型企業3個。煤炭企業與電力、化工等企業合作步伐加快,向區域化、多元化發展,23家煤炭企業跨入全國500強。從以上的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的煤炭企業完全有能力在現有政策的指導下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實施集團化戰略。
四、結論
煤炭產業走集團化發展戰略符合當前黨和國家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方針政策和煤炭工業的發展方向,符合煤炭企業自身和發展戰略要求,符合我國煤炭產業發展目標要求。在我國煤炭產業現有的發展情況以及政策之下,實施集團戰略也是可行的。因此,有理由認為煤炭產業實施集團化發展戰略是實現我國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中國煤炭報[N],2004,3,11。
[2] 國家經貿委:《煤炭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3] 仵自連:我國煤炭產業過度競爭原因及對策,經濟經緯[J].2006,4。
篇6
關鍵詞:煤炭企業 轉型升級 延伸產業鏈
中圖分類號:F426.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8(a)-0076-02
煤炭資源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頂梁柱”,占據了我國能源結構的60%,極大地拉動了國內經濟發展,改善了人民生活質量,但自2012年下半年,中國煤炭“黃金十年”漸入尾聲,煤炭市場供大于求,煤炭資源滯銷飽和,煤炭行業發展受阻嚴重。目前,煤炭企業急需找到轉型升級最優方向和產業鏈延伸最佳模式。
1 煤炭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首先,由于煤炭的開采、利用及處理過程給生態環境(大氣、水質、植被)帶來一系列危害,煤炭企業面臨環保主義、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阻力,煤炭消費增速減緩。其次,在世界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大背景下,我國實施政策調整能源結構、控制煤炭消費,煤炭市場需求疲軟。再次,受進出口煤炭價位的影響,進口煤炭大幅增加,企業嚴重產能過剩。最后,煤炭企業發展方式傳統粗放,生產技術較落后,生產成本高,產品單一,煤炭采出利用率偏低。
諸如此多重因素制約著煤炭企業,我國政府雖然出臺政策保障煤炭企業平穩發展,但是大的市場背景是難以扭轉的,所以煤炭企業與其坐等政府救市、市場轉暖,不如抓住國家轉型升級關鍵時期積極自救、主動變革創新。
2 煤炭企業延伸產業鏈模式
2.1 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方向
煤炭企業轉型升級要本著低碳、綠色、節約的方向建立碳循環經濟體系(王云等,2012年;黃繼新,2014年;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年),從經營管理、產業結構、創新發展3個層面統籌規劃,注重結構調整,根據SWOT模式分析(見圖1),煤炭企業要避開劣勢和威脅,充分利用機遇和優勢,協調產業轉型、循環經濟、體制轉型、管理創新、資產重組、跨區域開采、轉型資金來源、職工安置以及國際化發展等諸多方面共同發展。
煤炭企業產業鏈的延伸,可以緩解當前產能過剩的現狀,加大企業內部煤炭消費和轉化力度;可以發展多元化煤炭經濟,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充分利用煤炭內蘊價值,提高產品整體附加值;可以保護環境,完全契合當前國家號召的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策略(王漢斌等,2009年;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年)。所以,煤炭企業產業鏈的延伸是煤炭行業“轉型升級”的最優路徑和方式之一。
2.2 煤炭行業產業鏈分析
煤炭行業生產相關度最大的4個下游行業,即火電、鋼鐵、建材和化工行業(總消耗煤炭量超過80%)(張小強,2014年;中金在線網,2016年)。根據碳循環系統細分煤炭行業下游產業鏈,可追蹤到煤炭消費的最終端:基礎建設和房地產。同時根據煤種對煤炭產業鏈條圖譜進行細化(見圖2),電力行業、鋼鐵焦化行業、化工行業分別占據了動力煤、煉焦煤和無煙煤的大部分消耗量(中金在線網,2016年)。
2.3 煤炭行業鏈延伸模式
煤炭產業鏈延伸升級可概括為兩種方案,一是產業鏈縱向延伸,通過改進生產技術,調整產品結構形式,提升煤炭產品附加值,使得支柱產業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張梅芬等,2015年;劉彬,2008年;王漢斌等,2009年;任一鑫等;張小強,2014年);二是產業鏈橫向拓展,謀求可替代產業,開拓新的發展領域。
首先,以科學技術為動力源,以煤炭為原材料,大力發展清潔高效能源。以煤熱解、煤氣化為基礎,發展煤制油、煤液化、煤制烯烴、煤制二甲醚、煤制甲烷氣、煤制乙二醇為主導等先進工藝技術(余中剛等,2014年);在轉化過程中保證零污染排放,并且實現半生資源(鋁、鎵、鍺、鈾等)進行高效綜合利用、廢棄物及低等廉價散煤整合重新利用(能源網,2014年)。
其次,借助互聯網時展新型智能銷售模式。煤炭電商有助于煤企降低庫存成本,增加新的銷售渠道,同時便于發展、綁定客戶,助力企業良好經營和持續發展(李旭軒,2013年;路克嘉,2011年)。基于物聯網系統,統籌一次能源(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二次能源(電力、清潔燃料、液體燃料)、智能電網、儲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和終端用戶,建立多能源智能調配、清潔低碳能源與智能能源系統科學結合、高效利用體系(郭衛東,2012年;中金在線網,2016年)。
最后,促進煤炭與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聯產技術結合。結合我國目前情況,將以水電、風電、在建核電為代表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與煤電、煤化工多聯產技術相結合,不僅技術可行,而且成本可控(郭衛東,2012年)。最終實現炭由能煤源主體向新能源、可持續能源協同發展。
3 煤炭產業鏈延伸可能遇到的問題
多數煤炭企業在轉型升級、產業鏈延伸拓展時都會遇到棘手的問題。首先在選擇下游產業方向上,需要避開基礎能源原材料產能過剩、避免產業鏈延伸受限;其次在技術創新上,煤化工是高端技術產業,要避免由于現代技術不到位而可能造成更為嚴重的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劉雁,2010年);最后資金問題,煤炭行業入不敷出、財政困難,行業風險加大造成貸款能力不足,籌資能力下降(劉彬,2008年;中國能源報,2014年)。綜上,煤炭企業如同擱淺的鯨魚,要重回大海,困難重重。
4 結語
煤炭企業轉型升級每一條產業鏈的拓展延伸,都是煤炭的一次加工改造、一次突破轉化、一次價值的提升實現升。“黑金”煤炭經過現代高科技加工改造,不管是煤制油、煤化工,或是煤炭煤種物理性質的改變,一定可以涅重生,成為奇貨可居的“白金”,將煤炭的價值充分利用起來。
參考文獻
[1] 劉彬.煤炭企業產業鏈延伸模式的理論探析[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3):176-179.
