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的利用范文

時間:2023-11-16 17:50: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煤炭資源的利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煤炭資源的利用

篇1

一、建立公平穩定的利益共享機制

(一)建立利益共享的企業制度

雖然煤炭資源屬于國有,但是地表土地及其附著物屬于農村集體和個人所有,開采國有資源必須剝離地表上的農村集體土地,開發煤炭資源常常需要永久性征用農村集體土地,拆遷居民房屋,切斷當地居民傳統的社會生活文化鏈,地方政府和集體承擔著資源開發造成的外部性所增加的社會成本,地方政府、農村集體和居民是利益悠關方。因此,應探索將這些社會成本經過科學折算成一定比例的股權,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組建規范的股份制公司(開采企業),打破中央企業和合作企業壟斷資源開發經營權的局面,促進資源開發企業產權的多元化以及公司管理結構的規范化;而且還可將各方利益統一于股份制企業中,避免或減少資源在非共享狀態下開發中出現的各種弊端,從制度上保障了資源所在地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均能參與資源的開發與經營,調動其參與資源合作開發的積極性,實現利益共享。并且能夠一定程度上緩解開發企業由于支出資源和環境補償所面臨的資金壓力,能夠形成資源所在地居民獲得長久增長的補償。

(二)完善產業關聯配套機制

西部地區能源產業以資源開發為主,工業產出以資源型初級產品居多,煤炭生產企業大多以原煤輸出,精深加工能力弱,技術含量低,煤炭就地轉化和深加工量少,產業鏈短,產品單一,附加值低,經濟效益差。2005年,西部地區煤炭年生產能力僅占全國的37%。2005年,發電量僅占全國的24%,表明西部地區煤炭資源優勢并沒有沒有更多地轉變為火電優勢,大量的資源難以發揮經濟優勢。今后,大型煤炭基地建設應與煤炭外運和水資源等條件相銜接,與相關產業和地方經濟發展相協調。按照政府引導和企業自愿的原則,鼓勵煤電一體化發展,加快大型坑口電站建設,緩解煤炭運輸壓力。同時以就地利用為原則,建設一批節能高效的工業項目,使煤炭資源轉化成其他高附加值的工業產品向外輸出,并由此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探討企業特別是中央企業與地方分工協作機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資源就地加工,延伸產業鏈條,支持地方下游和輔助產業的配套發展。從中央企業增加地方留用煤炭用于資源就地深加工,地方也應積極調整發展思路,不支持不鼓勵新建擴建與中央企業產品雷同企業的,而且主動對接中央企業,錯位發展煤化工等深加工,形成共同發展的格局。

(三)建立利益共享的價格形成機制

現有煤炭成本是不完全成本,完全成本應該把煤炭價格前期的勘探費用、資源遞縮的補償、安全成本、環境損失等等都通過煤價體現出來,反映資源成本、煤礦轉產發展成本和全額環境治理費等。目前,我國電力市場改革不完全,電力企業很難通過內部消化成本來解決,市場自發的“煤電聯動”無法出現,只能求助于帶有行政性質的“煤電聯動”來協調解決。因此,目前用行政辦法采取煤電聯動過渡是權宜之計,電煤糾紛的最終解決還取決于電力改革的進展情況,通過電價市場化來最終形成市場化的“煤電聯動”來化解。此外,煤電價格之爭除了電煤供求矛盾外,還有來自運輸瓶頸制約、煤炭資源品質結構不合理等方面的原因。因此,目前的電煤供應緊張問題除了出臺“煤電價格聯動"”措施外,還需綜合治理和進一步進行電力市場化改革,立足于市場來解決電煤價格與電力市場化改革的沖突,采取無形和有形的兩只手有機結合的調控辦法,縮小直至取消“計劃煤”,發揮市場調節機制,建立煤電聯動機制,形成供求平衡和合理的比價關系。

(四)建立利益共享的稅費分配制度

為了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使地方政府支持煤炭企業發展有了穩定的資金來源,中央與地方在礦產資源補償費、探礦權采礦權使用費和價款等領域應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將探礦權、采礦權價款收入大部分留給地方。為了資源省區真正發揮資源優勢,并應建立按照資源儲量征收資源稅的機制,提高征收標準。研究開征生態稅、超額收益稅,權利金等,推動增值稅轉型,在企業所得稅分成方面充分考慮地方利益。

二、建立科學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

(一)生態環境補償機制

資源的開發勢必造成資源所在地的資源枯竭以及生態的失衡,建立利益補償制度是區域經濟合作協調發展的必然。利益補償主體包括資源補償和生態補償兩大方面。利益補償原則是“誰利用誰補償,誰受益(或者誰損害)誰付費”,即損害者付費,受益者補償,保護者受益。利益補償主要方式:一是財政轉移支付,二是由國家或地區對資源輸出地直接投資,實施重大生態建設工程,三是建立資源、生態補償費。因此,國家應加大用于煤炭開采地區生態環境補償的一般性轉移支付和專項財政轉移支付力度,提高當地人均收入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加大土地塌陷、復墾、地下水和水土流失等方面的治理力度,建立礦山地質環境預留保障金,要求煤炭生產企業在生產經營期間,按煤礦占有的地質儲量提取噸煤一定數額預留保障金,專項用于煤礦開采后出現的生態治理和地質災害賠償。參照山西省的做法,開征能源基地可持續發展基金。提高和增加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稅率、稅種,提高資源稅征收標準,規范各種補償費用,使煤炭定價充分體現資源和生態環境成本。

(二)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機制

對于因煤炭開采造成失地的農民,開采企業要在給予補償的基礎上,提高塌陷區失地農民的補償安置標準,使搬遷新村的農民生活條件要略高于未搬遷村莊的生活條件,并能與新農村建設結合起來。在給予土地補償費的基礎上,探索以土地參股、安置失地農民、設立最低生活保障基金等多元化補償辦法。盡快啟動農村養老保險,采取政府補一點、通過提高土地占用補償標準籌一點的辦法,考慮增加“三險一保”,地方政府要給予在居住、就業、基本低保,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基本保障。應當把失地農民轉為城鎮居民,納入城鎮就業體系,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按照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煤炭企業要負責復墾,如不能復墾的土地,應從噸煤中提取一定數額的資金,交給政府,由政府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管理,實現“以土地換社?!?。給失地農民提供就業機會。各級政府應加大對失地農民的扶持安置力度,在政策上給予適當的傾斜,讓失地的青壯年勞力,得到有針對性的培訓,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完善失地農民的補償機制。

(三)產業接替發展機制

西部地區多數煤礦城市產業過于單一,許多煤城面臨資源枯竭,接替產業發展嚴重不足。單純依賴煤礦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城市,產業、產品結構、就業結構、技術結構、所有制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單一。研究建立煤炭產業積累、煤礦衰老期轉產發展資金制度,籌集專項資金用于發展接續或替代產業。對于資源未枯竭的煤炭城市來說,必須在煤炭企業進入穩定生產期、利潤處于高峰的情況下,對每噸煤炭按一定比例提取部分資金,進入成本,作為經濟轉型資金,??顚S?。對于資源未枯竭的煤炭城市來說,必須在煤炭企業進入穩定生產期、利潤處于高峰的情況下,對每噸煤炭按一定比例提取部分資金,進入成本,作為經濟轉型資金,專款專用。

三、相關政策措施建議

(一)加大有關法律的立法和執法力度

抓緊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完善配套法規,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煤炭法規體系。盡快修訂煤炭產業政策,完善辦礦審核制度,嚴格準入標準。制定嚴格的煤炭資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標準,促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推動煤炭產業升級。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密切關注電煤價格動態,加強對電煤價格的監督檢查。尤其要采取得力措施,加強對小煤礦價格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對不執行最高限價、哄抬價格、價格壟斷等價格違法行為,要依照《價格法》、《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等法律法規,進行嚴肅處理,并對典型案件予以公開曝光。

(二)加強規劃指導和實施管理

西部地區煤炭資源及煤電合理開發要依法科學合理劃定煤炭資源國家規劃礦區和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的礦區,嚴格按國家規劃有序開發。國家規劃礦區、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價值礦區的劃定。煤炭開發規劃和資源管理工作要相互銜接,緊密配合。編制煤炭生產開發規劃、礦區總體規劃時,必須征求同級資源主管部門的意見,并作為批準規劃的重要依據。資源主管部門在編制煤炭資源勘查規劃、礦業權設置方案時,必須征求同級規劃主管部門的意見,并作為批準煤炭資源勘查規劃和礦業權設置方案的重要依據。產煤地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落實煤炭行業管理職能部門,并充實和加強煤炭管理力量,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強化煤炭資源和生產開發管理。

西部地區煤炭資源及煤電合理開發要高度重視電網建設,加強和優化電網規劃。保持電源與電網、輸電與配電的協調同步發展。加強區域網架、跨區輸電線路和西電東送輸電通道的建設,繼續推進西電東送、南北互濟,努力實現更大范圍的資源優化配置,促進區域間協調發展。

