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的現狀范文

時間:2023-11-01 17:4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煤炭資源的現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煤炭資源的現狀

篇1

關鍵詞:貴州省;野生樹莓資源;開發利用

1 貴州省野生樹莓資源概況

貴州位于中國野生樹莓植物的西南分布中心, 種類繁多、變異性大、類型復雜,同種外部形態差異較大。已有記載表明, 全省有野生樹莓種類應為69 種17 變種,占全國總種數的34.2%,居全國第3位。貴州野生樹莓資源垂直分布范圍很廣,可生于50~4200m范圍,而以海拔500~2400m區間最為集中,常生長于山坡、灌叢、林緣、山谷、河溪旁和路邊。野生樹莓為多年生木本或者草本植物,是重要的多年生漿果類小灌木,一般2~3年就可開花結果,果實芳香、色澤鮮艷、果味酸甜,貴州省野生樹莓資源中鮮食品種有18種,果實直徑≥10mm有41種,可入藥的有23種,全株入藥有6種,全省廣布種有4種。

2 貴州省野生樹莓資源開發利用價值及現狀

野生樹莓果實是加工與鮮食皆宜的優質果品。果實為漿果,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富含大量SOD和類SOD生物活性物質,具有獨特的保健功效,長期食用可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增強體質,健美減肥、美容、抗衰老等。果大、味佳,單株結果量較多,可直接引種馴化為栽培品種的有大烏泡、盾葉莓、山莓、小柱懸鉤子、插田泡、茅莓、大紅泡、空心泡、紅腺懸鉤子和紅泡刺藤。一些種類如山莓、高梁泡及茅莓等既可提供新型的野生果品,又可加工成天然果汁,既營養又保健,值得大力開發。有些果實色澤鮮紅或紫色可提供天然色素,如高梁泡富含紅色素,可用以制備食用色素,作為食品、飲料等著色劑。此外,有些果實種子中含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人體必需的亞油酸和亞麻油酸,含量豐富。加工后的渣提取種子油,用于食用油脂添加劑或直接作為食用油脂,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可實現其綜合效益的最大化。

野生樹莓花、果及樹形觀賞性強,極具園藝綠化價值開發潛力,花朵色彩艷麗,果實多彩斑斕,且栽植技術簡易,耐瘠薄,樹形管理可操作性強,是做觀賞盆景、庭院綠化和觀光農業的良好苗木。

野生樹莓的藥用價值和環境保護功能亟待開發。野生樹莓大多數品種根葉可入藥,有些品種全株皆可入藥。野生樹莓植株具有蔓生性,貼地性很強,在自然分布條件下,根系在近地面20~30cm范圍內交織成網,形成很密的保護網絡,具有特別優良的保持水土作用,是重要的生態恢復先鋒樹種和水土保持樹種。在不宜發展大型果樹的貴州山區山坡荒地溝谷,特別是在林區的林緣林間空地種植以及高速公路邊坡種植,可有效防止水土流失,對貴州省的石漠化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貴州省乃至全國對于野生樹莓資源的開發利用呈現空白狀態。國內樹莓產業主要栽培的品種多為歐美國家經過選育的栽培品種,樹莓產業發展較早較好的省市如遼寧、黑龍江、江蘇、山東等城市,栽培的主要品種都是從國外引種,對于野生樹莓資源的利用還未引起重視。貴州省雖然具有豐富的野生樹莓資源,但對于野生樹莓資源的開發利用尚未有報道,對于野生樹莓的種植和加工領域科技水平更是嚴重滯后。野生樹莓藥用價值雖開發利用早,但由于野生樹莓植物多數生長在荒山野嶺,分布較為分散,主要依靠當地農戶零散采集供應市場,產量極低,無法滿足市場的需要;同時人工種植發展緩慢,其需肥規律、管理措施以及如何保證種植產品的藥用成分或含量等都處于研究階段。

3 對貴州省野生樹莓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的思考與探索

貴州省作為野生樹莓資源的分布中心和分化中心,應充分利用其資源優勢進行科學地開發利用和研究,科技工作者應進一步深入地考察和調研野生樹莓資源情況。調查收集和發掘利用這一野生資源,對保證野生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科學開發,促進貴州經濟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野生樹莓栽培品種的開發商機無限。應將現有的優良種植資源遷地保育,引種馴化,開發成為擁有屬于自主知識產權的商業栽培品種,形成產業化種植,實現其市場經濟價值。對于現有野生漿果果實資源,盡快加強其加工價值的開發利用,開發出具有獨特風味、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的綠色原生態飲品。目前對野生樹莓資源的研究較為分散,引種栽培、科學種植、產業化開發、種質保育、分類化學、成分藥理作用等的研究不成體系,不利于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國內野生樹莓資源藥用方面的應用研究較多,而在種植開發方面的應用研究較少,也沒有形成產業化技術,尤其是在保持水土方面的強大優勢尚未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篇2

中圖分類號: U2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前言

煤炭資源是貴州省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資源,在貴州省開展工業強省計劃的方針政策下,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對于全省經濟的發展來說十分重要,對全省工業的發展起到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因為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在開發利用的過程中要注意資源利用的效率,盡量最大限度發揮煤炭資源的作用,以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但是,在煤炭的開發利用過程中,難免會由于各種原因而出現環境的污染與破壞的問題,在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經常出現對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因此,需要在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注意對水資源的保護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來保護水資源,以促進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貴州省在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中或多或少存在著水資源的污染問題,因此,筆者立足于貴州煤炭資源開發與利用的發展現狀以及對水資源的污染與保護問題,對貴州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以及水資源的污染與保護問題相關內容進行論述。

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水資源產生了污染破壞作用

1、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會排放出大量的廢氣和廢水,大量的廢氣會導致酸雨覆蓋面積的增加,這對空氣資源和水資源都產生了明顯的負面影響。空氣資源和水資源的污染與破壞已經成為影響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而環境狀況的破壞也會直接影響煤炭產業的發展,影響社會經濟的發展,這都是互相影響的。所以,需要在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重視空氣污染和水資源污染的問題,采取措施來保護空氣資源和水資源。

2、水資源的分布不均,水土流失和洪澇旱災等自然災害時刻威脅著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與社會的正常運行與發展。貴州省的水資源分布呈現出明顯的不均衡,不同地區的水資源分布不均,這也使得不同地區受到水土流失和洪澇旱災影響的程度不同,而這些因素對于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程度。由于很多落后地區的水資源比較稀缺,加上煤炭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出現對水資源產生的污染與破壞作用,這就使得一些地區的水資源更為稀缺。在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情況下,對煤炭資源進行開發利用的時候應該更加注意對水資源的保護,確保地區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相協調。

3、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使得礦區及流域水資源受到嚴重耗損。貴州省很多水資源主要以地表水和地下水為主,這些水資源受到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耗損相當嚴重。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對水資源的耗損主要呈現在兩個階段,一個是在煤炭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之前,要確保采礦的安全,需要預先進行礦井排水工作,這不僅包括對地下含水層和地表水進行人工疏干,還包括對巖溶水等進行人工疏干。在這個過程中就會對水資源產生一定的耗損。其次就是在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采動沉陷影響及采動裂隙帶對上覆含水層產生自然疏干,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流失。采動沉陷影響及采動裂隙帶對上覆含水層產生自然疏干,造成大量水資源的流失。這兩個環節對于水資源的耗損也會直接影響到煤炭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因此,需要對水資源的耗損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否則也會影響到煤炭資源的長期開發與利用,更是會對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地區今后的長期發展與人民的生存、生活產生影響。

三、貴州省煤炭資源開發與水資源保護

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經濟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因此,在貴州省煤炭資源開發與利用過程中,也需要強調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相協調,所以,筆者將對貴州省煤炭資源的開發與水資源保護的對策問題進行論述。