[2] 王云,王云珠.基于SWTO分析的煤炭企業戰略轉型研究[J].當代經濟管理,2012,34(2):63-66.
[3] 王漢斌,張晶,任耀.煤炭企業產業鏈模式重構[J].太原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7(1):22-24.
[4] 劉雁.對大型煤炭企業產業鏈轉型延伸有關問題的探討[J].時代經貿,2010(32):1-3.
[5] 路克嘉.產業鏈延伸與業務組合研究[D].寧夏大學,2011.
[6] 張梅芬,潘孝軍.煤炭產業鏈延伸影響機制及對策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4):161-162.
[7] 任一鑫,于喜展,葉蔚.煤炭產業鏈發展模式研究[J].山東科技大學經濟管理,2004,30(3):26-27.
[8] 張小強.煤炭企業產業鏈延伸策略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2014(5):68-70.
[9] 黃繼新.基于循環經濟的煤炭企業轉型升級研究[J].企業導報,2012(18):107-108.
[10] 李旭軒.基于煤炭進出口變化現狀分析營銷戰略研究[J].煤炭技術,2013(6):246-248.
[11] 余中剛.煤化工產業發展重點分析[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54-57.
[12] 郭衛東.中國煤炭如何走清潔高效之路[J].西部大開發,2012(10):30-35.
[13] 煤企轉型升級關鍵要強體魄[N].中國能源報,2014-03-26.
[14] 煤炭消費峰值2020將至行業轉型趨勢分析[D].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
篇7
關鍵詞: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轉型
中圖分類號:F4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2374(2013)15-0005-03
不可置疑的是我國在經濟飛速發展的近三十年來,尤其是在近十年來,煤炭工業為國家創造了巨額的財富,作為基礎能源產業,煤炭經濟在這些年的發展過程中以比較簡單的燃燒發電供熱和焦化方式為國內工業生產提供著近60%的經濟能源貢獻,但同時也給國家的環境和能源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值得警醒的是源自2008年的這場世界性的金融危機,為我們的經濟運行敲響了警鐘,以基礎能源尤其是資源性工業發展為支柱換取經濟總量快速發展的發展之路最終將導致國民經濟的巨大代價:資源流失、環境破壞、發展乏力、經濟獨立性降低等。最近的稀土事件,無疑是最好的證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以最簡單而粗暴的方式瘋狂掠奪發展中國家的各種資源而不計后果,而提醒我們的恰是由此及彼的能源產業的科學發展和未來煤炭工業的發展方向應走向何方?在保證國家經濟發展所需的能源基礎上,如何盡可能多地為子孫后代留下這億萬年前形成的寶貴資源,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1 我國煤炭經濟現狀分析
1.1 世界及我國煤炭分布情況
據2006年全球煤炭探明儲量排名,美國以2446億噸儲量穩坐頭把席位,俄羅斯以1570億噸儲量排第2位,中國和印度分別以1145和924億噸排第3位和4位。
而按照中國噴煤網公布的2000年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煤炭預測量已經達到45521億噸,表1顯示我國煤炭資源分類分布情況。
在我國,褐煤資源主要分布于內蒙古東部、黑龍江東部和云南東部。低變質煙煤(長焰煤、不粘煤、弱粘煤)主要分布于我國新疆、陜西、內蒙古、寧夏、甘肅、遼寧、河北、黑龍江、河南等省區;中變質煙煤(氣煤、肥煤、焦煤和瘦煤)主要分布在山西、陜西、內蒙古、貴州、云南、山東等省區;高變質煤主要分布于山西、貴州和四川南部。
1.2 我國煤炭工業生產現狀
據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已取得采礦權的煤礦項目14423處,總產能超過36億噸。而在2012年全國煤炭工作會議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通報:“2011年全國原煤產量為35.2億噸,同比增加2.8億噸,增量為歷史最高水平。到2015年大中型煤礦產能將達到29億噸。加上鄉鎮煤礦產能,2015年煤炭總產量將達38~40億噸。”
與此同時,煤炭進口量仍將保持較大規模,同期,我國煤炭凈進口1.68億噸,同比增長了15%。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09年國內產量5000萬噸以上的煤炭企業共產煤炭7.1億噸,僅占國內全年煤炭總產量的24.7%左右,產量在1000萬噸以上的企業總共43家,其中有33家煤炭產量在1000~4000萬噸之間。
1.3 我國煤炭經濟發展現狀
根據煤炭行業協會統計,2011年我國煤炭產量35.2億噸,約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78.6%;煤炭消費總量35.7億噸,約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72.8%。煤炭生產和消費總量同比分別增加2.1和1.9個百分點。從煤炭投資與產能建設分析,“十一五”時期共完成投資1.25萬億元,加上2011年的4700億元,共計1.72萬億元。按800元/噸產能建設計算,可形成產能21億噸,其中5億噸轉入“十三五”,“十二五”凈增產能16億噸,加上現有煤礦產能,全國煤礦總產能近期過剩的問題明顯。