(三)積極發揮協會等中介機構的作用

應積極發揮行業協會的溝通、協商等中介組織作用,協調好煤炭、電力、運輸等行業之間以及與其他相關行業之間的利益關系,取得各方利益的均衡,爭取社會的理解和支持。煤炭、電力、運輸等行業協會要密切與政府相關業務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打破行業壟斷,推進業務融通,開展調研工作,向政府反饋工程建設行業黨和政府方針、政策的執行情況。反映煤炭、電力、運輸等行業在各個不同發展時期遇到的難點、熱點和焦點問題,代表行業向政府尋求政策支持,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積極參與煤炭、電力、運輸等行業立法,提供法律咨詢,維護廣大會員企業合法權益。

篇2

關鍵詞:煤炭資源;經濟發展;環境污染;地方政府;循環經濟

中圖分類號: F4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Abstract:With a variety of coal resources in the city of hulun buir,this paper using data analyze the city,achieving rapid growth in the development of coal resources.However,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has also brought some serious problems such as desertification.We could’t simply put the problems to the local government,who is also in an embarrassing situation.In view of the problems,I think the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insist on the wa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coal resource;economic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local government;;circular economy

一、地理概況

呼倫貝爾得名于境內的呼倫湖與貝爾湖,地處東經115°31′—126°24′、北緯47°05′—53°20′之間。總面積26.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江蘇、山東兩省之和。

氣候方面,以大興安嶺為界,嶺西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山嶺和嶺東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寒冷漫長,夏季溫暖短促,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日照豐富、雨熱同期。全市有大小河流300多條,湖泊500多個。在草原和森林的過渡地帶,分布著肥沃的黑鈣土①。呼倫貝爾有林地面積1.90億畝,占全市面積的49%,占林地面積的83.7%。全市已探查到各類礦產達40余種,是我國主要煤炭產地之一,褐煤②儲量居全國第一。

二、開發利用

1、加速超越

由以上可以看出,呼倫貝爾的自然條件較為優越,自然資源種類豐富,并且儲量巨大,尤其是在森林資源和煤炭資源方面,可以說經濟發展前景十分樂觀。但是由于呼倫貝爾的工業基礎較為薄弱,勞動力資源相對匱乏,加之種種原因其國內外市場打開相對緩慢,經濟發展一直不慍不火。我們以1998年為例,將呼倫貝爾當年的統計數據與當時的全國水平作一比較。

從表中可以看出,當時呼倫貝爾的各項經濟指標皆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而到了2010年, 呼倫貝爾的人均GDP達到36560元,超過全國人均GDP四分之一有余。

圖中顯表,自2007年以后,呼市人均GDP逐漸超越全國人均GDP。而值得注意的是,自2008年以后,呼倫貝爾原煤開采增長均超過兩位數,特別是2008年,原煤增產30.7%。這華麗的增長背后隱藏著怎樣的懸機,而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又在經濟增長中扮演著什么角色對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又將帶來怎樣的問題,這都是本文在下面將要討論的。

2、黑色的金子

在海拉爾盆地之下,孕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已探明煤炭儲備至少1048.48億噸,是東北三省的1.8倍。其中以褐煤為主,總儲量居全國第一。除了儲量豐富,還有埋藏淺,煤層厚、易開發等特點,其中伊敏煤礦是我國四大露天煤礦之一。

長期以來,受制于國內外市場的限制,呼倫貝爾的煤炭資源并沒有被大規模開發利用。呼倫貝爾主產褐煤,這種煤遇到空氣容易風化,遇水泥化,長時間堆積接觸空氣會氧化燃燒,這些特質決定了褐煤不利于長途運輸。然而近些年來,伴隨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政策,東三省工業迅速發展,對能源需求也迅速增加。尤其是遼寧省,大項目一個接一個,這使得遼寧省對工業資源煤和電的需求巨大。面對需求旺盛的東北市場,不僅呼倫貝爾的原煤產量迅速攀升,而且促進了呼倫貝爾煤轉電、煤化工等產業的發展。與內蒙古西部區不同的是,呼倫貝爾的水資源也較為豐富,這為煤轉電和煤化工提供了重要的基礎。如今,煤炭與化工已成為呼倫貝爾的支柱產業,二者占去2009年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以陳巴爾虎旗為例,2009年財政收入達到6.5億元,同比增長92.5%,是呼倫貝爾市增速排名第一的旗縣。早在10年前這里的財政收入大部分來自農牧業,而現在有三分之二來自煤礦和化工企業。

三、陰影

但是,大規模的煤炭開采使原本就脆弱的生態環境遭到更多的破壞。呼倫貝爾最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為荒漠化④。干旱的氣候促使呼倫貝爾形成了草原沙地的景觀,然而人類不合理的活動卻總是打破了大自然的平衡。自19世紀中葉以來,清政府實行“移民實邊”、“開放蒙禁”等政策,促使當地人口激增,尤其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人口壓力已經變得十分明顯,再加上管理失誤,本地區荒漠化趨于嚴重。主要人為因素表現為過度樵采,過度放牧和過度開墾。我們在從海拉爾去跟河的路上,看見大量牛群、羊群和馬群擁擠在狹窄的一方土地上。這些原本就已經十分脆弱的草場,承擔了如此數量之多的牲畜?!耙荒觊_草場,二年打點糧,三年五年變沙梁”是當地荒漠化的真實寫照。近些年來煤炭的大規模開采,無疑給當地荒漠化雪上加霜。

煤炭在開采、運輸和利用過程中可能對環境造成的不良影響⑤

當我看見呼倫湖時,讓我驚訝的不是美麗的自然風光,而是湖水的迅速減退。據導游介紹,長期以來呼倫湖水位面積維持在2339平方公里,但現在已經不到1800公里了,湖區周邊沙化嚴重,湖里的魚類也在逐年減少。我們在岸邊散步,發現大片大片的土地已經出來,當地人告訴我們這一切是由于附近的煤化工企業大量抽水和污水排放所致。無獨在偶,我們在海拉爾的導游也一路上向我們抱怨煤炭的開采污染和破壞了當地的水土資源。

“我們要留給子孫一個怎樣的草原?”上述人士稱。

篇3

一、從被動接受到主動思考

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居于主導地位,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初中學生對上歷史課以及歷史知識的學習持一種枯燥、乏味的心態,課堂上學生能夠及時獲取反饋信息前提在于教師在課堂上的組織以及適時適度的引導,多媒體手段就在教師組織和引導的過程中起到了輔助的作用。創設一些情景引導學生思考和分析,使學生在課堂上真正的成為知識的接受者和思維者。如在講授中國近代史《》一課時,講到“林則徐”一目時,學生由于沒有深入了解世界歷史的知識,很多同學會認為的爆發是由于林則徐引起的,面對這樣的質疑,在組織本課時,播放電影《林則徐》中的幾個鏡頭:官兵吸食鴉片,戰斗力削弱;政府白銀外流,出現銀荒;人們吸食鴉片,造成家破人亡。利用媒體展示文字、圖片,認識到鴉片給中國人民身體上和物質上帶來的巨大危害,同時可以引入文字,英國在1840年已經完成了工業革命,號稱世界工廠,發動的根本原因是英國為了開辟中國這個地大物博的市場,而并非林則徐的,體現的是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和決心,而林則徐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二、從簡單接受、觀賞到主動參與、操作

筆者在歷史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其在課堂上的能動性最大化來培養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中國現代史《改革開放》一課時,筆者采用了多媒體網絡教室的教學形式,通過多媒體網絡把師生、生生相互連接起來,便于師生、生生之間的討論交流,過程中老師是一個課堂的協調者,把大把的時間交給學生來探討,在多媒體課件中采用視頻的形式回放歷史片段,讓學生深入了解改革開始三十多年來的變化,同時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查閱除了課本之外近年來的情況,讓學生動手、動腦,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也激發了學生求知的熱情,大多數同學查閱效果很好,不僅對于歷史學科知識的掌握程度提高,對于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也是一個考驗和提高。在學習檢測環節,學生可以自習點擊屏幕上的題目進行作答,在完成本節課主體知識的學習之后還給學生設置了一個質疑的過程,“留言板”的交流功能就在于此,學生可以聯機提問和老師進行溝通、交流,這對于更多學生能通過計算機網絡參與進來,對所學知識進行記憶和質疑有巨大的幫助。每個學生都可根據自己的情況確定自己的學習活動。

事實證明,在發揮學生主體能動性、自主性和創造性的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資源,應從授課類型和教材內容實際出發,設計的問題和思考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真正的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松弛有度的充分享受多媒體資源帶來的益處,老師的教自然的轉化為學生的學。