1、全面統籌,科學合理開發煤炭資源

科學合理的方法與指導是煤炭資源開發利用中必不可少的環節,要保證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水資源的保護相協調,就需要對開發利用策略進行全面統籌,結合具體情況科學合理進行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我國在過去的發展過程中出現過“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觀念,這對我國自然環境的破壞產生了嚴重影響,因此,現在需要轉變這樣的發展觀念,采用“誰污染,誰治理”的觀念,增加煤炭開發利用企業的社會責任心和環境保護意識。重視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效率,最大限度發揮資源的利用率,盡可能滿足資源開發利用的環保要求,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減少對水資源的污染與破壞,協調水資源的保護與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共同發展。

2、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開啟綠色發展道路

先進的技術與設備是促進煤炭資源開采的重要保障,也是促進煤炭產業走向綠色發展道路的重要基礎。在政策上積極引導,支持煤炭企業積極引進先進技術與設備,減少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水資源產生污染,盡量凈化煤炭資源開發利用過程,提高煤炭資源綠色利用率。

3、嚴格落實煤炭企業廢水排放標準

很多地區對于煤炭企業廢水排放已經做出了明確規定,但是很多規定在實施過程中還是存在落實不到位的問題,而且一些煤炭企業在廢水排放的時候也沒有嚴格按照標準來執行,這都影響到水資源保護工作的落實。要實現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水資源的保護相協調,就需要嚴格落實煤炭企業廢水排放的標準,監督煤炭企業按照規定來執行廢水排放標準,既實現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目的,也可以保障礦區的水資源,實現煤炭資源開發與水資源保護相協調。

結束語

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水資源的保護是社會經濟發展中是兩個重要因素,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必須關注的兩個問題。本文主要論述了貴州省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水資源保護的相關問題,提出了解決煤炭資源開發與水資源保護相協調的對策。

參考文獻

篇3

關鍵字:煤田地質勘探;煤質研究和評價;工作現狀;重要性

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煤質工作是確保煤炭質量的重要環節,根據煤質研究內容和評價標準,能夠對煤炭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做出正確的評價,并且為煤炭資源的合理利用提供質量保證。由此可見,煤質工作在煤田地質勘探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本文就在分析煤質研究和評價工作現狀的基礎上對其重要性進行詳細的分析論述。

一、煤質研究和評價工作現狀分析

從我國的能源結構來看,煤炭資源占據了70%以上的比例,由此可見其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關鍵性的地位。近年來我國的煤炭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勘探工作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從煤炭資源利用的情況來看,很多的煤炭是作為一次性能源利用的,這樣就會浪費資源。針對這種情況,要想合理且有效的利用煤炭資源,必須要深入的了解并且要掌握煤炭的性質,做好對煤質的研究和評價工作。

煤質工作在煤田地質勘探中的地位較低,也容易受到勘探者的忽視,在地質勘探報告中雖然有煤質工作這一章,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對數據的簡單羅列,對于評價也只是一般性質的,并沒有深入的展開,這些資料對于合理開發和利用煤炭資源不具有實質性的意義,因此說,要想更好的發揮煤質研究和評價的重要性,就需要高度的重視這一工作。下面本文就對這一工作的重要性進行分析論述。

二、煤質研究和評價工作的重要性分析

在經濟發展的推動下,煤炭資源的利用途徑在不斷的擴大,為了更好的發揮煤炭資源的作用,提升煤炭資源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對煤田地質勘探區中煤炭資源的煤質及逆行那個深入的研究,做出系統性的評價,這一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下面本文就對其重要性進行具體的分析。

首先,對煤質進行研究和評價,能夠更為科學的利用煤炭中蘊藏的微量元素,并有效的防治有害元素帶來的危害性。眾所周知,煤炭中含有多種微量元素,同時含有很多稀散元素和有害元素,將煤炭中的這些元素進行有效的提煉和利用,能夠產生遠遠超過煤炭價值本身的價值。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的煤炭資源種類齊全,煤炭勘探工作者在勘探的過程中也對一些稀散元素做了分析工作,但只是對其含量等因素進行了研究和評價,并沒有進行深入的分許研究,也沒有形成系統的評價,這顯然是不明智的。因此說,在今后的勘探工作者,需要積極的借鑒國外經驗,重視煤炭中的微量元素,形成系統性的研究和評價體系,這樣能夠更好的利用煤炭中微量元素。

煤炭中有害元素會給人類和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威脅,這些元素所帶來的危害在一定的時期內不一定能夠顯現出來,但是隨著時間的加長,這種后果會逐漸的顯現,發生這種問題的原因之一就是煤炭勘探者和開采者沒有對其中的有害元素進行有效的研究和評價,因此說,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充分的了解到煤炭中的有害元素,這樣才能夠找到積極的應對策略,防治其危害的發生,這是對煤質進行研究和評價的最重要的一方面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對煤質中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的研究和評價需要找準時間段,這樣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來講,這一時間段最好在煤田地質勘探階段,這樣一來能夠為煤炭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提供更為精確的評價資料,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煤炭資源的流失。對于有害元素來講,能夠引起相關者的注意,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從這一層面上來考慮,煤田地質勘探中煤質研究和評價體系的作用不可小覷。

其次,對煤質進行分析和評價,能夠在煤礦設計過程中為保證煤質提供依據。在煤礦設計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考慮井田的劃分,并且要考慮到采區和水平的劃分,同時在回采工作面設計的過程中,最主要的是根據煤田地質勘探過程中提供的地質資料。在劃分水平和盤區的過程中,同樣需要充分的考慮煤種的不同類型、煤層的厚度以及煤質的變化規律,并且需要充分的考慮到地質構造等因素,這樣一來,就需要在設計之前對煤質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并做好評價體系,為設計工作提供精確的數據支持,確保煤礦設計的科學性和水平及盤區劃分的合理性。

最后,煤質研究和評價工作能夠對煤炭勘探和開采的技術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幫助。對于煤炭企業來講,在企業內部制定長遠科學的勘探開采計劃,并且深入了解煤層之類級儲備量是十分重要的依據,這樣就能夠更好的指導工作者合理的開采煤炭資源,確保開采的質量,提升煤炭資源的利用率。具體來說,在對煤礦進行開采之前,開采者需要對煤質工作中的研究資料和評價體系進行利用,以便更好的掌握到礦區煤層的賦存情況,并且將煤質研究和評價內容作為開采工作的重要資料依據,并結合煤層的質量分布工作,這樣能夠更有效的提升開采工作的質量。這是煤質研究和評價的重要性的另一個體現。

需要注意的是,要想充分的發揮煤質研究和評價的重要性,就需要重視煤田地質勘探中煤質工作,并采取有效的措施提升煤質工作的效率。如在具體的工作中,需要保證勘探煤樣具有代表性,采集的鉆芯煤樣取樣率要達到80%到92%之間,采取的鉆芯煤樣不能夠存在泥漿雜質,這樣就提升煤樣灰分。同時,還需要詳細的描述煤炭勘探項目的由來,明確勘探的任務,在完成了這一工作之后,要科學的選擇化驗項目,需要對無煙煤和褐煤還需要測定其機械強度、化學反應性以及熱穩定性,這樣能夠進一步保證煤質工作的質量性,進一步提升煤質研究和評價數據的科學性。

結束語:煤田地質勘探工作是煤炭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基礎性工作,在這一工作中,對煤質進行科學的研究和評價十分關鍵。本文就以此為中心,結合自身工作經驗,對煤田地質勘探中煤質研究和評價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指出了這一工作的重要性,以便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篇4

1我國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1.1煤炭資源開發技術水平整體偏低

我國煤炭工業經過長年的技術發展與改造,開采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并且擁有一批具備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大型煤炭企業,實現了采煤、掘進、運輸、監控和管理全程機械化與自動化。但是我國煤炭企業中小型數量比重大,生產技術裝備水平低,生產工藝落后,與發達國家相比,煤炭行業整體技術水平處于較低水平,資源浪費現象極其嚴重。加上我國煤炭資源特點制約,適于露天開采的儲量少,僅占總儲量的7%左右,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煤炭資源的開采想要實現規模化操作,需要借助先進的技術水平與雄厚的資金保障,而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我國煤炭資源開采規模偏小,遠低于世界主產煤國家的單井水平[2]。