從煤炭價格、庫存和企業應收賬款等方面分析,秦皇島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價格由去年11月中旬的860元/噸下降到目前的760元/噸左右,下降100元/噸。1月末,全國重點發電企業存煤8078萬噸,可用22天;2月21日,秦皇島港存煤達到822萬噸,創歷史新高;2011年全國大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達到1650多億元。
在我國煤炭的主要利用方面是:發電、供熱、煉焦、煤氣化、煤化工、煤建材等,但發展情況不均衡。據有關部門統計數據,煤炭在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高達75%以上,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雖然煤炭儲量絕對數位列全球前茅,但每年開采量和消費量巨大,中國煤炭資源的儲采比低于50年,小于全球的平均水平。雖然印度的煤炭儲量略低于中國,但其儲采比卻大于200年,一旦清潔煤和煤烴化有突破性進展,印度的煤資源前景將遠勝于中國。
2 我國煤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國的煤炭行業在過去的50多年里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煤炭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一位。但是煤炭行業的發展依然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2.1 開采技術落后和私采亂挖現象共存
據報道,內蒙古部分煤田已經燃燒了近50年,因為開采技術問題造成的地方土地、房屋、城鎮塌陷,然后國家再投入巨額改造和安置資金;地下透水后,大型設備損失和人員傷亡等,形成產業發展的惡性循環。
近兩年來國家在山西、內蒙古等地開展了國企整合組建大型煤炭集團的步伐,大集團發展、企業兼并重組及小煤礦關停仍為重點。按照“十一五”的規劃,通過煤電、煤化、煤路等多元化發展,將形成6~8個億噸級和8~10個5000萬噸級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煤炭產量占全國的50%以上。然而“十一五”期間該目標實施較為艱難,很多私營煤礦掛靠大型國有煤企,名合實分。
2.2 煤炭經濟發展與環境惡化同比增加
不斷發展的煤炭工業,同時造成了環境破壞的巨大代價。一是煤礦開采造成的地質結構失衡、水資源浪費,空陷區不斷擴大,地下水被強制抽取,形成地下漏斗;二是地表植被的破壞,前些年堆積的煤矸石,形成了我國煤礦礦區的特色風景,現在的很多露天煤區,開采過后的土石堆積,給自然環境造成毀滅性的破壞;三是煤炭加工、使用環節,煉焦、洗選、運輸、存儲、燃燒造成的廢氣、粉塵等給地區環境造成損害。環境專家測算,大氣中90%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70%的煙塵來自燃煤,煤炭開發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大量的矸石、腐蝕性水、煤泥、灰渣和塵垢等,已構成對工農業生產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危害。
2.3 煤炭行業安全形勢不容樂觀,和諧發展壓力嚴峻
以產煤大省山西為例,“不要帶血的GDP”,這曾經是山西省提出的口號,從2009年山西開始國進民退以來,雖然出現了短時間的安全生產,但是由于煤炭價格的不斷增加,加之采煤低成本與高利潤的巨大誘惑,大型事故屢發不斷。很多小型事故被礦主和大型集團公司內部處理,或者買通記者壟斷媒體,“拜金主義”和“金錢決定一切”的理念,把生命悄悄地標上了價格。今年的王家嶺礦難的事實就說明利益的誘惑是多么的巨大。同時,統計數據顯示,煤礦百萬噸死亡率到2007年還高達1.485,近年來,已經有所下降,到2009年首次降低到1以下,達到0.892,但與國際產煤國0.5的比例相比較還有較大的差距。巨額的安全損失,為人民的生命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造成了巨大威脅。
2.4 能源分布不平衡,導致能源配置矛盾加劇
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以“西多東少、北富南貧”為主要特征。但同時由于鐵路、公路運力限制,尤其到了冬季供暖季節和夏季用電高峰,鐵路運輸開辟的電煤綠色通道,充分顯示了煤炭能源轉移的艱難。西部產煤企業的煤炭資源無法通暢向東部轉移,造成東部沿海省份從國外高價進口煤炭,致使煤炭經濟運行不平衡,制約總體能源產業的均衡配置。
2.5 煤炭資源的過度開采,能源透支嚴重
隨著煤炭的開采、加工、儲運、焦化、使用鏈條的不斷成熟,市場已經能夠較透明地出現在行業面前,最大的利潤出現在煤炭開采階段,因此,開采行業吸引了更多的資本追逐,這也是新疆、青海、內蒙古、山西這四大煤炭儲存省區得以快速發展的主要誘因。我國雖然有大量的煤炭資源可供開發和采掘,但人均可使用的資源卻很少,按照年產量36億噸計算人均年用煤量才達到2.7噸,過度的開采的結果是斷送子孫后代的能源。同時一次性能源的過度開采,和一些發達國家的保存自有資源,購買他國能源的現狀造成鮮明對比,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國家的穩定和發展。
2.6 煤炭的供求差距不斷縮小,能源產能過剩初現
近年來,隨著我國煤炭勘探和資源整合力度的加大,火電自有資源已大幅度提高,加上大型煤企在內蒙古、新疆、陜西、山西等地的大規模開發,煤炭供大于求的苗頭已經初步顯現,據推算,2010年五大發電集團通過參控股實現的煤炭年產量將在3億噸左右,相當于電力耗煤總量的20%。也有分析認為,到2015年左右,電力集團的煤炭自給率將達到50%。根據規劃,到2015年,僅新疆哈密地區的煤炭產量就要達到7億噸。這將導致國內煤炭供應總量大幅增加。