三、輔助資源高效、簡潔

傳統教學手段有其需要克服的缺點,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本人發現多媒體自身突出的優點在教學操作過程中和傳統教學相結合,就會發揮事半功倍的效果,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表達其他教學手段難或者無法表達的教學內容,本人認為使用多媒體教學有以下幾方面優點。

(一)有利于推行新的教學模式

新課程理念倡導新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去利用網絡去交流,合作探究,從而掌握新知,提高能力。

(二)有利于發展學生能力,拓展知識面

學生在自主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更多的會接觸到課本中或課堂上沒能看到或者提及的知識,這種方法解決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同時對原始資料、文字分析、閱讀,能幫助學生思維提升和能力的拓展。

(三)有利于課堂成為學生掌握知識的陣地

學生在媒體手段運用的過程中,在課堂上占據主體和中心地位,是課堂的主體和主宰,教師成為課堂的一個引領和組織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能夠駕馭組織課堂的基礎上,更要擁有先進的理念、跨學科知識,便于在課堂上來正確引導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有利于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

多媒體的各種信息手段可以同時調動學生視、聽、說等多種感官,形成合理的教學過程體系,在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科興趣的基礎上使他們對歷史學習充滿求知欲,更好地吸收新的歷史知識。

(五)有利于課堂教學過程的優化

教師在備課時精心選材,合理剪裁設計,科學穿插,以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同時在課堂流程設計上進行周密的邏輯思考,這樣學生可以多渠道地和計算機交流、溝通,并通過它的運行,實現教學內容與教學進程的主動選擇和控制。

篇4

一、國有煤炭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作用和意義

人力資源是現代企業管理的中心和企業發展的寶貴財富,從本質上來講,人力資源是企業競爭的核心。人力資源直接決定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影響到企業各項經營戰略的實施。而通過人力資源管理與創新,則是充分吸引和保留企業發展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將人才積極性與主動性激發調動起來,更好的服務于企業發展。煤炭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較大的能源地位,雖然近些年來我國開始大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但是短期內依然無法取代煤炭地位。我國大部分國有煤炭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存在著較大問題,需要結合時展要求,創新思想理念,對人力資源管理積極完善,促進煤炭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二、國有煤炭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對策

1.結合實際情況,對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科學制定

現階段社會競爭日趨激烈,加速了人力資源轉移,企業除了要對短期人力資源發展規劃科學制定之外,還需要結合企業確定的戰略目標,對中長期發展規劃科學制定。對于國有煤炭企業的人力資源部門來講,需要對人力資源規劃周密科學的制定,合理預測企業未來的勞動力需求、內外部勞動力供給情況,除了要將企業發展需求納入考慮范圍外,還需要充分重視員工發展,有機統一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和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

2.科學選用與配置人力資源

結合煤炭企業實際情況,對人才招聘、引進制度有機完善,構建科學的競爭機制,將人才安排于合適崗位中,充分發揮每一個人才的潛能?,F階段,部分企業依然由上級行政部門任命管理人員,雖然企業內部已經實施競爭上崗、人才招聘模式,但是往往流于形式,無法深入貫徹實施。針對這種情況,企業需要對人才招聘方面的制度體系有機完善,嚴格依據相應的規章制度要求來合理選拔人才,通過綜合競爭考核,對經營管理人員擇優選取,合理配置人才資源。企業要對人才的選拔任用標準有機明確;以煤炭企業管理崗位為例,具有較強的專業性,管理人才除了對黨和國家的各項方針政策充分了解之外,煤炭開采、經營核算、工程技術等方面的知識也需要掌握,同時具備較高的業務能力,能夠科學組織各項工作的開展。因此,需要充分考慮這些條件要求,來對國有煤炭企業的人才選拔標準有機制定,且將其貫徹落實下去,方可以獲得需求的人才資源。

3.對人才激勵機制科學構建

篇5

關鍵詞:課程資源、探究、認知、效率 

                   

物理教學離不開現實的物理情境,但是學生的直接經驗、學校實驗室的條件都是有限的,造成教與學的矛盾,傳統教學模式與新的教育理念之間的悖逆。實踐證明,多媒體課程資源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載體以其固有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充分開發和利用多媒體課程資源,是一條化解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徑。

一、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激發探究意識。

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邊活動,在活動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要想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必須集中學生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地探索,這就要求在課堂有能吸引學生的教學環境和氛圍。而多媒體作為一種特殊的教學手段,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隱含豐富的興趣因素,可以直觀形象展現觀察的事物或現象,打破了教師只靠一張嘴、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簡單的講授模式,易于引起學生注意,給學生以最直接的感觀,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樂于參與教學活動的熱情。例如:在講物理“引言”課時,放映錄像帶,向學生展示一幅幅生動、神秘的畫面:浩渺的宇宙、運行的星球、騰空的火箭、雷電交織的夜空、透過森林的陽光、鬧市擁擠的人群……這樣一定會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全神貫注觀看錄像,將自己常沉浸在物理情境之中,認識到物理與大自然和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起強烈的探索欲望。

二、有利于提供感性材料,加速認知進程。

物理是一門自然科學,有許多摸不著、看不到的現象,學生對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現象缺少豐富的感性認識,很難理解和掌握,更談不上什么創新。而物理教學中大量的內容又是實驗無法直接向學生提供的。例如:天體運動、大型船閘、航天發射、磁場、電流方向等,這些學生都難以見到的、有重要物理意義的教學內容??衫秒娨曚浵窕蚨嗝襟w課件,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把所講的對象化小為大、化遠為近、化虛為實、化靜為動、化快為慢、化繁為簡,從而把看不見、看不清的東西通過多媒體變成看得見、看得清,抽象的東西變成具體的,遙遠的東西變成眼前的,使事物的形、聲、色直接付諸于學生感官,從而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和創新活動提供了大量感性材料和時空環境,學生見其形、聞其聲、觀其色,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領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加深認識,形成映像,深刻地理解抽象和復雜的教學內容。

三、有利于活躍學生思維,培養探究能力。

新課程標準的目標是:要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能獨立思考,具有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多媒體對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等都是很有幫助的。學生認識事物,往往是從籠統模糊的印象向確切清晰的感知過渡。在這種過渡中,學生要通過認真細致的觀察和積極的思維,對事物進行去粗到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加以分析和綜合,抽象和概括,可以幫助學生具體形象中把握事物本質,了解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系,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例如:在講述滑輪時,要探究的問題之一是:外力提起繩端的距離與物體升高距離的關系。由于刻度尺刻度太小,不僅后排的同學看不見,就連前排的同學也難以觀察到演示實驗中這一重要關系。如果用投影儀將實驗裝置投影出來,增大可見度,通過學生細致的觀察,處理獲得相應的數據,就能分析、概括出這一規律,很好地解決了教學的難點,既訓練了學生觀察的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篇6

【摘要】美術是一門技術課、實踐課,更是一門文化課,所以它的資源優勢極其廣泛,不僅指美術教材,還應包括學校、社會等一切可審美的環境,即一切有助于美術教學實施的客觀存在的事或物。因此,要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的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充分挖掘生活資源,優化美術課堂教學。

關鍵詞 生活資源;美術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1-0568(2014)24-0079-02

《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指出:應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系在一起,強調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教學內容的選擇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社會,加強趣味性、應用性,強調知識與技能在幫助學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才能使他們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增強對大自然和人類生活的熱愛及責任感,發展創造美的愿望與能力。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走進生活,通過對生活的觀察、實踐、感受、發散思維創作出具有個性和深度的作品。那么,在實踐中,教師應如何挖掘生活中的資源來優化課堂教學呢?