1.2集中度低,競爭無序現象嚴重

據有關資料顯示,2013年我國產量前7位的煤炭企業總產量為122248萬噸,約占當年總產量的20%,而美國1家大型煤炭公司的年產量就占該國總產量的19%,俄羅斯1家大型煤炭公司產煤量占全國總產量的95%,這些鮮明的數據表明,我國煤炭市場集中程度非常低,也因此,形成了我國煤炭產業的無序競爭,不但無法形成較好的規模效應,而且還造成資源浪費,最終影響煤炭行業的穩定發展。

1.3煤炭資源利用率低

由于技術和監管等眾多因素制約,我國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率非常低,特別是對煤炭共伴生礦物資源的開采和利用,無法實施大規模且具有經濟效益的開采利用,共生礦資源的產品科技含量與附加值無法提升。

2促進我國煤炭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應對策略

2.1提高煤炭礦井的生產能力

我國煤炭行業中小型企業數量占比大,整體開采規模小、機械化水平較低,煤炭資源在開采過程中浪費現象嚴重,為此,要不斷加強合作,統籌資源,引進先進機械化設備,實現企業間聯合開采,提高礦井生產力。同時,依據供需關系,制定新礦井的開采規模,實現煤炭長期穩定供應的發展目標。除此之外,優化地質勘探隊伍結構,加強勘探隊伍建設,不斷尋找新能源,實現煤炭開采與新能源開發同步進行。

2.2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推動潔凈煤能源開發

眾所周知,煤炭的開采與利用都會給環境造成巨大的污染,開采過程中的矸石、燃燒過程中排放的碳氧化物和硫化物,這些問題已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構成巨大威脅,成為各國人們共同面臨的問題。為提高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節能減排,實現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雙贏的局面,新形勢下,必須推動潔凈煤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不斷創新、開發煤燃燒與轉化技術,不僅提高了煤炭轉化水平,而且實現了廢物循環利用,有效緩解了煤炭資源開采利用過程中的生態破壞[3]。

2.3優化產業布局,強化稅收監管

我國煤炭供應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區,東部地區煤炭儲量少,但是消耗大,造成煤炭生產與消費成逆向分布,“西煤東掉”壓力巨大,為順利推進煤炭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利用,必須不斷優化煤炭產業布局。從戰略層面出發,提高產業競爭力,構建區域煤炭產業發展體系;同時強化稅收監管作用(從價計征),正確反映市場資源需求的同時,還能促進稀有煤炭品種的科學開發與利用,最終實現煤炭資源的動態管理,為煤炭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3結束語

篇5

【關鍵詞】 經濟發展 煤炭開發利用 循環經濟

一、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現狀分析

1、中國煤炭資源現狀

煤炭是中國最主要的能源資源,在中國能源資源中占絕對優勢地位。煤炭資源是煤炭工業建設的物質基礎。我國煤炭資源豐富且分布廣泛,含煤面積約60多萬km2,約占國土面積的6%。從全國32個省級行政區劃看,除上海市外都有不同質量和數量的煤炭資源。從地理上看,我國煤炭主要分布在北部和中西部,如山西、陜西和內蒙古等地。中國煤炭資源的分布總體上形成“西多東少、北富南貧”的格局。分煤種看,中國動力煤資源豐富,煉焦煤資源稀缺。

我國是煤炭大國,不但煤炭的蘊藏非常豐富,儲量居世界第一,而且我國煤炭的生產數量和消費數量也位于世界各國的前列,如圖1、圖2所示。2009年世界煤炭產量為65.97億噸,我國為30.5億噸,而中國的消費總量為31.3億噸,凈進口1.03億噸。2010年前五個月我國煤炭產量為13.05億噸,同比增長20.6%,預計2011年我國煤炭產量將達到33億噸。目前我國進口總量達到6011萬噸,增長幅度明顯。

中國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特點和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煤炭將繼續充當第一能源的角色。由于煤炭能源的消費所占比重有所減少,但從增長速度看,煤炭消費量年均增長率為4.18%,可以預見,中國在今后20年內,煤炭仍然是其最主要的可利用能源。

2、我國經濟走勢現狀

經濟增長通常是指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上,一個國家人均產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續增加。較早的文獻中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一定時期內的總產出與前期相比實現的增長。197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3645.2億元,2009年上升為335353億元。

從圖3可以看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一直呈增長趨勢,增長速度存在一定波動,但十幾年來一直保持在8%以上。但由于我國人口過多,致使我國人均GDP就顯得不太樂觀,如圖4所示。雖然中國總的GDP在世界排名前五,但人均GDP在世界排名地位下降,2009年在世界排名僅為98名。

二、煤炭資源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1、定量分析

(1)模型分析。鑒于數據的權威性與可獲得性,本文選取的1978―2009年我國煤炭消費量年度數據均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和國家統計數據庫,并運用SAS9.0軟件對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和我國經濟發展的關系進行研究。

經濟增長用GDP的實際值示,其對數記為lnGDP,煤炭消費量用我國歷年煤炭消費總量表示,其對數記為lncoal。通過對模型進行ADF檢驗,協整檢驗的計量分析得出以下過程與結論。

圖5中,實線為我國煤炭消費量對數時序圖,虛線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對數時序圖。從時序圖中可以看出兩個序列均顯著非平穩,且兩個序列之間具有某種同變關系,可以考慮建ARIMAX。

序列lncoal和序列lnGDP的單根檢驗結果分別如表1、表2所示。

從表2中第六列Tau統計量的P值顯著大于0.05,可以認為序列顯著非平穩,至少存在一個單位根。現考慮它們之間的協整關系。

由表3可以看出GDP在延遲階數為零時與煤炭消費量相關關系最大,因此可以將二者同期建模。

表4殘差穩定性的檢驗結果

由表4、表5可以看出,1978―2009年中國煤炭消費與GDP統計數據之間不具有協整關系。

按照Granger 因果關系分析方法,建立下列兩變量模型:

lnGDPt=0+ilnGDPt-i+ilncoalt-i+t

lncoalt=0+jlncoalt-j+jlnGDPt-j+t

對其中βi(i=1,2,…,m)=0和βj(j=1,2,…,m)=0的原假設進行檢驗。

經過分析可知,我國煤炭資源消費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均衡,我國存在煤炭消費需求到GDP 的單項因果關系。我國煤炭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逐年增加,煤的主要消費者是電力企業,電力企業消費煤炭占總消費量的50%左右,我國目前煤炭發電占發電總量的80%,煤電是工業重要原料。我國工業產值占GDP 絕大部分,而高耗能的重工業是工業發展的主導力量,因而,煤炭消費需求成為拉動GDP 的原因便在情理之中。

(2)彈性分析。煤炭開發利用與GDP增長的關系可用彈性系數來表示。煤炭生產彈性系數P是煤炭生產年增長率與GDP年增長率的比值;煤炭消費彈性系數C是煤炭消費年增長率與GDP年增長率的比值,一般能源消費量的增長速度與GDP的發展速度成正比。C的大小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經濟技術發達程度。C=1,能源消費量與GDP保持同步,單位GDP的能耗與上年相同;C1,煤炭消耗的增長率大于GDP的增長率;C

我國1979―2009年煤炭生產彈性系數P和煤炭消費彈性系數C情況如表6所示。

根據表6的數據可知,我國1996年以前一直是C

-0.99821。產生這種現象除了國際經濟發展的背景之外,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能源結構戰略性調整和能源節約取得了明顯成效,使得煤炭消費顯著下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正常、有序地發展,煤炭消費彈性系數又轉變為正值,在2003年煤炭資源消耗的增長率甚至大于GDP的增長率,由此,我們應進一步做好能源結構調整和節能工作,使C值保持在低的水平。