3 煤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作為煤資源大國,中國理應把煤炭作為主要的能源之一,以保證國家的能源安全。但是,煤資源在中國也不是無限制的一次能源,因此,從國家能源戰略角度考慮,應該相當謹慎地使用煤炭資源,盡可能使能源來源分散化和能源結構合理化,同時,應盡可能通過市場方式充分利用全球的能源資源。
3.1 加大煤炭的深加工和科技開發,提高煤炭的循環經濟建設
加快煤炭洗選業的建設,提高生產能力和入選能力的基礎,增加煤炭品種,提高經濟效益;將各種廢物變成下一生產環節的資源,獲得連續生產效率,變廢為寶。發展“煤炭—洗選—熱電—建材”循環產業鏈,將洗選加工產生的中煤、煤泥調漿處理,與煤矸石用于綜合利用發電,熱電聯產發展供熱;發展煤炭—煉焦—煤化工循環產業鏈,對生產焦炭的煤焦油、粗苯等副產品進行深加工,生產煤化工產品;構建礦井水循環產業鏈,以礦井廢水和選煤廢水,綜合利用于礦井生產、選煤、發電、生活及農業;構建新型建材循環產業鏈,利用煤矸石、粉煤灰,生產礦用砌塊、標磚、路面磚等新型建材,并進行土地復墾。拓寬資源利用途徑,實現生產廢料的吃干榨盡,提高煤炭循環經濟建設。
3.2 創新煤炭開采技術,提高煤炭開采機械化程度,實現能源低碳安全開采
繼續深入開展校企聯合的方式,吸引科技研究的方向,加大煤炭開采技術的開發和應用。要實行一定的強制措施要求煤炭開采的機械化程度,提高煤炭開采準入門檻。廣泛引進國外的先進開采技術,完善建立安全硐室、安全基金、安全投入和安全責任追究等管理制度,確保安全生產。近年來冀中能源集團在利用科技進步打造低碳經濟方面走在了我國煤炭綠色發展的前列。諸如:充分采用矸石回填、廢水倒灌、瓦斯發電、地熱綜合利用等先進技術。使高碳經濟低碳運行,以此帶動國家能源產業的綠色發展。
3.3 強化煤企的重組,提高我國能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加快組建大型煤炭能源集團步伐,加大政府調控力度,有計劃地開發和采掘。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們可喜地看到了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將“大集團煤炭產量占全國的50%以上”調整為“大集團煤炭產量占全國的65%以上”。在強化煤企重組的基礎上,加大煤炭深加工的力度,細分煤炭產品和市場,充分挖掘煤炭的市場價值,提高我國煤炭的國際競爭力。同時也要適當控制煤炭的產量,最近看到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寶國在“2010年煤炭產業高層論壇”上的表態,國家在十二五規劃時考慮到產業結構調整和安全等因素,產能將進行控制,充分表明了國家對我國煤炭資源的戰略調控到了實質階段。
3.4 加強基礎交通建設,提升能源的合理流動性,合理平衡煤炭資源的產需失調
近年來我國的交通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現有的鐵路、水路、公路依然是制約煤炭資源產需平衡的主要瓶頸之一。一方面提高國內的資源調劑層次,另一方面提高國外煤炭資源的進口,用以平衡國內資源安全。同時還要加強煤炭的就近加工利用,將深加工后的產品再向外運輸,提高特高壓電力輸送能力,提高潔凈煤炭的生產技術,盡可能地避免運輸成本提升煤價現象的發生。
3.5 加大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的提取力度和范圍,引導煤炭經濟向綠色能源轉型
近年來,山西省開展建立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試點,噸煤提取20元左右,為山西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資金支持。因此隨著煤炭產能的不斷擴大,按照2011年全國產量35億噸測算,若按照噸煤提取50元計算,全國將可以得到1750億元的資金,無疑會為我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充足的資金基礎。同時,加大環保治理和綠色能源的立項審批和技術開發支持,在政府可以調控的范圍,統一安排基金的使用方向,無疑可以實現能源工業的宏觀結構平衡和安全。
同時,在煤炭礦藏出售金和煤炭企業所得稅、央企上繳利潤中劃出相應的資金進行綠色能源的建設,以國家之力,促進原始資源向再生資源轉化,從而達到降低原始能源的使用速度,提高使用效率。
開發綠色能源與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相結合,不僅對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還可以降低對煤炭的過分依賴,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同時還能減少廢氣排放,為改善環境質量作出貢獻。煤炭對環境的危害前面已有論述,而可再生能源基本上不產生環境污染問題。僅就冀中能源東龐礦為例,該礦采用的風源熱泵系統將礦井回風溫差作為能源,通過自主研制的高效礦井熱交換器,為礦井提供了可以取代鍋爐、空調進行制熱、制冷的風源熱泵系統。據測算,僅東龐礦一個采暖季,就可節約燃煤和運行費用220多萬元,減排二氧化碳5000多噸。因此,對大型煤炭企業再投資進行綠色產業建設,要加大稅收、財政、銀行貸款、產業政策等方面優惠的比例,帶動綠色能源產業的形成。
篇8
關鍵詞:煤炭資源;煤化工產業;產業鏈
一、青海省煤化工產業發展基礎
1.資源現狀