一、挖掘生活資源的途徑

1.從教材中挖掘。教師的第一手課程資源就是教科書,要創造性地使用教科書,避免“教”教科書?!度罩屏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強調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聯系,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美術課程分目標從“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和“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設定,各領域都強調了美術課程與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筆者收集了浙教版1~9冊與學生生活有密切關聯的教學內容,注重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的聯系,使學生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

2.從學生的生活中挖掘。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主張“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學生每天生活的環境就是最好的教育資源,但各地的生活習慣、物質條件,教育、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水平、自然狀況等方面差距較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當地特色,用好學生身邊的生活資源,讓他們走出小課堂,接觸大自然,接觸社會,使課內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在課外得到有效地鞏固和應用。由此,學生才能真正體會美術與傳統文化、日常生活的關系,認識到只有真正學好美術,才能靈活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有助于學生體會美術的價值與意義。

(1)挖掘社會生活中的美術資源。

第一,自然景物:與大自然交朋友,帶學生到教室外“找風”、“聽雨”、“賞花”、“看日出”……在春分喚醒百花時,讓學生看、聞、想并引導描述。如上《處處有鮮花》這一課時,筆者就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校園里去欣賞每一種花,觀察各種花的行、色、結構,盡情地觀賞,大膽地描繪,學生個個都學得興趣盎然。

第二,對城市建筑的調查:我們生活的城市有很多學生熟悉的建筑藝術,如紫陽古街、臨海的江南長城、崇和門、社區建筑、校園的教學樓等。在教學《民間木雕》這課時,筆者就讓學生在課外去了解、記錄臨海紫陽古街的木雕以及木雕的種類和功能,這樣,學生就學得輕松又有意義。此外,還可通過采訪、拍攝、記錄等形式對城市建筑進行調查,讓學生在課外去了解記錄城市建筑的歷史、風格及它們的功能。

第三,當地的歷史文化遺產:新課標注重美術課程與學生生活經驗的緊密關聯,而地方文化資源最大的優勢就是它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臨海是歷史文化名城,有許多的歷史文化遺產,如巾山群塔、珠算博物館、民間剪紙、民間雕刻(木雕、石雕、磚雕)等。珍視優秀的民族、民間美術與文化遺產,增強民族自豪感,養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態度。

第四,積極創建特色社團活動: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我們創建了藝術編織社團、蛋殼裝飾畫社團、彩紙拼貼畫社團、線描裝飾畫社團、趣味剪紙等社團。挖掘利用生活中的材料,如植物的花、葉、種子、石頭、沙子、布條、稻草、舊掛歷,廢紙盒、廢塑料袋、廢光盤、線繩等材料。

第五,民俗文化:新課改“給予老師更大的教學空間”強調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中國傳統節慶源遠流長,絢麗多姿,留存著人類獨特的文化記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當地的特色,組織表現家鄉節日、風俗習慣的美術創作活動,積極開發本地的課程資源,實踐證明,鄉土教材貼近學生的生活,也充分展現了獨特的生活文化、地理環境與民情,有親切感。

(2)挖掘校園生活中的美術資源:包括校園環境與校園文化活動。學校里每年開展的文化活動也不少,如秋季運動會,可嘗試運動會展板設計,教大家如何畫運動員人物速寫等內容。

(3)挖掘家庭生活中的美術資源: 家是孩子們溫馨的港灣,一天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家里度過的。對此,教師可挖掘家庭生活中的房間布置,也可結合節日“三八”婦女節,教學生們折彩紙花獻給媽媽,母親節和父親節讓大家畫一畫“媽媽(爸爸)您辛苦了”,到了端午節則可以教大家畫龍舟。

二、把挖掘的生活資源融入美術課堂

1.創設課堂生活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度罩屏x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強調將美術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系起來。因此,教師可在課堂上創設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從學生角度出發,去發現和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找到合適的切入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學《風兒吹過》一課時,筆者是這樣導入的:同學們,你們見過風嗎,你是怎樣看到的?有的說臺風把房屋吹倒(透過物體看到的);有的說風吹來涼涼的(身體感覺到的);有的說寒風呼呼地吹(通過耳朵聽到的)……在學生講的同時,教師利用課件播放圖片,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風,并引出課題——《風兒吹過》。這樣,學生們就更親近大自然,主動觀察、探索風起時自然現象的變化,從而在活動中享受樂趣,豐富體驗,盡情勾勒“生活畫面”,課堂教學也就達到了最優化。

2.用“活”教材,使之更加豐滿。作為視覺藝術教育的美術課,其創造能力的培養,不但需到生活中去捕捉題材內容,而更本質的是需要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感受,去真實描繪和創造生活,讓生活資源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例如,在《壺的聚會》一課的教學中:要求學生先欣賞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接觸過的各式各樣的壺,了解壺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然后描述其形狀、紋樣的特征。接著讓學生大膽嘗試設計、制作自己喜歡的壺,或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樣式進行仿造。創作中,學生對壺賦予了特別的情趣和“美”,有“卡通式”、“仿古式”等壺具。通過小組合作,同桌為單位組合成一個個“壺的家庭”,并將自己“家庭”設計的茶具擺在桌子上,并另塑了茶杯和一些小水果、點心等。就這樣,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很好地把握了壺的特征,并完美地表現了自身的創造力。

3.活用各媒材,開拓表現法。“生活是藝術創造的源泉”,大自然賦予了人類一切,人們從自然界中得到很多啟示。現實生活中有許多與美術相關的材料、題材,如葉、種子、石頭、沙子、布條、稻草、舊掛歷、廢紙盒、廢塑料袋、廢光盤、紙餐具(紙杯、紙盤、紙碗、吸管等)、線繩等材料,這些材料實惠又隨處可見,而且在材質上軟硬搭配容易組合,在制作技法上簡單易學:如通過拼擺、粘貼、剪畫、穿插等基本技法,讓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懂得“變廢為寶”的道理,拒絕不必要的浪費,為建設節約型社會付出自己的實際行動。

又如,在藝術編織社團活動中,筆者自編一課《漂亮的花籃》,讓學生收集了生活中比較大的舊掛歷,裁成長60厘米,寬1.5厘米的紙條進行手工編織,用了3課時完成了一只花籃的制作,自始至終學生全程參與、探索,最后完成了成品。在這一過程中,不但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還開發了他們的探索精神。

三、實踐應用于生活,提升資源的生成性

美術來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兒童要通過感覺、知覺的發展去認識周圍的世界,用自己喜歡的表現方式去描繪眼里看到的客觀物像,感受生活的絢麗多姿。美術廣泛的社會性決定了美術在生活中的應用,美術教學應當充分施展自己獨特的優勢,提升資源的生成性。

1.建設校園文化環境。利用學校的每一面墻、每一塊地創造出濃郁的藝術環境,形成立體的藝術感染教育氛圍,并始終堅持“展示學生風采“的宗旨,大量展示學生創作的書畫作品。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在圍繞人文主題的審美教育的學習中,既輕松、快樂地掌握了美術基本知識與技能,形成了美術體驗和能力,又進一步融洽了師生間的關系。

2.延伸愛家,愛生活教育。延伸課堂教學內容,進一步內化課堂教學,生活中處處都有美,關鍵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和表現美的手。如在教學《房間一角》這課時,房間的一角是再普通不過了,但在畫家眼睛里和畫筆下卻是那么美麗,因為他們用心去感受,用熱愛生活的心去表現他們自己的生活。教材意圖在講究名家名作的欣賞、熏陶、學習的同時,有意引導學生對自己的房間進行有目的地觀察,重視學生個體的主觀感受與體驗性學習,借房間一角的繪畫題材,激發學生熱愛自己身邊的美好事物,熱愛生活。課堂結束后,筆者要求學生結合本課的學習內容,回家布置自己的房間,鼓勵學生在生活中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發現美,勇于去表現美。

3.拓展、延伸環境保護教育。在《水資源》這一課,筆者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通過對家鄉水資源現狀進行調查,結合世界水日(3月22日)、中國水周(3 月28日),組織學生進行一次以節水、愛水、保護水資源為主題的宣傳活動,使學生感受藝術魅力之所在,領會到藝術創作源于生活,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而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

總之,美術“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師要充分挖掘現實生活中與美術相關的材料、題材,讓學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美化生活,創作出有深度又有個性的作品,要利用好生活資源,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衛和.小學美術新課程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張緒培.小學美術教學案例專題研究[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

[3]中國美術家協會少兒美術藝委會與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少兒美術[J].天津:天津美術出版社,2010,(6).

篇7

論文摘要:文章針對作者所在企業現狀,提出人力資源管理要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建立現代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闡述了信息技術對人力資源管理的影響和目的,該礦在企業今后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中要不斷完善,提升管理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力。

一、企業基本情況

龍東煤礦隸屬于中煤集團大屯煤電公司,1981年4月開始動工興建,1987年11月20日建成投產,是一座設計能力年產90萬噸的中型礦井,可采地質儲量5600萬噸,服務年限51.7年。龍東煤礦位于江蘇省沛縣境內。投產二十年來,取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投產第二年即實現質量標準化特級礦井,第三年就實現生產目標,并建成煤炭工業二級企業,先后獲得現代化礦井、現場管理最佳企業、高產高效礦井、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號。

二、企業傳統人事管理向人力資源管理的轉變

傳統的勞動人事管理以“工作”為核心抑制了人的能動性,不利于工作質量的改進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它往往注重事務性操作,不利于開發人員潛在能力。人力資源管理,就是必須充分認識到人力資源具有能動性和可激勵性。人才是一種資源,它不僅本身具有價值,而且能夠創造使用價值。人力資源開發及管理就是要以“人”為中心,尋求“人”與“工作”相互適應的契合點,將“人”的發展有機地聯系起來。管理領域這種人性回歸思想,是現代化人事管理最突出的標志之一。那么,如何將傳統的勞動人事管理轉到人力資源開發上來呢?