2、定性分析

(1)煤炭開發利用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首先,有利影響。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工業的建設,第二產業的發展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顯而易見。而采礦產業作為第二產業中的一項,對第二產業的發展和整個國民經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此外煤炭的開采為其他產業提供了燃料和動力,如焦炭多用于煉鋼,是目前鋼鐵等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這也從側面體現了煤炭開發利用對經濟的促進作用。

換個角度來看,對一些資源型城市或區縣,其擁有礦產資源優勢,主要經濟來源依靠礦產的開采。當地的煤礦也不僅為該地的工業建設提供了可貴的資源,同時也為當地居民提供燃料。此外,煤炭工業城市或區縣的發展不僅使自身的經濟保持增長趨勢,同時也帶動了周邊地區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對部分地區的貢獻也將會在整個國民經濟的穩步增長中有所體現。

其次,不利影響。煤炭資源雖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支持,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對煤炭的需求不斷增加,大量開采煤炭導致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從而引發一系列環境問題。煤炭開采所引發的主要問題有:一是地下水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嚴重,有些地區煤層藏于富含地下水的第四系地層下,必須先排干地下水才能進行采煤,但由于地區開采技術水平有限和方法有誤,常導致地下水資源的破壞和浪費嚴重;二是土地質量下降、地表植被破壞嚴重,有些露天開采的煤礦在進行開采時必須剝離表土,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侵占耕地,造成良好耕地的浪費和土壤的破壞;三是空氣污染嚴重,煤炭在開采過程中尤其是在加工利用時,由于技術的問題可能會產生有害物質污染空氣等;四是資源產業利益分配倒掛,綜合利用的激勵不足,約束乏力;五是現行煤炭資源稅費征收規定難以起到保護煤炭資源、制止煤炭資源浪費的作用等。這些問題都直接或間接地制約了我國經濟的更快速的發展。

(2)經濟發展對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影響。首先,經濟發展與環境的關系。環境系統和經濟系統之間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相互作用、相互聯系,耦合為一個整體,即構成了環境經濟系統,如圖6所示。資源環境的總體壓力與經濟增長間確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如圖7所示。

根據實際情況,在我國經濟發展初期,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以資源為代價求發展的思想致使我國資源環境的總體壓力隨著經濟增長迅速增加。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均收入的增加,人們開始越來越重視環境質量和可持續發展問題,這對于我國資源環境壓力的減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這并不能表明我國的環境壓力將在未來一定出現持續性好轉,相反,在目前特殊的國際背景下,我國在未來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可以預見,未來15年內,我國人口將繼續增加,經濟總量將持續增大,因此環境保護的任務更加艱巨。

其次,煤炭需求預測與供給戰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最近在中國能源戰略基本構想中指出,根據國民經濟年均增長7%~8%的發展速度和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預測得出2020年按煤炭占能源總量65%計算,實際需求為15.6 億tce。盡管我國煤炭資源比較豐富,儲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按可供開采的煤炭資源計算,人均占有量卻甚少。考慮到我國的煤炭資源量及環境承受能力,如此規模的煤炭生產也將接近供應極限。

針對經濟發展對煤炭資源的極大程度的消耗問題及煤炭開發利用中可能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我國今后必須致力于加強開采等技術的研發,創新并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以促進煤炭工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煤炭開發利用與經濟發展未來走勢

1、煤炭資源的相關分析

(1)煤炭資源的價值論分析。煤炭作為一種礦產資源,它的有用性使其具有使用價值,這本身使它具備了價值的前提。煤炭資源是不可再生的可耗竭性資源,因其具有不可再生或者復制出來的特征使其擁有市場壟斷地位,因而可由此獲得收益,具有潛在的商品交換價值。煤炭資源在被發現和探明過程中凝結了大量的人類勞動,使其具有價值。煤炭資源價格的確定是在煤炭資源評估的基礎上進行的。這種價值是礦產資源國家所有權壟斷的體現,都會在礦產品的價格中得到補償,所以說,資源使用費和資源稅是礦產資源價值補償的貨幣表現。完善的采礦權市場則是礦產資源價值論的最終體現,也是解決資源浪費的關鍵措施。

(2)煤炭資源開發利用的外部性分析。外部性是指在沒有市場交換的情況下,一個生產單位的生產行為(或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影響了其他生產單位(或消費者)的生產過程(或生活標準)。本文外部性的研究重點是煤炭資源的外部不經濟性,即煤炭資源在開發利用過程中給環境帶來的污染以及生態破壞,如圖8所示。

在以前的經濟核算中,我們通常只計算產品的直接成本與銷售成本,產品價格中并沒有體現出經濟活動的環境成本,因此產品的價格不準確。環境經濟學則要求環境外部性要最大可能的內在化,從而使企業生產更少的對環境有外部不經濟性的產品,減少經濟活動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煤炭資源開發利用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歸結起來就是環境外部不經濟性的問題。這些環境問題的治理成本很大程度都附加到受害者或政府的身上,而產生這些問題的責任者往往是煤炭資源開發中的獲益者。對此我們可采取經濟手段,向獲利者征收環境補償費,用來治理環境惡化和補償其帶來的損失。

(3)煤炭資源公共性分析。污染的根源在于環境資源的所有權和使用權規定得不完全。共有態物品常常處于人們的過度濫用狀態,產生所謂的“公用權悲劇”。如果通過政府宏觀控制政策的引導,改變資源原有的狀態,將其最大限度地轉入市場態,由市場進行配置,或者使之進入公共態,由政府協助配置,可以減少“悲劇”的發生。為避免煤炭資源共有性所引發的問題,必須完善煤炭資源的市場化運作。一是實現煤炭產品統一的市場價格,真正反映供求關系,體現煤炭資源的價值;二是推行煤炭資源礦業權的公開競拍體制;三是推行煤炭企業股權多元化;四是改革資源稅制。

2、煤炭需求預測與供給戰略

再利用SAS9.0對煤炭消費量進行研究。從第一部分現狀分析可知,我國煤炭消費量呈逐年穩步上升趨勢,顯然可知序列對不平穩。再對序列1978―2009年的數據進行一步差分后,并對差分平穩后的序列使用ARIMA模型進行擬合。通過觀察自相關圖和偏自相關圖,選擇了幾種模型可能,并對多個ARIMA模型的MSE值比較后,本文選取ARIMA(1,1,0)進行擬合。觀察此模型的參數值及其檢驗效果,如表7所示。

從表7中我們可以觀察到AR1的系數通過t檢驗,說明系數顯著不為零。于是得到最后的模型ARIMA(1,1,0),表達式為:(1―0.64086 B)X t=0.5527+εt。

我們利用此模型對2011―2015年的我國煤炭消費量進行預測,如表8所示。

因為是對對數序列作的預測,所以轉化后可以得出最終的預測結果分別為252205.6萬噸、269574.5萬噸、286960.5萬噸、304574.7萬噸和322933萬噸。

利用相同的思路對我國煤炭的生產量進行模型研究,最終選取ARIMA(1,2,2),并對我國未來五年煤炭生產量進行預測,可得預測值如表9所示。

由此通過對兩組預測值的比對可以看出,我國煤炭資源供需之間存在較大缺口,供給嚴重不足。如果國家不對煤炭工業實施扶持性的傾斜政策,不超前、適時投入資金促進煤炭工業的開發建設,那么將來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煤炭供給可能會遠遠滿足不了國民經濟發展需要。

3、循環經濟的提出

基于煤炭業的特點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要求,我們知道傳統的經濟增長方式:由于向自然過度索取,導致了生態退化,環境污染嚴重;經濟發展速度越快,付出的環境資源的代價越大,最終將喪失發展的基礎和后勁。煤炭產業雖然為國民經濟作了貢獻,但對礦區的大氣、水、土地等環境也產生了嚴重的影響,致使環境、經濟與資源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了循環經濟的概念。