截至2010年底,青海省累計探明煤炭資源儲量50億噸,保有資源儲量48億噸。已查明的煤炭資源儲量主要分布在祁連山中北部及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北緣兩大含煤區。在保有資源儲量中:柴達木循環經濟試驗區40.2億噸,占全省保有煤炭資源儲量的83.8%;海北州6.48億噸,占13.5%;西寧地區1.02億噸,占2.1%;其他地區0.3億噸,僅占0.6%。煤炭資源由西到東主要分布在大柴旦魚卡礦區、綠草山大煤溝礦區、天峻木里聚乎更礦區、江倉礦區。
2.煤炭生產現狀
2010年煤炭產量為1860萬噸,同比增長44.97%,其中焦煤產量1320萬噸,動力煤產量540萬噸。“十一五”期間,全省煤炭工業持續快速發展,煤炭供給大幅增加,先后建成了魚卡、海塔爾、高泉、柴達爾萬噸煤礦等。
3.生產預測
“十一五”期間,大煤溝、默勒二礦、三礦、綠草山、紅山溝、大頭羊等改擴建煤礦11處,新增產能180萬噸。到“十二五”末,柴達木地區煤炭產能達到5300萬噸,其中動力煤3000噸,焦煤2300萬噸。
4.需求預測
預計2015年全省煤炭消費量為5000萬噸,其中大通西寧等地規劃新增火電裝機426萬千瓦,新增用煤量1500萬噸,用煤量達1970萬噸;煉焦用煤810萬噸;其他用煤新增150萬噸,2015年用煤量達830萬噸。
二、青海省煤化工產業發展思路
1.資源開發
加大動力煤資源勘探力度,探明資源儲量16億噸左右;加快煤礦建設,柴達爾、先鋒等續建煤礦按期建成投產;以省能源發展集團和省木里煤業開發集團為主,開工建設一批煤礦,實現魚卡地區3000萬噸動力煤、木里煤田2200萬噸焦煤兩個礦區建設目標。到“十二五”末,全省煤炭產能達到6000萬噸,其中動力煤3800萬噸,基本滿足我省火電和特色產業發展用煤需求。
2.新型煤化工
結合國內外市場,立足省內、區內現有優勢資源,到“十二五”末力爭就地轉化省內焦煤810萬噸,形成600萬噸焦炭生產能力,充分利用焦化所副產的焦爐氣、煤焦油等化工原料,延伸發展下游及相關產業,構建煤-焦-化產業鏈、煤基甲醇制烯烴(MTO)產業鏈、煤基甲醇/碳一化工產業鏈、煤氣化多聯產產業鏈四大產業集群。同時增加配套基礎化工原料的生產,填補短缺的發展煤化工下游產品原料,進一步拓寬下游產品的發展領域。
三、青海省煤化工產業發展重點
1.煤焦化產業鏈
就地轉化省內焦煤810萬噸,形成600萬噸焦炭生產能力。作為高爐冶煉、鑄造和電石等冶金、化工工業部門燃料或原料;同時發展煤氣凈化生產硫酸銨和煤焦油。輕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瀝青及粗苯等副產品,供合成纖維、染料、醫藥、涂料和國防等工業作原料。
2.煤制甲醇及轉化烯烴
積極發展甲醇制烯烴裝置,通過煤制甲醇進一步發展煤制烯烴。采用國際先進的甲醇MTO工藝生成乙烯和丙烯。以魚卡、大煤溝礦區動力煤綜合利用為龍頭,建設煤制180萬噸/a甲醇及轉化烯烴生產裝置;重點發展乙烯、丙烯及下游產品,重點發展聚乙烯(PE)樹脂產業鏈、聚丙烯(PP)樹脂產業鏈、丙烯/氨——烯腈—ABS產品鏈等。
3.煤基甲醇/碳一化工產業鏈
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甲醇下游產業,努力延伸產業鏈。逐步形成以甲醇下游產品為重點的綜合開發利用格局。重點發展甲醛、二甲醚、甲醇、醋酸、甲醇制烯烴、甲醇蛋白、甘氨酸、草甘膦、甲胺、氯化膽堿等產品,配套建設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有機硅等產品,促進甲醇下游產品的發展,形成基礎化工原料、有機化工中間體、精細化工產品、聚合物合成樹脂、醇醚燃料、飼料及添加劑六個產業群。
4.煤氣化多聯產產業鏈
重點發展IGCC煤氣化多聯產項目,將煤的氣化與凈化部分和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部分充分結合,既保證了較高的發電效率,又有極好的環保性能。推廣這種潔凈煤發電技術是我省發展煤炭清潔技術的重要方向。依托大柴旦地區豐富的煤炭資源建設400MW聯合循環發電系統,并建設年產80萬t/a甲醇生產線。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 有序競爭 營銷理念 產業結構 市場壁壘
中圖分類號:F724.74 文獻標識碼:A
我國是“貧油、富煤、少氣”的國家,這一鮮明的特征顯示出了煤炭在我國能源的消費中的主導地位,成為我國基礎性的能量資源。透過煤炭行業的發展現狀我們可以總結出,煤炭行業的發展面臨著諸多不可避免的壓力,一些問題的存在不僅阻礙了煤炭市場的有序競爭,而且使得煤炭行業的發展停滯不前,不利于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步發展。本文在分析煤炭行業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的前提下,探索合理的途徑,促進煤炭市場的有序競爭。
一、引發煤炭市場出現無序競爭的主要原因
1、市場集中度過低。從目前我國煤炭市場的發展現狀來看,除了大型的國有煤炭生產企業之外,市場上還存在著數量和種類眾多的小型企業也在從事著有關煤炭的銷售和開采工作,并且在市場中占據著不小的比重,在此種情況下,盡管比較大型的煤炭企業日漸獲得比較顯著的成果,但煤炭企業的集中度仍然過低,不僅不利于規模效益的形成,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無序競爭在市場上存在,造成了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影響了煤炭行業的穩定發展乃至整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