一要切實做好人力資源規劃;二要進行深入、細致的工作系統研究;三要做好人員系統研究。

三、信息技術與現代人力資源管理

(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的概念在中國的發展,是因外資企業的大量涌入而開始的。應該說,由于企業管理者觀念上的差異,加上國內人力資源管理學科的不健全,導致經過專業培訓的人力資源管理人員的大量匱乏,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而企業間的競爭尤其是直接的人才競爭,必然導致人力資源地位的提升。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人才爭奪的核心地帶,企業對于人力資源的重視程度也快速提高,資金投入比例加大,但卻往往缺少切實可行的操作辦法。幫助企業在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水平上實現跨越式提升,使得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成為了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而信息技術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將有助于企業定義與優化人力資源管理的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務質量,并提供基于信息的決策支持。

(二)信息技術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

我們可以把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分為四個層次:人力資源戰略(戰略性工作)、規章制度與業務流程(基礎性工作)、基于標準化業務流程的操作(例行性工作)以及戰略人力資源管理(開拓性工作)。

1.戰略性工作要求人力資源管理者能站在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主動分析、診斷人力資源現狀,為企業決策者準確、及時地提供各種有價值的信息,支持企業戰略目標的形成,并為目標的實現制定具體的人力資源行動計劃。人力資源戰略是企業人力資源部門一切工作的指導方針。

2.基礎性工作主要指要建立起企業人力資源運作的基礎設施平臺,這個平臺首先要包括一套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規章制度,這是人力資源部門一切管理活動的企業內部法律依據。但如果沒有標準化的操作流程做支撐,管理的規章制度在具體操作上或多或少會存在因人而異的混亂現象。對人力資源管理者而言,如果解決不了操作層面的問題,人力資源管理就會陷于紙上談兵。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人力資源操作流程,是人力資源管理邁向實務的重要保障。

3.例行性工作是在規章制度與標準操作流程這一基礎設施平臺之上進行操作的,主要包括人力資源計劃、員工招聘、檔案、合同、考勤、考核、培訓、薪資、福利、離職等管理內容。應該說,例行性工作的一個特點,就是其中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于經驗的重復勞動,瑣碎煩雜,缺乏創造性,占用了HR管理人員大量的時間,但又是人力資源管理中不可回避的基本事務。由于這部分工作幾乎無法從本質上對企業的核心價值產生影響,將它們外包給社會上的專業服務公司或顧問人員已經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可以:(1)提高工作效率;(2)優化業務流程;(3)改善服務質量;(4)提供基于信息的決策支持。一套好的HRMS解決方案應是對人力資源管理的所有領域提供最佳支持的系統,為人力資源管理提供高效的決策支持。作為HRMS系統功能擴展而提供的經理自助服務與員工自助服務功能,將使得企業所有人員都可以從人力資源管理系統中受益。

(三)企業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模式的發展

建立合理的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模式,有效地利用龍東煤礦現有的人力資源,這不僅有利于迅速提高龍東煤礦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而且對整個大屯人力資源的發展也將產生深遠影響。要使龍東煤礦搞好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在上述建設基礎上還應注重以下幾點:

1.真正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強化以尊重人的價值、需求和尊嚴為核心的人本管理。聯想集團的管理理念是:“辦公司就是辦人”。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要把對人能力的培養和積極性的發揮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關心人、尊重人、滿足人的合理需求,以調動人的積極性。只有企業真正樹立了“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才能正確地搞好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將人力資源變為人力資本,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效益。

2.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工作生活質量,留住人才。如何利用人的現實能力并充分開發人的潛在能力呢?馬斯洛的需求理論認為,人有五種基本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的需求。需求本身就是激發動機的原始驅動力,一個人如果沒有了需求,也就沒有了動力和活力。反之,一個人只要有需求,就表示存在激勵因素。管理人員如能充分了解職員的需求,便不愁找不到激勵員工的途徑。由于每一層次的需求包含眾多的需求內容,具有相當豐富的激勵作用,因而,可供管理人員設置目標、激發動機、引導行為。而且低層次的需求滿足后,又有上一層次需求的繼續激勵,因而人的行為始終充滿著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千變萬化的激勵方式。這就要求管理人員將滿足員工需求所設置的目標與組織的目標密切結合起來,不僅要掌握充滿活力的需要理論,還要特別注意到激勵員工的管理策略。大屯煤電公司龍東煤礦作為國有大型煤礦,應很好地研究本企業的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模式,從戰略的角度出發,系統地把企業的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同企業的戰略目標聯系起來,使企業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的軌道上來,不斷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蕭鳴政.人力資源管理[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2001.

[2]吳齊林.企業信息系統管理[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3]相麗玲.信息管理學[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3.

篇8

論文摘 要: 隨著中學美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培養學生對本土藝術的熱愛,傳承地方文化等教育目的的實際要求,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如何有效地開發利用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是我們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本文從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出發,分析開發利用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基本策略。

隨著中學美術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以及培養學生對本土藝術的熱愛,傳承地方文化等教育目的的實際要求,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睹佬g課程標準(修訂稿)》明確指出:各地美術教研機構、研究人員和教師應高度重視做好課程資源開發工作,有組織地在當地進行調查、了解,分類整理,充分加以利用,體現當地美術教育的特色。蘇州地區的地方美術資源優厚而獨特,我們不但有著豐富的自然環境資源,還有著2500多年歷史的吳文化資源。如何有效地加以開發利用,形成具有蘇州地方特色的美術課程,是我們面臨的一項艱巨任務。本文從當前美術教學的實際出發,分析開發利用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基本策略。

一、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界定與分類

首先,這里的“課程資源”是指狹義的課程資源,即“教學內容的直接來源”。“地方美術”一般被理解為“在地方產生和延續的具有本地藝術特色風格的美術創造和歷史遺存”。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就是指具有蘇州本地美術特征的教學內容的來源。其特點是:種類豐富、內容龐雜、特色鮮明、積淀深厚。針對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特點,本文進行了梳理分類,以更好地服務于美術教學??偟膩碚f,可以將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劃分為以下四類。

1.具有蘇州本地美術傳統的經典性資源。

傳統的蘇州美術資源豐富、歷史悠久,有一批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優秀美術遺存,堪稱經典,包括在美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吳門畫派,聞名世界的蘇州園林,“四大名繡”中的蘇繡,被譽為“南桃北柳”之“南桃”的桃花塢木刻年畫,等等。這些優秀的美術資源作為美術學習的經典,時常出現在各級各類美術教材當中,使當地的學生了解并熟悉她們。

2.具有蘇州地域特色的自然與社會資源。

蘇州地處江南,自然地理環境優越、物產豐富,是著名的“魚米之鄉”,也是著名的“水上都市”。蘇州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市布局,呈現出“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獨特風貌。其自然優美的水鄉風光、風格古樸的民居和古建筑遺跡,無不閃耀著獨特的藝術光芒??梢哉f,蘇州就是一座巨大的藝術寶庫,我們要引導學生挖掘身邊的藝術寶藏,在美術課程中體現蘇州的地域之美。

3.具有吳文化特色的民俗與民間資源。

在底蘊深厚的吳文化滋養下,蘇州民俗與民間藝術大量涌現。尤其在民間手工技藝方面,以精、細、秀、雅而蜚聲中外:絲綢、刺繡精美絕倫,木石雕刻技藝精湛,蘇燈蘇扇華美精巧。還有剪紙(窗花、禮花、刺繡花樣)、編織(草編、竹編、棕編、麥稈編)、食品(面花造型、糕點模、糖果造型)等,多姿多彩的吳地美術,涵蓋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美術教學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此外,在美術教學中,民間美術作為民間(民俗)文化活動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美術技藝,了解本地民間文化和傳統習俗的重要方式?!睹佬g課程標準》認為,通過美術學習,引導學生參與地方文化傳承和交流活動,是美術課程的核心價值之一。我們要讓學生通過學習蘇州民間美術,傳承和弘揚優秀的吳文化,這是美術教師的一項重要職責。

4.具有時代特征的人文與網絡資源。

蘇州是一座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又充滿創新與活力的現代化文明城市。古韻今風和諧交融。因此催生出了新的文化和藝術式樣。近幾年,“蘇州印象”專題海報文化展、“情調蘇州”全國創意設計與攝影大賽等文化藝術活動影響越來越大。在互聯網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以網站、郵件、博客、論壇等形式,相互傳遞地方美術信息,交流與合作,擴展了蘇州地方美術的人文資源。這些資源因其新穎有趣而受到老師和學生的喜愛,在信息技術與網絡教學的推動下,逐漸形成一種新的教學形式。

二、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策略

根據蘇州地方美術課程資源的不同種類與特征,美術教師可靈活選擇不同的開發策略,以多種美術學習活動方式加以利用。

1.以蘇州經典美術資源為主體,組織“欣賞與評述”。

經典的蘇州地方美術資源是美術學習的主體資源,它們經常出現在美術教材“欣賞與評述”的學習領域中。在日常美術欣賞教學中,美術教師應盡可能多地安排和擴展地方美術那些具有經典性和優秀傳統的學習內容。