循環經濟倡導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結合圖9可以看出,其主要思路是依靠科技進步,積極采用先進的技術,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使廢棄物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實現少投入、高產出、低污染。

煤炭產業要發展循環經濟,應立足于生產和消費過程中資源消耗的節約、廢棄物的減量和資源的充分利用,使煤炭企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共同增長,使我國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中國經濟協調發展。

四、建議及對策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

我國很多行業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低煤價和高能耗的基礎上的,市場化的煤炭價格不斷上漲反映了這些產業對能源的過度消耗。所以我們應控制高耗能產業過快增長,完善產業政策,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并從根本上改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本文認為,在我國的特殊背景下,應控制煤炭資源消耗的速度,降低煤炭資源損耗,提高其利用效率。可以設定門檻,淘汰資源利用效率低、環境污染程度大的產業。

2、加快資源稅費改革

改革我國的資源稅制度,改從量征收為從價征收,使用資源有償的辦法,這一方面加大了煤炭資源獲取的難度,增加了煤炭生產的前期投入和成本,有效控制礦煤生產規模的盲目擴大;另一方面,將使煤炭生產企業更加珍惜、節約資源,更加科學合理配采,避免了煤炭資源的浪費。

3、提高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技術和管理水平,加強煤礦區綜合開發

加強宏觀控制,嚴格開采準入制度,實行采礦權市場化運行。嚴格監督采礦秩序,改革采礦方法,推廣科學采礦,不斷提高采掘技術水平。加強煤礦區的綜合開發,這不僅有利于礦區統籌規劃和資源綜合利用,還可以有效減少運輸,節約成本。煤炭就地加工轉化,對受運輸制約的我國煤炭資源的開發問題更具現實意義。

總之,在開采資源與經濟建設中應處理好近期與長遠的關系,資源開發與城市建設和環境保護的關系,堅持統籌兼顧、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燕:應用時間序列分析[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2] 張瑞、郝傳波:循環經濟與中國煤炭產業的發展[M].新華出版社,2009.

[3] 梁占耀:煤炭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J].煤炭工程,2006(2).

[4] 康榮:我國煤炭資源可持續供應的對策與建議[J].發展論壇,2007(4).

[5] 劉志遜、陳河替、黃文輝:我國煤炭資源現狀及勘查戰略[J].煤炭技術,2005(10).

篇6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化工企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快。本文主要研究了煤炭化工企業的發展模式,在先進技術的應用下,發展低碳模式,轉變產業發展的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抑制碳排放,為提高煤炭資源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意義。

關鍵詞 :高新技術 煤炭 化工企業 發展

在我國以煤炭為主要加工材料的煤化企業越來越受關注,在高新技術的應用下,逐漸朝著低碳發展方向前進,根據當前煤炭產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清潔生產的模式以及可循環經濟產業鏈,為進一步構建低碳營銷模式提供了研究意義,推動我國煤炭事業的不斷進步。

一、低碳經濟模式

低碳經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引導下,通過在技術方面、制度方面以及產業等領域不斷革新,盡可能地減少煤炭資源的耗能,減少有害氣體的排放,最終使得生態發展與資源協調一致,保持雙贏的經濟發展態勢。

采用低碳生產的模式,使得煤炭化工企業不斷優化資源,提高能源效率。最終實現經濟增長與排放之間的協調關系。在現代高新技術的應用下,煤炭資源采用低碳發展模式,主要是在能源、技術以及產業三個方面改善,提高煤炭利用率。

二、現階段我國煤炭化工企業發展的產業現狀

由于我國是煤炭資源大國,隨著工業在不斷發展,對于煤炭資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在能源緊缺的環境下,這就對煤炭化工企業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通過技術的研發以及模式的調整,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提高煤炭效率。然而在當前我國煤炭產業中,通過生產加工之后,轉化為液體、氣體以及固體三種形態這就得出了相應的技術路:煤液化、煤氣化以及煤焦化。隨著化工原料的大量使用,造成水資源以及環境容量的限制因素影響。長期以來造成水資源不足以及環境容量有限等制約因素。另外在煤炭化工企業發展中,對于環保問題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影響。由于煤化工產業生產周期比較長,工藝復雜,行業屬于高污染、高風險,因此在生產過程中難免造成過多的污染物。對這些污染物處理不當時,容易發生不安全事故。因此針對這種煤炭化工企業的發展現狀,這就提出了采用高新技術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減少環境污染,積極發展低碳經濟模式。

三、煤炭化工產業走低碳發展模式

在高新技術的應用下,使得我國煤炭化工企業走低碳發展的模式,在環保以及資源中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煤炭化工企業必須節能降低消耗,轉變增長模式,調整整個產業結構,促使煤炭化工企業的發展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發展中要做到:節能降耗,轉變增長模式。由于我國經濟增長的模式屬于粗放型,因此在煤炭化工企業中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促使經濟結構發生戰略性的轉移,逐漸朝著節約型方向發展,最終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轉變該產業的結構,在該產業的發展中要加快戰略性結構的調整,降低能耗,設置“防火墻”,做到節能減排,提高環境質量。因此,這就要在高新技術產業中,大力推崇清潔生產技術以及零污染零排放技術,減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先進的技術作為支撐,科學的管理作為保障,合理高效利用煤炭資源。促使水資源以及環境容量有保障,改善自然環境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可持續狀態,提高煤炭資源利用率。

1、發展低碳模式的具體技術

煤炭生產中,在高新技術領域中要廣泛引入煤化工清潔生產技術。采用清潔生產能夠從源頭上防止污染,有助于將污染降低到最小。因此,這就提出了新型的防污治污技術,將工業生產與環境保護有機結合。在清潔生產技術的應用中能夠全面利用資源、能源最終達到降低能耗的目的,另外在生產過程中,引進高新技術,促使企業的質量以及效率不斷提高,改善經濟效益。

2、全面構建煤炭化工企業的循環經濟產業鏈

以技術作為支撐,調整產業結構,使該產業朝著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發展。其中包含縱向主導產業鏈、橫向耦合產業鏈以及典型的煤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在縱向產業鏈中,主要是以煤炭及其他原材料開發和挖掘的加工制造為主。在先進技術保障下,調整產業結構,提高煤炭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橫向耦合產業鏈,主要是對煤炭生產和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煤化工副產品和下游資源進行循環使用,最終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在典型煤炭循環經濟產業鏈中主要是加工煤氣化。在技術支持下,進行一系列化學反應,最終促使煤炭資源循環發展。

3、營銷理念,構建低碳發展模式

營銷理念下,主要圍繞低碳生產、低碳流通以及低碳消費為主要內容,最終達到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以及促使資源可持續發展。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中,低碳營銷模式要采用先進的低碳技術作為技術支撐。根據我國煤炭資源開采現狀逐步研究,通過對煤炭基地開發環保低碳科技以及低碳環保產品,在不斷研發技術中,產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低碳關鍵技術以及低碳產品。在發展中要借鑒先進的低碳科技,或者是外包技術,不斷引進先進的高新技術,使得該產業鏈不斷升級。另外在生產過程中還需要對污染智力技術、綜合利用、清潔生產以及生態工業鏈接技術不斷提高,促使該產業協調發展。

4、改進生產技術,提高煤炭資源效率

針對產品結構單一,工藝技術落后以及效率低下等問題,從技術方面入手,提高企業投資力度,在生產過程中對原有的設備進行改進和引進,優化產業結構,最終達到降低生產成本的目的。在高新技術的應用下,大大提高了煤炭資源的可回收利用率,實現了通過技術達到節煤的效果,繼而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環境保護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通過技術和設備的引進和應用,提高產業鏈的循環經濟,促使煤炭生產在營銷過程中不斷創新生產模式,促進產業全面升級,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格局,使煤炭資源的應用更加廣泛。

四、總結

通過高新技術的應用,促進我國煤炭化工企業轉變了發展模式。將內部資源不斷整合的過程中,優化了企業自身的科學技術水平。在煤炭化工企業中,大大提高了煤炭生產的效率,提高了資源的可利用率。加強產業鏈的升級,通過技術以及先進設備的引入,能夠科學的調整產業結構,盡可能地開發新能源。高新技術的應用,最終的目的是降低污染,提高生產效率,保護水資源和環境容量,為實現資源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作用,加快了煤炭化工企業的產業化步伐,促進我國煤炭化工企業在技術和模式的創新中不斷發展,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高天慧,李娟,閆海濤.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政府支持模式研究[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5(13).