2、煤炭營銷理念比較落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盡管煤炭行業的發展在近些年來實現了飛躍性的突破,但大多數的煤炭企業的思想觀念仍然停留在重視生產、輕視營銷理念改革的傳統僵化的層面上,具體表現在有些企業為了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不惜以犧牲質量、信譽為前提,在不講信譽、以次充好的情況下阻礙了自身的長足進步;還有,由于營銷理念的落后以及營銷手段的單一等因素,使得銷售不及時、煤質問題解決不完善以及售后處理不夠好等問題一直存留在煤炭行業中,不利于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及煤炭市場的與時俱進。
3、煤炭行業出現“供過于求”的現狀。在能源結構的生產與消費方面,國家通過宏觀調控等政策對其進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而且在環境保護等呼聲的引導下,主要煤炭用戶對煤炭的需求量出現了日漸下降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使源源不斷的煤炭的供應量無法及時銷售出去,導致了煤炭企業的生產工作一度出現各種矛盾。還有,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夠健全和完善,一些壟斷性的煤炭行業和煤炭部門的存在,致使煤炭市場中存在著不公平的競爭環境,顯然不利于煤炭企業形成合理的“產、供、銷”的默契配合局面。
二、煤炭市場實現有序競爭的良好對策
長期以來,由于產業分散、競爭主體缺乏有序合理的競爭環境等原因,煤炭企業的發展一度陷入無法前進的瓶頸期,面對著日益復雜的局面,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通過煤炭企業自身的努力以及國家政策的有效支持,打破這一無序競爭的局面,可以考慮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
1、改革與創新煤炭市場營銷理念。煤炭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發展,就必須保持著敏銳的市場嗅覺,根據市場的變化不斷地調整和創新自己的營銷策略,才能為自身的進步提供莫大的活力。詳細一點來講,首先,要樹立服務型的營銷理念,“以人為本”的理念已經在社會各行各業中都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煤炭企業樹立服務型的理念,是在踐行以人為本理念的前提下更好的為用戶服務,這就要求煤炭企業從生產、銷售到售后的各個環節都要做好具體性的工作,狠抓質量、穩抓效益,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煤炭用戶更多的忠誠度與青睞度,為其長足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其次,要倡導綠色營銷,所謂綠色營銷就是在煤炭資源的開采、加工、運輸以及銷售等各個環節中都要做到對資源的節約以及對環境的保護,煤炭企業要通過技術的創新以及工作手段的轉變,對煤炭進行低污染的潔凈處理,同時要通過合理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和關注綠色營銷的重要性,降低煤炭生產對環境所造成的污染力,為用戶營造出更加綠色、健康的生活;再者,信息技術的強大力量不言而喻,在煤炭的營銷理念中,要融入進網上營銷的理念,即煤炭企業結合市場發展的最新動態以及企業自身發展的實際,建立專業的信息技術網絡平臺,擴大煤炭的生產、銷售、售后服務的空間和時間,同時還可以將煤炭市場的最新發展情況、國內外煤炭發展概況等信息曝曬于網絡平臺上,讓用戶了解更多專業信息,還可以鼓勵煤炭用戶在專門的網絡平臺上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從而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不僅營造了煤炭企業的良好形象,而且在獲得良好效益的同時為媒體市場的健康與有序競爭做好了鋪墊。
2、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煤炭市場之所謂會出現無序競爭,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不合理的產業結構,盡管產業結構的調整并非一日之功,但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的努力,促使產業結構得到優化和升級。具體來說,其一,要嘗試實行集團化的發展戰略,以改善煤炭企業集中度不高的現狀,從國內煤炭行業的發展來看,有不少企業已經通過集團性的操作模式贏取了理想中的效益,面對這一良性發展勢頭,國家要給予煤炭大型企業以必要的支持,擴大他們的號召力與影響力,成為媒體市場中的龍頭企業,為媒體企業集中度的形成提供活力,同時小型煤炭企業要積極的向大型集團靠攏,在通力合作的情況下形成規模效益,從而自身得到受益的同時也授益于社會。其二,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模式不僅可以使得煤炭產業的結構得到優化,而且為煤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保障,比如,有條件的煤炭企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提高煤炭利用率以及煤炭質量,同時引進先進的技術替代落后的選煤手段,全面提高煤炭企業的技術水平,諸如此類的一系列途徑都能夠促使循環經濟模式的作用在更大的程度上得以發揮;其三,煤炭是不可替代的重要能量資源,煤炭企業應該制定出操作性強、長遠性的發展規劃,在推動產業結構升級的同時,注重抓住最新的市場發展機遇,以具有代表性的發展模式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政府也應當給予適當的宏觀管理,促進煤炭市場的有序競爭。