例如,在欣賞“中國園林藝術”時,蘇州園林就是重點。我們特別安排了兩節課,專題欣賞“蘇州園林”。利用平時拍攝的園林照片,引導學生有目的地尋找園林中的假山、花窗、門洞等雅致的小景,體驗蘇州園林的精致典雅之美;欣賞文藝紀錄片《蘇園六記》片段,品味園林中蘊涵的文人情懷、隱逸文化。學生用圖文形式評述園林藝術,不少同學在欣賞與分析作品時,附上了收集的圖片,用PPT展示自己拍攝的園林美景照片,生動表述了對蘇州園林的熱愛和贊美。

此外,我們應盡量以最直接的方式讓學生接觸地方美術的精品。我校組織參觀蘇州博物館,那里藏著不少蘇州本土藝術的精品、極品。學生瀏覽“明四家”的墨寶,欣賞經典的明式家具、瓷器、古玩,參觀清代畫家徐揚的《姑蘇繁華圖》……參觀結束后,學生寫了不少“觀后感”來表達他們對地方美術精品的認知和理解。

通過對地方美術經典的學習,學生掌握了那些對他們來說不可或缺的蘇州地方美術的常識,對蘇州地方美術的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增強了對本土藝術的熱愛之情。

2.以蘇州地方自然資源為素材,進行“造型與表現”。

在蘇州的地方資源中,自然資源及基于自然的人造景觀(建筑、遺跡等),是最直觀,也是最貼近學生的美術素材。對于蘇州的孩子來說,這里的蘆蕩荷塘、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等景物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常常因為熟視無睹,未能發現其中蘊涵的地域之美。美術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身邊常見的美術素材,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發現蘇州、表現蘇州”。

比如,組織學生去最具蘇州水鄉特色的平江路采風,對校園內的控保古建筑——王鏊故居進行調查和寫生,利用集體春游和秋游的時間拍攝地方美景,等等。在這些活動中,同學們輕松愉快地學習,認認真真地創作,對蘇州的水鄉之美、建筑之美有了更深的體驗,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我們還開展了手工制作和景觀仿造的活動。學生利用瓦楞紙等廢舊材料,手工制作蘇式民居,仿造古建筑。有同學建造出了粉墻黛瓦的“江南人家”和“水鄉風光”,還有的同學建造出了小橋流水、亭臺樓閣的園林景觀……學生通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學會了表現蘇州的地域之美。

3.以蘇州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為依托,參與“設計與應用”。

蘇州的吳文化是民間美術的依托和生存土壤。在傳統民間文化日漸式微的今天,蘇州的民間藝人迫切希望能把自己掌握的美術技藝傳授給下一代。蘇州桃花塢木刻年畫社的老藝人王祖德先生,就希望美術教師能為桃花塢木刻年畫的發展做些事。

為更好地傳承和發揚蘇州民間藝術,我校開展了“民間美術進課堂”系列活動。聘請知名民間藝人傳授棕編、剪紙、面塑等民間手工藝。民間棕編藝人徐榮興老師教會了學生利用粽子葉編織各種小動物;章維偉老師的剪紙手藝讓學生們欽佩不已;葉長林老師的面塑栩栩如生,富有江南特色……學生們受到了文化與藝術的極大感染,興致很高,設計出的作品充滿了蘇州地方的審美情趣。

我們還組織學生參觀桃花塢木刻年畫社,近距離欣賞年畫作品。學生在活動中認識了桃花塢木刻年畫不僅具有裝飾效果濃郁、構圖豐富及造型夸張等藝術特點,更有著深刻的寓意和內涵,了解和體驗了桃花塢木刻年畫的設計過程、制作方法,學習創作技巧。這些洋溢著濃厚鄉土氣息的作品,生動翔實地展現了蘇州地方美術精細、典雅的風格,學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和熏陶。這次活動之后,在“藏書票設計”活動中,學生仿照桃花塢木刻年畫的制作步驟,創造了許多木刻版畫作品,獲益良多。

我們對蘇州民間文化藝術資源的開發利用,發揮了民間美術的趣味性和應用性,使學生始終保持學習的濃厚興趣和創造欲望,學生設計和創造的美術作品“蘇味”很濃,也為蘇州民間美術的傳承和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4.以蘇州民俗文化活動資源為契機,開展“綜合與探索”。

蘇州的民俗活動豐富多彩,各種民俗節日、廟會及社區文化活動等,是開展地方美術學習的契機,也是學生參與地方文化傳承和交流的重要途徑。

端午節是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是現代美術學習的主題之一。2009年,“蘇州端午習俗”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我借此機會,向同學們介紹蘇州端午習俗,帶領學生開展端午彩粽制作和龍舟設計活動,用彩粽裝點教室,營造節日氣氛,組織學生觀看蘇州胥門的劃龍舟比賽,開展龍舟造型設計評比,讓學生參與到民俗活動中來。通過這次綜合性的活動,學生了解了蘇州端午習俗的特色,加深了對民俗節日的喜愛。

此外,我們結合平江社區的文化活動,策劃了一次美術制作與展示活動。“蘇州·橋”是社區開展的“吳風古韻伴我成長”系列活動的主題之一。從中小學生的視角,目光聚焦水鄉蘇州的橋,開展賞橋、做橋及展示的交流活動。在我們的引導下,學生考察了蘇州橋的特點:多而密、小而精、古而秀;收集橋的相關資料,又運用各種不同材料,手工制作了各式各樣的“小橋”。這些“小橋”是學生創造的,很多作品風格古樸,設計獨特,有鮮明的蘇州特色。完成制作后,同學們看到自己的作品陳列在社區展示,都非常開心,收獲不少。此外,元宵節制作蘇燈的傳統活動,也成為學生了解蘇州民俗文化的“窗口”。

5.以電腦網絡資源為媒介,探索地方美術教學新形式。

以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為特征的信息時代,一方面,地方美術資源逐漸信息化、網絡化,另一方面,美術與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整合,成為一種新興的教學形式。利用新的教學形式,開發電腦網絡資源,為地方美術課程教學開辟了新領域。

網絡《姑蘇行》一課,是美術教師和信息技術教師合作,共同完成的一節網頁設計制作和地方美術(人文)展示活動。學生通過電腦美術創作資源庫和互聯網收集蘇州地方美術的相關資料,進行網頁設計,教師指導學生美化網頁、完善設計。教師扮演來蘇州游玩的“游客”,每組學生都作為“導游”,將本組制作的網頁通過網絡廣播介紹給“游客”,有的展示蘇州園林,有的介紹姑蘇美食,有的推介水鄉風情……在虛擬情境中,師生共同完成了網絡“姑蘇行”。課后,師生通過郵件收發美術作品,利用博客發表美術評論,開展網絡評價,等等。

這些基于網絡的美術教學活動,通過教學互動的過程,促成了美術教學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展示和評價,具有強烈人文性的活動特征,昭示著地方美術教學資源的開發利用正由技術層面向美術文化層面轉化。

總之,發掘蘇州的地方美術課程資源,掌握地方美術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本地美術教師充分利用地方美術資源,促進學生美術學習方式的轉變,積極有效地推進美術課程改革。對于合理地改進美術課程結構,以及培養學生熱愛本土藝術,弘揚優秀民族和民間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國家教育部制訂.美術課程標準(修訂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篇9

關鍵詞:煤炭資源型城市;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

我國煤炭資源型城市,主要以單一的煤炭產業鏈而發展起來的,這些城市的發展都與煤炭產業緊密相關。煤炭資源型城市沒有依據煤炭產業與城市發展之間存在的差異,很可能對城市發展造成很大阻礙。循環經濟是建立在資源進行不斷循環利用的基礎上的。而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就會為了將煤炭產業鏈進行延伸,實現閉合循環發展,實現資源的循環再利用。發展循環經濟,是世界范圍內普遍關注的話題,也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經濟結構轉型的一種方式。而煤炭資源型城市由于資源的逐漸減少,發展循環經濟迫在眉睫。

一、循環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單一

我國大部門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發展主要以煤炭產業鏈為主,產業結構比較單一,致使煤炭行業的發展需要更多原材料的支持,對其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在社會經濟的廢碎發展下,社會對城市產業的要求不再是單一的并以原材料為主的產業結構上。此外,我國許多資源型城市的資源日趨枯竭,城市經濟發展放緩,產業逐漸衰落,城市綜合能力較弱的現象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很難將城市的作用發揮出來,對城市經濟的發展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造成很大阻礙。