篇7

關鍵詞: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

煤炭資源型城市是指憑借開采地下煤炭資源而發展起來的,在城市經濟結構中煤炭產業占據重位的城市。據統計,我國現有的煤炭資源型城市約占全國城市總數的15%,市區人口數量約占全國城市人口的 18%。長久以來,它們是我國經濟建設的重要資源保障。然而,由于煤炭資源的稀缺性,長期的開采使得很多煤炭資源型城市進入了資源枯竭期,煤炭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陷入了困境。目前,低碳經濟已在煤炭資源型城市逐步發展,但也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一些建議。

一、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現狀

煤炭資源城市產業結構單一。在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由于國家要求煤炭城市要以發展煤炭產業為專職,從而限制了這些城市其他產業的發展,使其產業結構單一,層次低下。長此以往,嚴重制約了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完善。

煤炭資源開發管理欠妥,資源逐漸被耗盡,城市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在經濟利益的誘惑下,一些煤炭小企業不顧國家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擅自在大型煤礦附近胡亂開采,挖掘方式極不規范,開采設備也極其落后,還缺乏專業的技術人員和礦工,給煤礦帶來了嚴重的安全隱患,如礦洞坍塌、瓦斯爆炸等重大事故。所以,大型煤礦不得不預留許多隔離煤柱,這就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煤層氣資源未被合理應用,“三廢”的污染問題嚴重。煤炭城市不但面臨著廢氣、廢水、固體廢棄物所帶來的污染問題,還存在著由地下的煤炭開采而造成的地面沉陷問題。

國有企業轉軌改制阻力多。煤炭資源城市在建設初期,那些國有大型煤炭企業為給職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設立了比較完善的社會服務體系,如醫院、學校、幼兒園等,所以多數煤炭資源城市公民的就業都是圍繞煤炭行業進行的。現在,由于煤炭資源型城市產業結構單一,綜合經濟發展能力明顯不足,煤炭企業出現生存危機就會導致企業資金短缺、失業人員數量劇增等現象,城市的經濟也會嚴重下滑。

城市布局不合理。最早的城市建設要受地下資源分布的限制,而資源分布又缺乏連續性,再加上有些煤炭城市本身所處的地理條件不好,需花費較高的建設成本,因此造成了城市布局散亂,基礎設施不健全。近幾年來,煤炭產業的發展普遍陷入困境,城市的經濟發展困難,缺乏改善基礎設施的資金。

由此可見,發展低碳經濟將是煤炭資源型城市能夠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但就目前情況而言,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仍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來解決這些問題。

二、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資源利用率較低

煤炭資源型城市的產業結構主要集中在第二產業,產品單一,綜合開發利用不強。以山西省為例,它是我國煤炭大省,但其煤炭回采率也不超過40%,而那些小礦由于技術落后,設備能力有限,回采率就更低了,每挖1噸煤要耗費5~20噸資源。近幾年,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保護環境和節約資源的政策,煤炭企業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市場競爭力明顯下降。可見,煤炭城市要想取得長遠發展,就需要煤炭企業加快發展低碳經濟的腳步,盡快調整與優化煤炭產業結構,為其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二)煤炭企業技術人員匱乏,裝備落后

據有關部門統計,在我國煤炭企業的從業人員中,農民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尤其是鄉鎮煤炭企業,其工作人員中農民所占比例近73%,其中多半都是缺乏技術和經驗的人員,這就為煤炭企業的健康的發展埋下了巨大的安全隱患。煤炭企業要想快速發展低碳經濟,先進的低碳技術和設備是必不可少的,而相應的員工激勵機制也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滿足了這兩個條件,發展低碳經濟才能如魚得水。

(三)經營壓力和減排壓力不斷增大

煤炭行業的價格受政府控制,價格未“開放”。煤炭企業現在正處于轉型期,本來就面臨一系列的問題,再加上我國的市場與政府調控體系還不完善,這就造成煤炭企業的資源成本、經營成本和安全成本持續增加。同時,相關稅收的增加、國際煤炭市場的持續低迷都給煤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加之我國二氧化碳減排量指標連年提高,這也給高排放、高污染、高耗能的煤炭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減排壓力和挑戰。

(四)低碳經濟融資模式缺失

由于低碳項目所帶來的節能減排效應、環境貢獻無法外化為經濟效益,形成低碳經濟的社會效益與金融機構的利潤追求兩個目標的矛盾。因缺乏現實即期的經濟效益,金融機構無力分擔應對環境變化所帶來的社會成本,以安全性、收益性與流動性為目標的金融監管體制及資本市場對企業利潤實現的嚴格要求,都使得低碳經濟的融資環境更加不利。

三、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戰略分析

(一)調整煤炭產業結構,加速低碳化發展

引導煤炭產業進行結構調整,加速煤炭企業低碳發展,可提高煤炭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一方面,通過延長煤基產業鏈,增加煤炭的附屬產品,與建材、電力等行業形成循環產業鏈,提高煤炭的利用價值,形成價值倍增效應;另一方面,轉化煤炭資源為其他清潔產品,如煤制氫、煤制二甲醚等清潔能源。另外,通過煤炭的綠色生態化開采、煤炭資源的高效利用及加強煤炭的轉化等方式,實現低碳化煤炭資源,促進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的共同發展。

(二)加大技術投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要積極順應我國的可持續發展計劃。我國已參與了國際上的低碳減排計劃,煤炭企業就要抓住這次機遇,積極與國外煤炭企業進行技術交流和溝通,引進先進的低碳技術,建立專門的技術研發機構,加大低碳技術研發力度。并且要在國家的資金支持下,全面建立低碳技術開發體系,通過潔凈煤技術、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發電技術等低碳技術的運用,合理開采礦井資源,提高資源的回收率和原煤的入選加工率,從而提高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努力實現煤炭的綠色生產。

(三)完善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政策和管理體系

煤炭城市政府要支持和推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就要充分了解和利用現在的政策法律制度,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情況,積極借鑒國外低碳經濟立法方案,做出科學規劃,將發展低碳經濟的法律法規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同時,政府要以可持續發展為導向,建設好低碳經濟管理體系,制定綠色環保政策,為低碳發展服務。

(四)建立低碳信貸激勵機制

銀行部門可以發達國家綠色信貸標準為參考,為支持和促進煤炭企業的低碳經濟發展,制定相關信貸政策和標準,利用一些新技術和新指標,更準確地識別有前景的低碳企業,引導資金的流動,從根源上促進低碳經濟發展。

四、結語

在低碳經濟時代,煤炭企業要將自身的優勢和外界的機會相結合,努力緩解外部帶來的壓力,克服自身的弱點,把握機會,緊跟低碳經濟的發展步伐,為煤炭資源型城市的長遠發展做貢獻,一起走上經濟效益與自然環境和諧發展的可持續道路。

參考文獻:

[1]宋成敏.低碳經濟發展研究[J].現代商業,2014(01).

[2]張英杰.發展煤炭深加工是綠色、低碳經濟發展進步的必然之路[J].科學之友,2013(02).

[3]王太峰.煤炭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思考[J].山東煤炭科技,2013(06).

[4]賈婉麗.煤炭資源型城市發展低碳經濟的思考[J].金融時報,2014(01).

[5]吳正榮.山西發展低碳經濟的問題探索與戰略研究[J].中國商界,2010(04).

[6]王真.山西煤炭企業發展低碳經濟的研究[J].東方企業文化,2013(11).