3、規范和提高煤炭產業的進入和退出壁壘。結合市場經濟理論的相關理論,任何一個壁壘對市場的競爭都是有不利影響的,要在更大的程度上盡量減少壁壘的退出和進入,為合理的市場競爭機制的形成提供更多的活力。(1)要通過各項規章制度的完善以及相關細則的補充,不斷地規范和提高煤炭產業的進入壁壘,對與煤炭行業相關的企業進入市場的條件進行嚴格的限定,比如在安全生產、開采規模、產品質量、環境保護以及技術水平等方面,都要給煤炭企業以嚴格要求上的限定,對于不滿足要求的煤炭企業要嚴格制止他們進入相關煤炭生產領域,保證煤炭市場的競爭能夠在一個規范的系統內進行。(2)從近些年的發展情況分析來看,我國煤炭企業的退出壁壘還是比較高的,應該退出的企業卻不能做到及時退出,因此,可以考慮從以下兩個方面去完善這方面的問題:首先,要促使執法力度在更大的范圍內得到加大,減少直至剔除地方保護主義,讓不符合市場規定的企業或者破產企業及時退出市場;其次要對國有煤炭企業的退出問題作出彌補,比如大量的傷殘人員、職工的二次就業、退休人員和家屬等,因此國家在此方面要給予政策上、經濟上以及技術上的必要支持,盡可能的更妥善的安排好煤炭企業各類人員的就業等問題,協助企業進入比較適合的新產業,保證它們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保證煤炭市場的進入和退出壁壘的科學性、合理性,促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
三、結束語
計劃經濟體制下,煤炭市場主要呈現出了賣方市場的狀態,隨著改革開放力度的不斷加大,買方市場的趨勢日益明顯,煤炭作為重要的能量資源,其市場的波動對于整個市場經濟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實現煤炭市場的有序競爭已經成為目前重要的發展任務。我們要不斷地總結實踐經驗和借鑒精華,探索更多利于煤炭市場競爭秩序得以規范的良好途徑和方式,充分發揮出作為賣方市場的煤炭行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促進社會的穩定與和諧。
(作者單位:平頂山天安煤業股份有限公司運銷公司)
參考文獻:
[1]裴西平. 《當前煤炭市場競爭特點及發展趨勢》.中國煤炭.2003(09)
[2]張寶琴、王麗玫. 《論煤炭市場競爭與企業經營決策》.太原科技.2000(05)
篇10
關鍵詞:采掘設備 采掘機 現狀 發展建議
中圖分類號:TD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a)-0154-02
我國是煤炭消耗大國,煤炭的消耗量逐年增加,與此同時我國煤炭的產量也和煤炭的消耗量一樣呈逐年增長的趨勢,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3年前11個月,全國煤炭累計產量已達34.2億噸。我國煤炭產量的大幅提升和煤礦采掘設備的技術水平快速發展并且大量先進設備應用于煤礦采掘是分不開的。煤炭產業是我國能源的主要來源,在對于能源需求量日益增大的今天,煤炭產業采掘設備的不斷進步,使煤炭產業向著產量更大、工作效率更高、生產更加安全的方向發展。近些年,由于在一些煤礦挖掘設備在關鍵技術上有了重大的進步,帶動了煤礦采掘設備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1 我國煤礦采掘設備現狀分析
1.1 采煤機
1954年中國有了自己的采煤機,這些年采煤機不斷更新換代,為我國煤礦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在這個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我國煤炭產業也向著產量更高、開采更加高效的方向發展,而實現這一目的和采煤機不斷更新換代是密不可分的。電牽引采煤機代表了目前國內采煤機的先進科技水平,在國內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技術研發上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其中最為突出的技術研發就是能適應不同煤層厚度和儲存條件的高智能電牽引采煤機的自主研發。國內具有代表性的采煤機主要是MC系列采煤機,隨著這個系列的不斷發展目前已擁有十大系列,采煤機的品種也增加到幾十個。這里重點要提一下的就是三一重裝公司的刨煤機BH38 /2×400。該機組是我國自己擁有知識產權的第一套刨煤機,這也使得我國可以脫離依賴國外廠商刨煤機設備的狀況。
我國采煤機經過這些年的發展,正在逐步縮小和國外先進科學技術的差距。我國自主研發生產的采煤機種類越來越齊全,采高范圍擴展到0.52~7.2 m可以適應更多類型的煤層,裝機功率不斷增加,從最早的液壓牽引現在已經發展為具有更快牽引速度的電牽引,采煤控制也逐漸同國際接軌,采用國際上普遍應用的控制系統,采煤機也越來越向著合理的結構方向發展,利用積木式的結構優勢和液壓羅母緊固方式使采煤機具有更加緊湊和合理的結構。為使采煤機可以適用于多種復雜煤層并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具有更高強度和耐磨性能的材料也不斷的應用于采煤機的滾筒及截齒。
1.2 掘進機械
1.2.1 懸臂式掘進機
懸臂式掘進機具有可以適應很多類型的土層的優點和掘進作業、支護作業不能同時進行從而降低了掘進效率的缺點。20世紀40年代第一臺懸臂式巷道掘進機發明,到現在的很多年過去了懸臂式掘進機的性能已經有了質的飛躍。我國自主研發懸臂式掘進機是在20世紀70年代,落后于世界上別的國家關于懸臂式掘進機的技術水平。但是經過我國科學家的勤奮工作,懸臂式掘進機的技術水平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主要的進步有機型從最開始單一的輕型機械到現在中、重型機械也廣泛的生產應用,切割對象不僅是煤層對于較硬的巖石也可作為切割對象,切割功率和機重都有了大幅提升。我國挖進機產品在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十多個品種,而這些品種按掘進對象可以分為煤、半煤巖和全巖這幾個大類。