(二)對自然環境的產生較大的壓力

煤炭資源型城市在煤炭行業運行中,每時每刻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以及消耗大量的資源,這對自然與生態環境都造成極大地破壞。由于我國煤炭行業開采無節制,地表塌陷的狀況時有發生;我國在對煤炭進行開采和加工過程中都會消耗大量的煤炭,造成自然資源逐漸減少;此外,在進行煤礦開采時,釋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在煤炭資源型城市進行不斷煤礦開采后,礦區地表發生的變化比較明顯,在沒有煤礦的支持下,很容易出現地表塌陷、地質結構發生變化等狀況,對礦區周圍的生態循環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而在開采、加工過程中必然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以及廢氣等,都給資源環境打來很大的壓力。長此以往,沒有進行合理的開采資源、不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必然會使我國的自然資源逐漸匱乏、環境污染嚴重以及生態被嚴重破壞等問題的出現。

(三)產業分布不合理、基礎設施落后

從我國一些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歷程來看,城市的出現是以礦區為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而我國許多資源型城市,由于一些特殊原因,使得城市產業分布過于分散,沒有經過進行具體的規劃。很多資源型城市的功能非常單一,城市土地利用不合理,大部分的基礎設施建設無法適用于產業的發展要求。這些基礎設施只滿足于生產,從而使整個城市的綜合能力比較薄弱。

(四)資源利用不充分

我國煤炭資源的回收狀態主要表現出大型的國有煤礦對煤礦資源的回收率比較高,小型煤礦對煤炭資源回收率比較低。這就造成了我國許多煤炭資源在開采與加工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而我國對原煤的洗選比較低,大多數原煤沒有充分加工就被直接使用,也造成了可煤炭資源的浪費,同時還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與污染物。此外,我國許多加工用到的燃煤發電機組的利用率也比較低等,都表現出我國對煤炭資源的利用非常不充分。

二、循環經濟下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發展建議

(一)以循環經濟的理念,規劃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發展戰略

循環經濟作為世界范圍所提倡的一種經濟發展模式,對資源消耗以及生態環境壓力較大的煤炭資源來說是尤為重要的。煤炭資源型城市應講城市發展建設生態型煤炭產業鏈、發展循環經濟,放到煤炭產業發展的整體規劃的發展戰略中。煤炭資源興城市的生態環境比較薄弱,在我國提倡發展可持續發展經濟的形勢下,抓住發展機遇,發展現代化高效生態建設項目,以此作為煤炭資源型城市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持續產業,促進經濟結構趨于合理,避免單一的煤炭產業所帶來的風險。制定高標準的生態保護規劃方向,將建設生態城市與發展城市循環經濟作為最終的目標進行規劃,逐漸構建出適用于城市訊環境發展的經濟管理體系、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服務體系、激勵約束體系等機制。可以通過系統工程的想法,將循環經濟的理念貫徹到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經濟發展規劃中,貫徹到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中,并在實際的經濟發展中進行實施。

(二)發揮資源優勢,發展循環經濟

煤炭企業的發展逐漸從低科技含量轉變為高科技含量,從粗放轉變為集約,從高資源浪費轉變為資源節約。只有實現這些轉變,煤炭企業才能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實現企業的轉型以及資源的優化利用。煤炭企業依據循環經濟的理念,將企業建立在減量循環再利用的基礎之上,實現對煤炭資源的全過程的控制與優化管理。對開采與加工中產生的廢棄物進行開發研究,依據現代先進的技術,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資源的清潔生產與充分利用。

(三)建設生態型煤炭產業,發展循環經濟

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循環經濟主要以生態環境恢復、防治工業污染為主,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將落后與污染嚴重的開采與加工生產工藝進行淘汰,加強對基礎設施的更新,將煤炭開采廢棄物、廢氣對環境污染的防治作為工作的重心。

(四)提升資源綜合開發和回收利用率

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直接影響著煤炭資源城市經濟的發展,所以做好煤炭資源城市的資源綜合開發與回收利用率是非常重要的。統籌規劃煤炭資源開發,加強資源綜合開發,加強對內談開采的管理,健全資源開發原則,改善煤炭開采技術,實現對煤炭資源的保護性開采。煤炭企業還可提高產品附加值,實現煤炭產業的優化升級,提升其回收率以及開發利用。同時,還要注重對其產生的廢渣、廢氣的綜合利用。

參考文獻:

[1]袁寶倫.淺談煤炭資源型城市循環經濟的發展[J].財經界(學術版),2016,(02):47-48.

篇10

關鍵詞:煤炭資源 資源耗減 耗減成本

一、引言

環境成本,按照其與環境資產的不同關系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其中自然資源耗減費用是指用貨幣表現的資源產品在生產過程中所耗用自然資源的儲量。在開采自然資源并形成資源產品的過程中,會耗費各種資源,如能源資源、植被、水等。其數量的減少就屬于自然資源耗減,其耗減的價值就是自然資源耗減費用。能源資源是自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能源資源開采利用的外部性主要體現為兩個方面,即資源耗減和環境污染。我國對環境造成損害而產生的外部性已受到重視,相應的政策措施不斷出臺,并且治理力度也在逐年加大。但現行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依然未能很好地體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尤其表現在對能源資源耗減成本的忽略上。能源資源耗減的外部性不僅影響能源資源在當代人們中、在不同地區的合理配置,更嚴重影響了代際分配問題,即能源資源在現代人與后代子孫之間的公平配置問題。由于煤炭等大部分能源資源是大自然在億萬年的演化中形成的,具有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如果在當代被過度開發,就會損害后代同等使用它的權力,從而對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威脅。從我國目前的能源現狀來看,已探明的煤炭儲量占世界煤炭儲量的33.8%,生產量和出口量分別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煤炭在我國一次性能源消費結構中處于主導地位,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戰略物資,其消耗量占到全部能源的70% 以上。因而研究煤炭資源的耗減成本問題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在借鑒國內外關于煤炭資源耗減的相關理論基礎上,以煤炭資源的開采利用作為切入點,運用使用者成本法對山西地區某家采煤企業的資源耗減成本進行分析研究。從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內涵及其表現形式出發,對該企業2008年至2011年煤炭開發利用中的使用者成本進行量化分析,并與當地實際征收的資源稅費進行比較,以考察資源開采后的價值回收情況。

二、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理論分析與核算方法

(一)煤炭資源耗減理論文獻綜述 (1)國外研究?;籼亓忠浴吧鐣魞r格(稀缺租金)”來判斷開采可耗減資源的合理性。其主要結論是霍特林法則,簡言之就是,對于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而言,開采資源的價格增長率必須等于貼現率。在此情況下,開采者對于把資源保存在地下與開采出來這兩種選擇沒有偏好。這一法則說明了,資源不可再生性對資源價格的影響:即使在完全競爭條件下, 煤炭資源價格也不等于邊際開采成本,兩者的差額即社會凈價值就是稀缺租金。Hartwick (1977)曾指出,一個國家在一定條件下, 只有把開采煤炭等不可再生資源所得的全部凈收入投資于生產性資本,在國民收入中考慮可耗減資源的機會成本, 即核算資源耗減成本,才能做到維持消費水平不變。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可持續發展的度量研究大量出現,隨之一些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計算方法被相繼提出,如凈價格法、凈租金法、使用者成本法、凈現值法、交易價格法、替代成本法和持續價格法等。然而,目前就煤炭資源耗減對國民經濟指標進行修正的,仍主要限于聯合國、世界銀行、世界資源研究所等國際組織及美國、荷蘭等少數發達國家。考慮煤炭資源耗減的成本,對正確核算國民經濟及合理制定煤炭資源稅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稅收設計中考慮煤炭的耗減成本, 可使煤炭資源價格能夠反映該資源的稀缺程度,從而避免了資源耗減越多國民收入越高的后果。 (2)國內研究。國內高明輝(2007)、唐智和(2005)以凈價格法分析了煤炭資源價值。李國平(2004,2007)研究中國煤炭資源的耗減問題時采用了使用者成本法。李志學,張倩(2010)也以使用者成本法研究了中國陜北地區煤炭資源的資源耗減補償問題。

(二)煤炭資源耗減成本內涵及其范圍界定 資源耗減成本是指在經濟活動過程中由于自然資源的耗減所形成的成本,也就是自然資源存量由于經濟利用而減少的價值??v觀采煤企業的會計核算過程,與煤炭資源耗減有關的項目大致有探礦權使用費、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采礦權價款;資源稅礦產資源補償費。本文采用目前大多數學者的觀點,即認為真正屬于采煤企業資源耗減成本性質的項目有:探礦權使用費和采礦權使用費、探礦權價款和采礦權價款以及礦產資源補償費。而資源稅則不構成煤炭資源的耗減成本, 更像是國家的一項宏觀調控職能,來調節目前不公平的社會收入分配狀態。