篇8

關鍵詞:煤化工;煤炭;新型煤化工技術

1煤化工技術的發展

1.1煤化工技術的發展現狀

煤化工技術是將煤作為加工原料,利用一些化學手段將煤轉化為氣體、液體和固體燃料以及其他用于生產生活的化學品的過程。煤化工主要包括煤氣化、煤液化、煤干餾等化學加工方法。煤化工的發展歷史比較長,早在18世紀后期,全球已經進入煤化工時代,并且在19世紀煤化工技術已經發展完善形成完整成熟的煤化工體系。雖然,在20世紀時,因為石油、天然氣的利用削弱了煤炭化工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規模,但是隨著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日漸枯竭,煤炭化工產業又逐漸開始復興。煤炭能源是我國能源結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是確保我國能源安全以及利用的最重要的基礎能源之一。所以,煤化工技術在我國的發展比較成熟,同時,在煤化工技術開發研究中,我國也處于比較先進階段。我國目前仍以煤炭資源為基礎能源的能源利用結構不能在短期內改變,因此,更好地發展探索新型煤炭技術是一個急迫而重要的挑戰。如今,我國的煤化工產業發展基本處于集約化發展階段,這樣可以保證我國煤炭技術的充分研究利用,并且能夠保證資源的合理有效分配,是適合我國發展實際的煤化工發展方式。

1.2煤化工技術

煤化工技術主要是對煤炭資源的再加工生產過程,主要的加工方式有:(1)煤干餾。其實更準確地說是煤焦化,也就是利用煤進行蒸餾加工后生產的焦炭、焦油以及焦爐氣等。這些產品一般在化工、醫藥、農藥等產業廣泛應用。(2)煤氣化。這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煤化工產品,沒有普及天然氣的地區,一般都會用煤氣作為重要的燃料滿足生活中的燃料需求。(3)煤液化。煤液化主要分為直接液化和間接液化。煤液化是將有機質轉化為流質產物,利用煤液化產品的碳氫化合物可以代替石油以及石油相關的產品。因此,目前煤液化技術是新型煤化工技術的主要研究發展方向。

2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現狀和發展前景

新型煤化工技術是在煤化工技術的基礎上,利用高新技術,獲取潔凈能源以及產品的新興技術手段。新型煤化工不僅可以提高煤炭資源的利用率,并且可以使煤化工產品對環境和空氣的污染降至最低,新型煤化工技術最重要的研究探索方向是煤化工產品可以代替石油及其相關產品。

2.1我國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的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狀況比較好,以煤制油、煤制烯烴和煤制天然氣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技術已經實現商業化示范運行,并且在重要工藝階段以及關鍵技術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根據我國煤化工產業的規劃來看,我國的煤化工產業主要集中于新疆、內蒙、陜西省區,因此,這三個重要的煤化工產業地區也是我國新型煤化工技術的重點發展區域。

2.2新型煤化工的發展前景

新型煤化工技術的主要優勢就是清潔能源以及有效利用煤炭資源。目前我國的新型煤化工產業發展前景較為樂觀主要是因為以下幾方面原因:(1)資源豐富。我國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雖然相對不足,但是煤炭儲量較為豐富,可以滿足新型煤化工產業的充足的煤炭資源需求。除此之外,我國的水資源也比較豐富,可以適應煤化工產業的耗水需求。(2)交通便利。目前我國的高速公路、鐵路組成的陸上運輸網較為廣闊,可以保證煤化工產品能夠快速方便的運輸,而且我國還有專門的煤炭運輸鐵路,可以確保新型煤化工產業的運輸需求。

3結語

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利用煤炭資源,并且可以代替石油資源,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緩解我國石油資源不足的情況,所以,新型煤化工技術的發展極其重要。隨著科學技術的提高,對新型煤化工技術也會有所幫助,能夠對煤炭資源進行更充分的利用,這需要我國煤化工技術人員的不停探索和創新。

作者:張潔 單位:山東港通工程管理咨詢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篇9

大家形容此次山西煤礦重組是一個“國進民退”的過程,我也深有同感。山西進行煤礦重組的動機是好的,比如提升產業集中度、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安全隱患等。在全球性金融危機下,煤炭需求不像以前那么旺,供給壓力相對減小,此時進行整合時機不錯。

為什么一定要讓國企來主導重組?為什么政府采取強硬的辦法推動重組?是因為國企更能保障安全嗎?還是因為國企更能提高資源利用率?

我認為答案都是否定的。雖然國企更“聽話”,但這些年許多大型國有煤礦相繼發生礦難,證明在安全門檻較低、企業追求市場效益最大化的現狀下,國有企業也會為了效益而犧牲安全。

至于大煤礦回采率較高,小煤礦回采率較低,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煤層結構所決定的。

大煤礦的煤體比較大,適合機械化生產,而很多中小煤礦的煤層質量不好,都是邊邊角角,不適合機械化生產。即使大煤礦對其進行整合,回采率也不可能提高。

山西煤改是試圖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最復雜的問題。山西煤業是中國煤炭行業的縮影,山西煤炭體制的改革探索對中國煤炭行業整體改革是很有幫助的,關鍵是方法問題。

山西省政府用強力的行政干預讓中小煤礦退出,其提供的退出機制又不具有可選擇性,并且,無論是折合成股份還是作價,最核心的價格問題始終沒能得到解決,這導致煤礦主怨聲載道。

煤炭說白了是一種資源,資源的價值通過價格來反映。此次被兼并的煤礦,價格怎么計算?不是政府一道行政命令就完事,而應該通過企業間的談判來達成。如果政府幫助一家企業去掠奪另一家企業的資源,對經濟破壞就會很大。

被兼并的煤礦該如何作價?這是中國煤炭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我一直倡導煤炭資源市場化,也就是說資源價格一定要通過市場方式來確定。

說到這次山西煤改,它就好比是一次舊城改造。要被兼并的中小煤礦就是一棟棟面臨拆遷的房子。“拆遷費”是多少?這得當事雙方去談判。不可能購買時是多少錢,現在賣出還是多少錢,這些年資源是在升值的。

中國煤炭產業的布局高度兩極分化。一極,是以“小、散、濫”著稱的小煤礦,這一極里民間資本顯示了極強的勢頭,原有的小型地方國有礦和鄉鎮集體礦大量被私人資本占領;另一極,是大型煤炭企業國有資本“一枝獨秀”,外部資本鮮有、也難有機會進入。

礦山資源的低價購買和行政性占有,意味著該行業是壟斷性行業,煤炭改革就是要打破這種壟斷。打破壟斷的手段就是煤炭資源市場化――即對煤炭資源進行公開招標與拍賣,讓更多投資者進入這個產業,通過競爭,迫使煤炭產業提高全員效率、技術與管理水平,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噸煤成本。

其實煤炭就像房地產一樣,房子本身并不值錢,土地才是最值錢的。相較礦井設備,煤炭資源才是最值錢的。對于那些已經掌握在煤炭企業手中、曾經無償或低價獲得的資源權,政府應該通過拍賣或者其他方式重新作價,把資源的真實價值體現出來。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重組就比較好辦了。

市場化之后就實現了煤炭資源的有償開采,因為資源是花錢買的,企業就會想盡辦法挖干凈,也會想盡辦法保障安全,否則就會失去生產資格。

這就像吃大白菜,假如整棵大白菜都是你花錢買來的,你肯定舍不得浪費,從外到里都吃得一干二凈。相反,如果是吃多少算多少錢,誰都會把菜幫扔掉吃菜心。這正是煤炭開采的現狀。

篇10

關鍵詞:資源整合;煤炭物流;發展

作者簡介:李嘉琪(1968―),女,北京人,中國平煤神馬能源化工集團物資供應分公司科長,經濟師,研究方向:物流創新。

中圖分類號:F252.5 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0.07.005文章編號:1672-3309(2010)07-0013-02