1.2.2 連續采煤機
20世紀20年代鉆進型的連續采煤機首先被美國威明頓煤炭公司和弗蘭克林煤炭公司所使用,從此連續采煤機的應用拉開了序幕。經過多年的演變連續采煤機已經是擁有截割、裝載、轉運、行走、降塵這些功能的綜合機組,其具有較高的截割效率、截齒損耗相對較小、操作簡單易懂、機器穩定可靠等優點。其強大的功能使其可以做采煤機的工作還可以做為掘進機使用,其適用面相當廣泛。采煤機所采煤炭的運輸方式主要有兩種:利用運煤車和梭車間斷的將所采煤炭運出和運用連續運輸系統將煤炭運出。
我國連續采煤機技術仍處于落后國外先進技術的尷尬境地,同類產品長期靠進口外國的機械設備,EML340型連續采煤機的研制成功在我國的連續采煤機領域起到了劃時代的作用,預示著我國在煤礦井下短壁開采和煤巷快速掘進技術方面已經追趕上了國外先進的技術水平,使我國可以把自主研發的連續采煤機用于煤炭行業,加速了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進度。其大量的投入使用也使得我國煤炭產業在技術方面有了成功的保障。
1.2.3 采掘錨機組
20世紀80年代,采掘錨機組的相關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使掘進和錨桿支護平行作業成為了現實,這也促進了巷道掘進速度有了大幅提升。掘錨機組采用割煤和安裝錨桿平行作業的方式進行工作。掘錨機組具體的工作流程為:截割滾筒和裝載運輸機構一同向前掘進,機組中的錨桿機隨著整體推進的同時向頂板和側幫打眼并安裝錨桿,隨后,行走機構帶動機體及錨桿機向前移動,完成一個掘進循環。采掘錨機本身適用范圍僅局限于煤巷掘進,而且還有著機型龐大的缺點,但這并不影響其在我國目前的采礦作業中任然被認為是十分出色的掘進支護設備代表。我國神華礦區所使用的ABM20型掘錨機組就是采掘錨機組應用于實際的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例子。限于我國某些煤礦采準巷道斷面相對較小,而采掘錨機組作業需要較大的空間,所以其在推廣應用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阻礙。
1.3 刮板輸送機
隨著國家能源需求量逐年增加,國家對能源開采越來越重視,在國家政策和經濟的大力扶持下,煤礦開采技術有了重大的突破,相關的技術設備也不斷更新,功能更加全面、種類更加繁多。日益擴大的能源需求市場,促進了煤礦生產企業對于采煤相關技術設備的需求,對這些設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推進了新設備的研制開發。在煤礦產業相關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研發創新,開發新型機械材料和新型機械設備。我國國產刮板輸送設備在工作面輸送設備市場中占有了絕對的霸主地位,這和我國刮板輸送設備的超高性價比是分不開的。中煤裝備公司研制的 SGZ1350/3×1200型智能化綜采工作面刮板輸送機,是我國刮板輸送機的優秀代表。
2 煤礦采掘設備的發展建議
煤礦采掘設備的不斷更新進步是推動煤炭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支撐。對于我國的煤礦采掘設備的發展,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參照國內發展現狀總結出了一些建議。
(1)國內能源需求量的逐年增加,促進了國內能源市場的發展,煤礦采掘設備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而煤炭采掘設備的長足發展和能源市場的需求是分不開的。我國的煤炭采掘設備是一個大的概念,涉及到很多種設備,而我國的技術研發應該抓住重點,集中對某一方面進行研究、開發才是煤礦采掘設備發展的正確途徑。
(2)陳舊的設備必然跟不上時展的步伐,所以要使煤礦采掘設備滿足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需要,對于設備的創新研發是十分必要的,在借鑒國外技術的基礎上自主研發創新,是我國目前煤礦采掘設備產業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3)國家在政策和經濟上應給予煤礦采掘設備產業大力的支持。我國煤礦采掘設備相比西方發達國家起步晚了很多年,在技術方面造成了差距,要縮小和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需要國家的大力扶持,為我國對于煤礦采掘設備自主研發提供一個好的環境。
(4)煤礦生產企業是煤礦采掘設備的直接使用者,可以為煤礦采掘設備的創新研發提出更為合理的建議,并根據自己企業實際需要設計煤礦采掘設備。所以發動廣大煤礦生產企業和煤礦采掘設備研發部門合作,可以有效的促進更適合我國國情的煤礦采掘設備研發出來。
3 結語
我國煤礦采掘設備經過幾十年的更新換代,從以前的單一、生產效能低下、依賴國外進口到現在,種類繁多、適用范圍擴大、使用國內自主研發設備。多種原因促成了現今這一值得驕傲的局面,但我們不能滿足于現狀,為適應國內逐年增加的煤炭消耗量,使煤礦產業更高產、生產更高效的煤礦采掘設備應相應的研發出來。為使我國的煤礦采掘設備健康發展,本文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可以為我國煤炭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