(三)煤炭資源耗減成本核算方法 目前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計算方法主要有凈價格法、凈租金法、使用者成本法、凈現值法、交易價格法、替代成本法和持續價格法等。各種分析方法中, 持續價格法和替代成本法都需考慮待未來資源耗盡后,如何估計和選擇可替代資源的問題,增加了分析難度和誤差,因而很少被采納(Von Amsberg,1993)。交易價格法需要資源探明儲量的交易價格信息,因而也很難用于資源價值的一般分析。凈現值法需確定未來礦產資源每期的價值,但受很多因素的制約,此類數據獲取的難度大且缺乏可靠性。凈租金法的主要問題是其霍特林租金增長率等于利率的基本假定能否成立。此外,應用中常常以平均成本來代替開采邊際成本,這樣就與凈價格法(Repettoetal.,1989)無異。凈價格法沒有考慮資本的正常回報,而認為耗減是全部資源開采的剩余, 因而會高估資源耗減的價值。使用者成本法最早由El Serafy(1981,1989)提出,該方法具體到煤炭資源的折舊問題,就是現在使用煤炭資源對未來使用者造成的機會成本,即使用者成本。所謂能夠無限維持的消費水平,是指煤炭資源開采所得的全部凈收入扣除掉使用者成本之后的剩余。關于煤炭資源耗減問題的分析,方法的選取需主要考慮兩個方面:假定條件的數量,和數據獲得的難易程度。本文利用使用者成本法來估算山西地區某采煤企業煤炭資源的耗減情況,是基于該方法假定條件單一,估計偏差較小,可有效避免高估煤炭資源耗減的問題,及其在實踐中便于與微觀煤炭資源開采企業相結合的優點。

三、煤炭資源耗減成本計算模型設計及其測算

(一)基于使用者成本理論的煤炭資源耗減成本計算模型設計 使用者成本法令開采煤炭資源所得的各年凈收入為 R,其中包括兩部分,即可持續的永久真實收入 X 和煤炭資源開采的使用者成本(R-X)。n 為煤炭資源剩余可采年限,r 為利率(即折現率)。用數學公式表示El Serafy 使用者成本法的思想如下:

在此,本文不考慮 r=∞ 或 T=∞ 的極端條件下煤炭資源的使用者成本情況。

(二)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經過大規模且長期的開采,山西煤炭已經達到了龐大的開采和生產規模。目前,其煤炭產能的規模為年產量約占全國的1/3,年調出量約占全國的3/4,年出口量占全國的1/2。但是,山西由此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從資源環境方面來說,山西各類礦區采空區的總面積空前擴大,人均水資源短缺、城市大氣污染嚴重。并且,煤炭產能的高度擴大,近年來山西煤炭的可服務年限也在不斷下降?;诖爽F狀,本文以山西某家大型采煤企業為例,依據其2008-2011年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相關數據,分析探討其煤炭開采后的價值回收情況。本文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山西地區某大型采煤企業財務報表(2008-2011)及相關一手資料。為取得數據,曾去企業實地調研,并且為完善論文數據,多次通過郵件、電話等方式與該采煤企業財務總監及其助理聯系溝通。另外,對于山西煤炭現狀的評價及該采煤企業的煤炭資源剩余可采年限的預估,還參考了山西煤炭信息網及中國煤炭資源網的相關數據。

(三)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測算 本文以山西地區某采煤企業煤炭開發利用的相關數據為例,應用使用者成本法,考察該企業煤炭資源開采后的價值回收情況。在估計煤炭開采使用者成本D時,需要獲得以下數據:售價、生產量、中間成本、工資總額、正常資本回報、資源儲量,還有貼現率。由于本文估算的是單一采煤企業的煤炭使用者成本,因而采用了該企業各年的煤炭單位售價。(1)估計煤炭資源的使用者成本。求得煤炭資源凈收入后,就可以借助公式(4)計算出應予補償的煤炭使用者成本大小,并將計算出的使用者成本與當地實際征收的資源稅費相比較,很容易就能判斷出現行稅制是否已經充分補償該采煤企業的煤炭資源耗減價值。(2)折現率。由于El Serafy使用者成本法中使用者成本對折現率比較敏感,而在折現率的選擇上又有很大的主觀性,因而本文采用2008年至2011年間央行公布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波動范圍的上下限,即2.25%和4.14%,通過計算這兩個利率水平下的使用者成本大小,得出真實值所在的大致區間,而不是隨意地采用折現率。(3)開采年限。剩余可采年限T,是根據煤炭資源的剩余可采儲量除以當年開采量而得出的。由于該企業當前受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制約,無法較準確地預估企業目前所掌握的和未來可能獲得的資源剩余可采儲量,并且該項數據涉及企業的機密,目前取得該項數據較為困難。因而,本文假設只要山西省的可供開采煤炭資源沒有枯竭,該企業就一直存在并運營。2008年,山西按照當年的煤炭實際產能測算,在已探明的2000米以內的煤炭儲量只能夠服務70年,所以本文認為該采煤企業的剩余可采年限T為70。通過上述分析,結合統計數據和計量模型可估算出2008年至2011年該企業煤炭開采凈收入R 見表(1)。

四、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1)煤炭資源稅費實際征收額。該采煤企業2008年至2011年,煤炭資源收費標準為3.2元/噸。依據2008-2011年該采煤企業煤炭開采量計算出的資源稅費實際征收額見表(2)。(2)煤炭資源稅費實際征收額與使用者成本結果比較分析。將2008年至2011年該企業煤炭資源稅費實際征收額與計算出的使用者成本進行比較,從而揭示煤炭資源稅費是否能夠補償其使用者成本見圖(1)。由圖(1)可見,該采煤企業所繳納的資源稅費只能補償4.14%折現率下的2008年煤炭使用者成本,不能補償4.14%折現率下的其他年份及2.25%折現率下的煤炭使用者成本。煤炭資源稅費由2008年的5050388.16元上升為2009年的13469082.1元,隨后在2010年和2011年有所下降,在2011年下降至11331891.2元。2.25%折現率下煤炭資源的使用者成本由2008年的13134258.64元上升為2011年的169256189.7元,4.14%折現率下煤炭資源的使用者成本由2008年的3644245.263元上升為2011年的46962001.02元。通過比較發現,該企業的煤炭使用者成本遠遠高于煤炭資源稅費,并且兩者呈現逐年拉大的趨勢。 (3)基于使用者成本的煤炭資源開采稅。以上研究結果表明:山西地區現行的資源稅費水平無法補償2.25%和4.14%折現率下該采煤企業的煤炭使用者成本。由此可見,該地區現行的資源稅費水平并不合理。以山西地區該采煤企業為例,通過計算恰好能夠補償2.25%和4.14%折現率下的全部使用者成本的資源稅費,得出該企業應繳納資源稅費的合理區間。基于使用者成本的煤炭資源開采稅應為見表(3)。

(二)建議 本文提出以下建議:(1)對不可再生的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應合理征收煤炭資源稅,并避免稅費重復征收的問題。目前我國雖然對于大多數的煤炭開采企業都征收煤炭資源稅,但存在稅率過低的問題,所以應該適當提高煤炭資源稅率,合理征收煤炭資源稅,使得煤炭資源開發中的使用者成本補償到位。并且一直以來,我國煤炭資源的有償使用制度比較混亂,稅費功能交叉重復。針對這個問題,應當合并煤炭資源稅和煤炭資源補償費等其他費用,統一按照資源稅的形式征收。(2)在我國煤炭開采行業現行的會計核算體系中,應統一對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方法,加強對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信息披露。通過在我國煤炭開采行業的會計核算體系中統一對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方法,可便于不同企業之間進行同類項目的比較,也便于政府及其他單位進行統計核算。并且在類似采煤企業的會計報表附注中,還應當加大對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信息披露力度。由于企業需要適應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要求,而對煤炭這種不可再生資源的耗減成本進行補償,因而加強這一信息的披露,有利于信息使用者了解企業對煤炭資源耗減成本進行補償的情況。(3)要建立科學合理的煤炭企業環境成本核算體系,還要注意對煤炭企業的環境成本進行系統的分類并采用科學的方法計量??紤]到煤炭資源是一個存量的概念,本文認為對煤炭資源耗減費用的核算可采用存量的方法,即耗減費用按照發出存量的方法計量。在會計處理時,可將煤炭企業的耗減費用看成生產成本中的“原材料”或“直接材料”,從而參照“原材料”項目進行確認與計量。在煤炭企業中,在成本項目里增加一個“耗減費用”項目,可專門用于核算煤炭資源產品耗用的煤炭資源的價值,從而有利于煤炭資源耗減成本的核算和計量。

參考文獻:

[1]李志學、張倩:《礦產資源耗減的使用者成本法計量模型及其應用》.《陜西師大學報(哲社版)》1995年第1期。

[2]張帆、李東:《環境與自然資源經濟學》,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李國平、吳迪:《使用者成本法及其在煤炭資源價值折耗測算中的應用》,《資源科學》2004年第3期。

[4]李國平、楊洋:《中國煤炭和石油天然氣開發中的使用著成本測算與價值補償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

[5]頡茂華:《煤炭企業環境成本的分類與計量問題研究》,《煤炭經濟研究》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