一、煤炭資源整合的提出及意義

由于我國能源儲備具有多煤、少油和氣的特點,決定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能源消費仍以煤炭為主體。煤炭作為我國的主要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資基礎。雖然我國的煤炭儲量居世界第三,但由于煤炭不可再生屬性,加上中小煤礦企業過多、煤炭產業分散、煤炭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造成煤炭資源消耗巨大,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同時煤炭安全生產問題突出,煤炭行業對環境的污染和生態破壞也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為進一步促進煤炭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從高碳行業向低碳行業的轉變,《關于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 規范煤炭資源整合的若干意見》(安監總煤礦[2006]48號)中指出:煤炭資源整合是指合法礦井之間對煤炭資源、資金、資產、技術、管理、人才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重組,以及合法礦井對已關閉煤礦尚有開采價值資源的整合。同時《意見》提出了我國煤炭資源整合的6條原則,對改善煤炭行業整體狀況有重要作用。

煤炭資源整合秉承優勝劣汰的市場原則,淘汰行業中的落后生產力,改善當前煤炭行業多而散的粗放型發展模式,改變煤炭資源業界的無序惡性競爭,實現煤炭行業的集中化和規模化生產,有利于煤炭產業自身結構的優化,提高我國煤炭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二、我國煤炭物流的發展現狀

伴隨著兼并重組、資源整合進程,我國煤炭行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對其進一步良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但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煤炭生產集中在北部與西部地區,而煤炭的消費地大都集中在經濟較發達的東部沿海和南方地區,形成“北煤南運、西煤東送”的局面,這決定了物流在煤炭行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另外,作為以煤炭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煤碳生產所需的相關零部件等輔助材料的需求量也是非常巨大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對高效煤炭物流的依賴。

1.現代物流及煤炭物流的內涵

一般認為,傳統的物流在銷售活動中是起橋梁中介作用,實現物從生產者或經營者到消費者手中的配送問題。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對物流在深度和廣度上有了更深的理解。現代物流除了考慮到原有的配送問題,更涉及到原材料的采購活動及產品生產制造過程中的運輸、保管等各方面。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現代物流貫穿于企業的整個生產運作流程,集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于一體,是提高經濟效益和效率的戰略措施,在各行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簡單而言,煤炭物流是一個綜合系統,不僅包括一般生產企業所涉及到的采購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還包括煤炭業所特有的回收物流、廢棄物物流。煤炭物流在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更因煤炭的特殊性及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影響,煤炭物流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2.我國煤炭物流發展現狀

隨著煤炭資源整合工作的不斷深入發展,對煤炭物流的要求也日益提高。然而,由于種種種原因,我國煤炭物流的發展現狀令人擔憂。

(1)對煤炭物流發展的重要性認識不深。首先,由于物流管理體制不明確,使物流業存在著標準不明晰、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更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規。物流行業得以良性發展的環境建設速度遠遠跟不上物流發展的需求。具體到煤炭物流領域更是如此。雖然煤炭企業經過前期的建設發展,具備了相對集中的物流運作方式,但是由于時間和成本限制,對于供應鏈管理和企業物流的相關認識與研究并未深入,煤炭物流在煤炭產業領域,遠沒有像諸如煤炭資源、煤炭產銷那樣受關注。物流仍不是煤炭企業管理者關注的重點,許多企業還沒真正意識到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在煤炭資源整合環境下所能產生的巨大作用。

(2)煤炭物流的現代化程度低。主要體現在煤炭物流管理方式落后、物流系統粗放,信息化程度不高。雖然在資源整合環境下,煤炭企業致力于現代企業公司制度的建立,但受原有體制的慣性影響,部分企業內部的一系列物流活動仍是靠組織內部傳統的自我服務。其次,物流信息化程度偏低,信息技術管理手段和水平落后,缺乏對應的物流信息交流平臺,難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造成物流信息傳遞失真,材料或產品的多次中轉運輸,無形中增加成本。第三,缺少大型優秀物流企業。相關數據表明,我國的煤炭物流服務企業目前僅局限于較低層次的物流作業層面,而綜合性、全程性、集成化的現代物流服務相對缺少。

(3)黑色物流。煤炭物流被稱之為“黑色物流”,其原因有二。一是以煤炭顏色命名。二是與現在所提倡的綠色物流背道而馳,故稱“黑色物流”。在煤炭運輸過程中,沒有做好相關的防護措施,煤炭一路風吹雨淋,不僅造成資源的浪費,更主要的是對環境的污染。同時,由于煤炭散裝堆放、占地面積大的特殊性,也容易在開采、運輸、儲存、加工、流通等諸多物流環節中,污染環境,破壞生態。

三、資源整合下我國煤炭物流發展策略

在國家宏觀政策的調控下,加上地方各級政府部門的共同努力,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效果。礦井、辦礦主體普遍減少,礦井生產規模有大幅度提高,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同比下降許多,安全生產形勢轉好。隨著資源整合、煤炭產業鏈的延伸及煤炭產業國際性戰略擴張,建立適合企業發展的煤炭物流成為必然。煤炭物流也將獲得持續長足發展的契機。

1、創造現代物流發展的良好環境,構筑煤炭實物物流平臺。煤炭物流的良性發展是一個大課題,涉及到整個經濟領域,是國家相關政府部門應關注和重點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隨著物流的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的實施,使煤炭物流的后續有力發展具備了初步條件。加快推進國家的煤炭物流專項規劃的有效貫徹落實,有利于促進煤炭物流的通道建設,完善煤炭物流系統。加快煤炭物流標準化的建設步伐,做好計量標準、物流作業等方面的基礎工作,并對現行標準進行整理,實現物流標準的統一化和科學化。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實現煤炭物流平臺的專業化,為現代物流創造良好環境。有關部門應積極完善與物流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采取綜合性的政策措施,鼓勵、引導煤炭物流業的發展,促進第三方物流服務市場的形成,以更好地服務于煤炭行業。

2、改善物流管理技術,提高煤炭物流現代化水平。煤炭物流現代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結合當前物流的先進理論基礎上,采用先進的物流管理技術和先進裝備,如現代信息技術、倉儲裝卸技術、運輸專用車輛等,實現煤炭物流行業的資源整合、過程優化,縮小與現代物流的差距。煤炭企業自身要深刻認識到現代煤炭物流對于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可忽視的重要意義,要按市場規律切實做好煤炭物流發展規劃。企業在綜合自身條件的情況下,成立專門的物流事業部,或可采取將物流外包給第三方,實現煤炭物流管理的專業化水平,以便企業集中精力發展核心業務。加快煤炭物流信息系統網絡化建設,積極開發物流管理信息系統,在采購供應、庫存、配送、運輸、銷售各個環節實現對物流的及時跟蹤、有效控制和管理,優化物流過程、降低物流成本。鼓勵較大的煤炭行業骨干企業積極探索,致力于專業化的大型煤炭物流企業和第三方煤炭物流企業建設,提高綜合性現代物流服務水平,使煤炭物流走向科學化、專業化的“大物流”時代。

3、多管齊下,實現煤炭黑色物流到綠色物流的轉變。政府部門要對煤炭物流做整體規劃,從全局出發,避免重復建設,培養專業人才。只有這樣,綠色煤炭物流才能有堅實的后備力量。煤炭企業要從思想上接受綠色物流的理念,并在實際行動中自覺踐行積極推動綠色流通加工,采用綠色無污染的運輸交通工具,如廂式封閉公路煤炭運輸車輛,防止在運輸途中造成新一輪的環境污染。社會組織,如行業協會、自然保護協會等,通過多渠道、多形式對煤炭綠色物流進行積極宣傳倡導,提高社會各界對綠色物流的認識和了解,并積極踐行。

參考文獻:

[1] 劉謙.淺析中國煤炭物流系統網絡結構及倉庫選址優化[J].現代商業,2009,(05).

[2] 張文軍、謝建林.淺談我國煤炭物流[J].中國儲運,2008,(04).